生态保育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差别化

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您好,欢迎您访问上海农业
产生日期:   发布机构: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索取号】AB5-003
【文件编号】沪农委〔号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失效日期】
根据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的具体工作部署,市农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区、县农委,市有关单位:
&&&&根据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的具体工作部署,市农委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
&&&&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国务院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工作部署,为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攻坚战,进一步改善本市农业生态环境,切实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特制定《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
&&&&一、指导思想
&&&&围绕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不再欠新账,逐步还旧账”的基本目标,认真贯彻农业部的工作部署,加快促进本市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落实,在确保本市主要地产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处理好农业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关系,提高本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水平,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实现本市都市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夯实基础,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二、行动目标
&&&&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让生态环境得到休养生息,构建本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突出确保用水安全和提高用水效率、化肥农药减量化、畜禽污染综合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重点,推进种养结合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集约化利用能力、农业绿色增产能力和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能力,不断改善和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到2017年,本市化肥亩均使用量(纯量)降到26.5公斤/亩以下,低于全国平均使用量;农药亩均使用量(实物量)降到 1.16公斤/亩以下,力争低于全国平均使用量。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减排为重点,推进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主要水污染物COD、NH3-N分别下降8%、7%,力争不发生畜禽粪污直排河道现象。全面推进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达到9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35,设施菜田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无公害蔬菜水质标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耕地质量进一步提高,其中前二等耕地比例从52%提高到55%。
&&&&三、主要任务
&&&&(一)确保农业用水安全和效率提高
&&&&围绕2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完善高标准粮田、设施粮田及设施菜田,提升配套灌溉设施,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完善灌溉设施管护机制,及时发现、修复“跑、冒、滴、漏”,减少水资源浪费。以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重点,积极推广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农业精准生产水平,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目前本市镇村级河道水质污染仍然较为严重的现状,有计划开展镇村级河道轮疏,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断提高农业用水水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的用水需要。
&&&&(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1.强化化肥减量替代。持续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三年推广商品有机肥不少于70万吨。在粮经作物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缓释肥料,进一步优化用肥结构,科学合理施用肥料。三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应用面积不少于150万亩次,缓释肥料应用面积不少于7.5万亩次。全面推广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三年完成12万亩次,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少化肥流失。
&&&&2.加强农药减量控害。继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统防统治示范点建设,三年新增5个万亩综合示范点。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累计服务面积达到200万亩次。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嘧菌酯、茚虫威、BT等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推广应用面积三年达到900万亩次。继续开展绿色防控技术示范,通过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等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三年累计推广50万亩次,示范区绿叶菜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50%以上。
&&&&3.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作物茬口布局。减少夏熟大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绿肥和冬季深耕晒垡面积,逐步形成大小麦、绿肥和冬季深耕晒垡各占三分之一的茬口模式,降低复种指数,减轻环境压力。三年累计种植绿肥面积不低于170万亩次,冬季深耕晒垡农田面积不少于50万亩次,粮田逐步实现种地养地有机结合。
&&&&4.推行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在总结典型经验基础上,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稻虾共作、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等生态种植模式,注重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稳步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同时,探索发展林下经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深化畜禽污染治理
&&&&1.推进规模化养殖场污染减排治理。继续实施以生态还田、沼气工程为主的减排模式,实现雨污分流、干粪收集处理、尿污水发酵处理,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减排治理,实现资源化利用。至2017年完成3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并对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的养殖场,建立健全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探索第三方托管运行模式。
&&&&2.开展不规范畜禽养殖整治。对没有纳入养殖发展规划的畜禽养殖场,要制定退养计划,逐年退养。对严重违法从事畜牧业生产的,要坚决予以取缔。2016年底前,要完成全市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户的整治任务,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尤其是沿江沿河)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2017年底养殖业布局规划调整退养中小规模场6万头标准猪。
&&&&3.强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崇明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项目、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新址项目建设,到2017年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日处理能力扩容达到85-100吨。对现有的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改造,做到无害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纳管、臭气收集处理、灰渣资源化利用。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属地监管、规范运作、财政补助、保险联动”的原则,健全完善病死畜禽统一收集和无害化处理体系,鼓励区县加强病死畜禽收集场点建设,完善相应设施。
&&&&(四)加快水产养殖场生态化建设
加快水产养殖场标准化改造,重点改进场内进排水系统、道路等。加强对标准化养殖场的维护,着重进行池塘清淤,对进排水系统等养殖设施整修,确保设施正常使用。探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示范应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生态循环水养殖等技术。
&&&&(五)加大秸秆综合利用
&&&&1.强化粮油秸秆综合利用。落实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以稻麦油等主要农作物为重点,坚持农机农艺结合,扶持农机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装备大马力拖拉机、带切碎装置联合收割机和配套深耕机械,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三年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550万亩次,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扶持秸秆收储体系建设,推进秸秆用作饲料、有机肥辅料、食用菌基质、沼气、燃料棒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在5个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稳定运行的基础上,新增1-2个示范点。
&&&&2.探索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蔬菜废弃物回收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建设。结合蔬菜标准园艺场建设,推进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成20个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设备配套,主要包括废弃物粉碎设备、翻耕设备以及小型运输设备。同时,充分发挥已建成的50个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点的作用。
&&&&(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
&&&&贯彻落实《上海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规定》,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政策,依托农资连锁经营网点,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依照国家污染防治相关标准,在每个乡镇设立1个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配备可移动的分类收纳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转运、处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转运、处置各环节设立台账,规范运作。
&&&&(七)强化土壤修复保育
&&&&以中低产田和蔬菜大棚等障碍土壤修复和保育为重点,应用绿肥种植、秸秆还田、有机肥投入、高温闷棚洗盐和轮作水生作物等技术措施,降低土壤总盐量,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平。争取障碍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土壤全盐量减少20%,中低产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在蔬菜大棚内开展以蚯蚓养殖和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为主要技术的设施菜田种养模式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提高菜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八)开展农业环境质量监测
&&&&1.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建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包括500个耕地地力定位监测点、100个土壤环境定位监测点、50个田间肥效跟踪监测点、500户农户肥情监测点和5个土壤墒情定位监测点。每年有序开展各项监测,反映动态变化。同时,分析汇总已有土壤样品检测结果及障碍土壤情况,在设施栽培土壤上率先建立耕地质量预警系统,对土壤质量退化和有效态重金属进行预警。
&&&&2.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重污染点甄别与退出。2017年底完成本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开展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样品采集、样点基本情况调查、样品检测、超标点复采复测、数据汇总和撰写报告等工作。年,各区县农委对本区域内重污染点进行甄别界定,实施退出机制。
&&&&3.开展农业主要污染物流失监测。在青浦区、奉贤区、浦东新区等区县的6个定点小区开展化肥农药流失定位监测,通过不同作物茬口、不同种植农艺制度,对农业生产中氮、磷流失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监测,水产养殖场排水水质监测,掌握污染排放情况,为科学治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成立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推进工作小组,区县农业部门建立相应工作班子。市、区县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与水务、环保、财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部门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完善政策体系。结合市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设立市农业生态发展与安全专项资金,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本市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各区县可按照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实际统筹、细化资金使用,提高有机肥、绿肥、深翻补贴、完善秸秆还田补贴,增加配方肥料、缓释肥料、水溶肥料补贴,对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给予补贴,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置奖补政策,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等。
&&&&(三)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财政支农政策整合优势,并引导区县利用好基本农田生态补偿资金,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投入。突出农田设施配套、配方肥缓释肥推广、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防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减排、不规范养殖场整治、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水产养殖生态建设、秸秆综合利用、新型高效植保机械配备、耕地修复保育、农业环境质量监测等重点项目,持续增加投入,增强资金保障。为确保各项任务实施,制定三年行动项目计划,分年度统筹协调推进。
&&&&(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科技兴农项目实行倾斜支持,重点加大生态、高效的农业投入品研发,加大循环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的示范应用,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专家队伍(库),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强化农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农民培训,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农业技术应用水平。
&&&&(五)加强监督考核。将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行动纳入市政府对区县的考核内容。对三年计划项目推进、工作效果等进行定期检查、通报,与相关扶持资金拨付挂钩。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及时予以严肃查处。
附件: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项目表
上海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年)项目表
三年计划投资
农业用水安全和效率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沟、路、渠、泵站、农桥、晒场、仓库、农田林网等农业生产设施。三年累计建设15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
设施菜田建设项目
沟路渠,温室管棚设施,仓库、场地、围墙、净菜棚等附属设施;水肥一体化辅助设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绿色防控设施,农残检测设施。三年累计建设1.1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
粮田、菜田、经济作物水利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围绕全市20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完善设施粮田、设施菜田等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三年累计配套33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有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
河道整治项目
解决河道功能衰减、水环境恶化和阻水建筑物等突出问题,整治设施菜田机口引水河、重点污染河道以及断头浜,改善水环境。三年累计整治600公里。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有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农林水三年行动计划
菜田灌溉水水质提升工程项目
为绿叶菜核心基地添置水净化装置、雨水收集系统或活性水设备等,确保蔬菜灌溉水的质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化肥农药减量化
化肥减施工程项目
持续推广使用有机肥,三年推广商品有机肥70万吨。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缓释肥料,进一步优化用肥结构,三年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0万亩次,缓释肥7.5万亩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农业节水节肥工程。在蔬菜和西甜瓜及水果等经济作物上,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节水节肥,三年完成12万亩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农药减施工程项目
继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开展统防统治示范点建设,推广新型植保机械。三年累计新建5个万亩综合示范点。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三年推广粮食、蔬菜应用面积达到900万亩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继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诱虫板等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三年累计覆盖面积50万亩次。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点建设项目
综合应用化肥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种养结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在全市建立5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化肥农药减量化
统防统治设备提升项目
大中型喷雾机更新换代。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市农技中心、农机推广站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绿叶蔬菜绿色防控工程项目
优化集成应用以“四诱两网”为主的绿叶蔬菜绿色防控配套技术7万亩次,化学农药平均减量50%以上。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蔬菜水肥一体化工程项目
在100个蔬菜标准园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生态栽培技术,推进生态高效生产,减少化肥使用量。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水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项目
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每年2000万元
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项目
多种植绿肥,推广深耕制度,绿肥种植面积三年累计不低于170万亩,冬季深耕晒垡面积不少于50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
畜禽污染治理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
对“十二五”减排项目完成的50个场,委托专业化的第三方公司托管。 实行第三方运行奖励。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整治项目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计划退出2720家不规范畜禽养殖场(户),实行畜禽养殖退养奖励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养殖业布局规划调整退养中小规模场6万头标准猪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病死畜禽收集场点冷库和标准化建设项目
支持现有57个收集点的冷库建设和完善,涉及31个无设备收集点的冷库建设和26个有冷库收集点的设备更新。每个收集点约需10万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畜禽污染治理
病死畜禽无害化补助
对养殖场和屠宰场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给予补贴,与畜禽养殖量、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每年4500万元
崇明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项目
在崇明港沿镇专门建设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所,占地30亩,日处理能力5吨,突发疫情可提升至20吨。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2月完成工程主体
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已开始建设
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迁建项目
海湾奉贤化工分区新建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所,占地56亩,日处理能力80吨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5月立项;2017年完成
市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已开始建设
水产养殖生态化建设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建设项目
池塘清淤及整修、场内道路、进排水系统、配套系统、人工湿地、绿化、生产看护用房以及其他配套生产设施。三年累计建设1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标准化水产养殖场维护和管理
每年对标准化水产养殖场进行整修和维护;重点加强对池塘清淤、护坡、进排水系统、道路等影响正常水产养殖的设施进行整修和维护,三年累计8.5万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标准化种植和水产养殖结合基地建设
土方工程,道路,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库房,防护设施。累计建设6000亩。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秸秆综合利用
秸秆成型燃料在生物质气化锅炉中的应用项目
将农作物秸秆破碎后经热挤压制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运用在气化锅炉中。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起推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秸秆成型燃料在生物质锅炉中的应用
将农作物秸秆破碎后经热挤压制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运用在锅炉中。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起推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秸秆成型燃料在粮食烘干机中的应用项目
将农作物秸秆破碎后经热挤压制成成型燃料,替代煤炭运用在粮食烘干机中。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起推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秸秆生产沼气项目
将农作物秸秆简单破碎后与养殖业的畜禽粪便一起生产沼气,解决农村分散地区用户替代煤炭运用在锅炉中。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起示范推广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项目
完成20个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设备配套。完善《蔬菜废弃物堆肥技术规程》,在蔬菜标准园全面推广应用蔬菜废弃物堆肥技术。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
相关区县、市有关单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第六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1000万元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奖补
对区县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集中转运和安全处置,进行奖补。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每个区县每年100万元
耕地修复保育
中低田培肥
开展绿肥、秸秆还田、有机肥等措施,提高耕地生产力水平,至2017年典型田块提高有机质含量0.5%。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每年100万元
障碍土壤修复
开展绿肥、轮作、高温闷棚洗盐等技术措施,改良固定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每年500万元
农业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及墒情监测
依托500个耕地地力监测点,100个土壤环境监测点, 5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对500个农户、50个粮经作物,开展土壤及肥料使用、费孝等监测。并建立耕地质量预警体系指标及信息化预警体系。
市农技中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其中,耕地相关监测每年120万元
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及重污染土壤甄别退出
开展全市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普查,对超标点进行复采复测确认。对普查中的重污染样点进行甄别界定,并实施退出种植。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底完成普查
市农技中心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农业主要污染物流失监
在青浦、奉贤、浦东等区县6个定点小区开展化肥农药流失定位监测,在1个规模化奶牛场开展粪污监测。建立农业主要污染物流失监测基地。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仿宋_GB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摘自十八大报告
  中共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正如报告所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和进步的必然选择
  我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目前正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已经步入工业文明的时代。然而,我国快速工业化进程暴露出传统工业化所固有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这种制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时间上看由短期制约向长期制约转变,从空间上看由局部制约向全局制约转变,从强度上看由弹性制约向刚性制约转变,从表征上看由隐性制约向显性制约转变。
  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泱泱大国,长期秉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念,始终重视民族的永续繁衍、生生不息。那种蔑视自然、对抗自然、破坏自然的态度和做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然就会动摇国家之根基、民族之根本。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的立国强国之基、富民安民之本。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
  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涉及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资源、环境、生态等诸多领域,也涉及生产、生活、管理等诸多方面,并且需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协同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保护和建设好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富强、国家繁荣的自然物质基础,其核心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资源节约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程度已无以复加的基本现实所决定的,生态保育是我国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生态赤字日前扩大的基本格局所决定的。
  资源节约,重点是节水、节地、节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有2/3以上的城市严重缺水,节水是必然的选择,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基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保护好宝贵的耕地资源,关乎发展,也关乎生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节能既是能源安全保障的要求,亦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要求。
  环境保护,迫切需要加大环境保护治理的力度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这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我国公民“环境觉悟”普遍提高的必然选择,是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和地位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的必然选择。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森林、农田、水域、城镇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率下降,严重削弱了生态系统及其服务的能力,迫切需要加大生态保育的力度。生态保育,既包括生态系统及其服务能力的保护,也包括生态系统及其服务能力的建设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组成部分。
  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体制机制法制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需要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工程、管理等方面的措施。然而,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相比,我国在体制、机制和法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迫切需要“三制”创新。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加强资源、环境、生态、农业、林业等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相关的部门之间的协调,协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决而有效地推进资源环境生态统一管理,条件成熟时可以推进资源环境大部制管理。同时,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职责,重点提高各级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价值形式改革,重点改革水资源费和水价形成机制,提高水资源费标准、推广差别化水价体系;改革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资源补偿费标准和资源税标准;改革环境污染规费制度,提高水、大气排污费标准;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标准等。
  稳步推进法制创新。加快资源、环境、生态法律法规的修改进程,重点加大土地管理法 (重点是明确耕地保护责权利)、水法 (重点是明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法律依据)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立法进程。
  切实落实最严格三项制度。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保护的实际效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尽快落实“总量红线”、“效率红线”和“纳污红线”;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大环境评价的力度,提高排污惩罚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的任务,需要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转变管理、科学规划、扎实推进。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文明、和谐、繁荣、美丽的现代化国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