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盛世洪荒神话神话镖车怎么从垃圾口出来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
谁创造了垃圾变宝矿的神话?
——记刘国田和他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
  ◎垃圾——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年均增长速度为8.42%;
  ◎垃圾——我国年产城市垃圾近1.5亿吨,全国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年增长率超过10%;
  ◎垃圾——让漂浮在星际中的地球越来越不堪重负;
  ◎垃圾——让人类清洁文明的步伐难以轻松;
  ◎垃圾——填埋、焚烧、堆肥等处理方式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垃圾——分类、分拣、回收、利用困扰无数专业学者难寻妙方;
  谁能将垃圾变资源?
  谁能处理垃圾无后患?
  无疑,整个世界都将为之喝采,整个人类都将受益匪浅。
图为山东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田(右一)向中国环境报记者介绍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产品。&季英德摄
图为昌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办公室和垃圾处理综合楼。周雁凌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周雁凌&季英德
  13分钟——一条垃圾变资源的魔术通道;
  13分钟——改变了传统垃圾处理的方式;
  13分钟——创造了垃圾变矿产的奇迹:
  13分钟——解决了困扰全世界的一大难题;
  为了这13分钟,刘国田绞尽脑汁,耗费了1500个日日夜夜;
  为了这13分钟,刘国田不惜血本,耗费了1.5亿元资金;
  而今,刘国田手握垃圾宝矿的金钥匙,看着垃圾处理从进到出的32个通道画面,掩饰不住自豪与喜悦。他指着一个正在吐出塑料品的出口画面对记者说:“在我眼里这就是一幅画,黑的、红的、黄的、白的色彩斑斓地点缀在画中,世界上再顶尖的美术家画出来的作品也没有这幅画美。”
  在刘国田的手机上,实时显示着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从垃圾进料到淘洗分选,分离出各种物质的出口画面清晰,整个处理过程一览无余。“不管在哪里,出差路上或者会议间隙,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拿出手机,调出这些画面看看,看着设备在流畅地运转着,看着垃圾变成了原料、沼气、再生原油、建筑材料,那真是一种享受。”刘国田说。
  作为山东潍坊金丝达实业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刘国田的自豪是有他的底气的。他带队研发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从垃圾进入,到分离出塑料、金属、各种碎颗粒物等,只需13分钟。而就是这13分钟,解决了垃圾分选的难题,实现了垃圾无论大、小、软、硬,一个口吞下,不需任何分捡分类统吃干净,开创了国内外垃圾处理新道路,改变了垃圾污染的历史。
  耗时4年,耗资1.5亿元,痴迷于钻研垃圾处理的刘国田,如愿以偿地找到了把垃圾当矿藏开采的金钥匙,他掩饰不住自豪地告诉记者:“在我看来,没有真正的垃圾,所有的垃圾都是永不枯竭的资源,是永远都开采不完的矿产宝藏。”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日益加剧
  垃圾问题已成为困扰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垃圾是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由于排出量大,成分复杂多样,处理与产出不成正比,已使地球不堪重负。全球垃圾年均增量速度为8.42%,而中国垃圾增长率为10%以上。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仅中国每年就产生近1.5亿吨城市垃圾。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已达70亿吨。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现象日益加剧,垃圾问题已成为困扰和阻碍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垃圾处理就是要把垃圾迅速清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加以合理的利用。我国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目前大多采用填埋、焚烧、堆肥等方式,填埋法就是将垃圾填入已预备好的坑中盖上压实,使其发生生物、物理、化学变化,分解有机物,达到减量化和无害化的目的。焚烧法是将垃圾置于高温炉中,使其中可燃成分充分氧化的一种方法,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和供暖。堆肥法是将生活垃圾堆积成堆,保温70摄氏度,储存、发酵,借助垃圾中微生物分解的能力,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养分。
  然而,这些处理方式往往会造成对空气、水源、土壤的污染,占用大量土地并影响市容村貌,且留下长期安全隐患等。在填埋处理过程中由于未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其含有的可回收物质严重浪费、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会污染地下水及土壤,填埋后厌氧产生的臭气不仅严重污染大气,而且是爆炸、火灾等事故的隐患。焚烧法建设成本高,资源回收率低,生物质能源浪费严重。焚烧尾气污染严重,处理成本高。堆肥法不能处理不可生化性的物质,前提在于分选,目前城市生活垃圾中可用于堆肥的成分含量较低,应用范围较窄。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对城市管理者的压力越来越重。据了解,济南市目前日产生活垃圾量在吨左右,由于生活垃圾无害处理一场垃圾已经饱和、封场,这些垃圾几乎全部被送往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而根据规划,第二垃圾处理场可日焚烧发电处理垃圾2000吨,日平均卫生填埋垃圾562吨,处理炉渣455吨,处理压力可想而知。
  从2012年起,济南市开工建设了第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垃圾库区已见雏形,大约明年下半年才能投入使用,建成后可日处理垃圾784吨。目前潍坊市日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300吨,到2015年预计每天可达1500吨,显然要真正解决垃圾问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处理方式。
  “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警报已经拉响。如何采取有效的垃圾处理技术和研发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设备,真正做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彻底解决垃圾处置难题,已成为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和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
  “没有所谓的废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垃圾也是资源,应该能找到好的处理方法。”只有初中学历,从“印染大王”到“苗木大王”,再到后来成功研发了印染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变身为“环保专家”,传奇式农民企业家刘国田提出这个问题时,自信地认为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能研究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呕心沥血1.5亿元资金投入
  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让城乡生活垃圾真正变废为宝
  没有外部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完成的。其实我们这套设备的原理和脱谷机相似,打个比方,小麦从以前的纯人工收割、打麦、脱粒发展到现在的一台设备就可以把小麦清楚地分离成秸秆、麦壳、麦粒,全国的农业机械专家共同研发改进历时40多年,而我们把生活垃圾彻底分清楚,从设计制造第一台设备到现在的第六代生产线,只用了4年时间。”
  这4年里,近1500个日日夜夜,刘国田痴迷于垃圾处理,走到哪儿琢磨到哪儿,与垃圾“较”上了劲;这4年里,他投入了1.5亿元,先后研制改进了6套系统,现在有一多半成了废铁扔在仓库里。
  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大鹏说,有一次他跟着董事长出门,一辆拉着席梦思床垫的三轮车从车旁经过。董事长就问他,看见这个床垫,你能想到什么?张大鹏说,就是个席梦思床垫啊,用来睡觉啊。董事长就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想想,这个床垫要是扔进我们的垃圾池里,应该怎么处置?我们的那个抓手(抓垃圾的设备)能不能把床垫抓起来,进入通道后应该怎么来处置呢?张大鹏说,我们这些年轻人太佩服董事长了,没日没夜地干,走到哪儿琢磨到哪儿,为了研发垃圾处置,4年来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每天晚上10点之前没离开过研发办公室,12点之前没上床睡过觉。
  “为了让别人不闻垃圾味,我们就要先闻,要想让垃圾没有恶臭味,就要潜心研究。”刘国田不止一次地对身边研发团队说过这句话。他让研发团队的人都到垃圾车间去,闻闻垃圾味,研发的动力会更大,有的员工闻着就吐了,吐完后转过身会更加努力地投入钻研。他甚至把办公室和垃圾处理的车间建在了一起,“反正车间里要是有垃圾味,办公室里肯定坐不住人。”
  搞研发最辛苦。“我们这个核心团队的人,4年来基本上每天都得工作到晚上10点多,晚饭后大家凑到办公室里,针对当天设备运行情况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讨论,任何新情况都不放过,一点一滴地研究如何改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天天如此。”张大鹏说。
  在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一块黑板,上面标有数据、文字、图表等,用红笔、蓝笔、黑笔分别标注,仔细看,竟是整个垃圾分类处理设备的一个草图。张大鹏告诉记者,昨天晚上这个黑板已经没法看了,上面密密麻麻地画满了,今天早上擦掉后大家又讨论了一下就成了这个样子。天天画,天天改,这块黑板,见证了近1500个日夜垃圾处理设施的设计过程,见证了他们为研发垃圾处理技术而付出的无数心血和汗水。
  谈到当时研发时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刘国田告诉记者:“机械设计出来后,制造的时候太难了,那时候是委托给专门的厂家给制造,一造就是两个月,有时造出来后还不行,一改又是两个月。可把我急坏了,我是花钱买时间啊。后来我就直接上了一套机械制造设备,不用再找人家制造了,要不时间浪费得太多了,我有两套设备交替重叠着改进,这样速度就快了。”
  “我们做的第一代是半人工半机械,当时想做垃圾处理时对垃圾成分真是不了解,垃圾里边太丰富了,什么都有。”刘国田说:“有一次垃圾里进来一条几十米长的吊装带,进料后就把机器给缠住了,可我们不怕出问题,出了问题就好办了,于是马上改造升级,以后这类问题就不怕了。失败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辈分高啊。”刘国田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办公与垃圾处理的混合楼中。
  他说:“搞研发时,只要听到设备运转着突然‘咔嚓’一声停下来了,我们就高兴,改造提升的机会又来了。现在这套机器没有不能吃的,如果是一盘小石磨进来,出去时就变成小石子了,席梦思床垫进来后就变成布条、木渣、碎铁了。”
  最让记者佩服之处,也是刘国田的高明之处,就是别的工厂企业一旦生产设备出了问题,中断运行,从上到下,互推责任,互相埋怨,而在刘国田这里,却成了好事,成了机遇,成了研发的动力。或许,这就是他们这套垃圾处理设备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最终成功的秘笈所在。
  记者随刘国田来到他的研发基地时,一座高大、气派、时尚的建筑呈现在记者面前,这就是办公室和垃圾处理场的混合楼,白色的欧式浮雕立柱,粉色的墙面掩映在开满喇叭花的秀气栅栏内,刘总打趣地问我们:“像不像美国的白宫?现在这套设备日处理垃圾300吨。”记者闻了闻,空气中没有一丝传统垃圾处理场的那种腐臭味。
  在二楼展厅,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样品展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塑料、再生塑料制品、再生原油、建筑材料等摆在桌上。记者拿起桌上装着油的瓶子问,这油也是从垃圾里捞出来的?听到记者的疑问,刘国田给了明确的答复:“是啊,就是通过从垃圾里回收来的塑料等物品生产的,油很清很好,一吨精油6000多元呢,供不应求啊。”
  一车车的垃圾进去,13分钟后魔术般地变成了各种原料,在这里成为了现实。墙上的8个大屏幕,正在全程“直播”着整个垃圾处理利用过程,垃圾进料、淘洗分选、砂石出口、砂石制砖、塑料出口、塑料炼油、污泥脱水、沼气发电等演绎着垃圾变废为宝的“神奇”。
  “这套垃圾处理设备简单来说一个口进5个口出,将所有的垃圾从一个口放入之后,出来的时候就分别成为5种可利用的资源。”刘国田笑着说,“当时还真小看了,想着一年至一年半就能研发出来,没想到用了4年。虽说4年时间不算短,但我们是在没有技术参考、
  13分钟分类创造了垃圾处理史上的奇迹
  垃圾无需提前分拣,经均匀布料、破碎等工艺后迅速分离
  处理中,分类是最难的,由于轻重不同、含水分不同、复合垃圾太多,垃圾分类一直是全世界垃圾处理中最头疼的事。正如刘国田所说,什么是垃圾,分不清都是垃圾;什么是资源,分得清清楚楚就是资源了。
  13分钟,分类效果如何?说到这套设备分离技术的先进程度,刘国田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垃圾中有一件衣服,从进料口进去后,衣料会变成布条出来,而衣服上的纽扣会从另一个口出来,如果有拉链就会从另外一个口出来。
  张大鹏说,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回收是常识,但不用提前分类,就可以回收,我们这套装置做到了,根本不需要人工分拣,整套装置运行一个人看着就可以了。只要设备把垃圾分好类,后期的综合利用就相对简单了。
  经过13分钟的通道后,从垃圾里分离出来的各类物质开始归位,续写“从火腿肠到猪”的传奇。
  在密闭的垃圾处置车间里,记者看到,一个个高大的厌氧罐一字排开,写在罐上的“让环保扎根现在,用绿色昭示未来”14个大字异常醒目,含有高浓度有机质的淘洗液就是进入这些厌氧罐进行厌氧而产生沼气和有机肥的。
  在刘国田研发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系统里,从垃圾里分离出来的铁回收利用;重物经过清洗后制成建材;轻质物如塑料、化纤、橡胶类,可进行裂解生产再生原油,也可以进行气化生产燃气。淘洗液进入厌氧罐进行厌氧产生沼气,沼气用于发电,厌氧后产生的沼渣沉淀浓缩成燃料和肥料。淘洗水还做到了循环利用。整个过程在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产生的气味全部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
  “我们能够攻克垃圾处理这个世界难题,与政府支持也分不开。”刘国田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几年前有一次他到市长办公室汇报事情,说起垃圾处理研发时,他对市长说:放心吧,市长,在垃圾处置这个领域,我敢挑战全世界的权威。他以为市长不相信,没想到市长一拍桌子说,我不但相信,而且拿出1000万元支持你研发。这1000万元虽然与刘国田总投入的1.5亿元相比并不多,但政府的支持却给了他极大的动力。正因如此,才有了今天响当当的昌邑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日处理300吨生活垃圾,到底能从垃圾里掘出多少矿藏?刘国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年可节约土地资源10.8亩;日产生沼气1.8万立方米,日发电2.7万度,年节电972万千瓦时;日产生60吨液态肥;分选出的塑料纤维经裂解后每天产生的毛油量达4.5吨。其显著的特点是变环境污染为获取能源;整个过程全部实现自动化;不产生污染物,不造成二次污染;不占用土地,与传统的垃圾填埋相比,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对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此外,通过不断的研发使这项技术不但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还可用于陈腐垃圾、餐厨垃圾、禽畜粪便、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以及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利用。
  从垃圾进料到分离成各种原料,只需13分钟,而为了这13分钟,刘国田钻研了整整4年。
  “把一头猪放到机器的一端,让另一端出火腿肠很容易,而要把火腿肠放到机器的一端,让另一头再出来一头猪,而且还要把这些猪分成不同品种,这就难了,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火腿肠放回去让猪再出来。”说起垃圾处理,刘国田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在二楼楼道里隔着玻璃窗,就能看到神奇的垃圾处理设备了。从进料到传送到分离,再到各个出口吐出废塑料、碎颗粒物等,一目了然。刘国田告诉记者,这是6号线,是目前最成熟最先进的处理设备,垃圾经均匀布料、输送、磁选、破碎、剥离、淘洗、浮选等工艺后,将金属以及建筑垃圾、陶瓷、玻璃等重物和轻质物分离开来。这个过程只需13分钟。
  13分钟,就能把垃圾分得清清楚楚,这简直就是一个“神话”。在垃圾
  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为地球减负为人类增富
  作为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矿藏,垃圾蕴含巨大财富
  “国际先进水平”,这是来自清华大学、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在刘国田带队研发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成果鉴定会上给予的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认为,这个项目针对混合生活垃圾,采用自主研发的组合工艺技术建成了一座300吨/日的垃圾处理工程,实现了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一组合技术采用破碎剥离对垃圾进行有效的破碎,利用水力淘洗和重、磁、浮分选将垃圾分为金属类、塑料纤维类、砂石类和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淘洗水,为后续处理和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沼渣脱水后可作园林肥料,并研发出适合于混合垃圾破碎剥离的高效专用设备。项目在总体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项目从国情出发,遵循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原则,意义重大;项目研发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有利于统筹城乡环境保护;项目为探索统筹城乡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组织专家专门就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调研后认为:项目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和发展战略,真正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从而降低处理费用,使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统一。
  而就是这个日处理300吨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项目工艺技术及设备申请了11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项。
  “从‘印染大王’摇身成为‘苗木大王’,又从苗木行业的领军人物变身为‘绿博园主’。近年来,他专注于‘变废为宝’的技术研究,再度变身为现在的‘环保专家’,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诞生的众多成功农民的先进代表。”这是刘国田荣获2011年度“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时的颁奖词。
  显然,刘国田能够获评“中国农村新闻人物”,与成功研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有很大关系。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生活垃圾处理观念,将生活垃圾作为资源循环的新起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生活垃圾中的资源,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闯出了一条垃圾处理的新道路。
  垃圾资源化利用是一个无限延伸的产业,随着研发的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从垃圾中获得的产品种类将越来越多,如工业乙醇、天然气(沼气提纯)、颗粒有机肥、塑料制品等,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显著提高,垃圾处理费也会随之降低。
  “我们研发的这项垃圾处理技术就是为地球减负,为人类增富。”手里有了“金钢钻”的刘国田告诉记者,这套系统是垃圾处理量越多越好,日处理1000吨也不怕多,已经有好多市县前来洽谈了,我们要把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推向更大的市场,让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能用上这套垃圾处理设备。
  刘国田,好样的!
  你是中国农民的骄傲!
  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中国环境网"或“中国环境保护X版”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环境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作者,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在盛世三国在怎样接家族押运的镖车_百度知道
在盛世三国在怎样接家族押运的镖车
我有更好的答案
族才接每星期能拉两能拉拉车候要投500L银才参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盛世三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盛世洪荒神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