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传奇其实还是很经典传奇的?就不知道哪个好玩?

十大经典传奇
我的图书馆
十大经典传奇
&&&&&&&&&&& 十大经典传奇
&&&&&&&&&&& 本在线阅读文章由网友整理上传并只做推荐使用,与本书城无关,如您认为侵权请来信说明。&&&&&&&&&&& 作者:作者 上传网友:o0o0&&&&&&&&&&& 20世纪70年代,犯罪活动的中心在空中。年,美国共发生了147起劫机案件,但只有一件让世界为之震惊。&&&&&&&&&&&   在70年代的美国,犯罪活动的中心集中在空中:年,美国共发生了147起劫机案件。为此,美国安全部门不断改进防护反恐措施,决心要挫败任何犯罪图谋。然而,就在他们的严密防控之下,一位颇具绅士风度的青年却只身挑战了强大的美国联邦安全系统,成
&&&&&&&&&&& 就了一件让世界为之震惊的大案。说它传奇,不但是因为他个人挑战了世界最具权威的保安部门,还因为它是美国历史上惟一悬而未绝的疑案,让联邦调查局大大地丢了面子。&&&&&&&&&&&   日,一位自称“丹·库普”的人,登上了西北航空公司的客机,准备在犯罪史册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他在飞机起飞后不久,就将一张打印好的便条递给空姐。空姐起先以为他想要些饮料,并不在意,随手把纸条塞进了制服口袋里。可库普随后打开了自己的皮包,并轻声说道,“你最好重视一些。”而皮包里的东西显然就是一枚炸弹。&&&&&&&&&&&   空姐重新掏出那张便条,上面写道:“小姐,我带了一枚炸弹,坐在我身旁好吗?”历史上排名第十的传奇案件就此拉开了序幕。&&&&&&&&&&&   为了飞机和乘客的安全,空姐遵从了他的意思,而库普早就写好了一系列的纸条,并不时递给空姐一张,以表明自己的要求。库普要求为他准备20万美金和两个降落伞,作为交换他将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   20万在现在看来并不多,但在1971年,这笔钱就相当于80万美金。从劫机索要金额的数目来讲,在当时也足够大的了。但机组人员还是很快同意了他的要求,并在飞机降落在西雅图前,与总部取得了联系。&&&&&&&&&&&   联邦调查局接到航空公司的报告后,马上采取了行动:他们准备了赎金,并把所有的钞票都复印了下来,这样他们就掌握了这20万赎金里每张钱的编号。一旦犯罪分子花这些钱,联邦调查局就能立刻抓到他们。但接下来的情形,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赎金和降落伞被送上飞机后,库普放走了所有的乘客和大部分的乘务人员,只扣留了驾驶舱里的3名机组人员和1名空姐。当机组的另外2名空姐下飞机时,库普还给了她们2000元小费,她俩虽都拒绝了,但人们还是佩服他的从容和镇静。&&&&&&&&&&&   对库普的行为,联邦特工大为困惑不解。就在他们狐疑之时,库普带着扣留下来的机组人员再次起飞了。他把机组人员牢固而又安全地锁在驾驶舱内后,就进行了他早就计划好的下一步令人难以置信的举动。&&&&&&&&&&&   波音727的机舱后面,有一部可以放下的舷梯,在飞机到达里诺前的某个时刻,库普自己设法将它放了下来。随后他从3000多米的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里,飘入了脚下广袤的原野,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这次空降的结果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他失踪了。&&&&&&&&&&&   联邦调查局用尽所有的方法追查他的踪迹,但却始终没有找到任何蛛丝马迹,这让调查此事的联邦特工大为挠头。“他是个聪明的家伙”,这就是他们调查的最后结论。虽然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们仍没有放弃哪怕一丝希望,特别是2001年一名逃亡30年的劫机犯的被捕,更大大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但是库普的案件却仍没有什么起色。&&&&&&&&&&&   关于库普是何许人也,那些赎金怎么样了等等,在美国有许多离奇的传说。特别是被联邦调查局登记在册的20万的赎金中,没有一张进入过流通领域,更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但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库普本人的下落。有人说他隐居在南美的某个城市,也有人猜测他带着钱,生活在某个美丽的热带岛屿上。但大多数人都倾向于一种观点,即他已在那次跳伞中丧生,葬身在某个人迹罕至的旷野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所有的波音727飞机都装了一种叫做“库普开关”的装置,用来防止在飞行时打开舱门。&&&&&&&&&&&   从库普惊人的一跳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或者他的尸体,或者他的降落伞始终无影无踪。警方最后也只是在华盛顿的哥伦比亚河附近,发现了那笔赎金中的5880美元。这使人再次相信,库普还活着,就生活在我们世界的某个角落,回味着他年轻时候的传奇经历。&&&&&&&&&&&   这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件悬而未决的劫机案。&&&&&&&&&&&   丹·库普案是一件人人都想知道结果的著名案件。或许除了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外,我觉得还是不知道结果比较有趣。&&&&&&&&&&&   ——J.D.里德,《自由降落》一书作者&&&&&&&&&&&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或许用不了多久,键盘就将替代枪支,成为银行抢劫犯们的最佳选择。&&&&&&&&&&&   早在飞机发明之前,粗野的西部劫匪们,就已经策马冲进了城里的银行。&&&&&&&&&&&   在更为文明的20世纪90年代,金融电子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潮流,其发展趋势超 &&&&&&&&&&& 出人们的想像。随着科技的发展,利用计算机进攻金融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犯罪越来越多,银行损失也越来越大,其发展之快也超出了人们的想像。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黑客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可以在世界各地实施犯罪。有了这样的条件,1994年,网上银行抢劫犯伏拉德米尔·列维走进了圣彼德堡地铁站,准备乘车回家,开始进行他在传奇案件中排名第九的犯罪活动。&&&&&&&&&&&   1994年,计算机专家伏拉德米尔·列维在圣彼得堡只通过一台286计算机就从美国花旗银行窃走了数百万美元的巨款。他就呆在俄罗斯,甚至没有离开他的桌子。列维把自己的终端机接在了花旗银行的计算机上,并成功地进入了银行顾客的账户。他把别人的资金转移到他设立的账户里,就我们目前所知,这是首起利用互联网窃取巨款的重要案例。&&&&&&&&&&&   列维虽然可以利用个人电脑,在网上成功转账,但他要提取现金,就必须有人走进银行去取款。结果警方守在取款机边,在取款人提款时将他们抓获,然后顺藤摸瓜找出了列维。&&&&&&&&&&&   列维只在狱中呆了三年。对一个首次利用高科技犯罪的罪犯来说,这并不是最重的量刑。&&&&&&&&&&&   这起案件让人们大开眼界。人们首次意识到,这种盗窃方式潜在的威胁。当罪犯登上互联网后,地理位置就无关紧要了。&&&&&&&&&&&   由于网络安全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完全的解决,利用互联网犯罪的案例逐年增多。网络窃贼的作案方法、作案工具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包括:释放计算机病毒使计算机系统瘫痪;通过可以发现网站软件程序薄弱之处的“扫描器”、窃取密码的“嗅探器”破译关键密码、窃取核心技术或信息;通过破译密码修改计算机系统内的账户数据,制造混乱以达到窃取资金的目的等等。&&&&&&&&&&&   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是要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他甚至说,银行业是必需的,而银行是不必要的。现在看来,网上银行的安全隐患仍未消除,盖茨的预言未免过于乐观。&&&&&&&&&&&   用来处理银行业务的计算机系统,已经相当安全了。但不同的是,现在金库是在每个罪犯的卧室里。&&&&&&&&&&&   ——查理·库夫曼,《网络安全》一书的合著者&&&&&&&&&&& 排名第八的超级抢劫案也发生在纽约。但罪犯并没有使用信息高速公路,而是直接开车冲进了第五大道。&&&&&&&&&&&   20世纪70年代,纽约接连出现多起十分猖狂的珠宝盗窃案,珠宝大盗山姆·尼洛和波比·考姆夫特成为纽约警察局和当地政客的心腹大患。对犯罪分子来说,随着银行防护系统的日益完备,抢劫银行已经成为一种高风险、低回报的赌注,而盗窃保管箱里的珠宝,只要精
&&&&&&&&&&& 心准备,风险却要相对小得多。&&&&&&&&&&&   日,考姆夫特和尼洛这对精悍的搭档开始了他们抢劫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行动。他们的目标是:皮埃尔酒店。&&&&&&&&&&&   他们将皮埃尔酒店作为首选目标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该酒店为顾客提供“永久保管箱”的服务。考姆夫特和尼洛花了很长的时间来熟悉酒店的各项事宜,所以对它的安排了如指掌。在长期观察中,他们发现了实施计划的关键:装扮成有钱人。&&&&&&&&&&&   2日凌晨,考姆夫特和尼洛衣冠楚楚地开着一辆高级豪华轿车,停在了酒店的正门处。门童朝这两个阔佬躬身,欢迎他们光临。而进了酒店之后,这两个家伙亮出手枪,就成了最不受欢迎的客人。&&&&&&&&&&&   他们挥舞手枪,给所有工作人员上了手铐。由于事先做了周密的调查,他们很清楚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人员,以及当班的人数。皮埃尔酒店的保安负责人约翰普·凯尼说:“我做了20年的保安,这些人给我的印象就是他们很厉害。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带了14副手铐,而当时正好是14个人当班。”&&&&&&&&&&&   当时在场的还有3位客人。这是个意外,但考姆夫特和尼洛并不慌乱,他们随机应变,把客人都捆了起来,并封上了他们的嘴。&&&&&&&&&&&   控制酒店之后,强盗们将保管箱洗劫一空。他们把现场搞得一塌糊涂,抢走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现金和珠宝,然后钻进豪华轿车,逃得无影无踪。&&&&&&&&&&&   这起案件的失窃款项达1000万美元,可谓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桩酒店失窃案。&&&&&&&&&&&   警方曾在底特律追回了价值75万美元的珠宝,但其他首饰就杳无音讯了。后来,警方意外地发现了考姆夫特的记账单,从而顺藤摸瓜,将他们两人捉拿归案。他们认罪后,被判入狱两年半。对于这些大盗来说,这简直是小菜一碟。&&&&&&&&&&&   出狱后,考姆夫特买了终身人寿保险,并开了一家黄金交易所。&&&&&&&&&&&   考姆夫特和尼洛自认为他们做的案子基本上是一个罗宾汉式的劫富济贫的情节,而他们就是贫困者。当然这仅仅是他们个人的观点。&&&&&&&&&&&   考姆夫特很像小说中的理想人物。他自视甚高,喜欢显得比警察聪明,并且乐此不疲。我想,我和其他那些写犯罪小说的作者在描写犯罪时,要把小说中的人物写得比现实中更聪明,考姆夫特的所作所为是一部好的犯罪小说的理想素材。&&&&&&&&&&&   ——加·安东尼·哈伍德,神秘小说作家&&&&&&&&&&&   花絮&&&&&&&&&&&   十大案件中作案时使用的交通工具:&&&&&&&&&&&   1. 筏子、越野车及摩托车&&&&&&&&&&&   2. 遥感鞋&&&&&&&&&&&   3. 雪佛莱轿车&&&&&&&&&&&   4. 卡车&&&&&&&&&&&   5. 货车&&&&&&&&&&&   6. 越野车&&&&&&&&&&&   7. 运钞车&&&&&&&&&&&   8. 豪华轿车&&&&&&&&&&&   9. 地铁&&&&&&&&&&&   10.波音727&&&&&&&&&&&  抢劫运钞车的历史和运钞公司使用运钞车的历史一样悠久。为了保护钱款,运钞车上必须有两个司机。但如果其中一位有了非分之想,那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对于押款员来说,每年都是个“黑色的年份”,连续发生的袭击运钞车的恶性事件,给押款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伤害。然而1997年的案件说明,押款员的危险不但来自于运钞车外面的盗匪,甚至也来自于车内的同伴。
&&&&&&&&&&&   菲力浦·约翰逊是个每小时挣7美元的运钞车司机。在日,他终于难以抵御那极具诱惑的机会。这天,约翰逊发现运钞车上装了1800万美元,一笔足以令任何人怦然心动的巨款,于是铤而走险了。他拔出手枪,把同事们锁在车内,劫持了运钞车。然后他直奔自己的住所,将一个同事铐在他家里,把另一个绑在了去北卡罗来纳州途中的一棵树上。&&&&&&&&&&&   约翰逊在山间搜寻着,为这笔历史上单人抢劫数目最大的钱款,找一个藏身之处。看起来,抢劫巨款是他的即兴之作,即使事先有所安排的话,也是很不周密的。约翰逊最后把运钞车开到北卡罗来纳的一个仓库,花了一个晚上搬钱,并没有发觉头顶上面还有一架监视器在工作。当他意识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录下来了之后,约翰逊很聪明地取走了监视器内的录像带,然而他却很不聪明地把它随手藏在了仓库里。&&&&&&&&&&&   约翰逊只随身带了10万美元逃往墨西哥。调查人员很快找到了他的同事和隐藏的赃物,但却没有找到他。5个月后,为了取汇款单,约翰逊傻乎乎地自投罗网了。&&&&&&&&&&&   警方估计,可能在墨西哥,约翰逊用来过日子的钱花光了。他试图回来取钱,通过边境时,用的是和上次作案逃走时一样的化名。而警方早就将这个化名通知了所有方面,当然也包括边防检查人员。边检人员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化名,并马上通知了有关部门。&&&&&&&&&&&   约翰逊被押回佛罗里达受审。他认罪后被判了长达24年的有期徒刑。&&&&&&&&&&&   据说,绑架人质是判他重刑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抢劫巨款也是因素之一。但也有很多同样偷窃了数百万美元的人,判的要比他轻得多。约翰逊对此的说法是,他只是不该公开抨击他的老板。那些家伙给他那么低的工资,而他们却大发横财。&&&&&&&&&&&   可能在他的潜意识里,一直就有要偷老板的念头。对一般的雇员来说,就是偷一枝笔之类的。而对约翰逊,那就是1800万美元。&&&&&&&&&&&   ——保罗·杰斯罗,警官大学犯罪学家&&&&&&&&&&&   花絮&&&&&&&&&&&   罪犯所犯的致命错误:&&&&&&&&&&&   1. 市长抢了本地的银行&&&&&&&&&&&   2. 在犯罪现场留下了自己的木质假肢&&&&&&&&&&&   3. 用自己的支票纸写留言&&&&&&&&&&&   4. 用自己的传票写留言&&&&&&&&&&&   5. 刚抢完银行就被拍了照&&&&&&&&&&&   6. 抢了自己当警卫的银行&&&&&&&&&&&   7. 戴了没有眼睛洞的滑雪面具&&&&&&&&&&&   8. 用拇指和食指伪装手枪&&&&&&&&&&&   9. 穿着有名字的工作服&&&&&&&&&&&   10.将有颜色的炸药包揣在衬裤里&&&&&&&&&&& 日,布鲁斯·瑞诺德斯和其他12名男子,抢劫了一列皇家邮政列车。他们当时还不知道,他们将因此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臭名昭著的英国火车大盗布鲁斯·瑞诺德斯又要结婚了,这位72岁的老人将迎娶自己的巴西籍旧情人——莱美达。结婚地点更是与众不同:大牢。虽然这位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当年的他却是闻名欧洲的喋血大盗,轰动英伦三岛的火车大劫案的主角。即使身陷囹圄,也
&&&&&&&&&&& 能轻易脱身,逍遥法外30余载。在喜欢新闻炒作的英国媒体眼中,瑞诺德斯是不折不扣的“绿林英雄”。&&&&&&&&&&&   1963年,在英国这个最早拥有火车劫匪的国家里,发生了一桩史无前例的火车抢劫案。13名匪徒抢劫了一列皇家邮政火车,上面还装着200万英镑。&&&&&&&&&&&   事情发生在8月银行假期以后,列车从格拉斯哥开往伦敦。瑞诺德斯事先得知这趟列车上有巨款。于是,他纠集了一些人准备劫车。这些人中有水果店老板、美发师和古董商等共12人。他招募的成员中,有一个人很关键:这个人懂铁路信号。&&&&&&&&&&&   劫匪们埋伏在铁道两旁,列车开过来时,那个懂行的同伙打起了红色停车信号,皇家列车只好在预先没有计划的地方临时停了下来。副驾驶员走下来想看看被迫停车的原因,几个劫匪一拥而上,将他打翻,扔到路堤下,接着就闯上了列车。驾驶员做了反抗,但他的头部也被劫匪用铁条打伤,血流如注。&&&&&&&&&&&   劫匪们把前面两节装钱的车厢与火车脱开,并迫使受伤的司机将列车开出了数英里。这时列车上有70名银行职员,全是负责安全的,但都被劫匪们制服了。最后,劫匪们一共抢走了200多万英镑。按如今的比率计算,这笔巨款高达1500万英镑。这是迄今为止火车抢劫案中丢失款项最大的一次。&&&&&&&&&&&   劫匪们把距作案现场仅20英里的莱斯莱德农场作为他们的藏身之处。到了那儿以后,他们就开始点钱。据说,他们还用纸币点烟,用真钱玩强手棋。他们呆在那里,盼着警方把网撒得越远越好。&&&&&&&&&&&   但正相反,警方集中警力搜查案发现场的周边地区。当劫匪们得知放风的人已落入法网时,他们不得不仓皇逃往别处。&&&&&&&&&&&   由于出逃得太仓促,劫匪们在强手棋盘上、玻璃杯上、瓶子上留下了指纹,在各处留下了许多的线索,这些都成了抓捕和指证他们的重要证据。于是一个接一个,这些臭名昭著的劫匪落入了法网。&&&&&&&&&&&   头部的重伤导致驾驶员杰克·米尔斯在几年后死去,但在此之前,这个勇敢的人出庭指证了劫匪们。&&&&&&&&&&&   英国最高法院判了瑞诺德斯35年徒刑。这是有史以来,英国对列车劫匪最重的一次量刑。但入狱仅15个月后,神通广大的瑞诺德斯居然藏在一辆家具车中成功逃脱,其后他便与妻子及儿子踏上了逃亡之路。&&&&&&&&&&&   为躲避警方追捕,这位火车大盗先是不惜花大价钱在法国做了整容手术,1965年12月,他又单身飞往悉尼,与妻儿会合后转至墨尔本。但3年后英国媒体查到了瑞诺德斯的行踪,大盗只好再度踏上流亡路,潜逃至里约热内卢。屡屡逃脱法律制裁的火车大盗未能逃脱造物主的制裁,1998年后,他两度中风,几成废人。万般无奈之下,完全失去生活来源的瑞诺德斯只能回家,他还妄图获得英国执法部门的特赦,坐享英国国民的健康保险。但他乘坐的《太阳报》专机刚一落地,火车大盗就被拘捕了。&&&&&&&&&&&   即便如此,已成废人的火车大盗仍新闻不断,如今他牢内成婚的消息又被报章媒体爆炒一通。&&&&&&&&&&&   不过,在瑞诺德斯被判刑之后的20年里, 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列车抢劫案。&&&&&&&&&&&   这些犯罪分子,实际上远远称不上是枭雄。他们最多不过是一些组织严密的罪犯团伙而已。&&&&&&&&&&&   ——罗兰德·巴罗,前利物浦警官&&&&&&&&&&&   花絮&&&&&&&&&&&   火车劫匪的职业:&&&&&&&&&&&   1. 赛车手&&&&&&&&&&&   2. 夜总会老板&&&&&&&&&&&   3. 律师&&&&&&&&&&&   4. 美发师&&&&&&&&&&&   5. 银匠&&&&&&&&&&&   6. 水手&&&&&&&&&&&   7. 赛马经纪人&&&&&&&&&&&   8. 木匠&&&&&&&&&&&   9. 家居油漆工&&&&&&&&&&&   10.古董商&&&&&&&&&&&  排名第六的20世纪最大的列车抢劫案就发生在英国。同时那里也发生了另一桩声名狼藉的抢劫案。它在排行榜上排名第五。&&&&&&&&&&&   英国希思罗机场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它的保安也号称世界之最。然而,希思罗机场历史上发生过的几桩震惊世界的大抢劫案却使人对英国政府信誓旦旦的安全保证产生了怀疑。
&&&&&&&&&&&   日,6名歹徒闯进了伦敦的一个机场仓库,而一个小小的错误,使这件原本平常的抢劫案件,变成了轰动世界的超级大案。&&&&&&&&&&&   布林克斯-马特是伦敦希斯罗机场附近的一幢仓库,它本应该固若金汤的:所有的出口都有闭路电视严密监控,每个门卫分别持有不同的金库门暗锁密码,这里被认为是个很难进入的地方。&&&&&&&&&&&   这桩案件中最关键的人物是强盗头子鲁宾逊的妹夫——托尼·布莱克。他是布林克斯-马特金库的保安,知道进入仓库的方式。在劫匪的一再劝说下,布莱克最后把库房的地形图和一把钥匙给了他们,还告诉了他们进入金库的最佳时机:当早班的保安换岗时,报警器是关掉的。&&&&&&&&&&&   早上6点40分,6个劫匪在保安换岗时来到了金库。有布莱克做内线,他们轻易地制服了金库门口的警卫,而事情从此开始变得一塌糊涂。&&&&&&&&&&&   为了逼迫保安说出暗码锁的密码,他们用手枪敲其中一个人的脑袋,并往他身上泼汽油,威胁说要点他的天灯。可怜的保安在极度惊恐之下,怎么也记不起保险箱的密码。于是另一个保安告诉他们,有一批新到的货物就在金库的墙边放着,不妨拿了那些货,放了他的同事。&&&&&&&&&&&   谁知道,“那些货”竟然是装在几个木条箱里的6800块金条!劫匪们的好运来了。可以想像,当他们打开箱子,发现里面满是金条时的惊喜。这批金条价值2600万英磅,劫匪们无意中撞进了阿拉丁的宝藏。&&&&&&&&&&&   他们弄了两辆货车才搬走了所有的金条,然后逃离了金库,从此不知下落,就好像消失在空气里一样。&&&&&&&&&&&   由于这桩抢劫案数额如此之大,以至于伦敦当天的黄金市场价格暴涨。之后没几天,国际黄金价格就随之上扬,一周内劫匪们就又赚了110多万英镑。&&&&&&&&&&&   警方很快就发现了布莱克和劫匪头目鲁宾逊的联系,并把他们两人抓获;同案犯米歇尔·麦克威因为另一件案子,也被捕入狱;但其余的劫匪和那些黄金就再也找不到了。他们成了有史以来最富有的抢劫犯。&&&&&&&&&&&   事件发生后,希思罗机场发言人分辩说:“被抢劫的仓库是在控制区内,但却不在绝对限制区内,所以抢劫不会危及航空安全!” &&&&&&&&&&& 然而,这位发言人的说辞立即遭到了强烈的批评,一位航空官员表示,这是英国最严重的机场保安漏洞事件。&&&&&&&&&&& 银行抢劫案是一种原始的犯罪形式,但罪犯之间狗咬狗的危险,远比警方对他们的威胁大得多。&&&&&&&&&&&   第四号传奇大案也是一起银行抢劫案。随着金融机构的设立,银行成为不法分子最频繁光顾之地,侦破此类案件也成为警方最头疼的事。好在犯罪团伙内部因分赃等问题频频发生内讧,使其互相残杀,为警方的侦破带来了便利。
&&&&&&&&&&&   日,波士顿的劫匪约瑟夫·麦克金尼斯和同伙制造了一起当时世界最大的抢劫案。&&&&&&&&&&&   波士顿警局退休侦探长杰克·巴利谈起此案来还记忆犹新:“当时我正在波士顿花园执勤,跟布林克斯金库在同一条街上。我接到一个电话,说那里发生了一起特大抢劫案,让我赶紧派一些侦探过去。”&&&&&&&&&&&   当巴利赶到现场时,发现银行金库的出纳员被结结实实地捆翻在地,嘴巴也被封上了。出纳室里的巨款被盗,现场一片混乱。保安们还惊魂未定。&&&&&&&&&&&   出纳员约瑟夫·爱仑心有余悸地追述案发时的情景:“他们逼着我把手放到背后,把我的胳膊和腿捆了起来。有个家伙过来,我听见撕东西的声音。他把我的嘴堵上,又把我的眼镜打飞了。然后说道:‘躺着别动。’我就躺在那里,熬过了我一生中最漫长的20分钟。”&&&&&&&&&&&   这群劫匪穿着假制服,戴着奇怪的面具,只用了17分钟就将巨款洗劫一空。原来在几周前,为了能迅速进入金库,他们偷走了金库的锁,配完钥匙后,又重新把锁送了回去,然后耐心等候时机的来临。&&&&&&&&&&&   这起案子远非滴水不漏,案发后的第二天,警方就有了重点嫌疑对象。巴利说:“我记得,当时的嫌疑对象包括理查森、奥凯夫、卡斯特,还有皮诺。他们都是爵士黑手党的人。”但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警方也无可奈何。此后数年,他们一直锲而不舍地进行着调查。&&&&&&&&&&&   根据美国法律的规定,此类案件的追诉时效是6年。6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留给警方的时间越来越紧迫。而罪犯们觉得要没事了,于是开始挥霍赃款,有的人给情妇送裘皮大衣,有的人还买了汽车。&&&&&&&&&&&   恰在此时,奥凯夫因另一宗案件被捕入狱,警方终于找到了案件的突破口。而劫匪们开始害怕了,他们决定雇佣杀手,在奥凯夫入狱前杀了他,免得那家伙把他们都供出来。&&&&&&&&&&&   不知什么原因,劫匪们找来的职业杀手只发挥了业余水平,他使的是冲锋枪,但只打中奥凯夫的手表。奥凯夫最终活了下来,进了监狱。&&&&&&&&&&&   奥凯夫的同伙把他的那份赃款挥霍一空后,终于去探望他了。他们见了面,并发生了争执。同伙们最后还是给了他一些钱,不过那肯定不够。&&&&&&&&&&&   奥凯夫于是新账老账一块算,开始和联邦调查局的人打起了交道。就在追诉时效到期前的一周,奥凯夫松口了。于是他的同案犯们都被判了无期徒刑。&&&&&&&&&&&   至于奥凯夫本人,后来有人在洛杉矶看到过他。在那里他为电影明星加里·格兰特做了几年的司机和厨师。这位大名鼎鼎的电影明星也许根本不知道,他的司机曾和他一样闻名天下。&&&&&&&&&&&   据我们所知,后来这些匪徒的日子都很好过。他们并没受到多少报应。&&&&&&&&&&&   ——杰克·巴利,波士顿警局前侦探长&&&&&&&&&&&   花絮&&&&&&&&&&&   波士顿劫匪的绰号:&&&&&&&&&&&   1. 埃尔姆·布格,“扳机”&&&&&&&&&&&   2. 约瑟夫·奥凯夫,“眼镜”&&&&&&&&&&&   3. 阿尔道夫·马菲,“爵士”&&&&&&&&&&&   4. 埃地沃德·贝纳特,“汉堡”&&&&&&&&&&&   5. 约翰·布斯利,“胖子”&&&&&&&&&&&   6. 史坦利·高斯希拉,“厌世人”&&&&&&&&&&&   7. 约瑟夫·潘菲尔德,“巴尼”&&&&&&&&&&&   8. 托马斯·理查森,“桑迪”&&&&&&&&&&&   9. 詹姆斯·潘赫蒂,“吉马”&&&&&&&&&&&   10.奥瑟尼·皮诺,“托尼”&&&&&&&&&&&  1997年,两名职业银行抢劫犯,手持冲锋枪,抢劫了银行。就连警方的火力都无法与他们对抗。&&&&&&&&&&&   “银行太好抢了,一传十,十传百,道上的兄弟都知道了。”&&&&&&&&&&&   “我们把银行视为肥羊,道上的兄弟都这么称呼那儿。”这是流传在洛杉矶黑道分子中 &&&&&&&&&&& 的笑话。&&&&&&&&&&&   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是全球银行抢劫案的多发地区,在过去的20年里,这类案件就发生了2万多起。在一个固定地区连续发生抢劫案,而作案者却长年逍遥法外,自然会令警察局脸面无光。警方希望,采取一次大的行动,使罪犯尽早落网,遏制一下抢银行成风的势头,但他们遭遇到了从未有过的回击。&&&&&&&&&&&   这就是位于传奇案件第三名的美国银行枪战案。&&&&&&&&&&&   日上午9时17分,两个戴着面具全副武装的劫匪,打昏两名巡警后,冲进了好莱坞北面的美国银行。&&&&&&&&&&&   职业抢劫犯兰瑞·菲利浦斯和埃美·马塔沙路努,在将现金洗劫一空后,携带着30多万美元的巨款,一路扫射着冲出了银行,并与外面的警察发生正面交火。&&&&&&&&&&&   他们端着冲锋枪,由北到南以半圆形扫射,警察和路人只有躲闪的份儿。匪徒手中的AK47冲锋枪经过了改装,他们还有一支HK90。这些枪支性能很好,火力非常猛,他们的车内还有数千发子弹。相比之下,匆促赶到现场的警察大多是配备制式的9毫米口径手枪,明显落了下风。&&&&&&&&&&&   当首批警察赶到现场后,就从无线电中不断传来警察呼救和负伤的消息。已经有好几名警察被歹徒击中,躺倒在大街上。&&&&&&&&&&&   洛杉矶高级警官约翰·坎普雷利当时接到呼叫,匆忙赶往现场。“我刚到那里,就听见无线电里的声音了。警察开始受伤。我是说,他们都在尖叫。自动武器交火的声音就在附近的居民区里响起。听上去很不真实,好像在做梦一样。我们一直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要尽可能地不让一个你的手下伤亡。而当时我就想,这次可能不止一个,会有好几个要丧命。”&&&&&&&&&&&   当劫匪们杀出一条血路,找到自己的车时,他们更猖狂了。菲利浦斯没有退到车里,他就站在那里向所有他看到的人、直升机,以及任何移动的物体扫射。他一定觉得自己是无敌的。&&&&&&&&&&&   警方的摄像机录下了所有的枪战场面,菲力浦斯一直没有放低过姿势,就那么站直身体随意开火。他的武器威力很大,压过了所有警察的火力。警察们拼命向他开火,但就是击不中他。&&&&&&&&&&&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菲力浦斯靠他的枪横扫战场,但最终却是死在自己的手枪上。酣战中,菲力浦斯的AK47枪卡壳了,于是他拔出了不锈钢的贝拉塔手枪继续射击。可是手枪摔在了地上,就在他弯腰捡枪时,枪突然走火。他当场毙命。&&&&&&&&&&&   剩下的歹徒在试图抢夺一辆汽车没有得逞后,仍然负隅顽抗,直至特种部队赶到,才将其击毙,结束了这场枪战。&&&&&&&&&&&   这起中央银行抢劫案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为暴力、交战时间最长的一次。事后有目击者提起这次枪战,仍心有余悸地说:“我以前只在好莱坞的大片上和报纸上看到过或者读到过这样的枪案,没想到今天居然撞到了我的头上,实在是太恐怖了!”&&&&&&&&&&&   这次的枪战虽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毕竟以正义一方获胜而告终。一时间,人们对警方的表现好评如潮,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慰问信、食物、鲜花铺天盖地。人们对洛杉矶警察刮目相看,因为他们面对困难决不妥协。&&&&&&&&&&&   警区350名警务人员中有32名参加了战斗,10名警员受伤,7名市民受伤,但只有那2名歹徒一命呜呼了。在这起案件中,被授予英勇奖章的人数也创下了记录,一次共有10名警员获此殊荣。&&&&&&&&&&&   面对歹徒的武器,没有一个人后退,在场的每个人都是英雄。&&&&&&&&&&&   ——约翰·坎普雷利,英勇奖章获得者&&&&&&&&&&&   花絮&&&&&&&&&&&   埃德文·当森曾实施了64起抢劫案,他创下了美国作案次数最多的纪录。他曾在一天之内抢劫了6家银行。&&&&&&&&&&&  1911年,巴黎流行一则关于蒙娜丽莎失窃案的笑话:“嘿,我要去卢浮宫,你要点儿什么吗?”&&&&&&&&&&&   法国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它不仅以秀丽的风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更以其光彩夺目的艺术明珠令人心往神迷。这颗闪亮的明珠就是卢浮宫。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宝库,这里收藏了世界闻名的维纳斯女神像和《蒙娜丽莎》画像,还有许许多多的世界文化精品
&&&&&&&&&&& 。这些无价之宝也让众多的艺术窃贼变得心痒难耐。尽管卢浮宫是世界上保安最严密的地方。但稍有疏忽,小偷就会顺手牵羊。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这就是排名第二的案件。1911年,博物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轻松地进入卢浮宫,并偷走了欧洲最昂贵的一幅油画——《蒙娜丽莎》。&&&&&&&&&&&   1911年卢浮宫正在内部整修,馆内有很多雇来的工人,为其珍贵的藏品做保护性的玻璃罩。&&&&&&&&&&&   8月21日,原来是卢浮宫的一个临时工的文森特·贝鲁吉亚,伙同其他两个工人,移开了《蒙娜丽莎》画像上的玻璃罩,取出画像,将油画卷起来,藏在普通的雨伞里,然后大摇大摆地带着这位“世界上最著名的女士”走出了卢浮宫。&&&&&&&&&&&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由于正在施工,当时馆里很乱,藏品也被四处移动,所以博物馆方面起初竟一点都没觉察。法国警方对这件案子也毫无头绪。&&&&&&&&&&&   消息传出,社会上谣传蜂起,议论纷纷。当时有些学者认为是一个造假的行家偷走了这幅画像,这样他就能把该画的赝品卖给私人收藏者。&&&&&&&&&&&   画像就那么消失了两年。后来才知道,贝鲁吉亚把它藏在自己床下的一个箱子里。对贝鲁吉亚而言,把画像藏起来比偷它更容易。&&&&&&&&&&&   两年后,贝鲁吉亚回到了他的祖国意大利,并把《蒙娜丽莎》也带了回去。之后他采取的行动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试图把《蒙娜丽莎》捐献或卖给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   乌菲齐美术馆的工作人员惊得目瞪口呆,他最后还是急中生智,举报了贝鲁吉亚并因此而获得嘉奖。但公众的同情明显偏向这位爱国的窃贼,而最后的裁决也表现出了这种感情。贝鲁吉亚最后只在狱中呆了不到一年,这种量刑对这个20世纪最大的艺术品窃贼来说,简直是太轻了。&&&&&&&&&&&   这场近百年前的轩然大波最终改变了游客们观赏艺术品的方式,这也正是卢浮宫博物馆今天禁止游客携带长雨伞入内的根本原因。&&&&&&&&&&&   蒙娜丽莎失窃案,绝对是本世纪可排在前十位的传奇大案。&&&&&&&&&&&   ——安娜·凯斯露,失窃艺术品申报局负责人&&&&&&&&&&&   花絮:&&&&&&&&&&&   警方最初的怀疑对象是一个名叫帕保罗·毕加索的青年画家,因为他曾买过从博物馆偷出去的小塑像。&&&&&&&&&&&  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大案,他们盗窃的物品和盗窃的手段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而排名榜首的大案不仅具备了以上种种条件,还有更让人称奇的情况发生。&&&&&&&&&&&   大案往往发生在世界名城,所以第一号大案发生在法国的里维埃拉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座城市曾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新探案》故事的发生地,这位世界最著名的侦探就是在这里演绎了一段10万英镑的盗窃大案的故事。
&&&&&&&&&&&   而1976年7月,同样在这座城市里,一个罪犯头目导演了一起有史以来最出色的盗窃案,比任何侦探小说的情节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位主人公就是阿尔伯特·史帕盖里。&&&&&&&&&&&   阿尔伯特·史帕盖里是个犯罪天才,他打银行的主意已有两年了。最终,他居然想到从阴沟里动手,利用地下的污水管道进入金库,去偷法国最大的银行之一——通用银行的念头。&&&&&&&&&&&   为了找帮手,史帕盖里曾找过当地的流氓团伙,但他的想法吓住了他们。所以史帕盖里决定建立自己的犯罪团伙。他找了20多个人,都是各行业的高手,其中有一个鉴定珠宝的专家,这人知道,一旦进入金库后,该拿什么,不该拿什么。当然,团伙里也有管道专家。&&&&&&&&&&&   经过一年的精心策划,史帕盖里和他的同伙们来到了地下。他们带下去重达一吨多的隧道设备,每天只挖6英寸的隧道,不声不响地干了三个多月,在流经银行的污水管道里挖了一条直通金库地下的隧道。&&&&&&&&&&&   终于,在一个星期五,他们挖到了银行的下面。但他们还得挖过一堵厚厚的水泥墙才能到金库里,这最后的一段必须全靠手工。直到第二天下午,他们才真正地进入了目的地。大部分窃贼此时都会立刻开始洗劫,但史帕盖里不是一般的罪犯。他为他的手下带了食物,就在金库里,他们席地而坐,开始吃喝。&&&&&&&&&&&   吃饱喝足之后,这伙劫匪把金库的门从里面焊死,这样就可以不受打扰,放开手脚地在里面作案。那里的保险箱有数千只,他们只是专心对付他们想要的那几百只。只要他们觉得里面的东西值得拿走,就会把它密封在预先备好的盒子里,然后放到筏子上,顺着污水往外漂。外面有其他接应的同伙,会把筏子上的东西拿走。&&&&&&&&&&&   “工作”中,史帕盖里的助手们无意中发现了许多当地名流的裸体照片,就把它们贴在了金库的墙上,等星期一上午就会有人看到这些照片。窃贼们就这样在金库里忙了整个周末,直到周一凌晨,银行开门时才撤离。&&&&&&&&&&&   当银行的官员们发现库门被焊死,就立刻报了警。随后赶到的警察在被焊上的金库门上钻了个小洞,透过小洞,他们看见了匪徒留下的一片狼藉和史帕盖里在一个钱柜上留下的几句话:“没有武器,没有仇恨,也没有暴力”。他的意思是:看看我的杰作,我没用武力,没用枪支,我只用了一个办法,拿了大量的钱,手段多么高明。你们抓不到我。&&&&&&&&&&&   失窃1000万法郎的巨款,这在银行被劫案中是有史以来数目最大的一次,而且史帕盖里及其同伙盗窃的手法是空前绝后的。这个聪明绝顶的窃贼后来还做了很多大案,并且每次都成功地逃脱了。他和他的同伴们没有给警方留下任何线索。&&&&&&&&&&&   法国通用银行失窃案激起了轩然大波,忧心忡忡的客户拥向银行挤兑存款。一时人心惶惶,给办案的警方增加了沉重的压力。&&&&&&&&&&&   结果,还是一个爱吃醋的妻子帮了警察的大忙。在案发前,她曾打电话给警局,希望他们调查一下她的丈夫,他总是在半夜里神出鬼没的。凭着直觉,警方人员在案发后去了他家,当场抓住了一个同案犯。&&&&&&&&&&&   这名案犯很快就交代了犯罪事实。警方顺藤摸瓜,最终抓住了史帕盖里。在法庭上,史帕盖里一点都不在乎,他觉得他能应付所有的问题。开庭时,他在审判厅里四处走动,荒谬地回答控方提出的各种问题,用聪明的谎言编造虚假的事实。&&&&&&&&&&&   史帕盖里一边信口雌黄,一边朝窗户踱去。突然,他从窗户一跃而出。他的律师,还有在场的人都以为他想自杀。谁也没有料到,史帕盖里正好落在窗下的汽车上,然后跳上他朋友驾驶的摩托车,疾驰而去。&&&&&&&&&&&   就这样,在众目睽睽之下,史帕盖里从警察的手心中逃脱了。史帕盖里、他的妻子,还有那1000万法郎的巨款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史帕盖里逃走了,正如从飞机上逃走的劫机犯库普一样,成为人们猜不透的谜,而以该案件为题材的电影更使史帕盖里名震天下。&&&&&&&&&&&   在小说中,我们称之为“布局巧妙”。&&&&&&&&&&&   ——加·安东尼·哈伍德,神秘小说作家&&&&&&&&&&&   从西雅图的天空到里维埃拉的下水道,这10个案件都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案件。这些案件让我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犯罪值得吗?&&&&&&&&&&&   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见仁见智,各有自己不同的答案。也许,还是美国警官大学的犯罪学家保罗·杰斯罗说得好:&&&&&&&&&&&   “对于那些没有被抓住的少数罪犯来说,他们的罪行永远不会有人再提了。那么,犯罪也许值得。”&&&&&&&&&&&   但也有更多的人说:“不,不值得。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有更多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花絮&&&&&&&&&&&   十大侦破电影:&&&&&&&&&&&   1. 《阴沟抢劫银行案》&&&&&&&&&&&   2. 《里维埃拉银行抢劫案》&&&&&&&&&&&   3. 《蒙娜丽莎失窃案》&&&&&&&&&&&   4. 《美国银行枪战案》&&&&&&&&&&&   5. 《布林克斯马特金库抢劫案》&&&&&&&&&&&   6. 《布林克斯抢劫案》&&&&&&&&&&&   7. 《布林克斯失窃案》&&&&&&&&&&&   8. 《布林克斯失窃案》&&&&&&&&&&&   9. 《列车抢劫案》&&&&&&&&&&&   10. 《追捕库普》&&&&&&&&&&&   一个人如果不去尝试,就不能知道他能够做什么。一旦你去做了,你会发现一切可能都会变成现实。&&&&&&&&&&&   第一个感人的生存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人。作为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他为自己的人生设定了一个在绝大多数正常人眼里都是高不可攀、无法企及的目标,并以不懈的努力最终将梦想变成了现实。他就是埃里克·韦汉梅尔——世界上第一位登上珠穆朗
&&&&&&&&&&& 玛峰的盲人。&&&&&&&&&&&   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一直是人类登山爱好者心目中的圣地。珠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交界处,海拔8848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它也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被誉为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的“第三极”。公元1712年,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派3名技术人员跋山涉水来到珠峰地区绘制地图,测量高度,并将这座终年积雪的山峰首次定名为“朱母朗马阿林”。“朱母”在藏语里是“女神”的意思,而“阿林”则是满语中的“山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海拔8000米以上的地区被认为是人类的生命禁区。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禁区,在不断激发着各国登山者的探险欲望。自1953年人类首登珠峰成功之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了脚印,也创造了无数登山史上的奇迹。&&&&&&&&&&&   登山运动是人类意志和勇气的体现,是人类与自然、人类与自身相互较量的过程,但这样一项运动,在很多人眼里,是和盲人无缘的。2001年,韦汉梅尔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峰的盲人,从而在登山这个“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勇敢者的运动中,又一次刷新了人类的记录。&&&&&&&&&&&   征服“世界第一峰”,这对于经历过失明的绝望和沮丧的韦汉梅尔来说,其意义决非常人所能相比,它再一次证明了他生活的信念:即使作为一个盲人,只要选对了方式,同样也能做很多被常人认为不可能做的事情。&&&&&&&&&&&   韦汉梅尔生于1968年,自小就患有一种罕见的视网膜分层剥离眼病。对他来说,这种疾病就像是一个伺机行动的恶魔,随时随地都可能摧毁他的生活,这使他童年的生活蒙受着巨大的阴影。在后来的几年中,尽管全家人付出了许多努力,病魔还是夺去了韦汉梅尔的视力,13岁时,他完全失明了。&&&&&&&&&&&   最初韦汉梅尔无法承受这个事实。他不想进入黑暗的世界,他对光明仍满怀着希望,然而无情的命运还是将他抛到了绝望的深渊。&&&&&&&&&&&   俗话说,祸不单行。失明之后,更为悲惨的灾难降落在了年幼的韦汉梅尔身上:他的母亲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这使他生活中又少了一个可依靠的坚强支柱。这个打击曾使韦汉梅尔一蹶不振。事隔多年以后,每当提起这段往事,韦汉梅尔仍是一脸的哀惋之情:“母亲的去世比我的失明更令我痛苦,就好像是一扇门狠狠地砸在我的脸上,我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   为了抚平孩子的精神创伤,让他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父亲艾德每年夏天都会带他外出旅行,登山也成为他们选择最多的活动项目。&&&&&&&&&&&   从16岁开始,韦汉梅尔便迷上了登山运动。起先登山对他来说有着很多的困难,由于看不见山路,他只能靠父亲从背后按着他的肩膀促使他改变方向。有时他也拿着棍子探路前进,稍不小心,就有失足的危险,好几次就差点没了命。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这一爱好,而是不断地冲击自己的记录。&&&&&&&&&&&   成年之后,韦汉梅尔开始挑战美洲、非洲等许多地区的高峰:1996年他登上了埃尔卡皮坦山,1997年他登上了海拔586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同年又登上了海拔6900米高的阿空加瓜山。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也是最危险的山,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登山专家,也有许多人丧命于冰沟与雪崩之中。对于韦汉梅尔这样需要依靠向导引路的盲人而言,想攀登珠峰简直难于登天。&&&&&&&&&&&   几乎周围的人都警告他不要去冒如此大的风险,然而韦汉梅尔没有理会他们的警告。他上路了。&&&&&&&&&&&   一个人如果不去尝试,就不能知道他能够做什么。一旦去做了,就会发现一切都可能变成现实。&&&&&&&&&&&   2001年3月初,韦汉梅尔开始了他攀登珠峰的历程,以往多年的登山经验告诉他应该如何实现他的目标。登山向导在前面用铃铛为他带路,如果想让他向右就向右摇铃,想让他向左就往左摇铃。韦汉梅尔就尽量沿着他们的脚印向上爬。&&&&&&&&&&&   在金谷冰瀑这样的地方,在哪儿落脚极为关键。这时向导们会把他的棍子点在落脚点上,并告诉他确切的位置:往左边迈2步,往右边迈2步,在右边落脚……遇到特别危险的地段,向导们又会及时提醒他注意,比如“停在那儿别动!你后面一步远处有个裂缝。”“小心石头!”&&&&&&&&&&&   经过两个半月的攀爬及登山组成员的共同帮助,终于,在日清晨,韦汉梅尔迎来了他的胜利,完成了他的梦想,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成了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看不见并不等于这人就完了。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们对盲人的看法,告诉人们不要一想到盲人就是街头卖铅笔的家伙,我们也能登上世界之巅。”这就是韦汉梅尔在他的著作《触摸世界之巅》中所要告诉人们的。&&&&&&&&&&&   韦汉梅尔这样写道:“除非我们为自己定一些条条框框,否则人的潜力是没有极限的。”&&&&&&&&&&&  如果你要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我们讲述的第二位感人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和时间赛跑的姑娘,她不仅战胜了自身的病魔,而且还用行动帮助其他不幸的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她的名字是安妮萨·阿雅拉。
&&&&&&&&&&&   安妮萨是位漂亮、文静的姑娘,多年来在家人的呵护下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世事无常,在她16岁那年,一场无情的灾祸悄无声息地降临在了这位花季少女的身上。&&&&&&&&&&&   有一段时间,安妮萨常常感到腹部绞痛,有时疼得能让她半夜哭着醒来。起先她的家人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由于阿雅拉的隐忍,包括她的家人在内的周围人,没有人知道她所承受的痛苦。等到发觉事情不妙,一切都为时太晚。&&&&&&&&&&&   日,安妮萨被确诊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癌。这是一种在现代社会发病率较高的致命病症,对于它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不难明白。安妮萨的家人对此病也并不陌生,当他们听说安妮萨患了血癌,就知道她生存的希望极其渺茫。&&&&&&&&&&&   医生诊断认为,照目前病情的发展状况,安妮萨只能活3~5年,治疗的惟一的方法是进行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可以植入好的造血干细胞,恢复肌体的造血功能,从而根治病魔。但没有亲缘关系的骨髓捐献者,相配几率大约为万分之一;同胞兄弟姐妹中,骨髓类型相配的几率则达25%,所以兄弟姐妹之间最容易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不幸的是,安妮萨惟一的哥哥艾伦并不在这25%之列,所以一家人只能寄希望于国家骨髓捐助中心了。&&&&&&&&&&&   与骨髓捐助中心联系的结果十分令人失望,由于当时的捐献机制不完善,社会上根本就没有人捐赠骨髓。也就是说,阿雅拉几乎没有机会获得与她相配的骨髓。找不到合适的捐赠者,就意味着死亡。&&&&&&&&&&&   希望正在一点一点地失去,但安妮萨一家人不想就此放弃,他们开始了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骨髓捐赠者的努力。他们要争取每一分钟时间,与死神赛跑。才16岁的安妮萨,生平第一次站到公众面前讲述自己的经历、期望和梦想,吁请得到人们的帮助,但她的表现真是棒极了:&&&&&&&&&&&   “……我才16岁,也许我将来会为国家、为社会、为所有好人做一些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可现在没有骨髓移植,我会死的。我站在这儿请求你们帮助,心里并不好受……”她的演讲感动了无数富有爱心的人们。&&&&&&&&&&&   安妮萨一家人的呼吁引起了巨大反响:有15万名志愿者前来报名——但还是没有合适的捐赠者。就这样,一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找到合适捐赠者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就在此时,在一个朋友的提醒下,安妮萨的父母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再生一个孩子,以新生儿的骨髓移植来治疗安妮萨的血癌。&&&&&&&&&&&   安妮萨的病情确诊一年半后,她妈妈怀上了孩子,一家人都满怀着希望等待着新生命的降生,并希望他是个合适的捐赠者。虽然当时他们都不知道安妮萨能否熬到孩子出生,但这一分生的希望支撑着全家人向前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力量去争取。&&&&&&&&&&&   日,奇迹降临了:这个名叫玛丽萨的健康女婴诞生了,她的骨髓类型正好与安妮萨相配。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14个月后,玛丽萨为姐姐捐赠了骨髓,给了安妮萨第二次生命。&&&&&&&&&&&   回忆那次重获新生的手术,安妮萨至今仍然十分激动,她说:“看着他们把骨髓拿过来,把它挂在那上面,知道那意味着自己的新生,这一切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没有她,也就没有我。我就是这么想的。如果没有她,我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如今,安妮萨的病已经完全好了,她又能享受生活了,但她没有忘记这段痛苦经历所带给她的教训,她要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血癌患者,把他们从死亡线上拯救回来,就像当初家人帮助她那样。&&&&&&&&&&&   安妮萨现在美国红十字会工作,她建立了“安妮萨基金会”,专门帮助白血病病人家属寻找骨髓捐赠者。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每天,当安妮萨起床后,她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她工作的意义。帮助病人寻找骨髓,已成为她这一生的使命。&&&&&&&&&&&   在安妮萨基金会的努力下,美国的骨髓捐献者已从最初的1.7万人增加到了430万人——这大大增加了骨髓配型的几率。&&&&&&&&&&&   如果你要感谢别人对你的帮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这就是安妮萨想要告诉所有人的。&&&&&&&&&&&  “看到受害者的心灵得到抚慰,使我意识到我的工作的重要性。我很高兴将罪犯从受害人的脑子里驱逐出去。”&&&&&&&&&&&   我们讲述的第三位感人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有着特殊技能的女士——珍妮·博伊兰,她能根据目击者的描述画出通缉犯头像。作为国家一级罪犯画像师,她的职业在很多人看来很特殊,但她已经帮助警方抓到了不少臭名昭著的重犯,美国许多重大案件都是靠了她准确
&&&&&&&&&&& 的画像才迅速破案的。&&&&&&&&&&&   博伊兰从事这一特殊职业源于大学时期一段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她永远也忘不了那次她所受到的性骚扰。那时她在密苏里州市郊上大学,一天晚上下晚自习,她走向停车场时被两个货车司机绑架,他们把她带到了3英里以外的一个地方。绑架者所开的那辆货车里全都是些淫秽画片,他们让她照着照片上做动作,她不做,他们就狠狠地打她。在对她百般羞辱后,他们才抛下她离开。&&&&&&&&&&&   当博伊兰向警方举报时,情况同样很糟糕,没有人真正关注她的痛苦。这是受害人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这件事情发生之后,博伊兰决心彻底改变这种现状。&&&&&&&&&&&   她搬到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在警察局找了份助理的工作——同目击证人进行面谈的工作。每天她都要听取很多受害者和证人的讲述,其中有许多人有着与她同样悲惨的经历。博伊兰一边抚慰受害人的心灵,一边把听到的支离破碎的描述拼凑整理在一起,根据他们的讲述把嫌疑犯的样子画出来。听得时间越长,她画得就越像。&&&&&&&&&&&   博伊兰参加工作后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究罪犯的体貌特征上,她要通过目击证人或受害者的描述勾勒出嫌疑犯的长相,然后把画像送到警察局和报社。如果警局有了嫌疑犯的头像,就会大大加快破案的速度,因为这会使办案的侦探有明确的目标,同时给罪犯以心理打击。&&&&&&&&&&&   博伊兰的工作能让她通过工作帮助别人,但她明白这个工作是以心理学而不是以艺术为基础的。据权威的心理专家分析,证人或受害者对罪犯的描述不一定是准确的,他们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博伊兰开始研究记忆和情感问题,研究肉体伤害是如何影响精神的。她改进自己的采访方法,以避免误导证人;她试着让他们感到安全,这样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许多细节。同时,她也练就了一种将别人的叙述转为图像的本领。&&&&&&&&&&&   博伊兰的方法开始被应用于侦破实践,并屡屡获得成功。但这一技艺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直到博伊兰被联邦调查局叫去帮助侦破波莉绑架案。&&&&&&&&&&&   1993年,一场晚会过后,12岁的波莉·克拉斯在加利福尼亚佩塔卢马的家中被人绑架。此案在全国引起了轰动和关注。追捕工作在美国全国展开,联邦调查局要求博伊兰和两位目击者谈话,画出嫌疑犯的头像。&&&&&&&&&&&   由于两位目击证人都是孩子,而且也遭受到巨大的刺激,开始的谈话进行得并不顺利。博伊兰先见到的是12岁的凯特。在这之前,凯特已连续2周被不停地盘问,身心疲惫,充满敌意。见到博伊兰时,她不停地在纸上写着“我很好,请不要问了”。博伊兰的工作方式一般是先同证人谈些高兴的或很自然的话题,然后差不多每隔15~20分钟,她会突然问他们一个与案件有关的问题,而且通常以现在时态,例如“这张脸我该画得长些还是圆些呢”,进行交流。这种做法让证人或受害者们觉得是在讨论现在的事情,有安全感。博伊兰从不对他们提及案件本身,只问类似形状、颜色、肌理的问题。&&&&&&&&&&&   但面对凯特时,她的这一套常规的方式都无济于事。凯特深受刺激,只要博伊兰的问话涉及嫌疑犯的容貌,她就会哭着说:“我不知道,我什么也没看见。”这样一个半小时后,博伊兰仍一无所获。这时她往前探探身子,看着凯特的眼睛说:“凯特,你知道吗,如果我有你一半的经历,就是我记得那人是什么样子,我也不会告诉任何人。”凯特的眼睛一下睁得很大:“是的,因为我每次对他们说什么,他们都会认为我在撒谎!”取得这样的共识之后,凯特心理上的坚冰融解了,她放松下来,一些细节也想了起来。&&&&&&&&&&&   另一名证人吉尔莲,也同样让博伊兰大费周折。她花了几个小时同她沟通,培养信任感。这种信任感最终使她们成为强有力的目击证人,并使博伊兰绘制出了罪犯的画像。&&&&&&&&&&&   波莉被绑架2个月后,博伊兰接到电话:罪犯被抓住了,同她的画像惊人地相似。理查·大卫作为绑架和谋杀波莉的嫌疑犯被捕入狱。&&&&&&&&&&&   事后波莉·克拉斯的父亲满怀感激地对博伊兰的工作做了如此的评价:“她那活儿没人能干得了。她要把根本没见过的罪犯的头像画出来。这样一来,警方从一开始就能根据这个具体的形象进行调查了。我们十分感谢她。”&&&&&&&&&&&   侦破波莉绑架案以后,博伊兰频频受到邀请,开始参与各种重大案件,包括俄克拉荷马州爆炸案等。博伊兰成了名人,作为国家一级罪犯画像师,她参与了几乎所有重要在逃犯人的追捕工作。&&&&&&&&&&&   1994年,博伊兰帮助侦破了一个已沉寂6年的重大案件,在逃犯特德落入法网。博伊兰为特德绘制的画像成了侦破史上的一大杰作。&&&&&&&&&&&   博伊兰的工作还帮她摆脱了对过去的痛苦回忆:“这些年我参与了许多案件,我看到受害者的心灵得到抚慰,这使我意识到我的工作的重要性。我很高兴将罪犯从受害人的脑子里驱逐出去。尽管我的案件始终未破,骚扰过我的罪犯仍然逍遥法外,但我一直未停止调查,我知道受害是什么滋味,所以,警察局每次打电话给我,我都会去,因为我无法说不。”&&&&&&&&&&&   博伊兰从她早年心灵的创伤中恢复过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已把这件事看得不如先前那般重要了,因为她决心用行动去抓住那些更加罪大恶极的犯人。&&&&&&&&&&&  他失去了双腿,但他没有失去信心。他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执行军事任务的截肢飞行员。&&&&&&&&&&&   第四位感人的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勇士——达纳·鲍曼。由于一次飞行表演的失误,鲍曼失去了双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仍在继续战斗。他以惊人的毅力与命运做着无畏的抗争,以自己的行动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人类勇气的故事,并以自己的事迹
&&&&&&&&&&& 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和理想。&&&&&&&&&&&   鲍曼是美国空军伞兵优秀跳伞团队“金色骑士”的成员。这在美国军人中是一个了不起的荣誉,因为“金色骑士”的成员都是经过百里挑一精选出来的,是美军最优秀的飞行跳伞队员。当年的鲍曼身穿迷彩服,头戴贝雷帽,是位英姿勃发的青年,他们每天都要进行各种各样的跳伞练习和表演,一年当中差不多要跳上好几百次。那种生活是非常快乐、充实的。他们似乎从没有意识到这项职业可能潜在的巨大危险。然而突然之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日,在亚利桑那州尤马进行的一次例行训练中,鲍曼和队友约瑟正在做一个名叫“钻石轨迹”的动作,不料平时演练了无数遍的动作这回却出了偏差。鲍曼和约瑟按计划分开,完成自由落体动作,但他们回来时脱离了既定轨道,以150英里的时速相撞了。&&&&&&&&&&&   鲍曼回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时说:“约瑟离我那么近,直向我飞来,我知道我们就要撞上了。我看到了约瑟的脸,看到了他脸上的痛苦。他的眼睛似乎在说:哦,鲍曼,我很抱歉。他想转向,但已经来不及了。”&&&&&&&&&&&   这场事故结束了约瑟的生命;鲍曼侥幸活了下来,但失去了双腿。勇敢的鲍曼并没有被伤残所打倒,他勇敢地正视现实。他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多想的,想多了只能增加痛苦。他只希望伤痛能在时间的洗刷下渐渐淡去。&&&&&&&&&&&   但是这个最小的希求也未能如愿,命运没有施恩给这位不幸的人。在医院休养期间,军队要求他退伍;新婚三个月的妻子也向他提出了离婚。生活完全脱离了他原先的轨迹。事业、家庭一夜之间突然失去,鲍曼变得一无所有。&&&&&&&&&&&   现实的残酷并没有使鲍曼消沉,他思考着未来的人生计划。终于有一天,他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他对自己说:“必须勇敢地面对现实。”为此鲍曼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他要协助开发假肢,拓宽截肢者的生活范围;第二,他要重新服役,重新飞上他热爱的蓝天。&&&&&&&&&&&   鲍曼来到汉尔矫形集团,将他的头一个目标付诸行动。他要改进假肢的生产工艺和材质,以便使它像真肢一样灵活而舒适。另外,他希望自己能得到一个造型特别适合他的假肢,假肢要牢牢镶在他的腿上,要能承受很强的冲击力。这也是实现他第二个目标的必要条件。&&&&&&&&&&&   在他的督促下,假肢生产企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艺和产品。鲍曼成为了最早的试用者,他以自己的实践体会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他的执著感动了周围的所有人。在医生和厂方的帮助下,他们用高科技材料,如钛和碳化纤维——都是航天飞机上使用的材料——设计了很多种假肢。最后,真正人性化的假肢诞生了,这大大拓宽了假肢的应用范围。&&&&&&&&&&&   现在鲍曼可以用他新设计的假肢潜水;可以用它骑车;可以用它滑水橇;还可以用它滑雪。对他而言,生命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生命是没有极限的。&&&&&&&&&&&   出事9个月后,鲍曼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人生目标,重新加入了“金色骑士”跳伞小组,成了执行军事任务的第一位截肢者。&&&&&&&&&&&   3年后,鲍曼退伍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开始在世界各地宣传他的“生命无极限”理论。&&&&&&&&&&&   “只要你努力,生命就没有极限。”鲍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要知道,我永远都不会放弃的。我要继续挑战未来,帮助别人。”&&&&&&&&&&&   他战胜了命运。他是个英雄,勇气非凡。事故之后他反而活得更有光彩了……&&&&&&&&&&&   今天,鲍曼过着高品质的生活,他不会让残疾左右他的命运。&&&&&&&&&&& 一位在车祸中幸存的母亲,以自己的行动改变了美国驾车者的未来。&&&&&&&&&&&   在1982年前的田纳西州,酒后驾车并不算犯法。在这个人口稠密的地区,共有2000多万辆汽车,由于缺乏禁止酒后驾车的法律的约束,醉酒驾车的事故频频发生,对社会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更多的是对人生命的威胁。
&&&&&&&&&&&   “酒后驾车不是什么事故,而是犯罪,是一种暴力犯罪。”这是米莉·韦布在经历了一场家庭惨剧之后的深切体会。&&&&&&&&&&&   1971年的一个夏夜,怀有7个月身孕的米莉和丈夫罗伊正开车行驶在离家3英里远的公路上。他们4岁半的女儿和19个月大的侄子就坐在车子的后座上。一辆车从后面快速地撞上他们的汽车,致使汽车发生了爆炸。事后事故调查人员告诉米莉,肇事人的车子里全都是一瓶一瓶的啤酒,当时他已经醉得不省人事。听到这些,她的心都快碎了,就因为这酒鬼,她们一家人付出了如此惨烈的代价……&&&&&&&&&&&   米莉的丈夫罗伊和汽车司机都因严重烧伤当场离开了人世;米莉虽然在这场车祸中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她颈部骨折,全身75%被烧伤。在米莉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们的侄子米奇和女儿洛丽也相继死去了。&&&&&&&&&&&   当米莉得知女儿死了,而且已经被火化了的时候,由于烧伤很重,她连举起手来擦眼泪的能力都没有。痛苦还远远没有结束。米莉由于伤势过重,提前两个月生下了她腹中的女婴卡拉,孩子生下后却看不到任何东西。&&&&&&&&&&&   瞬息之间家破人亡,当时米莉觉得世界都快崩溃了,她的精神再也承受不了任何东西了,只能靠生存的意志支撑着自己不倒下。后来米莉在回首往事时说:“或许这是上帝在考验我吧。”&&&&&&&&&&&   上帝的考验还没有结束。由于当时没有禁止酒后驾车的相关法律,所以酒后驾车并不算犯法。最后法院只得以谋杀罪将肇事者逮捕,只判了2年监禁。这对于米莉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对于死去的亲人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在岁月的煎熬中,米莉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她希望自己能学会忘记过去,然后抚养孩子,继续生活。这真是太不容易了,时间并不能解开她的那个心结。&&&&&&&&&&&   终于有一天,米莉意识到她还有一个选择。&&&&&&&&&&&   车祸发生11年后,米莉在田纳西州成立了“反酒后驾车母亲协会”,她是这个全国性组织的主席。协会认为,由于在饮酒后驾车会导致神志不清,视觉及听觉判断不准等问题,给驾车者自己和其他人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应严格禁止,严厉打击。米莉觉得当时反酒后驾车的法令不够严厉,许多酒后驾车的人未能得到应有的惩罚,政府应该出台更为严厉的法规。于是在该团体的组织下,民间人士发动了一波接一波的游说及宣传攻势。&&&&&&&&&&&   在米莉的反酒后驾车母亲协会的努力之下,美国各州议会先后通过了2300多条有关禁止酒后驾车的法律,这些法律一方面加强了对酒后驾车人的惩罚,另一方面降低了醉酒驾车的酒精含量标准,使许多饮了一些酒但还未到达原有醉酒程度的驾车人士也受到法律的限制。“酒后驾车不是事故,是犯罪,是暴力犯罪。”在法律上得到了很好的支持。&&&&&&&&&&&   自各项法案陆续出台后,现在酒后驾车引起的车祸已经下降了43%。&&&&&&&&&&&   现在,美国50个州都将酒后驾车定为犯罪,这不能不说是这个组织的功劳。&&&&&&&&&&&   对于那些深受酒后驾车之害的无辜者来说,这些法律的确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安慰。&&&&&&&&&&&   米莉·韦布的毕生努力使美国公民出行变得更加安全。&&&&&&&&&&& 她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常少女……有着天真的容颜和灿烂的笑容,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那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一股和命运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第六个传奇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勇敢少女——海迪亚·布罗德本特。她是一名艾滋病的感染儿童,却有着比疾病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她身上,生命的悲惨遭遇没有消磨人的意志,反而使心灵得到了升华。
&&&&&&&&&&&   自艾滋病被发现以来,这种致命疾病的蔓延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料。它对儿童的侵害更为严重。据统计,到2001年年底,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患者人数已超过4000万,受感染的儿童所占的比例庞大,且数目还在逐年上升。这个问题十分严峻,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2001年联合国召开特别会议,商讨对付艾滋病流行的全球协作方案,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说,“我们要为今后世代负起责任,必须现在就采取果断行动,扭转这一可怕疾病的发展。”&&&&&&&&&&&   美国国际开发署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向全球提供人道和经济发展援助的政府机构,它为防止艾滋病扩散所提供的资金居世界首位;同时,它将帮助感染艾滋病的儿童作为防治艾滋病病毒扩散、制定艾滋病战略的六个组成部分之一。这个机构在鼓励捐助国和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动员资源、争取国家领导人参与等诸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   然而外界的帮助与支持对于一个艾滋病患儿来说太有限了,生活的一切还要靠自己来争取。&&&&&&&&&&&   海迪亚是一名黑人艾滋病孤儿,命运之神自她出生以来就没有垂怜过她。她生来就带有免疫缺陷病毒,从5岁到12岁的岁月里她一直在病床上度过。之后海迪亚的病发展成了艾滋病,医生说她活不过15岁。这对一名步入人世不久的儿童而言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预言,这昭示着她生命的链条随时会被掐断。&&&&&&&&&&&   海迪亚虽然从小就知道自己有病,但她并不了解艾滋病与其他病的不同。开始她以为人人都会有这种病,虽然她的身体不太好,但与别的小朋友并没有什么两样。之后她所经历的一切和遭受到的歧视,让她明白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在幼儿园,老师因为怕染上艾滋病,只要海迪亚打喷嚏,擤鼻涕,就会跑过来向她喷阿贾克斯(一种消毒剂)。也没有小伙伴愿意与她玩,只要她一走近,他们就向她喷药水,远远地躲着她。看着同龄孩子愉快地在一起玩耍,而自己只能在远处观望,海迪亚备感孤独。她幼小的心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从人们的言谈中知道了艾滋病,知道了她将面临的残酷现实,有关死亡的话题第一次出现在了她的言语中。一次,她孤独而无奈地问养母:“妈妈,如果我死了,你会来参加我的葬礼吗?”这让善良的养母备感辛酸。养母不愿接受海迪亚患有不治之症这个残酷的事实,决心帮助她重新站起来。&&&&&&&&&&&   海迪亚的养母名叫帕特丽夏,她是一个善良而又坚强的女人,在海迪亚最无助的时候,她走进了海迪亚的生活。帕特丽夏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去帮助那些遭受病痛的孩子,她收养了海迪亚,给了海迪亚一个温暖的家和自己无私的爱;她教育海迪亚振作起来,坦然面对死亡,并一同与艾滋病作斗争。&&&&&&&&&&&   她们的生活就好像守着一枚小小的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生爆炸,但她们努力延缓着爆炸的时间。&&&&&&&&&&&   她们开始仔细研究这种疾病。在当时,对艾滋病的研究还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并不丰富。为此她们不辞辛苦地去走访各级研究机构、医学部门,甚至去同性恋组织询问,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信息。她们不断地收集着全世界最新的艾滋病研究资料,为有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为实验的药物提供第一手的临床经验。&&&&&&&&&&&   如今,海迪亚已经17岁了,她的病情趋于稳定,这推翻了医生最初的预测。但她同艾滋病的斗争还得继续下去——为了增强免疫力,她每天都要吃四种药。&&&&&&&&&&&   海迪亚看起来只是一个平常少女……她有着天真的容颜和灿烂的笑容,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她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一股和不治之症抗争到底的勇气和决心。&&&&&&&&&&&   1993年,海迪亚基金会成立了,目的就是要帮助别人做出正确的选择,珍爱生命。&&&&&&&&&&&   现在海迪亚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地做艾滋病演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唤起所有人对艾滋病人的关心和支持。她在演讲中说道:“现在,艾滋病仍在四处蔓延。艾滋病并不好玩,它给你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毁灭。我能够活到今天,应该感谢这个爱护我的家庭,特别是我的养母帕特丽夏,是她帮助我活了下来。我们应该像她一样为艾滋病做点什么。”&&&&&&&&&&&   提到宣传的目的,海迪亚说,她站在这里做宣传,是想要让孩子们能够对说出“我有艾滋病”这样的话不再感到羞耻;能够把他们的药带到公众场合去,不用担心别人怎样看待他;能够不受到公众的歧视。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维护艾滋病人权利首先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由于海迪亚的努力及一大批热心人士的支持,许多关爱艾滋病的机构应运而生,他们致力于帮助艾滋病人寻找有效治疗手段来拯救生命。艾滋病人的生存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他们的权益日益得到保障。为表彰海迪亚对艾滋病所做的抗争及为艾滋病人做出的贡献,1999年美国政府向她颁发了“全美精英奖”,这个奖主要用于表彰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国黑人。海迪亚在美国已经成了人类精神力量的楷模。&&&&&&&&&&&   海迪亚在获奖致辞中讲道:“艾滋病人绝大部分产生于发展中国家和贫困人群之中,我们黑人中死于艾滋病的人数比其他人种更多。我们应该阻止它,再也不能让它肆虐下去了。我不想让别的孩子也有我这样的经历,所以我才做了这一切。”&&&&&&&&&&&   海迪亚与疾病斗争的勇气和教育别人的热情,使她成了生活中的强者,也成为了一代年轻人的榜样。&&&&&&&&&&&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取得进一步成果的希望日益渺茫,但他依然没有放弃。&&&&&&&&&&&   接下来的传奇生存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他在经历了5年的战俘生涯之后回到家乡,掀起了一场在异国寻找同胞的运动。他要以自己的努力为更多的战友赢得生存的机会。
&&&&&&&&&&&   约翰·麦凯因出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美国海军上将,因此,对约翰·麦凯因成为一名军官,人们丝毫不感到奇怪。当麦凯因到了一定年龄后,他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海军。一家人对他的选择也不反对,因为他们觉得,只要他喜欢那种生活,他们就没有权利反对。&&&&&&&&&&&   在海军学校毕业后,约翰成了一名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1961年5月,越南战争爆发。美国为争夺它在亚洲的控制权,扭转当时在国际局势中的被动地位,发动了入侵越南的战争。但战争的进程并没有他们预想的那么顺利,越南的特殊地理特点及人民的不懈反抗,使美军的作战计划遭遇到巨大阻力,多山的地形使现代兵器的威力得不到施展,湿热的气候更使美国士兵难以适应,战局被无限期地拖了下来。&&&&&&&&&&&   1967年,约翰·麦凯因以上尉的身份应征来到了越南前线。&&&&&&&&&&&   日清晨,约翰和他的空军中队接到命令,去轰炸河内市中心的一个电厂。虽然他们知道这个任务非常危险,但作为军人,他们别无选择。&&&&&&&&&&&   在飞往河内上空的途中,一枚导弹击中了约翰飞机的右翼。飞机坠落,约翰·麦凯因跳伞逃生,落入了越南首都市中心的一个小湖里。&&&&&&&&&&&   他被俘了,落入对美国人充满刻骨仇恨的北越人民手中。当时周围的越南人都愤怒极了,他们踢他,用枪托打碎了他的肩膀,还用刺刀刺了他好几下。他身受重伤,然后被送进了当地最著名的一所监狱。&&&&&&&&&&&   战俘作为军事上的人质,有着特殊的价值。北越方面并不想让飞行员死去,因为被抓获的飞行员是谈判桌上的有力砝码。&&&&&&&&&&&   当时,约翰的父亲是美军太平洋战场的总指挥。于是越南方面决定释放约翰·麦凯因。因为他们觉得,将一名海军上将的儿子送回家,会产生很好的宣传效果,有助于他们在道义上占据上风。这样做,好像是在对美国军人说:“看,你们炸我们的工厂,我们却送还了你们的孩子。”&&&&&&&&&&&   可约翰拒绝了这个建议,他坚持执行战俘应按被俘顺序释放的军事协定,为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越方人员大为恼火,他们又一次毒打了约翰,并打断了他的胳膊。&&&&&&&&&&&   之后,约翰在越南当了5年半的战俘,其中有2年是单独监禁的。&&&&&&&&&&&   虽然监禁生涯让约翰身心异常痛苦,但他却没有放弃活着回家的希望,他一天一天,一小时一小时,一分钟一分钟地捱着。&&&&&&&&&&&   日,漫长的越战终于结束了。约翰·麦凯因和近600名战俘被释放回国,这也结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军事监禁。&&&&&&&&&&&   被释放的战俘们满脑子想的就是赶紧回家,去过一个普通人的美好生活,不再想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战争。同时经过这场磨难,许多人对战争的看法也有了根本的改变。&&&&&&&&&&&   约翰回到了家乡,但和平安宁的日子并没有使他的心灵得到平静。&&&&&&&&&&&   据美国军方调查及种种迹象表明,仍然有许多美军失踪人员落在了越南人的手中,因为越南若要与当时的尼克松政府讨价还价的话,这些秘密战俘将是非常有价值的谈判筹码。&&&&&&&&&&&   在1991年到1993年期间,约翰在马萨诸塞州参议院的军事委员会中任职,主要负责解决越战失踪军人问题。当时,美国军方的估算是还有2000多名士兵滞留在东南亚地区,约翰决心要找到他们。他亲身体会过战俘的痛苦与绝望,他要以自己的努力带他们回家。他对所有失踪人员的家属保证:将对失踪军人的下落一查到底!&&&&&&&&&&&   他的确这样做了,在此后的几年里,他一直用尽各种可能的方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寻找有关那些在越战中失踪的美国士兵的线索。他和他的同伴们要求越南政府释放所有可能健在的美军战俘,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虽然随着时间一天天推移,尚未找到的美军战俘生还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但他们的努力仍没有停止。&&&&&&&&&&&   2000 &&&&&&&&&&& 年,经过约翰·麦凯因等人士的呼吁及努力,美国国会通过一个名为《活着带他们回家》的法案,大意是敦促政府采取一切办法,逐个寻找当年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失踪的士兵,如果确认他们已经阵亡,也要找回他们的遗骨。&&&&&&&&&&&   约翰·麦凯因早已成为一个战俘问题专家,他的话令许多失踪人员的亲人看到希望:“我认为我们寻找越战战俘和失踪军人下落的工作是有史以来最具成效、最彻底、最竭尽全力的。对此我永远不会放弃。”&&&&&&&&&&& 走出个人悲剧的阴影,约翰为别人家庭的幸福不懈地忙碌着。&&&&&&&&&&&   这一个感人的传奇故事来自一位父亲,儿子的被杀使他成为拯救全世界儿童的活动家。他的名字叫约翰·沃尔什。&&&&&&&&&&&   “我想不出谁会对一个6岁的孩子下如此毒手。我真的想不出来!”约翰·沃尔什始终没 &&&&&&&&&&& 有明白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1981年,约翰·沃尔什和他的妻子里维生活在佛罗里达州好莱坞郊区,他们拥有一幢非常漂亮的房子。约翰虽然年纪不大,但在生意方面却很成功。他们生活美满,夫妻俩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们给他起名亚当。这年亚当刚满6岁,他,就是他们的生命之灯。&&&&&&&&&&&   可是,号,这盏灯却永远地熄灭了。&&&&&&&&&&&   这天,亚当在一家商场里被人拐走了,当时他和母亲仅仅隔了几条过道,但他却从他们的眼前消失了。夫妇俩四处寻找,并立即报了警,但他们很快陷入了失望——他们没有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有效帮助。出事以前,人们都这样认为,如果你丢了孩子,警察局一定会有一套方案来帮你。其实,在当时的美国根本没有这样的方案。&&&&&&&&&&&   警方的不负责任令约翰·沃尔什一家陷入了绝望。他们只好自己想办法:印了上千份寻人启事,约翰还去了电台。在启事和广播中,他们描述了亚当的体貌特征,并悬赏如果有人能够提供有关他的任何消息,必将重谢。&&&&&&&&&&&   出事两周后,终于有消息了,但却决不是好消息——约翰接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电话。对方说,他们找到了一个小男孩的部分遗骨。&&&&&&&&&&&   亚当的头颅是在100英里以外的一条水沟里发现的,他身体的其他部分始终没能找到,而凶手,则至今逍遥法外。&&&&&&&&&&&   在看到儿子的遗骨那一瞬间,约翰·沃尔什的希望彻底破灭了。孩子就是他生命中的一切,现在儿子消失了,他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   可最终约翰还是从丧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他决心化悲痛为力量,改变寻找失踪孩子的方法,帮助政府完善侦破体系,建立有效手段打击人口贩卖活动。&&&&&&&&&&&   在当时,美国儿童案件发案率很高,少女失踪和儿童绑架案屡屡发生。据统计,每年有超过5.8万个儿童被非家庭成员绑架,其中40%最后惨遭杀害。儿童常常成为社会犯罪的牺牲品。&&&&&&&&&&&   约翰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为此,他去当地的司法机构寻求帮助,甚至还去了华盛顿。同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打交道比他想像的要困难得多,但他的决心已定,就决不放弃。他相信人性中终有好的一面,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最终,在约翰的不懈努力下,《美国失踪儿童法案》于1982年获得通过;1984年又通过了《失踪儿童援助法案》,并成立了失踪儿童国家援救中心。&&&&&&&&&&&   在援救中心里,有全职的联邦调查员,有免费的800报警电话,还有最先进的技术,被用来寻找失踪儿童。电脑软件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增长,绘制出孩子逐渐改变的面貌,并参考家人提供的孩子过去的照片,来确认失踪的儿童如今的模样。他们运用这种方法找到了233个孩子。在这里,每个失踪儿童的家庭都能得到切实的帮助。&&&&&&&&&&&   援救中心自成立以来印过几百万本宣传册,接过数百万个求助电话。约翰还协助中心拍摄了一部渴望公正的电视系列片,这个系列片的宗旨就是缉拿逃犯和寻找失踪儿童。约翰等人的卓越工作获得了良好的回报,援救中心自成立以来已帮助找回了57000名失踪儿童。&&&&&&&&&&&   约翰见过一些被找回来的失踪孩子,他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感到高兴和欣慰。每个孩子的父母都对他说了同样的话:“我的孩子今晚能平安躺在床上,这多亏了你们。”有了这句话,对约翰来说就足够了。&&&&&&&&&&&   走出个人悲剧的阴影,约翰为别人家庭的幸福不懈地忙碌着,并且,矢志不渝。&&&&&&&&&&&  劫后余生的她,嫁给了解救她的英雄。&&&&&&&&&&&   下面的故事发生在充满仇恨与暴力的疯狂年代。这个女人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里,你也要满怀希望。同时一定记住过去,以史为鉴。这位女士的名字是:格达·韦斯曼·克莱。
&&&&&&&&&&&   格达是3个孩子的母亲,8个孙子、孙女的祖母,并有着长达56年的幸福婚姻。而这一切都是她在忍受了人类历史上最痛苦的一段折磨之后所获得的。&&&&&&&&&&&   对格达来说,纳粹集中营不是游离正常历史之外的意外浩劫,而是现代社会人性堕落的最终真相。正是这一段浩劫,让她感到拥有爱和自由的珍贵。&&&&&&&&&&&   “如果你想拥有自由,如果你想拥有爱,那么你就要去争取。别轻易放弃。”这是格达对她所有的孩子们经常说的一句话。&&&&&&&&&&&   格达拥有幸福的童年,在父母和兄长的爱中,她无忧无虑地长大。然而,1939年,希特勒侵占了她的家乡——波兰的贝尔斯科尔。那一年,她刚刚16岁。&&&&&&&&&&&   如今回忆起这突然从天而降的灾难,格达·韦斯曼·克莱仍心有余悸:“前一天你还是完全自由的,可突然之间你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利,任何人都可以杀死你,拿走你的一切。那简直是一场噩梦。”&&&&&&&&&&&   她19岁的哥哥很快就被带走了。在接下来的3年中,她跟父母躲在家中的地下室里,可最终他们还是被发现了。一家人被分别送进了集中营,从此就再也没能见面。&&&&&&&&&&&   格达被送进了奴隶劳动营,直到1945年被解救。3年中,她曾有好几次不堪忍受痛苦的折磨想到自杀,但都因想到对父亲的承诺而没有那么做。&&&&&&&&&&&   在被送进集中营之前,父亲曾双手捧着格达的脸对她说:“答应我,永远别做傻事。现在就答应我。”格达答应了。在艰难的岁月中,是父亲的话支撑着她,给她活下去的勇气。&&&&&&&&&&&   劳役的艰苦已经叫人难以忍受,可是更悲惨的事情还在后头。1945年1月,随着盟军的日益逼近,包括格达在内的4000名妇女开始了她们的死亡之旅。&&&&&&&&&&&   这是格达记忆中最寒冷的冬天,在去往捷克边境的途中,衣不蔽体的人们被冻得甚至能掰下自己的脚趾头!那是人类史上最悲惨的事了——饥饿、严寒,再加上毒打和处决,没有比这更惨的了。&&&&&&&&&&&   最后,她们被扔在一家废弃的工厂里等死。直到5月7日,德军投降的前一天,格达和其他幸存者才获得自由。&&&&&&&&&&&   当时格达只剩下不到68磅重。花季年龄的她,头发全都灰白了。她全身破衣烂衫,有3年时间没洗澡了。自由来临时,她们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格达对获救的那一幕记忆犹新:“当时开进工厂的那辆车里坐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跳下车向我走来。这个人是那么的年轻英俊,他身穿美国军官制服,皮肤晒得黑黑的。他说他想看看其他女士。我告诉他大多数妇女都在屋子里,她们病得太厉害,已经走不了路了。接着他说:愿意带我去看看吗?并为我打开了门。他让我先走。”&&&&&&&&&&&   接下来,前来解救她们的美国官兵看到了一幅惨不忍睹的景象。那些年轻的女人,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大部分人都已经奄奄一息。虽然所有的人都得到了救助,但最后只有不到200人活了下来。&&&&&&&&&&&   地下室里的3年加上集中营里的3年,不堪回首的岁月啊——6年里,没人知道什么叫自由。由于格达的坚强,她在生命中最最黑暗的时刻,终于迎来了光明。&&&&&&&&&&&   之后,传奇故事仍在延续。一年后,格达嫁给了解救她的英雄库尔特·克莱。他们在巴黎结婚了。而且,在回家以前,他们还去法国的里维耶尔度了蜜月。这是格达做梦也没想到的。&&&&&&&&&&&   现在格达一家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她并没有忘记过去的一切给她、给她的家人、给整个人类所带来的灾难。&&&&&&&&&&&   格达将她在集中营的经历写成了5本书,她还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片子获得了学院奖。&&&&&&&&&&&   作为一名目击者,她觉得有义务将自己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用于警告世人:再也不能让这样的事发生了。&&&&&&&&&&&   抱着这样的美好愿望,格达不懈地努力着,奋斗着。&&&&&&&&&&&  从个人悲剧到枪支立法,詹姆士夫妇为美国人的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我们的幸存者们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志力;而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更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决不向命运低头。&&&&&&&&&&&   最后一个传奇幸存故事讲述的是:一起暴力事件最终使国家出台了一项新法规。
&&&&&&&&&&&   1981年,萨拉·布莱迪的丈夫、40岁的詹姆士·布莱迪作为里根总统的新任新闻秘书进入白宫。他的工作十分忙碌:录制国家新闻、世界新闻,然后向总统作简要汇报,他还同时负责总统的新闻事务。&&&&&&&&&&&   日,萨拉和往日一样送丈夫出门,她怎么也没想到,她的丈夫竟然会和总统袭击案件联系在一起。这天,是詹姆士任职48天,从这天起,他和他家人的生活就被彻底改变了。 &&&&&&&&&&& 午后,詹姆士·布莱迪随同入主白宫才70天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前往华盛顿康涅狄格大街希尔顿饭店,参加一个演讲活动。&&&&&&&&&&&   下午 &&&&&&&&&&& 2时25分,做完演说的里根出现在饭店朝南的贵宾出口处。他的黑色防弹轿车在几步远的地方等候。里根面带微笑,举起左手,向大门口拥挤的人群招手致意。这时,一些新闻记者追着向里根发问,他停了下来,正要回答,说时迟,那时快,事先隐藏在距总统轿车3米远的一名身穿西服、外套棕色雨衣的金发青年亮出手枪,向里根接连发射子弹。&&&&&&&&&&& 凶手在两秒钟之内就射出6发子弹,击中了4个人。其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詹姆士的前额;另两颗击中了一名警官和一名便衣,第四颗子弹进入了总统的前胸。不幸中的万幸是子弹从里根左胸第七根肋骨射入了3英寸,弹伤处离心脏只差1英寸。&&&&&&&&&&&   詹姆士·布莱迪左眼上方的前额中了一弹,子弹穿过他的脑袋,詹姆士当即倒下,脸部贴地,额上鲜血流淌不止。&&&&&&&&&&&   这时,希尔顿饭店门前一片混乱。负责总统安全的保镖和警察立即行动,他们制住了罪犯,并将他押往哥伦比亚特区警察总部。&&&&&&&&&&&   詹姆士立即被送往乔治·华盛顿医院。医院神经外科的亚瑟·科伯林医生查看了他的伤势。詹姆士的伤势非常严重,脑部严重受伤,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作出决断是否动手术。&&&&&&&&&&&   当萨拉从亚瑟那儿得知詹姆士的病情,她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为了他们不到两岁的孩子——詹姆士是那么爱孩子——他得活着!萨拉同意做手术,虽然她不知道有多少康复的可能性。&&&&&&&&&&&   手术进行了几个小时,詹姆士活过来了。他被推入恢复室,仍靠着插入的导管及人工呼吸器呼吸。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詹姆士醒了过来,但他的脑部严重受损,左半身完全失去了知觉。&&&&&&&&&&&   他得重新学走路,进行声音治疗,恢复对声音的控制。那四五年过得真是太难了。&&&&&&&&&&&   在丈夫恢复健康的日子里,一次偶然的事件再次让萨拉意识到枪支落入不正当人手中是多么容易。事情发生在她儿子的身上。&&&&&&&&&&&   一天,萨拉看到儿子斯科特捡起一个玩具,就对他说:“玩具枪也不能随便指着别人,这是很不友好的。”可等她拿过来一看,却发现那是一支真枪,一支装满了子弹的小口径手枪!萨拉气极了,马上打电话给全国枪支协会,告诉他们自己要用一生的时间来阻止他们随便卖枪。&&&&&&&&&&&   长期以来,在美国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枪械管理的混乱,枪击事件不断。枪杀案件在美国的犯罪案中始终占据第一的位置。据统计,1981年初,散在美国各地的手枪达 &&&&&&&&&&& 5500万~6000万支,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支手枪。1979年有10728人被手枪打死,平均每50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手枪之下。暗杀总统的事,在美国历史上也屡见不鲜,就像《波士顿环球报》所说的那样,这似乎成了一种“令人苦恼、熟悉的习惯”。 &&&&&&&&&&& 美国独立 200多年,自从1835年发生第一起在职总统遇刺事件以来,算上里根这次,已有9位总统10次遇刺,其中有4人被杀害。&&&&&&&&&&&   枪支泛滥成灾,乃是美国这个“超民主”国家的必然产物。美国允许私人拥有枪支的一条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美国宪法。早在争取独立时,美国人用枪支对抗殖民者以保卫自己。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后的两年中,一共通过了10个维护个人自由权利的修正法案,统称为“人权法案”。这些法案规定政府无权剥夺个人自由,其中包括拥有枪支的自由。200多年来,美国宪法虽然有过若干改动,然而上述条款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1963年肯尼迪总统被枪杀以后,美国政府曾宣布禁止进口所谓“星期六夜特制”的廉价手枪。但是,手枪贩卖商改为进口零件在国内组装,这就不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西卫视经典传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