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又有一部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游戏了?

加载中......
值得一提的是,《生化危机:终章》上映首日2.07亿,这个开画成绩在进口片中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的3.46亿以及《魔兽》的2.52亿,成功碾压《美队3》1.81亿元,位列第三。而日前上映的《刺客信条》作为该游戏第一部改编电影,整个作品不论是游戏粉的认可度,还是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似乎都一般。
《生化危机》海报
搜狐娱乐讯《生化危机:终章》眼瞅着就快加入“十亿票房俱乐部”了,上映11天累计票房9.5亿,如果不是因为上周有《金刚狼:终极一战》这么强劲的竞争对手出现,票房数字恐怕早就过了十亿。
值得一提的是,《生化危机:终章》上映首日2.07亿,这个开画成绩在进口片中仅次于《速度与激情7》的3.46亿以及《魔兽》的2.52亿,成功碾压《美队3》1.81亿元,位列第三。
前三名中两个都是游戏改编而来的,看来游戏改编电影的生意似乎很好做呀。
《生化危机》票房
而与《生化危机:终章》同期上映的《刺客信条》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它的存在仿佛就是为了说明“游戏改编电影的生意并非看上去那么好做”,上映十一天累计票房1.57亿(制作成本1.25亿美元,目测难回本),大约只有《生化危机:终章》的六分之一。作为同为游戏改编的电影,又被排在了同一档期,相比之下难免有点黯然失色。
《刺客信条》票房
将这两部都是由游戏改编而来的电影放在一起比较,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就是,《生化危机:终章》有前五部的人气积累,作为自我标榜是这一系列的收官之作,自然有不少情怀粉愿意为影片买单。而日前上映的《刺客信条》作为该游戏第一部改编电影,整个作品不论是游戏粉的认可度,还是普通观众的观影体验,似乎都一般。
如果剔除前几部的人气积累,《生化危机》相比于《刺客信条》,也有一定优势。
从受众上看,《生化危机》的男性观众多于女性观众(游戏玩家中男性占比可能会更高),而“暴力”和“性”作为比较容易击中男性的元素,在《生化危机》里都有标红标粗的着重突出,比如表现打斗的场面,丧尸的场面,而且还是放的一名性感的女战士爱丽丝。
《生化危机》男女受众比例
此外,丧尸的主题在近些年也比较流行,无论是剧作《行尸走肉》,还是去年大火的《釜山行》,都让观众对这类题材比较熟悉,容易接受,甚至有些观众就是冲着丧尸而来。
而作为一款单机游戏,《刺客信条》的整体剧情本身是自成体系的,情节相对更完整,但同时也更加封闭,所以电影在改编上也在无形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没有玩过游戏的观众而言(比如我),一秒古代一秒现代很难入戏,甚至还会不明所以;虽然影片也保留了诸如“信仰之跃”之类游戏设置中的核心,但还是无法挽救整部片子的平淡,太缺乏紧张感和刺激感让人略微觉得无聊甚至昏昏欲睡。题材也比较冷门。
强大的游戏IP所拥有的庞大粉丝群,的确能在很大程度上为票房保驾护航,但拥有一个完整的有内核的故事同样很重要,这也是电影改编成立的基础。
根据同名游戏改编的真人电影、和《刺客信条》一样存在多个空间的《寂静岭》也曾被人评价为“看不懂”,但它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游戏迷口碑和电影本身质量都比较OK的一部游戏改编电影。它之所以被玩家看好,就是因为它很真实地还原了同名游戏中推理解谜的特点和血腥、肮脏、恐怖、压抑的环境气氛。而它被观众认可,是因为它在尊重游戏情节的同时,没有忘了这是一部电影,需要有一个叙事性较强的故事。无论从哪方面看(电影/游戏),《寂静岭》都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为渲染恐怖而生的“鬼域”或“血腥美学”,它充满深刻的人文内涵,其中涉及了宗教、道德、哲学、性等多种元素。电影里面的各种怪物也不会让人感到无聊,在游戏粉丝群不大的情况下上映三天内就突破了2000万美元大关(2006年),口碑也不错。
《寂静岭》豆瓣评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影《街头霸王》,天晓得当年风靡全球的游戏《街头霸王》是多么的受欢迎!
《街头霸王》豆瓣评分
但电影拍得实在差强人意
吐槽特效如何倒是没什么必要,毕竟94年的片子,看惯了今年的好莱坞大片再回头去看难免觉得粗糙。但特技之外,更多的是故事没有一个精神内核,全片都在为打斗而打斗,没有动人的故事作为支撑,就很难有出彩的记忆点。
所以游戏大IP不等于电影大IP,很多游戏流行和走红是在于通关和打斗过程中的爽和刺激,或者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而电影终究要讲究故事、剧情和逻辑,需要有丰满的人物、合理的情节和传承的精神。
我们都知道,同时照顾到资深游戏粉和普通群众是很难的,所以相对比较聪明取巧的做法,是找一个改编空间比较大的游戏来做电影。编剧可以选择保留or重置故事的精神内核,保留游戏中的人物和某些不受情节影响的细节让游戏粉去挖掘彩蛋。人物也应尽量设置得个性鲜明、形象饱和丰满,比如爱丽丝和劳拉。游戏剧情本身就比较完整和深刻的游戏其实不太适合改编成电影(编剧可发挥和改编的空间小);形象太过贴近漫画式人物的游戏也不适合改编,不然演员都很难找。
其实大型游戏《魔兽》是符合以上设定的,然而电影还是玩儿砸了!(在同类中虽不算差,但可以更好,毕竟是这么优质的大IP,如果能成功笼络到庞大死忠游戏粉和他们周围的辐射关系人群,票房绝不会止步于目前的成绩。)
2016电影票房TOP10
去年大卖的《魔兽》,以2.52亿的开画成绩位列进口片第二,总票房14.7亿,位列2016年电影票房第三位。
可是《魔兽》刚上映的时候,外媒Metacritic放出的电影评分只有可怜的29分,烂番茄也只有23%新鲜度,(传闻暴雪高层对魔兽电影非常不满,意图收回版权,负责牵线传奇影业的首席运营官Paul Sams被迫离职,公司是不是要感谢中国的超壕市场?),单就一部魔幻电影而言,人类与兽人的冲突,在情节推动上非常牵强。电影里的人物也让游戏粉大失所望,除了古尔丹动作表情尚可外,杜隆坦、黑手和奥格瑞姆怎么看都像是制作精良、造价昂贵的PVC手办,然而手办是没有生命和灵魂的。
即便拦不住中国观众看到“魔兽”两个字就愿意为了情怀打分和买单,但也掩盖不了电影完成度确实不高的事实,“魔兽”这个超级IP,值得拥有一个更好的故事。
挑对适合改编成电影的游戏很重要。
挑完之后对电影的改编和把控更重要。
知乎上有一个“为什么游戏改编电影都这么烂?”的问题,其中获赞最多的回答如下↓ 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所以,前不久看到国内大火的游戏《阴阳师》被华谊收编,即将改编成电影上映的消息之后,也不禁感叹资本单一的逐利性。 
  《阴阳师》大电影启动
暂且抛开这部游戏到底适不适合改编成电影的争议不谈,这种风靡一时的热门游戏能不能火到电影上映,让玩家沉淀几年“游戏情怀”都是个问题;而无论是影版还是剧版,日本都已经拍过,翻拍的同时不失新意又是另一道难题。
游戏改编电影的生意,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好做啊。
本文相关新闻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上周六,央视节目《朗读者》播出了第三期。站在《朗读者》的...
▲外媒对《金刚:骷髅岛》的好评甚多,《好莱坞报道》评价是...
▲外媒对《金刚:骷髅岛》的好评甚多,《好莱坞报道》评价是...
▲外媒对《金刚:骷髅岛》的好评甚多,《好莱坞报道》评价是...
上周六,央视节目《朗读者》播出了第三期。站在《朗读者》的...
正在加载中
|||||||||||||
||||||||||||您好, []|
西红柿全新力作改编网游再现Allstar
国内最大的文学阅读写作平台与游戏界最火热的年度狂欢盛典相互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日,盛大游戏Allstar2011新品发布盛典将隆重上映。令各界人士翘首期待的是, Allstar2011将同时推出两部由起点最热小说改编的,而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正是近来最火热的起点专栏白金作家——“我吃西红柿”!消息一经放出,犹如在国内网游界投入一枚重磅炸弹,一石激起千层浪。相关人士纷纷猜测,番茄这次是带来了他的哪两部作品,能得到Allstar2011这个如此璀璨的年度盛典的垂青?众所周知,“我吃西红柿”曾陆续在起点中文网上推出《星峰传说》、《寸芒》、《()》、《盘龙》、《九鼎记》、《吞噬星空》等作品。其中,《星辰变》改编的网游已于今年上半年推出并红极一时,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一定会是番茄及所有粉丝们的期待。《盘龙》也许是番茄所有作品中呼声最高的一部了。《盘龙》与《星辰变》同为番茄的“鸿蒙两部曲”,早在2年前,盛大就以创历史记录的315万元的价格拿到了《盘龙》的改编权,但近2年中,关于《盘龙》的报道却寥寥无几。也许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蛰伏2年之后,《盘龙》将在本次Allstar2011上为我们带来一个惊喜。而另一部被广为看好的作品无疑就是正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的《吞噬星空》。这部作品自连载以来,在起点的月票榜、收藏榜、书评活跃度榜上的排名一直居高不下,更是数次登上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而《吞噬星空》那科幻未来的题材,正是近年网游的流行趋势。也许在Allstar2011上,《吞噬星空OL》就将破茧而出。越是冷门,越万万不容忽略。作者“我吃西红柿”曾亲口说过:《九鼎记》是一部他构思很久,并且期待最高的一本书。在此提醒各位猜测者,千万别忘了这部被番茄寄予厚望的作品。穿越、东方玄幻……这种种小说精髓,正是网游改编中最容易被玩家所认可和接受的。因此,《九鼎记》登上Allstar2011的舞台,也许不只是一个猜测。Allstar2011、起点中文网、我吃西红柿三者的强强联手,将为我们带来一个怎样的惊喜?请众位看官拭目以待,7月28日,答案即将揭晓!登陆盛大游戏Allstar2011新品发布盛典,赢取Allstar入场券:关注“盛大游戏Allstar”官方微博,获取更多Allstar信息,赢取盛大游戏2011年Allstar新游巨作激活码:腾讯微博()
推荐微博:
[责任编辑:ghosthua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游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单机游戏全球网游每日要闻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九鼎记或已改编网游 番茄两部小说改编将亮相
据了解,7月28日盛大游戏Allstar2011新品发布盛典将同时推出两部由起点最热小说改编的网游,而这两部小说的作者,正是近起点专栏白金作家“我吃西红柿”。此前“我吃西红柿”的两部作品《盘龙》和《吞噬星空》早已确定改编网游,而《九鼎记》也在2010年宣布改编网页游戏。
众所周知,“我吃西红柿”曾陆续在起点中文网上推出《星峰传说》、《寸芒》、《星辰变》、《盘龙》、《九鼎记》、《吞噬星空》等作品。其中,《星辰变》改编的网游已于今年上半年推出。
《盘龙》也许是番茄所有作品中呼声最高的一部了。《盘龙》与《星辰变》同为番茄的“鸿蒙两部曲”,早在2年前,盛大就以创历史记录的315万元的价格拿到了《盘龙》的改编权,但近2年中,关于《盘龙》的消息却寥寥无几,我们仅知道此作为3D网游新作。不过,今年《盘龙》的研发官网悄然变化,进入倒计时阶段,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蛰伏2年之后,《盘龙》将在本次Allstar2011上为我们带来一个惊喜。
而另一部被广为看好的作品无疑就是正在起点中文网上连载的《吞噬星空》。这部作品自连载以来,在起点的月票榜、收藏榜、书评活跃度榜上的排名一直居高不下,更是数次登上起点首页热点封面推荐。而《吞噬星空》那科幻未来的题材,正是近年网游的流行趋势。《星辰变》小说作者我吃西红柿近期曾直言将网游改编权交给盛大交给传世很值很放心。他表示,可以考虑将目前正在连载的《吞噬星空》的网游改编权也交给盛大传世工作室。也许在Allstar2011上,《吞噬星空OL》就将破茧而出。
“我吃西红柿”曾亲口说过:《九鼎记》是一部他构思很久,并且期待最高的一本书。在此提醒各位猜测者,千万别忘了这部被番茄寄予厚望的作品。穿越、东方玄幻……这种种小说精髓,正是网游改编中最容易被玩家所认可和接受的。而且2010年,盛大文学便宣布《九鼎记》将改编网页游戏。因此,《九鼎记》登上Allstar2011的舞台,也许不只是一个猜测。
(本文来源:网易游戏频道
网易游戏24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2148条
评论4839条
评论1993条
评论1373条
评论1287条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我们研究了38部游戏改编电影,发现了这些规律
文/樊佩近期,三部游戏改编电影《刺客信条》、《生化危机:终章》、《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陆续上映,再次将游戏改编电影推至风口浪尖。毕竟三部影片中,除了《生化危机:终章》凭借15年的情怀和女战神爱丽丝的表现为影片赢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外,其他两部作品则有些差强人意。从1993年《超级马里奥兄弟》开始,游戏改编电影便开启了自己极为坎坷的道路,口碑扑街、票房扑街成为该类影片给人的一贯印象。2016年,《魔兽》、《愤怒的小鸟》上映,其口碑和票房都在给人一种为游戏改编电影“正名”的印象。然而,今年上映的这三部作品不禁让人怀疑,24年7个大类的38部作品竟然没能改变这一类型电影的“魔咒”,难道游戏改编电影真就是“扶不起来的阿斗”?24年7类共38部作品,看游戏改编电影的冰火两重天1993年,由热门游戏《超级玛丽》改编的《超级马里奥兄弟》问世,开启了游戏改编电影的篇章。随后,《生化危机》系列、《古墓丽影》系列、《静寂岭》系列、《街头霸王》系列、《极品飞车》、《魔兽》、《愤怒的小鸟》、《刺客信条》游戏作品纷纷被改编电影。据文创资讯粗略统计,24年来至少有38部游戏改编电影作品出现。梳理游戏类别,不难发现,格斗、动作冒险、恐怖、射击、角色扮演等游戏成为当仁不让的改编大户,而休闲益智类游戏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愤怒的小鸟》大获成功之后,《俄罗斯方块》、《割绳子》等也宣布将开拍电影,有壮大的趋势。从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来看,动作类、恐怖类、魔幻类、科幻类等成为主要改编目标。接下来,文创资讯将以游戏作品类型对这38部改编作品进行相关分析。首先,格斗类游戏改编电影,剧情、功夫、人设缺一不可。《街头霸王》系列、《格斗之王》系列、《生死格斗》、《铁拳》、《杀手:代号47》等均为格斗类游戏改编电影。除了《格斗之王》、《杀手:代号47》票房收益高于成本、评分在5.7~5.8之间外,其他5部作品均表现不佳。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从表面来看,功夫和人设往往成为格斗游戏改编电影的两大主要槽点:和现如今抗战神剧中手撕鬼子一样,格斗电影中,功夫男女摆弄几下花拳绣腿,就能拯救世界?简直难以理解。在人设方面,早期游戏中的人设往往比较夸张,辨识度极高,而电影如果照搬游戏造型,就会显得太过怪异,如果在制作中稍微做出一点改变,玩家就难以接受,很多情况下,两边讨好却两边不落好。最为重要的是,血腥暴力有余、剧情严重不足成为格斗游戏改编电影的通病。首先,预算不足捉襟见肘。由于格斗游戏的知名度不及其他大作,片方对其缺乏信心,制作成本基本在1800万~5000万美元之间,属于小成本制作。同时,剧情创作能力不足,就连票房收益极高的《格斗之王》也不得不背负这样的评价:“电影被它糟糕的剧情所拖累”成为烂番茄网站上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格斗类游戏改编电影只能沦落为各种打斗、卖身材和恶搞,再加上本身电影号召力自然落居下风。文创资讯建议:格斗类游戏改编电影作品一直都没有得到过投资方的信心,首先是游戏类型不太适合改编,因为剧情极为缺乏,这也是这类作品难以火热的基本原因,当然也有例外,如《格斗之王》就凭借其浓烈的个性风格而取胜。因此,想要改变影视作品,就必须要有好的编剧、武术指导和设计,在拥有较好的故事线推进的情况下,功夫必须扎实,但是不要沦为一言不合就打架,人设与原作须有一定的协同性,买身材与恶搞显然不符合这类电影的主流趋势。其次,动作冒险类游戏改编电影,让本有的故事线及人物更加丰满。这一系列的影片较多,有《古墓丽影》系列、《吸血莱恩》系列、《如龙》、《波斯王子:时之沙》、《红色派系:起源》、《瑞奇与叮当》、《刺客信条》等作品。基于动作冒险类游戏市场广泛,且有成熟的世界观,改编成电影的难度较小,因此成为游戏改编电影市场的宠儿。但是对于该类作品来说,如果对冒险、动作运用得好,有可能创造票房奇迹,相反则会在扑街的道路上一走到底,如票房与口碑表现均不错的《古墓丽影》系列、《波斯王子:时之沙》《如龙》《刺客信条》等作品,口碑和票房表现均很差的如《吸血莱恩》系列。但是分析较为成功的影片可以看出,成功各有不同。就《古墓丽影》来说,安吉丽娜·朱莉与《古墓丽影》相互成就。虽然影片在内容方面没有挖掘出太多新颖有趣的元素,基本局限在了找宝藏的老套路中,但是,朱莉饰演的劳拉·克罗夫特是游戏改编电影历史上首位女主角,她对游戏主角的高度还原为影片增色不少。可见,游戏改编电影选角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对《波斯王子:时之沙》来说,虽然其票房没有达到预期,但已经达到了当时游戏改编电影的最高票房,其主要原因在于剧情比较丰富,既有波斯和印度大战的背景,也有时之刃和时之沙的奇幻道具,更有公主和王子的爱情线索,相对来说可塑性很高,再加上一定的攀爬元素和特效,就很容易成为一部皆大欢喜的爆米花电影。对于《刺客信条》来说,这部全新系列的开始,既有老东家育碧的加持,还有法鲨的盛世美颜,甚至游戏中信仰之跃的惊艳一跳,无疑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虽然该影片也因为剧情等原因被观众诟病,但是,相信这是该系列的初次尝试,其宏大的世界观将会日益完善。而对于《吸血莱恩》来说,其制作成本本身不高,尤其是第二部和第三部直接放弃了院线票房,通过极低的成本和家庭娱乐收入获得了盈利。这时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对游戏改编电影有着极其狂热、却也摧毁了不少经典游戏品牌的德国导演乌维·鲍尔,《吸血莱恩》就是其作品之一,而《鬼屋魔影》《死亡之屋》《孤岛惊魂》《喋血街头》等作品也无一例外成为烂片。虽然不能将影片失利的原因全部推到导演乌维·鲍尔身上,但是也不得不说,有一个好的导演也是至关重要。文创资讯建议:对于动作冒险类游戏来说,选一个好的演员和导演至关重要。除此之外,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故事线,玩家在游戏中的操作感、体验感较强,如何将这类游戏改编为能够吸引观众的影视作品,就需要在本身故事线的基础上,将故事线变得更加丰富,加强人物性格的塑造,保留游戏中标志性动作的情况下,为作品加入更多的搞笑元素等,让作品内容更加丰富。第三,恐怖冒险游戏改编的电影作品,如果恐怖游戏成功了,要改编就看如何对恐怖元素进行删减和优化。这一系列的代表作品非《生化危机》系列、《寂静岭》系列莫属,仅这两者就有8部之多。《生化危机》显然已经成为游戏改编电影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这一15年6部电影的恐怖游戏改编作品,从2002年上映的第一部影片就完全摒弃了原作中末日生存的无力感,随后几部更是往好莱坞科幻动作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商业性元素凸显,即便如此,影片却获得了成功。首先,原作中不存在的角色爱丽丝成为主角,而吉尔、克莱尔、艾达·王和里昂都成了电影中无足轻重的配角,通过6部影片米拉·乔沃维奇把爱丽丝已然塑造成为了女战神,这让非玩家观众也能够很快地进入角色;其次,即便影片中不少剧情被观众各种否认,但是不得不说的是影片对于完整故事线的讲述,不会让任何观众有摸不着头脑的感受;第三,这一最不像游戏原作的改编电影,却在影片中埋了不少游戏中的形象如打字机、地狱犬等,无疑也在向玩家示好。与《生化危机》对原作大刀阔斧的改编不同,《寂静岭》系列则选择了忠实于游戏原作,尤其是对游戏中三元世界观和宗教隐喻的继承无疑是对游戏精髓的高度把控,除此之外,对游戏场景高度还原:小镇建筑完全复制游戏实景,而标志性的浓雾更是将玩家和观众彻底代入其中,沉浸感极强,进而得到了玩家观众和非玩家观众认可。文创资讯建议:通过《生化危机》和《寂静岭》可以看出,游戏中的世界观、人物、文化体系、叙事架构、氛围、核心剧情等,在改编成的电影过程中势必做适当的增删,而保留哪些重点元素可能是成败的关键。第四,射击游戏改编电影,有血肉、有情义的突突突比干巴巴的突突突更容易让观众接受。《死亡之屋》、《死亡之屋2》、《毁灭战士》、《马克思佩恩》、《孤岛惊魂》,这五部作品投资回报率均不高,评分同样也不高。其中《死亡之屋》与《孤岛惊魂》皆为上文中提到的德国导演乌维·鲍尔的作品,是充满血腥暴力甚至有露点的作品。表现最好的当属《马克思佩恩》,这款原作为Remedy Entertainment公司开发的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作品,无疑是众多游戏玩家心目中的神作所在:双枪、慢镜头,游戏把动作电影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与射击游戏结合起来,带给玩家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刺激感,让玩家真正体验了一把暴力美学。然而,作品中,游戏的代入感和体验感在电影表现中弱了很多,虽然电影中有不少场景还原了游戏中的的场景,但是游戏中最吸引玩家的枪战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子弹时间都屈指可数。而电影中的剧情明显存在对这三部游戏的整合,稍显混乱。文创资讯建议:对于射击类游戏来说,改编为影视作品无疑最重要的就是“射击”本身,这就要求射击动作和方式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其次,射击类游戏与动作冒险游戏改编电影相类似,电影故事线的梳理也十分重要;第三,完美地重现游戏中最标志性的动作或者特效,如“子弹时间”等在荧幕上精彩地呈现出来,相信粉丝一定会大力支持。第五,角色扮演类游戏改编电影,成也故事线,败也故事线。对于这类游戏来说,其本身角色比较丰富,相对来说构建的世界观比较宏大,此时考验的就是编剧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导演对全局的把控。《龙与地下城》、《末日危城(地牢围攻)》、《魔兽》均属于此类。2016年上映的《魔兽》无疑成为游戏改编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魔兽》宏大的世界观架构已然成功控制了电影的走向,再加上游戏情怀以及暴雪爸爸和万达爸爸的有力加持,以及不错的视觉效果,在国内有着极为不错的票房。但是就观影感受来看,《魔兽》故事稍显臃肿、夸张,过多的电脑技术让它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炫丽壮观的加长版游戏动画。《龙与地下城》则是改编自欧美最著名的角色扮演游戏,也是一部魔幻大片。但是相对来说,这部影片的情节较为简单,电影细节不能很好地烘托感情,太过粗略;而《末日危城》作为乌维·鲍尔的又一部作品,该作品有了杰森·斯坦森的加持,但是剧情还是稍显薄弱,已然逃脱不开“烂片”的魔咒。文创资讯建议:如《魔戒》一样,这类作品往往有着比较宏大且独一无二的世界观,对于非玩家观众来说,是对另一种模式的探索和接受,这就要求影片能够让非玩家观众快速进入角色,了解故事背景及发展脉络,而不是一脸懵逼空坐两个小时。第六,赛车类游戏改编电影,目前只有《极品飞车》独一份,香车美女、速度激情从来不缺席,只差好的故事。2014年上映的《极品飞车》在玩家观众的讨伐声中拿到了2亿美元的票房收益,IMDb评分6.5,与其他类型的游戏改编电影相比,俨然是其中的成功者。毋庸置疑的是,《极品飞车》的成功离不开其在国内打下的深厚的群众基础,作为全球最著名的赛车系列游戏之一,《极品飞车》系列几乎每一部都会登陆PC平台,无形中为影片提供群众基础。此外,影片大量还原了游戏中的精彩桥段,得到了不少游戏粉的支持。但是即便如此,剧情乏善可陈,飙车场面过于普通,没有明星,对游戏还原不完美等也成为影片的缺点所在。文创资讯建议:赛车类游戏改编电影较少,主要在于其重点在赛车而非故事线讲述,相对来说缺乏一定的故事线和情节,而其他专门的赛车类影片除了有肾上腺素飙升的赛车场景之外,对故事的讲述也极为特长,这对赛车类游戏改编电影来说,挑战极大。第七,休闲益智类游戏改编电影,这很需要脑洞大开。这类游戏作品很多,有勇气改编为电影的也不在少数,在《愤怒的小鸟》之后,就有《俄罗斯方块》《割绳子》《水果忍者》《我的世界》等也都宣布要进行电影改编,不得不让人既期待又担心。2016年,《愤怒的小鸟》大电影以全球票房3.2亿美元的漂亮成绩收官。作为一部根据休闲益智类手机游戏改编的电影作品,其强大的IP认知度和颇具创新的剧情让该片表现亮眼,而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证明了观众对于影片质量的认可。然而,作为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的先驱《超级马里奥兄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4800万美元的投资只换得2000万美元的票房,其惨不忍睹的剧情和角色形象,让第一部游戏改编电影以惨败收场。而对比《愤怒的小鸟》和《超级马里奥兄弟》,其游戏模式和角色设计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愤怒的小鸟》是鸟与猪之间的大战,《超级马里奥兄弟》是英雄救美。不过不同的是,《愤怒的小鸟》显然脑洞更大,相隔13年后其制作水平也高出很多,影片色彩丰富明亮、情节紧凑、娱乐感极强,让《超级马里奥兄弟》望尘莫及。文创资讯建议:休闲益智类游戏改编电影,重点在于故事线的打造和剧中人物个性的塑造,此时就需要创作者脑洞大开,能够在有血有肉的角色基础上,用精彩的剧情将其串联,最终打造成既贴合游戏,又能够让玩家在感觉惊喜、好看又好笑的情况下,有想回归游戏的冲动的作品。大IP时代,游戏改编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说游戏改编电影口碑多数扑街,但是在这个大IP时代,却难以否认其在圈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从文创资讯统计的数据可以看出,2010年后,除《红色派系:起源》、《吸血莱恩3》(二者没有找到相关数据)《铁拳》、《瑞奇与叮当》四部作品之外,其他10部作品的票房都已经超过投入,甚至有大幅超越的现象。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其本身的知名度既是其改编的先天优势,也为其改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游戏知名度在前,借助已有的知名度、话题性以及潜在粉丝的优势,电影可以做到未播先火,进而吸引路人观影,为票房作保障。然而,不得不注意的是,游戏作为第九艺术,与第八艺术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就是其都是声画作品,而越是相似的类型,其进行改编的难度越大。以小说为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如果将小说进行荧幕化,其视觉形成的固定印象必然对读者的想象力造成阻碍。而游戏作为一种沉浸感、画面感极强的艺术,想要在已有的画面和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肯定困难重重。这也是游戏改编电影口碑差的原因之一。因此,文创资讯认为,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本身就是带着枷锁在跳舞,想要做到成功的改编,资本+脑洞+平衡,三者缺一不可。首先,资本为游戏改编电影提供前提基础。现如今,随着育碧、暴雪等国内外大型游戏公司以及资本开始纷纷涉足游戏IP的电影改编,无疑意味着庞大的现金流开始流入游戏改编电影领域,这可以保证影片的制作团队及水平至少不会太差,让影片品质有保障;而游戏公司的加持,会从各个方面尽可能保证游戏精华的存在,让玩家满意;此外,游戏公司与传统电影公司合作,内行人与内行人强强联手,更保证了游戏改编电影在拍摄、发行、宣传方面的优势,《魔兽》就是其中成功合作的案例。其次,脑洞是游戏改编电影的加分项。对于游戏改编电影来说,编剧的脑洞够不够大决定这影片剧情的好坏。文创资讯通过分析以上7类游戏改编电影,不难发现,如果剧情撑不起来,那么影片必然不能得到观众的认可,毕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是认识游戏的窗口,尤其对于动作冒险、恐怖以及毫无剧情的休闲、格斗类游戏来说,“剧情”则是重中之重,再强大的技能和画面,如果没有剧情,也是索然无味。第三,平衡是游戏改编电影的起点,决定着电影的走向。对于不少游戏改编电影来说,粉丝不买账,观众看不懂,往往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此时,最不需要的就是创作者的犹豫不决。如果是忠于原著的作品,就要有毅然决然的态度,《寂静岭》就是成功的案例之一,而《最终幻想15:王者之剑》虽然在票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是其本身电影世界观的营造就是对游戏的辅佐,并非为了普罗大众。而《生化危机》系列,显然已经离原作越来越远,但是也凭借米拉·乔沃维奇的战神形象和打僵尸的剧情,一步步走向了成功。现如今,随着大IP、泛娱乐时代的到来,电影制作水平的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开始与影视公司合作,逐渐掌握游戏改编中的主导地位。相信在这24年38部游戏改编电影的前车之鉴下,游戏改编电影作为电影IP的重要来源,最终会迎来自己的辉煌时刻。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请于文首标明作者姓名,保持文章完整性(包括虎嗅注及其余作者身份信息),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www.huxiu.com/article/187121.html
未按照规范转载者,虎嗅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文化创意产业垂直新媒体
文创资讯总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番茄的马甲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