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这些大城市小浪漫有什么好的 一个个都跟每天要上战场似的 可是每年确

【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_牛宝宝文章网|【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专题:牛/宝/宝/文/章/网/ www.niubb.net网友姚冬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有资格逃离的忽悠了一大批没资格逃离的,现在被忽悠的醒悟了。补充个笑话:飞机上鹦鹉说,这航班服务太差了,老子不坐了,说完就打开飞机门跳出去了。猪也站起来说,你说得太对了,我也不坐了,也跟着跳出去了。半空中鹦鹉对猪说,你不会飞跟我出来干嘛?网友莫逢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看到问题,脑海中便浮现了三个字:“八О后”,我们这一代。亦即经历了此种转变的绝大多数。其实对于自古至今的帝都来说,直到现在的九О后,ОО后……都是一样的吧。说起来,不仅仅是婚姻、去留和事业…人生又何处不围城呢?当初为何逃离多数人都是毕业后决定留在北上广奋斗,为了对理想的期待,未来的美好憧憬。然后残酷的现实压力一次次摧毁着仅有的坚持和意志。除了工作、爱情带来的精神压力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房子吧。蜗居。在每次因水电器故障、素质差的租客、冷漠的房东而焦头烂额,甚至找不到中意的房子几近露宿街头的时候,谁能保证从没接近崩溃过?所以选择逃离。回到二三线城市的家里,过安稳无忧的日子。可是又真的无忧么?对了,“逃离北上广”这个话题在网络大热,是09年末的时候。那一年,80后正式集体奔三。而带头的80年生人的哥哥姐姐,已经快迈过奔四的门槛。而现在,奔四的80后,已经快接近一半了。对于青春不再却仍然漂泊无依,你恐惧么?为何再次回来当初嘴里念叨着公平公平离开了北上广,到了家才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与大城市相比,小城市更加靠关系、拼爹。反而大大弱化了个人奋斗的希望。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观念的代沟,思维方式的差异,精神生活的匮乏,一眼便望得到头的生活? ? ?行了,还是回北上广深吧。一切都是自由的代价啊。大城市虽然压力大,但毕竟存在着国内最健康向上而公平的市场力量。所以物质生活再艰难,没有背景的平凡人的前途却更加光明。 那些来自外地已扎根北上广的很光鲜的成功人士,谁又知道他们在出头之前经历过多少不为人知不欲人知的物质与精神上的艰辛呢?————————————————————————————————————————这不是最好的时代,却也不是最坏的时代。这里什么都能满足你,这里什么都不属于你。但最重要的是,在这里契约精神和理性是最大的主宰,人人所向往的自由也是这里的文化特质,支撑着所有在打拼奋斗着的年轻人的梦想。这里永远有着无穷无尽并相对公平的机会,能否把握看你自己。所以沉住气,年轻人。这是属于你们的时代,一切逆潮阻碍历史前进的都会被你们踩在脚下。你只需要努力奋斗,有一点耐心。就在不远的前方, 希望一直等着你。[1].关于Path的回答,或许你也会有同感:到目前为止的 Path,哪些设计细节让你感动?网友Willoughby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逃离北上广"本来就是媒体炒作出来的伪概念,我那时特别喜欢看这种新闻专题,敢说几乎看过每一篇"逃离北上广"的抒情散文,可以确定这种的写作手法是一致的,即"通过采访几个蚁族ABCD,将他们的经历与苦难声情并茂的娓娓道来,然后他们衣锦还乡,得出地球太危险,快回老家去的结论"这种写作手法极具感染力,却缺乏客观事实的支撑,即使"逃离北上广"喊声震天的那几年,是逃离的人多,还是留守北上广、涌入北上广的人多?很多问题不用贴数据,用屁股想都知道。同理还有"回中国掘金"专题,即媒体找到留学生ABCD、中国移民EDFG,声情并茂地把他们在海外的憧憬与梦碎、打拼与无奈娓娓道来,然后他们成为海归,然后得出了地球都不好,快回大天朝的结论。在"精英归国"喊声震天的同时,不要忘记清北留学生绝大部分选择留在国外,不要忘记部分留学生归国的同时大批中国的中产阶级投资移民逃离中国,美国的投资移民80%来自中国,澳洲是90%。如果你只关心表层的新闻,你会觉得这个世界一天一个样子,刚吹过东风又吹西风,只感觉在风中凌乱、无所适从。但事实上本质是稳定的,比如这用脚投票的人口流动,自从中国人被允许比较自由的流动以来,大趋势从来没有变过。大趋势是:大城市的中产以上家庭逃离中国,向欧美流动;中型城市的家庭逃离原城市,向北上广流动;小县城、小地级市的家庭逃离小地方,向省会城市流动;农村的家庭逃离农村,向小县城流动。有趋势当然有违背趋势的反例,不必跳出来跟我亲身说法。说一些"我来自北京但移民到了大凉山区,因为空气好"之类的傻话。这是地区差异带来的阶梯状格局,北京市民当然没有煤老板有钱,但总体看来,生在北京确实比太原、西安高出一个台阶。同为平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医疗教育条件、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更多的机会、更健全的法制环境、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房租)。这种大环境不改变,逆流而动的只会是少数人。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只能向上跳一层,人口流动当然不仅仅跟出生地、出身有关,更和个人能力、运气息息相关。山区孩子在美国、北京立住脚的比比皆是,但有一个共同点,能够使自己提高一个阶梯需要的是"有余力",即你不仅能使你维持在现有的梯队,还有余力迈向更高的台阶。无论是依靠你的财富、学识还是勤奋。如果你大大的有余力,那你就可以连跳多极,奋斗了十几年终于有能力和北上广青年同事一起喝咖啡,是值得佩服的事情。逃离北上广的未必是失败者,也可能是开辟一条新路,就好像高考落榜未必宣判人生的失败。不过这终究从不是人口流动的主流,媒体把闪光灯对准了这类不太主流的人群,利用话语权将这种声音无限放大,才造成了这种错觉。这不是最可怕的,如果将闪光灯对准了这些人中的少数人?通过不走寻常路大获成功者,将他们的声音无限放大,那就是太坑爹了。网友团支书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如期而至。许多学长学姐在毕业找工作的这段日子里都会问我一个问题:我是应该留在上海呢,还是回家乡呢?但往往还没等我开始回答,他们自己就先开始分析了:上海的工作机会多,但是压力大;家乡工作可能比较无聊,但是可能比较轻松,离父母近,也方便。但男朋友/女朋友怎么办,要换一个么。诸如此类。BlaBla。听完一个小时的絮叨之后,他们终于会问:那么,你怎么看呢? 为了回馈她们的絮叨,我也决定开启絮叨模式,于是我说:要回答你这个问题,我需要讲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你有耐心听吗? ———————————一个比较长的故事的分割线—————————————— 即使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201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形势也都好得有点不太像话了。 为什么这么说?看图便知: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虽然我国各省级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总量各异,但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处于60%~80%的区间(除贵州以外)。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其比例甚至达到70%~80%的区间。 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虽然我国各省级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年龄人口(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劳动力)的总量各异,但其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都处于60%~80%的区间(除贵州以外)。像北京上海天津这种直辖市,其比例甚至达到70%~80%的区间。 换句话说,全国劳动力充沛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横向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全球一线城市,如伦敦纽约东京,他们的人口年龄结构预期也不过就是在这个60%~80%的区间而已。如下图所示:但即使在这么一片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我们还总是偶尔能听到一些人口或经济学家在时不时发出忧患的感叹声。他们在担心什么呢? 他们担心一个数,叫做总和生育率,而六普统计指出,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这是一个偏低的值。 有人质疑:低了怕什么,开放二胎好了,甚至未来开放生育限制,难道还怕人不够么?中国人不是很能生吗? 呵呵。事实远非如此。在提高生育率这个问题上,许多学者均做出了不同结(li)果(chang)的判断。比如计生委信誓旦旦地说只要放开二胎,我国生育率就会蹭蹭蹭地提高1.5倍,但有些专家认为你放开八胎也没用生育率最多也不过能提高1.06倍而已,众说纷纭争执不下。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妨引用梁建章教授的研究看看。梁建章曾经对中国知网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2010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 2010年共211篇中国生育意愿(理想孩子数)的文章进行了整理,得出下表。 可以看到,从90年代到00年代,中国整体生育意愿是降低的,而城市居民的生育意愿更远远低于农村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假如未来中国的生育率能够达到1.4至1.8的水平,倒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然而,生育意愿并不能代表实际生育率,二者之间往往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日本和韩国的调查中,生育意愿都超过2,但实际生育率却都不到1.4。根据上述数据,梁教授认为,在没有任何限制下,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也不会超过1.7。 好吧,我们就假设计生委忽然duang地一声被解散,中国再无生育限制,在最好的情况下,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能够提高到1.7(即2010年水平的1.44倍)。那么会看到怎样的结果呢?我们将1.7这个值放入到人口推算模型中(具体可参看上海应该控制人口规模吗? - 团支书的回答)计算, 得出以下结果:如图所示,即使生育率上调至1.7,但自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水平仍在一路下跌: 如图所示,即使生育率上调至1.7,但自2010年起,劳动年龄人口水平仍在一路下跌: 至203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亿人; 至204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1.5亿人; 至2050年,建国100周年之际,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将下降2.5亿。差不多扣掉两个日本。 2.5亿,很多吗? 我堂堂天朝13亿人口,区区2.5亿的减少而已,算什么,正好帮助天朝解决了人口过剩问题嘛。连计生委也涨红了脸,掐指一算,问道:19%缩减而已,人口的事,算是危机么? 这个计算没错,2.5亿劳动力的净减少,对于13.3亿人口而言,貌似只是19%的缩减。但它背后还隐藏着年龄更迭的杠杆作用: 看上去只有19%的缩减,但实际上却会使全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缩水了27%,直接下降到51%的危险地带;同时相应地,全国的老龄化率也将从13.7%暴涨到31.3%。 这是毋庸置疑的人口危机啊。 幸运的是,中国是一个大国,因此人口的危机也并非均等地分布在所有的城市和地区当中。总会有一些城市和地区能够逃出生天。 但不幸的是,虽然有些城市可以幸免,单这2.5亿劳动力缺口的黑锅,总是需要有人来背的。 那么,到底是谁来背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全国尺度的人口流动图:从2005年到2010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上来看,在各自省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口流动总量的大头。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也就是说,全国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而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大于10%)跨省人口流动,大概只有这六个地区:从2005年到2010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上来看,在各自省内流动的人口比例占了全国人口流动总量的大头。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也就是说,全国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而能够产生较大规模(大于10%)跨省人口流动,大概只有这六个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 那么,这些地区在跨省的人口流动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请看下图: 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我们把省内流动数据剥离出去,只保留省级之间的人口迁移,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这六个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全部都是净流入。 是的,它们不生产人口,它们只是人口的抽水机。 而它们抽取的水源,则来自上图中排名靠后的那些省份: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等。总体而言,抽水的省份远远少于被抽的,这是一个清晰的遵循幂率规律的世界。 我们可以在空间上清楚地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差异。请看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半个中国的人口,以省为单位来观察的话,全都在净流出,而少数净流入的地区,则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北京天津两地。 从上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半个中国的人口,以省为单位来观察的话,全都在净流出,而少数净流入的地区,则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和北京天津两地。 因此,回到之前我们提到的问题,到底是由谁来背未来的2.5亿劳动力缺口的黑锅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这有可能是上图中偏黄色的任何一个地区。 是的。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会被人口危机选中。 因为35年后,留给中国的并不是一个美好的未来:2050年,2.5亿劳动力的净减少,下跌至51%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以及高达31%的老龄化率。毫无疑问,“衰落”与“收缩”,将取代“发展”与“建设”,成为未来的我们和我们下一代更为熟悉的词汇。 客观地说,在中国无法做到像美国一样以优质和稳定的移民来确保自身整体人口结构合理性的情况下,有些地区就必然会死去,或者是乡村,或者是城市。就像今天的日本一样。全日本人口都在减少,无数村庄城镇衰亡凋败,但只有东京和大阪都市圈依然挺立。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残酷吗?也许,但这却是每一个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出的结果。 未来的中国也毫不例外。 最后,为了更清晰地看到未来,我们可以简单设计这样一组计算: 假如,北京、上海、广州三个一线城市的劳动力总量(比例就不提了,结果不敢拿出来给大家看)在2050年时仍然能够维持2010年的水平。那么,这三个城市需要从哪些省份抽取多少劳动力资源才够呢?完成这个计算一共需要四步:第一步,先取出这三个城市净流入人口的来源进行分析,请看下图:第二步,综合这三个城市的外来人口来源地的比例分布,计算后选择了前十名的省份,确定为“北上广”的劳动力补给省,请看下图:第三步,计算“北上广”至2050年的劳动年龄人口缺口。我们假设这三个一线城市从2010年至2050年都不再有移民进入,那么通过人口模型计算其劳动力的缺口将如下图所示:第四步,将这三个城市的2050年劳动力缺口值按照比例分配到”供给省“,并且推算“供给省”在2050年的人口自然变化值,将这两个值叠加起来,即可看到在“北上广”抽满之后这些“供给省”所剩下的“血量”。请看下图:当然,这仅仅是“补给省份”被“北上广”抽血后的情景。其实这些省份本身就包括不少抽血大省,比如江苏。它虽然被上海抽掉不少,但是它还能从临近的安徽河南等地补回来一些。总体而言,假如考虑全国情况,这张图里有些“补给省份”的血量会变得更低。—————————讲完了故事开始总结答案的分割线———————————— 故事讲完了,感谢坚持看到这里的朋友。最后一段话,算是正式回答这个问题吧: 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在犹豫。究竟是要回归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家乡,还是奔赴大城市或者“北上广”辛苦打拼开拓人生?比如我的学长学姐,问我的正是这样的问题。 其实,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去做的选择,我们无法干预。 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 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就是这样。*注:除知乎日报外,转载本回答的话请联系我。一般都会同意,但请一定要联系我先。谢谢。网友张文硕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说好听的叫逃离,实际就是混不下去了。回家一看,发小儿不是公检法就是水电煤,要不就是工商税务邮电局,最次也是计生委,个个宝马娇妻金儿玉女。而且成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脸都不知往哪搁,一咬牙一跺脚,又逃回来了,在老家留下一个斯人独立北上广的美丽传说。网友水耀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曾经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现在我在一个N线城市当公务员,但是我没有逃回去。在这样一个城市,公务员是一个无论是身份,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较高的职业,但是我依然深刻的体会到在小城市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作为一名体制内人员,说实话,当公务员升迁不是什么能力问题,关系问题,背景问题,纯粹是一个玄学问题。也就是说我自己就算把工作干破大天,我的工资和收入都无法增长下去,充其量也就给我一个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奖励几百块吧!甚至我连我自己的时间都无法决定,我的同事们也是这样一个感受,所以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源做做生意这类,他们告诉我,工作不是自己的,事业和生意才是自己的。本地的上年纪有资历的公务员利用身份和职权当中年收入几十万不在少数,资产过千万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有钱又怎么样?有钱也买不到那份骄傲和尊严,有钱也买不到热血燃尽的青春。我原来在北京的朋友也很无奈,我相信去挤过地铁的人都明白,挤过地铁可能一天的好心情都没有了。但是那是一种可以让自己满怀希望的感觉,每天接触的人都是一些光彩夺目的人,仿佛自己也能像这样,成为成功人士,更重要的,他们愿意去学习,去奋斗,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更加优秀一点,收入就会更加多一点,不断得的得到正反馈,这样就能持续努力下去,有一个朋友开始的时候工资3000,两年不到现在月薪过万,只是她的生活依然这样,住在偏僻的地方,挤公交挤地铁,平时也是节省着用。 @恶魔的奶爸曾经说过,说公务员的KPI很低,能够有许多时间去做业余的事情,但是恰恰因为KPI很低,就算你去考证,一建,CPA,CFA等等,你还是在这个单位,你还是这样,没有任何改变。继续当公务员的确是我现在所能够做的决定当中最有性价比,最理性的决定。只是无奈而已,却毫无办法,我也不能一味的要求我的家庭去为我做什么,有的时候真觉得自己挺无能的,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想去实施过,可是在体制内懂的。话说在大城市拼命,在小城市拼爹,的确是这样的,现在的公务员调离,升迁,就算有背景有关系也要等待时机,同学一起进来的有省厅官二代,依然下基层,没办法,这个就是规定,然后快则熬一两年,慢则一辈子都这样,再等时机,都是本地人,关系多少有点,你觉得谁来开头。年轻人学习的时机就那么几年,我有的时候都不知道这么浪费青春是为了什么。每天都睡得很晚,凌晨1点到2点,因为觉得很舒服,无压力,早上9点起床,晚上5点半下班,一天到晚都在单位里面上网,同事就打游戏,下半年买了房子可以住在N线城市中心里面,业余生活或许要多点,但是也就是吃吃喝喝而已,根本创造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事情。有的时候去青旅,喜欢去那里跟自己的同龄人交流,可以谈到一起,有的时候聊完真的感觉百感交集,总是觉得他们的三观才是正确的。而不是我的同事那样,整天要不就拉关系,喝酒吹牛,拍马屁。还有就是愤世嫉俗,我真的不是在现实当中当愤青的一种人,我觉得我的工资也算可以了。他们的三观是有问题的,很奇怪的,甚至邪恶的,虚伪的三观。我有的时候想要当一只鸵鸟,像以前一位来单位演讲的大五毛那样,他说他从不上网,因为网上戾气很重,可是我也好奇。人们离开北上广是因为城市的现实压力已经不堪重负,人们逃回北上广因为内心的精神压迫也已经迫在眉睫。这不是一个好时代。一个好时代会让人们去做喜欢做的事情。一个坏时代会让人们去精心计算做事情。网友chaohi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不是不想回家,主要是回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啊。网友罗登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逃离北上广,其实原本是一批逃往云南西藏的人先说出来的,他们赚够了钱,去丽江大理开一个酒吧旅社什么的,优游岁月,这叫逃离北上广。没想到,一批原本在挣扎间的大学毕业生受到了影响,以为二三线城市就是丽江大理,于是逃离了。在我看来,中国的三四线城市最可怕的地方就是不公平和乏味。我们指着北京上海乱骂,你们不公平!你们排外!你们有准入制度!要我说,北京上海是最公平的,有能力就有的混。在看似残酷的背后,是巨大的公平!说到乏味,我一直被许多人劝,其实现在二三线城市什么都有,有大购物中心,有电影院,有奢侈品店……所以,北上广没甚好的。在三亚,房地产推销商也这么跟我说,来来来,三亚什么都有,免税店……我说,一个没有美术馆,没有歌剧院,没有大图书馆,没有科技馆,没有演唱会,没有大学,没有科技公司的城市,注定是没有意思的。网友莫陌落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沈从文说:一个士兵要么战死沙场,要么回到故乡。 大概是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一个士兵的梦想。 而北上广就是士兵的战场,二三线城市是士兵的故乡。士兵以为自己战不下去了,所以选择【逃离北上广】回到家乡。本来一切都很好。可是有些士兵回到家乡之后又发现,梦想还在,没有战胜也没有战死的感觉就像做了一个逃兵,千万只虫子在挠着心窝,只好【逃回北上广】重上战场。补充一下,因为评论中有人问了沈从文这句话的出处,我之前是在语文阅读的试卷上看的,这些年就一直记得了,所以也不知道具体出自沈从文的哪篇文章。特地去查证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该语句是画家黄永玉在其叔父沈从文的墓碑上题的碑文。无法求证是沈从文生前说的话被记录,还是黄永玉对叔父一生经历的有感而发。不好意思。下次引用语句时,我会更认真确认一下出处作者。谢谢。网友蒙面大侠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北上广不是三个城市,而是三个城市集团。拿一个内陆小城市与北上广比是不合理的,因为级别不够。中国城市分级(这两个图值得所有中国搞房地产、快消品、家具家居、汽车、金融、电子商务、互联网行业的人研究3个月): (第一财经周刊花近一年时间的调查制图。分级标准有十个维度:?一线品牌进入密度 ?一线品牌进入数量 ?GDP ?人均收入 ?211高校 ?《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 ?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 ?机场吞吐量 ?使领馆数量 ?国际航线数量) (第一财经周刊花近一年时间的调查制图。分级标准有十个维度:?一线品牌进入密度 ?一线品牌进入数量 ?GDP ?人均收入 ?211高校 ?《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 ?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 ?机场吞吐量 ?使领馆数量 ?国际航线数量) 北上广集中的资源,也是内陆一个小城市远远不能比的。一个城市所占的资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种:① 政治资源② 商业资源③ 教育医疗资源④ 人力智力资源北上广之所以人口大量涌入,房价之所以高,因为它们集中了中国最优质的政治资源,中国最优质的商业资源,中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中国最优质的人力智力资源。The One Who Wants to Wear a Crown Must Bear the Weight.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其他观点,请移步:人人网如何走出目前的困局?豆瓣现在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如果你是微软的CEO,将如何复兴微软?房价何时崩溃?未来十年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将带来哪些机会?未来10-20年,什么行业会快速发展?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快消品行业如何让对手学不会?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学习方法或经验吗?网友蒙面大侠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我就是逃离北上广的一员,现定居南京,并没觉得有必要逃回去啊。实际上我也没觉得我是逃离啊,只是有原因就换城市而已,跟换衣服是一样的,为何要搞出一对对立的概念来?-----------------回到正题------------------------脱离具体的个人情况谈逃离还是逃回都是无意义的。地区差异是显著存在的,但留在北上广的,不能就说其他十亿人民就水深火热,逃离北上广的,也不能说七八千万留下的就是虚荣呆傻。对多数个人来说,二三线城市已经有足够的空间,根本不需要纠结北上广。但我觉得过度关注什么北上广,本身就是狭小和危险的。这本质只是个生活和工作空间的选择问题。生活的舒适性,总体上北上广属于国内资源最好但成本也最高的地方,对普通大学毕业生来说,很多二线城市已经足够好了,没有太多可挑剔的。谁还真的天天趴在国家大剧院里过日子啊?还是天天得绝症在协和住院?在高铁和互联网已经普及的年代,很多城市足够满足多数人的优质生活需求了,生活上要看性价比,不是一味去最大的城市,市场自然会对这个进行调节。(但是确有一批底层的城市啥都没有,比如四五线以下城市严重缺乏娱乐和生活条件的,那就不谈了。)真正有影响的其实是工作的选择,也就是事业的发展。事业发展最主要的是看产业分布,而不是城市大小。有些产业确实非某些城市不可,比如演艺影视,这个除了北京别无选择,稍微想发展好一点,上海的资源也不够看,虽然也有上戏这样的学校。但有些行业,本身利润和资源要求反过来是不适合北上广的,特别是制造业早已挤出这些大城市了,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即使是北京本地人,也得老老实实去东莞盖厂子做事情,我不止一个朋友是这种情况。跟着自己的专业走,产业布局在哪里就去哪里,这是合理的。一二三线城市有相应的产业布局,从而对从业人员的选择产生影响。比如我们建筑设计,我观察的情况是已经不适合在北上广发展,成本根本打不住,就跟世界名牌纷纷选择在中国东南亚设厂一样,设计院最合适的是转移生产到二线城市,所以我就离开北京回到了南京,感觉好多了。我还见到甚至有四线城市的设计师,收入比二线城市同样水平的人显著高,原因就是那里竞争不激烈,活多人少收入高,性价比好得很。企业总在寻找新市场,比如下沉三四线城市,而不是跟城市大小走。我另一个同学跟着公司战略从深圳去了成都,现在当着区域主管领导,比在深圳憋着当个中层干部开心多了。我个人的偏好是去新地方开拓,而不是留在资源多的地方挣资源。当然,普通上班族,根本没有必要纠结是不是北上广深,看看自己能在哪里找更好的工作才是问题,还有就是生活习不习惯,离家远不远,管他是不是北上广。就目前性价比和必要性而言,我更赞成多数人关注北上广以外包括国外的机会。--------------------------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逃离还是逃回,只知道盯着北上广本身是危险和狭隘的。不要把自己变成井底之蛙,城市就知道北上广,大学就知道清华北大,从来没想过去外面闯一闯。你看,不是还有北美和非洲么?所以我对这所有关注这个问题的人的建议是,大家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忘掉什么北上广。多了解和研究一些不同的城市,开阔眼界,多找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让人员和资源充分流动起来,就像当年欧洲人开拓北美一样。另外,深圳为何被忽略了?因为大家根本不想逃离?网友项如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吧。其实这个问题关注很久了,也思考了很久。如果说今年过年有什么最大的收获,那应该就是想明白了为什么要留在北京而不是回到家里的绝对理由吧。过程并不轻松,尤其在刚回到家时,看到亲戚家的哥哥姐姐中专毕业,如今有房有车有伴侣有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聊天时我根本无从插嘴,他们似乎也对我在大城市的生活根本不感兴趣,更别说羡慕了。所以那一刻,我真的很怀疑自己辛辛苦苦读这么多年书,经历孤独、挫折、失败,究竟换回了什么?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为什么要放弃家乡的温暖留在冰冷的大都市呢?因为想不通,所以很折磨,然后偷偷流泪。看了王同学那个著名的回答,很羡慕他有那么明确的方向,自己却没有任何共鸣。转变发生在同学聚会。和留在家乡的几个高中姐妹聚会,其中一个看起来困扰不已,说出了究竟,我发现这是我在大概4、5年前就经历过、如今已经想明白了的一个挫折。于是这般那般,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还有具体做法都告诉了她。然后她像遇见人生导师般握住了我的手。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对我来说,留在大城市的意义。不是为了所谓更好的前途,也不是为了更多的资源,这些当然都是诱惑,却没有构成说服我的最有力的部分,真正让我顿悟的,是人生的经历密度。人生不长,好吃好喝没病没灾,最多不过百年。但是具体到了每个人,人生的长度不一样,这种区别,在于经历事情的多少,而这些事情,往往不是指那些美好,而是苦痛、失败、困难和折磨。我一直深信,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是有任务的,人人都要经历至少一道痛彻骨髓的坎,就是这道坎,划分了你人生的上半场和下半场,让你从懵懂的孩童,穿透那层现世的薄膜,来一次新的降生,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有份看清和触碰世界真正的模样。而我一直认为,起决定作用的从来都是下半场,所以这道坎来得越早,你越能更好把握自己后面的人生,越有机会遇见美好,并且学会珍惜。不得不说,从概率上来讲,年轻时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们可能会更早遇到这道坎。因为他们每天接触大量的人群,处理大量的信息,每一天的情绪、思维变化可能要数倍于小城市里安逸生活的人们。他们也会经历更多濒临崩溃的时刻,而那个吹响人生下半场的哨声,或许就会孕育其中,又或者这无数个黑暗的时刻,就是那哨声本身。有人被它折磨得捂住耳朵,无法从痛苦中自拔,直至死亡,我们会说这样的人从未活过;有人硬着头皮、流着眼泪挺过去,变得更加坚强。有没有没听到过它的幸运儿?我不知道。可是我想在大多数人的生命中,或早或晚,它总会响起,而且不止一次。可是越早迎接它的到来的人,越早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强的人,会发现这哨声一次比一次微弱,即使不断响起,他也不再害怕。一家之言,或许偏激,或许片面。但至少,这是我悟出的道理,并且因此第一次对我身处的这座巨大的城市,生出了感恩之情。网友彭琦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引用一段喜欢的语录:为了自己想过的生活,勇于放弃一些东西。这个世界没有公正之处,你也永远得不到两全之计。若要自由,就得牺牲安全。若要闲散,就不能获得别人评价中的成就。若要愉悦,就无需计较身边人给予的态度。若要前行,就得离开你现在停留的地方。安逸也好折腾也罢,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不能一概而论。生活在于经历,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庆幸自己始终拥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成功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付诸努力,用心感知正经历的生活,梦想终会触手可及。网友清影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我身边有“逃离”国外到北上广,然后“逃离”北上广回到老家的朋友,他们的共性是,回家有爹可拼,何必在外辛苦。至于还在异乡坚守一族,在老家没有富爸爸没有干爹,支撑他们的,是改变命运的那种渴望。网友萌萌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村里的少年想去看看远方,他骑上马就启程了,甚至连干粮也没有带。至于后来的故事,他冻着了,饿毙街头了,衣锦还乡了,战败了恶龙,救回了公主,变成了最伟大的魔法师或是一个普通的小裁缝,自古以来都有各种各样的结局。网友蒙面大侠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北上广的好机会照样被门阀占据,暗箱操作依旧存在,普通人感觉不到,只是因为没资格参与。小城的不公,只是科级干部为子女谋个福利,群众看得见;而北上广的不公,群众看不见。放出来的公平机会,只是某些人看不上的苦力活,只是在小城市,卖苦力得高薪的机会都没有罢了。中国的上层没有太大的地域之别。前几年看他在浦东做的不错,转眼已经作为重庆的人才出现在报道中。川西来的仁波切出差,见到的也都是一线城市有头有脸的信徒。无论是在北上广还是荒野僻壤,关键还是人。厉害的人在边疆也能做成王爷,庸人在京城一环内也只能打杂。逃离不出的,是自己的局限。网友叶雨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我出生在一个长江边的三线城市,嗯,标准的三线城市,历史很悠久,过去也曾是响当当的商埠。三线城市出生的人大概都有同感,就是城市很小,所以你那一届的学生不是幼儿园同学,就是小学同学,再不就是中学同学,总之都能扯上关系。书归正传,说说我的一个小学同学,一个初中同学和一个高中同学与我的经历。小学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一般,所谓一般就是真的很一般,而且经常逃课(是的,小学就逃课)并且撒一些家人被车撞了这样的回家准保挨揍的谎,以至于从小跟大家不太合群。就这样上到初中,中考的时候由于成绩一般,考不上重点高中,于是上了一所以艺术类为主的普通高中,当然,本人小时候并没有这个基础,从高一开始打基础学习绘画。高考的时候,文化课由于长时间荒废,所以,只能报考一些不是艺术院校的大学的艺术系,恰好我们省会城市有一所综合性大学,于是被这所大学的艺术学院录取了。于是念了四年本科,毕业的时候找工作成了一个问题,因为学校也好,专业也好,渠道都不是很多,父母找了关系,回到我家乡的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当老师,一去工作,和同一个单位的一个年轻同事谈恋爱,结婚,生子。转过年来,城市要发展,首先要强教育,所以把几所专科学校合并成立了一所本科院校,艺术系由于独一份被完整保留,原来的专科学校里,大部分的老师都是专科毕业,我同学是第一个本科科班出身的,于是顺理成章成了骨干,各种培训、课题,机会无数,他很努力,抓住了这些机会,成为了系里年轻的优秀教师。城市里多的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于是他也开班授课,教一些孩子的绘画基础。就这样,事业慢慢起步了。现在夫妻俩在这座城市里过着可谓舒适幸福的生活,成本低,收入高,每年都有寒暑假,工作稳定,儿女膝下,受人尊敬。另一个初中同学,女生。初中的时候属于很容易便想不起来被遗忘的那一类。父亲是市委的一个副处级干部。中考的时候分数差了一些,学校为了赚钱和照顾关系,专门开了几个班,招这些成绩不够的孩子,但是又怕其它家长有意见,于是把这些孩子放在独立的班级里,师资力量上去,但生源分开。高考的时候,不知道她考到哪里了,但肯定是没有上本科线的,父亲也想了不少办法,但很低调地上大学了,四年都没有消息,不知道是哪所大学。毕业后很自然就回了家乡,第一件事就是考公务员,然后考上了,在市政府办公厅,父亲升了半格,是市委副秘书长。然后这个女生马上结婚、生女、离婚。所有这一切,在25岁前全部完成。现在是家乡这座城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更是最年轻的女干部,做共青团的工作,单身,女儿上小学,完全无后顾之忧。高中同学,也是女生,高中时属于土豪级,家境富裕,成绩也是一般,父亲是那座城市最早的一批商人。高考的时候,她没有考上本科,父亲找了很多关系,念了一个中国很知名的外国语大学和国外联合培养的国际教育模式,因为那时在探索,所以有操作的空间,大三的时候去了新西兰,然后半年后,父亲因为经济犯罪被逮捕,判了11年。我一直以为她会在新西兰生活下去,但前些年她回来了,基于两个基础,一个是父亲提前释放,二是移民办完了。回国以后,选择回到家乡,因为父亲过去有很多生意的朋友,出来以后自然要联系,然后就跟着父亲的老伙计做房地产开发,当然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现在一直在做这个,准备向其它周边城市扩张,目前未婚。本人,屌丝一个,跟绝大部分北上广屌丝一样,读书,读书,读书,毕业,到上海,结婚,房奴,车奴,孩奴,各种奴。生活成本很高,节奏快。看到这里你们要说,你就知道强调人家成绩不好,你心理不平衡啊。其实我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观点:一、以上三位同学的发展模式,基本代表了目前留在家乡的同学的绝大部分现状,公务员、事业单位、经商。二、以上三位同学和我一样,其实个中心酸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选择、徘徊、痛苦中把握自己的机会,试问光有科班背景就可以成为骨干吗?光有官宦背景就可以成为最年轻的女干部?光有人脉资源就可能成为年轻的房地产商人?每个人都付出了太多太多。三、什么城市都只是一个平台而已,由于你从出生起各种环境熏陶,你会寻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平台,并且随着在这个平台上的发展,个人气质也在不断改变,最后定格。四、大家都一样,选择了就不会后悔,如果让我回到当年,我还是会选择上海,因为我喜欢这里到处都是比你牛逼无数倍的人,你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跟上他们的步伐,信息量大到你完全来不及消化。生活之余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文化、娱乐,无论你喜欢登山远足、骑行慢跑、围棋数独,还是声乐诵读、诗词歌赋、拉丁芭蕾,都可以轻松地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就像一条金鱼从鱼缸里来到了大海,可以充分释放你的想像力,只需要担心你想不到。所以,逃离也好,逃回也罢,不代表任何问题,何时大家不再关注,便是社会的理性上升。网友江南刀客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俺浙江人,回老家的大部分同学都是公务员或者其他大国企、事业单位之类的。这些人大多数家里都是有点关系,条件也不错。总之都是有房有车,有老婆有孩子,没贷款没压力。这部分人逃离大城市的动力最大。在私企的都是看上去比较失败的,但也有例外。我一个老乡三本cs毕业,在嘉兴一个软件外包公司混的很吃香,老板把他当宝贝。自己做生意的大部分有爹的因素。比如一个亲戚85后,开了个公司靠老爸的关系卖丝,客户都是老爸介绍来的。货源也是老爸的朋友。去年一年据说赚了50万。二三线城市的产业实在太落后了,浙江一些有名的强市县,萧山,绍兴,慈溪,义务之类都没有太高层次的企业,所谓的产业集群就是一个地方都一股脑儿干一件事情,比如绍兴大部分都是做纺织的,海宁大部分是皮革+纺织,桐乡就更搞笑了,看海宁人做皮革赚钱了也跟风做皮革。这样一个是技术含量不高,并不需要大学生来做多少事情。二来一个地方产业相似度很高,只需要某一类的人才。网友王江山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有人说在小地方混主要是靠关系,在北上广主要用能力。其实哪那么好。成功的人只不过是能力好的人里关系最硬的罢了。网友逆风对[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给出的答复:恩,看到这个来回答下。在广州呆了快五年,很喜欢广州,不管是气候还是城市都很舒服,在一个也算一线的IT公司上班,发展也很好,在这里成长了很多,养成了很多好的职业习惯,如果我还是20来岁的话我非常愿意待在广州,我有老婆孩子,有股票,公司还提供免息贷款,但是我依然不敢买房在广州安定下来。就是为了老婆孩子,父母。我爸长期抽烟喝酒,心血管堵塞,一次心梗把我妈吓的半死,那天我在广州。我老婆怀孕,在老家休养,早产了两个礼拜,我儿子出生那天我在广州。。。。。。所以我决定回来。我不清楚那些说到回家就是进单位,公务员什么的,什么自由公平的,是地方不同吗?为什么我们这的年轻人基本都是靠自己慢慢混的?拼的都是个人能力。我老家周边跟我差不多年纪的人,靠自己混出来的,买房买车的非常多(别小看小地方,消费房价可不低,小县城中心房价14000你敢信?)而公务员就不说了,我打心眼里就鄙视有些小县城的公务员,收入不高仗着有点小权利,都是牛气哄哄的样子。说说自己,回老家,卖了股票帮家里还了债,也很迷茫,拿了手上的所有钱给老婆开了个童装店,自己在家做个人网站。老婆的店半年时间赚回了所有成本,我网站最高做到了将近400万的PV,收入比在广州还多的多。时间很多,可以陪父母,不用上班可以每天带儿子出去玩,可以到处走亲戚,见朋友。可是依然会怀念广州的生活,小地方气候不是很好,而且实在不方便,看电影比别人落后,很多东西吃不到,很多东西只能网上买,医疗服务行业差距更不是一点半点,大城市确实方便啊。在哪里混都一样,小地方赚钱的路子也很多,北上广机会更多更大,能取得的成就也更大,小地方混好了也就那样。比如说我这辈子都混不到以前广州的老大那样,能买玛莎拉蒂。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逃离北上广】如何看待最近出现的「逃离北上广」向「逃回北上广」的转变?》由“儒雅青年”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阜阳是安徽第几大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