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和张奇说好了传全国有多少个

微信扫一扫下载手机版
来源网站:
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300条老年人手边养生经
作者:分类:字数:16万更新时间:
身体就像一台结构复杂又运行自如的机器,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载体,同时又必须承受生命活动带给它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呼吸系统为例,很多人到了老年,轻微活动后就会喘气不顺、呼吸困难等,这是呼吸系统老化的表现。
最新小说书单:
作者其他作品
免费小说点击榜
《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300条老年人手边养生经》原载于要阅读网,作者为张奇,114啦小说转载收集《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300条老年人手边养生经》最新章节。
《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300条老年人手边养生经》情节跌宕起伏,语言有趣生动,世界观新奇,受到了大量喜爱 媛小妞、健康、张奇、张奇、爱什么颜色、续资治通鉴宋纪一百五十六篇、凡塔、乔致庸、踏中一步类型小说读者的广泛关注,是不可多得的其它小说。
本书作者张奇的作品,想像力丰富,文笔如行云流水,简洁又富有回味。
作者的作品包括:《中医世家不外传的长寿方:300条老年人手边养生经》、《重生之绝世富豪》、《中国制造业投资研究》等,作品已被要阅读网等网站收录。
114啦帐号登录
115二维码登录
邮箱/手机号
下次自动登录
还没有114啦帐号?
您还可以用以下帐号登录:
收藏到书单
*请输入正确的书单名
使用“收藏”功能将小说添加到新书单中
*请输入内容
还可输入140字
小说已存在
已超出最大数目名人简介/刘世君
刘世君,字大君,男,汉族,1969年5月出生于辽宁彰武。大学本科武术专业毕业,中国武术六段,中国武当三丰正宗自然派二十六代传人,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大连武当拳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特聘武术教练,内蒙古科左后旗武协主席。以硬气功绝技“铁臂断钢柱”蜚声中华武林,人称“铁臂刘”。
生平事迹/刘世君
刘世君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师从著名武术家白云峰、德觉、吴文翰、张奇等多位名家、大师传授,为张奇大师的入室高徒。学得长拳、南拳、少林拳、追魄拳、朱砂掌、武当阴阳掌、三丰原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外家拳技,他尊师重道、品德高尚、练功刻苦、悟性颇高,深受师父喜爱,故其技多为真传秘授,特别是绝技"铁臂功"断钢柱及碗口粗木桩而蜚声武林,被人誉为"铁臂刘"。他为人谦虚谨慎、待人和蔼,为更好地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瑰宝---武术,于一九八八年去河南开封少林寺及武当山、北京等地学艺,在河南大学期间曾受到少林三十一代武僧德觉、中原武术技击院院长德山以及著名武术家杨永大师的真传。
在习武大道上,可谓有惊有险,有苦有乐,拜山访川,历经劫难,探古求玄,饱经风霜,经受了艰苦的磨练。
荣誉著作/刘世君
刘世君曾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武术冠军,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优秀奖,大连首届全国武当武术名家邀请赛传统拳术和硬功绝技两项冠军等一系列武术比赛冠军。
多年来,他潜心钻研佛、道、儒经典,探求传统武术之内涵,伏案笔耕,挖掘武术之神韵,先后在《拳击与格斗》&、《武当》、《武魂》等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深受读者好评,其专著《防身制敌散打术》多次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还出版专著《》、《》、《》深受全国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被多家武术馆、校定为教材,先后三次再版。
为弘扬中华武术,响应国家全民健身号召,他利用业余时间教武授徒,培育出百余名武林"雏鹰"。他事业心较强,成绩斐然,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教师",他所担任的班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班级荣誉称号。其事迹先后在《武魂》、《中国武功名家博览》及《民间武术家大词典》上报道、刊载,并多次参加全国武术研讨会其所著文章均获得好评和嘉奖。其发表的《气是内家拳的物质基础》、《武当武术与阴阳学说》等论文先后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上宣读,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并荣获优秀奖。
电视报道/刘世君
2013年,科左后旗广播电视台对刘世君进行了专访——“心系武魂 ”。
社会评价/刘世君
一、遍求名师,潜心练武。&&
笔耕不辍,著书立说。&&
孜孜不倦,教书育人。&&
辞别父母,身入武林。&&
1969年5月,辽宁古懿州(今彰武县),武当三丰正宗自然派始祖张三丰出生地,一个农家小院里传出婴儿的啼哭声,一个胖小子呱呱落地。嬴弱的女主人望着大喜过望的丈夫,甜甜地说了句:“给儿子起个名字吧。”“就叫世君吧。”丈夫回答。&
自小听着叔伯讲少年张三丰的故事,长大的世君开始热衷于武术,随堂兄习武,冲拳踢腿、舞刀弄棍……这使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的家长大伤脑筋,也十分恼火。为了断绝他的习武之心,在世君9岁那年,刘家搬迁到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然而父母的良苦用心并没有打消儿子的习武之念,14岁那年,习武心切的世君跪别父母,只身外出拜师学艺。&
然而,中国武林究竟在哪里?大师又在哪里?即便找到了,又有谁肯收他为徒呢?&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落雪的日子,年少的世君叩响了辽宁武术拳师白云峰先生的家门。白云峰望着眼前这位从草原只身前来拜师学艺、稚气未脱的小家伙,二话没说,便收留了他,精心传授自己所擅长的长拳、太极拳及技击等。&
白云峰大师待世君如亲子,倾囊传授自己的技艺。刘世君也把他当成父亲一般,毕恭毕敬。他年年利用寒暑假,从内蒙古赶来学艺,一个人住在大车店里,入门入道地潜心随师习练武功。由于兜里没有多少钱,为多学习几天,有时他一天只吃一顿饭,经常空着肚子习练武术。
眨眼几年过去了,刘世君学到了恩师的全部功夫。就将辞别恩师,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师徒二人含泪分别。分手时,师父指点他投到中国著名武术家、武当三丰自然派掌门人张奇门下,拜师求艺。年已18岁的刘世君深谙师父的心意,独自一人转道滨海城市大连,找到了大连陆军学院武术教官张奇上校。张奇是位身怀绝技的当代武林高人,亦是位博古通今、文武双全的武术大家,但收徒的条件十分苛刻,从不轻易传艺。这可给刘世君将了一军。一个决意要拜师求学,一个百般不收;一个连连推脱,一个双膝跪地不起……&
终于,张奇还是被世君执著的求武之心所感动,决定收下他一试。让大师没有想到的是,刘世君聪慧颖悟、资质颇佳,是一个百里难挑的武林苗子。张大师改变了传统收徒观念,破例将其纳为入室弟子,并将武当三丰正宗自然派拳械与内功绝技全部合盘传授给这位心爱的传人。&
铁臂功是武林中的硬气功绝技,乃张奇大师的成名绝技,自张奇得之全法,如怀揣至宝,秘不示人,更不轻易传人,即便有弟子接触,均无大成。大师决定把这一武林瑰宝传授给世君,并要他发誓,继承国宝,发扬光大。大师的信任和真传让刘世君热泪盈眶,下决心学好武功,不枉师父的知育之恩。然而,铁臂功是“横练”功夫,说起来容易,练起来难,成功就更难了,它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练与外练必须高度统一,意、气、劲、形相合,练功稍有不慎,便会自废其身。素有“3年小乘(断木),6年中乘(断桩),9年大乘(断钢)”之说。刘世君并不畏惧,决心要练成此功,为师门争光,为留下这武林绝技争气。在师父的精心指点下,刘世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以超人的胆识和毅力,常年披星戴月地刻苦练功,终于练成武当绝技——铁臂神功断钢柱。&
通晓武道,必先治学。刘世君是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武林中人,他在长期研究武术技理中深深感悟到:当一名真正的武术家,除精通武技外,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较为高深的科学知识,否则充其量只能是一介武夫而已。1988年9月,刘世君走进了河南大学,开始了高等学府武术专业的学习深造生活。在校学习期间,他还利用学习以外的点滴时间寻师访友,访遍了开封的武林名人名师,接触了许多名门名派的功夫,先辈的理论和高人的指点给他走进武林洞开了一条闪光的大道,使他人生境界不断得到升华,功夫日臻成熟。&
1990年7月,刘世君大学毕业了,许多武术馆、校想要高薪聘请他当教练,可是,他婉言谢绝了,毅然回到了家乡科尔沁草原,在通辽市科左后旗第三中学,当上了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学校的工作环境是最平和不过了,刘世君一面教书育人,一面牢记恩师嘱托,抓紧时间研习武功,探究深奥的武学技理,不断向武术顶峰攀登。他每年都利用学校假期走河南、去山东、上湖北、进北京……在祖国大江南北留下了他寻师访友、探古求玄的足迹。一些武林前贤大师称赞他是“中国武林文武双全的一颗新星”。&
1998年10月,“全国武当武术名家邀请赛”在大连举行,他是唯一应邀的内蒙古武术名家代表。由于自费参加比赛,刘世君谢绝了组委会给他安排的高级酒店,自己悄悄来到一处小旅店住下。可是比赛中,在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丝小家子气,并以武林绝技“铁臂功断钢柱”威震大连,国内外的大师们惊叹不己,称其为“中国铁臂第一人”。在套路比赛中,刘世君的“武当八卦飞龙掌”更是博得赛场内外的广泛赞誉,再摘金牌,名扬武坛。&&
1999年10月,“首届中国武当拳国际联谊大会”于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隆重举行,武林高手从国内外云集于此。刘世君“铁臂神功断钢柱”,威震武当山!&&
2000年10月,“全国武当武术华龙杯名家邀请赛”再次于大连举行,刘世君应邀二上大连参赛,不过这次组委会因其在武林中的名声及地位,给他安排了食宿。他对比赛信心十足,志在必得。他一上场,熟悉的武林同仁们便掀起一阵震耳欲聋的掌声,他秉心静气,凝神聚意,一套英姿飒爽、飘逸洒脱的“武当玄功太极掌”练完,场内再次暴以雷鸣般的掌声,刘世君一举夺得传统拳冠军和硬功绝技冠军。&
武坛留英名,学坛露峥嵘。刘世君一面习武授徒,弘扬传统武术文化,一面笔耕不辍,著书立说,钻研古传武术技理技法之内涵及神韵,在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上百篇。《气是内家拳的物质基础》、《武当武术与阴阳学说》等论文先后在第三届、第四届“中国武当拳功理功法研讨会”上宣读,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并荣获优秀奖。刘世君撰写的《防身制敌散打术》、《少林拳技击入门》两部武术专著出版发行后,深受全国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被多家武术馆、校定为教材,先后三次再版。&
刘世君研武著书、传徒授艺,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为教好自己的学生,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他早出晚归,像一名辛勤的园丁,耕耘在教育教学田地,不论当班主任时,还是任政教处主任时,他对工作总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曾先后多次被评为“自治区级优秀班主任”、“市级优秀教师”。&
——包国卿二、我与刘世君先生结识于2011年,当时他任甘旗卡第三初级中学副校长(主管德育),因我爱人在三中工作,每下班时我便去接,每次与世君兄相见他的热情及忘我的工作态度都让我甚为感动!欣赏了他高超的武艺、了解了他一流的人品、见识了他广博的学识,让我敬佩不已!今作此诗以示敬意!世君颂本非后旗人,出生于彰武。因羡张三丰,醉心于武术。高山拜名师,名师出高徒。夏练饥寒时,冬练三九苦。不负苦心人,练就真功夫。亲赴武林会,铁臂断钢柱。从此声鹊起,谁人敢不服。书剑齐升辉,丹心著华书。人有侠客心,身怀忠义骨。&诗短情不尽,咏赞大丈夫。& & & & & & & & ——葛巍巍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22:00:31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从将军到市长——张奇传略
从将军到市长——张奇传略
18:41李良忠(执笔) 张红旗
  张奇同志是河南省宜阳县人,青年时代思想进步,抗日战争时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率部抗日,并与中共地下党组织秘密联系,多次掩护我军敌工人员。1945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地下党特别党员,从事兵运工作。1949年2月在我军渡江前夕,率国民党军队二八二师江南起义成功。
  张奇同志自参加革命工作以来,遵守党的纪律,听从党的安排,在斗争中培养和锻炼了坚强的党性。他光明磊落,襟怀坦白,严以律己,作风正派,认真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生活简扑,平易近人。他在晚年仍为四化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尽心竭力,深受自贡全市人民的信任和爱戴。
摘自日《四川日报》
一、贫农世家
清朝光绪三十年,阳历2月5日。当人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欢乐之中的时候,这位后来把一生奉献给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的共产主义战士——张奇,匆匆来到了人间。
  出生地寻村乡汉营凹村,位于河南宜阳县城东约十七八华里。这里的甘棠城遗址,曾是西周召伯听政之处,唐段志玄褒国公,就埋葬于此。
  不知什么缘故,本地把这个单庄独村叫作“旱窑洼”。其实呢,这里既不旱,也不洼,而是块河流冲击地,在它不远处,是一条很宽很大的洛河,河水清清,长年奔腾不息。
  张奇在他还没出生的时候,这个不足百户农家村庄的祖祖辈辈,就开始在这里耕耘播种,安身立命。家里虽然只有十二亩薄地,可它毕竟是一家八口人的命根子!寒暑易节,夏去秋来,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还有伯父,伯妈,他们勤耕俭织,终身操劳,却仍然穷愁潦倒,饔餐不继。
  “不!不!我要吃上下都有小米的米汤。”两岁多的小张奇,把面前碗筷一推,哇哇地哭啼起来。
  在那“筷子挑起菜,抬头望青天”的灾荒年,人们都食不果腹,这八张嘴一餐只有二三两米的粥,当然清汤寡水。
  好心的奶奶把粥全倒回锅中,搅一搅,然后满腾腾地重新舀起一碗:“锡麟儿(张奇乳名),快吃吧,这就是上下都有米的米汤呵!”
  逢集天,肩上杠把秤,迈着小步,他总爱跟在挑着担子的爷爷屁股后面。延秋镇吃的玩的啥都有,茶面糊涂(类似油茶面煎饼、饺子、粉子,各种小吃琳琅满目。羊肉泡馍才好吃,香喷喷的。他想买一碗填充辘辘饥肠,可是没钱,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羊肉泡馍店。
  同中国三亿农民一样,他父亲也有着勤劳、本份、耿直和善良的性格。他的木匠活,虽不名满天下,但在当地还是屈指一数的。他以此为生,要以此养活全家哩。然而,大概就在小张奇一岁那年吧,父亲回家患了重病,不几天,就溘然与世长辞了。
  母性的爱,使童年时候的张奇感到无限温暖,同时,也使他感触到人世间一个女人的悲惨遭遇。
  他母亲,一个贤惠、温顺、勤俭的良家妇女。为了糊口,经常在杨槐树花开时节,把采集来的花蕾用水洗净,拌上面粉作一家主食。她命苦,身上有一种难于对人启齿的病,子宫下垂,溃烂流血。“上街去拣付中药吧。”伯妈塞给她十个铜钱,叫她治治病。她痛苦地摇头拒绝:“嗳,穷人吃不起呀!”一年年久拖未治,就这样,终于在张奇十四岁时就过早而凄苦地结束了她短暂的人生旅途。
  伯父在他眼里,虽然有点儿封建礼教的旧思想,但他的书教得很好,笔头上还有一手好书法,称得上张家、乃至整个汉营凹村一位才子。张奇七岁那年,就开始到伯父私塾听授四书五经。民国九年,新式教育在这儿萌芽,全县“由学堂毕业间作事者日渐增多”时,锡麟穿起了当时新兴的“倔肚子袄”,欢喜若狂地跨进了县立高级小学校的教室门。
  县城与九朝古都洛阳相邻,是历代许多王朝京城的附近重地,名胜古迹甚多。天然屏障锦屏山,柏林如海,古木参天,峭如立壁,竣若岩墙,传说女皇武则天赐名,亲题“锦屏奇观”。
  好山好水无心观赏,他一心学本乡赵金鉴“士穷乃见士志,宜奋力自立”之精神。赵金鉴病瘁时,张奇十二岁。幼时,就曾听伯父讲到,赵金鉴小时家贫无力,携篮剜菜拾柴,路过塾门,常依靠听课。先生怜其好学,免学费,供纸笔,收其人学,后竟勤学成名,朝考二等。在保卫边疆的河口之战中,以勇显闻,皇帝下旨封赏“靖勇巴图鲁勇号”。他任腾越镇总兵时,恤民简政,廉洁自守,为官清正。
  锡麟自知家舍贫寒,常以赵金鉴自勉,节衣缩食,鸡耕萤读。他天天走读,中午的饭是吃几个馍,再喝一点水。这种馍,是用小麦磨面过筛后剩下的黑面麸皮,加干红苕片做成的棉花馍,吃起来粗糙,涩口。
  吃苦受累他不怕,他要刻苦读好书,学好本领,长大报效国家。
&&&&&&&&&&&&&&&&&&&&&&&&&&&
二、尚武救国
站在临近高小毕业路口,因为家中贫困,无力升学,命运之舟把他载上了军营生活的彼岸。
  那时,军阀混战,帝国主义侵华掠夺,沉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沙基惨案后他悲愤难忍,有志之士在呐喊,报刊上无时不在宣传“尚武救国”,呼唤仁人志士崇尚武事,以军事与武术兴邦安民。
  十九岁的张奇胸有大志,是个热血青年,立志以自己五尺之躯投人到拯救华夏的洪波巨流中。
  入小学三年后的一天,一张高小毕业证书,托着张奇一颗火热的心,来到西安,投奔了陆军第七路军。开初,在总部当文书。后来,局势发生变化,省长刘镇华攫夺督军宝座,他为了补充军队势力,又在西安创办了讲武堂。当时军队里有文化的连长排长甚少,于是乎,张奇碰上了进读讲武堂的好机遇。
  讲武堂学军事,操武艺,还学国文,学算术,学图画。学图画画炮弹,什么侧光,什么逆光,十分考究。他不灰心,一次画不好画二次,二次画不好画三次,笨就笨呗,反正要画来给教员的一模一样。
  师高弟子强,教员看了当然满意。他把张奇的作业挂出来,教育大家:“做事情,就要像他那样有恒心!”
  张奇天资聪颖,学业居首。经过一年多紧张而枯燥的军训,培养了他一身军人的气质,使他学会了带兵打仗的本事。1925年3月,他被讲武堂推荐到督军公署步兵队当排长,实现了他尚武救国的愿望。他才华出众,名见经传,翼振云霄,扶摇直上,先晋升连长,后提任旅部副官,接着奉调旅部上尉参谋。到北伐战争前夕,二十二岁的张奇,已是西北军少校参谋了。
三、倾向革命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一分为三:直、皖、奉三系,漫天混战。
  1926年9月,到苏联考察后的冯玉祥抵五原,被推为国民军联军西路军总司令,响应孙中山号召,誓师兴兵讨伐北洋军阀,刘镇华陕军在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态势下,也集于国民联军冯玉祥部下,参加北伐部队,整编为第四军第七师,张奇为中校参谋。
  张奇本来对原部队就不甚好感。他觉得,过去的部队似乎有点蜀犬吠日,寡见少闻,不仅政治、文化异常闭塞,而且还有许许多多像“共产党破坏人类道德”、“共产党灭绝人性”之类的宣传,使他反感。部队整编了,他感到自己光荣,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被编入了国民军第八方面军,而是他到了爱国将领冯玉祥之麾下——第四军七师——一支素有模范称号的军队里。他感到幸运。他读到了介绍孙中山“三民主义”一类的革命书籍。
  书,拨亮了他心中久久萦绕的雾团。孙中山创立国民党之主张是什么呢?共产党的主张又是什么呢?它们在观点上虽然不可向迩,但是,他明确了一点,他们不都要打倒北洋军阀,改造国家,拯救黎民,以武装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吗?
  新编北伐军出师潼关,兵临洛阳城下,首战告捷。张奇所在的第二路兵,由考城向济宁、郑州进攻。部队在战斗中,曾几度陷于险境,又几度化险为夷。最后,终于在冯军将士们的英勇打击下,迫使敌军节节败退,击毙了潘鸿钩,俘虏了四名旅长以上的官佐及二万余名将士,获枪万余支。出潼关,奔洛阳,战郑州,由于张奇累建战功,有勇有谋,遵守纪律,很受冯玉祥嘉许。于是,总部通报表彰他,并委任他为师部上校参谋长。
  日,张奇之部奉冯玉祥命令,由长恒县北渡黄河,征伐奉系军伐诸玉璞部,乘势收复清丰、南乐、濮县等城镇,并和友军一起,全歼京津一线之敌。斯时,被蒋介石所控制的江南国土,方才频于安静。
  好景不长。
  1930年3月,一场由蒋、冯、阎之间的军阀大混战,又在中原展开。一时间,兵连祸结,烟尘四起。
蒋介石辱暑遄征,亲赴前线督战。张奇所在的第二集团军,部队疲备不堪,兵力不济而近悦远来,被迫前线突变,受蒋收买倒戈,归了蒋军。
  春日融融,刚因伯父病重省亲归队的张奇此时身在战场,忧心忡忡:接连不断的军阀混战,中国前途何在?七年来,他随刘镇华纵横驰骋,跟冯玉祥戎马倥偬,每天,每年,苦战于群雄角逐的混战之中。如今,他输诚于蒋介石了,心中倒为高兴,这不仅仅为一个“杂牌军”变成了中央军的嫡系部队,而是因为看到蒋介石一统天下,平息了一场纷争数载的军阀大混战,利国利民呵!但时过不久,他这心情很快又荡然无存了。
  张奇对人说:“阎锡山横征暴敛,骄横跋扈,我不服他!但冯将军艰苦治军的精神,却使我永生难忘!”
四、惩恶扬善
  部队离川回豫途中,途径鄂西北,正值灾荒,均、陨地区赤地千里,遍地是逃荒、乞讨、流浪的灾民。多少衣衫褴褛的饥民,不得不以榆皮、树叶、石头面(观音土)充饥。
  这天,身为三八六团团长的张奇,率部过河暂停河边一位农民家门前休息。他被眼前这一幅啼饥号寒的凄凉景象吸引住了:老农猫着腰,手里捧着一碗榆皮汤,老泪纵横。张奇看着,心里一阵潮热,走上前去,接过碗,一仰脖,“咕噜噜”喝了几口。
  “这些榆皮为啥没人剥?”张奇指着面前的一排榆树问道。
  “是大户的,不敢剥。”老农脸上露出副悲凉的神色。
  他那尖削的脸上变得更复杂了,更难揣摸了。这些年来,他虽然曾与红四方面军兵戎相见,上过国共两军交锋的战场,但他耳濡目染,感觉到红军官兵一致,艰苦奋斗,英勇作战。红军每到一处,不是欺压百姓,鱼肉人民,而是为人民谋幸福。他从那些墙上,纸上写着的政治口号:“开仓放粮!”、“打土豪分土地!”、“取消高利贷!”、“穷人不还富人债!”,以及他从那些拣到的红军小册子中。知道里面无一不包含着一个真理的内核——红军是为穷人谋幸福的!
  “共产党领导的斗争是正义的,不然,地主富人连榆皮也不让穷人剥呢!”
  团副经常同他攀谈贫富悬殊,中国命运等一些有趣的问题。团副理解张奇的心情。
  回到南阳方城,张奇打富济贫、抑强扶弱的思想越发突出。他听说一个恶霸横行霸道,抢了穷人的牛,烧了人家的房子,气得脸红筋胀,当即把伪区长、伪保长叫来,勃然吩咐:“非得叫他加倍赔偿,把钱限期交到团部来!”
  一位穷老汉在集镇上碰到他,腾地跪下喊冤,,两眼泪汪汪地诉说有三个恶霸,结伙欺他,带着武器抢走了他家的粮食,牵走了他家的耕牛,强奸了他家的女人。老汉含冤告到县府,县府也传了恶霸去,结果官绅朋比为奸,相互勾结,状子弃同废纸。
张奇一听火冒三丈。他自作主张,命令部下将三个恶霸提押到听部,要法办他们。地方上的县区要人,乡绅巨贾,都来求情,连伪县长也送来三百元现洋,要以“十三太保&P、“做桌”(办席)宴请,求他手下留情。张奇一概不理,追回了全部赃物,按照剿匪法规治了死罪,为老汉一家出了气,跟当地群众除了三条“地头蛇”。
  爽快人作爽快事,不平世道斥不平。张奇严惩不法的强硬态度,仇者恨,亲者快。
  “你严明果敢,向你领教。”
  “你是……”
“我叫陈管见,是位小学老师。”
望着面前这位穿一件粗棉布对襟小褂、脑妁上蒙着一块头巾的不速之客,推襟送抱,快人快语,想他一定是位很有正义感的仁人志士,于是便约他到东关苗圃静处交谈。来到苗圃,两人说话投机,一见如故。
  “你能给我介绍些书籍吗?&P
  “没有。”
  “你是不是共产党员?”
  “和你一样,都是共党的同情者。”
这位陌生人不亢不卑,态度坦然,他给了张奇极大的兴趣。这之后,两人来往了四五次,张奇还约他在团部住了一个月,陌生人也帮他搞搞军需方面的工作,他很关心士兵生活,还向张奇建议:意里应设立一个士兵代表参加的经济委员会。张奇照办了心折诚服,十分瑞悦佩他的明达果断。他打算她到军队干部训练班深造,可他推说时间长,离开团部走了。从此,这位真名叫马骏青,曾在方城一带工作的中共党员,再也没有会面了。
五、血战忻口
日,芦沟桥一声枪响,中国上空一时烽火连天,乌云密布。
日军铁蹄所至,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大兵压境,华北地区裸露于日本侵略军的炮火之下。
  “四万万人同誓死,一心一德一戎衣!”“驱逐日冠出中国!&P“要为保卫国土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多次同蒋介石谈判,蒋介石被迫承认我党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宣告成立。
  张奇所在的国民党政府十五军,,首当其冲,在正面战场与敌交战。
  8月5日,张奇率部队开至晋中。雁北一片黄沙,无险可守,敌人已迫近于长城沿线各口隘。三八六团只好又随部队退回浑源恒山一带,牵制、阻击敌人。
  然而,首次截击失利,部队的战斗力削弱,还没有来得及整顿,刚退至崞阳镇、原平,便又投人了更加残酷的忻口堵击战——当时华北战场一次最激烈的战斗。
  忻口,位于崞县,忻州之间云山中的一个要隘,东西高山耸峙,形成峡谷地带。此战至关重要,它是晋北各重镇沦陷之后,保卫太原的一次最后决战。可是“内战”的“内耗”太大了。此次由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司令卫立煌指挥的六个军,十万兵力,在这易守难攻的天险要塞,却顾惜实力,相互扯皮,大大削弱了战斗力。
  可他张奇,国难当头,反倒有一股忠勇抗日的正气。他面对日军魔鬼似的疯狂进攻,毫不示弱。
  这一次,敌人见步兵、骑兵攻不上去,又在十二架飞机的配合下,不惜代价地、猛烈地展开了一场新攻势。
  枪声,炮声、呼喊声,汇成一个巨大的洪流。
  张奇指挥若定,背水为阵,奋勇拼杀。虽然阵地被击破,部队遭到重大伤亡,二营长在侧击中壮烈牺牲,但毫未动摇他的抗日斗志,在一阵阵手榴弹和滚雷声中,一批批鬼子倒在他指挥部队的阵地上。夏日,天上缀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战斗后的大地处于暂时的宁静。他们在山头坚守哭撑,前沿阵地白天失去了,晚上又夺回来,来会拉锯数十次。这一夜,张奇带在余部,身先士卒,沿交通沟鱼贯前进,神不知鬼不觉地直扑敌人巢穴。猛打猛冲,终于以一百余伤亡的代价,击退日军,夺回阵地。
这次出击,牺牲固然惨重。但是,他们不仅夺获了许多洋炮、洋坦克、洋汽车、洋机枪,而且由于三八六团直捣黄龙的胜利,改变了晋北的不利局面。
后来,中共中央书记处任弼时,在回忆抗日战争时,曾在”山西抗战回忆“为题的文章中,对这次忻口堵击参战官兵,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他们应用壮烈的牺牲精神,有力抵抗,从正面迟缓了敌人的前进,使增援的生力军,能有充裕时间聚集忻口,能够坚持近一个月的抗战。
“而立之年”的张奇,以他当大的牺牲精神谱写着抗日的进行曲。这次战斗结束后,由于部队伤亡过重,撤离火线,到西安整编补充兵力。不久,又以崭新的军容开赴山西抗战前线,迎接更加残酷的战斗,度过更加艰难的岁月。
六、增村告捷
雄踞黄河北岸的中条山,东西连绵数百里。
  昔日的绛县,是个蓊郁的果园地带,而今已被盘踞在这里的日军破坏无遗。
  日拂晓,日寇四千步骑兵,携三十余门山野重炮进犯中条山,我军“忠勇将士背水西山,抱必死决心,屡挫敌锋”。一年内,敌我血战,伤亡累累,被日军视为华北战场上的“盲肠”。坚守中条山,这对西北大后方的生产积聚,巩固发展敌后根据地,意义重大。
  这天,三八六团阵地前沿来了一位军人。他一头短发,黑红的脸膛,墩实的身体,十足的军人气质。
  他叫林孟平,军部秘书。
  林孟平虽是儒士将兵,但谈吐随和。他见张奇对古文诗赋有所爱好,两人以诗结友,兴趣相投,很快有了交情。两人常在一起谈诗论文,林孟平还送给他许多书籍,尤其是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张奇更是爱不释手,对毛泽东的运动战、游击战思想,甚为崇敬。
  “张团长,此时,你一定要坚持国共统一战线。至于以后如何办,等抗战胜利了,看定时机,再决定你的政治行动也可以。”林孟平在这些与张奇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对他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与对共产党的向往,已有亲身的感受。
  12月,是在密集的枪声中来的,是在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中来的,是在她的一片美好的憧憬中来的。
  谁不知道鬼子兵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驻扎在路村据点里的有个日军分队,经常骑马进犯绛县增村,烧杀掠夺,无所不为。奇决心治一治他们。他摸到了分队的行动规律,知道敌人装备虽好,但骄纵自满,经常不变时间,不改道路,不派尖兵,大摇大摆地出来骚扰。一日凌晨,他根据林孟平的意见,派一营长率
两个排,腰缠手榴弹,携带两挺机枪,亲自带领,从里册峪飞兵来到增村,潜伏在村北沟中,等待伏击。“打!”当鬼子一进入他的射击圈,张奇一声令下,将士怒扑敌寇,一齐拉响了手榴弹,轻机枪也“突突突”猛力向敌人射击,鬼子毫无防备被打得人仰马翻,一败如水,,残余仓惶逃回路村。
  张团长的天兵神将,打了一个胜仗,军队和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
  日军决定对增村这段“盲肠”开刀,更变本加厉。十时许,再次纠集一百多兵力猛扑增村,逼着四十三名无辜百姓抱了柴禾,排在土地庙前坝中,架起歪把子机枪,将他们扫射而死。然后点燃柴禾,焚尸烧房,二百间民房一瞬间便在侵略者的手下化为灰烬。这以后,鬼子又在南乔野等新设立起十一个据点,对付中国人。他们咆哮:“只要城墙上挂有一个钢盔,中国兵就不敢接近一步”
  气焰何等嚣张!
七、智取乔野
  前沿阵地上一间屋里,有两个人在窃窃私语。一个是林孟平,一个是“红枪会”的头面人物。“红枪会”是1937年,山东人结拜忠义组织起来的一种群众组织,打仗勇敢,但迷信自己“刀枪不人”,是国民党、日本人、共产党三方争夺的对象。
  这时,林孟平灭掉手中的烟头,言之凿凿:
  “老百姓已经摸透了敌人的口令规律,只要能答上,即可进出寨门。”
  只有千多人口的南乔野镇,南面平地,西北深沟,四周寨墙二丈多高,只有东、南两道大门才能进得去。智取南乔野,不正是进寨侦察敌情,从而进一步打击敌人的好机会吗?张奇由此受到启发,两次选派精干的官兵,在“红枪会”首领掩护下,让副营长带队进寨侦察。他们深入虎穴,终于摸清:住在据点内的日寇共有一百二十七人,是一个中队,另外配属一个重机枪小队,分别驻扎十二处。中队、小队除设有门岗外,住在村民院里的,晚上几乎是插门睡大觉。村东寨墙塌缺处,架设有铁丝网,南、西、北门三个寨门楼上都有岗哨。
  “捕捉良机,抖擞精神;奔袭乔野寨,消灭睡老虎”,这是张奇部出击前的战斗口号。
  官兵们雪恨心切,一百一十名青年壮士奋勇参战。出击前,带队的副营长陈兴昌,同十五个小组的负责人,详详细细地研究了作战计划,规定了联络信号、口令。
  张奇早派人把两箱手榴弹,按时送到韩庄一区区长梅焕文家。梅区长按照张奇指示,又组织了十多名自卫队员,把手榴弹藏在大车上,盖上高梁杆,蒙混运进寨中。
  陈副营长伪装农民打扮进到寨里,再次实地侦察,来到盖家沟三盘磨,连夜召开连排官长及“红枪会”负责人会议,具体落实作战部署,等待请缨进寨。
  26日子夜,雪虐风饕,冬山如睡。
  寨子里的日本鬼子睡得真香,鼾声四起。此时,他们何曾想到,一支抗日军民组成的小分队已进寨虎口拨牙了。南乔野、韩庄来的“红枪会”员,已经摸到寨东缺口墙角,割断铁丝网,由向导带着,绕道跑来打开了寨门,全副武装的士兵乘势而人,来到鬼子身边,还没等他们喊一声,一枚红色信号弹突然冲天而起。咔咔——!嘭嘭——!手榴弹、长短弹一齐开火。
  配备有小钢炮的碉楼也不顶用了,正在睡梦中的七八个鬼子,双眼未睁就归了天。一个鬼子晕头转向地往街上跑,碰上一名“红枪会”会员,被一刀捅死了。
  西城门外篝火熊熊,几个鬼子兵蜷缩一团围着篝火取暖,几枚手榴弹蹦过去,炸得他们血肉横飞。
  北门城楼上,两个鬼子正在窑洞内鼾睡,听到枪响,腾地掀被摸枪,但没来得及反抗,就被手榴弹“报销”了。
  松布队长和翻译官住在高堡上。士兵们奋力往上投掷手榴弹,吓得他俩屁滚尿流,耗子一般地钻进了地窑中。
  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时间一个来小时,就消灭鬼子六十多人,激获步枪五十多支,轻机枪两挺,战马三匹以及若干文件。
  出奇制胜,群情振奋。晋南一带人民抗日武装“牺盟会”、“决死队”、“公道团”,纷纷写歌编剧,大歌大颂。国统区洛阳报纸,也撰文宣传,连南京政府也藉此标榜他们的抗战功勋,特别给张奇赠送了一枚闪闪发光的“华胄”奖章,南乔野村被晋南七专署授予“忠勇村”的荣誉称号。
张奇两战两胜,多亏了林盂平的主意高明,林孟平到底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延安派来十五军在该团从事统战工作的,是一名共产党员。
八、落阵中条
1941年夏,中条山激战再起,日军调集较大兵力,配以战车、重炮,在空军掩护下,以东西钳形攻势,企图打通平汉线,控制我国腹地中心的大动脉。自诩为“马奇诺防线”的国民党中条山防区,虽然守军号称十五万,但在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思想指导下,一遇日军便落阵逃遁,溃不成军。十天左右国军不战自退,分期分批地向黄河南岸、西岸撤离。师长邢清忠,身为军人,却胆小如鼠,在这战事甚烈的关键时刻,推口有病,弃阵“求医”,叫张奇当了代师长。
  邢清忠这个师,本身缺额大,名为一师,不如一团。难怪老百姓讽刺他们:杂牌军,是“空军”。而蒋介石呢,又老奸巨滑,有意把他们放到中条山。胜利,为他撑了个面子;败了,正合他吃掉杂牌军的目的。
  张奇接收这个难摊子,带领两团兵力,继续打伏击,拖住日军,掩护主力转移。
  一个月来,他的部队拖得精疲力竭了,军部电台不和他联系,弄得他不明战局,不明友军,盲人瞎马,朝不谋夕。
  日军终于查明张奇部队兵力匮乏,便调兵围攻。恶战一日,参谋长缪传师贪生怕死,重兵压城之下带三八六团官兵倒戈投敌。三八五团被围在浮山县几个山头,最后被围歼。尽管溃不成军,张奇已抱必死之决心,继续带着仅有几十号人的残兵潜伏山中,与敌周旋,过着餐风饮露的艰苦生活。
  他好不容易脱险南渡黄河,来到洛阳军部,向武廷麟军长汇报战情。
  不用汇报,武军长对中条山战事也了如指掌。败阵者何止张奇一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万钟和他的总司令部,不是全被冲散了吗?三军军长汤淮源不也自杀了吗?十二师师长、十师师长、九十军三十七师师长,不都火线阵亡了吗?至于被俘的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多得很呢,失败乃兵家之常事嘛。
  然而,武廷麟不这样想。他的处境不好过,总司令卫立煌对他不顾全军安危,率先脱阵过河大发雷霆,正在追查他。因此,阴险奸诈的武廷麟,便找了张奇当“替罪羊”抓了起来,将他软禁在副官处,一旦卫总司令追急了,就把他推出去。
  真是莫大的冤枉!
  张奇为此怒火中烧,一天晚上,乘卫兵不备,偷跑出来。武廷麟哪肯罢休,当即派人追至他家,家中无人,便把他妻子刘素民抓了去。
  人称“五大人”的刘茂恩,原是刘镇华的胞弟,现在是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河南省省长,管着武廷麟。他见武廷麟这般举动,也嘲笑他:“老兄,你抓一个老婆来问罪,真没意思。”武廷麟无奈何,只好放了刘素民。
  张奇开初躲在家中,见不保险,才逃登丰县城。可是洛阳兵来将往,隔三见五有人巡查,不易藏身,索性来到中岳嵩山少林寺里。方丈老人收留他过了七个月的“佛界”生涯。武廷麟的便衣人员,四处寻他。张奇见此寺也不是安身之地,便到豫皖苏交界的界首县一位朋友家避难。
  这天,他突然收到一封从沦陷区商丘的来信:
  “……你在界首居住,危险性很大,希你转移住地,如无适当去处,也可来商丘,我们给你找地方。……!”
  信中的“我们”,是日军收俘机关在中条山战斗中俘虏的原张部官兵。于是,张奇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让结婚才一年多的夫人刘素民,在家中卖掉三十余亩土地和几头牲口,又从开封讨回“事变”前一笔旧帐,凑凑合合,将这些钱交一个旧部下代做布匹、烟糖生意,到商丘过起流离生活来。
  他为此刻的世道愤愤不平:物价一日数涨,货币天天贬值,人民生活困苦难熬,惶惶不可终日。半年来,他身为百姓,却魂系军旅,希望重振武装,以尽军人的天职,去挽救民族的危亡。
九、重振干戈
春风荡漾送芬芳,游人依依秦淮旁。
国仇家恨闻情渺,辜负江南好春光。
夜来飘然莅故乡,忆携次女游井旁,
不知多少饮恨事,羞与邻人话短长。
当时,日寇疯狂侵华,国民党降官如潮,降将如毛,中国面临灭亡,多少仁人志士忧心如焚。上面这首诗,一首名曰《怀春》,一首名曰《忆梦》,都是张奇于1943年在南京时写的,辞语悲切,却坦露着一位血性汉子,爱国军人此时此刻进退维谷,傍徨苦闷的复杂心情。
  张奇在商丘敌占区时,生活艰苦,日军收俘机关还常常来盘查。他谋求出路,希望以身救国。后来,有幸打听到原师里一位团长叫李泽州的住址,便动身赶到南京,邀他同去皖西滁县参加抗日游击队。但几经周折,终未成功。徘徊中,始终感到为国效力,匹夫有责,又把希望寄托于汪精卫的伪国民政府,到南京投奔了在南京国民政府参政处做事的郝鹏举。
郝鹏举何许人也?
此人别号腾霄,原籍河南,师范毕业投笔从军。他在苏联学过炮兵,回国当过炮兵团长。过去,曾给冯玉祥将军当过传令员,西北军时,又在胡宗南部队当参谋长,后来因一件桃色案件被胡关押,通过看管他的连长刘伯杨放走逃到南京,经在苏联结识的旧友林伯生推荐,投靠了汪精卫,在他创办的中华民国中央陆军将校团任中将教育长,他的另一个救命恩人毕书文任任少将总务组组长。日军投降后,又投靠蒋介石,是一个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朝秦暮楚,出尔反尔的老“滑头”。
  郝鹏举将张奇、李泽州等人收留下来,住在南京徊济门内花园路一间旧式楼房内,以参军的名誉,享受月薪。1943年,张奇才被指派到将校团,作高等军事研究班少将班副。9月13日,郝鹏举升任苏淮特别区保安司令。张奇、李泽州、毕书文等人,也偕同往省会徐州,一个到宿迁任第四区行政副督察专员,一个到海州任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另一个任第一区行政督察副专员。
  次年。1月13日。新设淮海省,张奇任保安处长,帮助新任省长郝鹏举,把分散在冀、鲁、豫、皖、苏等地的,原西北军旧部串连起来,组成了四个保安总队,一个骑兵营和一个通讯部队。张奇在《答抗日战友书》中坦露心迹:
  今日实无所求,只期于辱中求不辱,于不辱中求光荣而已。念得事业,忧心如焚,临池言心,泪涕如雨!
  张奇他身在曹营心在汉,时时不忘抗日救国。1945年春,他秘密调查日军在徐州地区的兵要地志、兵要地理、武器装备、部队长姓名,准备部份起义。结果泄了密,日军施加压力,郝鹏举派人追查。“张奇事件”一时闹得满城风雨。他,被撤职了。
十、搭救同志
  徐州中枢街公寓大院,住着厅、局、处、师军政要员。这夜,张奇又叩开了高家的门。女主人徐立,国民党《中原日报》记者,男主人高汉,中等身材,西装革履,鼻梁上架着副高度近视眼镜,大号叫丁正。高、张两人亲如手足,从德国希特勒的失败,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奋战,肝胆相照,无话不谈。
  “我们虽不是英雄,但所见略同”。
  张奇毫无遮盖地向他亮思想,谈抱负。
  这位曾就读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当过警官的高汉,是汪伪宣传部长林柏生的得力干部,1943年10月来徐州,成立淮海省时,他担任省宣传处长。1944年加人共产党后,高汉曾两次被派入伪军军政上层开展情报策反工作,并在徐州成立了“爱国公民小组”,专门搜集情报、资料。他对张奇上回私自调查日军情报被撤职之事早有所闻,这次又看过他在南京写的两首诗,认为他知书识理,是位爱国军官,应该对他多做工作,发展他作为自己情报策反的耳目与助手。
  张奇对高汉的敬佩超过了其他熟悉的人。衔郝鹏举之令,回队履新职后,他为高汉提供了不少有关伪政府所属各厅、局的组织编制,科长以上人事名单,简要经历,伪军司令部及所有四个步兵师、一个独立警卫团、十个步兵团的兵员编制、装备、驻地、指挥官简历等情报,另外还有一本《徐州警备计划》的油印小册子。高汉把搜集来的情报稍加整理,由徐小姐(徐立)抄写后,交定期来徐州的交通员张明远带回解放区。
  盛夏的一天,高汉突然走了,说是去洪泽湖“游泳”去了。唯有张奇知道,他是去找淮北区党委城工部领导的徐州市工委书记、对外称为新四军四师邳※铜办事处处长赵卓如汇报情况去了。人去情依依,有两件事使他不能忘却:
  第一件,那天高府门外重兵压境,头戴钢盔、扛着上八式步枪的日本宪兵,突然把高汉“传讯”了去,原因是他在一个叫汪伪还都纪念会上,讲话中竟然公开要求日本兵撤出淮海大学,以此维护中国独立。再一个,是他给学生上“国际关系”课时,讲了“德国必败,苏军必胜”。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暗示“日冠必败,中国必胜”?四天四夜,宪兵队查询再三,均无结果,到第五天,郝鹏举在张奇、戈卓超、刘伯杨等人相劝下,求得日本宪兵,将高汉放了出来。张奇还关心着徐立的安全,在她受到监视时,张奇通过人力车夫、保姆通风报信,叫她不要着急,他们会想法救她出来。
  “我们军队的情况都被人家掌握了。布防、调防,人家都知道?再下去,连我的脑袋也会保不住!”每次打了败仗回来,郝鹏举都要如此发一阵牢骚。
  第二件,7月20日这天天气阴霾,气氛紧张。高汉刚从淮北根据地回徐州四天,大祸临头了。
  上午,郝鹂举通过此时已重用为省党部筹备委员的毕书文,叫他去报到,担任淮海军政干部教育学院教育长。高汉刚来到省府门前,便见这里正在隆重举行纪念大会,郝鹏举站在台中央,指桑骂槐地发表反共演说。会后,高汉到大礼堂候见,而郝鹏举拒不接见。宽眉大眼、长相福态的毕书文站在一旁,突然向他亮出一张郝鹏举的亲笔字条:“着即扣押”,一转身,命令身边警卫团张学礼乘马押去云龙山团部。同时遭迫害的还有一位朝鲜人,省警务处冯玉良。
  自己性命是小事,高汉最担心的是家中那些党的文件,进步刊物。他情急智生,乘张团长转身打洗脸水,布置房间的当儿,一把抓起墙上的一部旧式电话,摇通家中。
  “周思吗?”周思是徐立的笔名,“你赶快收拾一下房间。另外,再给秦汉诚送个信,如果紧急,就把文件转到张师长家。”
  秦汉诚是高汉的学生,此时是张奇的少将秘书。徐立跟秦汉诚带去信后,立即将家中所有文件、刊物转交给了张奇夫妇。张奇夫妇收藏好这些东西后,速去郝鹏举处,代高汉说情。
  郝鹂举手中无证据,见高汉也一口否定是共党。二十天后,无奈何把他放了。
十一、拯救刘氏
这一年的日历,又翻到了10月30日。
  清晨十时。在这热闹的古城徐州,此刻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淮北行署公安局便衣大队侦察员、农民打扮的小伙子李家瑞。
  “张爱萍师长叫我转告你,高将军已退出内战与共产党合作,今天在邯鄣起义,他还说,据情报所知,国民党政府宪兵四团很可能明天从南京空降徐州,你若不走,会有被捕危险。”
  李家瑞冒着多次盘查的危险,进城来,好不容易才找到刘秀珍女士住地。
  他说的高将军,是刘女士丈夫、国民党政府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30日,高树勋为实现停止内战、主张和平愿望,率其直属新八八军及纵队一万余人,在磁县战场起义。
  高夫人听了此番话,半信半疑,说“你先回去吧,下午回话”,把李家瑞支走了。
  人走话留,高夫人心里却闹起“地震”来。吃过早饭,她约了副官尹士林坐上人力车,到云龙山散心。
  两人对座饮茶解闷时,山下走来一个人,一看,是张奇师长的厨师王华庭。王华庭来到高夫人身边,悄声对她说:“听张师长讲,高司令的确已在邯郸起义。你住这儿太危险了,张师长说你若无去处,他给你找个安全地方。”
  张奇与高树勋原是西北军时的老相识,如今,高夫人刘秀珍和张夫人刘素民的关系又亲如姊妹。张奇此刻找人带来的话,不能不使她考虑三思了。
  天刚黑,李家瑞又来了。高夫人告诉他决定走,并叫他和尹士林一道,当晚就去东门出口处看了地形。
  凌晨八点三十五分,高夫人等一行十人准备停当,化了装,分别坐上张奇派来的两部小轿车,绕过层层哨卡,终于将高夫人搭救出徐州。
  好险!当国民政府宪兵四团受令空降徐州直扑高家时,除抓到高夫人的六嫂外,其他人早已离城二十五分钟了。
十二、光荣入党
这天,赵卓如书记托联络员张明远给他带来一封信。当这封信交到他手中时,欣喜之情莫可言喻。
信不长,只有二三页。信里,赵书记简要分析了当前形势,暗示日军必败,抗战必胜,希望他进一步作出贡献,坚持走革命起义的道路。
  张奇以后追朔说“我一字一句,不知看了多少遍,如同苍海孤舟,望见了灯塔,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启示了我终生的归宿。”
  8月18日,郝鹏举官加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六路军总司令。该军号称三万人马,下设四个师,乜庭宾,,张奇,李铁民,李泽州分别任师长。
城北,山上面东而立的一块石碑上,为明代徐州兵备右参政莫与齐所书“云龙山”四个大字,醒目耀眼。沿石级而上走过两百米远,但见一座独具风格的现代建筑“山西会馆”。张奇的二师师部就在这里。
  七月的一天,赵卓如到中共淮北区党委、敌工部部长吴宪那儿汇报后,经引见,又向区党委书记、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淮北军区副司令员、四师副师长韦国清、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三位党政军领导,汇报了张奇的革命立场及其贤伉俪的进步思想,对党的贡献。十月,邓子恢直接授权予华中分局七地委城工部部长廖卓之,从宿麻秘密人徐州。
  第一次与廖卓之见面,张奇就出了一道爆炸性的命题——要求人党。廖卓之感到突然,在领导的指示中,,对这位曾驰骋抗日疆场的有功之臣,谈到过他虽然身为一个旧军人,却洁身自好,生活态度严肃,不嫖不赌,倾向革命,有爱国思想,要利用他为祖国统一多作工作,却从来没谈到过他的人党问题啊!
  “很好。只要你有这个要求,我可以当介绍人。”廖卓之的说话声低沉,不紧不慢,透露出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那后,廖卓之先后两次来徐州,对他考察。
  夕阳映照在山坡古庙上,落日像一堆燃烧的篝火。两位护兵有意拉开距离,让下山走在前面的两人细谈。
  张奇和廖卓之肩并肩头碰头的走着。他兴奋,,他高兴,他激动,心里是一种万千感情汇集的情绪。
  “你的组织问题批下来了。”走在一棵大柏树前,廖卓之突然停住脚步,两眼望着对面这张熟悉的面孔,“你要求人党的事,已经徐州市工委委员、组织科科长邵晓平电报上级批准了。这事一定要保密,连你夫人也别讲。”
  张奇轻轻点头,伸出两只手,紧紧握住廖卓之的手。他没说一句话,一颗心猛烈的跳,只听到一阵激动喘息的声音。
  隔了几天,廖卓之介绍市工委副书记庄进和吴延仁等同志,到张奇师部担任联络员,组织武装起义。
  庄进来到张奇师部,两人很快成为知友。
  “我的一个最好最好的客人,可得好好照顾啊。”他总是这样叮嘱部下。
  “穿便衣多不方便,干脆就到师部当秘书吧。”他对庄进隐蔽身份,便于开展工作提出这套方案。以后,庄进便以师长秘书的身份,留在师部开展工作了。可是,看见推心置腹的庄进有时仍然告诫他:“张师长,千万不要因为尊重我们的同志,而引起敌人的怀疑啊!”
  张奇点头称是。以后有关接洽,传递消息的事,就由张夫人刘素民来代替了。
十三、敦促义举
伪淮海省违反“双十协议”,印发《剿共战术》,密令进攻解放区,继续发动内战,荼毒人民。
  汪伪军委会首席参谋张德怀亲临徐州视察,指示郝鹏举:“徐州是津浦、陇海两线的交通枢纽,屏障京门,捍卫燕鲁,乃是后方的重要基地,对海州、连云港方面,尤为军事上最有价值的战略点。”
  然而,他们和他们的首脑们是无能的。高级将领们骄奢颟顸,投靠美国,卑躬折节,而且每年财政在军事上的支出占百分之七十以上,还拼命滥发钞票,抗战以来每分钟一千二百万元的出产量,物价飞涨,不可遏止。
  那时,毛泽东同志就注重国军中的起义工作。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党内文件《一九四六年的任务》中,关于“从国民党内部去准备和组织起义,开展高树勋运动”的指示,已像团团烈火,灸烤着国民党军中每一个血气之士。不少官兵仿照高树勋榜样,拒绝乱命,退出内战,站到了人民方面来。
  张奇看清了蒋介石的腐败,早有反正之举。可眼下,郝鹏举对他限制太严,连派一个排,都要有他的命令。
  说到起义,郝鹏举本想与共军拼个鱼死网破,但他的内心与其言行有许多矛盾,高谈阔论之下难掩内心之恐惧:蒋介石几百万大军尚且不是共产党的对手,区区四个师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老蒋也不会像对待他的嫡将胡宗南部那样器重他,老蒋改编一切“游、杂、伪”部队,而他的部队占了其中两条:“杂”且“伪”。“老头子”委他以六路军总司令之职,是要他当炮灰,打头阵,去打通山东新四军之防线。新四军在山东兵强马壮,那不是鸡蛋碰石头嘛。“碰石头”正合蒋意,正好达到他消灭郝军,削弱共军,“一箭双雕”之目的。郝鹏举为难了,他感到进退两难。
  终于,在张奇、乜庭宾等人劝促下,郝鹏举派人去鲁南,与陈毅将军会晤,于日,率部开出徐州在台儿庄宣布起义,然后开到了解放区——山东莒南张家围子。
  “重庆蒋主席,延安毛主席,朱总司令,&P次日,郝鹏举、毕书文、乜庭宾、张奇等人在致国共两党领导人关于《退出内战拥护民主宣言》中写道:“数日以来,每见国民党大军合集,与日军配合进攻八年来浴血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其残暴酷虐,痛不欲生。……幸能阅读蒋总裁、毛主席国共两党签定之双十协定,为所感召,乃认为停止内战,是为和平民主建国之唯一道路。”
  华中民主联军起义周年纪念会上,张奇欣然命笔,重重地书写了五个大字:
  我们的事业!
十四、新区生活
  莒南在当时小有名气,战时是抗战的模范根据地,胜利后是生产建设的模范老区。郝鹏举的起义部队改编为华中民主联军后,党又派来了山东军区的干部来部队工作。政治委员朱克靖曾是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第九军党代表,任新四军联络部部长,政治部主任由刘述周担任,组织科科长由郭为军担任。另外,先后来联军参谋部当参谋的有李子新,当宣传股长的有邓旭初,另外还有张义群、郭力军等三十多位军队干部。朱克靖的爱人康宁也到这儿当了文工团的团长。联军办了一个军官教导团,总教官是山东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部主任谷凤呜。教导团的宗旨是学军事,学政治,讲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讲八路军的政治思想工作,讲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张奇在高干将校班任主任。在这一个多月观摩与学习的日子里,特别是通过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的“三查&P、“三整”运动后,他感到心情舒畅极了,犹如走出暗室,顿时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和和煦的阳光下一样。
  解放区的困难是很多的,可是,我广大军民竟节衣缩食,给起义部队优厚待遇,让官兵们吃小米白面,穿崭新的军装,甚至发鞋袜,按月发给军饷。张奇常用此现实教育他的部下。
  暴热的天气,作为联络员的李子新,刚从七八十里外的总部来到这里,还没歇口气,张奇就约他到竹林里,漫步谈心,问这问那。
  “李参谋,共产党有个人在我这里,你知道吗?”张奇仰望着李子新,“他叫庄进,我的少校秘书。这事除我外,任何人都不知道。”
  其实李子新心中有数,不曾深问。临行前,朱部长就给他交待过,张奇是我党的同情分子,庄进在他师部当秘书。此刻他避开话题,只是和他谈前途,谈思想。他说:“张师长,你说你意志不够坚强,这是思想改造的问题,今后,只要你在党的领导下,好好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是完全可以克服掉的。
  张奇听着,直点头。
  莒南机场细雨朦朦。这天上午,陈毅将军从临沂专程来这里检阅起义官兵。一阵春风拂面的热情讲话后,在郝鹏举、张奇等人陪同下,到二十多个团看望起义官兵。陈毅将军的风度与气魄,在张奇心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几天后,张奇约了乜庭宾,专程到华东野战军总部所在地临沂,接受陈毅和政治部主任舒同的接见。陈毅给他们讲故事,讲三年游击战中,部队如何依靠群众,坚持斗争,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国民党反动派力量虽然强大,但我们真理在手,正义在胸,又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一定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最后的胜利。”在长达三个小时的谈话中,句句忠言震撼着张奇的心。在这个充满和平气氛的临沂解放区,两人痛痛快快地逗留了四五天。
  上月中旬以来,与莒南近在咫尺的海州地区的国军,纠集了特务武装“还乡团”向西蠢动,窜犯陇海路南面七十里外的十余个村镇。张奇率部交战。他这个师使用的武器,虽是杂牌步枪,
七七式,九九式,三八式,汉阳造,沈阳造,来源不一的“大杂烩”,甚至连子弹也少,平均每支枪只有二十发,但他的军队,攻,快而不乱,守,稳而不慌,一样以劣胜优,打了胜仗。
  刚过中秋节,国民党政府军和“还乡团”便再次“扫荡”海州。张奇奉令出征牵住在海州外围毛庄的敌人。
  这次战斗,张奇的部队虽然只摧毁敌人一个碉堡,缴获二百余条枪支,但它却牵制了敌人主力,使我军乘虚攻打海州,一举成功。
  很快,一篇消息通过电波,飞到国统区,飞到重庆《新华日报》:“华中民主联军光荣起义以来,即与新四军、八路军在一条战线上,为中国的独立、和平、民主而奋斗。近来保卫苏北的战斗,击溃了国民党军及还乡团的进改,首次获得胜利,值得我们重视……。”
十五、抵制叛变
  这是国民党的一张传单:
  郝总司令鹏举先生及全体将士均鉴:现将西北共军大举包围,,危在旦夕。望集团军全体将士,立即反正,迅速占领房山街至沭阳城一带地区,与宿迁国军共同堵剿苏北共军,建立奇功,以报国家。否则,共军逃退鲁南,必用全力解决你们。望勿迟疑失机后悔!
  落款为“弟XX敬告”。同时落到郝鹏举手中的,还有一张国民党第四十二集团军总司令的委任状。
  蒋介石再次发起全面进攻,华东上空顿时战云密布,气氛异常紧张。南面,整编十九军军长殴震率领八个师占领着徐州以东陇海路一线,向北进犯;北面,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率领着三个军由胶济线南犯,形成南北夹击局势,妄图消灭华东人民解放军于临沂地区。
  兵临城下,郝鹏举的心,又倒回了国军。张奇凯旋而归时,他虽然也亲自带领花棍队去迎接,为他庆功,赠送了“云长之忠勇,诸葛之谨慎”的奖旗,但他肚里却另有一盘棋。
  这一天,郝鹏举身着绿色哔叽军服,中将领章炫人眼目。他约张奇一同去医院看一位病号。两人策马并行,郝鹏举突然勒住僵绳,指着面前铁篱寨上的黄果问他:
  “大可兄,这叫什么东西?”
  “铁篱寨。”
  “不对。这是书上讲的‘桔逾淮北面为枳的‘枳’。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
  张奇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
  果然,郝鹏举变“枳”为“桔”的罪恶勾当开始了。他召开师长以上高于会议,引导大家座谈解放区生活如何单调,地方干部如何蓄意与联军摩擦。他的开场白直接了当:
  “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新四军最近很可能整编我们部队,大概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插开编入新四军;二、分散编人地方部队;三、全部缴械,当官的都下地方去了。嗳,我们这支队伍来之不易呵!
  目光一扫众君,然而又大声说道:“如果要改编我们的部队,我的主意是把部队拉到豫西、陕西去独立生存。不拨款,我们就不回来!咱们不能俯首贴耳地在这里当农民!行不行,请你们考虑考虑。”
  善放大炮的刘伯杨首当其冲:“共产党哪点好?骂我们骂得好,乱我军心乱得好。共产党是戏台上的皇帝——威风不几时了,继续跟他们滚,划不来。像咱们这样的军队拉过去,起码也得编个集团军。”
  身躯魁伟,体态肥胖的乜庭宾,是个直肠人,曾在微山湖以西地区和我军作过战,也被我军俘虏过,对我军十分了解。这时,只见他左手往空中挥手说道:“不好?共产党给衣穿,给饭吃,,给钱花,够仁至义尽了。哪点不好!”
  会议举棋不定,没有结论。有的说,现在的形势,未必就是国民党胜,共产党败。有的说,跟共产党钱不多,升官也无望。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毕书文见场面不好收拾,向郝鹂举建议道:“那么,是不是等等再看。”话音刚落,三师师长李铁民,四师师长李泽州随机附合,也说等等再说。
  “哎!难啦!”
  郝鹏举白了一言不发的张奇一眼,摸着剃光了胡子的嘴巴,良久,叹了口气,离开了会场。
十六、连累反坐
郝鹏举的鬼心眼多。他派人给张奇送了十两山东出的土金子去。接着,又请他来个别谈话:
  “大可兄,有什么看法你说出来,不要老谋深算嘛。”
  停顿俄顷,张奇说话了:“把部队拉出去,割据自雄,这种时代已成过去,劝兄别作刘黑七!”
  提到刘黑七,知道的人并不少。刘黑七本是放羊出身,以后当土匪,各派系的军阀利用他,当了司令,转战南北。日军来后,他一方面做着日本鬼子的皇协军司令,一方面又当着国民党苏鲁战区的官,两方得宠。他打八路,反共,破坏抗日根据地;捕杀干部,活撕小孩他也常干。张奇一提刘黑七,心里就不是滋味,“像他那样裹胁数千亡命徒专横称霸,为害数省,我们不干!我们的士兵都是有家可归的。效法刘黑七,必遭溃败!再说,让我们缴械当农民,新四军不会这样做。”
  “你说咋办呢?”郝鹏举阴郁着脸说。
  “现在较妥的办法,是力争保住番号,改造部队。出路问题,新四军是会安排我们工作的”。稍息,张奇又说,“你说联军真被共军吃掉,为什么国民党几十个师几十个师地被吃掉呢?走不走,当然由你总司令下决心。不过,全军的前途,你的生死荣辱,应当慎重考虑哟。”
  每次郝鹏举的高干会后,张奇都要向李子新汇报情况。
  “老郝这人,你觉得怎么样?”
  “看样子,他迟早会走的。这一带驻扎的解放军只有几个师,他要走,拴不住他。”
  “真要走?”
  “是的,你们可要小心啊。”
  “大可!”李子新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他是云南人,说起话来子音特别重,“领导叫我转告你,庄进同志根据你的表现,同意你的要求,经联军领导小组研究,报请华东局批准,同意你加人中国共产党。上级指示你,在没暴露身份之前,仍以师长作掩护,万一遇到危险,随时脱离部队。”
  就这样,张奇在徐州失掉组织联系后,又在这里重新加人了党组织。
  这是日晚。
  朱克靖同警卫员,急匆匆向郝鹏举军部的路上走去。他应邀参加研究如何配合华东野战军即将举行的莱芜战役的作战会议。走着走着,刚一迈进白塔阜一个寺庙院子,周围伏兵—拥而上,当场开枪打死了警卫员,绑走了朱克靖(是年秋被密杀害)。的师长也被拨掉军衔、帽徽,五花大绑起来,软禁在留守处。
是夜,李子新、邓旭初正在谷凤呜家等候他老婆炒蛋饭吃。嘎嘎嘎,外面响起机枪声,三人连忙手提短枪,向已经被包围的房屋外面突围。经过三个小时的激战,他们才脱身冲出重围。
第二来,联络部早被砸了,一位联络员躺在血泊中。联络部的另外两位科长和朱克靖的爱人、两个儿子,也被叛军抓走。庄进幸喜早有张奇夫人刘素民的及时转告而逃离脱险,而她自己和孩子也被迫回了老家。
十七、再谋良策
教尔作人不作人,而今令俯首就擒。
  教尔不苟尔竞苟,仍自教尔分人狗。
郝鹏举叛逃一周后,,被我军围歼抓回来,曾对其多次赐教的陈毅,写了上面这首题为《示郝鹏举》的诗。
那一夜,郝鹏举得手后,即所谓”还军于国“口号,令其所属部队立即次国统区撤去,驻扎在海州城外接防连云港。不久,他宣誓就任四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所谓鲁南绥靖区司令官,担任”进剿“前锋,猖狂进犯山东临沂解放区。
  “张奇真可恶,他的秘书就是共产党!”
郝鹏骂出这番话的第二天——2月6日晚,我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韦国清奉陈毅之命,率领四、五、六三个师征讨,激战一昼夜,便全歼了该集团军总部及两个师。他自己和刘伯杨也被我军战士生擒,折兵六千余人,叛变到覆灭,前后只有十一天。
  郝部剩下两个师,由毕书文带着南逃。他从没带兵打过仗,于是,他不得不将张奇、乜庭宾从新开释启用。先予以有职无权的参议名议,后让他们一个任国民党新编二十三师四十五旅副旅长,一个任该师四十六旅旅长。
  他不放心张奇,蒋介石还不放心他呢。蒋介石最怕这支起义过的部队再被共军拉过去。他的政策是收买、分化、逐步消灭。果真不久,蒋介石便以“巩固江防”为由,将该师向南转移到泰兴、口岸、黄桥、季市、靖江、石庄一带,龟守在一个“之”字形的黑线内,而师部就在“之”字形中部黄桥,两个旅部各居首尾——泰兴、靖江两县。
  刚过春节,华中解放区派侦察联络科长兼长江工作站站长梁希雄与张奇挂钩。随后,张奇派到华东野战军苏北指挥部联系的人,也找到了关系。苏北军区指挥部司令、华中工委常委管文蔚,派鲁萍前来负责联络工作。
  鲁萍,浓眉大眼,高颧骨,高个子,文化不高,看去有点粗气,但心眼最细。每次,他把从张奇那里收集到的有关国军长官名单、驻防位置等情报,都让刚从宜阳归来的张夫人写成字条,藏进烟盒,由他秘密带出去,既快,又安全。
  一位宽脸、大耳朵、大眼睛、大嘴巴、身穿灰色哔叽长袍的高个中年,由刘营长带着突然来到此时兼泰兴县城防司令的张奇副官室。
  “我从合德镇来。你和乜旅长都是参加了党的,有些话要直接对你讲:我们的军队马上就要反攻了,横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这位接替鲁萍工作传达管司令指示的,是华中联络科科长、化名李国运的周晓江。见了张奇,他旋即回到靖江,留在乜庭宾部负责策划工作。
面临起义,张奇都个人后事作了安排。他趁夫人在上海医院养病之际,顺路到沪郊买了坟地,并对夫人及随从说道:“这就是我‘成仁’归宿之地了。”他把鲁萍早先带来的三十两黄金,全部分发给了军官家属,以作安置。
张奇等人还利用毕书文对蒋介石的戒备心,邀他成立了一个“革命同志会”。毕毕书文任董事会长,张奇任干事长。“同志会”订立了“拥护首长、反对独裁、反对内战,反对分化瓦解”为内容的各项章程。张奇意在利用这个组织培养起义骨干。
十八、起义失败
多么恬静的泰兴秋夜呵;月色迷离,星光闪闪。
  日天近黄昏,周晓江、梁希雄才化好装,揣着二十六旅和国防部二厅驻靖江联络组两种用途不同的证件,结束皋县西来庵紧急会议。周晓江昼夜兼程赶回靖城。梁希雄沿途冲破两条封锁钱,行程七十华里,进人泰兴顽化区,于次日八时平安来到城西张奇驻宅大院。
  他镇定地听着梁希雄传达上级会议精神。
”苏中—地委、苏北—分区及四个团的领导、机关有关人员参加了会,会议决定今晚起义。步骤是乜旋长在靖江先行动,随即发电报通知你,你接电后在泰兴起义,全歼‘土顽’。到时间军分区各主力团、各县团会有人负责阻敌和接应。两千民兵、民工在城外三华里处,待令配合搬运武器弹药,拆毁据点,平毁工事。”
  张奇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下午二时,营以上干部及旅直有关人员以召开换防准备工作会议为名到旅部会议室集中。
  部队提前开了晚饭,全副武装,整装待令。好不容易等到了七点。干部们陆续到来,闲谈的,看报的,一个个神色从容,谈笑自若。张奇在会议室抓紧个别谈话。以警卫员身份出席的梁希雄,正紧张地与几位警卫员磋商行动方案。
  滴哒、滴哒……九点钟的敲击声,声声扣动人心。
  “万一那边起义不成,我们干。”梁希雄见张奇如此决策,建议:“那么,我们先去把顾贯云招回扣压起来。”张奇欣然同意。梁希雄等五名警卫员直奔顾寓,扑了空,顾贯云被县商会邀去吃饭打麻将没回来。这一着不行,众人只好死等电报。十点过了,杳无音信,空气紧张得象一触即发的手雷,一个个如坐针毡。
  电台台长周君实拿着电报急匆匆走出外屋。
  张奇展开一看,却是毕书义的一份急电:
  乜逆叛变,幸我察觉,亲往镇压。乜逆已只身逃跑,望转告所属镇静服务为要。
  这是怎么回事呢?
  乜庭宾这边正在召集军官开会,商定起义事宜,都快下午五点钟了,还在各持己见的开长会。有的坚决反对,有的只同意带一个营走。最后,听说崔凤鸣愿意跟他起义,才把已经关起来的崔凤呜放出来,让他回去准备。
  天快黑时,忽听门外“叭叭叭”,枪声四起。原来,崔凤鸣乘车赶回黄桥,火速密告了正在江南开会的毕书文。毕书文闻讯旋即北返,绕道从七圩港回黄桥,派兵速来镇压。国民党国防部也派来六辆美国十轮大卡车和两个连,从七圩港登陆前往镇压。乜庭宾、卞超看原定计划泄密,匆匆率其直属搜剿连六十余人,直奔东门。站岗的孟宪悦开门放走他们,关上门,加了锁。追击部队先登楼放了一阵空枪,才开城门,追击六华里路,乜、卞等人早被我军接走,安全到了邓高庄解放区。
  形势严峻,但张奇还是决心率部起义。
  梁希雄当晚返回解放区汇报,次日下午又受领导指示返回泰兴,在一位老太太(地下党员,女佣身份)带领下,闯过东门、昂桥、北门三道关口,于次日上午来到张奇家。
  “专署公安局陆铁夫副局长指示,二十三师换防后有编散可能,叫你带走多少人也得起义。”梁希雄脱掉化装用的中山服,气喘吁吁地说。
  30日这一夜是紧张的。要动员,要备马,要装干粮,要收拾枪支弹药。他们准备部队在八圩港待命换防时,乘虚向昆芦市方向突击,然后半路向东,经游击区到解放区。可惜,清晨一侦察,南门公路上早有整连整连的部队,架起重机枪放哨警戒。到了下午,部队在天星桥登船,顾贯云命令船头向西移动,锁江待命。张奇见计划要落空,借口服从师部命令,这才带部队向南到了八圩港。
“大可呢?”毕书义见到周及时就问。周及时长胸似铁扇,虎虎背熊腰,原来名叫伧份,姓周,因为他做事风风火火,从不拖沓,鲁萍跟他取了这个名字。现在是张奇的警务员。
  周及时听他问张师长,毫不耐烦地一甩头:“在那儿休息。”
  其实张奇那有心思静心休息。此刻,他正心如火焚,再次向梁希雄提出向东突击。
  梁希雄两眼盯着江岸,心潮澎湃。是呵,三步一岗的固定哨,五步一哨的游动岗,敌人严加看守,戒备森严,真是插翅难飞呵!
  “不行了。”张奇只好婉惜地悄声对他说:“你赶快离开这里,回去报告上级,情况变了,等到了江南再说。”
十九、寻找组织
  再次与苏北军区失掉联系,张奇此刻的心,宛如风雨中飘曳的一只断线风筝。
  这是1948年9月。当了三八二师师长,管束崔凤鸣八四四、尹心明八四五和八四六三个团。但是,蒋介石竟派了他的嫡系军官三十六军军长刘裕民,率三个师、一个伞兵团包围繁昌。
  是年底,该部分散驻扎到该县荻港、横山、芜湖一线布防。
  蒋介石对其仍不放心,毕书文当军长不久,位子换给了蒋嫡系亲信王修身。在张奇面前公开安了一个钉子。并且,王修身带着一帮子人,安插了一位叫周志罕的到张奇身边当副师长,另一位当上校参谋长,以及政工处长左右转等二十余人。王修身口说都是郝鹏举的老部下,不会整他,实际上,他是受令专来改造、分化张奇这支部队的。
  北方,国民党在辽、淮、平三大战役中大败,军队被吃掉一百五十四万人。蒋家王朝面临覆灭绝境。蒋介石此时心乱如麻,在南京召见张奇所在军的部分军师级官长。
这天,蒋介石身着黄呢戎装,外罩披风,看来是刚从某战地归来。他和大家一一握手,脱去披风,开始寒喧。他拍着张奇的肩膀,,故作姿态地鼓励一番,希望他为国效劳。
  然而张奇宠辱不惊。归队来,他继续派员与铜陵、南陵;繁昌解放军联系。没联系上。
  “及时。”这天晚上,张奇突然叫来周及时。“你明天回去一趟。”张奇随手递过一瓣又红又大的桔子,“直接去找管司令员,告诉他,江南的形势对我们不利,看他有何指示。注意:没见到我的信,不能回来!”
  第二天,周及时乘军车直达上海闸北振昌针织厂联络点,由一位同志掩护,换成黑色大衫,头戴礼帽,从八圩港过江,到解放区阜宁县十里外的华东野战军苏北指挥部。在那儿,并意外地见到了梁希雄和乜庭宾。久别重逢,格外高兴。管司令听了小周的汇报,说:“第一,固守江防,等待配合大军过江;第二,迫不及待时,率部起义过江,——不过,这是下策;第三,今后工作由皖南军分区熊师令员与你们联系。”
  一周后,张奇以“祁已病故,速回”为由,拍电报召回周及时。张奇照管司令员指示,等待熊司令派人来联系。一等再等,均不见来人。
  他想起梁希雄离开时告诉的联络点,又派上尉副官许文忠去上海一家小羊毛加工店,与一位姓丁的联系。
  这天,许文忠着了便装,先到张奇在上海昆山的家中,带上他五岁的长子张文洪作掩护,于次日一同前往。来到闸北区宝山路,还没走拢小羊毛加工店,就见街上军警荷枪实弹,戒备森严,围观者水泄不通。一定出事了!这一大一小混在人群里,佯装看热闹,整整站了两个多小时,行人才渐渐散开。许、张二人靠近一看,果真出事了,门上还交叉贴了封条。下午,二人折身回到张家(别馆)。数天后,许文忠即回繁昌峨桥,准备去师部横山见张奇。可是,部队早已形影无踪。一位开小磨坊的老板悄声告诉他:“听说江北马州有两个共匪,农历正月初八一早,张师长就带队伍围剿去了。”
  隔两天,许文忠终于从我军一张《中原日报》上,看到了张奇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本日宣布:驻长江南岸芜湖——繁昌、荻港沿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一O六军二八二师五千余人,在张奇师长率领下于二月七日举行起义,北渡长江,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受到江淮解放军民的热烈欢迎。
二十、三次举义
关帝庙——这座横山镇中的小庙,虽然门首有尊财神,庙内有位关公,但自改作师部后,就不再那么香客簇拥、神仙显灵了。
  “我找你来,主要请你回答两句话:一、什么叫生活?二、什么叫生存?”
  张奇这次起义,总结了上两次失败和教训,首先秘密而又周密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组织工作。他讲战争形势,指出蒋介石的末日;讲前途,提醒官兵们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唯一出路。他把每一个排以上干部找来个别谈话。时间不足十分钟,而且不准给第三者讲。
  张奇积极在师、团、营、连各级,组织培养一批原“同志会”会员为核心骨干。他在团、营两级建立了以团长或营长为核心的三人领导小组,连队建立了以连长、排长或指导员为核心的三人领导小组。个别连队,便以中尉排长、个别士兵为骨干。他严明纪律:违抗起义令者,予以逮捕,甚至枪毙。
  机关长官、营以上官长、个别连队官佐的妻小家人,纷纷发了路费,妥善安置。
  他找出他的一件毛衣和十块金条,请周及时到上海昆山转给夫人。他说:“部队近几天就要采取‘下策’行动,请她先去上海躲藏。千万保重自己!”
  江边之夜,除了单调的排浪声,四处万籁俱寂。两个月来,张奇常和他的勤务员一起,带着米粑干粮,骑马来江边,甚至渡船到江北去勘查地形,寻找船只。
  大年初一,他精心组织了一个高跷队,亲自乘吉普车去芜湖春节拜年。其目的,是迷惑军部的长官们。
  被派去荻港八四四团监视崔凤鸣行动的八个人,刚摸进团部毪家寺堂,就被警卫发现。崔凤鸣看了警卫从低窗外给他递进去的纸条,当即命令周围绑架了八位“不速之客”。
  起义的导火线清晨点燃:一座离芜湖十五华里的鲁港大桥被四枚陶瓷地雷炸毁了。这座铁栏杆、木板铺底的桥,长约五十米。一切通往县城的军政电话线,统统切断成了盲线。双龙口、横山、吉岭三地直通军部、南京国防部的长途通讯线,被架线排一刀剪断了。
  清晨,崔凤鸣突然被张奇通知去新港开团以上干部会。“部队准备起义……”崔凤鸣未把张奇的话听完,霍地站起来。可他还没来得及动手,已被张奇身边的两位警卫下了手枪,同时对拒绝起义的参谋长、左处长予以扣押。
  “我们要顾全大局,希望你也跟我们一起走。”
张奇掉过枪口对准周志罕副师长,唤人将他和另外一个人绑架上马,一同向五华里外的江边营坊嘴渡口走去……
二十一、渡江成功
  繁昌的冬日朝雾迷漫,长江水面一片茫茫。
  此时,这段右起芜湖,左起荻港的八十华里江南岸已不平静。五千官兵已从驻地出发来到江边,摧毁铁丝网,跃过地堡、工事,陆续登船。这些早已准备好的十人座、三十人座、四十人座,大小不等的民船、渡船,全都下了帆,载着起义官兵,分从二坝、鸭坊嘴、头棚、营坊嘴、黑沙州、永州圩、荻港七个渡口,向北强渡。
  忽然,从芜湖方面的黑沙州开来的一只巡逻小炮艇,发现江边民船,突突突,机枪猛射,探照灯直照。起义部队奋力还击,缴了炮艇,抓捕了艇上水师。这时在鸭坊嘴强渡的将士,也缴获了——只小快艇,张奇坐上这只刚缴获来的小快艇,顺当过江到了无为县临江坝。
  敌机第二次前来轰炸,炸弹落到营坊嘴渡口,炸伤了三营一位班长的背;炸断民墙,把一位士兵深深地埋进了尘土里。在荻港,一只民船中弹下沉,少数土兵囚江登岸,伤亡十四人。
  “八四五团总机吗?”
  “嗯。你是谁?”
  “我是张奇!”
  “哦!”
  留守营坊嘴渡口的通讯连中尉排长王文林,“叭”地一声站起来。他万万没想到,此时下午三点了,张师长竟然又过江南来了。
  “我问你,一营现在还有多少人?”
  王文林对准话筒,大声吼道:“报告师长!这里还有机枪连一个步兵排和一个弹药排。”
  轰——!接连四发炸弹落在电话机旁,炸断了通话线路。过江,又没有船。弹药排排长望着王文林,要他拿主意。一位饭店店主心肠好,从一堆草丛里翻出一条船来给他们。船到江心,遇上敌人军舰,他们凭着一挺加拿大轻机枪,四条步枪,奋力抵抗,带着四部电话机,一部二十门的总机,渡江找到了标有红灯标记的集合点——无为县三宫店。
  这支浩浩荡荡的部队,在桥头堡宣布起义了。张奇,又重新回到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行列。
二十二、挺进川南
4月23日凌晨五时,张奇根据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先派二十五名先遣部队过江联络,然后从荻港渡江,冲破接防他们原来防务的八八师,顺利地一举击溃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
  爆竹声,锣鼓声,口号声……
  横山镇人民沉浸在欢乐的日子里。送茶水的,送糕点的,拉去家吃饭的,处处是欢迎的动人场面。许大成兄弟站在欢迎的人群里,一眼看见走在队伍前头那位花白头发、长脸型的张师长。他俩迎上去,领到原来住过的关帝庙。
  两个月前,他和他的军队,守纪律,买卖公平,有借有还,,给当地群众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河里的鱼儿要用水来养,国家的军队要用老伯姓保”——这一类歌,部队唱得好,也做得好。那次,国民党兵团司令刘汝民从淮海战场败阵路过这里,要进横山镇抢粮、牵牲口、抓丁、拉夫,张师长命部队在镇口用麻袋构筑工事,架起重机枪,加岗镇守。他的士兵要喝水,张奇派人挑了去,就是不让进他防区半步。在头棚,刘抓走百余青年,张奇命令一营长带十来个人追击,追了十多华里,硬是“抢”回了这批青年。
  2月7日,张奇率部起义来到江北无为县,然后经舒城到六安县椿树岗,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给每个人送一支鸡,一斤酒,脱下国民党军服的起义官兵喜气洋洋,不少人在渡江庆功会上受到表彰。华东野战军军长陈毅、副军长粟裕亲自签发嘉奖令。不久,部队路过二野司令部驻地桃溪镇,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亲切接见起义官兵,设宴款待。即后,将这支部队编为独立师,委任他为师长,鲁大东为师政委,范朝富为师政治部主任。
  铁流滚滚,毛主席的千军万马向着西南挺进了。
  刘伯承乘着吉普车飞奔在公路上,扬起滚滚尘烟。
  “这是谁的部队?”吉普车“嘎”地一声,停在一支正在行进中的队伍面前。
  “这是张奇起义过来的那支部队”。有人报告说。
  刘司令员正待继续问话,只见一位体态板正,身体修长的军人,“叭”地向他行了一个军礼:
  “报告司令员,我就是独立师师长张奇,负责后卫。”
  “到了西南,你们部队还要整编,想得通吗?”
  “是!坚决服从命令!”
  两个月后,独立师正式编入二野三兵团第十军各师,张奇任二十八师师长。鲁大东升任军政治部副主任后,张奇仍带原师官兵在繁昌集训,准备进军西南。训练一开始,他就提醒全体官兵,务必反对民主联军时的焕散思想,清除国民党军队中的各种陋规恶习。他在部队训练完,“编散”的干部集中聚餐后,一一送他们去学习,依依不舍,握手告别:
  “同志们,现在起义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我们的团体,是属于整个解放军的团体了。这是胜利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我们应当树立的新思想。”
  他与他南征北战几十年的战友们分手了,带着沧桑岁月的怀念,带着历史硝烟阵阵的回忆……
二十三、解放自贡
整编后的部队士气高昂,军威凛凛。
  二十八师担任后梯队,由鲁港上大轮船进发西南,跋涉千里,追歼逃敌,经贵州石矸、长江南岸纳溪、合江,于1949年ll月底抵进川南,解放泸县、自贡、宜宾诸城。
  12月5日,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个具有千年盐业历史的古老盐都时,自贡才算真正天亮了。
  这天凌晨四时,几颗信号弹,破天荒在沿滩腾空而起。先遣部队八二团经毛家坝、东兴寺,沿公路、崎岖山道,兵分两路直抵市区。
  兵至自贡市区洋灰桥,叭叭叭,几颗兰色信号弹,再次划破长空。师长张奇、军政委王维纲、政治部主任许梦侠、川南行署主任李大章等在这一段时间先后莅市。
  16日,党政军领导同志来到伍家坝,同自贡两万多群众一起欢呼胜利,庆祝千年古盐都解放。自贡终于回到人民手中!
  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贡市警备司令的张奇、政委牟海秀,仍然同在战时一样繁忙。解放初期,盘踞在自贡市郊和邻县的土匪一时蜂起,骚挠群众,颇为猖獗。张奇亲率部队清匪反霸,禁烟肃毒,镇压反革命。
  嗵嗵嗵!一阵敲门声。
  张奇刚躺下,看看手表,此时已经阴历正月十五凌晨三点过十五分。听出卫兵的说话声,连忙边穿衣服,边向门外走来。
  “报告司令!”卫兵迎面咔地立正,口齿清楚地说道:“大山铺来了一个人,说土匪要杀他,逃到这里要见首长。”
  “叫他进来!”
  张奇的嗓子略带尖利。门外的冷风,吹得他身上微微发抖。
  稍息,卫兵带进一个身穿大衫、方脸近视眼的青年人来。这人话没出口,却先大声哭了起来。他万万没想到,眼前这位白发满头的司令员,却深更半夜地起来接见他。他说他叫陈本固,大山铺小学校长,曾参加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领导的“火星社”,作过迎接解放宣传工作。暴露身份后,协助军管会征粮剿匪。这晚,匪头缪志彬暗派土匪詹麻五等人,突然闯人家中来抓他。詹麻五叫农民尹志修带路,尹志修不从,当场把他打死。陈本固此时正在学校开会,闻讯后,便连夜跑到了警备司令部来。
  张奇叫人作了记录,并转身对来人说:“你不回去了,以后就安排在市中心区哪所小学——很不简单哪,革命就靠你们这些坚强的同志。”
  两个月来,部队鏖战于三多寨。三多寨的土匪,不仅时常暗杀我地方干部群众,还时常下山截堵汽车,破坏交通线。张奇根据土匪的活动规律,派骑兵一个连,潜伏于公路两侧,乘土匪下山截车,异兵突起,当即击毙匪首营长。张奇还派一营兵力,于拂晓从大山铺出发,直捣仙滩匪巢。盘距在双石铺,黄镇铺等乡镇的土匪出没无常,不时化整为零,星散无踪。张奇剿匪坚决,枪杆子下面不留情,一一予以抄剿。
  日——张奇一生中又一重要转折——他离开长达三十七年的戎装生涯,作为市长,来到自贡人民中间。
  他精神抖擞地迎接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
二十四、担任市长
自贡,这个刚从国民党手中接管过来的烂摊子,许多盐场井停灶歇。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使一些存有恐惧心里的资本家多又等待观望。现在,这位市长的任务,是动员全体职工并说服资本家立即恢复生产。效果很好。职工们怀着崇高的主人翁责任感,拿不到全月工资,照样干活;多数资本家与共产党真心合作,通力协作,很快恢复了生产。
  破烂的街市,在新中国该变个样了。张奇革故鼎新,在市容建设上首先抓了两件事:一是调动千军万马,搬除沿河一溜的垃圾山,亲自打夯筑堤,参加兴建滨江路。二是组织市民折旧修新,扩建主街,使古老盐都一回到人民手中就焕然一新。
  大跃进的“浮夸风”,竟然没能动摇这位求实派。他和市委副书记冯金璋来到郊区,对富顺划归自贡的两个区的征粮,采取就地收购,就地保存,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且征得市委同意,以大部分“四就粮”返回给了群众。群众有粮吃,赞扬市长“心中有黎民”。
  六十年代第一个油菜花开的阳春三月,张奇到仲权来抓点。他从公社干部摆谈中,了解到双石镇上居民生活清苦。俗话说,多种桑,勤养蚕,四十天,就值钱。栽桑养蚕当年见效,何不让镇上居民干?他把这个主意交给大家,连在什么地方买苗,怎样运输,都作了具体安排,使当地群众很快渡过了困难关。
  张奇给自己定了规矩:单月下乡,双月下厂。到了生产第一线,吃住不仅不能特殊,就是一起下乡下厂工作的所有人也不准喝酒。他说:“一喝酒,人就迷糊了,怎样干工作?下乡不就是为了把工作搞好么。”
  当时农村,那有车坐?分管财贸的张奇,常常带头挑担下乡。一边送货上门,一边收购农副产品,还要搞调查研究,访贫问苦。一下去就是八九天,舒平、仲全、富全、漆树、兴隆、永安、一两天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看见两鬓染霜的张奇挑担下乡,很受感动,有人特地编了首《送货郎》,歌唱这位“满头银丝的张市长&P。张奇,岂止是个“送货郎&P,人们看见他在商店站柜台,在郭家坳卖肉,在红旗公社抗旱车水,在山上造林植树。
  “干部参加体力劳动,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打掉了官气。与群众接触的多了,打招呼的多了,干群关系密切了。我决心继续平等待人,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日,张奇在他的《几点收获》中记下了这些话。
  那是1963年。
  张奇到市糖果厂检查工作时,提出看仓库。开仓一看,耗子四处乱窜,鼠尿满地。“这是要直接危害全市人民健康的呀!”他气得涨红了脸。他从墙根一鼠洞,一直追到隔壁的百货公司库房。这里是满库房的棉花。一翻,几十件棉衣被老鼠咬烂了,这里成了偌大的鼠窝。“你们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的健康就是这种态度——
一边是耗子的高级餐厅,一边是老鼠的安乐窝!”两股忿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对惭愧得满脸通红的两个单位领导进行批评后,又聚首研究办法,落实措施。
  建设新自贡,是全市人民的心愿,更是他的心愿。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放在全市人民身上,从早到晚,简直象拚命。他的规矩——不,也是他的作风——工作不过夜,当天的事情当天完。给他汇报工作,不管局长、部长,还是主任,一律不带助手自己讲。打马虎眼,在他面前是过不了关的。难怪,有人送他一幅对联:
  追追追,追得你目瞪口呆
  窘窘窘,窘得你面红耳赤
  他的这种精神,干部尊敬他,群众拥戴他!
二十五、否定“文革”
日,中国舞台最动人的一幕终于拉开:十年浩劫结束了!大江南北阳光普照!“昙花一现”的人物折载沉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成语大会 张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