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之野望与放开那三国志曹操传mod有什么区别,我怎么看怎么都是同一款游戏,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

現在的位置:
『曹操之野望』寫給新手及小R玩家養成攻略
&&&&&&& 樓主就自己這一個月放三(Android 版)的遊戲體驗來談談小R(500以下)的養成攻略。  1、關於首沖。樓主充了100塊,其實五百以下區別不大,個人覺得性價比最高是充200,因爲可以拿到七絕頭盔和衣服,七絕項鏈是最好出的,多刷幾次就會出,當然能充到500拿滿三倍獎勵也是蠻好的,看個人能力,剩下的七絕武器就難出一點,運氣好點開金箱子和銀箱子都會出。  2、關於開局。對於小R來說,我覺得開局很重要,至少要刷到一個主流武將,首推馬超張飛郭嘉華佗,這四個將都是很百搭的武將,刷到一個前期可以省很多精力和魂玉,樓主開局刷到的馬超,前期真的會好很多,作爲現在主流陣容必備的武將,能刷到一個就可以開始認真玩了。  3、關於抽將。有人說單抽好,有人說十連好,其實這個主要看人品,不過我覺得保險點還是十連的好,切記不要把太多金幣花在抽將上面,最多抽兩次十連就夠了,雖然說十連有點坑但是初期又不得不去抽,如果能抽到需要的武將那最好了,抽不到的話就慢慢蹲神秘吧,樓主抽了一次十連,抽到張飛和黃蓋,運氣還算可以。  4、關於沖級。在30級之前,不存在卡副本的問題,每天買一到兩個體力丹,買一個耐力丹,小R等級雖然跟不上大R,但是也不能差的太多,等到30級以後就會卡副本,這時候體力就會用不完,就不用買體力丹了,耐力丹照樣每天一個,耐力丹留著以後比武和開到紫色書馬碎片時候再用,卡副本的時候就把之前出紫色武魂的BOSS關卡都刷一遍,既可以刷武魂還能刷裝備,何樂而不爲。  5、關於軍團。20級就可以加軍團,最好能找個靠前點的軍團,一般入會要求都是首捐200,以後每天20,其實這樣對軍團對自己都有好處,每天可以拜關公拿體力和銀幣,在商城也可以換東西,商城珍品出的金箱子和鑰匙還是蠻劃算,要是刷出來一定要買。  6、關於佔星。佔星其實蠻劃算,佔十次可以拿到兩個藍色項鏈和一個紫色項鏈,對於初期還在用綠色項鏈的我們,提升是最大的,而第二條紫色項鏈就不推薦去佔了。  7、關於聲望。競技場是聲望的最主要來源,很多人都會使勁往上沖,其實不用這樣,對於小R來說一般都在一兩百名開外,聲望獎勵不會差很多,沖太高的後果就是打前面和後面的人勝率都不高,贏了也就算了,輸了不但少十點聲望還少一次翻牌子的機會,所以排名不要沖太高,保持一個打周圍人能取勝而又不是太低的排名就好。進擊的魔神,這個不多說,每天500-600的聲望,沒必要復活。聲望不推薦去存著換書馬,等你存夠了丹武將加不上去也沒用,所以必須都換成進階丹。  8、關於裝備。這遊戲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裝備,一件紫色裝備可以讓你的戰力提高很多,但是紫色裝備只能通過開金箱子開到,作爲小R當然沒有那麼多金幣去經常買金箱子,一般翻牌子有幾率翻到金箱子,軍團副本有幾率刷出來,試煉30層也送2個金箱子,樓主玩了一個多月就開到兩件紫裝,3件太平要術,說多了都是淚啊,開箱子沒有什麼訣竅,只能看RP了。  9、關於名將。每個武將最好都刷到4級,等確定好陣型之後再刷上陣武將,不推薦給0級的武將吃500的好感物品,一般用50的就可以升級了,500的留著後期十多級的時候先吃2到3個,然後再吃50的碰幾率,不然只刷50的初始幾率太低也不行。  10、關於金幣。最後要說的是金幣的獲得,金幣來源主要有,開服30天送的,籤到,升級禮包,基金(這個必買啊有木有),以及最最重要的禮包,說到禮包就不得不提開服啦了,開服啦感覺是最給力的論壇,各種活動有木有,雖然參加活動有點麻煩,但是想要禮包不付出點什麼也說不過去,其實大多活動都很容易,只要參加很大幾率都會有禮包,一個月過去也都差不多60級了,可以說以後的金幣來源就是各種活動了,所以對小R來說經常去論壇看看是必要的,當然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下放三的版主憶友大大,經常會搞各種活動,經常也會在開服啦交流群裡冒個泡,之前只有一個版主時做的也很辛苦,大家都多來開服啦論壇看看也是對他的一種支持,這樣憶友大大也會搞更多的禮包不是,哈哈~  最後要說的是,對於小R來說玩這個遊戲就是慢慢玩,不需要和土豪們比,玩的開心就好,先寫到這吧,如有寫的不足的地方請勿見笑,寫給新手和小R的一些個人心得,歡迎討論~ ---此文屬於原創作品,開服啦網站對本篇稿件享有著作權(或專有使用權),未經開服啦網站許可,不得轉載&&&&&&&&更多相關遊戲信息請關註:『曹操之野望』開服啦官網&&&&&&&&看手遊新聞,就在開服啦網!
如果您覺得本文還不錯,請給我一個 !
或者給我一個
謝謝大大的支持!我們會努力提供更好的內容噠!
您可能還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
我們猜您還想看看這些東東!
上一篇: 下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隨便說點什麽吧^_^
本站內容部份來自于網路資源,如侵犯您的利益,請聯繫編輯進行刪除!
找不到攻略?【搜尋】一下
大家喜歡看的攻略
台灣地區排行榜
開服啦推薦現在的位置:
《曹操之野望》是一款三國題材卡牌手遊,在傳統卡牌遊戲基礎上對玩點和系統進行優化改革,使玩家可以更輕松的享受Q版三國樂趣。《曹操之野望》根據玩家進行手機遊戲時的碎片時間概念,對遊戲的連貫性做出調整,讓玩家隨時打開遊戲都可以享受最佳遊戲體驗。
想看看威風凜凜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化身Q版小正太的模樣?沒見過絕世美女貂蟬的萌妹子造型?在《曹操之野望》這些統統不是問題!作為超炫萌系卡牌RPG,《曹操之野望》以家喻戶曉的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為背景,結合時下最火爆的卡牌類遊戲形式,使玩家瞬間回到群雄逐鹿,豪傑輩出的三國亂世,而在這亂世烽煙中,不管是忠義無雙關雲長、白馬銀槍趙子龍,還是迷死曹操的大小二喬,統統賣萌來襲,Q到你心動。同時,作為遊戲精髓的卡牌收集系統和超高的紫卡爆率,讓你戰場上猛將如雲,後宮裏佳麗三千,輕松實現全民當高玩,人人做大神的夢想。
曹操之野望每日任務100分方法詳解
為大家帶來的是曹操之野望每日任務100分方法詳解,希望玩家們喜歡。很多遊戲都有每日任務,曹操之野望也不例外,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是每日任務每天做兩次100分的具體方法,玩家們可以參考參考。首先第一個每日任務可以分解如下:兩次佔星(5)+3次JJC(10)+20次副本(20)+2次活動副本(10)+打龍(10)+送好友耐力(5)+兩次試練塔(10)+兩次精英副本(10)+5次洗練(10)+送禮(5)+3次奪寶(10)+2次獵魂(5),至於拜關公的3點沒多大用,總計113點。而第二次的獎勵要大大提高,特別是100分的任務,但是比較雜亂,任務分解如下:採集糧草5次(2分)+吃雞(2分)+刷新神秘商店2次(2分)+尋龍(10分)+搶礦(2分)+招將(2)+軍團副本(2)+關公(2)+3次送禮(5)+20個好友耐力(5)+2次試練塔(5)+5次洗練(2)+2次獵魂(2)+2次活動副本(10)+3次JJC(10)+3次奪寶(10)+20次副本(10)+2次精英副本(10)+比武(2)+軍團任務(2)+軍團建設(2)+學5次技能(2)+2次佔星(10)+打龍(2)+簽到(2)+月簽到(2),總計是117分。做第一個任務我們只要按要求做以上的,除了打龍要晚上,其他白天都能做完,領完100分的獎勵之後刷新任務。而第二次的任務只要做第一次任務的時候不手賤把星全部佔完基本是沒有問題的,試練塔也別全部掃盪完了,也不要跟我說你好友沒有超過40個,精英副本無所謂,扣除這10點第二次任務都還有107,就算扣了月簽到和簽到都還可以做成。
【責任編輯:我會神補刀】
如果您覺得本文還不錯,請給我一個 !
或者給我一個
謝謝大大的支持!我們會努力提供更好的內容噠!
您可能還會對這些文章感興趣!
我們猜您還想看看這些東東!
上一篇: 下一篇:
喜歡這篇文章嗎?隨便說點什麽吧^_^
本站內容部份來自于網路資源,如侵犯您的利益,請聯繫編輯進行刪除!
找不到攻略?【搜尋】一下
大家喜歡看的攻略
台灣地區排行榜
開服啦推薦相关安卓资讯网友点评曹操之野望跟放开那三国是同一个游戏么_百度知道
曹操之野望跟放开那三国是同一个游戏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bs明细不是
那为什么我下了都一样,除了名字不同
其他类似问题
曹操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后使用我的收藏没有帐号?
所属分类: &
转-----三国名将名臣系列,以史实分析还原人物。
9.小关羽。 魏延
魏延,字文长。
魏延早期到事迹不详,三国演义那一大段反骨什么的实属杜撰,魏延在三国志最早的记载就是刘备入蜀时,魏延作为部曲,建立了一定的战功,迁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是杂号将军,但职能比较特殊,需要常伴在老板身边,信任是必不可少的。赵云在救阿斗和甘夫人后就被封牙门将军,可见魏延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刘备封汉中王时,谁来镇守门户汉中就成了问题,此时关羽守荆州,剩下的就是张飞和赵云资格较老了,但张飞资格最老,又有万人敌的称号,入蜀后又击败过名将张郃,于是张飞几乎是众望所归。但就像我前文讲过,张飞在刘备心中的定位历来并非一军主帅,而赵云则更像是贴身小棉袄。刘备出乎意料的提拔了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督汉中军事。从杂号将军到战略要地最高行政长官,还总领汉中军事,这可还真是非同一般的破格提拔。
刘备能选魏延当此重任,自然是相信魏延的能力,魏延早期战绩既然不见于三国志,必然是由于确实没有骄人战绩。但刘备在入蜀后封魏延为牙门将军,说明刘备和魏延的关系是不错的,所以刘备可以很清楚的去深入了解魏延的能力,我们甚至不妨猜想魏延在入蜀之战中表现出可为一方主帅的能力。
后来刘备大会群臣时,曾问魏延既然居此要职,有什么想法呀?魏延说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曹操若来,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一双我杀一双。魏延此时,并无足以证明他身份地位的战绩,敢说出这种话,无论魏延是否是随便说说,但也足以证明魏延是非常傲气的。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一直是作为诸葛亮主力部队,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这个丞相司马是丞相开府的幕僚,主军事。凉州刺史自然是遥领,因为凉州只是蜀国战略目标,其实还是魏国的,所以只能遥领。
公元230年,魏延大破郭淮,更是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前军师是丞相府军师参谋长,征西大将军更是大将军以下第一人,但是诸葛亮时代不置大将军,也就是说魏延是军阶第一人。还有人说诸葛亮压制魏延吗?无稽之谈,这是非常重用和重视。
那么,诸葛亮因为压制魏延而否定他的“子午谷奇谋”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子午谷奇谋是分歧颇大的事件,更是许多人用来否定诸葛亮的论点。
“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我听说夏侯懋是煞笔,如果我带精兵5000人,带5000粮草(5000粮草是什么玩意儿?),直接从褒中出来,从子午谷向北,不要10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懋听说我魏延哥哥来了,肯定直接灰溜溜的跑了。长安剩下一帮文臣怎么挡得住我呢?然后我占据长安的粮仓足以供应吃饭了。二十天后,丞相你从斜谷来,两路合并,咸阳以西尽入吾彀已。
首先,子午谷奇谋出自裴松之注在三国志上的《魏略》,三国志并没有记载。魏略主要记载魏国的事迹,而其中记载的他国事迹漏洞百出,什么刘禅被人贩子卖过,还有三顾茅庐等事件与正史记载矛盾点太多,裴松之曾指出魏略记载与正史矛盾之处太多。那么这个只有魏略这个专门记载魏国史的一个孤证的子午谷奇谋本身真实性就有待质疑。
我们且抛开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才讨论下子午谷奇谋本身。
首先这个负粮五千绝对不是指运粮兵5000人,带着运粮兵5000就不用谈10天急行军了,你见过哪个将军准备奇袭了还带一半的辎重兵,又不是去旅游。其次,如果是运粮兵5000,这1万兵马魏延敢开口要么?须知诸葛亮首次北伐主力部队不过区区5万,加上后勤不过10万。更何况,这要的是精兵。但负粮5000到底是什么,确实不知,也许指5000人10天的口粮?不过考虑到魏略连刘禅被人贩子卖过都写得出来,对于别国历史的态度,已经很令人质疑了。
再看所谓10天到长安是否夸大,魏延献子午谷奇谋是在汉中商量的,所谓10天并非是单单穿越子午谷,而是在魏国不知到蜀国要北伐的时候,从褒中出来,经秦岭,过子午谷,再到长安,10天在各种山道上跨越千余里,司马懿虽然有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8天奔驰上千里的记录,但那是平原。
好,我们再忽略掉魏延是否能10天到长安城的问题。
长安守将夏侯懋,是夏侯惇的儿子,的确是庸才,但他庸才不仅仅是没有才能,而是只知吃喝玩乐的富家公子。那么魏延5000人马到底能不能拿下长安,自然也不是没这个可能。
但是和邓艾奇袭阴平是两码事,把这两件事用来对比是很无知的。
我们前文说过,阴平小道根本就不是道路,难点是怎么走过去。而魏延穿越子午谷是难点是怎么在魏军反应过来前高速行军到达长安。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需知阴平小道刘禅等人根本不认为有人会走,而子午谷自刘邦时代就是秦岭要道,所谓“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许多人拿这两件事相比就自动忽略了这个前提,而只看奇袭二字,虽然都是奇袭,但概念是不一样的。
其次,邓艾穿过阴平小道号,面对的只是穷途末路而且孱弱的军事力量,精兵良将都在姜维那。而诸葛瞻虽然的确有忠肝义胆,但是才能有限,竟然率一群后期的八旗子弟兵和已经休整完毕的魏国精兵野战,勇气可嘉,行为不可取,这才导致刘禅直接投降。而夏侯懋虽然才能更加不堪,但关键他还是个懦夫,怎么可能出城和你干,5000奇袭自然是没有攻城器械,窝在长安想攻下来实非易事。而邓艾干掉诸葛瞻后,蜀国再也没有力量了。
好,我们再假设,夏侯懋听到魏延哥哥的大名直接跑掉了,剩下的人直接把粮仓的粮食原封不动献给你魏延哥哥,然后魏延玩命赶路精疲力尽不用打仗就占领了长安,而且司马懿在江陵也赶不过来。但是别忘了还有曹真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事能力比司马懿更加杰出的奇才,他才是目前最强的军事指挥官。关中一带一马平川,魏延即将面对的是曹真和骑兵作战能力S的魏国骑兵。就算诸葛亮能赶过来,蜀国这个常年在山地作战的敢在平原上和魏军交手吗?别忘了马超带领西凉精骑兵的下场。
而陇右山地极多,只要能攻占陇右,就能以此和魏国骑兵抗衡,然后蚕食被分割的河西,最后才是关中。因为这时候,荆州已经没有了。
所谓子午谷奇谋,不仅真实性不高,而且本身更是漏洞百出,看似激动人心,但不仅不现实,就算抛开不现实的地方来看成功率也是极低,你要诸葛亮拿5000精兵和当前最高级别的将领去赌这个诸葛亮准备了5年之久的军事行动的成败,可能吗?更何况,诸葛亮首次北伐,直接拿下三郡,关中震动,可是马谡那一路是不听部署才导致张郃可以切入诸葛亮腹地,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而非诸葛亮本身的策略问题。
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果因为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就认为魏延计策能成功,岂非可笑之极。战争岂是儿戏,作为一军最高统帅,在双方博弈之初,就要用摸不到同花顺就输的方法决定胜负,我想,纵观中国史,也没有人这么打仗的,所有军事冒险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提出的,没有谁会在战争天平没有倾向的时候就愿意非死即生。也只有能写出刘禅被卖掉的魏略的作者,能在这么奇葩的时间点想出这么奇葩的策略。
换而言之,依我看,所谓子午谷奇谋,根本就是杜撰,魏延不可能这么蠢。
但是,能不能利用子午谷对长安造成威胁,有没这个可能,绝对有,但绝不是战争之初就用5000人奇袭这么玩的。诸葛亮也曾派赵云、邓芝在子午谷晃悠,但因为马谡失街亭,所有的后续我们都无法知晓了。而后来,魏国撤换了长安守将夏侯懋,是因为前期是蜀国憋了5年才导致关中空虚,而现在知道蜀国准备军事北伐了,开始在关中设防。
但就像我们不能说姜维丢了蜀国就说姜维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的,战争不是三国志11,鼠标点点就完成了,因素太多了。
一个统帅,在没有雷达,没有电话等一切现代军事设备的前提下,要凭一点情报判断敌军军事行动,一言一行都决定数万人生死,这种事情,岂是清朝宫斗剧那么简单?这句话,也算回应前文有人说,只有出战略计策的人是人才,而所谓奇谋不算人才。荀攸、郭嘉、法正等这些谋士、诸葛亮、曹真、司马懿、曹操等这些统帅,所指派的一切命令和计策,都是在没有现代设备的辅助下,考虑天时、地理、人心等等一切因素完成的,而都可能直接导致数万人的生与死,甚至一国的兴与衰,设身处地的想想,这难度有多高。
至于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比更是没有可比性了,我们先不说那条决定能否轻松运输粮草的水陆因为地震已经断绝,而导致后来诸葛亮屡屡粮草不继撤退的客观条件。单说关中三王丧心病狂不得人心,项羽分封十八路王导致天下混乱、而曹魏却是如日中天,韩信的军事水平更非魏延能比的主观条件,这两者就区别大了。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常常像诸葛亮请求,精兵万人,和诸葛亮两路行动,最后会师潼关,就像韩信那般,但诸葛亮不允许。魏延常常叹息诸葛亮过于胆小,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我们可以看到,魏延是想学韩信单独领军定关中,韩信的策略是铺垫了很久的,利用了项羽的自负和关中三王的暴虐,绝不是战争之初5000人摸同花顺定生死。
但是魏延真的能比韩信吗?差距很明显是毋庸置疑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导致整体失败毋庸置疑,但是魏延作为主力没有完成诸葛亮的预期任务也不是可以忽略的。魏延后来和杨仪交恶之死更显示了魏延才干没有他自己想的那么高,当然这是后话了。魏延自比韩信,的确是过于自负了,诸葛亮往往只会高估一个人的才干,很少去低估一个人的才能。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9.小关羽。 魏延
魏延,字文长。
魏延早期到事迹不详,三国演义那一大段反骨什么的实属杜撰,魏延在三国志最早的记载就是刘备入蜀时,魏延作为部曲,建立了一定的战功,迁牙门将军。牙门将军是是杂号将军,但职能比较特殊,需要常伴在老板身边,信任是必不可少的。赵云在救阿斗和甘夫人后就被封牙门将军,可见魏延的功劳也是不小的。
刘备封汉中王时,谁来镇守门户汉中就成了问题,此时关羽守荆州,剩下的就是张飞和赵云资格较老了,但张飞资格最老,又有万人敌的称号,入蜀后又击败过名将张郃,于是张飞几乎是众望所归。但就像我前文讲过,张飞在刘备心中的定位历来并非一军主帅,而赵云则更像是贴身小棉袄。刘备出乎意料的提拔了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督汉中军事。从杂号将军到战略要地最高行政长官,还总领汉中军事,这可还真是非同一般的破格提拔。
刘备能选魏延当此重任,自然是相信魏延的能力,魏延早期战绩既然不见于三国志,必然是由于确实没有骄人战绩。但刘备在入蜀后封魏延为牙门将军,说明刘备和魏延的关系是不错的,所以刘备可以很清楚的去深入了解魏延的能力,我们甚至不妨猜想魏延在入蜀之战中表现出可为一方主帅的能力。
后来刘备大会群臣时,曾问魏延既然居此要职,有什么想法呀?魏延说道:“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曹操若来,来一个我杀一个,来一双我杀一双。魏延此时,并无足以证明他身份地位的战绩,敢说出这种话,无论魏延是否是随便说说,但也足以证明魏延是非常傲气的。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一直是作为诸葛亮主力部队,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这个丞相司马是丞相开府的幕僚,主军事。凉州刺史自然是遥领,因为凉州只是蜀国战略目标,其实还是魏国的,所以只能遥领。
公元230年,魏延大破郭淮,更是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前军师是丞相府军师参谋长,征西大将军更是大将军以下第一人,但是诸葛亮时代不置大将军,也就是说魏延是军阶第一人。还有人说诸葛亮压制魏延吗?无稽之谈,这是非常重用和重视。
那么,诸葛亮因为压制魏延而否定他的“子午谷奇谋”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子午谷奇谋是分歧颇大的事件,更是许多人用来否定诸葛亮的论点。
“闻夏侯茂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
我听说夏侯懋是煞笔,如果我带精兵5000人,带5000粮草(5000粮草是什么玩意儿?),直接从褒中出来,从子午谷向北,不要10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懋听说我魏延哥哥来了,肯定直接灰溜溜的跑了。长安剩下一帮文臣怎么挡得住我呢?然后我占据长安的粮仓足以供应吃饭了。二十天后,丞相你从斜谷来,两路合并,咸阳以西尽入吾彀已。
首先,子午谷奇谋出自裴松之注在三国志上的《魏略》,三国志并没有记载。魏略主要记载魏国的事迹,而其中记载的他国事迹漏洞百出,什么刘禅被人贩子卖过,还有三顾茅庐等事件与正史记载矛盾点太多,裴松之曾指出魏略记载与正史矛盾之处太多。那么这个只有魏略这个专门记载魏国史的一个孤证的子午谷奇谋本身真实性就有待质疑。
我们且抛开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才讨论下子午谷奇谋本身。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长安守将夏侯懋,是夏侯惇的儿子,的确是庸才,但他庸才不仅仅是没有才能,而是只知吃喝玩乐的富家公子。那么魏延5000人马到底能不能拿下长安,自然也不是没这个可能。
但是和邓艾奇袭阴平是两码事,把这两件事用来对比是很无知的。
我们前文说过,阴平小道根本就不是道路,难点是怎么走过去。而魏延穿越子午谷是难点是怎么在魏军反应过来前高速行军到达长安。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概念,需知阴平小道刘禅等人根本不认为有人会走,而子午谷自刘邦时代就是秦岭要道,所谓“秦岭六道,子午为王”。许多人拿这两件事相比就自动忽略了这个前提,而只看奇袭二字,虽然都是奇袭,但概念是不一样的。
其次,邓艾穿过阴平小道号,面对的只是穷途末路而且孱弱的军事力量,精兵良将都在姜维那。而诸葛瞻虽然的确有忠肝义胆,但是才能有限,竟然率一群后期的八旗子弟兵和已经休整完毕的魏国精兵野战,勇气可嘉,行为不可取,这才导致刘禅直接投降。而夏侯懋虽然才能更加不堪,但关键他还是个懦夫,怎么可能出城和你干,5000奇袭自然是没有攻城器械,窝在长安想攻下来实非易事。而邓艾干掉诸葛瞻后,蜀国再也没有力量了。
好,我们再假设,夏侯懋听到魏延哥哥的大名直接跑掉了,剩下的人直接把粮仓的粮食原封不动献给你魏延哥哥,然后魏延玩命赶路精疲力尽不用打仗就占领了长安,而且司马懿在江陵也赶不过来。但是别忘了还有曹真这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军事能力比司马懿更加杰出的奇才,他才是目前最强的军事指挥官。关中一带一马平川,魏延即将面对的是曹真和骑兵作战能力S的魏国骑兵。就算诸葛亮能赶过来,蜀国这个常年在山地作战的敢在平原上和魏军交手吗?别忘了马超带领西凉精骑兵的下场。
而陇右山地极多,只要能攻占陇右,就能以此和魏国骑兵抗衡,然后蚕食被分割的河西,最后才是关中。因为这时候,荆州已经没有了。
所谓子午谷奇谋,不仅真实性不高,而且本身更是漏洞百出,看似激动人心,但不仅不现实,就算抛开不现实的地方来看成功率也是极低,你要诸葛亮拿5000精兵和当前最高级别的将领去赌这个诸葛亮准备了5年之久的军事行动的成败,可能吗?更何况,诸葛亮首次北伐,直接拿下三郡,关中震动,可是马谡那一路是不听部署才导致张郃可以切入诸葛亮腹地,一招棋错,满盘皆输,而非诸葛亮本身的策略问题。
不以成败论英雄,如果因为诸葛亮首次北伐失败就认为魏延计策能成功,岂非可笑之极。战争岂是儿戏,作为一军最高统帅,在双方博弈之初,就要用摸不到同花顺就输的方法决定胜负,我想,纵观中国史,也没有人这么打仗的,所有军事冒险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提出的,没有谁会在战争天平没有倾向的时候就愿意非死即生。也只有能写出刘禅被卖掉的魏略的作者,能在这么奇葩的时间点想出这么奇葩的策略。
换而言之,依我看,所谓子午谷奇谋,根本就是杜撰,魏延不可能这么蠢。
但是,能不能利用子午谷对长安造成威胁,有没这个可能,绝对有,但绝不是战争之初就用5000人奇袭这么玩的。诸葛亮也曾派赵云、邓芝在子午谷晃悠,但因为马谡失街亭,所有的后续我们都无法知晓了。而后来,魏国撤换了长安守将夏侯懋,是因为前期是蜀国憋了5年才导致关中空虚,而现在知道蜀国准备军事北伐了,开始在关中设防。
但就像我们不能说姜维丢了蜀国就说姜维所有的一切都是错的,战争不是三国志11,鼠标点点就完成了,因素太多了。
一个统帅,在没有雷达,没有电话等一切现代军事设备的前提下,要凭一点情报判断敌军军事行动,一言一行都决定数万人生死,这种事情,岂是清朝宫斗剧那么简单?这句话,也算回应前文有人说,只有出战略计策的人是人才,而所谓奇谋不算人才。荀攸、郭嘉、法正等这些谋士、诸葛亮、曹真、司马懿、曹操等这些统帅,所指派的一切命令和计策,都是在没有现代设备的辅助下,考虑天时、地理、人心等等一切因素完成的,而都可能直接导致数万人的生与死,甚至一国的兴与衰,设身处地的想想,这难度有多高。
至于和韩信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相比更是没有可比性了,我们先不说那条决定能否轻松运输粮草的水陆因为地震已经断绝,而导致后来诸葛亮屡屡粮草不继撤退的客观条件。单说关中三王丧心病狂不得人心,项羽分封十八路王导致天下混乱、而曹魏却是如日中天,韩信的军事水平更非魏延能比的主观条件,这两者就区别大了。
“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常常像诸葛亮请求,精兵万人,和诸葛亮两路行动,最后会师潼关,就像韩信那般,但诸葛亮不允许。魏延常常叹息诸葛亮过于胆小,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才干。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我们可以看到,魏延是想学韩信单独领军定关中,韩信的策略是铺垫了很久的,利用了项羽的自负和关中三王的暴虐,绝不是战争之初5000人摸同花顺定生死。
但是魏延真的能比韩信吗?差距很明显是毋庸置疑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导致整体失败毋庸置疑,但是魏延作为主力没有完成诸葛亮的预期任务也不是可以忽略的。魏延后来和杨仪交恶之死更显示了魏延才干没有他自己想的那么高,当然这是后话了。魏延自比韩信,的确是过于自负了,诸葛亮往往只会高估一个人的才干,很少去低估一个人的才能。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病逝前,和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秘密商议死后事宜,让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魏延不从,就甭管他。于是诸葛亮病逝时,秘不发丧,杨仪派遣费祎前往魏延处探虚实,魏延说道:丞相死了还有我啊,你们可以回去奔丧下葬,且看我如何破敌。岂能因为一个人死了就停下国家大事。况且我魏延何许人也,怎么能听杨仪的摆布。然后费祎假意同意,赶紧溜走。魏延派人去看,发现杨仪已经带三军开始撤退,于是勃然大怒,带人率先赶在大部队前面把栈道烧得一干二净。然后杨仪、魏延纷纷上书投诉对方叛变,但是蒋琬、董允纷纷表示信任杨仪。然后魏延和杨仪带兵交锋,但是魏延部下被何平大喝一声:丞相尸骨未寒,你这鼠辈为何敢作这样的事?然后魏延部将跑个精光,剩下魏延带着几个人向汉中逃命,被马岱给砍了,然后被夷三族。
这虽然是三国志明文记载,但我认为不可信。我不是说陈寿捏造,而是所谓成王败寇,陈寿说的只是胜利方的一面之辞。
而且我们都知道,三国志成书于晋,对于蜀国历史多有隐晦。但是陈寿毕竟是蜀人,虽然不敢公开的表达对蜀的赞扬,但我们从诸葛亮传和姜维传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诸葛亮传通篇在借司马懿等他人之口赞扬诸葛亮,还不惜说因为蜀史太少,所以诸葛亮做的牛逼事情很多没有记录到,而且诸葛亮传还是除皇帝传篇幅最长的。但是传文结尾评价诸葛亮又略有贬低。陈寿这种方式就是在表示诸葛亮很牛逼不是我说的哦,晋皇帝不要揍我。这种方式姜维传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有人说陈寿黑诸葛亮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陈寿完全就是隐藏的诸葛亮迷好吗。
那么陈寿为什么会选择把所有黑锅丢给魏延来抗,而且更有趣的是,陈寿把魏延和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杨仪列在”作死“传中,传末总结这些人是”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是no zuo no die。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这些人的死和贬黜全部和诸葛亮有关。
刘备还在犹豫要不要杀刘封的时候,诸葛亮劝说干掉刘封,然后刘封死了。彭羕在狱中写了一封长信给诸葛亮,然后彭羕死了。廖立是被诸葛亮贬为平民的。李严是从托孤重臣直接被诸葛亮贬为平民的。刘琰和魏延交恶,被诸葛亮训斥了,后来怀疑后主上了他老婆,被弃市,就是杀了暴尸街头。杨仪、魏延就不说了。
当然,这些人的确都是作死才死的,虽然有些处罚得有些过。我只是说明一个现象,看过我诸葛亮篇就知道我个人是很喜欢诸葛亮的。
那么陈寿,是在替蜀国隐瞒一件诸葛亮死后的涉及,蜀国除诸葛亮外唯一一个”假节“的最高级别将领,和蜀国后来重量级领导人杨仪、蒋琬、董允、费祎等的政治内斗丑闻吗?
我们不妨想想,诸葛亮要有多傻,才会瞒着当时除他之外全军地位最高的还有”假节“的征西大将军,商量军机大事,然后在怀疑魏延可能会不听从命令后,还不管不顾,冒着蜀国内斗被司马懿一锅端的危险,一意孤行,分割蜀军。
诸葛亮会这么傻吗?显然不会,吕思勉先生曾表示过这种观点,诸葛亮死时根本没有来得及安排所谓的后事。我深表赞同。
我们前文知道,魏延这个人过于自负了,“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的性格和关羽极为相似。魏延作为诸葛亮北伐时的核心主力,立下战功绝对是不少的,但是,善待士兵,看不起士大夫,骄傲自负,武力过人,几乎就是一个小关羽的形象。但是即使关羽名声威望远远要超过魏延,也引得其他同僚下属不满,更何况魏延这个是破格提拔上来,如同空降一般的人。
魏延得罪的人不在少数,魏延和刘备还在豫州的时候的老臣后来的车骑将军刘琰言语不合,诸葛亮还帮魏延训斥了刘琰。还有看后来魏延被杀时,连军事同僚都不帮他,人缘是非常差的。
”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这里主语是魏延,也就是魏延虽然当时和大伙儿合不来,但是诸葛亮看重他呀,所以普遍认为魏延会代替诸葛亮接管军事大权。
杨仪当时是长史,是丞相府最高级幕僚,地位还在费祎之上。但是他和魏延交恶,诸葛亮死后,如果魏延代替了诸葛亮的位置,杨仪何去何从。而魏延这个为人如此骄傲自负,掌握军事大权后这帮文臣又如何自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杨仪密谋除掉魏延,蒋琬默许。而魏延人缘又差,无人帮他说话,直接坐实了他试图谋反的罪名。试问,魏延地位如此之高,为什么要谋反投靠魏国?魏延也算一代名将了,真要谋反连几个文臣都干不过?谋反的时候连兵都没几个?死诸葛气走生仲达的确有此事,但是后来司马懿反应过来追上的时候,杨仪已经带大军跑了,如果魏延烧毁了栈道,杨仪的大军真能在司马懿跑过来的时候溜回去?
这活脱脱就是一出诸葛亮死后的政治内斗丑闻,在大军安全撤退时,杨仪突然发难,而政治能力为50的魏延连反应都没反应过来就被文官集团干掉了,而武官集团也乐于这个看不起人的魏延挂掉。魏延还背上了谋反的黑锅,被夷三族。而第二年杨仪就被蒋琬干掉了。
诸葛亮要不要负责?我认为是要负一定的责任,”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诸葛亮虽然明白杨仪、魏延势如水火,但是都爱惜这两人的才干,不忍心有所偏袒。但是诸葛亮没能在死前处理好这两人的关系,但这只能说是人算不如天算。绝不能说是诸葛亮逼死的魏延。
魏延总的来说自己做死的因素还是有的。所以,做人要做斗战胜佛,不能做齐天大圣。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蜀国人才并不多,远不如魏国那样将星云集,至于是不是诸葛亮害的,我是持反对意见的,本来就一州偏远之地,能选拔出几个人才?没有人是不接受教育就能成为英杰的,没有人。这个教育不是学校教育,古代的学校并不传授应用知识。这也是为什么自古皇帝多昏庸的原因,居于深宫之中,接触到的非常有限。而魏国坐拥中原,横跨11中,方有如此人杰。而蜀国区区益州,想如同魏国一般,痴人说梦。
越是中原之地,文化程度越高,人才比例越高,门阀世家垄断了文化传承,这也是为什么门阀势力总是如此强大,门阀子弟有文化,你没有,就这么简单。而巴蜀之地,偏远帝国中心,往往远离斗争,百姓相对迷信,如张氏父子的五斗米教,接受精英文化者相对较少。
当然不是说益州没人才,毕竟任何地方总能出现那么几个经天纬地之才,那他们不是从石头里崩出来就会的,也是后天去学习的。
接下来就是吴国篇。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第三部分:吴
1. 俏周郎。 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若说关于周瑜的哪首诗词最为著名,恐怕就是苏东坡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还在上学的时候,学这首诗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也想娶小乔。。
周瑜,字公瑾
周瑜系出名门,三国志记载周瑜的家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章帝时期,周瑜曾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周荣有两子,一个叫周景,周景儿子叫周忠,父子皆官至太尉,地位显赫。但是周荣另一个儿子就稍显落魄,名字已不可考,就是周瑜的爷爷,周瑜父亲叫周异,官至洛阳令。虽然周瑜直系亲属并不显贵,但魏晋时期门阀世家并不仅限于直系,所谓亲戚和外戚么,古代对于这种血缘关系比现代来说是看重得很多。所以周瑜家世是非同一般的。
周瑜有个从父叫周尚,也就是老爹的堂兄弟,时任丹杨太守,丹杨就是丹阳,魏晋时称丹杨。周瑜前往探望,恰好基友孙策准备收拾江东,于是孙策写了封信给周瑜。周瑜和孙策同年,还是发小,感情令异性羡慕,周瑜听说基友有事,二话不说带兵帮忙,扫平吴郡大部分势力。但是事实上此时周瑜并没有加入孙策,而且在孙策收了数万人马时,孙策让周瑜回去,“卿还镇丹杨。”。于是周瑜返回了丹杨。
随后袁术派自己堂弟袁胤顶替了周尚丹杨太守的位置,周瑜就跟周尚去了寿春,袁术大本营。袁术后来想招募周瑜。但袁术是群雄中相对较蠢的一个,周瑜觉得袁术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就假意跟袁术要个居巢长的位置,然后拍拍屁股投奔孙策去了。也就是说,周瑜一开始并不是就想跟孙策的,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
公元198年,周瑜24岁,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并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中郎将的确比将军级别低,但中郎将是后汉过渡到三国期间常驻军官职位的最高级别。诸葛亮在刘备早期就是“军师中郎将”。在孙策、周瑜攻下皖城后,收了皖城的2个绝色佳人,都是桥公的女儿,一个称大桥,一个称小桥。孙策收大桥,周瑜收小桥。“桥”“乔”是一样的,但三国时作“桥”,就跟“丹杨”“丹阳”一个意思。
孙策是有目的的,就像前面说过,周瑜和孙策的确关系不错,但这只是私交,周瑜对于孙氏开始并谈不上从属关系和忠诚。所以孙策在周瑜投诚后,大张旗鼓的给周瑜赏赐,并到处宣传周瑜“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然后又和周瑜结为连襟,这拉拢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
但是,2年后,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
这时候的周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孙策的连襟,中护军,江夏太守,掌握军权,镇守巴丘。凭孙策的威望是可以轻易的压制周瑜的,但年仅19岁的孙权呢?
封建社会,军政分家,乃永恒真理,一个外姓臣子,如果既掌政权,又掌军权,那君权就要被大大抑制了,一个将军肯定不会让他参与政治中枢事宜,一个内臣肯定不会让他长期掌握军权.比如刘备时代诸葛亮是没有什么军权的,而刘备死后,进入蜀国四相时代,军权政权一手抓,刘禅与傀儡无异。孙策不会不明白这点,&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策临死前,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作为领袖辅政.孙策有召周瑜进京吗?答案是没有。
但是周瑜此时做了什么,&瑜将兵赴丧,遂留吴&.周瑜竟然直接带兵进京奔丧,然后直接留下来不走了.一个外姓军事大臣在君主死后,离开驻地,直接带大军进京,然后不走了,名义上自然是奔丧,而行为肯定是很不合理的,这意味着什么?我觉得目的有二,其一是威慑,因为孙权并不是唯一有资格继承孙策位置的人,孙策的弟弟孙翎也是骁勇善战,呼声很高,所以周瑜带兵威慑蠢蠢欲动的人。其二是要权。我们可以看到结果就是,周瑜&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周瑜于是和张昭共同辅政,周瑜一个外姓将领,开始进入政治中枢.此前周瑜都只是一个将领.
“内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不见正史记载,是杜撰的遗言。孙策只托孤了张昭。这话来源我个人猜测是,官渡之战后,曹操派人向孙权索要人质,群臣争执不下,然后孙权就派人问周瑜,周瑜劝阻了。而孙母也是很明智的,这时候要拉拢周瑜,就说周瑜和孙策同年,我待周瑜如自己的儿子一般,孙权你要侍周瑜如兄长。
公元208年,曹操拿下荆州,收了荆州水师,号称八十万,兵锋直指江东。
这里我们就得提一个江东政权的建立,孙氏事实上并不是江东士族,早年孙坚也是和刘备一样到处寄人篱下,但是孙坚的确是个人物,愣是闯出不小的名堂.而孙坚的儿子孙策,更是三国时代里数一数二的英杰,如果不是太浪导致早亡未尝不能干出曹操那样的霸业,孙策通过依附袁术获得了独立的军队,和孙坚的旧部,返回江东,逐渐壮大,奠定了江东的基业.(于是这里我想吐槽下新三国把孙策的光环都剥给孙权了,虽然孙权在三国时代君主继承者里来看是拔尖的,但孙权比起他哥哥差太远了,这个暂且不说了)。
但是,还是那句话,孙氏并不是江东士族,无论是孙坚旧部,还是周瑜、张昭、鲁肃都不是江东人,什么是江东呢,江苏人应该都知道江苏被长江划分为苏南和苏北。而江东,就是依据长江而分,长江虽然整体是自西向东,但局部是蜿蜒的,长江中下游九江到南京是自西南到东北,这一段以东,在秦汉魏晋时代被称为江东,比如项羽的典故应该是耳熟能详了。古代是没有南京长江大桥的,这个长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其实现在影响也很大,南京里都分江北江南,江南出租车都不高兴去江北,江苏的苏南人更是瞧不起苏北人,我不是挑起地域攻击,只是说个事实,江苏人应该都清楚,另外楼主不是江苏人)。
周瑜是庐江人,鲁肃是临淮人,都在江北,张昭更是徐州人,后来因战乱流亡如扬州,那么孙氏政权早期的江东本地人是被全面打压的,孙吴政权中心吴郡,有四大姓,顾、陆、朱、张,江东士族与孙氏格格不入,而孙策的方针用一个字来描述那就是“杀”。这在早期对于巩固孙氏政权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孙策本人“猛锐冠世”,英勇善战,威望极高,江湖人称“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所以孙策在建立基业期间高压统治,见效快。但是孙策意外遇刺,孙氏基业就非常危险了,高压统治是需要威望的,此时亟需可以平衡各方势力的君主,孙策曾说孙权政治能力比他强,而孙策儿子年幼,这也是为什么孙策会选择孙权而不是很像他本人的孙翊的原因,而孙翊在孙权即位4年后就被杀了。
回归正题。
此时江东群臣以张昭为首基本都是投降派,我们前文讲过,孙氏政权和江东士族外合内分裂,孙策还因此遇刺身亡,孙策死亡后立马各地叛乱,而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氏,对于江东士族来说影响并不大,甚至还有可能赶走高压统治的孙氏,那么江东士族自然不会愿意去拼命。而张昭虽然是从北方流亡到南方,但是他深受江东士族敬重,是统筹各方势力的重要人物,无论曹操还是孙氏,必然离不开他。张昭也是立主投降的。
曹操势大,以官面数字来说,八十万打几万,局势非常严峻。但江东士族可以投降,反正利益并没有孙氏,甚至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独孙权不行,投降了孙氏就完了。而周瑜、鲁肃同样不愿意降曹,原因我认为是有两点,一个是眼光,一个同样是利益。作为外来户统治江东,一旦投降曹操,他们的地位自然要弱很多。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原因是前者。
孙权此时肯定是一心抗曹的,但威望不足,面对满堂投降派,就得有威望足够的人来扭转,现在只有一个人可以,那就是周瑜。所以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换进京。周瑜对群臣简单分析了为什么要打和为什么能打,当然,更重要的是,表明一个态度,我周瑜要打,投降派滚粗。孙权当堂表示“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周瑜的眼光非常精准,完全命中了曹操的致命点。我们都清楚,所谓80大军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东汉鼎盛时期人口约6000万,算上后勤出动80大军是有可能的。但是东汉末年,战火纷飞,饿殍遍野,三国早期人口锐减到不到700万,所以乱世人命如草芥,别想着去乱世啦,太可怕了。曹操这时候只是击败了袁绍,西北北方未定,算上后勤也是不可能80万的,同理所谓彝陵之战刘备70万也是不可能的。周瑜说曹操本部中原兵马不到15万,加上投降的荆州水军7万,而曹操虽然在玄武池挖湖操练水军,但也基本不堪大用,而曹操军马基本上为陆军,又水土不服,生有疾病,也就是说此次战役可以投入作战的生力军不会超过8万。其实周瑜还是高估了。而且曹操西北未平,极容易背腹受敌。
但是周瑜只是抗曹,而非联刘,孙刘联盟抗曹战略历来被视为周瑜为主导(请无视演义的诸葛亮主导),事实上不是,鲁肃才是发起者和主导者。陈寿因为美化传主的习惯所以在周瑜本传故意忽略了这一点,所以连裴松之都看不下去了,”独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你丫的只说周瑜的抗曹,不说鲁肃的谋划,这都是鲁肃的功劳啊。
孙权、周瑜一出双簧唱罢,拉开了赤壁之战的序幕。
孙权拜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左为尊,所以周瑜虽然不是大都督,周瑜历史上也没有做过大都督,但也是此次战役最高指挥官。不过称谓这种东西没必要纠结,比如有人纠结“六出祁山”、“水淹七军”、“白衣渡江”是夸大,真的没有必要,简称罢了,能把一个事件提炼成顺口的4字词汇,所以才能广泛流传,纠结这4字词汇不能完整描述整个事件,非要用一大段话来描述,岂不是舍本逐末。
周瑜带3万兵于曹操赤壁初战,曹操交战不利,便撤回北岸,周瑜驻扎于南安,遥遥相峙。
曹操发现,即使有荆州水军,也水战上也不是吴军的对手,便想出铁索连舟的计策,曹操觉得把所有大船锁在一起,把战船化为陆地,就可以逆转劣势。但是这样连舟,一旦两船相交,曹军就可以和吴军短兵相接,但是怕火攻。曹操的谋士不是没有想到,程昱就建议要防火攻,但曹操此时心态的确是不同以往,曹操以少胜多战胜了袁绍,平定了乌丸,降伏了荆州,威震天下,隐隐然有气吞山河之势。
但其实三国演义有一点写得很对,此时正常情况刮的应该是西北风,赤壁之战发生于十月,是冬季,陆地气温下降比海洋快,热胀冷缩嘛,因此陆地气压比海洋气压高,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因此长江中下游冬季吹的是西北风。但是很巧合的是,赤壁之战开始时,风势转变,转为东南风,周瑜占据天时地利,一举击溃的曹操。当然,诸葛亮借东风无稽之谈,更何况,是东南风,而非东风。形成东南风的因素应该是雾气原因,因为赤壁之战前夕,江面起大雾,这个就不再赘述了。毕竟确实有一定的巧合原因,曹操可能知道刮西北风因此不防备火攻,但毕竟不是常年居于长江之人,对于风向转变并不了解。
此时周瑜部将黄盖就献了火攻计,周瑜采纳了,让黄盖上书曹操诈降,然后带数十艘小船,装满干草汽油核弹,而此时又刮起东南风,曹操铁索连舟,来不及分散,一瞬间火借风势点燃了无数战船,有烧死的,有溺死的,曹操率军仓皇逃命,留曹仁守南郡,自己逃回大本营。周瑜挥师追击,追到南郡治所江陵,试图一举拿下荆州。
赤壁之战在曹操本传中把战败原因归为疫病,这是过于美化了。曹操本部水军作战能力本就是不堪一击,来到南方水土不服,生有疫病,但并没有蔓延全军。而荆州水师更是完好无损,战斗力不俗。赤壁一战荆州水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是曹操的北方骑兵确实没有损失多少,但是赤壁惨败,军心涣散,又军中有疫病,所以撤军。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第三部分:吴
1. 俏周郎。 周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若说关于周瑜的哪首诗词最为著名,恐怕就是苏东坡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还在上学的时候,学这首诗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也想娶小乔。。
周瑜,字公瑾
周瑜系出名门,三国志记载周瑜的家世最早可以追溯到汉章帝时期,周瑜曾祖父周荣官至尚书令,周荣有两子,一个叫周景,周景儿子叫周忠,父子皆官至太尉,地位显赫。但是周荣另一个儿子就稍显落魄,名字已不可考,就是周瑜的爷爷,周瑜父亲叫周异,官至洛阳令。虽然周瑜直系亲属并不显贵,但魏晋时期门阀世家并不仅限于直系,所谓亲戚和外戚么,古代对于这种血缘关系比现代来说是看重得很多。所以周瑜家世是非同一般的。
周瑜有个从父叫周尚,也就是老爹的堂兄弟,时任丹杨太守,丹杨就是丹阳,魏晋时称丹杨。周瑜前往探望,恰好基友孙策准备收拾江东,于是孙策写了封信给周瑜。周瑜和孙策同年,还是发小,感情令异性羡慕,周瑜听说基友有事,二话不说带兵帮忙,扫平吴郡大部分势力。但是事实上此时周瑜并没有加入孙策,而且在孙策收了数万人马时,孙策让周瑜回去,“卿还镇丹杨。”。于是周瑜返回了丹杨。
随后袁术派自己堂弟袁胤顶替了周尚丹杨太守的位置,周瑜就跟周尚去了寿春,袁术大本营。袁术后来想招募周瑜。但袁术是群雄中相对较蠢的一个,周瑜觉得袁术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就假意跟袁术要个居巢长的位置,然后拍拍屁股投奔孙策去了。也就是说,周瑜一开始并不是就想跟孙策的,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细节。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TA的勋章:
这个贴都在这发过几次了 还有人转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公元198年,周瑜24岁,孙策亲自迎接周瑜,并授周瑜为“建威中郎将”,中郎将的确比将军级别低,但中郎将是后汉过渡到三国期间常驻军官职位的最高级别。诸葛亮在刘备早期就是“军师中郎将”。在孙策、周瑜攻下皖城后,收了皖城的2个绝色佳人,都是桥公的女儿,一个称大桥,一个称小桥。孙策收大桥,周瑜收小桥。“桥”“乔”是一样的,但三国时作“桥”,就跟“丹杨”“丹阳”一个意思。
孙策是有目的的,就像前面说过,周瑜和孙策的确关系不错,但这只是私交,周瑜对于孙氏开始并谈不上从属关系和忠诚。所以孙策在周瑜投诚后,大张旗鼓的给周瑜赏赐,并到处宣传周瑜“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然后又和周瑜结为连襟,这拉拢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
但是,2年后,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亡。
这时候的周瑜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孙策的连襟,中护军,江夏太守,掌握军权,镇守巴丘。凭孙策的威望是可以轻易的压制周瑜的,但年仅19岁的孙权呢?
封建社会,军政分家,乃永恒真理,一个外姓臣子,如果既掌政权,又掌军权,那君权就要被大大抑制了,一个将军肯定不会让他参与政治中枢事宜,一个内臣肯定不会让他长期掌握军权.比如刘备时代诸葛亮是没有什么军权的,而刘备死后,进入蜀国四相时代,军权政权一手抓,刘禅与傀儡无异。孙策不会不明白这点,&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孙策临死前,把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作为领袖辅政.孙策有召周瑜进京吗?答案是没有。
指尖发语音可以赚萌点()收起回复展开回复
找手游 上18183
注册账号后积极发帖的各位会员(注册10天内发20贴以上)
经常参与各类话题的讨论(发帖数达300以上)
声音表现丰富,内容新奇的可以获得1萌点创新奖励。
网传一男子晾衣服被“暗箭”射中膝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立志传3曹操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