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玩帝国全面战争吧用金山修改,按你的方法搜索,地址越搜索越多了,怎么搞啊

谁有帝国全面战争1.4版的修改器 网上找了很多 都不好用啊 我的都汉化完了 找个补丁真费劲 都不行_百度知道
谁有帝国全面战争1.4版的修改器 网上找了很多 都不好用啊 我的都汉化完了 找个补丁真费劲 都不行
谁有给发个谢谢
怎么用金山游侠修改啊
提问者采纳
是帝国全面战争么? 用金山修改器啊 很简单的啊 修改金钱 其他什么的 都可以 以前我玩的时候 下了好多修改器的 都没什么用 后来下个金山用下 就成功了
其他类似问题
帝国全面战争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求帝国全面战争1.1版本修改器!_百度知道
求帝国全面战争1.1版本修改器!
求帝国全面战争1.1版本修改器或着修改文件也可以`主要可以零回合造兵和一回合建筑的!有的请发我邮箱`谢谢!可以用的我加分!
提问者采纳
用金山游侠吧,老牌单机游戏修改器,简单易用,大多数游戏通用,至今还在我的电脑上装着。下载安装个金山游侠(我用了很多年,许多单机游戏都可以用它修改),运行后在运行游戏,进入游戏后按键盘右侧*键呼出修改器,搜索你要修改数据后,返回游戏,随便干点什么,只要使你要修改数据发生变化后,再次呼出修改器,搜索新的数据后,再次返回游戏,如此反复直至搜索结果只剩1个内存地址,就把它修改为你喜欢的任意数字,但是注意要足够用就好,然后锁定这个数据,锁定后这个数据就不会变化了,有时会有警告提示,一般不用理会。如果还有其他数据要修改,新建新的搜索任务,重复上面的步骤。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如有疑问请追问
其他类似问题
帝国全面战争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互联网是一个怪咖组织,在这里会找到专业的商业模式、产品、数据、用户、电子商务、社会化媒体、移动互联网等深度分析的信息网站!&&让你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互联网,欢迎吐槽,欢迎分享,大家互相学习...&&及时关注,及时了解,及时分享!&&欢迎投稿和推荐~~~~~~&&希望大家多多帮忙!让更多人了解真正的互联网!&&关注+推荐のののののの----科技板块!
[信息图谱]输入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春节如何玩转微信?十大功能不可不知
如果你对微信的一些&隐形功能&还不太了解,今天就帮你一一解开。腾讯科技 Lois 2月1日报道春节回家,亲友相见,免不了参加各种&局&,饭局、牌局、K歌局&&作为拥有3亿用户的微信,或者会有幸成为大家&局&中聊天、解闷、制造高潮的小工具。如果你对微信的一些&隐形功能&还不太了解,今天就帮你一一解开。功能一:组织聚会组织聚会前,确定好参加聚会的人后,先赶紧在微信里建个群组。全部人拉进群后,使用群聊来商量地点、时间和活动安排,将会轻松方便许多。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效率,微信群组功能绝对必不可少。聚会结束,大家还可以在群里聊聊聚会期间产生的八卦并互传照片。给聚会一个完美的ending。功能二:摇一摇抽奖摇一摇功能可使用的场景非常多,比如摇一摇来找陌生人聊天、摇一摇互换名片,但最瞬间提高聚会气氛的莫过于用&摇一摇&功能来抽奖。虽然这个功能在很多年会中被使用。但还是要提醒一下,使用此功能先确定自己已经装了&摇一摇&插件,然后点击&朋友们&那一页的摇一摇。主持人说&开始&,大家猛摇晃手机。按照之前设置的规则,排在第几位的人算获奖,那么就恭喜他吧。功能三:摇一摇决定谁买单摇一摇能带来好运,但规则一变,说不定也会让人避之不及。参照上述的摇一摇方式,那么谁出现在规则指定人手机上的第一位或者最后一位,不妨就让他来买单吧,谁让一切纯属&偶然&呢。功能四:摇骰子喝酒在之前建好的聚会微信群里,每个人在发送信息里的动画表情里点击&骰子&。通过扔出的&骰子&数来决定谁喝多少杯酒。是不是挺&邪恶&?功能五:玩&谁是卧底&聚会酒足饭饱后,总要玩点游戏。那不妨用微信代替纸和笔,一起玩几局&谁是卧底&的游戏。以六人人为例,一个人是法官。他用微信给四个人发同一个词,给另一个人发不一样的词。然后,每个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这个词,最后一起猜到底谁拿到的是不一样的那个词。以此类推,也可以用来玩&杀人游戏&。功能六:领取优惠券微信和线下众多商家都有合作,带着你的微信扫一扫店里的二维码,关注商家就能获得打折。此外,搜索微信公众账号&微生活会员卡&,在领取会员卡的选项中,说不定能找到你喜欢的商家提供的会员卡。领取后,获得赠品或者打折,也是很方便的事情。功能七:发送拜年祝福春节免不了要互道祝福,那么今年不妨用微信吧。因为你既可以发送文字、图片祝福,也可以送上自己最真实的语音祝福。或者,你可以唱一首歌、讲一个笑话,这样的祝福方式,是不是也比较亲切?当然,微信还有一个&群发助手&的插件,如果你想偷个懒,也可以批量送祝福。功能八:群聊玩游戏有人建议,群聊不仅是聊天,大家还可以玩游戏。比如&接歌词&、&猜歌名&&&这样,大家即使不能见面,也可以在群里享受欢乐时光。功能九:视频聊天对于一些不能回家,或者不能和亲人相聚的朋友,那么不妨安装微信的&视频&聊天插件,和远方的亲人一起视频互送祝福。该功能在Wi-Fi和3G网络下,都可以使用。功能十:语音聊天室(4.5版本新功能)这是一个还没有正式上线的新功能,但如果有幸在春节期间上架了,那大家得赶紧尝试一下。因为,这意味着不仅可以发文字和语音,还可以实时的语音聊天,尤其是可以群聊。群里的人进入聊天室后,唠家常、讲八卦,那绝对是利器啊。当然,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微信的玩法肯定不限于以上十条。如果你还知道哪些玩转微信的小秘诀,赶紧在评论中贡献出来。
你玩微信么?泡妞利器!--一个腾讯高管对微信和QQ的解读
【编者按】本篇文章转载自腾讯内部论坛,名为《微信向左,手Q向右》。据相关媒体称,该文章作者是腾讯移动电商产品总监蒋宁。但具体是不是,不得而知。&在该文章里,作者以自己的角度对微信和QQ以及手机QQ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从三个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等角度出发,为大家说明了为什么它们谁都替代不了谁,以及如果QQ和手机QQ不创新的话,会如何。其中称赞新版本的手机QQ已经走在正确和光明的路上了。&解读:&1、城里你称霸,山中我为王,微信和QQ,谁也替代不了谁。&2、微信的出现让腾讯明白,QQ并非霸主,如不创新,以逸待劳,理死亡不远矣。&3、腾讯内部人员已被微信搞得人心惶惶,并且多数人对微信和QQ的界线已模糊,甚至认为微信将取代QQ,因此发此文鼓励人心。&4、文章大部分都在辩解微信和QQ的区别,以及谁都替代不了谁,更说明QQ的人已经被微信搞得苦不堪言,也借此提醒相关人员,该对QQ和手机QQ进行创新和改变,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内部文章全文如下:&引言部分:&前日,移动互联网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手机QQ在线过亿;二是微信用户过3亿;前者,在移动互联网第一波红利阶段中,汗马功高;后者,弄潮新贵,势如破竹;我一直相信,伟大产品的诞生,除伴随英雄之功,从历史唯物角度看,是市场之必然;如同秦失其鹿,问鼎中原者,非刘则项。&为胜利者歌功颂德也罢,也落寞者唏嘘感叹也好,都不如冷静思考,借鉴学习。&现实的结果背后,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1、微信的快速崛起,说明了什么?&①其产品形态生逢其时;&②手机QQ虽早早用户数亿,原来并非意味着其在移动通讯霸业确立,手机QQ曾功成名就,退居守势,但并非固若金汤;互联网产业变迁,暗潮涌动,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创新者撕开一个口子,借势而起,改写版图;&2、 微信会颠覆QQ吗?&已在颠,不会覆;&3、微信会取代QQ吗?&不会;&4、 微信会取代手机QQ吗?&不会,我觉得手机QQ只是打了一下盹, 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有一些本来应该快速转身自我变革的事情,没及时做好,而微信替它做了,并做的很出色。在手机QQ快速解决好这些基本问题之后,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与微信并驾齐驱;而且非常高兴的看到,新版本的手机QQ已经走在正确和光明的路上了。&5、手机QQ未来的核心定位是什么?&我想考虑这个问题,得先跳出手机QQ业务本身的局限,跳出组织局限,从公司整体大局,行业历史发展的角度,先思考QQ服务的核心价值及外延;因为,手机QQ不是一个简单的终端覆盖问题,而其使命是在移动场景下,该以何种形态让用户更好的使用QQ服务。&6、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通讯,社交,平台化;&7、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几乎完美的快速完成了:通讯,社交,平台化;且每个阶段都超越了QQ本身;&8、手机QQ应该的核心价值和演进步骤是什么?&在移动场景下,解决好,通讯,社交,平台化等几个基本问题;提炼用户在移动场景下使用QQ服务的核心视图和关键路径;采用最契合移动场景的交互体验,抛弃对PC QQ的复制和模仿;&9、手机QQ和微信未来应该会如何差异化发展?&这个问题可改成:QQ和微信未来应该如何差异化发展?因为手机QQ是QQ品牌和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手机QQ的使命核心在移动场景;微信和QQ都不只会是局限在某个终端上,未来都可以拓展各种用户场景中;二者核心差别不在通讯能力或者社交能力等一些产品范畴,未来最本质的差别应该于品牌等文化范畴。&QQ在通讯,社交,及平台商业化领域都覆盖相对年轻的市场,这个是历史形成的,过去十年未改变,未来也很难;而微信作为全新的品牌,已经获得了高端用户,应该深度经营成熟用户形象;QQ变成不了微信,而微信也不要变成QQ,单一品牌无法通吃整个市场,只有协同布局。&以下观点的分析,在本文最后:&1. 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2. 微信,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演绎品牌内涵的同时寻找和坚守边界&3. 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4. 微信,打造国际化品牌;QQ,民族品牌,本地化和华人市场;&目录结构:&第一部分: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外延是什么? 通讯,社交,平台;&第二部分:微信是在通讯,社交,平台层面都演绎出色,特别是在最核心的通讯价值层面创造性的解决的QQ历史问题,更是超越了手机QQ;&第三部分:根据QQ和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手机QQ应该怎么快速转身?&第四部分:在解决好基本问题后,手机QQ会和QQ协同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和平台化基本对齐微信;那么未来和微信的核心差异在哪个层面?我觉得是品牌层面的主动谋划,微信向左,QQ向右。
正文部分:&第一部分:&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外延是什么? 通讯,社交,平台。研究一个产品需要放到市场环境和历史背景中,个人觉得QQ服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是:通讯,社交,平台。&一.通讯:&包含&联系效率/可达预期&,&通讯能力&,&通讯成本&几个问题。通讯是一种近乎水电的普遍性需求;所以容易孕育杀手级产品;&1)&联系效率&问题&是指通过这种通讯手段,用户之间通讯和联系的&可达预期&。从&联系效率&而言,QQ不是一个相对高效的通讯工具;&A.QQ不如电话,比如知道对方号码,一下就拨过去,就能马上有&可达预期&的反馈。可预期对方基本会接听,除非关机;&B.同样,QQ也不如SMS,我们大多情况下,是预期对方手机是开着的,给对方发的短信基本必达,对方在一个相对预期的时间必看;&C. 甚至,QQ也不如EMAIL,我们预期EMAIL接收者会至少1天或2天集中处理一次邮件;&D. 而QQ建立联系的预期前提是&在线状态&;对方的头像是亮的,上线了,传递可接收消息的预期;就如同说,你进入一个酒吧,看到有好友在那边坐着,你才会过去给他打招呼; 但如果好友的QQ头像是黑的,你无法预期他何时上线,也无法预期给他发了消息多久会被看到;&当然,从QQ发展历史看, PC QQ有在线状态是必然的,因为&在线&才证明对方是坐在电脑前,且QQ软件是登录态,才有接收消息的能力;这是历史使然,无可厚非。&2)&通讯能力&:&是一种手段,是通讯内容的信息载体和方式;包括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甚至文件传输;用户通过&通讯能力&传输某种信息,达成某种&通讯目的&,比如&泡妞&,&倾诉&,&工作交流&,&寒暄叙旧&,&闲扯消磨时间&等等。&3)&通讯成本&:&这个比较容易理解,简单来看就是资费和时间成本;&从以上层面综合来看, QQ的&联系效率&是相对一般的,你无法预期要联系的朋友啥时候上线;但QQ的&通讯能力&是非常的丰富多彩,且是全新的体验,并且比电话,SMS有很低的通讯成本。&可以认为,相比电话,短信,EMAIL等其他通讯工具,QQ在&联系效率&,&通讯能力&,&通讯成本&之间获得了一个微妙的平衡,很好的契合了国人的聊天文化;在过去十年的第一波互联网发展浪潮中,成为杀手级产品之一。&二.社交:包含&关系链构建与拓展&,&关系链的维系与经营&几个问题在Facebook之前,QQ就已经是一款成功的社交软件了,而不仅是一款即时通讯工具;他们只是虚拟还是实名,关系链是开放还是封闭的差别;&1)关系链构建与拓展&&熟人&,现实中社会关系可通过QQ把关系搬到线上;我们也可以QQ中的关系链推荐,发现自己的熟人从而加为好友;获得熟人关系拓展;&&陌生人&,我们可通过QQ找到天南海北各色人,通过沟通逐渐认识,了解;获得新人际关系的形成;&2)关系链的维系与经营&A. 最初,我们通过和QQ好友聊天来维持联系,了解彼此;&B. 后来QQ赋予了个人更多主动表达自己的能力,比如可修改的昵称,个性签名,QQ秀,甚至越来越多的各种业务和游戏状态;这种异步而轻量的信息让我们可以感知对方;甚至通过QQ秀传递的信息揣测对方的品味和现实打扮;&C. 再后来,伟大的QQ空间出现了,用户可以通过写文字,图片,装扮来表达自己的存在,倾诉情感;用户有了更丰富的可了解彼此的手段;从&知人&,知道有这么个人;到&知面&,看到其QQ秀或照片;到&知心&,通过空间了解其内心和情怀;&D. 再后来有了social Game; 从单一的同步沟通聊天,到空间的阅读彼此异步交流, 再到朋友见轻松互动; 这些不断丰富和升级的&手段&对QQ关系链的发展和巩固至关重要;也促成了行业内最大的具强网络效应的用户群;&三.平台,平台化&平台,是&通讯&和&社交&两个核心价值成功后的结果;而平台化是把这种能力释放出的手段。QQ服务的&通讯&和&社交&的两大核心价值的准确把握,跟随互联网第一个十年发展浪潮促成了一个伟大平台。关于平台和内容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群因&通讯&,&社交&的核心价值而聚集的巨大群体,也同时有各种层次的需求。逐渐的,我们看到QQ上有了很多长尾的内容和服务:&A. 有硬入口级别,其业务是在QQ上有个渠道入口;&B. 也有从QQ需求出发深度融合的,比如个人服务相关的,个人网络硬盘;个人钱包;购物车等。。。 这些本质上都在QQ核心之外,属于外延和长尾部分;&C. 还有一类,就是基于QQ的企业账户和商业账户;这个类似微信现在的官方认证账户;这些PC QQ平台上都探索过了, 当然早期的不成功是有深层次原因,比如QQ 通讯的场景天生不如后来的微信&信息必达&等;&平台化,可从业务和技术两层去理解。&业务层面是指,理解平台的核心价值以及平台中用户群的需求,把平台和长尾应用的职责归属理清;构建一个与产业上下游协同的商业生态系统;技术层面是指,在架构上支撑足够的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展性;能高效率的满足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比如插件化。&小结:总的来看,QQ服务的核心价值是&通讯&,&社交&,并最后演绎到&平台&。我们同样看微信的一路发展,也遵循这样的演绎路径,并做的更出色。
第二部分:&微信是在通讯,社交,平台层面都演绎出色,特别是在最核心的通讯价值层面创造性的解决的QQ历史问题,更是超越了手机QQ;&一.微信的&通讯&&应该说,作为通讯工具,微信提前做了原本手机QQ可以做得更好的事情。&1)从&联系效率&来看,微信是更优秀的,它的&可达预期&是超越了QQ;&A. 微信营造的异步通讯预期,更符合移动环境下碎片化场景;&B. 微信没有在线状态,只要手机开着,就能通过&push&机制像短信一样收到信息;&C. 在微信中看到的每一个联系人,都可以给他发消息,并预期对方一般会收到;&D. 微信更简洁工具化的交互风格和形象,给用户暗示它是和系统一体并超越系统本身的SMS系统的;(这个和360把IE替换成绿色的而其他的维持系统原貌有些类似);在系统和流量资源消耗上,可消除用户顾虑;&2) 从&通讯能力&来看,微信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能力,不断创造和追逐热点,形成一波波的口碑&比如异步语音;虽非首创,但微信引爆了一个流行;再如异步视频,实时视频能力。这些能力,在一个产品发展过程中是引爆口碑,推波助澜的;但本质上而言,这些点都归属为技术范畴,并不是核心竞争要素; 比如这些通讯能力后来随便一个软件都能做到了,手机QQ也快速补齐,但它在产品爬坡阶段至关重要。后来,微信也出了网页版,用户在PC前的办公场景中,可以更高效率的打字,沟通。这个场景抓的很好,并不是简单的终端覆盖问题;&二.微信的&社交&&1)关系链的拓展和形成:微信的关系链有一部是从QQ好友中演绎过来的;有一些是从现实中搬到线上形成的; 同时,微信后来的LBS交友,摇一摇,漂流瓶等基于线上的关系链延伸能力,也是充分发挥了移动终端的核心优势。和通讯能力一样,摇一摇,漂流瓶,都是在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剂;是引爆口碑快速壮大的核心要素;后来也成为很多交友软件的标配;&2)关系链的维系和经营:如同QQ的空间一样,微信后来有了朋友圈,而且抓了移动场景的特色延续简洁风格,只聚焦在图片; 这个也成为一个新的口碑点;对关系链的活跃意义重大。&三.微信的&平台&&微信没有走弯路,一开始就是具有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 就好像一个高手解答数学题一样,一开始就逻辑严密,稳步推进;它一开始就有精准的核心用户视图:会话;有插件化的结构。&小结:微信的崛起是一个奇迹; 微信团队是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很高效的完成了产品的推进和演绎;&第三部分:&根据QQ和微信的核心价值和演绎路径,我们看下手机QQ应怎么快速转身&手机QQ的使命,是在理解QQ服务本质的前提下,思考如何在移动场景中让用户更流畅的使用QQ服务;我们还是从 &通讯&,&社交&,&平台化&几个路径来看。在产品关键路径和用户视图上,首先要清空对PC的复制和依赖,才能准确把握;&一、&通讯&&前面分析过,QQ的首要核心价值是通讯,在PC侧有历史形成的实现方案,在&联系效率/可达预期&等方面也有一些不得已的局限性;在移动侧,有无机会做的更好来改善这些局限性?那么这些解决方案的核心视图和关键用户路径是什么?&从移动互联网以及手机QQ的演进历史来看看:&1) SP时代,移动QQ这类产品,通过QQ和手机号码的&绑定&,通过SMS可接收发送QQ消息,延伸了PC QQ的&可达预期&;但由于SMS是有&通讯成本&的,所以只能是一个补充手段;&2) 2.5G,功能手机;有线无线一体化阶段;&这个阶段手机QQ和手机腾讯网接住了无线互联网第一波的人口红利,为腾讯早期积累庞大的手机用户功不可没;但这个时代的手机QQ由于终端技术限制只能是简单的把QQ的通讯能力往手机上复制;体验上也是有损的,比如单任务,网速,流量等;通过wapQzone部分整合了社交能力;集中了一些无线内容资源;&3) 智能手机时代;IOS,Android的出现将移动互联网带入了新的时代;在加上push机制的技术成熟,为更好的通讯应用解决方案提供了创新土壤。&其实,在移动环境下,已经有比较优秀的通讯产品模型可借鉴;就是手机本身的系统。&手机是通信层面联系效率较高的工具;它里面的&SMS会话&,&联系人视图&,已经提供了经典的关键路径和用户视图;只是通讯能力和通讯成本不如QQ好的; 而且也没有社交化演进的能力;而智能手机终端上技术已经成熟到可完全模拟实现这个视图,并发挥其通讯能力的强大优势。&Kik 看到了机会,微信,米聊也看到了; 而手机QQ本应可以早一些采用新的方案来快速转身的;当然,我们看到如今手机QQ的最新版本已经有了令人兴奋的改变:&1) 会话视图优先;&2) 联系人视图次之;&3) 整体的交互风格更加简洁和清爽;少了入口和按钮的堆砌;&4) 做了弱化在线状态的尝试;比如登录框弱化了状态,只留了隐身;主视图强化了会话内容,也弱化了&个人头像和状态&;退出和注销更隐藏;&5) 整体通讯风格往异步通讯预期的引导;&当然,在继续强化异步通讯和提升&联系效率&,还需要继续甩掉历史上PC QQ的一些包袱,来获得更好的体验;&比如,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1) 改善&可达预期&,弱化在线状态,优化好友头像的状态显示问题&首先,头像有&亮&和&灰&两种基本状态;用来传递对方联系的&可达预期&;头像&亮&就表示给对方发QQ消息,对方在可预期的时间是可收到的;由于会话双方处于不同的终端场景下时,其可使用的通讯能力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不支持异步语音或QQ视频, 则可在双方的会话窗口中来进行提示和能力屏蔽;如同现在PC侧QQ会话窗口的做法;若用户的头像是&灰&的,标识对方所处的场景和状态,无法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接收到消息;当然,一样可以给他发消息, 对接收方而言可按离线留言处理;&2) 关于隐身状态的处理&隐身是PC场景下历史形成的一个问题;在移动场景下本是不需要的;但为了用户的认知习惯;需要做一些过渡方案的处理,比如:把&隐身&概念先引导成&对PC隐身&;若手机登录的用户A选择了隐身,则在PC侧用户B的好友列表中来看,A头像是&灰&的,表示当前不接收QQ消息;而在手机侧登录的用户D的好友列表中来看,A的头像则是&亮&的,表示有能力接收到消息;&3) 多终端登录问题,转化成抓主用户场景寻求解决方案&目前,坐在电脑前, 来了新消息,电脑,手机都跳出来提醒;这个体验是有问题的,而且随着支持登录QQ的终端越来越多,会变得更加复杂化;如果去除终端视角,用场景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就简单一些:一般情况下,用户只会采用一个主场景来使用QQ服务。&A.以手机QQ作为总体控制中心,结合二维码扫描登录(参考微信模式)&若用户手机上已登录了QQ服务, 则他坐在电脑前,又想使用PC QQ,打字更快;则可以手工输入号码密码登录,或拉出一个临时二维码,用手机QQ扫描登录上PC QQ;而此时,手机QQ处于&悬挂&状态,提示PC正在登录QQ; 此时消息收发和提示以PC为主,但通过消息漫游,手机上也可同步收到消息但不提醒直接存入消息记录;若用户离开电脑去开会了,在会议室里想用手机继续QQ服务,则可以直接在手机QQ上阻断PC的连接而回归到移动场景中;&B. 同样,用户若在家里沙发上坐着,想用IPAD登录QQ服务,也可用类似的方式;将来有了电视QQ,或在车载QQ中,也都可以用QQ一扫二维码即可实现从移动场景想其他终端场景的切换,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QQ控制切换回来;&4)手机QQ变成一把&钥匙&&手机QQ二维码扫描登录,可以配合QQ Connect成为全新的认证体验;将来应用于各种场景中。&二、社交&手机QQ在一些功能上复制了QQ的查找好友等关系链延伸能力;也提供了基于LBS的关系链拓展;在基于熟人的社交关系拓展上,目前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就像QQ和Qzone一样,手机QQ天然是要和Qzone融合在一起;就像微信和朋友圈一样;只是在关键路径需要提炼和简化,需要更遵守移动场景下的特色;比如把不适合在手机展现的内容过滤;功能再做减法,入口更收敛;TIMELINE更纯粹。&三、平台化&手机QQ很长时间内,是一个软件而未平台化;所以很多长尾的内容更像是堆砌的渠道入口;但新版本我们看到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实现了可卸载的插件化。&架构的平台化是业务开放和商业化的基础能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支撑,必然会错过最佳商业化的机会。&小结:手机QQ团队也是一个有光荣历史和辉煌的团队。非常高兴的看到,手机QQ目前已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慢了点,但不晚。围绕着通讯价值的改善,可以接近甚至对齐微信;在社交价值上,和手机QQ空间更流畅的融合;平台化的改善,以及未来具备向移动互联网开放的能力;&手机QQ,本质上是属于QQ服务在移动场景下的产品形态;从未来看,它在能力和微信都可以很快对齐,不管是通讯,社交,还是平台化。在快速解决好这些历史问题后,手机QQ将变得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甚至迎来期待已久的商业化。&当然,手机QQ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执行效率,或许已经超出了技术,产品问题的范畴,需要有更好的组织结构来保障;比如跨部门联合项目,甚至更深层次的组织融合。处理手机QQ的问题,需要跳到QQ整体统一的高度来审视,而且很多更优化的体验,需要QQ和手机QQ深度的融合来给用户提供整体优质的体验。
第四部分:&在解决好基本问题后,手机QQ会和QQ协同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力和平台化基本对齐微信;那么未来和微信的核心差异在哪个层面?我觉得是品牌层面的主动谋划,微信向左,QQ向右。&品牌和文化内涵靠时间和历史沉淀,也很难改变;过去的十年,QQ品牌内涵和所辐射的用户群结构并未发生本质改变; 而微信作为一个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品牌,覆盖到了QQ一直无法覆盖到高端用户群体;这是非常宝贵的贡献。&关于两个品牌的演绎和坚守,不仅是开放竞争的问题,而是主动战略规划、演绎和坚守;也许QQ变成不了微信,但也怕微信变成第二个QQ;因为从用户群发展来看,劣币驱逐良币。&1) 大一统的QQ,会超越原来的QQ&历史赋予QQ品牌更加年轻,活泼,生活,温情的内涵;一如QQ的电视广告所营造的影响和氛围;&弹指间,心无间&;从QQ母品牌下孕育了庞大的子品牌体系,和各类QQ系的产品,未来还将孕育如电视QQ,车载QQ,甚至QQ电话等更多的产品形态;QQ品牌文化的底蕴之深厚是过去互联网十年发展的产物;我认为,QQ品牌作为腾讯企鹅帝国的龙脉和根基,是短期内崛起的&微信&品牌所无法比拟的,其文化内涵不在一个量级层次,微信替代不了QQ,QQ也代表不了微信。&2) 微信,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寻找和坚守品牌边界&微信,作为一个全新的品牌,诞生不久,但是它很好的集聚了QQ品牌所无法触及的高端和商务用户群;这正是打中了原来MSN和新浪微博的核心群体。&个人觉得微信应持续经营好高端化和清新简洁的形象;避免过度娱乐化,避免成为第二个QQ;每次看到央视或报纸报到&微信约炮&等负面事件,都觉得很紧张,很担心这些累积的口碑会劣币驱逐良币,伤害到腾讯好不容易获得一个高端品牌。&没有哪一个品牌能包打天下,微信也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3) 微信,接盘和超越MSN,和QQ组成双子星品牌垄断全量用户群&微信,应该考虑接盘MSN的未来市场;MSN未来一定会退出历史舞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留下一个市场机会;基于工作场景的通讯工具还是非常有需求的,QQ因为品牌问题满足不了这个市场;而微信目前已经推出了网页形态用来覆盖PC场景,个人觉得应适时进一步发展PC客户端版,用来实现文件传输等一些网页形态解决不好的能力,一举巩固这个市场;和QQ一起,垄断国内市场。&4) 微信,国际化品牌;QQ,民族品牌,本地化和华人市场&历史上,因为QQ品牌和产品中的本土化元素,比较难国际化,但它可牢牢守护本土和华人市场,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品牌。&而微信,更加工具化和清爽,交互和体验上容易获得国际化认同,借助天生的 APP STORE等国际化平台可帮助腾讯孕育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5) 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化和开放平台方面,未来手机QQ和微信都将大有可为;&并且,在商业模式最成熟的移动游戏和娱乐化应用市场上,手机QQ甚至会比微信释放更大的能量;而更看好微信在支付,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层面的探索。
唐骏说:如果微软总部当年听我的建议,也许就不是现在的MSN,现在的腾讯……
微软将在日正式停止MSN的用户服务,将之与Skype合并。当然,中国区反复声明:中国区例外,仍可以用!&但是这&免死&声明在大量的MSN用户流失局面前,显得比较无力与无谓。&最近,曾任微软中国总裁的唐骏在回忆了他曾试图为MSN这款产品加强&本土化&特性的努力:&
就在2002年,当时我是微软中国总裁,一份市场调查报告称,MSN在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份额正在被QQ侵吞,且QQ的市场增长十分迅速。报告还指出,QQ的独特功能&可以和陌生人聊天&是侵吞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这个功能符合中国人的个性,更符合互联网的需求。
我们立刻向微软总部递交报告,&强烈建议&在MSN中增加&与陌生人聊天&、离线留言等功能。如果不增加这个功能,MSN在未来和腾讯QQ的竞争中会失败。报告讲述了互联网和产品的区别:产品是不断提供新的功能去引导用户,而互联网是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高举高打&是产品的精英模式,而互联网需要的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平民草根模式。&唐骏自称他以为能说服微软总部,但事实证明没戏。&
微软总部不同意的理由很简单:第一,全球产品一体化是公司的战略,不可更改;第二,如果要为中国改变,除非能在中国地区保证大量的收费客户。&唐骏不敢保证中国互联网的收费用户能增长到满足总部的要求,只能选择放弃。&唐骏在文中说,这个放弃导致MSN在中国失败了,也从另一个角度推动腾讯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公司。他说,&也许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失误,让中国互联网的格局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唐骏描述的这段经历相信令许多跨国公司中国区经理人感同身受。&不过,这逻辑建立得有点仓促吧?唐骏真能确定就是因为微软总部否了他增加MSN功能的提议,而给了腾讯崛起的机会?MSN的衰落、腾讯的崛起,应该有更多重的原因。&不过唐骏在文中描述的那个&在互联网时代把握不住自己&的微软可能是对的。他说,微软在互联网年代太着急了,&不惜代价试图收购没落的雅虎,更不惜85亿美元重金收购被eBay丢弃的Skype&。他进一步批评微软之所以与互联网对接不上,是因为它根深蒂固的精英思维与模式,&他们用精英模式创造了时代的神话,但互联网时代是平民草根时代,如果坚持用做产品的精英思维方式去从事互联网事业,微软可能还会继续付出代价。&&最近,一名微软前高管出版了新书《决心与勇气:微软&秘密权利掮客&打破沉默》,作者在书中批评鲍尔默自2000年出任CEO以来,便一直在有意排挤任何有可能威胁他CEO宝座的人。作者直接说,鲍尔曼不应该再坐在微软CEO位置上,&他们需要一个35至40岁的人,这个人要年轻一些,以便理解Facebook那代人和移动行业。这个人不需要有彪悍的外表,也不应该在发布新一代Windows时心里盘算着自己可以借此加分。&
关于移动互联网,六问百度腾讯阿里三巨头
在移动互联网前所未有的威胁与冲击前,你们还有机会吗?
谁都知道移动互联网是未来,而对百度、腾讯、阿里这类大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具体说是每个领导者案头改过几十遍的PPT,或整合,或拆分,或加大投入,或黯然退出,举棋不定。&作为一个行业观察者,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太看好移动互联网中短期的成长,更认为移动互联网过快的发展,有可能进一步洞穿现有行业的盈利法则。对大公司而言,会是前所未有的威胁,对创业者而言,更是翻越不了的沟壑。&我草拟了6个问题,分别是营收、核心业务、移动策略、发展预测、威胁挑战和额外的机会,用同样的问题来解读行业的领头羊(即这篇文章中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看看移动互联网,对它们来说分别意味着什么。&
百度:移动时代的亮相失败&
Q1: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百度的营收冲击有多大?&百度在2012年Q2、Q3的营收同比增长只有59.8%和49.7%,而此前8次财报里,营收同比增长从未低于70%。我的判断是,即便在Q4这个营收黄金季,百度的营收增速也不可能重上80%。瑞信等多家投行纷纷调低了对百度的业绩预期,是一个不好的信号。&不能简单地把搜索下降的主因归咎于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但至少现阶段,用户花更多时间在移动端,会是负面影响。一方面,百度的移动端搜索体验尚不理想,部分搜索需求未能满足;另一方面,百度在移动搜索的市场份额优势有所减弱。&
Q2:百度的核心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表现如何?&百度的主要收入来自搜索广告。但在移动互联网上,搜索广告的曝光率和点击率都明显低于PC端。同时,很多老客户在移动网站的建设上要比Web滞后多了,这也影响到广告投放的效率。&
Q3:百度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产品策略是?&从目前来看,移动平台的搜索广告价值是个世界性难题。这个冬天,百度倾向于在移动互联网上获得更多的流量入口。比如2012年被重点提及的两个战略:地图、云平台。同时,去年11月融到的15亿美金,传说也会用于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入口投资。(虎嗅注:李彦宏在百度年会上说,未来将利用这15亿美元资金,继续加大对基础技术的投入,强化产品布局和创新,重点培养优秀人才)&
Q4:我们应该看好百度么?&很难看好。首先,单纯的地图难成为移动互联网入口。一位百度地图内部人士跟我说:&地图的商业逻辑无非是通过地图推荐商户。但用户使用地图时,却是有明确目的的搜索,他的预期只是获得一个精确的结果,而非更多的推荐。&换句话说,地图想从工具跨越成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首先的障碍就是用户对你的定位认知。这不是在地图上加美食搜索的功能就可以解决的,在寻找美食、周边商家时,用户的第一入口肯定还是点评类APP。&其次,云平台又是怎么个项目呢?云平台是百度无线业务的重磅产品,但从市场反应看,用户对他的认知还停留在&PC网盘&层面。这体现出百度在产品决策上一贯的问题:想当然。这体现出百度在产品决策上一贯的问题:想当然。百度云的专家们也多次在公司内部分享该平台的架构如何NB,而很多其他业务线的工程师们却怀着一种&等着看笑话的心态&。&按李彦宏透露的数据,百度云的注册用户现在冲到了3000万,但其中80%用户是通过抢购、病毒营销、抽奖等活动带来的,活跃度极低。Fenng(丁香园技术负责人冯大辉)前两天在微信中报料说百度在深圳华强北,中国最大的山寨机市场上,月投入1亿在做预装。呵呵。我想说,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
Q5:百度的竞争风险来自于哪里?&百度移动搜索的市场有可能进一步被削弱。最危险的外部对手是奇虎360。其实奇虎的竞争来得很光明磊落:在核心业务上展开直接公开的竞争,通过手机助手等业务早早布局移动端的渠道。对百度这类期望从工具APP获得移动入口的企业来说,如果渠道被竞争对手把持,就是如鲠在喉。&
其实,百度要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自身糟糕的决策管理。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这么多年下来,除了贴吧和知道,几乎再没做出过一件让人印象深刻的战略产品,而上述两个产品也越做越差,问题显然不只是缺少狼性。&
Q6:百度还有哪些额外的机会?&既然百度自身不能繁殖出优秀的产品和商业价值,手上又有新融来的15亿美金,最好的机会可能是投资并购。历史上,百度做过几笔漂亮的收购:去哪儿、hao123、对爱奇艺的投资也算是合格的。&要获取移动互联网入口,最佳的收购目标是UCweb和大众点评。前者能补充移动互联网搜索的进入流量,后者能成为用户生活搜索的出发点。但对这两家的投资并购难度很大,市场传闻,去年UC曾对百度开出过整体打包10亿美元的价码,但双方没有坦承。而在今天这个立场上,百度只会付出的更多。&最近盛传的百度无限接近的金山控股案,最多算是第三选择:可以通过发展移动端的桌面安全,来钳制主要的对手奇虎,并为自己的客户端产品引流。但估计没多少人看好金山能在这个领域和360掰手腕,所以充其量只是个备胎。
腾讯之微信谈不上船票
腾讯:微信谈不上船票,收入滑坡很难避免
Q1: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腾讯的营收冲击有多大?
腾讯的业务模型以游戏为主,每年的营收在有寒暑假的Q1和Q3会达到两个环比峰值。但2012年的Q3环比收入增长仅有9.9%,和Q2的9.1%差不多。3月即将发布的Q4环比预计更低。
游戏营收的增长放缓是腾讯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会加重这一趋势。过去,腾讯的用户生态是用QQ平台来拉动游戏、内容服务和增值服务等各种衍生业务;而现在,QQ在PC端下滑的影响,开始显现到各个平台业务之上。这就好像水源枯竭。
Q2:腾讯的核心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表现如何?
我了解到的可靠数据是,QQ和Qzone在PC端的登录数年同比跌了至少10%,移动端的增长超过这个幅度,这也是为什么目前腾讯能对外宣布业务数据没有下跌。但附着在QQ上的会员、黄钻、红钻等增值业的务下滑是无可挽救的,而移动端还基本没有收入。可能的未来是,QQ这些特有的增值业务,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启后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最让腾讯恐慌的一点是,手机QQ的在线规模虽然在增长,但用户消息量却下滑严重,每日的消息总量已经被微信超越,Qzone的移动端活跃度也远低于PC,日图片上传量也被微信追上。这大概是小马哥最终下决心要拆分无线事业群的主要原因&&对,腾讯的公关是辟了谣,但腾讯无线的哥们已经相互在打听&你有没有被N+5(遣散费)&,也是IT圈内瞒不住的。正式的消息,估计春节前后会公布出来。
Q3:腾讯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战略?
微信。地位No.1,无容置疑。分工应该是:张小龙搞平台,戴志康搞电商,海外继续砸钱扩张,游戏今年必须搞起。是不是很分裂?然而大公司的业务,本身就是相互妥协的产物。移动搜索、公众平台优先级都不是那么高。
手机QQ业务。这对腾讯来说一直是另一条生命线,对腾讯来说,最好的结果肯定是微信起来,手机QQ也起来。目前手机QQ仍是个日登陆量几千万级别的产品,仍被认为有成就第二春的极大可能。
另外,在原有的无线业务里,手机管家是被认为极其重要的防御性产品。这个道理和百度一样,谁也不想被老周卡住喉咙,尤其是已经吃过一次亏。
最后是手机游戏。据说腾讯内部立项了十个以上的手机游戏项目,原有的页游团队会率先领导这一转型。按照腾讯一贯的&借鉴&能力,这十几个产品也都是有国外参照物的。快速跟进,对腾讯而言,还是必须的。
Q4:我们应该看好腾讯么?
相比于百度,腾讯目前遭受的营收冲击更直接,也更严重。但腾讯给外界的印象却好一些。毕竟,微信在过去的一年内给我们太多的惊喜。
假如微信在今年第一、二季度期间用户规模能达到4亿,对于商业化而言,已经是个不小的盘子了。背负着&移动互联网船票&之名的微信,必须证明自己的商业价值,来支撑腾讯200港元的股价。而在腾讯内部,张小龙却明确表态自己不碰营收(我认为是明智之举),新推的4.5版本的语音提醒和聊天室功能也的确看不出往商业化上靠的迹象,这就不得不由马化腾来考虑了。
移动电商和支付在2013年都不会有什么起色,手机游戏是最直接可能的赢利点。
不管是通过微信还是手机QQ,腾讯都仍握有强有力的渠道。但手机游戏的收益能不能达到人们对腾讯的盈利预期?这个无法判断。从中长期看,手机游戏的性价比还比较低,主要体现在:1、极度依赖渠道,获取用户成本更高;2、付费习惯需要重新养成,ARPU提升有难度;3、有效渠道减少,怎么健康利用微信和手机QQ的渠道是很大的挑战。
总之,腾讯能给我们的预期是很美好的,抗风险能力也很强,但确实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当我们熬过这一冬,看到的是市值的缩水。
Q5:腾讯的竞争和风险来自于哪里?
面对移动互联网,腾讯的风险有点像当年创业时小马哥发不出工资的窘境。只不过区别是,那时候是找不到盈利模式,而现在是传统的盈利模式被颠覆了。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顺应颠覆,重建一套商业规则和营收体系,想清楚:下滑的业务能否有挽救或延缓的余地;手机游戏业务上如何尽快找到突破;移动互联网上怎么给出清晰和合理的产品生态圈。
在移动互联网上,腾讯还要避免惯有的高举高打战术。腾讯在PC时代,插根扁担都能开花,这种战绩容易让管理层陷入到大投入先产出的思维定势里。在移动时代,过大的人力、财力投入得到的也可能是负担。比如,当30个产品经理都在想手机QQ下个月该增加什么新功能,这条生命线焕发青春的机会也就葬送了。
至于外部竞争,在这个时间点上,看起来都不那么重要,即便是来势汹汹的奇虎。
Q6:腾讯还有哪些额外的机会?
投资。腾讯的投资部门去年也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艺龙和易迅都很被公司内外所认可。同样,借助所投企业,腾讯在垂直领域和移动领域也可能获得突破机会。
移动电商对于易迅而言还早了一些。易迅首先要做的是在更多城市站住脚,看看能否削弱京东的市场份额。
O2O。当然3-5年来看,O2O会是个趋势,也是腾讯可能抓住的机会,一直以来微信在这方面的造势说明腾讯内部对于本地电商和O2O是有共识的,也是研究和布局很早的,微信的出现,确实是提供了很多曲线救国的可能,在那些过去看不见,或者希望不大的领域里。
附加的八卦问题是:腾讯会裁员么?
好吧,腾讯在去年裁员的传闻很盛,但短期内确实还不会大面积裁员,只是由于无线事业线拆分,导致业务整合和收缩一直在进行,最近很多家猎头公司收到腾讯的大量简历,和业务取消及压缩编制不无关系。也有个别部门确实在赶人,但不是公司行为。
不过按照我的看法,腾讯最大的挑战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投入上。真的,不能用30个产品经理、60个开发去想我下个月加什么功能。产品生态决定人员构成,在过渡期怎么调整团队的职能,是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果在2013年上半年营收下滑超过预期,又人力过剩,你还有什么办法能压缩成本呢?
阿里巴巴时刻准备着
阿里:移动时代对电商的冲击未到,但时刻准备着
Q1: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对阿里的营收冲击有多大?
2012年上半年,阿里营收19亿美元,下半年涨势良好,预计全年可达到50亿美元。相比前两家遇到的困境,阿里目前压力应该不大。
Q2:阿里的核心业务在移动互联网上表现如何?
电商强品牌做移动时,PC时代的品牌效应会得到继承。但只要外界环境没有大改变,用户在移动端的网购需求是对PC端需求的替代,所以就算移动端收入份额上升得快,也不会对总收入有太大的帮助。
Q3:阿里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战略?
阿里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主营业务的移动端拓展,也就是移动电商。这里本来就是交给一淘的团队来做的,伴随着这次拆分25个事业部,无线事业部也走向前台。
第二部分则是集团内的其他力量。虽然马云在全员邮件中说&本次组织变革也是为了面对未来无线互联网的机会和挑战&,但这绝不仅仅是抬高无线事业部的地位。阿里管理层早就默许集团各团队扩张自己的无线试验田,在拆分之后,除了无线事业部,至少还有14个事业部会启动自己新的无线业务。&&优胜劣汰,这多少有点丛林法则的味道。
第三部分是外部的收购。微信的成功确实让阿里担心错失额外的机会,开始提防暗度陈仓的电商革命。因此,阿里需要在其他平台上的尝试机会,比如投资陌陌,比如给新浪微博暗送秋波。
Q4:我们应该看好阿里么?
阿里今年最重要的目标是IPO,马云心目中的那个时间点很可能在2014年初。受到跟雅虎签的赎身协议的影响,必须争取高估值上市,这个压力不小。但考虑到还有一年期的时间,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多。或许阿里手上还攥有一些利好,比如来自金融领域。
Q5:阿里的竞争和风险来自于哪里?
眼前,阿里确实被雅虎的赎身协议拴住。所谓组织架构的一拆七、拆二十五,以及整体上市,年底可能的再度整合,都是为了讲一个更好的资本故事。但这不能看作是阿里的风险。
阿里的业绩势态仍然不错,但却极其依赖于整体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从大的方面看,国进民退的经济势态,对严重依赖于中小企业生态的阿里来说,绝对不是个好事,而国家政策风险和经济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是阿里所必须考虑的,这里如果成为阿里的瓶颈,就存在未来2年业绩滑坡的风险,之所以这么早启动IPO准备,除了留有缓冲时间外,很可能也是对长期的经济形势不看好。
据说在2012年初,阿里内部曾提出过一个扶持淘宝大卖家的计划,把大卖家作为中小企业来扶持,也是现在阿里对外说的&小而美&计划的一部分。或者说,让大卖家真的自己能成为一个产业链里的重要参与者,让大卖家的抗风险能力更强,就是让阿里的抗风险能力更强。我认为这是阿里自身对于经济环境思考的产物,不管后续来看这是否成功,都是阿里未来仍会思考的。
另一方面,既然市场都认为微信在电商领域有曲线救国的可能,那对阿里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威胁。阿里和无线业务关联的各个团队,都把微信当做重要的参考对象和竞争对手,这其实也是一个信号。在电商领域里,不排除会有颠覆性的革命,但这个革命,阿里希望主导权在自己手上。
Q6:阿里还有哪些额外的机会?
对美团的投资现在看起来是挺成功的。
至于O2O?我认为阿里比腾讯更渴望抓住。
给企鹅帝国跪了!不断模仿,不断超越!---中国互联网“山寨”之王...简称“山寨王”
小马哥说:人家有的,我们也可以有,人家没有的,我们也可以有!
对百度、腾讯与金山的结盟夹攻,360回击之术也是结盟反制
对于上周末就开始风传的百度计划出资控股金山网络,跟腾讯、金山形成联盟进入安全软件领域后,周鸿祎就快速对《新闻晚报》记者有过短信回应:&两家最大的垄断公司联手扶持了一个爪牙,搞垄断同盟,据说是为了打破垄断,这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笑话。 &&
但这个&笑话&最直接威胁到的正是360赖以起家的安全软件。除了老周那条言辞激烈的短信,1月15日,360给出了&开放平台战略&作为回击。这个战略的亮点也是同盟。&&你肯定想得起来,360与搜索巨头谷歌即将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虎嗅作者葛甲认为,360和谷歌广告层面和产品层面都会有合作,也就是说,谷歌将成为360搜索的收入来源之一。
而除了跟巨头结盟,在盟军的选择上,360有意识地差异化选择了盟军则是无利益冲突的高德地图、虾米、优土、携程、39健康网等下游与垂直内容合作方,可以看出,打的仍然是用户牌。这一结盟策略里,就很明确能看出360是用来反击这次百度、腾讯与金山的结盟了。思路上,百度、腾讯跟金山合作攻击360的安全腹地,360就也抓住对手的搜索腹地来回击,主攻百度的竞价排名:
第一,对接垂直搜索引擎。地图与高德合作,音乐搜索整合了酷我、酷狗、虾米等多家音乐网站资源,360视频则跟优酷土豆、爱奇艺、搜狐视频、PPTV、迅雷看看等合作正版影音库。&第二,向合作伙伴免费开放应用盒子。这个策略主要是用来对攻百度的竞价排名产品,对旅游、医疗医药、实用工具、火车票、明星人物等热门竞价关键词时,360搜索则直接提供携程、酷讯、39健康网等合作伙伴定制的页面结果。&第三,免费认证官网。当用户关键词明确指向某个官网时,360搜索直接展示经过认证的官网地址,这个认证免费,官网关键词不以竞价排名方式兜售。&
在1月15日的媒体会上,360总裁齐向东对百度、腾讯跟金山的战略合作吐槽说,&三个和尚没水喝&:
竞争对手是我们的磨刀石。如果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出现,我们也担心我们的意志衰退,创新创业精神会丧志,回走下坡路。我觉得竞争对手不管以哪方式的出现,对我们都是好事。
腾讯作为一个强大的客户端公司,和金山合作,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百度跟金山合作后,我相信他们互相之间能借力的点不多。金山安全的用户覆盖不多,对百度的外部服务帮助不多。反过来也一样。但谁投资谁,这是他们自己决定,我们无权干预。
我昨天看了看微博,微博说法对这个合作不看好的居多,觉得这事不靠谱。一个说法是,中国有句古话叫三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公司各有各的利益,在某些方面还都有直接的利益冲突,这样貌合神离的合作,对360是好是坏还不一定。
我自己的说法是,中国现在的互联网环境不是缺大家伙,而是大家伙太多了。大家伙在网上不受约束,控制用户、控制内容。这会形成一个一个&军阀割据&的孤岛,中小创新公司就不能生存了。
&相比之下,今天金山网络才发布了公告,婉转承认跟百度的投资事项正在谈,但还停留在&可能会或可能不会&阶段,就显得有点慢了:
本公告乃金山软件有限公司自愿性公告。
本公司目前正与独立第三方就一项可能出售进行初期协商。如果进展顺利,这项可能出售可能会或可能不会成为本公司的一项须予披露交易。然而,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达成任何实际收购协议,因此,该项可能出售可能会亦可能不会进行。本公司的股东及潜在投资者于买卖本公司股份时应审慎行事。本公司将根据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证券上市规则适时进一步发出公告。
承董事会命
金山软件有限公司
战局仍在继续。
360 与 腾讯 的商业对比
@cnsns &前言:1. 两篇 360与腾讯商业分析文章,摘自@雪球,值得看;2.商业上我偏向于前者,如前说:360缺少用户环境,文中称身份系统;3. 360是 中国互联网鲶鱼,有价值! 而何时能自成生态?
&本文为&雨枫&发表于雪球,作者系青岛美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汉景奎。汉景奎1999年开始关注腾讯,曾经发表过国内最早的OICQ 2000的功能介绍文章。2003年进入网络游戏业,2004年进盛大,是国内比较少的长期关注并研究腾讯发展史的第三方研究者。我是奇虎和苹果的空头。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看空这两支股票。关于苹果,前前后后写过不少帖子,基本上也阐明了理由。而对360的相关阐述比较少,对于看空的理由,一直缺少一个系统性的分析和说明。这次,我想把功课补上。首先对自己的过往做一点简单的说明。开始关注QQ是在99年,从此一直密切关注这家公司和这款产品的一举一动。2000年给电脑报写稿,曾经发表过国内最早的OICQ2000的功能介绍文章(非软文),后来兼职帮朋友公关公司做软文,写过上百篇关于QQ无线产品的枪稿。03年进入网络游戏业,恰逢腾讯进军网游,阴差阳错之下,算是《凯旋》项目的半个亲历者。04年进盛大,给老板做的第一篇分析报告,就是关于QQ的竞争优势及应对策略方面。客观来说,到06年创业之前,我应该是国内比较少的长期关注并研究腾讯发展史的第三方研究者。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不是说360么?扯QQ做什么?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现在买360的朋友,我是指国内的美股投资客,不知道有多少是当年错过了腾讯的。04年腾讯以3块7港币IPO,十年不到,不算中间所有的分红,股价已经是在250块钱往上了,不复权就已经是将近70倍的涨幅,确实让人叹为观止。据我所知,不少人买360,多多少少是受到了腾讯控股的影响,希望前者可以复制后者一路的走势,成为第二个QQ&&当然,也许有些投资者有更深远的想法,我所指的只是一部分人的观点。360与QQ,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很多人都有论述,简单来说三个字:装机量。而两者之间的差异,研究的人比较少,能说出个所以然的更不多。我的优势在于,腾讯如何从当年濒临倒闭的小公司一路走到今天,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有一些什么样的关键点,我比一般人,可能要多一点点的了解,看的更系统一些。因此,对360和QQ之间的差异,相对有更多的认识。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腾讯这家公司,或者说QQ这款产品的前世今生:很多人都知道QQ当年的原名叫做OICQ,但极少有人知道,OICQ当初并不是作为一款网络聊天软件而设计的。(所以许多人认为OICQ抄袭 ICQ,这话对,但并不准确)马化腾当年是润迅传呼台的软件工程师,创业之后做的OICQ项目,原本是一个卖给传呼台的解决方案,主要功能是让用户从桌面发送文本信息给别人的传呼机。我曾经收藏过一份当年腾讯公司提供给各大传呼台的产品介绍单页,里面很清楚的描述了这款产品的功能及定位。可惜的是,没有人买马化腾的帐,而马作为技术工程师,又不忍心自己做出来的东西就此砍掉,恰逢当时AOL收购ICQ,给了马化腾以灵感,这才有了OICQ后来的流行。99年到2000年间,OICQ风靡一时,但除了IDG和电盈的投资之外,本身没有任何收入。为了活下去,他们做了两件事情:一件是基于线上线下短信沟通的&移动QQ&,另一件是聊天窗口上的BANNER广告。其实移动QQ很符合马化腾当年的传呼台增值服务的想法,只不过接收端变成了手机。这个产品借助于QQ的高人气(当年同时在线超过100万)迅速风靡大江南北,给腾讯解决了最实际的生存问题,从此步入了盈利的康庄大道。而另一个产品客户端BANNER广告,却保持了不温不火的状态,始终存在、却始终都没有成为主要的收入来源。移动QQ究其本质,是基于QQ已经形成的好友关系,提供PC桌面到手机之间、及手机相互之间的收费短消息服务,是QQ在线聊天的一种延伸和发展。而客户端广告虽然背靠QQ每天上亿条的文字消息量,但仅仅是作为一种广告展示渠道存在,生命力并不顽强。两者成绩的巨大差异,在今天看来,寓意深远。QQ从最早的纯文字聊天,逐渐发展到了可以互发表情符号甚至是截图,但仍然无法满足用户体现个性化的需要,这时候,马化腾从韩国学来了 AVATAR系统,并命名为QQ秀,这是腾讯的第二个重大营收型产品。QQ秀最早的原创者已不可考,业内有说法认为是韩国的赛我网(cyworld),作为聊天时自我展示与表达的手段,QQ秀成为腾讯的摇钱树,构成了上市之前腾讯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的主要部分。然后在03年,腾讯在游戏业务方面几经波折,推出的第一款代理MMO《凯旋》折戟沉沙,但同年推出的QQ游戏大厅一直低调疾行,后来终成大器。04年左右,腾讯推出了另一个吸金产品:QQ宠物,峰值时日收入过百万的桌面虚拟宠物产品。同年6月,香港主板上市。05年,腾讯推出首款自研MMO产品《QQ幻想》 大卖。当年的推广方式包括了客户端消息弹窗、QQ游戏大厅的协作推广,以及一个后来影响深远的推广模式&&基于好友信息页的&点亮图标&的SNS传播模式。简单来说,通过图标显示的方式,我的朋友可以看到我玩过哪些腾讯的产品及游戏。这成为那几年腾讯推广新游戏的一大利器。同年,在博客热炒的大背景下,QQ推出战略性产品QZONE,业界一片看衰声。(7年之后,QZONE日活跃登录超过5000万,成为QQ开放平台战略的基石)也是在那段时间里,QQ.COM逐渐从客户端的官网,一步步发展成为综合性的门户网站。这转变何时开始已经记忆模糊,大致是在04年上市前后。05年之后的历史,大家都已经比较熟悉了。在我看来,有重大意义的无非是三件事情:客户端游戏的全面发力、开放平台的推出,以及微信的横空出世。其他,无非是之前布局的延续发展而已。1、如果把IM客户端当成是一切的基础,那么腾讯以IM为起点,衍生了至少四大二级业务平台:QQ游戏大厅、QZONE、QQ门户网站、微信,以及若干小型平台,如QQ视频、QQ邮箱等等。2、腾讯四大收入来源:游戏、广告、SP、增值服务。许多具体业务实际上是基于二级业务平台发展的,而不是直接挂靠在客户端上,QQ的IM为具体业务提供有限的tips弹窗支持以及图标点亮的支持,除此之外,IM本身并不作为具体业务的载体而存在。它只负责推广二级平台。3、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客户端+捆绑&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QQ作为IM聊天工具,它本身的营销和推广资源其实很有限,所以腾讯真正做的,不是用IM推广产品,而是把IM带来的人气,分流到其他更具有深度和承载量的载体上去,再由这些二级平台负责赚钱。4、腾讯有机会把用户引入到这些二级平台中去,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用户每天使用QQ的时间足够长、频率足够高。5、IM天生是一个有&身份&的服务,所有需要身份和基于身份展开的业务,腾讯都能做得很好,如移动QQ,如QZONE,而那些缺乏&身份&的东西,腾讯大多举步维艰,如搜索。综上所述,腾讯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大网络公司,靠的绝不仅仅是装机量本身,甚至也不是所谓的客户端捆绑,而是它基于IM客户端为支点,有效的实现了用户从IM到其他服务项目的分流,通过发展二级业务平台,覆盖了用户大量的上网时长和关注度,这就给腾讯提供了足够长的用户使用时间和足够广泛的用户接触点,这种情况下,腾讯就有了充足的机会和手段,向我们推销各种五花八门的东西,如视频、搜索、电商、游戏、新闻、音乐&&这里面很多产品失败了,但也有很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说腾讯这些年下来有什么事情是该做而没有做好的,我认为只有一件:浏览器。至于搜索、电商等等,那本来也不算是它的菜,能做好固然可喜,做不出结果来亦属正常。好了,我们已经大致了解了腾讯的赚钱史与业务结构,接下来,让我们切回到360。360是一家什么公司呢?周总说,360是一家网络安全公司。这话我不同意&&360说白了就是一家广告公司。看看360的财报,我们会发现它的收入主要就是两块:广告以及游戏联运。而游戏联运本质上就是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特殊广告模式。所以,说360是一家卖广告的公司,算是比较客观的陈述。如果从产品的角度,360是做安全软件的,广告是安全软件的营收来源;而如果站在业务的角度,这个故事却不是这么讲的:360是一家广告公司,核心业务是网址导航服务,而浏览器、安全卫士加上杀毒软件,统统都是网址导航的推广手段。这两种说法其实都对,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而已。如果仿照搜狗王小川所谓三级火箭的架构描述,我们可以这么理解360:安全卫士和杀毒是一级火箭,360安全浏览器是二级火箭,上面的网址导航和so.com则是第三级&&叫火箭也行,叫做有效载荷,好像也没错。对比之前的QQ,我们发现问题了:同样是核心业务不赚钱(IM和安全软件),QQ孵化出了至少四大主要的二级业务平台,以及几十个敲边鼓的子子孙孙,而360真正打出来的二级业务,却只有一个安全浏览器而已。为什么?这其实,缘于一个互联网软件产品十分本质的不等式:360的装机量基本上和QQ处于同等水平,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事情。然而在与用户的接触频率上,360恐怕连QQ的十分之一都无法达到:QQ作为一个连续的信息流,一个典型用户每天的平均在线是几个小时、平均消息收发是几十到几百条的水平,在整个过程中,用户与QQ客户端软件有十分频繁的交互机会,实际上也更能够容忍营销信息的出现。打个比方,我的QQ收到100条消息,97条是同事发来的工作信息,3条是腾讯发的广告,这个频率下,广告只占全部内容的3%而已。而360同样一天发了3条广告,却占据了信息量的100%。360实际上已经很努力的保持与用户的接触频率了。举个例子,你插入电脑一个U盘,360会告诉你,这个盘经过了360的检测,很安全。其实这是多余的,因为在出现危险的时候提示就已经足够了,但是这样的话,360在用户的角度就会变成完全不可见的东西,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用户可感知的在线时间不足,导致了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360无法大量的推送广告和其他营销内容&&很简单,就像一个远房亲戚,本来就一年见不到几次,每次见面都找你推销保险,你会如何反应?卸载了事。应该说,这不是产品层面的问题,而是安全产品和聊天工具本质上的形态差异导致的结果,换句话说,这不是能够通过产品的优化彻底解决的问题。两者骨子里就不一样。再进一步来说,用户可感知的在线时长,实际上并不代表可用的营销资源。以YY语音为例,这款产品的在线时间是很长的,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用这个东西只能听见声音,看不到UI&&因为你在玩游戏,而YY是在后台工作的。这种情况下,有大量的在线时间实际上没有营销价值&&你总不能在刷副本的紧要关头,掐断人家的团队语音,插播一条保健品广告吧?!而腾讯的IM本身,加上四大、几十小的二级业务平台,为它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与用户的接触点,无论你在聊天、看QZONE、用QQ音乐还是看视频直播,或者在玩棋牌游戏,你都有可能被腾讯纳入到整体营销的遮天大网当中,腾讯有太多的机会向你推销点儿这个、推销点儿那个,以至于哪怕其中很多最后做砸了(如拍拍、搜搜等等),实际上也无关大局。而360呢?我们不妨看看《千军》的推广案例:360把开机时间提示窗口拿出来给千军做推广位,那么这个窗口有几个呢?有且只有一个。好了,用完了。其他产品怎么办?等着。曾经讲过一个有些偏激的观点:360能有今天的成绩,完全是马化腾自己的主观失误的结果。如果没有腾讯自身的战略失误,压根就不会有360这家公司的上市。为什么这么说呢?观察财报可以发现,360这家公司虽然是以安全产品为立身之本的,但其几乎全部收入,都是来自于浏览器本身。无论是搜索、网址导航还是游戏联运,都是依附于浏览器的装机量和使用率而存续的。那么,我来问大家一个问题:谁知道腾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做浏览器的?我来告诉大家准确答案:2000年。几乎与傲游的前身MyIE同时起步(MyIE起步于99年),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多窗口浏览器产品了。可惜,从那时候起一直到现在,这个几次更名的产品(OICQ浏览器、QQ浏览器、TE浏览器、TT浏览器&&)始终都没有成气候,最终被后来者360、搜狗、傲游&&远远的甩在了身后。事实上,如果在360浏览器横空出世的时候,腾讯有一款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浏览器产品与之抗衡,就算是360拥有安全方面的先天优势,以腾讯的模仿与快速反应能力,也绝不会落入毫无还手之力的境地。只要能跟360保持长期僵持状态,就像对付迅雷的那样,也就足以让360深陷其中,一旦切断了浏览器这个收入来源,360上市也就成了泡影。然而历史不能假设,浏览器,这个腾讯帝国几乎唯一的软肋,被360的装甲闪电战部队一触即溃、长驱直入,才有了今天的对峙局面。浪漫一点说,这是上天在成就360这家公司。聪明如马化腾,也只能徒唤奈何。可是,360同样也吃了时机的大亏。让我们看看看360安全浏览器,这个360整个公司赖以生存的现金来源。毫无疑问,市场份额证明了这是一款出色的产品&&但,这是桩赚钱的好生意吗?浏览器,从IE6的时代起,就在遵循一种设计原则:尽可能减少自身UI所占用的界面空间,把更多的视觉空间留给页面。从MyIE到傲游,从 360到搜狗浏览器,从FireFox到Chrome,这样的一条准则被奉为金科玉律。对浏览器厂商而言,这其实是很坏的一种情况:自身占据空间的减少,意味着不但广告不可能被安放,连捆绑的业务也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发展到今天,所有的浏览器都只有两个营收渠道:右上角的搜索框分成,和开始页的导航广告。除此之外,想要有更多的营销资源可用,难于上天。实际上,这也是在360之前,中国所有的大型网络公司都没有把浏览器当成核心业务来发展的原因所在:这根本就是一块盐碱地,其赚钱能力不要说和网游这样的业务,就算是和门户网站相比,也差距巨大。大家认为不赚钱,没有人认真去做,这给了360机会,但是这机会是有代价的&&这原本就不是黄土高坡那样的肥沃土地,所以才没有人争抢。网址导航确实帮360赚了很多钱。但这块业务的想象空间,是有限的。网址导航原本就是面向于中低端用户的服务,而以360浏览器目前的市场份额倒推,就算有一天中国所有的网址导航份额都归360所有,能赚到的收入总数,用笔就算得出来。有心人可以自行推演,在此不再赘述。360推出搜索业务,外界都将其解读为主动进攻的姿态,但其实,周总是被逼无奈。守着网址导航走下去,&天&有多高,伸伸手就能摸到了。搜索,是浏览器和网址导航业务最自然的延伸,同时,也是在资本市场上最好讲故事的素材。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问:既然浏览器有这般不好,360为什么不孵化更多的二级业务平台出来,分担浏览器的创收压力呢?譬如说,360的游戏业务做得也不错,为什么不能像QQ那样力推自己的游戏大厅,然后进一步推出更多的游戏产品?再譬如,如今微博流行,360有这么大的用户基数,自己做个微博是不是会有很多人使用?诸如此类。这个问题,关键有两点:第一,360的安全服务天生是一个匿名服务。账号体系的缺乏,使得360在社交、游戏、通讯这些领域先天就不占优势,QQ想要推广社区类产品,一个按钮点过去用户就能开始使用;而360要做到同样的事,必须经过账号的注册流程,这起码是一到两个数量级的转化率差别。即使哪天360强迫所有用户都去注册个账号才能使用安全卫士产品,由于安全业务本身缺乏对用户身份的认知和强调,其使用率也很难和QQ、人人、开心网甚至YY相比。第二,今日的中国互联网,不同于2000年前后,一片蛮荒,可以跑马圈地,只要你扛得住,这片江山就是你的。放眼四顾,除了浏览器这个被巨头忽略了的空间之外,无论门户、搜索、游戏、社区、电商、通讯&&几乎所有可能赚钱的领域,都已经有了实力强大的地头蛇。当年QQ推棋牌游戏大厅的时候,联众贵为行业老大,也不过是刚刚几十万级的在线人数而已,当年的淘宝不过是被易趣逼得走投无路的小混混。今天,当我们看到一点五亿在线的QQ、一万亿交易额的淘宝、五百亿美金市值的百度,然后再看看一年几十亿净利润的网易&&哪怕是YY、优酷这样的&小字辈&(相对而言),真的想要攻而取之,谈何容易?!不同于当年的网易、腾讯,360今天活在一个巨头林立的市场上,所有能赚钱的地方,都有实力强大的竞争者,想要攻打谁的地盘,其实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360早出世十年,也许今天搜索、视频、门户&&许多业务都会被360一手掌握,它可以成为第二个腾讯,起码是同等量级的巨头。可是今天的现实是,除了浏览器之外,360想在任何领域建立自己的二级平台,都是九死一生的挑战。而如果没有二级业务平台,就算是腾讯QQ,也不过是一个空有人气的光杆司令罢了。今天的中国互联网,是一个已经被瓜分完毕的市场。360想要占山为王,就必须等待下一波新兴业务的出现,才有机会。也许是移动,也许是别的什么&&谁知道呢?九年之前的一个下午,坐在雅虎北京的办公室里,我曾经有机会面对面的聆听周总的教诲。虽然时间相隔了这么久,周总的敏锐与斗志昂扬,仍然让我记忆犹新。然而那次会面也让我有一种奇妙的直觉:这个人的好勇斗狠,仅仅是他性格中的一面&&甚至,可能只是他有意识的让外界看到的一面。而有些话,他永远不会对外人言说。不知道今时今日,周总的内心深处如何看待360所处的局面。以我之见,今天的360,虽然在资本市场上风生水起,在媒体上风光无限,骨子里,所进行的却是一场困兽之斗。360必须从单纯的安全卫士+浏览器的业务模式中走出来,在更多的领域建立&革命根据地&,然而周围所有的地方都是虎狼环饲,容不得外来者横插一脚。周鸿祎是个斗士,但这位斗士绝不愚蠢。虽然打完了腾讯打百度,没事隔空和马云骂战一下,再嘲讽雷军两句,看上去谁都没放在眼里,但他内心应该很清楚,起码就BAT这三座大山而言,360其实无法对抗其中的任何一方,它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要掀翻三座大山的统治,还不如说,是用以攻为守的手段,避免这些巨头主动打进他的地盘,摧毁他的王国。是的,你可以说我悲观,或者说我是360黑,这无关紧要。我不看好360与百度的战争,如果这场战争真的曾经发生过。so.com的市场份额,与360安全浏览器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同步的,真正能够拿到手的份额,就是目前所拥有的这么多,八个或者九个百分点。舍得砸钱的话,短期内还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总体上,继续拉高是很难的。我曾经说过,百度与360的战争何时真正打响?当百度财报里的TAC(流量获得成本)占到当季度营业收入15%以上的时候,代表李彦宏真正下定决心要跟360搜索打仗了。而现在,这个指标仍然徘徊在个位数上。其中含义,一望即知。这压根是场还没有开打的战争,你让我如何评价胜负?全局上看,360的战略短板有三:其一,是装机量与用户实际的使用时长极不匹配,与用户的有效接触时间短;其二,缺乏二级业务,无法与用户建立需求细分的、深入持续的联系;其三,缺少身份认证体系,其安全业务的基本模式天生是匿名的。这三样加起来,基本上决定了360作为一家互联网企业所能达到的高度。有个例子,最近经常和人讲起。10年底3Q大战,次年腾讯和360都推出了自己的开放平台业务。两年过去了,如今QQ开放平台的年收入以数十亿计,而360的开放平台却再无声息。你说,马化腾该感谢周鸿祎,还是该恨他?是的,我看空360。与周鸿祎作为企业家的能力无关,我的看空,更多是基于商业模式本身、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趋势所得到的结论。由于我本人差一点就成为这家公司的早期员工,诸种因缘之下,我一直比较关注360的发展,这个过程中我思考了许多东西,收获可能不亚于跟踪腾讯控股的那几年。然而最终,我的看法是:这家公司目前、以及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可能成为BAT那样的巨头,它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先天的缺陷,这缺陷难以通过周鸿祎卓越的商业才能加以弥补。360今天的股价,已经超前反映了最乐观情况下可能达到的经营业绩,就算所有的美梦都成真,360的股价也就值今天这么多。而一旦与预期有半点出入,股价就可能出现大幅度的回调。出于个人的理性与分析,我不会买360;出于对市场的非理性状态的恐惧,我也不会卖空360;最后,出于对周鸿祎的尊敬,我希望360能有更好的发展&&尽管,我的理性并不完全支持我的祝福。汉景奎文章刊出后,名为&webis&的雪球用户发表文章《奇虎360及腾讯模式的本质&&相关多元化》,回应汉景奎文章中的质疑。&webis&认为,作为用户安全上网的入口,360能够满足用户普泛的需求。这其中找信息找网站是主体,找娱乐找商品次之,最后才是找人互动,这个相关多元化的设计符合用户使用360的需求逻辑,也具有足够广阔的想象和延展空间。&webis&很看好360搜索三年后稳定到20%的市场份额之前雨枫对苹果、腾讯、诺基亚的分析,我都有较多认可,借机会做一个探讨。腾讯和360本质上都是基于基础需求成功实践相关多元化的公司,在模式上确实有共性之处。但一个模式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是否有账号体系或在线时长(这例子我就不举了),还是看这个模式解决的用户需求是否普泛,而这个普泛需求是否能够导出足够大的盈利模式或相关多元化前景。人们上网无外乎几个大的普泛需求,所有产品或模式都是围绕需求在走,要做相关多元化也必须围绕人们的相关需求进行:&&内容获取需求。也就是找信息。这造就了媒体和搜索,以及很直接的广告盈利模式,很大。搜索不说了,媒体要不是被切得太碎,新浪、优酷都会大得不得了。媒体也在社交化,微博就是代表。包括雪球本质上也是个社交媒体,用户使用的目标仍是获取有价值的内容。媒体和搜索类需求离社交较远,离游戏就更远,所以你让新浪去做游戏真是难于上青天。&&通信社交需求。也就是找人。无论QQ还是微信,本质上都是免费通信工具。通信在运营商那里原本是收费的,腾讯通过提供免费的通信工具聚集了大量人气,这个思路和360做安全完全一致。通信本身是一个独立的需求,就像我们打电话发短信时不会想到别的,但腾讯抓住通信和社交、娱乐都需要找人互动这一点,不断扩展QQ空间,QQ游戏,QQ音乐这些业务,成功实现了相关多元化扩张。但反过来,腾讯做找信息的业务就不成功。&&游戏娱乐需求。也就是找乐。娱乐是需要和人在一起的,这就造就了个性展示、在线游戏、各种互动娱乐业务,以及面向用户的增值服务赢利模式,这正是腾讯基于通信需求所成功延展的相关多元化领域。而如前所述,通信、社交和在线娱乐本质上都是找人,这和找信息、找商品的差异很大,所以腾讯做搜索和电子商务总是步履艰难,门户也主要是靠迷你门户导入的流量,自发访问的不多。&&买卖交易需求。也就是找商品。这造就了电子商务这个庞大领域,以及和线下商务相类似的种种盈利模式,像淘宝、天猫、京东、凡客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产品方向和不同的盈利模式。找商品和找人、找乐的需求差异很大,所以你让阿里、京东去做社交和游戏是完全不靠谱的,不是他们做不好,而是用户需求不在那儿,但是找商品和找信息的关联很近,所以阿里一定会自己做商品搜索。&&各类工具需求。也就是找安全或便利。比如下载,杀毒、办公等等。很长时间这些工具都是没有互联网化的,大家都是靠卖软件赚钱,在360之前,更没有人会相信杀毒可以造就一个所谓在线安全行业。但老周把杀毒免费后聚集了大量用户,加上其超强的产品定位能力,人们相信了安全卫士+安全浏览器+ 安全导航(在手机上是安全助手)+安全搜索这个所谓的&安全上网入口&的东西,把它当成为了上网的起点,而360也初步完成了从安全到其他盈利性业务的相关多元化。由此可见,腾讯和360都是靠免费满足人们最普泛的刚性需求去抓住用户构建平台,然后靠平台之上的相关业务去赢利。腾讯从通信到社交到娱乐打通了一条线,其中娱乐是互联网最赚钱的部分,这造就了腾讯的奇迹。360则从安全到导航到搜索打通了一条线,搜索也是相当赚钱的部分,只不过刚刚起步。公司有基因,谁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用户需求都满足好。360没有账号体系和用户关系(其实随着账号体系的开放,账号本身越来越不会成为阻碍),这为其关联社交和游戏带来些许阻碍,但有得必有失,反过来360关联搜索、媒体甚至电子商务却有天然的便利。从用户需求关联和业务相关多元化的角度看,360的未来首先在搜索,我很看好360搜索三年后稳定到20%的市场份额,那将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突破。总结起来一句话:作为用户安全上网的入口,360能够满足用户普泛的需求,这其中找信息找网站是主体,找娱乐找商品次之,最后才是找人互动,这个相关多元化的设计符合用户使用360的需求逻辑,也具有足够广阔的想象和延展空间。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帝国全面战争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