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软件没有二次确认物业乱收费怎么投诉吗 可以投诉吗

手机APP应用恶意吸费 开发商绕过苹果擅自收费
手机APP应用恶意吸费 开发商绕过苹果擅自收费
IT时报 11:31:31
& &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用消费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苹果公司APP商店中注册的国内用户有近5000万,他们都是&APP消费者&;Google Play的应用程序总量则接近40万,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收获高成长同时,应用也正成为扣费陷阱滋生的温床。
  案例一:
  苹果用户信用卡莫名&被消费&
  日前,唐小姐向《IT时报》投诉: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1月,她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账户里连续两个月莫名多出一笔9.9美元的消费,让唐小姐疑惑的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笔美元究竟花在了哪?
  信用卡账单上第一次出现这笔扣费时,唐小姐并没有在意,直到1月,再次出现9.9美元时,唐小姐才开始警觉。在信用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提示 下,唐小姐想起去年11月,自己的确在苹果商店下载过国外一款名为GoToMyPC的远程遥控类办公应用软件,&当时下载时明明写着免费的,而且这款应用 我都已经删了,怎么还在扣费?&唐小姐查询了苹果商店的消费记录,发现就根本找不到这两笔美元消费,让她意外的是,账单中GoToMyPC的消费金额竟然 是零。
  记者致电苹果客服,根据描述,他们认为这种账单意外扣费的确涉及&欺诈&。随后,记者又与苹果欺诈团队(负责处理账单纠纷等消费事宜)进行了沟通,他们再次确认此项消费并非在苹果商店进行,但同时也表示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建议消费者自己找应用供应商或银行沟通。
  APP开发商绕开苹果擅自收费
  随后,记者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联系了这家国外的应用商,他们暗示,用户的信用卡账号是在注册时自己提供的,他们的收费也通过邮件提醒过用户。 按对方提示,记者首先登录GoToMyPC官网,发现页面的确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卡号,但唐小姐表示,到底有没有提供账号,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即便当 时有提供信用卡账号,但没有她的许可,他们怎么就能不留痕迹地从信用卡内把钱取走了?
  至于提醒邮件,唐小姐表示之前从未收到过,在对方客服的提醒下,她经过仔细寻找,才在垃圾邮件里发现了一个多月前来自GoToMyPC的邮件,提示她要开始收费。对此,唐小姐感到非常愤怒:&我没有认可&订阅&啊,他们怎么能就开始强制收费?而且,一订还是一年!&
  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事实上,苹果对苹果商店的应用供应商有过明确要求,所有虚拟服务都必须通过苹果平台进行收费,&这样,任何的消费 记录都会有所保留,既能保障苹果公司从中获利,也更便于管理:只要通过苹果商店购买的应用,只要有不符合规范的付费,随时都可以通过App Store内的设置手动取消。&
  据了解,目前苹果商店内的应用基本采取三种收费模式:一种是下载收费,苹果与开发者3:7分成;第二种是免费下载后通过后续服务再收费,比如游 戏应用中购买币、道具等;第三类是订阅式,用服务订阅模式进行定期收费。虽然目前GoToMyPC采用的是订阅式服务,但因为其绕开苹果进行私自 收费,也就等于绕开了苹果的监管。用户无法在App Store上取消该项服务。
  国内消费者易中招
  回顾整个事件,这样收费的陷阱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下的,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账户,试用期结束后,自动启动一整年的订阅服务。
  记者从招商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获悉,由于信用卡有Visa和Master 两个通道,通过这两个通道扣费是不需要提供密码的,如果商家是银行的信用用户,甚至不需要信用卡背面的3位数字(交易安全码)。这点虽然算是信用卡使用常 识之一,但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
  这样一来,消费者因为掉以轻心而提供或泄露了信用卡卡号,那么扣费对于App供应商来说,易如反掌。银行方面表示,已经接到不少类似因为苹果商店被强制续费而造成的投诉。
  对此,北京尚公(上海)律师事务所李立认为,GoToMyPC应该在下载安装时主动提示消费者,以合同形式告知消费者,同时,在填信用卡账 户时,应明确提示试用多长时间以后会收费,以及清楚告知&如果你不拒绝我就要开始收费&,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这种行为是违反我们国家法律的。
  问苹果:难道不关你的事吗?
  最后,经过多次沟通协调,GoToMyPC同意退款,但由此造成的麻烦却不是退款所能弥补的。事实上,类似苹果应用商店擅自扣费,以及自动续费的投诉本报已经报道过两次,但苹果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苹果到底有没有责任?在致电苹果的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苹果商店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并不负责监管,但如果苹果对供应商有收费分成的要求,那么苹果能够一边收着钱一边又推脱掉监管的职责?
  李立表示,App Store是由苹果公司控制的,对于这个平台,其有管理责任,但管理责任的边界具体在什么地方,这要根据App Store 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议来定。但至少,苹果公司要给消费者一个回应,消费者有知情权,&不能说不关我的事就结束了。&
  李立提醒,有不少手机供应商把提示放在角落,让消费者很容易忽视去看,&目前App吸费形式很多,有的是广告,或安装第三方软件,或过试用期后直接收费等等,动足脑筋想尽办法来收费,所以消费者更需要提高警惕。&
  案例二:
  QQ游戏大厅暗藏扣费风险
  &在手机上的QQ游戏大厅中玩了几个小游戏,期间收到数十条短信,提醒我被扣费70多元。&黄先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安卓达人&,对刷机、应用颇有心得,本以为恶意扣费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春节期间遇到的这件事却让他闹心不已。
  3月12日,黄先生向本报投诉,过节期间,他在手机的《QQ游戏大厅》上玩起了《水果武士&奇迹之旅》《时空猎人》《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随 后便接到了不少短信,但由于平时手机经常会收到各种推广广告和垃圾短信,所以黄先生也没放在心上。但就在他几天后整理短信时,才注意到手机上有着几十条的 扣费短信提醒,内容大多像&您已定制XX公司的XX业务,收费1元&和&您已成功定制腾讯游戏专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关卡,资费4元/次。&
  黄先生颇感纳闷的是,自己玩游戏期间并没有购买任何道具,也没有看到游戏内容要收费的提醒,更没有收到运营商的二次短信确认,&只是点了个继续 下一关,之后就收到了一堆提示短信,提醒我话费已被扣除。&在查询话费详单后,他发现一共有143次SP增值业务定制记录,多来自&英克 必成&,&广东国汇&等服务提供商。&几乎是每秒发一条,提醒我已定制英克必成的某业务,总共扣了我70多元的话费。&
  责任三方推诿踢皮球
  黄先生将此事直接投诉到了腾讯客服,而对方则称在&百度了一下&后,发现《水果武士》等是来自4399的小游戏,建议黄先生直接与发行方的客服 联系。而黄先生拨打了4399官网上公布的电话后,却只有语音提示,无法联系上客服。最后,他投诉到了运营商方,而运营商则建议他去腾讯投诉处理。
  &三方相互推诿责任,将皮球踢来踢去也不解决。&黄先生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否认看到&扣费提示&
  3月13日,记者和腾讯方面取得了联系,其无线游戏运营团队负责人表示,《QQ游戏大厅》中的游戏均通过了腾讯和运营商严格的监管和测试流程, 而在&用户购买关卡、道具、技能之前,游戏会有清晰的提醒和确认界面,告知用户即将消费的金额,在用户确认购买之后,才会进行扣费。如果是软件缺陷所引起 的扣费,腾讯将会退款。&
  记者随后在手机上安装了《QQ游戏大厅》,对《水果武士&奇迹之旅》该游戏进行测试时,发现确实有&开通全部关卡要扣费4元,按确认键发送&的消费提示内容。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让黄先生满意。黄先生表示,在发现第一部手机被扣款后,他在另一部手机上再次下载安装了《QQ游戏大厅》官方版本,再次进行实 地测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需要付费的提醒,随后便收到了&您已成功定购腾讯游戏专区&&资费4元/次&的短信提醒。
  扣款信息疑点重重
  &我在腾讯正规的游戏平台上玩,怎么会出现没有任何提示便被直接扣费的情况?&这次试验,让黄先生再次肯定自己遇到了&暗扣软件&。但他更纳闷的是,这次只检测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扣费行为,但之前话费详单上显示的143条SP扣费记录从何而来?
  腾讯公司在给记者最新的回复中表示,&英克必成&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SP渠道提供方之一,但这几款游戏则是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所提供, &我们目前正在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对游戏的计费点流程进行核查,按照腾讯的相关管理制度,一旦确认游戏存在计费流程违规,我们将对游戏开发商和相关责任人 进行严肃处理。&
  问腾讯:知名平台更应该严格监管
  游戏平台上出现第三方游戏无可厚非,但作为知名的平台,腾讯更应该严格审核与监管,对自己的品牌和用户负责,让用户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出现像黄先生这样屡次莫名扣费的不合理情况。
  而且,消费者所反映的莫名其妙收到 &英克必成&的143条SP订制短信,既然该公司是腾讯的子公司和渠道商,那腾讯更应该给用户一个满意答复,切莫把普通消费者当皮球踢来踢去。    昨天下半晚接到自称《博雅2人麻将》的电话(接电话时间18:37,号码),说了这么个意思,扣你的6元钱他们退了,已经充值到我电话里了(本人未接到任何短信或退费提醒)。关于我在电信的恶意扣费投诉主要针对的不是他们吧?恶意扣费是别的扣我费的公司干的,与他们无关,甚至告诉我是另外两家侵害我权益的扣费一家是10元的一家是8元的。他们是深圳东方博雅,他们软件不存在恶意扣费。我投诉针对谁我自己不知道?他比我知道?笑话。见对方如此不要脸,狠狠的骂过他娘后,再次告诉他:就是你们。至于你们与电信是什么关系那是你们内部的事情。听到这后这狗崽子赶紧说,好那我们的款退了,剩下的是你和电信的事情了,你的投诉与我们无关了啊。这狗崽子意思其实我明白,想获得我的通话录音证明我已经承认我对这个事情的投诉与他们的关联已经结束了。没门!在被我揭破后其告诉我他们的游戏是绝对需要我确认的,绝对不存在恶意扣费,并且他们会向电信提供相关游戏截屏以证清白,笑话我自己有没有确认购买我自己不知道?我告诉他我向电信提出提供《博雅2人麻将》游戏自上线收费总额及具体受侵害电话号,这些名单中多少消费者的扣费是自愿的多少是被恶意扣费的一询问就明白,截屏自证的这种要小偷自证的小把戏你自己玩去吧。  随后接到自称电信天翼空间的电话(接电话时间20:18,号码)有过前期经验接到电话后我开门见山的说,你们先确认你们的扣费是否是恶意扣费?如果是处理结果是什么?并重复了一遍其跳跳小游戏的扣费过程,(把扣费页面夹杂在其他软件中,当你准备点击执行其他操作时忽然蹦出,点击即扣费)对方听我这么说搞死不承认是恶意扣费,甚至说他们根本就没有跳跳小游戏,只有包月服务,最终双方都无法说服谁,结束了通话。随后收到两条短信1、您已成功取消了天翼空间公司提供的跳跳小游戏服务,欢迎下次使用,详询10000,本信息免费。2、您已成功取消了天翼空间公司提供的视听盛宴服务,欢迎下次使用,详询10000,本信息免费。靠!你们不是说没有跳跳小游戏吗?刚才电话提到过取消这个服务了吗?钱你们是爱扣就扣,退也是爱退就退,你们把我们消费者当什么了?  这两个电话最终没有一个承认其恶意扣费的。难道我见了鬼了?没恶意扣费你退什么啊?没恶意扣费这满大街的防扣费软件防的是谁啊?这各种各样的手机卫士防恶意扣费这一项功能又是针对谁的呢?普通消费者要证明恶意扣费软件相对是比较麻烦的,但是开发防扣费软件的技术人员来证明恶意扣费软件是可以通过技术验证的,可他们的服务目前是免费的所以积极性不高,如果对每个恶意扣费行为,进行其非法所得的十倍惩罚,那这些软件开发的技术人员参与维权的的积极性相信会大大提高的。当维护我们消费者权利的技术人员因此而获得收入时?我们消费者会不高兴吗?  对电信来说,如果你还是带着希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遮羞布那你就该支持赔偿的,如果电信的获益本就不包括恶意扣费者一项,那电信是没什么损失的。当然如果这项非法收入经济获益巨大电信割舍不下,电信本身就是以侵害消费者利益为主旨的如果你那又另当别论了。  只有对恶意扣费者进行超出其获益的惩罚,其才会失去做案动机,只有对维护消费权益的行为进行奖励,才会有真正意义的防恶意扣费卫士守护我们的权益。当然目前恶意扣费的一方有技术,有人员,成建制,有团体,而受侵害的一方目前有的只有侵害。  最后呼吁下广大的消费者:当电信这条狗咬你的时候,记得要打狗。  (也再次要求电信提供《博雅2人麻将》游戏自上线收费总额及具体受侵害电话号,这些名单中多少消费者的扣费是自愿的多少是被恶意扣费的一询问就明白)
楼主发言:7次 发图:
  我用电信的号码,怎么从来没有经历过你这样事?我手机是天语E88  
  果断不用电信
  狗日的天涯,怎么要验证码了呢?
  @Miawk 1楼
12:45:35  我用电信的号码,怎么从来没有经历过你这样事?我手机是天语E88  -----------------------------  去下个《博雅2人麻将》玩玩或者随便找几个捕鱼游戏玩会。
  @张耀扬E
15:26:23.0  去下个《博雅2人麻将》玩玩或者随便找几个捕鱼游戏玩会。  —————————————  我下游戏都是在360下载,看到有收费的就不下,你怎么没去360下载?  
  手机游戏跟电信移动合作扣费,儿童玩手机游戏自动扣费,真恶心  
  @Miawk 5楼
19:57:00  @张耀扬E
15:26:23.0  去下个《博雅2人麻将》玩玩或者随便找几个捕鱼游戏玩会。  —————————————  我下游戏都是在360下载,看到有收费的就不下,你怎么没去360下载?  -----------------------------  呵呵!就跟现在地沟油的道理一样,也许我们是有办法初步鉴定地沟油的。但是有哪个必要吗?难道不应该是这些油的供应者自率吗?如果不从源头禁止地沟油,那我们消费者以后吃油前都要做几个小时的检测才敢吃的情景不是很可笑吗?电信的恶意扣费道理是一样的。
  @lgp518 6楼
21:21:40  手机游戏跟电信移动合作扣费,儿童玩手机游戏自动扣费,真恶心  -----------------------------  是啊!就是被它们这群孙子恶心的受不了了才决定反击的。
  我都果断停用2年的  
  电信这条狗咬你有没有?——之有垄断撑腰的土流氓  昨天电信10000号经过三天时间就我的恶意扣费投诉进行了最终的回复,拒绝了三项要求且不予解释,并两次电话询问我是否确认“申请”退费?我也告诉他们钱你可以不经过我允许直接扣,退还偷盗消费者的钱假惺惺地要消费者确认可要脸了?你爱退不退,随便你们了。客服小姐不死心地二次电话我隐约地威胁,如我不确认“申请”退费,其中有些定制服务是他们每月都要扣的。我也明确的告诉这小娘子,你们要退费,是承认恶意扣费?如果不承认恶意扣费,那你们没必要退?并强调钱本就是我们消费者自己的,在没经过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你们偷窃了,还要消费者“申请”退费?你见过受害者向小偷申请退钱的滑稽事情么?我耐心的跟你们进行了有效的沟通与说明,并由你们定下时间回复时间72小时,72小时后最终答复依然没有解释。那我也言而守信告诉他们,我将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工业信息产业部实名投诉。(工业信息产业部第二次实名投诉)  投诉完后我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几次投诉电信都没有对拒绝的诉求进行任何解释?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一些行政性收费还是要向民众进行说明其收费依据,并征求民众同意后由民众自愿交纳的。而牛B的电信就这么强悍,管你同意不同意直接偷,直接抢。向它们要解释人态度:解释个熊,你咬我啊?我就是恶意扣费了怎么地?咱电信天不怕耶地不怕。  这个世界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流氓有文化鬼见都害怕,电信就是个有垄断撑腰,有政策护法的土流氓。目前我们消费者维护权除了只能依相关流程及法规进行投诉,好象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眼瞅着这个扣费筋肉人越加的肆无忌惮,我们消费者却只能发出电信这条狗咬你有没有?的询问吗?
  朋友一起打狗吧,要是方便请转发,主管部门不作为,电信不终止侵害,维权无门,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希望看到《电信这条狗咬你有没有》的人越来越多,及早查查自己有没有受到电信的侵害一起反对恶意扣费。新建QQ群 朋友们可以加入。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QQ游戏大厅藏扣费风险 第三方平台4399吸金无下限
14:19:13 来自: 搜狐IT
字号:[小中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手机应用消费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苹果公司APP商店中注册的国内用户有近5000万,他们都是&APP消费者&;Google Play的应用程序总量则接近40万,增长速度可谓惊人,在收获高成长同时,手机应用也正成为扣费陷阱滋生的温床。
  案例一:
  苹果用户信用卡莫名&被消费&
  日前,唐小姐向《IT时报》投诉:从去年的12月到今年1月,她的招商银行信用卡账户里连续两个月莫名多出一笔9.9美元的消费,让唐小姐疑惑的是,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这笔美元究竟花在了哪?
  信用卡账单上第一次出现这笔扣费时,唐小姐并没有在意,直到1月,再次出现9.9美元时,唐小姐才开始警觉。在信用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提示下,唐小姐想起去年11月,自己的确在苹果商店下载过国外一款名为GoToMyPC的远程遥控类办公应用软件,&当时下载时明明写着免费的,而且这款应用我都已经删了,怎么还在扣费?&唐小姐查询了苹果商店的消费记录,发现就根本找不到这两笔美元消费,让她意外的是,账单中GoToMyPC的消费金额竟然是零。
  记者致电苹果客服,根据描述,他们认为这种账单意外扣费的确涉及&欺诈&。随后,记者又与苹果欺诈团队(负责处理账单纠纷等消费事宜)进行了沟通,他们再次确认此项消费并非在苹果商店进行,但同时也表示无法采取任何行动。建议消费者自己找应用供应商或银行沟通。
  APP开发商绕开苹果擅自收费
  随后,记者通过邮件和电话的方式联系了这家国外的应用商,他们暗示,用户的信用卡账号是在注册时自己提供的,他们的收费也通过邮件提醒过用户。按对方提示,记者首先登录GoToMyPC官网,发现页面的确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卡号,但唐小姐表示,到底有没有提供账号,自己已经记不清了,即便当时有提供信用卡账号,但没有她的许可,他们怎么就能不留痕迹地从信用卡内把钱取走了?
  至于提醒邮件,唐小姐表示之前从未收到过,在对方客服的提醒下,她经过仔细寻找,才在垃圾邮件里发现了一个多月前来自GoToMyPC的邮件,提示她要开始收费。对此,唐小姐感到非常愤怒:&我没有认可&订阅&啊,他们怎么能就开始强制收费?而且,一订还是一年!&
  记者从一位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事实上,苹果对苹果商店的应用供应商有过明确要求,所有虚拟服务都必须通过苹果平台进行收费,&这样,任何的消费记录都会有所保留,既能保障苹果公司从中获利,也更便于管理:只要通过苹果商店购买的应用,只要有不符合规范的付费,随时都可以通过App Store内的设置手动取消。&
  据了解,目前苹果商店内的应用基本采取三种收费模式:一种是下载收费,苹果与开发者3:7分成;第二种是免费下载后通过后续服务再收费,比如游戏应用中购买游戏币、游戏道具等;第三类是订阅式,用服务订阅模式进行定期收费。虽然目前GoToMyPC采用的是订阅式服务,但因为其绕开苹果进行私自收费,也就等于绕开了苹果的监管。用户无法在App Store上取消该项服务。
  国内消费者易中招
  回顾整个事件,这样收费的陷阱其实是从一开始就已经设下的,强制要求用户提供信用卡账户,试用期结束后,自动启动一整年的订阅服务。
  记者从招商银行信用卡服务中心获悉,由于信用卡有Visa和Master 两个通道,通过这两个通道扣费是不需要提供密码的,如果商家是银行的信用用户,甚至不需要信用卡背面的3位数字(交易安全码)。这点虽然算是信用卡使用常识之一,但绝大多数国内消费者对此一无所知。
  这样一来,消费者因为掉以轻心而提供或泄露了信用卡卡号,那么扣费对于App供应商来说,易如反掌。银行方面表示,已经接到不少类似因为苹果商店被强制续费而造成的投诉。
  对此,北京尚公(上海)律师事务所李立认为,GoToMyPC应该在下载安装软件时主动提示消费者,以合同形式告知消费者,同时,在填信用卡账户时,应明确提示试用多长时间以后会收费,以及清楚告知&如果你不拒绝我就要开始收费&,如果这些都没有做到,这种行为是违反我们国家法律的。
  问苹果:难道不关你的事吗?
  最后,经过多次沟通协调,GoToMyPC同意退款,但由此造成的麻烦却不是退款所能弥补的。事实上,类似苹果应用商店擅自扣费,以及自动续费的投诉本报已经报道过两次,但苹果方面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那么苹果到底有没有责任?在致电苹果的过程中,他们明确表示,苹果商店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并不负责监管,但如果苹果对供应商有收费分成的要求,那么苹果能够一边收着钱一边又推脱掉监管的职责?
  李立表示,App Store是由苹果公司控制的,对于这个平台,其有管理责任,但管理责任的边界具体在什么地方,这要根据App Store 与供应商之间的协议来定。但至少,苹果公司要给消费者一个回应,消费者有知情权,&不能说不关我的事就结束了。&
  李立提醒,有不少手机软件供应商把提示放在角落,让消费者很容易忽视去看,&目前App吸费形式很多,有的是广告,或安装第三方软件,或过试用期后直接收费等等,动足脑筋想尽办法来收费,所以消费者更需要提高警惕。&
  案例二:
  QQ游戏大厅暗藏扣费风险
  &在手机上的QQ游戏大厅中玩了几个小游戏,期间收到数十条短信,提醒我被扣费70多元。&黄先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安卓达人&,对刷机、应用颇有心得,本以为恶意扣费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春节期间遇到的这件事却让他闹心不已。
  3月12日,黄先生向本报投诉,过节期间,他在手机的《QQ游戏大厅》上玩起了《水果武士&奇迹之旅》《时空猎人》《植物大战僵尸》等游戏,随后便接到了不少短信,但由于平时手机经常会收到各种推广广告和垃圾短信,所以黄先生也没放在心上。但就在他几天后整理短信时,才注意到手机上有着几十条的扣费短信提醒,内容大多像&您已定制XX公司的XX业务,收费1元&和&您已成功定制腾讯游戏专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关卡,资费4元/次。&
  黄先生颇感纳闷的是,自己玩游戏期间并没有购买任何道具,也没有看到游戏内容要收费的提醒,更没有收到运营商的二次短信确认,&只是点了个继续下一关,之后就收到了一堆提示短信,提醒我话费已被扣除。&在查询话费详单后,他发现一共有143次SP增值业务定制记录,多来自&英克必成&,&广东国汇&等服务提供商。&几乎是每秒发一条,提醒我已定制英克必成的某业务,总共扣了我70多元的话费。&
  责任三方推诿踢皮球
  黄先生将此事直接投诉到了腾讯客服,而对方则称在&百度了一下&后,发现《水果武士》等是来自4399的小游戏,建议黄先生直接与发行方的客服联系。而黄先生拨打了4399官网上公布的电话后,却只有语音提示,无法联系上客服。最后,他投诉到了运营商方,而运营商则建议他去腾讯投诉处理。
  &三方相互推诿责任,将皮球踢来踢去也不解决。&黄先生愤愤不平地抱怨道。
  否认看到&扣费提示&
  3月13日,记者和腾讯方面取得了联系,其无线游戏运营团队负责人表示,《QQ游戏大厅》中的游戏均通过了腾讯和运营商严格的监管和测试流程,而在&用户购买关卡、道具、技能之前,游戏会有清晰的提醒和确认界面,告知用户即将消费的金额,在用户确认购买之后,才会进行扣费。如果是软件缺陷所引起的扣费,腾讯将会退款。&
  记者随后在手机上安装了《QQ游戏大厅》,对《水果武士&奇迹之旅》该游戏进行测试时,发现确实有&开通全部关卡要扣费4元,按确认键发送&的消费提示内容。
  但这一说法并不能让黄先生满意。黄先生表示,在发现第一部手机被扣款后,他在另一部手机上再次下载安装了《QQ游戏大厅》官方版本,再次进行实地测试。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没有发现任何需要付费的提醒,随后便收到了&您已成功定购腾讯游戏专区&&资费4元/次&的短信提醒。
  扣款信息疑点重重
  &我在腾讯正规的游戏平台上玩,怎么会出现没有任何提示便被直接扣费的情况?&这次试验,让黄先生再次肯定自己遇到了&暗扣软件&。但他更纳闷的是,这次只检测出《水果武士&奇迹之旅》的扣费行为,但之前话费详单上显示的143条SP扣费记录从何而来?
  腾讯公司在给记者最新的回复中表示,&英克必成&是腾讯的全资子公司,同时也是SP渠道提供方之一,但这几款游戏则是第三方游戏开发商所提供,&我们目前正在根据用户反馈的意见对游戏的计费点流程进行核查,按照腾讯的相关管理制度,一旦确认游戏存在计费流程违规,我们将对游戏开发商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问腾讯:知名平台更应该严格监管
  游戏平台上出现第三方游戏无可厚非,但作为知名的平台,腾讯更应该严格审核与监管,对自己的品牌和用户负责,让用户能够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出现像黄先生这样屡次莫名扣费的不合理情况。
  而且,消费者所反映的莫名其妙收到 &英克必成&的143条SP订制短信,既然该公司是腾讯的子公司和渠道商,那腾讯更应该给用户一个满意答复,切莫把普通消费者当皮球踢来踢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投诉电信乱收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