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喷怎么喷又开始喷黄小虎了

如何评价江苏卫视新开播的《全能星战》?
按时间排序
《我是歌手》总决赛刚落幕,一下子怅然若失,看到有评论说胡彦斌是《全能星战》的冠军,才来看的,看了4期,忍不住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全能星战》,音乐在节目中并没有突出,反观《我是歌手》,一期结束后大家会先讨论今天谁谁唱的什么什么很好,谁谁今天有突破,作为一档音乐节目,在节目当中音乐应当是最为突出的。而《全能星战》,歌曲反而弱化了,节目中最突出的点已然变为了制作人互喷,想象一下,平时在幕后的做音乐的在台上拉下脸皮互喷,你唱的不是jazz哦,我唱的这个哪里不是民歌了,你裙子太短了所以我以后要戴墨镜=_=,诸如此类,目前为止我看的前四期中期期都能见到。让我纳闷的一点是这些制作人的评论反而很少有真正触及到音乐及演唱的东西,涉及到的部分或许是在讨论这个不够摇滚,这个不是jazz,这个算不算民歌诸如此类。不过嘛,这些人平常都在幕后,见到都不容易,一下子坐在一起,还在互喷,还那样为各自的歌手拉票,也算是节目的一个看点。再次印证了不要当脑残粉啊,他们都是普通人,不过是做音乐的普通人罢了。作为普通观众,在我看来,《全能星战》的制作更贴近于娱乐节目而不是一档音乐节目,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它达到要求了,娱乐了大众,消遣了时光。从民歌场中可以窥探中国乐坛同世界乐坛间差距的原因,一群内地制作人在说我觉得民歌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只有老锣说在教科书上是有民歌的定义的,不只音乐领域,这也是多个领域内的普遍现象。有些可悲。
碰巧看了这个节目,把所有制作人的点评部分着重看了下,说下个人看法:全能星战定位更像是一个teacher,给听众上一节音乐课,听众被动吸收,制作人是老师,从音乐编曲制作各方面进行点评地有深度,试图让在场的听众评审当场学习接受并给歌手打分。所以,其他节目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等节目是靠观众主动吸收,虽然请的都是重量级人物,其实还是代表着广大听众的呼声,视为听众主动去吸收。一个靠听众主动吸收,一个是以资深音乐前辈的身份让听众被动接受专业的指导。所以看全能星战,除了看歌手的表演,制作人的点评也是一亮点(金除外)。第一季的歌手确实是重量级:胡彦斌:冠军实至名归,努力、才气、全能一体,整体很稳。陶喆:音乐元素玩地很开,但在目前大众的审美来看,唱的确实不如从前。龚琳娜:确实像某某说的是老罗和龚的实验音乐。孙楠:从音乐整体来说、他就是一门人声乐器,和创作一点关系没有,在孙楠和胡彦斌决赛的时候,陶喆的制作人朱敬然问了胡一句:“这些歌都是你自己编曲的么”,胡回答几乎是之后朱点头示意并表示“全能”非胡莫属。其他的都散了吧,没什么好评论的。我在想第二季有谁敢上呢?总之:全能星战节目的出发点是好的。相比之下,央视3套即将开播的《中国好歌曲》定位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几乎不会让人产生去下载比赛原声,或者去搜索比赛中选歌的原唱乃至其他一切版本的冲动。
最初听说这个节目,觉得创意简直碉堡了,七种音乐类型比拼,想想就觉得兴奋,完全是我的菜!再加上后来知道有我少女时期的偶像陶喆参加(他这种很少参加综艺节目的人居然参加唱歌比赛!!!),更是激动得不行,结果一期看下来,失望透顶,有种期待着去高级餐厅吃大餐,音乐响了,红酒开了,帅气的服务员端着一盘菜过来,打开看,一坨冒着热气的翔出现在眼前,服务员还无比自豪地说这是我们用灵魂打造的诚意之作……跟同类型的唱歌综艺节目相比,实在差远了。这节目本来可以在创意上取胜,以歌手挑战不同音乐类型为看点,在《好声音》侧重发掘唱功一流的歌手、《我是歌手》注重明星真人秀、《中国梦之声》打造中国偶像的唱歌综艺节目混战中杀出重围。但是节目制作队伍水平实在不够,好好的材料被糟蹋了,拙劣模仿《我是歌手》又各种不到位,看得我深深为他们捉急。1 创意好,但并未落到实处。打着七种音乐类型比拼的噱头,但事实上歌手在选歌、编曲、演唱上又各行其是,节目组也没有加以规范和干涉,这就导致了在演唱上出现了提到的第一场没有人唱摇滚,第二场没有人唱民歌,第三场没有人唱爵士(事实上,还是又个别好学生认真比赛没有跑题的,但是太少啦)的尴尬局面。而且比赛规则也完全忽视了这一重大bug,没按要求来的根本没有任何惩罚。(虽然音乐类型这种东西没有完全明确的标准来界定,但非专业的我也能看出来第一场黄小琥根本不是摇滚,第二场胡彦斌《望乡》不是民歌,第三场吴克群不是爵士啊!)观众就是来看大家玩音乐的,但是歌手的表演完全辜负了观众的期待,不给力啊!就像明明点的是粤菜,你给我上川菜淮扬菜,还说没关系好吃就行,有这么坑爹的么?而且本身这个创意,也是有bug的。就我的理解而言,首先要确定节目中所指的音乐类型,是指歌手所演唱的歌曲本身的类型,还是歌手的演唱类型。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拿《望春风》这首歌而言,它本来是一首闽南语民歌,那就属于民歌,但是陶喆曾经把它改编为R&B曲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节目组到底是要求歌手演唱某种音乐类型的歌曲,还是随便什么歌曲都行,只要我把它改编成特定的音乐类型,用那种唱法唱出来就okey了?如果是歌曲的音乐类型的话,第二场孙楠陶喆吴克群都对,如果是现场演绎的类型的话,孙楠陶喆都不是在“唱”民歌,只有龚琳娜还有吴克群的《青藏高原》没跑题。但不管是哪种评判标准,胡彦斌的《望乡》都跑偏了吧。而且这个创意本身对选手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可以玩转不同类型的音乐,比如张韶涵,她参加这个节目本身就从某种程度深说明了这个节目的不靠谱不走心。而且,即使你歌手选的是这个类型的歌,编曲、演唱也努力往这个方向走,但它听起来就不是这个味儿!比如第三场爵士,我实在难以理解孙楠为什么得了冠军。我觉得老锣的评价特别精准,就是两张皮,没有爵士的内容。这是这个节目最大的硬伤。2 解说做作&主持人hold不住&剪辑混乱先说解说。我在看第一期的时候,就是觉得哪儿不对,浑身不得劲儿,想了半天才发现是解说的问题。那个男人声音矫揉造作也就不说了,关键是我第一次听见这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厚脸皮解说词,摘一点大家共赏:"歌坛晚辈成功超越偶像,创造逆袭的疯狂“"为了荣誉,他们将全力以赴”“上一场胡彦斌为他的爱情say sorry,原来妈妈才是这个世界上他最牵挂、最想念的人”(请你告诉我这个句子的逻辑在哪里?)“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将用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化自己,感动别人……”(我晕,这也太矫情了吧,感动中国也没这样的词儿啊!)谁都是“对音乐认真、执着”,谁都是“为爱而歌,用灵魂演唱”……再加上那解说的声音真的很油腻,比朗诵还要深情,听上去齁得要死……另外,李响和整个节目的风格也格外不搭,当他站在台上说着那些和音乐和娱乐有关的台词时总有种强烈的违和感。由于缺乏主持娱乐节目的经验,好多地方李响的反应都不及时,或者说根本没反应,有时台下那些制作人都已经吵起来了,到李响这儿还是啥回应都没有,响哥你好歹打个圆场啊!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不足某种程度上促成了该节目的剪辑混乱,衔接生硬。制作人吵得好好的然大耳朵图图又一脸喜气地谈下一话题,歌手还在台上握手寒暄,画面马上又切到了别处,让我这种八卦的观众看得很不尽兴啊。这一点上湖南卫视就做得很好,全程以歌手为中心,尽量捕捉到歌手细节、明星之间的互动,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江苏卫视倒好,人家好的没学到,什么烂什么倒学到了家。看《我是歌手》时最烦镜头不停切台下那些影帝影后观众,《全能星战》也来这一套。好好的表演,非得弄几个入戏太深的观众来大煞风景,相比《我是歌手》,《全能星战》观众浮夸的演技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3 坑爹的制作人不得不说这是这个节目目前最大的槽点了。让制作人点评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像他们这样损人利己、互相拆台,却不提任何专业看法,反而各种吹嘘各种傲慢各种不着调,马上就拉低了整个节目的档次。首当其冲就是金武林……这个人真是,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我最受不了的就是人身攻击张韶涵,拿别人相貌造型说事儿,企图引导观众。虽说张韶涵确实是里面表现最不好的,但您点评的时候能不能就事论事,为什么要左一句“张韶涵漂亮吧?”右一句“我都不敢看你裙子,下次我要戴墨镜”,我从女性的角度都嗅到了一丝性别歧视的意味。还有一些细节,也是山寨味极浓,比如节目中屡次出现的背景音乐,明显抄袭诺兰版蝙蝠侠的原声(因为《我是歌手》用了这个原声做背景,估计他们不想直接抄,改吧改吧就用上了~~总之,这节目的观感就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现在的乐趣就是看着那帮制作人秀下限。
明星们对不同曲风的挑战效果完整统一、差强人意且足够新鲜,加上制作人明目张胆的勾心斗角更是挑动神经,还有什么在当今娱乐麻痹的收视大众眼中能再刺激点吗?况且时间窗口上没有同类节目的收视竞争。十分成功。——转
大学时代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还记得当时我坐在学校图书馆复习,做完一套题随手拿起这本书打算看一会儿解闷再做题,结果一看就是一上午。看完之后浑身冷汗,有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而实际上,惊醒我的其实并不是娱乐至死这个结论本身,而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媒介这个本体,以及媒介对个体产生的影响,这一点深刻的影响了我的世界观,此后我开始用critical的眼光看待媒介,也在这个基础上重建“自我”这个概念。这种感觉可能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不容易理解,我尝试用一个类比来解释:假设你是一条鱼,一出生就在水里,一直在水中生活,那么作为一条鱼的你,是根本没有水这个概念的,你能感受到身边环境的冷暖,盐分的变化,但你根本不知道是水的作用,因为你一直就浸泡在这个环境里,所以反而失去了对水感知的能力。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种完全被娱乐浸泡的环境里,一切都在泛娱乐化,消费明星,制造新闻。然而媒介的进化是不可逆的,他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通过媒介传递的价值却是有好坏之分的。通常情况下,许多东西在经过媒介的包装之后,会很难看清他的真面目。今天晚上看了两集《全能星战》,感觉真是糟透了好么,马上给在北京的好友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如果没看一定别看。总结一下我近几年看过的音乐类娱乐节目:《我是歌手》尊重歌手,尊重音乐,也尊重观众,是一个以音乐为重心的视听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以“声音”为概念,但实际上是一个选秀节目,观众和音乐没有位置,另外他过分挖掘“故事”挖掘草根,所以实际上是个大众娱乐节目。而《全能星战》,已经基本脱离了音乐和大众娱乐了,他俨然已经是一个竞技类节目了(可以申请奥运会比赛项目了)。最早看到《全能星战》明星阵容的时候,是很兴奋的,尤其对于跟笔者同龄的85后来说,可能共鸣会更大一些。八位明星中,除了最近几年才火起来的龚琳娜黄小琥,其他几位都是在2000之后的偶像艺人黄金时代中很活跃的人。2000年周杰伦发行了第一张专辑,这之后“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开始大规模传播,港台大陆年轻的流行歌手、组合层出不穷,与之对应的产业结构上,大陆的音像店开始蔓延全国,CD代替了卡带成为行业主流,各大电台电视台开始推出各种音乐排行榜节目,甚至二三线城市会有专门的付费点歌看MV的电视频道,那个时代音乐行业的繁荣是全面的,除了歌手,作词、作曲、制作人MV导演一下子都变成了明星。我当时买到一张专辑后会第一时间花上半小时仔细研读歌词本的每一个字,编曲、配器、唱片公司,录音棚信息全都看个遍,正是在周杰伦专辑的歌词本里,无数次的见到了钟兴民、洪敬尧和林迈可等制作人(假如不是《全能星战》我现在都不知道林迈可已经这么胖了)。这情景是现在生活在网络社会MP3时代以及iTunes模式时代的人无法想象的。因而,当看到这份歌手+制作人的名单时,我相信很多人会有很多期待,甚至用现在流行的矫情说法,这不亚于对过去的那个小时代的怀念。但结果出乎我的预料,《全能星战》成了一档竞技类体育节目,不仅台上各位明星使出浑身解数比赛,台下也使出浑身解数讽刺对骂,甚至成为该节目最卖座的一点。当我们提到《我是歌手》的时候,我们能想起很多歌曲,比如林志炫演绎的《烟花易冷》,杨宗纬的《流浪记》,黄妈的《等待》等等。可我们提到《全能星战》,第一反应就是各位制作人的对骂,歌手、歌曲以及最终决定打分命运的观众都变成了附庸,因为他们确实太“娱乐”,太吸引眼球了。这里面涉及到艺术评论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在文学、音乐、绘画等文化艺术领域内,确实存在见仁见智这种情况,中国人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西方人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都是这个道理,在不涉及专业领域的语境探讨情况下,通常比较明智的评价标准是挡中央一直以来宣传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论(又名喜大普奔论),这个逻辑对于大众文化艺术我觉得是很正确的,当然针对大众文化艺术以外的专业领域“大多数”原则就不是决定原则了。这也是为什么现今看到的大多数节目(或者节目的最终阶段)都是用观众投票这种方式,专业评委都是放在次要和补充的位置,人民群众是革命基础,审美权也一样是还政于民,这样从政治立场上肯定了结论的合理性、无可辩驳性,因而被广泛采用。《我是歌手》中同样有评委的点评,但是他是作为补充在节目播出时才放,评委本身是大众评审的一员,他们的观点并不会影响大众,这很好的保证了每一个观众做出独立的判断,很大程度上尊重了观众的意志。然而,当“砖家”们(而且是多名“砖家”哟)被赋予了凌驾于观众之上的话语权之后,他们会竭尽所能的影响大众,这自然而然的就会诱发出各种煽动性话语,甚至相互的攻击,而在这种激烈的争辩后,有多少人又能当没听见还坚持以前的想法呢?这种设定不仅弱化了观众的权利而且也影响了歌手和音乐本身。其实我们能看到,每个艺人以及音乐制作人对编曲做了很多工作,里面乐器的应用很丰富,歌曲安排也有意思,民歌场开始有邀请老腔,台湾原住民来助阵,这些都是很好的点,但根本没有人关心这些,大部分制作人全部陷入了概念掐架中,而且这也影响到了八位歌手,顺子辩解南泥湾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说了一句我也没R&B来唱民歌,挑陶喆的毛病,当时导演马上把镜头转到陶喆,他很郁闷的闭上眼睛皱了下眉。音乐类型是《星战》埋下的又一个包袱。其实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本身是一个逐渐大众化平民化的东西,引入专业性的概念是很难探讨的话题,八位制作人的背景和教育也都有许多差异,对音乐类型的理解也不一样,这要怎么评判?在这一点上,节目本身根本就没想这个问题,这导致八位制作人坐下以后也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因为其实他们这么多年做的也不是专业音乐也是流行,但不往专业领域靠就没法评判,而往专业领域靠就相当于又给自己挖坑,因而就开始不停的绕着类型概念这个虚无的东西扯来扯去,并没有针对音乐提出什么有意义的观点。再加上几颗老鼠屎积极营造出的不和谐气氛,连讨论的机会都没有,本来应该是不同语境不同背景下的交流融合,结果成了互相针对但却毫无意义的概念骂战,这不仅对各位音乐人来说是可悲的事,对他们努力制作出来的歌曲来说,也同样可悲。在剥除了大众性和音乐性这两层皮后,《全能星战》还非常扣题的强化了他的竞技性。比如实时更新选手排名,让你一直担心名次,还有量化每个人的票数,让你在心里默默计算差距,这都是提高每个人竞争意识的策略。《我是歌手》怎么做的呢,不是打分而是让观众选择,而且最终的结果也是只告诉排名,而弱化票数的概念——这其实是在弱化选手的心理差距,想象一下告诉你落后别人一名和落后别人300票,感觉能一样么?所以可以想象,《我是歌手》选手的心理负担比不幸参加《全能星战》的选手小很多,而且这种赛制会让你只关注音乐性本身,如何让观众喜欢,所以歌手会全力准备,然后一次释放,比完后会很放松等宣布个结果,而《全能星战》比赛就是战场,要预先躲避别的制作人可能的攻击点,然后还有想制作人责问你你要怎么回答,哪还能有心思全部放到音乐上?两个节目一个享受音乐,一个“享受”比赛,差大了。通过这两集的观察,假如从一个产品经理的视角出发,《全能星战》是一个设计非常失败的产品,他的失败根源于所传达的消极的价值观。我之后会抵制这个节目,因为我不想看到喜欢的歌手和制作人在上面遭罪。如果各位朋友还会继续看那么我希望你们能看清楚其中好的和坏的东西,不要受它的影响,比如你完全可以跳过制作人评论的部分(我不要,这才是节目精华好么?)。不过虽说这种按音乐类型来划分的模式为制作人的争吵埋下了伏笔(可以预见今后几期肯定还会有这种争吵),但也不是说这是不对的,老罗在第一集里面说过一句话“把歌唱好也不是,更重要的是突破自己,这个节目也可以是个学习的平台吸引大家,吸引歌手来突破自己。”第二集我记得某个制作人说了完全相反的话“你是一个职业歌手,你不是来学习的”这两种相比,我更倾向于老罗的观点,如果大家都能抱着学习,而不是装砖家的心态,那么不论对音乐和大众来说都能提供更好的体验,对制作人和歌手来说也会有更加积极的意义,这是《全能星战》可以采取的而且能避免没意义纷争的一种价值观。另外,我想奉劝一下内地的音乐制作人不要那么低级好么,虽说国内文化评论界确实自古有“假大空”传统,文锅过去了,论战技巧还一直保留,金武林(这位制作人是唯一一个看《星战》前不知道的制作人)讽刺张韶涵漂亮唱歌不行说下次得带墨镜,结果第二集还真带了,有这么做作的么,评价别人形式大于内容,自己也用形式完美的诠释了自己的B格。还有就是拉帮结派,讽刺老罗“你们外国人”,这种说法很没水准,翻译成本土语境,你能说南方人跟北方人怎样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本来就落后于世界,有老锣这种愿意投身中国民族音乐的人还划清界限,这么短视和”中国式”处理问题哲学,内地的音乐还可能发展吗?
0,刚看完了戏曲场,只想说两点,1 节目制作团队真是水准低,既然是录播,有些东西为什么要拿出来放 2,有些人真是够不要脸,樱井莉亚水平有限,没想到制作人肚里也没干货,几场下来,有拿的出手的作品吗,还不谦虚,樱井莉亚真是被坑的够惨,偶像吴还来段英雄救美,不是你不能救,但镜头面前别失态行吗都30的人了,你前脚说了不许讨好观众,后脚黄小琥的娘炮制作人就拿没那么简单拉票,恶心坏了,真是看不下去了。既然制作人也都水平有限,干嘛不请各领域专业的老师来出作品呢,非要丢人丢到家。说了这么多其实一点用没有,因为据说节目已经录完了。真是个有信心的奇葩团队。1,这世上有全能的歌手吗?2,这是一档为龚琳娜洗白,为某些歌手自黑量身定做的伪专业伪比赛伪娱乐节目3,节目组定调太高,思路却不清晰,到底是唱该曲风的典型曲目,还是唱改编成这种曲风的歌曲。第一种完全可以用专业度来分高低,输了也不丢人,纯粹是挑战自我,娱乐性也强。第二种就见仁见智了,没什么可拿专业性度量的,大家理解不同,深度也不同。目前来看,两种都有,台上台下一头雾水。4,某些歌手在不擅长领域的表演明显很业余,这是个想要在专业角度欣赏却欣赏起来很蛋疼的地方,还不如别装的那么专业,娱乐大众呢,本来你就不是全能的。
这个节目是来黑孙楠的嘛。。那什么。。黑得漂亮!
很喜欢这个节目,歌手唱的都很不错,龚琳娜都超神了好吗!但有两个硬伤一个是评委点评,感觉只是为了喷而喷,完全没有喷子的操守,不能喷到重点上去,二是大众评审问题,感觉跟星光大道的大众评审差不多。希望尽快能看到进步,这个节目至少比《我是歌手》或是《中国好声音第二季》之流,好听有趣劲爆的多!
我是来看DAVID的,最后还是决定以后不再打开江苏卫视。
孙楠和其制作人装逼装的厉害,受不鸟!
该节目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孙楠纯傻X,还有他猪一样的队友。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觉得他们的妆都画的很恐怖吗……张韶涵的眼妆第一次让我觉得,怎么人类的眼睛也可以画的这么让人惊恐万分……
12.23更新已经到决战了,继续补充一下我对《全能星战》的新看法。看了这11期比赛,于我而言,拿《全能星战》和《我是歌手(第一季)》比较的话,我还是喜欢《全能星战》。很多好奇的小伙伴又要发问了,这似为色莫?《我是歌手》也好,《全能星战》也罢,当下的娱乐大势不再是真的要找出谁的歌声更动人,谁的感情更真挚,好歌好嗓子从来都不缺。第二季《中国好声音》的火爆程度完全不能和第一季相提并论,窃以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在节目本身,而在娱乐趋势和大众审美已经再一次次洗练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好像今天再翻看06,07年的《超级女声》一样,观众对于谁的音准更到位,谁的故事更动人已经产生了免疫力。在《我是歌手》第一季的舞台上,羽泉获得冠军,肯定是会受到争议的,但是我觉得这个结果90%以上的概率不会是内定。,票选第一的回答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过羽泉的歌仅仅就是“热闹”?我不以为然,每一次的改编都很有活力,这可能也是羽泉本身就是创作类型的组合,相比之下得心应手一些。不着急下结论,继续往下看。反观《全能星战》,制作人带着歌手,明摆着就是来拼创意,拼编曲,拼突破的。胡彦斌的编曲就不说了,小调版的《没那么简单》说得再投机取巧,起码没有原调重现。充分尊重了观众的智商。龚琳娜的《小河淌水》这样的嗓子,还有什么可说的?虽然在舞台上,老锣和龚琳娜也尝试失败过多次,但是他俩那种把音乐当成生命的态度,难道不值得喝彩?金武林从第一期开始的确让人有点头疼。难道节目组之前没有订下核心导向么?但是看了11期了,金武林并没有那么让人厌烦,相反,我极其讨厌吴克羣没事就拿之前的委屈说事儿。整天唱写没营养的填词歌,然后唯一被人记得就是《将军令》。(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因为这个节目,我去听了一下金武林的《严肃音乐》。1995年的专辑,业界良心,现在听着都让人热血沸腾。哪怕是当今的中国乐坛有极少有人敢玩得这么狠,听听编曲,听听歌词,时代没有给天才机会。陶喆虽然体力大不如前了,歌词也经常含糊,但是真心觉得,老当益壮,R&B已经深入骨髓。我点开百度,点开虾米,打开收音机,听到的原唱毫无瑕疵。我买张看台票去看演唱会,拿着望远镜就能看到我喜欢的明星登台表演。那么我打开电视要看一群人继续高唱原调,比拼歌喉,我这是何苦来哉?《全能星战》的编曲一直是亮点,每场都能听到几首让人热血沸腾的改编,我觉得这就足够了。=========================================================因为节目类型比较像,那么我就拿《全明星战》和《我是歌手》放一起比较了。并且本文观点偏激,作者思路奇葩,如果不喜欢直接略过。先亮观点,窃以为《全能星战》比《我是歌手》好。然后开始诡辩。1. 我也不差钱。什么胡彦斌前女友,老妈现场坐镇,老锣娜神飙泪秀恩爱,陶喆追思先父,孙楠华山求高人,将军吴立志不结婚等等躁点足够消化一段时间了。相比《我是歌手》的小哥,周晓鸥,黄贯中回忆流,羽泉基友流,黄绮珊逆袭流,这种不愠不火,相敬如宾的娱乐态度,《全明星战》显得更无节操也更有魄力。相比起《我是歌手》第一季选角的稚嫩,《全能星战》也更加老练,起码请来的人离乐坛还没有太远,在我眼里一定是比陈明,尚雯婕,彭佳慧,周晓鸥,沙宝亮这几个要好上不少的,吴克羣稍微拖了点后腿以外。无论从唱功还是外形,《全明星战》都更壕一点。因此,我觉得,本着消费明星的心态,《全能星战》比《我是歌手》第一季领先了200多年。2. 制作人大乱斗。《全能星战》这次打得主意远不限于台前的明星,更是无底线地拉出了制作人,这一顿掐架更是比唱的还好听。什么金武林,捞仔,陈子鸿,说实话,不是一个特别关注这个圈子的人来说,我对于他们的了解之停留在百度百科和节目字幕上。不过,两次节目下来,个人感觉,每次听他们的掐架都是我看这节目最大的动力,孙楠还喜欢个金武林帮腔,金武林又永远一张吃了谢特的脸喷这个喷那个。相比之下,所有的制作人中对于音乐的坚持写在脸上的人就是老锣,但是过于教科书的行为过于格格不入,加之沟通能力上的欠缺,老锣很是郁闷。并且所有人都知道要在高音上炫技,在民族方面PK,当今的中国乐坛都很难找到人和你家老婆大人媲美的了(龚玲娜老师真的很牛很牛很牛很牛很牛,楼主跪安了)。幕后的这群人不知道出于常年居后的郁郁不得志还是走向台前的跃跃欲试,都让我相当诧异,贞节和操守都不要了,不过这完全不妨碍我继续喜欢这个节目,甚至因此我爱上了这种消费模式,有种座山看猴耍的感觉,好不自在。3. 我不是柯南。有人认为《我是歌手》最后的“第X名的人是”Repeat N是一种悬念,并且足够具有观赏性的话,我真的很佩服,你是多能催眠自己。有多少人觉得那个便秘的赛果呈现具有欲扬先抑的效果?摄像机扑捉一张张业余表演出身的表情,然后剪辑出紧张的氛围,你别告诉我你不知道这个事儿。说这个是悬念是亮点不是扯淡么?当然《全能星战》也没有什么看头,反正说实话,他们谁第一谁第二对我来说都没有影响,反正林志炫不拿冠军肯定和我党没关系,和我也没关系。节目组不是青山刚昌,歌手也不需要制造不在场证明,节目也不是密室杀人,整没用的做什么,更何况,在场的500个大众评审就能代表我的奇葩欣赏水平,这和中六合彩差不多。4. 我们都是唱歌的。胡彦斌的音乐答主个人比较偏爱,从红颜,和尚,包袱这样的老歌,到今年的三十而立和在一起,胡彦斌除了长得寒碜了点,就从嗓音辨识度,音乐品质,唱功唱法而言,那是相当可以的。陶喆,R&B嘛,就不多说,在不知道可以找隔壁王阿姨教你怎么念第二个字。黄小琥,丰满厚重的嗓音更是在近几年好评如潮,Live的感觉更是让人爽歪歪乳娃娃。龚玲娜,这个人不能再夸了,再夸答主就该吃金坷垃治病了。孙楠,中规中矩的发挥也足够殴打小朋友了。相比之下,《我是歌手》连杨宗纬都能淘汰,我真是服了好吗?我到现在没有缓过劲儿来,为什么说林志炫唱得,反正答主欣赏水平地下就是听不来。黄绮珊的高音这么不通透,在华语乐坛尚且不能秒天秒地,就不要老是拿曾经的伤痛来说事儿了,当然,吐槽归吐槽,我还是同情外貌委员会受害者的。彭佳慧的Live女王称号更是让答主寝食难安,辗转反侧,听了那么多场,也只好说,真的不咋地。羽泉还是很赞的,除了海泉的条件真的真的还是更适合做幕后。基友万岁。《全能星战》真是一个逗乐人的节目,而且唱的都不错。我对他没什么要求。
因为“限唱令”被延迟播放的有趣节目,我一直是很期待的。原因是因为我很喜欢陶喆,当年也很喜欢胡彦斌这一众创作型歌手。还是先建议看这个视频 from TEDxTaipei
TED演讲集:陶喆 - 放下才能獲得更多
/v_show/id_XMjc3NDc3Mjk2.html
--------------------------------------------------------------------------------这节目是一个对在音乐上大众审美的考验。第三期开始好看多了。各种打脸。-----------------------------------因为只看了两期,但是也看出一些端倪。首先,要称赞的是节目形式还是很创新的,同时一期中等于推出了7首“新歌”。虽然不知道这新推出的歌曲版权算谁的,但相信未来还是非常卖钱的。其次,在年之间,涌现出一批以创作型歌手为名的歌星,以陶喆、王力宏、周杰伦为代表,蔡健雅、戴佩妮等女歌手都有非常高的成就以及口碑。一时间创作型歌手成了作为歌手必须有的技能。其中,以多种音乐风格著称的当属陶喆和王力宏,他们二人在R&B、摇滚(王力宏的摇滚-_-#)以及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结合都作了一定的尝试。而在那几年,陶喆、王力宏的歌迷都因自己的偶像可以自己创作优秀曲目而感到一种优越感……事实上也是如此,当音乐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就会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进步,音乐类型也更加细分。龚琳娜之所以成为节目中最受关注的歌手,的确是因为这个节目中她是一个从学术上研究并延展出作品的歌手(当然还有老锣),所以即使有人不认为第一期的歌是摇滚,但也不妨碍这首歌是一首上乘佳作。事实上,对于“摇滚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国内大众歌迷心中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五月天的摇滚是“摇滚”吗?喜欢黑豹的是否比喜欢五月天的歌迷更懂摇滚?(真的值得比较吗?)所以在音乐常识的普及上,全能星战是个非常好的开始。我是歌手的确在音效、舞台专业化程度上远比全能星战高,但也不能因此否认全能星战在节目内容设置上的创新。同时制作人同期出现在节目中也很有趣,大概还是有很多人听歌从来不管制作人是谁吧,至少这个节目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制作人在音乐制作中的作用。这对于音乐产业发展也是良性的。万事开头难嘛,希望第二季全能星战能更加优化,如果还有的话。。。
杨乐开口唱的话,估计各位小星星都要下来了。完全是扫地僧级别啊,自在,享受。
11.5已经写跑题了...变成了每集的观后感...= =11.9为了10个赞..每个星期写这不好笑的几百字有意思么= =11.19感觉已经越写越乱了....= =————————————本来一直对这节目挺期待的,因为有陶喆、龚琳娜等等。拖了几个月才开播,看了一集后实感效果一般,专业不专业,娱乐不娱乐,让人感觉很别扭。下面就第一集每位歌手的演唱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吴克羣:近年来已经没人能制止他继续恶俗改编了吗?继中文版肛男丝带偶和划船舞之后,这中文版的《我们要摇你》再一次刷新下限,中间插上自己的《将军令》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两首歌节奏完全不再一个点上好嘛!!!他自己都赶词赶得喘不过气来了!!2.龚琳娜:每个人都对摇滚有不同的看法,我只能说从自己的感觉上,她的选曲和诠释是这一集最贴题的,先不论对水调歌头这样的处理是否正确,最起码的是唱出了态度和自己的精神。而且,本来她就是唱民歌的嗓子,和同场大多数唱流行的歌手的硬件条件本就不是一个水平的吧,就不作评论了= =3.孙楠:这次终于不再cos肛肛/王大治了?喜欢拖着伴奏乐队的节奏往前冲的习惯还是没改掉,乐队老师弹得都要冒汗了,硬生生把潇洒不羁风的《无地自容》改成了屌丝版linkin park,边唱边跳就像是4流地下乐队主唱终于找到县城超市开业商演机会的兴奋劲,啧啧啧还很自信一直评论别人。4.顺子:只能说中规中矩吧。5.黄小琥:本来还很期待师太的演出,因为8位歌手,明显经过岁月沉淀又还在状态的流行歌手就师太一位了。演唱前的vcr一直重复着《没那么简单》,节目组是要让不认识她的人以为她只有这首歌吗???然后当大家以为师太要唱《没那么简单》的时候,一首1.5倍速版《婶婶脑海里》让我跌破眼镜,尼玛师太你有诚意吗!!就是把这唱到烂的口水歌加了速,变了电吉他伴奏就想糊弄观众!!除了最后那一声吼,这整首歌的“改编”和原曲有区别么!!!还不如唱《没那么简单》呢!!6.胡彦斌:属于所有选手里面状态比较好的一位,唱得也很有平时的状态,就是这歌和摇滚没半毛钱关系。7.陶喆:唉,看这节目有一半是因为陶吉吉呀。之前在微博看耳帝说陶吉吉现在嗓子状态已经很差了,作为喜爱他经典作品的人,一直不愿意相信这种说法。可是看了这期节目,都是泪呀,看着曾经真假音切换自如,高音面不改容的陶教父唱得满头大汗,青筋爆起,声音嘶哑,欲哭无泪。8.樱井莉亚:呃,你唱的是啥??好吧,吐槽完选手之后还是想谈谈这个节目的定位。这种综艺节目打着比拼唱歌的绰头,本质上目的还是娱乐观众的吧。叫一堆在业内可能牛x哄哄但观众不认识一个(可能老啰算知名度高的了)的制作人作为承载综艺节目效果扛鼎作用的评论角色,一个个摆着b脸在针砭时弊,本身说的东西又不幽默,反而自爆其短,观众老爷会买账么?其次,节目组出的什么题目也尽是扯淡,这一期的什么摇滚,摇滚的定位本就是众人争议的话题,一群唱流行歌(最多是加电吉他伴奏的流行歌)的歌手加上一群制作情歌的制作人再加上一群只会跟着瞎嗨乱投票的大众评审,只能产生可笑的结局。第二集的民歌我还没看,但除了龚琳娜,有哪位是跟民歌沾边的??到头来又是唱了些完全不相干的东西然后靠嘴炮搭救沾边。只能说,这档节目,想耍专业又去不了那个高度,想增加娱乐性又要装x放不下身段。大家还是去看《爸爸去哪儿》好了.————————娇羞的分割线——————————————以下是看完第二集“民歌“主题的观后感,依然是以各位歌手为部分发表看法。1.胡彦斌:其实小胡唱歌真的不错,我个人觉得他是可以驾驭不同风格的,像《月光》等中国风,《waiting for u》等苦情,《有梦好甜蜜》等青涩。但感觉参加这比赛两集都是被制作人坑的节奏,捞仔大师给他定位成有故事的男人,每集都要配合一个故事,而不是专心在歌曲的改编上,都都是用自己熟悉的唱法打安全牌。遭到别人质疑时总以一副”流行唱法可以千变万化,一统江湖各种风格,你们质疑我就是跟不上潮流,不明白音乐的时代性“的嘴脸来辩解,然后别人用一样的方法去诠释歌曲时自己又在质疑”哟,你不是在唱xx风格哟~“2.张韶涵:这期的选歌有贴到题目,看vcr也有向此方面贴近去努力,奈何声音太单薄,唱起民俗歌曲高音时倍感刺耳。不过粉丝多,而且她好像是有策略性地请明星盆友来助阵??这集是天真娇,下集好像是甜妞,啧啧啧不得了~~4.陶喆:再次感叹,陶叔叔真的老了,这首明显是改成r&b风格的民歌,已经没有了他以前来回自如的感觉,只有无力的嘶吼。但感觉其实分数不应该那么低,因为其实”不贴题“的不只他一位。3.孙肛肛:开场vcr播请了高人以为要耍大招了,曲子第一段钢琴版奏加合唱伴音确实有亮点,但我以为肛肛终于要高雅起来,不乱飚高音的时候,随着大爷一声吼(确实也只吼了一回),又回到本性难移的《拯救》风格,第一段营造起来的气氛一扫而空。唱完还很自豪:”他们都是懂我的!!!“。ps.相信所有观众都会觉得,高人大爷存在感略低吧。4.吴克羣:虽然还是唱的很一般,但赛后的采访让人感觉态度上有加分,制作人说话也很谦逊,他们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而不断去学习,虽然效果还是不太好,但起码不会强词夺理硬说是自己是”这个时代的民歌“。5.黄小琥:本场的演唱的师太和上一回根本不是一个人好嘛,诚意立马出来了,难道是第一集轻敌了脸挂不住终于要认真了??《康定情歌》演绎的还是有黄小琥味道的,浑厚的嗓音让人不会完全觉得是以流行方式诠释民歌。6.顺子:这一场她可惜了,忽略一大帮小盆鱼的助阵,单是顺子以稍带爵士腔的转音演唱一首《南泥湾》就是值得玩味的新思路,从制作人质疑她的最后一个音没有放开去飚就能看出来顺子是有体会过应该怎么去改编的,没有因为爵士腔而把这首歌弄得太油但又赋予了新创意。可惜上一场分数太低,加上大众评审,唉...7.龚琳娜:感觉这个节目就是为了给她洗白呀!!!本场的演唱水准加上爱情故事烘托成功迷倒一众参赛歌手/制作人/大众评审。龚琳娜之前的某些歌曲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质疑而使其形象偏向丑角,而参加这个节目后,因其秒杀其他选手的唱功和改编,又让多少人从此黑转粉呢?不过总的来说,第二集还是比第一集要有进步的,可看性提高不少,至少相当一部分第一集表现不好的歌手都有作过努力和改进,可能脸面挂不住了吧。最后还是吐槽一下制作人,真的,你们一点都不幽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5所以我是该一直一集一集地写下去么= =本期的题目是爵士..但最爵士的顺子已经滚蛋了= =1.张韶涵.她有在用传统爵士的歌曲.模仿传统爵士的唱法.还跳了爵士的舞步.可惜三样都不是专长的情况下只能得到不过不失的评价..其演唱让一众日片影迷惊呼:"樱井莉亚丰胸了?!!!!"2.陶喆:陶叔叔继上次怒垫底后.终于使出浑身解数.让观众再次看到他惊人的编曲和改编能力..这曲&弯弯的月亮&真的很有老上海的情怀.是全场较为贴题和有诚意的改编.但还是要说一句..您的小号真的学的不太像..3.龚琳娜:依然坚持用民乐风格与各种主题相融合的试验..还是很稳定的发挥和精彩的改编..可是经过了上场的惊艳.观众会觉得本场的演唱惊喜点少了.使得本来挺好的演绎因为和上一场的对比产生了没那么好的感觉....另外.大家有留意制作人们开始改称龚老师了么..4.吴克羣:完全搞不懂为什么一首只是换了爵士伴奏风格而唱法和原曲一模一样的《喂你些屎》能得这么高分.不就表了个白么.还没说名字...5.黄小琥:小虎师太用一段让人觉得怪怪的姐弟恋故事把观众成功带入了歌曲的意境.全曲感情拿捏的很好.导致我在听的过程中一直徘徊在"质疑这到底是不是爵士".和"忍不住赞叹唱得好"的矛盾感觉中自攻自受...最后我还是要问师太一个问题...他..是萧煌奇吗...6.孙大治:感觉我再黑肛肛就真的显得很恶意了...但请告诉我这首杂交&坐在骨堆旁听妈妈讲过去的映山红&和上一场的处理有什么不同???前面一段若似抒情的慢板旋律.在一段装x的停顿后变成快板的速度...这种玩法已经被玩腻了好吧!!!!而且&映山红&一点也不爵士..不过大治一直秉承两句真言.被赞:"他们都是懂我的!!".被弹:"他们不懂!!!"...好吧.我承认我不懂...7.胡彦斌:虽然一直在吐槽"捞仔大师",但这次的改编确实很屌!!!硬是把一首动次动次的&潇洒走一回&改成了满满的爵士管乐配器.小胡对原曲旋律的变化方式也让人听的意犹未尽.虽然在唱法上是否爵士仍引起争议.但小胡在本期节目成功的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别的风格..没有再做"有故事的男人".反而诸如陶喆\吴克羣\黄小琥用起了他玩剩的这一招... 第三集的爵士.正如我在acfun看的时候.最后有一位基佬的弹幕"看完这期节目.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爵士了..".反映了节目组定下各种貌似牛逼的题目.而在歌手大牌们的各种跑题.制作人的各种扯淡中.使得本来就不太懂的观众更加迷糊了..好吧..我觉得我看的时间总是滞后播出一个多星期...————————————————11.9好吧我承认我只是每天在家做运动的时候看那么一小段而已= =话说这"戏曲"的题目是节目组哪个傻x定出来的,在天朝这种大环境下,随近几年选秀比赛愈多选手喜欢用流行唱法演唱民族歌曲(或红歌)以期政治正确,于是乎之前的"民歌"主题相当一部分歌手能用这种方式偷梁换柱,可这“戏曲”就有点玩脱了.纵观8位歌手.除了龚琳娜(让我们忽略小虎姐吧)..都是朝京剧去开刀....这是代表了制作人/歌手只对这一种戏曲形式稍微熟悉么??.应该当前市面上在流行歌曲中添加传统戏曲元素的现成例子只有京剧的比较多.所以大家都觉得有众多经验可循而比较好改吧- -呃...还是一个个来吧..黄小琥:为什么要先说师太..可能因为看了这一集我完全有感觉师太已经看破节目组的各种脑残主题.专心演唱自己的深情风格算了..这是一种很有性格的行为..就像我们写作文的时候觉得题目很扯淡故意写自己爱的的一样帅气..所以最终结果必然是不及格(淘汰)...她的制作人最后喊的一句"这个舞台不能没有你的声音"..或许也触动了不少每期都被"你唱的是/不是xx!!"辩论会搞到没办法安心欣赏歌曲的观众的心弦..难道不对吗..一堆本来各有所长的歌手被一个个自己不能驾驭的主题弄得大失水准/洋相百出..导致观众在听这人唱的好不好的同时还要比看其他选秀节目多思考一个问题.."他唱的到底tmd是不是xx呀!!"...不过..小虎你上期节目说的那个人.是李伟菘吗?孙楠:本期节目他的表现让我不好意思再黑他了..他确实是除了龚琳娜以外的其他人里面稍微有功底的..也配得上是"流行唱法唱京剧元素"的所谓标杆.但金武林大神一直拿这个来自豪..难免不让人疑惑.第一集里龚琳娜以民歌的方式诠释摇滚.你们说她不是摇滚.现在孙楠用摇滚的编曲来演唱京剧.就成标杆了???我反而觉得首歌放在第一集更为贴题= =胡彦斌:这首&秋意浓&是本集里比较有创意的一个想法...其他人(除了龚琳娜和陶喆)碰到这种生僻主题.做法就是用自己熟悉的唱法去唱与主题相符的歌.或者直接就去用糅合了京剧的流行歌就算了....胡彦斌选择以戏曲的唱腔去唱一首传统流行歌曲.这是一种很试验性的反向结合方式....但有创意归有创意...没练过毕竟是没练过...使我在听到他中段转回自己正常的唱腔时竟然有种"终于释放了"的感觉.....吴克群和张韶涵:他俩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一个选了首被原唱完爆的京剧流行歌...一个选了一首被制作人大神完爆的京剧流行歌....可虽说他们唱的不好...但是勇气可嘉..其实这种节目观众只要看到明星们有努力哦~好棒哦~~~不就满意了吗...难道他们个个像陶喆一样正儿八经地给您来一段京剧收视率会高??..陶喆:陶叔叔的妈妈是高人..陶叔叔自己练的很努力..也确实唱的比胡彦斌要正宗..但因为他选的是京剧的曲子.又真的是在唱京剧.就很难让人不真的用京剧的标准去衡量..于是用这种标准去衡量自然结果就是唱的不怎么样了...陶叔叔那快崩溃的嗓子仿佛每首歌都有一个梁博般的"要破未破"...场场都让我捏一把汗...生怕真的给破掉了...但话说回来...陶叔叔的这种安排还真让我感动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唱京剧的妈妈和唱r&b的儿子确实不太会有同台演出的机会...借这个节目..圆了母亲的一个念想.感觉比拿冠军重要多了..龚琳娜:龚老师您的大招怎么还没放完呢??如果不听她的演出..大家伙可真以为戏曲就只有"京剧"了..也仿佛料到其他人都会只抓京剧...龚琳娜一个人就把其他人没搞的(也不懂搞)都搞了个遍..用忐忑穿插的5种戏种之间虽无联系..可忐忑的心情却贯穿5段曲词..不能不说老啰的编曲是很屌的..衔接得毫无违和感..tmd一个外国人对民乐的理解如此深..让我等天朝子民何等惭愧...最后想说一说金武林大战吴克群的事情....金大神如此失态真是智商捉鸡..在这种50步笑百步.普遍跑题的比赛里....一直强调主题只会让别人更关注你家歌手的跑题情况..大家可以想想孙楠前几期都唱的啥..而且参加这种节目说白了不就是增加出镜率..亮亮歌喉..涨点粉么...大哥您真以为是竞选去金色大厅演唱的机会么..何况金色大厅也是给钱就能去的- -.君未见捞仔大师这两集都学乖了...了解到自己的歌手没有足够屌的情况下去太多质疑别人只会成为猪队友..于是默默地做起了调笑和鼓掌的角色.....而且.金大神明显是第一次看天朝的音乐节目.大众评审可是我国最公正不阿的群体呀!!!.假如您在那吼两句.大伙儿就立马被洗脑..这等霸气还是建议您先去竞选人大代表吧..————————————————11.19话说上星期去了南京玩了一趟...因为自己稍微有那么几个赞的两个回答都江苏卫视的..在南京游玩还有点小激动呢~~言归正传...话说上一期节目结尾听到下一次主题是民谣..心想.呵..节目组终于放水了.大伙儿终于可以集体贴题了...可是不跑题就没得喷呀!!没得喷就没话题性呀亲!!!于是乎..歌手们还在跑题的道路上越跑越远..请问.是故意的么??...小胡:将小芳改成比较folk的编曲.然后以r&b的唱腔去演绎.虽然稍微有点油.中间还明显掉拍(自己还不承认).可听上去的感觉还是听舒服的.从既往几期以来有感觉小胡和捞仔哥有在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去答题..是有诚意的...而这首歌小胡的诠释方法实际上和第二集陶喆以r&b的风格演绎民歌是异曲同工.但!!相同的方式用在不同的地方显然会有不同的结果!!!将r&b用在民谣的地方容易让人觉得是在diy~而用在民歌则会有糊弄取巧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第二集陶大叔会垫底的原因..陶喆:相对于其他选手..陶叔自第二集探底之后感觉就如强迫症般地贴题..爵士--戏曲--民谣..从音乐类型上来说..这三场里面总体来说是他最中规中矩地符合题目了..but!!!这样效果真的会好吗??罗大佑的校园歌大多数都属于旋律起伏不大的类型..静静地听.很舒服.但换一个角度去想.就是旋律一直重复而没什么高潮..这种没高潮直接导致陶叔叔在演唱的时候只能通过"大家一起来!!"以及扯大嗓子等方式使歌曲稍微有点变化..但这种处理其实效果很一般...再加上其实他口琴吹的真不怎么样...尤其是和后面出场的口琴叔对比起来...吴克羣&樱井莉亚:我还是不得不将他们放在一起...上几期的题目难到他们了..这大家很理解...尤其金大神那一副屌爆的嘴脸让同学们都不自觉的支持起他们俩来...but!!!大哥你们得照顾一下观众情绪呀.打个安全牌要死啊...吴克羣搞得好像自己要做试验音乐.分数就豁出去一样..可就改了歌词还真不算太实验.尤其是在观众根本不太记得原来歌词的情况下..而且对题目的理解也出现一定的偏差..或许他真的抱着想要坚持自己决定的心态..但这很明显就是押错宝了...哥.这真的不是民谣...张韶涵则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直接打起了歌...其实选自己的歌本没错..&隐形的蹄髈&既励志又校园.做得好是可以很民谣的...虽然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取巧(参考陶喆后面的评语).问题是..大姐你起码得换换编曲吧...直接就这样唱了听上去真和mp3没啥区别的..龚琳娜:老实说我觉得龚老师这次也有点跑题了.属于国产民谣与民歌的交叉点..不过其营造出的静逸的气氛.与呢喃的声线可使听众不自觉进入歌曲的绝对领域....加上老啰恰如其分地助阵..歌曲结束后依旧久久不能脱离...所以大家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点评这一种演绎.而且也不太敢乱评了..于是乎制作人们纷纷开始点评老啰= =孙楠:一句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让我想起这节目是几个月前的录播..那"慢节奏前戏---快板潮吹"的套路我都不想再说了.金大神自豪地称之为"孙楠模板"...这种每首歌都是一个腔调和一种套路的演唱方式你腻不腻???..其实孙大肛一直能保持那么自信的心态是挺不容易的..尤其在重复了"TM都老了吧"n遍仍没能成功将麦克风喷坏后.还能信心满满地评论龚琳娜的气息和流行歌手有差距....最后..这应该是一档有史以来大众评委存在感最低的国产音乐类节目..感觉观众大老爷都没有在在意比分...呃..越来越模糊的主题和一直在跑题的歌手们.成功使观众的耳朵疲软了下来..于是乎节目的焦点由开始的"听各位大牛唱歌"---变成了"听龚琳娜有什么新创意&歌手与制作人打架了没?".....同时..经过这一期节目..民谣硬是被加上了校园的前缀...祝贺各位民谣歌手集体重披校服.....
看了两集再来说一下我对这些歌手的看法吴克群:他出道时间相对比较晚,但还是保持了应有的实力水准,比较难得。(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他将军令了改了一句很有趣的歌词:韩风它来袭
放个屁都是黄金
我们失去信仰
忘了自己才是第一)龚琳娜:的确带来了诚意,而且敢把把一首柔情的歌给颠覆了,但觉得“神曲”离观众还是太远了,不太能迎合观众口味,以致第一场排名最后,第二场正儿八经的来个综艺频道的音乐范了,观众就接受了,音乐就是这么奇怪。孙楠:不得不说高音很好,循规蹈矩的唱还好,卖弄技巧的时候就感觉很不和谐了。播放当中他的谈话中都透露出他的自信(其实是太自信),他总是找各种原因去解释别人得分高的理由,所以不怎么看好他。顺子:不怎么了解,以前就听过她的回家,没看之前还是比较又点期待。但个人感觉两场下来,顺子表现得算是比较好的流行歌手,但不够突出。黄小琥:挺喜欢她的嗓音,实力放在那里,对得起她“灭绝师太”的称号,期待有更好的突破。胡彦斌:两场都用“故事”去引导他的歌,把节目的level拉回到一般选秀节目。说真的,好好唱就好了,何必用故事去绑架观众。陶喆:现场演出的范挺好的,也比较喜欢他唱《hey jude》的那一段,但还是没有达到我想象仲得那种嗨。民歌部分真的听不出什么民歌味,下一期很危险了。张韶涵:无论是摇滚还是民歌都离不开她“隐形的翅膀”的味道,却一直强调自己不是花瓶,说实话得高分真的纯粹是人气分。(裙子是有够短的)不喜勿喷!
這些電視臺總是搞這些沒有意義的節目不知要幹嘛= =是以毀滅我們的偶像為目的對吧?看著那些所謂製作人在台下以踩低別人來抬高自己真特麼噁心。四個字,噁心巴拉
第一期里面龚琳娜改编很好很有特色可惜不被买账。胡彦斌和张韶涵唱的打死都不能说是摇滚吧,这一点孙楠和黄小虎说的还是很对的。吴克群开场还不错可惜得票一般。孙楠唱的一般但是制作人嘴上不饶人啊。第二期张韶涵还是那个逼样子,感觉她随便叫几声都会是高分,明显感觉出现场观众的水平那叫一个凹啊。吴克群的假声真难听。郭兰英奶奶各种被比较但是依旧坚挺。最后龚琳娜唱的太感人了。爱情就是这么伟大。这个节目总体来说意图是好的但是结果很差劲。主持人说话的时候能不能不要食指一直往下比划。还有就是请的这么多人就胡和张最不会唱歌,竟然有那么高的人气,真不知道现场观众是怎么选的。还有每期比赛的题目要求基本都没有满足的,按照规则应该一多半的人全是fail啊。看这个节目的一个感受就是唱歌的好多傻逼投票的更多傻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小虎孤星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