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能盗之十九关最好密码的化物语观看顺序是什么么

西游记读后感-西游记的修行
到了次日,师徒二人均已坐定,因今天的话题是欲望与修行,格外令慧宁感兴趣,因此事先还备好了点心,给师傅吃用。
智安见慧宁想得周全,也愿意多说详细些。他先问慧宁,今天的话题你已知晓,你有什么疑问要先问的吗?
慧宁道:有,师傅,孙悟空从出生到成佛,之间从没有近过美色吗?还有,就是,唐僧动过凡心吗?这两个问题都萦绕在我心中许久。
书中看:观音十分了解孙悟空,说: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孙悟空说: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这是说明孙悟空入佛门之前也是有各类凡人私欲吗?
后来孙悟空假装牛魔王曾经与铁扇公主熟练调情周旋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吗?
打死七个蜘蛛精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智安点头,道:这两个问题的确十分引人关注,而且并不十分明显就有答案。
现在,到了直面取经团队情欲问题的时候了,下面就来谈一谈这一常人的基本需求在师徒几人当中的体现。
首先,唐僧:
妖精普遍看中的是唐僧肉,因为听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有的女妖精,看中的则是唐僧的“元阳”。唐僧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泻,可见元阳是宝贵的东西,“元阳”的作用比唐僧肉还高,从另一个角度说,吃唐僧肉,不如取唐僧元阳。
要实现这个目标,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色诱。唐僧出身凡人,我们来看看,唐僧是如何面对这些凡人难以抗拒的诱惑的。
第一次诱惑和考验,在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
这一次考验,对唐僧来说,不算什么。那时唐僧刚踏上西行路,正是取经意志满满的时候,不易受诱惑干扰。再者,指定配唐僧的,是老母,没有十足的诱惑,菩萨也不会有过分的行为。所以,唐僧的反应,是“推聋装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或“如痴如蠢,默默无言”,“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打仰”。反观八戒:闻得这般富贵,这般美色,他却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
真正的考验,出现在五十四回女儿国。女王心意开放,不受礼教束缚,唐僧表现是:“三藏闻言,耳红面赤,羞答答不敢抬头”。女王主动拉她上龙车,他则是“战兢兢立站不住,似醉如痴”。接下来,女王更是跟他“倚香肩,偎桃腮,携手相搀”,唐僧也都从了,且主动敬酒。这一切自然的心理与生理反应,已在唐僧的神态上表露无遗。而唐僧按照悟空的设计最终离别女儿国王时对她行的是俗人礼而不是通常的佛门礼节:第五十四回:长老慢下龙车,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好不容易过了美人关,蝎子精出现了。蝎子精把唐僧掳到洞中,“贴胸交股”。这一次,是唐僧第一次单独面对直接的毫无顾忌的赤裸裸的色诱,他的反应,有暧昧,有欲望,有坚忍,但最终是坚定。书中说:“话说唐三藏咬钉嚼铁,以死命留得一个不坏之身……”倍显艰难。
唐僧为何能如此坚定?唐僧一语道破:“我的真阳为至宝,怎肯轻与你这粉骷髅。”可见唐僧元阳若破,就没资格去西天见佛取经了,不但唐王使命不达,而且破坏了取经计划。唐僧的前身是如来二弟子,因“轻慢佛法”被贬凡间,想重归西天,必须坚持。
西行路上的女妖中,还有一位不吃人的美女妖精—杏仙。
杏仙之美,有描述到:“青姿妆翡翠,丹脸赛胭脂。星眼光还彩,蛾眉秀又齐。下衬一条五色梅浅红裙子,上穿一件烟里火比甲轻衣。弓鞋弯凤嘴,绫袜锦拖泥。妖娆娇似天台女,不亚当年俏妲姬。”杏仙还有桧、柏、松、竹、枫等妖精,是西行路上比较另类的妖精。他们个个都是满腹诗书,唐僧跟他们吟诗作对。杏仙对唐僧一见钟情,杏仙是不仅长得美,举止又有教养的淑女:“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典雅高贵。千不该万不该,芳华绝代的杏仙不该在听到四老介绍了唐僧之后,起了爱慕之心,并卖弄诗才吸引唐僧。“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雨润红姿娇且嫩,烟蒸翠色显还藏。自知过熟微酸意,落处年年伴麦场。”
杏仙这首即席诗作,出手不凡。前四句用了四个典故,道出杏树自古就跟圣贤捆绑扬名;后四句是谈及自我,“雨润红姿娇且嫩”一句。她诗兴大发之后,要唐僧“赐教一阕”时,唐僧不敢答应。这时候,杏仙更进一步表现:“那女子渐有见爱之情,挨挨轧轧,渐
近坐边,低声悄语呼道:‘佳客莫者,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此是欲从情出,层次比直接要取唐僧元阳的妖精高了许多,而且最终目是一生相伴的知心伴侣。可惜自古红颜多薄命,多情总被无情伤。唐僧断然不从。见唐僧不从,树精毕竟是妖精,威胁到:“若
是我们发起村野之性,还把你摄了去,教你和尚不得做,老婆不得娶,却不枉为人一世也?”杏仙一见“陪着笑,挨至身边,翠袖中取出一个蜜合绫汗巾与他揩泪,
道:‘佳客勿得烦恼,我与你倚玉偎香,耍子去来。’”杏仙对唐僧的感情,近于纯爱。她想着长生不老,完全是与唐僧惺惺相惜。但她的一厢情愿遇到身负取经使命的唐僧,结局只能是悲惨,连带其他几个树精都被打死。这故事告诉我们,没背景,仅仅使弄文字,莫以情为由阻挡武力势力所向,反误了卿卿性命。
到了陷空山无底洞,面对同样美如半截观音的且有情调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唐僧居然以“娘子”相称,并携手游园,同喝交欢酒。悟空在暗中都一直担心,“我师父被他这般哄诱,只怕一时动心”。这一切,其实都是唐僧信心坚定的表现,因其心中明了,其一心向佛的志向不会动摇,因此做做戏也无妨。
后来唐僧对行者说:今被这妖精拿住,要求配偶,我若把真阳丧了,我就身堕轮回,打在那阴山背后,永世不得翻身!
长老认得声音,跳起来咬牙恨道:“猢狲啊!别人胆大,还是身包胆;你的胆大,就是胆包身!你弄变化神通,打破家火,能值几何!斗得那妖精淫兴发了,那里不分荤素安排,定要与我交媾,此事怎了!”
唐僧不但没有对白鼠精动心思,反而担心自己被白鼠精逼迫交媾。
之后玉兔精变成的天竺国公主强行婚配,唐僧也经受住了的考验。因为这时以至天竺,西天灵山在望,唐僧一心完成取经大业。而且,玉兔跟唐僧没什么特别的亲热举动,仅仅是“玉手相搀”。所以,在孙悟空眼里,“师父全不动念”。
下面说说孙悟空,一个悟透了“空”的石头人。
孙悟空,根据那句最著名的关于色空的话,所谓:空即是色,色既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当年菩提祖师在给他取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已经暗示了他未来的觉悟,那就是绝色、悟空。可以说,菩提祖师一开始就预见或寄望其将来成为坚定的修行中人,连名字都起成悟透色空,名字就叫“悟空”的人当然不一般。
但是悟空,并非一开始就悟透了色空,证据让我们在师徒前行途中来寻找。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取经团队中最不受诱惑、打女妖精最不留情的当属孙悟空了。是这样吗?
在“四圣试禅心”时,唐僧以商量的语气说:“悟空,你在这里罢。”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孙悟空虽然说他从小就不晓得干那事,但是他在三大白骨精时又说过: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
镇海寺孙悟空在西行路上被白毛老鼠精化作美女骚扰:“趁如今星光月皎,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我和你到后园中交欢配鸾俦去也”。孙悟空将计就计,于是,“他两个搂着肩,携着手,出了佛殿,径至后边园
里。那怪把行者使个绊子腿,跌倒在地,口里心肝哥哥的乱叫,将手就去掐他的臊根……”。但是孙悟空马上将其打翻。
孙悟空还曾经“勾引二嫂”。火焰山三调芭蕉扇一段,他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去和铁扇公主调情。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果然是:“面赤似夭桃,身摇如嫩柳。絮絮叨叨话语多,捻捻掐掐风情有。时见掠云鬓,又见轮尖手。几番常把脚儿跷,数次每
将衣袖抖。粉项自然低,蛮腰渐觉扭。合欢言语不曾丢,酥胸半露金钮。醉来真个玉山颓,饧眼摩挲几弄丑。”从小不晓得干那般事的孙悟空,勾引挑逗他人十分熟悉。
在战红孩儿一回,孙悟空去请观音,观音说:“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甚么东西作当。”
十分熟悉孙悟空的观音担心因龙女貌美孙悟空去骚扰她。而孙悟空道:“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原来孙悟空自进了沙门才不干那事了。
关于猪八戒
猪八戒好色成性,众所周知。卵二姐和八戒共同生活一年,就受不了归西了。高老庄八戒娶亲。“四圣试禅心”,八戒:心痒难挠,坐在那椅子上,一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孙悟空知道八戒跟前妻“离别的久了,又想起那个勾当,却才听见这个勾当,断然又有此心”。最后八戒留下。八戒对于问及要哪个做娘子时回答:“娘,既怕相争,都与我罢,省得闹闹吵吵,乱了家法”。“那个没有三妻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八戒幼年时就学会“熬战之法”。高翠兰被发现时已经:“云鬓乱堆无掠,玉容未洗尘淄。一片兰心依旧,十分娇态倾颓。樱唇全无气血,腰肢屈屈偎偎。愁蹙蹙,蛾眉淡,瘦怯怯,语声低。”
在云栈洞悟空收八戒,当孙悟空问他来历时,八戒说他在仙人指导下,日夜炼丹,最后得道升天。道教的修行与房中术是相辅相成的。八戒修行过程中,也有对房中术的修炼。当年做天蓬元帅时还醉酒“逞雄撞入
广寒宫,扯住嫦娥要陪歇”,色胆包天。
作为天庭的高层,他早就看到高层的黑幕,在禁欲幌子下的勾当,他是真正“看破红尘”,什么正果,
什么前程,都不能说动他。他对观音所说,“若依你,教我嗑风!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所以,他总是冷嘲热讽,动不动就散伙。
在西梁女国,当美艳的女儿国王出现时:“那呆子看到好处,忍不住口嘴流涎,心头撞鹿,一时间骨软筋麻,好便似雪狮子向火,不觉的都化去也”。
盘丝洞一节,八戒则是对那七个蜘蛛精动了念头,蜘蛛精“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酥胸白似银,玉体浑如雪。肘膊赛凝胭,香肩疑粉捏。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中间一段情,露出风流穴。”如此香艳八戒难以自制,自告奋勇要去捉妖,到了那里却“忍不住笑道:‘女菩萨,在这里洗澡哩,也携带我和尚
洗洗如何?’”,说着便跳下水,变做一个鲇鱼精“只在那腿裆里乱钻”。
而打死七个蜘蛛精就意味着断绝了七情。
擒玉兔精时,嫦娥一出现,猪八戒则是:“动了欲心,忍不住跳在空中,把霓裳仙子抱住道:‘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去也。’行者上前揪着八戒,打了两掌骂道:‘你这个村泼呆子!此
是甚么去处,敢动淫心!’”,八戒都快到西天了,还敢当众调戏嫦娥。只有他最具有明显的人的本性欲望。
所谓“八戒”当中就有戒淫,《楞严经》中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起了淫心,也算是犯了淫戒。俗话说和尚是色中饿鬼,四圣试禅心时,猪八戒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常言道”意思是都这么说。因此,六根不净是常态,因此才要试禅心。为了这一试,劳动了“四圣”,不但观音亲自出马,连黎山老母都惊动了,佛门四大菩萨到了三个,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也在场。“四圣”所变的美女“一个个蛾眉横翠,粉面生春。妖娆倾国色,窈窕动人心。花钿显现多娇态,绣带飘飖迥绝尘。半含笑处樱桃绽,缓步行时兰麝喷。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体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说甚么楚娃美貌,西子娇容?真个是九天仙女从天降,月里嫦娥出广寒”!一旦取经人受不住考验和诱惑,马上替换,因刚刚出发,还有时间,因此美色一事,事关重大,对取经队伍成员更关乎是否留存。幸好只有八戒一人动摇,取经主角唐僧和孙悟空都没有动心,整体上算经过了考验。
而其他和尚,第十六回老僧“只叫献茶。有一个小幸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儿”,“幸童”是贴身童仆的意思,老和尚为何要贴身童仆呢?
第八十一回黑松林金鼻白毛老鼠精变成美女并被带到了镇海禅林寺。进了寺,唐僧病倒,住了三天。就在这三天里,寺里不见了六个和尚,被吃了。后来孙悟空发现:“那几个愚僧都被色欲引诱,所以伤了性命,他如今也来哄我。”那六个和尚不能守住淫戒,因此被吃。
菩萨也有香艳一幕
第四十九回观音救难现鱼篮,“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
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观音只着贴身小袄,赤着
脚,露着双臂,“鱼篮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化身之一。传说,唐元和年间,观音化身一美艳渔妇,提着一鱼篮到金沙滩上卖鱼,引来很多好色之徒。渔妇说,我教你们诵经,谁记得快我就嫁给谁。最后一姓马的拔得头筹,于是渔妇就嫁给他。成婚当晚,渔妇突然暴毙,且尸体立即腐烂,只好把她给埋了。没多久,有和尚教去掘墓,见墓中只剩黄金锁子骨。和尚说,这是观音菩萨点化你呢!从此,那一带很多人都信佛了。这就是“鱼篮观音”的来历。色诱和点化是其精要。密宗传说还有这么一件事:信奉婆罗门教的国王毗那夜迦经常屠杀佛教徒,释迦牟尼就派观音去教化他。观音采取种种手段都无法降伏,无奈化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合。最后,毗那夜迦终于顿悟,化解了一切恶,皈依佛教,成为佛坛上众金刚的主尊。可见,色这件事,如果为了度人,就功德无量;
如果为了满足私欲,就犯了淫戒造下恶业。
听完这一段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慧宁的好奇心得到了十分满足,不过,接下来的问题更能够引起他的兴趣,那就是修行的奥秘。
书中的老鼋自己修行了一千多年还不能脱本壳,意味着什么?要怎样修行跟谁修行才有效用呢?慧宁对于修行的兴趣很高,对于书中的内容也有疑问。
智安稍作休息,便开始接着欲望讲修行。
首先,修行主要是修心:
行者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三藏道:“徒弟,我岂不知?若依此四句,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
有人认为此书是一本修道的书,甚至还写了一本针对性的“正道书”。的确书中结合了许多的修行理念甚至具体方法。甚至有人据此认为其作者可能是个道人。
孙悟空本身便是五行相生相克的一个范例,孙悟空属金,老君说他:
那猴盗了仙丹,锻成一块,所以浑做金钢之躯。
土生金,孙悟空从石头中生出;而火克金,炼孙悟空的是火,克制孙悟空的也有火,如老君炉火和红孩儿的火。在老君炉中孙悟空被火消减了金,如来叫人给压在五行山下的孙悟空吃铁丸子,喝铜汁,便是在给他补充“金”,也是对其进行的恢复性补益。
悟空原本准备跳出三界,不服五行约束,但被如来用五行山压在山下,则又重归五行。而从五行山下重新又出来,则是又一次从土中重生。
火克金,唐僧属火,克制孙悟空;白龙出水,属水。
金克木,而身为木母的八戒则总是被悟空制约和戏弄。在收八戒时有:
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
而木能生火,火又能克金,木能间接克金,因此八戒总是能间接地通过师傅唐僧来克制悟空。因水生木,则八戒自天河水军统领中来,离开天河八戒便失去了依托。
四圣试禅心时有诗: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
金公是孙悟空,木母是猪八戒,
意马是白龙,土母是沙僧,
道教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所以叫黄婆,而脾主“土”。而沙僧属土。“黄婆”为沙僧别称。
白龙马是心猿意马中的意马,也为炼丹术中的术语。道家认为驯服烈马的过程就是拴住心猿意马,可功德圆满修成仙道。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就是在标题阐述了这个理念。
在收服沙僧后,师徒加白马共五个,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
有诗为证,诗曰: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关于五行的影响,在明朝皇帝的名字里有明显的体现,从朱元璋的儿子开始,明朝所有皇帝的名字最后一个字都由五行中的一个字作为组成的一部分:朱标,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祐樘,朱厚照,朱祐杬,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崇祯),朱慈烺。
而荆王支系樊山王更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起的名字:朱见澋,朱祐构,朱厚焌,朱载坅,朱翊𨥌,朱常沧
道家讲究的是阴阳相生理论,在宝林寺月明之夜,原本是道家修行的孙悟空给唐僧讲了阴阳五行之理,后来沙僧也做了补充:
行者闻言,近前答曰:“师父啊,你只知月色光华,心怀故里,更不知月中之意,乃先天法象之规绳也。月至三十
日,阳魂之金散尽,阴魄之水盈轮,故纯黑而无光,乃曰晦。此时与日相交,在晦朔两日之间,感阳光而有孕。至初三日一阳现,初八日二阳生,魄中魂半,其平如
绳,故曰上弦。至今十五日,三阳备足,是以团圆,故曰望。至十六日一阴生,二十二日二阴生,此时魂中魄半,其平如绳,故曰下弦。至三十日三阴备足,亦当
晦。此乃先天采炼之意。我等若能温养二八,九九成功,那时节,见佛容易,返故田亦易也。”
沙僧在旁笑道:师兄此言虽当,只说的是弦前属阳,弦后属阴,阴中阳半,得水之金;更不道:水火相搀各有缘,全凭土母配如然。三家同会无争竞,水在长江月在天。那长老闻得,亦开茅塞。正是理明一窍通千窍,说破无生即是仙。
这里籍着行者和沙僧的口中把取经和阴阳修行结合了起来。
修行的理念贯穿在了整部书中,降龙伏虎,斩三尸(三次打死白骨尸首成精),打死六贼除六意(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灭七情(打死七个迷情蜘蛛精)。
过两界山时,悟空打死老虎后对唐僧道:“不瞒师父说,莫道是只虎,就是一条龙,见了我也不敢无礼。我老孙,颇有降龙伏虎的手段,翻江搅海的神通”
龙和虎是道教中具隐喻涵义的名词。龙虎属于“道家内丹功夫”,因为“龙属木,木生火,同心神之火,乃以龙为火。虎属金,金生水,同身肾之水,乃以虎为水。所以谓水火为龙虎”。
“六贼”,“道家以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媒,而引动劫夺诸善之恶,故以贼喻之。以色为眼之贼,香为鼻之贼,声为耳之贼,味为舌之贼,触为身之贼,法为念之贼,谓为六贼也”。六贼的来源是参考道家“六根”、“六贼”之说,道家中还有“六欲”、“
“六尘”、“六藏”、“六识”等说。
八戒当年修行过程是:
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朝金阙。
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得超天府。
沙僧修行是: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
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工满三千,合和四相。
道家炼丹术中称汞亦即水银为姹女:
“河上姹女者,真汞也。见火则飞腾,如鬼隐龙潜,莫知所往。”&
《送卢处士》诗:“药炉烧姹女,酒瓮贮贤人。”婴儿是道教对铅的称呼,姹女是道教外丹的术语指朱砂,一般都与“婴儿”即水银合用。
当时的道家利用这些特殊的词汇,弄成高深的术语,“姹女婴儿”。而不明奥妙的人会认为
“姹女”是处女初潮的血,用来做炼丹的材料,从而造成曲解和悲剧。
三尸是道教的三尸神,道教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也叫三虫。
在鹰愁涧:猴王拿着棍,赶上前来,拨草寻蛇,那里得些影响?急得他三尸神咋,七窍烟生。
在比丘国:那三藏才与八戒、沙僧领御斋,忽闻此言,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
在平顶山遇银角大王泰山压顶: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道家修行认为:灭“三尸”为修道所必需,因此要斩三尸,就是是要斩除执念:贪欲、善恶、胜负、女色等,这和佛家的“破执”,除去贪嗔痴类似。
三尸有九虫,包括上尸三虫,中尸三虫,下尸三虫,所以称为“三尸九虫”。因此后来要除掉九头虫,结合之前灭白骨精三次,则三尸九虫皆被除。对于修行,除三尸九虫之后便可长生。
九转大还丹—八戒曾经得到过,因而助其成仙,九转还魂丹—可以起死回生,九转金丹--伺候玉帝做“丹元大会”用,东华帝君有:九转太乙还丹,能治世间生灵。
形容老鼋也有过:本来面目今方见,一体原因始得全。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
想要修成九转丹,需要:夺天地之秀气,采日月之华精。运阴阳而丹结,按水火而胎凝。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
关于内丹和外丹:
五气不散肾谓之丹,“内丹者真一之气,外丹者五谷之气,以气接气,以精补髓。补接之功,不离阴阳二气。阳气升即為返,阴气降即為还,昼夜还返於丹田。阳不得阴而不升,阴不得阳而不降,自然还丹之要秘於此也。”内丹指人体先天的真气,外丹是指谷、水之气也。真气与外气相接,这种阴阳二气的结合、升降,返还丹田是练丹的关键。
福禄寿三星说起过修炼方法: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
对道家内丹功的研究最早最深入的司马承祯以老子、庄子的道德学说为基础,吸收儒家正心、诚意及佛家止观、禅定学说,系统地阐发了道家修持心性的理论,称为“安心坐忘之法”。他认为:“心为道之器宇”,故修道之要在于修心,守心之要在于守静去欲,只有排除对外物的一切欲念,做到心不“逐外”,这和佛家讲究的心既是佛,佛既是心,修佛既是修心有共通之处。内丹功的实质便是修道德,炼心性。
金蝉子的道门密码
唐三藏作为佛门取经的入选唯一人员,十世修佛,前世为佛祖二弟子的金蝉子,还是有道教的痕迹,金蝉子被贬原因是:
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此故事因果实际上源出于道教张真人和黄掌纶所编的《历代神仙通鉴》卷五,释迦由于布教失败而来到中国,跟从燃灯道人即金蝉子学习道教。这只限于元代道家的说法。
此燃灯道人取自于《妙法莲花经》卷六的《如来寿量品》中的燃灯佛。
金蝉是一个炼丹术语,见于明初《三峰老人丹诀》。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象征。提炼铅汞炼丹而生成的“圣胎”经过三百日后胎儿诞生,被喻作“金蝉脱壳”,
然后才能成为神仙。唐僧前世名为金蝉子的依据,就出自于此。
“虎力”、““鹿力”、“羊力”密码
在书中第四十四回至第四十六回车迟国的故事里,有“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大仙,也是阐述道教内丹术修炼过程。内丹术修炼过程中,位于腹部的元气会从下腹部出发,沿身体脊背上的“督脉”运行到头部与元神相交,内丹学称这时的元气为“河车”,认为元气在经过督脉上的尾闾、夹脊、玉枕这三道关口时速度会变慢受阻,他们把通过这三关的元气分别称为“虎车”(或“牛车”)、“鹿车”、“羊车”。而故事中被除掉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正是内丹术“虎车”、“鹿车”、“羊车”的别称,杀掉这三个大仙意味着去除了元气过三关的阻碍。而第四十四回的标题为“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则明确地指示此处是化解三个车力,
以及打通脊背上的关口。
收服牛魔王也是修行的暗喻。“大白牛”,“牵牛归佛”形象都有佛学寓意,牛魔王具有一个凡人的完整特征,有妻儿兄弟,有俗念。白牛是佛学中的象征物,意为脱离欲界凡尘而证道归佛,以“牧牛”比喻收束心性归于佛境的修行过程。《阿含经》、《大智度论》等经典都曾反复提及,而中国在中唐以后禅宗常此为禅喻。作者不仅熟知佛学的这方面内容明确写进作品,如二十回: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作者之所以写一个有妻妾、儿子、兄弟、朋友的牛魔王,是有意刻划一个有人欲的形象,而其被擒归佛就是脱离欲海的象征意义。
荆棘岭木仙庵的妖精修养很高,请唐僧吟诗吃茶。开始四老望唐僧以禅法指教一二,唐僧说:“禅者静也,法者度也。静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涤虑,脱俗离尘是也。。。菩提者,不死不生,无余无欠,空色包罗,圣凡俱遣。。。至幽微,更守固,玄关口说谁人度?我本元修大觉禅,有缘有志方记悟。”
四老侧耳受了,无边喜悦。接着拂云叟却道:“禅虽静,法虽度,须要性定心诚,纵为大觉真仙,终坐无生之道。我等之玄,又大不同也。”拂云叟说那是无生之道。又说: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三藏闻言叩头拜谢。
作者通过四老的故事和结局表达修道在于自修自悟,不必四处寻找。同时刻意隐居避世也并非是修道所必须,修道只要自身修行守戒即可。
杏仙代表色戒,杏仙的故事是强调守戒。
刻意隐遁的念头不可取,色戒要戒除,因此木仙庵的树精全部被铲除了。
同时对于整部作品的贯穿性修行理念的一部分,荆棘是象征着必须克服和铲除的困难。
书中谈炼丹修行的内容还有很多如:
误踏层冰伤本性,大丹脱漏怎周全
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
身在神飞不守舍,有炉无火怎烧丹。
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
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
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
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
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
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
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
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修禅何处用工夫,马劣猿颠速剪除。牢捉牢拴生五彩,暂停暂住堕三途。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喜怒忧思须扫净,得玄得妙恰如无。
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挟藏宇宙,剖判玄光,真乐世间无赛。灵鹫峰前,宝珠拈出,明映五般光彩。照乾坤上下群生,知者寿同山海。
觉中觉了悟中悟,一点灵光无遮护。放开烈焰照娑婆,法界纵横独显露。这些消息甚幽微,木人遥指白云归。此个玄关口难说,目前见得便忘机。
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寂灭之中……六根净而千种灭,三界空而百端治……若乃坚诚学道,须当了心。心静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
大智闲闲,澹泊在不生之内;真机默默,逍遥寂灭之中……六根净而千种灭,三界空而百端治……若乃坚诚学道,须当了心。心静则孤明独照,心存则万境皆侵……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婴儿枉结成胎像,土母施功不费难。推倒傍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姹女骑铅虎,金公跨汞龙。甲庚明正令,炼取一炉红。
姹女骑铅虎,金公跨汞龙。甲庚明正令,炼取一炉红。
紫府寻离女,朱陵配坎男。黄婆媒聘处,太极自函三。
第十五章云:
意马归神室,心猿守洞房。精神魂魄意,化作紫金霜。
由此可见一斑。从人体来讲,有形是后天,无形是先天。跳出有形而进入无形即是还源,所以
它的第一章是:?
铅汞成真体,阴阳结太元。但知行二八,便可炼金丹。
二八为十六,古枰为一斤,是阳精成熟,即可修炼金丹了。第八十一章云:
采药并交结,进火与沐浴。及至脱胎时,九九阳数足。
谓九九八十一数足够,便为二九重阳,就可以脱胎弃壳而进入无形,得大自在。
?《西游记》也在表现内丹,同样采用了许多外丹学的名词术语,与《还源篇》相同。第十九
回写孙悟空降伏了猪悟能,有诗曰:
?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
?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
?一主一宾无间隔,三交三合有玄微。
?性情并喜贞元聚,同证西方话不违。
?第五十三回“禅主吞餐怀鬼孕,黄婆运水解邪胎”,写孙悟空、沙僧取回落胎泉水,有诗曰
?真铅若炼须真水,真水调和真汞干。
?真汞真铅无母气,灵砂灵药是仙丹。
?婴儿枉结成胎像,土母施功不费难。
?推倒傍门宗正教,心君得意笑容还。
?第五十七回写真行者去落伽山诉苦,假行者打了唐僧,沙僧则去水帘洞寻找悟空,有诗曰:
?身在神飞不守舍,有炉无火怎烧丹。
?黄婆别主求金老,木母延师奈病颜。
?此去不知何日返?这回难量几时还!
?五行生克情无顺,只待心猿复进关。
到修行说完,今天的内容已经完毕,照例,师傅智安要回去休息,土地慧宁请问明天要讲的奥秘。
智安道:明天开始就要讲到和现实相关的内容,如三教的关系和历史以及在书中的体现,还有书中所隐喻的时代秘密。
慧宁一听,十分感兴趣,本以为这只是部讲神话的故事,没想到,居然还有现实的隐喻。能听师傅讲现实的故事,是慧宁的一大乐趣,于是早去休息,只等来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月十九号是什么星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