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拉诺钓鱼大师师易哲怎么联系啊?

与钓鱼大师在一起的时光
2001年9月中旬,为了一篇报告文学的写作,我应邀来到南方江城。在完成采访任务后,我提出要去东湖看看那些垂钓大师的风采。
&&&&但凡喜爱钓鱼者,有谁不知东湖?又有谁不知湖北老鬼的钓鱼大师?我慕名。
&&&&一直陪同我的湖北作协的王先生得知我酷爱钓鱼时,便满口答应。经电话联系后,我们即刻启程前往。
&&&&到了东湖已是下午3时。
&&&&在东湖一名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我们很快就在众多大池的一角见到了大师们。原来这个偏静的一角用铝合金屏板围了起来,通向里面的小门边有一大汉把守,门旁立一大牌,上书四个猩红大字:闲人免进!大师聚集之地,不得不令你先生敬畏。
&&&&进得门来,那些在《中国钓鱼》、《钓鱼频道》等一些知名钓鱼传媒上才能见到的大师们,刚才在印象中还是平面的、僵化的,一瞬间便都相继“活”了过来,一个个立即进入了视线。
&&&&大师们正在进行垂钓练习,我悄悄地但又是急切地走向他们。当我来到一位大师的身后时,东湖的那位工作人员欲叫大师的名字,却立即被我用手势制止了。旋即,我数了一下,钓箱上坐着的13个钓者,我能叫得出名字的且有大师级称号的国内著名高手就有七八个。
&&&&大师们一个个面孔黧黑,眉目严肃,明知有人在其身后,却不受打扰,仍在一竿一竿的继续着自己的垂钓。当我们逐一走过时,他们有的最多的也就是扭脸看一眼我们,点点头,算是跟我们打了招呼,并不说话;有的干脆就连头也不回。事后我才知道,大师们分作两队,在做对抗(比赛)练习。
&&&&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鱼饵专家、且被人戏称老鬼的垂钓大师易哲先生在晚间的饭局上告诉我,这样的比赛练习每隔两天就要搞一次。我问,都是大师级的,干么要搞的这样紧张?易哲先生说,届赛在即,马虎不得。每年一次的届赛是全国水平最高的比赛,它不同于什么杯赛,不光是我,特别是中钓协今年特别批准我们老鬼可以组两个队参赛,所以大家都非常重视。尽管大家的水平都很高,但还是应该保持一种较好的竞技状态,这种状态的保持就得靠平时的练习。
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易哲先生诚挚地挽留我住下,明天在这里再玩一天,以便有更多的时间看看他们这支队伍的战前训练。同来的王先生也极力要我留下来。当他告诉易哲我也喜好钓鱼时,易哲先生竟一把捉住了我的手,说:那就更不能走了,明天我们交流交流。我脸红脖子粗地忙说,哪敢跟你交流呀?我当你的学生还不知够不够格。
当晚10点,我回到住处时,才知诸位大师们早就进入了梦乡。我就住在他们隔壁,闷雷般的鼾声传了过来,如一溪青蛙此起彼伏的在大合唱,搅得我久久不能入睡。转尔又想,我每次外出钓鱼后,这一晚上睡的就格外地香。据我老婆反映,就连从不打酣的我,这时竟能把呼噜声弄得如同在吹一曲山响的口哨,能绕梁三日。
&&&&次日醒来,我刚出屋门,大师们却已跑步回来,正在院里用哑铃、杠铃等器械做力量练习。
&&&&盥洗,早饭。刚过8点,大师们就一个个落坐在池塘边的钓箱上,打起了空竿,做起了抛竿精度练习。
出乎我的预料,这种乏味的空竿精度练习一练就是两个小时。
看着他们一竿一竿地练习,我竟半天说不出话来。想想他们在一次次的大赛上打出的一个个冠军,面对一片雷鸣的掌声,面对人们羡慕的目光,站在高高的领奖台的大师们,那一双闪着泪花的微笑的眼神里,又将告诉我们什么?唯有大师们抛出的一条条渔线在晨光里闪动、飘浮,划出漂亮的弧线,把我的思绪带得很远很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身怀绝技的中国钓鱼大师
原标题:身怀绝技的中国钓鱼大师
一级竞钓大师中积分最高的邓刚,是名副其实的“钓王”。“老鬼”钓鱼学校的学员和校长易哲(左)合影。姜耀坚在广东钓鱼界的地位非常高。中国的钓鱼爱好者数以亿计,号称钓鱼“大师”的人也不在少数。在广州地区比较有名的贺岁杯比赛中,就经常会吸引到来自华南地区的多位钓鱼大师,这些大师们也是各有品级、特点各异。钓鱼人的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每逢有国内的重大比赛,几乎所有知名的钓鱼大师纷至沓来。因此,也有网络上的钓鱼爱好者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十位钓鱼大师总结出了有趣的“花名”,这些大师虽非全部都是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所评定的,有等级的竞钓大师,但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程度的贡献,也是圈内响当当的人物。□专题策划 郑少山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丁伟涛邓刚(国家一级竞钓大师)——一“钓”成名的“中国钓王”中国钓王邓刚,目前为止算是国内钓鱼大赛参加次数以及获奖最多的选手。在2001年第七届“钓王杯”钓鲫高手决赛中,30岁的邓刚打败当时多名名声在外的钓鱼高手,“一钓”成名,成为“钓王杯”创建以来,年纪最轻的“中国钓王”。邓刚如今能在中国钓鱼界获得无数的荣誉,最应该感谢的便是他父亲。邓刚的父亲曾是一个钓鱼迷,邓刚从小便随父亲外出钓鱼,学会了最基本的钓鱼技术后,邓刚就开始与朋友结伴在河边垂钓。儿时的钓鱼生活,也铸就了邓刚对钓鱼的无限热爱。1997年,邓刚首次参加大型钓鱼比赛,并且在那一年,邓刚就参加了四个全国大赛。那一年的第一场钓鱼大赛,此前并无实战经验的邓刚,惊人地获得了总分第三名。头炮打响之后,邓刚又参加了第一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杯”赛,荣获团体和个人第一名;紧接着,他在“松下通讯杯”钓鲫高手赛中获得第六名,以及第三届“钓王杯”决赛阶段个人第八名。一年内4场比赛都取得非常好的名次,大大提高了邓刚的自信心和钓技水平,他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钓鱼事业之路。2012年,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根据最新的排名规则,表彰了国家三级、二级、一级竞钓大师共73位,而邓刚赫然是仅有的3名国家一级竞钓大师之一,“中国钓王”的称号,邓刚当之无愧。(注:国家一级竞钓大师分别是,邓刚、侯国庆、王兵)易哲——创办钓鱼名校的“鱼饵大师”现年53岁的湖北人易哲,有“鱼饵大师”称号。钓鱼技术高超,而且主攻鱼类营养研究的易哲还是老鬼鱼饵公司的掌门人。这两年时间里,易哲发明了“摇三摇钓饵”,其后,他又改良发明了“九一八”钓鲫饵,并且独创速钓绝技“拉饵术”。其时,易哲的发明震动了整个中国钓坛,同时还改变了中国钓鱼竞技的发展。外号“九一八”的钓鱼大师许丛林,正是使用了“九一八”钓鲫饵,才创下了6小时钓鲫918尾的纪录,此钓饵也因此得名。与此同时,易哲依旧在钓坛上冲锋陷阵,参加的钓鱼比赛数不胜数。尤其是在1996年,易哲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了时速265尾的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人。近20年的钓鱼生涯里,易哲创下了许多非凡的战绩。在目前中国钓饵业界,既懂鱼类诱食机理,同时又对垂钓极有研究的,非易哲莫属。为了发展中国钓鱼事业,易哲不仅在鱼饵研究方面用心良苦,而且在培养钓鱼人才方面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1999年,易哲创办了湖北“老鬼”钓鱼学校,并亲自担任校长,把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如今许多红极一时的中国钓手,也大都出自易哲门下。何蔚兰——创立自我品牌的“制标专家”由于适合钓鱼的水域较少,广东和其他省市在钓鱼方面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却有着令广东钓鱼人骄傲的名字——何蔚兰。不仅在广东省,即便是在全国,外号“制标专家”的何蔚兰也是无人不晓。出生于1961年11月的何蔚兰是广东深圳人,90年代初见识“台钓”之后,何蔚兰便对这种钓法的原理,特别是浮标的工作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不过,当时的何蔚兰对钓鱼一窍不通,尽管她很感兴趣,但苦于没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她依旧是一个“门外汉”。1995年,何蔚兰前往台湾,从台湾著名钓手萧春平那里,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悬坠钓鱼技术。两年后,何蔚兰在深圳市举行的全国城市钓鱼邀请赛上崭露头角,她在那届比赛中一举获得个人冠军,成为广东钓鱼界的一颗新星。熟悉了钓鱼技术之后,在吸取其他广东钓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何蔚兰开始研制浮标,随后还创立了自己的浮标品牌“钓鱼郎”。从钓手到浮标制造专家,何蔚兰仅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遵循着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她制造的浮标给中国钓鱼界带来很大的改变,“钓鱼郎”后来也成为了国内各大型钓鱼比赛指定专用浮标。姜耀坚(国家二级竞钓大师)——“名利”双收的“罗非高手”姜耀坚来自广东深圳,从小喜欢钓鱼的他,在悬坠钓法刚刚风行的时候,就开始潜心研究。姜耀坚非常重视基本功的积累,根据广东地区水域和鱼类状况,他主攻钓罗非鱼。可以说在整个广东省,他高超的钓技,严谨的垂钓态度让大多数人为之折服。除了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赛事之外,他几乎包揽了广东和香港两个地区的钓鱼比赛冠军。在广东罕逢敌手的姜耀坚,也是广东省排名最高的选手。根据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最新的竞钓大师排名,他是唯一一个来自广东的国家二级竞钓大师。同时,姜耀坚也经营着自己的名锋钓具有限公司,用不少广州钓友的话说,在钓鱼大师当中,他算得上是最成功的生意人。网友总结:有“名号”的中国钓鱼大师防“滑”专家(擅长钓滑口鱼):张仲玉全能钓手:徐银舟(国家二级竞钓大师)小“药”神手:吕中胜(国家二级竞钓大师)九一八:许丛林(注:他曾创造6小时钓鲫918尾的纪录)南北结合:郝国强九八钓王:程宁(注:创立“九八钓王”浮标品牌)“苏北”钓星:耿胜利(国家三级竞钓大师)“药酒”高手:习春江(国家三级竞钓大师)钓鲫能手:丛杰竞钓大师的评定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首次公示了年中国“竞钓大师”资格名单。依据《中国竞技钓鱼运动员技术等级暂行管理办法》(日颁布)规定,年期间由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主办及审批认可的如下几个系列赛事,均列入“中国竞技钓鱼运动员技术等级评定”积分赛事:全国钓鱼锦标赛、全国垂钓俱乐部挑战赛、全国钓鲫精英赛、审批认可的全国性商业赛事。因此,现时的国家三个级别的竞钓大师的排名,是根据以上赛事的比赛获得积分所排出的。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中国钓鱼大师概况
我的图书馆
中国钓鱼大师概况
钓界名人堂之 ------程宁1956年7月出生于江苏南京市。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获大专文凭,1990年留学日本,在合河塾学院进修,是我国首批体育经纪人之一,曾成功承办过第二、第三届“钓王杯”比赛,现任北京瑞桑文体传播中心总经理。从小学二年级起玩上了钓鱼,从此迷途不返,几近痴迷。1993 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又感于悬坠钓组二力平衡的设计原理,开始接触和研究悬坠钓鱼技术,于悬坠钓法调标技术的研究而名噪钓坛,其发表于《中国钓鱼》杂志的系列论文堪称经典。更可贵的是理论源于实践 ,他的搓饵底钓技术达到时速200尾的效果,而饵形一如模压,让人叹为观止,是竞技钓鱼技术流派中京派的代表人物。1995 年,他在北京是钓协10周年钓赛获亚军而崭露头角,继而又夺北京“碧春杯”钓赛第二。1997年,首届“松下通讯杯”引来全国钓鱼好手。他在150余名高手中脱颖而出,争得第二名;接着又在“荣大杯”钓鱼邀请上再获第二。两年四赛坐得总是第二把交椅,有人戏称“程老二。”。然而言犹未了,1998年6月的第4届钓王杯上,他胜化绍新、盖黄适之以搓饵力克数十名拉饵好手,一举成名,夺得了金灿灿的“钓王杯”。成名后,他继续浮标理论研究,并以自己为原型开始钓鱼影碟的制作。钓界名人堂之-----山东钓王化绍新山东临沂人,出生于1953年10月。1971年高中毕业,1974年参军,复员后在临沂市运输公司任驾驶员,后入济南经济管理学院学习经济管理专业,1986年毕业。自小爱好钓鱼,擅长用饵,对悬坠钓组物理化学变化中的饵重关系和外力作用下的信号反应有独到见解。曾加盟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2000年被湖北老鬼钓鱼学校聘为主教练,在竞技钓鱼中夺杯得奖如探囊取物。1997 年起亮相竞技钓坛,即获第三届“钓王杯”第4名和十三届全国钓赛手竿第5名的不俗战绩。1998年又提高一个等级,获第四届“钓王杯”第3名,1999年在圆梦“钓王杯”成为新“钓王”的同时,又在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中获手竿第4名。然而,在竞技钓鱼的鱼种变化为较大鲤鱼和草鱼的比赛中,化绍新和大多数钓鲫高手一样,出众的钓鲫技术就难免见拙了。是年的第三届“海狮杯”全国俱乐部总决赛上,他告负于两场钓大鱼而留下遗憾。钓技成就于鲫鱼可称“时代特色”,他是特定条件下物质、鱼情和竞技规则促成的。成为“钓王”后的化绍新依然钟情于“钓王杯”,第六届因故中途收竿,今年的第七届又有上佳表现。如此稳定的成绩是化绍新成了年轻钓手的崇拜偶像,他也从不拒绝钓友求教,在钓界极有口碑。钓界名人堂之 ---老鬼掌门人&&易哲湖北人,1960年10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专业,后创建湖北老鬼鱼饵公司,现为该公司技术开发部负责人。自小与鱼结缘,由钓鱼而注意鱼类生活规律,并对鱼的吃食发生兴趣。1990年代初看到日本生产的鱼饵进占中国市场,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开始转向鱼饵研究,同时以竞技钓鱼的实践检验产品的适应性。1997 年起闯荡竞技钓坛,并组建了“老鬼钓鱼俱乐部”,是湖北钓手连续获得、1999三年“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冠军的主力队员。曾在第二届“海狮杯”决赛中夺得个人第二。1999年参加在昆明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钓鱼比赛,获个人总分第二和抛竿项目冠军,并因此而成为湖北第一个获得“垂钓大师”荣誉的钓手。自1999年起,在他主持下老鬼鱼饵公司创设“老鬼杯”全国钓鱼大奖赛,成为竞技钓鱼的一大亮点。同年10月,为培养钓鱼后备力量,老鬼鱼饵公司又创办了湖北老鬼钓鱼学校,他亲任教练,主讲拉饵术,还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的教授和学者以及著名钓手程宁、化绍新、钟舜尧、刘树森等讲授鱼类科学知识和钓鱼技术,学员遍及全国。钓界名人堂之 ---湖北钓王&&邓刚湖北黄石人,出生于日。电大中文专业毕业。幼年即跟随父亲在湖泊、河汊中钓鱼,显露稳定心理和良好素质。自1997年代表湖北黄石市雍力钓鱼俱乐部夺得首届“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团体冠军并获个人第一后,受聘湖北老鬼鱼饵公司。在侯成胜指导下,专功竞技速钓术,在判断鱼讯上有独到见解,是湖北老鬼钓鱼俱乐部三捧“海狮杯”的主力队员。1999 年获首届老鬼杯钓鱼大奖赛冠军。同年,参加第十五届全国钓赛,获手竿第3名。接着在“海狮杯”总决赛中以6场积15分的优异成绩再获个人第一。10月,在老鬼钓鱼学校任主教练,讲授竞技钓鱼技术与战术。2000 年3月,受聘于上海海狮体育救生用品有限公司,加盟海狮钓鱼俱乐部;8月,在太原第二节“海豚杯”钓鲫高手邀请赛中获第6名;后在第四届“松下通讯杯”上夺冠;9月在江西宜春第十六届全国钓赛上代表“上海海狮队”荣获团体亚军 ,并在个人手竿钓对象鱼项目中获第3名。今年马不停蹄,先得“海豚杯”又在潍坊举起“篮仔啤酒杯”,再征北京,如愿以偿热吻“钓王杯”。钓界名人堂之----安徽黑马&&李大毛&&安徽合肥市人,出生于1963年10月。1979年初中毕业后入合肥钢铁公司第三钢厂工作。1985年起经营个人餐饮业,现为合肥市三孝口、淮河路两处四季香瓦罐汤业主。因自小受父辈撒网捕鱼,以渔业为家庭生活来源的影响,对鱼有着特殊的感情。青少年时期以钓为乐,在事业有成后以钓养性、以钓会友,但不改爽直豪放的性格。1997 年,首届全国钓鱼俱乐部比赛在南京举行,他带了个小板凳全程观摩钓赛经过,感受之深是钓鱼需从名师。当年化绍新在第三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上获第四名,是华东地区参赛选手的最高名次。于是他把事业扔给了妻子,专程去临沂向化绍新学艺。虽说他的本传是化氏大法,但数年来参加全国各类钓赛、尽会天下高手,习不同流派而融会贯通,在技术上已自成一家。1998 年,他首次参加钓王杯赛,化绍新获得的第3名他得第4名。9月,他代表安徽省(博海)队参加在宁波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钓鱼比赛,一举夺得团体冠军和个人总分第2、抛竿第5的好成绩,参赛选手惊呼:安徽出了个李大毛。笠年,他在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上再唱凯歌,以14分夺得个人手竿项目亚军。在刚刚结束的“光威杯”全国钓鱼巡回赛总决赛上,李大毛的擒鲢术又让人叹为观止。钓界名人堂之 ---小萝卜头&&吉彦军河南郑州市人,1962年12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郑州市第一高级中学。后入郑州市国棉一厂任检验工,1992年辞职从事个体经济。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郑州市的竞技钓鱼活动开展得很活跃,面对悬坠为中心的竞技钓鱼术与传统钓鱼方式的碰撞,年纪较轻的钓手感受速钓,对悬坠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认识悬坠钓法饵重关键和利用钓饵改变鱼的泳层之后,以张豫来、马明生和吉彦军为核心的惠丰源钓鱼俱乐部专攻幼鲫,提炼了“拉饵钓一标深”技术。1999年8月,他们在天津第五届“澎湖湾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上小试牛刀即获团体冠军。因钓箱上绘着一个红萝卜而被称为“萝卜头”的吉彦军也开始被人们认识。靠着“一标深”技术,吉彦军在1999年西安“碧海.丸九杯”钓鱼邀请赛上勇夺亚军,接着又在第五届“钓王杯.钓鲫高手赛”上获第7名。然而“一标深”技术只适合于钓鲫鱼,在“海狮杯”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改变赛制、增加钓混合鱼总重量项目后,吉彦军被挤到了12名。受此震动,吉彦军在提升钓鲫技术的同时,注重用饵和底钓,特别对拉丝饵纤维长短与雾化关系研究得很透。2000 年,再征“海狮杯”终于如愿以偿,以8场积23.5分夺得个人总分第一,并在钓混合鱼和钓鲫两个项目中获得第三。2001 年第七届“钓王杯”赛,吉彦军在一路领先的情况下痛失好局,被化绍新以1分的微弱优势挤出鼎甲,获得第四名钓界名人堂之 ---三冠王& &王永贵江苏南京市人,1965年9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广西南宁第一中学。先后在广西、广东、福建等地经商,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了输得起、赢得下的个性,以对新事物的敏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1999起,加盟上海海狮钓鱼俱乐部,现为海狮体育救生用品有限公司渔具开放部负责人。海狮公司的一流训练条件和不断提供的钓赛机会,使王永贵在短短三年中连获三届全国钓赛冠军,成为中国竞技钓鱼史上第一个三冠王。在此之前,他虽多次代表江苏省和南京市队参加全国钓赛和各类邀请赛,曾在第十二和十三届全国钓赛上获得过总分第二和舟钓第四名的好成绩,但缺乏系统训练,成绩不稳定。进入海狮公司后,王永贵如鱼得水,他把悬坠钓鱼技术融化到十多年积累的钓鱼经验中,积极吸收传统钓鱼技术的精华;同时,每年冬季去广州“进修”,学习竞技钓鱼新技术、演练新装备、研讨新战术。1999 年,他在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上首先采用商品饵与颗粒饲料结合,夺得个人总分冠军和抛竿第二的优异成绩。接着,2000年在江西宜春,他又以当地喂鱼的饲料为主,在逆境中以不起眼的钓饵连败多名好手,将十六届全国钓赛个人手竿项目的冠军奖杯揽入怀中。两夺冠军,有人说是碰巧了,因为王永贵的特长是以平常招式钓别人发怵的鱼。所以,当他在长沙举行的十七届全国钓赛上拿下钓鲫项目冠军时,包括“钓王”在内的钓鲫高手是没有一个不佩服的。钓鱼名人堂之--李维新一级垂钓大师 , 广东广州市人 ,1954 年 12 月出生 ,1972 年毕业于广州市第二中学 , 高中文化 . 当过工人 , 搞过装饰 ,1996 年自创品牌 , 开设三鱼鱼饵厂 . 格言 , 钓鱼是一生的爱好 .从孩提时开始钓鱼 , 曾用手线钓法钓起重 8.5 千克的青鱼 .1989 年入东峻 " 台钓 " 学习班 , 追随廖心阳、萧春平学习池钓技术,属东峻第一批学员。1993 年,代表广州市参加在江西共青城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钓赛,获团体冠军并以 123 尾获个人手竿第 2 名。 1994 年再度出战全国钓赛,是广州市蝉联团体冠军的主力队员之一,获个人总分和手竿两项亚军。 1995 年,代表广州白云垂钓俱乐部在刚创设的"钓王杯"赛上夺得团体冠军,并以 182 尾,积 143 分的成绩或获个人总分第 4 名,接着在柳州第十一届全国钓赛上获个人总分第 6 名。 1997 年,力克群雄,在夺得第三届"钓王杯"冠军的同时,代表广东新华队参加在山东莱芜举行的第十三届全国钓赛,获团体冠军和个人总分第 3 名。 1998 年在第四届"钓王杯"总决赛中排名第 9 。 2002 年获首届"光威钓王杯"总决赛第 5 名。有厚实的传统钓鱼基础,又受过标准"台钓"训练,使他在以全国钓赛为标志的中国现代钓鱼史上创造了惊人业绩。李维新擅长搓饵底钓,结合诱鱼,对钓饵状态的把握有独到见解,钓尾重 100 克左右的商品鲫,时速超过 100 尾。拉饵术出现之后,李维新时显感到不适,虽然他努力追赶新技术,但缺少相应的训练环境,技术上还是以搓饵为主,所以两次参加"老鬼杯"总决赛,速钓成绩一般。可是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积累的用饵经验,以及观标技术,使他在钓混合鱼和大鲫鱼两个项目上继续保持领先。小药神手”---吕中胜 吕中胜,湖北鄂州人,现年35岁,曾在某钓鱼学校但任过教练,技术博采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在多年钓场的“大师”级人物纷纷亮相的时候,他注意到竹脚硬标尖浮标具有的敏感特征能及时反应钓饵的状态,而钓饵状态又决定着标尖反映的真实性。在反复观摩了“大师”级钓手的临场表现后,他发现:拉浮注重浮标在钓目和调目之间的速度、力感变化,而缺乏合理控制诱鱼量的认识。这一场能钓好、下一场滞后的原因概出于此。底钓又正好相反,诱鱼量控制得很好,但用钓浮的标尖反应去认识下层鱼的食相又往往对不上号。所以,钓浮的“大师”在底钓时显不出威风的。& && &在竞技钓手年龄老化,40~50岁年龄段钓手慢慢退出钓坛时候,以吕中胜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钓手在崛起。2001年,吕中胜加盟“龙王恨”。在此之前,他在昆明第十五届全国钓赛上获得个总分第六,第三届“海狮杯”俱乐部总决赛个人总分第七,以及“松下电器杯”全国钓鲫高手邀请赛第七名的好成绩。披上“龙王恨”战袍后,他首征北京,在第七届“钓王杯”赛中名列第十六位,接着又在湖北省钓赛中夺得抛竿第一名。& && & 以知识型、科技型为特征的中青年钓手,在接受前辈钓手经验的时候,也融了自己的思考。在对钓饵化学物质的刺激作用与自然物质的物理效果进行比较后,吕中胜把他的用饵观念熔铸到“龙王恨”产品的开发中。他参与研制的鲫鱼饵“蓝鲫”和“旺鲫”就兼备了传统诱饵的醇香持久和化学诱鱼剂的强力效果,用它钓浮可以合理控制诱鱼量,用于钓底有松而不散的状态。底钓寻钝感,浮钓找过程,悬附与传统都可以在钓饵上取得相同认识。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钓鱼大师内购破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