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300勇士 帝国崛起敌特怎么用

多说一些如何对外御敌灭敌对内反贪反腐的计策,少说什么“崛起”,什么“超级大国”的话。来了再说也不迟!千万不要无端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图文编辑模式
09:20:40&)
4895字(25733/82)
( 01:36:17)
( 20:59:14)
( 18:23:38)
( 18:19:56)
62字(14/0)
( 11:01:05)
( 17:50:40)
( 18:37:17)
( 20:44:00)
( 01:21:16)
41字(201/0)
( 00:57:26)
178字(210/0)
( 00:00:01)
4字(260/0)
( 23:57:00)
221字(319/0)
( 23:40:01)
12字(265/0)
( 23:34:52)
60字(734/0)
( 23:03:00)
87字(302/0)
( 21:36:51)
59字(221/0)
( 21:29:29)
34字(260/0)
( 21:18:01)
13字(232/0)
( 21:11:13)
65字(256/0)
( 20:33:20)
21字(274/0)
( 20:09:14)
78字(271/0)
( 20:08:56)
5字(322/0)
( 20:00:40)
58字(296/0)
( 19:33:18)
18字(346/0)
( 19:19:25)
10字(295/0)
( 19:05:27)
143字(263/0)
( 19:00:02)
167字(297/0)
( 18:56:43)
51字(287/0)
( 18:54:55)
4字(350/0)
( 18:45:11)
21字(329/0)
( 18:34:55)
13字(265/0)
( 17:56:17)
29字(305/0)
( 17:55:33)
18字(290/0)
( 17:38:54)
4字(277/0)
( 17:19:11)
50字(330/0)
( 17:12:27)
156字(300/0)
( 17:13:10)
9字(271/0)
( 17:08:30)
23字(253/0)
( 16:58:07)
42字(257/0)
( 16:42:01)
42字(328/0)
( 16:29:28)
12字(304/0)
( 16:21:55)
9字(303/0)
( 16:13:08)
6字(369/0)
( 16:02:56)
58字(330/0)
( 15:42:00)
73字(312/0)
( 15:33:59)
19字(489/0)
( 15:34:00)
76字(338/0)
( 15:15:33)
104字(315/0)
( 15:05:00)
12字(353/0)
( 14:56:36)
47字(358/0)
( 14:53:05)
10字(378/0)
( 14:50:26)
9字(320/0)
( 14:46:07)
82字(246/0)
( 14:43:58)
27字(346/0)
( 14:42:53)
35字(328/0)
( 14:23:26)
90字(380/0)
( 13:47:17)
4字(336/0)
( 13:40:47)
12字(374/0)
( 13:16:36)
234字(444/0)
( 13:14:09)
6字(393/0)
( 13:03:11)
85字(324/0)
( 13:00:46)
355字(283/1)
( 13:42:18)
10字(305/0)
( 12:58:27)
441字(449/0)
( 12:48:58)
89字(399/0)
( 12:46:26)
37字(275/0)
( 11:48:49)
18字(308/0)
( 11:39:25)
25字(433/0)
( 11:35:22)
58字(293/0)
( 11:33:37)
15字(336/0)
( 11:26:35)
1字(404/0)
( 11:02:13)
17字(320/1)
( 12:04:49)
54字(368/0)
( 10:56:13)
24字(387/0)
( 10:46:13)
14字(298/0)
( 10:43:18)
152字(326/0)
( 10:42:04)
28字(391/0)
( 10:29:52)
7字(377/0)
( 10:11:35)
14字(342/0)
( 10:07:14)
266字(351/0)
( 10:03:19)
26字(393/0)
( 09:20:40)
7字(35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如何看待《推背图》这本书?
推背图这种预言太广,时间轴拉的太长,指向模糊,精准性不够,就算配了图,在谶谣之中也算不得上品。在大中华浩瀚历史之中,某些关键的时刻,总会有一些短而锋利的谶谣陡然流传莫名兴起,若高悬荧惑径逼紫薇。桃李章后,陇西李氏开大唐三百年盛世。独眼石人诗一出,明王驾临,撼动蒙元帝国之根基。疯道劝诫莫逐燕,建文帝充耳不闻,燕王逆天而起得大明天下。 有一股势力, 千年来一直隐藏于史书暗处。只有在某些焦黄的碎片里,能看到这头潜行于暗潮之中的巨龙偶露峥嵘。没有人能将这些只鳞片甲拼凑出这股势力的原貌。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确确实实影响了历史的走向。自狐鸣“大楚兴,陈胜王”,到“太白入南斗,天子下殿走”,再到“塔儿黑,塔儿红”, 直到“黄浦江上有座桥”。这些匿于阴影之中的隐者,用书写的谶谣,为天下大势再添一分民心,以四两之力,助天选之子得万里河山。但这些预言,都远不如中华最后一首谶谣。 这一首神秘的谶谣,始于共和国成立50年代。在这个极其神秘的势力的推广下,暴风骤雨般传唱大江南北,红极一时。却没人知道起源何处。 而更加骇人听闻的是,共和国五代领袖的顺序,就隐藏在这首如神一般的谶谣之中!!!这首谶谣,叫做上学歌。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第一句,太阳当空照。红太阳说的是谁大家都知道,无需赘述。第二句,花儿对我笑。此句描绘了花帅叶剑英一力支持邓公复出之后,朝邓公展笑颜开的情景。此处说的便是邓公出山。第三句,小鸟说早早早。小鸟如何知道早晚呢?因为他有表。三个早正说明小鸟戴了三个表。而小鸟连声说的三个早字,一共有十八个笔划,放入八卦之中数来,十八刚好落于泽卦。而鸟说为鸣。点的就是泽鸣二字。第四句,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文言之中,为什么即为胡。不必多说。最后四句,才是这首谶谣的精髓所在。我去上学校。这小孩儿去学校干嘛呢?学习。取习字。天天不迟到。为什么这个小孩儿能天天不迟到呢?因为住的近。取近字。爱学习爱劳动。说明这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小学霸。取平字。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这位立志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者,说的是谁,上三句歌词里,答案已然昭然若揭。要说预言之精准,这首谶谣远胜推背图。那位神秘的谶谣作者,或许在我们读书的时候,已是一位耄耋老人。他或许就坐在你家胡同口,在斑驳树影中与老友敲子落棋。只有当你哼唱着上学歌从他身边路过时,那双因为泄露天机而浑浊的双眸,才会炸出一丝精芒。这是他一世之荣光。还有一首“炸学校”版本,乃是军统残党暗黑谶者所做,妄图煽动学生炸掉学校拒绝接受教育,将新生代大陆少年变为愚民,进而颠覆稚嫩的共和国政权。当中国龙组接到可靠消息赶到敌特藏身之处时,这首黑暗版的谶谣已经通过大功率电台,飞向全国各地。中国龙组这一次失手,导致军统残党虽灭,但流毒仍在贻害人间。经过
同志的提醒,这首歌的歌词或许是千古第一预言家李白。。。这一篇答案请随便转载,爱转哪转哪,但请注明作者。哈哈。
前段时间在
答案的评论里问过台湾的金圣叹批本是否真的,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真能证明说金圣叹批本是真的,哗,这世界毫无疑问是存在预言这回事的,太精彩了。这么想的原因在于以金批本为准的话,许多预言实在是太准了。所以只要证明了金批本是真的,预言也就被证明了。不过随着我一遍遍的读推背图,我的疑问越来越胜,有这么准确预言的吗?突然有一天我明白了,这事,首先要用怀疑和否定的态度来研究。怀疑什么?怀疑他太过准确,譬如第三十四象太平天国,太过准确,任何知道太平天国的人都能直接从文字中知道这一图说的就是太平天国,连名字都一字不错。第三十四象 丁酉 巽下巽上 巽谶曰 头有发 衣怕白太平时 王杀王颂曰 太平又见血花飞五色章成里外衣洪水滔天苗不秀中原曾见梦全非金圣叹注解:「证已往之事易,推未来之事难,然既证已往,似不得不推及将来。吾但愿自此以后,吾所谓平治者皆幸而中,吾所谓不平治者幸而不中,而吾可告无罪矣。此象疑遭水灾或兵戎和天灾共见,此一乱也。」可正因为此章预言太过准确,反而留下了破绽。什么破绽,你可曾从任何清代官方史料里看到一文半字说长毛之乱在推背图里早有预言这类信息?你可曾在曾国藩的文字里看到一点点这方面的蛛丝马迹?李鸿章呢?当时的文人笔记里呢?有吗?一点都没有!这就是破绽!答案只有一个,这所谓金圣叹批本是伪造的!==============补充说明线===============说到这里要补充几句,我发现有些朋友对本帖里最主要的逻辑有些难以掌握,我在这里再说一遍。金圣叹是清初人,而金圣叹批本李最明确的预言的太平天国,所以,如果金圣叹批本真是金圣叹批的或者早于太平天国时代的人写的,那么写出太平天国这个预言就是超神奇的,而若真是如此,那么早在太平天国以前就有会有人读过这个预言,当太平天国发生时不管是民间也好、官方也好就应该会有人记叙提到预言
应验了!但事实是太平天国时和之前都没有人提到过这个预言,左、曾、李及满朝文武乃至民间文人没一个提到过,这说明,这个预言在太平天国实际发生之前并没有任何人读到过,所以这个预言最有可能是在这之后伪造的。这个是本文里最重要的论点。至于后文证明台湾故宫博物院没有藏金批本什么的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其实并不重要。============补充说明结束线==========================那伪造于何时?我们看看能从金批本第五十六象里看出什么? 图谶曰
飞者非鸟 潜者非鱼 战不在兵 造化游戏颂曰
海疆万里尽云烟
上迄云霄下及泉
金母木公工幻弄
干戈未接祸连天金圣叹注解:
「此象军用火,即乱不在兵之意。颂云,海疆万里,则战争之烈,不仅在于中华也。飞机和潜艇投入战争中使用。咱们用否定论的态度来研判,可以推得这版《推背图》差不多就伪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这个时间段上。再仔细看的话,还有和日本发生战争及日本战败的预言,不过这个预言已经是不那么明确了,并且抗日以后的预言就更加语焉不详了,另外一个自甲午战争以后,中日一直处于类似敌对状态,日本对大陆的领土野心也基本是赤裸裸的,老毛都能说出中日必有一战这种预言,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的能人能看出中日必然再次开战并预祝日本完蛋也就没什么稀奇了。在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预言八种》也在40年代左右出版,其中就有推背图,基本上可以认为这个版本的金批本推背图和今天流传的版本基本一样了,这个版本的作用是什么呢,是告诉国民,你们看看这神奇的推背图都说了日本肯定完蛋,我们必胜!然后关于台湾馆藏金圣叹批本推背图,我搜索到如下内容故宫博物院并没有推背图,乃是有人以讹传讹,台湾 国立故宫博物院网站有人问过,已经有院内的人回答过了。因为“马和赛谐克”的原因,打不开原网站,转化简体之后的,复制下来给你“您好 !谢谢您的来函,很抱歉拖了一些时候才回应。 谢谢您的来函,很抱歉拖了一些时候才回应。 据您所说,「网路上盛传《推背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但板工询问了院内单位,发现此事恐为误传,因故宫并无此类藏品。 也许,您可询问其他博物馆看看。此外,艺术史讨论区的发言必须经板工审核之后才会刊登到网路上,不好意思的是,板主因八月一日才上任,有些来函尚来不及处理,希望以后能尽速回覆,感谢您对本板的支持 !板工敬启 真假未知,所以我自己特地发了一份咨询邮件去询问了,暂时还未回复。===========台湾故宫博物院万岁! ==============昨天(12月4日),台湾故宫博物院回信了,如下(隐去姓名):xx先生惠鑒: 十一月二十一日電子郵件敬悉。本院未藏有金聖嘆批本《推背圖》,網路所傳並非事實。特提供本院善本古籍資料庫網址供參。(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敬覆嗯,貌似目前可以暂时做出结论,网络上流传的推背图金圣叹批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传言不实,金圣叹批本就目前来说99.73%的概率是假的,所以呢基本上可以说关于推背图的传说基本可以断定是后人伪造。
樓主的問題其實是三個問題:1、金本《推》的作者是不是袁、李?歷史學的。2、金本《推》有沒有被篡改?文獻學的。3、金本《推》是否有預測功能?周易理論的。我主要回答第一問。這本書的押韻可以證明絕不是唐朝的。用韻腳字特徵與現代方言比對可以發現金聖歎本的《推》大約是南宋以後吳、閩北兩個方言區的人所作,具體地區不可考。先貼1-20象《推》(臺北故宮藏金聖歎批註本)不符合《平水韻》韻例所反映的語音年代:象 韻字 廣韻韻部 年代第1象 夷奇機
中唐後第2象 實竭
兩宋第7象 目足哭
中唐後第7象 堤非啼
五代以後第9象 黑出血
兩宋第11象 卜福樂
*方言特徵1第12象 主死
*方言特徵2第13象 飛低
五代以後第13象 飛西衣
五代以後第15象 休戈頭
*方言特徵3第16象 李子嗣
之 *方言特徵4, “嗣”上聲第17象 赫息邑
宋以後第19象 室石
宋以後第20象 物惻
宋以後......衹在兩宋或者宋以後出現的用韻現象不是一般的多,而且後面還出現了明中期往後纔有的語音現象 (第22象頌居然協“南干安”)。越往後時代越近。應當認為,金聖歎本《推背圖》有一定程度的篡改。 附註:今年剛出了新的研究成果:
主公:北风先生可知我为何请您前来?北风:先生早先问我政敌命数,我以“昨日你家发大水 你妈变成老乌龟 ”作答,近日主公忧心忡忡,唤我前来不晓得是否还与童谣有关?主公:不错,近日我睡梦中常有小儿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云云,越唱越小细不可闻,不知此童谣何解。北风沉吟半晌道:主公可知何谓童谣?主公:上次先生曾做讲解:童谣者,谶语之一种。且自古以来童谣多言坏事。如“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邝。”预言的是少帝献帝仓皇而逃的故事。“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则是讲董卓败亡。多是上天借幼童之口示警。北风:不错,古来童谣多是恶兆,盖因“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乡野童谣往往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恶兆,正因恶言出于童口,才尤显出诡异莫名。您梦中所听的童谣便有两个版本其一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此歌四平八稳,无甚波澜。民间曾有
解为隐喻帝王更迭,主歌功颂德之意。其实是解错了,却说天下可有几个小儿晓得后面三句唱词。小儿都不晓得又谈什么童谣呢。此童谣全篇无甚恶言,亦与古谣大异其趣。
将倒数四三二句结成一个反复提到的人名,更是失去了童谣简洁有力的古意。须知童谣博大精深,往往层层递进,句句勾连,无一字浪费,怎么可能把几句话浪费在一个同样的意思上呢?此童谣真正的原作其实是: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这童谣才符合我国童谣自古以来的风格,可传千古。主公:那此童谣又做何解?北风:这首童谣本是天机,但主公既然梦中可以听闻,显然天机已露,我直说却也无妨。此儿歌讲的是几大公案。全歌环环相扣,精巧异常,必是前辈高人所留。第一句:太阳当空照
讲的是本朝代替前朝,前朝者青天白日是也,此为本朝第一大公案,至今争论不休。第二句是:花儿对我笑 讲的是本朝第二桩公案,“花”者“华”也,花是草本何来“笑”?显然是被风吹过前仰后合,取笑之意。所谓花过风是也。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这两句前后互动讲的其实是一件事,小鸟连说的三个不是早,而是“糟”,显然有一鸟人连说“糟,糟,糟”,为何要说“糟,糟,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说“为什么”古意指胡,倒是没错,只是此胡非彼胡。此胡身背炸药包,显然要由他引出一桩大祸事。这便是本朝第三桩公案。小鸟出声相询,自然有要帮的意思。隐隐点出第三桩公案祸主的姓名。至此,童谣所言之事一句比一句隐晦,所说却是越来越多,描写也越来越详细。此首童谣的精华所在,便是最后四句。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一拉线我就跑,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这四句讲的其实是一件事,最晦涩,但也最详细,让我们好好分析分析:这里的我指的是“学生”,他要去炸“老师”所在的学校,可谓忘恩负义,不讲师生之情。而且此人行事鬼鬼祟祟,“老师”并不知晓。一拉线就跑,可见心意已决早有逃亡之意。最终炸飞学校,算是闯下塌天大祸,惹出本朝第四大公案。主公:这又与我有何相干,难道此事要照应在我身上?北风:此童谣机巧之处便在于此,从时间上分析从前朝,到花儿,再到小鸟,时间上是递进关系,此事必然发生在“背炸药”之后。童谣中说“一拉线我就跑”为什么要跑,跑和什么密切相关?“跑开来”是也,亦可通假为“泡开来”,此事多半与尊夫人有关。主公神色一凛。北风:按童谣所言,炸学校势必成功,此辈必得意忘形,弹冠相庆。这便又犯了主公所在的地名。总之按后四句话,主公对身边一手提拔之人不可不防,尤其要防止此人点炮逃跑。至于此人的身份多半可从尊夫人身边查起。主公脸色惨白,忙道:北风先生可有禳解之法?若能相助,在下必有高官厚禄相赠。北风沉吟半晌道:童谣皆是天数,事到临头已无改天换命之可能,天道昭昭,顺应而已。只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这破解之法早已落在先生自己身上。主公急切道:先生此话何解?北风道:童谣所说之事是学生一早去炸学校,学校固然保不住,但老师却能死中得活。求活之道便是先生的名讳,先生若想不被早起的学生炸死,只需顺应天道,“不起来”即可。主公拍掌,大笑称善。
事实胜于雄辩,我昨天凌晨就用《推背图》准确地预知了一件事情的过程和结果。2013年是癸巳年,我们来看上一看:========================三十、癸巳谶曰:半圭半林 合刖生变 石亦有灵 生荣死贱========================先推地点半桂半林,解作一个“杜”字。在八门遁甲术中,有开、休、生、伤、杜、景、惊和死八门,可以分断吉凶阴阳。这“杜门”恰恰是其中一门。而这“杜”门在方位上对应的就是西南方。以我的位置来看大概是北非、摩洛哥方向========================粗推吉凶八门之中,开、休、生为吉;死、惊、伤为凶;唯杜、景两门是中平。但杜门五行近木,木象春盛秋衰,今天刚刚冬至,我推的是昨天凌晨的事情,属于秋季的最末尾,因此杜门在这个时节确实是小凶。可见所推之事,应是总体吉凶相平,唯独在最末尾时显现凶兆。========================细推吉凶既然已经知道:总体吉凶相平,唯独末尾显现凶兆。那到底这凶兆具体显现在何时呢?来看第二句,合刖生变。什么叫刖,就是古代的一种刑罚。简单来说,就是要切掉人的膝盖。可见,当有人下肢有受伤之虞的时候,就是“生变”的预兆了========================再推对象石亦有灵石头的灵魂是什么呢?看图中当是一只老虎,从石头中扑出。但是奇怪的是,既然老虎从石头里跳出来,本应向上方一跃。但图中却低头俯身往左下角扑去。结合我们一开始推地点,得知坐标原点是北非。那么就可以猜测,这只老虎当是先往上(北方)想扑欧洲,无奈受挫,只得转向左下(西南),扑向南美。========================合推结果什么叫生荣死贱就是说你活下来就是光荣的,死掉了就会是卑贱的。成王败寇,绝无虽败犹荣的可能。因此这老虎往南美的一扑,若成功了,必是莫大的荣誉;但若失败了,则必会又添些差错引得世人非议。结合之前杜门于秋季显凶的结论,恐怕此去凶多吉少。========================最后结论我们整理一下,就会发现:1、在西南方,也就是摩洛哥一带。2、一开始可以坚持吉凶相平,唯在最后会呈现凶兆3、开始呈现凶兆的标志,是有人膝腿受伤,或是有受伤之虞4、这凶兆所对应的,是一个刚刚败于北非上方的欧洲、准备挑战西南方位的南美的对象5、最终的结果,恐怕是凶多吉少,而且还会平添几分骂名。综上,推背图完美预测了昨天凌晨广州恒大对米内罗竞技的世俱杯半决赛的过程、结果、与后续反应。不愧是历朝历代都列为禁书的神作,太厉害了!只要我认真研读, 一定还可以推测出具体比分的!
牵强附会,顺嘴胡诌,你跺你也麻
前几年据说出现过一部明朝版本的木刻推背图只有不到四十卦建国后因为破除封建残余这东西在国内基本绝迹了,但是文革后再次死灰复燃八九十年代民间流传的推背图有些离谱的版本甚至有改革开放的内容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常换常新,与时俱进。
”前人忽悠后人,统治者忽悠老百姓,最后连老百姓也开始忽悠自己了。“
推背图最奇怪的地方在其预言的密度,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100年有10多副图(平均不到10年一挂,特别是清末那段屈辱的历史,有极详细的描述),南宋到清末700年才33张图(平均21年一挂),难道这是工业革命之后的信息爆炸吗? 所以我妄自推测,这书应该是清末至文革之间伪造的。
非常赞同@張冬磊和@任天涯的回答。我给一个不同视角的回答把。其实我认为所谓的“预言”非常好解释,和现在流行的“星座”有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推背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非常具有典型性。所以我简单地从西方的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进行一个简单的解释吧。接受美学认为,一个作品并不是由作者完成的,文本的意义也并不只是作者赋予的,文本的意义甚至并不存在在文本之中,而是依赖于读者的理解,一个文本如果没有读者去阅读,那么这个作品就不算是一个完整的作品。所以,接受美学有提出两个概念,一个叫做“不定点”,一个叫做“空白”。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充满了“不定点”和“空白”,需要读者来进行研究这些不确定的“点”,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去填补这些“空白”,由此作品才算真正完成。所以说,我个人认为,《推背图》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由后人附会而来的。你完全抛开那些评点和解释去看推背图,或者在没有被介绍“这是一个预言未来的玩意”的情况下,去看推背图和它的谶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来?汉字本身的能指和所指就不是一一对应的,《推背图》中更是将含混的文字表达发挥到了极致,谶言历来都是要给一个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解释,这样在未来发生了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可以用巧妙的辩解证明自己的“谶言”是成功的。而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就是你文本中“不定点”和“空白”越多,留给阐释者的解释余地越大,留着读者的想象余地越大,因此读者和阐释者可以按照已经发生的历史,去填补《推背图》中的这些“空白”。所以,《推背图》也就被认为是精准无误的。去看看历代的谶言,从来就都是追求模棱两可的。
这种预言的验证方式有很大的问题。原文写的都是晦涩难懂的话,要判断他准不准,需要一个「解释」事后归因的时候往往可以很容易找到一个「解释」关联到原文如果事前就去根据原文做一个解释,碰巧之后发生的事情与这个解释相符。那么「推背图真牛逼」!如果事前根据原文得出的解释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不相符,那么「一定是我理解的不对」,然后又很容易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去关联原文,那么「推背图真牛逼」!如果事前根据原文得出的解释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不相符,然后也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去关联原文。那么「一定是推背图作者为了避免泄露太多天机,对某些章节调整了顺序,我恰巧看到了被调换过的章节」。然后会去其他章节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么「推背图真牛逼」!总的来说,验证预言准不准,必须事后验证;而事后验证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误归因」。算命、星座都是这个套路。题主可以感受一下。另外推荐一本书《社会心理学》给你。
找原版来,只要你能证明它是李淳风原著,我就能给你详细解释。
人是“只愿意相信想听到的结论”的动物
1、《我做“皇娘”的日子--李玉琴》,溥仪皇娘的笔记,里面提到了溥仪对《推背图》很感兴趣,并曾说过1945年日本会战败。《推背图》最早见于《》中(PS:我没能去求证,只能百度,大家感兴趣的、有能力的,可以去查查),明代在《》中也曾提到过,另外,《推背图》也曾见载于正史《·》(仁寿本《二十六史》)内。占卜以前属于重要国事活动之一,商王曾无事不卜,甲骨文的由来就是占卜,后来慢慢上不了大雅之堂了,地位跟野史、言情小说差不多了,好多[大家]或许根本不屑提及。2、把太过准确作为否定预言的理由,是否欠妥?至少在我心目中,预言可以被归为两类:一是《推背图》;二是其他。3、若《推背图》为后人所作,假以某历史或人物为命题,用一谶、一卦,一颂、一画,短短数十言来表述,试问谁人之精妙能出其右。能造出‘二八月秦’这样高超的字谜,以造假之人的水准,绝不会在历史上默默无名;以造假之人的水准,也完全没必要出此附会之作;其实你要质疑它为后人附会,拿第二十一象靖康之耻里居然出现清朝服饰来说事儿更有说服力,或者第十二象。如果是后人附会,这不是作者自己打自己的脸么?至于什么飞鸟潜鱼不是懒得画,是怕人们看不懂,因为太超前了,作者本人懂不懂,我也不知道。金批版从34太平天国往后,只能看出个好坏了。若有质疑说是至少成书于一战后,岂不也是自己打脸?那些看上去很真实的,反倒有可能是假的。我觉得上面这些恰恰证实了《推背图》的可信度。以及,不可思议。你要是预测个事件、人物,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也就罢了,居然把几百年后人物的服饰都画出来了,难怪有人会质疑你穿越了。4、大浪淘沙。《推背图》在历朝历代都是禁书,宋太宗时改变思路,打乱卦序,真伪并行,但是时间会证明一切,到今天就只剩下金版了,另有一个真彩版,一看水准就差几十条街,那个毫无疑问是后人所作。5、历史是蘸着权力的墨水写就,而《推背图》乃鬼斧神工,所以历史记载会出错,而《推背图》不会。明朝一大悬案的朱允炆下落,正史无从可考,只有诉之野史,但是又不可靠,有传说是化妆成僧人跑掉,有说是打扮成尼姑了,所以后来朱棣统计全国的僧人也未能找到侄子下落,其实看看《推背图》第二十八卦的谶‘家中有鸟,郊外有尼’,可知建文不但祝发出家,而且是男扮女装,才躲过一劫。有说其后的卦象模棱两可,也是因为上述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有些卦象还是很明显的,只是太多敏 感内容而已。《推背图》本来就是预言历朝历代的治、乱、兴、亡的,而且它的宗旨是事先不能让人看出来(当然这个事先有个程度,例如最前面溥仪说的日本战败),事后基本上天下皆知,否则它再牛就几个人能明白,那如何显示作者的牛叉,如何能延续它自身的命脉?既然如此,那么《推背图》存在的意义究竟为何呢?显摆作者牛叉呗,和和。最重要的,它预示了世间一切皆有定数,包括人的命运,国家的兴亡。历朝历代不禁才怪了呢?如果一切皆有定数的话,这个。。。《推背图》不是真经,无论被当作封建迷信也好,牵强附会也好,相信它不会带来实惠,不信也没有坏处。我已经说得太多了,足够回答这个问题了。==========================关于清朝马褂,金圣叹死于公元—六六—年(顺治十八年),他看到的复刻版本,或许是为了便于那个时代的人们理解,所以把胡人都画作一种样式。==========================日近日偶尔有人点赞或者感谢,还很奇怪为什么最近关注这个问题的人多了,细看发现顶楼换人了。顺便做个小补充,搜索T W国立故宫博物院,确实没有《推背图》。不过这跟《推背图》的真伪并无多大关系。国立故宫博物院没有,T W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有,风格跟全彩版有点儿相似,但内容完全不一样,部分内容与金批版几乎一致。对于这些祖宗留下来的流传千年的东西(包括被黑出翔的中医),我们所知甚少,如果它们并无多大用处的话,自然就会被淘汰,根本等不到今天的人们去质疑它们。再补充个:岳珂《桯史》卷一《艺祖禁谶书》:  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倅心,故其学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艺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图传已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乃命取旧本,自己验之外,皆紊其次第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国朝会要》太平兴国元年十一月,诸州解到习天文人,以能者补灵台,谬者悉黥流海岛,盖亦障其流,不得不然也。”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这段记载岂不说明:当年〈推背图〉就很火。网上42象以后的解释都很牵强,各种YY附会,只是一句半句能对上,之所以这样,要么因为我们还无法知晓确切的近代历史,要么因为它们根本还未发生。大概正是如今网络上对很多人最感兴趣的‘现在’这一部分的牵强解读,导致了许多人对〈推背图〉的误解,甚至不屑。最早接触‘推背图’时看了天涯上的一个博客(作者陈曦),现在已经不公开了,算是解释得非常不错的一个了(即便对过往历史的解读也需要一定的功力),据说要出书,后来就不得而知了。================= 甲戌本《红楼梦》第五回P14 P15脂砚斋的眉批
千古奇书《推背图》详解、全解翻墙直连: 推背图下载 《推背图》八大置疑   序, 导读:    1. 引言   2.《推背图》八大置疑    3. 引经据典考渊源    4. 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    5.「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    6. 本书提出的三个鉴别标准    7.「金批本」的去伪存真    8.《推背图》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    9.《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 (一)引言  《推背图》是中国第一奇书,古今第一谜语。它用60象图谶(音衬,谜语一样的预言诗句)预言了唐朝至当代以至未来的重大事件,历朝的兴衰更替俱在其中。因为奇准无比,深为历代统治者所忌惮,所以历代都被列为,在民间一直广传不衰。   《推背图》被正式收入了《宋史·艺文志》,在《元史》等多部史书古籍中被提及。   《推背图》近代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明末清初著名才子金圣叹的批注本(在本书中简称「金批本」)。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在皇宫里劫掠的宫廷秘藏本《推背图》就是此本。后来被华商从英国买回,民国时得以发行。    近年来研解《推背图》的著作很多,笔者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详加考证后写成了此书,试图: 1. 首次尝试全面、深入破解金批本《推背图》的每一象。 2. 首次尝试简明地解读各象的「卦」,展现《推背图》图、谶、颂、卦四位一体的「预言艺术」。 3. 首次尝试将金批本《推背图》第34象以后的错乱顺序,按照史实归正,以期还原《推背图》的原貌。   本书意在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斧正,一同解开这部千古之谜。 支持博大出版社,购买电子版下载: (二)《推背图》八大置疑  笔者总结了对《推背图》的种种置疑,主要有以下8个。这些置疑有的是很致命的,目前对《推背图》的解析基本都在回避它们。   本书首次尝试解答这8个置疑: ※ 置疑1:《推背图》号称预言,可是从唐朝就出现了清朝服饰,这不明显是清朝伪作吗?   试解:如果是清朝人这样「杜撰」——岂不此地无银三百两?!    《推背图》都用清朝装束表示胡人,但并不这么简单,还有更深的内涵,只有全部破解60象之后,才能看到真谛。那时,不但能明白《推背图》原作就是这样设谜的,还能进一步体悟预言设谜的妙不可言。这个置疑在第7象中做了初步解答,相信会令读者信服。 ※ 置疑2:《推背图》出现了「渔阳鼙鼓」,该成语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白居易晚生于李淳风170年,这不是说《推背图》最早也是唐朝中期作品,那么《推背图》对唐初的预言不就是编造的吗?  试解:置疑者显然把「渔阳鼙鼓」当成白居易的「专利」了。在第5象中会解释这个问题。 ※ 置疑3:《推背图》既然在五代才广泛流传,可见不是唐朝的作品,否则在唐朝就会流行,古籍中能没有记载?    试解:如今认为《推背图》在五代才广传,这是对《桯史》[1](桯:音营)的曲解!考证《桯史》的结论是——《推背图》在唐代就广传了,下面会简要说明。 ※ 置疑4:今天的《推背图》,是经过后世不断完善、修正的吗?   试解:这一点甚至是某些《推背图》专家的意见。这显然把北宋初年同时出现的造假水平不一的伪本,当成后世渐次演变的产物了……   对于《推背图》伪本的鉴别,看完了本书60象的详细破解,看完深入的考证,读者差不多自己就能鉴别了。 ※ 置疑5:《推背图》版本众多,差异甚大,怎见得金批本《推背图》就是真本?    这是不能回避的问题,本书的前言就要辨析清楚,定好大方向。 ※ 置疑6:既然《推背图》准确预言了历朝大事,为什么未提孙中山?这不是在表明:要么《推背图》预言不准,要么是假的吗?   这曾是港台文坛对《推背图》的一个致命打击。在大陆也有类似的疑问,只不过,是因为看不到其中有大陆的领导人而置疑的。   其实,《推背图》归序全解之后,孙中山、袁世凯、、李登辉、陈水扁……毛泽东、周恩来、四人帮、、、胡锦涛等,甚至未来的元首俱在其中…… ※ 置疑7:金批本《推背图》后边各象的顺序是否颠倒过?   目前大家公认:公元2000年前后的历史,演进到了「金批本」的第43、44象。   有不少人认为第55象是清朝的事,因此怀疑《推背图》后面的顺序有乱,但是没有得到公认。还有少数人认为第52、57、58象似乎也是应验了的往事……   本书「归序全解」展现的是:从第34象开始,顺序就被打乱了…… ※ 置疑8:《推背图》预言的美好结局还很遥远,现在猜测有何意义?    试解:近年来《推背图》的民间研究很热,不少人对《推背图》后面的「未来象」进行了大胆的猜测,甚至对其中「预言第3次世界大战的某象」达成了共识……   本书「归序全解」之后,竟然发现:《推背图》对迄今为止的未来的预言,和大家原来认为的完全不一样!   《推背图》预言美好结局之前,可一点也不美好,甚至……所以,现在解读《推背图》的意义就非同一般,甚至迫在眉睫了。 支持博大出版社,购买电子版下载: (三)引经据典考渊源   现存的史料中,最早侧面提及《推背图》的是北宋的《鸡肋编》[2],书中侧面反映了《推背图》被北宋查禁的事。   成书于南宋的《桯史》卷一记载:「唐李淳风作《推背图》……」   《宋史·艺文志》中正式记载了《推背图》一卷,但未注明作者。   ※ 考证古籍,可得出下列结论: (1)唐朝时,《推背图》已广为流传了。   《桯史》记载:唐李淳风的《推背图》,在五代时炙手可热,宋太祖登基之初,就下诏禁《推背图》,但《推背图》已经流传数百年[3]。   以往只注意了文字表面上讲的:《推背图》在五代广传。有人还因此判断《推背图》可能是五代或唐末的作品。这是没有注意上述「已经流传数百年」的重要线索。   我们知道,五代时间很短,宋太祖死于976年,唐亡于907年,两者相距不到70年,上述「数百年」,显然表明在唐朝已经流传了。   唐朝是290年国运,如果「数百年」,以最低的年限200年来推算,《推背图》至少在中唐时期,就已经传开了。   不容忽视的是:在古代流传书籍是很难的,特别是禁书,全靠手抄,《推背图》要流传得众人皆知,可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所以,它很可能是初唐的作品。 (2)五代时,《推背图》炙手可热。   《桯史》记述:五代乱世,群雄纷涌,很多人想辅佐命中能成大器的人,于是热切钻研《推背图》。《推背图》的谶语成了口头禅,甚至吴越一代流行用《推背图》里的词给孩子起名。 (3)北宋建立,《推背图》因被应验而传播更热,被太祖查禁。   《桯史》的「艺祖禁谶书」记载:宋太祖禁谶书时,民间多有藏本,禁不胜禁,官府都发愁了。一日,赵普上奏:藏《推背图》的人太多,诛连的人太多。   太祖说:「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   于是下令:取旧本《推背图》,除了已应验的各象之外,颠倒后边各象的顺序,制作了100个版本流传到民间。   于是大家就不知道哪个是真本了,间或有存《推背图》的,因为不再应验,也就不藏了。 (4)《推背图》在北宋中后期,几乎家喻户晓。   北宋庄绰的《鸡肋编》卷记载: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打击反对他的范纯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连坐他全族的理由,竟是范家有《推背图》!结果神宗说:「此书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从神宗的话中,就能《推背图》看到被查禁后的流传程度。   至此,我们能判定:《推背图》是唐朝的产物,而且其真本必定存在过。从史书、古籍的记载,从它对历史的不断应验,从宋太祖对它的畏惧和造假,从各朝统治者对它的封禁,都能印证这一点。 ※ 《推背图》为什么不署名?   主要原因是不敢署名。谶书被唐朝法律禁止,唐贞观十一年(637年)颁布的法典《唐律疏议》卷九对此有明文规定。   唐朝不但禁谶书,还授命李淳风「删方伎书」[4]。如《推背图》是李淳风作,必不敢署名。如是别人做的,更不敢「顶风留名」。   因此,正史中也没有记载《推背图》的作者。   但历代对《推背图》的传说基本是一致的:作者是唐初的易学大家李淳风、袁天罡。我们先看一下史书古籍中是如何记载他们的。 支持博大出版社,购买电子版下载: (四)史籍中的李淳风和袁天罡  李淳风、袁天罡都是唐朝名人,《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们的传记。 ※ 旷世奇才李淳风   李淳风(602-670)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阴阳易学家,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还是唐朝著名的数学家、文史学家。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是隋朝的高唐尉,颇有文采,注《老子》,撰《方志图》,文集十卷传世,后来弃官做了道士,自号黄冠子。李淳风深受父亲影响,自幼博览群书,精于阴阳、天文、历算之学。 1. 研制出「三重环」浑天仪   下图是台湾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古浑天仪,这种「三重环」结构就是李淳风发明的。 台湾高雄「国立科学工艺博物馆」的古浑天仪,「三重环」结构就是李淳风发明的。  《旧唐书》、《新唐书》都记载了李淳风研制浑天仪。   唐太宗贞观七年(633年),李淳风在古代浑天仪的「两重环」之间,加进了称为「三辰仪」的中间重环,成为「三重环」结构。该浑天仪结构更加精妙,三重环可以相对旋转,星体运行变化尽在其中。   后世的浑天仪都是模仿上述结构,如上图,只是零件略变而已。   李淳风的「三重环」浑天仪和他新著《法象志》七卷,得到了太宗的大加赞赏,李淳风因此升为「凝晖阁承务郎」。 2. 我国历史上首次精确地预测日食   在有记载的史料中,李淳风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准确预测日食的科学家——精确得「不差毫发」!   据唐朝刘餗(音:速)著的《隋唐嘉话》[5]记载:李淳风校成新历,禀报太宗说要发生日蚀(食)。   古代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而且当时是没人能预报日食的。太宗有些不高兴,对李淳风说:如果没有日蚀,爱卿你怎么办?   淳风曰:「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   到了说要日食的那天,太宗在庭院里等着,看着没有日食的迹象,就对李淳风开玩笑说: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别。   淳风对曰:「尚早一刻。」他指着日晷的指针影子说:「至此而蚀矣。」   果然,「如言而蚀,不差毫发」。 3. 卓越的天文学、易学专著《乙巳占》   李淳风流传至今的专著《乙巳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易学专著。其中详细记述了浑天仪的结构,还准确定量计算出了冬天太阳(相对地球)运行加快、夏天运行减慢的数值,早于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书中还首次给风力定级。   《乙巳占》中大量的占卜、阴阳、预测学内容,被近代视为「糟粕」,但正是凭着这类「糟粕」,李淳风能毫厘不爽地推算日食的时刻[6],还能准确地预知未来。 4. 预知武后代唐王,劝谏太宗顺天数   两《唐书》都记载了李淳风预知武后将称帝,并劝谏太宗的事。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方技》记载:太宗得到一本秘谶,上面说:「唐中弱,有女武代王。」太宗召来李淳风问是怎么回事。   淳风答:「先兆已成,那女子已经进宫了,40年以后称王,差不多能把唐室子孙夷平殆及。」   太宗问:「我先杀了她怎么样?」   淳风答:「天命难违,既然命定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杀无辜。何况她是陛下所爱,40年后她就老了,老了会变得仁慈些,虽然取代唐朝,但不能杀绝唐室。但是,如果真把她杀了,她转生回来杀气更旺,陛下子孙就会被杀尽!」   太宗信以为然,当时就作罢了。   但从史实上看:唐太宗并没有完全相信李淳风,于是引出一段——           「五娘子」因谶被杀,李淳风预言应验   《旧唐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新唐书·卷九十四·列传第十九》记载:一次宴会上,大家行酒令,说自己的小名字,各言小字,李君羡说自己叫「五娘子」。太宗惊愕了,因大笑曰:「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当时人们并未在意,因为一个男人、一员猛将自幼有个女人的小名,确实好笑。但不能不令太宗震惊的是:君羡是洺州「武安」人,被封为「武连县公」(公爵),任「左武卫将军」,守「玄武门」——命中有4个「武」字!使得太宗怀疑古谶中的「有女武代王」就是指他!    后来赶上御史弹劾君羡,说他「与妖人员道信潜相谋结,将为不轨」,于是太宗下诏杀之。武则天称帝的第二年,君羡的家属来申冤,君羡被平反。   从清代至今,很多人以为《唐书》中「淳风劝太宗」和「太宗杀君羡」自相矛盾,近代个别人理解不了,反而借此攻击《推背图》是假的。   笔者以为,说有矛盾的——是不通晓预言谜语之道所致。   谜语、谶言一般是当代人解不开的。就如《推背图》后面预言太平天国的一象,用了「太平又见血花飞」,后来人看得很明白,而太平天国以前的人,怎知道这句「太平」的真正预意呢?同理,武则天称帝以后,人们看上述谶言谜语和李淳风的预言很明了,但武则天得势前,人们实际是看不明白谶言谜语的!否则就不是谶语,而是泄漏了。   当世人解不开谶言谜语,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现在——金批本《推背图》后18象有多少至今都没有解开?!而且被近代解读了几十年的第1~33象,有多少「误解」至今还流行着?   正因为当世人对谶语预意难以确定,而且谶语一般不能从表面意思解读,所以才有唐太宗杀「五娘子」的事。我们不难理解: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命中还有4个「武」字,很容易被当时人「悟到」他可能就是古谶中说的「女、武」。还有一点:把古谶解析为「后宫女子能称王代唐」,这种解读没有先例,也没有任何迹象;而李君羡要是造反称王可不稀奇。而且,有人弹劾李君羡跟妖人(术士)往来甚密,「将为不轨」,唐太宗因此杀了李君羡,似乎既有情理可循,又不犯李淳风警告的恶果——恶果的前提是杀某个女子。   但是,这恰恰证明了李淳风说的:「天命难违,既然(女武)命定为王就死不了,陛下只能白杀无辜。」可见《唐书》的记载并不矛盾。 5. 卓越的数学家   李淳风还是唐朝的大数学家。《旧唐书》卷七九记载:李淳风主持编定、注释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五曹算经》等十部数学专著。李淳风以详细的推演,使古代算经由艰深晦涩,变得易学易懂,后来成为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数学教材。   李淳风注释算经的功绩对当世和后世影响极大。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说:「他(李淳风)大概是整个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著作注释家。」 6. 农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写有一部农书:《演齐人要术》,是对南北朝时的农学专著《齐民要术》的推演发挥。因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故名「齐人」。《演齐人要术》今虽失传,但仍可以推断李淳风是唐朝的农学家。 7. 文史学领域的贡献   李淳风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贞观十五年(641年),他从事《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的编写,并为《晋书》、《五代史》亲自撰写了《天文志》、《律历志》、《五行志》,其署名的专著还有《文思博要》、《秘阁录》、《典章文物志》等十余部传世。 8. 校正历法   唐朝初年用的是傅仁均所造的《戊寅元历》,李淳风发明了「麟德历」,代替了当时的历法。   可见,李淳风堪称旷世奇才。由于后人对他神异莫测的术数、易学成就的误解,掩盖了他在科学史上的光辉。 ※ 易学大家袁天罡   袁天罡,又名袁天纲。《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中记载:他是隋炀帝大业年间的「资官令」(小吏);唐高祖武德初年,在蜀为「火井令」。他署名的著作,现今有《六壬课》、《五行相书》、《袁天罡称骨歌》传世,《易镜玄要》已失传。   袁天罡在前人易学的基础上,发明了「称骨算法」,预测吉凶祸福、荣辱盛衰,既准确又简便,现在仍广为流传。   袁天纲神奇的预测术,在隋末唐初极有盛名,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新唐书》记载他神异的相术较多,《旧唐书》细致地记载他给武则天算命:武则天在襁褓的时候,袁见武后之母说:「看您的骨法,必生贵子。」于是武后之母召三个孩子来请他算了命,等抱武则天出来,哄袁说是男孩。袁大惊道:「龙睛凤颈,贵人之极!」转侧视之,又惊曰:「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   《旧唐书》记载袁天纲给人相面算官运奇准,贞观八年,太宗闻其名,召至九成宫。太宗让他给人相面,袁天纲的预测都应验了。后来申国公高士廉问袁:「你自己能做什么官?」天纲曰:「我知道自己的寿数,今年四月命终。」结果真应验了。   还有些古籍记载了袁天罡和李淳风一同起卦预测的事迹,皆是当时的佳话。至于他们是不是《推背图》的作者,将在第(六)部分考证。 (五)「颠倒本」、「伪本」、「金批本」的辨析  从《桯史》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宋太祖是命人将《推背图》——除了当时已应验的各象(16象以前)——后面的排列顺序打乱了,做了百种版本流传出来,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   本书称这些只打乱顺序的版本为「颠倒本」——如果是这样的版本,我们只要归正其顺序,就能恢复《推背图》的原貌了——但事实上绝非这么简单。   从现今发现的《推背图》的几个版本的巨大差异,很可能北宋当时除了做「颠倒本」之外,还改动一些象。在后世的流传中,又发生了造假,比如出现过67象本——因为造的太假,很容易被识破。本书称这些改动过内容的《推背图》为「伪本」。   是不是经过了如此以假乱真,解析《推背图》就没有意义了?无法确定真本?   非也!通过细致深入的辨析,是能基本还原《推背图》的真容的。 ※ 时间、历史的验证,「颠倒本」、「伪本」被大量淘汰,真本和接近真本的会因应验而兴起。   这一点,是大家忽视的。   《桯史》「艺祖禁谶书」条最后记载:因为《推背图》(假本)不能应验,有存它的,就不再存了。   明朝郎瑛《七修类稿》卷十五说:《推背图》相传是唐朝李淳风做的。我在万都宪五溪家中看到了,上面的预言没应验,就说:「宋太祖造假本迷乱《推背图》,这是假本吧?」五溪说:「得,这类书都别看了。」   这恰恰记录的是历史对「颠倒本」、「伪本」的淘汰过程!   历史的检验是很严格的: (1)从北宋到清初,经过了近700年历史的检验。 (2)《推背图》又历经了17象,即1~33象时间顺序未改、内容大体不错的版本,才能脱颖而出。    所以:大部分假本经不起这样的检验被淘汰;相反,能经得起这样考验的版本,实在不多,它们会因为应验而越传越广!   上述逻辑推断,至少能得到下述证实:   元、明、清、民国(袁世凯)都要查禁《推背图》,是因为历史的检验,不断把接近真本的版本烘托出来,令统治者恐惧。   现在芝加哥大学收藏的彩图本《推背图》,前边各象次序是乱的,它未能广传,因为它禁不起历史的检验。   严格的检验中,「金批本」《推背图》在清朝就脱颖而出了,成了清宫的秘藏本。到了当代,目前普遍认为「金批本」顺次应验到了第42象,第43、44象正在应验之中。它又经过了清朝、民国、当代的检验!   而新的应验是金圣叹死后的历史,金圣叹对「未来各象」的猜测,基本都错了,而对他生前应验的各象,都解析得惟妙惟肖,这也证明了《推背图》确实是一部预言,未来的天机,一般人,包括清初奇才金圣叹,都是看不出来的。也正是这个原因,现在纷纷传说它就是真本。   但是,也有人发现「金批本」后面有几象颠倒了次序……   那么「金批本」是《推背图》的真本,还是「颠倒本」、「伪本」呢? (六)本书提出三个鉴别标准   对现存各版本的深入审视中,笔者提出下述三个具体的鉴别标准: 1. 最有力的鉴别方法:全书文风是否一致   文如其人。用文风来鉴别作者,是目前公认的最准确的方法。   北宋初年,要迷乱当时传抄的越来越火的《推背图》,「颠倒本」是最好的方法,这样文风不会变。而「伪本」的图文造了假,就会造成「伪本」文风的不一致,细看能看出来。比如,有的词句华丽、连贯,但没有内涵;有的是粗俗的打油诗,有的图画寓意极为露骨……   这样的检验下,我们发现「金批本」《推背图》通篇诗文,是唯一风格、用词习惯一致的,可见《推背图》的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2. 最深入的鉴别方法:预言设谜的风格是否一致   「金批本」《推背图》达到了这个标准。   在本书后面的详解中,大家可以看到:《推背图》设迷的精妙,远远超过了金圣叹的水平。第1~33象中,有的金圣叹的解析出了小错;有的设迷之妙,金圣叹都没发现那是谜语。因为大家都迷信金老前辈对1~33象的解析,所以其「误解」、「漏解」依然通行于世。   笔者归序全解《推背图》发现:金批本第34~60象,设迷风格是和1~33象一致的。所以解析后面一些谜语时,笔者会印证前面的「设迷惯例」。这也是本书要详解1~33象的原因——温故而知新。 3. 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否「四位一体」,共同烘托一个主题   这个标准能检验:是否没有更改文字,而把不同象的图、谶、颂、卦做了拼凑。   「金批本」《推背图》每象的图、谶、颂、卦是完美配合在一起的,共同指向一个主题,本书称其为「四位一体」,这是让人叹为观止的设迷境界!   当前对《推背图》的解析,如果不深入或者有误,就达不到上述标准。本书的「归序全解」力求深入、详实,以期展现每象图、谶、颂、卦「四位一体」的妙处。   那么,「金批本」通过了上述严格的检验,是否能确定是真本呢?   非也!能通过上述三个检验标准的《推背图》,是真本和「颠倒本」,而这种「颠倒本」是每象的图、谶、颂、卦没有拆散的。   「金批本」正是一个这样的颠倒本,而且前边的顺序没有颠倒,所以它能通过历史的检验,脱颖而出。   那么,我们对它「归序全解」,就能基本展现《推背图》的原貌了。虽然个别字词在流传中会有讹误,但中国古典文化重在内涵、,个别字词的讹误并不影响整体内涵。 (七)「金批本」的去伪存真   经过上述考证,我们可以基本拨开其它版本《推背图》的迷雾,锁定「金批本」来解析了。   随之而来,还有三个问题得先确定下来: 1.「金批本」《推背图》的批注,是否出自金圣叹一人之手?   很多人都能看出:「金批本」《推背图》中批注的文风和解谜的风格全书一致。   金圣叹是近代文学评注的大师,他批注过《水浒传》、《西厢记》等名著,「金批本」《推背图》批注的文风,和那些批注在文风上是一致的,可判定它出自金圣叹之手。 2.「金批本」《推背图》的序的真伪   个别人曾怀疑该序的真伪。因为序说「壬戌之夏」得到了《推背图》的手抄本,序的落款是金圣叹批书的风格:   「癸亥人日 金喟识」。   金圣叹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抗粮哭庙案」被官府冤杀。该《序》说得书的「壬戌」年就是1622年;批注完《推背图》再写序的「癸亥」年,应是1623年,作序时金圣叹才15周岁!?   虽然金圣叹少年奇才,难道15岁就能批书了!?   这就是当前一些人置疑的原因。   其实,最简便的判别方法是:   1623年时,《推背图》预言的「第32李自成灭明朝」、「33象满清入主中原」还没有发生呢!金圣叹如何准确地解析出来,并说那是他「证已往之事」呢?而且序中说:「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1623年竟然能看出:满清天下运数不长?!   可见,做假并不容易,总有疏漏。反过来讲:如果全篇严谨无漏、浑然一体,必是真品!《推背图》的预言,正是这样的真品!   该「序」本书没有引用,有兴趣的读者看一看,能发现该序语言平平,不见灵性和才气,是否是金圣叹所做,从文风上容易辨别。   这个后人的附会的「序」,不过是美玉上的灰尘而已。如果因此而一叶障目,又走入另一个极端了。   只要去掉这篇伪序,金批本《推背图》仍是最好的研究资料——这就是去伪存真。 3.「金批本」的正文在流传中,是否被人有意改动过?   有人对比现存的《推背图》的几个版本,发现有的版本诗文和「金批本」完全不同,因此认为「金批本」是渐次演变成版本。   这显然是没有考证,指导思路也有问题: (1)把「伪本」、「颠倒本」搅到了一起,拿假的当成真的研究了。 (2)忽视了宋太祖造假的史实。把北宋同时出现的众多造假水平不一的伪本、颠倒本,也当成了演变过程中的产物。 (3)人为地按照由粗糙到精妙的诗文水平,来臆测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   由此,我们也能看到考证思路的重要性,这是确定大方向,是全解《推背图》的前提。   「金批本」的个别字词,确实可能存在讹误,且前面已说过,个别词字讹误,不会对内涵有多大影响。   从常理上讲,谁愿意自己留一个笔误的手抄本啊?自己为自己的珍藏本校对,一定会很严格。所以,这样的笔误不会多。   在后面各象的解析中大家会看到,个别字的讹误,但这不属于「有意改」的范畴。 4.「金批本」如此神验、文笔又极为精妙,会不会是金圣叹润色修改后的结果,他可是批书的奇才!?   目前虽没有人这样置疑,但是,这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否则全解《推背图》时,谈不上严谨性。   笔者认为,金圣叹是不可能修改《推背图》的,原因有五: (1)《推背图》里「谜语」水平远远在金圣叹之上,字字玄机,令金十分钦佩。金圣叹是批书的「祖师」,他非常清楚:拙笔改高手的作品,越改越糟 [8]。 (2)前33象的设迷水平,远在金圣叹之上,有的谜语金圣叹都没有解开,甚至没发现。所以他不可能改前面33象。 (3)金圣叹未得周易之道,他没能破解各象的「卦意」,也不可能预测未来,更无力改动后面27象预言的图谶。事实也是这样,如果改了,就不会毫厘不爽地应验到现在了。 (4)金圣叹对后27象对他来说是未来的预言,基本都破解错了。后27象,与前33象文风一致、「四位一体」的设迷风格一致,完全是出自「颇具文采的顶级易学大师」一人之手。 (5)假如前33象顺序是金圣叹归正的顺序,他明知是假本,还去破解34~60象,等于自取其辱,必然知道那样做会遗臭万年。   经过上述辨析,我们可以严谨地说:归序全解「金批本」《推背图》,可以基本还原《推背图》的本来面目了! (八)《推背图》为什么是唐太宗时代的作品?   这个问题,由于史料的缺乏,以前的研究都没有深入涉及,除了南宋的《桯史》记载「唐李淳风作《推背图》」外,再无线索可言了。   可是李淳风(602-670)是历经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高宗李治(649~683年在位)两朝,而且,660年李治因为眼病,武则天已经成了实质的统治者了。即使《桯史》记载是对的,如何断定《推背图》成书的具体年代?何况《推背图》的作者是谁,也需要考证呢?   笔者发现:纵览《推背图》,从整体上把握这部预言至今都毫厘不爽的奇书,可以认定它成书于唐太宗时代。 1.《推背图》里没有唐太宗,表明它是太宗即位后的作品。   《推背图》预言朝代的更替和兴衰,各朝明君都在其中,为什么没有唐太宗呢?   如果它是唐太宗登基前的作品,一定会写上唐太宗,否则开始就不会有人信这个预言。反之,因为它没有写唐太宗,也就说明他是太宗登基后的作品,因为它是预言书,不能拿「故事」冒充预言!   如果拿「故事」冒充预言,就是公然的欺骗了,这样的思想境界,能写出《推背图》吗?   《推背图》的作者可是道家有修为的人,他的能力、易学上的造诣和他的思想境界是一致的;没有极高的道德境界,不可能在易经、道学上有大成就的。 2.《推背图》预言的第一个帝王是武则天,表明它成书于武后称帝前,否则那就不是预言,给自己抹黑。 3.《推背图》预言武则天,先讲其出家为尼,表明它成书于武则天因太宗去世而出家之前。   因此笔者判断:《推背图》是成书于唐太宗时代。   这个判断,与下述史实吻合了: (1)《桯史》等史书古籍记载的李淳风做《推背图》; (2)《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的李淳风、袁天纲预算出「女武代唐」; (3)《推背图》在唐朝中期就广传了(见上文&三&的考证,禁书靠手抄流传,需要时间。)   也就是说:   《推背图》在作品的设计上,巧妙地向后人展示了成书的时间。   这个巧妙设计,有点象大金字塔一样:埃及三大金字塔的精密的天文、方向定位,向后人精确地展现了它们的建造时间。   当然,《推背图》后面也有一象预言当代——用精确的星相展现时间的,毕竟李淳风是古代屈指可数的天文学家呀! (九)《推背图》作者到底是谁?  上面我们已辨析认定: (1)《推背图》的唐太宗时期的作品。 (2)《推背图》的作者一定是古代顶级的「易学大师」、「天文学家」,而且「颇具文采」。 (3)推背图的正文文字,出自一人之手。   看过了前言第(四)部分对李淳风的介绍,大家都能认定:   ——《推背图》作者非旷世奇才李淳风莫属。   李淳风这个「大隐隐于朝」[9]的奇才,作为朝中的重臣,在唐朝「禁谶书」的法律下,在授命「删方伎书」的政策下,做了《推背图》不去署名是很正常的。   这样也应验了《桯史》认定《推背图》的作者是李淳风的说法。    根据历代承传,袁天罡——在唐初唯一的能和李淳风并驾齐驱的顶级易学大师——也是《推背图》的作者。从第60象的图文来看,《推背图》的创作似乎是两个人,在最后一象露两个背影,留下作者之谜。   《推背图》有两位作者,与其诗文都出自李淳风一人之手的考证并不矛盾。传说中有的讲《推背图》的画谜是袁天罡做的。   几乎所有的传说都一致地讲:李淳风推演到后来,袁天罡推了推他的后背,让他停下来,不要泄漏太多的天机,于是李淳风罢手,《推背图》到60象而止。   这是一个很合情理的传说,在第60象确实有二人「推背去归休」的诗句和图,但是——   归序全解《推背图》之后,大家会发现上述,《推背图》不是因为「李淳风被推了后背,才终结的」——这是在《推背图》开始整体设计的时候,就定好的。   不仅仅是因为60是一个甲子的循环,也不只是第1象要与第60象遥相呼应,使《推背图》结构严整这么简单的问题。归序全解之后,大家能看到: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祸、福都似乎一步不差地展现开来……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翻开《推背图》,从中华盛唐的历史着陆吧。                                      陈 曦                                      --------------------------------------------------------------------------------  [1] 《桯史》:南宋文学家岳珂(音:科)所著,记叙两宋人物、政事、旧闻等,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为历代史家所重视。岳珂()是岳飞之孙,岳霖之子。   [2] 《鸡肋编》:北宋庄绰所著,记载先世旧闻、当代事实,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多为史家参考。庄绰是医药学家、考证学家,天文学家。   [3] 《桯史》「艺祖禁谶书」条原文:「唐李淳风作《推背图》。五季之乱,王侯崛起,人有倅心,故其学益炽。闭口张弓之谶,吴越至以遍名其子,而不知兆昭武基命之烈也。宋兴受命之符,尤为著明。」   「艺祖即位,始诏禁谶书,惧其惑民志以繁刑辟。然图传已数百年,民间多有藏本,不复可收拾,有司患之。」   「一日,赵韩王以开封具狱奏,因言犯者至众,不可胜诛。」   「上曰:『不必多禁,正当混之耳。』」   「乃命取旧本,自已验之外,皆紊其次第而杂书之,凡为百本,使与存者并行。于是传者懵其先后,莫知其孰讹;间有存者,不复验,亦弃弗藏矣。」   [4] 见《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方伎》。方伎,在《新唐书》中称方技,泛指医、卜、星、相之术。   [5]《隋唐嘉话》:唐朝集贤殿学士刘餗所著,记载了南北朝至唐开元年间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以太宗、武后两朝为多。该书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多被后世史书典籍引用。刘餗的父亲是史学家刘知己。   [6] 李淳风的精确推算出日食,不是单单凭借天文学、历法计算——在中国古代没有那样的技术和学问,但是凭借高深的易学推算,是能算出来的。易学预测的水平,在于对卦象和当时契机的深度解读和神奇的灵感。《新唐书》上记载,当时的术数家都认为,李淳风的占卜推算是「有鬼神相之,非学习可致」。   [7] 在「金圣叹序」的最后写着:「玩其词,参其意,胡运不长,可立而待,毋以天之骄子自处也。」显然作者已经看到了满清不会长久。   [8] 近代考证认为:金圣叹腰斩120回本《水浒传》,并做了结尾和伪序,以70回本冒充古本。是因为他判断后50回不是施耐庵所写,认为太差才这么做的。   [9] 取自谚语:「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意思是:隐居山野的隐士是小隐,隐居在市井中的隐士是中隐,隐在朝中为官的隐士,是最高深莫测的大隐士。
动力极强,推背感十足。
这种注定百家争鸣的问题为什么要听别人说呢,争来争去也不会有结果的啊,不如好好打坐,修禅定,自己去问袁天罡李淳风不就得了,“推背图到底是不是你们写的啊喂?!你们靠不靠谱啊喂?!我赶时间快点把下期彩票号告诉我啊喂?!”哈哈真好笑自己都被逗笑了呢一定要发上来哈哈
许多人认为我们祖先都是迷信,我要告诉你们:读历史可以知道未来,古代人从来不迷信(不相信可以看看论语、春秋等知名古书)
就像家里大爷大妈,整天拿着码书,算地下六合彩一样
问题的关键是有无可靠的古本。不能说台北故宫没有金圣叹批注本,就断定没有古本存在,进而推断推背图不存在,逻辑上硬伤明显,接受这个逻辑是因为潜意识里不接受预言存在。有没有可靠的古本请专业学者用事实考证。至少在大陆地区,还不简单是个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由独立学者通过严谨考证得出结论几乎没有指望,连在大雅之堂讨论都难。没有考证就没有发言权,这里的人目测没有一个有权利说话,部分人士还妄加断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秦帝国之崛起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