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收弃武从文改武学文魏郎弄戟多少?言外之意是什么

语文文言文: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 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_百度作业帮
语文文言文: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 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
语文文言文:魏收改武学文魏收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 艺自达.荥阳郑伯调之曰:“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讽诵,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文段中的“以文华显”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前文写了魏收努力学习的状态,而“以文华显”写出了他努力学习的成效.另外此句也是点睛之笔.故不可删.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颇已属文。及随父赴边,好习骑射,欲以武艺自达。荥阳②郑伯调③之曰:“魏郎弄戟(jǐ) ④多少?”收惭,遂折节⑤读书。夏月⑥,坐板床,随树阴讽诵⑦,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终以文华显。  &&&&&&&&&&&&&&&&&&&&&&&&&&&& (选自《北齐书·魏收传》[注释]  ①魏收:字伯起,北齐人。②荥(xíng)阳: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③调:嘲笑。④戟:本指将矛与戈结合在一起的青铜兵器,文中泛指所有兵器。 ⑤折节:改变志趣行为,向别的方面发展。 ⑥夏月:夏季。⑦讽诵:背诵。小题1:用“/”线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分)魏 郎 弄 戟 多 少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3分)(1)及(&&&)&&(2)辍(&&&)&&&(3)显(&&&)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小题4:魏收“终以文华显”其原因有两点:先天的资质和后天的努力,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分)小题5:面对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由此可以看出魏收是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小题1:魏郎/弄戟多少小题1:(1)等到&&(2)停止,在文中有“松懈”之意&(3)传扬小题1: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他的精力毫不懈怠。小题1:(1)年十五,颇已属文。&&&&(2)&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小题1:是个心胸宽广,头脑冷静的人。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一定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比如本句就要在“魏郎”这一主语后划分节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好药注意到有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辍”这个字,就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积、为、辍”等关键字,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份,必要时还要调整句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1)年十五,颇已属文。&&&&(2)&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这两话来分析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这件事来分析“魏收”的人物形象即可。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主要考查你对&&文言文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文言文文体分类:中国历代学者对于文体都有不同的分类法。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文体分类研究的开始,相关著作有曹丕的《典论·论文》、李充的《翰林论》、挚虞的《文章流别志论》、刘勰的《文心雕龙》、昭明太子主导的《昭明文选》等。其中《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4类:奏议书论铭诔诗赋而《昭明文选》是一本分类很繁杂的选集,将所选的文章分成37类之多。明朝:明朝的吴讷著《文章辨体》、徐师曾著《文体明辨》,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都是讨论文体的重要著作。其中《古文辞类纂》将文体分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现代:由郭锡良等人编著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分析,文体分类有三种标准:依语言形式分、依内容分、依应用范围分。依语言形式,《古代汉语》先将古代文体分为3大类:散文韵文:包括诗词歌赋、铭箴颂赞骈文:讲究平仄对仗却不押韵,不能归于散文也不能归于韵文,自成一类在此分类之下,古典散文又可以分为4类: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文言文阅读考察类型及应对策略:初中语文中考中文言文阅读是必考内容,通常考察以下几方面: 1、能正确地理解文言词语(文言实词、文言虚词、通假字等)的含义。 2、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能理解并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能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①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文言文与现代文比较: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魏收改武学文魏收①年十五,..”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76347190344102637981529470264440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11-15)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课外文言文一日一练(11-15)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5)――学生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5)――学生版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小题1:魏郎/弄戟多少小题1:(1)等到&&(2)停止,在文中有“松懈”之意&(3)传扬小题1:经过好多年,板床因此磨损了很多,而他的精力毫不懈怠。小题1:(1)年十五,颇已属文。&&&&(2)&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小题1:是个心胸宽广,头脑冷静的人。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的节奏一定要遵循句子的结构原则,比如本句就要在“魏郎”这一主语后划分节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在理解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好药注意到有些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辍”这个字,就要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要注意“积、为、辍”等关键字,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成份,必要时还要调整句序,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1)年十五,颇已属文。&&&&(2)&积年,板床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这两话来分析即可。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郑伯的嘲笑,魏收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了”这件事来分析“魏收”的人物形象即可。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4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荆轲奉樊於期①头函,而秦武阳②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③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④假借⑤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⑥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⑦(zhèn)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⑧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⑨柱而走。群臣惊愕,卒⑩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选自《荆轲刺秦王》)【注释】①[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逊到燕国。②[秦武阳]人名,又名秦舞阳,充任荆轲出使秦国的副手。③[陛]殿前的台阶。④[少]通“稍”。⑤[假借]在文中是“原谅”的意思。⑥[发]打开。⑦[揕]用刀剑等刺。⑧[绝]挣断。⑨[还]通“环”,绕。⑩ [卒]“猝”,突然。11[郎中]宫廷的侍卫。小题1:根据上文,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1)长跪而谢之(&&&&)&&&&(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3)寡人谕矣(&&&&)&&&&&&(4)图穷而匕首见(&&&&&&)小题2: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划出两处。(2分)方 急 时 不 及 召 下 兵 以 故 荆 轲 逐 秦 王。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2)使毕使于前。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甲】文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最后弱国取得胜利的故事。B.【乙】文所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经过:他拿着匕首,追赶秦王,而其余臣子则袖手旁观。C.【乙】文中记载了秦国的一条法律:带刀的侍卫一般不上殿,上殿的臣子不能带刀。D.【甲】【乙】两文在人物刻画上均用了对比的方法,其中【乙】文用秦武阳的“色变振恐”衬托出荆轲的沉着冷静。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附加题(10分)&&&&&&&&&&&&&&&&&&&&( 甲 )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 , 性暴 , 不可驭 , 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 谏议入厩 , 不见是马 , 因诘仆 : “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 , 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 曰: “汝为贵臣② , 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 贾人安能蓄之 ? 是移祸于人也 !”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 , 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乙 )范式字巨卿 , 少游学于太学 , 与汝南③张劭为友。劭字元伯 。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式谓元 伯曰 : “ 后二年当还 , 将过尊亲。 ” 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zhuàn)以候之。母曰 : “ 二年之别 , 千里结言 , 尔何信之诚也 ?” 对曰 : “ 巨卿信士 , 必不违约。”&母曰 : “若然 ,当为尔酿酒。”至其日 , 巨卿果到 , 升堂⑤拜饮 , 尽欢而别。【注释】①陈谏议: 姓陈 , 谏义是官名。②贵臣 : 朝延中的重臣。③汝南: 古地名。④告: 指告假。⑤升堂: 登上大厅。小题1:根据上下文语境, 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4分 ) (l) 而偿其直&&&&A. 不弯 &&&&B. 故意 &&&&C. 通“ 值 ” &&&D. 竟然(2) 将过尊亲 &&&&A. 经过 &&&&B. 交往 &&&&C. 过于&&&&&&&&&D. 拜访小题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 彼马何以不见 ?” 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2) 后期方至 , 元伯具以白母 , 请设馔以候之。小题3: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甲文侧重表现了&&&&&&&&&&&&; 乙文侧重表现了&&&&&&&&&&&&&&&&。 (2 分 )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题目。(20分)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4分)①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②挟天子而令诸侯___________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_________&&&&④将军既帝室之胄___________小题2:句子翻译。(6分)①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②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小题3: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最终战略目标是什么?(3分)小题4:为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4分)小题5:学了《隆中对》,你知道诸葛亮三顾茅庐的故事,你还知道诸葛亮的其他故事吗?请以小标题的形式写出至少3个。(3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曹刿论战(8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小题1:划线词解释(2分)(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2)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小题2:选择划线词意思相同的的一组(&&&&&)(2分)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先帝不以臣卑鄙B.十年春,齐师伐我伐竹取道,下见小谭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题3:句子翻译(2分):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小题4:理解填空: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解释,在___________(四字)之时进军,故克之;在敌军___________(四字)之时,逐之。(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12分)陈涉世家(节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会天大雨(&&&&&&&&&&& ) (2)今亡亦死(&&&&&&&&&&&&& )(3)宜多应者(&&&&&&&&&&& ) (4)或以为死(&&&&&&&&&&&&&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天下苦秦久矣。(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小题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小题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②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③,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注]①岁:收成。②处士:隐居不为官的人。③鳏寡: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小题1:下列句中的“以”与“彻其环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令辱之,以激怒其众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以啮人,无御之者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①书未发&&发:__________&&②苟无岁&&&&&苟:__________③振困穷&&振:__________&&④何以王齐国&王:__________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3分)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1分)②是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2分)小题4:从文章的第一段来看,赵威后具有怎样的思想?(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元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①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③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龙图阁: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②狱:案件。③转运使,中国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④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2分)(1)乃委手版归(&&&&)&&&&&&&&&&&&&&&& (2) 逵悟,囚得免(&&&&)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小题3:从本段文章中,你认为周敦颐是怎样一个人?(2分)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陈涉世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 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 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 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 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小题1:下列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陈胜、吴广乃谋曰B.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D.卜者知其指意皆指目陈胜小题2: 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这也是当时的历史背景。B.“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极度忧虑。C.陈胜、吴广都认为,如果“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D.陈胜、吴广为发动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置书鱼腹”、“篝火狐鸣”,这表现了他们的卓越智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魏收弃武从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