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拇指汤姆有什么一个it民工的传奇经历历

【图文】4大拇指汤姆课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4大拇指汤姆课件
大小:1.5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大拇指汤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拇指汤姆
大小:72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_学霸学习网
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
松树小学五年级上期语文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 人, 其中男生 人, 女生 人。 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较浓。 从上期期末语文考试成绩来看, 学生中两极分化的严重, 优秀的学生, 不仅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而且写作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大都有着较强的自学 能力,能正确拼读、识字,书写美观,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但仍有近十个学 生却学得十分吃力,拼音不能准确读写,识字量少,会写的字也远远达不到要求, “欠 债”太多,新知识以很难掌握,加上自身信心不足,懒惰,学起来十分吃力。从整体 来看,阅读,作文仍是难点,必须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的教育方针 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 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 展奠定基础。正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特点,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 现代性的统一,使学生在获得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 主义道德品质、科学精神和健全人格。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 生的终身学习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材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梯次展开,分段 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并加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共 6 个单元,共有 30 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 18 篇,略读课文 12 篇。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有 3 篇精读课文和 2 篇略读课 文。其中,精读课文后面有识字写字要求,包括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 课后练习题和词语采集,略读课文后面有要求认识的字,有思考练习和词语采集。在 部分课文的后面,还安排有“学习链接”“阅读链接”或“指南针” 、 。 四、教材的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改进“语文百花园”练习形式,丰富练习内容。 五、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 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对人诚实守信,激发民族自豪感,陶冶审美情操,在发展语 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2、认识171个字,会写201个字,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的独立识字 能力。 3、能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 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7、 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 料。背诵制定的课文(段落) ,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9、学习浏览,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 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10、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11、能用普通话交谈,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表达要有条理, 语气、语调适当。 12、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能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并能 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和倡议书。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正确地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 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进一步学习习作,能正确使用标点,做到语句通顺,有话可说,初步做到 说话有条理,能抓住重点。 七、课改专题内容要求及日程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 (1)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使个人情感与文本生 成的情感因素形成共鸣,是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阅读兴趣的前提。 (2)从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是激发学生阅读 兴趣的重要凭借。 3)为学生创设恰当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和文本产生对话,是学生 生成较高质量的阅读兴趣的保证。 2.注重训练在提高阅读质量中的作用 3.提高朗读、默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的功效 (1)要给学生提供充分朗读的时间。 (2)要引导学生理解着读,入境入情地读。2 (3)读的形式力求多样,读的指导和训练要注意层次。 (4)在指导读长句和不容易读好的句子时,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 (5)不在增加学生朗读的遍数上下功夫,而在提高学生朗读的质量上下功夫。 (1)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2)要鼓励学生边读边动笔圈画,画出重点,标出疑问。 (3)要给学生提出默读的具体要求。 (4)要根据默读内容的长短和要求的难易调整默读时间,既不要因时间过短而 流于形式,又不要因时间过长挤占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 4.继续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5.加强学生对课文整体感悟能力的培养,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和独立的创造性的 阅读体验 日程,贯穿于每堂课 八、课外活动内容时间及活动方式 1、结合每个语文百花园中的语文大课堂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 2、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的相关教育要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七、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识字写字方面:鼓励学生通过其他渠道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在读写的过 程中进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汉字,加强对学生钢笔字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 程中出现的问题。 3、阅读教学方面: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词句训练,积累语言;引导学生把握 内容,体会感情;指导学生精心阅读,领会方法,并向课外扩展延伸。 4、口语交际教学:要明确要求,注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把口语交际训练和 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5、习作教学:重视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加强习作与阅读、口语交 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引导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八、教学时间安排: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语文百花园 写字 复习 检测 总计 18 课 12 课 6次 每周 1 课时 2次 8次 54 课时左右 24 课时左右 24 课时左右 18 课时 12 课时 20 课时 152 课时3 小麻雀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 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 蹈、莹、瞪、舔、懊、秃”等 10 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 秃秃”等词语。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 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蹈、瞪、舔、懊”4 个生字。会写“摔、纠、蹲、扯、 蹈、莹、瞪、舔、懊、秃”等 10 个字,掌握“纠正、手舞足蹈、绿莹莹、懊恼、光 秃秃”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了好多篇有意思的童话,你还记得哪些篇? 这些童话,不仅向我们叙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还给我们小朋友以启示, 让我们知道为人处世的道理呢。 今天, 我们就学习著名的大作家高尔基的童话 《小 麻雀》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又会有怎样的收获呢?板书:小麻雀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 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摔、纠、蹲、扯、蹈、莹、瞪、舔、懊、秃 (2)记、写生字:蹈、瞪、舔、懊 重点指导:蹈。 (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声。 ) 右边部分谁认识?舀(yǎo) 你还知道哪些带“舀”字的字?(稻、滔、韬) 你有什么发现?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ao4 这个字哪最容易写错?(右边容易写成“陷”的右边) 。 你还知道哪个字带“陷”的右边?有什么特点?(馅。韵母是 an) 开动脑筋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区分、记好“稻、滔、蹈、韬、陷、馅“? (3)词语:区分恼脑 恼:生气、使生气。烦闷 脑:头。脑筋…… 你能根据意思,选正确的字填空吗? 懊() 、大()()袋、烦()()人 、 、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感受小麻雀成长过程。 (1)拉出成长发展阶段: 默读课文思考:普季克在成长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相应的 概括性语句,划出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开始() ,后来() ,最后() (2)根据成长阶段分段: 文中哪些自然段分别讲述了上述内容? (1―13)小普季克不会飞,对外界很好奇,又不相信妈妈的话,不听妈妈的劝 告。 (14―18)小普季克不小心掉在一只大花猫的旁边,妈妈奋不顾身保护他,他又 急又怕,竟然飞到窗台上,妈妈的尾巴却被大花猫咬掉了。 (19)小普季克会飞了,心情既高兴又难过。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提出学习的主问题。 小麻雀和麻雀妈妈是一对怎样的母子?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从小麻雀的成长过程中,吸取成长经验,全面正确地认识这 对母子。 2.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普季克是一只怎样的小麻雀,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5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 (一)导入:同学们,在自然界,动物与人的成长过程有着相同的经历,妈妈们 在教育自己子女上也有着共同的做法。高尔基就介绍了这样一只叫普季克的小麻雀和 它的妈妈。今天,我们就随着前苏联大作家高尔基的笔,去体验小麻雀普季克的成长 过程,或许你能吸取到一些成长经验呢。 (二)新课: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细读课文,体会成长过程。 这是一对怎样的母子呢,让我们到普季克的成长过程中去感受。 (1)以读代讲,初步体会人物特点。 默读课文 1――13 自然段,你对小普季克及他的妈妈分别有什么了解? ①妈妈:妈妈对孩子十分关心,总是耐心地、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生活常识。生 怕孩子有危险。 ②普季克: 小普季克对外界很好奇,求知欲很强。 小普季克是一个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孩子。 分角色朗读: 同座位两个同学一个读妈妈,一个读普季克,只读两人的对话。读出妈妈对孩子 的关爱,读出小普季克的天真与幼稚。 指名读。 (2)品读重点段,感受伟大的母爱与小普季克的成长。 普季克不顾妈妈的劝告,不相信妈妈解释的话,他还不知道,自作聪明, 不听劝告是要吃亏的。终于有一天,他蹲在窝边,扯着嗓子,唱着自己编的歌。 一不留神,掉到窝下去了,一只大花猫正好蹲在那里 这时这对母子是怎样表现的呢?默读 14――18 自然段。对这对母子,你又有怎 样的认识?画出重点语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爱 妈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孩子,爱孩子超过爱自己。 从哪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找到描写妈妈的语句。 ①15 自然段 A 对比读: 出示 15 自然段: 妈妈从树上扑下来。她把普季克推到一边,浑身的毛竖起来,张大了嘴巴,双眼 直瞪着大花猫。一副凶猛的样子。 花猫。麻雀妈妈那凶猛的样子,使大花猫大吃一惊。 通过对比读,你有什么体会?6 扑下来、推到一边、竖起来、张大了嘴、直瞪说明妈妈心里只想着普季克,毫不 犹豫地飞下来,挡在孩子的面前,丝毫没有想到自己。 朗读。 B 展开想象。 a 读着这样的语句,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什么? b 出示书中的图。教师激情:同学们,在强大的敌人面前,又一只老麻雀挺身而 出,用渺小的身躯拯救自己的幼儿。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什么? 朗读。 ②16 自然段: 还从哪感受到这种伟大的母爱? 出示 16 自然段: 紧跟着,妈妈也飞了起来,可尾巴却让扑上来的大花猫咬掉了。不过,她好像一 点也不在乎, 蹲在普季克身边, 啄啄他的后脑勺, 欢天喜地地问: “怎么样?怎么样?” 重点体会“好像一点也不在乎、欢天喜地” 。 谈感受,朗读 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那母爱。指名朗读 14――16 自然段。 (3)角色对话感受小麻雀的成长。 多么动人的画面,多么感人的话语,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普季克。我想问 问你普季克,当你掉下来,正在害怕时,看到妈妈飞下来,你有什么想法?是什么力 量,使你竟然飞了起来?当你看到妈妈因保护你,失去了尾巴还因你学会飞高兴而忘 却自己的疼痛,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说没什么,总得一样一样学,你都学会什么了, 明白什么道理?(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母爱;一方面认识到小孩子自作聪明,不听劝 告,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生活的本领。 ) (4)学习 19 自然段 普季克终于学会飞了,他感到十分高兴;可看着妈妈那光秃秃的尾巴,他 又觉得鼻子酸酸的。 你能用既……又……的句式表达同样的内容吗?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普季克你为什么鼻子酸酸的?此时此刻,你有想对妈妈说的话吗?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谈:一方面感受妈妈的爱。一方面请妈妈不要唠叨,应该多教 小麻雀一些本领。 3、拓展延伸,检验成长。 创设新的情景:看来小普季克们都从中总结了成长的经验与教训。学会飞的小麻 雀普季克,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练习捕食了。这回,妈妈会吸取经验,怎样教普季 克,普季克又是怎样学习的?想象场景,动笔写人物之间的对话。注意提示语三种不 同位置的使用。 教学后记:7 金奖章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怦、蔓” ;会写“宫、 渣、沾、仆、鹊、获、配、嚷、彬、忠、耿、盒、荐、怦、颈、腐”等。掌握“残渣 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怦怦乱跳、脖颈、腐烂 2.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能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 家做贡献的人,才配享有荣誉,最受人尊敬。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4.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初步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宫、渣、仆、彬、耿、荐、怦、蔓” ;会写“宫、 渣、沾、仆、鹊、获、配、嚷、彬、忠、耿、盒、荐、怦、颈、腐”等。掌握“残渣 碎屑、风尘仆仆、荣获、彬彬有礼、忠心耿耿、盒子、推荐、怦怦乱跳、脖颈、腐烂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荣誉面前,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见荣誉就争,有的为大家默 默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要怎样对待荣誉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金奖章》 这篇童话,看你能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 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 王宫、荣获、盒子、残渣碎屑8 蔓延注意读音 màn 这个字还念 wàn,你能组词语吗? 脖颈:分别查查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脖、颈这两个字意思相同。 ) 在本课词语中,你还发现有这样的词语吗?(腐烂、推荐) 想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 彬彬有礼:什么意思? 怦怦乱跳:这两个词语有什么相同之处?AABC 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有哪些? 忠心耿耿:什么意思?在构词上有什么特点?课文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风尘 仆仆、金光闪闪)你还知道有哪些词语是这种构词形式? 3、整体把握,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读 1――14,15――25。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老师为什么让同 学这样读? 引导学生认识到:1――14 当听到地球环保组织要派使者来鸟国颁发金奖章时, 群鸟纷纷争着说奖章应该归自己。乌鸦在一旁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15――25 使者代表地球环境保护组织把金奖章颁给乌鸦。乌鸦受到大家的尊重。 (2)你能照着板书,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小组内交 流。看谁能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说一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出主要问题。 梳理学生问题,提出探究专题――群鸟为什么开始争奖章,最后都十分尊敬乌 鸦?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 5、作业: 书写生字、生词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 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懂得荣誉不是靠“争”得来,只有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荣誉,最受人尊敬。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对鸟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9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金奖章》 。回忆课文内容,谁来说一说课 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明白道理。 1.以读代讲,学习 1――14 自然段。 群鸟开始怎么争奖章,乌鸦为什么受到群鸟的尊敬得到金奖章呢? 默读课文,在金奖章面前,乌鸦与群鸟有什么不同?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 理解。 (1)群鸟: 群鸟围绕奖章给谁而争论不休。 ①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他们在得知有金奖章后争论。注意按提示语的提示读出 相应的语气。 ②指名读。 ③评读。谁读得好,通过他的读,你知道了什么? (黄莺、百灵以自己唱歌好争;喜鹊以自己给人报喜争;老鹰凭自己有力气抢; 喜鹊为争到荣誉讨好鸟王……) ④小结: 群鸟们就是这样一扫平日彬彬有理的斯文样子, 吵吵闹闹, 吹胡子瞪眼, 更有像喜鹊这样借机溜须拍马的,如果让你给这幅画面起个名字,你会起什么?(群 鸟争章、争论不休……) (2)乌鸦: 出示第一自然段。 天已经蒙蒙亮了,可鸟国的王宫大厅里依旧静悄悄的。昨天鸟王孔雀过生日,鸟 儿们喝得酩酊大醉,现在都还在梦里呢!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 碎屑。 ①重点体会: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对比: 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只有乌鸦不声不响地收拾着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 体会到什么?(体会乌鸦踏踏实实做事、默默为大家做贡献。 ) ②如果让你给乌鸦不声不响劳动这幅图画起个名字,你又会叫它什么?(默默奉 献、辛勤劳动……) 读出乌鸦和群鸟的迥然不同。 (3)小结:你能概括说说为什么金奖章给了乌鸦?(教师适时总结思考方法: 思考问题应从乌鸦和群鸟两个角度谈出在荣誉面前,乌鸦和群鸟的不同。 ) 2.分析重点词句,学习 15――25 自然段。 (1)为什么金奖章颁给乌鸦?默读课文,思考并画出相关语句。10 (注意从两个角度思考、汇报) ①群鸟:15――21 A 隆隆隆,隆隆隆,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使者到了!只见他捧着一个系 着红绸带的盒子,健步走进大厅。那一定是装金制奖章的盒子!鸟儿们的眼珠子都快 飞出来了。此时鸟儿们什么样?你能想象当时的场景吗? B 抓人物对话、心理描写 快活、屏住呼吸、怦怦乱跳、叽叽喳喳、个个伸长脖颈、盼望等描写体会鸟儿们 的急切心情。 分角色读,读出鸟儿们迫切地想得到金奖章。 ②乌鸦: A 十分谦虚: 出示:第二十三自然段乌鸦的话。 朗读。 乌鸦大吃一惊地说―― 乌鸦着急地说―― B 对环境贡献大。 出示第二十四自然段。 a 读介绍乌鸦贡献的语句。 b 你还知道乌鸦对环境保护还起到哪些作用?(可结合学习链接、课外阅读资料、 网上资料。 ) ③角色换位,明白道理。 鸟儿们不再争了。大家用尊敬的眼光看着乌鸦。你知道乌鸦为什么得到大家的尊 敬?此时此刻你就是鸟王国里的一员,你尊敬他什么? 对比自己刚才的表现,你想对乌鸦、自己、其他鸟或大家说些什么? 3.拓展延伸 如果还有一枚奖章,你还打算给谁?说明理由。 教后记“没头脑”和“不高兴”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 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认识“咒、暂”两个生字。11 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童话吗?为什么?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 意思,标出自然段。 三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2、细读课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初读了课文之后,谁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给文章分为三段? 起因: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这个内容?(1――11) 经过: 他们给别人带来了很大的烦恼,请求仙人把他们变回来。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12――20) 结果: 最后结果呢?( “没头脑”明白了要从小养成好习惯,并开始改正自己的毛病。 ) ②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你能把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吗?(引导同学说出文章主要内容) 刚才同学说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以事情发展为序的课文,同学们就可以用这 种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探究明理 ①提出探究专题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它就藏在文章中呢,看谁长着火眼金睛,一下子 找到它?浏览课文,画出来。 (文章最后一段: “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 总是对的!) ” “没头脑”为什么这么说?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并谈谈你对要从小养 成好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②分段汇报 A 第一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谁从第一段中,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没头脑”和“不高兴”名字的由来― ―“没头脑”记什么都打折扣,想什么都想不周全,经常丢三落四; “不高兴”脾气12 古怪,做事与别人反着干,经常不高兴而吃尽苦头,体会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会 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害。 ) B 第二段,体会小时候不养成好习惯,会给工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给社会带 来危害。 “没头脑”和“不高兴”认为小时候没有养成好习惯没什么,长大照样能干大事。 是不是长大就能改好呢?我们快看看第二段,谁从第二段中,找到答案? ③角色换位,明道理 此时,你就是这个“没头脑” ,看着自己设计的大楼、看着台上不肯倒下的“不 高兴” ,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明理:知道从小养成好习惯,没有好习惯长大会 给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大家带来更大的危害。有问题应该马上就改。 ) ④你喜欢这个童话吗? ⑤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与“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 (4)拓展 想象一下,如果“没头脑”当了演员, “不高兴”当上了建筑师,又会发生怎样 的故事呢? 教后记:大拇指汤姆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 个生字, 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17 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 宠、款待”等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拇、姆、褴、褛、婚、剖、宠、款”8 个生字, 会写“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躬、宠、肿、款” 17 个字;掌握“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 宠、款待”等词语。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13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我们本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童话,我们知道了童话故事不仅有趣,还给 我们讲道理,受到启迪。童话还有许多作用呢,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今天,我们再 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感受《大拇指汤姆》给我们带来的神奇。 (二)新课: 1.自学课文: 一读:小声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和不理解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 意思。标出自然段 2.检查自学效果: (1)认读生字: 出示:拇、姆、褴、褛、婚、剖、宠、款 自学中,你觉得这些生字中,哪个字的读音容易读错?快指出来,告诉大 家。 重点:剖(pōu) :读准字音。剖开、解剖 (2)记、写生字:拇、汤、姆、褴、褛、婚、趁、揣、妖、倒、厨、剖、鞠、 躬、宠、肿、款 如果让你给同学听写,这些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引起你的关注?你怎样记? 重点: 褴褛:形容衣服破旧。因为与衣服有关,所以两个字都是衤旁。 鞠躬:鞠,左边是革字旁,比较容易写错。 你知道“鞠”字为什么是革字旁吗?“鞠”的本意是古代游戏用的一种皮球。所 以是革字旁。因为鞠有圆包之意,引申为弯曲。记住了字的本意,我想同学们就不会 写错了。 款:款字左上边是个“士”字。 (3)词语意思: 大拇指、衣衫褴褛、结婚、又踢又踹、妖精、倒出、剖开、鞠躬、受宠、款待 在这些词语中,你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 款待:亲切优厚地招待。 除了这几个词语,你觉得课文中哪个词语也很重要? 喜出望外: 在课文中出现在哪句话中?(母亲正在为找不到汤姆而痛哭流涕,一见到他,喜 出望外,赶紧把他放在盛满温水的茶杯里洗了又洗。 ) 你能结合语句,说说“喜出望外”的意思吗?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14 你能再用“喜出望外”说一句话吗? 3.整体把握,捋出线索。 (1)学了几篇童话,回忆前三课,我们在学习课文时,都先做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先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拉出线索。 ) (2)题目是《大拇指汤姆》 ,自学了课文,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人公) 围绕大拇指汤姆,介绍了哪些内容? (离奇的身世、可怕的历险、成为父母的骄傲) (3)分段: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这三方面内容? (1―5 介绍汤姆离奇的身世。6―14 介绍汤姆历险的经历。15―19 国王让汤姆带 金币回家看父母,汤姆每月都看父母,成为父母的骄傲。 ) (4)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教师提出:为什么课文最后说是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内容,明白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与快乐。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通过理解课文最后两句话,体会作者所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拇指汤姆》这篇课文。 (二)新课: 1.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昨天,我们给文章分了段,谁来说说这篇童话主要写什么? 教师总结方法:把三段内容连起来,就可以说清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 2.在评价中读懂课文内容: 你喜欢这篇童话吗?为什么? (1)感受这篇童话想象的大胆、奇特: 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引导: ①从大拇指汤姆离奇的身世中感受: 谁从第一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出示: 默林很同情他们。他暗暗施展法力,让农夫的妻子生了个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 多大的小男孩儿。夫妇俩很喜欢这个孩子,给他取名为大拇指汤姆。几年过去了,汤15 姆一点也不见长大 引导学生从暗暗施展法力、跟她丈夫的大拇指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儿、几年过去一 点也不见长大等入手分析,联系人类生育,谈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大拇指的身世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奇” ,你能读出这种奇特吗? 指名读。 ②从可怕的历险中感受作者想象的大胆、奇特。 谁从第二段,感受到作者想象的奇特、大胆? 默读课文,找出汤姆有哪些神奇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历险原因 历险过程 怎样获救 自己读课文,按表提示把汤姆几次历险过程复述下来。 指名复述课文,同学评价是否说清楚了。 简要说说你认为怎么奇特?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作者的想象丰富、大胆。 汤姆因为太小, 遇到了很多危险。 他的经历也可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 “险” , 但每次能神奇地化解,非常幸运。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吗?(有惊无险、化险 为夷……) 你能读出这“险”吗? 指名读。 (2)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思想感情。 ①文章中有没有直接点明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说明的内容? 读懂文章的最后两句话: 出示: 但是他们不会想到,这一切都是因为多年前他们款待过一个素不相识的乞丐。是 他们的善良,给自己带来了幸福。 读了两这句话,你明白什么? 朗读。 ②角色换位,进一步体会作者情感。 此时你们就是这对贫苦的夫妇,当得知是因为你们的善良之举获得了今天的幸福 时,你们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对魔术师说―― 对国王说―― 对汤姆说―― 总结:正像同学们体会的那样,作者通过这样的童话,表达着自己一个美好的愿 望,那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善良,善良可以人人们获得幸福。 教后记:16 坚定的锡兵 一、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的“铸、殿、涡、狭”4 个生字。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安徒生的童话《坚定的锡兵》 。 (二)新课: 1.链接安徒生: 你读过哪些安徒生的童话?对他有什么了解? 2.新课: ①检查预习情况: 抽读卡片:铸成、宫殿、弱不禁风、旋涡、狭小 ②围绕“坚定” ,品读课文。 A 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题目是《坚定的锡兵》 ,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的是谁?突出写他的什么?(坚 定) 坚定什么意思?[ (立场、主张、意志)稳定坚强,不动摇。 ] “坚定”就是这篇课文的中心词,你能根据这个中心词对全篇文章提出学习的问 题吗? 抓住文章的中心词也是一种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B 围绕“坚定”全文探究。 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让你感受到锡兵非常坚定的语句。 a 第四自然段: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姑娘啊! 他心里想, ” “可是她也只有一条腿。 我们倒可以做朋友, 我一定会好好保护她的,因为我是一个锡兵。 ”他真怕这位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被风吹 倒了,被小男孩儿碰倒了,或是被别的玩具撞倒了。他直直地望着她――她一直是用 一条腿站着,丝毫没有失去平衡。 默读,你读懂了什么? 锡兵非常同情、怜悯跳舞的小姑娘,他打定主意要保护她。 读出他态度的坚决。 过渡:锡兵下定决心要保护这个一条腿站立的跳舞的小姑娘,他忠于职守,整天 直直地望着她,保护着她。有一天,小男孩在玩玩具时,不小心锡兵掉到大街上。开17 始了危险的旅程。你还从哪感受到锡兵的坚定? b.5―12 你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了他的坚定?6、9、10、12 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不同的危险面前, 他始终直直地站立, 心里想着保护小姑娘,就是没有想自己。 ) 角色换位:你们就是锡兵,在危险面前,你怕不怕?你为什么心里还想着保护哪 个小姑娘,而不担心自己? 把 6、9、10、12 自然段的“锡兵”换成“我”读一读。表达出自己不怕危险, 坚定的决心。 C.13―14 当你历尽艰辛,回到小男孩家,你又见到了小姑娘,你为什么不把自己为小姑娘 做的事告诉她呢? D.拓展延伸: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小姑娘有健全的两条腿,你还会保护她吗?为什么?总结: 通过你的话,我感受到你是一个多么善良、坚定执著、有责任心的人呀! 教后记:语文百花园一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 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5.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把握并转述故事内容及口头表达能力。 6.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 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展开想象,编写童话。 三、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18 1.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 位置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2.交流本单元在阅读方面的收获。 3.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进行独立阅读。 4.初步感知歇后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描写人物语言与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运用的方式,学会提示语在不同位置 上标点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语文百花园》去看一看。 1.语言与标点 (1)归纳、总结在人物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则: 这节课,我们先到百花园的第一个景点――“温故知新”园去看看。步入“温故 知新”园,快看, “语言与标点”景点区立了个牌子,在提醒游人什么? 谁来读读给我们的提示? 本单元课文中有很多人物语言的描写。读读下面的句子,想一想描写人物语言有 哪些不同的方式,标点符号的使用有什么不同? 出示第一题,请同学自读。 仔细阅读三位学习伙伴的话,看你受到什么启发? 再读这道题,认真观察提示语的位置不同,怎样点标点符号?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不加提示语时标点不同的点 法。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符号的点法。 (2)实践: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①先仔细阅读、观察,判断提示语位置。 ②按照总结出的提示语不同位置点标点的方法点标点。 ③集体反馈。重点指导第三句提示语在中间的标点怎样点。 2.拓展与交流 离开了“语言与标点”景区,我们随着人流,又来到一片童话树林――“拓展与 交流”景区。谁来读读介绍这个景区的话? (1)同学们想进到童话树林中,欣赏美景吗?快读读宁宁与丫丫的话。 概括一下宁宁、丫丫好的读书方法。 宁宁的方法是抓住主人公和身上发生的事件把握主要内容。 丫丫的方法是弄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特点。19 (2)回忆我们本单元学其他课文时好的读书方法。 如;抓住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捋清文章脉络,概 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等。 (3)在阅读童话时,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3.阅读平台 同学们总结了方法,快进到童话林中,观赏林中的――阅读平台。 自己按照刚才介绍的好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你读懂什么?是怎么读懂的?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小蚂蚁的想法和蜘蛛的做法:一个想一劳永逸,一个每天通宵达旦 地劳动,一天也不敢间断,使学生了解到童话介绍了蜘蛛生存的常识。同时告诉我们 只有努力不间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生存,想一劳永逸是不可能的。 交流方法:你是怎么读懂这些内容的?用什么方法? 4.积少成多 (1)了解歇后语 同学们,从童话林出来,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景区――“积少成多”区。快看看 这个景区有什么特点? 快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谁认识它们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用打比方方法把意思说清楚。这是歇后语。 (2)积累歇后语 读记书上的歇后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歇后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看过的童话故事转述清楚,说的时候,态 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 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 把握主要内容, 边听边想, 感悟其中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 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三、教学难点: 双向互动的语言环境的营造。 2、创造性地布置四、课前准备: 1、学生进行“阅读―选择―准备”活动 口语交际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活阶段)1、同学们,学校马上要开展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优胜者将代表学校参加区里20 的故事大王的评比活动,是向社会展示我们风采的机会,你们想报名吗? 2、好,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我们班的故事大王的竞选活动(板书) 。我们要挑 的故事大王不仅要讲的绘声绘色,所选的故事还要能使听众受到教育。 (二)明确任务(指导阶段) 1、怎样才能当好故事大王呢?出示活动建议、活动评价要求,带领学生研读。 2、通过指导一个组的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要求: 请看这组同学的表演。交流,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适时揭示板书: 讲故事的人: (1)仪态:大方、礼貌; (2)语言:生动,吸引人。 (3)感情:情感到位。 听众: 文明,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边听边想,感悟其中的道理;补充故 事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交流 1、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一个人讲故事,其他三个人听、听后交流。 2、全班交流:推荐两名学生汇报,全班同学做评委, (四)总结评议 1、你们的评委工作做得怎样?(引导结合板书) 2、可请评议者或刚才的讲故事的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重新展示 3、评选“故事大王“及“优秀评论家” 第三、四课时 教学要求: 通过创编童话故事,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 能有创意地表达想象中的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编一编童话故事,当一回童话作家。 (点击课件,出示 天使画面) 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这小天使,张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飞呀飞,大家飞上 蓝天,飞过巍巍的群山,飞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飞过绿绿的草地,我们来到了――童 话王国。 (二)创编故事 (点击课件,出示画面) 1.大家看,这么多的童话故事的主人公聚在一起,他们都有谁?快认认他们。 2.这么多童话人物聚集一堂,他们每个人可都是身怀绝技,本领高强,他们中的 不是同一课书出现的三位随便凑在一起,就能发生许多有趣的事。21 你选的是哪三位呢? 他们会发生什么事呢?你打算通过这个故事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说明什么 道理呢?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3.根据自己的设想大胆地想一想, 。 4.把最精彩的一个镜头画下来,可画成连环画形式(一幅或两幅) (画一画) ,画 好之后说一说童话故事。 (说一说) 5.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 一评。 (评一评) (三)自拟题目 同学们,请你自己给编的故事拟个题目。可以以事情的内容为题,以事情发生的 地点为题,以人物语言为题,以事情结果为题,以人物为题。 (四)编写故事,小组交流。 教学后记: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默写这三首古诗。 3、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认、会写“吟、瑟”2 个生字。 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习《望天门山》 1、学习诗的前两句: 在预习中,你对“天门”和“楚江”有哪些了解? 设问:想象一下,楚江的“开”与“天门”的“中断”有什么关系? 追问:你感受到了什么?22朗读、理解并背诵《望天门山》和《山行》两首古诗。 理解诗句意思。 想象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 录像(长江波涛翻滚的景象) 小结:是啊,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它显示出的力量 是神奇的,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想象着这幅动态的画面,读 出“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气势来! 再读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你有什么疑问吗? 围绕上述问题四人一组展开讨论,可以深入想一想,这句话突出描写的是谁的力 量? 小结: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 涛汹涌的奇观。这一句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连起来读读诗的前两句,感受一下“山”的雄姿和“江”的汹涌,两相辉映,这 种大自然的杰作令人震撼,要努力通过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学习后两句。 一望: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再望: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根据诗句展开想象,诗人李白在远望中看到了什么? 自己读读这两句诗,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 设问:你如何理解诗句中“出”这个字的含义? 3、语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吟诵诗句。 根据历史考证, 《望天门山》写于725年冬天. 当时正值初冬,北风呼啸,李白身上加了棉衣又上了船,顺江东下,到了长江中 游楚国地带的当涂(今安徽省) 。这里长江两岸有两座山,隔江对峙,合称天门山, 长江碧水东流至天门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大概是因为天冷的原因,江上的行船并不 多,李白望见,有一片孤帆从天边飘来。李白站在船头吟唱《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师用话音和手势提示学生进入角色,自由诵读古诗。 ) 二、学习《山行》 1、质疑问难 预习中,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订正字音:石径斜(xia)生(sheng)处 理解难词含义: 石径斜:不正,弯曲不直。 (教师通过板画,帮助学生想象:诗人面前是一条石 头铺成的小路,这小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 ) 白云生处:白云形成(出现)的地方,指山的高处。 (引导学生翻看书中插图, 了解“白云生处”这一特定的位置。23(青山、孤帆、太阳) 2、品读诗句 自由诵读,思考:诗人来到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眼帘?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语言训练:这些景物在作者眼中构成了一副秋山旅行图,你能按照诗句的描写顺 序,说说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设问:在这些景物中,作者最钟情于哪种景物?从诗句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得出 来? 学生发言,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师: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 “红树青 山好放船” ,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 师生讨论共同体会出: 在深秋时节, 诗人惊喜地发现, 枫叶流丹, 比江南二月 (南 方农历二月鲜花盛开)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 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 景象。 引导学生入境入境地读:同学们体会得真不错,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 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 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致作为名句千古流传。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理解与体 会,放声诵读,力求读出诗句中的那份真情。 追问:那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伏秋山旅行图,再加上“上” “生” “停车”这些动态描写, 以及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百读不厌。最后,让我们 再次诵读,以求尽快地把这千古传诵的诗篇积累下来吧! 三、作业 抄写、背诵两手古诗。 四、板书 望天门山山行 (唐)李白(唐)杜牧 天门中断楚江开,寒山石径 碧水东流至此回。白云人家 两岸青山相对出,枫林 孤帆一片日边来。霜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暮江吟》 ,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24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暮江吟》 ,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准备: 幻灯片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又积累了两首古诗,我们一起背一背,好吗? 在背的过程中,我想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出现了诗中描写的画面。的确,一首好 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今天,我们再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很有名的七言绝句,看看 他带给我们的又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二、导入新课 1、解题导读。 板书题目:暮江吟 同学们看看老师写这个“暮”字,上面是个草字头,下面是个日。有人知道这个 字的意思吗? 对,从诗题中看出了时间,还能看出什么呢?读读诗题,强调“吟”的读音。 什么是“吟”呢?请你们从老师的读中体会体会。 谁体会到了? 2、自主学习,合作解疑 请同学们充分利用书中的注释和手中的字典、资料,自学这首诗,遇到疑惑的地 方,自己解决不了,就在书上作好记号,我们一会儿讨论解决。 现在,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学习后的收获? (1)一道残阳铺水中, 生初步理解后,师追问: “一道”是个数量词,我们现在常常说一道彩虹,一道 光束,为什白居易在诗中说“一道残阳”呢? 讨论: “铺、照、射”有什么不同? 是啊,秋天的夕阳光线柔和,平缓的铺在江面上,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 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2)半江瑟瑟半江红。 补充讲解:瑟瑟,本是珍宝名,它的颜色是绿的,因此借它来指碧绿色。始终是 用来形容背阴处江水的碧绿色。 共同探究:诗人说, “半江瑟瑟半江红。,是说江水一半绿色,一半红色吗?江 ” 水颜色的不同,真的界限那么清楚吗?这个“一半”应该怎样理解? 情境中诵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的景象,可以加上手势,美美得吟诵起来吧!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5 设问:这两句诗中,哪些字、词的用法和含义与现在不同,在理解的过程中我们 要认识到?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如何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参考说法:更让人爱怜的,是九月初三凉露下降的月夜;滴滴清亮的露水就像粒 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多美的景象呀!用心体会,放声读出来! 现在,我们配上音乐,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白居易的内心情感,也来吟诵 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暮江吟》吧! 放音乐,学生开始吟诵。 三、拓展阅读 其实,白居易这样的写景诗词还有很多,如这首《忆江南》 ,同学们可以对照《暮 江吟》 ,体会一下它们的相同与不同? 四、作业 1、在本上默写三首古诗。 2、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五、板书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M残阳∥铺水中, 半江M瑟瑟∥半江红。 可怜M九月∥初三夜, 露似M真珠∥月似弓。 五:幻灯片内容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分析】 这首词描写江南春色。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 篇尾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一个“忆”字既道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 无限怀念之情,又顿生出一种蓬蓬勃勃的韵致,把读者带入美不胜收的境界中。 教后记:26 海上日出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 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 个生字;掌握“一刹那、 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 想像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 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 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 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 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 , 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 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 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27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演示文稿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痛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 ,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 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辨论狡辩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镶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 (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 2――5 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 “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 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读文字,想画面。28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 受“奇观” 。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 (第 2、3 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 3 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 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29 有云时(第 4、5 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 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 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 引导学生体会: “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像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 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 的内心体验。 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 勤于观察, 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 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 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教后记: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 的语言。 2、引导学生认识“雁、庐、鉴”3 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 ,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 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 。 二、初次自学诗歌。30从诗歌中了解大自然然的语言,认识“雁、庐、鉴”3 个生字。 懂得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1、认读生字词,并把诗歌读通读顺。 2、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 诗歌讲了哪几部分内容? 3、小组内交流、订正。 三、再次深入阅读诗歌,独立完成下面的检查题。 (一)字词练习 1、选字填空。 燕雁 (1)我家的屋檐下有个()子窝,里面新增的几只小雏儿,可爱极了。 (2)秋风一起,大()就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的队伍向南飞了。 2、查一查 “鉴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诗歌内容填一填。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的现象 现象传递的信息 大自然中的现象 现象传递的信息 (三)选择填空,并写出理由。 别以为人才说话, 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 ________就能___ (竖起耳睁开眼)(听见看见)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 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 为什么不会__________ (计算浮力。把浮力计算?)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词语采集”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组学习 1、小组内交流检测题的答案,意见不统一时,询问老师。 2、自主评价检测题的完成情况。 按错 1―2 处为 A 级 错 3―5 处为 B 级31 错 5 处以上为 C 级 3、交流、讨论问题 (1)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你从课文中提到哥白尼、阿基米德、 富兰克林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用自己的说一说。 (2)你还从生活中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五、朗读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分小节朗读课文,评选出最好的,参加全班的赛读。 2、各组代表在全班进行赛读。 六、仿照 2―9 小节自创诗歌一节。 如: 哗啦,哗啦,风儿刮起, 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叶片飘落。 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流淌,风与叶共同奏出, 带给我们一个春天的童话。秋天的乐章。 七、作业 拓展阅读 教学后记:西风胡杨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 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2、3、4 自然段中的一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 (出示胡杨图片)这就是胡杨,它常年生活在沙漠中, 当秋天来临时,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令人陶醉,令人震撼,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西风胡杨》 。32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结合搜集的相关资料,师生谈话,进一步认识胡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在作者笔下,胡杨又是一种怎样的 树? 2.交流汇报。 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学习,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连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3.将四部分内容相连,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回忆:作者笔下的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一)领略胡杨之最,体会赞美之情, 1.默读课文 1――4 自然段, 思考:在胡杨的这些特点中, 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可在关键文字旁边圈圈画画,也可写上自己的感受。 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 (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 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 ,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 。 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最无私 (1)抓住三个“让给” ,一个“留给” ,体会作者用拟人、对 比的手法写出了胡杨的无私。 (2)理解“摧肝裂胆”“芸芸众生” 、 ,并引导学生透过这两 个词展开想象,感受胡杨的无私品格。 (3)师生合作,引读本段。 最悲壮 (1)胡杨“生前战斗”是为什么而战斗?“死后仍坚定的挺立着”又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体会胡杨是为了身后的城市,村庄、青山绿水、芸芸众生而与肆33 虐的风沙、恶劣的环境进行着战斗;领会胡杨为了保护地球,保卫人类而耗尽生命作 后一滴血的悲壮。从而激发学生对胡杨的敬佩之情。 (2)图片渲染,配乐朗读。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过渡: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 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 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如此坚韧、顽强,为着人 类默默奉献着的胡杨今天又遭遇着什么呢?”请大家轻声读课 文的 5―8 自然段。 1.交流汇报 2.补充文字资料,了解胡杨的生存现状,体会作者的担心。 3.因此,文中作者也发出了由衷的期盼,作者期盼的是什么? 4.理解“祈求”一词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对环境 保护的关注。 5.此时此刻,假如我们也来到了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我们又 会期盼什么呢?补充句式“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 求……祈求……” 三、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你对胡杨又有了哪些认识?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你心中 的胡杨。 2.让我们带着对胡杨的这种敬佩和赞美,对读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后记我家门前的海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 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 个生字。 教学重点: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样 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34 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认识的“怯、藻、驰、骏、愈”5 个生字。 2、初步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认准生字,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部分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画出文中生字组的词语,再次认读。 (羞怯、海藻、飞驰、骏马、愈来愈美) 2、出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提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要多读几遍,长句在读时要停顿得当,把握好节奏。 3、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画“?” 二、再读课文,自主解疑 1、点拨: 刚才老师巡视中,发现同学们读书非常用心,积极思考,提出了不少值得探讨的 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大都不必等老师讲,只要你有耐心,反复读文,运用以前掌握 的方法,一定能自主解决。 2、学生自主解疑 提示:解决一个问题,就在“?”旁边画“√” 。 三、交流解疑收获 你自主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四、作业 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 什么是这些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在“我”眼中为什么是这些 样子的;体会作者与大海之间的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比喻和修辞的写法,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由疑导入 师: 上节课, 我看了看同学们没有解决掉的问题, 为什么说 如: “海浑身颤动……” “追逐应接不暇的目光和飞驰的好奇的心。 ”是什么意思?等等。35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老师建议同学们好好研究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想想本 文用的最多的写法是什么? 师:好,认识到这一点,你能用下面的句式把本文三部分内容概括出来吗? 出示: 在 渔 家 孩 子 的 眼 里 , 大 海 像 __________ , 像 _________________ , 像 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研读课文 学习建议: 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写出海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的?字里行间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交流阅读体会 1、师生接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冒号的用法。 2、说说读读“多变的脸”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所得。 我喜欢宁静安恬的脸。 我喜欢慈祥温柔的脸。 我也喜欢严肃冷峻的脸。 追问:为什么?从下文中找找答案。 3、问问答答,真正读懂“牧场”这部分内容。 出示同学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一一解决: (1) “望不透的绿草” “开不败的白花”指什么? 结合“牧场”的真正所指去想,此处的“牧场“是大海,那海水就是望不透的绿 草,那浪花就是开不败的白花。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翼? 联系上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去想,海里的资源丰富,人们圈起来海水养殖场更 是珍品无数,贻贝、扇贝、盘大鲍、蛤蜊等等水产品会为渔家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 的生活越来越好。 4、读中想象,体会作者在“画”这一部分中表达的情感。 读读这部分文字,说说你脑海中想象出的画面。 (指名若干个学生依次说) 小结: 这那是一幅画,真真正正的是一副动态的画册呀。新奇的我们爱看,从小在这里 长大的画中人――“我”更是看不够。 放声朗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憧憬读出来。 想像一下,作者眼中的海还会是什么? 四、回归整体,赏读积累语言 再读全文,用笔画出你欣赏的语句,好好地再读一读。 五、作业36 读读“词语采集”中的词语,并继续从文中采集好词,写在后面的白框中。 六、板书 教学后记: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 ,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4、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5、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重点: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写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作者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七月的天山》 ,积累写法,在习作中迁移运用。 3、阅读并背诵楹联。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习了第二单元的四篇课文,现在让我们一起步入“语文百花园” ,在 这里回顾旧知、学习新知、大胆实践、习作表达,使我们的语文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有信心吗? 二、 “温故知新”栏目的学习 1、读读书上的这三句话,想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2、看,学习小伙伴已迫不及待的说出了我们的发现,快读读“泡泡框”的话。37参与以“文明公民”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撰写倡议书。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交流、总结本单元的阅读收获 多媒体课件 3、学以致用,你也能把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读读练习题的要求。 问: “仿照例子”怎么理解?我们仿的是什么? 学生开头脑筋,大胆想象,完成练习。 通过读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仿写。 三、 “拓展与交流”栏目的学习 一个单元学习之后, 可以通过什么形式交流彼此的阅读收获的?看, 这是 “丫丫” 和“宁宁”和我们的书面交流。 对,我们读到的是“阅读笔记” ,从内容看,丫丫阅读中更多的感悟了一些阅读 方法,宁宁注重了文章的写作技巧,这些对我们的读写能力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所以说,用心阅读,你会从中汲取很多有用的东西。 想一想,在前四课阅读中,你的收获是什么?可以说,可以写?写的形式多样, 可以摘录,可以仿照样子学写阅读笔记。 四、 “阅读平台”栏目的学习 阅读《七月的天山》 ,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七月的天山 (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2―4)气候 进入天山: 景物:蓝天、雪峰、云彩、雪水、鱼儿 再往里走:密林 走进天山深处: 山 花(5)七月的天山不是春天,却胜似春天。 五、 “积少成多”栏目 放录像:看,这是我国的著名景点岳阳楼、颐和园、大明湖、杭州的九溪十八涧。 在美妙壮观的大自然面前,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千古绝句,其中“楹联”是最具魅力 的一种表达形式,至今,在景点还能读到。 出示书上楹联,学生朗读,配合画面畅谈自己的理解,之后再读,读出节奏,读 出韵味。 六、作业 1、阅读《语文大课堂》 ,按要求自主成组,确定调查内容。 2、给出一周时间,学生分组展开调查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参与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学习撰写倡议书。 2、引导学生依据习作题目和文字提示打开思路,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取习作38 材料。 3、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游览顺序,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写下来。 4、倡导学生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倡议书。 1、结合学生的调查数据,帮助学生归纳调查收获。 2、依据调查结果和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倡议书给写给谁(部门) ,写些什么内 容? 3、读书上例文,明确格式。 明确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的位置和写法。 二、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阅读本单元描写大自然的文章,你是否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些美妙 的文章,引领我们观赏了一幅又一幅内涵丰富的画面。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次游览经历介绍出来,然后彼此交换阅读,从中增 加见识,那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下面,就让我们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 想一想,哪次游览印象最深? (二)回忆游览顺序,以此确定文章思路。 1、从阅读中感悟文章的序 同学们在以往的习作中,了解到,文章要言之有序。那这篇习作,如何达到这一 点呢?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是的,在游览中,我们是移步换景,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映入眼帘的景物也在发 生着变化。 如叶圣陶爷爷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按游览顺序这样安排了文章的写作 思路: 金华城――罗甸――山路――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如此这般,游览顺序一目了然,文章层次清楚明白,不是就符合了言之有序的要 求了呢? 2、现在,我们细细地回忆一下,当时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先后到了哪些景点? 然后自主选择在括号里填一填。 3、讨论。 如果一次游览去了五六个景点,在文章中是否需要一个不落地写出来?为什么? 对,在尊重游览经历的基础上,要有选择地写一些景点和景物,不必面面俱到。 (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39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 在游览中,景点中的景物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这些景物可能是自然景物,也可能 是一些人文景观。无管那种,只要你感觉它是这处景点的代表作,是你喜欢的,那么 就应该好好观察,并在习作中抓住其特征进行具体描写。 如何把景物特征写的具体形象呢?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描写景物的色彩。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色彩斑斓的。 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色彩。 用语言再现景物色彩, 将会使读者犹如亲眼所见。 演示文稿出示: (1)天空中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2)夜丁香的茎是棕色的,十分坚硬,好像是自卫的武器。瞧,那碧绿的叶子, 犹如块块透明的碧玉雕琢而成,绿得可爱、诱人。 2、描写景物的形状。 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事物。只要仔细观察,你一定能捕捉到景物的与 众不同之处,而景物的形状就是你不可忽视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如写假山石形状的奇特: 湖边有许多假山石,人们可以坐在上边歇息。这些假山是多么奇特:有的像一只 怒吼的雄狮,正准备扑向猎物;有的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坐在荷叶上, “呱呱” 地唱着歌;有的像白玉无暇、亭亭玉立的荷花,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上面两段话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护栏”上的图案和山石的各具神态。 (四)通过回忆,把握住景物的特点和写法。 填表: 景物 特点 具体描写的方法和途径 (五)学生自主习作 (六)自查互评,修改完善,展示共赏 1、轻声朗读自己的文章,边读边修改。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赏。 教学后记: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 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40 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图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并会写“逶、迤、磅、礴、丸、岷” 。能正确读写“逶迤、磅 礴、泥丸、岷山”等词语。 2、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3、指导学生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课前我们在家里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这节课我们先来交流一下自己了解了 哪些长征的相关知识,也可以讲述你收集到的长征时期的故事。 二、红军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 1935 年 10 月到达了陕北根据地,这时, 毛泽东主席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 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七律•长征》(教师板书课题) 。 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请同学们先来自己读读这 首诗,要读准生字的读音,注意诗歌的朗读特点。 (一)学习本课重点生字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 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二)我们已经学过不少诗歌,谁来说说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读呢?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本首诗的特点: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为 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要押韵,三四五六句要对偶,必须一韵到底。41 (三)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特点,现在再来读读,争取读得准确通顺。 三、这首诗写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时刻,它表达了什么内容?又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我们再来读读全诗,想一想这首诗的大意。如果遇到自己难理解 的诗句,可以在旁边画个“?” 。 (一)想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和学习伙伴交流。 (二)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全诗大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 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 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 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 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三)了解了全诗的大意,我们现在能不能把这首诗读得更好呢?谁愿意读给大 家听一听? 四、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深入理解诗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勇 豪迈的气概。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革命精神和英 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难点:体会二、三句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七律•长征》这首诗,并了解了全诗的大意, 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了解这首诗中蕴含的情怀。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首诗。 二、全诗虽然仅有 56 个字,却向我们展示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我们能 不能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 的哪些艰险经历? 三、面对长征路上的这些艰难险阻,红军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的呢? (一)我们再来读读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 重点理解:42 1、高大险峻的五岭山和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如同小小的“细浪”“泥丸” 、 ,这一 大一小的对比,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明是写山,暗写红军,反衬对比, 十分巧妙。 2、红军巧渡金沙江和勇闯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都是具有典型意 义的战斗,展示了红军的足智多谋和英雄气慨。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 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3、征服大雪山这一壮举,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勇往直前。 “更喜” 两字,不仅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还体现了红军战士对 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二)体会得多好啊!能把我们的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练习感情朗读) (三) 在长征途中, 红军战士遇到的艰难险阻不计其数, 你还能说出哪些事例吗? (课件补充红军长征的影片资料:寒冷和饥饿、渡过草地无人区等) (四)是啊,无论红军战士遇到怎样的艰难,他们都不会退缩,从哪句诗句中能 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大无畏气概?让我们大声读出来; 四: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不怕” “只 等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七律• 长征》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 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诵。 五:总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 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教后记: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寇、冀、葛、绷、冀、涧、拧”6 个生字,学会“冀、庙、榴、 弹、抡、绷、坠、拧、雹、眺”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晋察冀、奉命、手 榴弹、抡胳膊、拧开、瞄准、坠落、雹子、眺望、豪迈、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悬崖 峭壁、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43 3、启发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 育。 4、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 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 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寇、冀、葛、绷、冀、涧、拧”6 个生字,学会“冀、庙、榴、 弹、抡、绷、坠、拧、雹、眺”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龙王庙、晋察冀、奉命、手 榴弹、抡胳膊、拧开、瞄准、坠落、雹子、眺望、豪迈、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悬崖 峭壁、斩钉截铁、居高临下、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 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 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狼牙山五壮士》 ,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 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读课文,再交流预习的成果。 (一)说说下列生字在书写中应注意些什么? 寇尸崖豪 (二)读读下列词语: 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 首挺胸。 (三)词语解释: 斩钉截铁:比喻处事或说话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魄像高山那样雄伟、豪迈。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四)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44 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 ) 三、我们再来快速读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自己理清课文顺序 后,填写课后 p63 表格。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1 自然段 2 自然段 3 自然段 4、5 自然段 6-9 自然段 四、指名读课文的第 1、2 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五位壮士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任务;完成了掩护任务后,五位壮士又把敌人引 上了狼牙山顶峰。 ) 五: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的生字和字词。 2、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勇事迹,感受五 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受到思想教育。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 3、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 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对狼牙山已经有一些了解了吧!能形容一下 你眼中的的狼牙山吗? (山势陡峭,三面悬崖,高耸入云……) (二)这狼牙山因为五位战士可歌可泣的事迹而闻名,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他们为什么被称为“壮士”?课文是分哪几部分介绍的? 二、深入学习 (一)打开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依据老师出示的自学思考题深入学习。 自学思考题: 1、认真默读课文 3―9 自然段,画出描写五位壮士的动作和神态,并在最感动自 己的地方作好批注。 2、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二)全班交流自学汇报成果。能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吗?说的时候要先读读 你画的句子,再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你感动?45 1、第 3 自然段:引上绝路。 (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示下面的文字片) 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 ,走 这条路可以() ,意味着他们可以() ,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 ;另一条是通向 () 。走上这条路就意味着() 。走哪一条路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 ()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在班长后面,他们 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1)填完后有语气地读一读,说说为什么这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 来回答。 (2)他们为什么要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转移? (3)五位壮士的态度是怎样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抓住“斩钉截铁”“热血沸腾”“紧跟”体会) 、 、 (4)通过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内心想法来感受到他们选择道路的坚定的决 心,在生与死面前,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亡,让我 们感受到他们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部分内容。 (自由读、指名读、 齐读) 2、第 4、5 自然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在顶峰上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五位壮士的动作、神态来体会他们对敌人的痛恨。 ) (2)师:是的,敌寇杀死我们的同胞30多万人。想到这些国家耻、民族仇, 怒火在五壮士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石头与敌人血战到底!因此,我们要把这种情感 读出来。我们先来自由练习朗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齐读) 3、第 6―9 自然段:壮烈跳崖 (1)我们读一读这部分内容,再结合书上的插图,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 勇跳崖的? (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传奇经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