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西游如何开无限饿了么金币商城跑路

《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您现在的位置: >>
>> 转服临走捞一票 骗三个服战号然后跑路
转服临走捞一票 骗三个服战号然后跑路
  沙头角知情玩家爆料:原服战级女花丫花丫清了代练的几个服战号,后果断转服到了南粤风采。
  沙头角知情人爆料
  这就是花丫花丫在沙头角的角色信息:
  下页内容更加精彩
<button onclick='javascript:var _title=document.var _url=document.location.if( document.all ) {var _text=_title+" - "+ _clipboardData.setData("Text",_text);this.innerHTML="已经复制成功,请用 Ctrl+V 粘贴";}'>点击复制文章地址,推荐给QQ和MSN上的朋友
看完本文后有何评价?
已有0人评价,点选表情后可看到其他玩家的表态。
<span onclick='javascript:if(document.all){clipboardData.setData("Text",location.href);this.innerHTML="[文章地址已复制]";}'
class="btn">[与更多人共享]
近期热门资料
计算器/模拟器
友情链接: |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5)
我的图书馆
西游漫注——深度揭秘你看不见的玄机(5)
  第二十五回(1) 越描越黑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自称盖天下有名的贼头、天上地下第一偷的孙大圣,偷人参果的时候,还理直气壮的,这一当察觉到人家清风明月怀疑自己偷了人家人参果的时候,他反而忽然觉得害羞起来了:“活羞杀人!这个不过是饮食之类,若说出来,就是我们偷嘴了,只是莫认。”并且那老猪,你看他馋嘴的时候,心急火燎的撺掇孙猴子去偷果子,这被师父招呼去跟人家对质的时候,也如同泻了气的皮球:“正是,正是,昧了罢。”  然后他们三个,简直是腿肚子跟灌了铅一样抬不动腿的沉甸甸,又跟要出嫁的大姑娘一样的羞答答,总之就是不肯离开厨房半步。无奈是师父招呼,躲也不是个事儿,就只好硬着头皮、扭扭捏捏的蹭了半天才到得大殿之上。  到了大殿,猪八戒第一个沉不住气,一贯喜欢装精的老猪,破天荒第一次开始装傻,你看他,眨巴着一双无辜清纯的大眼睛:“饭将熟了,叫我们怎的?”三藏一听,就心里踏实了,啊,你瞧,一看我这徒弟们,就是毫不知情的清白人士呢,于是,三藏就认真的解释起来:“徒弟,不是问饭。他这观里,有甚么人参果,似孩子一般的东西,你们是那一个偷他的吃了?”一看师父上钩,这八戒就装的更憨厚了:“我老实,不晓得,不曾见。”  一向不知道撒谎为何物、素来不曾撒过慌的孙悟空,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猪八戒这么样子认真可笑的撒谎表演,实在是憋不住、也顾不得正在装作没偷吃的模样,哧哧哧的笑起来。于是,八戒这么精湛的撒谎功夫,就被自家兄弟给破了功。沆瀣一气的联盟阵线、瞬间露馅。  看见孙悟空那笑得天花乱坠的怪模样,傻子都知道,这猴子古怪的笑脸上,堆满了蹊跷的啦。清风一双充满怒火的眼睛,就盯住了猴哥:“笑的就是他!笑的就是他!”然而,猴哥一向不懂撒谎,不知道撒谎该怎么撒,但是幸好他懂得顾左右而言他,就憋住笑、板起脸、学着老猪的模样、依葫芦画瓢,生平第一次装傻,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  就孙悟空这么露骨的表演,连一向不懂察言观色的唐三藏,也看出来了。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  唐三藏这么一说,倒是说醒了孙悟空。他跟着猪八戒,怎么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说瞎话……这可是让醒悟过来的猴哥一激灵。猴哥倒是明白了撒谎的错误,却又施展出他旧有的耍赖本领:“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  孙悟空的实话,却不符合事实。那明月一听就觉得,这猴子招供的时候还不肯承认偷,还不忘昧掉一个果子,着实可恶,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  没想到明月这句话,却让猪八戒怒从心头起,他浑然忘记了自己给刚刚说过自己不晓得不曾见,认为猴哥背着兄弟们多吃了一个,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枪口掉头,扫射起孙悟空来。这局面,你说像不像当下的时局——啊,曾经的哥们、一朝互相出卖互相拆台。  做亏心事的人,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做事情顾头不顾腚,往往还喜欢掩耳盗铃,往往还喜欢做些隔壁王二不曾偷的标牌。至于人为什么会做亏心事,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呢?往往是因为心胸不够、或智商不够。正是因为他一时的鬼迷心窍,导致他心胸、智商齐齐的下降,才做出那些亏心事、骗人的事儿来。  对了,骗子不是因为聪明才欺骗得手,相反,是因为傻。他这种傻,不同于那种表面的傻,是骨子里面的傻气。撒谎,往往是因为智商不够,花言巧语,往往是因为脑筋底下。我这个论调,跟人们的日常结论是完全相反的。是呀,很多人为了一时的贪欲、或面子,背着别人做下了坏事。其实,获得的那点虚荣,看不见摸不着不说,还会在将来实质的遭罪。  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很古怪的事情,极端爱面子的人,为了面子、尽做些不要脸的事儿。多么的矛盾啊。  第二十五回(2) 人心念起在何处  话说本来表面上还算挺有涵养的唐三藏,被两个童子给骂得毛了,就转嫁压力给孙悟空他们三个。虽然孙悟空他们的确就是贼,但是这个三藏也的确给骂的毛了。然后孙悟空更加不能受气,于是就发了火,行了恶,推了树,断了根。  唐三藏和孙悟空不能受气,那就专门给他们气受。唐三藏嘴上不说、脑袋里不想,其实他内心深处深深的厌恶这人参果,用人心揣测这仙家至宝,那么就让孙悟空失去了理智,断绝了这果树的根基。  你看那孙悟空,脑袋一热就犯罪去了,推到人参果树之后,还在那树叶子间扒挠人参果子呢。你说这个孙悟空,虽然神通广大,可是这时候怎么看起来那么的弱智了呢……人家土地神,都明明白白告诉他,这果子不能落地、也不能直接用嘴巴吃。他除了摘到三个下嘴,其它的果子全给弄掉地上不见了。并且,吃了人参果,也完全没有想起来土地神交代的要用清水化开的吃法。没办法,既然主人家不想让你吃,总有办法让你吃不得、吃了也没用、等于没吃。  而且,这孙悟空,推倒了人家观里的人参果树,其实乃是断了唐三藏他们自己的修炼的根。这个人参果,他们是必须在这一个关口上吃下去的。不吃?不吃就等于不修了,没什么好说的。这也就是那镇元大仙反反复复的把他们几个给捉回来的终极原因。别说是因为孙悟空把人家的果树给推倒了,就算他们没推倒,人家照样要把他们给抓回来的。修行的事情,哪能让你这样糊弄事儿呀。三藏西临万寿山,悟空断送草还丹。不服下这草还丹,就莫想过得这万寿山,吃了这草还丹,那才是有了万寿之体,万寿的性命。有了这万寿的性命,才能继续修下去的。  发现了果树被推倒,那清风明月给吓得不行,说:“怎的好!怎的好!害了我五庄观里的丹头,断绝我仙家的苗裔!”这五庄观,可不是给他们自家的弟子等众提供这草还丹的,他们除了自己用,还四处赠送的。而孙悟空,在唐三藏不被人察觉的恶念之下,断绝了这棵树。可是孙悟空推倒了果树,就断了三藏的前途、也断了三藏的退路。这就是修行人在人心作用下犯傻的表现。三藏拒绝吃这人参果,以为自己是慈悲、以为自己是善念、以为自己作为一个修行人表现的很好,其实,乃是做了一件傻事。  发现这师徒实在是一窝强徒之后,清风明月就设圈套锁了他们几个在屋子里。然后隔着大门,清风明月又是对着他们几个骂得狗血喷头的。晚上了,这个时候,唐三藏开始埋怨孙悟空:“你这个猴头,番番撞祸!你偷吃了他的果子,就受他些气儿,让他骂几句便也罢了;怎么又推倒他的树!”你看,这三藏,根本就是把这果子当作寻常的东西,顶多是形状怪异、吃不下去而已。并且,他认识的也算可以,啊,你偷人家东西,就应该着人家骂几句。啊,推倒人家的树,的确是你不该!  但是三藏忽然又说起了怪话:“若论这般情由,告起状来,就是你老子做官,也说不通。”这句话怎么怪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可是:如果你老爸是做官的,这事情咱们就说得通、摆得平了!哈哈,知道不?三藏的潜意识里,可是相信权力、相信拳头的!其实,在后面的故事中,三藏不止一次的提及:啊,悟空啊,要是你爹地是当官的,这麻烦就如何如何的容易搞掂的啦。三藏出身官宦之家,虽然一生不染红尘,但是,他的背景还是给他的修炼生涯留下了很强的烙印的。  所以说,因为他的人心顽固,就造成了大麻烦。那人参果他不吃,本来就是修行停滞不前的表现。他不信道童的真言,起了厌恶之念,造成了孙悟空闯祸。他相信拳头,那么怎么着呢?您肯定很容易的就推理出来了,那只能招来:拳头!于是乎,大仙回来,那就是动不动就表示要揍三藏,绳子、鞭子、油锅,一个接一个的奉上,好恐怖啊。  一个有力量的小仙,把鞭执定道:“师父,先打那个?”大仙道:“唐三藏做大不尊,先打他。”  第二十五回(3) 考验密集 三藏吃不消  通过小说前前后后的描写,就不难发现,安排一次修行,对于天上也实在是一件蛮大事情,牵扯的面积太广了。就不说这取经人的修行之路,涉及了多少的佛门神仙、道家神仙、还有那地上的地下的神仙们,就光是这时机的安排,通过这三藏与人参果的故事,也足见机会的不容易。  怎么说呢?你看这人参果,万年一熟。那佛祖、菩萨他们安排这取经人,也基本可以确定是最短一万年一次的了。所以,当初,让孙悟空在五行山下埋着等上个五百年,的确是在等这次的机会。不但要恰好碰到人参果成熟可以食用的年头、取经人恰好到达五庄观,而且,这时机安排的,还有更加精准的地方呢。  却说那镇元大仙回家里,发现唐三藏不但没吃,人参果树还被孙悟空捣蛋给破坏了,就勃然大怒,撒丫子就追他们这伙强盗去了,结果由于操之过急,还多跑出了九百余里的路去。然后大仙掉转头来,摇身一变、化作一个云游道士。你瞧他,心里面撮火的不行,嘴里面还优哉游哉的哼着小曲儿,他唱的是什么曲儿?乃是《月儿高》。这月儿高,传说为唐明皇游月宫闻记之音。  相传唐朝太平时期,一个八月中秋的半夜,万里无云的天空上挂着一轮明月,李隆基赏月饮酒,不知不觉脑筋就钻到月亮中去了,然后被一个僧人给拽着飞身而去……等到他回过神儿来,发现自己已经身处月宫,月宫里,满大街都是仙女,耳朵里,灌的全都是美丽动人的音乐。后来他回到自己的皇宫,就凭着印象记下了这首曲子。现在还有这首琵琶曲呢,的确很动听。  镇元大仙为什么喜欢哼这首曲子,因为当时正是刚刚过了深秋十五月圆之夜呀,月亮还没完全落下去呢!我怎么知道这是十五?小说中很明确提到了嘛。知道不,这天夜里,为啥三藏师徒四人飞奔了一夜?因为有月亮呀。并且,正是看到有月亮,他们四个才放心夜里上路逃跑的。说话后,都已天昏,不觉东方月上。行者道:“此时万籁无声,冰轮明显,正好走了去罢。”这段内容交代的很清楚:黄昏时分、月在东方、并且是满月。  这是哪一个月份的十五的晚上呢?是九月。因为在前面四圣试禅心那一回,小说说的很清楚,发生在九秋时节。第二十三回开篇是这么提到:真个也光阴迅速,又值九秋。而且,四圣试禅心之后,当天就到了万寿山的五庄观。到了五庄观的当天,就遇到了吃不吃人参果的问题,也就是当天,发生的悟空干掉人参果树的事情。  菩萨的考验在晚上,镇元大仙接到元始天尊的请帖,是第二天早上的事情,这两个大的关难几乎就是接连发生的。并且从地点上来说,菩萨考验唐僧师徒色心的地点,也是应该紧邻万寿山。  等到过了万寿山这一关,在万寿山住了一星期,一离开万寿山,马上就遇到了白骨精!从时间上来推算,这个白骨精事件,无论如何也不出九月,理应还在九月发生。地点上,那也几乎就是紧邻万寿山。这个白骨精,小说中说得非常明确,乃是尸魔。从这个菩萨他们的紧凑安排中,应该能判断出来,这是何等重大的一个关难。  唐三藏,被尸魔三次调戏,并且唐三藏还自我离间、赶走了孙悟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五庄观中间反反复复的关难中,唐三藏一步一步的加深了对孙悟空的嫉恨。  清风明月锁了他们师徒,让三藏开始埋怨孙悟空。孙悟空使个神通轻易脱身,三藏就跟着孙悟空潜逃而去,也不提赔偿人家的事情了。这一夜马不停蹄,只行到天晓。三藏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累死累活的跑了一夜,又被镇元大仙轻易的捉了回来。这时候,让赶路心重的三藏急躁万分,又心里头埋怨孙悟空。等到镇元大仙的徒弟抡起鞭子来啪啪作响,吓得他脸色苍白,哆哆嗦嗦说不出话来。但是更让他没面子的是,孙悟空轻松的替他挨了顿打,而且孙悟空一不哭爹喊娘、二不浑身筛糠。这一对比,三藏真窝囊。  然后孙悟空又是略施小计,四个人又是连夜跑路,然后四个人又是被大仙一袖子笼回家去了。估计这时候三藏都快绝望了,更让他难堪的是,这镇元大仙居然把他和八戒、沙僧用布匹裹了个严实,然后涂满了漆。三藏正在妒忌为啥偏偏放过了孙悟空,大仙就把孙悟空扔油锅里去了。幸亏孙悟空脑筋转得快,又是略施小计,跑路了。  整个这个揍人折腾人的过程中,你没听见三藏说一句有用的话,他既没有替自己求情,更没有替孙悟空说过一个字,因为他认定了这一些都是孙悟空他们的错:“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倒是孙悟空看见要鞭子抽他、主动替三藏开脱顶包:“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听说大仙要油炸三藏、又主动顶包受过:“莫要拆坏了布漆,我来下油锅了。……不要炸我师父,还来炸我。”  尤其是后来,孙悟空不但请菩萨来救活了人参果树,并且还搬来了很多大神仙来陪自己闲扯,这得多大的面子啊,可是自己这个当领导的大和尚,却什么都做不了,处处都是孙悟空在风光、在折腾。这死猴子,闯下这么大祸,居然还这么毫无愧色!哼,不行,我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第二十五回(4) 神满不思睡  在灵敏的孙悟空的指使之下,这肉身沉重的唐三藏、怀着侥幸心理,接连跑了两个晚上的路,两天两夜没睡的他,一方面是困的要死,一方面是惊恐和恼怒交织,一方面是疲惫不堪。这方才度过这第二个逃跑之夜的他,马上摇桩打盹。孙悟空看见了,表示非常的难于理解。悟空说,师父您这不济!怎么你这出家人这般的辛苦莫名?你看我们哥儿几个这出家人,几天几夜不睡觉太轻松了。你比如我老孙,几千个夜晚不睡觉,也不懂什么是困倦,想当年,我在五行山下趴了将近二十万个日日夜夜,眼皮也眨巴了有超过十亿次,也没像您这样眼皮觉得抬不起来。八戒这沙僧听见了,都默默的点头表示赞同猴哥的论述。连那默默走路不吱声的白龙马,都摇头晃脑表示赞赏。  通过对比贬低了一番三藏师父之后,悟空又接着贬损三藏了:啊,老大,你就赶紧下马来吧,别让路过的人看见你这动摇西摆的可笑模样了,多丢人呐。来来来,咱们就躲到山坡下让您这呼呼大睡去。  孙悟空这番话,一方面他是不懂得人身之苦,一方面也是这里面的确有深意。这里面的深意,其实镇元大仙早就说出来了。  第一次逃跑,是孙悟空通过放瞌睡虫撂倒了清风明月二位小仙长。孙悟空的瞌睡虫,是以前他在天上当官的时候,跟天宫东门的增长天王划拳猜枚赢来的。小说没有说明他赢了几个瞌睡虫,可是只要他想用,往自家腰里一摸就能出来,似乎是要几个有几个。而且那瞌睡虫,也的确是灵物,孙悟空用指头一弹,那虫儿就精准的落在孙悟空想要它们落的地方了,而且马上发挥作用,让受众睡倒。  那大仙回来之后,就说了一句有深意的话:“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这句话的意思,在中国古籍中屡屡有所反映。而且,在小说中也多次提到了,孙悟空这家伙是从来不睡觉的。自从在菩提老祖那儿获得修仙的秘诀之后,他再也没有睡觉的事儿了。那么一般人睡觉是怎么回事呢?小说中也很明确的交待了:睡魔。  一般人睡觉,乃是因为有睡魔。并且,神仙如果着了睡魔,也会跟一般人一样的睡觉。而这个瞌睡虫呢,您就知道,它们就是睡魔,或者是睡魔的子裔。在古代,修道人很容易的就能达到神满不思睡的境界,甚至是一般人,如果天真完好,也很容易达到这种状态。比如中国传统的儒生们,因为孔子注重休息的技术,他们也很注重睡觉的姿态、呼吸等等。通过儒家经典中对孔子睡觉的侧面描述,修道人很容易就能猜出来,孔子可以说也在这种状态,或者是非常浅的睡眠状态。孔子学说中的主要提法,同时是修心和修身的手法,他这个修身,可不是比喻形容,是跟练武术、修道一样的改变身体。  后来的儒生们很傻,以为文人就只是玩文艺的,到了清代末年,有些极端的甚至以弱不禁风、整天脑门子上贴着治病膏药的病态为荣。而在历史上真正的文人,都是以文武双全为目标。为什么呢,因为文,本意就是纹理的意思、纹理就是脉路啊。真正的文人,是通晓天地间天机运转的脉路的,人身的脉路当然也不在话下。通了脉路的人、知晓别人脉路的人,自然而然的就会通晓武的真谛。  隐约想起来一个好笑的历史故事:历史上有个杀猪的屠夫,长得比超级低俗屠夫可还要粗糙、狰狞,他想要跟一帮子文人们谈谈理想、谈谈人生,那帮家伙就耻笑他。结果这屠夫哥就火了,啪的一下子就把杀猪刀扎在桌子上,要跟那帮家伙比拼文艺。结果?结果我不说,你也能想到。这哥们才是历史上的标准文人。这个故事的具体出处我现在想不起来,有知晓的朋友烦劳提示一下。  镇元大仙前后说的话,接起来才完整:“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好仙童啊!成仙的人,神满再不思睡,却怎么这般困倦?莫不是有人做弄了他也?快取水来。”通过镇元大仙的话,可以发现,这两个年龄最小的仙童,也是日常最为贪睡的家伙,经常是睡到日上三竿还在睡大觉。但是这一天,观门大开,地上干净,似乎是他们早起床了,但是他们又在呼呼大睡,大仙因此觉得他俩睡得不正常了。反常的地方就是需要警觉的地方,因此就猜到他俩是着了道儿。于是就施展法术解了他俩的睡魔。  在镇元大仙这里的弟子们,徒弟们的修为和境界,是跟年龄表现直接挂钩的,这个看起来好象是按资历升迁、论资排辈对不对?其实完全不是。这里的徒弟们,人人都是真身在修行。他们这里身体表现的年龄,就是道果之身的形貌,跟人世间的年龄完全不一样的。  修道者讲究尽快的脱离凡俗之身的限制,只要入了门,马上就解决这最现实的肉身限制问题。而佛门就完全不同,你看那唐三藏,一直修到了圆满前的最后一刻,还是完完全全的大俗人的表现。他吃了人参果之后,没有神满不思睡,也没有可以霞举飞升,就是简单的觉得爽了那么一阵子,很快感受上就恢复原样了。表现上,照样是无能的常人一个、照样是每天拖着沉重愚昧的肉身受苦受累。  第二十五回(5) 一石二鸟的考验  其实吧,你看那孙悟空跟镇元大仙,两个人斗志斗勇的,越斗越开心。说他们是斗,是有点夸张,其实悟空那点小神通,在大仙眼里算是小儿科了。你看那大仙,一袖子就掳走了他们师徒一伙外带马匹行李。在人家袖子里,那悟空的本事,就完全失效,大仙从袖筒里取他们出来,就仿佛捏拿面人儿一样的轻松自在。你说就这么巨大的神通差别,大仙真的要想为难孙悟空,哪里会有他老孙讨价还价的份儿?  那么怎么孙悟空施展变换腾挪的本事,那大仙就听之任之,让孙悟空玩呗。反正是大仙看的不是孙悟空表面的顽皮凶蛮,他看的是孙悟空的出发点、评判孙悟空出发点的标准是为私还是为他。  大仙要徒弟用鞭子抽打唐三藏,行者闻言,脑筋急速运转起来,因为他知道,这三藏那柔弱的小肉身、和那柔弱的小意志,三两鞭子下去,莫说哭爹喊娘,估计要他干啥就干啥了。这不行啊!这考验对一般人不算什么,对三藏可就是过于残酷了。如果我孙悟空不出面抵挡一下,那岂不是我见死不救?于是孙悟空就决定自己以身代罚,替三藏承担这一次拷打。作为修行人,这种替换是说得通的,虽然不解决实质问题。  替人受过,孙悟空出发点非常好,但是由于他的个性使然,话语到他嘴巴里就渲染上了一层傲慢和挑衅的色彩:“先生差了。偷果子是我,吃果子是我,推倒树也是我,怎么不先打我,打他做甚?”  大仙一听,就心中雪亮,一方面,他看穿了悟空的内心想法,因为心中赞赏而笑了起来,一方面,他却又直言不讳的点击孙悟空言语态度上的瑕疵:“啊,这猴子真泼皮,嘴尖牙硬。好,咱就满足你,先揍他。”  打孙悟空,本来就是做戏,所以大仙任由悟空他变化神通、搞出两条熟铁腿来梆梆梆的打,这场戏是做给唐三藏看的嘛。同时也是在试炼悟空的心意,但是主要的是做给三藏看。揍了悟空三十皮鞭,没听见三藏吱声,他简直就像默默的路过打酱油的一样,似乎本来就应该悟空挨揍。大仙这看在眼里、鄙视在心里。于是乎打完悟空三十鞭子,继续来折腾唐三藏:“还该打三藏训教不严,纵放顽徒撒泼。”然后,那膂力强盛的小仙,马上就抡起鞭子来、啪啪啪抽得山响。吓得三藏在那边厢面如白纸。  悟空一听,赶紧就抢亏吃:“先生又差了。偷果子时,我师父不知,他在殿上与你二童讲话,是我兄弟们做的勾当。纵是有教训不严之罪,我为弟子的,也当替打。再打我罢。”哎!悟空这番心意,作为修行者、有这样的徒弟真是莫大的欣慰,作为普通人、有这样的兄弟那也是足矣。这世上,有多少人是能够为了道德伦理而主动吃苦、吃亏的呢?这样的人如果不入修行的门修上去,那这世界上就没有公平了。  这镇元大仙听了悟空这番话,知道全是肺腑之言,悟空的出发点真是太好了、赤诚,悟空的赤诚,不是简单的替人受过,替坏人受过就不是什么值得钦佩的、反而是愚人。悟空是为了保全三藏的修行中不出现他承受不了的过大的磨难、是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并且他为了维护唐三藏的取经大业、和修行大业,肯降低自己的身份和体面。要知道,在以前,悟空那是何等的骄傲,从来不肯为任何人低头的,为他自己低头都不肯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于是,大仙笑道:“这泼猴,虽是狡猾奸顽,却倒也有些孝意。既这等,还打他罢。”小仙又打了三十。行者低头看看,两只腿似明镜一般,通打亮了,更不知些疼痒。莫说孙悟空变化了两条熟铁腿供人鞭打而不知疼痛,我估计,这时候,就算他不用神通,这鞭子打到他腿上,他也会不知些痛痒。  你说吧,这时候,一向被唐三藏视为村野凶蛮的悟空,表现得很有孝意有风范、深明大义。倒是那平日一向以儒雅著称的我们的三藏哥哥,仪态尽失。等到晚上人家走光了,那长老泪眼双垂,怨他三个徒弟道:“你等闯出祸来,却带累我在此受罪,这是怎的起?”  你说吧,你这一天除了跑路折腾的有些劳累,这还没让你受罪呢,你就在这儿推卸责任、埋怨徒弟了。三藏这话,猛然间悟空还真反应不过来,就愣愣的直说道:“且休报怨,打便先打我。你又不曾吃打,倒转嗟呀怎的?”  悟空这一反问,倒让三藏卡壳了,是呀,自己说的话,师出无名,端的没头没脑,于是就赶紧转移话题找接口:“虽然不曾打,却也绑得身上疼哩。”  第二十五回(6)锅底打破,油漏得罄尽  要说起来,这个五庄观的难,对孙悟空来说不算大。你看他,不管大仙这伙神仙怎么设置障碍,孙悟空总能轻松脱身,不但他自己能脱身,还能拉上自己的团队一起逃跑。要不是因为唐三藏这个肉身跑不快,孙悟空他们哥儿四个早就跑得没影儿了。  孙悟空不光是神通多,主要的原因还有他临危不乱、脑筋灵活。孙悟空的脑筋灵活,可不是我们一般人这种心眼多,他是非常有灵气的那种敏感。  当然了,敲打人参果吃的孙悟空,简直是迟钝极了,最关键的话儿,他听不到耳朵里面。这个莫只怪他,决定因素不是他,他是被决定因素。  第一次从五庄观连夜逃跑,一直跑到天亮,孙悟空兄弟四个正跑得欢呢,三藏受不了了,又困又累道:“这个猴头弄杀我也!你因为嘴,带累我一夜无眠!”于是一伙人离了路边就跑到树下呼呼大睡了。唯独孙悟空没有丝毫的懈怠,他偏有心肠,跳到树上玩耍去了。因为看见孙悟空没有睡觉也没有闭上眼睛,这大仙就不好一袖子就把他们在睡梦中掳走。只好变化成一个道人的模样,先来确认一下他们的身份。  镇元大仙变了一个行脚道人,跑到正在打坐的三藏面前问询他们来自何方,三藏如实回答,并且强调自己是路过而已。然后那大仙故作惊讶,手指头指着东面的山头,眼睛望着对面的三藏,说,哎呀老大你从东土而来,路过俺家的山头了吗?这话里有音,唐三藏没反应过来,跟着镇元大仙的话头就走了:“不知仙官是何宝山?”一看三藏着了套,大仙就安心的交底了:“万寿山五庄观,便是贫道栖止处。”悟空一听就急眼了,他心中有物的人,忙答道:“不曾!不曾!我们是打上路来的。”他的用意当然是替三藏解套的,不过已经晚了而已。  被大仙捉回五庄观之后,大仙要鞭挞唐三藏,被孙悟空顶包了,然而这孙悟空机灵,恐仙家法大,留了心眼,睁圆眼矁定,看他打那里。原来打腿,于是他就把自己两条腿变作两条熟铁腿。  第二次被大仙集体捉小鸡一样拿回五庄观,大仙要用油煎炸孙悟空,孙悟空灵敏、却又留心,挪移了一个石狮子做替身打破了大仙家的锅底,隐身模式跑在了半空中看笑话。大仙一看孙悟空跑了,心里嘿嘿的一乐:看你脚丫子再利索,也利索不过我的机谋,你呀是个风筝,线儿就牵在你家唐三藏身上。我耍不动你,我耍他!于是大仙就做出一副大怒的模样:“饶他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扎一扎,与人参树报报仇罢。”大仙话音未落,那帮小道仙马上动手,拆解唐三藏身上的布漆,做出要油炸唐三藏状。于是逼得孙悟空不得不把自己乖乖的送回到大仙手上。&  看见了吧?这一回小说中一共四处明确的提到孙悟空的机灵,他就是靠着自己的机灵,总是在死局中破局、危机中转机。凡是大仙着意的地方,孙悟空全部有事先的预感防备。但是毕竟孙悟空不如大仙层次高,大仙在一次一次的孙悟空的腾挪中,很快就捕捉到了孙悟空无法防备的空档:唐三藏。  唐三藏不悟,任由孙悟空天大的本事也是无济于事,毕竟唐三藏才是主尊、是根本。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孙悟空没有人身,他只知道人参果贵重,却不知道人参果究竟贵重在何处。他只知道人参果延年益寿,却不知道如何获得人参果,就算土地神当面告诉他,他也听不到耳朵里去了,他听不懂也记不住。  “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唐三藏必须与这儿的人参果同化!至于小说为何说“夜去朝来难脱体”?下面您很快就明白了。  第二次他们被大仙掳回五庄观,大仙吩咐弟子们把长头布取十匹来。大仙道:“把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都使布裹了!”众仙一齐上前裹了。须臾,缠裹已毕。又教拿出漆来。众仙即忙取了些自收自晒的生熟漆,把他三个布裹漆漆了,浑身俱裹漆,上留着头脸在外。  我估计,这个用布匹和漆缠裹人的情节,是古往今来小说中最荒谬的一个情节了。您看出名堂没?大仙这是在寒搀他们呢!这个布裹漆封,意思不是很明显吗?是说他们三个、特别是唐三藏,不但不肯褪去常人俗念的壳,还用俗念人心,给自己缠裹起来,作茧自缚;不但作茧自缚,还自以为圆滑的处处给自己找台阶、处处推责任给别人,就好比是给自己涂一层表面光鲜的油漆。这就叫“夜去朝来难脱体”。  看见没,这修道人“骂”起人来,可比我们俗人高明多了,也内涵多了。  第二十五回(7)你遇着我就该倒灶  唐三藏成功抵达修行的目的地,依靠的并非佛祖的教诲,也不是取来的三藏经籍。菩萨给他安排了修行中的种种磨难和魔难,主要用途是消除他积累的罪业,这是菩萨能安排的,菩萨不能安排的、是每一关中他应该去掉的那些俗念恶念、他究竟能不能去掉。这些全依赖于他个人。  我们往往看到,他一开始根本就不想去,甚至是掩盖、扩大。但是,他修行还有一个隐形的保护罩,这个隐形的保护罩,他几乎从未跨越,这个保护罩,不是乌巢禅师传授的心经,因为心经他往往是觉得自己理解了、却不懂得执行。  他这个隐形的保护罩是什么?就是中国传统伦理观念。这个保护罩,在唐三藏需要往高层面走的时候,有时候就形成了他的障碍,有时候就成了他的保护层。不管是障碍还是保护,三藏往往都不知道的,他总是以为他是对的。传统伦理观念,重在约束人的表面行为,这种约束,不一定能保证你像修行人那样上升,但是他一定能保证你不会下降沉沦。对于修行人来说,只要不下降,只要你还走着修行的道路,那就一定会成为你上升的一个厚实的地基。  早就有研究人员认为,西游记宣扬的是释道儒三教合一,这种胡扯咱不多说了。中国传统伦理观念,集成之后体现出来就是所谓的儒家学说。儒家学说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独立体系,他可以通向任何一门修行道路的大门,原因在于他是侧重于世间层面的秩序,也就是符合世间层面的脉路机理,跟哪一个修行法门都不冲突的,修行的法门都是高层面上的事情,他是能跟任何一个高层面学说进行无缝拼接的。  当然了,儒教信者如果不进入其他法门修道,他自己也可以自成一派的修行,只是他最大的部分是偏重于世间、看重世间。中国这种传统伦理看重世间,可并不意味着他的档次不高,恰恰相反,这意味着他的重要,就像大地一样承载着世界上所有的生物物种繁荣一样。  所以说,你能看到唐三藏他这个人,整个西行路上,他往往是遵从着这来自长安大唐国的人伦、礼仪。一直到修行的最后,他人皮脱去前的一刻,他还恪守着中国传统伦理。  孙悟空施展法术、让猪八戒跑到悬崖边上、拱倒四棵柳树化作他们四人的模样来。却被小仙的鞭子给破了功。大仙很不忿,就说,你走就走么,干嘛要用柳树来充数?柳就是留的意思,留就是走也走不脱的意思了。所以大仙就满足孙悟空的潜在需求,一袖子又把他们给掳了回来。掳回来之后,不再把他们绑在在正殿檐柱上了,却把将唐僧绑在阶下矮槐树上,槐字中、是有鬼么,是有心中怀着鬼的所指。大仙要油炸孙悟空,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孙悟空就选择了石狮子、变化了石狮子来顶包、结果打破了大仙的锅底,石狮子,意思就是实师子、真正的师父的弟子的意思,这是孙悟空对大仙的回答。那大仙惊骂道:“你这猢猴!怎么弄手段捣了我的灶?”其实这关难,考验的就是诚意,孙悟空想对了、做对了、过关了,因此自然就说:“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甚事?”孙悟空的这番赤胆忠心,让大仙一方面吃惊、一方面佩服,所以就说:“你若有此神通,医得树活,我与你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这阶段的孙悟空,某些方面法力着实有限。要将柳树变成四人模样,就不但要念动咒语,还要咬破舌尖、把自己的血喷在上面,才能达成变化。第二天,他要将石狮子变作自己模样,也仍然要咬破舌尖、把自己的血喷在上面。这种变化,他可以真身脱离开,但是能维持的时间不长,而且,也很容易牵连到他的真身。你看他,柳树的化身挨打了,他自己就身体上有反应,真身打噤。那柳树挨打,但是柳树又不欠什么业债,业债是唐三藏他们的,悟空要替他们开脱,那业债自然而然的就要孙悟空本人来代偿,就跟耶稣替受的罪,实际上是他的徒弟们的罪业他揽在自己身上了。孙悟空在变化前不懂这种罪业转化关系,等到他打噤了,才明白自己代偿不得、自己承受不了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仙讥笑他乡巴佬:越理欺心。大仙还说:纵有腾那,脱不得我手。大仙这么自信的说,当然不是因为他神通大于孙悟空,首先是因为理在他手里攒着呢,这一层理,孙悟空是不可能越界的,孙悟空神通再大也发挥不了作用。  孙悟空前番百计的,不希望唐三藏挨揍,结果,不但三藏没有因此感念他,还加深了对孙悟空的恶念。这就叫报应,因为三藏这时候应该挨上一顿打的,孙悟空老是护着他,又没办法提高三藏的悟性,结果就是孙悟空做了一件错事,到后来孙悟空自己受了报应。这不是不公平,这才叫公平。要是他挨了那么几鞭子、痛一痛,或许也磨灭了几分恶念、珍惜了孙悟空的苦心,说不能可以明白一点,说不定就在下一关中不会发生恨逐美猴王的事情、或者下一关就不那么波折。棒头出不了孝子、只会出傻子、暴力之下人的智商会被降低、被激发的只是本能的条件反射,但是偶尔在必要的时候,却也能起到棒喝的作用。  (第二十五回完)  第二十六回(1) 不比不知道 一比怒火烧  修行路上的安排,每一个关难、每一次考验,往往都不是单一目标的,尤其是初期阶段的考验,三两下就考验出你全部的毛病了。你看这唐三藏师徒四人,菩萨亲设一关、镇元大仙一关,这两个关难,可都是神仙亲自参与的哦,这两个考验中,就把他们师徒四人全部的重大毛病都给试炼出来了。  你看这修行路上,一旦确定你能真修,那真正的考验就马上接踵而至,看似简单、却是全方位的、让你掩藏不了的暴露出来全部的毛病。这时候的考验,神仙们亲自操刀,是因为这时候是以曝光执著为要,不以为难修行人为要,否则,要是妖怪们上来了,那可是一错念就铸成不可挽回的恶果,修行人马上就完蛋,不要修了,回家去吧。  之所以有这一番感慨,是看到了这一回开篇的诗。诗曰:“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常言刃字为生意,但要三思戒怒欺。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 心上刃,正是忍字,寸边而,正是耐字。忍耐当然不是咬牙切齿的状态,咬牙切齿那是脆弱的表现。  忍耐,是对身心的放手,对充满心中的恶念、怒火、虚假谎言,和身体上的痛楚、焦躁、等的放手、任由这些东西象汹涌而至一样的、澎湃而去,千万不要以为是自己。这种忍耐,换一个说法就是无争,无争就等于是不抓,不抓就等于是无执,做到这一点,就等于是怀德。  三藏、悟空等人,就是败在这个不能忍耐、放不下执著上,这些就是执著,执著就不能怀德,不能怀德就是缺德,他们都做了缺德的事情。三藏拒绝食果,就是放不下俗念,坚守他的俗念,接受不了自己境界之外的事情。悟空更不用说了,一句话不合,就诉诸武力、耍神通、用开溜来拒绝沟通。  他们的这种表现,恰好就是一般人认为的刚强,坚守原则呢!可是这种刚强,面对神仙、面对更高境界,实在是脆弱不堪、人家才是真正的刚强、不变不动的无法逾越的刚强。  修行中的忍耐、刚强,跟人世间的忍耐、刚强,并非是一样的内涵。其中的滋味,还真不是聪明人能体味的,是那些能把身体和思想溶为一体、当作一个整体去对待的人,才能理解的。而这个时候的三藏和悟空,乃是两个极端,他们两个需要各自往对方的极端上去探寻。现在,他们既然还不懂得去观察、去学习对方的优点,那就继续错位下去吧,直到自我分裂。  于是,被大仙抓小辫子抓得牢牢的悟空,还不肯在嘴巴上认输、嘴巴上还不住口的讨便宜:“你这先生,好小家子样!若要树活,有甚疑难!早说这话,可不省了一场争竞?”  为了三藏等人,悟空决定四海奔走,但是剩下的这几个家伙,除了轻易不吱声的白龙马,没一个人把信任给予他这个师兄。沙僧道:“师父啊,不知师兄捣得是甚么鬼哩。”八戒道:“甚么鬼!这叫做‘当面人情鬼’!树死了,又可医得活!他弄个光皮散儿好看,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 三藏道:“他决不敢撒了我们。……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  你要知道,这一切都发生在镇元大仙的眼皮底下呀!大仙的众多的弟子们也都瞪着眼睛看得一清二楚、听得明明白白。人家会怎么看待他们呢?看看人家师父和徒弟之间先。  却说那大仙自元始宫散会,领众小仙出离兜率,径下瑶天,坠祥云,早来到万寿山五庄观门首。看时,只见观门大开,地上干净。大仙道:“清风、明月,却也中用。常时节,日高三丈,腰也不伸;今日我们不在,他倒肯起早,开门扫地。”众小仙俱悦。行至殿上,香火全无,人踪俱寂,那里有明月、清风!众仙道:“他两个想是因我们不在,拐了东西走了?”大仙道:“岂有此理!修仙的人,敢有这般坏心的事!想是昨晚忘却关门,就去睡了,今早还未醒哩。”  看见没,出现异常的时候,人家师父对弟子可是无罪推定的思维,人家可是对弟子的心性很有信心。唐三藏呢,遇到意外事情发生,对自己的弟子是有罪推定的思维。境界和心胸的差别,何等之大呀。  就因为这个,这个镇元大仙,号称是唐三藏的故人的哥们,整个过程中,从未把唐三藏尊重过,我想,人家应该是在三藏来之前,已经知晓他的心胸境界了。所以嘛,又加上是有意安排的考验,人家用远去的背影替三藏接风、用鞭子和油锅给他洗尘。甚至这个故人,前前后后,小说中根本就没提到他跟三藏叙什么旧、唠什么修道修佛的嗑。  更“过分”的是菩萨呢。菩萨在孙悟空的恳求之下,来到五庄观,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菩萨说唐僧是她的弟子,可是小说中却并未提到菩萨跟三藏说什么话。要知道,这可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第一次唐三藏亲见菩萨的本尊呀!而且,作为弟子的唐三藏,拜见自己的真正师父观音菩萨,小说中也没提到他如何的激动、感恩。倒是他见到下界的小仙福禄寿三星的时候,“那三藏喝退了八戒,急整衣拜了三星。”三星一为孙悟空讨情面,那三藏还紧张得结结巴巴的不住口的答应:“不敢念,不敢念。”  唐三藏这是怎么了?因为,这些日子以来,在孙悟空的对比之下,他心中积累了越来越旺盛的对孙悟空的怒火。他愤怒的小宇宙,马上就要爆发了哩!  第二十六回(2) 宽容的人一定懂得谈判  走过五庄观之前的唐三藏师徒,都是不善于谈判的,他们四个,遇到问题,没有一个人是有谈判倾向的。  清风明月两个小道士奉献奇形怪状的人参果给唐三藏吃,唐三藏一口拒绝、并对两个小家伙做了言辞斥责、与道德教育。这时候,当遇到严重跟自己过去经验和观念冲突的事情,他只是任由自己过去形成的善良是非的观念来左右自己,这种心理状态、基本上相当于一种受到伤害的应激反应。  但是他忘记了一个事情,作为一个修行人,他在坚持自己观念的时候,忽略了他这种激烈的、看上去好象是坚定的反应,不但有可能给别人造成心理伤害、错怪别人,还有漏,那就是顾首不顾尾的漏,用一句特别不好听的俗话来形容,就是磕一个头放仨屁、行善没有作恶多。  一个人心态好的时候,当遇到类似唐三藏这种境况的时候,决然不会像他这样激烈和粗暴。一般来说,会在小道士声称真的是果子之后,不是马上堵上人家嘴巴,向小道士进一步探寻真实性的例证,寻求确凿的依据。这才是一种更加有涵养的宽容的心态嘛。  那悟空呢,也一样不擅长谈判,他遇到大仙阻难,也是不懂得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也是不不跟人家好生理论一下,寻找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孙悟空表现的是很要强、一味耍神通,就算行为上输了,也要几次三番的在嘴巴上赢回来、讨便宜。八戒呢,撺掇孙悟空的时候、说话很有诱惑的水平,遇到麻烦了,就把猴哥给推出来。  他们这些做法,都不是正道的,当然实质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触及问题的根本嘛。而且作为一个团队来说,遇到麻烦了,这三藏八戒和沙僧,先是由于侥幸心理作祟,一味的听孙悟空的。到了孙悟空黔驴技穷、大家伙都山穷水尽的时候,他们也不是静下心来,合力合谋的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解决方案是什么,而是内杠开始了,三个人居然不约而同的拆起孙悟空的台来。  从小说这一回的开场白,就能看到,他们几个人,都有一个毛病,有那种假象的刚强。作为一个修行人,这种刚强,从世俗的角度上去看,看上去很爽、很有范儿、大义凛然的。但是从修行的角度上看,那就傻透了。  因为这个人的思维是僵死的,他这种坚持和刚强,不是来自理性、也不是来自心性,是脑筋里面生锈的结果。  别说修行人了,就算作为世上的一般人,遇到的任何矛盾、僵局、死结,背后,其实,只要你能跳出自己、跳出所有相关人的局限,然后再把所有人的诉求都囊括起来、并且深入的探究诉求后面真实的诉求、根本原因,你会发现,会有一个能满足所有人诉求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人世间遇到的矛盾、僵局、死结,说白了,都是人心的死结、是人思想中的,不是这个世界的死结、更不是老天爷的死结。  并且,天无绝人之路,只有人自绝于天。仅此而已。  当然,绝大部份人都认为找不到这个能把一碗水端平的方案,最大的原因不是智商、阅历、权势不够,是跳不出自己、跳不出人世间这个层面的理,用一句大俗话说,就是豁不出去。  可是,那可不是说,你豁出去了,就一定有方案乖乖的呈现在你面前。不是的,如果你豁出去的是理智、甚至在豁出去的时候还怀着一丝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既然豁出去了就一定得有结果,那就错了,连理智都抛弃了、那不是傻子嘛。  相比较其他三个人而言,孙悟空是最能豁出去的,虽然逞强好胜,可是他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希望,就连在最难堪的时候,在唐三藏猪八戒沙和尚在背后对他戳脊梁骨的时候,他还一如既往的活蹦乱跳的去找解决办法。你看他这时候说的话,让我都好感动。他左边听着唐三藏的最后通牒“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右边还在跟那镇元大仙交涉关于唐三藏的安危:“你却要好生伏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若少了些儿,老孙回来和你算帐,先捣塌你的锅底。衣服禳了,与他浆洗浆洗。脸儿黄了些儿,我不要;若瘦了些儿,不出门。”  言语中自是对大仙充满了威胁的意味,那大仙却被威胁的好生感动,两眼红红、哽咽着说:“你去,你去,定不教他忍饿。”  您,遇到问题,一般都跟对方“谈判”吗?会跟自己“谈判”吗?  第二十六回(3) 孙行者如何修行悟道  孙悟空一向急躁冲动,那么就得想办法让他有机会去掉这种执著。一个人的这种性情,肯定不是说告诉你应该去掉你就肯去掉的,也不是你说我要去掉就能去掉的。作为他们的师父的观音菩萨会怎么办?那就是安排一个一个机会让他们先面对自己的这种毛病,怎么面对?就是先把毛病都勾出来、让他本人亲自意识到,他自己有这种毛病,并且在毛病表现的时候,都是通过一些个不愉快的事情、痛楚的感受,让他本人亲自尝尝毛病到底是苦还是甜,当然毛病没有甜的了,都是苦的,不但是自己的苦,还是给别人造成的苦。这种苦涩的味道、缠绕着你的生命,象菟丝子一样吸收着你的养分、层层缠裹扭曲着你苍白的生命。只不过是以前的你,颇为“以苦为乐”、把沉溺执著、搅扰爱欲情仇这种真正的苦当作真实的乐。  孙悟空一向急躁冲动,严重障碍了他的修行,怎么办?反正他擅长筋斗云、腿脚麻利,那就让他发挥专长、使劲儿折腾去呗,让他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让他明白神通也有不管用的时候,也有急躁冲动解决不了的问题。于是,第一个钻到他脑袋里的念头就是折腾:“古人云‘方从海上来’。我今要上东洋大海,遍游三岛十洲,……”  结果呢?结果计划不如变化快,方才访问完三岛、还不足预定行程的五分之一,他就放弃了折腾,他也意识到了,这样凭着冲动、凭借蛮力是没有出路的,他还是乖乖的求观音菩萨去了:“伏望慈悯,俯赐一方,……”  孙悟空折腾的第一站,是蓬莱仙境,蓬莱仙境在东洋大海的海域上,却不在我们一般人所在的层面,一般人因此看不见、也找不到这些仙山的蛛丝马迹。孙悟空落下云头,看见三个老人白云洞外、松阴之下玩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孙悟空看见他们就走上来就打招呼:“老弟们,作揖了。”  你看孙悟空,说话真是喜欢给自己抬轿子,人家好歹也是头发胡子都雪白的老汉了,他喊人家老弟。人家是他的老弟吗、他有资格当人家的哥哥吗?  这福禄寿三星,乃是这蓬莱仙境的一方之主,你看小说中怎么描写“西池王母常来此,奉祝三仙几次桃。”  王母娘娘光是带着自家桃园的桃子,都来好几趟了。这具体是几趟?应该最小次数是三次吧?否则就不会用“几次”来说了。王母娘娘蟠桃园的桃子成长周期,基本上跟五庄观的人参果是同样的9000年一熟、小一万年一吃。这最少三次,那就是说,这福禄寿三星得道,起码也是三万年以前的事情了。沙悟净是起码一万年前得道的,孙悟空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就是那么短短的一千年而已。在人家眼里,连一个小毛孩子都算不上。而方丈仙山上的小童东方朔呢?“转回廊,登宝阁,天上蟠桃三度摸。”人家一万年一次的蟠桃盛会已经参加过三次了耶。相比起人家的寿龄,那你孙悟空真的是毛孩子中的毛孩子。  但是孙悟空就大着胆、厚着脸,称呼人家老弟。孙悟空喜欢托大、自我拔高。  好在孙悟空虽然喜欢说大话,但是却不喜欢说假话,他一五一十的向人家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人家也给了他实质的答案,这是个不同境界的问题,不是他们这个境界的神仙能搞定的事情。  他们三个跟镇元大仙的差异在哪里?“我们的道,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与天齐寿;我们还要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不知费多少工夫。”  “养精、炼气、存神、调和龙虎、捉坎填离”,这不正是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三个最初的修行道路嘛。这是后天修行。而镇元大仙为什么他的道“得之甚易”,轻易的就可以达到“与天齐寿”?乃是因为镇元大仙是先天修行,他是先天大道的境界。唐三藏师徒走到五庄观,就是要走向先天的自我哩!那个先天的自我之身在哪里?就是人身树上的人身果。作为一个修行人,用执著固守低层次上的东西、把自己给裹起来,就是断绝自己的先天之身的根基。  可能没有人注意到,孙悟空,其实是没有人这一层身体的。  我们回到前面一回。“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注意到了吧!他元神起在云端,却用石狮子变作本身模样,可是,他的肉身哪里去了呢?没有!或者说,他的身体直接就是他的思想和精神。  而那些妖怪们,就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看那白骨精,“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这叫尸解,用其它物品来假托一个有形的身体。  红孩儿其实也只能尸解,“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  人类的元神和身体是两个不同的事物。有些妖怪捉人的元神、却把人的身体抛下,“他若在草科里,或山凹中,叫人一声,人不答应还可;若答应一声,他就把人元神绰去,当夜跟来,断然伤人性命。”人的元神一般不能自控,只有修道人才能真正的自我主宰,“行者才教三个王子就于暴纱亭后,静室之间,画了罡斗;教三人都俯伏在内,一个个瞑目宁神。这里却暗暗念动真言,诵动咒语,将仙气吹入他三人心腹之中,把元神收归本舍。”  第二十六回(4) 落伽山怎么回事  跑遍了三山,人家都说无方无方。本来悟空来人家这里,是怀抱着希望的哩,他肯定是认为这三个地方是应该有他需要的仙方,才会着急忙慌的跑过来逐家索求。但是很遗憾,偏偏都没有,而且人家偏偏反应都是很震惊,对悟空师徒的行径很震惊。  蓬莱的三老惊讶道:“你这猴子,不知好歹。”“你这猴儿,全不识人。那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等乃神仙之宗;你虽得了天仙,还是太乙散数,未入真流,你怎么脱得他手?……”  方丈的东华大帝震惊的说:“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那五庄观镇元子,圣号与世同君,乃地仙之祖。你怎么就冲撞出他?他那人参果树,乃草还丹。你偷吃了,尚说有罪;却又连树推倒,他肯干休?”  瀛洲的九老也大惊道:“你也忒惹祸!惹祸!我等实是无方。”  骄傲的悟空这一下子就蔫儿了、高高撅起的尾巴耷拉了下来……  九老又留他饮琼浆,食碧藕。行者定不肯坐,止立饮了他一杯浆,吃了一块藕,急急离了瀛洲,径转东洋大海。早望见落伽山不远,遂落下云头,直到普陀岩上。  问题出来了。  落伽山不是在南赡部洲之南遥远的大洋上嘛?怎么孙悟空径转东洋大海,也到了落伽山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孙悟空的路径,和东洋大海的位置。孙悟空是从西牛贺洲来到东洋大海,“好猴王,急纵觔斗云,别了五庄观,径上东洋大海。”  小说中对东洋大海的具体位置缺乏明确的描述。按照我的推测,应该是在西牛贺洲和东胜神洲之间的大洋,就是东洋大海。证据之一是,第一次孙悟空被唐三藏赶跑,孙悟空要回去花果山,是要路过东海龙王家的。却说那悟空炒了唐三藏的鱿鱼,一觔斗云,径转东洋大海。按住云头,分开水道,径至水晶宫前。……行者笑道:“那是唐僧不识人性。……是我撇了他,欲回本山,故此先来望你一望,求钟茶吃。”  然后孙悟空从东洋大海径转,怎么会“早望见落伽山不远”呢?落伽山并不在东洋大海之上啊!落伽山在南赡部洲之南的大洋上呢。是小说中后面也多次提到,他孙悟空在西牛贺洲地界上遇到麻烦之后,要去落伽山找观音菩萨求救,也都是往南走的。  西牛贺洲在东胜神洲的西方,这落伽山一方面大得能跨越两个大洲,一方面高得让孙悟空在东洋大海上隔着南赡部洲就能看到、似乎是近在眼前的感觉。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讲,落伽山则是遥不可及的,看不到也找不到的。落伽山如此巨大,恐怕那菩萨的本尊之巨大,也就不是语言能形容的了。  那么孙悟空五次三番的来到落伽山觐见菩萨,没有说菩萨如何大的看不清楚,也没有说孙悟空相比之下小的如同蚂蚁蜉蝣呀。这个嘛,您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游记》中寻找答案,描述得再详细不过了。西方早期与牛顿齐名的法国科学家彭家勒的学说中,也有相关答案。  关于神仙,不管是哪一路的,这两回小说中提到了一个他们的共同点。  首先是那镇元大仙的两个最小的弟子清风明月。清风有一千三百二十岁,明月一千二百岁。这两个千岁修道人,在万寿山上,却只是两个小孩童。  其次就是那镇元大仙本人,他的本相是什么样呢?“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三须飘颔下,鸦翎叠鬓边。整个一个年轻小伙子。如果不是留了胡须,从他的面容和皮肤上来看,恐怕只有十七、七八岁的样子。  还有那蓬莱仙山上的福星、禄星、寿星他们三个呢?虽然他们是“皓髯垂玉胸前拂”、须发皆白,但是人家“童颜欢悦更无忧”、皮肤、肤色跟青少年没什么分别。不但年轻,而且还“壮体雄威多有福”、身强体壮、其实威猛的很。  方丈仙山的东华帝君呢?这么大的名号,屈原最崇拜的神仙,怎么说也应该是个老成持重的中年人吧?偏偏不!人家完全是一个小孩童的模样,“貌似小童身体健”、放在现在,也就是一个小学生的样子啊。  东华帝君的徒弟东方朔,就更不用说了,也是童子一个,小孩子。只是这个小孩子,起码两三万岁了。  瀛洲仙山的九老呢?跟福禄寿三星一样,是皓发皤髯之辈,但是依然是鹤发童颜的年轻人样貌。  既然有十二个神仙称得上童颜,那绝不会是青年人的面貌,顶多是少年人的面貌,甚至是接近儿童,也就是说,这些个神仙,年龄表现全部都在20岁以下。  神仙其实都这么年轻来的,恐怕这个事情,让所有的读者都感到意外吧?  还有更意外的呢。  我们回到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黎山老母化作的贾夫人,介绍分别是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化作的真真、爱爱、怜怜,她们变化的,分别都是多少岁的呢?那妇人道:“我是丁亥年三月初三日酉时生。故夫比我年大三岁,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名真真,今年二十岁;次女名爱爱,今年十八岁;三小女名怜怜,今年十六岁。”  跟您就说白了吧,她们三个菩萨,变出来的这三个小女孩,根本就是她们本尊的真实年龄。没错,从外貌年龄上来判断观世音菩萨就是约莫十九岁二十岁的样子,普贤菩萨就是十七八岁的样子,文殊菩萨就是十五六岁的样子。还有一个大势至菩萨,人家年龄更小,十四岁的样子。  想不到吧?!  第二十六回(5) 细说神奇事  蓬莱仙境的福禄寿三星,主动要求前往五庄观拜访,并且替孙大圣说说人情,是因为孙悟空在诉说事情原委的时候,卖了个乖。那行者见说无方,却就眉峰双锁,额蹙千痕。福星道:“大圣,此处无方,他处或有,怎么就生烦恼?”行者道:“无方别访,果然容易;就是游遍海角天涯,转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只是我那唐长老法严量窄,止与了我三日期限。三日以外不到,他就要念那《紧箍儿咒》哩。”他说唐三藏法严量窄,也就是说管得严、心胸小。  其实呢,当初可不是唐三藏给他定下的三日的期限的。三藏道:“此去几时可回?”行者道:“只消三日。” 三藏道:“既如此,就依你说,与你三日之限。三日里来便罢;若三日之外不来,我就念那话儿经了。”行者道:“遵命,遵命。”看见了吧?是孙悟空自己,是他自己亲自给自己下了个三日期限的套儿。因为他许诺三日之前,一来处于骄傲轻浮,一来没想到唐三藏会放狠话,结果唐三藏一下死命令,他当即就傻了。  这么一个自我下套的事儿,那他可是不肯给福禄寿三星知晓的,不然,那还不被人家给笑死,以后这个孙大圣的形像、还怎么混啊。于是乎,在这么个跟主题无关的小事情上,他偏偏很在乎。孙悟空哥哥,的确也算是个爱面子的家伙了。每每遇到自己关键糗事的当儿,他也会编点小故事。  这个福禄寿三星,在蓬莱仙境呆着,却并非永远定居在这里,小说说他们三个是“十洲三岛随缘宿。”意思就是,他们说起来其实算是居无定所的,没有固定的境界。不像观音菩萨就定居在落伽山的潮音洞,也不像镇元大仙那样定居在万寿山的五庄观。他们这是一类的神仙,这一类神仙,并不喜欢固定居所、也不愿意。  他们三个的实际年龄多大?“万纪千旬福寿长”,据查一纪是12年,万纪就相当于12万年;一旬是10年,千旬就是一万年。万纪千旬,大概就是13万年。够古老了吧!  孙悟空来到方丈仙山。没想到小说写到,这里的仙人刚刚换了一批,并且说明了这仙人的更新换代大概是一万年一次,跟五庄观的果子成熟、跟蟠桃园的果子成熟基本上是周期一样的。“碧桃紫李新成熟,又换仙人信万年。”  前面说过了,这东华大帝,其实容貌只是个小孩子,为什么?一方面是神仙都很年轻,一方面他们这儿刚刚更新换代、换天换地换神仙,他也容貌一新、生命从新开始了。关于东华大帝、东方朔跟汉武帝的传说,大家尽可以查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我想说的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  “教化众僧脱俗缘,指开大道明如电。也曾跨海祝千秋,常去灵山参佛面。”看见了吧,小说中提到了关于他的从来不为人知的渊源,他一方面作为道家体系中的主宰东方的第一大神,一方面,还深度参与佛门的修行过程,不止是协助,跟玉皇大帝等等其他道家体系的神仙协助式的参与不同,这东华大帝乃是东土佛门出家修行人的辅助导师之一。并且,为了做好他的协助事业,他常去灵山释迦牟尼佛那儿拜访、共同探讨、协商。  这是为什么?  前面提到过了,天上的事情,断然不是人世间想象的。在人世间、修行必须从一而终、选定一法门就必须走到底。而任何一个世间人的修行,在天上,都断然不是一门一派的事情,会牵扯到漫天上所有的神仙,作为正法门,佛道要通过合作,才能把你度上去。西游记反映的是这种救度人的艰难和牵涉之广,决然不是什么儒释道合一。  并且他家这方丈仙境,还有一个别名叫做“方壶”。关于这个方丈仙境的奥秘,小说中也颇有指点。“壶隐洞天不老丹,腰悬与日长生篆。”这句诗怎么个说法?整个这个方丈仙境,只不过是他腰里悬挂的一个壶中的天地。不但这方丈乃一壶,这瀛洲仙境,同样也是如此,“世人罔究壶中景,象外春光亿万年。”  不但方丈、瀛洲如此,其实那蓬莱也不例外。所以古代最初这三个仙山、仙境,蓬莱、方丈、瀛洲本名分别是蓬壶、方壶、瀛壶的。  关于这三个内藏仙境的壶,是因为那无限圣境,并不在我们能看见的这个层面的境界中。我们这个层面中看到的一个修道人腰里挂的葫芦也好、壶也好,它的大小只是我们这个层面的大小。人家修道人微观中的境界、比我们这个境界大的不知道多少倍了。壶中日月、袖里乾坤,只不过是修道人为了让我们这些俗人见识见识修道的奥秘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奇迹。  “珠树玲珑照紫烟,瀛洲宫阙接诸天。” 瀛洲宫阙之高大,能贯穿很多层的天,这么巨大的宫阙,就算按照常规的显现出来,恐怕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星云、星系、浩渺的太空。  但是这些再怎么巨大、神圣,也是创造三界之后的新事物,而那万寿山,则是开天辟地就已经有的了。那镇元大仙,则是跟天地创生一起出现的,小说中写了他这儿是“万寿山中古洞天”。能在神仙界称古的,就真的是原始的了。那么他这儿产的人身果,就跟天地同构,这个人皮虽然看上去不神奇,里面却能修造出天地、成为天地之主,功用太大了。所以很多神仙看着都羡慕。  第二十六回(6) 丢丑也欢乐  人吧,这一遇到高兴事,兴奋一过度,就容易陷入癫狂。人吧,这一癫狂,指不定就出错了。你看那蓬莱仙山的福禄寿三星来到了五庄观,一派香风满地、一派喜气洋洋,你看那猪八戒哥哥,马上就开始发癫了。至于他为什么看见三个老头子会发癫,是不是因为离开天庭太久,这么多日子没有见过神仙了?这个问题暂且不研究。反正是这猪八戒,从一个笨蛋夯货,马上就精神焕发、变得又聪明、又机灵、又风趣、又幽默,而且,还非常富于表演才能。简直,这时候他已经不是一头猪,而是一只猴子啦。  对于老猪难得灵性一闪的机灵劲儿,咱们还是先不要讲人家的糗事儿,给个面子嘛,咱们先说人家的风趣幽默。你看他,见了寿星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一个僧帽,扑的套在他头上,扑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八戒玩的这叫什么?这不叫调皮,叫行为艺术。估计这头猪是行为艺术的鼻祖,你看他接二连三的玩的都是相当有水平的行为艺术。  八戒扯住福星,要讨果子吃。他去袖里乱摸,腰里乱吞,不住的揭他衣服搜检。三藏笑道:“那八戒是甚么规矩!”八戒道:“不是没规矩,此叫做‘番番是福’。”不住的翻福星的口袋袖筒,果然叫被翻翻的是福星。简直是过年时候的调皮儿童一个。  那呆子?出门,瞅着福星,眼不转睛的发狠。福星道:“夯货!我那里恼了你来,你这等恨我?”八戒道:“不是恨你,这叫‘回头望福’。”不知道八戒这是哪来的灵感,翻得媚眼儿、演得逼真、耍得这般有趣。  那呆子出得门来,只见一个小童,拿了四把茶匙,方去寻锺取果看茶;被他一把夺过,跑上殿,拿着小磬儿,用手乱敲乱打,两头玩耍。大仙道:“这个和尚,越发不尊重了!”八戒笑道:“不是不尊重,这叫做‘四时吉庆’。”击磬谐音吉庆,看来八戒的即兴表演,还真是有点墨水儿在肚子里给他撑腰呢。  这番滑稽表演的背后,是一种传统的悟道方式,从现象和变化中捕捉深层生灵的运作轨迹、大自然的规律。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他们三个都是非常擅长这种悟道和观象方式的,他们过去的修行之路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只不过是八戒和沙僧经常被内心的执著和蒙昧所屏蔽住内心的这种灵性,经常着了妖精的道儿,尤其是老猪,就算没有妖精给他下套,他的愚见也往往会给他自己下个套。那么修行起来,总是磕磕绊绊的,也就不奇怪了。  不少电影电视中,往往都有一个猪八戒一样的角色、负责插科打诨、搞笑卖萌、充当观众情感的润滑剂。那么往往也必然有一个孙悟空的角色,冲在前面,负责吸引眼球。当然更少不了一个唐三藏角色负责整个画面的平衡感,用于对比孙悟空角色的勇猛刚强、用于对比八戒角色的可笑,等等。西游记小说中的主角结构,甚为经典,简直就是人物故事的黄金组合。你比如《碟中谍四》、《异星战场》、《星球大战》、《大长今》、《战国英豪》、……。  但是这猪八戒、由于甚少有机会能表现他的机灵、这偶尔一表现,由于过于激动、也过于生疏,一开场居然就出错了。那八戒见了寿星,近前扯住,笑道:“你这肉头老儿,许久不见,还是这般脱洒,帽儿也不带个来。”遂把自家一个僧帽,扑的套在他头上,扑着手呵呵大笑道:“好!好!好!真是‘加冠进禄’也!”他这搞怪的举动,让人家甚为好气又好笑,人家把猪头帽一摔,骂道:“你这个夯货,老大不知高低!我不是福星,是寿星!”  猪八戒闻言一愣,一转眼,果然,禄星正站在边上满脸讽刺的笑容望着他呢。认错人了……他不好意思看寿星、也不好意思看禄星,只好暂时把耍宝对像转向福星。认错人了,但是嘴巴上不能认输,于是冲着福星说:“我不是夯货,你等真是奴才!” 福星气得笑了:“你这个连人都认错的大笨蛋,却还有胆量敢骂别人是奴才。”  要知道,这老猪一路上,这么兴奋的时候很少很少呀。整个西游记中,他出现这么兴奋癫狂的状态,只有两次,另一次,便是后来在降伏玉兔精的时候了。那时候,为了降伏玉兔精,嫦娥从月宫下来了,玉兔精是嫦娥广寒宫里面养的一只兔子嘛。这老猪看见嫦娥,故态复萌,癫狂莫名。  老猪看见嫦娥发癫,是色心未去造成的。这老猪看见这三个老头如此癫狂,我觉得有一种最大的可能,就是他们是一个法门里面修出来的。这是福禄寿三星跟猪八戒有这种同门的渊源,他们才会如此的熟识、嬉闹。老猪这时候,遇到旧相识的神仙、遇到同门,说不定内心深处想起来往日修道的种种快乐时光,所以灵光的火花、噼里啪啦的直闪。由于闪的太仓促,还着火冒烟儿、出错了……  其实在五庄观这当口上,不但八戒表现的很活宝,悟空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了一张虚假的面皮,为了嘴巴上占一点便宜,这悟空也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但是这么多的挫折依然磨灭不了悟空那骄傲的眼神、凌人的盛气。夹着尾巴、拖着棍子灰溜溜的来落伽山求救的悟空,一看见那守山大神,他那点小神气,马上就充足了电一样、满状态原地复活,立刻就气鼓鼓的摆起架子来。那大神出林来,叫声“孙悟空,那里去?”行者抬头喝道:“你这个熊罴!我是你叫的‘悟空’?!当初不是老孙饶了你,你已此做了黑风山的尸鬼矣。今日跟了菩萨,受了善果,居此仙山,常听法教,你叫不得我一声‘老爷’?”  第二十六回(7) 让你瞠目的悟空与菩萨  你说你孙悟空吧,怎么说也还在修行的路上,还没成正果呢,可是他就是敢教训人家守山大神,人家毕竟已经得了正果,你跟人家现在还是没法儿比的嘛。好在那黑熊本来就是个脾气温和的家伙,这也是因为执著全无才得了果位,所以人家也不跟他一般见识。就陪笑道:“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旧恶。’只管题他怎的!菩萨着我来迎你哩。”  悟空一听,马上就蔫儿了。为啥?因为看样子菩萨早就知道了他来了,其实,孙悟空还在三仙山颠儿颠儿的跑的时候,都在菩萨眼皮底下的。他的一言一行,怎么可能逃脱菩萨的法眼。既然意识到了菩萨知道自己,也就马上回到自己目前的窘迫现状中。孙悟空这就乖乖的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  一声不吭的悟空参拜菩萨,参拜完了,又一声不吭的呆在那里,这时候的悟空这个乖呀,是你从来都没有见过的温柔。风儿在吹、叶儿在摆、时间在流逝、猴头在沉默。看他这样,满落伽山的大大小小的神仙,都在肚子乐。  这悟空闷着不说话,也不是个事儿呀。终于,菩萨开口了,唠嗑:“悟空,唐僧行到何处也?”  行者腼腆的说:“行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语毕、然后继续扭扭捏捏的沉默。  看他这样,菩萨也好笑,没办法,只好用话头来引导他:“那万寿山有座五庄观。镇元大仙,你曾会他么?”  菩萨一给话头,所有的神仙都笑起来。这悟空一听见笑声,情知自己在五庄观、在三仙山的折腾人家什么都知道,尤其是,偷眼一看身后那刚刚比自己给教训过的守山大神的如花笑脸儿,猴子当时就羞红了脸,这腿一软,就借势给菩萨跪下,把自家小脸儿埋在了怀里:“因是在五庄观,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  哎呦呦,悟空这话,言简意赅,把自家师徒等人的糗事,给盖得严严实实。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菩萨一呵斥,这悟空再也隐瞒不得,只好一五一十的说出来事情的整个原委,并开金口央求菩萨前往救度。  于是说话就进入正题了。菩萨就问悟空:“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然后事情就进入转机了。原来菩萨这净瓶中的甘露水,善治仙树灵苗。  这个水,要我说,乃是物质根源之水的演化之机。唐三藏因为人心,断阻了自己的灵根、不得金身之胎,可是到了这个境界,就应该有这灵根与金身。他自己一阻断,那马上就化掉了。要想重新获取,那还不得重新演化才能出现的么。  菩萨说了一个故事:“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太上老君的丹炉之火,能焚毁解体一个东西的每一层。观音菩萨的净瓶之水,能把被焚毁被解体的每一层的物质,重新组织起来、恢复那东西的每一层的原样。这就是他们的法力高强对法力高强。  这种本事,对一个一般的神仙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可是对于一个度化人的菩萨来说,没这法力还怎么度化人呀!那被度化之人,就是比那被炉火焚烧过的树枝还凄惨,早就被自己的执著、妒火和种种罪恶,给焚毁的层层飞灰、无影无踪了,仅有一点灵性尚存,在这个人世间苟活。  就是这样只有一个元神、一张人皮的你,菩萨他们还能把你一层一层的重新修复、让你复活。你修行路上的任何障碍,在菩萨眼里都不是障碍,顶多算个让你往上走的阶梯而已。  “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这句诗真不是吹的,其中的内涵孙悟空是完全明白了的。  话说这观音菩萨,如此广大神通,她来历如何?“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原来,虽然她在佛祖面前自称弟子,也在度化唐三藏师徒这件事情上跟佛祖合作,其实,她真正的师父并非佛祖,而是这个“无垢佛”。她什么时候修成的呢?过去劫。什么意思?那就是上一期宇宙成就的大菩萨。上一期宇宙什么意思?就是这一期宇宙之前有过一期。原来,她跟菩提祖师,是一样经历过漫长的历史变动的。  佛教故事中,流传着不同的人修成观音菩萨的故事,看来,这个孙悟空遇到的,才是终极的那一个观音菩萨的本尊。想想吧,这孙悟空遇到的师父,菩提祖师、观音菩萨,都是史前宇宙成就的至尊大神,这孙悟空的身份、来历,是不是让你也觉得有那么一点不同寻常了呢?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再读西游记开篇第一回的这一段文字,您是不是觉得有些异样?  是的,孙悟空应该是这些史前大神们埋下的一颗种子、一颗金种子,在经历了宇宙大劫之后,在重新塑造宇宙的时候,埋下了孙悟空这颗灵根。所以孙悟空他与众不同,相比别人,他更容易的能感悟别人感悟不到的东西,能容易的成就,他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带着先天完全异于别人的基因。  也只有这样的精灵、才能成为唐三藏这样修行人的护法神。  您,能读到这些文字的每一个您,说不定,也是孙悟空这样的来历呢。  (第二十六回完)  第二十七回(1) 喜忧掺半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前面聊的还是比完整的,也算有点细。主要是从多个层面、分层的方式,去分析看待一个人的同一件事、同一段话语。人说话的时候、做事的时候,往往都有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但是不光是有目的,目的还有可以不唯一,而且更不是单一层面的。就算是一个唯一的目的,他也在很多个层面都有体现。如果这个一个目的,是每个层面都对应的话,那这个目的就是纯粹的目的,是一个理所当然存在的生灵。如果这个一个目的,每当往深入一层去追究,却发现到了另外的层面换成了另外一个目的,再往下,又变成了另外一个,最深处的那个才是真正的目的,其它的都是为了掩盖。这个叠罗汉一样的目的,就是目的不纯,动机不良的人经常会这样隐藏自己的。  往往,日常生活中,人们更普遍的是最深处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经过层层观念的包裹,到了物质世界最表面的语言行动的时候,就变得很不纯、很自保、很歪曲了。  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每一层都对应上,这或许就可算做圣人了呢,接近完人。上古时代的人,多是这样,人家的每一层面的身体都是贯通的、每一层的思想都是贯通的,所以一旦决定什么了,就动力十足、任何困难都挡不住。因为没有杂念,也甚少生病、甚至没疾病发生。  猪八戒所呆的云栈洞、高老庄,在乌斯藏界,这个乌斯藏界“其地多僧,无城郭。群居大土台上,不食肉娶妻,无刑罚,亦无兵革,鲜疾病。佛书甚多,《楞伽经》至万卷。其土台外,僧有食肉娶妻者。”真正单纯的人、修行的人,都是极少发生疾病的。并且真正单纯的人才具备大智慧。如果一个人声称单纯、或表现起来单纯,但是却没有智慧、也不灵动,我说的是成年人,不是小孩子,那么,这个单纯,就不是真的单纯,是呆滞。猪八戒呢,有单纯的一面、有狡诈的小心思,但是他的底色是单纯,那么就因此充当了活宝的角色。  如果慢慢了解了这种分层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视角,我相信,再阅读什么古籍都不会是问题,传统中国文明到底在说什么,坚持什么,应该一望可知。并且,理解一个人的言行,也变得清晰明了。  如果要更细说,第二十六回还挺有值得细细品味的内容,比如三仙山的究竟、观音画符、观音和三星还有镇元大仙他们居然也吃人参果,以及前面的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孙悟空用拘禁之法呼唤土地神,等等,这些谈起来也蛮有趣味的、跟修炼也有渊源的关系。只是要那么细的说的话,恐怕写四五年也走不到西天了。原来我认为两年时间写完,现在看恐怕都是没希望的了。反正是这里的聪明读者也多,尽可以自己慢慢的玩味,有什么心得高见,贴出来大家共享就好了。  关于人参果的原委与内涵,第二十六回结尾的诗,基本上也都和盘托出。并且这首诗也说的很清楚,这福禄寿三星来到五庄观跟唐三藏师徒四人见面,一方面是过去世的前缘所致,他们在过去、全都认识。一方面,这是过去的契约:“三老喜逢皆旧契,四僧幸遇是前缘。”这个旧契,是三老过去跟谁签的契、什么时候签的?这个要考究出来,那修行的事情就全部解密了。  但是这个人参果的功效,那是得必须说一下的。“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为什么必须说这个?因为这个必须说……  话说唐三藏师徒离开五庄观,这脚丫子刚走没多远,唐长老估摸着出了镇元大仙的地盘,就开始对孙悟空发作了。他气歪歪的赶跑了孙猴精,却招来了白骨精。那白骨精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  你看看,这妖怪还真不是一般的妖怪,认识深刻、说话有水平啊。它居然知道大乘、小乘、还知道修行。通过这寥寥几句,就可以判断出来,这个妖怪也是个在修行中的妖怪,虽然不是正路的,人家追求的也不是吃喝玩乐发大财,人家追求的也是修行、长生、乃至永生,比今天的人们的追求,可显得高尚多了。  妖怪说的这个唐三藏的十世修行的原体,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唐三藏在十世轮回中,不管怎么托生,用的都是同一张人皮,没有更换过,一直都是这个白白净净的小白脸形像。这种事情,只有修行之人才能拥有这种特权,无论如何轮回,始终是人,并且不管往哪里托生,用的都是同一张人皮。  那么这张人皮、原体,他累计用了十生了,不是很珍贵吗?是很珍贵的。是不是白骨精就图他这张人皮呢?当然不是,你看他唐三藏、在人世间的时候、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还表现的挺不错,可是一遇到大风大浪、马上就傻里傻气的,白骨精才不会稀罕这原体呢。白送都不要。  关键在接着下面的一句话:“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这个传说就是从白骨精这里开始广为流传的、弄得满西天路上的妖怪们神魂颠倒、要死要活的这句话,是从白骨精这里开始流传的。  但是当时不是白骨精捏造的、更不是什么神仙传出的。这个传说,其实小说中线索非常非常明显,就是自从唐三藏在五庄观吃了人参果开始、他开始真正的可以长生不老了。在吃人参果之前的唐三藏,尽管修行得不错了,身心也相当干净、净白如水晶一样的肉身了,可是,还是不出轮回的俗人一个。是食下人参果草还丹,让他“脱胎换骨、神爽体健”,让他“自今会服人参果,尽是长生不老仙。”并且同时还由于他服下了人参果“有缘吃得草还丹,长寿苦捱妖怪难。”最后这一句什么意思?就是说,吃了人参果,再有足够的寿命去扛一个个常人根本无法承受的妖魔鬼怪的磨难、苦、罪,修行的路,断然是常人承受不了的。  妖怪们之所以流传“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那么,很明显,是妖怪们的一个美丽的误会,因为妖怪们无法获得人参果,也不知道人参果正确的食用方法,那它们就更不知道人参果其实是修行人的不死金身。正因为这些不懂,才出现误会,以为唐三藏啃吃了人参果、消化了之后变得长生不老,它们就合情合理的推论,我啃一口唐僧肉、消化了,肯定是一样的长生不老了。  妖怪们为啥推论这么荒谬啊,哎呀,那是因为咱可没教它们分层的理论模式嘛。  第二十七回(2) 三藏又出事儿了  唐三藏心中的小九九,镇元大仙、观音菩萨,都看得清楚,一方面热切的给他装备预魔修行的利器,一方面,为他心中日益旺盛的妒火所忧心。恨逐美猴王,这个恨,是妒忌的恨。  这时候的唐三藏,每日用世俗观念思考,每日用多心经修心,可是他的思考和修心,一个地下、一个天上,两个相距十万八千里,互不干涉内政。结果就造成了,他的修行和言行,是完全脱节的。中间间隔过大,就是嘛,他也还没意识到、应该自己的思想行为等等在每一层都对应上。唐三藏的脑袋、嘴巴和脚丫子,都是独立王国,谁也不搭理谁。  这两头架空的中间,空荡荡就滋生出了坏心思,他身心中已经挤满了对孙悟空的怒火。却说这一日,离开了五庄观孙悟空把兄家才走了半天,就在外因诱使下爆发了。  诱因是什么?当然首先是孙悟空就神气活现的在自己眼皮底下晃悠,但是最重要的诱因,却是三藏自己……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看见没?一见险峻的高山,他又怕了,一如既往和将来。不过这一次,这山的确是显得比较险恶一点点,“虎狼成阵走,鹿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这毒虫猛兽的,诱出来了三藏的怕心,三藏的怕心、击退了三藏表面人的沉稳和涵养,也阻隔了深层的修炼人的正气。这正气和涵养一薄弱,这邪气马上乘虚而入、攻占了三藏的意识。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虽然孙悟空及时的驱赶了外在的虎豹狼虫,但是内在的虎豹郎中已经占据了唐三藏的身体,让他爆发了对孙悟空的不满。于是,开始对孙悟空找茬了。  就先说这外在的险恶,作为一个普通人无法想到,其实也是唐三藏内心执著恶念的外化,那些被日日隐藏的恶念,散发着巨大的恶念的场,勾引来了外在的狼虫虎豹、毒蛇猛兽,然后这些没头脑的阿猫阿狗们,又反过来加重了三藏心中的执著恐惧、执著恐惧又给恶念灌输了能量。  你看看唐三藏,他眼睛里明明盯着孙悟空,在他面前卖力的带队、并且卖力的驱赶狼虫,他非但不感念悟空的辛劳,很公子哥儿的对悟空说:“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悟空一听,没怎么反应过来,只是觉得有点怪怪的、有点不可捉摸,于是悟空就小心了起来,赶紧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坏了,悟空虽然说的是事情,他习惯性的说了一句讽刺意味的话“师父好不聪明。”虽然后面的话都很在理,但这句话把三藏惹毛了。孙悟空以为师父是天上地下那些神仙呢,潜意识里以为这三藏师父可以调侃调侃,尽管他脸上陪着笑、说的又是时候,还是触发了三藏已经蓄势待发的龌龊,开始清算起来孙悟空的历史问题、开始借用以前悟空指责猪八戒的话来指责他老孙。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  孙行者,还是直肠子,对此无厘头指责,表示困惑:“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  没想到一向敦厚内敛的唐三藏,马上就用非常赖皮的思维来循环逻辑:“既然殷勤,就该去化斋给我吃。”并且还把简单的一顿饭,联系到了修行圆满的宏伟目标:“此地山岚瘴气,我肚子饿怎么走得动?我走不动,怎么走得到雷音寺?”  听到这儿,看着唐三藏眼睛里面的凶光若隐若现,悟空忽然发现,这会儿的这个唐三藏师父、好陌生啊!他这才算醒过神儿来,赶紧说:打住!您不用再说了。师父别怪我啦,不用多说,我了解您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于是,就溜之乎也,化斋去了。  你看我,怎么这时候把唐三藏说得这般可怕?因为不知不觉中,他已经被阴邪戾气给控制了。这个时候,他的怪异的、狡诈的、凶狠的思维,完全不是他本人,是那阴邪戾气利用了他心中的妒火、对孙悟空的不满,把它们自己的狡诈阴险的想法、灌输给了唐三藏,利用着唐三藏的嘴巴和身份,支走孙悟空、往白骨精的嘴巴里自己送上门去。  如果一个平日表现善良的人、或者说很一般的人,忽然反常的凶狠、恶毒,并且很膨胀,似乎是气势汹汹的、事在必成的那种“自信”,没得说,就是这种情况。本来一个弱弱的人、打架不行、吵架不行、做大坏事也没能力没权力,却忽然骂人很凶蛮,忽然做事很凶悍,逮着一个不会还口人破口大骂、或逮着不会还手的人大打出手。没得说,已经成了邪气的奴隶、傀儡。他觉得他在做扬眉吐气的爽快事儿,觉得是为了自己,其实,就跟这时候的唐三藏一样,是被利用着被吸食阳气精华而已。  其实,这时候的唐三藏,一方面自己也不清楚为甚要跟孙悟空为难,以为就是为了出一口恶气而已,平衡平衡自己那早就失衡的心理,他完全察觉不到自己的异常,不知道自己身体上有了异常的感受是被侵袭了,也不知道自己的不平衡之后有恶念、恶念背后有东西。修行人,最怕的就是这样,被利用了而浑然不知。另一方面,他更无法知道,这东西还要把他往妖怪嘴里送。不知道自己的恶念一起,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说,马上面临的就是生死存亡的魔难。他还不清楚,修行人的每一个想法,有着无数双的眼睛在死死的盯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放大、被利用。  他得在这么艰难可怕的磨练中,渐渐的学会真正的修心。作者:挪威龙王 提交日期: 22:50  第二十七回(3) 探戈一曲 《总差一步(Por Una Cabeza)》  那一堆白骨,坐在云端里,看着云端下,踏着阴风、流着口水,端详着已经是砧板上的肉肉的唐三藏,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们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看明白了吧?猪八戒、沙和尚再怎么不行、再执著心多,人家的根基未损,威气不泄的意思就是小宇宙完好,所以就人家从来都不曾真的堕落到人世间的这个层面,一般情况下,妖怪们是不会主动的招惹他们的,万一他们一精神起来,妖怪还是招架不了、自找苦吃。  但是这个唐三藏呢?他是十世修行的原体、并且已经获得不灭金身,为啥就还不如两个徒弟有威慑力?日常情况下,不都是唐三藏教导弟子们如何修行、如何走正的吗?怎么反而连抵御妖怪的凛然正气都没有呢?  不是他没有,前面已经说过了,他由于自己的原因,已经自行攻破了自己城池,内贼和外鬼里应外合的,自己缴了自己的械。正气和神通,在妒火的照耀下,看着就烦、看着就觉得讨厌,已经都被他赶跑了。  在这样子自我削弱的时刻,等于是主动求魔,妖怪不来找他麻烦都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你不能怪是悟空哥哥惊动了妖怪,你想吧,以孙悟空那比流行还快的飞行速度,比蝴蝶还轻盈的脚步,怎么可能惊动妖怪。就算不小心惊动了,由于速度超快,恐怕妖怪也会觉得是自己眼花、或者觉得自己偶尔出现了幻觉。就跟没经历过地震的人,忽然地震来临,基本上都会认为是自己在头晕呢。  且不讨论这时候的三藏如何空虚,如何被妖魔趁虚而入,重点有趣的故事,在于三藏与妖魔的应对。这一段应对,基本上是西游记中我觉得最有味道的故事文字。  妖怪化作美女,相当的白富美。看得那八戒又是口里止不住的流涎。但是这妖怪显然是无视八戒的,打着斋僧的旗号,直接奔唐三藏来了,就在唐三藏精神恍惚的当儿,忽然这妖怪变的美女就到了三藏的身边。 三藏吓了一跳:“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写到这儿,小说中特意加了一句“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  是的,三藏认不得妖怪,岂止是他的修为不够、执著蒙心,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修行方式,就是这种蒙着脑袋、不让他知道的修行方式。也正是他这种修行方式,发生了这下面极有意味的对话攻防场面。  那三藏,固然是起了色念,但是,他并没有被色念冲昏头脑。因为什么?因为他习惯了世俗中常人的思考方式,也就是传统伦理道德的观念所带给他的下意识的疑问:“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有甚愿心,来此斋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心商店无限金币钻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