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游戏,关于明星的,要走来走去的意思点击海报赚取什么的,还可以买衣服

设计师详细介绍-第一范文网
设计师详细介绍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意大利天才设计师 | 所属分类 [ 大师 ]“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 好的认识和发现, 会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 傲。”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Stefano Giovannoni)所始终强调和实践的可以说是最返璞 归真的设计理念,却亦是只有大师才能做到极致的一种坚持。斯蒂凡诺?乔凡诺尼(Stefano Giovannoni )的设计风格总带有戏谑性的童真与幽默。他对 卡通、科幻小说、神话,富有想象力的小说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位色彩大师,明快的颜 色在他的手中具有一股魔力,即使是塑料,这种非常平常的材料,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Giovannoni)也可以利用其独特的质感和轻便的特点, 不断实验, 突破塑料的极限。 在 10 间你走进的酒吧或者咖啡馆中,有 9 次你都会坐在他设计的高脚椅上,他就是被誉为 “爆炸性天才”的意大设计大师 Stefano Giovannoni,他所设计的 Bombo Stool 是最广为 人所知所用的作品,有着动感线条,超过十种以上的颜色加上宛如鸡尾酒杯的造型,令最时 髦的空间都无法拒绝它。而他本人却不只是追求 chic 或者夸张造型的设计师,这位身兼建 筑师和设计师双重身份的大师,别具一格地以童趣、幽默、充满明快色彩的设计风格成为最 受欢迎的设计师,也实践着他自己“产品是生活的情感与记忆”的设计哲学。 1954 年出生于意大利,1978 年毕业于佛罗伦萨建筑学院建筑系, 接着在米兰工作和生活。 1979 年开始在母校佛罗伦萨建筑学院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 1985 年,Stefano Giovannoni 以小人剪纸图形为 ALESSI 设计的 King-Kong Family 系列商品,广受好评,亦是 ALESSI 的 经典畅销品。而在和 ALESSI 合作的 140 多款作品中, Stefano 开始大量以彩色塑料进行创 作,透过不断地实验,突破一般塑料的极限,让作品不受材料限制,对卡通、科幻小说、神 话、富有想象力的小说着迷的他,用塑料创造出色彩缤纷、可爱幽默的金刚系列、魔法兔牙 签架、 小豆苗马桶刷、 木偶面具漏斗等等系列作品, 充满快乐情绪的生活美学和戏谑性童真, 对追求速度效率的现代人来说, 散发着如呼吸新鲜空气一般的吸引力, 这些被收藏于蓬皮杜 艺术中心和纽约 MoMA 现代博物馆的作品,同时附上了设计师一抹亲切的魔力。 与 Magis、Flos、菲亚特、西门子等众多品牌长期合作的 Stefano Giovannoni 和中国还有 着奇妙的缘分。2007 年 ALESSI 与台湾故宫博物院的跨界合作,由他设计出一组以西方趣味 观看东方文化美学的“清宫家族 The Chin Family”系列,摩登清新的清宫娃娃造型,引起 抢购风潮, 产品销售量为 ALESSI 其他商品销售量的三倍以上,而第二年再次合作的“东方 传说 Orientales”系列,天堂鸟椒盐罐组、莲花小碗、石榴糖罐、百合池寿司盘组、香蕉 小子猕猴瓶塞、秘密鱼漆盒等等充满活力、结合幻想与乐趣的生活精品,每件作品的结构皆 分别铸模成型,再辅以手工绘u,需经 31 道手续才能制作完成,做工精致,再次引起全世 界争相购买。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说:“我的价值并不是在于给了世界一张多么 杰出的椅子或者一个多么惊艳的水果盘, 而是给了顾客们一个在杰出的椅子上值得再三咀嚼 的人生。好的设计就是一首关于人生的诗,它把人们带入深层次的思考境地。”从这一席话 中可以见他的设计真谛。ALESSI 和台北故宫推出的香蕉家族,斯特法内乔瓦诺尼(Stefano Giovannoni) 和日本的O 竹田小姐 Rumiko Takeda 主笔。 “Captain Banana” 香蕉船长开瓶器。ALESSI 和台北故宫推出的香蕉家族 斯特法内 乔瓦 诺尼(Stefano Giovannoni) 和日本的O竹田小姐 Rumiko Takeda 主笔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简介: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是一位天才设计师,一名建筑师,也是一位色 彩大师。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1954 年出生于意大利,1978 年毕业 于佛罗伦萨建筑学院建筑系, 接着在米兰工作和生活。1979 年开始,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在母校佛罗伦萨建筑学院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1989 年,他任教于 意大利多莫斯设计学院 (Domus Academy),如今,他成为雷焦?艾米利亚 (Reggio Emilia) 设计大学的教授, 是流星设计团体 (Bolidist Movement) 以及 “The King Kong Production” 的发起者之一。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于 2000 年赢得最佳设计师的 头衔。 这位被称作 “像圆滚滚的泰迪熊” 的人, 有着孩子般的本能, 斯蒂凡诺? 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的设计风格总带有戏谑性的童真与幽默。他对卡通、科幻小说、神话,富有想 象力的小说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是一位色彩大师,明快的颜色在他的手中具有一股魔力,即 使是塑料,这种非常平常的材料,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也可以利用 其独特的质感和轻便的特点,不断实验,突破塑料的极限。他曾经为意大利著名的家居用品公司艾烈希 (ALESSI) 设计的彩色商品, 都会出现在每一期 时尚杂志和世界各国的本地生活版报纸上, 几乎是天天曝光, 斯蒂凡诺? 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的作品以绝佳的“生活拉拉队”之姿来给予生活美学更多的质感,对于讲求速 度的现代社会来说,有着让人着魔的吸引力。 设计本该就是这样, “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好的认识和发现,会 让我们感到喜悦和骄傲。”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总是强调:“产品 是生活的情感与记忆”这也替他赢得“最好的”及“超级受欢迎”的设计师头衔,且被授予 数个国际设计奖,其作品被永久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 中心与纽约 MoMa 现代博物馆。 意大利设计师 Stefano Giovannoni 的名字对多数人来说是陌生的,但看到他的作品,很多 人即刻有了亲切感,仿佛有种“对号入座”的喜悦。而 Giovannoni 本人,更会让你心头一 亮:他有着“泰迪熊”一样圆滚滚的身材;爱穿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的黑色系衣服;痴迷科 幻小说、 卡通、 塞璐洛神话; 招牌照是一张脑袋放在不锈钢锅里的 “搞怪图” ??Giovannoni 这个看似“木讷的泰迪熊”,满肚子装的都是好玩意儿! 快乐设计 重温童年 Giovannoni 的设计饱含“快乐分子”,充满着稚趣童真,这和他的设计理念分不开:希望 藉由用色活泼的幽默造型,唤起人们对逝去童年的美好回忆。虽然每个人的童年不尽相同, 可当看到这些设计,大家的笑容却是一样的。 出生在海边小镇的 Giovannoni,5 岁便常随爷爷出海打渔。他喜欢海水的蓝色,着迷于大海 深处的世界。每次出海都不忘带个画图本,画下种类不一的鱼。14 岁时,和当画家的叔叔 成为“画友”,正式学画油画。起初画马,赋予马海洋般的深邃蓝色,一举在绘画比赛中夺 魁。这对 Giovannoni 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与此同时,他开始读些艺术史的书,并对法国 现代艺术家 Duchamp 的思想产生兴趣。在 Giovannoni 幼小的心里,概念艺术与波普艺术如 同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这对后来他的设计理念影响深远:用设计物语打动消费者,构建 产品与使用者互动起来的可能性。 瑞典著名设计师 Koivisto 对 Giovannoni 也有过影响。Koivisto 有句名言,“要不断找寻 和建立自己的风格。面临风潮时,跟风还是做自己,要审慎考虑。如果不是你心仪的风格, 最好放弃无意义的模仿。” Giovannoni 对这句感触很深,他回忆道: “我刚开始为 Alessi 工作时,Alessi 已经有很多菲利普?史塔克、麦可?葛瑞夫这样的大师。他们的标志性设计, 比如柠檬榨汁棒还有水壶,当时充当着时代设计的标杆。我不想邯郸学步,想凭借自己对设 计的感觉,研制出 Giovannoni 式的产品。”1985 年,Giovannoni 与 Guido Venturini 合伙创立了“King Kong production”。创立之 初,两个小伙子对主流设计并无多大兴趣,倒是一头栽进了科幻、卡通、时尚的漩涡里难以 自拔。一天,两人灵机一动,开始动起了 DIY 别针这类小饰物的念头。虽然是小本生意,但 两人都拿出一副做大买卖的架势,并培育起了产品分销渠道。没过多久,小本生意“聚沙成 塔”的效应开始显现,两个人透过这个“嗅”到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市场“蓝海”:设计!按 Giovannoni 自己的话说,“设计领域打开了一个新局面:经济客观世界与想象主观世界在 这里完美契合。”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 年 Girotondo 问世了,让 Giovannoni 初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个 可爱的盘子四周,镂空雕饰为一堆小孩手牵手合唱“Ring-a-ring-o-roses”。老少妇孺无 一例外地接收到了这个普通盘子传达出的快乐旨意, 这个盘子貌似轻而易举地就在全球创下 了 600 万销量的天文数字!然而,一切发生都不是偶然的,Girotondo 暗含 Giovannoni 所 有的设计哲学。 在此设计过程中, 他还悟出一个道理: 好的设计是透过设计本身与别人交流, 当别人看到这件产品时,会不由地依据各自经历、情感、价值观,做出种种温暖的解读。畅销设计 业界“质疑” 有着爆炸性天才的 Giovannoni 一直被顶尖设计公司奉为“金字招牌”,因为有无可厚非的 天文销售数字为证。 其中一项经典设计 Bambo Stool 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 旋即遭无数仿效。 但就这样一把“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椅子,却没获国际大奖。Giovannoni 对此并无遗憾, 他称: “我的价值并不是给世界一张多么杰出的椅子去参与评奖,而是给人们一个在杰出椅 子上值得再三咀嚼的人生。” 意大利顶尖设计公司 Alessi 的总监 Alberto Alessi 这样评价 Stefano Giovannoni:“在 引领人们生活方式方面,Giovannoni 堪称最棒!长得像泰迪熊的他,有个大肚腩,外表很 难让人想到他竟会是位设计大师。然而,稚拙外表下,隐藏份让我惊喜不已的发现: Giovannoni 有着极强的设计爆发天份!”另一意大利著名设计公司 Magis 的总监 Eugenio Perazza 说起 Giovannoni 来也感慨良多:“1993 年,Jasper Morrison 送我两份厚礼。一 个是给我他首次为 Magis 设计的瓶架;再个就是引荐我结识了 Giovannoni。我可以十分肯 定地说,在与 Magis 合作的所有设计师中,Giovannoni 的产品总能铁定撬开市场,掀起购 买狂潮。称他‘招财树’,一点也不为过!1996 年他设计的 Bambo Stool,直到现在都是最 畅销的产品。”继而,“复制风潮”在全球拉开序幕,很多人搭了顺风车狠狠地赚了一笔。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风靡全球的 Bambo Stool 连个国际大奖的影儿都没见到。尽管有 “工业设计巨匠”之称的 Alessandro Mendini 和有“家居设计大师老顽童”之称的 Ettore Sottsass 联名为 Giovannoni 写推荐词,Bambo Stool 都仅仅获得了意大利工业设计大奖 Compasso d’Oro 的提名。理由很强蛮:“最畅销的设计不足以证明就是最好的设计”?? 不知道这尴尬了谁?反正评委会的论断,着实否定了公众的审美取向和消费偏好。 或许,事实大于雄辩的销售记录难登评奖的大雅之堂,直接用以往获过的所有奖项来“摇旌 纳威”反倒合乎评判标准。然而,一个不容逆转的事实是:消费者只有先爱上你的设计,才 会动心购买。 在此购买决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 都是消费者与设计师的设计动机 进行的博弈。 而设计师胜出的筹码永远是提供能引发消费者同感、 带给消费者愉悦感受的产 品。文化设计 诠释东方 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着迷的 Giovannoni,近来年不断推出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创作。 因为具备宏观文化视野的 Giovannoni 希望,这些设计在加深东西方了解的同时,能推动中 国文化对世界吸引力转为可持续发展东方文化生产力的进程。 骨子里浪漫的意大利人, 设计出的产品当然不会板副面孔。 很多人看了 Giovannoni 的作品, 第一反应都是会心一笑,成功接收到设计师要传达的快乐信息。Giovannoni 了不起之处在 于,他让选购家居用品成为了一种赏心悦目的消遣方式:使产品告别了单一的功能诉求,继 而承载了愉悦精神的收藏诉求。很多年轻人爱买 Giovannoni 厨房系列单品,用作家居装饰 摆设或作为馈赠亲友的佳礼,因为大家喜欢极了这些有故事、设计感强的绚丽“艺术品”。 还有著名的“The Chin Family”――清宫系列,灵感来自于 Giovannoni 参观中国台湾故宫 博物院时所见的一幅清代乾隆皇帝年轻时的画像。此系列产品含 Queen Chin、King Chin 系列香料研磨罐、 Mr. Chin 系列蛋杯、 定时器及 Mr.& Mrs. Chin 系列椒盐罐组, 是 Giovannoni 为 Alessi 设计的第一款家庭系列产品。继“The Chin Family”之后,Giovannoni 再以东 方元素为创作主题,推出名为“Orien Tales”(东方故事)的餐桌用品。将传统画作中的 天堂B、猕猴、鱼、莲花幻化成椒盐罐M、瓶塞、寿司盘M、小碗等实用时尚的餐桌用品, 缤纷可爱且用色活泼,令人不禁眼前一亮。Giovannoni 希望,这些产品在加深不同文化之 间了解的同时,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市场的吸引力转为可持续发展的东方文化生产力。 设计本该就是这样,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加深彼此间的了解,这 足够令我们为之欣喜和骄傲。我们感谢这位有着“最好的”和“超级受欢迎的”设计师头衔 的 Giovannoni, 是他的设计让我们认识到生活应该更富情感、 将记忆留住。 加之 Giovannoni 又是位色彩大师,明快的颜色在他手里有股魔力。不经意间,他的产品又上升到了实至名归 的生活美学高度。难怪,Alberto Alessi 这样慨叹:Giovannoni 工作起来有点像毕加索。 日常家品的趣玩设计 水壶、面包保鲜盒这类日常物件,经 Giovannoni 设计,便变得分外讨喜:圆润稚拙的线条, 突破常规的设计,还有趣味温馨的名字。重要的是,每个产品的实用便捷度及给使用者带来 的窝心感受。科技家品的轻巧设计 相较餐厨系列的设计作品,Giovannoni 在通信、卫浴等领域并不“量产”,但每款产品的 问世都好评如潮。或许,Giovannoni“设计宝刀”长盛不衰的秘诀就在于:完全从消费者视 角思考设计,以凝练、有机的外观展现产品的所有特性。 缤纷餐桌的童真设计 餐桌上“默默无闻”的瓶瓶罐罐,向来不被设计师看作是展示才艺的用武之地。而善用彩色 塑料进行各式创造的 Giovannoni,却用童真的设计令餐桌上的每处景致都变得好玩,耐人 寻味。斯蒂凡诺?乔凡诺尼作品欣赏: “香蕉家族”系列椒盐瓶组 Giovannoni interview:1、如果不做设计师,会选择入哪行? 我年轻的时候弹吉他不错,画画也有两下子,因为我叔叔就是名画家。我俩是“画友”,常 常外出写生。或者,当个大厨。毫不夸张地说,意大利百分之九十的人的厨艺都顶呱呱。如 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愿成为一名快乐的渔夫,生活在船上。因为我的家乡是海边城市,从小 我对湛蓝深邃的大海就充满无尽的喜爱。 2、怎样做出“好的设计”? 我向学生强调最多的一点就是,好的设计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作为设计者,要把握社 会发展阶段,预测人们未来的需求和喜好,从而“破译”这些元素并很好地融入自己的设计 思考中去。一定程度上说,消费者的欲望需求就是我们设计灵感的“衣食父母”。 3、来过中国吗? 去过中国好几次了,第一次见到中国的玉石、瓷器、青铜、雕塑、绘画,我惊讶得半晌说不 出话来。自此,便开始了我对中国文化根脉的探寻之旅,先后去过一些历史悠久、经济文化 坐标重要的城市,如西安、厦门、上海、台北等。 4、设计时,偏理性还是偏感性? 我大脑有套制衡体系:感性充分施展后,理性便“登场”。没有“谁牵制谁、谁主谁次”一 说,感性与理性的交替完全始于自然,直觉感知力在这里好比“舵手”,把控着整体大局。 5、可否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表述欣赏的设计理念? 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要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 6、技术会给“好的设计”加分吗? 一味标榜高超技术的产品, 其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联度反而渐行渐远。 就像手机功能再全, 终归还是打电话和发信息。 科技含量与产品的关系好比风筝和手中的线, 风筝当然是越高越 好,但超出够得着的范围,再高再远也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主张技术要“放低姿态”,雨水 入湖般服务好日常生活。 7、设计师难能可贵的素质是什么? 产品最终的命运:要么卖出、要么滞销――两种可能性间的界限其实是很主观的。具有讽刺 意味的是,不滞销的往往是那些保守的设计。而有职业使命担当的设计师,是要敢于游走于 “边缘地带”的,承担不被买账的风险和成本损失。这种凛然的素质在设计界正日益稀缺, 但却是真正创新的必要条件。 8、比较喜欢哪种材料? 塑料!塑料是个了不起的材质:抗腐蚀能力强、具光泽、质轻、容易着色、制造成本低、可 塑性强。从一开始就喜欢用,它已内化成我“设计 DNA”的一部分。 清宫系列设计: 斯蒂凡诺?乔凡诺尼 stefano giovannoni for alessi x iida: stefano giovannoni for alessi x iida fishing boat charging and docking system for the ‘face’ phone(钓鱼)italian design company and manufacturer alessi and japanese product manufacturer iida, have collaborated on a set of cell phones presented at designtide tokyo 2010. for the project, alessi and iida hired designers stefano giovannoni, marcel wanders and patricia urquiola to creatively reinterpret the cell phone in a way that aims to blend both art and life,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practicality. building on this idea that we cannot live without our electronic mobile devices, alessi’s leading designer stefano giovannoni has developed a cell phone which acts as one’s ‘?partner for the everyday’, expressing the shape of a face. a circle on the back of the display is vivid and moving, conveying the image of ‘eyes’, with a small curve in the phone’ s form which is meant to represent a ‘nose’, and that also aids in helping user’s open the body. the black hinges of the phone are reminiscent of ‘hair’. in addition, giovannoni has also created a set of accessories to accompany the phone. charging and docking system which makes the phone look like its walking its dog ?cat tied around a tree charging and docking system bed, lamp and night side table charging and docking system‘face’ phone ‘face’ phone has an eye which is vivid and movingadditional accessories giovannoni designed for the phonegiovannoni working on his designpatricia urquiola for alessi x iida patricia urquiola’s cell phone design is influenced by the form of castanetsitalian design manufacturer alessi and japanese product manufacturer iida have collaborated on a project, enlisting designers stefano giovannoni, marcel wanders and patricia urquiola to creatively reinterpret the cell phone in a way that aims to blend both art and life, while still maintaining practicality. for her design, spanish-born italian-based designer patricia urquiola paid attention to the traditional crafts and culture of her roots by taking influence from spain’s national instrument and create a phone which is reminiscent of the form of castanets. the mobile device’s body surface is a delicate, dimpled skin which comes in various color proposals from black to a saffron yellow. it also features a tummy strap, earphones, mobile phone keypad and other distinctive accessories, that allude to the ‘retro-chic space invaders culture’.each cell phone comes with a tummy strap, earphones, mobile phone keypad and other distinctive accessories the phones were presented in tokyo during the annual designers week and as part of the offsite events of designtide tokyo 2010. you may read our previous article on stefano giovannoni ’s cell phone design for the alessi x iida collaboration here. variations of patricia urquiola’s cell phone designs for alessi x iida collaboration斯蒂凡诺?乔凡诺尼访谈: 感谢您能前来参加北京设计周,是什么让你有兴趣的? 我对在全球市场中创造一些能够将东西方文化和价值结合在一起的项目一直很感兴趣。如 今,已经没有什么新项目不是基于全球化的背景了。 您有为这次的展览设计任何特别的物品或计划吗? 我愿意展示一些我的设计作品和项目,不只是展示最终作品,同时也试图通过视觉的呈现, 和大家交流项目背后的过程。 您对即将到来的北京之行有什么期望吗? 我认为现在中国的设计环境已经足够成熟, 可以去理解设计的经济价值。 一位设计师不应该 只限于去满足企业的需求,更要自发地去创造新的故事,用东西方文化和元素进行互动,正 如我为台湾故宫博物院所做的项目一样。 你之前曾经到过北京吗?如果有的话,请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经验吧。 我四年前第一次来到中国,访问了上海、厦门和几个历史文化名城和特色建筑,比如客家建 筑。当时我想了解一些中国文化和历史重要的基本内涵。 中国、美国和欧洲,是当前全球市场中最主要的 3 个主导力量。作为设计师,这对你意味着 什么? 未来任何一个成功的项目和企业策略都必须考虑以下三个不同的因素:设计、生产和渠道。 意大利是全球公认的设计之国,中国是“全球工厂”,一个生产中心。当前,在我们考虑新 的项目时, 包括好的设计, 如何在全球市场分销, 并保持一个具有竞争力的生产和销售价格, 这些都是基本的。公司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在这三个因素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你的清宫系列在中国非常有名,是什么激发你和 Alessi 的这个系列?您愿意设计更多以中 国为主题的系列吗?为什么呢? 当我参观台湾故宫博物馆的时候, 我真的被博物馆里的那些杰作震惊了, 我对总监李小姐说, 我觉得很可惜,因为这个博物馆在欧洲并不那么有名。所以她问我,是否有一些想法,可以 帮助它在欧洲推广。当时我就有个想法,去设计一些博物馆的吉祥物,第一个系列可以是以 这个吉祥物制作的一系列产品, 之后的灵感则可以来自于中国的视觉符号和文化。 所有这些 产品的包装都有一个文件夹,介绍博物院和其中的作品。当我回到意大利之后,我就向 Alberto Alessi 提出我的想法, 他也同意由 Alessi 发展这个系列, 之后 “清宫家族” 和 “东 方传说”系列就诞生了,并大获成功! 您对中国设计熟悉吗?任何设计师、建筑师、或者中国的设计项目? 去年当我去上海世博会的时候,举行了一个会议,认识了一些中国的建筑师和设计师。我认 为中国现在拥有巨大的能量,中国艺术家都非常有趣。 你已经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合作了一个精彩的系列,你会希望和北京的博物馆合作吗? (一 个在北京的梦想系列) 我通过和台湾故宫博物院馆长的沟通, 创造出整个作品和故事。 如果北京的组织和机构希望 我提供些新的想法的话,我相信可以在这里创造些非常特别的东西! 你认为未来一代的中国设计师需要什么? 我认为重要的是他们要明白,设计不是好或坏的问题;真正重要的是,这些设计品应该是一 个时代的标志,代表我们当下的社会。 您能否谈谈目前意大利的设计氛围?现在是否正在面临金融改革的艰难挑战? 意大利和西方文化已经在一个周期的末端。当然,我们仍然保有在时尚、设计等管理方面的 know how,我们的生活方式仍然被视作典范,但是我们失去了能量,而这才是任何发展的 基础。如今中国和亚洲正乘风而起,西方国家则是逆风而行。 设计师所担任的角色在过去 5 年中有什么变化吗? 从前我们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意大利的设计品牌公司, 他们一直是全球其他设计师的典范。 这 些公司主要是生产家具,向最高端的市场销售他们的产品。而过去 5 年里,设计的需求转而 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企业,从食品到电器。设计与大众市场之间的隔阂已经被拆除,越来越多 的企业在用设计创新定位和获得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懂得了设计的价值。 你认为是过去 5 年中最好的设计发明是什么? 苹果是当今真正以设计为主的企业。 他们过去向意大利这些设计导向的企业学习商业模式和 成功方法, 而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其他企业的典范了。 他们的产品无疑是过去 5 年来市场上最 好的产品。 能与我们分享两个过去一年中有趣的项目吗? 我觉得 Alessiphone 和 Alessitab 是我去年设计的两个具有创新性的产品, 因为他们在无绳 电话和平板电脑这两个重要的产品类别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您一般如何度过每周 7 天的生活? 电话讨论、和客户会面、接受采访、管理工作室、处理合同和日常事务等等,如果还剩些时 间,我会思考一些新的项目和想法。离开工作室的时候,我热爱烹饪、听音乐,和我的儿子 呆在一起。 你希望其他设计师,你的家人和这个世界会怎样记得你? 我希望大家把我作为一个打开交流通道的设计师来记得我。 我试图开启的通常太过理智和意 识形态,去创造富有情感和灵魂的产品,塑造强有力的形象,以便能够和广泛的顾客交流, 尤其是被年轻一代喜爱,并且将消费主义推向新景象。对我的儿子,我希望他能记得我是一 个好父亲。 ――北京设计周凯瑞姆?瑞席 Karim Rashid 美国新锐 设计师 | 所属分类 [ 大师 ]“我想我是那种所谓的“URBAN ANIMAL”(城市动物)”,“我想我更喜欢城市的生活”。这 一点与 Boconcept 北欧风情所倡导的”Urban Danish Design”不谋而合。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是当今美国工业设计界的巨星。他 1960 年生于埃及开罗,是 个混血儿,其父为埃及人,母为英国人。幼年时期在英国和加拿大生活。而如今在位于美国 的纽约市发展着设计事业。以艺术风格闻名世界的国际设计师 Karim Rashid 所跨足的设计 领域包括室内外空间设计,时尚精品设计,家具设计,照明设备设计,艺术品设计,以及各 式各样的产品设计。Karim Rashid 以民主设计感闻名,他曾为许多国际知名品牌设计出耳 目一新的产品,从 UMBRA 到 PRADA,从 ISSEY MIYAKE 到 METHOD,他以不同的作风改变了产 品设计的美学和消费者文化的本质。 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官方网站:http://www.karimrashid.com/ 如今,追求诗意的设计建立在一系列准则之上,如:人类的经验以及社会行为、全球的经济 和政治问题、生理和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对当代文化的理解和渴望等。而生产制造则 是基于另一系列准则:如,资金投入、市场份额、产品的宣传、发展、销售、维护、服务、 品质、环保问题等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得以形成我们的产品,才能确定产品的形式、外 观、 视觉文化以及人类当代的行为。 这些可以量化的因素又塑造了产品商业性的身份认同和 品牌价值,这就是美学的商业行为。每件产品的设计都应该关注美,因为它毕竟是人类的需 要。 我相信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中, 一个真正充满灵感的空间、 精神和行为当中。 设计从一开始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化塑造者, 我们设计了城市的各种体系和名目繁多的商 品。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各种问题。现在,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还起着美化我们周围环 境的作用。设计的真正意义在于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我最大 的愿望就是看见人们从日常不变的信念中释放出来, 积极的与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我们应 该对这个世界有所知觉并且保持一致, 如果人们依旧生活在过去, 改变世界就是要改变人类。凯瑞姆?瑞席(Karim rashid)获得的奖项: 2011 年 Velux 室内遮光窗帘,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 意大利品牌 Alessi 的餐桌用品 Hellraiser 系列,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 年度设计奖 意大利品牌 Cierre 的 Imbotti Inkline Chair,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年 度设计奖 意大利品牌 B-Line 的儿童座椅 Woopy Chair,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年 度设计奖 加拿大多伦多交流设计中心,荣获“最具杰出贡献的设计”称号 法国饮料 Baguette Cheeky,荣获 2011Pentawards 包装设计奖金奖 美国手表 Nooka 的包装,荣获 2011Pentawards 包装设计奖铜奖 德国不莱梅 Prizeotel 酒店,荣获 2011 enRoute Hotel Design Awards 那不勒斯大学地铁站,荣获 Leaf Awards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 Good Green Award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爱迪生奖 Umbra 垃圾桶,荣获国际家庭用品协会颁发的设计奖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 iF 包装奖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 Red Dot Award 德国不莱梅 Prizeotel 酒店,荣获 HolidayCheck Specialty Award Artemide Doride 灯具,荣获 iF 产品设计奖 华硕 EeePC 1008P 笔记本系列,荣获 iF 产品设计奖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 Ambiente Award2010 年 Bobble Water 水瓶,荣获 Dieline 包装设计大奖 Oaza Zdravlja 药店,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年度设计奖 西班牙 Vondom Surf 系列太阳悠闲椅,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年度设计奖 Alloy 出品的金属瓷砖,荣获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年度设计奖 Karim 入选美国权威杂志《Interior Design》的名人堂会员 Karim Rashid 在与他同时代设计师之中是拥有作品最多的设计师之一。 超过 3000 多项设计 已投入生产,获得 300 个以上的奖项,以及曾在 35 个国家参与工作,证实了 Karim 的设 计传奇。 他的获奖设计包括民主设计作品, 例如到处可见的 Garbo 垃圾桶, 以及为 Umbra 设 计的 「Oh Chair」 , 室内设计作品则有 Morimoto 餐厅、 雅典的 Philadelphia 及 Semiramis 饭店。Karim 与客户的合作包括与 Method 及 Dirt Devil 创作民主设计,与 Artemide 及 Magis 设计家具,为花旗银行及现代汽车设计品牌识别,为 LaCie 及三星电子设计高科技 产品,以及为 Veuve Clicquot 及 Swarovski 设计奢华商品等。Karim 已有二十项作品获 得永久收藏,并且在全球各地艺廊举办艺术展览。Karim 经常获得各类设计大奖,包括 Red Dot 大奖、 Chicago Athenaeum 优良设计奖、 I.D. 杂志年度设计奖、 IDSA 工业卓越设计奖。 他擅长用半透明而色彩丰富的塑胶材料,作品清新、多变、性感,又得雅号“塑胶诗人”。 他的设计包罗万象, 从高级香水到狗食盆都收放自如, 时而可爱有趣如玩具, 时而梦幻性感, 而明艳的粉色和纯洁的白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颜色。他的设计凸现出丰富的造型语言,他 的作品令人拍案叫绝。他设计的产品,从造型中隐隐能体会生活的艺术。 他为 Boconcept 北欧风情设计的家具是白色混油的, 对于这种他个人极为偏爱的颜色, 他说 “我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我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自由,打破设计的条条框框。白色对我来 说代表着纯洁、无数的可能、自由,所以我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黑色给我制服的感觉,有 约束感,我不想被束缚。”在他为 Boconcept 北欧风情设计的饰品中,很多饰品如茶杯、地毯印有他手臂上的纹身,甚 至他的指纹。关于这点,他说“我的双臂总共有 12 个纹身,分别代表着自由、限制、轻盈、 全球化、感觉、爱、灵魂??它们是我的个人象征。这 12 个纹身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东 京、三藩市、纽约、多伦多、伦敦等等。每个纹身的意义跟我与这些城市的某些特殊关系相 关联。”这些纹身既能代表他的价值观,又能体现他在不同城市间穿梭游曳,自由自在的生 活状态。正符合 Boconcept 北欧风情的城市生活理念,即无论你在哪里生活,Boconcept 北 欧风情都能为你建造一个现代的轻松的舒适的简单的生活环境。为你提供一个温馨的家。
Sustainable Home with DuPont Corian by Karim Rashidmodern unique chair design high roller by karim rashid
Karim Rashid 浪漫的情人座椅设计 Karim Rashid 新款设计 Ottawa 系列是一整套餐厅家具系列,该系列家具注重实用功能,外 观独特、现代,充分彰显都市生活的趣意情致。该系列的推出旨在向 Karim 独树一帜的设计 风格表示敬意。从最初在加拿大渥太华(Ottawa)学习设计一路走来,现在他已跻身于当代 最具创造力的设计师行列。
在国际知名成功的设计师中,Karim Rashid 属于流行艺术家。Karim Rashid 以他独特的视 觉语言来诠释超现代化的设计。Karim Rashid 凯瑞姆?瑞席访谈 | 所属分类 [ 设计 ]“我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我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自由,打破设计的条条框框。相对黑色白 色对我来说代表着纯洁、 无数的可能、 自由, 所以我很喜欢穿白色的衣服, 我不想被束缚。 ”Karim rashid,美国工业设计界最耀眼的明星。1960 年生于埃及开罗,在加拿大长大,到 意大利学习设计。1993 年开设自己的工作室,顾客都鼎鼎有名,包括 Nambe、Umbra、Idee、 Issey Miyake、Totem、Pure Design、Estee Lauder、Tommy Hilfiger??其作品广为世界 各博物馆收藏。由于喜欢用半透明而色彩丰富的塑胶材料,作品清新、多变、性感,又得雅 号“塑胶诗人”。 一个爱设计,更爱老婆的男人;一个曾经 33 岁都不知道何去何从的男人;一个双臂满是文 身的男人;一个只穿白色和粉红色衣服的男人?? “我的梦想是能设计所有和人类有机会接触的事物, 特别是一些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巨大影响 的事物如汽车、飞机、服装、房子、机器等等。我梦想能塑造未来世界,未来在我眼中就是 人类生活在自由的天堂中,不断地创新与经历新事物,同时拥有所有的东西,但万物都不属 于自己,只是经历后便成为过去。我还想主持电台节目,创作音乐,设计一间小博物院,我 想到世界各个角落体验那里的人及事物,让自己变得更有创意??” 这段话是 Karim Rashid 在自己的第一本作品集《I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我想 要改变世界》)里说的。这个 45 岁的男人如今是纽约炙手可热的设计明星,他为 Giorgio Armani 设计的旗舰店,为纽约市政府设计下水道的盖子,他的第 4 本个人作品集《Design Your Life》即将面市?? 他在纽约一切从 33 岁开始。 城市画报:转战纽约带给你人生中至今为止最重大的一个转折? Karim Rashid:是的。1992 年的时候,我是一家设计艺术大学的教授,本来签了 3 年的合 同,但 1 年之后我被炒了,理由是他们觉得我是在教哲学而不是设计。那时候我不知道我应 该做什么,到哪里去??真的很失落,很沮丧。后来我搬到纽约。 城市画报:为什么是纽约而不是别的地方? Karim Rashid:我记得十二三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加拿大的多伦多。有一次我们一家 人在纽约住了一个星期。我父亲是一个画家,他带我们去纽约 MOMA 现代艺术博物馆,那里 收藏了他最最爱的艺术家毕加索的画作。当我们走出博物馆,我抬头望着天,心里就在想: 我们要在这里生活几天,真好。我一生都梦想着要住在纽约。但是不断涌到纽约来的人比原 来生活在这里的人多得多,曼哈顿根本容不下那么多人。大家都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因为竞 争激烈,生存在这里变成一件很困难、很严峻的事情。 城市画报:对于很多设计师而言,设计之都是伦敦、米兰、巴黎??而不是纽约。 Karim Rashid:在纽约设计师并不是一个很强势的群体,但对我来说,纽约是世界的经济中 心,这意味着我设计生涯的无穷机遇。 我曾经在米兰呆过一段时间, 我在那里完成硕士课程并曾在那里工作。 我感觉米兰是一个很 “意大利”的城市,甚至可以说太“意大利”了。在那里我有种被“孤立”的感觉。我父亲 是埃及人,我母亲是英国人,我们一家不断变更着生活的城市,开罗、巴黎、罗马、伦敦、 多伦多??这种成长经历让我拥有一种“全球性”的情绪,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在一座多元化 的城市生活, 纽约就是这样的城市。 巴黎很美丽, 但是它很 “法国” , 就像米兰很 “意大利” 。 我刚刚去过悉尼,悉尼虽然说算得上多元化的城市,但却带有很浓的英国殖民色彩,我在悉 尼所能见到的土著文化,仅仅是街头卖艺人的土著舞蹈和音乐。在那里 4 天,我竟然没有见 到一个黑人! 城市画报:很多人都向往着纽约的生活,但真正成功的人却是少数。你最初到达纽约时,有 没有做好失败的打算? Karim Rashid:说实在的,1992 年被炒了之后我已经觉得自己够失败的了。我 33 岁了,却 依然没有钱,没有工作,没有物业??一无所有。也许到纽约做设计师会很惨,但我无路可 走。那些未知的也许是巨大的苦难,没有让我停下来,我觉得自己应该能够承受更多。如果 我在纽约失败了的话, 我一定会离开, 因为那里实在太难生存了。 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会失败, 我想着一定行的,会成功的。 城市画报:那跟我们说说你在纽约的奋斗史。 Karim Rashid:我在纽约的最初 5 年过得很困难。到纽约第三天,我身上只剩下 1500 美元, 只够付一个月的房租。本来我知道有个设计师的职位虚位以待,但去的时候却已经太迟了。 后来朋友告诉我说有一个教设计的工作,我立刻去了,得到这份工作。这份工作让我有微薄 的收入足以生存。当时我住在一个仓库里,什么都没有,我自己动手建了厨房和浴室。 一年之内,我给超过 100 家美国公司打过电话,并坐火车横跨美国大陆,亲自造访了其中大 概 20 家公司。美国总共有 70,000 家工厂在生产不同的产品,但我发现在我造访的公司中, 几乎没有人觉得他们应该花力气在做好设计,建立品牌和生产线策略。 一年之后, 我得到了第一个客户。 他真是一个很聪明的客户, 哈哈! 我现在依然记得那一天, 那是 9 月 10 日,很可爱的一天,天气很好,那天恰巧是我的生日,我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终 于得到了第一个客户。 这是我在纽约设计生涯的开始。 我向我的第一个客户推荐了自己的设 计软件,并且改进了它。用这个软件,我为他们设计了 100 多个产品,纸巾、蜡烛台这类的 生活用品。带着这些设计,我到新泽西州做演讲。那时候因为还不能直接从电脑打印设计图 案,我就一张一张地给设计图拍照片,然后拿去冲洗。当时用软件做效果图还比较罕见,冲 洗店的人几乎不相信那些是真的。那种感觉实在太美妙了! 城市画报: 现在你已经成功了, 成了纽约最耀眼的设计明星。 现在你眼中的纽约是什么样的? 你喜欢纽约的夜生活吗? Karim Rashid:是的。我喜欢喝酒,红酒、白葡萄酒和马天尼我都喜欢。我喜欢纽约一个小 小的叫 JOE‘S 的酒吧。在那里有不同风格的 DJ 打碟,因为地方很小,打碟 DJ 也许就刚好 在你的手边,大家感觉亲近。那里不时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主题音乐表演。 城市画报:你曾经做过 DJ,现在还做吗? Karim Rashid:上星期我还在一个大型 PARTY 上做 DJ 呢。我很喜欢音乐,我曾经梦想成为 音乐家,可惜没有天赋。我不喜欢那种很重金属味道的很硬的音乐,像 TRENCE;而是喜欢 节奏感强但又轻松的音乐。不过我也玩 PUNK.城市画报:做 DJ 的时候,你通常怎么打扮自 己? Karim Rashid:哈哈!我穿粉红色的西装! 城市画报:你做过时装方面的设计工作吗? Karim Rashid:1985 年,我 25 岁。那年我在一个时装设计室上班,虽然后来它倒闭了,不 过我从中学到了很多。 我曾经向一位 80 岁的中国老裁缝学习制衣, 他已经当了 60 年的裁缝。 他教我如何量身,是一个很严肃认真的裁缝。 我们请 Karim Rashid 为热爱设计的《城市画报》读者说些什么,他写下了以上这段话,大 意是:世界上每间公司都需要设计。不要追逐那些“设计公司”,而是要找真正需要设计的 公司。 城市画报:穿过自己设计的衣服吗? Karim Rashid: 基本没有。 不过我曾经和一个挪威设计师合作过, 现在仍然在网上可以看到。 在这个网页,你可以自己设计衣服,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尺码、衣料、图案等等,在 点击购买后,伦敦办公室的电脑会将你的要求自动打印出来,然后制作出你要的衣服,然一 周之后会有工作人员把它邮寄到你提供的地址。 城市画报:在你的将来,你最想设计什么东西? Karim Rashid: 轻型汽车。因为环保。这个世界上汽车实在太多了,它们主宰了地球。我 想设计一些环保的汽车。 曾经有汽车品牌找我做设计, 但那不是我想要的汽车, 我没有兴趣, 就推辞了。 城市画报:在你的将来,你最想拥有什么? Karim Rashid: 一个帝国。属于自己的帝国。我想要改变世界。 Karim Rashid 是一个混血儿, 他父母的经历简直就是一个经典的好莱坞爱情故事。 Karim 的 妈妈 Joyce 是英国人,Karim 的爸爸 Mahmoud 是埃及人,艺术教授、装置设计师。上世纪 50 年代 Mahmoud 得到埃及政府的奖学金在巴黎学艺术,遇到了去那里度假的 Joyce.两人相 恋,继而在希腊结婚,移居埃及,并在 1958 年和 1960 年生下儿子 Hani 和 Karim.为了寻找 理想生活,这个家庭一直在迁徙中,意大利、阿尔及利亚、法国、英国、加拿大?? 在父亲的影响下,Karim 和 Hani 对设计的领悟力几乎是与生俱来,“童年教育对我影响至 深,在英国,父亲常带我素描教堂,他教会我学会观察事物,让我领会每件事物都有自己美 的一面,我童年时就喜欢画眼镜、鞋子、收音机??11 岁那年我阅读了 Raymond Lowey 的 作品??” Karim 的哥哥 Hani,如今是纽约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城市画报:你喜欢住公寓还是大房子? Karim Rashid:都喜欢。我在曼哈顿有个 LOFT,我办公和生活都在那里;我还有一个在郊 外的房子。不过我想我更喜欢城市的生活,郊外对于我是一片新的天地,我正慢慢学会享受 郊外的生活。 当我在郊外的时候, 感觉安宁和平, 但有时会孤独。 我想我是那种所谓的 “URBAN ANIMAL”(城市动物)。 城市画报:你家里会有你自己设计的产品吗?有的设计师很排斥这个,譬如 MARC NEWSON, 他接受我们采访时就说他不喜欢用自己的设计。你呢? Karim Rashid: 刚好相反。 我也有搜集其他设计师的一些作品, 但很少, 譬如台灯、 椅子?? 在我家,90%的用品是我自己设计的。 城市画报:听说你父亲很喜欢把家里的家具搬来搬去,几乎是每个月给房子变一次身。你也 这样吗? Karim Rashid:我父亲很疯狂,是吧?可是我比他更疯狂。我无休止地把东西搬来搬去,乐 此不疲,每周一次。当然,这也因为我的仓库,一楼是工作室,二楼是在展示厅,经常人来 人往的,所以我得经常转换一下,给大家一些新鲜感。 城市画报:你哥哥是一个建筑师,事业也很成功。你们兄弟俩都在从事着与设计艺术有关的 工作,你觉得这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你父亲的影响? Karim Rashid:是的,父亲影响了我们,我们兄弟的 DNA 里就有了设计基因。即使现在看自 己从前的设计,我也觉得自己脑袋里满是艺术、工程和想像,充满着“埃及杂锦”特色。而 我母亲的家族在衣料、织品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城市画报:你的童年是怎么样的? Karim Rashid:我小时候是一个“麻烦制造家”。我刚出生时,脖子上有个小粉瘤,必须动 手术割掉。医生跟我父母说这个孩子可能很难存活了。直到 4 岁半,我还不能说出一个完整 单词。说话问题一直困扰我和我的家人,小时候我曾经严重口吃。而且在我的锁骨附近,还 长过一个莫名其妙的洞。 城市画报:虽然领域有所不同,但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哥哥的设计也有一些相似性? Karim Rashid:我们一起长大,彼此对对方都有影响。其中一个相似点就是我们都是在为未 来而做设计。我们从历史中学到很多东西,但我们都不喜欢向后看,我们更关注现代社会, 我们都有着强烈的未来主义情结。 城市画报: 你的哥哥用你设计的东西吗? Karim Rashid: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从来没有被问过。你为什么这么问?(因为看过你和 你哥哥的办公室照片。你的办公室色彩丰富,给人激情;你哥哥的办公室在很大的空间里, 中间摆着一张大桌子。你们的风格截然不同。)很多建筑师在工作中都不愿意被“设计”所 包围。我去过很多建筑师事务所,桌子是最基本的配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的标志。但 是哥哥有使用我设计的作品,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送很多给他,他无从选择,哈哈?? Karim Rashid 具有相当强的明星气质。他和时尚圈关系密切,频频出现在各种场合。他有 个美丽的太太,他时常客串 DJ,他身上和作品里都有有神秘的文身,他几年来只穿白色和 粉红色的衣服??他的一切都是众人的话题。 城市画报:有个问题,从前别人问过你。为了更加确定,我想再问你一次――你觉得失去什 么东西会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不幸? Karim Rashid:我回答过这样的问题吗???我的妻子? Karim Rashid 和太太在他纽约的 LOFT 里。 LOFT 里几乎所有的家具、 装置都是 Karim 设计的, 简直像个博物馆。 城市画报:是的。你当时就是这么回答的。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Karim Rashid:哈哈!(给我们说说你们的罗曼史。)我们的相遇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那 时我在波士顿北部一所设计学院教书,她是设计系的学生。有一天,我在我办公室门上看到 一张留言条。一个叫 Megan Lang 的学生写的,说“我想报名上你的课,但是名额满了。我 以前听过你的课,你可以让我加入这个班吗?”同一天,我恰好去时装设计系,当时我现在 的妻子 Megan 正在演讲,听到她的名字时,我以为她就是那个给我写留言的学生。我那天对 讲台上的她一见钟情。 当她走下讲台向我走过来的时候, 我跟她说: “我知道你想上我的课, 你可以来。”她一脸诧异,说:“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我收到你的字条,你说你想上 我的课。”“可是我没有写过什么字条啊”。我很困惑,后来就给她发邮件,想和她继续谈 谈我的课,然后??哈哈! 你看到我的眼镜了吗?那也是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我和妻子一起去看电影,电影里演员戴 着那种大塑料框的眼镜,当时我就跟她说我想要戴那样的眼镜。看完电影,我们一起到她的 眼镜制作工厂去。她很难过,因为我一天到晚戴着别人的眼镜在她的工厂里走来走去。那天 她受不了了, “我不能忍受你一直戴着别人设计的眼镜, 你在这里就必须戴我设计的眼镜! ” 她伸手过来把我的眼镜摘掉,“你随便挑吧。”我开始找适合我的眼镜,但很多眼镜都很单 薄很小的样子,并不适合我的脸型。在我试戴了 100 多个眼镜之后,她开始有点动摇。我赶 紧说: “我们不是在电影里看到一款眼镜吗?我想那种风格会比较适合我,你有吗?”她说 有,给我拿了 4 个。从那以后,我开始戴这种大塑料框眼镜,并且多年来一直如此。 城市画报: 听说从很多年前开始,你只穿白色的衣服,讨厌并且避免穿黑色的衣服,为什 么? Karim Rashid: 我是一个热爱自由的人, 我想让自己拥有更多的自由, 打破设计的条条框框。 白色对我来说代表着纯洁、无数的可能、自由,所以我只穿白色的衣服。黑色给我制服的感 觉,有约束感,我不需要这样的约束。 城市画报: 我看到你身上有好几个文身,那有特别含义吗? Karim Rashid:我的双臂总共有 12 个文身,分别代表着自由、限制、轻盈、全球化、感觉、 爱、灵魂??它们是我的个人象征。这 12 个文身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东京、三藩市、纽 约、多伦多、伦敦等等。每个文身的意义跟我与这些城市的某些特殊关系相关联。我计划 11 月或 12 月到莫斯科去一趟,届时我会再添一个文身。这个文身将是 “打破习俗”的象征, 那是莫斯科给我的感觉:冲破传统的叛离。 城市画报: 在看你的个人作品时,我发现里面有很多类似这些文身的图案出现??这是怎 么回事?你把它们当成图腾吗? Karim Rashid:是的。那些的确是我的文身图案。文身给了我灵感,我觉得它们很漂亮,用 在产品设计中一定很好玩。而且我一向以为,设计应该是私人化的,带有情绪的,所以我选 择了生活中每天接触的元素加入设计中,效果也很理想。 城市画报:就像你的秘密符号? Karim Rashid:上世纪 80 年代,我开始为大公司设计产品。有些公司从来不会为产品标示 上设计师的名字, 所以在做塑胶模子时, 我喜欢用一些很小的象征图案去作为我的作品标签。 这是一种隐晦地把自己名字加到产品上的方法。 在过去 20 年间, 我设计了超过 55 个象形图 案, 每个图案都秘密地传达着我赋予它的意义。 在我设计的 SEMIRAMIS 酒店, 房间没有房号, 只有图象标志;在我替 AITALI 设计的家具,替 NORITAKE 设计的骨瓷、地毯,以及 EGIZIA 的花瓶系列,我都运用了大量的象形图案。这是我与顾客沟通的方式,我用这些图案告诉人 们我的设计理念。噢,我的妻子的手臂上也有一长溜的“图象”。 蒙罗维 Raymond Loewy-美国工业设计之 父 | 所属分类 [ 大师 ]“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雷蒙罗维 Raymond Loewy雷蒙罗维 Raymond Loewy(―)美国工业设计之父――20 世纪最著名 的工业设计师, 设计行业的先驱―首先将流线造型与欧洲现代主义融合, 建立起独特的艺术 价值。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结合;并凭藉敏锐的商业意识,无限的想像 力与卓越的设计天赋为工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元素。 他的名字在 20 世纪变得家喻户晓,他的作品世人皆知。“可口可乐”瓶型与标志;壳牌石 油标志;流线型汽车、火车、飞机;肯尼迪总统座机“空军一号”;登月宇航员的飞船座舱 等等,由他主持、参与的设计达数千项。他,就是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推崇的封面人物、20 世纪最伟大的工业设计师C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 世纪初, 欧洲现代主义设计探索与实验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在世界设计史上一直默默无 名的美国设计家却异军突起, 开始了以企业为服务导向的工业设计运动, 他们的设计以市场 为导向, 在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进行了一场伟大的现代设计革命, 涌现出了一批世界级的 现代设计大师, 创造了工业设计的奇迹, 创立了世界最大的设计公司的雷蒙. 罗维 (Raymond Loeway,)便是其中之一。 美国第一代设计师与欧洲第一代设计师不同。欧洲第一代设计师的背景基本上都是建筑师, 同时他们都有坚实的高等专业教育基础, 大部分是建筑专业毕业的, 并且有长期的建筑设计 经验,如德国的贝伦斯、格罗佩斯、米斯、芬兰的阿图、比利时的威尔德等;美国第一代设 计师的专业背景各异,不少是曾经从事与展示设计有关的行业,直接与市场销售有关,而且 教育背景也参差不齐,不少人甚至没有正式的高等教育背景。他们的设计对象繁杂,设计缺 乏社会因素思考,而长于市场竞争。他们也没有什么设计理论和设计哲学,也不像他们的欧 洲同行那样有那么多的理论著作,但是他们设计了数量惊人的产品、包装、企业形象。他们 的目的是做设计生意,而不是研究设计的社会功能。 无论他们与欧洲设计的差别有多大,但是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业设计却终于成为市场促销、 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美国市场、美国企业界所接受。从此以后,工业设计就在 美国生根了。 美国早在二十年代就已经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化最高的国家了, 经过罗斯福新政, 特别是二 战后,美国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大国。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下,设计与市场挂钩,是 机器大工业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这种情况下,约束美国早期工业设计发展的力量,不是欧洲 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也不是社会民主,而是十足的商业竞争。 在机器工业大发展的社会里,一切是由市场竞争机制决定的,虽然它充满了金钱的味道,但 是它却有着调节供求关系的不可否认的魔力。市场机制决定了社会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企业不得不提供尽可能多的产品样式、包装等,并利用各种各样的手 段来促进销售。 雷蒙. 罗维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家, 他宣扬现代设计最重要的不是设计哲学、 设计概念, 而是设计的经济效益问题,这自然引起了一些设计理论家的批评,对此,雷蒙.罗维不置可 否,并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对我来说,最美丽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作为美国第 一代的工业设计师,雷蒙.罗维没有任何的学究味,也没有所谓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成份, 设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促销, 充满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的商业气息。 他把设计高度专业化 和商业化,使他的设计公司成为 20 世纪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之一。美国工业设计之父雷蒙.罗维(Raymond Loewy,)法国 罗维出生于法国巴黎,一战后移居美国,是美国工业设计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一生从事工业 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平面设计(特别是企业形象设计),参与的项目达数千个,从可口可 乐的瓶子直到美国宇航局的”空中实验室”计划,从香烟盒到”协和式”飞机的内舱,所设 计的内容极为广泛, 代表了第一代美国工业设计师那种无所不为的特点, 并取得了惊人的商 业效益。 罗维刚到美国时,根据当时市场的情况和需求,从事杂志插图和橱窗设计,它设计的转折点 是 1929 年,他接受企业家格斯特纳设计复印机的委托,当时的复印机四脚外露,他采用全 面简化外型的方式把原来张牙舞爪的机器设计成一个整体感很强、 功能良好的机械。 由于外 型简单、方便批量生产,而且造型整体、形式现代,因此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果。 他为西尔斯百货公司设计的”冷点”冰箱,是他设计的进一步提高,基本上改变了传统电冰 箱的结构,变成了浑然一体的白色箱型,奠定了现代冰箱的基本造型。在冰箱内部,也作了 合乎功能要求的设计调整, 使这种冰箱的销售在五年内, 从 15000 台急剧上升到 275000 台。 从格斯特纳复印机,到电冰箱、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火车头、可口可了玻璃瓶和企业形象 设计等等,短短几年内成为美国最出名的设计师。 罗维在 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设计火车头、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引入了流线型,从而引发 了风靡世界的流线型风格,三十年代兴起的流线型风格一直到战后还有一定的影响。1939 年在纽约举办的十届博览会上,罗维展出了他的”工业设计师工作室”的样品间。不但引入 了新的概念, 而且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提出来, 对战后工业设计师的职业化过 程有着积极的作用。 罗维一直到 1988 年去世前不久,还在从事设计活动,是当代工业设计师中设计生涯最长的 一个。罗维一生有无数殊荣,他是第一位被《时代》周刊作为封面人物采用的设计师,罗维 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的一生,是美国的工业设计开始、 发展,到达顶峰和逐渐衰退的整个过程的缩影和写照。 凭着触角进行设计 雷蒙.罗维对于源自欧洲的包豪斯、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深感兴趣,并从中吸取了不 少的东西,但他从来没有试图建立自己的设计体系或者学派,他甚至不喜欢”流线型”这个 字眼,甚至类似相关的东西。可以说,他一生都没有确立自己的设计哲学,很少投身于所谓 设计观念上的理论探索,而是一个完全凭借敏锐的直觉进行设计的大师。尽管如此,他还是 有自己的基本的设计原则的,那就是:简练、典雅或者美观、经济和容易保修,产品必须通 过其形状表述使用功能,不言而喻,这也是符合其实用主义的。现代传媒造就雷蒙.罗维 需要指出的是,所谓雷蒙罗维的设计不是他个人的设计,而是一个整体的设计。他从三十年 代开始建立自己的设计公司,当时的业务包括三个方面:交通工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包 装设计,之后,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人数不断递增,到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雇员达到两百 人。业务范围和业务规模都扩大了,但公司内所有设计师的产品设计作品,包括包装、标志 以及形象策划方案等,都要署上”罗维设计”的标志,以他个人的名义出品。后来他的员工 分离出去成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但仍然采用他的名义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当然,曾经 有部分雇员表示过抗议,但是,通过这种管理和经营运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设计公司的知 名度。 此外,作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家,雷蒙.罗维有着独特的管理经验。他个人举止得体,言行谨 慎, 同时善于在公司里营造一种充满幽默、 快乐的气氛, 完美地树立了一个欧洲绅士的形象。 他深知新闻媒介的力量, 深知在美国这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成功, 必须借助新闻媒体的宣 传舆论作用。因此,他频繁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上,报纸、杂志、电视,发表演讲,尽可能 地提高自己和公司的知名度,使他的名字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此外,他的著作《不要把 好的单独留下》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欧美,为他的设计活动开辟道路,收到了良好的宣传 效果。可以说它在公共关系方面是不遗余力、不惜工本的,这也是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重要 原因。 雷蒙.罗维有着高远而深邃的设计眼光,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罗维设计事务所到 80 年代成 为世界上经济实力、经济效益最好的设计事务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设计公司。 如果说德国人对于设计的最大贡献是建立了现代设计的理论和教育体系, 并进行了大量的试 验, 把社会利益当作设计教育和设计本身的目的, 那么美国现代设计对于世界设计的最重大 的贡献就是发展了工业设计,并且把它职业化,完成了现代设计的商业化。自然,作为美国 现代工业设计奠基人之一的雷蒙.罗维确实功不可没。 摘自湖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人可教授主编的《工业设计史》 1967 到 1973 罗维被 NASA 聘为常驻顾问,参与阿波罗(Apollo)与太空实验室(Skylab) 的设计。他们需要他”确保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宇航员的心理与生理的安全与舒适”。他在太 空舱中模拟重力空间;开设能远望地球的舷窗;整理归纳仪表面板的信息层次;将人体工学 导入宇航服的设计中。宇航员在给他的感谢信中写道: “由于你亲切舒适的设计,使我们在 茫茫宇宙中一点也不孤单。” 雷蒙德?罗维被后人誉为英雄主义设计风格的代表,所以―美人爱英雄,图为雷蒙德?罗维 与新婚太太。 雷蒙德? 罗维的作品也曾入选 2004 法国文化年 《法国时尚 100 年》 , 但仅仅是一套叫做 Aries 的茶具,也就是说雷蒙德?罗维为自己祖国 100 年的时尚史只贡献了一杯清茶,颇有大师傅 淹咸菜的意味。雷蒙德?罗维生于巴黎,曾从军参加一战,战后去美国发展,成名后又返回 法国,同时兼顾纽约与巴黎两地的业务。在新大陆,他几乎就是设计史本身,而在“the’s old Europe”,仅仅存在于茶余饭后之中,个中深意,值得探究。 雷蒙德?罗维生平: 设计无处不在 雷蒙德?罗维生于 1893 年的巴黎,从小便对火车、汽车产生浓厚的兴趣,立志从事设计。 他获得工程学学士学位之后,便应征入伍。一战结束后,于 1919 年移居美国。当时的他已 近 30 岁,而且几乎双手空空,却以此为契机,开始诚心追逐童时的梦想。 最初,罗维为著名纽约第五大道的 Macy 设计时装展示橱窗,并先后担任 Vogue, Harper’s 等时尚杂志的插图设计,以其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在时尚界占领一席之地。1929 年,他承 接了第一份设计订单,改良 Gestetner 复印机,从此涉足工业设计领域。这份订单不仅时限 紧,而且难度颇高,要求设计师在五天之内,为该公司的复印机做改型设计,使其外观与效 能双向结合。 罗维立即着手, 设计了一个外壳, 将内部机器包于其中, 并改变机器转动曲柄、 复印台面的形状,用”四条苗条,却又坚实的支架”代替了以往突出粗壮的支架。由于罗维 的灵感,”丑陋、笨拙”的机器摇身一变,成为”富有魅力的办公家具”,得以传延了许多 年。在设计之中,罗维应用人体工程学与审美理念,使该复印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销量节 节攀升。 罗维的天赋与灵感激发创立了一个新职业――工业设计师。 作为设计与行销完美结 合的第一例,罗维的首单生意开启了美国工业设计的新纪元。 罗维奉行”流线、简单化”理念,即”由功用与简约彰显美丽”,并带动了设计中的流线型 运动。他将一切”流线、简单化”――大到宇宙飞船,小到邮票。较著名的作品包括――好 彩香烟盒(lucky Strike)、GG1 与 S1 发动机、可口可乐瓶、约翰肯尼迪纪念邮票、空间站、 灰狗汽车以及标志;壳牌、埃克森公司商标;美国邮局的服务徽章;北极冰箱(Frigidaire) 以及 Studebaker Avanti 车等。 时至 1951 年,他的工业设计公司如此多产,他可以骄傲地向世人宣布:”一个过着正常生 活的普通人,无论身在城市还是农村,每日或多或少会与 R.L.A(雷蒙德罗维公司)领衔或部 分参与设计的物品,服务标识及其建筑相接触。” 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作为职业设计师,罗维在业界声名鹊起,竖立起旗手形象。他宣扬设计促进行销的新理念, 认为功用化的设计对市场行销大有裨益。 他强调设计不是为了标新立异, 而是为市场运作服 务, 并带动了” 好的设计” 才能占有市场的新概念。 他说: ” 最美的曲线是销售上升的曲线。 ” 美国大萧条时期,好的设计与商业开始联姻,而罗维的事业也蓬勃发展。他凭借设计,赋予 商品不可抗拒的魅力,使那些几乎没有购买欲望的顾客慷慨解囊。 1934 年, 罗维为冰点(Coldpoint)冰箱设计了一个崭新的形象。 冰箱外型采用大圆弧与弧形, 浑然一体的箱体使其看上去简洁明快;冰箱内部也做了部分调整,奠定了现代冰箱的基础。 冰点登陆市场之后,年销量从 60000 台到 275000 台直线飙升,整个企业界眼睛为之一亮。 一时间,流线型成了消费者的采购目标,影响所及,到现在仍余音绕梁。而罗维便是其首创 者,并将它演绎得登峰造极。 1936 年,罗维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局设计的 GG-1 火车车头是工业设计功能的另一明证。他摒 弃了不计其数的铆钉,采用焊接技术,制造机车头外壳,不仅使其外形完整、流畅,而且简 化了维护过程,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为可口可乐公司重新设计瓶形时,他赋予瓶子更加微妙,更加柔美的曲线。”它(可乐瓶) 的形状极具女性的魅力――这一特质在商品中有时会超越功能性。 ” 罗维的设计在商业中获 得巨大成功, 为可口可乐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而可乐的经典瓶形亦迅速成为美国文化的象征。 他将自己的设计哲学归纳为 MAYA(Most Advanced Yet Acceptable 极度先进, 却为人所接受) 原则,并在他的所有创作中加以传播。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简洁、实用、充满活力的作 品,从罗维办公室中源源流出。 动感之路1930 年,罗维受聘担当 Hupp 汽车公司的资深顾问。他笑称,这份雇佣合同是”工业设计师 成为合法化职业的开始。”并解释说”这是第一次,一家大公司在产品研发中向业外寻求建 议。”自那之后,罗维与美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开始了漫长而又颇坎坷的合作历程。 罗维将倾斜的挡风玻璃, 内嵌式头灯以及轮胎外壳引进汽车设计。 早在汽油经济成为世界关 注焦点之前,罗维便倡导生产车体低,车形细的节油型汽车。”他与底特律设计流派中的奢 华之风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抗战。”时代周刊曾载文评论道:”他有这样的能力,经过几番 小小改动后,使生产线上丑陋的猛兽摇身一变,成为美丽的”独特”之物;却没有能力改变 汽车界的固执观念――油老虎(耗油量大的汽车)就是油老虎, 绝不允许一个设计花哨服饰的 人(指罗维)改变它。” 1961 年,在设计 Avanti 车时,罗维提出”重量即敌人”的口号。在他的力争下,Avanti 放弃了散热器护栅。”在这个汽油短缺的年代,谁需要护栅?护栅总让我联想起下水道。” 尽管与底特律设计风格相去甚远,但是他的许多设计作品,如 1953 Studebaker Starliner Coupe 和 1963 Avanti 一经亮相,便受瞩目;时日今日,仍是汽车中的经典。1972 年由三大 汽车公司联合发起的最佳汽车评选活动中,罗维的设计荣登榜首。汽车报宣布道:”1953 Studebaker,一款长鼻、几无修饰、却具动感的轿车,被誉为众车之中的经典。” 视觉冲击 除去在汽车界的卓越成就,罗维无疑是世界上最具天赋的商业艺术家之一。 40 年代,他开始承接产品包装与企业形象设计,其起因源于一次打赌。长久以来,好彩香 烟盒采用绿、红两色相间的包装设计。1940 年,美国烟草公司的老总掷金 5 万美圆与罗维 打赌,认定他改变不了这熟悉的形象。罗维接受了挑战,着手将绿底色改作白色,使印刷成 本降低;随后在烟盒的正背两面印上好彩的标识,增大了整个烟盒的醒目度。”改妆”后的 好彩烟在商业上获得巨大成功,其形象保持了 40 余年。 罗维为“Lucky Strike”所设计的香烟包装在为壳牌公司重新设计公司标识时,罗维做了品牌改造,既延续了原有商标的贝壳概念,又 将其风格化,使视觉效果更简洁有力。罗维曾如此诠释他的商标设计:”我寻求一种强烈的 视觉震撼力,令人即便是短短一瞥,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确实做到了,他的成功设计:埃克森石油,灰狗长途客车,和纳贝斯克饼干以其独特的视 觉冲击力,吸引着众人的眼球,令人过目不忘。 飞跃地球 一位纽约时报撰稿人曾评论道:”毫不夸张,罗维先生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象。”但自从美 国宇航局采用他的设计灵感之后,他的影响力便飞出了地球。 1967 到 1973 罗维被美国宇航局聘为常驻顾问,参与土星―阿波罗与空间站的设计。他们需 要他”确保在极端失重情况下宇航员的心理与生理的安全与舒适”。他的大胆设计――模拟 重力空间;开设能远望地球的舷窗――使三名宇航员在空间站中生活了长达 90 天。George Muller,美国宇航局一负责人,在给罗维的感谢信中写道:”宇航员在空间站中,居然生活 得相对舒适,精神饱满,而且效率奇佳,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一切都归功于阁下您的创新设 计。而这设计正是您深切理解人的需求之后的完美结晶。” Muller 预测,罗维的设计为人类的下一次重大飞跃奠定了基础。罗维倍感欣慰,其后在提 及他为宇航局所作的工作时,他说这是他最重要、最满意的一份设计。 罗维的设计生涯一直持续到 80 多岁高龄,后返回法国,享受悠闲的旅行生活,直到 1986 年走到非凡人生的尽头。作为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他的一生,伴随着美国工业设计从开 始、发展及至顶峰并逐渐衰退的过程。毫不夸张地讲:罗维的人生就是一部美国工业设计的 发展简史。被冠予工业设计之父的称号,罗维当之无愧。 罗维作品欣赏:罗维为“灰狗”公司设计的汽车罗维为 La Cense 设计的 BMW 车 罗维设计的“休普莫拜尔”小汽车“可德斯波特”牌冰箱 罗维设计的农用拖拉机罗维设计的打印机与机车 罗维平面海报设计 总之,雷蒙?罗维(Raymond Loeway)――20 世纪最著名的工业设计师,设计行业的先锋者― ―将流线型与欧洲现代主义揉合,建立起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流线型设计打开了工业产品 外形设计的新局面,首开工业设计的先河,促成设计与商业的联姻;并凭借敏锐的商业意识, 无限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设计天赋为工业设计的发展注入鲜活的生命元素。他一生起伏多变, 职业生涯恢弘而多彩;其设计数目之多,范围之广令人瞠目:大到汽车、宇宙空间站,小到邮 票、口红、公司的图标。1940 年,《建筑论坛》(Architecture Forum)杂志上说罗维是世界 上唯一可以自己设计汽车、火车、飞机横贯美国的设计师。无论上世纪中期的美国人意识到 否,他们实际生活在雷蒙?罗维的世界之中。 鬼才设计师-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e Starck | 所属分类 [ 大师 ]“如果你的东西和大家都一样,那干嘛还设计它?”――菲利浦?斯塔克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e Starck),全球设计界泰斗、 “设计鬼才” ,一个国际设计界“超 白金” 的名字,他设计的作品几乎涵盖了现代人生活中所涉及的一切,从宏伟壮观的纽约 Royalton 与 Paramount 饭店到香港半岛酒店别具一格的 Felix 餐厅,从 Microsoft 设计风 格迥异的新型鼠标到弗洛卡瑞尔公司出品的造型奇异的牙刷, 他的精彩而脱俗的创意一次次 地让世人惊叹而又匪夷所思。 法国著名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1949- )是减约主义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 一位全才,设计领域涉及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电器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等。他的家具设 计异常简洁,基本上将造型简化到了最单纯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态,从视觉上和材料的使用上 都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原则。斯塔克设计的路易 20 椅及圆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 由塑料一体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铸铝后腿上的人体,简洁而又幽默。 1994 年,斯塔克为沙巴法国公司设计的一台电视机采用了一种用可回收的材料C高密度纤 维模压成型的机壳,同时也为家用电器创造了一种“绿色”的新视觉。 菲利浦?斯塔克 (Philippe Starck) 官方网站:http://www.starck.com/ 菲利普?斯塔克,世界著名的设计鬼才,法国巴黎人,1965 年,不满 16 岁的斯塔克在法国 LaVilette 家居设计竞赛中获得第一名。1968 年创立以其名字命名的公司。斯塔克于 1980 年接受了密特朗总统的爱丽舍宫的改建工程, 并于 1984 年完成巴黎 Costes 餐厅的室内设计, 这两项设计为其带来了全球性声誉。他涉猎甚广,从小型产品、服装、家具到室内设计、建 筑设计,都能赋予其有力的雕塑感与挪榆式的视觉戏剧效果。 斯塔克几乎囊括了所有国际性设计奖项,其中包括红点设计奖、IF 设计奖、哈佛卓越设计 奖等等。 菲利浦?斯塔克在 48 岁时设计出《好产品》(1997 年),斯塔克主要从事立体的产品造型 设计.斯塔克对自己的阐释是:“我平和、我能见所不见、我好奇、我善待宽容、我明智。” 事实上,斯塔克的设计所向披靡,他的设计作品绝对是强有力的征服者,他的“能将欲望的 冲动视觉化”的非凡能力,使得他闻名于世。斯塔克的尖锐性在于他从“后现代”步入,又 从其中蜕出。 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做一个综合一些文化符号的随波逐流者, 而是要成为新符号 新象征的创造者,他的“能见所不见”帮助他站立在潮流的前头。 斯塔克毕业于法国巴黎工业设计暨环境建筑设计学院(Ecole Nissim de Camondo),在 1968 年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专做塑胶制充气成型的作品(inflatable objects),1969 年 他进入皮尔?卡登,职衔是艺术指导。在 1975 年之后,斯塔克开始独立为许多室内设计案 和产品设计案进行设计。 他在美国最知名的一些平价设计产品, 后来都经由大卖场塔吉特销 售。 斯塔克的事业在 1982 年开始达到高峰,当时他接到为法国总理弗朗索瓦?密特朗私人公寓 进行室内装饰的设计案,使得他声名大噪,之后承接的大小设计案件也越来越多,每一件都 展示了他过人的创意之处。 他最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 几乎是各个领域的设计他都能发挥创 意,并生产出产品,最近他的作品包括了替微软设计的电脑鼠标、还有替啤酒公司重新设计 的新包装。菲利浦?斯塔克设计风格: 斯塔克的设计风格很难一言概之, 若与其他经典设计师相比, 他最大的特色就在于他可以同 时专注在不同领域的设计上, 而且是大到耗资千万的建筑设计, 小至相当便宜的牙刷这样的 区别。 除了一些产品设计和家用品是基于大量制造的国际化设计外, 斯塔克的设计作品通常 是有机型、情感丰富而且使用相当独特的材质混合(例如有玻璃与石头、塑胶和铝、绒布与 铬的组合)。 他最知名的作品有 1989 年的斯塔克牙刷,和 1990 年的榨汁机(名为 Juicy Salif;外观看 起来像火箭发射器,是为意大利家用品品牌 Alessi 设计的),室内设计的作品中,较知名 的是 1984 年巴黎的 Café Costes。 此外还有东京浅草的朝日啤酒大楼、 香港半岛酒店的 Felix 酒吧。 目前他居住在四个地方,分别是巴黎(他主要的对外联络都是透过巴黎),纽约(在纽约的 工作室进行大部份的产品设计流程),意大利的布拉诺和伦敦。“创作,不管是以何种形式呈现,都应该以尽多地满足和改善人们的生活为出发点。”斯塔 克强烈地相信并坚守着这份责任感。叛逆的和亲切的、实用主义的和具有颠覆性的,他乐于 和每一个人分享。 他将这些元素用充满幽默感的方式整合,这使他从一开始便显得与众不同。 “没有人必须成 为一个天才,但每个人都必须积极参与”。他对生态学植入的精确洞察,他对想象和创造新 生活方式的热情,他想要改变世界的决心,他对点子的热爱,所有的这些成就了他具有标注 性的设计感。 从日常用品、 家具和柠檬榨汁器, 到具有革命性的大型游艇、 刺激感官的酒店、 光影变幻的会场和风轮机, 他从不停止向极限推进和向同时代的设计准则挑战的脚步。 他是 第一位被邀请参加 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 design)大会的法国人,同时参加的 还包括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和英国维珍品牌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名人。发明家、 创造者、建筑师、设计师、艺术总监,这些头衔显然都是属于菲利普?斯塔克的,除此之外, 菲利普?斯塔克更是当之无愧的法国设计界文艺复兴的领军人物。 菲利浦?斯塔克孩童的艺术: “我的父亲是一个航空工程师。对我来说发明就是一种责任。”――菲利普?斯塔克 菲利普?斯塔克出生于 1949 年,从童年开始,他的工程师父亲对他的首要教育一直都是: 所有事物都应该被优雅而严格地组织, 无论是人际关系还是统领所有创意姿态的决定性洞察 力。 他坚定地相信自己不遗余力的努力和对细节的专注, 会让自己的创造被所有能感受到自 己用心的使用者喜爱。多年以后,斯塔克回想起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他说:“充其量 那只是孩子的游戏, 充满想象力的游戏, 但我必须感谢当时学到的很多技术, 特别是工程学。 我是个喜欢做梦的孩子, 直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无忧无虑的心态和孩童般的特质。 我完全接受 叛逆、 颠覆和幽默感。 ” 第一次展现出对居住空间的兴趣是在巴黎的 ecole nissim de camondo 求学期间, 1969 年, 他在那里设计出了一个可充气的房子, 它的发表为斯塔克在 salon de i’ enfance 上带来了第一次的成功。不久之后,pierre cardin 被其打破常规的设计吸引,为 他提供了出版社艺术总监的职位。 在发表了包括 flying lamp 等一些列标志性作品后,这位无所畏惧的梦想家在 1976 年开始 了大胆新奇的 night club 装潢设计,蒙特勒伊 la main bleue 的诞生证明“古怪”的设计 并不会让任何一个会所显得不够体面。之后具有传奇性的 parisian、les bains douches 和 starck club 也都证明了这一点。 同时, 斯塔克成立了自己的工业设计公司, 就是在这里, 他开始了自己与意大利工业设计巨头的合作, driade、 alessi、 kartell 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更为国际性的合作包括奥地利的 drimmer、瑞士的 vitra 和西班牙的 disform 等等。终于在 1983 年,斯塔克遇到一个极具戏剧性的契机。在法国前部长 jack lang 的推荐下,前总统 franois mitterrand 选择了斯塔克的项目书来为自己爱丽舍宫的私人住所装修。年轻的菲 利普?斯塔克一下子成为了最受瞩目的设计新星,进入到了公众的视线。 设计,一个诗意与政治的承诺 “每一个物体、每一个形状、每一种风格都需要具有意义,正是这种意义改变和影响着我们 每一天的生活。”――菲利普?斯塔克 人们缺少的是什么?显然不是物质在数量上的增加。 斯塔克对这一点有着清楚的认识, 他告 诉我们:“铅笔是我唯一的工具和武器,我用它来改变世界”。在斯塔克的眼里,每个人都 有得到 best 的权利。“我沉迷于改进质量,降低价格,使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得我的作品。 业界没有人希望我这么做, 但每次我降低价钱的时候总是会提高质量使产品卖得更好, 这使 得我的同行不得不和我做一样的事情。 我从不停止对完美产品的追求, 有品质保证的产品才 能持久生存。”这么看来,巨大的成功似乎从未阻碍过菲利普?斯塔克乐善好施的心。 与盛行的风潮不同, 斯塔克从涉足设计行业开始, 他的设计从不是为某一类精英人群而专门 服务的,而是为整个社会群体。他梦想着完成“民主态”这一革新的概念,换句话说,设计 出一个能够以最少的价钱在最大数量的拥护者中传播的最优产品。 斯塔克相信最真诚的现代 的优雅是来自一个物品的被使用数量,这与“限量版”的意识形态完全相反。他从 1984 年 开始与 3suisses(法国著名大众邮购品牌,引进中国时起名法瑞儿)合作,并在 1994 年推出 了具有历史性的“maison de starck”。在 2002 年,他又为美国的连锁超市 target 设计了 超过 60 种非常具有创意的产品,从杯子到婴儿奶瓶,可负担的价格让美国的家庭主妇们在 日常生活中享受到了设计带来的喜悦。 菲利普?斯塔克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生活中最普遍的用品,试图在传达他充满人性、爱和诗意 的设计信息时为人们带来最好的东西。 他的设计更多的专注于功能性而不是物件本身, 目的 是用最少的材料提供最好的服务。这种经济带来了最简洁优雅的线条,就像是一种哲学,扩 散开来的弧线几乎倾向于物体的消失。 其中 louis ghost 椅子无疑是他所设计的塑料家具中 的巅峰之作, 从面世之后至少已经被卖出了上百万件。 为数众多的日常家居用品在他有如 “恶 作剧”般的重新改造后已经成为了今时今日最具代表性的设计。 为生态而战斗 “生存意味着为你的部落服务。野蛮必须被战胜。生态保护刻不容缓。”――菲利普?斯塔 克 在生存环境问题远未成为人们广为讨论的话题时, 菲利普? 斯塔克已经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用负责任的、有道德的态度设计出经久耐用的产品,具有实用性和所有必需的功能,远离没 有生命力的、易于腐烂的“时尚”,这是他一贯的工作原则。“我们越来越应该意识到,人 类的命运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任由自己在这个唯利是图的市场机构里飘荡。”人 们早该放弃疯狂的时尚轮回,选择使用可持续性的、经久耐用的产品。 “我现在的责任更多 的是关注未来能源的生产,以及塑料,这种石油最有趣的衍生品的未来将该被如何替代。” 现在的菲利普?斯塔克更加加快了“战斗”的步伐。在 2008 年,他为意大利的 pramac 集团 设计了一款能够单独使用的风轮机, 不但便于操作而且价格平易近人, 一般家庭也可以轻松 获得。 这使得日常生活中能源获得的方式有了突破性的改变。 他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出一种 预置的环保型低价住房。在与 riko 的合作中,斯塔克设计了一系列极为雅致的木屋子。这 种屋子的雏形只包括了最基本的必须功能,斯塔克称之为“骨架”,其他可选的功能可以根 据主人的需求和突发奇想的灵感随意添加,玻璃墙、不同的屋顶、柱子等等,还有许多能够 满足休闲需求的功能,如车库、花园小棚、游泳池、儿童游乐室?斯塔克将最高端的生态科 技注入到这次的项目中去来实现他所追求的能量的自给自足,隐性的太阳能板、风轮机、加 拿大井(地缘热能)、蒸汽泵、雨水收集储蓄池、自然通风系统都得到了充分运用。听起来是 不是很神奇?但整个建筑的完成只需要短短的几个月时间! 可持续性的家具和建筑、太阳能帆船、对自然零破坏的旅游观、使用氢能源的汽车?这些都 是菲利普?斯塔克在近年内活跃的领域。显然,只要菲利普?斯塔克这位世界公民能够不辞 辛劳地领导这场战斗,创造将永无边界。 关于未来 “让我们为孩子提供另一种历史,另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菲利普?斯塔克 菲利普?斯塔克热爱旅行,仰慕自然的美丽。他常说有他妻子在的地方就有灵感的源泉,于 是他与他的灵感缪斯 jasmine 一起,时常在最令人难以预料的地方出现。设计界的鬼才、媒 体的宠儿、domus academy 的教授、人们谈论的话题.最令人欣喜的是,菲利普?斯塔克这 个名字早已等同于对一种优质生活的热情,不单是今时今日,更是对于未来。 过去的三十年里,菲利普?斯塔克得到了不计其数的荣誉和掌声,从地平线遥望星光灿烂下 的远方, 现在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看到未来, 正是这种试图改变未来的命运让大家凝聚在 一起。被爱所指引的设计姿态,对周遭不知疲倦的热情,建立一个“快乐明天”的决心,菲 利普?斯塔克对我们的承诺,他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
菲利普斯塔克设计北京俏江南兰会所:说到俏江南 LG 世界会所,菲利普?斯塔克这位鬼才设计师表示这将是他在中国的第一个项 目,此前为了勘察场地,他来过中国几次,却从没去过故宫长城,当有人问起他的设计是否 会加入中国元素时,菲利普的回答又一次让所有人跌破眼镜: “我对任何有关中国的元素都 不感兴趣,时代在发展,对国家概念的理解也该发展了。在我看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越来 越含混不清, 而此刻的世界是由很多不同的部落构成, 一个国家可能拥有很多个部落, 而我, 只为属于我的那个部落的人群服务。 我在中国的工作也是如此, 我不会特别地为中国设计什 么东西去取悦这里的人, 我只是在尽可能地根据我的部落人群最本能的需求设计东西。 如果 你像我这样工作,你会发现,根本不需要什么本土元素。当你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场所, 以适合的成本为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情,一切都会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在新闻发布会上,菲利普?斯塔克说:“我在飞机上的这 10 几个小时里,除了睡觉之外,还 花了 15 分钟完成了一组 17 个产品的设计。 ” 这种话如果出自他人之口恐怕要被认为是狂放 与自大,但请相信,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在菲利普?斯塔克身上,这位“从不看设计杂志, 不看电视,不看电影”的天才设计师,在全世界拥有 20 处住所,这些住所都选在偏僻的地 方,比如森林中央或者荒漠之上,这些住所就是他的工作室,不用电脑,不借助任何设计资 料,甚至不通电,在黑暗中独立工作的他尽情享受着那些静谧与空洞。 “我花大量的时间睡 觉和做梦,我的很多设计实际上在潜意识里就早已完成了,做梦是一个最简单自然的过程, 它从不说谎,而意识却总是骗人的,当你完整地说出一些事情的时候,事实上它已经离你原 本的想法很远了。”菲利普?斯塔克认为,一个设计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那些没有生命力 的物体去表达设计师自身的感情, 因此, 他的所有设计都是关于生活中的情感、 爱意、 热情、 温柔,甚至性――他的设计总是充满童稚与感情。菲利浦?斯塔克设计作品年表: 1968 第一件家具――西班牙椅; 1982 法国总统密特朗的新居的内部装饰; 1984 巴黎 Cafe Costes 的整体装饰; 1988 纽约 Royalton 酒店; 1989 日本 Nani Nani 大厦; 1989 弗洛卡瑞尔公司的系列牙刷; 1990 纽约 Paramount 饭店; 1990 Alessi 公司最有争议的榨柠檬汁器(Juicy Sali); 1994 香港半岛酒店的 Felix 餐厅; 与法国著名邮购集团 La Redoute 合作推出”Good Good”系列,包括家具、时装、灯饰、儿 童玩具和食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欣赏: 牙刷”DR KISS” TOOTHBRUSHCPhilippe Starck菲利普斯塔克 1998 年为 Alessi 设计的苍蝇拍,名为 Dr. Skud。手柄末端有三叉形的支脚, 使得苍蝇拍可以自己立住,这并不是最大的亮点,巧妙排列拍面的镂空孔洞,组成一张人脸 的图案,才是设计上最吸引人的地方,斯塔克又使坏了,让人见了忍俊不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牛角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浦?斯塔克作品 菲利普斯塔克设计名言: 设计是拒绝任何规则与典范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超越与探索。未来,实用耐用的商品将取代 美丽的东西。明日的市场,消费性的商品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将是智能型,且具有道德 意识, 意即尊重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实用商品。 平民化设计即风格和设计消失于最简洁和 中性的外表。我平和,我能见所不见的,我好奇,我善待宽容,我明智。 ―Philippe Starck 产品的内在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鹿在河边走来走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