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白银景泰县县喜泉镇有个叫寇明军的吗

于谦记实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于谦记实
,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官至少保,世称少保。祖籍(今),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乡。的曾祖于九思在元朝时离家到杭州做官,遂把家迁至钱塘,故史载为浙江钱塘人。于谦与、并称“”。另有新编历史剧越剧剧目以此为名。字&&&&号字廷益,号节庵出生地去世时间日民&&&&族汉族
《救世宰相》是的一个系列。中央电视台播放。其主讲人是。
血不曾冷,风孰与高
少年立志,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十七岁时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元年(1426年),在起兵谋叛,随宣宗亲征。授御史,后官至。
正统十四年(1449年)秋,大举侵犯边疆,宦官建议英宗亲征。八月英宗在之变被俘虏,京师震动。皇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将擢为,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向南迁都避敌,挺身而出,驳斥了各种投降主义的论调,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持保卫北京,继续抗敌。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明代宗。十月,挟持英宗破威胁京师,分遣诸将列阵九门迎敌,并亲自督战,击毙也先弟孛罗及平章卯那孩,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
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请求议和,同意归还英宗。八月,明朝接回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当时闽浙有、,广东有黄肃养分别叛乱,湖广、广西、贵州等地均有少数民族作乱,都被平定。
景泰八年,将军、等,趁景帝病重,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位后,和等诬陷制造不轨言论,要另立太子,唆使科道官上奏。审理案件,判定犯谋逆罪,判处死刑。英宗以对国家有功,不忍心杀他,奏道:“不杀,此举为无名”遂以“意欲”谋逆罪处死,其子充军,发戍山西龙门,其妻张氏发戍山海关。《明史》载“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籍没时家无馀资。发现的正屋大锁牢牢锁著,里面放著皇帝御赐的蟒衣、剑器,看了也忍不住落泪。年间,其子获赦,上疏为父平反,明宪宗亲自审理,二年(1489年),赠特进、、,谥“肃愍”。葬于杭州西湖麓,赐祠于其墓曰“旌功”。万历年间,明神宗改谥号“忠肃”。留有《于忠肃集》。后世尊为。 初年,被任命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谋反失败投降后,皇帝让数说他的罪行。正词崭崭,声色震厉,在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伏地战栗),自称罪该万死。这一情景给皇帝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他认定此人必是可造之才,回去之后,他当即下令派这个人巡按江西。巡按外地正是御史的职责,也不算什么高升,但皇帝的这一举动明显是想历练此人,然后加以重用。
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年间,宦官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手(绢)帕蘑(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两袖清风”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闾阎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说长道短。此诗写成后远近传诵,为一时佳话。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的极度不满。
正统六年,上书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
当初,、、主持朝政,都很重视。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但每次进说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相似的御史,曾经顶撞过王振。入朝,推荐参政王来、代替自己。通政使逢迎的指使,弹劾因为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职为。山西、河南的官吏和百姓俯伏在宫门前上书,请求留任的人数以千计,周王、晋王等藩王也这样上言,于是再命为巡抚。当时的山东、陕西流民到河南求食的,有二十余万人,请求发放河南、怀庆两府积储的粟米救济。又奏请令布政使安抚召集这些人,给他们田、牛和种子,由里老监督管理。前后在任共十九年,他父母去世时,都让他回去办理丧事,不久便起用原职。
,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挟持皇帝亲征。和极力劝谏,不听。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明英宗在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立即被升为。
郕王暂代皇帝出朝,廷臣们请求将灭门九族。而的党羽叫马顺的,便出来斥责。于是给事中在明廷忍不住上前打马顺,大家都跟着他。还把别的同党拉到那里打死。朝上秩序大乱,卫卒声势汹汹。郕王害怕得要起来逃跑,为防止报复,推开众人走上前去扶住郕王不要起来,而且告诉郕谕说:“马顺等有罪该死,不予(百官)追究。”大家才安定下来。的袍袖因此全部撕裂。退出左腋门,王直握着的手叹道:“国家正在倚赖你呢,今天虽然一百个王直又有什么作用!”当时,上下的人都依赖重视,亦毅然把国家的安危视为自己的责任。 当初,大臣担忧国家没有君主,太子年幼,敌寇将至,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一再害怕地推辞。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于是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景帝,进去回答问话,情绪激昂地哭着说:“敌寇得意,留住了皇上。必然轻视中国,长驱南下。请命令各边境的守臣竭力防守遏制。士兵的器械快要用完了,需要马上分道招募民兵,令工部制造器械盔甲。派遣都督、、张辄、、雷通分兵据守九门重要的地方,军队驻扎在外城的外面。都御史。给事中亦参与这些事,迁徙外城附近的居民进入城内。储存在通州的粮食,令官军自己去支领,用装足的米作为代价,不把粮食留给敌人。像轩倪这样的人,应该用为巡抚。武臣像、、柳博这样的,应该用为将帅。至于军队里面的事情,我自己承担,没有成效就判我的罪。”对他的意见,皇帝全都认真地接纳了。
十月,敕令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直入,进窥京师。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不同意,说:“为什么向他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诸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都督陶瑾在,伯,武进伯,都督,侯顾兴祖,都指挥正阳门,都督刘得新,都指挥汤芦门,而自己和率领副总兵、在德胜门外列阵,抵挡也先。把兵部的事交给了侍郎,把各城门全部关闭,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命令。副总兵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面抵挡敌人,俘虏了一个头目。皇帝高兴,令选精兵聚集在教场,以便调动;再命太监兴安、同于谦一起管理军务。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叛变了的宦官教唆也先邀明朝大臣迎接上皇,索取黄金和丝织品以万万计;又邀及王直、等出城谈判。皇帝不准许。也先更加沮丧。庚申,也先部队窥伺。于谦令率在空屋里设下埋伏,派几个骑兵引诱敌人。敌人用一万骑兵逼近,副总兵发射火药武器,伏兵一齐起来迎击。也先的弟弟孛罗,平彰卯那孩被炮打死,也先部队转移到,都督抵御他,亦分了部分兵力来到,敌寇撤退。副总兵在彰义门攻打敌军,和都督一起挫败了也先的前锋。敌军正要退却,而几百个骑着马的宦官想争功,冲马争着向前。阵脚乱了,被乱发的箭射死。寇兵赶到土城,居民爬以屋顶,呼喊着用砖石投掷敌人,喧声震天。和福寿的援兵赶到,敌军于是撤退。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他,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王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了他的归路,于是拥着上皇由向西去。调各将领追击,到才回来。评功,加少保、总督军务。说:“四郊多保垒,是卿大夫的耻辱,怎么敢求取赏赐功劳呢!”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增兵守真定、保定、、易州等府州,请求用大臣镇守山西,防止敌寇南侵。
景泰元年三月,总兵朱谦奏称敌兵三万围攻,敕令担任抵御他:不久,敌寇退,请求即驻兵,敌寇来则出关剿杀,敌寇退则回京师驻守。大同参将许贵奏北面有三个人到镇上,想朝廷派使者讲和。说:“以前派指挥季锋、岳谦前往讲和,而也先跟着入寇。接着派通政、少卿,见不到上皇就回来了。显然,不能依靠和谈。况者我和他的仇不共戴天,从道理上来说也绝不可以讲和。万一和了他要满足无穷无尽的要求,答应则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难,不答应又会发生变乱,这形势也不能讲和。许贵是武臣,而这样恐惧畏缩,怎能敌汽同仇,按法律该处死。”发出文书严厉谴责他。从此边境的将领人人都主张坚守作战,没有敢说讲和的。
当初,也先诸多要挟,都是由策划的。(英宗)策划镇守大同的将领抓了,把他杀了。又给想办法,让他引诱杀了奸细田小儿。而且利用间谍实行离间,请求特别释放了忠勇伯把台家,答应封给爵位,让他从中想办法。也先开始有放回上皇的意思,派使者来联系,京师的戒备才稍稍放松了一点。上言:“南京重地,需要有人加以安抚稳定。中原有很多流民,假如遇上荒年,互相呼应聚集成群,这是很值得担心的。请敕令内外守备和各处巡抚用心整顿,防患于未然,召回派往内地召募发兵的文武官员和镇守中宫。”
到了八月,上皇被留在北方已经一年。也先见中国没有什么事端,更想讲和,使者接连前来,提出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皇帝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皇帝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的功劳。
上皇已经回来,请求朝贡。先前贡使不过百人,增加到三千余人,对给予的赏赐总不满足,便入侵。”现在又派三千人来朝,请求列兵居庸关以备不测,在京师隆重,设宴招待。因此说到和议很难依靠,逐条进上安定边境的三个策略。请求敕令大同、、永平、山海、辽东各路增修墙准备防御。京兵分别隶属于、、,虽然各设有总兵。但不相统一,请求选择精锐十五万人,分为十营团操,从此开始了团营的制度。这事记载在《明史·兵志》中。入贡,常常携带以前掳去的人口来。一定奏请酬劳使者,前后赎回了几百人。
当初,永乐年中,投降过来的人被安置在京畿附近的很多。也先入侵时,很多成了内应。想分散遣送他们。因为西南有战事,每次出征,都挑选他们精锐的骑手,从厚资助他们前往,然后再遣送他们的妻子,内患得以平定。以独石入卫,八个城都给了敌人。于谦使都督率轻骑兵出占据了它,招募百姓屯田,边战边守,八个城得以收复。贵州苗未平定,建议撤去布使、按察两司。专设,用大将镇守。说:“不设两个司,是放弃了这地方。”建议遂作罢。认为上皇虽然回来了,但国耻未洗雪,正值也先和结怨,请求趁机派大军,自己前往征讨他,以报复从前的仇恨,清除边患。皇帝不准。
主持兵部工作时,也先的势力正在扩张,而福建、浙江、广东各自拥有部众和自封的封号,湖广、贵州、广西、瑶、侗、苗、僚到处蜂起作乱,前后的军队征集调遣,都是于谦独自安排。当战事匆忙急迫,瞬息万变的时候,眼睛看着手指数着,随口讲述奏章,全都能按照机宜采取正确的方针方法。同事和下属接受命令,彼此看着都感到惊骇佩服。号令严明。虽然是勋臣老将稍有不守法度,立即请圣旨切实责备。一张小字条送到万里外,没有不谨慎小心执行的。他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性情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上皇虽然回来了,一点也不说自己的功劳。东宫改易以后,景帝命令凡是兼东宫太子宫属者支取两份俸禄。诸臣都表示推辞,只有一再推辞。自己的生活很简单俭朴,所居住的房子仅仅能够遮挡风雨。皇帝赐给他西华门的府第,推辞说:“国家多难,臣子怎么敢自己安居。”坚决推辞,皇帝不准。于是把皇帝前所赏赐的玺书、袍服、银锭之类,全部封好写上说明放到那里,每年去看一看罢了。
皇帝很了解,所议论奏请的事没有不听从的。皇帝曾经派使者到真定、采择野菜,去制造鱼干,一说便马上停止。任用一个人,一定悄悄访问。实事求是地回答,没有隐瞒,也不躲避嫌疑怨恨。因此那些不称职的人都怨恨他,而不像他那样被皇帝信用的,亦往往嫉妒他。当敌寇刚刚撤退时,都御史罗通立刻上奏章弹劾登记的功劳薄不实在。御史顾曜说太专权,干预六部的大事奏请实行,好像他就是内阁一样。根据祖制反驳他们,亦上疏为他争辩,但指责他的人还是不断收集他的材料。各御史多次用苛刻的文词上奏弹劾他,全靠景泰帝力排众议,加以任有,他才得以尽量实现自己的计划。
的性格很刚强,遇到有不痛快的事,总是拍着胸脯感叹说:“这一腔热血,不知会洒在哪里!”他看不起那些懦怯无能的大臣、勋臣、皇亲国戚,因此憎恨他的人更多。又始终不赞成讲和,虽然上皇因此能够回来,但上皇并不满意。因为提出迁都南京,受到斥责。这时把名字改为有贞,比较得到提升进用,经常咬牙切齿地恨。本来因为违犯了军法被削职,是请求皇帝宽恕了他,让他总理十营兵,但因为害怕于谦不敢放肆,也不喜欢于谦。德胜门一仗的胜利,的功劳并不比大,而得到世袭侯爵,内心有愧,于是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皇帝下诏让他到京师,推辞,皇帝不准。说:“国家多事的时候,臣子在道义上不应该顾及个人的恩德。而且身为大将,没有听说他举荐一位隐士,提拔一个兵卒,以补益军队国家,而只是推荐了我的儿子,这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吗?我对于军功,极力杜绝侥幸,绝对不敢用儿子来滥领功劳。”更是又愧又恨。都督张辄因为征苗时不守律令,被弹劾,和内侍等都一向恨于谦。
景泰八年正月壬午,和、迎接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诬陷等和黄囗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王文忍受不了这种诬陷,急于争辩,笑着说:“这是他们的意思罢了,分辩有什么用处?”奏疏上呈后,英宗还有些犹豫,说:“于谦是有功劳的(谦实有功)。”进言说:“不杀,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皇帝的主意便拿定了。正月二十三日,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这是一项十分容易完成的工作,因为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家无余财)。遂溪的教谕吾豫说的罪应该灭族,于谦所推荐的各文武大臣都应该处死。刑部坚持原判这才停止了。千户白琦又请求写上他的罪行,刻板印刷在全国公布。一时要讨好皇帝争取宠幸的人,全都以作为一个话柄。
于谦自从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景帝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皇帝太过宠爱,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那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都是皇上赐给的蟒袍、剑器。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一有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的部下,他把酒泼在死的地方,恸哭。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过了一年,送回去葬在杭州。陈逵,是六合人。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门下举荐的。开始时不知道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几天。英宗也后悔了。
已死,由的党羽任兵部尚书。不到一年,所干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皇帝召大臣进去看,铁青着脸说:“在景泰朝受重用,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为什么会有这样多?”低着头不能回答。不久边境有警,皇帝满面愁容。恭顺侯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皇帝无言以对。这一年,被中伤,充军到金齿口。又过了几年,亦被捕入狱,死于狱中;谋反,被灭族,事情得以真相大白。
初年,将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全国各地传颂。二年,采纳了给事中的意见,赠给特进、、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方有关部门年节拜祭。万历中,改谥为忠肃。杭州、河南、山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止。其实并不需要皇帝的所谓嘉奖,因为这些所谓的天子似乎并没有评价于谦的资格,明英宗之前有过无数的皇帝,在他之后还会有很多,而于谦是独一无二的。
《平阳道中》
杨柳阴浓水鸟啼,豆花初放麦苗齐。
牙逢尽道今年好,四月平阳米价低。
《暮春遇雨》
暖风吹雨浥轻尘, 满地飞花断送春。
莫上高楼凝望眼。 天涯芳草正愁人。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老翁佣纳债,稚子卖输粮。
壁破风生屋,梁颓月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岳忠武王祠》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北风吹》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
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
冰霜历尽心不移,况复阳和景渐宜。
闲花野草尚葳蕤,风吹柏枝将何为?
北风吹,能几时!
《除夜太原寒甚》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赤日行空暑气浮,炎风簸土几时休?
云霓久渴斯民望,廊庙当分圣主忧。
旱魃剿除消暑气,神龙鼓舞起灵湫。
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祠 北京于谦祠
在23号,原有门匾书“于忠肃公祠”。二年(1
466),宪宗皇帝特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万历十八年(1590)时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塑像。清顺治年间,像毁,祠也废。清光绪年间又重建。祠坐北朝南,东为故宅,院内东侧建有奎光楼,为两层小楼。上层为魁星阁,悬“热血千秋”木匾,正房5间为享堂,硬山合瓦顶,内供塑像。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1976年魁星阁在地震时被震毁,小楼亦被拆除。祠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杭州祠、于谦墓
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风景秀丽的麓,西湖畔。祠位于于谦墓旁。
明朝二年(1489),冤案得以平反,孝宗皇帝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祠纪念,取名 “旌功祠”。五百多年来,祠屡毁屡建,现存建筑为
祠内于谦像清同治
杭州祠八年重建的旧迹,格局尚属完整,自91年5月起,先后经四次修缮,至1998年,值于谦诞辰600周年之际,于谦祠重新对外开放。
祠为传统型的祠堂建筑,白墙灰瓦,朱漆大门,&于忠肃公祠&几个篆书大字显得庄严肃穆。祠堂共有三进,为前殿、正殿和后殿,前殿与正殿间,有南北厢房各一,厢房北面另有配殿一间,建筑面积约900多平方米。庭院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是一处清幽之所。
前殿辟为序厅,殿门两侧楹联是所撰:“公论久而后定,何处更得此人”。清朝嘉庆壬午年(1822)六月,任浙江杭嘉湖道,他倡议集资整修祠墓,并带头捐献自己的官奉。上悬匾额“百世一人”,是对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序厅正中一巨大石灰岩上镌刻着前言,石灰岩造型取意青少年时所作诗作《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正是于谦一生刚正不阿、两袖清风品性的真实写照。两侧墙上陈列年表、于谦世系表,一张绘于清代的于谦夫妇像尤为引人注目。厅内还放置造型简洁的案几、椅等明式家具以渲染气氛。
正殿是祠的主体部分,也是陈列最具特色的地方,通面宽21.8米,进深14.15米,。大殿正中是一座全身立像,于公威严肃立,双目炯炯,正气凛然。像高3.2米,基座1.3米,为海水浪花图案。像后衬以由徐向前元帅书写的《石灰吟》壁面,塑像上方悬挂乾隆御题匾额:“丹心抗节”,黑底金字,为乾隆十六年乾隆帝南巡杭州凭吊时所题。殿柱上悬挂数幅颂扬不朽功绩的楹联,均是明清时期的名家所撰,经当代书法家题写。大殿墙面为两幅半圆大型浮雕壁画,左侧是“”,右侧是“之变”的有关场景,每幅画相对独立,但在整体上又呵成一气,场面颇为凝重、壮观,运用明暗变幻的灯光效果,再辅以铿锵激越的《十面埋伏》背景音乐,使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恍如置身于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尘土飞扬的古战场,正与一起抵御外侮。壁画高3米,宽46米,是经专家多次论证修改,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家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壁画突破了一般祠堂陈列的窠臼,使壁面不见柱子,与匾额、楹联、塑像遥相呼应,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效果。塑像背面的墙壁上嵌有清代石碑若干块,其中包括杨昌 题的线刻《明少保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像》碑一块,袁枚题《重修于忠肃庙碑》残碑九块。
后殿陈列生平事迹,采用图版和照片相结合的形式,分“少年壮志”、“勤政”、“保卫北京”、“永垂青史”四个部分,详细介绍了于谦高尚的品格、卓越的功绩以及悲壮的人生。两侧的陈列柜中,分别展示了的著作和历代有关于谦的评述著作,有《于肃愍公集》、《于少保萃忠全传》、《于忠肃公祠墓录》等。
南北厢房分别作为兵器室和接待室。兵器室陈列明代的各种军械,包括用的火铳、火炮等。明代的兵器门类多、数量大、制作精、技术高,有较高的研究和欣赏价值。
前殿与后殿间的天井里,赫然立着一尊威武、雄壮的铁犀牛,身高约2米,围长约2.5米,周身乌黑,独角朝天,背上铸有亲撰的《镇河铁犀铭》,它是于谦勤政爱民、治理黄河的一个历史见证。黄河自古多泛滥,巡抚河南期间,他励精图治,奔波于大河上下,全心治理水患。为鼓舞人民战胜洪灾的信心,在1446年,派人铸了这尊“”,表达了希望根除黄河水患,使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原物现存于河南开封。
天井右侧有口井,井旁立碑,名之为“”。根据祠内清时遗碑记载:康熙乙亥年,在改建祠时发现此泉,泉水色清而味甘,因念“公之大忠诚如水之在地中”,故以此命名。后殿的院子里还保存着数明清两代的石碑,分别是四块大碑(、嘉靖、万历、康熙)及一块乾隆年间的残碑。
出祠大门向北约50米,可见一明式牌坊,墓道长长,芳草萋萋,两旁肃立的、石兽,为墓区平添几分肃穆与庄严。百米墓道的尽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是1982年修复墓时重新镌刻的,碑下的浮雕缠枝牡丹基座,和墓前的石供桌,均为明时原物。
祠是杭州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几年的规划与建设,已形成了包括于谦祠、于谦墓、墓道、牌坊等文物建筑与自然山林、绿地相结合的于谦祠景区,面积也由最初的6000平方米扩大到31000平方米。目前,景区正在修建雕塑广场、池、于谦诗碑廊,计划把配殿恢复为祈梦殿,随着西湖西进工程的进展,于谦祠景区将成为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墓与1966年文革中被毁。1982年,重建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
墓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风景秀丽的三台山麓,西湖乌龟潭畔。
(),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后,升,拥立景帝,抗击南侵,捍卫京师。
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成化二年(1466年)诏复原官,二年(1489年)诏立祠墓侧,额曰“旌功”。墓于1966年底毁,1982年重修,现存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占地面积4618.21平方米。墓坐西朝东,平面呈马蹄形,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前立“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碑一方, 1982年由书法家重书。墓道长100米,墓前祭台,香炉均为明代遗物。
是明代的民族英雄,他和、张苍水并称“西湖三雄”。(),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廷益。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被俘后,从升任尚书,拥立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军。次年(景泰元年),也先因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景泰八年(1457年)“”中英宗复辟,以“谋逆罪”被杀,葬于三台山。
明成化二年(1466),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
1966年,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墓为1982年重建。对,清代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日,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名单。
故居 故居位于杭州41号。,杭州人,15岁考中秀才,16岁起就读于,写下了有名的《石灰吟》,这于谦故居花园诗成为他一生为人的写照。因于谦少上上读书,至今吴山上尚有“于街”之称。明成化二年(1466),案昭雪,故宅改建为怜忠祠,以资纪念,巷亦名。如今,故居的忠肃堂、思贤庭、古井已照原貌修缮一新,陈列生平事迹,原有的旗杆石、造像碑等遗物,亦一并展出。故居占地不大,进们便可看见影壁上刻者于谦的名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现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读书处  吴山三茅观景区位于吴山景区的南面,北与吴山城隍阁景区、吴山阮公祠景区接壤;西与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相连;东面景区大都锲入市区,与南宋皇城遗址、南宋太庙遗址相贴;南面与郁郁葱葱的五云山山林腹地景观相切。
原名三茅堂,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因东都旧名赐额“三茅宁寿观”。殿名太元,内奉徽宗御画茅君像。三茅真君是指秦汉时得到成仙的茅氏三兄弟:长盈、次固、季衷。宋时此观极为显赫,历朝赐是观的御书有:高宗《黄庭度人经》,宁宗“道纪堂”字,《养生论》。绍兴年间(),赐古器三种:一,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作;又一为,本唐澄清观旧物,上有河东薛此铭;另一则是小楷《阴符经》。近志则增以《南方星君像》、玉靶剑、数珠、轩辕镜为观中七宝,一时连山都以七宝为名。
时并于观后筑“七十二”瑶台,遍植桃花,春时郊祭,时有“瑶台万玉”之称
“八景”之一“”。,为当时“八景”之一。
元朝时毁于兵火,明初重建。时观内设有书馆,
南宋围墙遗址和部分香糕砖路曾在此读书,并写下了千古传唱的《石灰吟》。
抗战时为日军拆毁,然而其规模甚大的遗迹仍依稀可辨 ,水池、小桥、巨石构建仍存。石壁间近十方摩崖石刻均已漫漶,仅存一方明万历时重刻的绍兴年间赐额宁寿观的尚书省牒文。
牒文为:牒奉敕宣赐宁寿观,牒到准敕,故牒。绍兴二十年。尚书省奉赦赐题七宝山三茅堂,太师同(押),参知政事余(押)。签书枢院事参知政事巫(押),绍兴二十年天牒。
经考古发掘,遗址上保留较为完整的围墙墙址,园路(有部分香糕砖路)和建筑格局,通过挖掘整理后作为遗址保护向公众展示,将成为吴山景区三期工程中的重要景点。
《咏》 (临安·万宽)
毓秀山河正气微,浮云久蔽遁天威。
龙颜欲触先生死,凤诏即承有是非。
清白才能持悬日,淡宁性情著宽衣。
一生难得春秋梦,万丈青松大国稀。
墓 于谦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三台山麓。(),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杭州)人。曾任监察御史,河南、山西巡抚。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兵部尚书,拥立景帝,抗击瓦剌南侵,捍卫京师。景泰八年(1457年),英宗复位后被害,次年(1458年)归落于杭州。成化二年(1466年)诏复原官,弘治二年(1489年)诏立祠墓侧,额曰“旌功”。墓于1966年底毁,1982年重修,现存祠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占地面积4618.21平方米。墓坐西朝东,平面呈马蹄形,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前立“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碑一方, 1982年由书法家沙孟海重书。墓道长100米,墓前祭台,香炉均为明代遗物。 明成化二年(1466),冤案平反昭雪,明弘治二年(1489),明孝宗表彰其为国效忠的功绩,赐谥“肃愍”,并在墓旁建旌功祠,设春秋二祭,形成祠墓合一格局。1966年,墓区被毁。1982年,重建墓,将原七座坟茔改为一座,墓高2米,青砖环砌,重刻墓碑,上书“大明少保兼兵部尚书赠太傅谥忠肃于公墓”,墓前设祭桌、香炉。1998年,为纪念诞生600周年,在墓道两侧配置仿明式石翁仲、石兽及牌坊,整治墓区环境,修复于谦祠,建成于谦景区。在这次湖西综合保护工程中,祠又经保护整修,恢复了于谦祠牌坊和甬道,现已成为湖西重要的人文景观。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墓坐西朝东,呈马蹄形,有七座坟,墓侧建旌功祠,又名祠,南北宽23米,进深30米,墓道长90米。后毁于1966年,今墓为1982年重建。对,清代袁枚曾赞颂道:“赖于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日,墓作为明至清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名单。,4月17日出生,祖籍丹阳市。中共党员。现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专业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2007年出现在江苏城市频道《》节目,开创了该节目收视率的第二新高。2009年10月初,他已在《》主讲《大明名臣:》。《大明名臣:》、《大明名臣:》和《大明名臣:》已录制完毕。《》正在录制中。1.求学威龙
2.科考落榜
4.群臣打架事件
5.直面危局
8.之死公元1449年,蒙古大举进犯明朝边境,明英宗被俘,京师震动,大明王朝危在旦夕。此时有一个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他亲自督战,捍卫北京,最后打退了蒙古的进攻,挽救了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使得大明王朝的历史进程又延续了一百多年。那么,这位挽狂澜于既倒的大英雄,就是本系列节目的主人公——救时宰相。从今天开始,老师将带领我们近距离地走进这位大英雄,看一看他的一生,都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轨迹和命运故事?而这位大明王朝的一代功臣,早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异于常人的特质。老师用了一个非常时尚的词汇来形容他,叫“求学威龙”。那么,在学生时代都经历了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代大明名臣,救时宰相,他领导的,打退了蒙古瓦剌的进攻,挽救了风雨飘摇的大明江山。使得大明王朝的历史进程又延续了一百多年。这样的一位旷世英雄,在十七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流传千古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好诗句,可见,学生时代的,一定是个品学兼优、才华横溢、出类拔萃的优等生。可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位优等生,却在科考中落榜了。于谦为什么会在科考中落榜?一个落榜生又是怎样变成日后的“救时宰相”的呢?科考的失利,又会给于谦带来哪些人生机会?在河南和山西巡抚任上一干就整整干了18年,为我们中国文化、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两袖清风。
说到这个两袖清风的典故,不仅是创造的,而且也给于谦带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的绝境,一个危机。那么这个两袖清风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他怎么又会给带来了那么大的危机呢?上一讲我们说明军50万人在惨败,被骑兵大屠杀,我们上一讲说到了,说后来护卫将军在拼死中找到了他,然后在大喝一声,我为天下诛此贼的怒喝里头,一家伙挥起把这个家伙砸了个稀巴烂。那么那个英宗皇帝的命运,这个年轻人,大明王朝的主心骨在这场灾难中又会是怎样的呢?土木堡一战,明军55万主力部队全军覆没,连皇帝也成了俘虏。风平浪静的大明王朝,一下子陷入了前途未卜的境地。在人心不稳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在两次关键的朝廷会议上力挽狂澜,坚定了大家抗击的决心。但此时的防守空虚,缺兵少粮,临危受命的,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他破釜沉舟,知道其他地方不用防,防得住北京,自然我大明无忧,防不住北京,那当然就完蛋。所以,全力驻守北京。所以我们岔开来说,当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那还是很有远见的。这个明代号称天子守边,北京就是最前沿,尤其面对北方各少数民族的时候,北京就是最前沿。所以你看,明代不论这个皇帝怎么昏庸,但朝廷上下的抗战意识那是宋代这样的时代是不能比的。
采用种种方法,从各地紧急调兵,一下调来了22万的兵马,但这22万兵马涌进了北京城,紧跟着就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是什么问题?于谦又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博士后副教授,做客《》,为您精彩讲述《救时宰相于谦》之直面危局。大军在消灭了明军50万人的主力部队,经过短暂的休整后,绕过大同和,然后很快攻下,迅速到达了北京城下,而在北京城内经过紧锣密鼓的部署,也组织起了有规模的反击力量。这样,一场硬碰硬的较量,在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了。但大军是乘胜再进,势头正盛。
而手下的明军是临时调集,很多都不是一线作战部队,而且北京城内没有多少粮食,所以于谦紧急调兵、运粮、拥立景帝,一举解决了北京城内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军民信心。成功地领导了一,挽救了危难之中的江山社稷,为大明王朝立下了大功。但是让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斗竟然还给他带来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矛盾,正因为这些矛盾的日益激化,最终导致景帝朝末期,爆发了著名的南宫复辟,宣告明景帝统治的终结。那么,这场究竟给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矛盾?这些矛盾又是如何逐渐发展,以至于最终发展成政变的?而于谦一个普通的大臣,又因何会成为这场皇权争夺战的根源?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南宫复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公元1457年,石亨和徐有贞等人发动政治叛乱,扶植被软禁在南宫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了皇位,史称南宫复辟。对于英宗复辟这段历史,多年来人们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英宗复辟当晚,在如此紧要的关头,作为景帝朝的第一重臣,为什么没有及时采取行动阻止这场叛乱,以至于等人不费一刀一枪,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大内呢?南宫复辟成功后,掌握了朝中大权的,政变组织者石亨、等人,开始对于谦实施报复。他们是如何利用手中的权利,公报私仇对付的?于谦的命运将会因这场南宫复辟而发生怎样的改变?为什么说正是于谦的一心为公,酿成了自己命运的悲剧呢?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景泰县教育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