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奇遇任务攻略姚老先生任务怎么做

市文化局走进直播间//来源:首都之窗&忆姚老先生二、三事--------崔福山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珠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珠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处处长黄海燕
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处长张健
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千容
主持人媛媛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首都之窗网友以及数字电视北京之窗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这里是正在为您直播的北京市政风行风热线“走进直播间”栏目。北京是一个文化名城,有悠久的历史,如何发挥首都的优势,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确保人民享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为此今天邀请到了北京市文化局的嘉宾们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话题,首先我介绍一下今天的四位嘉宾。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珠,欢迎您。 
  王珠:主持人好,各位在线网友,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处处长黄海燕,欢迎您。 
  黄海燕:网友们好。 
  主持人: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处长张健,欢迎您。 
  张健: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千容,欢迎您。 
  千容:大家下午好。 
  主持人:说到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政府的其中,承担了一些什么样的责任?
北京市文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珠 
  王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目,提出这个问题本身说明社会在进步、在发展,早几年大家说的是都是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很少听人说,如何维护自己的文化权益,什么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文化权益,今天所有的题目展开之前,我们先把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做一个了解。 
  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也曾经看过一些资料,但是确实我现在觉得还没有一个最权威的或者是法律上的很详细的解释。咱们还是先从最基本的《宪法》说起,47条是这样规定的,公民享有文化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同时也规定国家对从事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要给予鼓励和帮助。早在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里面的第27条是这样说的,人人有权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享有艺术并分享科学和其产生的福利,这都是说人的一种最基本的文化权益。我想,在最近,很多的专家包括各地的政府都对我们的群众文化权益有一个认真的研讨,在2009年,文化部蓝皮书中,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对公民的权益有这样的阐述,作为公民享有文化成果的权益;第二,有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第三,有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第四,文化创造的成果有受到被保护的权利。大概是这样四条。刚才您说的我们政府应该承担一些什么样的责任,在维护人民基本文化权利的时候?我觉得根据上面的四条就引申出来,政府应该对维护人民基本权益负有这样的责任。第一,政府有责任、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第二,政府应该创造条件和拓宽渠道,让公民能够参与各种文化活动。第三,政府应该创造宽松的环境,建立完善的机制,激发公民的文化创意,促进公民开展文化创造。最后,同样是一个我们现在说的知识版权保护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公民创造的文化成果不受非法侵占。这就是我对您刚才两个问题的回答。 
  主持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实现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什么是公共文化体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加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过程当中,政府干了哪些工作? 
  王珠:同样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什么,第二是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时候我们做了哪些工作。我先说第一个,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全世界有目共睹,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同时,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尤其重视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特别是近几年,又从理论的深入探讨到社会的丰富实践来建设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我们最近参加了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制度设计的大会,会上提出了我们持续了60多年的社会群众文化发展事业,到现在转变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实际上是从计划性的文化产品供应到尊重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觉得是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加快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中办、国办下发文件《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提出了几个要求: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来建设公共文化生产的供给,实施的网络,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的评价,整个这样一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这个框架之下有一个完整运行的方式和方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我们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社会的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很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等。同时,我现在有一个观念,一说公共文化,很多人想到,凡是免费的,凡是向群众提供的不要钱的就是公共文化,我觉得这个可能在观念上需要进行一些了解。公共文化不等于全部是公益文化,只能说是公益文化涵盖在公共文化的整体内容之中,公共文化是一个惠及全民的文化。这个服务体系包括发展文化生产力,包括公共的文化信息为社会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提供保障,为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说是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公共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服务体系。也就是说,公益性,同时也是惠及全民的。通俗地讲,跟很多同仁一说公共文化,大家就说不就是政府出钱,相关的文化机构提供一些公共文化产品,老百姓免费享受文化服务,我觉得可能通俗这么解释也行,但是不完整,不完全。具体说,应该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有公共文化的设施,政府要从税收中,财政的支出支持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转,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同时提供公共文化产品的信息,是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我们的阅读观赏类,公共文化的鉴赏类,文化素质的培训,群众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年,北京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深刻认识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几年是不断的一个健全的深入研究的这样一个阶段,而且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完善了投入的机制,加强了队伍的建设。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题目,我们做了一些什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不断的完善,我们目前已经是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演出服务体系、文化活动体系、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及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当然这里有很多工程,不光是涉及到文化局的,还涉及到广电局,比如说村村通工程,比如说出版局的惠民书屋等等。简单的描述一下我刚才说的工程,一个是我们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网络,现在基本上健全了,全市、区县、街道、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该说基本建成了,特别北京走在全国最前面的是3859个行政村,村村建设了多媒体文化中心,实现了我市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的目标。这些文化中心以农村的综合数字影厅为依托,集文化信息、报刊阅览、文艺演出、数字电影放映等等为一体,结束了广大农民群众所有的文化活动基本上是在露天进行的历史,现在他们有这样一个场所来进行,这是我觉得网络已经到了最深入的农村。第二是实施了重大的文化惠民工程。比如说全国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比如说农村演出星火工程、周末演出计划、针对城乡社区的百姓周末大舞台,还有针对弱势群体的让低收入人群进剧场看戏等等的文化惠民工程,使市民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三,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机制。市政府这几年不断的加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相关经济政策和投入机制,一方面是各级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新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 
  第四,加强了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建设。文化一定是人在做的,从事文化工作的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吸引各类有专长的,有愿望的优秀人才进入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一个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培养了一批专兼职的文化骨干。你看我们的村官,每个村官有一项必备的任务,是管理文化里面的很多的高技术设备,2009年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18区县都成立了分中心,在册志愿者6千多人,非在册的,也就是经常不断的参加活动,但是并没有注册的约有3.7万人,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不断更新,不断扩大。 
  第五,在研究制订各种公共文化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今年,北京市确定为群众文化年,通过资源整合,通过开展贯穿全年的群众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文化队伍的水平,而且我们还特别注重群众中的那些原创精品,不管是舞台演出还是各种艺术作品,促进基层的文化阵地的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主持人: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也是我们2010年承办的折子工程之一,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和规范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北京市文化局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处处长黄海燕 
  黄海燕:首先感谢主持人和各位网友对首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关心和关注,这个问题也是今年市政府折子工程的第164项工作,也是由我们市文化局来负责落实的很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刚才王局长也在北京市文化局推动首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总体工作当中提到了四级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已经形成了,这个网络形成之后,如何更好的发挥服务功能,这项工作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做规范和标准的时候,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提高全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水平,另外是规范行业的服务行为,同时,要保障市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这么一个作用,另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以这四个方面为基本原则,结合目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现实情况,重点考虑的因素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服务设施与环境,第二方面是服务对象和开放时间,第三方面是服务内容和方式,第四方面是服务保障和监督。 
  主持人:有没有详细的要求? 
  黄海燕:比如说设施要考虑利用率,有90%的设施给市民开展活动提供服务,还有服务对象要对工人要有一个制度的约束,同时对落实群体,我们更注重他们的需求,对工作人员的礼仪有一些规定,对服务设施里面的安全,还有一些常年了解读者需求的问卷形式全都有规定。 
  主持人:也就是说包括对群众满意度的调查,而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最后了解一下,规范和标准预计什么时候完成? 
  黄海燕:这是今年的折子工程,今年必须完成。 
  主持人:什么时候正式实施? 
  黄海燕:我们计划是从明年开始,今年做基础性研究。 
  主持人:谢谢。费用是否合理,文化设施是否就近方便,文化活动组织是否到位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公众享受文化活动的重要因素,因为首都之窗也配合今天的访谈在京友网上做了调查,其中有一个如何评价演出票?有46.7%和47.9%的人比较高和太高、无法承受,1.9%认为比较合理,84.3%人希望政府能降低票价演出,我想问一下王局,对于这样一个调查结果我们怎么看? 
  王珠:关于演出票价高的调查结果,我觉得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也进行过调查,也进行过很多的分析。演出票价高,什么样的演出票价高,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在一个范围内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不是所有的演出票价都高。当然,一些尖端的商业性演出,一定是高票价的,但是政府负责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中,特别是公益性的演出类,很多是免费的,或者是极低的票价。这个问题请演出处的张健处长进行介绍。 
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艺术发展处处长张健
  张健:好的。各位网友朋友们,主持人,我想就这个问题跟大家作以说明。对这个调查结果,我们非常认同。刚才在王局长向大家介绍情况的时候,她已经向网友们说明了一个概念,公共文化演出不都是公益性的。根据国务院第382号令,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规定,剧场不在公益性设施之列。剧场的演出,我们通常所说的剧场演出,应该是商业演出,商业演出就是市场行为,它的票价是受市场需求来调剂的。商业演出之所以有时候票价会出乎意料,跟尖端性有关系,同时跟税收性有关系,因为是娱乐性,标准很高,造成了演出成本过高,票价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现在我们也正在呼吁有关立法部门,将剧场调整成准公益性设施,这样就相应解决了税收问题,源头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都市,国际化城市,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剧场数量与其他国家或者说与我们相应的国际化大都市比较起来,相差非常多,我们非常需要优秀的剧场加入进来,光靠政府的投入是不够的,社会力量能加入进来会更好。我们想,剧场的数量如果增大了,税收调剂之后,票价自然会相应的得到一些调剂。 
  主持人:谢谢您带来的好消息,我们希望早日完成调整的过程,让朋友们更多的享受到文化事业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成果。 
  张健:我想再补充一下,王局长也提到,公共文化演出不都是公益性的,里面也有公共性的。十一五以来,北京市政府用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益性文化演出,我们推出了四个面向,一个面向是面向农村,我们推出了星火演出和周末场演出计划。第二是面向城市,特别是社区的老百姓,我们推出了诸如百姓周末大舞台,百姓大戏节。第三是面向未成年人,推出了民族艺术进校园和打开艺术之门,第四是面向弱势群体,走进长安戏曲之门和让低收入人群走进戏场看戏,四个系列八大品牌的演出,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消费水平来选择自己的演出观看内容。 
  主持人:您介绍了这么丰富多彩的政府提供的公益性演出,作为我们普通的群众去哪儿了解到这些信息? 
  张健:我们的演出有公示制,在北京市文化局的文化热线上可以查阅,同时近期也采取了公示的另外一个方式,要求参与公益性演出的所有的团体以及单位提前一个季度向文化局报送演出内容、演出时间、演出地点,同时要求各区县文委也要在文委和区县网站上向市民公示,如果遇到特殊天气,需要提前一个星期进行公示,在公益性演出的剧场贴出布告。 
  主持人:有哪些因素影响您观看演出,有54%的人说是设施设备,另外网友在关注首图二期什么时候开放? 
  王珠:我们的公共文化设施到底到一个什么水平才能满足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这几年在不断加大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有一些是新建,有一些是改造,我们各区的文化馆在十一五期间,像东城、西城、宣武、朝阳等等都进行了新建和改建,据我了解在十二五期间或者说从今年开始,将有六个区县的文化馆进行大规模的新建和改建,这些馆出来之后,将满足一批公益性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满足需求。至于说到首都图书馆二期什么时候能开放?我觉得很多的市民都非常关注我们的首都图书馆,据我了解,当时首都图书馆一建成向社会开放的时候,周边的所有的房地产都一下涨了好多,有一些读者说我就愿意让我的孩子从小在图书馆里长大,所以图书馆一定是城市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名片。首图二期采取的是代建制,原计划是今年年底主体完工,现在看来得到明年二三月份主体完工,加上装修,还有一些设备进入调试,没有意外情况,应该在明年下半年有可能向社会开放。首都图书馆一期是37000平米,二期是67000平米,有10000平米是地方志馆,真正用作图书馆开放现在加起来是94000平米,在全国来说,我们是从体量上非常大的馆,从管理上和整个的设备设施上也是最先进的,这个跟世界很多先进城市,我们的首都图书馆的水平应该是非常之高的,这也是我们作为首都市民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主持人:谢谢。我也想在这里特别感谢一下文化局,我也是经常去首图,从2008年开始,办证基本是免费了,从此首都图书馆实现了免费的服务,包括我们的一卡通也是方便了借阅图书的需求,我也会做一些思考,比如说美国纽约的公共图书馆有89座分馆,而且纽约三分之二的人有借书证,北京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比,我们有什么差距? 
  王珠:我们经过60多年甚至更多时间的建设,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水平一直在不断前进,确实有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是发展了上百年,我们小时候都知道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写资本论,应该说民众真正使用图书馆才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发展是非常之快的,北京有《图书馆法》,图书馆里面,公众如何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这对我们的广大市民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刚才说了,一说起来就是我到图书馆只是借阅图书、阅读图书,但是公共图书馆组织了大量的活动,什么样的活动?各种各类的讲座,非常精彩的讲座,各方面的。图书馆不光有纸质的图书,还有最先进的音像类的图书,互联网的等等,我也是很喜欢上首都图书馆,因为开始建的时候我就经常过去,那时候负责基建,我没有想到首都图书馆的自习室,居然每年的暑假每天根本就排不上队,很多学生利用公共图书馆的自习室来完成自己的作业。总而言之,北京市图书馆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刚才说我们的借阅证办理的比例是不是偏低,但是我们的公共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十几个区县的图书馆之外,还有一大批大学图书馆,我们的行业图书馆,大的机关内部的单位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实际上是支撑了整个图书馆的系统,在这个系统的运行下,北京的市民,不光是中央、地方、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享受图书馆给我们带来的文化的享受和知识的获取,应该说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非常好的。 
  主持人:单位和大学都有自己的图书馆,有没有可能向公众免费开放,让大家可以更多的享受到公共文化带来的发展,包括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黄海燕:一些院校的图书馆和机构的图书馆还是积极响应这个政策,积极开放,会克服自身的困难来开放,这是鼓励性的。 
  主持人:调查结果39.1%和35.2%和23%的人深入社区的内容少,不能满足需要,没有人组织发起,成为了影响的主要因素,还有人希望丰富演出类型,据我了解,全市有社团11074支,2009年的演出场次达到了3万多场,为什么还会有这样一个差距,难道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政府提供的服务不对称吗,我们怎么看? 
  张健:北京作为国家文化中心,可能从我们的演出观赏性两个方面来看,一个是舞台艺术方面,也就是剧场演出类型,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2009年剧场演出为例,舞台艺术的演出是16000场,我们演出场次还是在全国走在比较前的位置上。随着北京加快世界城市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大都市,百姓文化需求呈现多元化,而且增长非常快,而我们的文化队伍建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近几年,我们文化局也一直不断的加大队伍建设和设施设备的扶持力度,但是确实是和百姓的需求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差距,为了满足百姓多元化的需求,我们也拿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比如说在社区和街道这一块,这两年除了对队伍的培育,文化局和市财政局共同投入为300多家街道乡镇配备了演出服务车和演出器材。 
  主持人:这是政府所做的工作。 
  张健:对,也是为了推动演出,除了对每个区县的大型品牌活动和重点活动给予支持之外,也配备了大规模的设备,比如说为每个区县配备了一台大型的流动演出舞台车,这个车打开就是一个现代化的舞台,有300来平米。在设施设备上和人员队伍的投入上都在不断的加大力度,公益性演出,我们利用露天剧场和露天场所的不断增加,当然刚才说的1700万是常住人口,还有一些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这也给我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主持人:我们怎么按需提供服务? 
  张健:我们每年会进行各种调研,比如说去年也进行了社区百姓文化需求的调研,调研会从普通的百姓,街道社区,全都要座谈,还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都进行访谈。同时,我们也对农村地区基本上每一到两年都会对他们的需求进行了解,根据调研的结果,制订相应的政策来调控我们的资金使用方向。 
  主持人:我们介绍完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之后,最后会涉及到一个话题,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效果,我们到底做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现在有没有一套完整、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 
  黄海燕: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也是我们处里的一项工作,网友们非常关心这个问题,我也觉得在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个问题显得非常重要。今年的研究重点放在了文化需求调研机制的研究,还有公共文化服务效果评价的研制,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五个机制也是今年的政府折子工程。需求的机制从政府部门了解,各级政府部门设立了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从用户的角度满足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同时和绩效结合在一起,在考评的过程当中,我们把服务规范、服务标准作为一些重点进行考评,四个方面比较突出,一方面是设施利用情况怎么样,开放程度,另外也是群众需求的内容,你是不是得到了最充分的满足,还有是你的一些设备的提供是不是正好是用户所需要的,另外你的工作是不是达到了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这样几方面结合进行效果的评价,最后跟工作的考评结合在一起,跟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和第二年的资金投入结合在一起,这项工作也是有一定的约束力的。我们今年请专家、用户共同研究,征求意见,年底做完这项工作,明年开始实施。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利用15分钟时间说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问题,请您介绍一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怎么来的,包括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千容
  千容:确实像主持人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确实很绕口,很多人在最初的时候都会读错,在汉语成语里面没有这样一个词,这个词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日本提到了“无形文化财”,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日语的“无形文化财”翻译成法语,又翻译成英语,再翻译成汉语就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你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虽然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可能还有很多的人没有真正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当中提到的概念是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指示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或者是文化场所。国务院在2005年发的18号文件当中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主持人:我记得前一阶段经常提到这样的广告语比如说某某酒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说法对吗? 
  千容:这样的说法不准确,很多时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物化的形态存在,但是实际上不断运动着的活态存在才是它的特征。比如说酒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它的技艺,进行发酵、勾兑等等一系列的工艺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持人:网友发来邮件说,我有一些想法和文化局的千容主任交流,我个人建议将老北京小吃的配方输入数据库,比如说配方、用量、火候等等,这样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第一是所有的北京小吃都来自北京民间,应该归还给民间,而不是说现在卖的高价格,掌握的人多了垄断就没了,价格就下来了。第二建立数据库可以保障餐饮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久保留,使其不会因为拆迁原因而毁灭。第三个好处,应该考虑生产一个小吃机器化生产或者是机器人模拟制造,最好能用IC卡方便百姓吃到老百姓小吃,针对网友的建议我们怎么看? 
  千容:这位网友的建议说把小吃的技艺要公开化,实际上是这样的,中国跟国外,就像麦当劳的制造过程非常严谨严格,料放多少,非常严格,我不知道你可能会经常看到,咱们在做中国菜的时候,盐少许,味精少许,到底多少最合适,最恰到好处,最让人口感最好,这就是项目的传承人掌握的最好,所以这个技艺可能有一些还是不便于公开。 
  主持人:火候、用量不是一个定量的标准,所以不好进入数据库的途径。 
  千容:是。 
  主持人:谢谢。2007年底北京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率先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接下来是不是介绍一下目前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和名录体系的建立情况? 
  千容:北京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级的项目是215项,进入国家级的项目是72项。你刚才说到的名录体系是这样的,北京市经过几年的工作下来,已经初步建立了北京市级的名录体系,北京市包括三级,一个是国家级、一个是市级、一个是区县级的名录体系,这三个级别的名录体系的建立是指非遗保护工作进入到整体性的保护阶段,这个阶段对我们非常重要,而且建立了这个名录体系对保护具有特别的价值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提高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应该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主持人: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亡在于人,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刚才我们说了因为不是一个具体的东西,更是一种技术,技艺,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是依附在人身上的文化形式,也就是人在则在,人亡则亡,保护传承人也是一个核心环节,我们北京对传承人是如何保护的? 
  千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的代表性传承人才是保护的主体,首先北京市已经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录,做到了我们保护工作的基础,同时也是保护工作的前提,同时这个名录的建立也提升了代表性传承人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个非常重要。第二,今年的文化遗产日由市财政局和北京市文化局共同推出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暂行资金的保护管理办法》,我们今年将给予市级的传承人每年每人8千元的传承补贴。 
  主持人:我曾经看到过当把这个名录建立好时,有的传承人已经离世了。 
  千容:对,你说的是这样,所以保护的紧迫性越来越强。 
  主持人:纳入到名录里面的传承人有多少位? 
  千容:进入国家级的传承人是57人,进入北京市的传承人是156人。 
  主持人: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任,从2009年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挂牌成立也就代表我们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向规范性迈进,也有人会说为保护非遗立法,北京会不会有一些条例,更加规范的完整的科学的保护非遗? 
  千容:虽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生态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为传承方式的遗产形式正在消失,比如说刚才说到了北京市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三批160人,现在已经有4位离去了,虽然他们的离去这个技艺就会很受影响,大家知道日本在1950年,他们就已经推出了《无形文化财法》,但是60年后的今天,非遗保护工程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无论从法规体系还是基础理论体系的建设,都是作为一个起步阶段,这也使得我们的非遗保护面临很多的瓶颈,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加大对政策和办法的出台,比如说已经出台了暂行办法,另外我们也已经在十二五规划当中确定了将要推出北京市的地方性法规。 
  主持人: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实际上从事非遗保护的工作者也是需要专业的人才,也需要一些专业性的。今天我们聊了这么多话题,最后是不是能展望一下在十二五期间如何更加完善北京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的保障群众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工作? 
  王珠:十二五期间,我们正在研究十二五规划,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确保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已经完成构建覆盖城乡的这几个体系:演出服务体系、文化活动体系、公共图书馆体系、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的基础上,还要在坚持提供具有公益性、均等性、便民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上下工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提出,必须要考虑到政府在整个公共文化建设上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政府的公共财力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建成完的设施的运行成本的支付能力。第二个是我们的公共文化组织个,当然现在有很多,比如说图书馆,都是属于公共文化组织,对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新建的管理,用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方式来对新建的,特别是大型的公共文化设施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第三个我们现在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我们的服务内容对整个公共文化设施的支撑能力。这三个能力是我们不断的在设想,我们用一种什么样的办法机制可持续的,不断的加强这些能力的建设,我们在讨论十二五规划的时候,我们现在是这样设想我们的公共文化设施在十二五期间,北京市16区县,区域发展是相当不平衡的,我们应该根据16个区城市功能定位的不同,分别和各区商量制订符合区域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目标,一个是要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基本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体系,同时要科学规范,实施有效的管理。当设施建成之后,它的管理和运行可能比建设设施更重要。还有,我们要有覆盖广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系统。所有的设施完成之后,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供给,我们的供给和需求,我们的产品是不是对路,是不是受老百姓的欢迎,这些产品怎么满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的文化需求,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课题,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经费,包括人员保障的措施,这是能够使我们首都公共文化科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希望不久的将来,能给我们的网友一个更好的答案。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节目即将结束,请嘉宾对网友们说几句最想说的心里话。 
  黄海燕:很多从事公共文化事业的工作者有一个信念,百姓的事业百分百努力,我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会用这个信条不断激励自己,也是自己努力的目标。 
  张健:我们从事的工作是让市民精神愉悦的工作,其实精神愉悦是幸福的标准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我们的市民、百姓更加幸福愉悦。 
  千容:我诚邀各位网友跟我们一起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义务,谢谢。 
  王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事情不只是政府的事情,特别不只是政府文化部门的事情,是政府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事情,是全社会积极投入、积极参与的事情,希望我们共同把首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好。 
  主持人:非常感谢四位嘉宾来作客我们的直播间,也感谢网友们的参与,本期的访谈就到这里,谢谢。
忆姚老先生二、三事--------崔福山
  我是八十年代初,由姚宗勋先生的师兄,卜恩富老先生介绍向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的。
  当时姚老师己是60多岁的老人,他衣着十分的朴素,看上去很文雅,腰不弯,背不驼,说起话来底气很足,给人很沉稳的感觉,尤其他的眼神,让人感到很有威慑力,像两道利剑一样闪闪发光,谈吐之间,博学多识,平易近人,我心中对他有一种,既和蔼可亲,又威严的感觉,而姚老师的身手变化及气势是非常人能比的。
  记得,82年初夏的一天,我站完桩后,当时敖石朋老师,卜恩富老师都在场。我说:"老这么站桩,推手能管用吗?不如多练练劲"。过了一会,姚老师教完别人过来,卜先生对姚先生说:"宗勋,你给福山说说推手,让他体会一下。"姚先生说:"可以。"卜先生叫我赶紧过来体会,当时姚老师己经60多岁了,并且高而瘦,不像有多大劲的人,我当时20多岁,能举起一百七十斤重的杠铃,并练过八卦掌,太极拳等武术,太极推手在朝阳区比赛拿过第一,套路比赛在北京市及朝阳区都拿过名次,并且跟卜恩富老师学过拳术,懂一些摔跤技巧。我心里想,姚老师年青时,功夫好,现在肯定不行了。与姚先生拾上手,我认为很绵软,不会把我怎么样,自认为凭力气,一个60多岁的老人能把我怎么样,我还恐怕会把老师推坏,刚开始还没好意思用劲。姚老师马上就看出了我的心态,说:"你有多大本事,你就使出来,动真的。"卜先生,敖先生在旁边,也都说:"你用真劲,别不好意思。"我说:"那我就真用劲啦。"姚老师说:"你随便"。我用足了劲,就往姚老师身上推,只见姚老师身形一动,我推到他身上的手就空了,我连续冲击了几次,每次推到他身体的一瞬间,我的手什么都推不到,有劲使不上,而身体总感觉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飘飘悠悠的,但是我还不甘心,在又一次推的过程中,我看到姚先生身后有棵树,心想这回,您没地方躲了,我一用劲,您就会撞在树上,猛的用劲一推,当时也不知道姚先生是怎么闪开的,而我自己的身体象要腾空一样向那棵树撞去。我眼一闭,心想完了,如果撞上肯定满脸花,就在这一刹那间,我感觉身体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带了一下,等我睁开眼时,我整个人己擦树而过,站稳之后,我发觉自己己出了一身冷汗,并说"真吓死我了。"姚先生却说:"你放心,没事。"姚先生的功夫和武德,真让我从心里佩服,并说"真神了,您哪像60多岁的人,您推手就像跳舞一样太协调了。"姚先生的化劲真是达到非常高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并体会到什么叫推手。随后,我又向姚先生,"我以前跟别人推手时,碰到有劲得人,用手勾住我的脖子,我很不好办。"姚先生便说:"你勾我试一下。"我用右手使劲勾住后,只见姚先生用左手臂轻轻一碰,我用力的手臂,身体微微一转,我的身体就离开了地,在空中转了半圈,落地后,我向姚先生:"您怎么有那么大的劲。"姚先生笑着说:"我抬东西,没你们的年轻人笨劲大,我只是整体协调,借了一下你的劲。"我说:"不明白怎么借的",姚先生说:"你拍过皮球没有。"我说:"拍过"。又问我力的三要素是什么,我说:"大小、方向、作用点。"姚先生说:"练拳要多动脑子。"这话让我终身难忘,终身受益,并时时激励着我。
  姚先生不但在技击上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养生上同样有很高的水平。记得有段时间,自己身上腹股部长了一个疙瘩,不能大运动量活动,运动量大一点,就很痛,我去了很多医院,都没看好,钱没少花,药没少吃,得出结论必须做手术,我把情况跟姚老师说了,他说:"我先帮你找个医生看一下。"他帮我介绍了一个外科医生看了看,医生说:"最好做手术。"我把医生的话告诉了姚老师,并说:"能不能不做手术。"姚先生说:"既然你不愿意做手术,那就用站桩试一下吧",姚先生就专门帮我摆了个姿势,并把动作要领给我讲了,并说:"你不要把病放在心上,该吃饭,吃饭,要有平常心,锻炼身体时要注意运动量,就当没那回事一样,应多注意良性意念的运用,也就是说意念的应用要使人身心处在愉快之中,以达到转移病灶,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能力,增加肌体免疫力。"于是我就按姚老师说的,天天坚持站桩,站完桩之后,做试力,试力当中,加上他教我的意念,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每星期只要有时间就到同南礼士路小公园,姚老师教功的地点去练意拳,有时站得不舒服时,姚先生就用手帮助我周身放松一下,放松之后,我就觉得身体轻飘飘的,周身有一种温热的感觉,我越练越爱练。有一天下着小雨,这天气一般很少有人练功,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坐车来到小公园,一进公园,就看到姚先生己经来了,当时公园没站几个人,我走到姚老师跟前和他打招呼。姚老师问我:"最近,练得身体有什么感觉",我说:"很舒服,那个疙瘩己变软了,身体大运动量活动也没事了。"姚先生说:"这是好现象,还要注意运动量,不要为练功而练功,要把练功当成玩,而且要集中精神地玩,玩得越高兴越美,越开心越好。"我又对姚老师说:"下雨天,路不好走,您就别来了,"姚老师说:"别人不来可以,我不来不行,只要是教课的日子,我没特殊的情况一定来"。我对姚老师这种敬业,对意拳事业的执着精神,非常钦佩。
经过半年的练习,我身上的疙瘩竟奇迹般的消失了,到现在,也没有复发过,就连我经常犯的胃痛的毛病也好了。我内心对姚老师是永远的感激,并对姚先生的人品及功夫造诣,无比的佩服。
  我跟姚先生学拳的几年间,是我人生世界观的一个转折点,通过练拳,我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我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干任何事,养成了先动脑子想想的习惯。对我的工作,对我的人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干事情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总之,这与姚老师的教导是分不开的,使我终身受益。
  我认为,姚先生不但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武术大师,而且在思想教育、文学、心理学、医学等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他不但继承了王芗斋老先生开创的意拳,而且发扬光大了意拳,在拳学理论上有自己独到见解,意拳能有现在的局面,与意拳众前辈及姚先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我们千万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大家要精诚团结,都来爱护和关心意拳,使意拳这个奇葩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遇任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