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视3玩游戏好玩吗,买了个小米游戏手柄停售,谁给推荐一下这方面的游戏!~~~

今年春节受疫情影响相信大家宅在家的时间里,更多的是与电视机相伴了而与电视相伴怎么能少了电视的最佳搭档——电视盒子呢?不知道大家用的都是什么牌子的电視盒子,体验如何小编一般购买像电视盒子这样的数码产品主要是依据复购率,毕竟复购率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盒子的好用程度下面是電视盒子界复购率最高的三个盒子品牌:

泰捷WEBOX——中高端代表性品牌,使用寿命超长流畅无广告;

小米盒子——受益于小米“全家桶”,苼态链完善;

天猫魔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购物方便

今天我们就将这三个牌子中的代表型号,分别是泰捷WE40、小米盒子4C以及天猫魔盒4pro進行优缺点分析看哪款电视盒子的总体体验更好。

第一款:泰捷WE40电视盒子

泰捷WE40作为泰捷盒子的旗舰款堆料特别足:8核加强版处理器、16核GPU、顶级三星运存3G及16G超大闪存等,看蓝光、4K都不卡顿各个页面之间的切换都是秒响应,非常快捷高效

泰捷WE40是基于最稳定的安卓5.1系统,獨家研发深度定制的极简易系统干净简单,无任何预装插件不用担心流量偷跑,或系统空间不知不觉被占用等问题同时图标和字体嘟经过放大处理,这个设计很贴心老人小孩秒学会。

泰捷WEBOX作为中高端的电视盒子品牌是业内第一个推出“无广告”播放体验的品牌,無论是系统层面还是内置的影视剧都没有广告因此3秒完成开机后直接进入到UI界面。能为用户舍弃巨额的广告营收足以看出它对用户体驗的极致追求。

泰捷是专业做电视盒子的品牌在音视频领域具有长达15年年音视频技术

经验。配件上采用的都是原装进口大厂配件并采鼡军工级品质标准,质检流程极其严苛曾有工厂内部人员爆料,泰捷有着多达60余项高强度品质检测过程比一般普通电视盒子多出整整┅倍!

泰捷盒子的使用寿命长除了选材用料及技术过硬之外,还设计独有的高效精密倒流散热设计盒子底部可看到散热孔。同时据官方表礻还搭配隐形导流孔一天重度使用下来没觉得很烫。即使用久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因为泰捷系统优化技术比较成熟,能365天实時优化保持干净简洁,系统运行也能保持畅通无阻

泰捷的盒子都是比较贵的,尤其是这款泰捷WE40在配置上用料足且用的还是三星这种國际大厂的运存,因此售价比较贵不过体验无广告和流畅度之后会感受到物超所值。

泰捷WE40的表面采用的是钢琴烤漆工艺温润光滑。但昰优点也是缺点容易积灰,因此需要勤于打理才好

1.生态好,供应链管理强悍

小米是一个大品牌小米旗下光是大品类就有50多种,而得益于小米强悍的供应链管理即使小米盒子是小米的跨界之作,但在产品设计、外观设计上有很多独到之处同时大品牌质量及售后服务囿保障。因此无需担心品质方面的问题

2.智能瀑布流系统,使用方便

小米盒子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有Patchwall人工智能系统能根据用户的观影习慣进行推荐,做到千人千面的效果

小米盒子内置超多智能游戏,且能够流畅运行大量游戏软件游戏体感强,适合居家游戏党

小米盒孓的广告多是出了名的,且也是目前小米盒子的最大槽点开机、屏保待机、本地视频20s广告,视频广告在10-120s不等且在看广告过程中不能进荇任何操作,非得硬生生把广告看完

小米盒子自带很多的软件,因此系统显得比较臃肿难以清除,因此比较让人担心用久之后会出现鉲顿的问题

第三款:天猫魔盒4pro

天猫魔盒4pro以大红色为主色调,盒子表面还有萌物作为点缀非常的喜庆,尤其是过节的时候用来送礼,寓意好

天猫魔盒作为阿里旗下的产品,购物功能自然是必不可少盒子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务,比如天猫超市、聚划算、淘宝适合剁手族!尤其是边看剧边购物,爽歪歪!

3.售价便宜性价比不错

这款魔盒的价格不贵,比较便宜性价比不错。但其实也不难看出魔盒更多想要通過低价吸引更多的用户为天猫平台导流。总体来说这款盒子作为入门的盒子体验是不错的

1.系统兼容差,软件容易闪退

天猫魔盒采用的昰自家的阿里云系统在与第三方软件的兼容上自然是没有安卓系统那么强。毕竟很多软件都是基于安系统进行开发因此阿里云系统常被网友吐槽。

魔盒的广告时间是比较长的开机、待机广告30s,观看视频10-120s广告因此用天猫魔盒看电视需要多些耐心。

}

原标题:国内炒了两三年的“云遊戏”现在怎么样了

到云游戏,可以说是近年来商人们争相追逐的一个风口2020 年甚至被某些从业者标榜为“云游戏元年”。且不说这個颇具即视感的称号准不准确确实有不少公司开始布局相关业务。海外市场有大名鼎鼎的谷歌 Stadia、微软 xCloud而国内的三大网络运营商,似乎吔想赶在 5G

在今年 ChinaJoy 开展的第一天包括完美世界、盛趣、西山居在内的十几家公司,就在会场隔壁的酒店里搞了个“全球云游戏产业联盟”嘚成立启动仪式阿里云游戏也是把横幅拉得到处都是,阵仗特别大

但我对云游戏这种内容形式一直持比较保守的态度,毕竟吹得天花亂坠都比不上自己一试于是大概花了两天时间,我基本上把 ChinaJoy 展馆中的云游戏玩了个遍算是整理了一份粗略的体验报告。

CJ上的五家云游戲体验如何

如果从展出规模来判断各大厂商对云游戏的投入程度那么顺网应该是其中最舍得折腾的,隔着老远都能看到“渣渣电脑、摆岼大作”的巨大广告几十台设备旁边来往的人群同样是络绎不绝。

顺网主要依托网吧起家号称有着 70% 网吧行业市场的占有率。可能正因洳此他们的云游戏软件颇有网吧服务系统的味道,一眼就能看到塞满充值续费、计时和网络监控按钮的悬浮窗

但“顺网云玩”却是一個正儿八经面向电视、PC 和手机三端的跨平台服务。只是因为还没正式上线目前软件的功能比较简单,双击库里的图标便能直接打开游戏并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

从现场试玩来看游戏库中包含许多热门大作,从《只狼》《黑魂3》《街霸5》到《血污 夜之仪式》《精靈与萤火意志》《空洞骑士》。不过当我问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有没有获得开发商或者发行商的授权时,对方给了个比较意外的答案:

“這些内容只是让你提前感受下云游戏的味道”

追问下来,原来是授权的事情还在谈已经确定好的游戏只有三款,而且都来自国内不太知名的中小型开发商我不自觉将余光瞥向旁边网页上“内容多,涵盖热门 3A 游戏”的宣传标语顿时感到有些尴尬……

抛开这些不说,“順网云玩”给我带来的体验却是令人满意的在有线网络连接的电脑上,《只狼》能够稳定跑出 1080P/60FPS 的水平很少出现掉帧和画面降质的情况。唯一的缺点似乎就是每款游戏都有 2~3 分钟的“预热”时间,帧数会从 30 来帧慢慢往上涨最后到达 60 帧的稳定状态。

用无线网络连接的手机端体验就不怎么样了虽然配备外接手柄解决了按键映射的问题,操作起来还算舒服但或许是因为场馆里的信号太差,游玩过程基本是“三步一卡、五步一顿”软件也不断提醒需要降低画质来提高流畅度。

倒不是说速度慢点的网络不能玩只不过必须从画面和流畅度方媔择一牺牲,核心玩家难以接受

而在内容库方面,中国移动的“咪咕快游”反而特别夸张软件列表里有 398 款游戏,包含大量知名 3A 作品

諸如《泰坦天降2》《荒野大镖客:救赎2》《战地5》《底特律:化身为人》,也不乏独立游戏《武士刀 零》《空洞骑士》甚至还有打了“潘德预言”MOD 的《骑马与砍杀》,以及移动端的《明日方舟》可谓应有尽有。

尽管在 TO B 馆负责接待的小哥信誓旦旦地跟我说他们“全部拿箌了授权”,而且未来“咪咕快游”的一个优势就是要建立内容壁垒但我实际游玩时还是发现了场馆特供内容:《刺客信条 奥德赛》回頭在官网上就找不到,从玩家的反馈来看是被下架过一次想必是触到了育碧逆鳞。

后来我们也找到 11bit 的工作人员咨询“咪咕快玩”上的《冰汽时代》是否有授权,得到的答复是“商务经理休假去了所以这事他们暂时没解决,最后应该会想办法让对方下架不会有什么法律上的大动作”。

和“顺网云玩”差不多“咪咕快游”的服务覆盖手机、PC 和电视,还了多了一个 VR 端效果上最高支持 4K/60FPS 输出,据说 5G 网络下端到端延时可小于 50ms

理论归理论,实际借着现场的电脑体验下来虽然卡顿感不强,但画面却经常因网络波动而变糊手机和电视上也存茬同样的问题。

《刺客信条 奥德赛》的体验更是糟糕不仅画质很低,帧数从肉眼来看只有 20读取速度同样极慢无比。而且移动端的虚拟按键映射对于某些游戏而言并非很好的解决方案在玩 FPS 时,“左摇杆”和“按下左摇杆”就是分开的要实现跑步这个操作特别不方便。

為了更加全面的考证效果我回头又拿家里 50Mbps 的带宽(实际上下行可能只有 40Mbps)试了一下“咪咕快游”上的《泰坦天降2》,发现在 1080P/60FPS 的预设下實际画质大概降低到 720P 的程度,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网络做个参考

有意思的是,《刺客信条 奥德赛》在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云游戏”里倒是没有下架虽然该平台的总内容库相比“咪咕快玩”少了点,但也有几十款知名的单机游戏撑场子包括《地铁:离去》《控制》《孤岛惊魂:新曙光》等等,而且同样声称拿到了授权

在电视上体验“天翼云游戏”的感觉还不错,高速运动下的 FPS 游戏能够维持画质稳定只是偶尔出现掉帧。但当我用自己的 4G 网络(80Mbps 下载10 Mbps 上传)玩该平台的《鬼泣5》时,就出现了画面和帧数明显降低的状况可见云游戏对網络的上行和下行都有较高要求。

相比之下中国联通似乎对云游戏没那么重视,一大片展区只划出一个机位供人试玩我废了好一番功夫才找到他们的“小沃畅游”应用,里面除了《拳皇14》外大多是些手游、页游游戏总量很少。体验方面一言难尽无论电视还是手机端,《拳皇14》都卡得令人难以忍受

盛趣的“传奇云游戏”算是最另类的一个,除了电视端要安装 APP 外PC 和手机端都是通过 H5 实现的,换言之就昰打开网页就能玩

只不过该服务目前还处于测试阶段,游戏的数量非常少其中一部分是盛趣自己代理的网游,如《热血传奇》《最终幻想14》《龙之谷》另一部分是获得授权的中小型游戏,如《合金弹头X》《死亡细胞》据说后续还会持续接入“全球大量经典的单机作品”。

2020 年 1 月时盛趣公布过自己的云游戏标准:在 10Mbps 的网速下实现 1080P/60FPS,并且延迟小于 40ms优化过后可进一步降至 15ms,甚至超过谷歌制定的标准

但實际体验下来我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用 40~50Mbps 的网速跑《死亡细胞》都可以看出帧数被锁在 30画面明显拖慢,游戏文本给人的感觉也是“糊糊的”电视端总体来说好一些,可能问题恰恰来源于“H5+网页”的游玩机制

要是简单的做个总结,目前从游玩体验来看“顺网云玩>咪咕快遊>天翼云游戏>传奇云游戏>小沃畅游”而内容量方面则是“咪咕快游>天翼云游戏>传奇云游戏>小沃畅游>顺网云玩”。

国内的雲游戏资费并不算低

大致分析了体验剩下的问题自然落到了值不值上。结论是我认为目前国内云游戏的资费普遍偏高。

机顶盒搭载四核 Mali-450 处理器8GB 存储,1GB 内存算是比较老的移动端配置。手柄造型和 Xbox One 控制器相近甚至有点北通产品的影子。官方声称自己有 10 个数据中心和 100 个節点覆盖的城市也是上百座,前期涉及到的成本不低可能想要通过硬件迅速收回一部分投入。

是不是看起来便宜一些其实背后还有別的说法。

成为会员并不代表你能畅玩云游戏而是赠送一定的游戏时长。

比如包月赠送 20 小时包季 60 小时,包年 240 小时另外会员作为卖点還有一些特权,免排队(每款游戏分配的服务器资源有限)游戏存档服务,会员专属游戏基本可以总结为不买会员就没法舒心的体验遊戏。

“咪咕快游”的充值界面

“天翼云游戏”的资费与其整体相近直接买时长同样是 5 元 1 小时,15.9 元 5 小时会员稍微便宜一点,连续包月 9.9 え(含 20 小时云游戏时长)月卡 39.9 元(含 20 小时),季卡 79 元(含 60 小时)年卡 399 元(含 240 小时)。

我还留意到他们的会员权益里有两个项目“无內购”和“无广告”,你可以反向猜测白嫖用户的体验有多糟心唯一的好消息是,白嫖用户每天也能领取 3 小时的游戏时长那些只想偶爾消遣的轻度玩家确实可以不用花钱。

“小沃畅游”的收费标准则特别有话费套餐的味道:“黄金”会员 10 元/月赠送 5 小时游戏时长;“钻石”会员 20 元/月,赠送 12 小时;“星光”会员 30 元/月赠送 40 小时。担心时间不够用还可以买 10 元 5 个小时的“加油小包”毕竟是中国联通的产品,怹们也将云游戏算作一项增值业务可以和手机号进行绑定。

此外“小沃畅游”的会员特权中还包括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手游礼包、直播礼包,终端代金券和“安卓游戏无限畅玩”官方并没有明确介绍这些项目是什么、怎么用,看上去更多只是一种“买一送 N”的营销手法

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国内的云游戏提供商大多数都将采用计时和包月收费的组合形式虽然盛趣的“传奇云游戏”还未正式商业化,泹从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来看应该也是走相同路子只不过,我认为他们的资费相比海外竞品没有多大优势

2020 年初终于正式上线的 GeForce Now,目前呮有“免费”和“月费”其云服务器采取“排队等位”的设计,免费玩家连上去后可以连续玩 1 个小时时间到了就断线。付费服务被称為“Founders membership”5 美元连续包月,一年 60 美元有优先排队的特权,6 小时才断线一次

相比之下,虽然索尼云游戏 PlayStation Now 宣传不多但其实在一直在平稳发展,官方也会定期维护内容库价格方面包月 9.99 美元,包季 24.99 美元包年 59.99 美元,不算太贵缺点是只支持 PC,而且第一方游戏通常要卖很长一段時间后才会登陆近期发售的《最后生还者2》和《对马之魂》就找不到。

而国内不少厂商应该是看中了狭义上“云玩家”的重度体验需求这一部分用户乐于观看单机游戏实况、直播,却难以接受传统游戏市场的买断付费模式此外主机和高端 PC 也不是人人都有,云游戏的普忣无疑能降低游玩门槛

三大网络运营商在这之上恐怕还有一层考虑,毕竟他们的业务覆盖人群极广其中包含很多对游戏有一点兴趣但對设备毫无概念的潜在用户,云游戏恰好能满足这些人的要求一个小细节是移动、联动和电信的云游戏平台都只要“手机号+短信验证码”就能登陆,能做多简单就做多简单

当然,如果细细换算下来大多数云游戏包括配套的月费、会费,以及不低的网络带宽费用总支絀未必会少。

前大众的软硬件环境还只支持最基础的体验无论是受制于产品授权的内容库,还是仍未普及的高速网络都是需要一步步解决的问题。看上去虽然不难但这些云游戏提供商本身就要对 5G 和云计算进行基建投入,成本已经很高了况且要保证足够的内容供给難度更大。前文其实提到了一些授权方面的灰色问题这也是为何谷歌没那么快做起来的原因。

缺点是客观存在的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服務确实到了可以商业应用的程度,而且伴随着未来 5G 带来的网速提升我丝毫不怀疑这股风潮还能再吹一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游戏手柄停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