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 autorange 16-富士xt20 怎么对焦样对焦

查看: 1434|回复: 9
英国军旗autorange 加论坛乐凯航空卷试拍
金牌会员, 积分 10580, 距离下一级还需 4420 积分
阅读权限20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3188 小时
马上注册咔够,结识更多爱好摄影器材朋友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southice 于
19:42 编辑
IMG_2990.PNG (232.37 KB, 下载次数: 0)
19:35 上传
这次自己在暗袋里加了背纸。
IMG_2991.PNG (147.23 KB, 下载次数: 0)
19:35 上传
IMG_2992.PNG (103.06 KB, 下载次数: 0)
19:36 上传
IMG_2983.JPG (768.9 KB, 下载次数: 0)
19:37 上传
IMG_2987.JPG (594.9 KB, 下载次数: 0)
19:37 上传
IMG_2986.JPG (727.68 KB, 下载次数: 0)
19:36 上传
IMG_2989.JPG (513.19 KB, 下载次数: 0)
19:36 上传
补充内容 ( 09:04):
忘了调整视差了
阅读权限22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10860 小时
同道中人啊!都是啥机子都拿來拍!但老師您的高端很多,技術棒很多,向您学习!
阅读权限20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3188 小时
同道中人啊!都是啥机子都拿來拍!但老師您的高端很多,技術棒很多,向您学习! ...
和小师弟同道是我的荣幸,还谈不上技术,只有好玩。
阅读权限20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715 小时
俺一直觉得航空片反差偏大.
侦查机用的吧,对灰度要求不高,价格低廉。&
阅读权限18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1129 小时
本帖最后由 久久庆典 于
10:15 编辑
漂亮,后面几张把天空压一压更好,我喜欢用黄镜加渐变
机子年代太久,附件配不到了&
阅读权限20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3188 小时
漂亮,后面几张把天空压一压更好,我喜欢用黄镜加渐变
昨天没找到合适的黄镜和遮光罩,裸机拍容易有雾感。
阅读权限220
居住地广东省
邮寄地址广东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7936 小时
对 就是对比度太大!不知显影液再稀点行不行?
阅读权限180
威望主题积分
在线时间1665 小时
Medal No.10转载:飘扬不落的军旗(Ensign)&-&[经典折叠相机]
&转载:飘扬不落的军旗(Ensign)
原文链接:
ENSIGN(军旗相机)是伦敦Houghton-Butcher公司旗下著名英国的相机品牌。Houghton-Butcher公司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光学公司。1836年由英国人George
Houghton和法国人Antoine
Claudet合伙成立。生产军事用途的光学产品。如:微型相机,望远镜,瞄准镜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Houghton-Butcher被德军作为军事目标空袭炸毁。重建后继续制造生产军用光学设备,同时也开始生产民用照相机和电影摄影机。其产量日益扩大。战后,1948年,英国著名的镜头设计制造公司ROSS加盟Houghton-Butcher,使Houghton-Butcher公司如虎添翼,得宜于ROSS优质的镜头,ENSIGN(军旗)品牌的相机名声大振,军旗高高飘扬。1951年公司更名为ROSS
ENSIGN,并制造了50个经典的胶卷相机和多款相机和电影机镜头,如Selfix和Autorange系列相机,今天仍然在流行,成为许多收藏者追逐的目标。50年代是ENSIGN鼎盛时期。生产出一些当时最好的相机和镜头。但不幸的是到1961年ENSIGN就完全消失了。那是什么原因ROSS
ENSIGN使如此快速的消亡了呢?ROSS
ENSIGN是英国相机与德国相机抗衡的先锋,为了扭转大众普遍认同的德国相机品质优于英国相机的观念,他们单一的一味企图以开发高品质折叠相机来与德国抗衡,结果他们用尽了自己的研究和发展经费。他们完全漠视大众在35毫米相机上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从来没研究和生产过35毫米相机,甚至原型35毫米相机。他们是如此坚定的认为120胶卷机是至尊崇高的,不可能被135相机超越。随着徕卡35毫米相机的兴起,ROSS
ENSIGN的末日迅速来临。
ENSIGN不重视市场需求而一味近似疯狂的与德国相机叫板最终导致灭亡,但其生产的很多相机至今还是不朽的经典,ROSS镜头以其极其高的品质成为爱好者牵肠挂肚,日思梦想的心病。军旗成为众多收藏家和爱好者心中“永远飘扬不落的军旗”……
军旗生产的相机很多,本文不可能一一介绍,挑选至今还流行的Selfix和Autorange系列做重点介绍。
Ensign Selfix
Selfix系列是军旗的中低档相机,包括较低档的:
Selfix 20:年,69/645幅面,Ensar 105/f4.5;
Selfix 220:1937年,66/645幅面,Ensar 75/f4.5;
Selfix 320:1938年,69/645幅面,Ensar Anastigmat 105/f4.5;
Selfix 420:1940年,69/66幅面,Ensar Anastigmat 105/f4.5;
Selfix 820:1950年,69/66幅面,Ross Xpres 105/f3.8;
Selfix 16-20:1950年,645幅面,Ross Xpres 75/f3.5;
Selfix 12-20:1952年,66幅面,Ross Xpres 75/f3.5。
以上这些型号覆盖120中幅的常用的3个规格,由于是低端产品,都不具备测距功能,使用时需要估焦。但后三款已经是Ross加盟后的产品,改用了Ross
Xpres镜头,素质相当高。
为了方便使用,减少拍摄失误,提高影像质量,Ensign还少量生产了两款中档带测距功能的Selfix
Special特别版本。Selfix 820 Special和Selfix 12-20 Special。
Selfix 820 Special,1950年,69/66幅面,Ross Xpres
105/f3.8镜头,Epsilon快门(T、B、1~1/250s);
Selfix 12-20 Special,1954年,66幅面,Ross Xpres
75/f3.5镜头,Epsilon快门(T、B、1~1/250s);
非常经典的120折叠机,成像非常优异,堪称价廉物美,性价比极高,是本人非常推崇的一款折叠机。Ross
Xpres镜头属于4片3组的Tessa结构,具备Tessa镜头所有的优点,甚至超越,尤其在边缘超越Zeiss
Tessa。Ross镜头位列英伦四大名镜(Cooke、Ross、Dallmeyer、National)之内,当然不会徒有虚名的。Ross镜头受限于它所在的年代,所以镀膜一般都是单层的,但它的成像和色彩如此优异,在50多年后的今天,即使很多Ross镜头原来的镀膜已经氧化,其依然不输给现代高技术镀膜的镜头,猜想应该归功于Ross选用的玻璃。此镜头的清晰度和分辨率可以用震撼来形容。是风光摄影的利。请参见实拍图。
100%局部1,可见分辨率之高
100%局部2,可见对暗部细节的表现力
Xpres镜头决不会令人失望,在彩色方面的表现,个人觉得除了呈现高分辨率之外还透出一种清丽的感觉,焦外也非常迷人。镜头成像算不上浓郁,比目前公认的Schneider和某些Leica镜头要淡雅一些,但反差并没有因为清理淡雅而损失,所以这款Ross镜头在表现黑白是相当出色,既有反差也有层次,还有它Tessa结构天生具备锐利,十分难得。对暗部细节表现是这款镜头的强项,可以从上面的片子看出。
Selfix 820
Special目前市场价大约在&#~3500,实在物美价廉,值得拥有。是想进入中幅系统爱好者的理想起步利器。
Ensign Autorange
Autorange系列属于Ensign高端机型,有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具备测距联动功能。Autorange系列一共出过四款机器:
20:1934年,69幅面,Ensar/Xpres/Dallmeyer/Tessa;
Autorange 220:1937年,66/645幅面,Ensar/Tessa;
Autorange 16-20:1953年,645幅面,Ross Xpres
75/f3.5镜头(Colour-Corrected),Epsilon快门(T、B、1~1/250s);
Autorange 820:1955年,69/66幅面,APO Ross Xpres
105/f3.8镜头(Colour-Corrected),Epsilon快门(T、B、1~1/250s);
前两款属于早期产品,不谈也罢。但后两款大有来头。它们都具备另一大特点,那就是镜头采用经过色彩校正(Colour-Corrected)的Ross
Xpres镜头。经过色彩校正的镜头显然要高一个等级,在不失原来锐利的情况下对色彩的还原更加准确。
Autorange 16-20
1953年生产的这款645的机器非常小巧精致,两包香烟大小,名副其实的中幅口袋机。外出别带很方便。黄斑叠影对焦,前组调焦方式;取景器非常明亮,具备取景框线,粗而明亮;具备防重拍功能;推拉式红窗,使用起来感觉比Bessa之类的旋转式红窗方便很多;快门声音非常轻,震动非常小,故专门设计快门按钮内藏小针(当然很钝不尖)提醒用户在按下快门时如没有感觉快门释放(其实已经释放)时不要压下太深损坏机器,非常人性化的设计。Autorange
16-20镀铬元件比较多,闪闪发亮,显得非常精致漂亮,加之体积极小(可能算最小的中幅机器之一),感觉很适合女性摄影爱好者使用。呵呵!
Autorange 820
总算轮到压台名角了,来谈谈Ensign叫板德国Zeiss、Voigtlander、AGFA等的名机。激动啊!……那就是位列折叠机“四大名机”之一的Ensign
Autorange 820!Ensign Autorange
820是Houghton-Butcher公司最后的绝唱,是Ensign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折叠机的巅峰之作。
1955年推出,最大特点就是配备了APO等级的Ross Xpres
105mm/f3.8色彩校正镜头。这款镜头由于是APO等级,为了有示区别特别在镜头前脸加标了红、黄、绿三元色色点。这类似于Voigtlander
APO-Lanthar的红绿蓝三色彩圈。Ensign简直是刻意的在挑战一代机王,太有志气了!有志气当然也有实力,Ensign
Autorange 820在成像上并不输给Voigtlander Bessa II
APO-Lanthar。所以后人有称它们为“绝代双骄“的贴切说法。
Ensign Autorange
820的另一特点是有别于Ensign其他所有机型的,那就是采用了整组调焦,这是APO等级的需要,也这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靠,随之而来当然是成像更加出色。镜头一次调校完成,可长时间保持稳定的发挥。只要镜头没被拆修过,那么即使在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锐利通透。
Ensign Autorange
820可变6&6和6&9片幅。内置6&6挡片。取景器比较明亮,具有6&9和6&9框线。黄斑重影对焦相当精准。据有些玩家反应由于年久黄斑重影已经不太看的清楚,但本人这台却相当清楚。Autorange
820具有防重拍功能,这点比Bessa II
APO-Lanthar考虑周到。有防重拍功能并不代表不能多重曝光,他的多重曝光可以通过快门线来完成,非常巧妙。
由于配备了APO等级带色彩较正的APO Ross Xpres镜头,所以Autorange
820的成像色彩表现非常出色而且十分真实朴质,不象某些现代高级镀膜镜头那样表现的华丽夺目。感觉非常通透耐看。在黑白影像表现亦具有极高的水平,个人感觉比Bessa
II APO-Lanthar略微出色一点,主要是出片的反差比Bessa II
APO-Lanthar要高一些,可能是Tessa结构的锐度要比Heliar结构高一些的原因,也许是本人正喜欢这样的黑白影调。个人看法而已。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实拍片子。
说说Autorange
820的缺点,主要集中在机械和工艺方面,对于它的光学镜头几乎无人指责,一片赞扬。经过50多年岁月,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得出结论,Autorange
820无论在机械精度还是在制作工艺上都和当时的德国对手有相当差距。就拿Bessa II
APO-Lanthar来比较,50多年下来,还是能找到非常新的机器,而Autorange
820已基本找不到非常新的机器了。生锈是难免的。本人大约总结了它的缺点:
选用的快门比较差。Ensign系列都采用EPSILON快门。这种英国产的快门属于中低档快门。结构简单,用料比较低档,没有自拍装置。本人曾经拆过各种快门,这种EPSILON打开后里面大约有一半是空着的,结构简单粗糙。而其竞争对手Bessa
II采用的是Syncro-Compur快门,打开后里面充满这种部件,非常精密,带自拍装置。Syncro-Compur不愧为当时世上最好的量产快门;
相机整体来看无论是外形设计、加工精度还是选材用料都和对手有差距。虽然,Autorange
820设计比较实用,好用,但用料和精密度都感觉不够,有点松松垮垮,不如Bessa
II来的精密结实,虽然其实并不松垮,只是感觉而已。
虽然Autorange
820有些小缺点,但它依然是一台惊世骇俗的相机,几十年来一直是收藏界和玩家追逐的热点,备受关注。。Autorange
820具体产量不明,但可以肯定产量不大,所以世存数量也很小,拥有者应该珍惜爱护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日 03:12 信息编号:0ab395
买卖 数码产品
该用户没留下联系方式,请给他留言
佛山_顺德区
收录查询:
&&分享更易传播
防潮柜清理顺利,空间释放成功,故取消特价。顺丰到付,打死不包邮,要的奏这俗到底的数字。出不了也不再降了,防潮柜里已经腾出地儿了,不差这巴掌大的空间。各位看官瞧好咯,该出手时就出手吧!
柯尼卡珍珠III,Konica Pearl III中画幅联动测距口袋折叠旁轴相机,过片顺畅,计数器良好,取景器通透,黄斑清晰,联动测距准确,速度准确,镜头通透,光圈复位,调焦顺畅,皮腔状况良好,各项功能完好。(有原厂皮套,自己上了一遍漆,貌似手艺太差,适合当摆设,无背带。)整体很新,后盖有小面积饰皮残缺,已切直美化。巧思龙镜头完美,精工快门准确,光圈干净,黄斑联动对焦清晰准确,自动停片功能正常,皮腔很新柔软不漏光。
借用的描述范本,相机状态信息真实可靠,图片全方位展示无遮掩,强迫症手里的机器都是尽善尽美的,即便不用都会保持着良好状态,尽可放心。由于最近又玩上了其它机器,故挂着慢慢出,只待有缘人。Pearl III代,1952年小西六中画幅(6X4.5)经典名机,外形非常小巧便携,手掌大小,轻松装入口袋,工艺精湛,联动测距黄斑对焦,Hexar 75mm f/3.5成像惊艳,锐利无比,不可多得利器。产量较小,市场难觅踪影,号称&日本的军旗ROSS ENSIGN AUTORANGE 16-20&【收藏级645精品相机】Konica Pearl III,除了成色好值得收藏外,这台645机器有几点是非常难得的,远比德系的几台名机优胜(如福伦达Bessa II,军旗820,蔡司伊康Super Ikonta)。1、镜头整组对焦,保证精度和锐度;2、黄斑联动对焦,保证对焦精确;3、自动停片,免去看红窗的繁琐和不安全性。有意购买者请加我的旺旺号,联系我,谢谢!旺旺号:纵横叔叔(转载)世纪经典:军旗(Ensign)相机的前世今生
  在英国的摄影人眼中,军旗曾经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如今的军旗,多数已成为私家藏品。军旗120到底有什么不同?产于英国的军旗折叠机,曾经在中国无人知晓,是什么使它在停产半个世纪之后成为收藏大热门?
  军旗折叠机从上世纪的30年代中期面世之后,几经波折,直到50年代末停产,其Selfix和Autorange两大系列折叠机的光学和机械质量与另外三大折叠机品牌蔡司依康、爱克发以及福伦达并称为四大折叠名机。在当年的英国,军旗不但在国内销售火爆,更大有与另外三家瓜分世界市场之势。而且,军旗作为一款实用性很强的机器,在成像和操控性的很多方面甚至好过蔡司依康的同类型号产品。军旗所配镜头尤其是她的卖点,其光学素质被普遍认为比同时代的德镜有过之而无不及。
&  但是为什么这样一款名机却在英国之外甚少为人所知呢?或者说,为什么除了高端玩家的圈子之外,军旗的名号为何在英伦三岛之外鲜有提及?
  在的百年之间,生产照相器材的英国公司为数甚多。而霍顿公司及其改制更名后的霍顿-布切尔(Houghton-Butcher)公司和军旗(
)公司,是英国历史上产量最大的制造商(柯达尽管也在英国生产相机,但她并非一款英国品牌)。其产能巨大,产品包括木制和铜材的各种尺寸的干板机、
木制皮饰的2”1/2 x
3”1/2单反机、成系列的大盒机、各种尺寸的早期120折叠机、Ensignette系列金属材料的小折叠机、以及后来声名鹊起的军旗卡宾折叠机,等等。卡宾系列是由是W
Butcher & Sons Ltd.
公司设计,后来在1915年和Houghton-Butcher公司合并后,以后者的名字生产这款相机。
&  早在1908年之前,该公司位于伦敦东北部Walthamstow的工厂已经就是全英国最大的相机生产基地了。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初,这家公司的一系列相机产品的品质和规格就已经和同时代的德国产品不相上下了。从1930年开始,新注册成立了军旗公司(Ensign
Ltd.),实际上是专为该公司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而设立的。此后军旗成为一个主打品牌推出。在当时大有在世界市场翻云覆雨的势头。然而,有三个主要因素阻止了军旗前进的脚步。
首先就是国内市场的偏见。尽管军旗的质量和规格都在蒸蒸日上,但就单款机种而言,却从没有真正达到规模经济的产量。无论在二战前后,摄影爱好者和一般大众普遍都认为德产相机的质量和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只要是德产的,就一定会是出类拔萃的。任何相机,只要不是德国造,再好也是二流的货色。日本相机在40年代末开始在英国出现,但在那时被所有人看作不过是简单的抄袭和仿造,毫无质量可言。德日同为二战的作恶者,但在当时的相机界似乎并未以此论英雄。
  第二个因素,也是更为致命的,则是军旗的产品研发策略缺乏市场概念,没有从市场和使用者的角度去考虑。军旗公司几乎从未进行过正式的市场调研工作。
  比如,相机发展到了30年代中期的时候,所有的明眼人都看得出135篇幅将会是未来的主市场主流。当时,不仅徕卡和康泰时推出的相机令人瞩目,柯达在1934年推出的Retina低价相机更是推波助澜。然而彼时的军旗却反潮流而行,在1936年推出一款名为Multex的昂贵的联动测距“超小型”拍摄14张的127胶片相机。
  而在Multex一事上,也同时验证了军旗的第三个失败之因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产品可靠性的问题。这款设计得无端复杂的Multex打面世起就因为可靠性的不足而大伤脑筋,在面世不久后的1938年无疾而终。
  到此,大量的篇幅都似乎在数落军旗的种种不堪。不过正文却是要谈谈结构简洁合理、使用可靠的军旗120折叠机。
&三十年代的时髦玩意儿
  始见于1934年的军旗Autorange-20,可谓做工精良、样式上乘。此款相机是69画幅(120卷拍8张),联动测距,并提供了几种不同的快门和镜头选配。其中一款顶级机型配蔡司105mm/4.5天赛镜头,Compur快门(B,T,1/125),摩洛哥黑皮外饰,开片纹质亮漆顶置取景器。亮色金属部件均用优质镍板材。在1938年左右的一个军旗产品销售目录中,这款相机的官方价格是14英镑2先令。而配着Ross
105mm/4.5的同一机型却贵2英镑,售价16英镑5先令!
另一款配置105/3.8蔡司天赛镜头和Compur
Rapid的这一机型售价则是19英镑5先令。
Autorange20
 与其同期的蔡司依康系列的超级依康相机不同,Autorange-20保留了早期120胶片相机的诸多特点,比如前镜板的上升和横移。如此这般,当把机身固定在三脚架上时,即可把镜头和像圈作一定程度的移位。测距部分有一个很大的圆形目镜用于观测旁轴取景的图像重合情况,另有一个目镜用于取景。在测距仪右手边有个小巧的拨杆可以把取景器盖上645画幅的取景罩。机身后背的两个红窗就是分别用于69和645画幅的。
  这款Autorange-20今天已经是一机难求,价格自然也已不菲。如果影友偶然遇到,绝对不可放过!
简约至上   Selfix
220出现在1937年,是为整个Selfix系列的首款。这是一款66画幅(120胶卷拍摄12张)的折叠机型。机内同时也带有拍摄645画幅的装置。Selfix
有三款镜头的不同配置,分别是Ensar镜头f7.7、f6.3、f4.5。这种三片头相当于同时期装在蔡思怡康Netter机型上的Novar镜头。此外,Selfix
220还有装着施耐德Xenar f4.5、蔡司天赛f4.5以及Lukos
f3.5镜头的机型。
&Ensign Selfix
&Ensign Pocket
&Ensign Selfix
&Ensign Selfix
  其时,还专门为初学者提供了一款Ensign Pocket
E20(E20口袋机),其实就是Selfix的简化型 -
不可调焦,也只有一档快门速度,在1938年的售价仅为1英镑7先令!
  在1938年,这款220进行了改进。在机身上加装了开门按钮,以及一些细微的外观上的改变。而在这年,也推出了Selfix
420,同样是66画幅,以及替代E20口袋机的320机型。但是这一年的扛鼎之作却是Autorange
220的推出。这款机型实际上相当于Selfix
220加装了一个旁轴测距仪。也就是在这时,军旗第一次使用了英国制造的Epsilon快门机构。这个快门与此后军旗相机的发展一直相伴左右。此时首次推出的Epslon快门,由伦敦的军旗公司自己制造,快门速度为1-1/150,B,T。这款Autorange
220,实际上有8种不同的镜头和快门组合。除了Epsilon快门之外,还提供Prontor和Compur快门;镜头有Ensar、Tessar和Lukos,其中顶级一款是Tessar
F2.8配Compur
Rapid快门。其高端配置和低端配置机型的价格相差将近一倍。除此之外,Autorange
220还推出了一些特有的功能,在此就不罗嗦了。
&Ensign Autorange
  1939年至1945年的二战,对于军旗来说不啻一场劫难。军旗的伦敦总部在1940年德军的一场轰炸中香消玉殒。两周之后,军旗有限公司宣布倒闭,由一个叫做约翰逊公司全盘接收了军旗的库存。但是军旗的合伙公司Houghton-Butcher在伦敦Walthamstow的工厂一直在继续生产,并且在1942年宣布自己是唯一有权使用军旗商标的公司。战时的英国,几乎所有的生产企业都忙于生产军用产品,Houghton-Butcher也不例外,几乎难得有暇顾及民用相机的生产。
  不过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这家公司在战前的一款120相机的基础上为英国军队开发了一款测距联动相机。这款机型在战后经过一些小的改动推出,命名为军旗Commando(突击队)。也正是这款机型首次推出了全新实用的焦平面对焦系统。其工作原理是根据定焦镜头的位置移动胶片成像平面。而此前常见的做法是胶片成像平面固定不动,通过移动镜头前后位置对焦。这个原理与现代的Contax
AX相机的AF系统类似。
&Ensign Commando
(突击队)
  战时的突击队相机是个罕见之物(可靠性也很差)。战后在1946年推出的版本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突击队一般配置75mm/4.5或者75mm/3.5的
Ensar头,佐以Epsilon快门(后期版本的速度达到了1/300)。但是这款相机就总体而言并不算是成功之作,于1950年寿终正寝。
  就军旗相机而言,柳暗花明之中的转机发生在战后的大兼并运动中。Houghton-Butcher与巴奈特照相材料公司在1945年合并,并在1948年再与镜头制造商Ross公司合并,更名后叫做Barnet
Ross有限公司。新的公司认为,提高军旗相机上的镜头质量,是拯救本企业的出路。出于这样的想法,在年,公司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Selfix相机,制作工艺和质量明显有了很大的不同。这些新上市的相机,装备了全新的4片天赛结构的Ross
Xpres镜头。
  Selfix 12-20,是一款66方画幅120相机,配Ross
75mm/3.5镜头和Epsilon快门,快门可达1/300秒。取景器可自行弹出。在军旗相机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防止重复曝光的装置。相机的整体机身是铸铝工艺,大幅度减轻了机身重量。
&Ensign Selfix
  和12-20机型同时推出的还有两款机型 -
配置75mm/4.5
Ensar三片头的16-20/I,以及16-20/II。后者与12-20的镜头和快门一样,一样的折叠式取景器,但却多了一个拍摄645画幅的设置。
  新的Selfix系列当中的大哥大,当仁不让是Selfix
820(可拍69和66画幅)。许多年之后的今天,这款相机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这款设计的优秀。她的出彩之处,自然是那款105mm/3.8的Ross
Xpres镜头。其过人之处在于成像的高解析度和反差。而软肋,则是所配的Epsilon快门。和同时代出产的德制Compur和Prontar快门相比,Epsilon的可靠性稍差。尽管如此,这种区别实际上很小也是相对的,而且主要可能是因为Epsilon快门更易进灰造成的。而且,但凡出现问题的Epsilon快门,清理和保养都极为容易。保养一般就是最常见的清灰、上油、调整,之后几乎都能像新的一样准确流畅。
&Ensign Selfix
1952年的下半年,为了迎接女王登基(1953年),专门推出了全新版的军旗Autorange
这款相机是军旗在战后推出的第一款带有联动测距的相机,镜头是Ross
75mm/3.5配Epsilon快门,联动取景的设计和蔡思怡康的超级依康相机的反转棱镜设计机理相同。取景和测距在同一个目镜中实现。其重要特点之一,便是取景器的亮框设计,使得军旗的取景框远比同时期甚至晚些时候设计的德国相机明亮舒适。亮框取景器的优势尤其表现在对移动物体取景和测距时。
  这款相机的另外一个可爱的设计,是在快门按钮的中间有一根细针。如果你没有过片就去按下快门时,手指就会感觉到针刺。这个防重复曝光的设计虽然简单但是很有效,堪称独特。
不过可气的是这个东东时间一长就不好用了,在过片之后细针往往也不松开,使用者要想按下快门就只好忍痛了。但这种体验在相机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Autorange
  在1953年,公司为1954年推出了新的相机设计 -
Selfix特别版。这是专门面向高端市场开发的,带有非联动的测距装置,机顶为专用于高端相机亚光亮金属色。由于是非联动的测距,所以使用者要首先通过测距仪确定对焦距离,然后手动调整对焦距离标尺。特别版的首款就是大名鼎鼎的Selfix
Special。(注:Special一词在这里我翻译为“特别版”,但也偶见台湾影友译为“特品”)。该款镜头为Ross
Xpres的105mm/3.8,Epsilon快门,与Selfix
820完全相同。这款“特别版”在1956年的官方售价为29英镑17先令,与同时出售的Selfix
12-20特别版价格完全相同。这个价格在当时大约相当于普通人2-3个月的的工资总和!
&Ensign Selfix 820
终极武器 - Autorange
  与Selfix几乎同时推出的,便是军旗的天鹅绝唱-Autorange
  于1954年推出的此款机型,可谓极具创意,艳压群芳。从外观看去,似乎与当时众多的联动测距德国相机并无二致。在不经意当中,Autorange在视线之外另有深意的设计独树一帜。
除了军旗的突击队和仿造其设计的玛米亚6型,其他的联动测距相机都是将机身前端的镜头与后方的测距仪进行联动。这一般是通过简单的机械连接实现,或者通过光学原理实现。但是军旗却是通过转动测距仪的对焦齿轮将位于皮腔最前端的部件总成(包括镜头和快门以及皮腔等)进行前后移动以达到对焦的目的。而快门按钮则位于机顶左侧。这样一来,使用者用右手对焦,用左手按下快门。
&Ensign Autorange
  但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Autorange
820过于笨重和庞大。所以实际上很多人需要用双手端住机身以保持稳定。如此一来,在实际使用时,很多人在对焦完成时将镜头总成已经推出后,却在拍摄时因为需要双手持机又会在不经意间把镜头总成多少拉回一些,这对于精确对焦十分不利。使用者需要首先练习N遍这个程序,也许才不至于犯错。
  尽管如此,Autorange是一款极为罕见的高端相机,目前在相机收藏市场上是真正的一机难求。&
阅读(945)| 评论()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喜欢 推荐 人&&|&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富士xt20如何对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