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控制随机误差可以提高spss信度分析

当前位置: >
2011考研心理测量学之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练习题
一、填空题1.表示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程度的是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测验中,代表测验量表结果的稳定性的指标是(&&& )
A 效度 B 区分度 C 信度 D 难度
2.再测信度所考虑的误差来源是(&&& )所带来的随机影响
A 形式的不同
B 题目的不同
C 考生的不同
D 时间的不同
3.克龙巴赫a系数中,a值只是测量信度的(&&& )的一个估计值
A上界&&& B.下界&&& C.中值&&& D.不确定
4.内容效度主要用于考察(&&& )的有效性
A 智力测验 B 人格测验 C 特殊能力测验 D 成绩、技能测验
5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的效度称为()
A 效标关联效度 B 内容效度 C 一致性效度 D 等值性效度
6.效度是测量的(&&& )的综合反映。
A.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D.都不是
7.下面四个概念中与效标效度无关的是(&&& )
A 同时效度B 预测效度 C 效标测量 D 因素效度
8.如果某测验信度系数为0.80,那么该测验中测量误差造成的变异占总变异的(&&&& )
A.20%&&&& B.36%&&& C.64%&&&& D.80%
9.用重复相关估计信度时存在的局限是()
A 对所测特质的稳定性有限制
B 对测验项目的难度排列有限制
C 只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重测才能得到重测相关
D 对测验的内容范围、测验难度、试题类型等有限制
10.以学习成绩为效标,得到某一智力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为0.80。将此测验用于预测时,其测验结果可解释学习成绩变异的
A.16% B.20% C.64% D.80%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可以影响测量信度的有(&&& )
A.被试的动机&&& B.两次测量间隔时间&&& C.主试的暗示&&& D.实验环境
2.下列关于信度的表述,错误的有(&&& )
A.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
B.信度是测量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大小的反映
C.信度不可以用来解释个人测验分数的意义
D.信度可以帮助进行不同测验分数的比较
3.可以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有(&&& )
A.选好正确校标&&&
B.根据每个被试特点,选择不同的实验环境
C.妥善组织测验
D.精心编制量表
4.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测验信度被低估()
A测验题目太多
B 被试的同质性太高
C 测验的题目难度过高
D 测验的题目难度过低
四、名词解释
3. 再测信度
五、简答题
1.怎样提高测量信度?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一、填空题
1.同质性信度(内部一致性系数)
二、单项选择题
1 .C2. D3. B4. D5. A6. B7. D8. B& 9. A10. C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2. BC3. ACD4. BCD
四、名词解释
1. 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即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 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2.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3.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两次测验分数所得的相关系数为再测信度。因为能够反映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也就是测验的稳定程度,也叫稳定性系数。五、简答题
1.答:&要想提高测量效度民间必须设法控制随机误差、减小系统误差,同时,还要选择好特别恰当的效标,把效度系数准确地计算出来。具体来说提高测量效度的方法有:
(1)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 这就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说代表要测内容或结构,要避免出现题目偏倚。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读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太难、太易、太多、太少都是有损测量效度的。 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避免的误差的出现。
(2)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
&(3)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在各种测验中,有些被试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发挥不出应有水平(比如过分焦虑致使水平失常等),因此,我们应让被试调整好应试心态,让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学识上等做好应有的准备。否则,焦虑因素和其他无关影响过大,必然会降低测量效度,测不到欲测的内容或结构效度。
(4)选好正确的效标、定好恰当的效标测量,正确地使用有关公式。&在评价一个测验是否有效时,效标的选择是一个重要方面。假若所选效标不当,或所选效标无法量化,则很难正确地估计出测量的实证效度。如果效标及效标测量都合乎要求,则公式的选择也是影响效度估计的重要方面。
跨考教育(粉丝18.7万)
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
手机做题 随时随地 知识点练习 真题演练
扫二维码关注考研信息
加入QQ群免费领取大礼包
加群独享1000元礼包(免费体验课、独家资料、视频)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已经结束,按照教育部往年情况,考生2月底可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成绩,3月中下旬,教育部考试中心将公布全国统一分数线。
2015年起,速成的七年制临床医学硕士招生也将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5+3”培养模式,三年学徒工生活也不能少。
12月29日,201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部结束,内蒙古共有97名考生违规。当中54名并处暂停各种国家教育考试3年。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顺利结束。与往年相比,2015年考研时间提前了约一周,考生在春节后或能提早知道考研成绩。
2015年考研于日至12月28日举行,跨考小编提醒大家初试完成后还有八大问题需要注意!
腾讯微信:kkkaoyan
400-668-2155
周一至周日 8:00-18:00控制非抽样误差
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
内容摘要:城镇住户调查采用二相抽样的方式抽选调查户,大样本调查产生一相样本并从中抽选二相样本作为常规调查户,由此获得城镇居民收支数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抽样误差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推断总体的可信度。本文通过研究大样本调查和常规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产生原因、对数据质量的影响以及误差控制方法,探讨提高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
城镇住户调查通过抽选一部分城镇居民家庭,按月登记其家庭收支情况,重点提供城镇居民就业、收支、社会保障等数据资料。现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是三年一次的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即大样本调查)与常规住户调查、专题调查相结合的调查体系。城镇住户调查的调查户抽选工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行大样本调查抽取一相样本;第二步从一相样本中按比例抽取二相样本作为常规调查户,开展日记账工作。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取决于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大小,数据质量的控制本质上就是两个误差的控制。其中抽样误差可测可控,而非抽样误差却较为复杂难控,是城镇住户抽样调查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抽样误差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影响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推断总体的可信度。因此,研究非抽样误差对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的影响及其控制方法,是城镇住户调查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非抽样误差概述
抽样调查中的误差分为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抽样过程中产生的由样本随机性引起的误差,无法避免,但可以通过调查样本容量和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通过改变抽样方式等加以控制。而非抽样误差成因复杂,具有非随机性,难以测度和控制。
非抽样误差按性质和处理方法不同分为抽样框误差、无回答误差和计量误差三类。抽样框误差指目标总体和抽样总体不一致时产生的误差。当抽样框不完善,特别是当总体单元不断在变化(新生或消亡),或不断在流动难以与其接触时,抽样框误差就不可忽视。无回答误差指在抽样调查中得不到回答的信息所造成的误差。无回答误差取决于无回答率的高低以及无回答是否是随机的。计量误差产生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阶段,如登记误差、录入误差、汇总误差,是数据本身的偏倚和失真,是非抽样误差中最难处理的误差。
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首先是随机原则,非抽样误差中抽样框误差和无回答误差导致随机原则被破坏,计量误差导致源头数据不准。因此,非抽样误差影响到抽样推断结果的可靠程度,如果不控制非抽样误差,抽样误差的控制也就失去其实际意义了。鉴于住户调查两相样本在调查方式各有特点,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以下就大样本调查和常规调查中遇到的非抽样误差分别进行探讨。
二、大样本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一)大样本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大样本中的抽样框误差
一个理想的抽样框应该是每个总体单位在目录名单中出现一次,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应包括与所研究变量的相关的辅助资料。调查抽样框制订或使用不当会使实际使用的抽样框与真正应有的调查抽样框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抽样框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丢失目标总体单位、包含非目标总体单位、复合连接、抽样框老化、辅助信息不准确。大样本调查中出现以上五种情况主要源于基础资料的不完善。
居民户数资料是编制大样本抽样框的基础资料,由于收集资料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城区大量存在“人户分离”、“流动人口”的情况,编制抽样框时居民户数确定比较困难。大样本调查的抽样框主要是根据统计部门人口普查资料、公安部门户籍资料、街道办事处相关资料等确定。但是所参照的第二手资料往往与实际有相当大的出入:人口普查资料,由于时间跨度长,时效性较差,与住户调查方案人口指标口径不一致,需要补充或修正;公安户籍部门年度的人口统计资料,对空挂户、户口不在本区的住户不掌握;社区、居委会掌握的住户情况更新不及时,与抽样调查需要的户数情况有出入;在编制抽样框时,会遇到无人居住的空挂户、非住户,有些住宅在繁华地段,将一楼改为门市房,或由住宅改为他用(纯商业用房、办公用房等)。一些调查人员在核实各阶段户数时,没有考虑到居民户数资料收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收集到的户数资料与实际偏差较大,这就是导致大样本调查中抽样框误差的主要原因。
2、大样本调查中的无回答误差
大样本调查的资料搜集方法为采访法,调查中经常出现被调查者不如实回答问题和拒访的现象,这种无回答现象会造成样本失真,引起非抽样误差。在入户调查中,调查员的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访问技巧不当等容易造成无回答现象的发生;由于统计法律、法规对住户缺乏约束力,与大样本调查直接相关的地方一级机构如社区居委会支持力度不高,被调查者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调查工作配合度低也是造成调查中的无回答现象的重要原因。大样本调查中无回答现象主要出现在以下几类人群中:高收入人群——高收入户或高档小区对入户调查的配合程度低,调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调查者自愿;上班族——许多务工经商人员和服务行业人员早出晚归,作息时间极不规律,难以联系;流动人口——部分流动人口认为自己是短期居住,配合程度低,不愿接受调查。
3、大样本调查中的计量误差
大样本调查中的计量误差首先产生自问卷的设计,例如问卷中文字表达产生歧义、问卷中出现倾向性和诱导性词汇、问卷涉及到被访者很难回忆起的问题、问卷设计过长造成被访者疲劳等都可能造成计量误差。大样本调查涉及到收入支出等许多敏感问题,被调查对象有意隐瞒某些情况是调查实施阶段计量误差产生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大样本调查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数据在录入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遗漏和错误,从而导致计量误差的出现。
(二)大样本调查中非抽样误差对数据质量的影响
大样本调查中抽样框误差和无回答误差都会使实际落实的样本与原来科学抽样的样本存在偏差,样本调换不仅使总体样本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结构出现偏差,更重要的是使收入支出的总体数据质量打折扣。例如年龄较大的人群对调查的配合程度往往高于年轻人群,收入较高人群对调查的配合程度往往低于收入较低的人群,结果是实际样本年龄结构偏大,高收入人群代表性不足,高低收入人群比例不合实际,从而导致总体收入消费与实际发生系统性偏离。计量误差直接造成一相样本家庭情况、收支等数据的不准确。由于大样本调查是为常规调查提供抽样框,为评估常规调查数据提供基础资料,因此大样本调查中的各种非抽样误差不仅关系到一相样本的代表性和一次性数据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常规调查的数据质量。
(三)大样本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控制方法
大样本调查中控制抽样框误差的方法:关键是做好大样本调查的前期摸底工作,更新老化的辅助信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涉及社区较多,前期摸底的最佳时间段是在抽选工作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或三阶段)之间。具体来说,根据《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完成一阶段的抽选(即抽选出社区)后,组织人力对涉及到的社区及小区进行大规模的走访,主要搜集常住户(居住半年以上的住户)信息,尽可能剔除非目标总体单位(如空户、商户等),及时发现抽样框中丢失的目标总体单位;对于复合连接,确定唯一的连接规则,让多个抽样单位只有一个进入到抽样总体中,比如对拥有多户住宅(地址)的家庭可以确定其最近一次居住的地址进入抽样框。前期摸底的调查员聘用可以采取社会招募或者社区委员兼职的方式,与调查社区的配备比例最好不低于1:1。社区的配合和支持对于前期摸底工作尤为重要,特别是某些高档小区,必需有社区人员引领才能进入。此外,寻求大样本摸底与其他相关调查的切合点是提高前期摸底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可以将大样本摸底工作和2010年人口普查相联系,实现调查人员和调查资料的共享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前期摸底的难度,节约调查时间和调查精力,提高摸底调查质量,为大样本二阶段(及三阶段)调查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样本调查中控制无回答误差的方法:降低无回答率是减少无回答误差的根本办法。对于非空户由于时间等客观原因难以访问到的情况,应当对样本单元进行积极补救,即在费用、时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多次访问的方法,避免样本单元的缺失。对于调查户的主观拒绝的情况,应当从提高调查员业务能力和加大入户调查的宣传这两方面入手,应当选用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都较高的调查员,并且对其进行调查知识技能技巧培训,调查员上门入户时应注意仪表仪态,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改善被调查者不合作的状态;大规模的宣传可以使群众对调查耳熟能详,有利于在调查中建立与被调查户的信任关系;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或馈赠有利于增强被调查者的合作意愿。此外,应当借助地方机构和社会力量搞好大样本调查,2007年朝阳区城市居民大样本调查经验表明,居委会支持力度大的社区入户成功率往往比较高。
大样本调查中控制计量误差的方法:在调查前期,问卷设计要精益求精,应当有一定数量的调节性、控制性和过滤性问题,以达到对实质性问题、敏感性或隐私性问题进行“监控”。其次,填写问卷时要通过谈话拉进与被调查者的距离,尽量消除被访者的顾虑,保证所提供数据的真实可靠。最后,在数据处理阶段,控制录入误差,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强对数据的审核。
三、常规调查中的非抽样误差
(一)常规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表现及产生原因
1、常规调查中的抽样框误差
由于常规调查的抽样框是大样本调查形成的一相样本框,常规记账户的抽取和轮换都在一相样本框中进行。常规调查中抽样框误差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一相样本框的不完善:首先是一相样本由于大样本调查中各种误差的影响存在代表性偏差;其次,由于大样本调查与常规调查之间的时间差使一相样本框老化,这种情况在常规调查的第二年、第三年样本轮换时越为明显。
2、常规调查中的无回答误差
常规调查要求被抽中的记账户每天将全家收支按具体项目、商品详细记入日记账。与一次性的大样本调查相比,被调查对象的配合度更低,从朝阳区2007年年底落实常规记账户的情况看,一相样本框中只有不到30%的记账户愿意长期记账,这还是基层调查员多次上门以情感化的结果。从人群结构上看,年轻家庭和高收入家庭拒绝记账的现象较多。住户配合程度低是常规调查中产生无回答误差的根本原因。
3、常规调查中的计量误差
常规调查中计量误差主要存在于住户记账、调查员编码、数据录入汇总三个环节中,其中调查员编码错误、录入汇总差错都是数据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性误差,而住户记账的漏记、错记、混记则是常规调查中最难以发现和控制的计量误差,需要重点关注。
记账户的主观故意或疏忽是导致记账误差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由于被调查对象隐私保护意识增强,某些隐性收支可能被有意遗漏。例如一个家庭可能同时存在来自单位的工薪收入、从事第二职业的其他劳动收入以及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部分调查户由于存在怕“露富”的心理而人为隐瞒某些家庭收入。从支出上看,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仍然主要采用现金支付方式,居民消费统计难以通过银行信用结算网络进行观测,消费中灰色支出的数据难以搜集。例如就医、上学和求职方面支付的礼金、择校费、赞助费等居民不愿填报的灰色支出,容易造成消费统计的缺失。此外,由于记账的总量和难度增大,许多调查户把记账看成是一种负担,记账的积极性不高,记账不规范、记账不及时、记忆误差等导致记账过程中漏记、错记、不合乎逻辑的现象时有发生。
引起记账误差发生的客观原因主要是调查方法自身的不完善。例如现行的记账方法是由被调查户家庭成员中一人记账为主,其他成员报账,收入以人为单位纪录,消费以家庭为单位纪录。这种方法对于绝大多数的调查内容是适合的,但是对于家庭结构复杂、家庭关系微妙或是收入、消费个性化程度高的家庭,就很容易出现收支信息的不准。
(二)非抽样误差对常规调查数据质量的影响
抽样框误差和无回答误差的存在主要影响到常规调查样本结构的代表性,使抽样调查数据发生系统性偏倚。与大样本调查不同,常规调查必须保证规定数量的成功户。因此对于无回答的情况只能更换样本,用一些能够或者易于得到调查值的样本单位代替那些得不到或难得到调查值的单位。这样会使总体单位的抽选概率发生扭曲,产生概率抽样偏差。例如非就业者尤其是离退休人员比就业者更容易访问到也更愿意接受常规调查,收入高者比收入低者对调查的配合意愿低,用容易访问到和易于接受调查的人替代那些不易访问到或不愿意接受调查的人显然会使二相样本中老年人口偏多,就业率偏低,高收入家庭偏少,收支情况的估计量有偏。尤其是多轮更换样本后造成的样本积累误差更为明显。计量误差的存在使现有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降低,而由于对指标含义理解不当引起的计量误差,严重的时候同样会使数据产生系统性偏差。
(三)常规调查中非抽样误差的控制
做好大样本调查的误差控制、及时更新抽样框是控制常规调查中抽样框误差的有效途径。控制无回答误差方面,一方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强化社区居委会的配合作用,提高调查户记账配合度;另一方面对无回答的认定应当注意区分不同情况,并实地复查:对于调查户家庭发生消亡、迁出等自然变化,可定为无回答;对于调查户不好联系或家庭结构复杂而调查难度较大的,不应当轻易认定为无回答;对于调查户因不了解调查意义或实际有困难不愿接受调查的,,在通过宣传、多次访问争取后仍拒绝调查或者判断即使接受调查也会搪塞的,可认定为无回答。对于无回答引起的样本单元缺失,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补救。传统的处理方式是采取上下移动的方法进行样本替换,但是这样容易出现样本单元信息的偏差,使随机抽样概率失去意义。较好的方式是参考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处理无回答的技术,例如插补与加权调整,例如按原户结构、收入、住房等信息和条件对样本进行插补,防止出现系统性偏差。
在常规调查中,对失真数据、缺失数据的处理是城镇住户工作的一大难点。控制的计量误差,需要从调查对象、调查员、数据评估三方面入手。调查对象方面,要加强和调查户的沟通,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例如年节的礼品和定期举行一些活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调查户的记账积极性,多提供真实准确的收支数据。对于家庭结构复杂、收支个性化程度高的家庭,可以尝试分人记小账,由调查员核实汇总大账的方式。调查员方面,要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使调查员提高对源头数据的敏感性,加强对指标含义的理解,降低编码错误率。数据评估方面,一方面要关注政策信息,特别是机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等,及时了解和把握调查户中人员的就业、收入等变动情况,另一个方面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调查中出现的异常值(离群值)作适当调整,以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评估时可参照第二手统计资料,例如参照GDP的增长率,比较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增长是否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参照财政等部门的工资性支出的增长率,分析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参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人均水平和增长率对消费支出进行评估验证。
从长期来看,计量误差的控制还有待于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例如2009年北京市对住户调查数据采集方式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作为记账户日常记账并传输上报的有效工具,居民记账方式由纸面账本变为网上报送,实现了对调查户的填报数据的实时监测,提高了数据搜集的效率,并从根本上减少了调查员对数据加工处理过程中的计量误差。又如在发达国家,居民消费主要通过信用支付,银行联网的信用记录被大量用来补充统计调查记账的不足。银行消费信用资料的完善和利用将使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质量有一个突破性的提高。
住户调查是一项涉及众多部门、家庭和个人的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无论是大样本调查还是常规调查,落实和稳定记账户,控制各种非抽样误差,提高样本代表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都是目前住户调查工作难度最大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现有条件下,应该将控制非抽样误差的立脚点放在调查对象、调查员、以及数据审核评估上,同时,积极探索住户调查信息化的路径。
Copyright 2001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主办单位:北京朝阳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朝阳调查队
北京市朝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 京ICP备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区政府大院内
邮编:100020 E-mail:office@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试卷信度的检验与分析.doc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试卷信度的检验与分析
Papers?reliability?testing?and analysis
本文通过查阅《数学试卷分析方法》等相关资料,基于科隆巴赫信度系数理论,对某普通高中的部分高一学生某次期末数学测验的原始成绩进行试卷内部信度(一致性程度)的检验与分析,以及基于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对某小学某部分学生两次测验成绩间信度(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与分析. 文章介绍了试卷信度分析基本理论,具体计算步骤,学生成绩的信度检验与分析以及结论. 分别运用excel与spss软件实现信度检验与分析的过程,通过信度检验与分析的数据等揭示影响试卷信度的因素,并由数据出发,提出如何提高试卷信度的建议. 因此,在教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This article based on Cologne Bach theory, through refering to ‘The Mathematic Test analysis methods’etcsome relevant information, studying some high school students’s achievement in a final exam about mathMeanwhile, it also based on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ethod, studying som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s achievement in two exams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papers reliablity testing and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excel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is used to help the analysis, with the papers reliablity data, revealing the factors to influence itAt last, suggestion about how to improve the papers reliablity to the dataSo, this research has a high value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关键词:试卷信度; 科隆巴赫信度系数; 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法
Key Words: Cologne Bach re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ent method
1、 引言 4
教学评价与教学检测 4
软件包SPSS的应用 5
2、 信度分析的基本理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随机抽样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控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3页¥2.006页¥2.002页¥2.003页¥2.002页¥1.00 4页¥3.002页¥1.003页7下载券3页1下载券3页1下载券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8页免费44页1下载券2页免费14页免费2页免费
随机抽样方法的误差分析与控制|个​人​毕​业​论​文​,​望​对​同​志​们​有​所​帮​助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向度、尺度、信度——江苏近三年高考试题管窥
尺度& 信度
——江苏近三年高考试题管窥
分省自主命题之后,江苏高考语文命题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之路,收获了荣誉,也饱尝了争议与批评。我十分理解命题组所付出的辛劳,命制一套试卷是很费周折的事情。本着向各位专家学习的目的,我将自己对江苏卷的一点阅读体会和大家作一个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界定一下我的谈论范围以及所使用的例证材料,主要立足于近三年的江苏语文试卷,有的可能要往前延伸一些。
一.向度分析
向度是一个含义较为丰富的词汇,指事物所隐藏或呈现出的不同指向的特征,包括:时间向度、语言向度、价值向度、逻辑向度、伦理向度、情感向度、精神向度,等等,我们考察江苏卷的命题主要从它的价值、情感、以及精神向度上进行,这三个向度可以归结到立意向度上去看。
近三年乃至往前推进一些,江苏卷的立意向度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传统文化的熏染,砥砺考生的人格操守。
2008年所选东汉名将吴汉的传记,吴汉身上所体现的顾全大局、处变不惊、镇定自若、朴实淳厚的优秀品格;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所表达的诗人心忧天下、感伤人事沧桑的赤子之情;《纯朴的嗜血者》所体现的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真挚情怀;2009年,《书沈通明事》一文中的沈通明“任侠轻财”、“勇猛无畏”、“倜傥风流”的性格特点;《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中所展示的岳飞忧思现实、乐观向上精神风貌;2010年,王昌龄《送魏二》所表达的对友人深重的情谊……这样的立意取向,彰显着一种积极、乐观、大度、真诚的人生生命情致,无形之中让考生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精神洗礼,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考生砥砺自己的人格操守。
2.重视本土文化的推崇,激发考生的家园之情。
江苏卷从2008年起涉足本土文化元素,当年选取高邮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作家通过对侯银匠父女俩不同性格特点的叙写,以点带面,挖掘了苏北农村特有的文化基因,向读者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深长悠远、极具情致的乡土风俗画卷,真实表现了有着浓郁地方特色的人情美、人性美。2009年则是在文言文阅读中选取了明末淮安籍军官沈通明的事迹,多少能让考生内心洋溢着一种本土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内心的家园之情。
3.重视文化现象的反思,引导考生作理性思辨。
理性辩证看待当今社会,忧思现代文明,是江苏卷比较青睐的一个命题立意点。自2005年起,就以《波兹曼的诅咒》一文引发考生思考娱乐与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文章即便是放到现在来看,对照当下时髦的“非诚勿扰”、“为爱往前冲”等相亲文化现象,尤能激发我们深沉的思考。2006年的《一幅烟雨牛鹭图》所展示的对古老农耕文明依恋,比照现实环境,更能引发考生理性的思辨。2009年的《上善若水》(这篇文章节选有问题,下面讲),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对人生的思考,都需要考生有较强的理性思辨能力。2009年作文题《品味时尚》,
4.重视审美情趣的培养,提升考生的人生品位。
当今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的社会,是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容易使人迷失自我的社会。如何引领考生理性看待社会,看待他人,看待自我,这是摆在高考命题人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2009年詹克明的《说“异”》,作者以冷静的眼光、理性的思辨、新颖的观点,提醒人们对“异类”不能采取排斥、打压的态度,应该有起码的宽容之心,要看到“异类”在建立有序体系、为滞后或过头的纯粹体系化险、实现伟大转折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又要警惕哗众取宠的故作异类,不要被“真恶俗”的假异类蒙蔽双眼。2010年论述类文本选用了朱光潜的《谈静》,文章从人生乐趣谈起,阐明无论是领略作品的乐趣还是人生的乐趣都必须从“静”中得“趣”,审美趣味之中包含着对人生的感悟,对提升考生的人生品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重视与时俱进的感召,拓宽考生的认知视野。
与时俱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命题人的追求。江苏卷注意融入时代时兴元素,拓宽考生的认知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在语言文字运用题融入时兴元素。
&#年语病辨析题:
B.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奥运火炬登顶珠峰,必须克服低温、低压、大风等不利的特殊气候条件,充分考虑登山队员登顶时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
&#年语病辨析题:
C.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但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人们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开始回升。
2009年语言运用题:
汶川大地震过去一年了,地震博物馆已经建成。请你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运用排比手法,不超过30个字。
&#年语言运用题: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词语。(4分)
科学家在喀斯特地貌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复杂的碳链式反应。当水流从空气中“大口吮吸”二氧化碳并侵蚀石灰岩时,持续不断的吸碳过程就开始了。接着,在岩石表面自由流淌的酸性水流携带着大量碳酸氢根,随着自然界的水循环辗转奔向江河湖海。此时,浮游植物体内的“食物加工厂”在急切地“找米下锅”,它们惊喜地发现,只要分泌一种叫做“碳酸酐酶”的催化剂,对水中的碳酸氢根“略施魔法”,等待加工的“米”——二氧化碳,就唾手可得。最终,光合作用将大量随波逐流的碳转化成有机碳,封存于水生植物体内。
4.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5分)
二是在作文命题上嫁接生活,关注现实。
如,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等。
以上,我们从五个方面总结了近几年江苏高考语文命题所呈现出来的几个立意向度,但是,这样的向度在2010年的试卷中却旁生枝节,有所偏离。
6.向度偏离
文言文选取了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难度一般,低于往年,但这是一篇很不适宜用作高考阅读材料的文章。
1.从体裁特色看。
这是题外话。
墓志铭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或悼念性的文字。墓志铭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叙事概要,语言温和,文字简约。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文字简洁明了,便于读者阅读与记忆。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汉朝大将韩信的墓联为:“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寥寥十个字,高度概括出韩信一生的重大经历。
而欧阳修的这篇墓志铭写得怎样呢?可以说是应付式的,碍于朋友梅尧臣的面子而作的,他对这个被封为“南阳县君”的谢氏根本不了解,通篇都是丈夫回忆老婆怎么好怎么好的文字,就是不见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江苏卷选入时仅删去了结尾的几段话:
“予忍不铭?”之后的内容为——
夫人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二男一女。以其年七月七日卒于高邮。梅氏世葬宛陵,以贫不能归也,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
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
居之可乐兮,卜者曰然。
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
何必故乡兮,然后为安?
夫人三十七岁,因为丈夫的恩泽被封为南阳县君。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这年的七月七日,在高邮去世。梅家历代葬在宛陵,因为贫穷不能归葬,某年某月某日,葬在了润州的某县某原。铭文:
高岸深谷啊,京口的平地。
山青水深啊,泥土厚实坚韧。
住在这里能够快乐啊,占卜的人都这么认为。
身体虽然埋入泥土啊,灵魂升上天。
何必一定要在故乡啊,然后才能安宁呢?
就是不删除这几段话,我们看这样的文章显然是不符合一篇墓志铭的基本要求的。这哪里是记述墓主生平并作出评价啊,完全是照搬人家的东西!还要署上他欧阳修的大名干什么呢?
因此,从体裁特点上看,这样的文章就不是典范的墓志铭的写作,考生试图从中窥探作者的情感认知与价值取向显然是不可能的。
2.从青睐作家的角度看。
江苏卷再怎么喜欢欧阳修,非他的文章不选,非他的墓志铭不选,那么也不至于选这个谢氏。欧阳修一生中为其亡故的亲朋好友创作了83篇墓志铭。在这些墓志铭中,欧阳修通过对不同人物、记述和评价,传达出其对士大夫的评价标准,以达到褒奖当代名士,以期树立新的士大夫评价标准的目的。欧阳修认为,一个真正士大夫必先美其德,有德之人,有仁爱之心,有廉耻之心。士大夫亦必先正其气,气正则方可万事以国为先,以民为重。士大夫亦不可不修其才,有才方可解民苦,分君忧,立万世之道德。
欧阳修可谓乐于写作墓志铭的,属于专业作家的行列,他写了那么多的墓志铭,颂德、颂行,以天下为先,积极的士大夫意识很明显,要选一个是很简单的。
3.从价值取向看。
问题来了。有人肯定不同意我这个观点,谢氏只因其是个女人,就不可以选吗?显然不是。
从宋代女性的墓志铭中,可以看到宋代女子有这样几种类型:才慧超群型、相夫教子型、练达刚毅型、持家有方型、贞柔顺和型、心胸宽广型。
梅尧臣的妻子谢氏、苏轼的妻子王氏属于“相夫教子型”,她们除了如梅尧臣所津津乐道的“出身高贵,嫁了我这个穷光蛋,生活受苦了”、“怡然处之、治家有方”、“贤惠、善良”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喜欢参与丈夫的公事,习惯偷听,丈夫也不加反对,反而倍加赞许。
这里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有两点,一是在当时女性们能动力之强,不少女性的所作所为,尽管仍然与她们的夫君、子弟之事业相联系,却明显地超出了“女教”、“女训”中对于她们的直接要求;二是她们之所以这么做的动机乃是以“内”助“外”(男主外,女主内)的“助成”思想。成就丈夫的名声,成就丈夫的荣誉,成就丈夫的事业,成就丈夫的地位……当然,夫妻的恩爱是一回事,但她们的这些举动已然超出了当时社会极为重视的“内外之分”的界限。丈夫的津津乐道,带有某种自私的狭隘的心理成份,也带有某种道德教化的色彩,司马光就说过,为女性写墓志铭的目的大抵是“庶使后世为妇者有所矜式耳”(《《司马文正公传家集》卷七八《叙清河郡君》)。欧阳修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家道主于内,故女正乎内,则一家正矣。凡家人之祸,未有不始于女子者也。此所以戒也。呜呼!事无不利于正,未有不正而利者。(《易童子问》)显然,这完全是男性视野下的女性观作怪。
由此,我们看,这篇墓志铭的价值取向,是规范“妇德”呢,还是褒奖士大夫宽广的胸怀?是张扬“男主外女主内”的宗法思想呢,还是训导一代学子保持家庭和睦的重要意义?是鼓励现代女子结婚之后都跟在丈夫后面偷听呢,还是男人个个都要变成“妻管严”?是颂扬梅氏夫妻恩爱之情呢,还是敬佩欧梅之间的朋友之情呢?
二.尺度把握
有一本杂志叫《教育测量与评价》,是专门谈教育测量的。所谓教育测量,指的是根据教育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教育现象的量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就整个教育的发展趋势来说,教育测量最终会走向教育评价。
所谓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和教育目标,利用测量和非测量的手段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对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影响学生发展变化的各种要素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因此,真正有意义的评价,应该包括测量的手段和非测量的手段,测量的手段主要追求对考生实行量化的评价,而非测量的手段主要追求对考生实行质的评价。但真正实现教育评价,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毋庸讳言,高考就是目前教育测量最为吃香的一把尺子。
这里涉及测量标准的问题。高考测量的标准是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前者是纲领,后者是实施细则。具体到各省,后者则变成了《考试说明》。当然,从公平性的角度看,《考试说明》只是对怎么考作了限定,对考生的能力层级要求作了规定,就是没有对命题作任何规定。如果以后国家出一部“考试法”,那么命题人在命题时没有严格按照《考试说明》,或者说尺度把握不准,是不是也应该有个什么说法呢?
江苏自进入新课程考试之后的《考试说明》就与教育部的《考试大纲》背道而驰,选考的内容是在论述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之间选择。这是符合文本规律的改革,我们完全赞同。时至2010年,“选考”成了“必考”,新课标的人文精神没有了,我们也无可奈何。但江苏卷弄出个什么文科“附加题”,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这里姑且不去谈它,留待学术界继续争论。
那么,单以测量标准来说,江苏卷近三年的命题情况,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
先说背诵默写。
这几年的《考试说明》都是这样表达的:“1﹒识记A。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名句不限于教材内容,名篇篇目见《附录1》。”这里的表达在逻辑上就存在问题,哪一年哪一家高考试卷考整篇默写的?既然“默写常见的名篇”不成立,那么这一要求的指向就是“名句”。名句在哪里?一曰在名篇中,二曰在非名篇中。其实,第二种说法是不成立的。须知,词在句中,句在篇中,篇“名”才能成就句“名”,我们没有见过一篇乱七八糟的文章中有什么名句可言,由此可见,凡是有名句的篇目一般都是名篇。江苏2009年考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不在指定的所谓“名篇”中,因为这是考的“句”,那么是不是可以依据江苏的逻辑认为《忆秦娥&娄山关》不是名篇呢?糊弄考生就承认糊弄考生,尺度失范就承认尺度失范,这是明摆着的事情,以这样的逻辑含糊做托辞,真是“杯具”。补充一点我个人的观点,这名句默写实在是无聊之极,爱因斯坦说过,他不知道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因为书上都写着呢,查一下就知道,何必花这个精力去记。名句名篇一定要记吗?存疑。
再说语言运用。
按照2010年的江苏《考试说明》,语言运用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属于“表达应用E”。
以这个尺度去看江苏近三年的语用题,我看到的有三点:一是思路逼仄,竟然三年之中题型都是一成不变的,只认得“压缩语段”(提取关键词),只知道出一道只附带一点句式要求的“任意发挥题”(我这么定义的);二是第4道题目完全是毫无意义的低幼题,“家长接送赞成不赞成”、“小美人鱼祝贺或赞美世博会”,中考试卷上的题目都比这有意思得多。因为根据《说明》的规定看,“表达应用,指对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这样的题目哪里符合能力层级的要求?又有什么“发展了的能力”。三是2010年居然加上了一道文学常识题,“小美人鱼”故事出自那位作家的哪篇作品(安徒生《海的女儿》)。《考试说明》中有吗?尺度何在?这哪里是在考高中生呀?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今年的诗歌鉴赏中,偏偏那个《雨霖铃》也并不出现在所谓的指定“名篇”中。这又回到上面谈的问题上去了。
再说作文。
作文考查的尺度是什么?我个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尺度要体现四条基本原则,一是想不到,二是不跟风,三是有得写,四是能选拔。“想不到”体现公平性,“不跟风”体现独创性与个性,“有得写”体现人文性,“能选拔”体现有效性。
综合看江苏的作文题,是很难达到这四条基本原则的,这说明江苏卷作文命题的尺度失范。
1.从“想不到”以体现公平性上看。
2007年江苏卷“怀想天空”,与当年南通市“二模”作文题“我飞翔的天空”
发生“侧撞”。2009年又与人家的模拟题“正撞”。
走上街头,不时与光头遭遇,有人说,那是做作,有人说,那是时尚;打开电视,常常与长发男人“邂逅”,有人说,那是招摇,有人说,那是时尚;走进乡村网吧,有人说,那是瞎泡,有人说,那真够时尚。生活中,总有许多新鲜的东西会突然出现在你的面前,其中有过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也曾引发你深入的思索和无限的感慨……
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以“时尚”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中华语文网”,日)
虽然江苏卷是以“品味时尚”为题,引导材料与上述不同,语言更为雅致一点,但“时尚”这一核心词所昭示的立意对象却是完全一致的。
2﹒从“不跟风”以体现独创性与个性上看。
2010年的“绿色生活”显然是跟风之作,网友评价这道题“最无聊”。一是大而化之的东西,人人都知道,二是直接的触发点恐怕是总书记4月30日参观世博会广东馆所说的一句话。
15分钟参观后,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馆门口驻足反复叮嘱:“要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经济。”(中国网日)
这样的题目大家太熟悉了。
3﹒从“能选拔”以体现有效性上看。
2006年的“人与路”,2008年“好奇心”,却又难以担当高考选拔的重任,题目低幼,易生宿构与套作,导致思维浅薄,比如说2008年的“好奇心”,好多考生都写苹果落地砸到牛顿头上,当年喜称“苹果大丰收年”。
4﹒从“有得写”以体现人文性上看。
我个人感觉,江苏卷的作文命题专家是“心狠手辣”的,都喜欢玩学院派头。2004年“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有考生这样表达其内心的不满:“我登上沉稳的山,看着灵动的水,大喊一声:我不会写。”2005年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提示语说:“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真是牛不喝水强按头,“何尝不该这样”,完全是强词夺理,强人所难,逼着考生去说假话,变成“假把式”的哲学家。2009年以“品味时尚”为题,对这道题我是持谨慎态度的。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方面的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时尚如过眼云烟,有的时尚会积淀为经典。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南大的辛良教授说:这是一个“可作为博士论文来写作的命题,内涵相当复杂,见仁见智;严格地说,它是不宜用于高考的。”(《怎样“品味时尚”》,《扬子晚报》日)事实上,“品味时尚”并非我们所想像的那么简单,我对此作了以下阐述:
①这道题难在何处呢?难在引导材料的模糊,让考生没有了依靠与凭借。引导材料的用语雅则雅矣,可惜给予考生的帮助却是少之又少。也许对“时尚”一词本身就是难以下一个合适的定义,所以命题者也就避而不谈这一点,材料的首句从其“表现”的角度对“时尚”作了一个“擦边”式的界定,告诉考生时尚表现在服饰、语言、文艺等方面。
②这里最说不清楚的就是“一定时期”与“模仿与流传”。就词素而言,“时”指“一时”,“尚”指崇尚。合起来就是“一时之尚”。究竟是多长时间谁也说不清。至于说“模仿与流传”,这也很难说清,美国哲学家西美尔认为“时尚”拒绝模仿,“一旦一种时尚被广泛地接受,我们就不再把它叫做时尚了”、“时尚的发展壮大导致的是它自己的死亡,因为它的发展壮大即它的广泛流行抵消了它的独特性”。
③但也有人认为,“消费主义以时尚为标志,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让人无休止地模仿和追踪”。次句告诉考生,时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见得都是好的,“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交错杂陈”。但又有人认为,“时尚”是条流动的河,如汩汩流淌的河水,本质上没有陈旧与创新,没有高雅与低俗,只有文化的流变、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变迁……深邃繁杂的内涵,莫衷一是的观点,这让我们的考生如何是好?
同样的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还体现在今年的“绿色生活”上。其引导材料是这样的: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段材料给考生一个定向的心理暗示,那就是绿色就是单指自然之色。
专家是这样界定“绿色生活”的:
“绿色生活”,主要是指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凡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多次使用、救助物种、保护自然之类的环保生活行为均属此列;大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不追求过度的时尚、拒绝过分包装、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随手关闭水龙头、尽量乘坐公共汽车之类的低碳生活方式均属此列。而精神层面的生活,则要扣住“道法自然”(道家)或“天人合一”(儒家)的核心意蕴去找准契合点;人们的情智、态度、灵魂、禀赋诸方面都要紧扣“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意蕴去选择。例如重在享受过程的积极主动的快乐学习生活,又如既敬业乐业又能寄情山水、休闲身心的工作状态等。
从这段文字看,似乎谈环保之类的应该没有多大问题,可惜的是在实际评卷之中,老师们发现,“低碳”作文相当泛滥,“有老师戏称,一看到低碳就长叹。”(《扬子晚报》日)而事实上,我所看到的满分作文,恰恰不是谈“自然、环保、节俭”,而是谈心灵的健康,诗意的生活方式。这就造成了“解放天足”与“削足适履”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博弈。由此看来,江苏作文在看似让考生“有得写”的同时并没有体现多少人文关怀。
拿什么尺子来丈量,准确地拿捏,而不是深一脚浅一脚,有力没数的。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价值尺度,还是先从遵循《考试说明》,按“章”办事,以人为本,尊重考生做起吧。
三.信度达成
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和信度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效度,信度是效度的前提条件。信度只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高考作为一种知识、能力、智慧的技术测量,其信度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高考题目出现随机误差,那么必然会影响到高考的信度。
我们认为,影响高考信度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本的选取与删改,二是题目的设置与答案的拟定。
从江苏近几年的命题来看,信度误差的确是存在的,而这种误差的存在大致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命题人对文本内核的把握出现偏差,误读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读懂文本,导致命题的随机性误差增大;二是武断删改文本,造成文本主题内蕴与原作相距十万八千里;三是无视考生的认知实际,仅凭个人喜好选取文本,造成考生阅读理解上的隔膜;四是不能准确把握《考试说明》对相关考点的要求,拟定的答案不规范,甚至让人啼笑皆非。
1.文本选择问题。
2010年江苏卷论述类文本选的是朱光潜的《谈静》,令人大跌眼境的是竟然与2008年的湖南卷所选文本相同,湖南卷是作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文本究竟是怎样一个属性我们暂且不论。江苏卷比湖南卷少选了420多字,包括两方面,一是作者举例说明“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静趣)的也很多”,二是静的修养的作用。选文的重复恐怕在高考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大影响到考试的公平性。
2.文本理解问题。
按理说,高考命题组的专家大多是某个领域的权威,学养之高自然是不容怀疑的。但从他们对2008年文学类文本《侯银匠》的解读上看,真是让人不敢相信。汪曾祺的原作是2200字,编入试卷是1200字。删除的内容总体上看并没有伤筋动骨,但删的并不好,我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对这个文本的删选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设计的题目与答案。
原文开头有一首“打油诗”:
白果子树,开白花,
南面来了小亲家。
亲家亲家你请坐,
你家女儿不成个货。
叫你家女儿开开门,
指着大门骂门神。
叫你家女儿扫扫地,
拿着笤帚舞把戏。
这首“打油诗”很有戏谑的味道。说的是谁呢?显然是侯菊。这个女儿多厉害,是个角儿,不是个省油的灯,可惜这样的文字似乎没有引起命题人的足够重视,故而错读了文本。
原文的正文开头删掉了一段介绍总体介绍侯银匠店的文字,在试题文本第4段的开头删掉了这样几句话:
侯银匠拿出一堆银首饰叫菊子自己挑,菊子连正眼都不看,说:“我都不要!你那些银首饰都过了时。现在只有乡下人才戴银镯子、点翠簪子,我往哪儿戴,我又不梳髻!你那些银五半半现在人都不知道是什么用的!”侯银匠明白了,女儿是想金的。)他搜罗了一点金子……
她为什么不要银子,只要金子?表面上看,有点虚荣,有点世故,但她这么小小的年就会想得这么多,实质是现实的处境使她早熟,她知道到在这个社会不能让人瞧不起。这段文字不删除的话,多好!
侯银匠拿出一张小照片让菊子看,菊子噗嗤一声笑了:“这个人我认得!他是我们学校的老师,教过我英文。”这段文字删掉了无所谓,可能是怕有什么不良影响吧,哈。
另外一处是陆家催婚的原因,“陆家的大儿媳妇,二儿媳妇进门后都没有生养,陆老头子想三媳妇早进陆家门,他好早一点抱孙子”,这个删掉也无关紧要。
我们先看江苏卷的第14题。
14.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要花轿早有打算&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本题所给出的答案,第②点是不用怀疑的,小说中写侯菊改装花轿正是表现了她的心灵手巧。但①、③两点显然经不住推敲,同时也暴露了命题人对文本理解的严重错误。
花轿对刻画侯菊这一形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花轿,侯菊活得有底气,有尊严,答案所谓的“要花轿早有打算”、“善于经营,贤惠体贴”,哪里是对刻画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作用?即便是答案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这也只是浮于表层的理解,文章重点不是为了表现这个,只是附带的。
侯菊究竟是怎样一个姑娘呢?
文中有这样一些句子值得关注。
①在别的同年的女孩子还只知道梳妆打扮,抓子儿、踢毽子的时候,她已经把家务全撑了起来……事事都做得很精到。
②……侯菊有点不耐烦:“总得给人家一点时间准备准备。”
侯银匠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于是加工细做,心里有点甜,又有点苦。
③侯菊动手改装花轿……花轿没有再抬回来,侯菊把轿子留下了。
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
④这样她每月都有进项。她把钱放在抽屉里,对丈夫说:“以后你要买书订杂志,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
侯菊过早地失去了母爱,在与父亲相依为命的岁月里,她比同龄人懂事早,很小就能把家务全撑下来,且事事都做得很精到。这样的生活经历让她过早地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对人生的理解自然比同龄人要深刻得多。
小说围绕其出嫁前后的表现对侯菊这一形象作了细致的刻画。当婚事被提上议事日程,男方“三天一催,五天一催”之时,她不耐烦了,说“总得给人家一些时间准备准备”。她要准备什么呢?
小说写了她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向父亲要金首饰。为什么要这个?她自己说得很明白,“不是我稀罕金东西。大嫂子、二嫂子家里陪嫁的金首饰戴不完。我嫁过去,有个人来客往的,戴两件金的,也显得不过于寒碜。”这表明,她在出嫁之初就很清楚不能让他人瞧不起自己,生活的艰辛使她有着较强的自尊心。二是要父亲那顶旧花轿。为什么要这个呢?文章开篇说“侯银匠店特别处是附带出租花轿。银匠店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不知是什么道理”是作家故意遮蔽的一个话语,当地有娶亲租用花轿的习俗,有市场需求。精明的侯银匠经营花轿出租,自然有一笔收入。聪明的侯菊自然也知晓这是一只“聚宝盆”,是一个生财的好路子。这里,作家通过这个花轿,向读者展示是一个经受了生活磨练的女子,精明能干,很有心计,有着较强的自尊心。
婚后,她将花轿留了下来,像父亲那样做着出租的生意,凭着她的心灵手巧,人们很喜欢被她改装的花轿,侯菊于是就“每月都有进项”。小说意味深长地写道:“大嫂、二嫂家里都有钱。侯菊有什么呢?她有这顶花轿。”有了收入也就有了底气,很自豪地对丈夫说:“要用钱,就从这抽屉里拿”。这里,让读者看到了侯菊的虚荣心,她之所以要这么做,为的是能与两位嫂子攀比,不让人小瞧了,一切能站在人前。
综上,小说通过花轿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精明练达、有心计的侯菊,一个心灵手巧的侯菊,一个有着较强的虚荣心的侯菊。
(刘国良《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两道题的讨论》,《语文月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1期)
3.文本删改问题。
对文本进行删改是必要的,在有限的试卷容量上,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字数大概控制在1000字左右,但删改的前提是不能伤筋动骨,背离文本的主题意蕴。2009年江苏卷对文学类文本《上善若水》的删改很不成功,在没有读懂作家所要表达的主题的情况下大肆砍削,使得文章的主题发生根本性逆转。
《上善若水》原文约3700字,江苏卷删减为1000多字。
原文有这样一些句子值得关注:
(1)文章开篇被删除的几个段落
①上善若水,应当是一个哲学命题。尽管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表面是说水,而后面所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却无疑是喻人的,是在告诫人们,其安身立命,人也应像水一样,随遇而安,善于处低洼之地,心若止水。
②上善,当然不是一般的善,而是最高的善,水善于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目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③也许是当今为善不举,人们才屡屡呼唤善的回归,电视屏幕以及城市广告趋之若鹜,“上善若水”出现的频率奇高,逐渐成为商家赚钱的工具,连卖房子也打“上善若水”招牌,且常与“厚德载物”联用,有时让人一头雾水。老子如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④这次的都江堰之行,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也有“上善若水”的巨型横辐扑面而来,我在试猜,是实指水吗?是在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水文化精神?我想都是吧。这一次,我当然希望不被愚弄和亵渎。
上面这几段文字,是对全文的一个铺垫,首先阐述了作者对“上善若水”这一哲学命题内涵的理解,然后引到这次旅行,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划横线的一句。江苏卷选入时调换了段落的顺序,造成结构上的逻辑混乱。
再看下面几段被命题人删掉的关键性文字:
①都江堰这带有蛮荒色彩的工程,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不曾淹没地下的文物,也用不着担心它会改变气候、诱发地震,它才是生态的杰作!
②在与当地领导人的恳谈会上,与我同行的一位天真作家,居然建议人家“别收门票”(须知一张人园门票要三十元),我窃笑,倘真的肯舍弃这注大财,人家还办放水节干什么?更不必请这些知名作家大老远来“念经”了,市场经济嘛,最后要归结到“钱”字,办节、宣传,总归要把祖宗的遗产“变现”,又是一个“是耶非耶”,姑存疑。
③就在我离开都江堰一个月后,那场毁灭性的地震,让我留存在记忆底片上的清明澄净的都江堰影像和上述文字一道成为废墟。没有理由和证据表明,这是大自然的报复,是“上天示警”,但我宁愿看成是“上天示警”,让我们多一份敬畏之心吧,也许不是坏事,上善若水,善是为我们自己而积。
有这样几段话才能照应那个划横线的句子,也才能真实反映作家内心的失落之感。文章的主旨是讽刺今天的人心不古与作风浮躁,抨击了某些地方官员
“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视环境优劣而不顾”的行径。作家的真正意图是劝诫地方官员:为官之道要做到上善若水——应像水一样胸怀博大,大爱大仁,守时守信,为政当如水一般清净而治,行为应像水一样善于把握天时,与物无争。作家的忧患意识于此可见一斑。
而江苏卷这么一删减,完全是在改写作家的作品,使得文章完全成了一种赞颂,赞颂都江堰,赞颂当地的一代代官员,尤其是最后一段话“临别的晚上,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将作者的忧思情怀彻底抹灭了。
删减带来的另一大问题是,命题人拟定的答案,在文中找不到依据,使得考生冤枉失分。如第13题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6分)
【答案】采用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
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据说,这道6分的题目,均分只有0.27分。文章中没有这样的信息,这不是逼人上吊吗?不恰当的删改,胡乱编造的答案,大大降低了考查的信度。(《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5期)
4.认知隔膜问题。
2010年江苏卷文学类文章选的是阿城的《溜索》。我个人对这篇文章很不看好,甚而至于有点反感,阅读的感觉很不舒服。
一是文本所展示的生活离我们江苏考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可能有大量的考生都不知道什么叫“溜索”。查阅资料知道,溜索是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包括平溜和陡溜。平溜用一根溜索,它基本平直,没有倾斜度,来往都可以溜渡,开始用脚一蹬的溜索惯力滑行,滑至江心时会停止,就要手足并用攀至对岸,平溜费时、耗力。陡溜有一来一往的两根溜索,倾斜度大约25度,靠着这一头高、另一头低的倾斜度,倏地一溜而过,互不影响。考生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因此对怒江之险、过索之难,很难产生多少情感、认知上的共鸣了。再比如说,文中提到的什么“角框”,竹子折的,我至今都不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二是阿城的叙事风格并没有多少可读感。阿城在20世纪80年代被看成是“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寻根文学”的突出特征是返回传统,回归自然,回归生命个体。阿城的寻“根”意向主要集中在他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系列上,他的“三王”世界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为我们营造了冲淡、虚静的意境,淡泊、超脱的人物性格和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阿城的语言是口语的节奏,口语的节奏是阿城短句的生命气息。比如说文中的“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一派森气”、“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磨得赛刀”。这样的用语习惯,我们读起来也是很不习惯,读一二遍心里总是有点隔膜。
5.试题拟定问题。
包括题干的拟定与答案的拟定。
先看2010年的《溜索》。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1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答案】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这是一道“分析语句表现手法”,“品析精彩语言表达艺术”的题目。说白了是分析、鉴赏表达技巧题。这个问题似乎比较复杂,以往的高考试题中也存在着答案表述模糊甚至自相矛盾的情况。
“表达技巧”到底指的是什么,都有哪些?
作家要在文学作品中表达自己思想、情感、意志、情趣等需要借助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怎么写”的问题。“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所包含的内容应该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包含着较多的内容: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常见的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等。
3.表现手法:寓意象征、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抑扬结合、渲染烘托、白描与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只在幽默滑稽作品中)、用典与化用、因事即理。等等。
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承上启下、铺垫悬念、首尾呼应,线索、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等。
由此观照这道题的答案,这样的答案是不全面的,只涉及了观察的视角和内心的感受,而内心感受不属于技巧一类。答案没有涉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作用。
1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案: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1)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2)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写牛就是写牛,谈不上什么对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问题问得也真是让人莫名其妙,看答案才知道,命题人的意思是文中写牛那么害怕,意在说明什么。或者说文中状写牛之畏惧,有什么作用。再有,答案中的第一句与所问又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道这个2分考生能不能拿到。
14.本文写了驮队飞渡峡谷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深刻意蕴:
(1)飞渡峡谷的情景:表现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
(2)驮队的人际关系:体现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关心爱护;
(3)动物形象: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而不是像牛那样软弱畏缩;
(4)“我”与领队的对照:表示人会在艰苦磨练中成长。
情感取向:
(1)骏马、雄鹰、高山峡谷:对雄奇险峻崇高的赞美;
(2)领队、精瘦汉子:对乐观向上人生态度的赞美;
(3)牛的恐惧、发抖:对平庸、畏难的厌弃;
(4)本文所写生存画面:张扬了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
一般来讲文学作品有三个层面,即“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
什么是意蕴?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比如说作品中渗透的情感,比如说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风骨、人生的某种精义,或者某种主旨、内心萌生的一种感觉。
从这个界定可以看出,答案中的“情景”、“人际关系”、“动物形象”、“‘我’与领队的对照”都不属于意蕴。
答案中的“隐喻人应该像雄鹰飞翔、像骏马奔驰”,更让人哭笑不得,人为什么要像雄鹰、像骏马呢?文中那个“精瘦短小的汉子”、“领队”都是好好厉害的,特别是那汉子,根本不受那只在他身下十余丈处移来移去的大鹰的影响。像这俩人一样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应该”像雄鹰、像骏马?
“情感取向”的答案也有问题。题干指明是“作者的情感取向”,答案却完全不是作者的。特别是最后一点,“生存画面:张扬阳刚之美”,文中看不出,这也不是“作者的情感取向”。
再看2010年的《谈静》。
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案】“静趣”是指心界空灵(或摆脱物界喧嘈),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
这个答案只解释了“静”,而没有涉及“趣”。而且“在悠然遐想中获得无穷妙悟”,是“静趣”的结果或所达到的境界。
趣,趣味,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我的理解,静趣是指向心界空灵的生命情致与人生志趣,一种不受外界滋扰、自有一份自在闲适的心灵归依。
最后看2008年的《侯银匠》。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与今年的《溜索》中的14题一样,这也是一道“伪探究”。
一是不符合《考试说明》中的考点。
二是答案句子不通,“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这是什么话?
什么是主旨?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表现侯银匠”只是个动宾短语,体现不出作家的观点、态度等。而作家在小说中,通过父女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表达一种对人生、社会的复杂感受,展示了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寄寓了作家对社会底层人物的理解与同情。这才是本文的主旨。
三是所谓“重点突出”、所谓“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所谓“人情美、人性美”,都是站不住脚的。
“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指的是小说波澜的设置,属于结构处理的一种方法。从全文看,作家并不是为设置波澜而将主要笔墨都集中到侯菊身上,而是借次要人物的行为间接表现主要人物银匠的人生况味与个性品格。
“以有形写无形”表述上与答案③重复,没有新意,至于说“更有情趣”则又是错误的。正面写侧面写,实写暗写,在文中只是体现作家艺术匠心的一种手法,谈不上什么情趣不情趣。
“人情美、人性美”,莫名其妙。如果说银匠满足了女儿要金首饰、旧花轿这两个愿望似乎体现了一点“人情美、人性美”的话,那么这样的“美”在深厚意蕴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父亲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作出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举动,他“知道这也是给当爹的做脸”。如果说女儿在出嫁之后细心照料陆家所有人的生活,让陆家上下都很喜欢她,体现了“人情美、人性美”的话,那么这样的“美”却让读者看到的是这个侯菊八面玲珑,讨好婆家一家上下,终于使自己成为当家媳妇的处心积虑与别有用心,看到的是她为了自己的家庭地位,“椅子还没有坐热就匆匆忙忙走了”抛下父亲让其孤独不堪的残酷与无情!哪里有什么“人情美、人性美”呢?(出处同上,不完全引用,略有改动)
四.应对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几年江苏卷在命题向度、尺度与信度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总体上看,江苏卷有这样几个特点:
1.向度基本稳定,引导积极有效。
2.选材求雅求新求变,能力、视野要求较高。
3.尺度略有偏离,要求高于考纲。
4.信度有待提升,规范意识欠强。
这使教考、教学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
但现实的问题是,江苏卷作为一个不太完美的存在,牢骚也好,愤激也罢,并不能解决我们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去认识它、研究它,找寻一条合理指导备考、规避应试风险的办法,为我们的孩子的未来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
1.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
在功利化教学之中,语文素养似乎可有可无的,但几乎所有的高考语文试卷都格外重视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当面对一份并不尽如人意的考卷时,教师自身的观念不能动摇,不能产生激进的想法,以为语文素养可以抛弃。应该让学生有着开阔的视野、丰富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审慎的思考,独到的见解,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基。
2.以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抓手,给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
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是语文人孜孜以求的事情,也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教学模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各领风骚。但我觉得现在最为普遍的现象是,较多地重视教师个人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教学艺术,忽略“教”与“学”关系的平衡与定位。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师“主导”多,学生“自主”少。
这就造成了现在的语文教学疲于应付课本教学,应对各种考卷。教师讲、学生练,人文学科理科化。学生除了课本、试卷之外,没有任何的课外阅读,无法获取外界新鲜的知识,更谈不上对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作深入的理性的思考。
我一直让学生每周去一次图书馆,让他们自由阅读,作一次精神的旅行。我一直想让我的学生每周六日晚上能看一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周刊”、“世界周刊”,了解一下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感受一下主持人理性独到的分析,但没有办法,这个愿意真是难以实现。
而江苏卷对考生视野、认知的要求,恰恰是超出了课本、试卷的范围,以课本、试卷作为语文学习的全部,只是得到了一点不中用的应试技法而已。生活很重要,体验很重要,情感态度很重要,理性思考很重要。因此,我感到,取法乎上的语文教学应该勇于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引进“源头活水”。此为一。
二是要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升考生的理性思辨能力。这一能力很重要,从今年的多道作文题看出,命意本身并不停留在要求考生理解文题的本义上,而要求考生从标题的隐喻义与象征义的角度思考问题。题目本身所富含的多层面多角度的隐喻义与象征义,为实现考查考生理性思辨能力提供了可能。如安徽卷的诗意型材料作文题《吴兴杂诗》,表面上看,似在描写风光优美的江南水乡,展现其河流环抱,碧水环绕,物产丰饶的自然生态景观。但从隐喻与象征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丰厚得似乎令人探究不到它的尽头,无法达到其内涵的真正疆界。比如说,诗中的水,“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单是从人生层面去揭示它的隐喻与象征义,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何尝不应该要有水一样的情怀,乐于为他人带去关爱,带来幸福,带来和谐?何尝不应该有水一样的胸襟,厚德载物,不择不弃,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奉献一片真情?何尝不应该有水一样的气度,像水那样环抱自然,环抱世界,亲近如一,至柔至情……
再比如重庆的“难题”,其命意绝对不是要考生去写解题过程中所遇到的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而是要求考生多从人生、社会的层面去揭示隐在的内涵,并能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去冷静看待人生、社会的“难题”。江苏的“绿色生活”,表面上看是切合了当今“低碳经济”的世界潮流,但若考生的思维仅仅止乎此,则难以超越一般性的立意,走不出立意雷同的误区,获得较高的认同度。“绿色”是个象征性的意象,理性剖析可以发现,它象征生命、健康、希望、安全、宁静、和谐、友善、平和,等等。明乎此,文章的识见才会胜人一筹。
3.恪守规范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江苏卷的信度有些问题,但教学中不能因此而动摇思考问题的周全意识、深刻意识、规范意识、创新意识。比如,上面说到的对《溜索》“深刻意蕴”、“作者情感态度”,对《侯银匠》主旨的认识,教学中应将“意蕴”、“情感”、“主旨”向学生阐述清楚,提升他们的认识,力求全面、深刻、到位。同时,要研究其他省市相关题型答案的答题要点,比如说“表达技巧”题。规范意识、创新意识,说到底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准,这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度检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