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帕尔哈提王卓亚斯洞穴的门这个任务怎么做

& 老虎:一些关于旅行和户外的闲言碎语
楼主辛苦。留位详看。
----------------------------------------
洞穴探险群
陌生的熟悉人
留个记号以后再慢慢看,太长了。
----------------------------------------
即使全世界抛弃了我们,我们也不会抛弃自己人。
自助旅行群:
800天环游地球中
当美女与户外结盟作者 老虎 日期
14:48:00近日在某“知名户外网站”上看到不少帖子,题目纷纷冠以“户外美女”的名号来吸引眼球,是以知道户外圈和娱乐圈原来可以如此相亲相爱,倒不知是“户外”高攀了时尚的高枝,还是“娱乐”诱拐了户外的贞洁——又或者,两者在某些人眼中本来就是一样,无非是生活中的味精酱油,怎样勾兑全凭个人喜好。 我喜欢户外,也喜欢美女,但对于两家的联姻向来持怀疑态度——娱乐圈从来不缺乏嗅觉灵敏的人士,一旦嗅到什么地方有点可以出名的腥气,立刻就会像苍蝇蚊子飞奔而来。前些年有个好莱坞大美女拍了一些裸体攀岩的照片,搞得好些人拿着照片问我攀岩是否真的是这样玩——自然,美女出于她的目的和工作需要,是可以这样玩的,凡人则不可。国内也有某知名人士曾经带着娱乐圈的“美女登山队”四处招摇,后来大概收效不佳,也销声匿迹了。这些年在雪地上打滚,岩壁上装酷,山脊上裸奔的美女帅哥我也见过不少,但是搞上两次当事人自己也觉得乏味无聊,偃旗息鼓。很多事情可以说明,娱乐圈的人士扯着户外的旗帜并非为了发展登山事业弘扬户外精神,而是另有算盘。户外爱好者似乎也应该明白:光凭味精和酱油是填不饱肚子的,离开了真正户外精神,户外的路子只是死胡同一条。 除了挑战、激情、艰韧、磨砺之类的情感体验,户外是可以有些副产品的,比如轻松、愉悦、友情甚至不需要负责任的浪漫,但倘使一名登山者行走在山脊上,眼里关注的不是夕阳和山峦,而全是美女的曲线和三围,显然于他的安全有些不利,倘使整个群体如此,户外恐怕就有些危机。就像本来是治感冒的止咳糖浆,有人偏偏只喜欢它作“摇头水”的副作用,发展到某天人人都以为它的本份就是生活的麻醉剂,这对双方都未必是好事情。 人是喜欢堕落的,比如我就对于娱乐圈的糜烂和腐臭充满好奇神往,尤其冠希陈老师给大家上过课之后,恨不得马上混到敌人内部去——现在可好,无孔不入的娱乐贩子居然开始进军户外圈,圈内人士沾沾自喜之余,也应该表现得矜持清醒一点才是,犯不着扯着美女的名号为别人吸引眼球摇旗呐喊。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要环保,不要装B作者 老虎 日期
17:04:00“不乱扔垃圾”被很多人奉为“环保”的信条,这当然是不错的,至少说明20年前“五讲四美”运动深入人心,威力波及现在。不过遗憾的是深圳山野遍及的垃圾似乎又在给这20年的教育开着玩笑,大概5000年的悠久文明也是包括“乱扔垃圾”这一条的,是以改起来特别的难。&&户外人士显然是要高明很多的,除了发出“素质啊”,“修养啊”之类的喟叹,尚有不少人士组织上山拣垃圾的活动,此举利国利民,更利于乱扔垃圾的登山者,至少可以平衡一下“乱扔”之后的负疚——倘使他们曾经为此负疚的话。不过拣的人少,扔的人多,此举显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于是有远见的组织意识到善后不如预防,勤擦屁股不如多加教导,所以前几日去马峦山发现山道边上多了好些钉在树干上的塑料牌:“注意环保”加几个“!”,这是简单的,复杂一点,就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在树干上钉牌子的仁人志士们除了脚印,还留下了若干塑料牌和树上的钉子,塑料牌上自然还有“XXXX宣”的大名——明眼人都知道,此举的广告意义大于教育意义,不知道热情宣传乐于教人的“XXX”们是不知其故而为之呢,还是明知其故而为之。基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希望是前者,但出于对人性奸诈与虚伪的悲观看法,我又往往认定是后者——去年某地产公司“千人登梧桐,康乐环保行”不就是这样的翻版,宣传单背面印了几条“LNT”的法则点缀,正面倒是绿鸦鸦一片“环保色”的楼盘广告,至于那片几人高的签名墙,签完之后又不知道扔进景区的那个垃圾桶里了。&&自然,打着“环保”的旗号卖乖也不仅仅是“XX公司”的发明,21世纪环保是个好词,所以大家都要争当有责任心的现代人——至少面子上要像。这种标榜也在不断“与时俱进”,“不乱扔垃圾”这种《小学生守则》里的要求对户外人士来说显然有些过时,所以穿环保衣、用环保纸、买环保车的人群不断增加,再发展下去,吃环保餐、喝环保酒、睡环保床、撒环保尿等等好事也就快来到我们身边。然而,甚少有人去真正思考环保问题的真正根源,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一份报告里写到:“如果世界上第个人像美国人那样度日,将需要五个地球。”工业化的双刃剑使我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接受惩罚,商业社会把人的欲望放大到无以复加。美国电影《独立日》里也假外星人之口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生物才像人一样不知节制地蚕蚀和繁衍,那就是病毒。”如果不认识到没有节制的生活才是问题的症结,只恐怕再时髦的词语也解救不了这样的危机。&&所以,倘使再遇着开着大排量汽车给我们谈环保的人士,或者打着环保旗号卖大房子的公司,无论说得怎么天花乱坠都可以用一句:“你丫就装吧。”回敬。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野外生存手册》的特别用途——欢迎大家补充!作者 老虎 日期
20:47:00说起国内户外的发展,就不得不提起《野外生存手册》,各种版本的我见过不少,但最有名的是《怀斯曼生存手册》——它的封面上标明这是“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官权威教程”,是否真的出自该部队无从可考,不过从字面上看,那怕是海豹、三角洲、阿尔法等等,也不及“皇家”二字来得正统权威,特种的战士们想来也特拽,未必有兴趣与老百姓交流教程的真伪。然而不管怎样,这本教材的流传之广,对户外人士的影响之深,大概无书能出其右。 这本书对热爱他的人的直接影响,是学习之后的都会有一种身怀绝技的错觉,进而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做一个兰博式的英雄——这有点类似于若干年前看《少林寺》《霍元甲》而走火入魔的情况,所以扛着这本书去户外的朋友我见过不少,有的是去学习,有的是去实践,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学习狩猎的只好到农家去实践抓鸡的技术,实践捕鱼的最终到大排档学习鉴别鱼虾的本领,至于要挖坑砍树效仿鲁滨逊的,结果却往往不得而知,因为当事人都拒绝讨论此事。时间长了,我也大致揣摩出一些门道:饶是有户外爱好者如何的好学上进悟性绝佳,光靠一本《野外生存手册》就成长为特种战士的机率还是小得可怜,背着这本书出门的唯一好处,就是训练了自己的脚力。不过倘使已经有人买了这本书甚至已经背着出门,倒是有些特别的用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学习了“绳结”一节而又缺乏上雪山的机会,你完全可以在家里的晾衣绳上得到发挥,比如用“布林结”系紧一端,用“营丁结”收紧另一端,中间在打上几个“蝴蝶结”防止台风把衣服刮走——不过,用晾衣绳练习从楼顶下降的技术是万万不可以的。 如果你学习了“狩猎”一节而又缺乏见到麻雀的机会,刚才说过,可以到农家乐试试自己制造的弓弩或者捞网,试之前一定给主人讲好价钱免生口角,此外,用这些方法去偷捞寺庙放生池里的乌龟或者市政广场上的鸽子是万万不可以的。 如果你学习了“避难所”一节而又缺乏去到荒郊野岭的机会,可以到附近立交桥的桥洞,或者公园里的树上进行搭建窝棚的练习,最不济还可以到自家楼顶上领略一下“无装备露营”的苦乐,在这个过程中与警察或其他流浪汉发生冲突是万万不可以的,除非你已经自学过另外一本叫《自由博击》的教材。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学习教材上的任何章节而又不小心到了野外,这本书还可以提供别的使用方法使人脱离困境:拿它和当地小孩换点口粮是可行的;如果是硬皮的精装本,用它和野狗博斗也是件不错的武器;里面的书页虽然有点硬,万不得已时做手纸也聊胜于无;倘使真的走投无路,把它一页页烧掉,除了取暖,没准还能让找你的人循着散不开的浓烟寻过来。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户外人士的处女情结作者 老虎 日期
1:42:002000年我刚开始接触登山的时候,经常听到圈子里谈论“XXX登上了处女峰”,纳闷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明白所谓“处女峰”者意何所指,难道高耸的山峰中间还真有着薄薄的一层膜等着有人去捅破?不好意思开口乱问,全奈天资聪慧才琢磨清楚:所谓“处女峰”者,尚未被人“上”过的山峰也。是以“XXX”们“上”了之后,免不了志得意满要昭告天下,这种壮举除了赢得赞誉与艳羡,绝不会承担任何道义或者情感上的责任,而失了“贞洁”再蘸的“处女峰”们大概也就此破罐子破摔而任由摆布,“人人得而上之”矣。 “处女”情结在户外圈里大行其道,大江大河有人去争着“处女漂流”,高山峡谷有人争着去“处女穿越”,天坑地缝有人争着去“处女下降”,为了保护自己看中的“处女”免遭他人下手,往往还神神秘秘像FBI在执行任务。曹峻曾经给我讲过一个笑话:89年他所带领的国内民间登山队第一次攀登玉珠峰,登山队千辛万苦以为是“第一个”登顶,却发现山顶上早立着沉重的铁架子和岘标。实际上,很多登山前辈多年的登山生涯中从未攀登过一座“处女峰”,但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攀登理念和不断探索精神的登山者。希拉里和梅斯纳尔的壮举固然值得钦佩,但普通人克服自己的极限登上梧桐山也一样值得尊敬,人唯一可能挑战并获胜的只有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第一次”突破自己内在的障碍都应该自豪,而不应该把外在的事件与这种得意捆绑。 08年8月我参加了KAILAS念青东段的山峰考察活动,赞助商已经显得低调沉稳多了,把他们赞助的一系列探索尚未有人涉足山峰的计划命名为“中国未登峰计划”,虽然不如“处女”那么响亮和吸引眼球,但依稀可以感觉到十年来观念的进步和改变:试想,倘使这个庞大的系列活动命名为“中国处女峰计划”,那么闹翁翁的这群人怎么也容易让人联想到长着酒糟鼻子的色狼——而在若干年前,大群对“处女峰”觐觎不已的登山者却不会这么低调,“挑战”“征服”这个字眼在圈子里风行的岁月,早就远远超过我的年龄。 人类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永无止境,这是指引我们前行明灯和星光,这种光芒应该燃烧在每一个登山者的心里,倘使假了“第一次”的威名非要把它变成自己头顶上的光环,未免就有些滑稽。
----------------------------------------
欢迎关注:
那片海 Tony
ding !!精品啊 。送分!。。。晕,几 天内 10分送上!
----------------------------------------
堕入深蓝。。。
----------------------------------------
随心所欲,随遇而安
不做作,不迎合,不偏执
从有为到无为,让漂泊的心回家
~~~~~~~~~~~~~~~~~~~~~~~
微博微信QQ号都是:,户外旅行公益创业话题,欢迎加我聊
800天环游地球中
“不怕死”和自寻死路作者 老虎 日期
18:11:00前几日在某论坛上见一哥们问询“哪里可以参加专业探险队”,原因是“可以去登顶各大雪山,可以去世界上很多神奇的地方探险……断胳膊断腿葬尸荒野都没关系……”言及他自己的能力和优势,除了自我感觉良好的“在所有的活动中(不多)我理所当然的成了所谓最猛的驴,最具户外经验知识的驴。”之外,就是让人惊心的“不怕死”,似乎“不怕死”之后,一切困难都不成问题,珠峰也可以随便就踩在脚下。 关于“不怕死”算是一种优点的观念,若干年前我们是有的,而且倍受赞誉,远一点如赵子龙只身救主,杨再兴单骑冲阵,近一点的还有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机枪,从行为和结果看起来也都还不错——受此“不怕死”精神的鼓舞,我们也干过一些不那么值得标榜的事情,像义和团战士高呼“刀枪不入”而以身试子弹的壮举,以及全国人民“人定胜天”而上演现代愚公的伟绩,这种精神阴魂不散地侵蚀到国人的登山和探险之中,也帮助我们成就过一些轰轰烈烈的事业,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应该因热血澎湃而印象深刻,可怕的是好些人在回顾这些壮举的时候,也是对光鲜的一面回味得比较多,而对于教训的一面几乎只字不提——鉴于“为死者讳”,这里暂不举出实例。 自古有“人穷命贱”之说,虽然难听却残酷真实,大概穷人对“贱命”的改变,有一条捷径就是以死来彰显英雄之节浩然之气,不过随着国富民强,这种对自己家生命的轻贱的“穷精神”似乎需要反思一下,“不怕死”未必足以使生命高贵,恰恰相反,对生命的珍惜和敬畏似乎更符合正常的人性,至于卷着裤管就要上雪山的“不怕死”,在我看来和“刀枪不入”地自寻死路基本就没有什么差别,和神经错乱也有一些相似,如果是某一群体集体感染这样的臆症,就只能归结为“中邪”“妖孽”之类的说法,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形容词——恕我直言,在眼下的登山和户外圈子里,有人或多或少地感染有着这种病毒。 虽然历经阿尔卑斯和喜玛拉雅的黄金时代之后,国人所接触到的登山和探险活动离真正意义的“探险”已经非常远,但作为个体精神力量的开发和探索精神的彰显,对我们的生活倒不无价值和意义。“不怕死”这种精神,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是可以彰显英雄气概的,但非要用睁着眼睛跳崖的方式来证明自己“不怕死”的豪情,就只会成为别人的笑柄。换言之,充满浪漫的古典英雄主义价值必须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文化之上,否则一次严肃而真切的活动就有可能演变为迷散着巫术和狂乱的闹剧——21世纪都开始快10年了,比起“义和拳”和“文化革命”来,登山和户外这个“社会精英”们的圈子多少应该显出一些长进才是,否则就该集体改行去做传销了。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珠峰悬案作者 老虎 日期
12:30:00日,一支美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海拔815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具遗体,它面部朝下,部分身体与泥土和碎石冻结在一起,虽然还保持着向上攀登得姿势,腰部仍系着半段绳索,但显然曾经历过严重的滑堕,一条腿已经摔断,其它部位多处受伤。通过几处缝在衣服上的名字和标记辨别,这具尸体是日失踪的著名英国登山家马洛里。 &&遗憾的是,发现者没有找到马洛里随身携带的柯达相机,仅凭这些遗物还无法解开是谁最先登上珠峰之谜。关于这次攀登的最后信息,与马洛里和欧文一起登珠峰的奥德尔曾经有详细的记载:“中午时分,大概是在12时50分,突然,一直被雾气笼罩的峰顶忽然变得清晰起来,我的目光被一个小黑点吸引住了,那是一个人的轮廓,另一个移动的黑点也逐渐变得清晰,它向第一个黑点的方向移动,他们一起移向顶峰前的最后一个障碍(后人叫“第二台阶”)。第一个‘黑点’翻过了冰帽和岩石,越过了那个‘第二台阶’,第二个‘黑点’也同样做到了这一点。可是,接着这个迷人的景象就消失了,山顶再次被云雾遮盖起来。”在一团迷雾中,马洛里和欧文失踪了。奥德尔的这段话留给后人两个疑点:一是悲剧为何发生,二是他们究竟有没有成功登顶。29年后,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尼泊尔人丹增成功登顶,被认为是首次登上珠峰的人。然而,一直有人相信马洛里和欧文已经率先登顶珠峰,“谁是征服珠峰第一人?”这个问题便成了世界登山史上遗留至今的悬案。 &&为了揭开这个“珠峰悬案”,由美国人康.安克率领的英美登山队于2007年6月复制了“原始”登顶——登山队不仅追随当年马洛里和欧文两位先驱的足迹,使用的也是上世纪20年代的登山装备的复制品。包括一双钉靴、棉制夹克、氧气罐等,登山队还将使用仿制的厚棉布帐篷。非常幸运,安克这次和队伍不但成功地运用了这些古老原始的登山装备,还在不依靠攀登用的梯子的情况下徒手征服“第二台阶”,最终成功登顶。这个成功说明马洛里和欧文当年也有徒手登顶的可能性。事后安克发表声明说,马洛里和欧文在没有使用梯子的条件下,很可能已经登上了珠峰峰顶,时间比人们现在认可的1953年创造的登顶时间早了29年。希拉里也曾对此事件判断说,马洛里和欧文不是没能成功登顶珠峰,而是没能活着回来。 &&虽然事实的“可能性”并不能说明事实本身,但无论是否是第一个登顶珠峰的人,马洛里都仍然是最伟大的登山家。除了世人耳熟能详的“因为山在哪里。”的名言,他在遇难前两年就攀登珠峰的回答也堪称经典,启示着后来者对登山,乃至人生意义的思考: &&“你首先要问的,也是我必须尽力回答的问题是:登珠峰有什么用途?而我的回答必定毫不迟疑地是:没用。一丁点得到利益回报的前景也没有。啊对了,我们会学到人体在高海拔的反应,搞医的人可能会从我们的观察中得到用于航空的知识。但除此之外就没别的了。我们不会带回一星金银,宝石,也没有煤矿铁矿。我们将不会找到一尺能耕种产粮的田地。爬珠峰没有用途。 &&所以,如果你不懂得人的内心有种东西能对这座山的挑战作出响应,并且上前迎接这种挑战,不懂得这种奋争正是生活本身向上并且永远向上的奋争,那你将不会懂得我们为什么要去。我们从这个冒险中得到的是纯粹的欢乐。而追究到低,欢乐是生活的终极目的。我们不为了吃饭和赚钱而活着。我们吃饭和赚钱为了能从生活中得到欢乐。这是生活的涵义和生活的目的。”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杀人巨峰乔戈里作者 老虎 日期
11:27:008月4日,11名登山队员在攀登中巴边境喀拉昆仑山区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又名K2峰)时遭遇雪崩,不幸遇难。这是继1986年以来最严重的事故——当年有12名登山者遇难。这一事故也使乔戈里峰的登山者死亡率超过30%。由于在高度上的屈居第二,这座山峰在世人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在登山者眼中,这座雪山的威望与难度却非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所能比拟。 1953年,英国登山队依o希拉里(新西兰人)和藤辛o诺尔盖(尼泊尔人)登顶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们的名字为世界广为传颂,但次年人类攀登史上同样伟大的胜利:意大利队的里诺o雷斯德里和阿奇里o科帕哥诺尼登顶乔戈里峰却少为人知,5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000人登山珠峰,却仅有不到200人登顶乔戈里峰,2002年的一个统计数据似乎很能说明这座山的凶险:截至2002年登山季节完成,珠穆朗玛峰共登顶1655人次、死亡175人、死亡率10.6%&&生存率89.4%;乔戈里峰登顶198人次、死亡52人、死亡率26% 生存率74%。更为残忍的是,在珠峰死亡的大多数是那些芨芨无名的业余登山爱好者,而乔戈里峰杀死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大名鼎鼎的职业登山好手,包括英国的埃斯特科特、劳斯、塔利斯和哈格里夫斯,还有美国的斯莱特和法国的巴拉德夫妇等。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如果登山攀登世界之颠像地王大厦这样的高楼,那么攀登珠穆朗玛就像是从大厦内部的楼梯爬上去,而攀登乔戈里这样的山峰如同沿它的外墙而上,还不得不面对台风和冰雹。曾经有一部电影《垂直极限》,以乔戈里的登山故事为背景来拍摄,但实际上,乔戈里峰的攀登远比电影里所展示的更为惊心动魄。超过30%的死亡率使它在登山界获得了“最没有回报的山峰”的评价。珠峰贵为世界之颠,但只要你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都有可能有专业的商业登山组织为你提供完善的服务,以偿普通人的登山夙愿并且在下山之后接受掌声和鲜花。但乔戈里峰仍只属于一流的职业登山家和真正的攀登者,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它是最难攀登的,因而也是离普通人最遥远的。 尽管如此,攀登的巨大魅力仍然吸引着人们,中国西藏登山队曾三次冲击乔戈里,终于在日成功登顶,1993年,著名的美国登山者Greg&&Mortenson继姐姐Christa之后攀登k2失败后说:“我早应该去K2,K2似乎更能证明Christa精神自由的解脱和我对她如此年轻生命的失去的愤怒和忧心。在K2上,你支付低于65000美元的价钱是无法雇到向导领你去峰顶的。在K2上,你需要的是经验、技巧和忍耐力。珠峰是为那些想要攀登世界制高点的人而存在的,而K2给人的却是精神上的制高点。它蕴含着纯洁、清澄和谦逊。”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现代登山运动的开始作者 老虎 日期
18:32:00日是人类探险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天下午六点23分,来自法国沙木尼村的帕卡德医生(Dr. Michel-Gabriel Paccard)与登山向导杰克褒马(Jacques Balmat)站立在西欧最高峰——4808米的阿尔卑斯勃朗峰顶。因为天色已晚,两位登山者没有多少时间在顶峰欣赏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无限风光,但当他们返回山谷之后,余生中有无数次地和崇拜者一起享受成为第一批征服这座山峰的探险者所带来的满足感,因为这一举动被视为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 关于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还有另外一个浪漫的说法是关于高山玫瑰的传说,阿尔卑斯的青年人为了向心爱的姑娘表示爱的忠诚,往往冒着生命的危险攀爬高山去采摘(所以这种野花也被称之为“幸福和爱情之花”)。渐渐地,就形成了阿尔卑斯山区一带居民登山的传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为大家所爱好的运动。 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加带有普通人臆想的浪漫与美妙,实际上登顶勃朗峰不仅仅意味着一个地理上的征服,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胜利。自古以来,随着对海洋、沙漠、江河甚至海底的探索,人类已经踏上了征服最雄伟、最壮丽和最著名山峰的历程,但直到现在,那些被冰雪覆盖的雄伟山峰多少世纪以来都是人类的劲敌。对于那些真正的探索者来说,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好奇显然要比安享爱情的甜蜜来得更加强烈。 虽然登顶勃朗峰被视为现代登山运动的起源,但人类与高山之间的联系显然要远远超过200年。古希腊诗人斯帕蒂安在《哈德里安的一生》中描述了哈德里安大帝在大约公元126年攀登埃特纳火山并到达3323米顶峰的过程,在描写这座山的时候,斯帕蒂安似乎已经在暗示早在1900年以前就有一些好奇的人们经常攀登这条通往火山的路线了。而1991年发现的奥兹木乃伊更加证明了在冰河时代末期人们已经在阿尔卑斯山脉活动,他是一个青铜时代的旅行者,在一个3000多米的隘口遇难。 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中,山并不仅仅是自然地理上的位置,还是众神的居所,像奥林匹斯山、伯纳赛斯山、阿勒山与西奈山,它们构成了天和地的交界,人和神的分野,就像岗仁波齐峰对于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德玛尔德峰对于所罗亚斯德教徒以及富士山对于神道教徒所扮演的角色一样。那么,从日起,人们开始了丰富多彩而又充满想象和激情的现代登山运动,所有的登山者无一例外地感觉到,登临峰顶的那一刻是如此美妙,人与神是如此地接近而趋于同一。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探险精神与探险行为作者 老虎 日期
12:42:001919年,甘地为反对《罗拉特法案》争取印度权利而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非暴力抵抗运动,不过事情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很多地方发生了暴力事件,到后来英国人屠夫般的“阿姆利则惨案”之后,运动更加升级为“枪杆子里出政权”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最后他不得不终止这次运动,责备自己犯下了“大如喜玛拉雅山的错误”。同样的情况还有肇始于上个世纪欧洲2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本意是反对维多利亚时代伪善至极的清教主义伦理,这一运动甚至得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大力支持,不过发展到60和70年代的两次高潮之后,味道似乎有点变化,乃至有人直接把它视为爱滋病泛滥的魁首。 这两件事情列在一起,大概可以说明人们往往会一些事情抱着美好的心愿,但落实到了行为上却不一定那么美好。比如说中国人向来缺乏的探险精神,若干年来要改变的呼声如钱塘大潮——远如“长漂”运动,这种热情直把一次普通的探险科考事件变成了举国沸扬的爱国主义运动,从参与者的视死如归开始,似乎已经不那么“科学”;近如“可可西里”科考队,没有帮助羌塘草原的野生动物建设家园却扔了不少汽油桶在那里开食堂。至于身边层出不穷的户外事故与意外,现在已经有点像交通事故,再不是什么新闻,去年在户外事故和意外中死亡的28人,绝大多数与这种盲目的“探险精神”激情飞扬有很大关系。今年5.1在半脊时听说有一浙江哥们执意只身穿越长坪沟,最后也只好劳烦当地公安和百姓去寻找尸体,尚不知结果如何。 探险精神是好东西,只是要把它变成有价值的探险行为却不能光凭热情,一时的头脑发热就可能把这种热情变为闹剧甚至灾难。真正的探险是一项综合工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别说探险,就是仅仅体验探险也得做足方方面面的准备。这件事情扯到“非暴力”,“性解放”去似乎有些遥远——我13岁的时候和两个小朋友准备去镇上一间废弃的“鬼屋”探险,半夜里三个人带了一只手电抖抖索索地摸到大屋子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后来不知道谁碰翻了什么东西,房梁上霹雳啪啦地往下掉东西,三个小孩终于坚持不住作鸟兽散,拿电筒的一跤摔下去之后众人陷入一片黑暗,后来一人从正门连滚带爬出来,脑门上撞了个大包;另一个呆在屋子中央不敢动直到大人赶到,傻了一个星期;还有一个不知道怎么滚到了猪圈里,搞得满身粪水,从此被人嗤笑。不过,这已经算幸运的了,每年回老家相聚我们都要举杯相庆这次探险行为没有留下大患,毕竟我们都还能活着一起吃饭。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探险是有钱人的专利作者 老虎 日期
21:53:00地产大亨潘石屹说:“商品房是给有钱人修的。”结果招来全国人民的唾骂。基于这种教训,我不敢公开宣称“旅行和户外是有钱人的专利”,变通一下,探险才是有钱人的专利。 最近失踪的富豪,有一百多项冒险纪录的福赛特曾经挑战环游世界的时间极限,把“80天环游地球”的时间缩短到了76个小时,只是凡尔纳的小说中福格环绕地球共花费了2万英镑,而福塞特仅座机“环球飞行者”就价值500万美元,整个环球旅行下来花费为800万美元;他的亲密战友,维珍公司的老板弗格森也曾经驾热气球飞越大西洋——他在天上飞,一大帮后勤救援人员在地上追,飞一次耗资数十万英镑;甲骨文的CEO拉里o埃里森,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寻求刺激和冒险上,1998年在“美洲杯”帆船赛上拿到了冠军,为这事花了9000万美元;相对这些地面运动来说,全美第三大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威尔希尔集团公司的创建者丹尼斯o蒂托玩得就更大了,他在2001年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自费的太空游客,为这次8天的旅行支付了2000万美元。 富豪的生活离我们当然有些遥远,拿大家熟悉一点的高海拔攀登和极地探险来说,要登上最容易的8000米山峰得花上8万元,登世界最高峰约20万,去南极约40万,北极便宜一点,也要大约12万,这也不是开发公司哄抬市价,这事也算是高科技高技术啊,就得花这么多钱。相比之下,一些能力超凡的爱好者打着“朴素登山”的旗号穿胶鞋上雪山晃悠,以“穷游”、“简游”、“勇游”为标竿,作为个人行为尚无口厚非,要把这种方式推举为旗帜似乎就有点跟科学开玩笑了。 作为推动社会和自身进步的阶梯,“探险”被有钱人糟蹋成这样真是让人怨忿——不过,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社会发展到今天,地球上已经基本无险可探,每个角落都早就印上了别人的脚印,我们所津乐道的“户外”、“极限”其实只是一种体验,而真正意义上的探险并不是普罗大众所能承受得起的。探险是一整套的综合工程,探险家只是这一浩大工程的形象代言人,他们的惊险历程只是冰山一角,需要强大保障才能让他们露出水面。光靠一腔热情和两双草鞋就可以上雪山过草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非要用原始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探险精神”,就恐怕把一次“探险”演变成救援。 这事情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探险是有钱人的专利,探险精神却是每个人都可能具备的,倘使一定要把这种精神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探险行为,就得综合考虑一下自己的能力、智慧和钱包再做决定。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关于道峰山难的访问作者 老虎 日期
1:33:00记者:道拉吉里峰是怎样一座山峰,易于攀登吗? &&&&海拔8170米的道拉吉里峰是世界第七高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在突击营地与顶峰之间的路线充满了明暗交替的冰裂缝和悬垂的刃脊,攀登非常困难,由于山势极其险恶,令人望而生畏,而得到了“魔鬼峰”的称谓,有人曾经统计过,自1960年人类首次登顶以来,道拉吉里峰共有65名不幸遇难者,其中仅有9名是已登顶者(包括本次的三人)。尽管如此,道拉吉里峰在世界十四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中攀登难度还只能算是中等,我们熟知的K2峰、南迦·帕尔巴特峰、安纳普尔那I峰等,攀登难度都在它之上。 记者:天气对登顶有多重要?此次山难是否受到天气影响? &&&&天气对高海拨攀登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攀登的成功与否。就目前所获知的信息来看,本次山难应该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天气影响,更多还是其它因素造成的。 记者:悲剧发生的原因在哪里,哪几个环节如果能重新来过,可以避免悲剧发生? &&&&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多重的,多重风险的叠加在极端环境下产生了几何级的放大效应。关于“哪几个环节如果能重新来过,可以避免悲剧发生?”的假设,在8000米级别的登山活动中是很难成立的,因为这样的攀登本身就有很高的内在风险,没有任何一个登山者或者高山向导可以保证不会发生意外。但是就目前所获知的信息和情况,如果有一些工作如果能够做得更细致全面,也许对避免灾难的发生会有作用: &&&&一:组织者对整个登山过程的统筹和管理。登山是个系统工程,绝非仅仅依靠体力和技术就能完成的。尤其这种喜玛拉雅式的团队登山方式,对组织者的管理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如行程计划、后勤保障、攀登周期、人员配比、身体调节、情绪控制等等,尤其是在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下,领队是否能在压力下准确判断统筹调度,甚至会决定队员的生死。 &&&&二:高山向导的选择和聘请。在喜玛拉雅山区登山,一定得聘请夏尔巴人作为协作和向导,而配比充分、素质优异的高山向导不仅是保障攀登活动是否成功的关键,甚至是登山者性命攸关的保障。就这次的情况来看,夏尔巴协作不仅在数量上有所欠缺,工作能力上似乎也缺乏突出表现。 &&&&三:登山者自身的准备。尽管有夏尔巴协作可以帮助登山客完成攀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登山者还是必须自己负责最基本的个人事务和安全保障,极端的情况甚至需要独立面对恶劣环境。这一批登山者虽然有较强的体力,但大多还是跟随商业团队攀登雪山,个人能力和经验尚不足以应对这个高度下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 &&&&当然,以上分析仅仅是建立在目前所了解信息的基础上和一些揣测的基础上,山难发生时的具体情况和细节还需要等待当事人还原,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论。登山是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个高风险运动,还有一些细小琐碎的环节也需要加强,各个环节的改善只能减少和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但要说到完全的避免,这是很难做到的。 记者:对于杨春风公司和个人,您有何疑问或质疑。 &&&&我个人对杨春风公司和他个人没有什么疑问或质疑,他们都是目前国内登山探险俱乐部的缩影。他们往往是由一个狂热的登山爱好者变为从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博取声名和认同并建立公司,也藉此希望能够实现人生梦想和职业生涯的完美统一。这是这个时代的特性,杨春风及其公司不幸成为其中的代表,此前还有炙手可热的刃脊探险,更早以前还有一些名不经传的小公司。你可以看到他们有些共同的特点,比如说管理者对山峰的狂热和对管理的疏漏,依靠交情和义气行事而非规程与制度,他们身上迸发的更多是“爱好者”的火热而非“经营者”的理性。 &&&&登山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登山的愿望需要发自心底极度的热情,登山的过程却又需要从头到脚极度的冷静;登山本身是非理性的,但登山目的的达成又必须是理性的;所以对管理者来说,要在中间找到平衡点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杨春风的境况,其实值得众多的从业者反省和思考,这也是国内登山和户外运动发展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也是整个行业发展必须逾越的一步。 记者:在登山协议中,有哪些免责条款,组织者是否可以据此推卸责任。 &&&&我不知道具体的“登山协议”是指什么,如果是指本对道峰攀登的协议,我没有看到过文本无从获知条款。但是关于极高山峰这种高危极险运动的责任认定,国内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虽然我国《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对公民造成人生伤害的条款无效且不受法律保护,但高海拔攀登是个内在风险非常高的活动,所谓“内在风险”是指该活动本身固有的风险,如打篮球可能扭伤手,踢足球可能摔伤脚,高海拔攀登是完全有可能面临死亡的,这一点应该让每个参与者所深刻认识并清醒判断。在责任的判断上,很难以通行的法则来权衡。 &&&&在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来判定的情况下,综观国内类似案例的判定大概是依据四个方面:一是是否合同关系的盈利活动;二是“免责条款”是否有效;三是相关人员是否有明显过错;四是是否履行必要的救助义务。因此“免责条款”仅仅是依据之一,而且很难被认同有效。当然,我个人也认为作为本次登山活动的组织方,杨春风公司一定会积极面对,尽力解决,不会推诿塞责。 记者:结合此次山难,您对于商业登山的看法。 &&&&商业化仅仅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哪怕是自诩为“最纯洁”的自主登山活动,也离不开商业的方式和支持,比如说我们需要购买装备器材,或者租车乘船到目的地去。现代社会处处都受着商业的影响,我们也都在享着商业的便利,因此商业登山是现代登山运动的必要手段和方式,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利用。 &&&&就国内目前的情况看,我们的登山方式不是太商业而是太不够商业了。从参与者来说,一次登山的成本,我们往往只计算吃住行游花了多少“硬”成本,却忽略甚至漠视专业领队的人力成本,以及之后巨大的风险成本。在法国,一个高山向导的收入每天可达上千美元,他需要为此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十年以上,因此大家都很认同。在收益极其低廉的情况下,很多俱乐部毫无抵抗风险的能力,一旦出事就只好关门大吉,这是国内目前登山圈的普遍现象。从组织者来说,因为没有行业标准与规范,在资金短缺及人性固有弱点的压力下,往往就会做得粗糙抠门甚至铤而走险。在非洲攀登乞力马札罗,500美元和800美元的价格,在吃、住、行乃至随从服务等方面都有着泾渭分明的标准和要求,哪怕是一份早餐的菜单也要写进商业合同,并且有专门的公司负责配送,这才叫“够商业”或者好的商业。但在国内,价格不取决于你是否提供差异性的服务而是你的客户是否有足够的承受力,这是我们还不够商业的表现。 &&&&对登山来说,“太不商业”和“太商业”都不是好现象。有些登山客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最终把自己引入险境,这是“太不商业”;有些则太依赖于商业服务而忽视自身的身体训练与技术能力,一旦身陷险境则无计可施,这也是不对的。至于商业登山活动的组织方,更应该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标准,促成良好的商业规范,才能保障这一运动的健康和有序发展。总之,商业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我们不但要努力完善这种手段,更要合理地运用这种手段,现代登山运动才有可能安全健康地发展。 记者: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如何降低商业登山中的风险。 &&&&从微观层面来看,刚才说到三个方面:一是严密组织,二是合理运用商业手段,三是做足自身准备。再补充一点,就是循序渐进,加强学习和培训,有效提高自身能力。国外有着完善的户外教育体系,从孩童时代开始,童军课程、露营活动、各种门类齐全的野外生存和极限运动培训都使这些登山者具备较为丰富完备的户外经验和攀登水平。就目前的情况看,多参与一些培训活动是有效降低登山风险的有效手段。 &&&&从宏观情况看,国内的登山和户外运动由于刚刚起步,基础尚非常非常薄弱,在此基础上就希望有赶英超美的进步是不对的。现代登山运动在欧洲从18世纪末开始发端,可是登上第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却是在20世纪中了,至于商业登山公司的全面发展,也还是在上个世纪末才开始的事情,所以有赖于全社会对这件事情整体认识的提高。商业公司加强自律和规范做好自己商业服务方面的事情;商业客户做好一名登山客应该做足的所有准备;而社会应该对挑战自我和极限的登山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们既不是“山迷心窍”的狂人,也不是力挽狂澜的英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仅仅是为了快乐和自足而登山,那么登山活动一定会少很多其它的影响而更安全。 记者:给登山爱好者的一些忠告。 &&&&对于登山的数量和质量,希望每个人都再多一点;对于登山的高度和难度,希望大家慢一点,再慢一点。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一个人的旅行作者 老虎 日期
4:01:005.1长假,大家都回来了,呼朋引伴熙熙攘攘煞是热闹,突然想起自己的旅行生活,虽然三五结伙的时候也有,大多数似乎都还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旅行有很多不便,却更能使人把注意力集中到旅行中那些美妙与感动中来,尤其是那些悠长而惬意的旅程。2003年骑车来深圳的时候,一路独行,眼里全是那些乡村和道路,独自面对那些的夕阳和落霞的震憾,现在都还历历在目,但到了2004年春节13个人环海南岛的时候就只记得一路的欢歌笑语了,至于同年5.1二十多人的大队伍环青海湖,印象最深的却是队伍闹分裂,最后自己也没有骑完环湖的全程。同行有同行的好处,独处有独处的方便,尤其喜欢摄影的人,常常会为了一抹光线等上几个小时,倘使跟大队伍在一起,肯定是不可能的。 弗罗姆在《逃避自由》中曾经提到过,人天生都是孤独的,因为人人都希望与众不同;但人又特别地害怕孤独,因为我们是如此地恐惧自己太过与众不同,唯有那些独具禀赋才可能忍受孤独的折磨——然而,我对这种说法还是有些怀疑,对于有些天才人物来说,面对孤独甚至寻找孤独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方式,比如说一定要到瓦尔登湖离群索居的梭罗,还有一定要济人于水火的佛陀。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孤独恐怕不是心甘情愿的选择而是迫于无奈的尴尬,比如说多病的博尔赫斯和神经质的卡夫卡,倘使不是条件所限,估计他们是不会喜欢把自己深锁在黑屋子里的。 生活如一场旅行,有合适的同行者当然不错,然而好旅伴是不容易找得到的,学会陪伴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上帝没有用泥土为亚当重新制造一个女人,而是取下他的肋骨,这种隐喻恰如其分地体现生活的困境,也正是我们领会人生常态的绝妙启示。 转一首诗以为记: 且慢说出我们的再见。 且慢变得象阴沉的天使那样冷酷丑恶而可憎。 且慢吧,我们的嘴唇还在接吻的亲热中活着。 无情的时间在无益的拥抱上泛滥。 让我们一起挥霍掉热情,不是为了我们, 而是为了逐渐靠近的孤独。 光明推开我们,黑夜急急地来临。 我们已经到了星光闪烁暗影浓重的篱笆旁边。 如同一个离开丢失的牧场的人,我离开你的怀抱。 如同一个离开剑戟之林的人,我离开你的眼泪。 且慢去过苦恼的生活 如同其他许多黄昏里的一场梦。 然后我才赶上而且超越 黑夜和行程。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旅行的意义作者 老虎 日期
1:03:00前几天看到那个“3000美金环游地球”的作者朱兆瑞,又忽悠着一帮人准备用20天的时间环游世界,报纸上还一片吹捧之声,仿佛这正是一个“资深旅行者”要做的事情,而且这位仁兄还大言不惭,扯着“自助旅行”的旗号开旅行社:虽然自助旅行者也可能会用到旅行社的服务,但“自助”的真正意义,却是尽量自主、自由地完成旅行的一切事务并体会其间的乐趣,这与国内旅行社大包大揽的做法完全是相悖的——倘使是旅行社打着“自助”的幌子招徕客人,自然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无可厚非,然而作为一个“取得36国签证三千美金环游世界”的所谓“资深旅行者”这样做,不说有欺诈的嫌疑,至少算不务正业:真正的资深旅行者应该去传播正确的旅行观念而不是借着这个名头捞钱。 就报纸上的信息,我简单帮他算了笔帐:20天要完成环游地球的最短距离4万公里,平均每天行程在2000公里以上,最快的飞机也需要3个小时以上,加上来往机场的时间,一天至少有6个小时花在这里,再扣除吃喝拉撒睡,以及十几个没出过远门的男女老少磨蹭,每天真正花在旅行上的时间估计只有几个小时——如果再算上往返景点的时间,估计真正欣赏风景感受文化的时间不到两小时,这和“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的观光团没什么差别,据说这里有人还准备在完成旅行之后写一本《20天环游地球》之类的书,除了佩服他的勇气外,我还惊叹于他在无知。 除了时间之外,此君所标榜的“自助旅行节约钱”云云,报纸上说这十几个人每个人都已经花费4.5万元了,十几个人加起来也差不多一百万,任何一家旅行社都可以做到,至于还要花多少谁也不知道,我只祈望此君不要像一些不良旅行社一样把这些菜鸟带到国外去宰割。如果以节约钱为目的,环游地球2万元就足够了,然而,以节约钱为目的的旅行者,至多算是一群无聊的看客,离旅行还差得很远。LP最早是介绍便宜的旅行信息发家的,但在今天,任何一本LP都不会把节约钱当作旅行指南的主旨,它只是提供足够的信息由旅行者自己选择,而其中的重头,还是在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风俗。旅行本身就是件“吃饱撑”的事情,没有做足准备的人,根本就不应该出门。 在我看来,所谓自助旅行,包括自己设计路线,自主安排旅途中的一切,自由、主动、深刻、充满艰辛和诗意,进行一次充分利用现代文明带来的便捷,却又不受商业的蒙蔽和束缚的旅行。真正的自助旅行还意味着:深入地融入目的地的种种生活和情味,体味原滋原味的当地文化和社会生活,它能让你在一次的人生中体会到多种多样不同的人生,它让你在有限的时空之中享受不同时空的体验。21世纪的中国是人才辈出的时代,能够把20天环游地球的伟大构想变成现实,朱兆瑞先生没去做诗人真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中国式旅游作者 老虎 日期
18:06:00清明也恶俗了一把,去了三清山婺源,情况和我想象的一样,说人山人海有点夸张,不过说漫山遍野似乎不算十分的错。四处关卡四设巧立名目明夺暗抢的行径,倒也不是江西人的发明,在四川西藏新疆陕西,我们也早就领教过了。自古以来国人就有揭竿而起的传统,“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对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我们尚且抱以同情,对扯着政府旗号的“景区管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至于把人圈起来收钱放人参观的“动物园”式开发,姑且把它当作江西人民的幽默,不妨宛尔一笑。 严格来说,我觉得中国只有旅游而没有旅行,或者说只有“游”而没有“行”。绝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旅行就是四处走走看看,而对旅行如何深入地渗入生活浸染性情并无太多关心,那些种种可以加深感受,铭刻记忆和增强体验的过程,往往被很多人视为麻烦和负累。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来说,对大多数“旅行者”来说,他们只需要高潮而不需要前戏,至于是否应该有恰当的感情铺垫就更不在考虑之列了。这种急功近利直指目的的旅游心态到了更为急功近利的开发商手中,就更加等而为之下,这也不难理解,婊子只需要掌握如何让客人快速发泄的技术就行,要谈感情,那是逗你玩。 国内这种观光式的旅游开发也养肥了一些人,但这种方式的短视与盲目也遗患无穷,曾经有人评价这种模式“成就了一个九寨,害了一个四川。”到今天为止四川守着国内最好的旅游资源,其产业发展却远不及其近邻云南,有限的几个地方也是让人怨声载道。云南人似乎比他们的“耗子”老乡更加精明,丽江古城的“保护费”最终不了了之大概算得上云南人聪明的证据。 观光式旅游的好处是直接明了,快速简捷,对于我们了解博物馆式的知识累积不无好处,但这种模式一成不变地移用到所有的旅游开发模式上就会出现问题——据说,在贵州凯里,一有游客到来,村委会要求全村男女老少都穿上搁置多年的传统服装“接客”,至于各种各样的“民俗表演”各地都有自己并不新鲜的招数,甚者会演变为西双版纳的“结婚诈骗”。把本真的东西变成表演,鲜活的体验变成标本,淳朴的风情变成欺骗,这是观光式开发的遗患。而从历史陈迹里寻根问迹,生搬硬套把棺材里的僵尸抠出来包装一番以满足游客自己也不甚了了的猎奇心理也是开发商惯用的手段,本来应该成为主体的文化体验演变成服从于开发者经济需求的工具和托儿,实在是本木倒置。之所以国内旅游历受“开发一片,破坏一片”的诟病,和这种急功近利没头没脑的开发方式密不可分。 按国际上普遍的&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旅行首先是一种文化行为,其次才是经济行为,而引发旅行的直接因素是文化差异性。负责任的旅行者和开发者都应该尽最大努力去保护这一差异而非抹煞。可惜的是我们悲哀地看到,在江西和四川,除了油菜花和杜娟花的差别,在旅行的方式和文化上,我们已经体验不到任何的差异和不同——看起来,“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排着队给开发商送钱的旅游,我们还得忍受很长一段时间。
----------------------------------------
欢迎关注:
800天环游地球中
谢谢楼上的各位,暂时到此,有空再写……
----------------------------------------
欢迎关注:
《天外飞仙》的菜鸟
这么多字,让我这只上过三年小学的中老年人得带老花眼镜看上半年...
----------------------------------------
好好活着,因为我们会死很久很久……
绝对精品 送分必须必
----------------------------------------
面含微笑对生活 明天会更好
向FB前进……
真长,印个记,慢慢看
----------------------------------------
已经沦落到只能围观,打酱油的份了!唉
自由舞精灵
看的有点眼睛痛了。写的真好。很实在。我得好好学习。这周我似乎还能送分。大家都来看看吧。
----------------------------------------
从18岁开始白手起步,我的大学在14个国家
博客精灵的笑靥
老虎兄的纯文字作品.加分!是必须的.
----------------------------------------
信仰是穿越时光的明灯!
收藏,送分,慢慢看
----------------------------------------
珍惜环境,享受生活,学会放弃。
& 老虎:一些关于旅行和户外的闲言碎语
&邀请xuliang1215参加此活动
& 2000 - 2015 www.doyouhike.net
Version 4.7.8 -
15:45:00 +0800
粤ICP备号-2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帕尔萨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