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雀羚微商气韵微商路艳梅

[转]静心养气--刘艳梅的blog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转]静心养气
22:33:00 | By: 刘艳梅 ]
[转]静心养气
“教育的过程恰恰也是运气、然后收敛为一股平静之气的过程。气顺则人顺,气和则人和,人都是在一种生动的气韵中生活、成长的,因此,为孩子提供一种气韵生动的‘场’,是孩子的心灵得以滋养的唯一途径。”林格对教育的这一独到观点让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对学生的教育生活,当我的“气”场混乱时,学生必然遭殃。何故?或者心浮气躁,不满于学生的表现,于是“毒气”四射,伤倒一片;或者心烦意乱,坏情绪不能收敛,传染给无辜的学生;或者心不在焉,精神之气不能发散,学生得不到来自老师的能量支撑而处于散漫状态。凡此种种,均因“气”不顺不和所致,没有了平静而生动的气场,孩子迷失,自我也迷失,所产生的教育行为自然低效甚或失效,更甚者负效。而这一现象是我们这些“身在此山”的当事人所未曾意识也未曾觉察的,跳出教育反观教育,内心的平和之气的确是教育见成效的关键。
静心养性,气则平则和则柔则顺则韧;静气收心,心则明则净则宽则善则美。
一泓明净澄澈的心湖会映照出一个又一个明亮的太阳,否则心湖里波光涛影,太阳会碎成千万碎片组不成图形。
教育者需要修炼的功夫之一是静心养气,气定才能神闲,神闲才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灵动的生活场,如此学生才能健康的成长。
发表评论:中国首届网络文学大赛诗歌奖
因为有事,未能去济南参加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颁奖,本来想去的(其实最想掖平姐,呵呵),作为评委之一,掖平姐安排我写诗歌颁奖词,其中几篇我偷懒摘录了房伟兄,陈夫龙兄等几位专家最初的点评推荐语。正式颁奖时,因为长有所删减,我把原稿贴在这里。
1、彭浣尘《门被推开》
彭浣尘的《门被推开》诗题充满寓意,落笔不凡,意蕴丰沛,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诗中意象立体,意境开阔,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如蒙太奇交错,形成充满张力的审美空间。诗人以“我”与父亲两个不同的形象作为对照,“我”躲在回忆的世界,面对生活一再逃避,放弃自我救赎。而父亲,从田野深处,从生活内心,带来生命的阳光,引领“我”走出自我封闭的孤独与痛苦。诗中那广阔的世界和坚实的土地,既是诗人对生命的领悟,也是诗人对生活的珍爱。诗句简洁而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感叹,为我们见证了成长的苦涩与领悟的艰难,于浓郁的诗意之中,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2、张桂林《回乡》
张桂林的《回乡》写的是怀乡。乡愁,是我们生命的底色,是岁月苍茫永难忘怀的深情,是永远写不尽的诗歌母题。诗人从一粒玉米写起,从玉米写到阳光,写到天地,写到生命大爱。那些微小的事物,藏在童年稚嫩的脚印里,一场大雪覆盖了如歌的记忆,而回乡的路,依旧在心灵最深处朝向远方,永远清晰。异地他乡,一粒玉米就是故乡,一棵小草也会令人在无尽的思乡里热泪满怀。诗人写出了精神还乡的心灵之旅,写出了对于土地、粮食和家园的痛彻心扉的挚爱。诗人满怀温情守望家园:每一个漂泊流离在人世间的游子,故乡就是童年,故乡就是爱的家园,故乡就是生命的起点和灵魂的彼岸。这首诗沉静随性,深沉悠远,真切地再现了人生的旷远苍凉和家园的明亮温暖。
3、黄离《卡瓦格博》
黄离的《卡瓦格博》是一首理想主义者的生命之歌。卡瓦格博峰藏语为“雪山之神”,是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未被人类登顶的5000米以上的高山。诗人笔下的卡瓦格博,就是精神的朝圣。在这里,诗人超越了世俗的牵绊,获得内心的宁静,在亲人的怀抱,涤荡灵魂的尘埃。那些牛马,藏獒,杜鹃花,乌鸦,蝴蝶,青稞酒和辽阔的草原,被诗人的目光抚摸拥抱,诗人写出了卡瓦格博高远自在的生死和质朴单纯的生活。一路的跋涉,有对理想的执着,有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边地文化,也有超越世俗的神性。既是漫长而奇异的精神之旅,也是心灵的不倦追问和爱的坚定寻找。长诗充满了可以触摸的生活韵味,和虔敬仰视的永恒信仰,热切的文字里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
4、老时光储《我们的土》
老时光储的《我们的土》语言冷峻内敛,富于理性思辨,圆熟沉潜,在理性的气息中,散发着灼人的大爱和情感的汁液。在跳跃性的语词搭配中,诗的语言呈现出金属般的质感和难以言传、却直入人心的力量。诗歌中的土地、天空、村舍和庄稼,都被赋予了神秘的生命气质。诗人对土地的书写,对生命的理解,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洞察力。那悲哀的土,孕育了无数的生命;那受伤的土,刻满历史的刀痕;那高贵的土,飘扬自由的旗帜。诗人笔触凝练,感情深邃,对历史、土地和生命的理解,来自生活,超越实存,抵达了高远的哲学境界。
1、微紫《女性书》
微紫的这一组《女性书》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诗人以细致绵密的情思,凌厉深邃的笔触,写出了越过黑暗区域的,以及面对黑暗降临的女性,所经历的疼痛、挣扎和磨砺。在对爱的质疑、渴求和思索中,我们看到了女性独特的生命感触、心灵吁求和幽暗意识,女性的自我寻找,自我认知和自我救赎之路的曲折艰难。虽然对面的他性依旧是万能的上帝,虽然爱情还是惟一的华服,我们从诗人敏感卓异,而又饱含痛楚的书写中,还是见到了女性生命体验的丰富意味,女性意识的深度开掘,以及渴望超越的执着追求。诗风静美而峭拔,飞扬而沉郁,把女性诗歌写作带到了一个新的精神高度。
2、戟庄《四分之四才是全部》
戟庄的这一组《四分之四才是全部》情感饱满深邃,意象丰盈。以母亲、父亲和哥哥为主题,在三个人的命运里,写出了超越时空穿越生死的爱和守望。衰老和憔悴如此触目惊心,岁月和记忆如此重如千钧,无数的白天与黑夜,无言的爱与牵挂,都在诗人笔下静静流淌。一针一线,母亲把自己缝进了鞋里;春种秋收,父亲把自己钉进了土地;生活如此艰难,哥哥和幸福从此绝缘。诗人字字滴泪,句句含情,对亲人的浓情深爱,对完整世界的内在渴求,呼之欲出,热忱真挚,有着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3、海灵草《惹红尘》
海灵草的《惹红尘》这一组诗很细腻地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和土地的情感,那些细碎的生命感悟和熟识的乡村事物,都充盈着饱满的情意,温暖而纯净。透明的忧伤,隐约的疼痛,日常的幸福,清新的喜悦,宁静的悠远,跳跃的思绪,为恋恋红尘染上一层浓郁的诗意。诗歌里还有一种宁折不弯的决绝,是我的爱,我永不收回。生命中的细碎感怀和理性思考,相互萦绕,如优美的和弦,引领我们超越被表达的现实,弥合我们与生活之间的断裂,在精神世界的一端,重新连接那不可复制的心灵桥梁,见证爱的力量。
4、冷雪《亲人至上》
冷雪的组诗《亲人至上》是写出了真感情的诗歌,让人感佩良深,久难平复。王国维曾说,能写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诗人以其温柔之心,感受来自亲人们的爱与被爱,尽管各有不同,但都炽热、真诚。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爱就是要把自己消失在对象之中。这就是一组可以产生这种冲动的诗歌。诗中遣词造句极富功力,想象贴切、联觉流畅,滴滴香浓,含不忍化。那些真挚的情感如同黑白照片,在岁月深处缓慢沉淀,我们愈走愈远,惟有亲情紧紧相随,诗句充满生命的从容智慧和沉静达观,丰盈灵动,视角独特,真挚感人。
1、七月的海《异类》
这首诗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诗歌王国的独行者。她蹑步而行,细碎的文字里,隐藏着尖锐而丰富的痛感,独特而幽深的女性生命体验,表面上反复写回归宁静,其实一直在逆风而行。面对黑暗、死亡和禁闭,充满花开的渴望,保持寻找的姿态,朝向永恒的生命之美,决不后退。简短的诗句,蕴含着一种绵延不绝的力量,诗人对于存在和生死的追问,穿越了人生和岁月的无数细节,穿越了生命和尘世的诸多幻象,在疑虑中唤醒,在孤独中向前。诗歌的气息里饱含自由和爱的美感,从容大气,质感饱满。
2、袁 飞《敲门声》
这首诗在获奖诗歌中最短,一共只有五句。如卞之琳的《断章》,这首诗必将成为短诗的经典。诗句简洁,意象分明,墙与门,还有人,构成彼此对视和互动,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思想的质感。凡墙都是门,如何面对与超越?诗人对感性世界的捕捉巧妙自然,内在的却是绝对理念的建构,直觉和逻辑结合得天衣无缝,诗人以寥寥数语写出了世界之间的隔绝和打破,人活在现实之中,还是活在想象之中,抑或是活在记忆之中?这首短诗带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和感怀。
3、丑 乙《听雨》
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抽象出来的生活感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时间与美,遥遥相望又相互缠绕。从一滴雨看整个世界,雨滴和瓦片的交响,是两种存在的互相撞击,灵魂世界的一再叩问,现实世界的万千回应。雨滴来自天国,是自然的精灵,瓦片层层叠叠,是具体可感的现实生活。诗中以空灵的雨声唤醒广阔的生活世界,从一到万物,从喧嚣到静默,最终成为天地之间的绝响。传达出诗人对爱与美的遥望和想往,对世界的领悟和呈现。风格极简而气韵独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最美树顶花-----孙艳梅的书画艺术
-----孙艳梅的书画艺术
画家孙艳梅生长于书香门第,从小得益于书香和墨香的浸润,所以,笔底自然多一些灵秀,少了一分俗气。
她的书作根脉接气于魏晋高士钟繇和羲献父子的小楷,从她线条严谨的小楷作品中,你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那种古淡苍润。其爽朗静雅的才气让观者感觉到了其笔墨根基的精微奥妙和超然洒脱。
先生说:“青年作者大多数没有在书法这方面下过苦功,在画面上题几个字就象是在一首优美的音乐中突然出现了几个不协调的嗓音,破坏了画面,画面本身也往往因为底气不足而大为逊色,减少了逼人感人的艺术力量。因此,要提高中国画水平,必须在笔墨上下功夫。”艳梅显然是深悟此理的,她的国画作品中清秀脱俗的题字书法,便有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淡泊宁静与和润气象。
国画创作半在修炼,半在悟性。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笔墨须得过关。李苦禅先生认为“常写字,那么在画画时就可以不知不觉地用上,习书法在不知不觉中尽可洗去凡俗犷野之气息,提高人之品质,令其高尚耳。”国画的精神意蕴惟有靠书法的高妙来实现。好学颖慧的艳梅重视笔墨的修炼和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她的很多精彩作品,可以看出都是由写生中得来,以其独到的心灵原色,描绘了那一帧诗情的从容。艳梅的书画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书有画意、画有书韵的清幽世界。
唐人张彦远说“工画者多擅书。”在国画的世界里,书法最能表现笔墨的神奇魅力。因为艳梅有从小打下的书法童子功,所以她的绘画有骨气立于笔底。在她的作品中,能够感觉到有一股秀气萦绕着花草树木,因此便有了几分与众不同的文人气韵和诗情雅思。
如她的作品《最美树顶花》中所描绘的芙蓉花,疏密得当的枝干穿插有序,精炼得体的笔墨颇见功夫,那娇妍似火的芙蓉花收天趣于意外,通篇透露着清雅秀润的格调。背景或是松枝?或是芭蕉?是什么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以淡墨写出来的几笔自然脱俗的背景,让整幅画面蜕去了几分浅薄,增添了几分厚重,分明浸染着她对大自然寄予的无限爱意。
艳梅从元人“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的妙论中得益很多,其精到的书法充分的与画作融合,潇洒的题字无形中增加了画面的亮彩。我们可以感觉到其笔下物象的的活力与飘逸,及其心灵的清澈与宁静。她以酣畅蕴藉的笔墨,营造了一个心融天地、不染俗尘的恬静世界,我们可以感觉到她那诗意的才情徜徉其中。
透过艳梅气韵酣畅的笔墨,分明也感受到了她那热爱艺术教育的赤子之心:探求更广阔的艺术世界、让传统的书画艺术更广泛地传播于后学,这也是我们每个画者的责任。
作为一个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教师,艳梅应该有更清晰的认知,如能在宋元人的奇山逸水里优游采撷、参禅悟道,站在前贤的肩膀上绽放自己的智慧,画艺定可期再上层楼矣。
------作者系《当代中国美术》杂志社编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雀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