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人的英雄事迹感想行为 你有什么感想

一个普通人的英雄情怀&&(作者:牟丕志)
&&&&&&&&&&&&
一个普通人的英雄情怀&
&&&&&&&&&&&&&&&&&&&
&&&&&&&&&&&&&&&&&
作者:牟丕志&&&
&&&&题记:英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决定性关头做了为社会利益所需要的事。
&&&&&&&&&&&&&&&&&&&&&&&&&&&&&&&——伏契克
&&&&日上午。辽宁盘山县牛官村。天气晴朗,风和日丽。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盘山县牛官支行内勤工作人员印喜彬像往常一样,正在聚精会神地办理业务。忽然,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客户单玉堂眼睛一亮,像是发现什么重要秘密,于是他兴奋地打电话联系了《辽河晚报》:“报纸照片中的年纪大一些的那人我认识,姓印,在牛官农行上班,他救人时穿着农行的工作服,没错,就是他,这人平时就很热情!”
&&&&至此,辽宁盘锦市民苦苦寻找多日的无名英雄终于被找到。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5月1日印喜彬在单位加班。下午四点钟下班,他急急忙忙往家赶。在途经辽宁盘锦市湖滨公园的湖坝时,发现湖边有一黑衣女子神情异常,望着湖水发呆,有轻生的迹象。平素就很热心的印喜彬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和在场的游客们一起规劝开导黑衣女子。看到黑衣女子情绪平稳下来,答应回家了之后他才转身离开。但是,不大放心的印喜彬走走停停,不时地回头看一眼。走出不到20米,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伴随着一声呼喊“不好,前面有个女子跳湖了。”跳湖女子一开始并没有被湖水淹没,可是,她迅速地向湖中心走去。印喜彬知道,湖的中心水深超过4米,如果不拦住她,她很快就会被湖水淹没。他急忙跑过去,情急之下来不及细想,衣服鞋子都没脱,直接从3米多高的堤坝跳下去救人。另一位在湖滨公园钓鱼的小伙也跳了下来,两人一边朝向湖中心走的女子大声呼喊、劝慰,一边快速向其靠拢,当湖水已淹到女子的下巴时,两人终于赶上了她,但女子不接受救援,对两人撕扯,推搡,情况十分危急。两人快速沟通后,一左一右架住女子胳膊,搀住她划向湖边。在岸上群众的协助下,将女子拉上3米多高的湖堤。人救上来了,印喜彬松了一口气,此时才感到5月初的湖水还是那么的冰冷刺骨。赶到的民警、消防官兵和热心的群众纷纷询问印喜彬的姓名,他只是微微一笑:“这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事,谁遇到都会这么做的。”说完,就转身离去了。
&&&&游客刘洋用相机拍下了现场救人的画面,感动之余,将照片和救人经过提供给了《辽河晚报》。《辽河晚报》随即在5月6日头版刊登了现场图片,并以《救起落水女,俩小伙没留名》为题进行了新闻报道。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也进行了两期报道。接着《商务时报》、《辽沈晚报》、民心网、中国日报网、大众网、喜悦网、东北新闻网、北国网、土豆网等数十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据媒体提供的数据,辽河晚报社收到几百余条群众留言,辽沈晚报社接到一百多个群众打来的电话,表达他们的感动和要求找到两位救人者的心声。《辽沈晚报》向广大读者发出了《救人游客你们在哪》的呼唤。同时,一组由现场网友拍下的救人画面和视频在网上发布,盘锦网友自发掀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寻找英雄的“人肉”搜索行动,盘锦网络志愿者联盟发动500多名志愿者从滨湖公园附近寻找线索。经过盘锦全城动员苦寻144小时,群众提供线索400多条,许许多多盘锦市民加入到寻找英雄的行列中。
&&&&终于,出现了本文开头那感人的一幕。
&&&&与此同时,与印喜彬一同救人的小伙子也被找到。多家媒体展开了新一轮的报道。5月11日,《辽河晚报》和《辽沈晚报》以《俩小伙被认出,网友有新照片》、《盘锦“救人游客”找到了》为题进行了后续报道,并联系盘锦分行采访印喜彬,盘锦市委宣传部也联系当地农业银行,了解印喜彬的情况,盘锦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将上报印喜彬的事迹,为他申请“盘锦市道德模范”称号,盘山县电视台对此进行了跟踪采访。盘锦电视台新闻频道、盘锦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对此事进行了宣传报道。此后,《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盘锦电视台、东方论坛、网易、华网在线、风凰网、北京生活茶馆、喜悦网、长寿网、天涯社区、大河论坛、大众网等媒体纷纷以《最帅游客终极解密》等题目进行了报道。盘山县委宣传部派人多次来到牛官支行,了解印喜彬的事迹,拟在盘山县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向印喜彬同志学习的活动。盘山县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刘亚明同志书写了《请你拉住我的手》歌颂印喜彬同志的一首诗歌。同时,5月25日辽宁电视台红诗辽宁栏目组到盘山县支行现场采访了印喜彬同志,并定于6月8日在辽宁电视台红诗辽宁栏目播放歌颂印喜彬事迹。
&&&&在印喜彬被客户认出之前,包括牛官支行的同事在内,大家还都不知道印喜彬救人的事。同事们事后说,“这人儿哎,他提也没提,一声没说,我们看了第二篇报道和照片,才认出这不是印喜彬嘛!”印喜彬一早就听到同事议论这件事情,尽管有同事说看背影与印喜彬很相像,但他一直没有承认。有一位同事还真曾拿着第一次报道的报纸问印喜彬是否是他救的人,他压根儿没有承认。直到被一名常来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认出,网友们带着目击者找上门来,印喜彬才不得不承认他就是救人者。他说,原来没想让大家知道。当时,印喜彬救人时穿的是白色上衣黑色马甲,这是农业银行的工作服。女子获救后,他穿着湿透的衣服返回家中,开门后妻子非常惊讶,印喜彬说自己不小心掉到水坑里了,妻子不相信,哪有这样全身湿透的,没办法印喜彬只好将救人的经过告诉了妻子,妻子既担心又感动。媒体报道后,有一位同事拿着报纸问是否是他救人时,他还没有承认,他说:没想让大家知道。
&&&&5月10日,一名自称是落水女子大姐的市民辗转向救人英雄表达了谢意和感激,她在电话中没有透露女子投湖的原因,但是她说,目前投湖女子在家人的关心和劝导下情绪平稳,身体也基本恢复健康。这名女子希望和恳请大家更多地关心救人英雄,留给投河女子一定的空间,休息恢复,让她在安静的环境中,再次鼓起生活的勇气。
&&&&印喜彬见义勇为的事迹引起农行辽宁省分行、盘锦市分行、盘山县支行的高度重视。省分行党委高度重视,主持分行全面工作的副行长、党委副书记沙龙云就宣传和学习印喜彬同志的事迹进行了重点安排和部署,并两次派专人到印喜彬所在单位进行采访,决定在认真总结印喜彬同志的先进事迹基础上,对他予以表彰,并将在七一期间在全行员工中开展“向印喜彬同志学习”的活动。5月11日农行盘锦分行以正式文件形式下发了《关于向印喜彬同志学习的决定》,向全辖员工发出号召,学习印喜彬同志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先进事迹,学习他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踏实工作、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盘山县支行利用典型就在身边的优势,掀起了学习印喜彬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而救人后恢复正常生活的印喜彬,面对大家的赞扬,只是淡淡地说,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不忍心让一个鲜活的生命就那样在眼前消失。
&&&&瞬间的选择,缘于道德的积淀。做好事不留名,也许,这个“不忍”就是他的境界所在。他的妻子说:“我多次问他当时的想法,问他想到了哪些英雄,他说,来不及多想,只是一门心思救人,并一再表示,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小事情。”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的善,如同水一样,无所不在,润泽万事万物,却从来不争显赫的位置。印喜彬是一个普通人,他所展现的大善,其源头就是流淌在心底的大爱之河,平日里波澜不惊,一旦有需要的时候便会溅起跳跃的浪花,翻腾出一片灿烂美丽。
&&&&盘山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地处东北松辽平原南端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濒临渤海,地势平坦,全县地形呈弯月状。盘山县拥有神奇瑰丽的红海滩栖息着丹顶鹤、黑嘴鸥、天鹅等230多种珍禽;拥有“中华第一碑林”之称的辽河碑林,集书法、石刻、园林、建筑于一体,汇集了历代名家的精品力作,散发着翰墨奇香;幽雅的森林公园内松柏青翠,碧草茵茵,置身其中倍感宁静安谐;正在建设中的苇海泛舟和高丽部落休闲娱乐项目,可令人们领略到亚洲第一大苇田的浩渺辽阔,令人神往。
&&&&印喜彬1968年2月出生于盘山县古城子镇夏家村,1989年通过考试进入农行盘锦分行盘山县支行,先后从事出纳、信贷、储蓄等工作,1997年被选为盘山支行第一批综合柜员,现任牛官支行同城员兼二级主管。
&&&&我们在农行盘山县支行的一个会议室里见到了印喜彬。他中等身材,一副憨厚、朴实、沉稳的样子,说话有板有眼,条理清晰。如果在十几天前,他可能会以一名业务骨干的身份同我们见面。现在,救人的壮举使他成为英雄,我们面对是一个社会影响很大的新闻人物。他在群众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也为农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我们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印喜彬是在一个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他的父亲是供销社的一名普通员工,母亲是平凡的农村妇女。母亲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她具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纯朴、善良。她时常教育自己的子女: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多为他人着想,要与人为善,要多做好事。正是家庭的这种熏陶,印喜彬从小就在潜意识中,时刻要求自己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
&&&&1976年9月,印喜彬带着童真和单纯,进入盘山县夏家小学读书。这期间,正是中国社会动荡和剧变期,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实行拨乱反正,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新纪元,重新开展学习雷锋等先进人物和学习大庆“三老四严”企业精神等活动。儿童时期这些正统的启蒙教育,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暗自下决心,人生就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人生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那时起,他在努力学习,增强为人民服务本领的同时,更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为军烈属打扫卫生,上街做好事等。那时每个班级都分几个学雷锋小组,他还是组长。当时流行一句话: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讽刺的是一些单位和人,把学雷锋活动搞得形式化、庸俗化了。而他所在的学雷锋小组却坚持常年学雷锋,做好事,直至小学毕业。在小学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学雷锋积极分子”,并多次在全乡语文和数学竞赛中取得前三名。
1981年9月,他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古城子中学。在中学,他刻苦学习知识,强化道德修养,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平时,他学习好,总有同学向他请教学习方面的事,他总是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时间长了,他们对他非常感激,他的行为也得到老师的肯定。
&&&&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很低,还有一小部分人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他有个同学叫李皆然,父亲有肺结核,不能干活,家里很穷,上学连自行车都没有。中学距他们村有十一、二里路程,每天都是步行。他知道后,就主动与李皆然联系,早、晚他们一起上、下学,骑一个自行车,这样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中午,在学校吃,有时,也是他给李皆然买饭菜。当时,印喜彬家也并不富裕,他骑的自行车也很破旧,他给同学买饭菜的钱,也是他从平时的伙食费中省下的。并没有因此而向家多要一分钱。在初中阶段他也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于1981年11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84年8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盘锦市高级中学。在高中时,他更加乐于助人。高一时,邻居家的孩子淘气,从树上掉下来,把腿摔坏了,无法上学,只能入院治疗。到暑假时,孩子才出院,落下一个多月的课程。当时这个孩子正读初一,如果开学直接上初二,怕孩子学习跟不上;如果留级,家长又不心甘。他了解情况后,征得家长同意,主动给孩子补课,用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时间,把孩子落下的课全部补完。家长出于感激,在他高二开学时,一直送他到火车站,上车前,又塞给他50元钱,他说什么也没要。后来,这个孩子顺利考入中专,毕业后,分配到辽河油田工作。高二时,同宿舍同学孙占武患重病,由于家在外地,父母一时无法赶到,是他与同学们一起把他送到医院,又是挂号、又是办入院手续,还陪护了三天,直到他的父母赶到,他才回去上课。现在孙占武在盘锦市二中任教务处主任,每每提起这事,满怀感激。
&&&&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87年,印喜彬高考落榜了。面对挫折与打击,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觉得考上大学能为社会做贡献,考不上大学同样也能实现自己的价值。1989年4月,通过社会招干,他顺利地成为农业银行的一名员工,被分配到他家乡的古城子营业所。在农村成为一名银行员工,在一些人的眼里是很令人羡慕的,银行是他们心中是“财神爷”。在古城子营业所工作的7年,他从没有利用工作之便,为任何人谋取过私利。他刚上班时,有个初中同学叫刘东勇,母亲患有重病,长年靠药维持,家里穷得很。为改变现状,他想学门修理电器的手艺,却又苦于没有资金。想到印喜彬在银行工作,准能贷来款,便找他帮忙贷款,好去学技术。当时,印喜彬想:我刚刚参加工作,又不管信贷,由自己出面给他介绍贷款不合适,有人情贷款之嫌。但印喜彬又想帮助他通过劳动改变现状,改变命运。于是,便问刘东勇需要多少钱。刘东勇说:“学费300元,购买工具得200元,一共500元。”印喜彬说:“贷款我不能给你贷,因为我不负责贷款工作,但我个人可以借你500元钱,你以后挣到钱再还我,挣不到钱,那就算了,我也就不要了。”刘东勇说:“你还是给联系贷款吧!”印喜彬很坚决:“那不行,我若帮你贷款就违反制度了。”后来,印喜彬的同学用印喜彬借给他的500元钱,真的学到了家用电器修理技术,后来在盘山县古城子镇集贸市场上开了一家电器修理部,很快就收回了成本,并挣到了钱。当然那500元钱也还了。如今,小刘成了小刘老板,早已住上二层小楼,楼上住人,楼下经商,虽不是大款大腕,但早已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每当印喜彬回老家,只要遇到他,他就非请他到家里吃饭不可。他是一辈子也忘不了当年印喜彬向他伸出的援助之手啊。
&&&&有哲人说,生活的本质是平凡的。从印喜彬身上,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平淡无奇的日常工作,可以体现一种伟大的精神。印喜彬爱岗敬业、勇挑重担、服务热情、乐于奉献。入行以后,他先后在盘山县支行古城子营业所、红旗储蓄所、立交桥支行、大西洋支行、牛官支行等8家基层单位工作过。在古城子营业所工作期间,当时基层网点还设有金库,晚上得安排员工值班。赶上值夜班的员工家里有事,他都有会主动地替他们值班。当然啦,是得到领导的批准,并符合当时的规章制度。那是印喜彬孩子还小,妻子工作也忙,为这个妻子没少跟他生气。
&&&&1997年,古城子营业所撤并于沙岭支行。当时,由于他素质高、业务好,被调到红旗储蓄所,成为盘山县农行第一批单收单付综合柜员。红旗储蓄所当时是第一家超亿元储蓄所,是省、市行先进单位,但受当时条件限制,所里既没有监控设施,点钞机也不好用,收款付款基本上都用手工清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为储户退回长款3000余元。其中有一位老太太拿来一把钱,说是1万元,让他给存上,他清点后,发现实际钱数是1万1千元,就把多余的1千元退给她。老太太非常感动,说:“太谢谢你了,这是儿子做买卖的钱,儿子早上自己说是1万元,让我给存上,我也没数,你若不数出来,我们谁也不知道多1千元。”他只回答一句:“这是我们农行人应该做的。”在立交桥支行时,一位储户存9万元钱,共多5千,他也退给了储户,储户都非常感动。
&&&&在实际工作中,他时刻为客户着想。有一次,一位储户手机忘在柜台,他收起来为客户保管着。快下班时,客户才来电话,说要来取,印喜彬就下班后在门口。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天都已经很黑了,客户才匆匆赶到。原来客户的手机里有重要信息,是特意从一百多公里外赶来取的,否则就会影响到他的生意。看到浓浓暮色里执着等待的印喜彬,客户非常感动,非要请他吃饭,被他婉言谢绝了,只说:“以后存钱来农行就算谢我了。”后来,这位客户先后存入近百万资金。大西洋支行业务繁忙,每天有七八百万元的现金收付量。天天得整理,向上级行缴款,特别是每天能收到两三万元的角币、一元、二元的破旧零钱,整理非常困难,但他们没有拒收过一次,总是及时整理上缴,天天如此。当时,双台子区两大商业企业“辽河商业城”和“兴隆二百”都在大西洋支行开户,为了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他和另外一名员工天天上门收款,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毫不懈怠。自印喜彬2001年到大西洋支行做总出纳工作,一直坚持到2007年调出大西洋支行,无论多苦多累,他从没有任何抱怨。在此期间,大西洋支行被中央金融工委和农总行授予“青年文明号”。
&&&&2008年他到牛官支行工作后,正是农行股份制改革的关健时间,他更加爱岗敬业,努力工作,践行农行先进企业文化。今年1月份,有一次下大雪,估计押运车不可能按正常点来接款,当天值班的是会计主管郑春宝和柜员于晓荣,考虑到于晓荣是名女同志,家里还有孩子,他就主动让于晓荣先回家,他与会计主管一起等款车。由于雪大路滑,款车快七点时,才把款包接走。这时公交车已经没有了,只能打车回家,可车行到盘锦大桥时,雪深路滑,已经不能行使了,他只好与会计主管下车步行。当时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气异常寒冷,晚上将近九点才走到家。还有一次,有一名客户在他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办完后,客户不会用,让他教,他就在行长室的电脑上,教客户操作。客户觉得会了,说声谢谢就走了。回到家后,却怎么也没有弄明白,又急急忙忙返回银行,可这时,印喜彬已经下班,正在关卷帘门。听客户说明来意后,印喜彬领他到网吧教他操作,又看着客户办了二笔交易,确认他是真的会了,才离开网吧。这时已是晚上六点多了,客户不好意思,非得要请他吃晚饭,被他婉言谢绝了。在印喜彬的工作经历中,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多年来,凭着对农行的热爱,凭着工作的勤奋,凭着突出的工作业绩,印喜彬多次被市、县行评为“工作能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印喜彬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素材,写通讯报道,来宣传农行,树立农行良好的对外形象。曾有文章在《金融时报》、《中国农村金融》、《中国城乡金融报》和《辽宁经济报》上发表。在《盘锦日报》和盘锦人民广播电台,发表稿件近百篇。曾连续三年被中国农业银行盘锦市分行评为“优秀通讯员”,被《盘锦日报》社和盘锦人民广播电台聘为通讯员。
&&&&印喜彬是朴实无华的。他的集平凡与伟大,淡泊与崇高于一炉的品格,不是修饰出来的,是长期积累起来的。印喜彬在平凡岗位工作20多年,每天都从事大量而繁重的工作。当我们问及印喜彬的工作时,他总是淡淡地说,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日常工作。也许,这就是他的思想境界所在。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印喜彬同志的事迹,我们采访了他的领导、同事、同学、妻子以及客户等。让大家来谈谈印喜彬工作和为人。提到印喜彬,大家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张树军(农行盘锦分行纪委书记):印喜彬的思想境界是由平时积淀而形成的。当时,现场有几百人看到落水女子,冲到最前面的却只有两个人,这就是他们与普通人的区别。事实上,印喜彬的英雄壮举与农行盘山县支行家园文化的建设有关,这里的员工人人敬业爱岗,讲求奉献,有一种感恩情怀。在关键时刻,这种文化促成了一种英雄行为。
&&&&殷宝忠(农行盘山县支行行长):印喜彬跳到湖里救人是冒着很大风险的。那个湖的水很深,在湖中时刻有生命危险,印喜彬坚持以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困难,完成了救人的壮举。他是我们盘山支行的骄傲。
&&&&赵亚刚(农行盘山县支行副行长):印喜彬是一个很平凡的员工,但是,他在平凡的一点一滴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件事都做得十分出色。在关键的时刻,这种责任心就变成了一种救人的壮举,看样子是偶然的,实际上是一种必然。
&&&&郑春宝(农行牛官支行会计主管):印喜彬是是一个很热心的人。我们单位安装了ATM,很多客户不会用,常常有吞卡情况发生。印喜彬同志总是主动热情地教客户怎样使用ATM,耐心极好,不厌其烦,客户对他反映非常好。
&&&&石玉芳(原农行大西洋支行会计主管):2007年大西洋支行实行了24小时营业,印喜彬同志是出纳员和管库员,每天收付现金600多万元,一些批发商用小车推着大纸箱子来存款,款项大多是1元、5元、10元以及1元以下的硬币。票币整点的工作量巨大。他总是乐呵呵地、不厌其烦地进行整点,还常劝导同事不要烦躁,坚持就会大功告成。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为单位及同事撰写材料。在单位没有时间写,他就把材料带回家写,牺牲了自己大量的时间。这个人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感动。
&&&&赵耘田(原农行大西洋支行负责人):当年单位组织员工实行上门收款。印喜彬是三人小组中的成员,一年几乎没有休息日,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工作量很大,但是,他不叫苦不喊累,每天都兴致勃勃地完成任务。他的确起到了表率作用。
&&&&单玉堂(认出印喜彬的那位客户):印喜彬这个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你有什么问题,问一百遍他也不嫌烦。我一遇到困难就找他,他总是热情地帮我办好,我十分感激他。这次他冒险救人,我十分感动,我们做生意的人也要向他学习。
&&&&张翠莲(印喜彬的客户):印喜彬人品正直、心眼好。我每次办理业务,他总是热情接待,还主动问我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我对他特别信赖。他两次帮我选择基金,都挣到了钱。他的事迹确实应该大力宣传。
&&&&孙继鹏(印喜彬的同学):印喜彬心地很善良,他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在上学的时候,有的同学胃不好,吃不了粗粮,印喜彬总是把自己省下的饭票交给那位同学买细粮,自己却一直吃粗粮。他说自己已经习惯吃粗粮了。其实,谁都知道细粮好吃。为此,我们十分佩服他。
周明春(印喜彬的同学):在上学的时候,同学们家里大多有耕地。一到插秧季节,印喜彬就帮同学家去插秧。总之,同学谁家有事,他总是热情地帮忙。所以他人缘很好,是同学相互联络时的“秘书长”。
潘艳翠(印喜彬的妻子):印喜彬平时对我和孩子都非常好。他热爱他的工作、热爱他的事业,有善心。早晨早早就上班,晚上迟迟不回来,都是家常便饭。说实在的,要组建一个家庭,谁都喜欢找一个善良的。他这次做了一件善事,我也很高兴,感到脸上有光。平时,上下楼,年龄大一些人都很熟悉印喜彬,因为他一见到年龄大的人上楼或下楼,总是习惯性地上前帮扶,成了这栋楼老年人的偶像。
&&&&伟大见于平凡,大爱寓于朴实。有人说:家是社会的细胞,是避风的港湾,经营好家庭,处理好家庭成员关系,建立和谐家庭,不仅是他私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在家庭中,印喜彬上孝顺老人,下爱护子女,有较强的家庭责任心。高三时,母亲突发脑出血入院治疗,当时病情很严重,母亲七天七宿没有意识,而他正是高考前夕,但他也毅然决然在医院陪护母亲,哥哥姐姐都劝他上学复习功课,以备高考。他说:课程已经讲完,现在只是复习,你们有家,又有工作,你们安心工作,母亲他来陪护。他一直陪护到母亲出院。母亲出院后,逢人便夸:得老儿子济了。
&&&&结婚后,他对岳父母也很好,逢年过节,都是他张罗去岳父母家,2003年7月,岳父有病做手术,是他跑前跑后。每天下班后,首先去的地方就是医院,陪岳父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去年9月,他的妻子做手术,当时正赶上市行开展“激情仲夏”营销活动,营销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为了完成任务,他没有请假,只是妻子手术那天休一天外,就没有休过。没有办法,只好请岳母来照顾妻子。为了让妻子安心养病,早日恢复健康,他白天上班,晚上尽量做好家务,忙前忙后,宁可少睡觉,也要照顾好妻子。妻子不敢猫腰洗头洗脚,他就帮她洗,想吃什么,不管路多远他都去买。只要妻子能早一天康复,他吃再多的苦也愿意。虽然有这样的困难,但他还是见缝插针地营销了60余张贷记卡。就这样,工作家庭他都没耽误。
&&&&印喜彬和妻子都是热心善良的人,与任何人都相处得很融洽,得到亲朋好友的赞许。乡下亲友们进城,他家就成了亲友们的驿站,他们不管有什么困难也愿意跟他们两口子说。说实在的,印喜彬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求到跟前,再为难也尽力解决。去年冬天,他表弟因做生意失败,急需用钱。而他们刚买完房子装完修,孩子又正在上艺术大学,费用也很高,手中只剩下要买电冰箱的几千元钱。在这种情况下他把家中仅有的钱借给了表弟去救急,冰箱到现在也没有买。多年来,他就这样急他人之所急,助人成了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外甥女养猪,钱不够,他帮;侄儿买汽车,搞运输,他也帮。因此,他赢得了家人、亲属和朋友的信赖、尊重和爱戴。反过来讲,他的古道热肠也为他做好农行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丰富的资源。他有什么任务,就找他们,存款找他们,营销贷记卡也找他们,或者通过他们找他们的朋友和亲属。这样营销业务的范围就广了,舞台就大了,营销金融产品就得心应手了。
&&&&印喜彬说:“多年来,是农行教育、培养了我,使我变成有责任感的人。”这是他的心里话。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他的工作环境是息息相关的。面对激励的市场竞争和股份制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多年来盘山县支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经营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围绕“家园文化”建设这个核心,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环境建设、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把单位打造成和谐的家,特别是该行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之后,针对一部分干部员工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工作上不主动,甚至被动应付、得过且过的问题,采取了把生冷的奖惩变成热情的激励的办法,在坚持每周五政治业务学习不动摇的基础上,以典型引路活动为重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体育活动,先后组织了旅游活动、诗歌朗诵比赛和有奖征文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陶冶了大家的情操。该行特别注重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培养和发现先进的典型,仅2009年就在全行树立储蓄、保险、消息服务等能手和典型人物6人。他们树立的代理保险典型龙爱敏同志,不仅被市行树立为典型,而且省行也在全省推广了她的经验和做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新局面迅速在全行形成,很多同志不仅爱岗、爱行,而且还把爱心延伸到社会。家是温馨和舒适的代名词。为了让员工在单位有一种在家的感觉,他们从加强环境建设入手,努力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仅2009年,该行就投资几十万元,为基层单位改善了办公环境、小食堂和小菜园。去年,该行有两个单位被省行评为“花园式单位”。该行还提高了员工的就餐标准,逢节日是平时的两倍,特别是为员工解决了多年没有解决的通勤费问题。针对值班值宿难的问题,他们彻底改善了值班室的环境,安装了空调、闭路电视,购买了席梦思床等。现在很多员工都争着值班,享受一下单位这个“家”的感觉。很多员工中午都由回家吃饭改为在单位食堂就餐。家的感觉带来了家的凝聚力,很多员工以行为家,做到了小病不下岗,大病早上班。石山分理处员工郭为民不慎将腿摔断,刚刚有点好转就架着双拐到单位上班,用他的话说“在单位养伤比在家里感觉要好”。
&&&&为了提高干部员工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县支行除积极组织向灾区捐款外,还号召大家捐助行内的困难职工,仅去年就为两名行内困难员工捐款1.8万元。赵国辉同志是一名尿毒症患者,在县行的关心和爱护下,他不仅不畏病魔,还努力工作。王立影是一名肌无力患者,病情刚刚好转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节假日领导还上门看望离退休老同志,累计40多人次。这些举措都大大地激发了大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事实上,印喜彬只是他们当中的普通一员。在他的身上,已经深深刻下了集体精神的烙印。印喜彬同志成为救人的英雄之后,高度的责任感使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集体,是农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争取多为农行做一些贡献。我们采访时了解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报社记者采访印喜彬时,印喜彬特意带着有农行标识的兜子前往。在记者为他们拍照时,他不露声色地将兜子的正面显露在记者的照相机镜头前。于是,我们便看到了带有农行明显标识的新闻照片。
&&&&适逢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宣传教育推广工作全面展开。印喜彬同志这种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们感动,他既是农行员工的优秀代表,更是践行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的典范,是辽宁农行长期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所取得的可喜收获。
&&&&注:牟丕志,男,1964年5月生于辽宁朝阳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学士。先后在某大型商业银行分支行办公室担任秘书、主任、科长,在某报社、杂志社担任记者、编辑、副总编、副站长。文学创作二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宣传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副会长,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签约作家,《读者》签约作家。1987年开始写作,已发表小说、杂文、散文、小品文300余万字。著有长篇小说《机关中的机关》,杂文随笔集《世象小品》、《人间话本》、《一个人的官场》、《小故事大职场》、《变脸》等。有20余篇作品收入学生课本及阅读教材,有100多篇作品入选2001年至2005年的《中国年度最佳杂文》、《中国年度杂文精选》、《中国年度随笔精选》、《中国年度最佳小说》等文学年选本,有数百篇作品入选《人一生要读的60篇杂文》、《感动大学生的100篇杂文》、《经典美文》、《杂文选刊》、《散文选刊》、《小品文选刊》、《新世纪文学选刊》、《读者》、《书摘》、《小小说选刊》、《青年文摘》等选本选刊。获冰心文学奖,第一届金融文学奖一等奖,中国散文论坛一等奖,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副刊复评铜奖,第八、第九、第十届金江寓言文学奖,第五届金骆驼奖,中国农业银行第四届文学影视创作类优秀人才奖等50余项。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人行为指南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