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买房是1802号过两年房号又给我改为gb1804 79号,我本就不要带4的号,现在我给怎么

你了解多少有关加拿大的事
文章类别:
共计1866回复/19页
内容不完整?:
查看原贴:
  安省选举三大党我一个也看不中:咋办?  加国无忧 51.CA 日 08:19 来源:51 博客 作者:一叶知秋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安省省选明天投票,可是我到如今还在犹豫到底投不投票。原因无他,这三大党我一个也看不中。  本人以前一直投票给自由党,麦甘迪2003年竞选时我还参与了一点工作,负责收集华人媒体上对热点问题的关心程度,综合一下,翻译出来,提供给自由党竞选 办公室。前几届选举时我还允许自由党在俺家草坪上插牌子。今年,他们早早就打电话来,被我拒绝了,我说我还没有决定支持谁,想在我家门前插牌?No!  今年选情异常激烈,三大党各出招数, 连下三烂手段也使出来了。多伦多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破坏对手竞选招牌的事件。昨天下班路过一个巨大的自由党竞选招牌,上面贴着一封信: “致一位坚持把狗屎堆到这个招牌下的选民,希望您在选举日用选票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用这种不文明的方式侮辱别人。”看来讨厌自由党的人还真不少。呵呵! 我要说,活该!在中文论坛上,有人还喊出了很有中国特色的口号:“打倒自由党! ”  我想,选民之所以对自由党不满,主要有两条原因:一是该党言而无信,多次食言,欺骗选民;二是普遍的腐败和浪费。  2003年麦坚迪竞选时曾向选民承诺,当选后不会加税,而且要降税,降保险,可是自由党竞选成功,一上台就开征了健保税,而且还削掉了夏里斯保守党时代 的许多免费医检项目。当选民质疑时,麦坚迪的自由党政府辩称,他们并没有加税,而只是开征了新税而已,不等于加税,开始耍无赖。  2007年麦坚迪争取连任时,又向选民保证不会加税,可是连任成功后,却马上出台了一个合并销售税(HST),让纳税人平白无故地多交了电费、取暖费中的 省税部分,汽油费一下子增加了8%的税。接着又为省民安装了最先进的聪明电表,骗大家说,此举可省钱,实际是电费大幅飙升。最近又接到通知,电费还要加价 2%,煤气费也要加价40%。  多收了税,如果花在为选民服务的正经地方,选民也认了,可是自由党政府拿了选民的钱却毫不珍惜,随意浪费。花了好几亿筹建什么E-health 医疗系统,最后也没搞成,钱也打水漂了。还搞了一个什么Ornge空中紧急救援服务,每年花费纳税人一亿多元,却只提供一架直升飞机用于医疗救护,而这个 破公司的行政总裁马扎(Chris Mazza)年薪竟然高达140万,6年间共领取930万元薪酬。这个吸血鬼多年来花着纳税人的钱满世界旅游,包括巴西、欧洲和纽约的豪华旅游,出入坐豪 华轿车、享受豪华餐馆饮宴,都要纳税人买单。  电力行业是腐败大户。安省发电公司董事会主席、执行长及能源厅长都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他们用纳税人的血汗钱滥发奖金、实行慷慨的退休福利计划,在省民束 紧腰带支付电费帐单之时,却有1万1376人领取超过10万元的高薪。领取高薪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自2005年以来增加了将近60%,总共有94 名副总裁或更高级别的官员,七年来增加了40%。安省发电公司执行长米歇尔以170万元的年收入高居首位,安省输电公司电力一号(Hydro One)执行长福摩莎以104万元居次。选民们,现在你知道增加的电费用到哪里去了吧?都到个人腰包里了。  更可气的是奥克维尔发电厂丑闻。该电厂建设曾引起巨大争议,自由党政府出于私利,两次改变建厂方案,浪费了不少钱。2011省选时,为了保住执政地位,又 匆匆取消奥克维尔发电厂项目。工程违约要赔钱,自由党又欺骗选民称,违约赔偿大概是几千万元。可是媒体有心人深入调查,发现远远不止几千万,可能高达数亿 元,最终损失可能超过十亿元。自由党政府为了掩盖丑闻,竟派人删除电脑中的电邮。  现在安省负债高达3000多亿,光每年支付利息就要100多亿元。这就是自由党政府的“政绩”。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产生绝对的腐败。事实证明,这个 党管理经济的能力是不合格的,而且本身已经充满腐败。靠它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其中的贪污浪费乃至违法行为只有换一个政党才可能彻查并解决。  那么,剩下的两个大党: 进步保守党和新民主党,该选谁?  进步保守党党魁胡达克承诺五年内平衡预算,创造一百万就业职位。但代价是,政府服务项目削减,职位削减。必需的市政工程,如多伦多地铁也可能受影响。当年 Eglinton以西地铁已经开挖了,保守党上台后立即叫停,到现在也没建成。而当年的交通部长就是胡达克。他还力主贱卖了407高速公路,由此带来了大 多伦多地区的交通拥堵。胡达克的大规模私有化计划可能会解决一些问题,但也会带来很多问题。他的性格和多伦多市长福特一样,言必信,行必果,认准的事就坚 持,九头牛也拉不回来。所以,选他,我也很犹豫。  剩下的NDP或绿党呢?这两个党倒是很有理想,但就是没有脚踏实地发展经济、 减轻省民负担的计划,因此它们上台可能带来投资逃跑,经济衰退的后果。贺华丝在以前的政纲中,甚至将机动车必须与自行车在道路上保持一米距离也当作政纲内 容。由此可见,此人的政治智慧也不高。假如贺华丝的政纲得以实施,多伦多市内交通状况将严重恶化。为躲一辆自行车,一长串汽车将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驾驶,废 气排放量因而增加,得不偿失。NDP上台会照顾弱势群体利益,但肯定要加税,对中产阶级来说并非福音。  该选谁呢?还真是个难题。前一段和朋友聊天,他建议了一个基本原则:本届省选不选自由党,下届大选不选保守党。我比较认同。等俺今晚好好睡一觉,明天早上想清楚了再决定吧。  来源博客:一叶知秋  原文标题:明天安省选举该选谁?  原文链接:http://blog.51.ca/u-6769/?p=7194
  40万回流华裔长住中国 新法通过恐失加拿大国籍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6:17 来源: 星岛日报 作者:  加拿大联邦国会众议院即将三读通过《加强加拿大公民法》C-24法案,本地有移民律师担心40万回流的华裔海外公民,若入籍后没有长期居住在加国,将来也可能会被以虚假陈述为由被取消加国国籍。联邦移民部目前尚未对此作出正式回应。  多伦多宪法律师加拉蒂计划对受争议的C-24法案提出法律挑战。对此,移民律师李克伦接受《星岛日报》访问时表示,根据C-24法案的5.1.(c.1)条款规定,申请入籍需表明继续居住在加拿大意愿;若再综合10.1(1)条款规定,部长有合理理由相信,一个人若涉及虚假陈述、或欺诈行为、或故意隐瞒材料等获得公民资格,部长可向联邦法院寻求一个声明,便可剥夺当事人的公民资格。这等于赋予移民部将来有权剥夺海外公民的公民资格,因为他们入籍后没有长期居住,涉及虚假陈述。  他表示,C-24法案规定,申请人将来必须声明并令入籍官员相信确有意愿在加拿大居住,才能获批准入籍。此一新规定名为「有意定居条款」。李克伦说:「这不仅对打算入籍人士有约束力,对已入籍的海外公民也有潜在隐忧。」李克伦举例指,过去若一个香港或台湾永久居民在递交入籍申请后就回流原居地,就算拿到加国护照,将来入境时,移民官员或可以入籍后没有长期居住涉及虚假陈述为由,剥夺他们的加拿大国籍。 家 园 新 闻  加拿大大律师公会(CBA)已递交对修法的书面意见,表达了对新法部分条款可能违宪的担忧。据联邦国会众议院网站周五资料显示,C-24法案已通过二读,李克伦预估,该法案可望在将来两周内三读通过,尚难预测是否会修改「有意定居条款」。
  政府内参:加国中产阶层残酷现状 飘向极端中空化社会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3:59 来源: 大中报 作者: 泊然  据保守党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加国中产阶层在经济衰退中挣扎,他们利用贷款维持生计,其未来的生活面临债台高筑的危机。这一揭露残酷现状的报告似乎与自由党的判断相符,称该报告应获得“高分成绩”。  政府内参:加国中产阶层残酷现状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据《环球邮报》报道,联邦保守党政府的一份内部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加拿大的中产阶级正在通过抵押未来维持生活,从而使得他们的加拿大梦变成“不切实际的神话”。  该份报告凸显出的中产阶级家庭的困境,与联邦保守党政府本月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所呈现的乐观经济前景形成鲜明对比。该报告是由负责运作失业保险基金和其他相关计划的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Employ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anada) 在去年10月撰写,加通社通过《知情法》获得该报告。  该报告在提及年这一段时期时称:“中等收入的工人工资一直停滞不前,中等收入的家庭越来越容易受到金融冲击的影响。” 160.ca  这份报告利用了长达三年的内部研究结果,是在去年秋天国会复会前不久为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副部长Ian Shugart所准备。报告指出:“在加拿大,中产阶级已经成为政党议程中的核心部分。”  但加拿大就业和社会发展部发言人辛克莱(Jordan Sinclair)在一封电子邮件中称,相关的研究与议会日程或众议院的议题没有关联。  该报告作者称,在截止2007年的逾15年里,加拿大中等收入家庭的年均收入增长率仅为1.7%。报告指出,由于中等收入家庭并未充分享受市场成果,因此与高收入家庭相比,他们赢得的收入份额越来越小。 加拿大 家 园 网  报告还指出,与其他经济群体相比,加拿大中产阶级工人的失业保险福利大幅下降,他们从政府获得的就业过渡支持更少。  该报告并未涉及2008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但是有其他分析师指出,此次经济衰退令加拿大中部地区流失大量高薪的制造业岗位,而许多中产阶级的成功正是依靠这些就业岗位支撑。 家 园 论 坛  该报告在提及家庭债务问题时称,许多中产阶级花得比挣的多,他们正在抵押自己的未来维持目前的消费。从中期来看,加拿大的中等收入家庭不太可能进入高收入阶层,他们的“加拿大梦”是不切实际的神话。  目前,联邦保守党政府一直在强调自上次经济衰退以来,加国经济已经创造了100万个新职位;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比,加拿大的经济状况相对稳定;自2006年以来,政府已经向“普通”家庭提供了各种减税政策。  联邦就业部长康尼(Jason Kenney)的发言人福捷(Alexandra Fortier)称,该报告反映的是1993年以后前联邦自由党政府执政时期的情况。(实际上该报告还包括年,也就是哈珀领导的联邦保守党政府上台执政头两年的情况,但就业部称目前更新报告还不可用。)  福捷在2月23日的一封电子邮件中称,联邦保守党政府已经削减税负,令加拿大家庭的生活变得更容易负担。她补充道,得益于联邦保守党的政策,一个“典型”的四口之家每年得以减税$3,400元。“典型”的四口之家是指一对年收入达到$12万元的夫妇带着两个孩子生活。  联邦政府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承认需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提供就业培训,但是预算案文件并未明确提及“中产阶级”。“中等收入”一词在总预算中只出现了三次,在相关的新闻发布会上也只提到一次。  相比之下,小特鲁多(Justin Trudeau)自从去年4月当选联邦自由党党领以来,一直频繁提及中产阶级,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年代党代表大会上,中产阶级也是他反复强调的主题。  国会图书馆(Library of Parliament)的研究显示,自从日以来,小特鲁多在众议院提及“中产阶级”52次,数量比哈珀总理多出一倍,比联邦新民党党领穆尔凯(Tom Mulcair)多出9倍。但他们都没有提到过“中等收入”这个词。  多伦多自由党国会议员费兰特(Chrystia Freeland)对该份报告表示赞赏,她认为对于联邦自由党来说,该报告就像功课得了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称,这是一份非常有力、超越党派、基于数据撰写的报告,其聚焦于加拿大,证实了联邦自由党的断言,即加拿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受到挤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应对,而这也是联邦自由党政策的核心。  费兰特在去年11月份的补选中胜出,目前担任联邦自由党的贸易评论员,她指出,超级富豪获得更多财富分配,导致其他人远远落后。  前总理马丁:加拿大正飘向一个极端和中产阶级中空化社会  加拿大前总理马丁(Paul Martin)此前曾指出,加拿大现在正飘向一个极端和中产阶级中空化的社会,马丁认为,正是这种条件帮助滋生了美国反政府的茶党(Tea Party)运动。 CanadaMeet  有专家指出,在中产阶级的收入停滞了十年后,加拿大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其可以参考一些已经找到创造性的方法,能够在不牺牲经济增长的情况下滋养更大的平等性和流动性的国家;或是可以仿效美国、英国和其他一些沿着越来越孤立的社会极端路径前行的国家。
  在加拿大退休的5个误解:退休时税收不会更低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6:55 来源: 加西周末 作者: 秀秀  关于退休的5个误解  很多人都提前为退休生活做好了规划,但是这样的规划是以事实为基础吗?资深的退休规划专家Kevin O’Fee指出,很多人都对退休后的生活存在误解,这样的误解很可能会使他们的退休生活陷入困境。  误解1:退休后在世的时间不会太长,不担心没钱养老。  现在,加拿大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了,日前的报道曾指出加人目前的平均寿命为82岁。据美国国家保险协会(National Academy of Social Insurance)的报告显示,现在65岁以上的已婚夫妇中,其中一方有48%的可能性能够活到90岁。  所以,一个人退休后的生活时间很可能很长,甚至与之前的工作时间一样长。  为了在退休时能够获得充足的现金流,投资者可以考虑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即期年金和递延年金,这类的投资产品能够保证投资者存储退休金的同时获得收益。  投资组合中应该保有一部分低风险的投资来负担退休生活开销及应对通货膨胀影响。  误解2:退休后应该抛出所有股票 160.ca  股票虽然具有风险,但其长期增长性的特点很适合退休者在退休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获得收入。  传统的投资建议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投资者应该降低投资风险。O’Fee认为,退休者确实应该降低整体资产组合的风险程度,但是不是说要完全抛掉股票。理性的来看,退休者应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重新分配资产组合中各项产品的比例,可以选购目前价格比较便宜,但价值被低估的具有增长力的股票。 iAsk.ca  误解3:退休后还可以继续工作  很多人现在并不担心退休后的收入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到时没有钱再去工作就好了,但这种想法其实是很危险的。  很多雇主并不愿意雇佣年纪大的员工,而且工作数量是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如果经济下滑导致失业率增加,大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更不要说年迈的老人了。如果退休者身体上还存在什么问题,那么退休后也很难支撑另一份工作。  根据职工福利研究中心(Employee Benefit Research Institute)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74%的工人都计划在退休后至少再做一份兼职的工作。就现在的生活情况来看,很多退休者也不得不继续打工维持生活。  所以需要提醒的是,工作者现在所做的退休规划,应该以退休后不再工作为假设,合理投资,以保证退休后没有工作也能够负担生活开销。 56.ca  误解4:退休后有可能收到遗产  电影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节,某个穷小子因为继承了远方亲戚的遗产,一夜之间变为百万富翁。很多现实中的人也抱有侥幸心理,希望退休后可能收到来自父母或是亲戚的遗产,但希冀不是策略,将未来生活完全依靠在遗产上可能会犯下大错。  据调查,很多期望自己能够继承遗产的人后来都没能圆梦。对于继承了遗产的某些人来说,遗产的数目可能很小,也可能收到的很晚,这样都会严重影响退休计划。最好应该放平心态,将遗产看作是蛋糕上的草莓,有则更好,没有的话也在常理之中。 iAsk.ca  误解5:退休后税收会更低  政府赤字可能会促使未来的税收政策更加严格。另外,从某些退休账户中取出现金改变了应税收入总额,可能会被迫按照更高的税率缴纳税金。  专家的建议是可以考虑转移部分应税收入到其他免税账户中,这样可能需要现在就为这部分资金纳税,但是能够为未来建立起具有的免税资金。分散资金到不同的账户中能够最小化未来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  总之,好好的计划退休生活,才能悠闲度日。
  经合组织批评加拿大楼价过高 叹加人买房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8:07 来源: 明报 作者:  经合组织促遏按揭及房屋公司担保百分比 加楼价 CanadaMeet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指渥京政府应限制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担保按揭拖欠的百分比,在地产市场过热崩溃时保护纳税人。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新报告说,加拿大渥京政府应限制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担保按揭拖欠的百分比,在地产市场过热崩溃时保护纳税人。  它又说,加拿大城市地产市价高估,人们愈来愈难买房子,贫富悬殊愈来愈大。  这是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两年内对加拿大经济的首次大型调查,它多数赞扬加拿大的经济状态,也有提出一些问题。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报告特别针对地产市场,指房价慍升、大城市比如温哥华房价难以负担,家庭负债过高,如果利率上调,人们就没有承担能力。  它质疑,考虑到这些风险,为何政府还允许按揭及房屋公司,为欠款担保100%,而多数国家承担的风险限制在馀额的10%到30%之间。  报告说:「政府过度参与按揭保险,对纳税人造成更大风险,超过保证流动、有效市场必要的风险。  「为按揭保险设定垫底费,是其他保险的普遍做法,更能配合贷方利益和保险商利益,可维持稳定局面,便减少道德风险。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在长期来看,按揭及房屋公司的保险活动可以私有化,改变政府的角色,转为担保重大灾难损失。」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前财长费拉逖(Jim Flaherty)曾考虑按揭及房屋公司私有化,渥京政府也采取措施,遏制该机构的行动,例如它最近宣布,不再承保共管柏文建筑工程、第2栋住宅。  政府担保的安全网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是借贷标准降低,因为银行获得拖欠保护。  加拿大银行最近将5年固定按揭利率,调至3%以下,财政部长奥利弗(Joe Oliver)面对压力,有人要求他出手干预市场。奥利弗淡化这种危险,他说利率下降幅度不大,「我们不相信会有大问题」。  总体来说,报告认定加拿大经济状况相对良好,今年预计增长率2.5%,%。但它说,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人们难以承担温哥华等大城市的房价。  背景新闻:经合发展组织--预警楼市过热 iask.ca  图:爱尔兰楼市崩溃后,大量新房没能建成就被抛弃。经合组织再度警告加拿大:楼市过热 www.iask.ca, C a n a d a M e e t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今天再次对加拿大提出警告,加拿大过热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认真的调整,加国纳税人会首当其衝受到负面影响.  经合发展组织在两年来首次对加国经济进行大型检讨.经合组织的发言人说,渥太华应该检讨政府透过加拿大按揭及楼房公司CMHC,向地产市场提供借贷担保的方式.他指出,渥太华的做法,只会令纳税人面对更多风险.  经合组织表示,加拿大40%的人口,生活在房价高度难以负担的城市。 加拿 大 家 园网  他补充,联邦政府应该为按揭担保设限.另外,他建议,加拿大应该改善技能训练的方式,因为在阿省和沙省能源资源丰富省份,一旦出现人手短缺,会窒碍经济增长.  报告同时批评加国的环境纪录.报告指出,阿省增加油砂生产,导致加国无法达致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报告建议增加炭排放的税款.
  经合组织批评加拿大楼价过高 叹加人买房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8:07 来源: 明报 作者:  经合组织促遏按揭及房屋公司担保百分比 加楼价 CanadaMeet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指渥京政府应限制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担保按揭拖欠的百分比,在地产市场过热崩溃时保护纳税人。  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的新报告说,加拿大渥京政府应限制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anada Mortgage and Housing Corp.)担保按揭拖欠的百分比,在地产市场过热崩溃时保护纳税人。  它又说,加拿大城市地产市价高估,人们愈来愈难买房子,贫富悬殊愈来愈大。  这是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两年内对加拿大经济的首次大型调查,它多数赞扬加拿大的经济状态,也有提出一些问题。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报告特别针对地产市场,指房价慍升、大城市比如温哥华房价难以负担,家庭负债过高,如果利率上调,人们就没有承担能力。  它质疑,考虑到这些风险,为何政府还允许按揭及房屋公司,为欠款担保100%,而多数国家承担的风险限制在馀额的10%到30%之间。  报告说:「政府过度参与按揭保险,对纳税人造成更大风险,超过保证流动、有效市场必要的风险。  「为按揭保险设定垫底费,是其他保险的普遍做法,更能配合贷方利益和保险商利益,可维持稳定局面,便减少道德风险。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在长期来看,按揭及房屋公司的保险活动可以私有化,改变政府的角色,转为担保重大灾难损失。」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前财长费拉逖(Jim Flaherty)曾考虑按揭及房屋公司私有化,渥京政府也采取措施,遏制该机构的行动,例如它最近宣布,不再承保共管柏文建筑工程、第2栋住宅。  政府担保的安全网有一定的风险,那就是借贷标准降低,因为银行获得拖欠保护。  加拿大银行最近将5年固定按揭利率,调至3%以下,财政部长奥利弗(Joe Oliver)面对压力,有人要求他出手干预市场。奥利弗淡化这种危险,他说利率下降幅度不大,「我们不相信会有大问题」。  总体来说,报告认定加拿大经济状况相对良好,今年预计增长率2.5%,%。但它说,贫富悬殊愈来愈大,人们难以承担温哥华等大城市的房价。  背景新闻:经合发展组织--预警楼市过热 iask.ca  图:爱尔兰楼市崩溃后,大量新房没能建成就被抛弃。经合组织再度警告加拿大:楼市过热 www.iask.ca, C a n a d a M e e t  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今天再次对加拿大提出警告,加拿大过热房地产市场一旦出现认真的调整,加国纳税人会首当其衝受到负面影响.  经合发展组织在两年来首次对加国经济进行大型检讨.经合组织的发言人说,渥太华应该检讨政府透过加拿大按揭及楼房公司CMHC,向地产市场提供借贷担保的方式.他指出,渥太华的做法,只会令纳税人面对更多风险.  经合组织表示,加拿大40%的人口,生活在房价高度难以负担的城市。 加拿 大 家 园网  他补充,联邦政府应该为按揭担保设限.另外,他建议,加拿大应该改善技能训练的方式,因为在阿省和沙省能源资源丰富省份,一旦出现人手短缺,会窒碍经济增长.  报告同时批评加国的环境纪录.报告指出,阿省增加油砂生产,导致加国无法达致在2020年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报告建议增加炭排放的税款.
  加拿大人也啃老 多伦多房市直奔200万?  加国无忧 51.CA 日 09:28 来源:本网综述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超过百万元的房屋便可以称作“豪宅”。然而,从多伦多市最近几个月的房市数据来看,普通独立屋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百万元左右。这个变化来得太快了,让很多市民一时反应不过来。然而,让更多人大跌眼镜的是本地英文媒体《金融邮报》最新的一个预测:多伦多平均房价正在向两百万大关挺进。   这预测绝非空穴来风:随着大多伦多地区的房价一涨再涨,原先能买到“豪宅”的款子,在 今天只能买到一幢很普通,甚至低于平均的房子了。据多伦多地产局的数据,今年5月大多伦多地区的平均房价已达到了58.5万元,离突破60万大关只有一步 之遥,而多伦多市区独立屋的平均价格则高达94.3万元。也就是说,一百万元现在只能在市内买到一幢很普通的独立屋了。  拥有25年经验的资深业内人士巴托里(David Batori)表示,市场上正在发生的部份事实是,百万屋业主将售卖自己的住宅,换住更大、更好的房子,致使房价被哄抬。他说:“在某些地区,100万你 甚至买不到一间平房。我有一位客户,刚刚卖掉自己的房子,他以为他的房子会卖100万,所以他买了一栋200万的住宅。结果房子以140万成交。他告诉 我,如果他知道自己的房子能够卖出这么高的价钱,他会花250万来购买新居。”  在这个大背景下,市面上200万的房屋的买卖正变得越来越“常见”。据多伦多地产局(TREB) 最近公布的数据,在今年的前5个月,市内(即416地区)通过 MLS系统卖出的、200 万元以上的房屋有大约500间,其中独立屋有461间。虽然这个数据仅仅占了市内交易量的2.4%,但是比去年同期则暴涨了37%之多。 加国华人网上家园 - 51.CA  TREB市场分析部高级经理门瑟(Jason Mercer)警告,尽管$200多万住宅的交易数量仍然不多,不过可能会影响数据。他说:“价格上扬,源于需求强劲。但大多数有意买房的人士,仍然需要 银行或信用社提供按揭。”他认为,破记录的利率将是继续推动房价上涨的一个因素。他补充道:“市场供不应求将导致价格劲升。”  本地高档住宅建筑师拉兹洛(Drew Laszlo)断言,随着一百万的房屋变得越来越常见,两百万元将是多伦多房价的下一个数量级。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能看到越来越多的200万元的“普通房屋”。  200万住宅啥样  花200万会买到啥样的住宅?以建筑师拉兹洛经手的一间新屋为例,它占地面积约为25英尺乘以120英尺,居住面积约3000平方英尺,差不多就是下图的样子。这所房屋的是土地成本,通常就需100万,加上土地转让税和建筑成本,所有这些决定了任何希望至少获得10%盈利的建筑商,都会开出200万的高价。 加国无忧  拉斯洛表示,尽管购买200万新屋的家庭很富裕,但几乎没有超级富豪。他说:“他们很多是医生和律师。”  无 忧 网 - 51  巴托里提到,来自家庭成员的资助将继续成为市场的一个因素,尤其对购买百万住宅的年轻夫妇而言,他们得感谢父母、祖父母。  蓝岸金融公司(BlueShore Financial)对650名会员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显示,356名受访者表示,他们获得了来自父母或家庭成员,或借贷、或礼物形式的资助,比例高达41%。  蓝岸首席执行官卡特里夫(Chris Catliff)表示:“我认为,家庭成员已经预见到资产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投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也已经获得了很好的回报。”他认为,尽管公司的调查并不十分科学,但确实展现出家庭资助的上升趋势。  同一项调查还发现,76%有孩子的人士计划,在未来将以某种形式资助自己的孩子;21%表示,打算给出10万至199,000。 无忧 资讯 info.51.CA
  化缘的底线:温哥华职业乞讨挺多 强讨让人害怕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7:15 来源: 加西周末 作者: 汉加  化缘的底线  加西周末网  在本地某知名中文网站加拿大家园论坛,曾经看到一个新移民吐槽:她去superstore购物时,在停车场遇到一个讨钱的男子。在她明确表示拒绝后,男子还是强行追着后面乞讨,态度凶恶。最后她只得将购物推车里的1元硬币留给了乞讨者。事后,她上网感叹,温哥华的职业乞讨挺多的,强行讨钱让人害怕。  其实,上面这个例子中,乞讨者的行为属于非法。 CanadaMeet  应对盯着人强行要钱的乞丐的行为,大温素里市政府正在采取行动进行整治。城市电视(CTV)新闻于5月13日做了一个网上问卷调查,“你会给乞讨者钱吗?”在1110个投票者中,只有12%的人回答“会”,其他均回答“不会”。 本 文 来 自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如果一个乞讨者有以下几种行为,他或她就会被认为是在非法强行讨要:在公共汽车站、银行自动柜员机前,在厕所里,或他人坐在车里等待交通红绿灯时,尾随追讨;当路人行走在大街上,阻道讨要;被明确拒绝给钱后,做出猥亵的手势或谩骂;其他所有使得他人对自己的安全产生担心的过激乞讨行为,都违反了街道安全法(Safe Streets Act)。  当你遇到一名乞丐时,你可以快速地用余光一瞥或点下头。遭遇讨钱时,你不用停下脚步,可继续向目的地快速移动,边简短地说“对不起”;不要和乞讨者纠缠;不要去口袋里乱摸,然后试图找出点拒绝的借口;如果遇到一名强行讨要的乞丐,可拨打911,报告警察。  警官可以根据违法的程度,对强行乞讨者开出86元或115元的罚单。大温各ICBC的分支办公室可以代政府征收这些罚款。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朋友的店铺,在大白天,被陌生人闯入并顺走过电脑、手机、皮包。有时候,顺物者被人撞破,立刻摇身化为丐帮弟子。作为一个企业,可以在门口张贴“不许乞讨”(No panhandling)或“不会给乞丐钱”的标志(Do not give money to panhandlers),不鼓励顾客给乞讨者钱财;店家不散发钱或食物给乞丐,但可以为有需要者提供一些咨询,比如在哪里可以得到食物、住处和其他社会服务的信息。 加拿大 家 园 网  如果你觉得需要帮助他人,可以通过社区内合法注册的慈善组织或机构,向这些团体捐款或做义工,来帮助无家可归人士或乞讨者,而不是直接给钱。  在北美的其他一些城市,也对强行乞讨是否违法做出了相类似的规定。比如,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不得乞讨;在没有得到同意的情况下,乞讨者不可触及他人的身体;在公共交通设施的等车处、餐馆用餐区的过道、在距离自动柜员机20呎的范围内或进入银行、商用建筑物的入口乞讨;和另一个乞讨者结伴乞讨,以上情形都不被许可。 本 文 来 自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而以下这些行为不算强行乞讨:安静地站着、坐着、表演行为艺术或静默举牌要求捐赠帮助。救世军、肌肉萎缩症协会等慈善组织募捐、组织洗车等社区活动。  乞讨,在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来说,是一种无法根除的现象。  据说有些职业乞讨者体验下来,街头乞讨的收入远远超过打工的收入,与其辛辛苦苦地去打工,倒不如乞讨来得自由、来得轻松;还有些瘾君子,靠乞讨得到了钱,换取些酒精或毒品。  想真正帮助这些人,杜绝这种社会现象,除了靠政府部门加强立法执法外,市民们应该认清问题的关键,不仅仅简单地给些零钱帮助他们,而给无家可归者或乞讨者更多的关注与爱心,才能真正使他们考虑选择正当的工作,掌握一技之能,长远来看对他们更有利
  加国黑莓手机安全受质疑 截百万信息捣犯罪集团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0:22 来源: 明报 作者:  黑莓手机  加拿大黑莓(BlackBerry)智能手机制造商一直说,它是其中一种最安全的通讯方式,但警方调查人员说,他们可以追踪到使用黑莓加密技术的犯罪分子,黑莓手机的安全度现在受到审视和质疑。  最新的案件在周四曝光,魁北克省警和骑警说,他们截获100多万条即时信息,搜集到两个可疑有组织犯罪集团的证据,那些信息都是通过黑莓智能手机发送。警方说他们攻破据称牢不可破的黑莓技术,捣破犯罪集团,已不是第一次。 加拿 大 家 园网  骑警说,调查人员使用一项技术,截取逾100万条「个人密码至个人密码」(PIN-to-PIN)文字短讯,警方随後在满地可、魁北克市、拉瓦尔(Laval)和加丁诺(Gatineau)逮捕33人。独立科技分析员利维(Carmi Levy)说,警方有办法拦截这些数据,一点也不出奇。利维说:「执法部门只要申请法令,拿得查看加密通讯的密钥,就可以进行调查。」 家园 论坛  黑莓传统上鼓励用家,将「个人密码至个人密码」文字短讯,视为一种干扰技术,而非加密技术。  骑警不肯说,黑莓公司有没有在调查中配合警方。草莓代表说,他们不能谈论警方正在进行的调查。  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公民实验室(Citizen Lab)研究员帕森斯(Christopher Parsons)说,一些人假定自己的黑莓与大公司、美国政府使用的黑莓是同样标准,其实它们不在同级别的保安伺服器上。
10楼(1811)
  加拿大的法律 其实只是是游戏而已,不会玩的人只能吃亏,没有什么公平,公正可言。  华裔女子擅自带孩子回国 竟要囚终生?  加国无忧 51.CA 日 20:28 来源:本网编译 作者:牧涛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加拿大的《家庭法》和中国的多有不同,不少华人移民之后不适应这个文化差异,仍然想当然地按照国内的路子走,便很容易吃亏,弄得十分被动。林女士(化名)就是这个文化差异的受害人:她在同伴侣分居期间擅自带着女儿回国,并将她留在国内,结果在回到加拿大之后被警方控以绑架的罪名,在监狱里面一关就是9个月,至今还没有被放出来。  据本地英文媒体《多伦多星报》报道:2001年,时年34岁的林女士从中国移民到加拿大。几个月后,她在一个派对上认识了比她大8岁的出租车司机约瑟夫(Yousef,化名)。约瑟夫是伊朗人,早年以难民的身份来到加拿大,当时已经获得了加国国籍。 info.51.ca 无忧资讯  两人相识后的一年多,也就是2003年4月,林女士生下了一名女孩,其出生证上“父亲”的一栏写的是约瑟夫的名字。  按照林女士的说法,虽然两人育有女儿,但是从来就不是正式的同居伴侣关系。事实上,林女士自称一直像一个性奴隶一样活在约瑟夫的“魔爪”之下,时常遭到殴打、强奸。约瑟夫还常常殴打女儿,有一次甚至将女儿放进了烤箱,威胁林女士如果不听话就拧开开关。  林女士还对警方称,她曾经再次怀孕,但是由于经常被约瑟夫强迫行房而导致流产。 51.CA  2004年4月,两人写了一份未签名的分居协议。之后,林女士便去寻求社工的帮助,并于2005年带着女儿搬入了妇女避难所。过了一段时间,她曾从避难所里搬了出来,找了一间房子租住,但是由于约瑟夫继续“骚扰”,她们只好又搬了回去。一直到了2008年,她和女儿才最终搬出了避难所,住进了林女士名下的一间公寓里。  林女士称,约瑟夫从没有间断对她们母女的骚扰,一直持续到2010年,前前后后长达9年之久。  不过,约瑟夫则对《星报》的记者描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他声称自己从没有骚扰过林女士,并向记者初具了医疗记录,上面记录着他在05年的时候患上了坐骨神经痛,连正常走路都做不到,如何能上门去“骚扰”?由于这个病,他辞掉了出租车司机的工作,靠残疾人补助生活,而且卖掉了自己的公寓、申请,并于2006年宣告破产。  约瑟夫坚称林女士曾和自己是同居伴侣的关系,但是有一天“忽然消失”了。当时他病痛缠身无法走路,只好给她打电话,但是却没有人接。  据约瑟夫的描述,林女士其实是个“挺有脾气”的女人,有时候还会打女儿。  2010年12月,林女士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将女儿带回国,让父亲和继母照顾。日,她独自返回多伦多专心工作。  日,为了帮女儿续签,林女士联系上了约瑟夫,要求他提供一份护照和驾照的复印件,但是遭到后者的拒绝。两天之后,约瑟夫同警方联系,声称林女士在没有经过他的允许的情况下,将女儿带回了中国。  当警方找到林女士的时候,她一方面表示带女儿回国是征得了约瑟夫的口头同意,一方面指责约瑟夫长期以来对她们母女的骚扰和虐待。  警方同社工和妇女避难所联系,找到了当年的医疗记录,对约瑟夫加控20多项家庭暴力的罪名。  其后,林女士和约瑟夫就争夺女儿的抚养权打起了官司。约瑟夫做了充足的准备,找了一名代理律师,而林女士则没有任何法律援助。由于生病等原因,她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开庭的时间。法庭要求她在限定的时间内让女儿返回加拿大,她也没能做到。在律师的帮助下,约瑟夫在法庭上大翻盘,声称警方对他的家暴指控纯属子虚乌有,而且反控林女士“虐待儿童”,将女儿放入了微波炉……  最终,法庭在日判定约瑟夫获得单独抚养权。就在几天后,约瑟夫向警方报案,声称林女士“绑架儿童”。  林女士的父亲向加拿大媒体和居民求助(来源:Famliy Photo) 加国 无忧 51.CA  可是,这个时候警方却找不到林女士了。无论警员是上门、打电话、留言、发邮件都找不到人,警方只好认定她已经回到了中国,于是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对她发出了拘捕令,并将对约瑟夫的家暴指控延后处理。不过,据后来林女士家人提供的工作记录证明,她其实一直都在多伦多。  日,林女士忽然出现在约克区警局,要求获得一份无犯罪记录,旋即被警方以一项绑架罪和三项藐视法庭的控罪拘留。林女士试图取保候审,但是鉴于她多次不服从法庭的命令,取保申请被拒绝。  据法律专家表示,由于林女士同时干犯了刑事法庭(criminal court)和家事法庭(family-court)的条例,所以令这个案子变得非常复杂。她必须同时在两个法庭都获得保释的权利,才能获释。 无忧资讯  家事法庭的法官对林女士一再“藐视法庭”非常不满,要求她立刻让女儿返回加拿大,否则将一直签署拘押令。可是林女士辩称,自己在加拿大被关押,而且没有工作,不能回国接女儿而且也没有足够的钱让她回来。  于是,这个案子形成了一个死循环,一转眼林女士在监狱里待了9个月了,而且仍没有一丝获释的希望。在加拿大,即便是连环杀人犯也不过是判终身监禁并25年不得假释,林女士不过是涉嫌一项绑架罪和三项藐视法庭的罪名,难道要在牢里渡过余生?  另一方面,林女士在中国的家人和在比利时的姐姐则在多伦多找了律师,向安省司法厅请求,希望能够从情裁决,让林女士至少暂时从监狱里出来。不过直到今天,还没有得到正式和有意义的回复。眼看着获得保释遥遥无期,思女心切的林女士已被诊断出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加国 无忧 51.CA  约瑟夫则一幅“胜利者”的模样。对记者坚称警方对他的家暴指控是“虚假的”,并称“愿意站到法庭上同林女士对质”。 无忧资讯  明天(7月30日),林女士将在刑事法庭(criminal court)再次出庭申请保释,这已是她在牢房里渡过的第275天了。
11楼(1812)
  加国华裔房子装修一半惨滞工 没法住(组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9:14 来源: 世界日报 作者:  大多区万锦华人装修 付了订金却遭滞工 I A S K  i a s k . c a  孙霄冰家的装修到一半就停工。(本报记者 摄影) CanadaMeet  孙霄冰夫妇到装修公司与负责人对质,但遭到後者拒绝。(本报记者 摄影) 加拿大家园论坛  孙霄冰家的楼梯被拆得连扶手都不稳,保护栏也被拿掉,夜间行走很危险。(本报记者 摄影)  www.iask.ca, C a n a d a M e e t  由於房子内部被拆的无处下脚,孙霄冰和太太每晚只能蜗居在房内的卧室内。(本报记者 摄影)  居住在大多伦多万锦市的华裔居民孙霄冰12日向本报投诉表示说,「自家房子装修不到一半被拖延,房子内部如今被拆成半成品,局部出现漏水,虽已支付的订金的三分之二,共2万5000元,但对方却找藉口推延也拒绝退款,称直到剩馀费用到手後才继续干活」。孙霄冰已经报警,希望尽快得到警方回应,装修方昨日则拒绝接受采访。有装修业者表示,在装修工程开工前,雇佣双方最好签好黑字白纸合约,以保护自身的利益。 家 园 新 闻  孙霄冰表示,「今年6月,为了迎接即将抵加探访的亲戚,决定将位於万锦市Hwy 7和Kennedy Road附近房子装修一下。经熟人推荐,他认识了某装修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  孙霄冰表示,「几次接触该负责人印象都不错,得知他是基督徒就更信任了,又参考了这家公司装修过的房子,觉得手工不错,於是就口头定下来,包括材料和人工在内,共3万3800元装修总费用。」  6月23日开始,在没有签署任何纸面协议的前提下,孙霄冰委托这家公司的房子装修项目正式开工。孙霄冰说,「该公司口头保证工程会在8月初结束。先支付7000元首笔钱後,发现开工期间每次最多两个师傅来装修,效率很慢不说,因为主卧厕所需要新开窗户,订货三个星期才到,结果在三个星期间都没人来装修房子其他部分。」 家园 论坛  孙霄冰表示,「慢效率下的施工进行了不到一半,自己先後又付了1万、8000元两笔钱,给对方用来购买装修材料,算是将三分之二的费用都支付清,但是8月4日下午,原本放在家中的装修工具和材料都被拿走,与对方对质後,得到的答案是『很忙』、或『身体不适无法开工』。」  孙霄冰表示,「现在束手无策,虽已报警,但警方并未将案件定为欺诈,自己与太太每晚蜗居在一间小卧室内,房子内连楼梯扶手都被拆的很活动,危险不说,现在又出现漏水,屋内无从下脚。」  之所以将自己的遭遇分享,孙霄冰是希望华人从中吸取教训,比如施工前签署合同很有必要,多在正规网站上查询施工方的资格和信誉问题,合同中需要详细注明工程进度报告,与钱有关的更要有收据证明。  多伦多华人装修业内人士提醒,华人请装修公司时,不应碍於面子,而省略掉合同签署。一份正规合同应该在得到双方的同意下,详细注明施工进度与对应支付金额,通常开工时支付三成费用最常见,之後付款应该跟施工进度走,这样至少能保证不吃亏
12楼(1813)
  误认罪犯!加国少妇被逼脱裤检查刺青(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6:26 来源: 星 报 作者: 家园小编  误认罪犯!加国少妇被逼脱裤检查是否有刺青  ■梅纳表示,不会就被逼脱裤事件提出上诉。加通社 56.ca  蒙特利尔居民梅纳(Sylvie Menard),被机场安全人员误认是罪犯,被逼脱裤检查臀部是否有粉红色刺青,她之后状告政府要求赔偿,最终败诉,连修改相关检查程序的希望也落空。  三年诉讼败诉  梅纳与政府的法律争战历时三年,这次诉讼也可能是最后的一次,她仍未能如愿以偿。魁北克高等法院裁定她败诉,因为当局有合理的法定权力。 iAsk.ca  梅纳的噩梦是在至12日发生。一生无犯法的她结束在墨西哥度假回国,坐飞机返回满地可杜鲁多国际机场(Pierre Elliott Trudeau International Airport),海关人员盘问她后,命她站在一旁,检查她的行李是否有毒品残余,并用电脑查背景,不久,一名边境服务局(border service agency)人员前来,向她宣读其个人权利,之后用手镣扣双手,关押在扣留室。  原来她与一名通缉犯同姓名,出生日期也相同。警察继而到覊留所,边境服务局人员命她脱裤,检查臀部是否有粉红色刺青,又细心看一个有墨水的刺青,怀疑是否曾用激光除去刺青后留下的痕迹。  但警方最后发现,梅纳与通缉犯的照片是两个人,而梅纳对警方和边境人员的处理忿忿不平,认为自己已带了护照、车牌以及健康卡,理应容易核实身份,于是投诉警方和边境服务局,最后更入禀法院兴讼。  Chantal Masse法官4月裁决时说,理解梅纳未能立即透过照片来核实身份的不满,但这不属法庭权限。  梅纳则表示因为缺钱,不会提出上诉,但她直言同样的错误可能会再发生,梅纳无奈说:「我希望可创造改革,但没有实现」。梅纳说现在出入国境,定必带备相关剪报,以免历史重演。 56.ca
13楼(1814)
  加國家庭總收入 逾4成繳稅  【溫哥華訊】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根據加拿大右翼智庫菲沙學會(Fraser Institute)最新研究報告發現,現在加拿大普通家庭在稅務上的開支占總收入的41.8%,高於日常衣、食、住、行等必需開銷。  這份針對近50年來普通加拿大家庭納稅金額調查的報告中指出,在2013年,普通加拿大家庭平均收入為7萬7381元,其中3萬2369元用於繳稅,占總收入的41.8%,而在食宿和衣著等基本所需的花費僅占36.1%。&br /&&br /&與1961年水平相對比,當時普通家庭平均收入為5000元,食宿和衣著開銷占56.5%,僅有1675元,即33.5%用於稅務。  報告指出,在1961年至2013年的50年時間里,這些家庭的納稅總額增長迅速,達1832%,遠超於住房開支增長的1375%、衣服開支的620%以及食物開銷增長的546%。  所納稅務包括繳付給聯邦、省和地方政府的個人所得稅、銷售稅、物業稅、進口稅、菸酒稅等。隨著更多的金額上繳給政府,每個家庭可用於教育和退休金儲蓄,或者清償債務等重要項目的資金就更少。  菲沙學會說,更多稅款進入政府腰包,造成加拿大國民在最需要花錢的方面,如接受教育、退休養老和償還債務的能力下降。  http://news.nationalpost.com//canadians-pay-42-of-income-in-tax-more-than-they-spend-on-food-shelter-clothing-combined/  Canadians pay 42% of income in tax — more than they spend on food, shelter, clothing combined  Jennifer Hough | August 12,
AM ET  Canadians shell out more on taxes — federal, provincial and local, and indirect — than they do on food, shelter and clothing combined, says a report by the Fraser Institute released Monday.  The Canadian Consumer Tax Index compares how much the average taxpayer forks out today, compared with 1961, posing the question: Are Canadians getting enough bang for their bucks?  It finds taxes have grown more rapidly than any other single item of expenditure for the average family. Last year, that added up to 41.8% of income, compared to 33.5% in 1961.  Given the sheer number of indirect levies
– such as the taxes on sales, property , fuel, vehicles, imports, alcohol and tobacco
– it’s hardly surprising people don’t realize how much they actually pay.
14楼(1816)
  多伦多市中心出恶煞 男子无辜遭刀狂插命危(图)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5:56 来源: 明报 作者:  多伦多市中心央街近登打士广场附近今天凌晨发生狠毒刀伤案,一名33岁男子惨遭歹徒用刀捅伤,性命危在旦夕。 i a s k . c a  这宗案件发生在今天凌晨午夜过後,时间约在零时25分左右,当时受害人正用手机在发短讯,走至央街近Edward Street时,与2人或有撞肩。有两名歹徒突然一拥而上,并恶言相向,随即与受害人发生激烈争论,不久便发生了殴斗,其中一名歹徒从身上拔出利刀狂插受害人,受害人胸部近心脏地带被插多刀。 家园 论坛  警方赶到现场後拘捕其中一名歹徒,他是27岁的Mohamed Ali,另一名疑犯(见图)则仍然在逃。有媒体报道,该两名歹徒在社区颇为“有名“。 加 拿 大 家园网  受害人被送往就近医院抢救,伤况危殆有生命危险。  警方现今正加紧追捕涉案疑犯。  市民如有此案资料,可以致电(416) 808-5200或「灭罪热线」(Crime Stoppers),电话(416) 222-TIPS。
15楼(1817)
  加拿大入籍还得宣誓效忠英女王 法庭续裁无违宪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8:27 来源: 明报 作者:  入籍宣誓效忠女王无违宪 家园 论坛  安省上诉庭维持原判  以色列的巴纳丹。(加新社) 加拿大 家 园 论坛  牙买加裔托培。(加新社)  爱尔兰出生的麦卡蒂尔。(加新社)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明报)3人反对加拿大入籍誓词的效忠女王语句,说它违宪。安省上诉庭周三说,入籍誓词属「象徵」性质,并非3名永久居民所说,效忠女王誓词无理,有歧视成分。  指属「象徵」性质  3人辩称,《公民法》(Citizenship Act)要求入籍者宣誓,「效忠和真正忠於加拿大女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和她的子嗣、继承人」,这个规例侵犯《权利及自由宪章》(Charter of Rights and Freedoms)。  安省上诉庭法官韦勒(Karen Weiler)周三裁定,申诉人兴讼,是他们「误解」对英女王个人的誓词意义。  韦勒在裁决书写道:「宣誓效忠加拿大女王,是宣誓效忠我们的政府代表,亦即女王,加拿大宪政君主制国会系统最高象徵。  「誓词是承诺的象徵,服从君主宪政民主统治。」韦勒写道,誓词删除女王,或是加入其他选项,只是表面安抚申诉人的补救方法。  「因为女王仍是我们的政府元首,誓词要求准公民信守加拿大政府原则,暗喻宣誓效忠女王。」  上诉法院周三维持去年9月安省高等法院的裁决,它当时驳回3人申诉,说条例符合宪法。  申诉人是在爱尔兰出生的麦卡蒂尔(Michael McAteer)?以色列的巴纳丹(Dror Bar-Natan)与牙买加裔托培(Simone Topey)。 加拿 大 家 园网  讼案其中一名律师皮特斯(Selwyn Pieters) 说,3人期待不同裁决,现在请求加拿大最高法院定夺。  皮特斯说:「他们认为,入籍誓词妨碍他们,侵犯他们的言论自由?宗教自由,违背他们的良心。」渥京政府坚称,联邦成立以来,宣誓效忠女王是入籍加拿大的条件。 加 拿 大 家园网  入籍宣誓效忠英女王 安省上诉法院∶不违宪  托佩芙(左)说她不服安省上诉法院的裁决,将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加通社)  (世界日报)安省上诉法院13日裁决,加拿大入籍誓词中的向英女王宣誓效忠的字眼本质是象徵性的,并未侵犯任何人的宪法权利,据此驳回原告提出的删除入籍誓词中这类内容的诉求。  提出这项上诉的三位在加拿大居住了很多年的永久居民诉说,要求讨厌英国王室的人在入籍时向英女王宣誓效忠,令他们感到厌恶,而且强迫他们说出违心誓词侵犯宪法赋予他们的言论自由权利。  可是,安省上诉法院法官魏利判决,原告提出的上诉基於以为宣誓效忠就是向英女王个人效忠的错误概念,「实际上这里加拿大女王代表的是我们政府的形式,而女王仅是作为君主立宪制的加拿大国会的最高象徵。」  他在判决书中继续说∶「以目的明确和进步的眼光看待入籍誓词的措词,再考虑到加拿大的历史及我们国家的演变,使本庭得出这样的誓词是向民主的君主立宪制政府效忠,除非改变君主立宪体制。」  判决书指出,如果删除誓词中的女王字样,或者允许选择不向女王宣誓效忠,也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弥补方式,「因为女王继续是国家元首,任何向加拿大政府宣誓效忠的誓词,意味著向女王宣誓效忠。」  安省上诉法院据此维持安省高等法院去年9月的原判,亦即迫使想要成为公民的人在入籍时向英女王宣誓效忠符合宪法,即使这种强制性做法侵犯了言论自由权利。  引发这项广受注目诉讼案的原委是加拿大公民法要求申请入籍者,必须宣誓效忠英女王及她的继任者。而爱尔兰裔麦卡堤尔、以色列裔巴纳塔和在牙买加出生的托佩芙均拒绝违背他们的良知宣誓效忠英女王,他们坚持只能宣誓效忠加拿大。他们表示,在加拿大出生者和加拿大夫妇在外国生育的孩子,自动成为加拿大公民,根本不需要宣誓向女王效忠。 加拿大家园论坛  他们三人辩称,现行的公民法迫使有意成为加拿大公民者向英女王宣誓效忠,是一种歧视行为,也侵犯了宪法权利,他们反对现行的入籍誓词是基於宗教与良知,实际上只要宣誓效忠加拿大便已足够。 加 拿 大 家园网  他们的律师也指出,并非君主立宪制国家就一定要在入籍宣誓时誓言效忠英女王,例如澳洲和加拿大同一体制,可是澳洲20年前便在入籍誓词中删除向英女王宣誓效忠的字眼。  代表律师之一彼特士13日说,他的当事人不服安省上诉法院的裁决,将向加拿大最高法院提出上诉。  联邦政府辩解,没有强迫任何人入籍,加入加拿大籍是自愿性的,而且三名上诉者指称入籍誓词侵犯他们的宪法权利是错误解读。  代表政府的律师吉格堤丝说,英女王在宪法中是最高权威的意思,是法制的象徵,实际上英女王和宪法保护他们提出异议的权利,而三名上诉者却以死扣字眼的方式看待誓词。
16楼(1818)
  加拿大助美国海外追税 2女控违宪+出卖主权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8:47 来源: 明报 作者:  助美海外追税 2妇控渥京违宪  (多伦多13日加新社电)两名安省女子控告联邦政府,指它侵犯将近100万人的宪章权利,因为它遵从美国的海外追税法规,揭露加拿大人的财务资料。  多伦多市民迪根(Gwen Deegan)与温莎居民希利斯(Ginny Hillis)兴讼,控告加拿大司法部。  在诉状中,她们指控渥太华违反宪法,遵从美国的追税新法,亦即《海外帐户纳税法》(Foreign Account Tax Compliance Act)。  新法上月实施,它要求银行揭露认定「美国人」的私人和联名帐户资料,对象包括美国公民?在美国出生的人,甚至现时与美国没有关联的人。  美国说,全球逾77,000个金融机构同意与它合作,符合它的法规。  在加拿大,金融机构要向加拿大税务局报告相关帐户持有人的资料,包括个人资料和帐户结馀。加拿大税务局再将那些资料,交给美国税务局。  原诉人希利斯和迪根在美国出生,均在5岁移居加拿大。她们说,加拿大听从美国,结果她们和其他人受到不公平的税务惩罚,他们的隐私受侵犯。 加拿大家园, I A S K . C A  希利斯在温莎说:「我认为,我的政府不应废除我们加拿大公民的权利。 本 文 来 自 家园网 56.CA  「我认为我们的政府,不应侵犯我们独立国家的主权┅我们是主权国家,不是美国第51州。」
17楼(1819)
  华裔男无照驾父车外出遭警痛殴 裁过度使用警力  加拿大家园 iask.ca
09:15 来源: 作者:  一名华裔男子声称在2012年一次无照情况下驾驶父亲的车辆外出,遭两名温市警员痛殴,他向警员投诉委员会举报後,现展开公开聆讯。投诉委员会13日裁定其中一名警员过度使用警力,另一警则因证据不足,将不会遭到惩处。  19岁男子詹姆斯冯在日驾驶他父亲的BMW 530i外出,经过温市奈街(Knight St)和25街交口时遇红灯停车。冯男称当时有两名警员叫他开门,车窗突然被警员砸破。警员以拳头殴击他的头部,把他抓出车外上铐和检查其手机及钱包。冯男说他曾抗议,但两名警员充耳不闻,他也不记得自己的头部到底挨了几拳,一切过程发生得太快。  警员吉本斯(John Gibbons)和郝维尔(Jason Howell)则称他们是透过电脑,发现该辆BMW车与一名被禁止驾驶的人士有关後进行调查。当时两警大声喝令冯男开窗,但对方仅是拿出手机。吉本斯说他担心驾驶开车逃走才拿出警棍敲打车窗,对方仍置之不理,才破窗拉人并殴打三次,其中一次出手因太过用力,还造成吉本斯骨折,冯男也因此受伤。  案件经警察投诉委员会聆讯後於13日做出裁判。委员会指出两警搜查和逮捕冯男的理由合理,但吉本斯破窗又打人的行为则过度,因此建议对他进行纪律处分,最重可撤职。另外一警郝维尔因证据不足,从投诉案中全身而退。
18楼(1820)
  加拿大邮局说若有医生证明可以继续送信上门  加拿大家园 iask.ca
10:30 来源: RCI 作者: 方华  图片来源: CBC  加拿大邮局说若有医生证明可以继续送信上门  加拿大邮局宣布将逐步停止送信上门服务后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批评,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人士说身体条件使得他们无法到小区集体邮箱自己取信。  现在加拿大邮局似乎愿意部分修改其原来的决定,对那些确实由于身体问题无法自己去小区邮箱取信的人提供某种形式的送信上门服务;但要求需要这种服务的人先提供医生的书面证明。  加拿大邮局发言人哈密尔顿说,邮局方面经过与老年人和残疾人士权益组织的协商,拟定了一个特别服务计划;这个计划的特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比如,只在冬天提供上门送信服务,因为冬天道路容易被冰雪覆盖;或者把信件送给老弱病残者的亲属,由他们转送;或者改装邮箱的高度和开锁的方式,以方便老弱病残者。 家 园 网  按照加拿大邮局已经宣布的计划,到2019年加拿大邮局将停止送信上门,改为把信件送到小区集体信箱,由居民在自己方便的时候自行打开邮箱取走信件。
19楼(1821)
  加国富人阶层和当权者勾结 苦了百姓  加国无忧 51.CA 日 20:00 来源:加西周末 作者:汉 加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环球邮报(The Global and Mail)8月12日的财经新闻头条报道:大多数加国百姓可能认为,日常生活最大的开支是住房,可实际上大家全搞错了。生活在加拿大,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税收才是压在百姓肩上最沉重的负荷。  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ion)12日的报告表明,以2013年一个加拿大家庭的平均年收入$77,381计算,税款负担占据了41.8%,只有36.1%才被百姓用在日常的必要开支上,比如食物、衣物和住房。税务已成为了加拿大人增长最快及最大的一笔开销。  大家都知道加拿大人税务负担重,但我们所承担的税务支出每年都在迅速增长,远超通货膨胀的指数。回望50多年前的1961年,那时家庭平均收入为5千元,税费同生活开支比例是33.5%:56.5%。半个世纪以来,加国税负飙增20倍,家庭收入只随通胀上升15倍,缴税额度增长远远超过家庭在这50年内支付生活基本所需的增长幅度。  加拿大人被沉重的税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每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推迟退休时间,努力赚取更多的钱,小心翼翼省吃俭用,为了供养孩子们的教育,储够可以用于未来退休的钱。加国的家庭,一天天疲于应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挤占了同家人一起外出旅行、娱乐亲子的时间。 无忧资讯  加拿大各种税收名目繁多,BC省民在交付了收入税以后,还需要拿着完税后的净收入,去支付燃油税、碳税、物业税、烟酒税、进口时的关税、购买商品时的联邦税和省税、就算只支付水电煤气、电话等基本生活开支也毫不例外的要付出去GST、PST,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器环保费用的支出。BC省的中产省民,面对着高昂的房价、学校的学费,长期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背负着高额的家庭债务(包括信用卡和学生贷款)。 加国 无忧 51.CA  依法交税是应该的,是税收支撑起道路、消防、警察、学校、公共设施、各级政府的运行。但是我们纳税人的钱,是否有监管、是否做到了透明化?我们所得到的服务,比如运输联线,7月一月内连续发生多起天车(Skytrain)停摆,大幅度瘫痪。作为公营机构,运输联线(Translink)把钱花到装修车站以及支付高额薪水、福利上,而忽略了诸如运输维护等关键的问题,效率低下。 info.51.ca 无忧资讯  运输联线的财务运作或决策管理非常不透明,没有任何监督机制。坐领高薪的董事成员们,在收到省市政府拨款、联邦政府资助情况下,总是哭穷;管理层个人收入丰厚,却经营差错不断;运输联线年年亏损,他们找到的解决方法就是不断地加税、加价。  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产阶级,是富裕国家的象征;然而,加国的中产阶级却面对物价不断高涨而工资却停滞不升,受到经济上的冲击,令不少人感到招架乏力。加国的工资收入比美国低,BC省民为了买到些便宜的牛奶、加点汽油,要风尘仆仆的南下购物,看美国人的白眼。同款加国生产的汽车,在美国买比在加国买便宜。作为中产阶层,上有老人要瞻养,下有小朋友要顾及,而拿不到对于低收入者的补助,收入和纳税不平等的现象已日渐严重。诚然,有些经济专家对菲沙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提出异议,认为数据调查不够全面:现今政府在医疗、联邦退休金计划和联邦养老金计划、高等教育开支上比1961年增加了许多。然而以民众的纳税钱款投入最多的医疗护理为例,政府的高额拨款却并未让民众获得对等的医疗质量。  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叹息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哪个朝代,百姓都是被欺压的小虾米。政客总是无关痛痒地喊几句:省民要开源节流,谨慎理财,控制开支。可BC前新民主党省长哈葛和他从事地产经纪的儿子、温哥华市长罗品信,事先在灰角路黄金地段买房置产,然后在温市议会上通过永久关闭每日车流量达1万辆次的灰角路。转手就是增值几百万。在此黄金地段“适时”购买房产的名人,还有知名开发商华尔(Petre Wall)等。富人阶层和政治当权者互相勾结,政府在制订政策时,被少数的富豪阶层所左右。  还好,我们生活在21世纪的加拿大,11月15日市选马上就要到了,是政客官僚们对选民小心翼翼、鞠躬拜票的时候了。不管有没有用,发出内心的不满和抗议,大家一起去投票。美国前国会议员道格拉斯说:“如果你没有参与(投票),你没有资格批评政府不好”,因为你没有履行你的责任。   -------------------------------------  有些人还真挺天真,刚说完“政府在制订政策时,被少数的富豪阶层所左右”,就说“大家一起去投票”,好像过去的几十年年年加税,是因为没有投票造成的。他们的“民主”制度难道不是一直就在那里吗?为什么多数人认为税太高,税还是年年涨?“民主”制度实际上并不是灵丹妙药,不过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已。
20楼(1822)
  不顾居民排长龙 多伦多医院拼命捞外快  加国无忧 51.CA 日 08:14 来源:本网博客 作者:夏博士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三个代表安省医护人员的组织,安省医疗中心协会(Association of Ontario Health Centres)、安省助产士协会(Association of Ontario Midwives)及安省注册护士协会(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联署联署致函安省卫生及长期护理厅,要求省府停止省内医院提供医疗旅游服务,以保障安省病人的权益,亦维护加拿大医疗制度中人人平等的核心价值。  公平对待居民  公开信中指出,医护人员应该致力提供非牟利及公营医疗系统,但医疗旅游的发展,代表医疗服务转向牟利和私营化。他们认为,加拿大的医疗服务是建基于「需求」,并非付费的「能力」。如果本国以外的人有钱就能越过本地人优先获得医护服务,本国的富裕人士也会质疑,为何他们愿意付钱却也不能优先获得加国医院的医疗服务。  如果医院有额外的医生、护士或其他职员,省府与联邦政府应通力合作,确保医疗资源运用得宜,以减少病人的轮候时间。  他们亦提醒省府,一旦推行以赚钱为目标及以市场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将引发更多危机,公平性及效率都被削弱,令整个医疗系统变得更昂贵,美国就是最佳例子。 无忧 资讯 info.51.CA  利润可观  发展医疗旅游,为的当然是可观的利润。多伦多的大学保健网络(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UHN),在过去3年来治疗了380名外国病人,以及为其他国家提供顾问服务。该计划自2011年起,大部分是来自加勒比及其他中东地区,主要医治癌症及心脏病。加上为科威特和卡塔尔等国家提供顾问服务,UHN共赚取了超过5,000万元。  刚转任副卫生厅长的前大学保健网络主席贝尔(Robert Bell),在其去年的行政总裁报告中已表示,美国的医疗旅游市场估计高达50亿元,随着美国的全民医保计划停滞不前,相信将有不少美国病人跨境到本国求医,如果UHN透过其「国际病患计划」(International Patient Program)吸纳这些邻国病人的诊疗费用,两年内收益将可翻一倍。  各医院积极参与  新宁医院的董事局,去年也俏俏通过了其国际病患计划。截至4月,该院医治了一名来自巴贝多的女子,她付了6万元进行乳癌的放射性治疗,另一名牙买加男子,也付了2万元进行前列腺癌放射治疗。  世界闻名的多伦多病童医院,每年接收了约200名需要接受专科治疗及手术的外国病童,他们都因为原居国家没有该疾病的医疗技术而要往外求医。  魁省不屑  不过,并非每一个省份都支持推行医疗旅游。去年魁省的麦基尔大学保健中心(McGill University Health Centre),为一名来自科威特女子进行心脏手术,科威特政府支付了20万元医疗费用。  纵使MUHC否认该女子是越过长长的轮候名单而获得治疗,魁省卫生厅长Rejean Hebert以「不能接受」来形容事件,更直言魁省不会开放医疗旅游业。  本网博客链接:http://blog.51.ca/u-162068/?p=784   -----------------------------------------------------------------  被认为没救的加拿大癌症患者:自救成功  加国无忧 51.CA 日 12:39 来源:RCI 作者:方华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加拿大安大略省萨德伯里市一位男子特里.阿姆斯在36岁时被诊断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这是一种难以医治的癌症。  癌症让医生束手无策  阿姆斯的医生在尽力治疗后对他说,很不幸他的癌症无法治愈,并告诉他只剩下六个月的生命时间,让他出去尽量享受生活;那没有说出的话是-等待死亡的来临。  现在6年过去了,42岁的阿姆斯已经战胜了癌症,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本书,书名是“战胜癌症-我的求生指南”  阿姆斯在接受加拿大广播公司采访时说,几年前他开始觉得脖子疼,去看了正骨医生、去看了家庭医生,都没有查出问题;而他却感到越来越难受,还出现不断咳嗽的问题。  拍了胸部X光透视之后专科医生诊断他患了癌症-非霍奇金淋巴瘤。  医生说如果早期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还是有不错的治愈机会的。于是阿姆斯接受了药物化疗和放射性治疗,但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没有产生什么效果。医生还给阿姆斯尝试了干细胞移植,也没有疗效。  医生无奈的告诉他,已经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了;把他送进绝症晚期病人看护中心接受附加的放射治疗。医生建议他尽量多的与家人一起度过剩下的六个月时间,尽量尝试品味未经历过的生活。  不向死神屈服  但阿姆斯不愿意就此放弃。既然加拿大医护人员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无法治愈他的癌症,他想到其他国家试一试、特别是试一试加拿大医院不采用的替代性癌症治疗方法。  第一站是德国,在那里呆了几个月,但治疗的结果不理想。回到加拿大后又接受了一些放射性治疗,以控制癌细胞的转移。 51.CA  德国不行,第二站阿姆斯去了巴哈马群岛。在那里阿姆斯尝试了一种50年代的抗菌疫苗,这种以毒攻毒的疫苗号称能够激活和增强体内的免疫系统;在治疗癌症的套餐化疗程序出现前这种疫苗曾经被人们用来对抗癌细胞。  阿姆斯带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情尝试这一被认为已经被时间淘汰的疫苗。 51.CA 加国无忧  50年代的疫苗疗法正好适合阿姆斯  过了一段时间再去见主持他疫苗治疗的医生,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激动的告诉他淋巴瘤不见了。阿姆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再次问医生是什么意思,医生说他的癌症已经治愈、淋巴肿瘤已经消失。  阿姆斯还是不敢相信医生的话,他原来最好的预期是癌症受到控制、癌细胞在缩小,他从来没敢想过癌症肿瘤会彻底消失。  不但阿姆斯不敢相信这个好消息,当他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时,他的妻子也不敢相信。在她确认了这个消息是真实的之后,阿姆斯的妻子在电话那头足足哭了10分钟。  阿姆斯现在身体健康。他把自己不服输、自强不息、用替代性治疗方式战胜癌症的经历写成书与人分享;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帮助身患癌症的不幸人士保持希望、保持乐观、一条治疗之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路。
21楼(1823)
  加拿大儿童保护组织每年把大量儿童从他们的父母处夺走,送到领养家庭,以此向政府索取巨额纳税人缴纳的血汗钱.造成大量社会问题.  ---------------------------------  15岁加拿大少女尸浮红河 刚逃离领养家庭(图)  文章来源: 明报 于
09:22:28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9226 次)  1  温尼辟袋尸案死者身分揭晓﹐死者是15岁原住民女孩﹐她逃离领养家庭﹐周日下午浮尸红河(Red River)﹐温尼辟警方还在调查这宗命案。  警方周一说﹐15岁女死者方丹(Tina Fontaine,图)来自缅尼托巴省农村地区﹐原受儿童及家庭服务机构照顾﹐在8月9日失踪。  凶案组调查员奥多诺万(John O'Donovan)说﹐方丹到温尼辟只1个月﹐她性格叛逆﹐逃离寄养家庭。  8月9日﹐方丹在温尼辟市中心最后一次露面﹐她身穿半身白裙,蓝色夹克﹐还有粉红色及白色球鞋。她身高5呎3吋﹐体重大约100磅。  方丹来自萨基恩原住民(Sagkeeng First Nation)部落﹐周日下午大约1时30分﹐有人在红河亚历山大船坞(Alexander Docks)附近发现她的尸体。  死后被抛入河  奥多诺万在记者会说﹕“她才15岁﹐我肯定她不知道自己身在险境。  “她是小孩﹐这孩子被杀﹐社会应感震惊。”  即时无人被捕﹐奥多诺万说﹐调查员希望民众提供线索﹐人们在过去10天看见方丹﹐或是知道她的遭遇﹐应该联系警方。  警方没提方丹的死因﹐她有没有被人性侵犯。  但奥多诺万说﹐她的尸体在她死后才被人抛入河中。  他表示﹕“已有验尸﹐显然这个女孩自己不会那样投河。  “她肯定受剥削,被人占便宜和谋杀﹐有人可能看见她﹐我们希望与见过她的人说话。”  河里再发现男性尸体  周日晚上大约7时30分﹐有人在基尔多兰公园(Kildonan Park)南面发现河里有异物﹐打捞人员捞起第2具尸体﹐死者是男性。  即时不清楚﹐两宗案件有无关联。  警方不知道﹐基尔多兰公园附近找到的男死者﹐是否就是周五在福克斯(Forks)附近河中挣扎的那人。  男死者为流浪英雄  但男死者霍尔(Faron Hall)的家人指﹐他是流浪汉。霍尔曾在2009年于河中拯救两人﹐成为流浪英雄
22楼(1824)
  竟然适合居住 加拿大人均产垃圾全球最多  加国无忧 51.CA 日 09:25 来源:RCI 作者:亚明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联合国每年都会公布“最适宜居住的国家排行榜”,加拿大经常是排在前几名。 今年8月19日,英国《经济学家》所属的智库EIU公布了全球宜居城市最新排名,加拿大有三个城市进入前五名。第一名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第二名是奥地利 首都维也纳,第三名就是加拿大温哥华,第四名是多伦多,第五名是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和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这些排名有一系列的衡量指标, 包括稳定程度、医疗保健、教育水平、基础建设、以及环境因素等。加拿大的环境确实得天独厚,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幅员广大,资源丰富,却人口稀少。 换句话说,并不是加拿大人在环保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info.51.ca 无忧资讯  现实的情况是,加拿大人的一些生活习惯,对环境的破坏仍然很严重。且不说很多加拿大人都喜欢开大车和运动型车。 这让欧洲来的许多游客感到不可思议。根据加拿大咨议局去年的一项评估, 加拿大平均每人制造的垃圾数量也超过世界上所有国家。因而在环保评分上的成绩仅仅是C级, 也就是‘中等’的水平。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加拿大3,200万人口,每年产生的垃圾总量要达到2,500万吨上下。其中生活垃圾占900多万吨,非生活垃圾1,600万吨。这意味着人均年产生垃圾量达到0.78吨。  而且,加拿大也有一些人乱丢垃圾。根据Curelitter.ca网站的报道,加拿大人会在12步之内寻找能丢掉手中废物的垃圾桶。 如果12步之内没有,他们就会把垃圾随手丢在地上。  而人们随手乱丢的废物最多是烟蒂,且大部分是丢在了烟灰柱周围三米的范围内。建筑物外乱丢的烟蒂有人打扫,而公园和湖滨则不经常有人打扫。“世界野外基金会加拿大分会”看到了这个问题,就组织志愿者们每年做一次大规模的清洁活动。 去年,他们的志愿者在河湖岸边总共捡走了35万3,941个烟蒂。如果这些烟蒂不捡走,那香烟的过滤嘴大约需要十年才能彻底分解完。  当然,大多数加拿大人并不吸烟。但人人都会买吃的喝的,那就要用袋子、盒子、瓶子, 以及塑胶袋。这些废弃物的总量加起来也很惊人。对此,也有加拿大的环保组织关注和清理。  “加拿大海岸大清理行动”是另一个大型的志愿者活动。去年的行动有5万8千多名志愿者参加,清理了约3千公里的海岸线,捡走了所有的垃圾, 包括烟头、包装袋、甚至湖面上漂着的洗衣筐。而志愿者本身也了解到, 一个人的个人行为是怎样影响着环境。  在加拿大东部的新斯科舍省, 有一个“清洁基金会”, 它的工作对象是海上的渔民, 很多渔民在海上直接把垃圾丢到海里, 而不是带回岸上。 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船上没有装垃圾的地方, 于是发起一项“将垃圾带到岸上”活动, 给2千条渔船发放了船上专用的垃圾箱。现在有80%的渔船都是把垃圾带回到岸上来了。  加拿大的环保组织还在媒体上介绍印度的最新做法。一些关注城市清洁的印度环保人士成立了一个名为“丑陋的印度人”组织, 其中有很多志愿者是匿名的。他们的口号是,“停止议论,开始行动”。而行动的内容就是每个星期打扫一个街道的区域, 清走一堆堆的垃圾, 刷洗街道两边的墙壁。 而这一行动的结果不仅使那一段街道可以保持清洁90天, 还影响了很多人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加拿大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发言人说, 很多加拿大人不愿意接受环保组织的说法,“改变个人的一些小的习惯 可以大大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因此也不把用节能灯泡换下传统灯泡当回事。这些小事确实不像大的清理行动可以立即看到效果。可如果人人都自觉去做了,就会使环境明显改善。
23楼(1826)
  加拿大把好学生变成杀人犯  ========================================  华裔女生刀砍加拿大教授 同学说她很孤僻(图)  文章来源: 世界日报 于
21:51:11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打印本新闻 (被阅读 26719 次)  1  昨日上午周晓月出庭应讯时的画像。  原文链接&&  话不多┅高中同学说她「孤僻」  一名在高中时期与周晓悦熟悉的多大在校生透露,高中时期的周晓悦性格异常内向,成绩很好,平均分都在A以上,虽然有些孤僻,但不会给外界造成困扰,周晓悦的朋友不多,就那麽一、两个。这名匿名透露者还表示,听说周晓悦刺伤老师后感到非常诧异,想不出如此温和的女孩,伤害老师的背后原因。该匿名同学当日看到周晓悦在法庭聆讯的画像时,几乎认不出她来。  涉嫌刺伤多伦多大学数学讲师的留学生周晓悦,高中就读「大连枫叶国际学校」的中国私立学校,该校是与加拿大卑诗省合办,从幼儿园到大学,高中采全英文授课,在校生高中毕业后多数直升加拿大安省和卑诗省的大学。就读多伦多大学的枫叶校友众多,当天新闻发布后,枫叶校友群内也密切关注此案。  该匿名同学也表示,高中时期大家多住校,但是周晓悦却选择住外面,自己曾与周晓悦一同上课,讨论问题,但是周晓悦性格异常内向,对陌生人极少说话,熟悉后才会多说几句,性格很女孩。该匿名同学后来在多大期间路上遇见周晓悦,互相也会打招呼,但二人唯一一次吃饭对方却很少说话。  据悉,周晓悦唯一的朋友就是现在的室友,二人一同住在多大附近的一间公寓。总而言之,认识周晓悦的同学对她的伤人举动都感到意外。
24楼(1827)
  qxw66 (已有 276,028 人访问过博主空间)  http://www.backchina.com//u/245838  微博  主题  日志  相册  记录  分享  留言板  个人资料  所谓民主,都是无赖  作者:qxw66
14:47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作者分类:时事|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3评论  关键词:民主, 福利, 罢工 无赖  卑诗教联这次的罢工把民众惹火了,反对的比支持的多了一倍,实在是因为贪的无厌。以往的罢工,比如前些年的环卫工人,政府很快屈服了。卑诗13个工会出面支持教联了,但这不奇怪,他们是一丘之貂,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如果教联这次失守,那就不是兔死狐悲的问题了,对其他13个无赖们来说,便是:哥们,你要顶住!  当然西方民主和工会似乎风马牛,但所谓民主,就是不负责任,就是利益集团不择手段捞好处,当然不惜把这个社会活活绑架拉倒,你越惨,丫越高兴,越可以骑你头上拉屎拉尿,要价越高。前些年美国码头工人罢工,损失太大,布什下了复工令,最后如何不甚了了,但知道美国码头工人平均工资20万,无论如何也算挤进了利益集团。到处有利益,就看你能不能挤进去,在美国,在好点,大点的单位,扫个厕所,也有6.7万,还懒散,舒服的很,有华人么? 华人就算只要一半工资人家也不会收,都是老墨老黑。华人超市,工资不到10元,老外的20多,福利还好,华人进的去么?  绑架社会,耍无赖的,当然决不止是工会,所谓民主社会,就是全民无赖。工会这种无赖,最多是第三档。第一档是军火商,石油,金融利益集团,政府,国家会屁颠颠的把好处送上去,出了事政府就救助,事实上这些机构的头目和政府官员不断处于互相流动之中,这些人可能会有共济会黑色背景,总统只能是他们的代理人,否则可以做掉。这些人早把整个国家绑架了。第二档可能算在国会有游说的利益集团了,比较厉害,上层的,有枪支协会,孟山都更是特殊,有对外国生物控制,甚至种族消灭的背景和嫌疑,可能是最险的公司。一般大公司也在这一层,药品,食品,全是危害人民最烈的领域。保险公司显然也是,这些贪得无厌的食利族。  第三档里,最无赖的,恐怕是政府部门,教师应该算毛毛雨,政府罢工,老百姓倒霉不说,无赖们工资最后都是补发的,等于是带薪旷工了。但最可气的是警察不罢工,不干好事专干坏事的警察如果罢工,人们要额手相庆了,但警察很清楚自己的负面价值,一但罢工全暴露出来了,所以他们坚持不罢工。第三档里最低档的,可能算某些资本家可以外包或者甚至关门的地方,他们几乎没有无赖可耍了。当然,华人好事轮不到,想做无赖人家不收,奈何?  但这些不是全部,最大一块的无赖,应该算美国47%不交税朋友和1/3吃政府福利的朋友。做这部分无赖相对容易,主流社会一定要完全剔除华人做不到,所以华人削尖脑袋钻进去的也有不少。加州据说1/10的车子挂残废人牌子,毫无疑问,怎么可以有这么高的残废人比例,浑水摸鱼捞好处的无赖真不少。另外,在美国政治正确的旗帜下,在招工,入学等等方面蚕食华人利益的老墨老黑就铺天盖地了。比较少的特殊情况出现在法院,黑人被警察打,赔2千万,打人的警察带薪停职若干天,以示惩罚,打华人的警察则完全正义享受,赵燕,苹果店华女,纽约过街老人,白打,一分没有。还有什么老公抽烟死了,法院判赔遗孀几亿美元之类的无赖。  最不无赖的恐怕是天天上班的中产,既逃不掉税,实际收入年年在萎缩,美国即便拼命印钱,对外部世界言,美国是最大的无赖,好处盘剥每年几万亿,然而仍然远远不够填补国内无数无赖造成的缺口,所以只能一天天烂下去了。中国正好相反,尽管贪官治国,每年损失和流失上万亿美元,仍然一天天好起来。说到底,这就是有没有无赖文化的差别。但如果中国进一步西化,最后就像那个南京法官判扶老人的赔,弄的现在倒在路上的老无赖越来越多,中国只能万劫不复。美国路易斯州台风,军队全副武装进去格杀治安,中国遇灾,军队进去根本不是为了治安的。如果中国西化,那就全民无赖了,治安是好办了,还不用军队,警察就足够了。现在的警察,有被小女人连扇几十个耳光立正不动。在美国小女人远远就击毙了,没有人相信,全美会有一个警察吃耳光,那太笑话了,美国不会有什么64,没闹起来就杀无赦了。对付人民,就是对付无赖,要么拿你没有办法,比如说罢工,要么你就没命了。前些天的网文http://www.backchina.com/news//314943.html指出,共产党尽管.....,但还是比美国文化强的多啊。  最近坐公车很多,公车实在没有国内那么准时,无赖不买票的太多了,我在国内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坐霸王车的。这里司机看见无赖完全没有反应。一次满满一大车人突然有好些乘客猛烈咳嗽,司机停车不开了,喊来医护车,这时早没人咳了,没有人上医护车,但司机就是不开,乌压压一大片人只能等下班车。司机是出于善良,还是怕担责任?民主社会,就是官司,我干吗要担责任呢?说到底,还是一个无赖。还有次,一个混混,下车慢了,没有下成,嗔怒司机,打了司机一下,好了,民主社会讲人权的,混混自然走了。司机可罢工不开了,喊来纠察车。。。。反正还是:说是民主人权,其实都是无赖。大家无赖,大家倒霉。希望中国千万不要变成这个样子!  - See more at: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45838/article-210158.html#sthash.q1AQW93V.dpuf
25楼(1828)
  续:1826楼  加拿大小留刺教师是因为被报警有了警察记录  作者:fighter8
01:02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5评论  关键词:加拿大, 记录, 教师  看到加拿大这些中文媒体一窝蜂地发报道,纷纷下结论说是小留周晓悦刺伤多大讲师是  因为老师太帅,她为情所困。好像是中文媒体媒体已经把小留给私审了。这样做对她很  不公平,完全超出了媒体客观报道事实的责任。  真正导致她持刀伤人的不是为情所困,而是老师报警,她想让导师撤销报警,被拒绝,  觉得自己完了。  她的精神问题其实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很容易发生的对某异性的obssession.很常见的。  一个帅男,又是教师,这样的小女生非常被吸引,然后想要seeking attention,用的  方式就是我们说的撒娇,国内娇惯出来的独生子女更加不知道天高地厚,往往本能地在  喜欢的男人面前撒娇,要这个要那个,就是要。从她的帖子看出来,她并没有直接追求  老师,只是说有问题想要约教授见面,又得在自己想要的时间见面。不遂就恼火了,发  匿名电邮批评教授。导致教授报警。  本来自己一心喜欢的人这样残酷地对待了自己不说,最让她害怕的是教授报警了,警察  给了她一个warning。她一定做过调查,知道从此后她就会有一个police record,警察  记录,而在加拿大这会给她留有后果,对将来移民找工作什么的都会有负面影响。如果  一个人被convicted,就是有正式的犯罪记录,但是即使仅仅被警察警告了,你就会有一  个警察记录。现在的加拿大,不管你申请什么都要不仅查犯罪记录还要查警察记录的。  一个小女孩当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既害怕后悔又委屈,好像一切都完了。甚至想起了  死。  所以想要通过后悔道歉,换取教授撤销报警。结果被拒绝,她就绝望报复了。  她的后悔,道歉,并不证明事情全是她的错。那个教授报警这种处理方式是否妥当呢?  如果她的匿名电邮威胁了教授的生命安全,那那个教授就有理由报警,警察就有理由干  预。但是如果正是如此,那个教授和警方早就在案发时把原因揭露出来了。为什么这样  讳莫如深呢?  因为对她的骚扰,本来是不是应该有更妥当的处理方式?比如通过校方管理处行政警告甚至停学,开除?学生联  谊会?甚至先去法院拿一个禁制令。都是民事的。一旦警察干预了,就会有警察记录,后就会有police record.可能她知道后果严重,所以才这么绝望。  - See more at: http://www.backchina.com/blog/296198/article-210230.html#sthash.obUNBQyK.dpuf
26楼(1829)
  华裔愤怒:我们受过高等教育 反对肛交  京港台: 06:42| 来源:明报 | 评论( 8 )条
| 我来说几句   华裔愤怒:我们受过高等教育 反对肛交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查看最新华裔动态!  反对安省新版性教育课程的家长团体前天冲击省长韦恩后,示威组织者现正发动家长通过打电话、签署请愿信和张贴通告等途径招兵买马,并计划在今年4月至6月期间发动遍地开花的连串抗议活动。  「安省家长联盟」的发言人、华裔家长刘燕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本周四晚的抗议活动相当成功,终于让省长韦恩亲耳听到了家长们反对新版性教育课程的声音。
  她说:「我们(组织者们)将在今天坐下来商谈,我们号召属下的会员每人每天打5个电话,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新版性教育课程的内容。我们也将在人流较多的超市等地点张贴有关4月14日举行的抗议活动的通告,并鼓励家长们在孩子就读的学校徵集请愿书的签名。」  安省省长韦恩本周四晚在密西沙加市出席少数族裔传媒招待会时,与数百名反对新版性教育课程的家长们狭路相逢,并遭遇了强有力的阻截和冲击。该项抗议活动为即将在下月14日举行的万人冲击省议会活动吹响了前奏。  尽管上述示威活动由皮尔区的屋主福利联会(HOWA)组织,但属下有近千名成员的「安省家长联盟」也组织了百多名华裔家长到场声援。  说课程有科学依据 惹怒华裔家长  刘燕颇为激动地说:「省长在讲话时谈到的第二点就是:关于性教育课程的更新内容是完全有科学依据的,这一说法让不少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家长们感到非常愤怒,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移民家长均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是在深入了解性教育课程更新内容的基础上才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她举例说,新版性教育课程的内容涉及肛交,但没有提及肛交容易感染爱滋病和其他性病的风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b t1804 200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