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牙斗湖有巨人卡里超市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推荐链接: |  |  |  |  |  |  | 
推荐阅读: |  |  |  |  |  |  | 
查看: 5709|回复: 14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沙巴州(马来语:Sabah),是马来西亚面积第二大的州
人口:298万(2006) 有70万客家人
沙巴的首府是亚庇市
沙巴州的人口组织是由30多个种族,超过80种方言所组成的。客家话竟然能在族群之间通行
华人是最大的非原住民族群,以客家人居多,客家人占华人80%以上
由于当地客家人在政经、文教、社会福利方面贡献卓著,因此第十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于1990年选在沙巴市举行。
客家话是主流方言,粤语、潮州话、福建话、海南话等方言是较少华人沟通的方言
01:24 沙巴客话行无阻
03:15客家话在30多个族群之间通行
16:53 教堂是客家人聚会的大本营 唱圣诗讲道全都用客家话 教堂外写明用客语
19:05 崇正中学是客家公会支持的 客家子弟多半上这所贵族学校 也只有华人上得起
沙巴的简介沙巴(马来语:Sabah),简称沙,是东马来西亚沿海的一个州,首府亚庇。沙巴与砂拉越和印度尼西亚接壤,与中国海南隔海相望。沙巴人分为三大民族:华人、卡达山人和巴瑶人,分别使用汉语普通话、英语、卡达山话和马来语。沙巴在1881年开始被英国统治,直到1963年9 月16日和砂拉越一起脱离英国统治,并结合马来亚及新加坡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沙巴享有风下之地(Land Below The Wind)或是风下之乡之美誉,原因是台风经过菲律宾时不会经过这里。沙巴的首府是亚庇,其他主要城镇有山打根、斗湖、根地咬、保佛、古达、仙本那、拿笃、斗亚兰、吧巴、实必丹、丹南、兰脑、吉打毛律、万劳等。纳闽在1984年由哈里士领导的人民党组成的州政府送给了联邦政府,现为联邦直辖区,也是马来西亚的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沙巴州历史
早期(16世纪 - 19世纪)由于缺少正式的官方历史文件纪录,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也只能由一些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来考证。沙巴博物馆收藏了这方面的资料。
据记载,沙巴早在公元六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的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证明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Borneo)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十五世纪沙巴以及砂拉越为文莱苏丹所统治。1658年,文莱苏丹为了答谢苏禄苏丹帮忙平定文莱的内乱,把东北地区割让给苏禄苏丹。
1761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与苏禄苏丹订立合约,以便在Pulau Balambangan岛上设立一个贸易站,1805年11月,这个岛被他们舍弃。
[编辑] 从 20世纪至独立时 1942 年至1945 年,日本人侵占了沙巴州。日军先抵达纳闽岛,然后继续攻打整个北婆罗洲。同盟军的轰炸机炸毁所有城市。日军完全侵占本州后,产生了抗日组织“神山游击队”,由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而在古达,另一支游击队由敦姆斯达发建立(Tun Datu Mustapha)。日,郭益南的部队开始与日军交战。亚庇市亚庇国际机场正对面有一座Petagas战争纪念碑。
日军投降时,北婆罗洲再度被英军占领。1946年,英属北婆罗洲特许公司将北婆罗洲统治权交给英国,北婆罗洲正式成为英国海外属土。北婆罗洲的首都由山打根迁至亚庇。1963年8 月31日,北婆罗洲摆脱英国统治独立。但之后是一段过渡时期,英属北婆罗洲总督留在北婆罗洲至1963年9 月16日,即马来西亚联邦成立当天。
沙巴州地理
沙巴州面积76 1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40公里,沙巴州在地图上看似一个狗头,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沙巴州东北部与菲律宾为邻,面向苏禄海,东部和南部是印尼苏拉维西及加里曼丹,面向苏拉威西海,西南部与文莱及砂拉越州为邻,西北部面向南中国海。沙巴境内最长的河流是京那巴当岸河,最高的山是神山。
人口 2010年沙巴人口为340万人,族裔结构如下:
1.卡达山/杜顺/龙古斯族:10%。
2.华人:60%。
3.巴夭人:3%。
4.马来人(文莱):4%。
5.毛律人:3%。
6.其他土著:14%。
华语是华人最主要语言,大多数华人以普通话和人沟通。华人与籍贯方言沟通,客家话是主流方言,粤语、潮州话、福建话、海南话等方言是较少华人沟通的方言。各族群都有其各自的语文,马来语为官方语文,也是马来人及莘莘学子的主要书写与沟通语文。但就学于八十年代初或以前(大马教育文凭取代英国普通教育文凭之前)的沙巴子民仍多以英文书写、沟通。原住民—卡达山与杜顺族普遍都以卡达山文,英语或马来语沟通。
大马华裔方言族群人口统计
(以600万华裔人口作基准)
方言分布及概括
主要聚居城镇
槟城、巴生、马六甲、麻坡、峇株巴辖、昔加末、居銮、新山、哥打峇鲁、古晋
华语(普通话)已成马六甲及南马华社主要沟通语。&&
巴生河流域及周边地区深受粤语方言影响。&&
北马、东海岸登嘉楼州及吉兰丹州甚至东马古晋的闽南语的使用者也有老化现象,成年人以华语和孩子交谈。&&
怡保、吉隆坡、沙登、槟城(亚依淡、浮罗山背)、吉打北部(章仑)、森美兰(芙蓉、知知港)、沙巴
客家方言来自惠阳、河婆、梅县、大埔等&&
沙巴州华人,客家人占80%以上,通行客家话,计有70万。
霹雳中南部(怡保、金宝、美罗)、吉隆坡(巴生河流域)、芙蓉、山打根
粤语成为本地电视台中文节目/中文电台主要媒介语,新一代年轻人逐渐向港式粤语靠拢,与广府话发源地广州渐行渐远。&&
潮汕(通称潮州人)
槟城(大山脚、峇眼色海、巴里文打)、雪兰莪(吉胆岛、适耕庄)、柔佛(新山、笨珍)、砂拉越(民都鲁)
由於潮汕人大都与福建人杂居或住在发展较缓慢的地区,正被华语及福建话强力影响。&&
受新加坡的电子媒体及“多讲华语、少说方言”运动影响,南马华裔家庭多以华语交谈。&&
受槟岛影响,大山脚这片潮州人聚居地的通用语已变成福建话。&&
闽东(通称福州人)
砂拉越(诗巫、美里)、霹雳(班台、实兆远)、柔佛(永平)、森美兰(武吉不兰律)
渐渐受华语大趋势的影响,华语成为这些方言族群后代的惯用语。&&
真正能掌握各自方言者已经少见(除了福州人占大多数的诗巫)。&&
散居於以下州属(森美兰、马六甲、柔佛、吉兰丹、登嘉楼)
大部分海南人后代都不谙海南方言,主要以广东/华语为媒介语,语言流失情况严重。&&
彭亨(文德甲、文冬、劳勿、立卑)
沙巴岛位于马来西亚,同时也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的北上端,西临南中国海,以其金色的沙滩而闻名。这里处于台风地带之下,终年没有台风、地震、海啸等灾难,故得以“风下之乡”的美誉。未经人工破坏的小岛群、清澈见底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以及山上公园里繁茂的各类动植物都是沙巴独特的宝贵资源
“沙巴”在马来语中意思为安全的港湾,虽然地处飓风地带
岛屿景色(1),却一年四季无台风,据说台风都从它的上空吹过了,渔民自古以来将其作为避风港。沙巴拥有东南亚最高的山峰“哥打根那巴鲁”,“哥打根那巴鲁”被翻译为“寡妇山”,故事跟中国的望夫石故事接近,这也说明了华人自古以来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在沙巴首府亚庇,游人随时可遇到会讲普通话、客家话、闽南话和粤语的华人,而华人在当地的经济活动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客家人最先落脚浮罗山背 太平天国带来革命情怀
马来西亚槟城州的浮罗山背是一个奇特的地方,从乔治市望过去,它就在山的背后,是岛屿的另一角,因此而得名。
但它为什么不叫“浮罗山后”或“浮罗山尾”呢?原来这个名称是客音,客家人叫山后为“山背”;而华语,福建话及广东话称为“山后”,潮州人也称山后或山尾的(在中国潮州不是有一个地方叫汕头,另一端叫汕尾吗?)由此可见,早年的浮罗山背是“客家话的天下”,大家也跟着客家人把它叫为浮罗山背了。即使直到今天,客家话仍然是这个地区的社区方言。
我提及这个典故与我要讲的故事是分不开的,因为是客家人参与开辟浮罗山背,也造就了客家人在这个地区扎根和开枝散叶;更为重要的是“太平天国”的客家精神孕育了客家人的革命情怀。黄源茂就是在许多年以后从客家革命情怀中走出来的一个山城的孩子。
我们先说说客家人如何在浮罗山背形成一个客家社区以及为何槟城在早期会是革命的摇篮?就不难明白黄源茂是怎样冒出头的。
从地理形势而言,槟榔屿被划分两个区,一个是东北区(包括乔治市在内),另一个就是西南区(以浮罗山背为主)。虽然西南区的面积比较大,但人口相对少。例如在槟岛的70余万人口中,浮罗山背的人口也只有10余万人。基本上是属于乡村地带。
但为什么这么一个偏僻和未全面开发的地方,会在早期有人宁可涉山拔水而居?这是与客家人的天性分不开的。
根据史书记载,远在日英人莱特开辟槟榔屿前,岛上已有58人居住。至少有三位客家人已经落籍,他们是张理、丘兆进和马福春。(《马星华人志》,1966,页41)。这种说法虽没有官方文字记载,但有一英人作者书虫(Bookworm)也有这样的记录:“当占据之初,除少数华人外,人迹罕至”。而译者顾因明(曾任钟灵中学校长)在序文中补充:“莱特初抵槟岛,居民58人”。(《槟榔屿开辟史》,1969,页3)。虽然没有提到华人是谁,但华人史家则认定是张理等人。因在他们死后,有一座建于1799年的大伯公庙,用以纪念他们三人(即今日著名的丹绒武雅海珠屿大伯公庙。有坟墓为证)。他们更说,这三位客家人至少较莱特早到槟岛40年。(《马星华人志》,1958,页55-58)。
不久之后,莱特于1786年10月提呈的报告说:“我们的居民增长很快,有朱力亚人(印度人)、华人及基督徒。他们已发生争执,但每个人竭尽其力进行建设。”(《Penang Past & Present》,1966,页1)
1794年,莱特逝世前的最后一份报告指出:华人成为我们最宝贵的一环,有男女及儿童约3千人。(《东南亚华人史》,1965,页244)
浮罗山背成客家话社区
我们就此针对最早期南来的华人作出推断。曾任马来亚华民事务官的巴素(Victor Purcell)博士这样说:“一位姓邱的客家铁匠、一位姓张的教书先生及一位姓马的烧炭人,他们都被尊奉为华侨的开辟者。”(《马来亚华侨史》,1950,页85)。这三位都是客家人,也是华裔学者所尊称的最早到来马来西亚的华人先驱者。
附和与认同客家人是开路先锋的,还有另外一位学者温梓川(已故,前光华日报总编辑)。他更进一步把浮罗山背当成是客家人的第一个落脚地:“客家人最初在槟榔屿登陆居留的地点,当推浮罗山背,而以惠州人占多数。在咸丰丙辰年间,即1856年时早已有公冢之设,浮罗古代碑墓多属惠州人,足证客家人到槟榔屿,尚在开辟之前。天主教堂则建于1854年间,该地客家人信奉天主教者亦最多。”(《槟州客属公会40周年纪念特刊》,1978,页719)
温氏也在文章中对当地客家人进行访问,证实他们的先祖于“太平天国”期间辗转来到浮罗山背定居。其中一位黄叶生系太平天国军官,在洪秀全失败后(1868年),结百余同伴来到马来亚,生存者仅20余人,居住在浮罗山背的双溪槟榔。(同上,页720)
另一学者黄尧补充黄叶生的曾孙名叫黄信忠。他们身上带来的太平天国的铜币也成为其中的一个“证据”,以证明他们是太平天国的逃难者。(《马星华人志》,1966,页76)
不论是否受太平天国的影响,逃难者不得不远离城市,避人耳目隐居山地也可说是客家人的“与市无争”的天性,宁可择居山地而不入市。历史的演变告诉我们客家人在浮罗山背形成一个“客家社会”,并在后来成为十分独特的族群已是不争的事实。
太平天国基本上是客家人带头的一场农民革命,曾在南京建立起与清廷相对峙的政权达17年之久()。在失败前已有居住在非太平天国控制的地区的客家人向海外移居;在失败后有更多的人向外避难,此其一。
其二是住在南方(赣粤闽三角洲)贫瘠山区的客家人也不堪生活困苦,率先向海外寻求新天地。
当英国殖民者对华工大开方便之门(起于1786年)时,客家人的身先士卒也成一种风气。浮罗山背既是一个隐市的山区,又是农耕之地,自然适合于客家人成群结队到来居住(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美德)。其中最突出的是双溪槟榔至今还完整地保留其名副其实的客家村的面貌。其它地区如浮罗市区,浮罗勿洞乃至美湖也有相当数量的客家人。他们在浮罗山背建立了一个讲客家话的社区,但又融入与其它民族和睦相处的社会中。
槟城孕育马共干部
当1930年,马来亚共产党(马共)成立时,槟城已被列为重要据点之一。马共一开始便派出李启新负责槟城的党务,他也肩负共青团的活动。(《The Origins of Malayan Communism》,1997, 页139)。而李启新非泛泛之辈,他在1947年时已是泰共的书记长,且了解莱特在曼谷被杀的情况。(《我方的历史》,2004,页168)。由此显示出共产国际是一个跨越国界的组织。
1932年,马共的“无产阶级作家联盟”成立,其中一位著名成员洪丝丝当年在槟城的《光华日报》副刊《新风》担任主编(他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逃到苏门答腊,但于1931年被荷兰殖民者驱回国,又再转到槟城来)。
洪丝丝在1936年留学日本,1937年返回马来亚,先后任《光华日报》和《现代周刊》的总编辑。(《洪丝丝纪念集》,1994年,页1)。
值得一提的是,在洪丝丝主政(编)下的《光华日报》,于1939年起用一位来自新加坡的文人,他就是后来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黄望青(1973年被李光耀政府委为新加坡驻日本大使,直至1980年退任,已于数年前逝世)。当时他的真实身份是马共北马局的领导人,但未公开。这一年,他用耶鲁笔名与刚南来的郁达夫掀起一场笔战,轰动文坛。1942年马新沦陷后,他被日宪兵逮捕而投降,一度被马共形容为“大叛徒”。1945年战后转入商界活动,改名为黄望青。(《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2007,页62)
黄耶鲁是因1938年在新加坡被吊销教师证,来到《光华日报》负责编译工作。他也在1939年接替被调往新加坡的李振宗(小忠,槟城人)在槟城的党务。(李振宗是在1942年在黑风洞主持马共秘密会议时被莱特出卖,遭日军围攻而牺牲的18人中之一人。这是著名的“九一黑风洞事件”)。
在这个时期,槟城参与马共而成为领袖人才的大有人在,不遑多让新加坡。凡具有表现者都调到新加坡总部工作。这些人有后来成为中国华侨将领的钟灵生林青山;后来成为马共副书记长的杨果(钟灵生)及后来成为厦门大学副校长的谢秋白等等。
有一位特出的客家人许庆彪也是在此时冒出头的槟城人,他是抗日的活跃份子。在1938年加入马共,更在1942年领导槟城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斗争。及后在马新沦陷时,他是第一个在雪州成立抗日军的领导人。
1942年,他抱病参加黑风洞马共秘密会议,不幸被日军包抄而牺牲,时年仅21岁。(《马来亚风云七十年》,2000,页67-68)
在抗日时期(),马共在槟城的活动主要转至威省爪夷建立游击队,而后发展到吉打和玻璃市。(《回忆槟吉玻人民抗日斗争》,1999,页1-5)
在日本投降后,马共的大本营是在新加坡和吉隆坡,槟城不再是重要的据点,霹雳则保存为马共的实力阵地。虽然如此,马共的星火却意外地在浮罗山背燃烧起来。这一奇迹的发生,是与槟城原本是马共的人才输送地有关,也与客家人的革命情怀有一定的关系。
如果说,英军在战后重临第一个登陆的地方是槟榔屿,(《我方的历史》,2004,页113),对马共没有直接的威胁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时双方的关系尚属友好。可是在1948年英军实施紧急状态大举逮捕马共及亲共份子后,为什么马共仍可在槟岛建立其根据地?确实是不可思议的。照理槟榔屿是个孤岛,没有退路也没有后援,游击队的生存已是问题,尤其是在英军重重包围下,几乎没有立足的条件。但事实就是浮罗山背的人民,尤其是客家人创造了历史。
无可否认的,1948年是马共命运的转捩点。这一年的2月1日,“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英军政府在6月18日宣布马来亚进入紧急状态,20日大举逮捕左翼人士,马共成为非法组织。马共也因此将620的日子当成抗英斗争的新起点,列为历史大事件。
当枪声打响后,马共回到武装斗争的路线,并重新潜入森林打游击战,也开展除奸行动。因此马共在同年8月1日成立“槟吉州人民抗英军”(1949年改称“马来亚人民解放军第八支队”)。这个部队竟于1950年在槟岛建立一支有规模的武装工作队(《为独立而战》,1998,页49-54)。本文的主角黄源茂就是这个组织的一位主要领导人。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客家之子-马来西亚吉隆坡王叶亚来年谱简编
叶亚来(即叶德来、叶来)是开发吉隆坡的巨人。有关他的传记,中英文均有,尤以王植原先生编著的《叶德来传》为最详尽,两百多页,三十多万言。得书固不易,阅读亦费时,为飨读者,现据该传摘要为编年,虽失之详尽,但可知其梗概。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丁酉)诞生。
& &  叶亚来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淡水区沙坑乡周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文福,父联开,母范氏。父母生四子一女:茂兰、茂恭、茂松、茂宽及亚满,叶亚来居长即茂兰。家贫、叶亚来年少即替人放牛。
  1854年(清咸丰四年甲寅) 17岁。
& &  随乡人由澳头乘小船至香港,再乘大桅船至马六甲,经族叔叶国驷带到榴连冬加去工作。掘土挑沙,筑塘养鱼。四个月后,族叔又介绍他到吉山(县治)另一族叔叶五店中当伙计,工作了一年。
&& 1855年(清咸丰五年乙卯)18岁。
& &  叶亚来身体欠佳,叶五误以为他不适宜于南洋气候,赠他大银百元出新加坡回国。船至柔佛停泊,他把百元赌输光,回国不成。
& &  1856年(清咸丰六年丙辰) 19岁。
& &  叶亚来与另一族叔叶福到芦骨,在同乡张昌工头的矿场当伙夫。收入可观,勤劳节俭,戒绝赌博等恶习,三年期间积了好些钱。同时学会开采锡矿的各种技术和管理矿场的各种方法,还学到不少关于市场设计和市政管督措施的知识。
& &  1859年(清咸丰九年己未) 22岁。
& &  叶亚来得族叔叶福的赞助,不再当伙夫,而自行经营生猪和锡米买卖的小生意。
& &  1860年(清咸丰十年庚申) 23岁。
& &  叶亚来到芙蓉,结识刘壬光(刘是芙蓉华人甲必丹盛明利部下的一个队长)。当时芙蓉两土酋因争锡米抽税权和保护费而发生战争,华人亦卷入战争旋涡,刘壬光举荐叶亚来给盛明利,盛委任叶为副队长。
& &  是年8月26日,战争爆发。盛军军需未备,军火不足,溃败。盛明利被擒遭杀害,刘壬光受伤,伤愈后辞职离去。叶亚来败退在林中茅屋藏身,入夜敌人追至,伤腿,逃至芦骨。华人战死和被杀害有六千多人。
战乱后,华人公选叶石担任芙蓉甲必丹,他对此职不感兴趣,只注重经营实业。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辛酉) 24岁。
& &  叶石无志于仕途,任职不久,则举荐叶亚来取代他的甲必丹职务。叶亚来接任后,处事严谨,领导有方,时局安定,是他初露头角,独当一面开始。
& &  叶亚来对发展锡矿生产大有贡献,首先输入蒸汽抽水机用于矿场,解决了水淹矿湖的困难,产量比前大大提高。
& &  1862年(清同治元年壬戌) 25岁。
& &  是年秋,叶亚来应吉隆坡华人甲必丹刘壬光的邀请,乃辞掉芙蓉甲必丹职前往吉隆坡协助刘壬光工作。
& &  1857年,吉隆坡还是一个三家村,因附近矿产丰富,几年后成了大村落,邱秀为这里的首任华人甲必丹。
邱秀任职一年后病逝,由刘壬光继任。叶亚来到吉隆坡后,最初替刘壬光总管锡矿,继而连刘在巴生的事务亦兼管。
& &  1865年(清同治四年乙丑) 28岁。
& &  叶亚来在协助刘壬光工作期间,自己也兼营开矿业务,到乙丑年,还自己开了一间德生药材店。
& &  1868年(清同治七年戊辰)31岁。
&& &&刘壬光病危,他举荐叶亚来代他任华人甲必丹,得到当地马来人领袖的支持。刘壬光还委托叶亚来管理家业,保护一家老小和理料其后事。叶亚来握有生死大权,也有制订法律的特权。
  1869年(清同治八年己巳) 32岁。
& &  6月,叶亚来正式任吉隆坡甲必丹。马来统治者三人,亲自到吉隆坡举行任命叶亚来为吉隆坡甲必丹的仪式,颁发银印一颗,以确定名位。仪式隆重,当地华人、马来人都兴高采烈,有如过盛大节日,一连四天,欢宴游乐。
& &  1870年(清同治九年庚午) 33岁。
& &  因雪兰莪王室内部经济利益之争,爆发了战争。土酋勾结张昌,攻袭吉隆坡,冀图夺取统治权,经作战两个月,把入侵者击退。是年冬,土酋和张昌再次袭击吉隆坡,叶亚来军先打击土酋,土酋败退。后土酋与张昌合谋夜袭叶军,叶军有备,又大败敌军,双方伤亡惨重。叶亚来联合马来统治者,合力进击残败敌军,历时二月,才把敌军击溃。战后,叶亚来抚慰受损居民。
& &  1871年(清同治十年辛未) 34岁。
& &  5、6月间,土酋和张昌再次进犯,叶亚来用计先击败上酋军,再集中力量猛击张昌军,敌军败走。
& &  8月,为了彻底消灭敌军,叶亚来联合马来统治者进军北伐。敌据险固守,僵持四个月,叶军粮将尽,加上盟军被诱降,倒戈返击叶军,叶军败退。
& &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壬申)35岁。
& &  5月,敌军重兵再次袭击吉隆坡,因众富悬殊,加上盟军叛反投敌,虽坚守三个多月,但援军不至、粮缺,叶亚来乃乘夜退出吉隆坡,至巴生,得到雪兰莪执政古丁优礼接待。
& &  叶亚来退出吉隆坡后,即派兄弟德凤回乡招募兵员,得三百人。
& &  11月15日,叶亚来誓师收复吉隆坡,自任总司令,有新招三百人、旧部七百人、古丁派兵千人,以新招子弟兵三百人作先锋。大军到达吉隆坡外线,因大雨连绵,行军受阻,只好扎营待机。
& &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癸酉) 36岁。
& &  3月,雨歇,展开军事行动。叶亚来军独任攻坚,古丁军及另一马来盟军任后备及截击败退之敌。进攻时,叶亚来使用“擂针”和“花河”——火箭炮此种特别武器,经三昼夜激战,敌军伤亡甚众,不得不退出吉隆坡。叶军凯旋进入吉隆坡时,各族居民空巷而出,欢呼雀跃、放鞭炮相迎,执政古丁亲来道贺,并按华人习俗、服饰,重新任命叶亚来为华人甲必丹。
& &  从吉隆坡光复至1880年的八年之久,叶亚来受雪邦政府委任为吉隆坡地区的行政首长,成为雪兰莪内地最高的领袖,吉隆坡政令,全归他一人掌管,有“吉隆坡王”之称。
  计自1862年至1885年,叶亚来在那里经营了二十四年,终于使原来不满千人的矿区吉隆坡,建设成为马来亚早年繁荣进步的大市镇,因而人们称他为“开辟吉隆坡的巨人。”
  1880年(清光绪六年庚辰) 43岁。
  叶亚来遵照英国政府的顾问官参政制度,把行政权交给行政司,只保留了华人甲必丹的荣衔。他和叶石同是初级华人审官,华人之间有争执,仍由叶亚来办理。政府对他很信任,凡由他向政府借款,都能达到目的。
  叶亚来置有很大的产业,有大量的房地产,有砖窑、熔锡炉、开矿用具的制造厂和修理厂、猪栏、牛栏、屠场、石灰窑、碎石场、码头、货栈、金银首饰店等。他热心公益事业,设立安老院、创办华文学校。
  1884年(清光绪十年甲申) 47岁。
  叶亚来计划回国一行,因病未果。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乙酉) 48岁。
  4月15日叶亚来病逝。是日,政府停止办公并下半旗致哀。出殡之日,衙署各部停止办公哀悼,高级官员全体参加殡仪行列,居民莫不同声痛惜,参政司罗爷亲致悼词,高度评价了叶亚来,其中谈到:“由于甲必丹叶亚来之死,使政府失去一位最忠实的干员,而本人则失去一位敬佩的良友”。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马来西亚吉隆坡王 叶亚来 广东惠州惠阳
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 叶亚石 广东惠州惠阳
马来西亚吉隆坡甲必丹刘壬光&&广东惠州惠阳
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士布爹区国会议员和金銮区州议员郭素沁 广东惠州惠阳
马来西亚能源、绿色工艺与水务部部长拿督斯里陈华贵&&广东惠州惠阳
(砂劳越人民联合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 李景胜& &广东揭西县灰寨镇畲黄村
(砂劳越人民联合党国会议员) 杨昆贤
(砂劳越人民联合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叶金来
(砂劳越人民联合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 杨莉
(前副财政部长,前森美兰州亚沙区国会议员) 黄思华& &广西客家
(前槟城州首席部长) 王保尼
(前沙巴州首席部长)章家杰
(民主行动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 张健仁
(民主行动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 温利山
(民主行动党砂劳越州立法议员)杨薇讳
前任马来西亚科学、工艺及环境部长杨国斯 广东梅州大埔
马来西亚卫生部长廖中莱拿督斯里&&广东梅州大埔
马来西亚内政部副部长曹智雄 广东梅州大埔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韩春锦 广东梅州平远
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政务次长胡亚桥 广东梅州蕉岭
马来西亚能源、通讯及多媒体政务次长谢宽泰 广东梅州大埔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丘思东& &广东梅州梅县
马来西亚国会议员曾敏兴& &广东梅州梅县
马来西亚贸工部副部长吴立洋 广东梅州梅县
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吴德芳 广东梅州梅县
马来西亚拿督、华人文化协会主席肖光麟博士&&广东梅州大埔
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拿督 魏家祥&&广东陆丰
马来西亚拿督杨天培& && &&&广东普宁客家
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席部长杨德利 广东河源龙川
马来西亚上议院主席丹斯里曾永森 广西北流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马来西亚:马口客家公会周年宴全场说客语
梅州网&&& & 09:05:19& &来源: 梅州日报
  [四海客风]
  为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客家乡情味道,让客语成为联络乡情的重要语言,马来西亚马口客家公会于8月27日晚举行庆祝43周年会庆暨全国客家歌曲卡拉OK 公开赛联欢晚宴,全场大多数以客家语为大会共同语言。
  (星洲日报)
大马客联总会欲建客家大厦
梅州网&&& & 09:48:44& &来源: 梅州日报
  [四海客风]
  大马客联会总会不久前在吉隆坡通往怡保大道旁一地点,购买了两间4 层楼店铺作为新会所地。客联会总会长杨天培拿督说,客家人占全马来西亚华人人口四分之一,全国有74个客家属会,总会亟需一个客家大厦,他呼吁客家乡亲慷慨解囊,以筹募新会所基金,共同完成客家大厦的重大使命。
  (赖志明)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全球客家 崇正会联合总会联合会代表荟萃马来西亚沙巴举行全联大会&&
10:02:27&&
& && &日全球客家 崇正会联合总会第三次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即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马来西亚沙巴举行,全球客家领袖及代表400多人出席的大会。大会主要议程是选举新一届的领导班子和通过下一届年会的举办地。大会一致同意并在热烈的掌声中再次推举百岁高龄的全联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博士继续担任全联会四次代表大会总执行长。
& && &在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第三届第六次主席团会议上,代表们一致通过,明年在深圳举行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建议。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常务副总执行长拿督邓福恩表示,选择在深圳举行主席团会议的原因,乃是配合支持福建省三明市明年申办召开世界恳亲客家大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文莱,以及印尼、南非等地的客家联合会代表,齐聚马来西亚沙巴,出席全联会第四届年会暨执/监委会代表大会。 一同出席者的有,百岁高龄的全联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博士、担任主礼嘉宾的全联会荣誉会长拿督斯里邦里玛杨德利,以及常务副总执行长曾观涛等。
& &&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组团参加了本次大会,会长陈小平被选举为副总执行长。在最后一天的《客家之夜》的晚会上,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和深圳地区的其他代表集体登上舞台,在全场掌声欢呼声中,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陈小平会长和深圳宝安龙川联合会张禄光会长从全联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博士、常务副总执行长曾观涛先生手中接过全联会会旗。至此,全球客家 崇正会联合总会联合会马来西亚大会圆满结束。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向全球客家、崇正联合总会赠送锦旗
陈小平会长与总执行长黄石华老人及常务副总执行长曾观涛等合影留念
总执行长黄石华老人在选举大会上讲话
总执行长黄石华老人家在《客家之夜》晚宴上致辞
常务副总执行长曾观涛在选举大会上讲话
总执行长黄石华老人在选举大会上讲话
各个地区的客家代表团长为祖国的统一和全球的客家人的事业举杯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在交会旗仪式接旗
客家之夜晚会现场
深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小平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元首府会见元首敦朱哈玛希鲁丁时合影
全球客家 崇正会联合总会代表团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元首府会见元首敦朱哈玛希鲁丁时合影
马来西亚沙巴合影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客家人在马来西亚
发布时间:&&& && & 来源:&&梅州日报
& & 18世纪末至19世纪,大批客家人漂洋过海到南洋谋生,马来西亚便是其中一个目的地。据了解,客家人到马来西亚最早是在槟城,马来西亚最早的华人会馆即为1801年成立的槟城嘉应会馆。马来西亚许多主要城镇如吉隆坡、怡保、芙蓉、沙巴等是由客家人开辟的。
& && && && & 早期的伐木场
& && & 割胶是马来西亚立国重要的农业基础
& & 马来西亚早期(19世纪末)经济支柱为锡矿业、橡胶业,当时的华侨特别是客家人对此贡献尤巨。此外,早期客家人主要从事典当业、药材业、裁缝业、眼镜业、制鞋业、白铁业、布疋洋服业等。其中,梅县松口人古石泉1796年在槟城创建的“仁爱堂”至今不倒,是东南亚最悠久的中药店。
& & 客家人早期在当地政治地位中颇具影响力。早期担任重要官职如清廷驻槟榔屿领事和甲必丹(当局选定的管理华人社会事务的领袖)的华侨,以客家人为主,如张煜南、梁碧如、叶亚来等。“崇文重教”的客家人在大马华文教育上的贡献具领导性作用。全马第一间私塾学堂——“五福书院”为客家人在槟城于1819年创办,而第一所现代式学校是客家先贤张弼士于1904年所设的“中华学校”。“报业大王”胡文虎(祖籍福建永定)在一生中创办了包括著名的《星洲日报》在内的十余家大小报刊;现存报刊中历史最悠久的是孙中山所设《光华日报》。
& & 目前,马来西亚有2500万人,其中华人约占1/4,客家人约150万,分散在全马各地(其中怡保、沙巴是客家人最集中的城市),涌现出不少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广东惠州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出访马来西亚
梅州网&&& & 11:24:38& &来源: 中新网
& & 据惠州外事侨务局消息,6月9日至19日,应马来西亚客家合作社等社团邀请,以惠州市惠阳区侨联主席蔡敏儿为团长,以国家一级演员黄红英为特邀顾问的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一行21人,带着惠阳原创的客家歌舞节目,出访马来西亚进行客家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得到了各主办方和当地华侨华人的热烈欢迎。
据悉,2009年10月,惠阳区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州梳邦再也市议会沙登区正式签署了建立友好关系区意向书,双方同意在经贸、科技、文化、旅游以及社会工作等方面加强交流与友好互动,促进双方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通过双方多次的沟通交流,鉴于沙登区有近70%的客家人祖籍在惠阳,他们非常热切和期待对自身的传统文化——客家文化、客家艺术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的实际,6月9日,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首站到访沙登区,受到了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以及主办方沙登区的热情欢迎。
6月10日、11日晚,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分别在室内和室外与当地演出团队共同进行了两场表演,演出主要包括男女对唱、客家歌舞、女声独唱、男声小组唱、小品等节目。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的客家文化艺术的交流,让更多的沙登客家人对自身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客家文化在马来西亚的传承和延续。两场晚会共吸引了逾5000名观众前来观看。
6月12日,关丹客家公会在关丹喜庆楼举行76周年会庆暨主办中国惠阳马来西亚关丹客家文化艺术交流联欢晚宴,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应邀前往演出庆贺,受到了马来西亚客联会副总会长叶运兴及关丹客家公会叶运福等人的热情接待。晚宴邀请了马来西亚各州属客家公会代表及本会会员等近千人参加。当晚,交流团表演呈献了10多个精彩的客家文化歌舞节目。
6月13日,应淡马鲁客家公会的强烈邀请,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前往淡马鲁客家公会进行了半天的交流活动,受到了淡马鲁客家公会邱国权会长以及全体理事的热情欢迎。在淡马鲁客家公会会所,双方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大家互相畅谈起客家人的起源、迁移的路线、客家人的风俗以及各地的客家美食等等。此外,双方还进行了客家山歌的交流,场面热烈,轻松愉快。
6月15日上午,应雪隆惠州会馆的邀请,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前往该会位于吉隆坡茨厂街六楼的会所,与该会客家山歌班的会员就客家山歌的演唱、传承、发展和推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该会客家山歌班主任李润英表示,非常感谢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的到访,给他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客家山歌知识和多首原创的客家歌曲,让他们如获珍宝,受益非浅。她希望我们能更好地发扬和推广客家文化,特别是要注重海外客家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6月14日至19日,应友好关系区沙登区的邀请,以惠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莉兰为团长的公务考察团一行6人到访马来西亚,对友好关系区沙登区进行首次回访,受到了马来西亚雪兰莪州行政议员欧阳捍华以及沙登区相关市议员的热情接待。双方就今后的交流互动以及推进经贸、文化、旅游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6月18日晚,张莉兰带领惠阳客家文化艺术交流团及公务考察团参加了由马来西亚客家合作社主催、斗亚兰县客家公会荣誉主办的沙巴客家文化大汇演。并向沙巴的广大华侨华人宣传推介了惠阳及惠阳客家文化,并热情邀请和欢迎广大侨胞到惠阳旅游观光、投资合作。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客家公会联合会:全马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 && & 来源:&&梅州日报
& & 东南亚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就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建筑而言,可谓是硕大的“世界建筑博物馆”,古老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阶梯形的、宝剑形的、腰鼓形的……林林总总,相互映衬,和谐并存,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异彩纷呈。
& & 7月24日中午,由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会长、丹斯里拿督吴德芳亲自担任司机、向导、解说员,我们来到位于吉隆坡燕啤律路18号的客联会会所“客家大厦”。她地处闹市中心,毗邻双峰塔(共88层、452米高)、星光大道等吉隆坡标志性城市景观,被著名的超级购物中心金河广场、时代广场和五星级酒店包围;同时,她又身居老街区,左右都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看起来与梅城江北凌风东路颇为相似的旧式建筑。
& & ▲位于燕啤律路18号的客联会会所“客家大厦”
& && && && && && && && &双峰塔
& & 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于1978年正式成立,初期组织形式异常松散,在运作上缺乏一个功能性的结构,哪一个属会担任理事长,客联会就好像“出嫁”到那里,像“流浪人”一样。1996年,隆雪客家总会会长吴德芳接任客联会第11届会长,在隆雪客家总会设立客联会永久秘书处,第一次挂上客联会的招牌。2000年5月,客联会购下位于吉隆坡双威镇、价值100万令吉的3层楼房为会所。目前的会所“客家大厦”是客联会于2006年花200多万令吉购置、装修,于2007年正式启用的。为了“以会养会”,一楼门店已出租给商家了。二楼是丹斯里拿督谢富年博士图书馆,三楼是会长室、丹斯里拿督吴德芳会议厅(理事会议厅)和古润金室(秘书处),四楼是智雅堂(会议厅)、活动室。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功能齐全、装修精致。
& & 吴德芳介绍客家文化走廊
& & 客联会旧会所& &
& & 采访组向客联会赠送锦旗
& &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作为全马客家社团的总会,“客家大厦”四楼会议厅利用四壁设置了“客家文化走廊”,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客家历史、客家建筑、客家美食、客家风俗、客家名人等,可谓是一个小型的客家文化和客家乡情的教育基地。
& & 飞越千山万水,“天下客商”之“寻访客家会馆”专题报道组,在东南亚之行的采访第一站,见此“客家文化走廊”,甚感亲切。不知那些乡音虽无改、鬓毛却已衰的老会员,置身于“客家文化走廊”,心中是怎样的一份情怀?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一口能操多国语言多种方言的新生代,又是怎样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150年前传入 大马客家文化“斗牛狮”复兴
梅州网&&& & 10:53: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这个就是斗牛狮主要的角色,狮子、猴子、沙仙(右)和阿陀伯(左)。
“沙仙”带着狮子出场。
& &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马来西亚吉兰丹加腊士州议席补选,让客家人新村――布赖瞬间红了起来,连带鲜为人知、已趋没落的醒狮文化“斗牛狮”也借势崭露头角。
& & 斗牛狮是客家人文化传统之一,传入布赖新村已有150年历史,但因着缺乏“香火”继承,斗牛狮几近失传,直到两年前才复兴。为免这项客家独特的文化消失,斗牛狮第五代传人在各方协助推动下,成立了“水月宫斗牛狮团”,以开班授课传承薪火,使得村内再度掀起学斗牛狮的热潮。
& & 如今,前来报名学斗牛狮的人数达五六十人,男女都有,最年长的徒弟25岁,最年幼的只有5岁,由3个教练分别教导他们不同的舞步、敲锣打鼓和拳棍法。不过,该团只有约30人组成的狮队,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才会出狮到具有逾600年历史的水月宫表演,以为村民取个好兆头。
& & 150年前传入布赖新村
& & 一般人大都熟悉舞狮中的南狮、北狮,还有由本地贺岁片《大日子》在今年掀起的舞虎风,鲜少人知道原来斗牛狮也是舞狮的一种。
& & 斗牛狮与舞狮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头没有角、狮嘴则呈四方形,且舞步复杂,每一个步伐都得依据故事而行。除了狮子,斗牛狮也会扮演青黄猴哥、沙仙和阿陀伯的角色。
& & 150年前,斗牛狮传入布赖后,一度兴起学斗牛狮的浪潮,但多年后此传统文化却被人们渐渐忽略和淡忘,前后“消声匿迹”了4次,每一次停顿数年至20年间再复兴。
& & 直到2008年,布赖水月宫、斗牛狮第五代传人孙成然在一班徒弟和热爱传统文化人士的推动下,才正式成立“水月宫斗牛狮团”,以广招门生,让斗牛狮文化起死回生。
& & 每个舞步都依故事而行
& & 其中一名教练孙成华接受《光明日报》访问时说,随着师傅孙成然已年老,这项传承文化的重责便交给他和另两名教练王金水、张玉来。
& & “斗牛狮是一种极为难学的舞狮,不只是狮头重,而且舞步也比较复杂,必须照着故事进行。”
& & 不过,和百年前不同的是,水月宫斗牛狮如今的演出已简化许多,许多精彩的情节也已更改,但演出的精髓还是存在。
& & 大腿放2水杯练扎马步
& & 在以前,学斗牛狮要吃苦,扎马步一练就要半小时,且大腿上还得置放两个装满水的杯子、所舞动的狮头重达5公斤,反观新生代团员的练习却轻松多了,扎马步只需十多分钟,舞动的狮头也只有2公斤重左右。
& & 斗牛狮团教练之一王金水(53岁)17岁便学斗牛狮。他说,师傅孙成然的教导严厉,要求徒弟一定要掌握基本功如马步、拳法和棍法的基础,稍有出错,就会狠狠教训他们一顿。
& & 狮头重5公斤极吃力
& & “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师傅会要我们练马步,一练就要练上半小时。当时师傅还要在我们大腿上放两个装满水的杯子,而且腰部要直,更不能让杯子内的水洒出来。”
& & 他称,他们不只要学好基本功,手上舞动的狮头也比较重,有5公斤,反观现在的狮头比较简化,只有2公斤重。
& & “现在我们对年轻的一辈没有以前那么严厉,顶多只叫他们扎马步个十多分钟。”
& & 训练减严厉免吓跑学员
& & 斗牛狮团另一教练张玉来(42岁)解释,由于现今的孩子吃不了苦,他们担心若训练过于严厉,将把孩子吓跑,届时更加难以把斗牛狮的文化传承下去。
& & 他说,他们其实曾想过要严厉的教导新生代,但只见许多年轻人在学习了一两天后就嫌辛苦而“落跑”,教他们痛心不已。
& & 孩子多抱玩耍心态学习张玉来也感叹一代不如一代。“在以前,师傅一直训示我们要有忍耐力,无论别人如何挑战我们,都不能出手,除非情况危急,会伤害到自己,我们才出手还击。可是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冲动,容易为一点事情愤怒,最后更出手打人。”
& & 他披露,现在的孩子们思想还不够成熟,大多数来学斗牛狮的都是抱着玩耍的心态,很少会抱着为传承文化的想法来学习。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客家文化节
发布时间:&&& && & 来源:&&梅州日报
& & 马来西亚客联会作为全马客家人的总组织,特别注重弘扬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日至11月6日,由马来西亚客联会主催(倡导)、隆雪客家总会主办,以“承先启后中华心,追根溯源客家情”为主题举办了第一届客家文化节,内容含中外客家名人传略图片展、客家人中原南迁风情图片展、客家民俗民情图片展、马来西亚客家历史文物资料图片展、马来西亚客家艺术作品展、客家美食品尝会及出版客家食谱、第一届客家学研讨会、客家山歌巡回义演及客家山歌交流会、募集客联大专清寒子弟贷学金、中原之夜联欢晚会等十大项目。盛会之后,决定“客家文化节”每年举办一届。其中第六届大马客家文化节由吉打客家公会承办,于今年7月31日至8月2日举行。
& & “客家文化节”是区别于马来西亚其他华社乡团(福联会、潮联会、广联会、广西总会、海南联合会、三江总会)的品牌活动,为乡团活动开了新风气。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清代马来西亚客家人的观音信仰
& && & 在南洋,宗教活动往往被利用作为社群团结的象徵.当每一个个人祈求经济充裕,以及祈求个人平安与地 安静的同时间,神明又是同一来源的社群群众共同信任的对象。把乡土信仰带到一个新的地方,可以缩短新居留地和本乡间的地理与精神差距,神明世界所代表的伦理道德 ,又兼能巩固社会秩序和影响个人意识取向。
  一间庙宇,既有维护原乡传统的功能,又能扮演了共同信仰中心的角色,它其实也是巩固异地团结的组织瘟量,扮演凝聚社会力量的中心角色。许多早期在南洋出现的百年老庙,都可以一再印证这一论述。
  在今天,建庙也许并不是一个基本的需要,可是,在那个时代,天灾人祸都难以预料,信仰上的支持就变得很重要了,也只有一批最早的居民想在一个地区安定下来,而且,他们也安定下来了,他们才会在当地安祀他们从家乡带来的神明香火。
  客家人正如其他华人社群一样,普遍崇拜观音菩萨,而且相信在客家人最初南来马来西亚之际,他们也已经把这一信仰带来,成为大马客籍村落或各籍为主的社区之信仰一环。
  在佛教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到各地崇祀观音之寺庙,都包括了各属人的捐款参与。尤其全马各地的区都出现水月宫观音崇祀,更不是偶然的现象;水月宫观音极可能是客属人在开拓矿区的时代引进的乡土神兼保护神 。
  但说到客属人士对观音信仰和佛教的重大贡献,理应是二十世纪,北马客属先贤张弼士等人领倡扩建当地人俗称 “龙撞钟观音”的鹤山大士堂,使它成为后来东南亚最大的佛寺的极乐寺,他们支持了来自福州的妙莲禅师任“钦命方丈“,建立东南亚第一所正规的佛寺。
  此外,我们仅就清代的情况说明之。
(B)最早的客家人观音香火
  我们有极大的理由相信,最早的客家人供奉观音的庙宇,可能是在马来半岛东海岸吉兰丹的布赖地区。
  根据S.M.Middlebrook的记录,这座村庄,在他在1933年造访 的200年之前,已经存在,它曾经是金矿区。在1800 年左右,当地采矿为生的华人先民为了反对土酋天猛公(Temenggon,管理内政之大臣)垄断白米之供应与贸易,影响他们的生计,愤而反抗及刺杀对方,导致过天猛公儿子入侵华人矿村,对村民大屠杀。
  在一九三三年,Middlebrook到布赖去考察时,当地只有二、三名妇女是真正来自中国,他发现布赖村庄当时有七八百名客籍华人,他们已几乎人人以种稻为生,同时他也发觉到布赖华人的皮肤黝黑。他认为这是布赖男人与原住民或泰女通婚的证明。当时也确有这种通婚现象,包括甲必丹的祖母是暹人 。而当时的村民多住在村外私人的耕地,只有约二十家人和店铺的村中;村中的店铺兼住屋,包括村中的观音庙内,组成村中简陋的建筑,它们多用稻灰景象与竹子为材料。
  布赖村华人一直到一九三三年时,仍还有庆祝华人主要的节日。迄今,老年人犹记得在他们还年轻时,布赖村重要的庆典不是农历新年,而是观音诞辰。在这每年一度的节日庆祝工作,往往在观音千秋数个周以前就必须开始预备,以便维持超过十天的各种膜拜庆典仪式。当时人群从哥打巴鲁乘船沿河上来布赖,售卖货物和祭拜典礼、宴乐和赌博,情况相当热闹。所有的神明也从庙里被延请到上轿游列村中为庆祝特备的亚答棚中去。此外,庆祝的仪式不但祭拜华人的神明,马来人的“拿督公”神也受到祭拜 ,还有客家各户先祖矿工的神位等……
  基于华人最初到达一个地区,必定也把他们心目中的乡士祖神带到当地。因此,布赖水月宫的观音信仰,可能是最初也最早出现在大马的客家村观音香火。它的出现说明,人们对佛教的亲近,又以一种民间信仰的形式南传。
(C)分布东西马各地的客家人观音信仰留痕
  北马最早崇祀观音的是槟城屿广福宫,它当然并不全是客人为主的,而是属于全体广东、福建之华人先民共同的公庙;在它1800年建庙碑文,捐款的客人可考的有永定人胡武撰,他也是海珠屿大伯公的倡建人;在1864年重修时,即有永定人胡泰兴、惠州人黄陈庆等捐缘 。庙中文物,还包括1803年甲必丹胡始明曾偕两名儿子臻麒及臻麟送的“钦崇福泽”匾,流传于当地客家人的早期的说法认为这位捐匾给广福宫的甲必丹据说也是客人。在中马,吉隆坡是惠州为主的客家人开辟的地区,当地安邦区的登彼岸观音佛堂,建于约1884年间,其中有1889年由信徒送的客家惠州乡士神谭公仙师香炉,即说明信徒以客属为主。安邦的莲花庵,名字相承丰顺县的莲花庵,内有惠州府会馆1889年送的大理石炉。两庙文物说明了两庙与当地客属主导的惠州社群有极深渊源。
  马六甲观音堂是福建人为主的青云亭之外,另一间祀观音的庙宇,创庙于1895年;从它1896年的捐缘碑,我们可以发现到,它曾远赴吉隆坡、芙蓉、新加坡、柔佛捐款,其中不少捐款人可证明为客籍人。彭亨劳勿观音堂,1910年设立之前,原本就是谭公爷为主祀,后来才改成以观音为主祀,亦肯定与各属有关。
  砂劳越古晋达明路林华山观音堂其后头原为“福善堂”是崇拜“无极天尊”的先天教斋堂,成立于1867年前,现观音堂最久的可考文物,是1902年留下的对联;在1907年的捐缘碑上,它的绝大部份捐款人都是来自当时客家矿工集居的帽山地区,说明这是一 间客家人的观音庙。而帽山的慈云阁,据说在1890年之前已有庙宇, 庙中可考之最早文物有赖超先在1902 年敬送的铜钟。
  值得进一步探索的是马来西亚多处都出现像布赖一样崇祀观音的庙宇都叫“水月宫”,而且,大都是在当年的金矿或锡矿产区。
  从田野考察发现,砂劳越第一省新尧湾水月宫据说是客属人在1850年建,现有门额是1886年由陈尊盛奉送 。新古毛的岳山古庙,藏有一块1897年的“水月宫”匾,其附近观音阁建于1904年。霹雳州怡保的水月宫拥有一块志明明绪十六年冬(1890/91)的云板,是肇庆四会人范昌明所赠,这是怡保区已发现的华人文物中志年最早的。金宝务边街的“金宝古庙”,留下的光绪三十(1904/05)香炉已说明它原名水月宫、 当时捐赠的信众包括了古网州、东莞、新安、四会、惠州、增城、广宁、南番顺人。霹雳出现非客籍捐赠水月宫的情形可能是帮派之争消除后,各帮派语系对观音信仰共同扶持的证明,这是信仰原本不分帮派的现象重现。
  马来西亚最早的水月宫香火可能是在吉兰丹布赖,其历史比槟城更早,可以远溯到十八世末。但是,由于马来亚共产党在日治时代后展开了反英殖斗争,紧急状态时期,英军为了对付马共,利用行政手段坚壁清野拆散当地以及活望生的客人村落,于1948年起将当地客籍人分散到瓜拉丁加奴二十哩外、彭亨州的瓜拉立卑以及南方的柔佛古来附近 ,形成几个不同的布赖新村,结果吉兰丹水月宫的香火便随著先辈分成几组小群到异地一切从头开始的过程,迁州过府的在几个地区都分香建庙,香火分散上述各地新村去了。
  值得玩味的是槟城广福宫,宫内亦有一块无桌,志明是1896年,由当地著名的佛徒陈西祥娘所赠,上刻“水月宫”。 其来历如何?或者槟城亦曾有水月宫香火?暂时不得而知。
  有关“水月宫”的香火来源,据砂劳越的说法,是来自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四公里的“天竺岩”,而吉兰丹方面原住的布赖客家人,因时间经过约三百年的变化,对祖籍多是概念模糊,已不可考,因此很难知悉他们的先人是否亦来自河婆。但新古毛、怡保、金宝、早期都有河婆人采矿。因此,说水月宫香火来自河婆是可能的。
  其实,“水月”本是佛教用词,佛教大乘十谕之其中一谕,即以水月譬诸圣之无实体,智度论六曰:“解了诸法,如幻 ,如焰、如水口月……”。一心观水相入水定的水月观音,亦是中国流传极广的一种观音造型;法国罗浮宫所珍藏的水月观音,是唐朝中期的作品,采用了半跏跌坐大海岩石上的造型,可见这是中国流传极广的观音造型。而飘洋过海的人们,要在海上冒风 浪之险远到异地采矿, 更是险上加险;先民以水月观音为心理依从及祈求保护之寄托, 亦折射出南来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开拓时代的辛酸。吉兰丹等地的“水月宫”出现于矿区,又因紧急状态,而出现了分香及迁移,正反映出先辈的苦难历史。
(D)从民间观音信仰朝向佛教寺院
  到了槟城极乐寺的出现 ,其过程又标志历史进入另一阶段,它的发展代表著和中华文化融为一体的北传佛教信仰,在东南亚正式有了庙宇,开技散叶。它由一八九一年 建立在亚依 淡白鹤山上一座木构大士殿,发展成福建鼓山寺的海外别院,再后来演变至今日东南亚历史性宗教名胜,个中有不少客家领袖的功劳。
  据韦宝慈1907年撰《槟榔屿白鹤山极乐寺碑记》,我们可从这块现存寺中的碑记得知,槟城鹤山极乐寺原本是以大士殿为主殿,主祀观音的古庙。3年后立的《槟城极乐寺碑》则说明,当时“草架茅舍”有了改变之机运,是得力于妙莲获得代理领事的嘉应客家人张煜南答应发动捐献。其后,当时北马著名的众客家领袖,对推动极乐寺的发展不遣余力。
  在中国佛教史上,来自福州的极乐寺开山长老妙莲,是唯一曾往北京请得《龙藏经》,并获赐紫衣殊荣的东南亚寺院住持高僧。他在极乐寺藏经楼留下的《龙藏经》和“奉旨回山”的仪仗牌以及“钦命方丈”的匾额。
  极乐寺全部工程,历十五年完成,总计建筑费十七万九千六百余大元。六位主要的倡建助缘人,都是客家人,而且除张鸿南、张振勋(弼士)、张煜南、谢荣光、戴春荣、郑景贵皆曾出任信托寺产的大总理。五大总理中,除了郑景贵之外,其它四位都是历任清廷驻槟领事。郑景贵则曾经捐银十万,作为清廷在安南对法国战争的捐输,另一方面,发出护照予妙莲长上京请《龙藏经》的当时领事其实便是谢荣光的女婿梁碧如。上述各人都曾获清廷封官衔,而且与张弼士相知。妙莲长老得于北上请经 ,亦可能是得自其中的渊源。
  一九零四年九月,妙莲法师 获颁《龙藏经》,并获得御赐紫衣的年与月,正好与清廷对张弼士任命的年与月相符相同。妙莲长老到北京请得《龙 藏经》的同年同月,张弼士也备受清廷皇恩浩荡,清廷提升太仆寺少卿张弼士为太仆士正卿,并担任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督为闽广铁路,负责海外招商及推动各地总商会成立。同时,张弼士也兼任槟榔屿管学大臣,在槟城 积极推动中华学堂。
  极乐寺,建寺成功,和当时出钱出力倡导闽粤人捐助的客家领袖,有相当直接的关系。其中一个的原因,也当然是由于他们信佛拜观音。
  无可否认极乐寺创建之前,清代的大马客家人已引进的观音信仰,也无可否认它们大多是香火庙。它们固然可以说明是佛教信仰渗透客家移民社会及深入民心的一种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得不认识,这种观音崇拜,主要是表现信仰习俗的认同,信徒大多是抱著“求神拜佛”的心态,而不曾真正主动认识到佛教的教义。因此在马来西亚早期的观音信仰基本上也就成为地区上的共同信仰及团结象徵,以至各个社区或个人的“保护神”;却不一定随著观音庙的建立就会出现活跃的佛教活动。如此的信仰,人们兴趣讲述妙善三公主的故事、藉演戏酬神办庙会欢庆,甚至喝酒赌博;他们这一类的热心甚或超越了对佛教的五戒十善或深入经典教义的注重。既然民间信仰色彩的观音崇拜重演中国所会出现,因此,也就不难想像中国一般的情形出现在马来西亚:非佛教正统的民间教派,藉供奉和重新诠释观音信仰传教的例子比比在马来西亚历史上也皆是;相信十九世纪的林华山观音堂即此例,从它留下的联匾诸多“三期普渡”及推崇“无极天尊”,可知它在佛化之前,原来突出了先天教的民间教派色彩。但另一方面,它所供奉的观音,却是 吸引了不少信众,成为支持其庙宇长期操作的来源。 无论如何,我们也可以说,这样一些社区上的观音信仰,不但把观音崇拜播散到马来西亚各地,也保存了移民到马来西的华人继续接受佛教特明的种子。由于人们在不同地区建庙,保持了对观音的崇拜,因此,对佛教的亲切才不致于因人在异地而消减。等二十世纪初以来,来自中国的法师陆继南下,在马来西亚各地传教之际,基于各地人们保持的观音崇拜,对佛教才不会感到陌生,一些先天教斋堂转化为佛教是自然的。即使吉兰丹布赖等地的客家人,有不少都早已混杂了其他种族的血统,也不知祖籍在那里,可是,“水月宫”的香火却使他们自认是佛教徒, 也保持自认是华族的共同象征。观音的香火甚至因为当地客籍代代有人与当地泰族的通婚与交流, 马来西亚吉兰丹的南传泰文化佛教寺庙,也找到立足范围。南传的暹罗寺庙,供奉源自北传的观音,而且是中国的观音造型,在马来西亚是相当普遍的。
[会长访谈] 有“根”才不会像浮萍
发布时间:&&& && & 来源:&&梅州日报
& & 记:吴老,您担任过年“华总”会长(注:“华总”为马来西亚各州华人社团的总代表“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的简称)、年马国七大乡团协调委员会主席这样重要的职务。请问您是以何种心态参与社团活动的?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第二届客家文化节在新山举行,客家乡亲主持剪彩仪式。
& & 吴:华人虽在马来西亚占据重要地位,但毕竟是“少数民族”,唯有团结才能在侨居国生存和发展。我从小家庭贫困,小时候在马六甲,如果不是在华人社团创办的培风小学和培风中学念完书,我不敢想象我的人生会是怎样的一番境况。我是以儒家思想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的,因此我在修身齐家、有了较坚实的事业基础之后,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的方式来回馈社会。我从1976年至今这30多年来在华人社团曾担任100多个职务。
& & 记:您现在是客联会会长,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该会的情况?
& & 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自未独立前是一家,那时南洋客属总会是整个东南亚客家人的联合组织,各自独立后马来西亚没有了客家人的总组织,于是1976年在霹雳州的怡保召开全国客家公会代表大会,与会的31个团体一致通过组织“马来西亚客家公会联合会”(简称“客联会”)的决议;1978年获正式批准注册。客家人分布在马来西亚的13个州,他们在当地组织客家乡团的公会,达到小团结;这些客家公会联合组成客联会,实现大团结。目前客联会有71个属会。
& & 记:在子女逐渐接手公司事务后,您是否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团活动并作为第二事业?目前的客联会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 & 吴:我现在上午到公司处理事务,把下午时间交给社团,可以说是乐此不疲、全情投入。
& & 我认为,没有根的民族就像浮萍,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冲走;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就是因为不忘根、不忘本,才能顽强地在寄居地开枝散叶、有所成就。“客联会”作为全国性的客家人的总组织,传承中华文化尤其是客家文化,责无旁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外,华文文化保持得最好的就在我们马来西亚。
& & 当然,提倡客家文化并非搞族群文化主义,而是张扬母语文化,向下一代灌输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同时我认为,海外客商除了注重赚钱之外,还应该出钱出力反哺本身的文化。
& & 记:那么,客联会是如何反哺文化的?
& & 吴:近15年来,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和客家文化,客联会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年5次组织寻根谒祖团前往闽西石壁及河南中原地区寻访客家远祖,加强了全球客家人的联系,2006年又主办了“大马参政华裔寻根团”到中国广东寻根探旅;二是日至6日,客联会成功主办世界客属第15届恳亲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代表1500人云集吉隆坡双威大酒店开会,当年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亲自为恳亲大会主持开幕,并盛赞客家人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三是2001年12月9日在梅州市华侨博物馆设立马来西亚厅,展示马来西亚的客家文物,并于日在槟城正式成立“马来西亚客家文物馆”,展示历代客属先辈在马来西亚艰苦奋斗的史实;四是2004年9月至11月举办第一届马来西亚客家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6届;五是出版了数十本反映大马客家文化与历史的书籍专著,为海外客家后来者的追寻、探索与研究提供重要依据,这些书籍还被美国、日本的知名图书馆收藏;六是2005年成立客家俱乐部,以吸引具有专业资格、年龄在45岁以下的客裔青年男女参加,让这些专业人士通过俱乐部的交流,认同客家公会的活动,将来负起继承客家社团领导人的重任。
& & (附:8月9日,马来西亚客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拿督杨天培当选为新一届会长。他表示,将在会馆原有良好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办会方向,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心态繁荣会务,使客联会有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马来西亚客家人的信仰与庙宇
& && & 西马客家人是多神信奉者,所信奉的包括天、地、鬼、神、仙、佛,例如在天神方面,有玉皇大帝等;地神有阎罗王等;鬼神有姜太公、关帝、岳王爷等(即生前是人,死后封神);随物命名的神有屋之龙神、门之门神,塘之塘神、井之井神等;仙方面有太上老君、三清圣祖、吕太仙、张天师等;佛方面有如来佛祖、观音大士、四大金刚、十八罗汉等。
一部分西马客家人信奉的神,是他们从中国祖籍地或家乡请到西马聚居地的,如关帝、吕帝等。另一部分的神是居地的保护神,如三宝太监、郑王爷、大伯公、天后娘娘等;还有另一类是新的土地神,如本头公、财神爷、土地伯公等。
西马客家人的宗教信仰基本上以佛教与道教为主,亦有少部份真空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真空教乃江西寻鄢人廖帝聘于大约公元1875左右创立,盛行于赣南各县及广东之东江区域,其后更传至广州、香港和南洋等地。创教人自出家参禅六年后,即悟儒释道三教之短长利弊,意谓人世本原,不离真、空二义,人生之追求,即应以此为依归。
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有大批起义军战士逃亡至东南亚各国(包括西马)侨居,其中多有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者。至于西马地区,早期已是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传教区。
这里仅就西马客家人供奉的几类主神及庙宇提出概略介绍。
三山国王庙
三山国王庙的主神三山国王,是客家人的守护神,原是不同姓的三兄弟,后来成为镇守巾山、明山、独山的三位山神。贝闻喜在《潮州三山神的由来及其对马来西亚、台湾等地的影响》一文中这么写道:“巾山、明山、独山的三位国王乃昔日忠义护国安民的三位勇士,前后曾救过隋朝开国君主杨坚及隋末恭帝杨侗,被封为开国驾前大将军及大元帅。………归化后又曾显灵于唐、宋………”
三山国王庙原是粤东(包括惠潮嘉地区)汉族移民的祖祠,后来演变为神庙,即把祖先、前贤神化。广东揭西县河婆的霖田祖庙,建于隋代,历史最久。根据学者之考据,国王乃宋代封号。由于三山神显灵,护国庇民,宋帝赐封粤东汉族移民的三山祖祠为三山国王庙。
三山神信仰可说是自然物(山、石)崇拜、神明(土地神)崇拜和鬼魂(先贤)崇拜的混杂。
三山神的信仰文化随着粤东移民飘洋过海,传播到西马等地,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它对早期西马客家移民的精神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并延续至今。
三山国王信仰文化包含了深刻儒家思想与宗族观念,即国家民族受到侵略危难的时刻,祖先崇拜、宗族观念扩展为与民族思想爱国思想统一,移孝作忠,毁家抒难,合小我为大我,舍生取义,愿为国家民族贡献一切。
目前在西马的吉隆坡老街场、增江北区及蕉赖六哩村;雪兰莪州的根登埠、霹雳州的金保、双溪古月;柔佛州的永平、乌鲁槽、居銮、哥打丁宜、江加埔莱及士乃等地都建有三山国王庙。
我们应发扬不同姓氏的三山祖庙精神,即怀土念祖,和睦共处,抵抗侵略,为民族为国家献身。
谭公庙中供奉的主神是谭峭。他生前是五代道士、道教学者,在道家中称为紫霄真人,十二岁时就得道,在惠东地区经常帮助渔民和船家预测天气及治疗疾病。他著有《化书》六卷,分为道、术、德、仁、食、俭六化,共一百一十篇。他的思想源出于老、庄,认为世界起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产生天地万物,最后又复归于虚;万物的生灭无非是虚、实的转化,主张无生死,冥出是非,齐昏明,忘祸福,泯灭一切事物的差别,达到“虚实相通”的大同境界。他同情劳苦大众,主张均食而致太平,幻想无亲疏、无爱恶的太和社会。
由于他关心人民,人们设庙供奉他,在天后庙未普遍时,谭公是代表海上安全之神,是以他的庙宇,在中国沿海也有不少。
随着客家人从中国南来到早期的马来亚谋生,客家人的谭公庙也在我国建立起来,成为马来西亚客家人信仰文化的一部分。目前在西马设有谭公庙的地方包括吉隆坡增江南区、增江北区、大同华文小学内,森美兰芙蓉,槟城亚逸淡,浮罗及威省大山脚等地。吉隆坡沙叻秀大同华文小学的谭公庙,内部空间曾是该校创校时的教室,谭公庙也是该校早期最主要的学校经费赞助人。
大伯公庙里供奉的主神大伯公是地方上最早的华族拓荒者。一般认为“伯公”是粤东客家人特有的对土地神的称号。我们相信西马的“大伯公”是最早的开拓者,对地方的开发有贡献,死后被尊为神,受人膜拜。
饶宗颐教授在《谈伯公》一文中说:“伯公在粤东民间流行甚广,不专限客家,乃一般土地神之通称,潮属各县,无不如此,家家各祀土地福神……”无论如何,西马客家人多信奉大伯公是不争的事实。最早的一位大伯公张理是广东大埔客家人,成神在槟榔屿的海珠屿。18世纪中叶的乾隆十年间,张理与同乡人丘兆祥和另一位福建永定人马福春乘帆船来到海珠屿,相传他们是最早抵达槟榔屿的华人。
三人情谊很深,并结拜为兄弟。张理一直住在海珠屿,丘、马二人在邻近找生活,但他们常常欢聚。一日,丘、马二人到海珠屿探望张理,见他已在石岩之中坐化了。丘、马二人把他安葬和祭祀他。丘、马二人去世后,人们把他们安葬在张理坟墓左右,并奉祀他们和祀求他们的保护。据说在他们踏上海珠屿的土地一角就成了大伯公庙的建庙处,也即大伯公神灵的发源地。其后,在西马各地,大伯公庙普遍地建立起来。
海珠屿大伯公庙乃由惠州、嘉应、大埔、永定、增城五属客家人代表管理。除槟城外,其他各地如彭亨州北根等地亦有大伯公庙的建立。
仙四师爷庙
仙四师爷庙是为纪念甲必丹盛明利(仙师爷)和叶四先贤而建立的。第一间仙四师爷庙是由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于1864年创建。
甲必丹盛明利是叶亚来在双溪乌戎时的上司和结拜知交。传说盛明利战死时,颈项中喷出来的是白色的血液,盛明利死后先后在双溪乌戎显灵二次,且托梦叶亚来谓不久将有土酋作乱,并许以诺言,庇护他平乱。据说叶亚来就藉着盛明利之神力扶助,捧其灵位出战,成功地战败敌人。
叶四是曾提携叶亚来的前辈,也是叶亚来的莫逆之交。叶四与丘秀是第一批开拓与发展吉隆坡的华族先驱者,他们最初在吉隆坡建起“三家村”,从事商业活动,同时也开采锡矿,使吉隆坡发展为繁荣的锡业贸易站。叶四还把锡矿业发展到问征去,并成为问征的地方领袖,在叶四的谦让和推荐下,叶亚来才能担任第三任吉隆坡华人甲必丹,他更是后来的叶亚来阵营内的忠诚支持者和盟友。叶四不幸于1870年正月被叶亚来的敌对集团所杀害。
为感念盛明利与叶四的恩和义,叶亚来建立仙四师爷庙以褒封他们为仙师爷和四师爷,并受埠众供奉为地方保护神。
西马共有十二间仙四师爷庙,分布于吉隆坡,雪兰莪州的加影、士毛月、万挠、双文丹、新古毛、龙邦、牙吃十四碑,马六甲,森美兰州亚沙、芙蓉及彭亨州文冬。
锺万仙师庙
锺万仙师庙的主神是惠州人锺万。锺万仙师原籍中国惠州紫金南岭东溪塘北寨大良背人;少时即入吕山法门学法,仙师天资聪颖,勤勉为人,数十年潜心研究,及长精通吕法,境界崇高。曾于乡井设馆授徒,教人从善,悬壶济世,兼用神医,无不药到病回,所以名噪一时,万民敬仰。后因国内动乱,盗贼蜂起,民不聊生,始离乡别井,逃难南来。初时执业矿场,工余时候,兼做赤脚医生,所有病者求医,一律免费,同时妙手生香,颇得当地同侨的爱戴。
仙师逝世时,享年近百岁。同门兄弟筹款购地,在吉隆坡建庙供奉锺万,以发扬仙师之丰功伟绩及吕仙祖师法门为民治病之威灵。锺万因而成了客家人信奉的地方守护神。
锺万仙师庙创立于1879年,至今已有120年之历史。目前西马仅有吉隆坡一间锺万仙师庙。
中尉, 积分 772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4 积分
马来西亚:大马“第一届全国客家歌乐节”将开幕
梅州网&&& & 09:33:10& &来源: 梅州日报
  [四海客风]
  由马来西亚雪隆嘉应会馆和巴生客家会馆主办、马来西亚各地18个客属公会联办的 “第一届全国客家歌乐节”,将于12月3 日晚在雪隆精武体育会礼堂举行。当晚节目精彩,除了各联办团体呈献歌唱表演外,主办方也特别邀请新加坡和台湾的客家歌唱好手前来助阵。其中,表演曲目不限于传统客家山歌,还包括民谣以及流行性歌曲等汇合演唱,以取得雅俗共赏之效,突显客家文化与歌艺的神韵和风采。
  (星洲日报)
马来西亚太平茶阳会馆将举办97周年庆典
梅州网&&& & 09:38:50& &来源: 梅州日报
  [ 四海客风]
  今年11月13日,马来西亚太平茶阳会馆将举办97周年庆典。据悉,该会馆成立于1914年,它经历了1941年日军南侵、马来西亚沦陷而该会馆不幸被占,以及战后重修等世事沧桑。2000年,该会馆被太平市议会评定为太平历史建筑物,令全马客家乡亲增光;时至2004年,为后人长远大计,经太平市议会破例批准按原貌重建会馆。新会馆落成后,会馆继续遵循先贤创会的宗旨,承先启后开展会务,迎合今日社会环境需求而逐步调整方向,承担新时代快速变化之使命发扬客家精神。
  (客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人卡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