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下载说不能打开要学入的文件,没有下360啊?马勒戈壁全集气死我了

“乘物游心”直接摄影原作展
展览时间:日-12月10日展览场馆:中国美术馆
早在1937年,美国现代美术馆(MoMA)策划了摄影史上划时代的展览“摄影”,标志着“摄影作为一门艺术正式被美术馆为代表的艺术权威领域所充分接纳”。历时两年的精心策划,中国美术馆打造了国际摄影典藏系列之“乘物游心——直接摄影原作展”,试图以59位国际摄影家的200余幅摄影原作,呈现175年国际摄影史中“直接摄影”这一脉络的发展历程,将成为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摄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展览分为三大篇章:对等与再现();自在与灵光();融合与思变()。首次梳理展现亨利·福克斯·塔尔伯特、安塞尔·亚当斯、迈克尔·肯纳、基姆·韦斯顿等国际摄影家的脉络关系,探讨由纯艺术为目的摄影流派的诞生、流变与发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中国摄影家协会参展艺术家:安塞尔·亚当斯、依莫金·坎宁安、爱德华·韦斯顿等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
展览时间:日-日 周二-周六 10:30-18:30、周日 14:30-18:30展览场馆:奥沙上海开幕时间:日 周三 18:00-19:00
以于1979年至2006年期间在上海举行、由艺术家组织的展览为起点,邀请多位本地及海外艺术家与策展人就此段时期的展览的文献资料,作出审视与回应。
文献档案采顺时序方式,以1979年首次公开展出非美协系统艺术家之作品的“十二人画展”为起点。艺术家借着二十世纪之初,及其后八十年代早期的展览制作,一直为生产知识之唯一聚合点,打破了体系的垄断。当中展览不但成为将艺术带到公众的重要载体,同时因着体制的失效,成为论述生产的场所。文档中所找到的这些艺术家发起之展览,亦因引进了“新艺术”或“新实践”,特别是新的展览模式而具相当重要性。
不过,随着艺术实践的商业化,艺术家作为展览主要催生者――即以现今术语“策展人”的身份出现,或多或少已不再复见。观看展览的模式亦随之变改。就此,正如金钱不过纸造,展厅也就是几间房希望重新活化这种本土知识,以连系区内和公众更为广阔的语境。同时全球宏观地探案以展览作为知识生产的工具的可行性,而非只是策略化的展示汇演,并对艺制体制内的展览仪式进行反思。
此外,展览亦会触及多项议题:例如透过展览形式所得的艺术体验、个人与集体间之矛盾、资本主义以外的交流模式的可能性、早期展览所反映出的常规化、以团结作为连接点的意念等等。展出当中除有艺术家的研究成果和回应,亦有珍贵文献资料展示,以进一步将那些划时代艺术的意义深化,同时亦让身为公众的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估对这些作品。
展览结构采取动态形式,通过参与国内、外艺术家及策展人于展期间的持续对话而产生,即使展览过后作品仍会继续发展延生。展出作品包括澳洲3-ply之《重印》(Re-prints)系列。这项延展性的计划旨在将绝版的艺术家书刊,透过再版重印将这些着作介入到公共档案当中,从而把它们重新介绍予当代读者。是次3-ply会重新印行1996年之“上海第一届国际传真艺术展”之展览图录。来自斯洛文尼亚的IRWIN将重新检视其于1992年所订、至今尚未实现的于中国成立NSK大使馆计划案,以测试其可行性。至于以奥克兰及法兰克福为基的Luke Willis Thompson的作品《无题》,则尝试寻找当上海还是处于预想时期,那些影响着上海之概念及行为艺术的因素;透过以之与全球其他城市的种种不公允相对比,寻球之间的共通点。最后,本展览之视觉体验由策展人与建筑师Ségolène Dubernet共同构思。
参展艺术家3-ply、Fayen d’Evie、Matt Hinkley、Nicholas Tammens、Charda Adytama、Yason Banal、Ségolène Dubernet、龚建华、胡昀、Marysia Lewandowska、李然、施勇、Luke Willis Thompson、Mona Vatamanu、Florin Tudor、余友涵、丁乙、范纪曼、冯良鸿、秦一峰、申凡、张培力、周子曦、IRWIN。
策展人:Biljana Ciric驻上海独立策展人,曾策划之展览包括2013年于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之Tino Sehgal同名个人展,时代美术馆之展览“进一步,退两步——我们与机构/我们作为机构”,以及展于上海哥德开放空间和深圳OCAT之“惯例下的狂欢”。2013年创建开放研讨平台“从展览的历史到展览制作的未来”,平台营办至今,专门探讨策展,平台特别侧重中国、东南亚、澳洲以及新西兰之艺展历史。
2011年发起为期一年之占领舞台的项目,针对艺术之表演性方面进行研究。曾作为2011年“曼彻斯特亚洲三年展”之合作策展人推出展览“未来机构”。编着作品包括与蔡影茜合编之《无为而为——弱机构主义和机构化的艺术实践》、《上海滩:上海艺术家个案》。同时长期于艺术期刊《Broadsheet》及《Yishu Journal》上撰文。2012年曾获提名国际独立策展人协会之"Independent Vision Curatorial Award"。2013年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评委之一。
地址:上海市漕溪路251号望族城5座101室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开馆展-多重宇宙
展览时间:日-日展览场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于11月22日举办开馆大展“多重宇宙”,并正式对公众开放。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简称“M21”)由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座落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园,由原法国馆改建而成。此次开馆大展“多重宇宙”由“感知共振”、“体验行动”、“立体园林”、“诗意声响”、“空间置换”、“回到个人”等多个板块构成,共展出来自中国、法国、美国、日本、芬兰、瑞士、荷兰、德国、西班牙、挪威、巴勒斯坦、中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53位艺术家、7个艺术小组及2个委托创作项目的近百件作品,形式囊括了绘画、装置、录像、声音及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
本次开馆大展总策划由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民生美术机构总负责人艾民担任,并邀请国际知名策展人李振华作为联合策展人协同主持完成。展览的概念和主题由艾民提出,他引用了物理学界对于理论上所存在的无限个可能的宇宙的现象,提出一种多元论假说——“多重宇宙”。该主题旨在探索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能量以及描述它们的法则和常数,藉此来检视当代艺术如何定义与表现我们的世界,从而启发艺术家与观众们来思考“存在”的多义性、世界的多层次性以及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这一命题还涉及了关于真实的再现和探究,人类自创的文明和叙述关系,不仅介入到创想,同时介入到对具体生活和思维的改造。伴随着这一混杂的情境,今天谁不是生活在一个多维度和多角色扮演的现实中呢?
此次展览所呈现的作品意在探索人如何思考与自然世界的关系(自然科学)、人与自身的关系(人文学科或人类学)以及人与具体建筑的关系。正如观念艺术之于Sissel Tolaas对于气味的研究,或这一研究最终呈现的空无所指向的禅意,或是对自然、人类环境的返照,都在暗示着一个综合认知的开始。艺术家更愿意将自己称为“inbetweener”(只见状态的人),而非艺术家。相似地同样出现在池田亮司的创作中,《雷达》(Radar)无疑将数学和信息的视觉转化成了某种自然现象的特征。艺术家通过沉浸体验和潜移默化的方式,通过视觉奇观来创造空间和自然接壤的间隙,并将这一间隙通过声音和环境传达。
“多重宇宙”以展览的形式讨论了人与空间、资源、自然和自我的综合对应存在。尤其是人们在空间中与他人的相遇,能够带动个体与整个认知世界的交融或是排斥。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具备多重阐释性的展览,来讨论“存在”(Existence)和“共存”(Coexistence)这一永恒的话题。艺术家不仅可以藉由作品与观众进行共享、投射和相遇,还能完成从精神、思考到用身体去体验的方法。因为人类从来不能离开这个现实世界,也不缺少对可能世界的无穷想象。尽管偶尔会对现实世界有所超越,但那瞬间即永恒的禅意,却可以作为头脑和身体的练习。
艺术家名单常规参展艺术家(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aaajiao(徐文恺)、Bitnik小组(瑞士)、David Bestué&Marc Vives(西班牙)、Complaints Choir小组(芬兰)、COM&COM小组(瑞士)、Chim↑Pom小组(日本)、段建宇、付小桐、HarunFarocki(德国)、Harald Fernagu(法国)、郭熙、Niklas Goldbach(德国)、胡为一、胡介鸣、黄荣法(中国香港)、池田亮司(日本/法国)、Alexandre Joly(法国/瑞士)、Khaled Jarrar(巴勒斯坦)、江宏庆、康海涛、李明、李消非、廖文峰、林一林、刘广云(中国/德国)、刘辛夷、吕胜中、马文、马轲、Berndnaut Smilde(荷兰)、Roman Signer(瑞士)、宋冬、宋琨、沈瑞筠、Sissel Tolaas(挪威/德国)、Tatiana Trouvé(意大利/法国)、Bignia Wehrli& Peter Andreas(德国)、邬建安、徐震、徐渠、想象力学实验室、杨福东、杨振中、颜磊、曾令香、郑国谷、周啸虎、周文中。
馆藏作品参展艺术家(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Michael Bevilacqua(美国)、方力钧、庞茂琨、David Salle(美国)、王光乐、王川、吴冠中、杨诘苍、杨飞云、朱金石、周铁海、曾梵志。
委托创作:程然、陈聚力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简称M21)由中国民生银行发起成立,旨在推动当代生活的深层次建构并建立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生银行将以建设在地性的公益性美术馆作为其承担社会责任、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的制度行为已历多年,建立了良好的专业与公众影响力,基于既往工作基础之上的M21力图通过全新的场馆进一步夯实其艺术公益事业,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生艺术体系。经营具有生命力的艺术空间已经成为新场馆的重要任务,M21将通过在纯艺术与应用艺术,传统艺术与先锋艺术之间构建对话平台,力求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阂,拉近当代艺术与公众的距离。M21未来的展览、收藏、研究与出版将建立在批判新时代的感性文化图景,身体力行地参与当代文化创造的时代洪流。
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前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国家馆。世博会结束后,在法国政府、上海市政府、上海世博发展集团支持以及中国民生银行原董事长董文标的推动之下,这座建筑升级成为一座集人文、艺术于一体、致力于国际当代艺术交流和创作、服务于上海市民和国内外访客的综合性美术馆。
总策划:艾民中国民生银行社会责任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博士,诗人。本着对文化尊重之热忱,长期推动文化在各个领域的延伸,涉及到公众教育、当代文化发展等领域。
联合策展人:李振华1996年开始从事艺术工作,涉及展览策划、艺术创作和项目管理领域,现担任瑞士保罗克利美术馆夏日学院推荐人(2010年至今),瑞士Prix Pictet摄影节推荐人(2010年至今),2014年将担任英国巴比肯中心(Barbican Centre)国际展览《数字革命》(digital revolution)的顾问,自2014年担任巴塞尔艺博会(香港)光映现场策展人。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29号
线与光-琴基淑雕塑作品展
展览时间:日-12月31日 10:00-19:00展览场馆:艺术+上海画廊
金属丝和珠片的质感以及透过水晶、珍珠所投射出光与影转瞬即逝的特质,构成了如今摇曳于展馆之中满屋的优雅,轻盈与灵动。琴基淑艺术创作的静寂带给我们一种如诗歌般,宣泄释放,安定灵动之感。等身尺寸的长裙,旗袍和其他华服盛装的雕塑在展馆上空漂浮亦或在墙壁上跳跃,制造出一种实实在在却又轻飘失重的感觉。它们的安静祥和与魅力迷人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女性柔美和刚强,一种力量和轻盈的碰撞,一种线与光的交织。
艺术+上海画廊2014冬季“线与光——琴基淑雕塑作品展”是来自韩国的琴基淑教授在上海首次举办的雕塑展。“线与光”由金属丝和水晶珠子小心翼翼编织而成的一场关于优雅“蕾丝”与灵动“织布”的视觉诗歌,由一系列等身尺寸的服装艺术雕塑品组成。琴基淑教授用其在当代艺术方面的独特天分和眼光,创造出了一种融合东亚和欧美的艺术形式,为我们带来了一种闪耀着童话光芒的浪漫主义。琴基淑的作品经常借用女性装束的形式,将传统的时尚理念和女性的柔美,转变戏剧性表现。通过严谨的构思引领观展者对作品进行深入观察,徘徊,沉浸,惊叹。
琴基淑韩国艺术家,设计师和教育家。现任韩国首尔弘益大学纺织艺术与时尚设计学院教授,她曾获得首尔梨花女子大学纺织专业博士学位以及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研究职位。在从事时尚行业和服装设计之后,于1996年开始创作金属丝系列雕塑。琴基淑的雕塑作品同时包括抽象与具象两种表达形式,已经在许多城市展览取得广泛的成功,如柏林,维也纳,纽约,芝加哥,新奥尔良,东京,首尔和香港。同时,她曾受ARGO集团和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集团委托创作定制作品。2014冬季于艺术+上海画廊举办的“线与光”将成为琴教授在上海的首次个展。
艺术+上海画廊创办于2007年10月,坐落于上海外滩名胜之地的苏州河畔,艺术+上海画廊是一个致力于为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宣传和推动发展的激情洋溢的艺术场馆。艺术+上海画廊不仅展示来自中外的知名艺术家,也同时支持有潜力的新兴艺术家,旨在能够不断催促和激励当代艺术舞台的多样性不断延伸扩大。除了举办艺术家群展和个展,艺术+上海画廊也同时提供艺术品咨询服务,文化活动策划服务以及参加各大国际展会等。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南苏州路191号
尉洪磊个展-肥鼠
展览时间:日-日 10:30-18:30展览场馆:天线空间ANTENNA SPACE
尉洪磊对来自于生活和艺术史中的现成品,精准地开展了一系列组合、拆解、编排、陈列的造型工作;从艺术家日常物件出发(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史中的艺术品和观念等也是艺术家的日常),尉洪磊选取了新闻、音乐、电影,词汇、语言、定义,产品与形象,以及艺术家与艺术品等,将它们再次放置进入“生活”。
展览“肥鼠”,乍看之下意思很简明,就是非常胖的老鼠,但整个展览并没有“老鼠”。这个平易近人富有生活色彩的名字,也连带出生活中的诡异古怪,“肥鼠”是一个混沌并有系统的情境,进入“肥鼠”内部,事物按照艺术家观照世界的方式形成关联。
《散步》是尉洪磊此次个展中一件双屏数字影像作品,通过在一个空间里做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是艺术家理解生活与艺术的方式。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202
再世界-比扬·诺格个展
展览时间:日-11月28日展览场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比扬·诺格:再世界”将于2014年秋天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此展览将回顾丹麦艺术家比扬·诺格大量的精彩之作。
比扬·诺格是丹麦在世艺术家中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最重要的丹麦艺术家之一。这个展览主要是展现了比扬·诺格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的完整而连贯的作品,包括早期在公众场所做的雕塑、装置、绘画、行为和影像等主要作品,还包括专为丹麦女王创作的巨幅挂毯,以及近几年富有深度且具幽默感的作品,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在中国完成。
“再世界”是比扬·诺格近期大量行为和装置作品的标题。在这些作品中,他将一个我们熟悉的世界打破成拼图一般的小块,又用新的方式将它重拼起来。我们挪用这个题目作为展览名称,代表比扬·诺格对材料美学的重塑,及其作品中的重要原则——民主的对话和参与。
本次展览的中英文画册中提供了一个更为详细解读,构造了一个微妙的、幻想的、批判的画面来表现比扬·诺格在过去的五十年来发展出的复合且多面的艺术面貌。本展览由中央美院美术馆和丹麦国家美术馆共同合作完成,是2014年丹麦在华文化季的一部分。作品借展于丹麦国家美术馆及其他美术馆、公共机构以及私人藏家。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冷广敏个展
展览时间:日-12月8日 10:00-18:00展览场馆: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开幕时间:日 周六 16:00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将于日下午四点推出“冷广敏”个展。展览由夏季风策划,将持续至12月8日。
出生于1986年的冷广敏,是中国当代艺术创作时序中最年轻一代艺术家之一。其创作在他还是美院学生时就开始引人瞩目。国内针对年轻艺术家设立的奖项他基本上都获得过,一些带有普查和考察性质的全国性青年艺术家展览也很少忽略他。即便毕业后进入艺术标准严苛的成熟社会,他的创作也没有像有的年轻人那样,因脱离了相对单纯的校园环境而弥漫着难以掩盖的失重感和不知所措;恰恰相反,他的艺术风格越来越坚实、开阔,创作呈现出多种可能性。冷广敏在艺术语言上的准确和成熟令许多前辈艺术家惊诧,从某方面也看出他日常艺术储备的充分。
与那些热衷于尝试不同媒材的同龄人相比,专注于架上绘画的方式让冷广敏似乎显得“落伍”,但也因此让他的创作变得更加纯粹,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绘画艺术本体的思考以及对画面技巧处理的研究上。在他的创作中,绘画法则中的黄金律和艺术流派的边界时常被背叛,不合常理的悖谬,一个事物两条逻辑线的相互矛盾和抵消,与令人愉悦的色彩一起,都会奇妙地并置在画面当中,似乎依赖了现有艺术所有的方法系统,同时却又回避开业已结痂的固有经验与观念。他的作品既没有抽象的边界,也没有具象的边界,仿佛无可遏制的幽灵在蔓延,只要依附其上,任何图形都会散发出挑衅和背叛的气息。
一直以来,冷广敏对“物”似乎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从他创作至今,各式各样的“物”不离左右,充斥着他的画布。而这些物什大多数都是一些使用过的旧家具,不但体量庞大,而且笨重厚实。他使用纸张和丙烯完成它们的图形,并用刀子在这些“物”的表面刻划出时间遗留下来的斑驳、怀旧的质感。在整个创作过程,冷广敏犹如一位严谨甚至冷酷的外科医生,平静,准确,理性,似乎不掺杂任何的个人情感,完全是对“物”及其细节本身的注视、解剖与再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排斥以及缺乏感情,而是将感情的可能性热度降至零点,从而让创作变得更加客观、冷静、内敛,让画布上形塑的“物”,呈现出自身独立的气质与面目。当他把这些“物”再现在他的画布上后,似乎把“物”的历史以及本身的体积和重量,也同步位移到了图像上。
以写实风格描摹物体的外形,并非冷广敏的兴趣所在,更不是他的创作目的。他的绘画试图表达真实与虚假并存的超现实逻辑,正如卡夫卡追求小说细节的真实恰恰是为了故事本身荒诞性框架的建立。但他没有沿着福柯的理论,重新上演马格利特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中词与物之间的背叛,而是通过材料和技法,取消了所指之物和所说之物之间存在否定关系,把自己塑造的“物”从语言的陷阱中解放出来。他的方法论既让自己构建了个人艺术风格的高度辨识度,同时也在相对狭窄和日益内缩的绘画地带,拓展了绘画的丰富性。他正在穿越一道宽阔的“窄门”。
票价:10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E06
颜艺澄·陌生断面
展览时间:-21日展览场馆:桥舍画廊开幕时间:日 周六 16:00
前言/尹丹我将本次展览命名为“陌生断面”。所谓“陌生”,指的是“陌生化”的艺术程序,以陌生化或反常化的方式使人们从习以为常的物象中获得惊异感及艺术感受。所谓“断面”,指的是颜艺澄对物象的呈现方式,他并不以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方式进行舞台式的画面处理,而是以目击者的视角看似随意地截取周遭生活中的视觉片段。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将“陌生化”看作是艺术的本质,这是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的关键性因素,以此才可能把人从惯常化的日常生活中拯救出来。颜艺澄的绘画是反常化的,并不唯美,而是显得冷峻、灰暗,甚至是让人感到压抑。他用水泥一般的色调来再现近乎“死寂”的建筑,有些漠然的人们与“不入画”的小物件。画面往往没有情节,也难以找到视觉焦点,似乎在有意地在挑战经典艺术及大众传媒对人们所培养出来的视觉方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世间从来就没有“天真之眼”,视觉习惯的背后都隐匿着文化、历史、权力等多重因素。他的作品是新异与前卫的,正如阿多诺所认可的那样,这种方式可以成为抵抗文化工业的一剂良药。
策展人:尹丹艺术家:颜艺澄
颜艺澄1987年生于江苏苏州。201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综合艺术专业。现为四川美术学院2013级油画系研究生。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七星中街F03
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
展览时间:日-日 9:30-17:00展览场馆:何香凝美术馆
继2013年何香凝美术馆重新打造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关注和扶持海外华人艺术家创作的常设项目,成功举办了“在地未来——海外华人青年艺术家邀请展”之后,作为这一项目的延续,2014年何香凝美术馆将视角转向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并于日-日举行“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为活跃于海外的华人女性艺术家,提供一个在国内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该项目是作为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创立、倡导和主办的联系海外华人、华侨的“文化中国”系列文化艺术活动之一,希望“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海外华人的联系,加强在文化艺术上多种形式的合作,体现祖国对海外华侨的关注、支持,促进世界不同文化的和谐共生,以及不同国家、族群之间的文化和睦相融。
这次邀请展由旅居海外的华人女性艺术家为主体,偏重于年轻女性艺术家的创作,通过专家推荐、奖项、展览和演讲与对话等方式,在海外华人的范围内,挖掘和鼓励具有实验性和创造力的华人女性艺术创作。日前已由策展人冯博一、方立华、林帆从各位专家广泛推荐的70多名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中,遴选了出生或长期生活、创作于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荷兰、马来西亚、新加坡8个国家的17名艺术家。她们的参展作品涵盖装置、摄影、影像、行为、交互媒体等多种媒介方式。入选艺术家和住在国包括:陈丽可(新加坡)、陈莉丽(美国)、陈天心(美国)、段英梅(德国)、郭小慧(马来西亚)、胡冰(美国)、李美玲(美国)、廖逸君(美国)、林延(美国)、刘唱(美国)、吕意慧(英国)、任叮(美国)、王宇(意大利)、吴頔(法国)、张鸥(美国)、张然(荷兰)、邹肇(英国)。
展览以“重瞳体”为主题关键词。“重瞳”即“一目两眸”“一目重瞳”。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中国古人就喜欢把具有伟大品质的历史人物,幻像地比喻为生有“重瞳”地看透世界而具有特异功能的异人;“体”则指涉个体、整体、体验和作为在异地文化中创作现象的比附。以此借用这一名词的引申含意在于:在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的范围内,试图通过她们移民、迁徙、游牧于异地异乡的生存,以双重身份的“重瞳体”透视方式,以及利用多媒介的手段和多重镜像的视觉语言,重构地呈现她们在所在地的过去、当下以及未来的个人感受与文化景观。这既有在全球化趋势中“自视”的意味,也有对母文化与所在地异文化之间彼此的对视与互望的态度,还有对文化身份的认知,“乡关何处”的思考,甚至作为女性艺术创作面临诸多问题的焦虑与纠结之处。由此构成了这次旅居海外各地的华人女性艺术家的创作,在国内美术馆的一次较为集中的呈现。它不仅是与国内艺术界和观众互为沟通的一次机会,也是来自各国她们之间,关于文化认同的一次对话。
作为该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展览延续“在地未来”展的评奖方式,邀请由陈小文、董冰峰、冯博一、侯瀚如、黄专、乐正维、冷林、徐坦、尹秀珍、郑胜天(按姓氏拼音排序)组成评奖委员会,将从参展作品中评出最佳创作奖、新视觉奖、新锐奖三个大奖,获奖名单于开幕当天公布。
开幕式暨颁奖典礼于11月8日下午在何香凝美术馆外广场举行,邀请了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主持。届时展览现场会有几位参展艺术家以行为表演的方式进行现场创作;并邀请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身体与剧场工作室”在何香凝美术馆桥头广场进行现代舞表演。在开幕前后及展览期间,举办系列的演讲、对话、座谈等公共教育活动,以期让海外女性艺术与公众之间,建立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关系。
艺术家:(按姓氏拼音排序)陈丽可、陈莉丽、陈天心、段英梅、郭小慧、胡冰、李美玲、廖逸君、林延、刘唱、吕意慧、任叮、王宇、吴頔、张鸥、张然、邹肇
展览总监:乐正维策展人:冯博一、方立华、林帆策展助理:颜烈民
评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乐正维评奖委员会-委员(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小文、董冰峰、冯博一、侯瀚如、黄专、冷林、徐坦、尹秀珍、郑胜天
新闻发布会时间:日 周六 13:00-14:00
讲座:探索当代中国艺术的源流主讲人:郑胜天时间:日 周六 14:00-15:30地点:何香凝美术馆
开幕仪式暨颁奖典礼时间:日 周六 16:00-17:00场馆:何香凝美术馆
现代舞团表演: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身体与剧场工作室”时间:日 周六 17:00-17:30“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对话时间:日 周日 9:30-17:20场馆: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重瞳体——文化中国·海外华人女性艺术家邀请展”对话活动时间:日9:30-17:20活动场馆: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
第一单元:乡关何处——文化基因的重置与转译 &&&时间:9:30-11:00主持人:王东(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对话嘉宾:李美玲(美国,参展艺术家)、吕意慧(新加坡,参展艺术家)、郑胜天(加拿大,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陈莉丽(美国,参展艺术家)、陈育强(香港,艺术家、策展人)、梁美萍(香港,艺术家)、刘迎九(上海,策展人、评论家)
第二单元:作为艺术的行为时间:11:10-12:30主持人:方立华(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对话嘉宾:段英梅(德国,参展艺术家)、邹肇(英国,参展艺术家)、郭小慧(马来西亚,参展艺术家)、黄专(广州,策展人、评论家)、吴方洲(澳门,艺术家、策展人)、秦晋(广州,艺术家)、鲁明军(成都,策展人、评论家)
第三单元:空间转换的艺术实践时间:14:00-15:30主持人:林帆(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对话嘉宾:胡冰(美国,参展艺术家)、王宇(意大利,参展艺术家)、陈天心(美国,参展艺术家)、吴頔(法国,参展艺术家)、林岚(香港,艺术家)、周滔(广州,艺术家)、吴蔚(上海,策展人、评论家)
第四单元:跨语境的艺术方式时间:15:45-17:10主持人:冯博一(何香凝美术馆策展人)对话嘉宾:段英梅(德国,参展艺术家)、吕意慧(新加坡,参展艺术家)、徐坦(广州,艺术家)、查尔斯·梅若威瑟(新加坡,拉萨尔艺术学院院长、策展人)、段建宇(广州,艺术家)、钟刚(深圳,评论家)、陈畅(美国,策展人)、戴卓群(北京,策展人、评论家)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13(周一闭馆,16:30停止入馆)
“冷秩序”——绘画四人展
展览讯息:主办单位:北京新绎爱特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参展艺术家:迟群 王智一 张伟 赵一浅
学术主持:高远
开幕时间: 15:00
展览时间: -
展览地点:新绎空间
地址: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院798艺术区东街11号高台阶厂库D08
联系电话:010—
邮箱:xinyiart@
新绎空间将于日推出“冷秩序”——绘画四人展,展出四位年轻艺术家迟群、王智一、张伟、赵一浅的绘画作品。这是四位艺术家首次在新绎空间举办展览,高远担任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在政治生活中,秩序代表了与混乱相对的一极。在某种政体之下,秩序的建立是为了管理的需要,而在“管理”面前,人性总是显得无力而单薄。街头与广场的围栏和关卡总是将我们阻隔,超级都市中道路与立体交通的增多反而使普通的行走步履维艰。社会价值维度判断的失衡与超级都市管理中的人性忧思,可能是敏感的都市青年所拥有的集体情绪。而当今网络多媒体图像、3D建模图、工业制图以及GPS定位等技术,带给人们的又是绝对精确的、排除了感情因素的,机械化网格化的视觉经验。在艺术生活中,极端理性地处理画面,冷静精确地描绘非再现性图式,抵制感情的表露往往成为当今很多艺术家的惯用手法。九十年代的中国艺术评论界曾经深层剖析过“几何抽象”在中国当代绘画中的缺失的原因,但如今的绘画界却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在青年绘画中,大量出现了各种风格的类似几何抽象的表现方式。欧美六七十年代大致属于极少主义范畴的“后绘画性抽象”、“硬边绘画”、“成形画布”(Shaped Canvas)甚至“光效应艺术”中类似后工业社会的冷漠理性的制图手法,似乎都在当下中国绘画中出现了回光返照,但其意义却根植于当下中国社会与艺术机制之中。
批评家罗萨林德o克劳斯(Rosalind Krauss)在七十年代末就曾经对一种现代主义者雄心的象征——“格子”(Grids),进行了一个跨时代、跨媒介的解读。“格子”排斥一切叙事、文学等元素,现代主义就在这个冷漠的几何元素中,通过秩序化、反模仿、反自然主义的方式,维持了其纯粹视觉性的精华。事实上,这个元素来源于文艺复兴,更确切地说,它来源于透视法的发明,这种在透视法的图画世界中作为骨架的基本元素,如今却被剥除了一切附属的风景或者人物建筑,只剩下了冰冷疏离、毫无生气的“格子”。由最基本的格子或者网格单元所构成的冰冷秩序被带入到中国的语境中,自然会生发新的意义。
在这里,绘画依靠自身的形式元素而不是再现内容打动观者,更可以通过它们的冷漠和疏离影响观者。画作在营造精确理性视觉感官的同时,又使观者不自觉地参与到一种特殊的秩序中去,这即是“冷秩序”,一种社会化的、当下的、日常的切身体会。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线将成为一个研究的起点,沿着这条线索,接下来会有更深入的探索。
艺术的跨界合作-“皮毛PIMO”
展览时间:日-16日 周三-周日展览场馆:哈密大楼开幕时间:日 周四 15:30
被纽约时报评为“最挑衅的中国艺术家”徐震,与85后青年藏家领军人、ART021艺术博览会发起人周大为,跨界合作携手创立艺术衍生品牌——“皮毛PIMO”,引领消费文化新理念,将艺术之美以极致形式融入大众消费品。“皮毛”将改变艺术和收藏“高高在上”的固有观念,启发人们对艺术的重新认识,打造与之亲密接触的创意平台。
“皮毛PIMO”将作为第二届ART021艺博会特别单元,于日下午3:30正式揭幕亮相。“皮毛”将在其位于ART021艺博会外滩源场地内开设实体展位——“皮毛艺术商店”,以绝对挑战想像力、视觉感官的空间设计进行呈现。伴随艺博会浓厚的艺术氛围,“皮毛”首批艺术衍生产品将以崭新姿态在商店正式面面世。作为本次揭幕仪式亮点,外滩源街头当日将被巨型奶油蛋糕“铺满”。创意灵感来自徐震作品《天下》系列,让观众现场体验艺术创作与商业理念的完美结合。
徐震和周大为虽来自艺术不同领域,但同是中国当代艺术圈炙手可热的活跃人物,联手出品“皮毛”成为一拍即合的想法。“皮毛”的理念在打造“生活的艺术”之外,同时为不同领域艺术家提供合作可能,将持续开发合作艺术家、作品的衍生产品。首期面世产品以徐震个人作品为灵感,包括近年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天下》、《永生》等系列。
皮毛PIMO,是不同领域创造力的碰撞。艺术源自生活,何不让生活也更艺术点儿?
徐震艺术家,策划人,没顶公司创始人。1977年出生,工作和生活于中国上海。中国当代艺术年青一代的领军人物,自2001年作为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最年轻中国艺术家,以及2004年获得CCAA“最佳艺术家”奖项以来,徐震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展出。同时,他也是一位活跃的策划人和艺术活动家。2006年,他与上海艺术家一起创办了著名的中国网络艺术社ArtBaBa。2009年以来,他创办的没顶公司更是持续获得多方关注。2014年徐震获选GQ年度人物-年度艺术家称号。
周大为收藏家,创业精英,信都国际董事总经理。85后,毕业于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英属哥伦比比亚大学)艺术史专业,目前居于上海。以创业为爱好的周大为,涉足足多产业包括金融、地产、互联网、艺术品等。自2003年起涉足艺术收藏界,在构建自身收藏体系之外,向艺术圈的各个环节发起了尝试,支持多家各具风格的年轻画廊,并发起成立ART021艺博会。2008年,他在香港注册非营利机构CC基金会,将自己的一些永久性收藏归入其中。除支持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创作,周大为亦致力于组织藏家活动,近年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有杰出贡献。
皮毛PIMO诞生生于中国上海的创新型艺术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艺术活动策划、艺术衍生品、品牌推广等领域。开发并大量提供基于当代文化的产品与服务。公司由周大为和徐震共同创建。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圆明园路149号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展览时间:日-16日 周五-周日 12:00-19:00展览场馆:洛克·外滩源-中实大楼开幕时间:日 周四 12:00-21:00
第二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深耕艺术产业的能力与呈现艺术的价值,不仅于将本地特色与国际潮流的作品与画廊呈现在为期5天的活动之中,更多的给与对艺术怀有热情的收藏家,机构及大众一次认识与拥有当下最值得关注的画廊、艺术家与作品的难得机会。
2013年,根植上海,放眼全球的ART021,肩负着对于艺术价值体系的期许与展望,精挑细选国内外画廊,吸引上百位全球重要艺术贵宾的到访,打破艺术博览会必须无所不包的迷思。
2014年,以质取胜的ART021在首届各界精彩的好评与期待之中,除了继续立基于上海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外滩皇冠上的明珠——洛克·外滩源中实大楼之外,还将整个博览会从纵深扩展至横向,以“首尾一气”的方式呈现。博览会入口位于洛克·外滩源的真光大楼,与会嘉宾以漫走的方式,体验此次博览会。
在展览路线上,除了真光大楼与中实大楼的首尾两座地标建筑之外,在两座大楼之间的圆明园步行街上设置了艺术产业当中的各种新鲜货,海内外颇具知名度的中国艺术公司没顶公司旗下的新品牌“皮毛”,看似传统实为趋势的“站在东方看未来”特别邀请展,国际藏家新晋收藏展,兰心咖啡的艺术美食,充分让观者沉浸在上海外滩的氛围里享受活色生香的艺术。
在参展结构上,延续过往的画廊甄选方向以经营21世纪艺术的当代画廊为主体,辅助以年轻画廊展示潜力艺术家们个展形式的“1+1”独立项目,美术馆、非盈利机构等等……在交易之余,引导来宾认识当代艺术的独特性,实验性与深度。在“质量为先”的标准下,此次博览会入选作品彰显保持作品的多元性。参展画廊的范围不仅有自国际知名的Marian Goodman画廊、马凌画廊,佩斯画廊,贝浩登画廊,香格纳画廊,还有展露头角的上海Leo Xu Projects,MABsociety,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不同画廊作品甄选出来的大型艺术品所打造的真光大楼与中实大楼的首层单元公共展览,这将会是此次ART021精心打造的视觉“新名片”。
除此之外,此次博览会从海报、道旗与限量环保购物袋,都选择与不同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合作。伴随着新闻稿的发布,此次博览会的两款海报,分别为中国知名当代影像艺术家杨福东2010年的摄影作品《国际饭店No.2》以及中国知名当代艺术家张恩利特意为2014 ART021创作的油画作品。
、地址: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14号
往恒——南超个展
学术主持:矫振明
开幕时间:日下午3点
展览时间:日——12月8日
主办单位:ZERO零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中一街ZERO零艺术中心
------------------
日下午3点,《往恒——南超个展》将在ZERO零艺术中心开幕。南超是今年零艺术中心全力推出的又一位极具潜力的青年艺术家。本次展览将展出南超新近创作的绘画及雕塑,这些作品在取材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经过材料与二维绘画至三维雕塑的空间转换,将给予观众超出以往视觉经验的全新感受。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8日,欢迎莅临现场来感受南超带给公众的视觉盛宴。
“黑色的桥”万真宇个展
展览时间:-
开幕时间: 16:00-18:00
展览地点:季节画廊(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内)
策展人:铁龙
参展艺术家:万真宇
展览简介:
绘画,我是少交流的,甚至说没有。此次策展《黑色的桥》,给予了我关于绘画的思考空间。在这里,我更多的想陈述万真宇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件事儿——关于一个普遍展览形式的背面。
初识万真宇是在空间的一个展览开幕上,之后又常在开幕现场遇见。给我的感觉他像是一个大男孩,开朗,直率,并且也喜欢喝酒,但在交流上也感受到了他的急迫和焦虑,起初在这一点我是存有质疑的。后来去了他的工作室,看到了他的作品和更多的交流之后才理解。
一个出生在70年代的北京人,经历着这个城市视觉历史上几乎最大的变迁。建设、耸立仿佛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那永无休止的扩张甚至令自身早已无从触及到边界。万真宇,穿梭在这样的环境里,作为一个个体观看着周遭。正是这种种感触,纷繁的交织在艺术家的情绪中,影响着他对生活现场的关注点,着眼于事件、人群和构成社会关系的凌乱要素。正如其绘画中的形象一样,或低沉或轻盈的基调谱写着哀歌,在这哀歌的结构里囊括着冰冷的金属散发出的嘶鸣,歌唱般闪烁的人物和那千奇百怪的内容。这些内容共同被卷入在一个无秩序的漩涡中,致使个人感受倒错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对于死亡、疾病、痛苦等自然属性的抗争业已演化成了对社会属性的抗争——我们早早的远离了严厉的气候,并使世界免于饥饿的困扰,却陷入了一个被奴役的漩涡中,一个工业文明后的消费世界。对万真宇而言,隐藏在他绘画作品之后的是个人的悲愤所唱响的挽歌,我可以说他是一个“患者”,无法摆脱的城市生活击散了他的个体意识;庞杂的讯息和社会秩序干扰着他的行为方式。无疑,这巨幅的绘画承载了其自身最后的抗争,它的宏大并非是个人理想的叙事,而是蜷缩在那仅存的微弱神性下闪烁的冲动。正是面对个人环境中的纷繁,艺术家自身才急迫的寻求参与和探求其本身,交织在万真宇绘画中的事物,透露着自身对于环境的思考和焦虑,那绘画中的形象似乎总是在历史的瞬间被保留过,进而在快速的更迭中逐一被移除去,与此同时,巨大的压迫感和方向性的缺失,不停撞击着努力去改变的艺术家个体,然而自身在为其抗争,那些频繁出现在画面中的身着白色衣服的形象,也正是艺术家意旨的充满活力的青春,它不好去确定,随时都是有可能流逝的,它更像是艺术,去尝试着一步步净化自身,重建破碎和凌乱的价值系统。只有“患者”才会与“病患”抗争。
万真宇不是我们所谓的“科班”出身,没有经历过学院的绘画训练。有一次同他闲聊,提到了在他很小的时候,学校请了一位画家在学校的墙面上画了一幅壁画,那幅画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我想也许这就是他选择了绘画的初衷。那么所谓“专业”这东西经常构建顽固,维持着自身的权利隐喻,所以是需要警惕;那么关于“非专业”这个东西也经常自圆其说,把人说的昏天暗地,更加要警惕。所以,关于这些,放下不谈,还是说一说关于展览这样的一件事儿,一个绘画的展览。
绘画本身,在今天看来它持续保留着普遍的陈述形式,以陈列作为途径,不停的催生着物化结果。多数展览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落实于完成的结果并提供了呈现,对于这样的结果,一直是被谈论的主体(例如艺术家通过…….表达了……传达了……建立了……)。这是绘画的属性,因为通过结果是可以被阅读的,虽然它有别于文学,不具备相应的语言结构,但依旧是可以被阅读的,甚至说被误读,就像我会误读任何一幅画作一般,那么主体与观众是不产生任何关系的,这里有的只是观看所生发的阐释(不论是理论的还是被感动的)和那“视网膜艺术”。主体不见了,如同阅读已离世的伟人著作一般。这是英雄主义的典型特征,树立的是一个形象,解读全靠大众,甚至作者与此同时也成为了观众的角色,为其形象建构权利,周而复始。这让我想到了杜尚说的那句“事情不能总是老这样”。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一个现场,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结果的前沿,它持续的在运动,改变和存在着不确定。这样作者将原有被挪移至观众的角色归回到绘画本身,也就是说艺术家在展览期间,将持续的在空间内完成他的绘画内容,并绘制一幅展览额外的作品,在保持自身对周遭感受的同时,去涂抹、修改这样的一个现场。这像是搭建起的一个“剧场”,但这绝非是一场表演,虽然它具有表演的条件,这正如同艺术家在其绘画中重构自身一样,对其绘画也意图归其本身。关于结果,需要这样的一个现场感,这并不表示要追求现场感,而是通过现场去观看绘画从想法、构思以及动手生成的这个过程,去发现这个过程,归回主体。每一幅悬挂在墙面上的绘画,如同一个多屏的“银幕”,播放的是一个变量,由众多“镜头”组构的叙事。艺术家通过在画廊空间内不间断的修改或者说完成绘画,对固有的观看思维制造了阻碍,不再是一个连贯性的呈现,这对于阅读来说,更多的是停顿的、摩擦的,无法习惯性建构意旨。不得不说,这样的观看是困难的,这非同表演或者庆典的现场绘画,而是站在展览的语境下、在具有公共性隐喻的空间内,突破原有呈现的藩篱去寻觅绘画本身,也是艺术家在重构自身状态的延续。,它不是一个完整剪辑,也不是一个既定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传统意义上都是被掩盖起来的,最终寻求的是制造景观化、结果论,生成对其结果的观看和阅读。与其说“作者已死”,不如说是作者的主动离场。
另一方面,我无法说服自己令绘画的结果耸立,即便是任何主题或是形式,都无法再度成为伟大的叙述,它俨然早早的显示出其反动的势力,这里不再需要一个能起死回生的巫师来救赎,也没人能做到,这里需要的是艺术家主体来进行激活。
钱龙于北京
心象-杨延康摄影原作展
展览时间:日-11月30日 10:00-17:30展览场馆:华·美术馆
日,由华·美术馆主办,张清策划的“心象-杨延康摄影原作展”将奉上杨延康历时二十多年拍摄的两个主题系列的原作:西北乡村天主教和藏传佛教。这两个系列是他迄今为止几十年摄影生涯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正是这两个系列,令他成为中国当代摄影圈里一位备受关注的摄影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杨延康就放弃其他工作,把自己献给摄影,成为了一名独立的自由摄影师。为拍西北地区天主教,他每年都到西北的乡村去,常常在那里一住几个月,一个题材持续关注和拍摄了十年。为拍藏传佛教,他又采取了同样献身的方式,又是持续奉献了十年。杨延康二十年来倾力倾情拍摄的两个主要系列——天主教和藏传佛教,都是宗教题材。宗教关乎信仰,关乎精神,关乎人类心灵。不管他的拍摄是出于理性自觉,抑或是在时代氛围感染下的朦胧对应,结果毫无疑问:他聚焦在大家共同面对的时代问题上——人们在精神危机的年代,寻找依归和寄托的声音。
如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算起,杨延康的摄影生涯迄今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那时他崇拜摄影,拍过进城民工、麻风病人等,但对摄影的认识尚浅,对自己要拍什么、怎么拍也不确定。第二阶段是追寻,以他从深圳远走西北投拍乡村天主教为起点,这个时期他产生了强烈的在摄影上建功立业的冲动,但心中仍然迷茫,决心以出走的方式寻求突破。第三阶段是渐悟,应该在拍乡村天主教后期和拍藏传佛教初那些年。在这个阶段,他对摄影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渐探索到了自己的门径,摄影观念趋于坚定,并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拍摄方式。第四阶段是成熟,是他在拍摄藏传佛教中后期达到的,这与他长期接近宗教有关。从此他认定了自己的摄影美学,思想脱离了徘徊状态,心灵日趋平静。他这个阶段的作品就散发着安宁、沉静、淡定、悠然的气息,像是秋日丰收后的田野,深具魅力。杨延康通过摄影完成的不仅是摄影艺术,还完成了他的人格与人生。
——策展人:张清
票价:15元(全票)、8元(半票)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深南大道9009号
徐喆:沉静与诱导之间
展览时间:日-11月30日 10:30-18:30展览场馆:天线空间
日,天线空间选择性项目推出“徐喆:沉静与诱导之间”。2014年8月在上午艺术空间个展“直觉不问出处”中,徐喆以“有意去知识化的游戏”的方式,将艺术家工作与潜移默化主导艺术家工作的经验来源、艺术家的即兴反应糅杂在展览中,全盘托出;与此同时,徐喆对“直觉”也保持警惕,直觉并非是断然拒绝逻辑判断的,而从文本与经典中也并非不能引发自由与新鲜的创作可能性。由此,“沉静与诱导之间”与“直觉”展的工作同时进行,甚至开始得更早。
“沉静与诱导之间”首先即是徐喆足足实施了一年多的作品《等一只鸟》。艺术家根据现代主义建筑经典制作了一批“微型建筑”:它们具有几何构成的理性美感,局部的透明材料模拟了现代主义建筑中迷人的“玻璃幕墙”令空间具有彩色光感,室内按某种功能进行划分拥有秩序。这是徐喆设计的几座现代主义鸟巢,它们有小鸟可进出的门洞、偶尔有丰富的鸟食。这些鸟巢被安静地固定在艺术家工作室附近高大的杉树上,徐喆不时进行观察和拍摄。展览中颇有深意的是艺术家埋下的另一条线索,《圣埃里亚的噩梦》和《另一种历史-临摹自Ebnezer Howard的明日花园之城》在于与观众一起阅读二十世纪初最富雄心的未来主义的沉静与诱导——而这仍关切着我们现今周遭的社会发展与城市形态。
徐喆认为他的工作状态是“闲散并警觉”的,便将瑞士建筑师卒姆托(Peter Zumthor)的文字作为展览引言:“我不了解光。他给我的感觉是,有某种东西非我所知,某种东西超出所有理解之外”,在大量借用、重塑现有的模型、建筑和文本的过程中,“沉静与诱导之间”是徐喆创作中又一次的自我定向。
地址:上海市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7号楼202
海派·影像三人联展
展览时间:日-11月14日 9:00-17:00展览场馆: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
衡复风貌区的老建筑老房子和上海地标特色的老建筑老房子的人文风情,在陈海汶、阮大建、丁建国的镜头里生发出清一色的黑白影像,具有历史的浓度和文化的厚度。
本次影展收入了陈海汶、阮大建、丁建国近年来关于上海的老建筑老房子的“散文”。光影型线,内容不一,但形散神不散。他们在影像之中,描述的是城市建筑物的细节,探寻的则是人与建筑物的关系,抒发的是人与城市之间的情怀。毋庸置疑,他们在一组组系列中为上海勾勒出一条曼妙的城市天际线,让人感受到的是久违了的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今天,在倡导摄影文化创新的同时,作为海派文化的支系海派摄影,像《海派影像》这样丰富的视觉影像,主要是表现衡复地区的老建筑老房子,但有不限于这一地域文化,其作品的特色是摄影元素融入了世界语系之中,既升华了作品品位,又能在国际摄影作品交流中获得认同和共鸣,更重要的是传递心中的故事,让世人获得真善美的良知。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393号甲,武康大楼沿武康路向前300米左右
《“定数”-谢扎德达乌德个展》-OCAT西安馆秋季特展
展览时间:日-日 10:00-17:00展览场馆:OCT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
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简称“OCAT西安馆”)将展出伦敦艺术家谢扎德·达乌德(Shezad Dawood)作品的中国首展——“定数”。此次展览将完整地展出达乌德近期的一系列作品:通过人类学、电影、考古学和艺术家童年的多重形象,不同形式和材料的绘画、视频和影像装置相互联系,产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排列组合,使观者有足够的空间对作品和主题进行开放式的阅读。此次展览还包含OCAT西安馆的两件定制作品——一件大型织物作品和一件霓虹灯装置作品。
展览中的三件作品以不同的效果呈现了艺术家对来自巴基斯坦的萨米(Saami)纺织品的运用。《穿过梦中刺透的皮肉》由一组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五件织物绘画组成,每张绘画的正反两面都同样可被观赏。在《7669的忧郁别离》这件作品中,萨米纺织品被用作投影屏幕,来实现与影像与纺织品诗意地编织在一起的效果。大型绘画《埃夫伯里视频》是谢扎德·达乌德的二维作品中将萨米纺织物作为画布与绘画及印刷结合的最新代表。
影像艺术是达乌德创作的重要领域,展览“定数”包含三件视频装置。第一件作品《新梦想机器项目》的灵感源泉是一台诞生于1961年的《梦想机器》。在那个充满实验氛围的巴黎,来自英国的艺术家布里翁·吉森(Brion Gysin)和电脑程序员伊恩·萨默维尔(Ian Sommerville)共同创作了这件动态雕塑。它特别设计的声音和光线能释放催眠光波刺激人的大脑,是一件闭着眼睛观赏的作品。达乌德的《新梦想机器项目》重造了这种效果,并与当代音乐人杜克·嘉伍德(Duke Garwood)合作,向滚石乐队的主创布莱恩·琼斯(Brian Jones)的音乐致以敬意。
第二件影像作品——十五分的《预告片》,是对达乌德的故事片《白芒刺目》富有活力的重新解读。《预告片》特别为展览环境制作,而不是影院,挑战了在艺术空间中放映电影作品的难题。触及类似关切的还有第三件作品——在摩洛哥实地拍摄的《通向可能的电影》。艺术家选择摩洛哥作为拍摄地,因其“具有西班牙占领时期和当代社会政治动荡痕迹的火星式景观”。就像那个年代的原创电视剧《星际迷航》一样,《通向可能的电影》借助科幻片的风格探讨文明的碰撞,在此片中特别体现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旅行者之间产生的冲突。
展览“定数”的最后一件作品是霓虹雕塑《椭圆变奏之三》。达乌德用几何图形与颜色的排列组合制造意义与结构的碰撞,来探索对他而言象征了现代主义与神秘主义交界的霓虹。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北池头一路南段华侨城西安当代艺术中心二层
城市边缘带
展览时间:-7日 8:00-22:30展览场馆:北京林业大学-学研大厦一层大厅
感谢上苍赐予他们真诚的心灵,用纯真去触摸这个已经破碎的世界,使用他们自己微薄之力,在这个雾霾的环境去发出微弱的光芒。
从2010年开始“弱势群体居住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正式启动,直到今天历经四届毕业班(10,09,08,07级),横跨六个年级(07级-12级)。此次展览为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艺设11-2班,12-2班”三,四年级课堂作品展,也是“弱势群体居住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首次学生作品展览。
人点亮灯,不放它在碗里,而是放在桌面上,就照亮家里所有人。同样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35号
行动的旗帜-第一风景艺术空间开幕展
展览时间:日-12月1日 10:00-17:30展览场馆:第一风景艺术空间开幕时间:日 周六 15:00
显然,这是多元价值并存的时代,用某个词汇去形容当代文化的显著特征,或许就是“纷呈”或“杂音”,也恰如旗帜飘动。多元必然会衍生出多元化的艺术,在“艺术”的逻辑表演中,每个行动或表达都会有一个源头或支撑,它们交错、共生,以至蔚然。不同于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从再现或表现中剥离并将之前的所有作为自己的资源,它着重于媒介与观念上的自我延展性。
在此,我们可以将“旗帜”理解为有特定精神信仰的一种状态。个人价值和意义需要行动才能展示出来,人类历史正是那些追求自己的目的,有行动能力的人所创造,历史运动的结果总是从许多个人意志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因此,我们的展览意在探讨,作为表达中的个人,他(她)如何展览有趣的富有深意的视听行动?个人对历史价值如何清算并展示?作品存在的意义如何?
当代性的视觉文化中,借助抽象形态与多样的个性色彩,视觉语言变得空前丰富。当然,当代艺术不仅仅依赖于这个“外壳”,更需要用个性化的思想来作为内容,传达给观者。而我们展示的这十位艺术家,通过形、色、材质的探索与实践,对于人与其赖以思索的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以及种种思考,呈现心灵真实,表达世界虚幻。可以说,自然与自我,深思与远见,自由与开放,共同构成了这次展览的基调与旋律,恰如行动的旗帜。
策展人:李琳学术支持:于艾君参展艺术家:吕鹏,杭春晖,苏锐,于艾君,黄红涛,李娜,吴健,伍伟,郑钰,西子,王旻,葛冠中,刘瑾
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798艺术区797路b-10号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勒戈壁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