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儿水巨人恒大地产还是激情源于飓飓升0.8米,距离宽1.2米巨口宽两米带你带,恒大地产

TAG标签 领跑 的结果
:友情连接*抗菌香皂能灭菌?骗人的!
抗菌香皂能灭菌?骗人的!
  当你购买香皂、洗手液或者沐浴露时,能够抗菌是否为吸引你的一大“招牌”?然而,这样的宣传如今看来却只是一种噱头。
  美国食物和药品管理局(FDA)16日宣布,加入了“三氯生”、“三氯卡班”等抗菌物质,标榜为抗菌香皂、洗手液、沐浴露等清洁用品,并没有起到阻止细菌传播的实质性作用,反而会影响人体的抗药性或激素水平,弊大于利。FDA表示,将密切关注抗菌香皂等商品的情况,并要求在一年内制造商提供更多的数据,证明自己的抗菌清洁用品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否则可能会被要求改变产品的配方,重贴产品配方标签或者从商场下架。
  FDA专家桑德拉称,至少2000种皂类产品中使用了三氯生以及其他抗菌物质,这些物质曾经被用在牙膏中杀菌,却被证实容易引起齿龈病。而现在美国市面上75%的清洁产品都含有三氯生等抗菌物质。此外,首都儿科研究所感染科主任张艳玲说,对于儿童而言,并不建议使用抗菌皂,用普通的清水,按照正常的洗手步骤清洗就可以。因为人体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细菌,来保持一个平衡。
恒大输球了!
&恒大输了,输给了欧洲冠军拜仁,不丢人,因为恒大已经创造了中国足球的新的一页!这场比赛给恒大乃至所有的中国、亚洲球队都有很多的启示,让中国足球真正的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
&:3的比分不是两队真实的差距,上半场时拜仁的一次击中立柱和一次击中横梁都是势在必进的球,只是运气稍欠了一些!如果打进,比分最少都
&:0!下半场未看完,第47分钟拜仁破门之后就关了电视洗洗睡了,在这之后竟再没有进球了,显然是拜仁对恒大仁慈了,给恒大留了面子,也是给自己下一轮争冠节省一些体力!
& 总之,对中国球队来说这场球赛的意义非常巨大,一定要好好总结才是!
恒大夺得亚冠冠军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奖金、声誉?这一切与世俱杯参赛资格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由于被整体水平所限,中国球队很难得到和世界强队过招的机会,特别是在难以跻身世界杯决赛圈的残酷现实下,世俱杯赛场就成了中国球队“开眼看世界”的最佳载体。也许有人说,曼联、皇马,这些欧洲的顶级俱乐部几乎每年夏天都会来中国踢几场比赛,但那毕竟只是商业赛,说白了就是作秀,就算全部主力到齐,也未必会在场上全力以赴。而世俱杯就不同了,顶着各大洲冠军的头衔来参赛,自然不敢懈怠。在半决赛中,恒大有幸与拜仁来了一次对决,虽然被打得落花流水,但总算亲自和“老怪”打了一仗,至少将亚欧足球的差距看了个透彻,也清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即将到来的季军争夺战,恒大又将迎来与另一支传奇队伍交锋的机会。由于球迷平时很难能看到米内罗竞技的比赛,所以中国球迷很难知道小罗的近况。但是这一次,恒大球员有了用脚“了解”小罗状态的绝佳机会,也让中国球迷有机会见见老相识。如果恒大能够击败小罗率领的米内罗竞技,当然值得我们骄傲,如果不幸败北,那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说:咱和小罗拼过一次,能向前世界足球先生学点什么,就算完成了任务。所以,就冲着拜仁和小罗,恒大就不枉此行。这一趟,值了!
黄连的传说
&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个姓陶的医生。他家有个园子专种药草,他用这些药草给人治病。由于医术高明,远近都有人来请他去治病。陶医生出门的时候多,就请了一个姓黄的帮工来经管园子。
&陶医生的女儿叫妹娃,长得漂亮、聪明、活泼,老两口视如掌上明珠。妹娃也喜欢栽花种药,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到园子里看花看药。
&正月的一天早上,寒霜未化,冷气袭人。妹娃来到园子里,见花未开,草未萌芽,就开了后门,沿着小路往山上走。忽然,她看到路边有一朵油绿色的小花开放了。妹娃越看越喜欢,就用手指把四周的泥土掏松,把它连根挖起,种在园子里。帮工看到这株在天寒地冻的正月就开花的野草,也很喜欢,天天浇水,月月上肥。那草越长越茂盛,后来结了籽。帮工把这花的籽洒在园子里,第二年,园里绿色的小花就开得更多了。
&不料,妹娃得了一种怪病,满身燥热,又吐又拉,只三天,就瘦得皮包骨头了。陶医生到外地给人治病尚未回来,妹娃的母亲只好请当地另一前来给女儿治病。这位是陶医生的朋友,诊治十分细心。可连服三剂药都未见效,肚子越拉越厉害,还屙起血来。母亲整天守护在床前,急得吃不下,睡不着,想起女儿的病就掉泪。
帮工看在眼里,很焦急,怎么办呢?忽然,他想起那绿色的小花,前个月自己喉咙痛,偶然摘下一片叶子,嚼了一下,虽然苦得要命,但过了一个时辰,喉咙痛居然减轻了。接着,他又嚼了两片叶子,当天就不痛了。妹娃这个病,这种花草能不能当药呢?不妨试一试。想到这里,他就连根带叶扯了一株起来,煎成一碗水,趁妹娃的妈妈去煮饭时,端给妹娃喝了。谁知早上喝的,下午病就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这时,陶医生回来了,一问经过,非常感动,连声感谢帮工说:“妹娃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开绿花的小草,看来对清热燥湿的功效呀!”
&因为这位帮工姓黄名连,为了感谢他,这也就取名为黄连。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味连)三角叶黄连(雅连)或云连的根茎。黄连主产四川,湖北、陕西,有栽培,雅连产四川,云连产云南西北部。立冬后采挖定植5-8年者,除去茎苗及泥土,炕干,撞去须根。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 &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 & 【应用】
&1、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证。
&2、用于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
&3、用于痈肿疮毒,疔毒内攻,耳、目肿痛诸证。
&此外,还用于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的中消证。
& &【用量】3-10克。外用适量。
&【用法】煎服或入丸散。清热泻火多生用,治中焦湿热呕吐多以姜汁炒用。
&【注意】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服用较久、易致败胃。凡胃寒呕吐,脾虚泄泻之证均忌用。
 宋 钱塘弄潮
  八月钱塘江口开,万人鼓噪岸边排。弄潮健儿显身手,风头浪尖逞矫材。
  《梦粱录》:“观潮,其杭人有一等无赖不惜性命之徒,以大彩旗,或小清凉伞,红绿小伞儿,各系绣色缎子满竿,伺潮出海门,百十为群,执旗泅水上,以迓子胥弄潮之戏,或有手脚执五小旗浮潮头而戏弄。自后官府禁止,然亦不能遏也。有《看弄潮诗》云:弄罢江潮晚入城,红旗飐飐白旗轻。不因会吃翻头浪,争得天街鼓乐迎!”可见市民对弄潮儿像接待英雄一样欢迎他们。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唐&李益&《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宋&潘阆&《酒泉子》词:“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鲁迅&《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浊浪在拍岸,站在山冈上者和飞沫不相干,弄潮儿则于涛头且不在意。”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古音读作:nong&chao&ni(儿:读“倪”音)&
  现在一般读作:&nong&chao&er
  1&船夫。李益《江南曲》:“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2&指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
  3&搏击风浪创事业的人。&
  4&总在潮流前头尖端的人。&
  5.为时代进步而与风险拼搏的人&
  6.与潮水搏击嬉戏的人&
  指有不畏艰难,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人.&跟着潮流走的人&
  注音:nong&chao&er&
  释义: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
& 钱塘潮简介
&&&&钱塘江大潮:钱塘潮(Qiantang&Tide)——最壮观的海潮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涌潮有三处:山东青州涌潮、广陵涛和钱塘潮。&  清费饧璜(1664-年)《广陵涛辩》云:“春秋时,潮盛于山东,汉及六朝盛于广陵。唐、宋以后,潮盛于浙江,盖地气自北而南,有真知其然者”。&
  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南宋每年农历8月18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库,以后沿习成节。除农历8月18日前后三天观潮节外,农历每月初与月中皆有大潮可观,并可作一潮三看“追潮游”。在中秋佳节前后,八方宾客蜂涌而至,争睹钱江潮的奇观,盛况空前。距杭州50公里的海宁盐官镇是观潮最佳处。&
  古时杭州观潮,以凤凰山、江干一带为最佳处。因地理位置的变迁,从明代起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故亦称"海宁观潮"。"钱江秋涛"闻名国内外,早在唐宋就已盛行。观潮之日,尤在农历八月十八日前后几天,路上车如水流,人如潮涌。远眺钱塘江出海的喇叭口,潮汐形成汹涌的浪涛,犹如万马奔腾,遇到澉浦附近河床沙坎受阻,潮浪掀起三至五米高,潮差竟达九至十米,确有"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可摧"之势。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塔旁观"一线潮",八堡看"汇合潮",老盐仓可赏"回头潮"。钱江观潮&位于杭州东北45公里海宁盐官镇。
&&&&钱塘潮成因
&&&&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潮引力(月球、太阳或其他天体对地球上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和对地心单位质量物体的引力之差,或地球绕地-月(日)质心运动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与月(日)引力的合力。)最大。&
  地利:跟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有关。钱塘江南岸赭山以东近50万亩围垦大地像半岛似地挡住江口,使钱塘江赭山至外十&二工段酷似肚大口小的瓶子,潮水易进难退,杭州湾外口宽达100公里,到外十二工段仅宽几公里,江口东段河床又突然上升,滩高水浅,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使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其次还跟钱塘江水下多沉沙有关,这些沉沙对潮流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涌。&
  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钱塘潮特色
  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美女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在美女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美女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位于钱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湾是钱塘江口一个向南凹进的大河湾。这里,有一道长约50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当涌潮西行至此,全线与围堤成一锐角扑来,坝头以内的潮头同坝身、围堤构成直角三角形,潮头线两端受阻,分别沿坝身和围堤向直角顶点逼进,最终在坝根“嘣”一声怒吼,涌浪如突兀而起的醒狮,化成一股水柱,直冲云霄,高达十余米。由于大坝的横江阻拦,直立的潮水又折身返回,形成一个"卷起沙堆似雪堆"的奇特回头潮。而此时江水前来后涌,上下翻卷,奔腾不息。&
  在南阳的赭山美女坝不仅会产生回头潮,还会产生“冲天潮”现象,冲天潮这是发生于堤、坝相交处的特种潮。是近景潮中最具欣赏魅力的潮。潮水如同被网兜兜住一样,在堤坝相交转弯角的处,潮水“哗”一声碰撞巨响,潮头直冲云天。上进起一股水柱,低者二、三米,高者可达十多米。清谭吉璁《棹歌》诗“赭山潮势接天来,捍海塘东石囤摧。”冲天潮由此得名。
&&&&交叉潮
&&&&距杭州湾55千米有一个叫大缺口的地方是观看十字交叉潮的绝佳地点。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在江中形成一个沙洲,将从杭州湾传来的潮波分成两股,即东潮和南潮,两股潮头在绕过沙洲后,就像两兄弟一样交叉相抱,形成变化多端、异常壮观的交叉潮,呈现出“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的壮观景象。两股潮在相碰的瞬间,激起一股水柱,高达数丈,浪花飞溅,惊心动魄。待到水柱落回江面,两股潮头已经呈十字形展现在江面上,并迅速向西奔驰。同时交叉点像雪崩似的迅速朝北转移,撞在顺直的海塘上,激起一团巨大的水花,跌落在塘顶上,吓得观潮人纷纷尖叫着避开。
&&&&一线潮
&&&&看过大缺口的交叉潮之后,建议您赶快驱车到盐官,等待观看一线潮。未见潮影,先闻潮声。耳边传来轰隆隆的巨响,江面仍是风平浪静。响声越来越大,犹如擂起万面战鼓,震耳欲聋。远处,雾蒙蒙的江面出现一条白线,迅速西移,犹如“素练横江,漫漫平沙起白虹”。再近,白线变成了一堵水墙,逐渐升高,“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横在浪花中”。随着一堵白墙的迅速向前推移,涌潮来到眼前,有万马奔腾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
&  一线潮并非只有盐官才有哩。凡江道顺直,没有沙州的地方,潮头均呈一线,但都不如盐官好看。原因是盐官位与河槽宽度向上游急剧收缩之后的不远处,东、南两股潮交会后刚好成一直线,潮能集中,潮头特别高,通常为1—2米,有时可达3米以上。气势磅礴,潮景壮观。
&&&&回头潮
&&&&从盐官逆流而上的潮水,将到达下一个观潮景点老盐仓。老盐仓的地理环境不同于盐官,盐官河道顺直,涌潮毫无阻挡向西挺进,而老盐仓的河道上,出于围垦和保护海塘的需要,建有一条长达660米的拦河丁坝,咆哮而来的潮水遇到障碍后将被反射折回,在那里它猛烈撞击对面的堤坝,然后以泰山压顶之势翻卷回头,落到西进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风驰电掣地向东回奔,声如狮吼,惊天动地,这就是回头潮。&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半夜潮
  午夜,江面上隐隐传来“沙沙”响声,涨潮了,在蒙蒙的水面上一条黑色素练在浮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少顷,声音加骤,潮水夹着雷鸣般的轰响飞驰而来,把满江的月色打成碎银,潮头如千万匹灰鬃骏马在挤撞、在撕打,喷珠吐沫,直扑塘下,犹如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涌潮前浪引后浪,后浪推前浪,在江面形成一垛高耸潮峰,波涛连天,好似冲向九天皓月。这时许多游客把篝火、芦花抛入大江,随波西去,以此来寄托自己的美好心愿……&
  观十万军声半夜潮的最佳之处是在天风海涛亭一带,为“天风赏月”之景。其以浪漫、别具一格的情调吸引了大量的观汐游客。北宋诗人苏东坡还为此写下了这样一首诗篇:“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留得夜潮月中看”以表情怀。
&&&&丁字潮
  两股潮是形成了一个‘丁’字的,我们不知道如何形成了这样的奇观。“丁字潮”的形成原因目前还要研究。&
&&&&钱塘潮历史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北宋诗人潘阆的《酒泉子》中写道:&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诗便是当年“弄潮”与“观潮”活动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钱塘秋潮如此壮观而又如此准时呢?&
  这是许多人很自然地想到的问题。对此,有一个传说是这样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今江苏、安徽一带有一个吴国,吴王夫差打败了今浙江一带的越国。越王勾践表面上向吴国称臣,暗中却卧薪尝胆,准备复国。此事被吴国大臣伍子胥察觉,多次劝说吴王杀掉勾践。由于有奸臣在吴王面前屡进谗言,诋毁伍子胥。吴王奸忠不分,反而赐剑让伍子胥自刎,并将其尸首煮烂,装入皮囊,抛入钱塘江中。伍子胥死后9年,越王勾践在大夫文种的策划下,果然灭掉了吴国。但越王也较信传言,迫使文种伏剑自刎。伍子胥与文种这两个敌国功臣,虽然分居钱塘江两岸,各保其主,但下场一样,同恨相连。他们的满郁恨,化作滔天巨浪,掀起了钱塘怒潮。&
  当然,传说不过是传说而已。钱塘秋潮如此之盛的原因,主要是其独特的地理条件。&
  钱塘江外杭州湾,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喇叭状海湾。出海口江面宽达100公里,往西到澉浦,江面骤缩到20公里。到海宁盐官镇一带时,江面只有3公里宽。起潮时,宽深的湾口,一下子吞进大量海水,由于江面迅速收缩变窄变浅,夺路上涌的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便都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到大夹山附近,又遇水下巨大拦门沙坝,潮水一拥而上,掀起高耸惊人的巨涛,形成陡立的水墙,酿成初起的潮峰。&
  是不是所有喇叭状的海湾都能产生涌潮呢?&
  回答是否定的。海宁大潮的形成,还有一些其他原因。浙江沿海一带,夏秋之交,东南风盛行,风向与潮波涌进方向大体一致,风助潮势,推波助澜;潮波的传播在深水中快,在浅水中慢,钱塘江由深变浅的特点极为突出,这种特殊条件,能使后浪很快赶上前浪,层层巨浪叠加,形成潮头。此外,潮涌与月亮、太阳的引力也有关。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小大满损不齐同。"因为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合在一起吸引着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就特别大,而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引力最大的时候,此时出现的涌潮,自然也就最猛烈。&
  有人问及,钱塘秋潮会不会产生变化?&
  其实,说起来,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宋时的观潮点在杭州以上析成直角的河段。明朝以后,海宁盐官镇左近始成观潮胜地。现代江海变化,最盛潮位曾西移头蓬,近年又有东移八堡之势。而最令人关注的,是1985年钱塘秋潮的衰微现象。&
  1985年农历八日十八日,按例是观潮的吉日良辰,这天,十几游人前往盐官镇观潮。可是,潮水来时,只见一条很细很细的钱线,缓慢逼近,银线时隐时现,越近越连不成线到得近处,仅止片片浪花,涌潮高度只有50至60厘米,使观潮者们大为扫兴。有人担心钱塘秋潮就此消失了。&
  事实上,钱塘秋潮江没有消失,但是,让人不无忧虑的是,近十年来,秋潮的确渐渐衰弱了。而1985年表现得尤为突出。据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澉浦以西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使八堡以上的河道变窄,造成进潮量减少,河床抬高。再加上1985年的梅雨时节,钱塘江流量比历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同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淤积增厚,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提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盐官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据此,有关人士推知,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今后,观潮的最佳点,北岸在盐官镇以东的丁桥至十堡一带;南岸在杭州萧山区围垦十七工段。&
  由于2004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钱江潮的衰微现象,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1.造桥。&
  从杭州湾大桥规划伊始,就有专家和市民在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大桥会不会影响钱江潮的雄壮景观?杭州湾大桥,全长36公里,其中正桥长35.7公里,估计有7000多根桩矗立在钱塘江。由于杭州湾大桥将向海底打入7000多根桩,有关专家估计,这将使潮水高度降低约20厘米。水利专家称,(钱塘江上)“如此规模的造桥,尤其是杭州湾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影响到钱塘潮”。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也说,我省规划将在钱塘江上建造多座大桥,这对钱江潮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尚无定论。&
  也有专家认为:桥归桥潮归潮:杭州湾大桥碍不到钱江潮。熊绍隆,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教授。2000年9月,其所在研究院受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委托,就杭州湾大桥对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进行专题研究。经过实体模拟和数字模拟,得出的结果是:建桥前,盐官的潮头高度在2米至2.5米之间;建桥后,盐官的潮头高度的降低不会超过2厘米,肉眼完全看不出来。因此,关于“杭州湾大桥最高将使潮水高度降低约20厘米”的论述,他对这一消息来源表示质疑。&
  2.围垦&
  浙江近年来大规模围垦,目前在钱塘江口已累计围垦海涂80万亩。一种观点认为:大规模围垦使河道变窄,河道变得更加弯曲,阻力变大,造成进潮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钱江潮;再加上近年来钱塘江流量比往年平均数减少了1/3,对泥沙的冲刷力大大减弱。大量被海潮带上来的泥沙淤积在尖山一带江面,使这一带河床抬高,迫使江道主线南移。这样,当海潮涌进钱塘江时,只能折向南面逆流而上。由于流路加长,潮的能量消耗过大,当海潮到达南阳镇时,已经是"精疲力竭",成了"强弩之末"了。&
  另一种观点是:约束河道:围垦反而使潮水变大。据林炳尧教授介绍,钱塘江围垦之后,钱江潮没有变小,反而变大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钱塘江大规模围垦,主要不是为了获取土地,而是为治理钱塘江。由于钱塘江是强潮河口,河道一直不稳定,南北摆动,最大摆幅可达二十一公里,所以不能不治理,围垦能够起到约束河道的作用,目前六十多公里的河道已经稳定。&
  钱塘江大规模治理之后,钱江潮有三个变化:一是涌潮最大的地点略有下移,移到了原来盐官下游12公里的海宁大缺口,最佳的观潮点也稳定了,如海宁盐官、大缺口、老盐仓和萧山观潮城、美女山坝;二是涌潮的反射作用强了,沿江潮差增大,钱江潮随之增强,尤其大潮期更甚。三是这几年钱江潮的潮水景观有所变化。 &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像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观潮指南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是观潮的最佳时节。这期间,秋阳朗照,金风宜人,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观赏钱塘秋潮,有三个最佳位置。&
  海宁县盐官镇东南的一段海塘为第一佳点。这里的潮势最盛,且以齐列一线为特色,故有“海宁宝塔一线潮”之誉。潮头初临时,天边闪现出一条横贯江面的白练,伴之以隆隆的声响,酷似天边闷雷滚动。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宛若一群洁白的天鹅排成一线,万头攒动,振翅飞来。潮头推拥,鸣声渐强,顷刻间,白练似的潮峰奔来眼前,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倾涛泻浪,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潮涌至海塘,更掀起高9米的潮峰,果然"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一簇簇声吞万籁的放射形水花,其景壮观,其力无穷,据说有一年,曾把一只一吨多重的“镇海雄师”冲出100多米远。当潮涌激起巨大回响之后,潮水又坦然飞逝而去。有人这样写道:“潮来溅雪俗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十分确切地描绘了潮来潮往的壮观景象。&
  在第二个观潮佳点――盐官镇东8公里的八堡,可以观赏到潮头相撞的奇景。海潮涨入江口之后,因为南北两岸地势不同,潮流速度南快北慢,潮头渐渐分为两段。进展神速的南段称为南潮;迟迟不前的北段潮头,在北岸观潮者看来,是来自东方,故称东潮。当南潮扑向南岸被荡回来,调头向北涌去,恰与姗姗来迟的东潮撞个满怀。霎时间,一声巨响,好似山崩地裂,满江耸起千座雪峰,着实令人怵目惊心!&
  在第三个观潮佳点――盐官镇西12公里的老盐仓,可以欣赏到“返(回)头潮”。这里,有一道高9米、长650米的“丁字坝”直插江心,宛如一只力挽狂澜的巨臂。潮水至此,气势已经稍减,但冲到丁字坝头,仍如万头雄狮惊吼跃起,激浪千重。随即潮头转,返窜向塘岸,直向塘顶观潮的人们扑来。这返头潮的突然袭击,常使观潮者措手不及,惊逃失态。&
  此外,海宁观潮还有日夜之分。白天观潮,视野广阔,一览怒潮全景,自是十分有趣。而皓月当空时观赏夜潮,却也别有其妙。近年来,钱塘江潮水卷人事故时有发生。其中日16时30分左右,杭州市江干区下沙七堡1号丁字坝附近水域发生一起30多人被潮水卷走的事件造成11人死亡。
  《观潮》&周密&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钱塘潮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周密(),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方,当……时。其,指潮。出,发、起。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岁京尹①出浙江亭教阅水军②,艨艟③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⑤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水爆⑦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⑧,仅有“敌船⑨”为火所焚,随波而逝。⑩&
  注释:
&&&&①②〔每岁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京尹,京都临安府(现在浙江杭州)的长官。浙江亭,馆驿名,在城南钱塘江岸。
&&&&③〔艨艟(m&ngchōng)〕战船。
&&&&④〔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意思是,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尽,穷尽。五阵,指两、伍、专、参、偏五种阵法。
&&&&⑤〔乘骑(j&)弄旗标枪舞刀〕乘马、舞旗、举枪、挥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⑥〔略不相睹〕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
&&&&⑦〔水爆〕水军用的一种爆炸武器。
&&&&⑧〔一舸(gě)无迹〕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舸,船。
&&&&⑨〔敌船〕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⑩〔逝〕去,往。&
  吴儿善泅者数百①,皆披发文身②,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③,出没于鲸波万仞④中,腾身百变⑤,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注释:
&&&&①〔吴儿善泅(qi&)者数百〕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
&&&&②〔披发文身〕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文,动词。
&&&&③〔溯迎而上〕逆流迎着潮水而上。
&&&&④〔鲸波万仞〕万仞高的巨浪。鲸波,巨浪。鲸所到之处,波涛汹涌,所以称巨浪为鲸波。万仞,形容浪头极高,不是实指。
&&&&⑤〔腾身百变〕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
  江干①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②,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③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④也。&
  注释:
&&&&①〔江干〕江岸。
&&&&②〔珠翠罗绮溢目〕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珠翠罗绮,泛指妇女的首饰和游人的华丽衣服。溢目,满眼。
&&&&③〔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④〔僦(ji&)赁(l&n)看幕,虽席地不容闲〕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闲。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看幕,为观潮而特意搭的帐棚。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容,许,使。&
  译文:&
  钱塘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大家奋勇争先逆着水流踏浪而上在极高的波涛之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姿势变化万千,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而有钱的巨富、尊贵的官吏,争先赏赐银色的彩绸。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手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所贩卖的饮食物品,比平时价格高出一倍。而游客租借观赏的帐篷,即使容纳一席之地的空间也没有,非常拥挤。
&&&&钱江看潮记(丰子恺) 
&&&&阴历八月十八,我客居杭州。这一天恰好是星期日,寓中来了两位亲友,和两个例假返寓的儿女。上午,天色阴而不雨,凉而不寒。有一个人说起今天是潮辰,大家兴致勃勃起来,提议到海宁看潮。但是我左足趾上患着湿毒,行步维艰还在其次;鞋根拔不起来,拖了鞋子出门,违背新生活运动,将受警察干涉。但为此使众人扫兴,我也不愿意。于是大家商议,修改办法:借了一只大鞋子给我左足穿了,又改变看潮的地点为钱塘江边,三廊庙。我们明知道钱塘江边潮水不及海宁的大,真是“没啥看头”的。但凡事轮到自己去做时,无论如何总要想出它一点好处来,一以鼓励勇气,一以安慰人心。就有人说:“今年潮水比往年大,钱塘江潮也很可观。”“今天的报上说,昨天江边车站的铁栏都被潮水冲去,二十几个人爬在铁栏上看潮,一时淹没,幸为房屋所阻,不致与波臣为伍,但有四人头破血流。”听了这样的话,大家觉得江干不亚于海宁,此行一定不虚.我就伴了我的两位亲友,带了我的女儿和一个小孩子,一行六人,就于上午十时动身赴江边。我两脚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跟在他们后面。&
  我们乘公共汽车到三廊庙,还只十一点钟。我们乘义渡过江,去看看杭江路的车站,果有乱石板木狼藉于地,说是昨日的潮水所致的。钱江两岸两个码头实在太长,加起来恐有一里路。回来的时候,我的脚吃不消,就坐了人力车。坐在车中看自己的两脚,好像是两个人的。倘照样画起来,见者一定要说是画错的,但一路也无人注意,只是我自己心虚,偶然逢到有人看我的脚,我便疑心他在笑我,碰着认识的人,谈话之中还要自己先把鞋的特殊的原因告诉他。他原来没有注意我的脚,听我的话却知道了。善于为自己辩护的人,欲掩其短,往往反把短处暴露了。&
  我在江心的渡船中遥望北岸,看见码头近旁有一座楼,高而多窗,前无障碍。我选定这是看潮最好的地点。看它的模样,不是私人房屋,大约是茶馆酒店之类,可以容我们去坐的。为了脚痛,为了口渴,为了肚饥,又为了贪看潮的眼福,我遥望这座楼觉得异常玲珑,犹似仙境一般美丽。我们跳上码头,已是十二点光景。走尽了码头,果然看见这座楼上挂着茶楼的招牌,我们欣然登楼。走上扶梯,看见列着明窗净几,全部江景被收在窗中,果然一好去处。茶客寥寥,我们六人就占据了临窗的一排椅子。我回头喊堂倌:“一红一绿!”堂倌却空手走过来,笑嘻嘻地对我说:“先生,今天是买坐位的,每位小洋四角。”我的亲友们听了这话都立起身来,表示要走。但儿女们不闻不问,只管凭窗眺望江景,指东话西,有说有笑,正是得其所哉。我也留恋这地方,但我的亲友们以为座价太贵,同堂倌讲价,结果三个小孩子“马马虎虎”,我们六个人一共出了一块钱。先付了钱,方才大家放心坐下。托堂倌叫了六碗面,又买了些果子,权当午饭。大家正肚饥,吃得很快。吃饱之后,看见窗外的江景比前更美丽了。我们来得太早,潮水要三点钟才到呢。到了一点半钟,我们才看见别人陆续上楼来。有的嫌座价贵,回了下去。有的望望江景,迟疑一下,坐下了。到了两点半钟,楼上的座位已满,嘈杂异常,非复吃面时可比了。我们的座位幸而在窗口,背着嘈杂面江而坐,仿佛身在泾渭界上,另有一种感觉。三点钟快到,楼上已无立锥之地。后来者无座位,不吃茶,亦不出钱。我们的背后挤了许多人。回头一看,只见观者如堵。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被抱着的孩子。有的坐在桌上,有的立在凳上,有的竟立在桌上。他们所看的,是照旧的一条钱塘江。久之,久之,眼睛看得酸了,腿站得痛了,潮水还是不来。大家倦起来,有的垂头,有的坐下。忽然人丛中一个尖锐的呼声:“来了!来了!”大家立刻把脖子伸长,但钱塘江还是照旧。原来是一个母亲因为孩子挤得哭了,在那里哄他。&
  江水真是太无情了。大家越是引颈等候,它的架子越是十足。这仿佛有的火车站里的卖票人,又仿佛有的邮政局收挂号信的,窗栏外许多人等候他,他只管悠然地吸烟。三点二十分光景,潮水真个来了!楼内的人万头攒动,像运动会中决胜点旁的观者。我也除去墨镜,向江口注视。但见一条同桌上的香烟一样粗细的白线,从江口慢慢向这方面延长来。延了好久,达到西兴方面,白线就模糊了。再过了好久,楼前的江水渐渐地涨起来。浸没了码头的脚。楼下的江岸上略起些波浪,有时打动了一块石头,有时淹没了一条沙堤。以后浪就平静起来,水也就渐渐退却。看潮就看好了。楼中的人,好像已经获得了什么,各自纷纷散去。我同我亲友也想带了孩子们下楼,但一个小孩子不肯走,惊异地责问我:“还要看潮哩!”大家笑着告诉他:“潮水已经看过了!”他不信,几乎哭了。多方劝慰,方才收泪下楼。&
  我实在十分同情于这小孩子的话。我当离座时,也有“还要看潮哩!”似的感觉。似觉今天的目的尚未达到。我从未为看潮而看潮。今天特地为看潮而来,不意所见的潮如此而已,真觉大失所望。但又疑心自己的感觉不对。若果潮不足观,何以茶楼之中,江岸之上,观者动万,归途阻塞呢?以问我的亲友,一人云:“我们这些人不是为看潮来的,都是为潮神贺生辰来的呀!”这话有理,原来我们都是被“八月十八”这空名所召集的。怪不得潮水毫没看头。回想我在茶楼中所见,除旧有的一片江景外毫无可述的美景。只有一种光景不能忘却:当波浪淹没沙堤时,有一群人正站在沙堤上看潮。浪来时,大家仓皇奔回,半身浸入水中,举手大哭,幸有大人转身去救,未遭没顶。这光景大类一幅水灾图。看了这图,使人想起最近黄河长江流域各处的水灾,败兴而归。
&&&&潮神伍子胥
  伍子胥(?—公元前484年)春秋吴国大夫。名员,字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因楚平王十分昏庸,听信谗言,于七年(公元前522年)废太子建,杀太子师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伍子胥迅速逃离楚国,混出昭关(今安徽含山县西北),渡过长江,进入楚国的仇敌,日益强盛的吴国。&
  伍子胥投入吴国公子光门下。于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由他所荐壮士专诸刺杀了吴王僚,助公子光夺回王位,称吴王阖闾。伍子胥遂与谋国政,“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营造阖闾大城。从此,苏州成为春秋吴国的国都。伍子胥还在高淳向东至太湖的百余里开挖宽深的运河,并筑五条堤坝,以节制山水。既利农业灌溉,也是进兵楚国时的便捷运输水道。此运河称为”胥溪”,”胥河”。&
  经伍子胥和孙武振军经武,在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国都城,使楚昭王仓皇出逃(楚平王已死于公元前516年)。而伍子胥也因功被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夫差元年(公元前495年)大兴水利,&伍子胥连接惠高,鼓港,处士等河流的运河,称为”胥浦”,减少了水灾,使经济繁荣。伍子胥终因劝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力主停止伐齐而渐被疏远。以致在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被夫差赐死,投尸江中。吴人敬仰其忠烈,尊为潮神,建伍子胥庙,胥王祠,立坟墓,历代祭祀。现祠庙被毁,墓已重建。
&&&&钱塘苏小小
  苏小小者,南齐时钱塘名妓也。貌绝青楼,才空士类,当时莫不艳称。以年少早卒,葬于西泠之坞。芳魂不殁,往往花间出现。&
  宋时有司马槱者,字才仲,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西陵苏小小诗: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又词: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李贺《苏小小》诗: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久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沈原理《苏小小歌》:歌声引回波,舞衣散秋影。梦断别青楼,千秋香骨冷。青铜镜里双飞鸾,饥乌吊月啼勾栏。风吹野火火不灭,山妖笑入狐狸穴。西陵墓下钱塘潮,潮来潮去夕复朝。墓前杨柳不堪折,春风自绾同心结。&
&&&&元遗山《题苏小像》:槐荫庭院宜清昼,帘卷香风透。美人图画阿谁留,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 
&&&&莺莺燕燕分飞后,粉浅梨花瘦。只除苏小不风流,斜插一枝萱草凤钗头。&徐渭《苏小小墓》诗:一抔苏小是耶非,绣口花腮烂舞衣。自古佳人难再得,从今比翼罢双飞。薤边露眼啼痕浅,松下同心结带稀。&恨不颠狂如大阮,欠将一曲恸兵闺。
&&&&原先钱塘江的潮来时,跟其他各地的江潮一样,既没有潮头,也没有声音的。 有一年,钱塘江边来了一个巨人,这个真高大,一迈步就从江这边跨到江那边了。他住在萧山县境内的蜀山上,引火烧盐。人们不晓得他叫什么名字,因为他住在钱塘江边,就叫他为钱大王。钱大王力气很大,他打着自己的那条铁扁担,常常挑些大石块来放在江边,过不多久,就堆起了一座一座的山。 
&&&&一天,他去挑自己在蜀山上烧了三年零三个月的盐。可是,这些盐只够他装一头,因此他在扁担的另一头系上块大石,放上肩去试试正好,就挑起来,跨到江北岸来了。 
&&&&这时候,天气热,钱大王因为才吃过午饭,有些累了,便放下担子歇歇,没想到竟打起瞌睡来。正巧,东海龙王这时出来巡江,潮水涨起来了。涨呀涨的,竟涨到岸上来,把钱大王这头盐慢慢都溶化了。东海龙王闻闻,水里哪来这股咸味呀,而且愈来愈咸,愈来愈咸。他受不了,返身就逃,没想逃到海洋里,把海洋的水都弄咸了。这位钱大王呢,睡了一觉,两眼一睁,看见扁担一头的石头还放在硖石(就是现在的名的硖石山),而另一头的盐却没有了!&钱大王找来找去,找不着盐,一低头,闻到江里有咸味,他想:哦,怪不得盐没有了,原来被东海龙王偷去了。于是他举起扁担就打海水。一扁担打得大小鱼儿都震死;两扁担打得江底翻了身;三扁担打得东海龙王冒出水面求饶命。 
&&&&东海龙王战战兢兢地问钱大王,究竟为什么发这样大的脾气。钱大王说:“你把我的盐偷到什么地方去了?”东海龙王这才明白海水变咸的原因。连忙赔了罪,就把自己怎样巡江,怎样把钱大王的盐无意中溶化了,使得海洋的水也咸起来的事情,一一说了。 
&&&&钱大王心里好气呀,真想举起铁扁担,一下把东海龙王砸烂了才甘心。东海龙王慌得连连叩头求饶,并答应用海水晒出盐来赔偿钱大王;以后涨潮的时候就叫起来,免得钱大王再睡着了听不见。钱大王听听这两个条件还不错,便饶了东海龙王,把自己的扁担向杭州湾口一放,说:“以后潮水来就从这里叫起!”东海龙王连连答应,钱大王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从那个时候起,潮水一进杭州湾,就伸起脖子,“哗哗哗”地喊叫着,涨到钱大王坐过的地方,脖子伸得顶高,叫得顶响。这个地方就是如今的海宁。举世闻名的“钱江潮”就是这样来的。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浙江海宁市水文站发布消息说,今年7月22日日全食过后,钱塘江潮水的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以往,钱塘江大潮通常出现在农历八月初一到八月初五、八月十五到八月二十两个时间段。根据日全食之后的水文记录,潮水的潮高较去年同一天平均高出20公分,大潮的持续时间则由往常的5天延长至7天到8天。
&&&&钱塘潮灾难
  钱塘江涌潮这一天下奇观,已广为人知,然而,涌潮也确实给沿江人民带来过深重的灾难。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文祷神,文中有“安波则为利,洚流则为害”。不过,涌潮的危害却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早在三国时,魏太和二年(228年),便有绍兴府“大风海溢”的记载,海宁“平地水八尺”。&
  唐大历十年(775年)七月大风,杭州“海水翻潮,飘荡州廓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者四百余人”;咸通元年(公元860年),钱塘县(今杭州市的一部分)潮水冲激江岸,“奔驶入城,势莫能御”。&
  明成化八年(1472年)七月,狂风大作,江海横溢,钱塘江北岸杭州至平湖,“城郭多颓,庐舍漂流,人畜溺死”。海盐平地水丈余,“溺死男女万余人”。&
  飓风拔木浪如山,振荡乾坤倾刻间&
  临海人家千万户,漂流不见一人还。&
  朱淑贞的这首《海上记事》,便是当时这一惨象的写照。&
  风暴潮始终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祸害。每当台风来临,又值大潮汛,便会出现强烈的风暴潮。冲击两岸堤防,一旦海塘溃决,便会洪流遍野,扫荡田禾、庐舍,甚至人畜溺死。有幸脱逃而保住性命者,也难免流离失所。潮水即便退却,已是田土皆咸,数年不能耕种,荒田残垣,哀鸿遍地,惨不忍睹。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至新中国建立前夕的近千年间,潮灾的损失已无法统计。&
  坍江是钱塘江河口的又一灾害。由于河口大多为粉沙土,缺乏粘性,容易被冲蚀,在潮流和山洪的作用下,往往引起岸滩崩塌,大面积坍江。历史上,一坍数十里的记载也有多次。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八月,盐官“海失故道,潮汐冲平野三十余里”,城南几十里的沙滩全部冲失,江流直逼城下,“蜀山沦入海中”;元代元祐元年(1314年)九月,盐官海溢,又“陷地三十余里”。萧山南沙和绍兴一带,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至民国初年,共坍失田地38万亩。当地有“火烧一半,坍江全完”之说。&
  此坍彼涨,往往是一岸坍塌,另一岸又涨出新的沙滩,而沙滩上的盐民则跟着搬家,时而北岸,时而南岸,处于“十年九搬家”的状况。比之“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的变迁又不知快了多少。因此,萧、绍一带近江人家,有钱不造房,长住茅草棚。&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立鳌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这是宋代齐唐的《观潮》诗,反映了当时人们认为涌潮乃上苍、神灵所为,对其无可奈何的情绪。在抗拒涌潮危害的斗争中,人们开始在两岸修筑海塘,然而,却仍然出现潮水破堤毁塘的现象。直到新中国成立,这种状况才初步得到控制。&
  1974年8月,13号台风恰巧与天文异常大潮相遭遇,形成强大的风暴潮在浙江登陆,杭州以下潮位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有的地方甚至超过历史最高纪录1米多。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然而,由于主塘的稳固,涌潮危害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60年代以来,钱塘江两岸未发生过主塘溃决的现象。沿江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一幢幢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然而,要彻底驯服涌潮,让它造福于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的努力。&
  日下午,杭州市南阳观潮城附近发生钱塘江水卷人事件。下午约两时许,钱塘江潮水经过了南阳观潮城附近,潮水来时游客都呆在安全区域,见潮水过去后,便有约七八人走到河坝下嬉水,“没想到回头潮过来了,一下子将他们卷了下去。” 14时15分,现场游客报警。之后,一位游客划船下江寻人。据了解,被卷走的游客都是萧山本地人,其中有三名小孩。事发后,一名7岁的孩子游回岸边,消防救援人员乘冲锋舟救回一对母女。 目前,消防救援人员以及附近村民乘坐船只在江中搜救,仍有约4人下落不明。
  “秋满湖天八月中,潮头万丈驾西风。云驱蛟蜃雷霆斗,水激鲲鹏渤澥空”。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象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每个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涌潮的观赏不仅在于形,又在于声,也在于势。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的形、声、势比喻甚多。“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涌潮初见时,“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之类;“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还有喻作瀑布、山岳之类。&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则是从涌潮的响声上作文章,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的,但很多诗词都是同时从形和声上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雷震云霓里,山飞霜雪中”,“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读来使人如耳闻目睹。& 
&&&&“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氛;“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素车白马龙雄武”,把涌潮的形成说成是伍子胥、文种的余怒未消、冤魂未散,驱水为涛;龙王兴风作浪,江神、河伯所为,或是娇孽作祟,等等,这也是一种比喻。&
  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古人笔下对涌潮还有许多描述,不胜枚举。钱塘江涌潮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回味。如今,钱塘江观潮已成为浙江的重要旅游项目。&
  钱塘江涌潮蕴藏着丰富的潮能资源。河口澉浦的多年平均潮差为5.57米,最大潮差8.93米,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地方。60年代曾提出在乍浦、澉浦或在杭州湾、乍浦与黄湾间兴建潮汐电站的方案。据估计,乍浦兴建潮汐电站,装机可达538万千瓦,年发电量164亿度。如果该方案付诸实施,将使华东用电紧张的局面有所缓和。&
  潮汐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就全世界而言,潮汐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1967年,法国建成的装机容量24万千瓦、年发电量5.44亿度的朗斯电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电站;1984年,加拿大安纳波利斯海湾建成的一座潮汐电站,装机容量5万千瓦;中国自己设计、自行安装的江厦潮汐电站,于1985年底建成,装机5台,3200千瓦。钱塘江河口的潮汐能源一旦开发,除发电外,还鼗改善河口的航运条件,解决淡水资源开发等一系列问题。&
  潮汐电站的建设之所以如此缓慢,主要在于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未能解决,且基建投资远比一般水电站大,尤其是钱塘江河口又有涌潮,技术上更难,加上资金短缺,经济上是否合理,也有待进一步论证。因此,大规模建设潮汐电站的计划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上。&
  钱塘江河口是喇叭形,涨潮时,大量外海泥沙随潮流进入河口,一部分在河口落淤,从而淤积成为绵延的沙滩。这也是沿海地区的一项资源,尤其是在地少人多的浙江省,土地价格飞涨的今天,海涂开发的意义可想而知。&
  新中国建立以来,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不包括上海)两岸,已围涂110万亩。如果没有强劲的潮流,就不可能带来这样丰富的泥沙,海涂的淤涨也不可能如此迅速。&
  千余年来,钱塘江两岸经常发生潮水泛滥,咸水入侵,农田受淹的潮灾,有时,潮水冲进两岸城镇,房屋倒塌,居民流离失所,人为鱼鳖,街市行舟。据统计,近千年来(至新中国建立前)的重大潮灾达210次,其经济损失已难用数字统计。这是涌潮最大的祸害。&
  钱塘江涌潮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除落淤在两侧形成边滩可以开发外,沉积在江心的则形成沙洲。在山水和潮流的作用下,边滩和沙洲冲淤频繁,河漕变动无常,严重妨碍航运。因此,新中国建立前,虽也曾有千吨货轮进出河口的浓度但出海船舶中却仅有20—60吨级的30多艘。&
  新中国建立后,经长期整治,钱塘江航运条件大有改善。1977年以来,开辟了杭州至宁波、舟山、海门、温州、福州、泉州等货运航线,货运船舶的吨位提高到300—500吨,但也得乘潮出入。80年代初,杭州湾的出海吞吐量还不到10万吨,1987年翻了一番,但也只有20万吨。&
  由于河口的淤积,主槽的不稳定,使杭州港的开发受到极大限制,影响杭州作为一个贸易港口的发展,而沿江城镇的发展无不受到限制。这自然又与涌潮紧密相关。&
  涌潮是一种罕见的自然景观,但涌潮又有很大的危害。为此,有人曾提出在河口建坝的方案。一旦通过并付诸实施,钱塘江涌潮这一自然景观将消声匿迹,涌潮这一旅游资源将彻底破坏,人们再也无法欣赏到这一天下奇观。&  &&
&&&&钱塘江涌潮历史悠久,千秋功过,谁人曾与评说!如今,我们应该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当今发达的科学技术,很好地权衡一下涌潮的利弊、得失与功过,找到一种既能保留这一窠见的自然影观,又能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制的两全其美的对策。
明清邮政用具鱼书筒
中国古代邮政通讯起源于夏商。唐诗圣杜甫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道出了古人对时局和亲朋的关注以及对信使的企盼。早在战国时代便有狼烟四起烽火报警的军事设施,但经千年侵蚀,秦汉古长城的烽火台早已倾圮,斜阳下,荒凉的古道,败破的驿站任人凭吊。可以设想古代的驿使邮差,身负重命,脚蹬日行八百里快骑,披星戴月,风尘仆仆,日夜兼程,在荒蛮密布荆棘的古道上奔驰是何等艰辛。
古有鸿雁传书上林射雁的美好传说,亦有鱼腹藏书等特殊通讯手段。宋晏殊诗曰,鱼书欲寄何由达,水长山远处处同。何谓鱼书,即古人将机密信件或情报用油纸封好塞入鱼腹加以伪装后秘密传递。后经历代演绎,信使将密件塞入木制鱼状筒内,故称鱼书筒。笔者有幸觅得明清二件鱼书筒,明代那件(见图上),木质呈扁管状,长约20厘米,刻有人物浮雕,图中一位长须资深官员正提笔蘸墨,边上一侍从托砚伫立,一侍官作双手递信笺状,主题鲜明。鱼书筒背部隆起酷似鱼鳍,筒配木雕鱼头盖,盖筒由铜止口相衔接,止口开有曲尺形槽,盖对准槽插入并加以旋转,盖筒紧密相连,以防信件在途中遗失;而清代的那件(见图)为圆筒状,已无鱼形,但在盖和筒之间多加了一根链子,便于携带。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大御景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