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果淼海贤法师往生送往生视频

&&&&您当前的位置:
/第314期:《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禅定基础》之六《禅修方法》(1)(日)
第314期:《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仁炟法师开示《禅定基础》之六《禅修方法》(1)(日)
12-28-01&&来源:山东省博山正觉寺&&作者:&&点击:次
【沙龙编排】
&&&&&&&& 1、19:00—19:10(10分钟) 【正觉快讯】----主持人:吉静&&&&&&&& 2、19:10—19:46(36分钟) 宣化上人:《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9)----主持人:吉红 &&&&&&&&&&&&&& 19:46—19:49(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3、19:49—20:11(22分钟) 《佛经故事》(95)----主持人:吉安&&&&&&&&&&&&&& 20:11—20:14(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4、20:14—20:30(16分钟)& 法师开示:仁炟法师讲解的《禅定基础》之六《禅修方法》(1)----主持人:妙觉&&&&&&&&&&&&& &20:30—20:35(5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5、20:35—20:51(16分钟)《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现代卷)来自网络(35)——主持人:吉津&&&&&&&&&&&&&& 20:51—20:54(3分钟)& 休息、大家发言分享学习体会&&&&&&&& 6、20:54—21:00(6)亮点《正觉福田小故事(1):每天随喜一元钱》----主持人:妙玉
&&&&&&&& A、21:00&& 下期预告、大众回向 ----(主持人:妙翠)&&&&&&&& B、21:05& 【正觉快讯】(重发)----(主持人:赵玉燕)&&&&&&&& 说明:“休息、分享” ----由【正觉沙龙】义工共同主持。
&【正觉快讯】
&&&&&&& 1、《2014年燃灯古佛圣诞法会》公告&&&&&&& 2、2014秋季佛商禅修班招生公告&&&&&&& 3、义工招募——2014秋季佛商禅修班&&&&&&& 4、“禅修茶道”迎中秋公益晚会走进深圳石岩——9月6日即将精彩呈现&&&&&&& 5、仁炟法师应邀在珠海人大书画院举行《禅修与健康》讲座&&&&&&& 6、禅修茶道展演东莞茶博会&&&&&&& 7、初尝茶滋味&&&&&&& 8、《禅修茶道》让我更加快乐幸福的学习与生活---------《禅修茶道》的修学心得 &&&&&&& 9、博山正觉寺 随喜大雄宝殿金刚瓦 随缘布施 欢喜自在&&&&&&& 10、博山正觉寺 农历8月22燃灯古佛圣诞上大供 人财两旺 运势亨通
&& 【主题学习】
《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六九年三藏法师宣化上人讲于美国三藩市佛教讲堂&&&&&&& 诵持此陀罗尼者。口中所出言音。若善若恶。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闻者。皆是清净法音。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尊重如佛。&&&&&&& “诵持此陀罗尼者”:你要是单单记得《大悲咒》,单单学过《大悲咒》,而不诵不持,这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要会诵。诵,就是离开书本来诵念《大悲咒》。持,不是今天诵念,明天就不诵念,后天又诵念了;这个持,就是持续不断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天天这么继续不间断的,这叫诵持;你要是间断,就谈不到诵持了!说:“我记得了,我是心里也记得,我不念它。”那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朝于斯,夕于斯”,早晨也是这样修行,晚间也是这样修行;不间断的,丝毫都没有懈怠心,没有懒惰心,这才是诵持陀罗尼。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大悲咒》。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也就是总持你的身、口、意三业不犯。你身不造杀、盗、淫,心不生贪、嗔、痴,口不起恶口、妄言、绮语、两舌;这叫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才是真正一个诵持陀罗尼者。&&&&&&& 你常常念《大悲咒》,“口中所出言音”:你口中所出的言音,“若善若恶”:若善,就是好的言语;若恶,就是不善的。念《大悲咒》,本来不应该有不善的言语,只是你偶尔在无形中犯了恶口。这不是说:“啊!随我便乱骂人,这恶言也就是清净法音了!”不是的。你若无形中,在口中造恶业,“一切天魔外道、天龙、鬼神闻者”:在这个时候,人听了当然是恶言;若不知道是恶言,这人简直就是一个不知道善恶的人。这是说天上的天人,或者天上的天魔,或者是个外道,或者天上的龙,或者鬼神,他们既然有五通,不是吗?可是,你《大悲咒》的这种不可思议的神力,就把一切天人、天魔外道的耳根给断了,所以,他们听见这个声音,“皆是清净法音”:也是清净法音,也是给他说法。“皆于其人起恭敬心”:天天都一直对这个诵咒的人生出一种恭敬心、礼拜的心。“尊重如佛”:他尊重这诵持《大悲咒》的人,就和尊重过去十方诸佛,是一个样子。诵持此陀罗尼者。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 “诵持此陀罗尼者”:能诵持《大悲咒》的人,“当知其人即是佛身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佛身藏;也就是一定现佛身。为什么呢?因为三昧的加持力。虽然你没有成佛,也能令你真相光明,犹如佛身一样;这是《大悲咒》的加持力量,《大悲咒》帮助你的功德。可是你诵持《大悲咒》,必须要循规蹈矩;不能说,我是佛身藏,就可以随便。为什么是佛身藏呢?“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所爱惜故”:因为过去九十九亿恒河沙诸佛都发过愿,说:“诵持〈大悲陀罗尼神咒〉的人,我就拥护他,犹如拥护十方诸佛一样。”&&&&&&& 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照故。&&&&&&& “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你诵〈大悲神咒〉,就现出种种的光明。“一切如来光明照故”:因为十方的如来都放光来照耀你。&&&&&&& 当知其人是慈悲藏。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 “当知其人是慈悲藏”:你能诵持《大悲咒》,就是大慈大悲的一个人。为什么呢?“恒以陀罗尼救众生故”:因为你常常用陀罗尼来救护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灾消病散,罪灭福生。&&&&&&& 当知其人是妙法藏。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故。&&&&&&& “当知其人是妙法藏”:你应该知道,诵持《大悲咒》的人,就是妙法所聚会的。为什么呢?“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故”:因为〈大悲陀罗尼神咒〉,能普摄一切诸陀罗尼门。这个摄,好像吸铁石似的,把其他的陀罗尼门都摄持到一起了。所以你诵持《大悲咒》,就把一切的妙法都收摄到一起了。&&&&&&& 当知其人是禅定藏。百千三昧皆现前故。&&&&&&& “当知其人是禅定藏”:能诵持〈大悲神咒〉的人,就是禅定藏。为什么说是禅定藏呢?因为所有的“百千三昧皆现前故”:百千三昧都常常地现前。所谓百千三昧现前,不是同时现前,也不是不同时现前;那么这就是一种妙不可思议,说不出来的境界。三昧就是定力,这百千三昧门,都可以现前。怎么说不是同时现前呢?因为你现前一个三昧,若只成就一种的三昧;这就不是同时现前。有的时候,你现前一种三昧,而能包括一切三昧;所以也可以说是,不是不同时现前。&&&&&&& 当知其人是虚空藏。常以空慧观众生故。&&&&&&& “当知其人是虚空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好像虚空藏似的;“常以空慧观众生故”:他常常以虚空的智慧,来观察众生的因缘。&&&&&&& 当知其人是无畏藏。龙天善神常护持故。&&&&&&& “当知其人是无畏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是无恐惧的;“龙天善神常护持故”:天龙八部、一切的善神,常常拥护这个人。&&&&&&& 当知其人是妙语藏。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 “当知其人是妙语藏”:你应该知道,常常诵持《大悲咒》的人,就是妙语藏;他所诵持的,都是不可思议的语言。“口中陀罗尼音无断绝故”:因为他口中常常念〈大悲陀罗尼咒〉。无断绝,就是常常念。我在过去,遇到很多这样的比丘,一天到晚专持《大悲咒》,什么也不想,持得把一切的妄想也都没有了。&&&&&&& 当知其人是常住藏。三灾恶劫不能坏故。&&&&&&& “当知其人是常住藏”: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是常住藏。“三灾”:什么叫三灾?昨天不是讲过吗?水灾、火灾、风灾。“水淹初禅,火烧二禅,风刮三禅。”现在世界上说有水灾、火灾、风灾,这只是小的;要是大的时候,大的水灾就到初禅天,大的火灾到二禅天,大的风灾到三禅天。不要说在人间,在天上都要受这三灾。&&&&&&& “恶劫”:也就是或者刀、兵、水、火、瘟疫流行,“不能坏故”:你常常念《大悲咒》,这些个灾劫都不能到你身上。念《楞严咒》,固然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大悲咒》也是这样,有扭转乾坤,翻江倒海的力量。那四十二手要是修成功了,你可以把须弥山搬家,可以把这个世界搬到旁的世界,旁的世界就搬到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人,还不知道你把它给搬了!你看妙不妙?从北方往南一移,移了几万里,人也不知道,这才是真正一个大迁移呢!你要是修成了,你就有这种的力量,可以说这个地方不好,就把它搬到旁的地方;移其他世界到这个地方,移这个世界到其他世界,不用坐火箭去。你看妙不妙?但是你要修成了;修不成那是办不到的。&&&&&&& “不能坏故”:这所有一切灾劫,都不能坏,所以叫常住藏。&&&&&&& 当知其人是解脱藏。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 “当知其人是解脱藏”:你知道,念《大悲咒》的人,就得到解脱藏了。“天魔外道不能稽留故”:一切都自由了,天魔外道也不能扰乱、稽留你,不能管着你。你若有点本事,天魔外道有的时候就会把你抓去作眷属;你要是会念《大悲咒》,他就没有办法,他抓不住你。当知其人是药王藏。常以陀罗尼疗众生病故。&&&&&&& 《大悲咒》是治世界一切疾病的,世界有八万四千种病,《大悲咒》悉皆治之;但是你要诚心诵持,才有这种功效和力量。你若不诚心诵持,平时也不诵,也不持,等到有病的人来了,你说:“哦!我给他念一遍《大悲咒》,来治他的病。”念一遍?你念十遍也没有功效!必须要平时修大悲法,诵持《大悲咒》,到用的时候才灵验,才有力量。&&&&&&& 你平时若不修、不诵,说是:“我拿来现用,我现想起来才念。”那么功效也会有的,没有那么大。就好像你平时不造个井,等渴了,想起喝水,说:“我这地方没有水,我要挖个井!”啊!你要挖个井,要等几天才能有水。你说:“我即刻挖井,即刻就有水喝。”没有这个道理!诵持《大悲咒》,也是这样子。&&&&&&& 你平时诵持《大悲咒》,到用的时候,就好像药王藏似的,所有一切的药品都在这《大悲咒》里边;你念《大悲咒》,一切的病痛都离开你的身边。&&&&&&& 当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诸佛国得自在故。其人功德。赞不可尽。&&&&&&& “当知其人是神通藏,游诸佛国得自在故”:你要知道这个人就是有神通,在禅定之间,坐卧之中,就可以到其他诸佛国土。想到哪一个国土,说:“我愿意看看极乐世界是什么样子?”一入禅定,就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呢?这就是《大悲咒》的力量帮助他游行到诸佛国土。游,是一种自性去游,不是说这个臭皮囊也跟着到极乐世界去;跟到极乐世界,那就回不来了;若回来,也不容易得自在。“其人功德,赞不可尽”:诵《大悲咒》这个人的功德,怎么样赞叹他,也不可穷尽的。&&&&&&& 善男子。若复有人。厌世间苦。求长生乐者。在闲净处。清净结界。咒衣着。若水。若食。若香。若药。皆咒一百八遍服。必得长命。这段文是说人想要长生不老,想要得到永生,永远都不死。有一种外道,说生到天国,就得到永生;但是要把这个臭皮囊不要了。在佛教里,说生到极乐世界,莲华化生,就再不堕落了;也不要这个臭皮囊、这个假骷髅。但是你若想不舍这个臭皮囊,而得到长生不死,那也有办法!观音菩萨有方法可以帮助你。怎么样呢?&&&&&&& “善男子”: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子和女人。善男子,就包括善女人。“若复有人”:假设有这么一个人,“厌世间苦”:讨厌世间生了死,死了生,这种生死的苦恼;“求长生乐者”:他想要这一生再也不死,再也不生了,就永远得到长生的快乐。这有办法,怎么样呢?你“在闲净处”:闲,悠闲;就是很少人到的地方。净,就是清净;这个地方非常宁静。“清净结界”:你在这个地方,用《大悲咒》来结界。结界的方法,在后边会提到。&&&&&&& “咒衣着”:你把你的衣服,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若水、若食、若香、若药”:你要喝的水,念它一百零八遍《大悲咒》然后喝;你吃的东西,也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才吃;或者你烧的香,也把它念一百零八遍,然后再烧;或者你所服的药,也把它念一百零八遍《大悲咒》再服。“皆咒一百八遍服”:统统念一百零八遍咒,然后再用。服,就是或者衣服就穿;喝的东西,你就喝;吃的东西,你就吃;香、药,亦复如是。&&&&&&& 这是统统把这些物质,放到一起念一百零八遍?或者分开来念一百零八遍呢?有专门想要投机懒惰的人,就想出这个妙法:“要是统统放到一起,我念一百零八遍,就都有了嘛!”也可以!不过灵验就会少一点,因为分散了;你要是单单每一种念一百零八遍,时间是用得多一点,但是功效大。你若愿意功效小呢,你就节省一点时间;但是你念完了咒,又做什么呢?有什么事情干呢?你要是想睡觉,那就没有念多一点咒比较妙得多。所以这都念一百零八遍咒服。&&&&&&& “必得长命”:就一定得到长命。多长呢?谁也不知道,因为没有穷尽那么长,你愿意多长就多长。你说:“哦!我不愿意长了。”那随时都可以往生,也很自由的。所以多长的命,是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给你决定的。&&&&&&&& 若能如法结界。依法受持。一切成就。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皆得。若能如法受持。自然克果。&&&&&&& “若能如法结界”:若能依照这个方法来结界,“依法受持”:依照大悲法来受持《大悲咒》,也就是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持四十二手;“一切成就”:一切都能成就,求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其结界法者”:那么结界怎么样结法呢?我现在告诉你。&&&&&&& “取刀”:你找一把刀。一把刀干什么?是不是要杀人呢?不是杀人,是要杀地、杀土。“咒二十一遍”:你把刀咒二十一遍完了之后,也要以三唾;前边不是讲过三唾吗?你三唾之后,然后“划地为界”。你到外边,你愿意你这个范围多远、有多大的面积,用这把刀在周围划地,把地割出一个沟来。你这个界限之内的,天魔外道、妖魔鬼怪什么也都进不来了!他可以在外边,这里边不准他进来了;因为这是《大悲咒》的妙处。你结上界,这个地方就属于你的范围。&&&&&&& “或取净水”:现在结界,多数用净水,因为净水方便。用一杯水,就这么来结界。净水“咒二十一遍”: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然后在有什么法会时,就可以洒净;洒净也就是结界。大家念《大悲咒》,拿着一个净水杯,用杨柳枝这么洒水,“散着四方为界”:净水洒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界限。&&&&&&& “或取白芥子”:或用白芥子──这是一种芥菜子;“咒二十一遍”:念二十一遍《大悲咒》,“掷着四方为界”:往四边洒去,芥子到什么地方,就以那儿为界。&&&&&&& “或以想到处为界”:或以你想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算界限。譬如我这儿一想:“啊!我以想到月光那儿为界。”那月光就都算你的结界之内了;想到日光那儿为界,日光也算我们结界之内;想四大部洲是我们的一个界限,四大部洲都是我们结界之内的地方。&&&&&&& “或取净灰”:或者取净灰,就是香炉灰,“咒二十一遍为界”:念它二十一遍,你把它洒开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或者用五色线,你念二十一遍在这五色线上,“围绕四边为界”:围绕四边做我们的一个界限。&&&&&&& 所以没有一定的,这种种结界法,你们愿意用哪一个方法都可以;“皆得”:就是都可以。这很方便,你没有这个,有那个东西;没有五色线,有灰;没有灰,有净水;没有净水,有白芥子;没有白芥子,有刀。你怎么样做,都可以的,看你自己欢喜哪一种,就用哪一种。或者我这么一想:哦!想到五百 miles (哩)以内,都是我结界之内的地方。“若能如法受持”:你若能依照这个法来修行受持,“自然克果”:就是能得到果,能证得你这果;克果,就是能得到这个果。&&&&&&& 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何况诵持者。若得此神咒诵者。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广种善根。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如法诵持者。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成佛不久。所见众生。皆悉为诵。令彼耳闻。与作菩提因。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赞不可尽。&&&&&&& “若闻此陀罗尼名字者”:你若听见〈千手千眼大慈大悲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这个名字,“尚灭无量劫生死重罪”:你一听见,就灭无量劫的生死重罪。那说:“我听见很多遍了,我可以灭很多无量劫的生死重罪了。”你灭无量生死重罪,但是你又造了无量生死重罪;所以灭的没有造的多,那还是等于没灭一样!为什么?因为你没能依法修行;若依法修行,才能完全都灭了。“何况诵持者”:闻这个名字,都能把你的罪业灭得这么多,何况你能诵持《大悲咒》呢!&&&&&&& “若得此神咒诵者”:诵者,能诵持的人。谁要是能诵持这个神咒;“当知其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你应该知道,这个人过去已经供养过无量诸佛了。你们要知道,你们这些人,也是过去供养无量诸佛了,才能遇到〈大悲陀罗尼〉呢!你若不曾供养无量诸佛,简直地你听也不入耳;从这耳朵听进来,从那个耳朵就冒出去了,在你这儿总也留不住。“广种善根”:你供养无量诸佛,广种诸善根;“若能为诸众生,拔其苦难”:你若再能诵《大悲咒》,观想为一切众生拔除苦难,“如法诵持者”:依照大悲法这么诵持。你最要紧就是依法诵持,你不如法诵持,那是没有用的。&&&&&&& “当知其人即是具大悲者”:你应该知道这个人,就是大悲观音菩萨的化身,具足大悲心的。“成佛不久”:不久就快成佛了。“所见众生”:他所看见的一切众生,“皆悉为诵”:他都为他们来诵持《大悲咒》,“令彼耳闻”:令一切众生,都亲耳听见《大悲咒》,和《大悲咒》的名字,“与作菩提因”:因为他们听见《大悲咒》或听见《大悲咒》的名字,都能远做菩提之因。“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这个人,常常念《大悲咒》,令众生闻见《大悲咒》声音的功德,是无量无边的,“赞不可尽”:我没有法子可以赞叹穷尽他这种的功德。&&&&&&& 若能精诚用心。身持斋戒。为一切众生忏悔先业之罪。亦自忏谢无量劫来种种恶业。口中馺馺诵此陀罗尼。声声不绝者。四沙门果。此生即证。其利根有慧观方便者。十地果位。克获不难。何况世间小小福报。所有求愿。无不果遂者也。
&&&&&& 本期学习到这里,下期继续学习。
《佛经故事》湖中大鱼   具有清净戒律之人即生当中就能成办一切所欲,生生世世获取利益更毋庸置疑。  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曾有一世转生为一中等湖泊中一条大鱼。此湖泊中处处皆为嘎拉哈花与白、红、青等色莲花所严饰,天鹅等飞禽自在翱翔于湖面,围绕岸边则布满绿树与别种花朵。当佛陀示现为这位鱼王时,因其多生累劫恒修利他心之故,为鱼王时依然不忘以利他心对待所接触之众生。它看待其余鱼类就如父母护儿一般慈心相向,始终将饶益它们挂在心间,如遇违缘,则想方设法带领大家摆脱违缘危害。以此缘故,湖中鱼儿皆能和睦共处,鱼王也以种种善巧方便为其宣说方便法门。后来,整个鱼群生活兴盛,就如人间国王如理如法治理国家一样,在鱼王统领下,鱼类生活亦圆满和谐。  其后因众生福报渐趋薄弱,负责降下雨水之天人也浪荡不羁,乃至最终竟不降滴雨,湖水便失去以前烟波浩淼之景象。及至春天来临时,烈日炙烤、强光灼人眼目,再加大风鼓荡,湖面便迅速干涸起来。水量日日减少,后终成一小水池。而鹞鹰也趁此时机前来残害鱼类,其它趁火打劫众生更不必多言。  此等可怜鱼儿在拼命挣扎中内心痛苦不堪,有些已无法挪动,短时间内就已发展至这般惨相。鱼王目睹之后顿生悲心,它心里想:我们鱼众此番是真正遭遇大不幸了。眼见湖水天天缩小,我们生命逐渐逼近死亡,而降雨又异常困难,欲逃亡连道路也寻觅不着,能将我们带往别处之众生亦无有踪影,急于损害我等之怨敌却时刻都在增加,若所剩湖水也干涸无余,这些怨敌便会亲口吞吃掉我们,这可如何是好?  此时,鱼王自己心中明白:看来只有依谛实语之力方能对解脱困境带来利益。明了此点问题关键所在后,具大悲心之鱼王不觉满含慈悲之意发出一声长叹,他眼望虚空发愿道:“从小至今,即便遇到再大困境,我也想不起曾故意杀害过任何众生。以此谛实力加持,愿天王能降下雨水,愿湖泊能再度水势浩大。”言毕,即以福德增上力、真实加持力、喜欢鱼王之天龙夜叉威力,虚空顿时集聚起乌云,随即电闪雷鸣,大雨开始从天泻下,就好似断线水晶珠子一般铿然坠地。于是大地又开始滋润,湖泊中水也随之增盛。鱼类众生看到尚有希望生存于此,各个欢欣鼓舞;而欲食鱼儿之飞禽只得纷纷飞离此地。大鱼王也心生欢喜,它看到雨水从天而降,不觉祝愿道:“愿雷声和着雨水不断涌流。”  雨如是降落很长时间,帝释天闻知也生大欢喜心,他对鱼王说道:“能降下如此大雨全凭你鱼王真谛威力所致,只是世间众生太过可怜,从不知利他清净行为之功德利益。从此之后,我也要多多助你。因你功德力护佑,此地未来将不会再遭遇违缘。”帝释天说完即隐身而去。  另外,释迦牟尼佛往昔曾转生为森林中一沙鸡仔。当时因两棵树木摩擦燃起大火,沙鸡仔看到森林中多有众生便自然生出悲心,它将翅膀泡在水里,然后抖落水珠于正燃烧之森林上方,同时大声祈请道:“此地有众多不能飞翔之禽鸟,请大火马上熄灭,再不要燃烧!”最后因它慈悲心之真实力,大火终于停止肆虐。帝释天随即也施以帮助,他开始降下大雨,最终将火彻底熄灭。《白莲花论 释迦牟尼佛广传》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说出家就出家&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种姓高贵、具财、具智、如大臣宝一样承侍国王之商主。一日,商主前往王宫,而商主岳母恰巧也来看望女儿。到达商主家时,女儿玛哈多出来迎接母亲。母亲便问女儿:“玛哈多女儿,你丈夫对你恩爱吗?你对他如此有情有义,他知不知回报?你与他共同生活有无不愉快之事发生?”  女儿不好意思回答母亲询问,便小声说:“像他这般守持清净戒律、只做功德善事之人,出家人中也难寻觅。”母亲因年老耳背,加之女儿声音又很细小,故而未听清女儿所说,只隐约听到“出家”二字。母亲心中顿时联想到:想不到女婿已将我女儿抛弃,只顾自己出家求道去了。越思虑越是替女儿未来前途担忧,于是便放声大哭起来,且边哭边说:“连我如此贤慧之女儿都已舍弃,又怎可能出家去守持清净戒律、做那些功德善事?事情为何会至如此地步?他又年轻,又是国王心腹之人,平日对我女儿就乏少悲心,又无病痛折磨,也从无结怨之仇敌,就这么突然抛下财产亲人,自己独自前往寂静之地到底为何?”她边说边哭,一直滔滔不绝大声数落。  女人心性本身就不稳固,极易轻信别人所言。一听母亲如此絮叨,女儿不觉浮想联翩:我丈夫想必已出家无疑,因母亲如此难过。于是她也心生不悦,加之又不了解情况,便自以为是地想当然认为丈夫已然出家,母亲正为看望自己才前来此处。想到这里,女儿不觉昏厥过去。  家人闻听此事后均开始号啕大哭,邻居、亲戚、婆罗门、施主以及居住在宫殿附近之朋友,大多都与商主关系友善,他们也闻风而动,纷纷聚集在商主家中,并且全都因感伤不已而痛哭不止。  恰在此时,商主已从王宫折返回家,他在临近家门之时忽然听到一片哭声,且看到家中已聚拢起大批人众,他于是心中纳闷:到底发生何事?于是商主便派一仆人先行回家打探一番,仆人回来后就将前后原委原原本本告之商主。商主本来就心地清净,得知众人议论他已出家之语后更是心有所动。此时他已感觉若再回家中实乃惭愧至极,因众人尽皆以为他已出家修行。他心中想到:奇哉!奇哉!这些人对我如此希望真乃善妙!他们既已这样赞叹并宣讲我出家之功德,我若还要坚持返家则太不应理。如我舍弃功德一心喜欢过失;或舍弃善法只知行持恶法,如此生存又有多大意义?不如按众人所愿前往寂静地出家苦行。  商主想到这便又返回王宫。国王见到他后诧异询问道:“你为何又返回王宫?”商主答言:“我欲出家,请大国王开许。”国王听罢就以慈悲语气对他说道:“像我这样的国王及你众多亲友均健在时,你为何要舍离大家前往寂静地?如是因财产困窘请向我索取钱财;如有人欲伤害你,我定会帮助。不知你为甚却如此辜负我与众亲友心愿?”商主说道:“我依大国王怎会遭遇危害?亦根本无有任何钱财短缺障碍,我并非因这些原因才前往寂静地。只是我闻听众人都在议论说我已出家,还因此而哭泣,正因他们对我评价如此之高,我想我还是出家为好。”  国王反驳说:“难道众人说你出家你就非前往寂静地不成?像你这样具一定功德之人,若仅仅知道遵奉别人言辞实不应该。你不出家又有何等不合理之处?世间愚笨之人素喜胡说八道,无智之人胡言乱语有何真实意义?将这些谣言牢记心间定会遭到世人讥讽,更何况依之行事?”  商主又继续申辩说:“祈请国王勿如此嘱咐于我,人们所讲有道理之善言善语,我们最好尽力遵行。人天均称你为名副其实之国王、法王,若你制止善法实属非法,你理应帮助行善之人,勿辜负别人能促成我广积功德之希望与评价。若国王能够开许我出家请求,则你自己名声也会因之流布四方。否则,你所拥有之名誉又能有多大实在意义?就如干涸之水一样,你之名声断不可能增上。人之声名若遭到毁坏,要想恢复实在难上加难。正如毒蛇窝一样的家,只能引起争论,实在应该舍弃。因此请大国王勿再阻挠我出家意愿。你本来对民众就具有慈悲情怀,此次一定要开许我,我是诚心诚意想远离散乱之地、前往寂静林中出家苦行。”  国王最终开许商主出家请求,他终于得以如愿前往林中苦行。正准备动身之时,亲友、眷属全来到面前苦苦挽留,他们边哭边拉住他双脚,又用粗暴、温和等种种语言劝阻他。有人言:“如你出家,那么多未办妥之事留给谁来处理?”也有人说:“你难道对亲友就无一点慈悲?”众人以种种方式试图令商主不要出家。  而商主则坚定说道:“诸位朋友,如我以放逸之心行非法之事,你们理应以种种方式劝阻我;而我是到清净森林中苦行修善,你们为何要横加干涉?若你们真不愿离开我,就干脆与我同去森林,这一点你们能否做到?你们不让我出家,为何却又同意我与怨敌战斗或加入作战大军中?对此等事情为何偏偏就要答应?如你们只看见在家功德和所谓去森林中苦行之过失,此乃说明你们已被邪知邪见误导。我只希求功德善法,你们本该随我一道出家。世间情感有甚稳固之处?就似舞者跳出千姿百态舞蹈一般,易变不定。若你们与我感情深厚、不愿离开我,就应随我一同前往森林中苦行,实不应该再这样制止我。”商主以温和语气如是说道。  随后,商主便自己前往森林中苦行,以不放逸之精进态度努力行持善法、守护清净戒律、修行禅定。  具智之人仅仅听闻别人宣说有功德之话语都不会放弃,更何况获得功德后再将之失毁更是不可能发生。因此,若别人说出自己是比丘、居士或修行人、证悟者等此类具功德之言辞,以此称呼自己,自己应审慎观察自相续,同时心中如是思维:别人对我这般评价,我实不应辜负他们,一定要成为具有此种功德之人。不具备之前,自己理应心生惭愧。此种方式才为大乘菩萨所应秉持之行迹。
【法师开示】
《禅定基础》之六《禅修方法》(1)(根据2011年10月仁炟法师在正觉寺秋季佛商禅修班的开示录音整理)&&&&&&& 佛教修习禅定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止的禅修和观的禅修。止和观,即寂定和思虑,故禅定亦称止观。&&&&&&&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种殊胜的禅修方法,这些方法是博山正觉寺常住修禅定的方法。仁炟在佛商禅修班和阳光人生大学生禅修夏令营上,用这些方法教导和指导大家禅修。这些方法可以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使用,很实用、很殊胜、很吉祥!&&&&&&& 止的禅修:安般守意法、六妙门、耳根禅、大悲禅、念佛禅。&&&&&&& 观的禅修:因缘观、闻声之观和慈悲心观修。&&&&&&&&一、止的禅修&&&&&&& 1、安般守意法&&&&&&& 安般守意法,是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教他儿子罗睺罗尊者修习禅定的方法。罗睺罗尊者因为修安般守意法而悟道,证阿罗汉果。&&&&&&& 安般守意也叫安那般那,“那”发(nou)的音,“般”发(bō)的音。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安般守意法主要是专注于对出入息的觉知,令思想和呼吸配合为一,至甚深禅定,开大智慧。&&&&&&& 《增壹阿含经?安般品第十七之一》云:“世尊告曰:&&&&&&& 如是罗云,若有比丘,乐于闲静无人之处,便正身正意,结跏趺坐,无他异念。系意鼻头。&&&&&&& 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息长;&&&&&&&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 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 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 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亦复知有,有时无息亦复知无。若息从心出亦复知从心出,若息从心入亦复知从心入。&&&&&&& 如是罗云,能修行安般者,则无愁忧恼乱之想,获大果报,得甘露味。”&&&&&&& (1)禅修要点&&&&&&& 专注于出息和入息的觉知。把意念集中在鼻孔下端的区域。不是看鼻子尖,是注意观察鼻孔呼吸出入的气息,是出息还是入息,以及出息入息的状态等,达到心息相依,使意念跟呼吸配合为一。&&&&&&& (2)禅修练习&&&&&&& 首先,大家七支坐禅,身体自然正直,面带微笑,全身放松,自然呼吸。如果觉得身心紧张,做几次深呼吸,呼气时默念“松”。&&&&&&& 然后开始觉知出息、入息的禅修,觉知所有的出息和入息。&&&&&&& 对每一个呼气,心中了了分明,知道是出息。(初修者可以在觉知到出息的同时,心中默念“出”)&&&&&&& 对每一个吸气,心中了了分明,知道是入息。(初修者可以在觉知到入息的同时,心中默念“入”)&&&&&&& 注意:觉知力较强者,对于出息、入息,心中了了分明即可,不需要默念。初修者避免散乱,觉知的同时,用默念摄心。
&&&&&&& 随着禅定功夫的深入,不仅能够觉知所有的出息和入息,包括出息、入息的长、短、冷、暖;以及身体的入息、出息;有息、无息;息从心出、息从心入,都清清楚楚,了了分明。&&&&&&& 修持安般守意法,将思想和呼吸调和为一,非常好。修禅定的方法很多,其实都离不开安般守意法,可以说安般守意法是佛教修禅定的最基本的方法。
&&&&&&& 2、六妙门&&&&&&& 六妙门是利用出入息观进行禅修的方法。这个方法来自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乘”字,发(shèng)的音,大乘(shèng)大集。智颐大师在《法界次第初门》中具体地讲解了六妙门的修法。大家可以读读这两本书。&&&&&&& 六妙门分六项: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数、随、止、观、还、净”叫六妙门。这六种方法是由浅至深、循序渐进的。
----------&&&&&&& 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复方便修入出息观。即是修习持来去念。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谓正观察。数故。随故。止故。观故。转故。净故。&&&&&&& 应知此中数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为依伏诸寻伺。二能取于入出息相。&&&&&&& 随能造作二种事业。一依出离舍诸寻伺。二能善取入出息相。&&&&&&& 止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示现入出息灭。二能安住胜三摩地。&&&&&&& 观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示现入出息尽。二能安住心及心法。别异观察。&&&&&&& 转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方便舍诸取蕴。二能方便趣入圣地。&&&&&&& 净能造作二种事业。一能舍结。二能净见。” --------&&&&&&& (1)数息门&&&&&&& 《法界次第初门》云:“一数息门。摄心在息。从一至十。名之为数。行者为修无漏真法。先须调心入定。欲界粗散难摄。非数不治。故须善调身息。从一至十。则粗乱静息。心神停住。是为入定之要。故以数息。为妙门也。”&&&&&&& 第一数息门。静心息虑,自然呼吸。将意识关注在呼吸上,随着呼吸从一至十计数,这样即为数息。修行人想修行成就,首先要调心入定。欲界,人粗心大意,心绪很乱。尤其是现在,烦躁、烦恼特别多,用什么方法才能把心绪静下来?佛陀都研究透彻了,用数数的办法,不用数数的方法很难调伏乱心、狂心。&&&&&&& 数息的方法可以有几种:&&&&&&& 第一种方法,吸气时不计数,呼气时计数。从一至十,十个呼,计满十次。然后再从一开始计数。如此反复计数调心。 我们都是呼气的时候说话,大家体会一下,气流往外出的时候,经过声带才能发出声来。吸气的时候,有的人经过训练也能发声,但是声音不会很大,也不会长久。人们都是呼气发声。&&&&&&& 大家练习下,从一数到十。吸气的时候不数数,呼气的时候数一;再吸气不数,再呼气的时候数二;这样十次呼吸数到十。默念,不要出声。这样把我们的心念集中在数息上,所以叫妙门。这个方法很奇妙的,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包含着很深的妙意。&&&&&&& 第二种方法,吸气时计数,呼气时不计数。从一至十,十个呼吸,计满十次。然后再从一开始计数。如此反复计数调心。&&&&&&& 吸气的时候数数是默念,用意念数数。吸气的时候数一,呼气不数;再吸气的时候数二,再呼气的时候不数;这样从一数到十。&&&&&&& 第三种方法,选择吸气时计数,或者呼气时计数。计数方法从一至十,再从十至一,这样二十个算是一次。如此反复计数。&&&&&&& 这三种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怎么数息方式。目的是使心念静下来,使心态放平、心念放静。同时通过数的过程,提高注意力,使心念集中、心相变细,这是数息门。
&&&&&&& (2)随息门&&&&&&& 《法界次第初门》云:“二随息门。细心依息。知入知出。故曰为随。行者虽因数息心住而禅定未发。若犹存数则心有起念之失。故须放数修随。心依于息。入时知入。出时知出。长短冷暖。皆悉知之。若心安明净。因是则诸禅自发。故以随为门也。”&&&&&&& 第二随息门。随着数息心念渐细,心态宁静,此时不再继续数数,转数为随。吸气知道是入息,呼气知道是出息,对息的入出了了分明,即体察观照,亦称观照般若,即是随息。&&&&&&& 修行人虽因数息粗心变细、心得安住,但并未入定。如果继续数息,则心仍在起念,也是入定之弊,此时需要转数为随。让心息相依,入息时知入,出息时知出,息的长、短、冷、暖,皆了了分明。此时心安明净,心相转微细。&&&&&&& 什么时候由数转随,要依着自己的气息来体会。数到一定程度,心相变细,心里安静下来,接近静的状态的时候,转到随门。&&&&&&& 随门的时候,依随气息的出入,心念逐渐地转微,体照观察。心态逐渐地宁静,这就离止很近了。
&&& 未完,下次继续学习。
《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大悲咒水治病記&&&&&&& 我从开始重新念诵大悲咒。这个因缘还得从去年说起。2013年国庆之后开始信佛﹑学佛﹑念佛并念大悲咒。念了近一个月左右大悲咒就没有再继续。因为那时我在念大悲咒有几次感到头晕﹐还有一次看到一小团黑影出现在眼前﹐把我吓得不轻。还有一次念大悲咒之后头晕了好几天﹐我自己认为是着魔了。然后连续几晚播放大悲咒歌曲就没再晕﹐但我再也不敢念大悲咒了。之后每晚就念阿弥陀佛圣号和观世音菩萨圣号﹐有时也念地藏菩萨圣号。&&&&&&& 前段时间在整理法宝时﹐看到从学佛网请回来的《大悲咒修行手册》﹐思前想后﹐觉得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念大悲咒了(但白天中午和每天晚上有播大悲咒歌曲)﹐不知现在念大悲咒还有没有去年的那些反应。于是决定重新念诵大悲咒﹐并求菩萨加持大悲咒水。这天白天﹑晚上各念了21遍大悲咒,并求菩萨加持了咒水。之后每晚依时间多少念咒21遍﹑49遍不定﹐至今共念近750遍。我用大悲咒水治一些小病痛都很有效。现分享我用大悲咒水治病的事例。&&&&&&& 1﹑擦蚊子咬的地方﹕我的皮肤从小就不好﹐蚊虫一咬就是一个红包﹐如果不擦药﹐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会消的。以前我用花露水或双飞人药水或芦荟汁涂擦蚊子咬的红包﹐至少也要七八天才能消。现用大悲咒水我一天只擦两三次(回到家有空才擦﹐不方便带去上班的地方)﹐最多四五天左右红色的包包就消失了。&&&&&&& 2﹑擦脸上的癣﹕我脸部的两腮每年春夏之际都会长癣﹐表面有一层皮﹐把皮刮掉就会露出小小的红色的血点﹐会痛。因为这癣不痒﹐在脸上不仔细看也看不明显﹐所以从来都没有买药治疗。现在每天都喝大悲咒水﹐剩下的咒水就拿来外用。至今用咒水擦脸快20天了﹐两腮的癣已大部分消失变得光洁起来。&&&&&&& 3﹑擦脚﹐治脚气﹕在广东10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长了脚气﹐各种药方也用过但很难断根。去年用醋泡蒜治了一段时间已经好转﹐之后请假回家不便擦﹐日久又复发。现在脚趾逢开裂﹐起水泡﹑脱皮﹐我每晚用咒水擦拭脚趾﹐中午下班回家有空偶尔也擦﹐现在趾逢没再开裂﹐水泡和脱皮也改善很多。&&&&&&& 4﹑擦拭外伤﹕5月初某天不小心﹐右腿碰到铁桌子边角﹐当时没在意﹐过后感到痛才细看﹐原来右腿擦破了一个约2公分的口子﹐伤口已变成黑红色﹐伤口周围有红有紫﹐稍碰一下就痛。我从5/10到5/12共擦了4次﹐已经不红肿了﹐到昨天晚上为止伤口已经完全恢复正常的皮肤颜色﹐也没有一点疤痕。我真的没有想到用咒水擦拭伤口有这么好﹑这么快的疗效。我在想﹐如果换成用跌打损伤的药擦拭﹐恐怕也不见得比大悲咒水疗效好。&&&&&&& 感恩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感恩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我还有很多观世音菩萨帮我治病的经历﹐苦于没时间写出来。日后我会尽量把这些事例写出来﹐让更多的有缘人了解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大恩大德。&&& 今天这篇文章是利用上班的空隙忙里偷闲才写出来的(忏悔上班时间做其它的事情)。因为我迫切地希望更多的有缘人能够了解大悲咒﹐并因此提升修学大悲咒的信心。如果此文能有一点点功德﹐我愿意以此功德回向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回向法界一切众生﹗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为亡友诵大悲咒后梦见了地狱&&&&&&& 鬼节那一天,也就是阳历8月的最后一天31日,在土地庙处理了一些事,烧了很多东西,也上了高香。也就是从那天开始感冒,一直持续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好。因为不吃药,每天就是诵诵《大悲咒》,也没有刻意要诵多少,总是不经意间已经都诵了好几遍了,才反应过来是在诵咒。也不知是谁起的头?是谁在诵?“念佛是谁?” &&&&&&& 前阵陆续有几位朋友过世,都是在凌晨二、三点,鬼节真是不太好过啊。其中一位朋友急救的时候,他孩子哭着给我打电话,在京郊的一个县城医院,想让我去送爸爸。我昏睡中爬起来,穿上衣服就出了门上了高速,几十公里的路程,途中一个偌大的飞蛾摔在车窗上,一片血迹,我就知道这个人没救了。一进电梯,一股杀气扑鼻而来,我下意识地诵着咒。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外面,睡了一地的人,急救室里,有4、5个男男女女在艰难地呼吸着、呻吟着。朋友的家人都崩溃了,一个很帅气的医生正在给朋友做心肺复苏,他说准备后事吧,坚持不了多久了。朋友已经面如土灰,神智昏迷。我诵了一些经后,不得不去寿衣店为他买衣服等,因为没有人能去。走了五分钟,深更半夜,我敲开了一家寿衣店的门,开门的是一对夫妇,接下来我埋在寿衣花圈骨灰盒纸人纸马堆里挑选需要用的物品。等我大包小裹地赶回重症监护室,朋友已经走了,被移到了临时停尸房。在一天停了N多人的停尸间,我帮他们给朋友擦洗、穿好衣服,难过没有任何意义,能帮家人做点事、诵经也算是尽了心意。 &&&&&&& 说来也怪,经历了很多次这样的场合,但是从来没有我在的时候咽气的。包括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有的就在你出去那么一小会就走了,甚至就是去趟洗手间的功夫。听师父讲过,如果是黑白无常来的时候,有学佛的人气场很强的话,他们是不进来带人的。如果是往生了,就是阿弥陀佛来接了,那就不一样了。 &&&&&&& 昨夜睡前我就想那个朋友去哪了呢,不管去哪了诵《大悲咒》吧,诵着诵着似乎后脖颈飘来一股风,我还奇怪呢,接着就睡着了。结果无比清晰地看到了地狱的景象,极其震惊!在空中,看到下面一片血海,奇大无比,热浪汹涌,无数的人在里面挣扎。上面不断地飞下各种利器,死伤一片、血肉模糊、悲惨哭号,我终于看到了什么叫“血海”。我奋力地去阻挡空中落下的枪林弹雨,我是坐在一个软软的飞船上,那个飞船有吸引力,可以吸引那些利器。即使读过很多遍《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有关于各种地狱的描述,可是从来没有亲身感受过如此恐怖的地狱之状。害怕是一点也没有,就是那沸腾的血海里挣扎的一个个肉身太刻骨了。 &&&&&&& 醒来之后,我一直愣在那里,《大悲咒》真是不可思议,竟然为我呈现了如此真实的一个地狱之惨状。阿弥陀佛!愚痴会投胎为畜生,贪婪会变成饿鬼,而最最可怕的就是嗔恨之心,定堕地狱深渊,遥不可出。之前诵《大悲咒》虽然知道可以使很多无形众生受益,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自己提升灵性、获得智慧和解脱。没有想到,在恍惚中,每诵一句《大悲咒》,竟然就可以止住空中飞落的刀剑,就可以在那一瞬间化解地狱受苦众生的诸多苦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啊,大愿大力的地藏王菩萨啊!今后,弟子当更加用心地持诵《大悲咒》,以利益更多的众生。阿弥陀佛!愿朋友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正觉亮点】
&&&& 正觉福田小故事(1):每天随喜一元钱
【下期预告】
&&&&&&& 由于寺院法会,9月12日周五的沙龙暂停一期。
&&& &&&&&&& 日(周五)晚上7:00-9:00,由吉安、吉津、妙觉、赵玉燕、妙玉、吉红、吉静等主持。&&&&&&& 主题学习栏目学习: 1、宣化上人的《大悲心陀罗尼经浅释》&&&&&&&&&&&&&&&&&&&&&&&&&&&&&&&&&&&&&&&&&&&& &2、《佛经故事》来自网络&&&&&&&&&&&&&&&&&&&&&&&&&&&&&&&&&&&&&&&&&&&&&&3、《修持大悲咒心得分享》来自网络
&【回向文】
&&&&& 南无十方三世一切佛法僧三宝! &&&&& 南无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 &&&&& 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 南无千百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 &&&&&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 南无大行普贤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共修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公能行上人,愿师公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师父仁炟法师,愿师父法体安康!长久住世!&&&&&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博山正觉寺,愿寺院早日顺利圆满建成,发扬光大佛教,利益无边众生,培育造就僧才!&&&&& 愿以此共修功德,回向给所有参加沙龙共修的同修们,愿业障消除,心想事成,福慧双增,早证菩提!
&&&&&&&&&&&&&&&&&&&&&&&&&&&&&&& (日)
山东省博山正觉寺 备案号:&&&&&&&&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刘素青往生视频全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