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尘天津九十二中学校友会九一届校友

由严复家族又想到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任北大校长期1912年2月-1912年10月。与发妻王夫人合葬于福建省福州市郊区阳岐鳌头山东麓。1892年5月,原配王夫人去世。同年娶如夫人江莺娘。1900年在上海娶朱明丽夫人,有公馆。
严复共生有九个儿女,男有严璩、严瓛、严琥、严璿、严玷,女有严瑸、严璆、严珑、严顼。
长子严璩(读渠)(1874——1942)
字伯玉,乳名阿璋,1874年生于福州,9岁来到天津严复身边,曾拜郑孝胥为师,1895年去英国留学,1900年回国,1902年开始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任职,后历任驻法参赞、越南视察吏、广东全省电政监督、福建财政正监理官。民国成立后,历任长芦盐运使、财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华俄道胜银行清理处督办。以后又三度出任北洋政府的财政部次长、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所总办等要职。后来他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财政部次长、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等职。1933年他59岁,失业寓居上海。上海沦陷时,日伪曾胁迫他出任伪财政部长,但他意志坚定,宁死拒绝日伪要求,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他贫病交加,于1942年病逝上海。
次子严瓛(读环)(1893-)&不详。
三子严琥(读虎)()
字叔夏,生于天津,从小生长在严复身边,幼名普贤。曾先后入北京清华大学和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习,但中途都被严复召回,在家为其聘请家庭教师。1937年起在福建协和大学等学校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主任和文学院院长等职。解放后历任协和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福州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兼教务长、福州市副市长,同时他还是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后在福建省教育学院任职,1962年病逝。1984年福州市为他隆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并称:“严叔夏同志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热爱党、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1994年福建省又隆重举行“严叔夏先生纪念会”,省、市领导及民盟中央负责人参加大会。2002年修复建立的严复故居纪念馆,专门设立了严叔夏展览室。1919严琥在老家阳岐玉屏山庄与台湾林家小姐慕兰结婚。
四子严璿(读玄)(1903-)
五子严玷(读店)(1910-)字稚骞
长女严瑸(读斌)(1899-)&
次女严璆(读球)(1901-)
三女严珑(1905-)
四女严顼(读旭)(1908—)
长孙女严倚云()
严璩长女,生于北京。在北京圣心女中读中学,后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曾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1947年赴美,1956年获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南加州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教授。由于她在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就,曾被列入《美国学者名人录》、《美国教育家名人录》、《美国妇女名人录》,并被选为全美外国语学会第二副主席。经胡适先生介绍与天体物理学教授高叔哿博士结婚,他们两人在华盛顿大学设立了“严复翻译奖学金”和“严复奖学金基金会”,奖励对中国文化有研究成果和兴趣的学生。1991年不幸车祸逝世,美国华文报纸《世界日报》以显著地位报道:严氏祖孙同为中西文化搭桥。
二孙女严系云(1917-)
严璩次女,生于北京。现在唐山市居住,北京辅仁大学毕业,一直在唐山市第四中学任英语、音乐教师。现任唐山市海外联谊会副主任、唐山市老干部合唱团团长。夫婿梁绍造,医学博士,著名眼科专家。
长孙严侨()
谱名严以侨,严叔夏长子,生于福州。就读福建协和大学,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初,接受组织派遣,和妻子林倩一起偷渡到台湾。1953年被捕,关进“火烧岛”,1961年被保释出来,“或许是托严复之孙等原因之福,总算判得比别人轻……”,1974年病逝,终年55岁。台湾著名人士李敖先生,曾写有《严复长孙———严侨在台湾》一文,刊登在《中华英烈》上。在《李敖回忆录》中,他认为“我总觉得严氏一门,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好的家传资料”。2003年国家民政部追认严侨为烈士。
三孙女严倬云(1924-)
严叔夏长女,生于福州,曾就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6年到台湾,后与辜振甫结婚。曾精心经营屏东农场,热心妇女及慈善事业,现为台湾妇联会领导人。曾陪伴丈夫、原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参加汪辜会谈,1998年到北京大学瞻仰了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时竖立的严复像,2004年到福州出席了纪念严复诞辰150周年大会。是台湾水泥公司首任董事长林伯寿的侄外孙女、林熊祥的外甥女,严倬云的哥哥严侨又娶林熊祥女儿林倩为妻。。1949年与辜振甫结婚,婚礼在台北中山堂举行,证婚人是连震东。婚后育有三子三女。目前任妇联会主任委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一直和徐乃锦(蒋孝文妻子,蒋介石长孙媳)轮流担任台湾基督教女青年会理事长,1992年被任命为台湾“妇联会”总干事。倬云相夫教子,颇尽内助之功。有人形容严倬云对辜振甫起了双重的作用,即使辜振甫祛除了崛起家族可能存在的霸气或流气,又熏陶以名门大族的家规,而使辜振甫的才气得以充分发挥,以风度翩翩、气质高雅而称誉实业界。
辜振甫(日—日),字公亮,台湾彰化县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曾担任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日—日),台湾知名企业家。辜振甫原娶台南黄溪泉之女为妻。黄家也是名门,与辜家门当户对遗憾的是黄女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的板桥林家有女(林尔康的女儿)嫁到福建,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的儿媳妇。据说出嫁时陪嫁的嫁妆就装了16个箱子,箱子外面还画了各式各样的花瓶有
100个之多。“百瓶”者,“百平”也,其中寓有“百事平安”的意思,讨个吉祥。1949年10月,经撮合,辜振甫和严倬云结为伉俪。
四孙女严停云(1926-)
严叔夏的次女,生于福州,曾就读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1948年到台湾,后与时为中央通讯社台湾分社主任的叶明勋结婚。她是台湾著名作家,笔名华严,以《智慧的灯》一举成名,台湾文艺小说创作奖获得者,曾获世界艺术文化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在福州度过童年,读完初中。1941年随家到上海,就读南洋模范中学高中,后进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转中文系,1948年毕业。1949年去台湾,曾任台湾文艺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兼评审委员、文建会文艺委员会委员、中山学术基金会审议委员、“中国妇女写作协会”监事等职。笔名华严,是台湾文坛的长青树,创作小说有二十二部之多,其中多部经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丈夫叶明勋,1949年结婚。育有三女一子,子名文立,女为:文心、文可、文兹。
叶明勋(),字夏风,福建浦城县人,福建协和大学外文系毕业;记者出身,资深报人,与辜振甫是连襟,曾任中央通讯社社长,并参与台湾最大本土广告公司联广的创立,目前为世新大学董事长。
台湾彰化县鹿港镇的辜氏家族是日据时代台湾五大家族之一,历经数代而不衰,时至今日仍是台湾最具影响的政商大家族,其家族企业和信集团名列台湾五大集团之一。辜家祖籍福建,清康熙年间迁来台湾,定居彰化县鹿港镇,历代耕读传家,到了辜显荣一代才发迹。辜家真正发迹还是从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开始的。
辜振甫的曾祖父辜安平。
辜振甫的伯父辜鸿铭,民国时通9国外语拥13博士学位奇人。
辜振甫的父亲辜显荣,共有12位儿女,振甫在众兄弟姐妹当中系出旁门,这种身份上的差异使得他自小在家庭中不免处于受排挤的地位。
辜鸿铭之曾祖父辜礼欢,育有八子三女,儿子中数辜安平、辜国材和辜龙池三人最有出息。辜安平自幼被送回国内读书,后来,在林则徐手下为官,不久后又奉调台湾任职,并从此定居台湾。辜国材和辜龙池则继承了辜礼欢的衣钵,在政治上继续与英国殖民者保持合作关系。辜国材因有外交头脑,受派随英国人、东印度公司要员莱佛士爵士率领的舰队登陆新加坡,在这片新开辟的土地上大展才智,成为来新加坡最早的中国人之一。辜龙池在吉打州政府里任公职,于地方建设卓有功勋,被吉打苏丹赐拿督勋衔。他有个儿子不喜从政,帮助英商布朗经营槟榔屿的牛汝莪橡胶园,颇得老板的信任,成为密友。他就是辜鸿铭的父亲辜紫云。辜鸿铭乃辜紫云次子。&
辜鸿铭(1857——1928),名汤生,是中国近现代为数稀少的一位博学汉学中国传统的同时,又精通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学者,号称“清末怪杰”。他精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希腊文、马来文等9种语言,通晓文学、儒学、法学、工学与土木等文、理各科。他创造性地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书,向西方人倡扬东方的文化和精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西方形成了“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的说法。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这种家庭环境下的辜鸿铭自幼就对语言有着出奇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
辜显荣(1866年2月-1937年),鹿港人,读过汉学,字耀星。1935年到大陆见蒋介石,倡议日华亲善。1937年殁於。妻妾成群,先后在鹿港、台北、日本等娶有妻妾。辜显荣第三个太太是日本女子岩濑。辜岳甫为辜显荣与妻张悦之次子。辜振甫则为辜显荣与妻翁富之三子。
辜显荣八子
长子辜孝德(养子)
次子辜皆的(养子) /(妻 池田君子)
三子辜斌甫
四子辜岳甫 /(妻
辜颜碧霞(1914——2000)),子辜濂松、女辜丽卿。
辜濂松(1933-)妻子为日本籍华侨林瑞慧。现任中国信托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长、“总统府资政”。国民党籍。生有辜仲谅、辜仲莹、辜仲立三子与辜仲玉一女。
&&&&&&&&&&
辜仲谅(1964—)出生于台湾台北,台湾望族鹿港辜家出身的企业家。2006年因涉入家族企业中信金海外结构债弊案而遭到通缉,并持第三国护照避居海外,主要在美国及日本徘徊。日辜仲谅接受台湾检调特别侦察组劝说同意返回台湾,帮助理清陈水扁贪污弊案,当天上午10时许从日本乘私人飞机返台。在接受数小时的约谈后,目前辜仲谅以1亿元交保候传。
&&&&&&&&&&&辜仲莹(1965-),台湾地区著名人物,妻子李婷兰,育有二子。
&&&&&&&&&&
辜仲立(1967-),妻子周靖华,育有二子。
&&&&&&&&&&
辜仲玉,经营国内第一家婚姻顾问公司,许多知名达官贵人婚礼都是由辜仲玉一手打理,打响玉盟名声。
辜丽卿,嫁给了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陈守山的堂兄陈守宝。陈守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台塑集团总经理王永在的儿子王文潮与早期社会名流许丙的儿子、现合作金库理事长许敏惠。辜家又因此与台湾最大的实业集团王永庆家族与政治世家许氏家族建立了远亲关系。
,日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溪美镇莲塘村。少时曾在福建、广东地区参加抗日战争,加入了国民党,由排长逐迁军长。1962年起历任台湾东部地区警备司令,预4师师长,第51师师长,第2军军长,政战学校校长,总政战部副主任兼执行官,陆军训练作战发展司令部司令,第8军团司令,陆军副总司令。1976年起当选国民党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
五子辜振甫 /(妻 辜严倬云),子辜启允、辜成允、女辜怀群、辜怀箴、辜怀如。
辜振甫(日—日),字公亮,台湾彰化县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曾担任首任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日—日),台湾知名企业家。辜振甫原娶台南黄溪泉之女为妻。黄家也是名门,与辜家门当户对遗憾的是黄女因病去世,没有留下子女。台湾五大家族之一的板桥林家有女(林尔康的女儿)嫁到福建,是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严复的儿媳妇。据说出嫁时陪嫁的嫁妆就装了16个箱子,箱子外面还画了各式各样的花瓶有
100个之多。“百瓶”者,“百平”也,其中寓有“百事平安”的意思,讨个吉祥。1949年10月,经撮合,辜振甫和林氏的女儿严倬云结为伉俪。外祖父是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陈宝琛。姑父是清末大买办、大实业家盛宣怀。1940年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到日本“帝国大学”(大学前身)做财政及工商管理研究。1964年台“国防研究院”第六期结业。1975年获韩国高丽大学荣誉经济学博士学位。1992年5月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同年八月,他当选世界管理理事会下属学术机构国际管理学院院士。
长女辜怀群适胡其龙;
次女辜怀箴适华夏海湾塑胶公司创办人赵廷箴之子赵元修;
赵廷箴,江苏吴县人,1915年生,大学毕业,战后赴台湾发展,曾与王永庆一道合作建立台湾塑胶公司,任总经理,后独立发展,建立了赵氏企业集团,曾任华夏海湾塑胶与台达化学等知名企业董事长,是一代工商界名人。
幼女辜怀如适嘉新水泥创办人张敏钰之子张安平。
张敏钰浙江镇海人,1913年生,早年在上海滩经营纺织业,在江南一带有多家纺织厂,1949年后到台发展,建立了庞大的嘉新水泥集团,曾任嘉新水泥、益新纺织等多家公司董事长,在工商界颇具声望。其子张安平现是嘉新水泥与奇新实业公司总经理与中国嘉通资讯公司董事长,是知名的台湾第二代企业家。
长子辜启允在2001年去世,妻谢载庆。东海大学经济系毕业,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学院企管硕士。历任中国信托公司办事员、副科长、科长、副理、经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总经理,行健电讯公司董事长,纬来企业公司董事长等。1998年任和信超媒体公司董事长。
次子辜成允(1954——)为实质接班人,生于台北市。1977年于美国华盛顿大学会计系毕业,1981年获美国宾州大学华顿学院企管硕士学位。次年回国,加入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专职负责规划及执行全公司业务与管理系统的信息化。1985年升任企划室主任,1988年因业绩卓著获聘为副总经理,主管财务调度、投资规划与执行研考业务。1991年升任总经理。2003年获董事会推选担任董事长,同时兼任总经理迄今,并负责台泥企业团所属13家附属企业之联合发展。妻子侯天仪,育有一子一女。
台湾板桥林家,板桥林家始自林平侯来台发迹,百年之后,林家仍活跃在商界。林家祖籍福建漳州,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林应寅迁台,设籍新庄,开馆收徒,揭开林家在台发迹序幕。
林应寅之子林平侯(1766——1884)名安邦,号石潭,16岁来台寻父,在米商郑谷家当学徒,有积蓄后,自设商号,后在今台北县中和市置产。接着在新竹与林绍贤合办会台盐务,进而购船,从事华南至华北的近海贸易,不几年,已是一方富绅。
1803年,林平侯转而从政,被清政府委以“同知”官衔,在广西地方任职达七年之久。后来,他称病辞官回台,正值台湾北部的福建漳、泉及粤人相互械斗高潮时期,他挺身而出,进行排解,并于1818年全家迁今桃园大溪,在开垦购地之余,做起米、盐运输生意。他还从福建家乡招兄弟来台开垦,在桃园、宜兰、台北等地为后代留下庞大地产,成为台湾最大的地主,曾拥有5000多公顷土地。蒋介石在台墓地慈湖用地,就是林家之后林明成所捐赠。
林平侯还修筑“永丰圳”与“大安圳”两座水坝,灌溉遍及板桥地区,面积达1800多公顷,林家随之迁到板桥,从此后人称为板桥林家。
林平侯生有五子:国栋,家号饮记;次子国仁,家号水记;三子国华,家号本记;四子国英,家号思记;五子国芳,家号源记;字号合称“饮水本思源”。
国华、国芳才气出众,以“本记”与“源记”合设“林本源祭祀公业”为林家公号,“林本源”成为林家的标记。
林国华——长子林维让——次子林尔康(娶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育三子两女)——长子林熊征(娶盛宣怀五女盛关颐未育,后娶日籍华人林智惠生独子林明城)——林明成(娶颜绚美)——长子林知延(娶吴欣盈);独女林宛娴(嫁刘创道);次子林知佑
林国华——长子林维让——次子林尔康(娶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育三子两女)——次子林熊祥(娶陈宝琛之女陈师桓)——长子林衡道(杜淑纯);女儿林倩(嫁严倬云之兄严侨)
林国华——长子林维让——次子林尔康(娶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育三子两女)——三子林熊光
林国华——长子林维让——次子林尔康(娶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育三子两女)——长女林慕安(嫁沈葆桢之孙沈成栋)
林国华——长子林维让——次子林尔康(娶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育三子两女)——次女林慕兰(嫁严复次子严叔夏)——三女严倬云(嫁辜振甫)
林国华——次子林维源——长子林尔嘉(眉寿)——林崇智
&&&&&&&&&&&&&&&&&&
——祖寿——林宗毅
&&&&&&&&&&&&&&&&&&
——柏寿——林宗贤
&&&&&&&&&&&&&&&&&&&——松寿
林维让()字巽甫,又字友逊,淡水枋桥(今板桥市)人。原籍福建漳州龙溪县。系当时北台湾之大租户林平侯之孙,林国华之长子。
沈葆桢(),字幼丹,又字翰宇,汉族,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咸丰十一年(1861),曾国藩请他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以琉球船民漂流到台湾,被高山族人民误杀为借口,发动侵台战争。清廷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筹划海防事宜,办理日本撤兵交涉。由此,沈葆桢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沈葆桢是清代抵抗侵略的著名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妻子林普晴。
林则徐(1785——1850)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官至一品,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所撰的《先考行状》中记述:“府君讳宾日,号阳谷,系出莆田九牧林氏,先世由莆田徙居福清之杞店乡(今海口镇岑兜村),国(清)初再徙省治(福州)。”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睛看世界的第一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于道光二十年(1840)受命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他雷厉风行,严禁鸦片,在虎门公众销毁没收的鸦片烟237万斤,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名振中外。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臣。谥号文忠。“郑夫人”为林则徐妻郑淑卿(年)
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
长女林尘谭,河单南布政使刘齐衔妻,刘家在光禄坊。
次女林普睛,(),两江总督沈葆桢妻,沈家在宫巷11号。
三女林金銮,秀才郑葆中妻,郑官人家在宫巷。
沈葆桢治台时,与林家建立了良好关系。林国华长子林维让在父亲于1857年去世后掌管家业。在此前后,林家资助政府兴办矿务与海务,林家先后对公益捐助总计达200多万两白银。
刘铭传治台后,委任林维让之弟林维源为抚垦总局总办,负责全省开垦事宜。因其在平乱与土地清丈中表现杰出,于光绪十六年被授予“太仆寺卿”。随后,林维源进入茶业,创办“建祥商号”,成为台湾最大的茶商。接着,他与李春生等人创立建昌公司,合建洋楼,进行出租。同时林家与雾峰林家均是樟脑事业的大商。
林维源对好友清代名臣盛宣怀在苏州的“留园”印象深刻,乃仿留园在台建立林家花园。林还曾投资盛宣怀主持的招商局,持股三分之一。后来,林维让长孙林熊征娶了盛宣怀之女。林熊征也是林家一代名人,曾设“薇风会”,以奖学金方式资助台籍青年赴日留学,其中留日学生中以后来台湾政经界名流吴三连与连震东(连战之父)为最有名。他还参与盛宣怀主持的汉冶萍公司的经营。
林维让的次子林尔康则娶了宣统的师傅陈宝琛的妹妹陈芷芳。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林尔康去世,有孕在身的陈宝琛太太来台祭典,与也怀孕的陈芷芳指腹为婚,美愿成真,林家遗腹子林熊祥与陈宝琛之女陈师桓结婚。林熊祥的两位姐姐林慕安与林慕兰分别嫁给沈葆侦与严复后代。
甲午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台湾反日人士成立“台湾民主国”,推林维源为议长,但他谢辞,走避厦门,住在鼓浪屿别墅,在台林家地产大多被日本人征收。1905年,他在厦门去世。
林熊征(1888——1946)字薇阁,于1915年担任盛宣怀创办的中国汉冶萍煤矿工厂董事,后参与创办华南银行,台湾光复后,任华南银行筹备处主任,内定董事长,但不久即于1948年11月去世。林熊征去世后,林家后代遵其愿设“林熊征学田基金会”与“薇阁育幼院”。林熊征的单传儿子林明成(1943——)仍活跃于商界,是台湾水泥公司的董事与永琦百货公司的董事长。妻子颜绚美,育三子一女。
颜绚美是五大家族中的基隆颜家台阳公司创始人颜云年的孙女(其父颜德修),于是台湾辜、林、颜三大家族就由婚姻关系连接在一起。而连雅堂(连战的祖父)的女儿嫁给板桥林家的林柏奏,于是政坛上最红的辜、连两家也有了亲戚关系;这一代人的婚姻全都是由父母作主的政商联姻。
林明成的长子林知延(1969——),现任华南金控董事,同时他还是美国加州律师公会会员、美国财务分析师学会会员,并拥有证券、期货、风控等多项执照,日本水星资产管理顾问公司基金经理人职务,对于林明成跨足金融界,据外界的分析这是他儿子林知延的建议,媒体形容是爱子心切的林明成在为儿子铺路,总结为一句话:“要银行吗?爸爸买给你!”目前在台湾取得国际认证不动产投资师执照(CCIM)的仅三人,其中一人就是林知延,因为林家在台湾不仅拥有财富,还拥有辽阔的土地。而取得此资格执照之后,可以对所有的土地估价,对家族的事业息息相关。妻子吴欣盈(新光金控董事长吴东近之女)
林明成的独女林宛娴(1971——)先生刘创道。视其为掌上明珠,她从1岁到10岁都在度过,11岁才移居到美国读书。她在日本养成自律,行为举止讲究美姿、美仪,沉浸于古老传统。在美国读柏克莱大学时,选修政治,研读两岸政治时自然而然想学中文,也因此了解整个家族背景的来龙去脉,爱上了传统中华文化。不过林宛娴并未被兴趣冲昏头,还进入UCLA研读MBA的财务学位。她说喜欢艺术是一回事,但不能不了解理财,就算想走艺术这条路,还是要填饱肚子。由于对艺术的喜好,她毕业后进入苏富比拍卖公司负责珠宝,分别在纽约、香港受训。
刘创道(1969——)现任麦杰创意公司负责人,父亲刘恍经营纺织业,曾是嘉裕纺织和正泰水泥董事,刘创道虽然家底丰厚,但家世平平,他从不受任何人资助,自己开始创立杰麦电视电影制作公司,这一点深受林明成的赏识;刘创道与林宛娴是在美国念书时认识的,爱情长跑18年才于今年成婚,而对于妻子家族资产高达1.6兆元的板桥林家第9代给刘创道的压力不小,所以他一直都在奋斗,希望能白手起家,觉得能配上林宛娴的时候才娶她。
林明成的次子林知佑(1974——)现职华南金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协理,身为创投界的中坚份子,林知佑看来反而更像个文人,这可能和他身上的气息相当沉稳内敛、说话时的笑容腼腆中带着知性气息有关,人看来像一片宽阔的大海。林知佑出生在日本、四岁搬到美国犹他州,四年前回到台湾进入华南金控。在这种成长背景下,林知佑身上明显可见西方与东方的影子,林知佑自己说他的个性比较沉稳,是传统东方性格,也很重视家庭。在工作上接触到大量不同背景的人,养成林知佑的另一个人格特质:体认到尊重个人差异、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而这也正是林知佑对好男人的定义。现在正处于单身状态的林知佑,免不了成为社交圈中备受瞩目的黄金单身汉。不过,现在林知佑还有一个首要目标,就是了解自己家族的事业。希望自己做出成绩再考虑婚姻大事。当然找到生命中的另一半,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目标。
林熊祥(1896——年赴日留学,与日后昭和天皇裕仁是同学,回台后主持建兴株式会社,还担任台湾商事、南洋仓库等公司董事、台湾制冰监察人、大有产物社长,另担任过北京图书馆助理研究员。台湾光复后,他曾与辜振甫等人参与台湾独立活动而一度被捕。后来,他主持编篡完成“台湾史通志稿”,成为后人研究台湾史的重要文献。他的长子林衡道(1915——1997)是台湾知名的史学家、小说家。毕业于日本仙台市东北帝国大学法文学部经济学科。在日治时期曾在福州、板桥和日本等三地居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来,与杜聪明(高雄医学院创办人)之女杜淑纯结婚,并担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台北市文献会主任委员等职,前后二十七年之久,亦曾担任台大法学院、淡专、淡江大学、东吴大学、东海大学、国立艺术学院等校教授,1983年以《鲲岛探源》荣获文艺奖;1994年更获行政院文化奖,一生精研台湾史料、史迹、民俗,亲身经历与所学互相印证,使林衡道讲古述史犹如时光再现,因此享有台湾活字典的美誉。一生著作众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学类(含诗歌小说),作品如《前夜》、《丝绸的手帕》,亦有日文读本《日本古典文学读本》、《现代短歌读本》等;另一类则为历史民俗类,诸如《台湾的历史与民俗》、《台湾开拓史话》、《台湾胜迹采访册》(七本)、《鲲岛探源》(四册)等。
林熊光(1898——1974)生于鼓浪屿,帝国大学毕业后,于1923年回台,创办大成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并出任社长。1930年,朝日兴业株式会社在设立事务所,林熊光从此定居日本。台湾光复后,他返回台湾,从事文物收藏。
日据时代因与日人关系良好,林家事业仍有较大发展。与林维源有交情的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主持满州铁路)在台推动制糖工业,林家于1909年成立林本源制糖会社,林鹤年任社长,林熊征任副社长。林鹤寿是林平侯的曾孙,其父是林维得(林国芳的养子)。在林维源回厦门后,林家在台事业由林彭寿(林维得长子)经营,但因早逝,而由弟林鹤寿继任。该制糖会社后被日本人控制的盐水制糖会社合并。林熊征担任董事的事业还有台北制油(1910年)、台北制糖(1910年)、大同米谷(1913年),并于1911年担任日人创办的“台湾日日新报社”监察人。
)字时甫,号冏卿。除原配夫人外,还有9个妾,子女众多,其中尔嘉(眉寿)、祖寿、柏寿与松寿四公子较有名望。
1913年,林尔嘉因思念台湾的故居林家花园,故在鼓浪屿仿照台湾板桥林家花园兴建了菽庄花园,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1937年日军占领金门,厦门告急,林尔嘉不愿臣服日寇,便带着家眷旅居香港。1945年台湾光复,林尔嘉方返回板桥林家,与台湾社会名流、文人诗歌唱酬,安度晚年,1951年去世。
台湾光复后,林尔嘉回到板桥林家,与台湾社会名流、文人组成“小壶天吟社”,以吟唱作诗度过晚年,1951年冬去世,享年77岁。
林尔嘉之子林崇智一直热心于文教事业,曾任南山中学校长,晚年主持林柏寿捐资设立的“林本源中华文教基金会”。林尔嘉的另一公子林景仁因曾任职伪满政府欧美司司长而为林家留下另一污点。林景仁于1940年10月因病去世。
林尔嘉之弟林柏寿出生于厦门,先后在日本、英国与法国留学,于1918年创办柏记产业,1923年倡设台湾商工银行。林柏寿还在阳明山成立兰千山馆,收藏文物。
林柏寿之弟林松寿()曾任交通署长,1923年返台后设立林本源松记建业,自任社长;次年回到厦门,1944年7月去世,年仅47岁。林嵩寿(林维得三子)曾创办信托公司,并于宣统元年创办博爱医院,1914年交由林柏寿管理,后赴上海办理制糖会社事务,四年后返台筹设嵩记殖产业株式会社,并与兄鹤寿创办鹤木产业。
后藤新平()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时期官僚、政治家,殖民扩张主义头目。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第一任总裁、第二、三次桂太郎内阁递信大臣兼铁道院总裁、寺内正毅内阁外务大臣、内务大臣、市第七任市长、第二次山本权兵卫内阁内务大臣兼帝都复兴院总裁、拓殖大学第三任校长、贵族院敕选议员,正二位、勋一等、伯爵。
六子辜伟甫 /(妻 后腾具味),次子辜敬之妻为平贺京子。
辜伟甫(年),台湾彰化鹿港人,祖籍福建省惠安县。台北帝国大学农林专门部,后留学日本。其后,任职于父亲经营之大和拓殖株式会社、株式会社集大成材木商行取缔役兼社长;大和兴业株式会社等职。
七子辜京生 /(妻 赖淑蓉)
八子辜宽敏 /(妻 王美琇),子辜朝明、辜英明。
辜宽敏1926年出生,台湾省彰化县人,辜振甫与辜伟甫的弟弟。1945年台北高等学校毕业后,曾被送往上海补习中文,1946年入读台湾大学。在大学就读时热衷学生运动,当选法学院自治会理事、会长,发起组织台大全校联合自治会,任第一届会长。1949年大学三年级时,为逃避台湾当局检肃异议学生而避居香港。1950年转往日本定居,曾任台大留日校友会会长,据称在拥有一香蕉加工厂,在关西地区拥有大量土地、企业。与兄辜伟甫从事“台独”运动,在彭明敏被捕后主动给《台湾青年》经费援助,并加入台湾青年会,将该会改组为“台湾青年独立联盟”,任委员长。世界性的“台湾独立联盟”成立时,任该盟日本本部委员长。还曾任“台湾国临时总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前夕,曾写信给蒋经国,建议以台湾名义留在联合国。台日“断交”前夕曾替双方传话。1972年应台湾当局邀请返台“共商国是”,因返台事未向“台湾独立联盟”日本本部报备获准,于1975年被开除盟籍。1978年蒋经国就职“总统”时,在台当局保证既往不咎后,自日本返台湾定居。曾任家庭企业太子汽车公司负责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台北事务所所长、荣星企业董事长、隆昌公司董事长。返台后仍热衷政治,1983年曾拟参加增额“立法委员”选举,被当局劝阻。1988年创办《台湾春秋》月刊,不到两年便停刊。1991年参加公民投票促进会和民进党联合举办的“公民投票进入联合国”游行,重新公开投入台湾的“独立”活动。同年参与发起新宪助选团,购入并出版《日本文摘》杂志。1993年任新社会基金会顾问、《黑白新闻周刊》董事长,该刊于1995年底停刊。1994年积极介入协调民进党主席选举。1996年2月与彭明敏一起加入民进党,并出任彭“竞选”总部政策部主任。10月“建国党”成立时,任该党非党员顾问。1997年1月任“建国党”县市长选举提名委员会委员。10月称将与彭明敏同进脱离民进党。因经营远洋渔业建立的关系,1998年获任为密克罗尼西亚澎贝洲的驻台商务代表。2000年5月被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辜朝明是日本首屈一指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旗下的研究机构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被日本资本和金融市场人士选为最受信赖的经济学家之一,并为日本历届首相就如何应对日本经济与银行问题提供咨询。进入野村证券之前,他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获得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理事会博士会员的荣誉。他著述良多,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客座教授,2001年被美国商业经济学会授予艾布拉姆逊奖。他同时还是“商业周刊在线”的专栏作家以及日本内阁防务战略会议的唯一一位非日本籍委员。自幼在日美等国接受教育,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完成经济学学业后,作为经济学家任职于美联储纽约支行。作为一名经济学者,辜朝明先生有别于众多同行,他不是藏身于纯学术的象牙塔中,而是长期活跃在日美经济金融舞台的第一线,因此他对于诸多经济问题的视角和理解也就显得特别独到、深刻。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辜朝明先生的工作性质使他对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贴近现实,在解析经济问题的同时能够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身处当前这种经济迷津的来说尤为重要。
辜显荣四女
长女辜敦治 /(适丁瑞彬)
1923年嫁给同时出身鹿港望族的丁瑞彬。丁瑞彬被委以重任,曾主持辜家大和行在鹿港的业务。
次女辜注治 /(适陈栈治)
三女辜津治
/(适黄逢平),子黄熙宗、黄达夫、黄尚年、女黄杏苑
1931年嫁给同是日本一桥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黄逢平。黄逢平曾是辜显荣的日文翻译。台湾光复后,黄逢平凭着辜家的关系活跃于台湾金融界,于1961年任台湾第一银行常务董事,1986年去世。 
四女辜秀治 /(适萧成美)
台灣有五大家族,都是日據時代之前就擁有家產的富翁,基隆的顏浩妥;霧峰的林獻堂;高雄的陳啟川;板橋的林平侯(林家花園);鹿港的辜振甫。
基隆颜家的祖先是清乾隆四十年间从福建安溪县金田乡迁台的颜浩妥,在大肚溪开采石材,大饥荒时返回福建。嘉庆年间,颜浩妥又带儿子颜玉兰、颜玉赐再度赴台,在台中港从事渔业。基隆颜家是台湾五大知名家族之一,因其发迹于台湾基隆地区,故被称为“基隆颜家”。基隆颜家早年以开采金矿、煤矿起家,被称为“炭王金霸”、成为台湾的富商巨贾。
颜玉兰之子颜斗猛与父辈及兄弟辈从事开垦事业,积累了一定产业,便在八堵购地,于1847年开垦田园,成为颜家的发祥地。
颜斗猛生有正选、寻芳、正春三子,尤其以寻芳发展最为突出,长大后率领族人开采四脚亭煤矿。1895年日本统治台湾,颜家煤矿被征收,台湾煤矿业被日本人藤田所掌握。
藤田后来将煤田向台湾本地人出租,结果颜寻芳次子颜云年(1874年生)于1897年筹资向其承租采矿权,1899年设立“金裕丰号”承租瑞芳镇金矿,从此揭开了矿业世家的序幕。
1904年,颜国年就筹划采煤,随后相继设立60多处煤矿。后来颜云年投入巨资,兴建了平溪铁路,全长约13公里,成为台湾矿业运输史上重要的一页,该铁路至今仍在运行(即平溪支线)。1918年,颜氏先后设立了台北炭矿株式会社与基隆炭矿株式会社(与日合资),成为颜家两大支柱产业。其中基隆矿(光复后成为公营工矿公司下的永基煤矿)占当时台湾产煤量的二分之一,加上台北煤矿产煤量,则占台湾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二。
1918年3月,颜云年将云泉商号改为株式会社云泉商号,次年与日人合资开办台北炭矿株式会社,1920年9月更名为台阳矿业株式会社,是当今颜家台阳公司的前身。
不料,颜云年患上伤寒,医治无效,于日去世,享年49岁。弟弟颜国年继承事业,任台阳社长,继续开发矿产,先后新开多个现代化新矿区。可惜,他又步哥哥英年早逝的后尘,于1937年4月去世,享年52岁。颜家事业由颜云年长子颜钦贤继任。
颜钦贤接管后,解散云泉商号,建立正式的总管理机构,设立总务部、调查部、商事部、金矿部及秘书室,同时成立瑞芳、石底、海山三个矿业所,颜家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台阳产煤量很快达到39万吨,占全省产煤量的17.7%。
到40年代初,金矿开采达到高潮,最高年产量达1万7千两,到1943年底,总计生产黄金21万5千两。
台湾光复后,颜钦贤于1947年7月将台阳会社改为台阳矿业公司,自任董事长。但由于当局对金矿与黄金交易采取限制政策,金矿开采开始萎缩,但煤矿仍在发展。1947年,台阳公司煤产量达130万吨,次年达160万吨,不仅供应岛内,还向上海、广州供应。1949年以后,台湾矿产不再供应大陆,而主要供应岛内,且私营矿的发展受到限制,不过颜家仍继续经营矿业。到1961年,台阳公司的煤产量仍有28万吨,高出位居第二的瑞三煤矿公司的一倍。
由于颜家经营矿业而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也因此建立了广泛的政商关系。颜国年在日据时代就被日本人聘为台湾总督府评议员。颜钦贤在台湾光复初就加入国民党,1946年当选参议员(省议员前身),同年又当选为制宪“国民大会代表”,前往南京开会,受到蒋介石的接见。1949年,国民党退台后,颜家继续受到重用,颜钦贤与高雄陈家的陈启清等担任省政府委员,1969年,颜钦贤又当选“国大代表”。
颜国年女儿颜梅曾留学日本,后嫁商界名流丁瑞?。丁曾任“中国生产力中心”副总统领、大同公司董事,后被王永庆聘为台塑集团顾问。颜家也与板桥林家既有事业往来,也有婚姻关系。林熊征的儿子林明成娶了颜云年孙女颜绚美为妻,林明成现是永琦百货公司董事长。颜云年的长孙颜惠霖的连襟曾是“行政院”卫生署署长许子秋。颜云年的三女婿陈逸松也曾是一位政经名人。陈逸松曾留学日本,后来开设律师事务所,并任台“考试院”委员,还曾任厚生橡胶公司(今日著名公司)董事长,于1964年竞选台北市长失败。后来,他从日本回到大陆,曾任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与政协委员。陈逸松的女婿黄维幸是辜振甫妻子严倬云的表弟,1973年曾从海外回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颜家在基隆的公馆名为“陋园”。连战祖父连横到颜家作客时,赋有“陋园即事赠主人颜云年诗长”一首:“我时问主人,此园何陋有?岂如陋乡居,自与麋鹿皮,又可陋池中,不闻蛟龙吼,主人载拜辞,祖德未敢负,箪瓢乐家风,敬哉子孙守。”显见连战家族与颜氏家族也是世交。
颜家与连家的关系也可能因诗结缘。颜云年也颇有文采,早期常参加诗社活动,曾担任瀛桃竹联合吟会会长,有不少诗作。
进入70年代后,石油开采迅速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能源,而台湾的煤矿与金矿却日益枯竭,走向衰落,颜家的事业也开始走下坡路。到1971年,颜家正式结束金矿的开采,颜家的事业大受影响。
不过,颜家在战后并未因矿业的衰落而消失,颜家将事业领域拓宽,所以仍在发展。到1978年,台阳公司创立60周年时,关系企业达36家,包括苏澳造船厂、三阳工业公司、台北汽车客运公司、海山汽车客运公司、三阳船务代理公司、三阳金属工业公司、台湾新东机械公司、台阳合金工业公司、瑞芳工业公司、台阳工业公司、新美煤矿公司、盛弘化工公司、瑞芳砂矿公司、三阳贸易株式会社(日本)等,资产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颜钦贤任董事长、亲自经营的公司有10多家。其弟颜德润于1958年创办隆德工业,1963年成立大德建设,1966年成立龙德贸易等公司。颜德润于1978年去世。1983年底,颜钦贤去世,也标志着颜家一个时代的结束。
颜家早期还建立了不少公益事业。1903年,颜云年设立瑞芳公学校,1921年建成基隆公学校。为感谢颜云年的功德,地方人士还曾立一纪念碑,今仍留在基隆市信义小学。颜云年还捐款给日本玄命馆大学,后来颜家子女多来此读书。光复后,颜家仍致力于教育事业。颜钦贤于1969年捐献大片土地兴建中学,即今日的钦贤中学。颜德润的长子颜惠霖在事业上发展较快。他毕业于成功大学,是位土木专家,早年从父手中接下台中矿业公司。1975年5月,他接任台湾省矿业研究会,并改组为台湾矿业协进会。1981年,他与诸弟成立“绵绵助学基金会”,以纪念母亲。颜国年一系的后代多在学术界发展。长子颜沧海,1934年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后到台湾银行就职,父亲过世后继承父亲的事业,经营基隆炭矿、台阳矿业等企业,同时身兼台湾省矿业研究会与台湾区矿业公会的常务理事。次子颜沧波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理学部,曾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一职,光复后回台湾大学任教,曾被聘为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与中央大学图书馆馆长等。三子颜沧涛毕业于台北帝国大学化学部,先后任职工业研究所与台湾大学,1984年退休。四子颜沧浪,1941年毕业于国大学法科,1943年从日本返台时因病去世,年仅25岁。五子颜沧溟于1943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商学部。六子颜沧江曾在日本明治大学就读,期间,因病早逝,年仅20岁。颜惠霖的长子颜世宗是一位颇有经营能力的颜家后代。1981年,颜惠霖一系因分家事业更加分散,28岁的颜世宗从父亲手中接管隆德工业公司,担任董事长。同时,颜世宗创立了台阳建设公司,投入房地产事业,随后成立台阳财务顾问公司、台阳电器公司、德联建设公司、美国王联地产公司、台阳房屋中介、阳利开发公司及收购的保保旅行社等,一度事业颇有建树。随后颜世宗在台北市东区的顶好圈、忠孝东路、敦化南路盖了好几栋商业大厦,成为当时最高级的办公大楼,打响了名声。1988年,颜世宗也随台商赴美投资房地产热到美国投资,后因美国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衰退,颜世宗遭受重挫,损失巨大。后来,台阳建设公司在基隆老家推出“龙邸中国”住宅别墅,却赶上台湾房地产低迷,销售不佳,资金压力沉重。1995年5月,台阳建设公司又投资成立阳利开发公司,又推出“欢乐百货”房地产投资案,并以“百年企业台阳机构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来宣传,争取客户,结果又无人问津,投资失败。台阳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颜世宗潜逃。据知,在1988年时,颜世忠还有20多亿的资产,到1995年已是债务累累,超过22亿元,许多企业倒闭,一个辉煌百年的颜氏家族就此衰落。屋破偏逢连夜雨。在颜世忠出事不久又传出家族企业进行利益输送,台阳集团的掌门人颜惠忠(颜世宗的堂叔)与父亲颜惠霖等人涉嫌,颜家声望再次受挫。目前,颜家除了颜惠霖与颜世忠父子有事业经营外,还有堂叔父辈的颜惠忠在台湾有台北客运、台阳工业及颜甘霖的上市公司中国电器等企业,其它颜家后代不少移民美国与日本,多从事房地产生意。
雾峰林家,是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知名的望族,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约100多年。以占地广阔的家族三合院建筑(雾峰林家宅园)闻名。
林献堂(,名朝琛,号灌园,被称为「台湾议会之父」。福建省龙溪人。著名钟士,政治家、诗人,名大椿,号澧园,字献堂。原籍福建龙溪。林献堂是台湾中部大地主之后代,倡导台湾民族运动,以汉人本位的思想(一生不说日语、不穿木屐,坚持汉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从事对于日本人的抗争,是位有道德勇气与使命感的民族运动先驱。
林朝栋(1851年-1904年)又名松,字荫堂,号又密,人称「目仔少爷」,台湾清治时期将领,雾峰林家第六代。曾参与中法战争的台湾战事,协助刘铭传在台湾办理新政,以及平定施九缎事件,并于甲午战争后劲支持筹组台湾民主国。但乙未战争却令他心灰意冷,于是举家迁至厦门,最后病死上海。
高雄的陳啟川,不详。
板橋的林平侯,见上。
鹿港的辜振甫,见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津九十二中学校友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