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可以步行从吉林雾凇岛旅游攻略走到韩通村吗

头图加载中...
我还在实验室嚓嚓磨着样品时,车神的微信消息到来,然后就决定了这次的行程。然后就是订行程(基本是车神在安排,我就愣愣的点点头),票,订旅馆。。。还有游说导师放行。从那时候到写完这篇游记,我脑海中还满当当的存着白茫茫的雪地。走前无比期待,回来了又无比想念,想念到作为一个工科男“六天憋五个字”的写下了人生的第一篇游记,以纪念我最尽兴的一次长途旅行——找虐行。
雾凇岛的错失
算是我对的初体验吧,零下20几度的寒意到了渡口下了车才开始感受到。凿开的江面上呼呼的冒着冷气,如果你带了口罩没一会就在你的眉毛上就形成了“雾凇”,一下子就明白了雾凇的形成原理。
轮渡突突突的把我们一群“白眉大侠”接过对岸,之前预定好的客栈老板就已经在对岸侯着我们了,热情的帮我们抬行李。其实这一趟行,给我一个很大的感受就是银实在是太热情了,你要是能和他们聊的好甚至能让你白吃白喝还送小礼物(我臆想一下)。
到了客栈,放下行李,简单的升级了一下防寒装备就跑出去体验大的“冷情”。
虽然我来自南方,但每年还是会见到几场雪。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南方的雪下的同时就开始融化,所以南方的雪不容易有积雪,有积雪也会化的很快,没来得及化的就会结成冰颗粒,扣不动,砸着疼。但在这里雪是纯粹的雪,就是一望无际的白,不会半化不化的变成冰颗粒,也不是梅花野草的衬托。
虽然是日中,但远离了村子,整个田野十分寂静,能听到的就是咯吱咯吱的踩雪声和我们呵气的声音。大概大家来都是为了等雾凇,不是早晨就不大愿意出来受这个冻。但对于我这个初到的南方人,眼前的这一片白茫茫绝对是很受用的美。
到了晚上,开始下起了小雪,这给我们看雾凇的计划蒙上了阴影。即便如此,第二天我们还是满望的起了个大早。
先吃早饭吧。的早饭好像是商量好的,都是粥馒头鸡蛋和咸菜的标配。粥水管够,咸菜种类也多。这一趟下来感觉的咸菜是比锅包肉还特色的特色。
吃干抹净了之后,我就背着车神的装备,跟在她后面屁颠屁颠的去拍雾凇了。
可能是因为下雪的缘故,雾凇都没有挂起来,我们不甘心,沿着江边走了好久才发现这一个有一点点雾凇的树。而且是阴天,拍出来的效果很不好。
我因为戴眼镜的缘故,一般不会把口罩遮住鼻子(为了拍照就先暂时盖住鼻子),这样眼镜就不会起雾,所以我眉毛和头发上的霜就比较少了,但是大车就完全是“白眉白鬓”了(这里就不曝她的照了,怕她杀了我)。
因为之后行程的都订好了,今天没看到好的雾凇也就只能宣告此行以失败而告终了。带着小小的遗憾我们改签了车票,提几个小时前离开了这里。
哈尔滨,一座讨人喜欢的城市
(冰雪大世界&-圣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松花江)
本来按原计划,从到市晚上8点,第二天下午赶往,就没打算去冰雪大世界,但是改签了车票后我们下午三点多就到了,在哈西站到哈站的公交车上,一咬牙定了票准备去冰雪大世界浪一浪。
到了青旅已经4点了,的天黑的快,四点时天已经灰暗暗的了。放好行李后,在升级一下防寒装备,就直奔大世界而去。我们住的青旅在建筑艺术广场,傍边就有一班公交车底站就是冰雪大世界。然而在过松花江之前的交通巨拥堵,到了冰雪大世界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
冰雪大世界和不同,它是个时令的景点,每年都要重建,开放几个月后就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逐渐消失,建设之艰难以想象。当你走进这个梦幻的世界时,你会发现高昂的门票是值得的。特别是冰雪奇缘的主题响起,伴随着五彩绚烂的灯光,时不时的铃铃铃的一阵驼铃传来,一辆卡通世界的马车驶过,那感觉即使硬汉的心都会被唤起童真。
景区内可供游玩的设施很多,初了马车之外都是免费的。雪地自行车,各种各样的雪道、冰道滑梯,还有精彩的歌舞表演等等。进到里面你会发现有两处是排了老长的对的地方,一个是雪道的滑梯,这个雪道巨长,滑起来相当刺激,巨带感;还有一个就是歌舞表演。这两个能排起长队,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虽然排队的时候脚会有点冷,但是比较建议你们去试试,还是很值得玩一下的。
景区九点半闭门,九点钟开始催着赶人走,我们就是九点多“被赶出来的”,也是脚冻得不行了,暖宝早就失效了。
第二天的行程就是按原计划来了,圣索菲亚大教堂就在我们住的青旅旁边,当然先去看一看。
教堂是一座始建于1907年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教堂,为的标志性建筑。对于看惯了水乡的
我来说,这种风格的建筑吸睛指数绝b很大。其实街头带着异域风情的建筑很多,我想这也正是独特的魅力所在吧。
沿着教堂正对面的一条路走,穿过一个街道,就到了著名的中央大街(原谅我冷的不行,没拍照片)。中央大街是很繁盛的一条商业步行街,北起江畔的防洪纪念塔广场,南接新阳广场,长1400米。这条长街始建于1900年,街道建筑包罗了文艺复兴,巴等多种风格的建筑71栋。白天的中央大街很热闹,玲琅满目的商品店,秋林格瓦斯,马迭尔冰棍,红肠,以及遍布整个的各色各样的冰雕雪雕。但是我觉得中央大街真正的魅力在于她的夜晚,暖黄的灯光,悠扬的爵士乐,衬托着那些文艺复兴,巴风格的建筑,异国风情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去过的步行街也不少了,相比于那些大喇叭无限重复的洗脑广告词,以及混乱不堪的摇滚乐,我简直爱死这里了。要不是一会要赶火车去,真想找个小餐厅,劈一会情操再走。
中央大街走到了尽头便是防洪纪念碑,其身后便是已经完全封冻而变成一片游乐园的松花江。那年的大洪水,松花江俨然成为了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恶魔,而现在的松花江确实无比的安静,接纳着她的子民游玩嬉戏,那年的无情似乎完全转变为当前的温和。
我也是第一看到这种厚到可以随意供这么多人一起玩耍的冰面,重型汽车也大摇大摆的在冰上开来开去。
这样的冰面实在是好不过的天然溜冰场了。花个30块钱租个冰刀便可以尽兴的滑个够。车神摔了一跤,我摔了三次,都是屁股先着地,然后笑够了才扶你起来。要不是大车觉得冷了不滑了,我绝对能扳平摔跤的比分。
原本是中转站的,没想到很快就弥补了在的不愉快,即使到了开往的火车上,我依旧是无比的不舍,还意淫着在中央大街找一家小餐厅慢慢悠悠的劈着情操。
&-(白桦林&-九曲十八弯&-龙江第一湾&-里浅滩&-北红村&-鄂温克族使鹿部落&-村)
去也是下了不小的勇气的,出发之前总在担心会在那冻出啥毛病出来。我是个工科烟酒僧,有时我们在做实验时会把溶液用液氮冷却到零下40度,我那些师兄打趣说:你要去可以试试把这个溶液往身上倒,先体验一下。上回去我就深刻怀疑在那缺氧时间长了脑子变笨了,做事什么的都不如以前那么机智。好在,在火车上还可以暂时逃离那份严寒。
天黑的快,虽然是下午6点多的火车,但是天已经全黑了。火车上几乎有一大半人都是去求虐的,我睡得这里,除了我和车神之外,还有两的妹子和俩的大妈,貌似都是第一次来,大家似乎对未知的旅行都比较轻松,不很担心零下40度的挑战。尽管如此,车厢的连接处(就是可以吸烟的地方)冻得跟冷冻冰箱一样,每次我去倒水,他都会告诉我零下三四十度不是开玩笑的。
晨曦中的站,行色匆匆的归乡。。下一站就是了
对于这趟火车我还是比较期待的,因为会穿过,非常期待火车行驶在白色僧林的感觉。然而情况并不很如意,可能是因为30年前的那场大火,给这里带来的灾难性的破坏还没完全恢复,第二天天亮时虽然如愿的穿梭在里,但我们看不到什么大的树,更多是类似灌木一样的小树林。
到了站,青旅的老板已经在出站口接着了。到了青旅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防寒级别升到最高级别,这下就真的一点形象都没了,在哈站还把耳罩丢了,接下来就只能靠雷锋帽顶着了,如下图所示
到等一切收拾好了,就到午饭时间了,先去县城觅食吧,顺便把县城逛一逛。
县城虽然小,但是很有特色,彩色的西式建筑风格延续了一贯的建筑风格。拐进小街道则是一色的&森林系“,松子榛子,木耳灵芝药材各类山货,冻梨冻桃等各种冻水果,宰杀完毕的牛羊肉就仍在街上冷冻保鲜,至于冰棍嘛,自然也是直接摆在大街上,见了鬼了虽然零下那么多度,但这小冰棍吃着一点也不觉的凉,吃完一个还想吃我跟你讲。
县城的话有三处可去的地方,星广场,火灾纪念馆和松苑公园。因为县城不大,所以走走就能到,据说松苑公园是那年大火没有烧到的一小片,整个县城都烧光了就那一块没有,所以这里的松树要比其他地方大的多。不过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我母校的一个宿舍楼也叫松苑。。哎忧伤了又开始怀念大学四年了。
回到了青旅就装了在第一个b
华丽的抛热水四连弹。。
包车的行程从我们到的第二天开始为期三天两晚。因为整个县还是比较大的,景点又相对分散,所以包车的话是比较合理也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当然这一切都是大车在操办,我就跟着拎拎包,递递镜头)。
跟我们一起包车的有一个高高的体育生,是个很有想法的帅气的畲族大学生(是不是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个民族),以及一个老家嫁到的年轻母亲带着一个还在上幼儿园的熊孩子。表示很羡慕这孩子,有个很通情达理的母亲,能从小就被带着满世界晃。
第一个到的景点是九曲十八弯。
这时太阳刚出来没多久,登上三层的观景台便将这曲曲折折的河流尽收眼底。河面早已冻结实,而且积了雪,所以即使是在灰暗的光线下,在密集的森林里也能清晰的看见其脉络。早晨还没散去的雾气更是造成了一种朦胧和神秘感,以至眼前的河流竟像极了一条白蛇。
在去往白桦林的路上恰巧遇到一辆火车路过,想来雪国列车这么文艺的画面怎么能错过,结果下车太急直接摔出了车子,手套围巾掉了一路,急匆匆的赶到铁轨前,刚举起手机,火车就嗖的飞驰而过,留下我一人在风中凌乱。
好在这白桦林不负我的期待。
我已开始觉得这树林有什么好看,待走到她面前时才知道之前的想法多么的无知。
白色的白桦像是从雪地伸出的精灵一样以至延伸到天空,你的视线随之慢慢上移,视野中的主色调也逐渐由白变蓝。真是庆幸有这样的好天气了。
所有拍出的照片就和自带美图一样好看。
也是庆幸是冬天来的,不然哪来这雪地的白色精灵。
看我手上的水晶球(仔细看),这可是车神的装逼神器,靠着它拍了好多美图,还因为汇聚太阳光烧坏了我一只手套。。。。
在去龙江第一湾的路邂逅一只野生的狐狸,连原本是木材工人的司机师傅都很兴奋。这算是一次意外的惊喜吧。
龙江第一湾算是我们和国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过了这里车子就直接开到了江上行驶。看到&江上的车辙了吧。
我们还在颠簸着没反应过来,司机把车停在了这样一个牌子前,告诉我们最北点到了。。。我去我还没心里准备好啊。
下车后我们不是拍照而是干了两件傻事:一打开手机看能不能搜到“移动”;二、看能不能定位到。哈哈&都没有,要是有的话就又能装个大的了。
到最北点时已经是傍晚,所以我们有幸看到了最北点的黄昏,是不是很漂亮啊自然的彩色天空。
趁着天还没黑,赶紧拍一张这个最北点的碑啊&(虽然已经冻得不行了,一只手套还在追狐狸的时候掉了),这才是真正的最北点,这回不怕找不着北了。之前青旅认识的三个女生提前来过,在这里拍了比基尼的写真,是不是很疯狂。
暮色中,我们到达了今天的终点——北红村。其实从一开始到最后,我都是更喜欢北红村而不是村。这是一个很纯粹的小农村,少有开发的痕迹。错落的平房,凌乱的围栏,袅袅的炊烟,厚厚的积雪。。无处不给人温软的亲近感。
到住处收拾好行李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独自出去散步。
我们来的时候还有一点点光线,待我出来时已经是明月高挂了。真的是明月,虽然不是满月,但是星空很晴朗,月光很亮,照得这个村子更静谧了。我在村后的一条封冻的河上散步,冰面积着厚厚的白雪,是那种没被踩过的雪地,让人很不忍心踩。月色下雪地,一切静,家畜在厩里突突地呼着热气;咯吱咯吱的踩雪声惊动了一家的狗,犬吠声一下子就传到了对岸。
曾经有那么几个夜晚,我真的好想念那天夜里的漫步。
第二天起个大早去看日出,还有对着太阳抛热水啊
怎么样?是不是对着阳光,抛起来更有感觉。
吃过早饭就出发去村(还是标配早餐粥,馒头,鸡蛋,咸菜,各种咸菜)
在去村的路上会经过一个鄂温克族的鹿场。门票是20,学生票不管事。可能是因为冬天的原因,鹿基本上放到山上去了,只有十头左右的鹿在,而且只有我旁边的这一只有着漂亮帅气的鹿角,实在可惜
终于到了村了,村的景点各种突出“北”的特色,最北邮局,最北哨所,点;当然还有一些没有“最北”特色的景点,吊桥啦,金顶之冠啦,没有“北”的特色的话景点就索然无味了。景点比较多,分布很散,所以要自己去的话还比较麻烦,再去满归的路上就遇到一个活泼的小伙子,(自从加了他微信,我的朋友圈从未冷场过)他就是自己去村玩的,整个之行基本在青旅度过了
到了这,当然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
司机师傅先带我们去了神州广场(太冷了,没拍照),然后去了住处。放下行李之后马不停蹄的去了最北邮局和点,在回来的去了最北哨所
最北邮局也叫村圣诞邮局,里面布置的很有圣诞节日的气息,是我见过最童话的邮局了,就是明信片价格不亲民,风景的需要10块钱一张,卡通的5块,纪念章是一块一个(这钱太好挣了),所以还是建议大家提前备好明信片。
紧挨着最北邮局的另一个&最北“特色建筑。
点那好多零碎景点,司机把车开到景点的入口,然后开到出口等我们,我们便一路逛下去,时间比较长,到最后整个人都冷的不行了,可能是上图装b装过了吧。我们是看到一个女生穿着短袖在那拍照,我们不甘示弱就半裸咯,秀身材咯。其实说实话身体不冷,就是手冷,冻得没知觉了,所以看官若要这样装逼,建议带着手套,到现在我看着图手都不经一凉。
最北哨所不让进去,就只能站在外面看看,看到时候突然有股想当兵的冲动,恨不得现在就冲进去入伍了
待我们回到住处已经处于饥饿寒冷疲惫三座大山的压制下。吃完饭时随手拍了一下村的夜景。虽然整个村都处在严重开发之中,但我们住的这一片还是将农村的原始风貌保存了下来,有点像北红村,高低错落的平房,木质的围栏,炊烟袅袅,月色把积雪照的微微泛蓝,整个村子都处在了温暖的冷色调下,显得更静谧了。
客栈是个普通家庭开的也就四个房间,主人也是个普通农民,有个儿子正准备着高考,整个客栈里面都没有什么商业的气息,这样给人虽然在外却很有家的感觉。
大男孩和小男孩放着客栈主人送的孔明灯,连司机师傅也参与进来了,这也算象征着我们行程的结束吧。明天我们就要离开村了,也意味着之行即将结束。同行的那三个伴坐着静静的查看回去的车票;这天车也收到了朋友的邀请,我们俩各自修改着之后的车票。不管是路上遇到的还是认识很多年的大学同学相聚多久都难免一别,相聚时好好享受聚的时光,分别就好好珍重这份友情,期待下回更好的相聚。
满归开往海拉尔的列车
从转战首先是2.5小时的颠簸汽车,还是那句话:幸好不晕车。到了满归镇已经傍晚了,先找住处吧。满归虽然是个小镇子,但估计夏天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少游客过来,餐饮什么的开发的很好,但是,青旅就是一家。我本以为会是一家及其随便,及其简陋的青旅。但是!去了才发现这是我住过的最好的青旅之一。而且这家青旅并不是我在满归的唯一惊喜,另外的惊喜就是这辆开往的列车。我发誓这是一辆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火车,非常非常传统的火车:暖气是烧煤的,热水是放在保温桶里没有开水机。后来我在的青旅认识了一个这个列车的乘务员,听他说这辆列车本来是停掉了,但是后来发现沿线的居民出行严重受阻,才又开起来了,其实一直处在亏损之中。那么所有问题就有答案了,所以车空位还很多,卧铺只有一节车厢,一些站虽然停但是没人上车,有些站虽然存在也有人上车,但是没有实体的站台、大厅,上车的人和以前趴火车一样从四面八方赶来,没人检票,直接上车,所以补票员总是最辛苦的。也正是其存在的意义,及其传统的特色,让我始终很想念那辆列车。
晨曦中的车站。这不是临时停靠,这是到站了,虽然没有实体的站台,大厅。
即使是有站,也都清一色的这种迷你小站,但都承载着游子的回乡和离家。
等待上车的乘客,是回乡还是离家呢
从太阳还没出来到,太阳下山,下一站到哪呢?
呼伦贝尔的四天雪原之旅
&-&-&-&-莫尔道嘎&-
&在满归就听一个独自出来玩的姑娘说起拉布的雪原,心里就一直惦记着。早在很久以前我就向往着的大草原,但是是绿色的那种。现在内蒙是来了,但是是白色的草地,但是一样美得纯粹,车神说都是雪,但相对于,的雪显得更大气一点。确实是这样的,换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的雪是房顶的雪,是院子里的雪,是树林里的雪,而的雪是连接天际的雪,放眼望去除了蓝色的天就是白色的雪。
冬天是的旅游淡季,而且是很淡很淡的那种,没有绿绿的大草原,没有成群的牛羊,呼伦湖贝尔湖也是封冻的,那一带甚至要比还要冷,度假村集体关闭,旅游团也全部停运。。。但是淡季也并非一无是处。第一,门票基本上全省了,第二,各种吃饭住宿都没提价,第三,包车行也会比旺季便宜好多。说到包车,这一路上的包车都是车神联系的,出行的经验差别立竿见影,实在要好好感谢她;第四,也是最不让人失望的就是这一望无际的雪原,真的是一望无际,司机师傅甚至都有点雪盲了,每次开车都必戴彩色的墨镜和听很大声的音乐,按照他的说法是不这样做的话眼睛会不舒服,而且很容易犯困,所以我们也无奈的听了四天的几首歌的无限次循环,妥妥的被洗脑。
虽说是个地级市,但是&比我大省还大。里面的,,,,,,满归,都是可去的景点,真正全部玩下来的话起码得六天,而且是包车或者是跟团,自己玩的话会比较麻烦。我们包车的师傅是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族小伙,也爱玩也爱摄影,正好在弄类似导游讲解员之类的考试,一路上正好拿我们实习了,一路上对我们做了不少的讲解,估计那个考试现在也过了吧。虽然是内蒙但这里的人说汉语时还是一股子地道的腔,人也似人一样热情,这样使得我们整个行程都比较顺心。
&像一个神秘的原始部落,脑中时不时脑补一群土著民冲出来把我绑了然后洗剥干净了架火堆上考了的画面
&这些经幡肯定是夏天时人们拍照的重点,估计那时想拍个纯风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吧。
成群的包,表明了其旺季的繁荣,而现在却是严肃而寂静(ps:那个小人影是车神,整个景区就我俩人)
&&一座神秘的塔,猜不出他的意义。
听说这里的人信奉藏传佛教,不奇怪经幡上写的是藏文,仿佛一下子就穿越到了藏区。
第一站到达的是离不远的金帐汗,因为是冬季,整个景区都已经人去楼口,不要没票没有任何消费项目,平整的雪地几乎没有任何踩踏的痕迹,看着那些丰富的消费项目,你能想象在旺季是这里是何等的热闹:游人愉快的骑着马在草原游荡,射箭虽然贵,但肯定也是排上了长队;每个个特色的建筑前都有正在留影的游人;到了晚上说不定还有篝火晚会,大家围坐在火堆前烤着羊肉欢歌笑语。但是现在他却安静极了,没有工作人员,没有牧民,没有游人,所有车辆都盖上了帆布,不远的山头飘扬着经幡,整个景区像极了一个神秘的部落,而这对我来说实在是受用。
出了金帐汗我们就直奔而去。,你是不是也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呢,在这里的地名好像都挺好听得像莫尔道嘎啦,獒鲁古雅啦,伊图里河啦。有时候一个好的地名自然而然就能给人好的感觉,也许他本身没有什么靓丽的景点。其实也是,美丽的景色总是在路上,城市都是那样啦。
&&很喜欢这种层次感的风景,我是说真的,说不上原因,但每次遇到这样的层次,总会多留意一下,多看几眼,多拍几张照片。
公路景也是我喜欢的,特别是在非常空旷的原野上,如果有那么一条路直通天际,那实在是让人忍不住坐下啦享受这没有阻隔的视野。
的白桦林和这里的白桦林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在我心里的白桦林完胜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的规模,还在于它的自然,的白桦林总给人是复制粘贴出来的感觉,所有树看上去都差不多,而这里的白桦林就丰富多彩好多,粗细不均,弯的直的(能别瞎想吗)斜的都有,形态各异,还有一点就是这里没有人,跟在金帐汗一样,就我和车神两人,没人不用说拍出来的景色会好看很多(我不是说我的照片,我是说车神的)而且装b都要比有人时自在好多的。
到了在,我们只是吃了个午饭,然后直接奔着去了。&&一路上还是这种美得不行的雪原啊!
又叫吉拉林,位于自治区市市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北麓,河畔,与小镇奥洛契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在2005年被cctv评为“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我国屈指可数的族民族乡。
又到边境了,隔着河就能远眺小镇奥洛契,那种感觉很奇特,隔着这几百米宽的河就是另一个国家,另一个名族。与不同的是,这里河对岸就是小镇,就是居民,而不是森林和隐藏其中的边防警察。
在没越境,在这里要不要尝试一下呢,哈哈
到了时已经是傍晚了。
和一样,的居民基本上都回城镇过冬了,留下了一座空的度假村,只有一两户人家还在,也庆幸这些人的坚持,不然今晚住哪就是大问题了。
正好傍晚,那就看一看的日落吧。
第二天的早餐在“早餐标配”的基础上加了大列巴,蓝莓酱和奶茶,算是一顿结合中俄蒙特色的早餐吧,但也还是10块钱一个人,和一样。没见过世面的穷屌丝表示这是我吃过最丰盛的早餐,这也是我这次行程拍的唯一一张食物的图片。
包车的第二天就没什么固定的景点了,离开后,先是到了老鹰嘴,然后到了莫尔道嘎吃午饭,然后到了已经是傍晚了(白天短就是不好),还是一路的雪原风景啊。到莫尔道嘎吃完午饭后天上飘起了小雪,车子行走在一片松树林里,路边的灌木丛挂满了雪挂,超级美丽,不用任何场景布置,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唯美的电影场景。
从某个角度看的话像极了老鹰的喙。特别是顶上那一弯特别有神。
冬天的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也是人去楼空,车也开不进去,
&&雪中的小木屋,感觉好温馨
路遇一群散养的马群,被车子吓得不行,跑了得有一公里吧才停下来,这种马群奔跑的画面还是第一次见到激动的在车子里面坐不住。
夜市还是很美得,有着特色的建筑,以及特色的暖色灯光。大家可以猜猜这个建筑是干什么用的,很难猜的。
第三天的算是这次行程的的高潮了,然而我们却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在路上。
一路上看着一望无际的雪原,发着很文艺的呆。
进市区之前,迎接我们的是猛犸公园。在来之前就听说风很大,到了这就一下子体会到了。天气冷点,零下几十度感觉也没啥,就怕他起风,北方的风实在是砭人肌骨。下车没一会就冻得不行了。
这个公园比较空旷,但是蛮好看的。那些建筑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它的大门也很有特色,是一个倒插着的猛犸象牙。扎来若尔被称为猛犸故乡,曾在此挖掘出多具完整的猛犸象骨化石。而这里的猛犸雕塑群也逼真的展示了史前这里的喧嚣。
是中俄蒙三国的交界点,有着公路口岸和国门两个陆上口岸,出入境极为方便。在的大街上,可随处看到人,有些毛子还直接开着车过来了,也是我第一次见外国汽车牌照了。街上的建筑都为西式的风格,店铺招牌都有俄文的翻译,有些干脆就只有俄文的,还有各色各样的商品被当成普通商品出售。。。走在这里完全感觉是去了另外一个国度,要不是大街上占大多数比例是面孔还真让人以为自己一不小心就出国了呢。
国门门票要80,就是一个大的门,感觉要是进去的话不是很划算。站在外面也能远远的看见。在国门我感觉必须要做的事不是进去拍个照留个影,而是要等,等一列火车缓缓的驶出国门,驶向另一个国度。
&&一列很有历史的火车头,上面还写的是齐局(铁路局),谢耳朵应该很喜欢这里吧,我觉得。
慢慢的驶向国门。
套娃广场与国门是一条马路线上的。去的时候套娃广场正在封闭装修,很多人到了门口拍了张照片就走了,我就比较机灵了,发现了封门的大铁皮上开了个门,应该是给装修工人准备的,然后我就和大车溜了进去。里面除了他们把广场上的套娃集中在了一起之外,也没有什么装修的痕迹,而且最关键的是没!有!人!拍照啦就很随意,一点都不拘谨也不怕拍风景有人抢镜。
套娃广场是标志性旅游景区,广场集中体现了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域特色和三国风情交融的特点。
标志性的建筑当然是各色各样大小不一的套娃,然后配以风格的建筑,置身其中完全能感受到旺季时里面的梦幻与热闹,应该与冰雪大世界不相上下吧。果然,听里面的人说,这个装修好了之后将打造成一个集观光,游乐,消费,住宿于一体的大型游乐场,而且听说很高端。估计到那时应该是我等屌丝望而却步的地方了,幸好来早了。
晚上和车神逛一逛的夜景也是相当惬意的,就是有点冷,的风啊。。。
的话呼伦湖本是必去的,但是冬部封冻了,我们站在门口望着死一样封冻湖面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进去。
婚礼宫的话还是可以一起的,不知道现在它还对外承办婚礼否,如果是,那必然是很浪漫的婚礼,让人终身难忘。
&&站在婚礼宫前,远眺着这个城市,这个小小的城市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存在意义。对我们来说,它是我们行程的片尾,也是整个行的终点,与我们也有特殊的存在意义。
写在后面劈情操
1月28号从开往的火车29日上午在西站停了下来,我帮车神把大箱子拎到出站的过道里,并与她告别,简单的挥挥手,一句“一路顺风”。我并不想把分别搞得很稀里哗啦,但是送完这大学与我共事多年的老伙计,整个人都空空的。下次见面也不知何时,说的再见也不知何时能兑现。我对车神的影响不大,但车神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与她认识之后,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首先旅行就是被她带上道的。这次旅行她也结结实实的给我上了一课,其丰富的旅行经验,拍照技术,还有装b手段完全令我望尘莫及,能让我心甘情愿的当随从的同龄女生里面也就这个外表女神内心汉子的家伙了,我对她的敬佩也是打心里的了。
送完她,没了好友的陪伴,回到一个人的状态,心里失落不已,听听歌吧,却放大了这种感觉,我背着登山包,走到中间没有人的车厢,什么都不想,呼呼一路睡到了(转飞机回)。
回到出发点,似乎除了一些照片什么也没多出来,升级上去的防寒装备一级一级的降下来,视野中的白色也逐渐退去。。。但心里多了种感觉,无法抹去。
有那么几个晚上,我还真想念那时的雪
——TGQ,日
&&&&&&&&for&&the&journey,for&friendship
出行前准备:一些旅行必备的如钱啊洗漱啊都不用提,重点是防寒的。
手套:一双厚的一双薄(最好有内抓绒);帽子:可以买雷锋帽,省了耳罩了;围巾:要大厚;口罩也要厚一点的;
裤子:秋裤,保暖内裤,四层层保暖内裤(直接上淘宝搜),加一个厚一点的外裤,我穿的是有加绒的冲锋裤。(适当地气温增减,最冷的时候我是穿了秋裤四层保暖内裤和冲锋裤);
上衣:秋衣保暖内衣,羽绒服或者秋衣保暖内衣加绒衬衫加厚冲锋衣我是准备了这两个配搭;
鞋子:个人认为脚上保暖最重要,可以选雪地靴,马丁鞋,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内抓绒,最好配一个厚一点鞋垫;袜子:薄厚都准备几双,到了一双袜子可能不管用,还有出脚汗的人一定要注意脚的防潮;
暖宝:贴脚的,贴身上的都准备,多准备一点,到了这些东西都贵,网上买便宜。
相机手机的保护:手机在那很容易冻没电,广泛的采用的方法是外套手机壳,在手机壳上贴暖宝;拍照的话最好还是有相机,不过得给相机准备个小外套,网上有的卖,从室外拿到室内前一定要用外套包好。
吉林雾凇岛
交通:我们是坐火车去的,在站内沿着指示牌奔西出口但不要出站就能直接到换乘客运站(出了站的话会有好多私家车主缠着你,去要价很高),坐到土城子的车到底站下,票价8.5元,司机会和你多要两块然后多跑一会把你送到渡口。到了渡口坐轮渡上岛,来回是30块钱一次性给,就一张票。回站的车也在渡口等好像一天两班,9点半和下午1点半。
住宿:岛上的住宿多为家庭式的客栈,价位相对于普通青旅要贵,我们住的是谢家客栈,感觉不错,网上订的56一张铺,基本上都是炕,挺暖和的,含早。提前订好客栈老板会到渡口接你。走的时候也会送你到渡口。
餐饮:吃饭的话建议就在客栈里面吃,岛上其他地方吃饭的地方很少。岛上的餐饮整体是比较贵的,而且口感什么的也不要期望太多。
注意事项:虽然不及和那么变态,但还是有个零下20来度的。保暖一定好做好。下身我穿的是一条秋裤和一条加绒冲锋裤,上身是秋衣保暖内衣和羽绒服,围巾口罩耳罩啥的都配好。最主要的是手和脚,一定要保护好,内抓绒是一贯不变主题。袜子的话我也就穿了一双,贴了暖宝,既暖和又防潮。手机和相机的防冻工作也要做好。手机尽量少用吧,拿出来没一会就给冻没电了,相机也最好加一个专门的外套,不然从室外拿到室内会起雾水,对相机损害较大。乃们这些抗单反的千万要注意啦。
主要的火车站哈西站和哈站之间有很多公交线路,哈西站出站就有,哈站就在站的两侧。
住宿的话推荐住麦田青旅中央大街店,那里门口就有直达和冰雪大世界的公交47路,旁边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隔一条街就是中央大街,位置还是相当给力的,价位50-60之间一个铺。
主要景点:冰雪大世界,(5A)(这两个门票都比较贵,带好学生票,最好能网上订票,便宜还不用排队);中央大街,防洪纪念碑,松花江(红肠,杀猪菜,巧克力不建议买,相当难吃);伏尔加庄园
到达与离开:到有两趟火车
而回的话也是两班火车
客运站比较小而且很简陋,只有到附近的汽车满归和村。到满归的车是下午一点钟发车,大概2.5小时能到满归。
县城交通:公交车的话比较少,而且基本上都在县城里面,想去桥头和火车站的话还是要打的,打的的话不打表,县城里面是五块钱,出县城火车站是10块钱,当当村和北红村之类的就另当别论了。
住宿:在住宿一般以青年旅社和家庭客栈居多,家庭客栈的话能还价大概100一个房间,青旅大概35一个床铺。最好提前预定好旅社这样旅社会派人去火车站接你。
包车:景点分布较散,适合冬天喝夏天游玩。一些地方别说车了,信号都没有,所以还是建议包车去。一车三天是600块钱,车型好的可能贵点。可以在青旅里面让老板安排,找人拼车反正一辆车是600。我住的青旅那个老板自己就有车队,而且开车的都是青旅工作人员,都比较熟。住宿的话最好还是住司机推荐的,因为那样司机的住宿和车的暖库就不用另外出钱了。而且可以让司机帮你们还还价,因为司机都是熟人,这样比单独找要省好多钱。而且住的一般都是家庭式的,吃饭就可以在客栈解决。如果三四个人的话点一个大的炖菜和一个炒菜就够了。的冬天基本上没啥蔬菜,都是些容易保存的土豆啦,蘑菇啦白菜啦,所以对吃的还是别指望太多了。
包车的话景点一般是,九曲十八弯(50门票,学生票不打折,不是很推荐),白桦林,六三大桥,龙江第一湾(50,学生票半价,而且查的比较松,午饭可以在这里解决),里浅谈(最北点,必去),晚上入住北红村,第二天白天鄂温克驯鹿园(20门票,学生票不打折),村(最北邮局,点,最北哨所,金鼎之冠,神州广场,村进村60,票不能丢出村要查,身份证也要查),晚上入住村。第二天,观音山(门票50)然后回县城。整个过程管司机的伙食。
县城的景点主要是星广场,火灾纪念馆,松苑公园,街上也可以逛逛,都是很有特色的西式彩色建筑
满归有个客运站可到达拉布(也就是)和汽车,有个火车站只有有开往的火车,(因为就只有一班,所以火车站下午就很可能没人值班了);满归只有一个青旅,叫贝尔茨,是一个很不错的青旅,价格也很便宜37一张铺位吧。如果去的话,火车发车较早,所以还是叫青旅老板提前帮你联系好出,到火车站10钱。
区是的政府驻地,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有开往、满归、、、、、和的火车。飞机有飞往各地的,而且机票也经常会有打折的,可以考虑一下。
冬天的话到了晚上,的公交车基本就停了,而且街上的店铺关门也比较早(十点不到就关的差不多了)。如果晚上到的还是打的吧,从火车站打的的话基本上都不打表。
冬天的话旅行团基本上都停了,想深度玩的话还是选择包车,我们包的是青旅给安排的车子,一天一车500,管司机的伙食和车库钱。住的地方还是让司机带着去,感觉那里的人都挺好的不会坑你,我们三晚住的都挺好的,而且居然房间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住宿+车库150,住宿+车库130,住宿+车库128),吃的话除了,都需要自己来找地方,也可以让司机推荐一下。
至于行程的话完全可以自己来定,但是一般司机的经验比较多,可以广泛采纳司机的建议。
如果是想自己玩的话,可能就比较麻烦了,地方多且偏。但是如果只去的话还是建议自己去,从做火车到30块钱左右的车票,两个多小时就到。在的安达尔国际青年旅社,一个铺才十几块钱(夏天可能贵点)吃饭也很便宜,有些人一住就是一个星期。到哪儿觉得去各个景点比较麻烦的话也可以选择在那包个车也就一百多块,各个景点一天就逛完了(不排除夏天时会涨价。)
本篇游记共含13763个文字,108张图片。帮助了名游客。
京公网安备号
京ICP证110318号
新出网证(京)字242号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凇岛旅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