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的故事房子和狼战斗的故事

含山奇石石头房子-武冈奇石网
 湖南奇石观赏石网站,武冈奇石网欢迎您的到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含山奇石石头房子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
  远上“含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探秘含山县“石头部落”六衖村记者 赵汗青 文/图
  72岁的杨启华和他的妻子涂金兰在老屋前
  木钩、格窗
  在安徽省含山县的西北部,有一个奇特的村寨——仙踪镇六衖(音“横”四声)村,这里的许多人家至今还住着用石头片一层层垒起来的房屋,他们的劳动、生活都离不开石头,成为现代社会的“石头部落”。
  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奇特的六衖村,探秘村民的隐秘生活。
  神秘的六衖村
  “六衖村?我没听说过。”
  11月6日上午,当记者来到含山县仙踪镇询问六衖村怎么走,一位中年人这么回答记者。
  不仅如此,在仙踪镇上,很多当地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村子。
  无奈的记者最终只能来到仙踪镇政府,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从仙踪镇向西北行10公里路程,来到姚庙居委会,再由姚庙向北钻进茫茫的山洼里,20公里崎岖山路弯急沟深,横跨波光粼粼的六衖水库,抵达“神秘”的六衖村。
  当记者途经六衖水库时,时值中午,四周没有一个人,耳边只有山风吹过树林的“哗哗”声和沟渠中的流水声,颇有“忘路之远近”的意境。
  记者继续顺着山路往山上走,大约20分钟的车程,斑驳树荫后几户人家才慢慢露出。
  成片的石头房,筑在山坡上;坡下,全是用片条石堆砌的台阶,青苔满阶,山气袭人。
  “山泉水”就是生活用水
  58岁的徐林和57岁的吴议枝住在六衖村口,夫妻俩结婚已经31年了。
  徐林穿着淡蓝色的中山装,戴着绿色的军便帽,令人回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
  徐姓在当地是大姓,按照徐林的说法,在六衖村60%的村民都姓徐。
  他的妻子热情地招呼记者,记者也近距离看到他们居住的石头堆垒起的屋子。
  令人惊奇的是,家里用水全是由山上引下的泉水,在屋阶下,一个类似于暗沟的窄渠,里面有一些水。徐林说,家里用水全从这取,丰水期时,这里水流丰富,最近水少,但也可以维持家用。
  “别看这么一点水,永远都舀不完。”徐林指着积水并不深的小沟说。
  记者尝了一下,清凉甘甜,润人心肺。
  在离徐林家不远处,记者见到了78岁的徐国林和76岁的徐秀英,两人用水也是从山上引下的山泉水。
  不同的是,徐国林将泉水引入大罐,接入厨房,并安装了水龙头。
  “我们全村用的都是这,我从小到大喝的也是这。”徐国林说。
  徐国林的话语里夹杂着浓重的安庆话腔调,语速快时,无法听懂他在说什么。
  徐国林说,这一辈子,他几乎很少出山,“在山里面,大山就是自己的。”
  石头垒房的秘密
  由于深居山中,六衖村石头多,这里的石头属于浮石,也是页石,用锤子铁锹砸石头,石头就会断成一片一片。
  六衖村支部书记杨春说,用片石垒成房子,石头与石头之间利用相互的空隙卡住成力,中间没有任何的黏合物。而且,石头要有向上角度的倾斜,以便于在下雨时,打在石头上的水会自动向下向外排。
  “这样的技术,只有我们村里人会,外面人是不会的。”杨春说。
  由于雨水的不断冲刷,有些人家把屋顶由茅草改成瓦片,但是房屋的山墙还是石头。
  从六衖水库绕到山背后,记者来到了杨春的家。
  记者看到,他们家里的石屋用茅草覆顶,石头房外全为裸石,而屋内则用泥巴糊墙,“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屋内用泥巴糊墙就起到了保温的效果。”杨春说。
  与世隔绝的“快乐”
  在村里,记者还见到了80岁的严云根。
  如此高龄的他正在树林里砍柴。
  他和妻子王玉莹所住的房子在六衖村是最老的,已经有百年历史。
  “这房子是我奶奶的,我父亲没有盖房子,我和妻子也一直住在这。”严云根说。
  房子的外墙上挂着草绳,屋檐下的木钩、古式的木格窗,都弥散着久远年代的馨香,只有大门上的大红春联,显示着新鲜的生气。
  这对夫妻几乎没出过山村。
  “我和妻子就是生在这,长在这,我们也不愿出去。”严云根说。
  同村42岁的徐文玲告诉记者,以前山路交通不便,村民为盖房,材料要先去镇上买,之后再挑回山里,费时费力,村民们干脆就地取材,于是就有了那么多石头房。
  “山里空气新鲜,粮食蔬菜都没有污染,我不愿意走出这座大山。”徐文玲说。
  先祖为躲清廷追杀 逃入深山
  六衖村支部书记杨春说,六衖村的起源要追溯到“闹长毛”时代。
  清末咸丰年间,当时大量桐城移民聚集在现江苏盱眙等地垦荒,移民搭草棚而居,故当地人称之为棚民。
  后来,桐城棚民在来安石鼓山聚众起义,附近各山区移民纷纷响应。清廷急派温绍原、吴棠分兵会剿。
  起义军主帅战死后,参与起义的桐城农民就四散逃跑,他们挑着货郎担子,一路上以补锅修伞糊口,其中有六户人家来到含山县姚庙集北面一大片荒山野岭,这里是个深山洼,正好躲避战乱,他们就安顿下来。
  为了给村子起个名字,六户人家还造了一个字:在“行”的中间加了一个“共”,即“衖”,寓意六户人家共同行走到这里。
  当地一名村民告诉记者,当时的六户人家不敢和外面联络,害怕有人通风报信,而这种习惯似乎被默默地传承了,至今在仙踪镇上,不少人都不知道有这个村子。
  “石头部落”的独特民俗
  六衖村至今还保持着桐城的古风俗。
  杨春告诉记者,至今在六衖村,家里来了客人,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吃饭的,只有等客人吃完离开,才能上桌。
  这和含山当地的风俗迥然不同。
  此外,过年的风俗也不一样。含山当地过年是以除夕开始,而六衖村过年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称为过小年,根本就没有元宵节。
  一百多年来,六衖村村民不仅用石头盖房,还用石头垒起一块块田地,在这里填满土就成了山地,种上苎麻等作物以及自给自足的蔬菜,他们还用石头砌起渠道,做成桥梁,把山上流下来的洪水引出村子。
  杨春告诉记者,用石头垒成房子非常费时、费力,如今村里已经没有几个人会这个技术了,所以石头房子越来越老、越来越旧。
  含山褒禅山探秘
  诗云:“路入乱云堆,僧房四面间;诸峰随意立,野梅香满山。”此诗不知何人所作,也不知写于何朝、何时,然而从这首诗中你是否能感受到一些褒禅山清灵的气息呢?
  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王安石在其34岁往舒州任通判途中曾游历褒禅山,写下了著名的游记——《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在游记中描述了褒禅山奇异的风光,并借游山探洞,以事喻理,表达了他不畏艰难,立志变革的宏图大志。褒禅山更因此而美名远扬。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城东北15里处,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溶洞、山泉、古刹、奇峰、异石闻名遐迩,堪称褒禅山“五绝”。自古以来,众多文人墨客慕名而至,游后叹为观止,刻碑以记之,给褒禅山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褒禅山何以有如此魅力?朋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名山,去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褒禅之山、之石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开篇记述道:“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褒禅山名称的由来。
  褒禅山实为几座山峰的总称。东起灵芝山,西止鳌鱼岭,又有起云峰、碗儿岭等。这些山峰如众星拱月般环抱着一个馒头状的小山,此乃褒山,即唐代慧褒和尚结庐之处。
  褒禅山每一座山的名称都有其来历,而且有着一段段如山海经般的传奇故事。
  相传,褒禅山为仙家聚集之处。仙人不食人间烟火,以嚼首乌,食灵芝,饮甘露为生,他们从天庭上带出许多灵芝、何首乌的种子,撒在褒禅山中。所以,褒禅山漫山遍野可采掘到灵芝、首乌。灵芝山即因此而得名。现在,当地的山民都以灵芝、首乌为特产售赠游客。
  碗儿岭,是仙家聚游之处。他们常盘坐于岭上谈经论道,饮酒、品茗、博弈、炼丹,乐而忘返。时间长了,那岭上的许多石台上竟留下了深深的半圆形似碗盏等器皿的印迹,而且锈迹斑斑。另外,在石台上还留有许多散落的圆形棋子。古人吴邃齐曾留诗一首:“澄空绀碧锁烟霞,千古华阳古士家。明月满山黄叶落,春风盛处碧桃花。石棋盘上长生著,丹鼎炉中九转砂。闻道年来足宫府,仙几底处是生涯。”其对碗儿岭风景的描写可谓十分细腻了!
  起云峰,常云雾缭绕,相传是承接天地之甘露的神峰。山雨欲来时,烟雾涌腾,山峦或隐或现,如中国泼墨写意画般大气磅礴,蔚为壮观。古居巢(今巢湖市)陆龙腾先生有诗描述得十分精妙:“杖黎山下几何看,谁识看山不为山,只爱云深山泼墨,苍岭万对有无间。”故古来亦有“烟雨褒禅”之说。然“烟雨褒禅”奇妙处,还在于“祈雨辄灵”之谈。史载,宋庆元六年,赤日炎炎,久旱无雨,庄稼焦枯,黎民渴死于道。时和州知府王大过率众来褒禅山设案、焚香、祈雨。片刻,山峦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普降甘霖,百姓欢呼雀跃。为此,王知府欣然筑“喜雨亭”一座,刻碑以记之。又载,南宋哲学家叶适任沿江制置史时,曾路过褒禅山,适逢大旱,入寺祈雨,亦十分灵验。
  又传,褒禅山历来为仙家必争之地。就连那东海的鳌鱼也化作人形,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来到褒禅山。他知道,在褒禅山西岭上有一汪莲花池,终年碧水荡漾,在那里他便可修炼成仙了。可他刚来到褒禅山西岭坡时,却被护山神发现,那护山神手持扁担,飞壁赶上,高举扁担,大喝一声:“住!”,扁担起落处,鳌鱼应声倒下,化为一尊,现出鳌鱼原形。现在,当你来到鳌鱼岭时,便能看到那正竭力向上攀游、翘首期盼的鳌鱼石的身影,鳌鱼背上被护山神击打的伤痕仍清晰可见。同样,当你驻足于鳌鱼岭下的山涧绝壁旁,你还能发现那护山神飞步追赶鳌鱼时在悬崖绝壁上留下的巨大脚印。后人据此便将褒禅山西岭改称为鳌鱼岭。
  再来谈谈褒禅山之石。褒禅山珍贵的石头不下四、五种,有钟乳石、太湖石、吸水石、水晶石......褒禅石奇异之一:石树共生,石包树,树缠石。褒禅山中生长着各种古老珍贵的杂树,这些千年的古树大多生长在奇形怪状的太湖石的空洞、缝隙间,盘根错节,与太湖石相互缠绕,犹如母子深情难以割舍。褒禅石奇异之二:形态怪异,色彩丰富。褒禅山到处裸露着奇异的太湖石,或突兀中空,或安详横卧,或争奇斗艳,似人,如兽,精彩纷呈,可以说这是天公赐予褒禅山的一个个精美的景点。褒禅石苍老古拙,色泽动人,大多呈棕灰色,夹以白、朱、黄、青、红等色,似玛瑙,如鸡血。在蜿蜒的山道旁,在曲折的小溪边,信手拾起一块石头,仔细观赏,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必能体味出那无穷的意趣。若精选一些石头,稍加人工雕琢,必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来褒禅山游人,常以能购得一块奇石为快。
  褒禅之洞
  谈到褒禅山,人们必会想到褒禅山的天然溶洞。首选的当推著名的华阳洞了。王安石在探游后感慨万千,称之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又因之“不得极夫游之乐”而后悔不已。后人游此更是感叹不己,拍案叫绝,以浓墨重彩,极尽描述之能事。那洞中洞、洞中溪、洞中石、洞中碑等奇异景观早已蜚声在外了。然距华阳洞以西五、六里处还有3个溶洞,则鲜为人知。一名“罗汉洞”,一曰“仙人洞”,还有一个称之为“私姑洞”(又叫“司古洞”)。
  罗汉洞,相传是一位和尚的修身之处。和尚终年盘坐于洞口虔心修炼,长此以往,洞门石壁上便留下了深深的半圆形头颅的印迹,最后,和尚终于修得正果成佛了。后又有许多僧人效仿之,也都终成正果。从狭窄的洞口入得洞里,顿觉豁然开朗,洞内怪石走向奇异,如乱云飞渡。洞壁钟乳凸起,又犹如一尊尊大、小罗汉,好一个天然洞府!
  仙人洞距罗汉洞约800米,有两个洞门可入内。洞口更加狭窄、深邃,非腰系绳索不能进入洞内,但洞内也十分开阔,可容纳上百人。据当地人说,太平天国时为避战乱,许多逃难的外乡人及当地村民曾藏身于此。太平军兵败后,其散兵游勇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曾来此用烟火熏死了藏在洞内的百姓。十年前,据说有人曾在洞内挖出了大量的古钱币和许多遗骸。此是否为真,也无从考证。
  私姑洞,距褒禅山南3里。其地貌与华阳洞相近,洞口在险隘绝壁之中,其下平旷,有泉侧出。提起私姑洞,则又有一段凄美的爱情传奇故事。相传,一美丽的仙姑爱上了当地的一位勤劳善良的小伙子,并私自下凡来到人间,与小伙子常在洞中幽会。两人情真意切,山盟海誓,私订终身,愿比翼双飞,永不分离。然最终却被玉帝知晓,棒打鸳鸯,情郎、仙姑天各一方。仙姑终年思郎、盼郎,泪湿衫襟,山为之呜咽,风为之哀鸣,自此私姑洞便流出了汩汩的泉水,如那仙姑涟涟的眼泪,终年不绝,它似乎在不断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
  褒禅山溶洞的传说固然美丽,但更具价值的则是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变迁给我们留下的这些难得的旅游资源。据地质考察,褒禅山溶洞属喀斯特石灰溶岩洞群。这些溶洞都是相连一体,洞中有洞,融会贯通的。当地人也曾做过试验,在一个洞穴内的小溪里倒入一些谷糠,在其他洞内的小溪里却能发现它们的踪迹。亦有的在一个洞内燃烟,而在其他洞中也有烟冒出。
  褒禅之泉
  褒禅山之灵,灵在褒禅山之泉。走近其间,但闻密林深处,流水潺潺,溪流自峡而出,逶迤远去。寻声蹒跚而上,清烟缭绕处,悬崖峭壁下,但见大小泉眼数处,甘泉汩汩,冬季紫气蒸腾,夏天冽冽清凉,喝一口沁人心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来此游览者必带上一壶视为琼浆玉液。相传,褒禅山下有七七四十九个泉眼,较有名的有“龙女泉”、“白龟泉”、“私姑洞泉”和“方井泉”。龙女泉即是王安石所写的“有泉侧出”处。白龟泉,相传,有一年农历四月初四,慧褒和尚在褒禅山中偶遇一只白龟,因不忍弃之,遂放之华阳洞前的泉眼边,每日喂给斋饭,于是白龟常待在泉眼边以待主人的施舍。由此,每逢农历四月初四便成了佛门的“放生节”。
  说到褒山大庙村的方井古泉,则更令人称奇。这里的泉眼大多是由整块的巨大条石垒砌而成,深数丈,故称之为方井泉,这些方井泉也不知开凿于何年,现仍存有两、三口。方井泉水终年流淌,久旱不涸,但又久雨不溢,斛千桶不损寸。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庙村的村民们淘了一口方井,淘出了成堆的陶器、瓷器的碎片,上有精美的青花图案、饰纹,有的碗、盏底片上分别写有“福”、“禄”、“寿”、“喜”及梵文、“大明成化年”等字样。多少年,多少代,褒禅山方圆数十里的山地、水田都离不开泉水的浇灌,当地的百姓和众多的僧尼更是少不了泉水的滋润。说到方井泉,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相传,北宋年间扩建褒禅寺,因缺少建寺的木料,褒禅寺住持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日坐于堂中苦思冥想,但见济公活佛来到堂内,引其到寺前方井泉旁,活佛轻摇破扇,笑容可掬,口中念念有词“噢吗呢吗呢吧......”忽然,方井中窜出根根木头,老方丈大喜过望,不觉一梦惊醒。老方丈将信将疑,来到寺前一看,果见木料堆积如山。然活佛已不知去向,老方丈连忙对天焚香祷告,谢声不迭:“多谢活佛!阿弥陀佛!”
  褒禅之寺
  褒禅山自古乃著名佛教圣地。来褒禅山,不可不游那享誉盛名的千年古刹——褒禅寺。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中所记的慧空禅院就是现在的褒禅寺。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慧褒和尚云游至此,见石罅流泉,翠峰如屏,鸟语花香,如人间仙境,遂结庐于此,死后,其弟子将其葬于庐内,称之为慧空禅院。至宋朝,高僧中会和尚扩建为褒禅寺,并在寺后建有七层大、小宝塔各一座。到明代,师德和尚再次重建,其庙宇斗拱飞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弘。寺门前有两棵参天古银杏树,一雌一雄,如华盖般隐天蔽日,泉水自古树边穿石而过,景致美丽幽深。相传,这两株银杏树乃慧褒和尚亲手栽植,有一千多年历史。褒禅寺自唐始建以来,香火绵延不断,寺庙规模不断扩大,高僧云集,香客往来不绝。
  褒禅寺,古有“骑马关山门”之说。褒禅寺鼎盛时期,有庙宇千余间,香火田占地数十里,东起华阳洞,西达昭关口,北倚群山,南及私姑洞。这种说法,也不无根据。那私姑洞险峻的山隘就是当年褒禅寺的南山门,沉睡于路边的千年大石条及其上面深深的独轮车印辙便是古时栈道的见证。又据现存的《香火田永远碑记》记载,康熙五十九年,香客信士曹雨集、刘锡盛等众为褒禅寺购置的香火田仍远达十里以外昭关附近的康刘村。
  至于褒禅寺为何建有九十九间半正殿,则又另有一番传闻了。据有关文献记载,褒禅寺第一代高僧慧褒和尚乃唐高僧之一,与唐玄宗之师慧忠国师为昆季。皇帝乃九五之尊,皇宫建造都为九十九间半,故褒禅寺的建造也可享受皇宫同等的规格。另传,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前,曾隐居在褒禅寺内,有两条狗每天在褒禅寺与褒山之间来回奔跑、巡视、了望,保护朱元璋。褒禅寺前又有一口池塘乃“通天宝鉴”,它能察看世间万物,但为了不让别人知道朱元璋的行踪,常又有两只鸭在水中游动,将水搅浑以避人耳目。那狗与鸭都是朱元璋的卫士化身。朱元璋在此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招兵买马,并将兵勇、武器隐匿于褒禅山奇特的双节竹内,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所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特赐褒禅寺建筑与皇宫同等地位。当然,记载也好,传说也罢,可是,我们从褒禅寺的遗址——现在的褒山大庙村所残留的那满目的残垣断壁,遍地的断砖碎瓦中足可窥其当年恢弘气势之一斑了。
  褒禅之塔
  来到褒禅寺,必谈到褒禅寺后的两座大、小古塔。大塔高约20米,七层,两塔都是用大石块垒成。大塔一层朝南的门楣上有南宋绍兴二十四年状元张孝祥手书的“宝塔”二字。遗憾的是,大小两塔“文革”时被造反派炸毁,只留下满目疮痍的塔基。大塔中幸免保存下来的文物有:一枚球型定风珠、七枚舍利子(据说为唐慧褒和尚舍利子)、四尊铜佛像、银箸四根、数十枚银铜古钱币(其中有武则天时凤在上、龙在下银币一枚)及两只银盒,这些文物现大多存放在县文物所。从银盒上的铭文记载中便可知古塔的由来。其铭文曰:“和州在城厢清洁弟子赵永康舍银盒一只、舍利并菩萨石子,宋通钱二百文,保平安。元丰三年八月题。”由此可知,大、小古塔乃北宋元丰三年所建。
  相传,此大、小塔,乃褒禅寺里的住持与他的一个得意门徒二人兴建的。住持年事已高,有心将住持之位让给徒弟,可徒弟推辞再三。为此,师徒二人相约:“每人各建一座七层宝塔,而且要求塔高一样,同时兴建,同时完工。否则,徒弟将被逐出山门,或师傅让位于徒弟。”两人立据为凭。这师父年老体衰,也惟恐落后于徒弟让人耻笑,不敢怠慢,日夜筑塔不停。转眼,过了三个多月,师父的塔已建成大半,然徒弟的塔却寸土未动,师父百思不得其解。又过了一个月,那徒弟才不紧不慢,开始动工。他将一块块大石条等建塔的原料运到山上,然后一鼓作气,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筑起了一座小石塔来。师父的大石塔恰好也在此时建成。塔建好后,师父铁着个脸将徒弟叫到跟前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我们可是有约在先的呦......”徒弟诡秘一笑道:“师父啊,徒儿可是按字据上说的去做的啊。”师父道:“为师建造的塔高达十丈,而你的塔不足五丈,两塔怎么一样高呢?”徒弟笑嘻嘻地搀扶着师父来到山脚下,指着大、小两塔道:“师父,你看,这大、小两塔不是一样高吗?”师父一看,恍然大悟,呵呵骂道:“好你个鬼灵精,竟敢戏弄师父!”原来,徒弟的小塔建在比大塔的塔基还高出10米的山腰处。徒弟忙伏身跪拜道:“师父恕罪,徒儿不敢。师父永远都是我的师父,徒儿的小塔永远也比不上师父的大塔啊。师父,你就留下徒儿吧!”正是:为师的执意将住持之位让给徒弟,做徒弟的却坚辞不受,方留下了一出师徒难以割舍的情感剧。自此,褒禅寺后便有了大、小两座石塔,当地人又把这两座石塔称之为“师徒塔”。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然古塔之谜不在于它的由来,而在于它的建筑。那大、小古塔都为七层实心石塔,每层都是由整块重达数十吨的巨石垒砌而成。大塔高达20米,只有第一层留有一个拱门可入内,其余六层中间仅留直径20公分的圆孔,人无法进入。
  褒禅之谜
  褒禅山之奇,奇在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吸引着无数探求者。现列举一、二,以助考证。
  其一,褒之庐冢今何在?或曰,葬于褒山之巅,至今那墓冢的残石根基犹存;或曰,慧褒死后由弟子葬于褒禅寺内,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记载为凭;亦有说褒之遗骸藏于褒禅古塔内,有塔内的舍利子为证。然这些都无确凿考证,难以为凭。 g
  其二,直立排石为哪般?前几年,褒山大庙村村民在重修褒禅寺时,无意中在寺前挖掘出许多似石碑般的大石块,石块上并无文字记载,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些石块却根根直立,排成一排。有人说这是庙宇的基石,也有人说这是古墓穴,难道是褒之墓冢么?但这些都有些牵强附会。排石究竟为哪般,仍不得而知。
  唐刘禹锡在其《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褒禅山之“名”、之“灵”是否能用八个字来涵盖呢?那就是:“钟灵毓秀,千奇百怪”。王安石在其《游褒禅山记》中称之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明奉训大夫石盟、孟雷游后留诗赞云:“乾坤好景难如此,今古浮名总是闲;我亦中原诗酒客,白云清夜宿褒山。”这些士大夫们被褒禅山奇异的风景所迷倒,竟视仕途为浮名,欲做这褒禅山里云中诗酒仙了,至今他们留下的那精彩的诗文残碑还保存在褒禅寺内。历代文人墨客在褒禅山留下了甚多的名篇佳句,华阳洞内、峭壁之上的摩崖石刻和仆倒在地的碑文,从中你都可以看到他们游览、赞美褒禅山的记载。后人也有诗写道:“草异花奇满山岭,古藤老树鸟啼林。泉水潺潺穿石过,石刻溶洞千古名。钟铃声声悠扬远,鱼鼓铿锵空谷应。借问慧褒何处去?褒禅古刹香火萦。”
  褒禅山正是以其钟灵毓秀之姿、千奇百怪之貌蜚声中外。朋友,来吧!到褒禅山去寻踪访古、探幽解谜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含山将成全国最大石头造纸基地 日前,记者走进含山县高速道口经济园区,在地球卫士(含山)年产100万吨多功能环保新材料项目工地,各种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园区负责人介绍,年底之前,该项目将全面投产,届时,含山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石头造纸基地。
  技术世界一流市场前景广阔
  自2011年开始,全国“两会”材料用纸皆为“地球卫士”的石头纸产品。
  “石头造纸”,是以石灰石矿产资源为主要原材料,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辅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高分子改性的特点,经特殊工艺处理后,采用聚合物挤出、吹制成型工艺制成。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过程能耗低、零排放,产品具有防水、防潮、防蛀、耐折、无毒、无味、无污染、自然降解等特点。
  地球卫士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该公司通过了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国际认证,拥有“石头造纸”相关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产品经国家环境保护部门检测后认证为环境标志产品,取得十环证书。“地球卫士”在世界石头纸环保新材料领域内技术领先,是行业的领跑先锋。据投资方项目负责人唐万鹏介绍,
  目前石头纸最主要用于包装和墙壁装饰,因为质优价廉,市场欢迎度极高。依目前的市场行情,采用一般产品,每平方米墙纸的成本在30元—40元之间,而采用该公司的石头纸,综合成本仅为15元。地球卫士(含山)项目建成后,将建立包括材料、人工、辅料在内的一站式销售服务网络,主攻长三角市场。
  多方跟进保障力促早日投产
  该项目占地总面积753 . 78亩,规划总建筑面积24. 5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竣工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税收6亿元,是地球卫士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的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石头造纸项目。
  作为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为确保其尽快落地,含山县委县政府及招商、国土、税务等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高效推进,立项、审批、环评等前期工作迅速开展,754亩土地指标供给一个月内完成兑现。两个月内,项目所在的高速道口经济园区先后完成了1个村庄搬迁、1条水系调整、3个企业拆迁和所有地表附着物迁移,总计80万立方的土方量,周边基础配套同步起建,“七通一平”提前交付。
  项目自去年8月18日开工建设,主体工程由中国十七冶集团水泥工程技术公司承建。施工方抢抓晴好天气,一路加班加点,目前,桩基等地下施工已接近尾声,面积23. 5万平方米、国内最大的单体厂房争取在100天内完工。按照计划,至6月底,将完成所有施工,7月份开始安装调试设备并试生产,年底之前正式投产。(唐迎春 陈辰)
  责编: 钟红霞
文章录入:武冈007&&&&责任编辑:武冈007&
上一个文章: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评论:
评论内容: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武冈奇石网编辑部QQ:
新闻邮箱: 投稿请在本站免费注册会员奇石网编辑部地址:湖南省武冈市武威路1号
湖南奇石爱好者网站,武冈奇石网
备案号:湘ICP备号日期:向阳的好地方,熊大伯先用嘴顶住一块大石头,猛地一顶,大石头就滚下山了,过了一会,熊大伯碰到一块非常大的石头,它费了好大的劲都顶不动,于是它让小兔们过来帮忙,可是,石头太大,怎么也抬不动,小兔非常着急,熊大伯说:&别急,我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的能工巧匠呢,我去找它们帮忙,小兔们高兴极了。熊老伯去了一会,就带来了野猪,穿山甲、大象、、、、、等许多动物。
这几个能工巧匠齐心协力一起使劲,大石头终于被它们给顶下山去了。大象帮小...石头太大的相关内容日期:两块石头 有个男孩,他不是口吃,只是说话很慢,某天雨刚停,男孩的父亲带着他去山坡采竹笋,来到个满陡的山坡边,男孩的父亲正专心的采竹笋中,突然有块石头翻了下来。男孩:“爸。。。有。...日期:石头 一天,小tom觉得无聊,决定去看电影,于是,他买了票便进去了,这时电影里出现了很多男女亲热的镜头。不一会儿,小tom很匆忙的出来了,那卖票的就问他是怎么会事,tom说:“我妈妈说过,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会变成石头的。”“可你没有变啊?薄笆前。 毙?om都快要哭了,日期:公正的石头 阿凡提给一个巴依做工,到了月底那位巴依找借口扣下了他半个月的工钱,阿凡提 告到了喀孜那里,喀孜见阿凡提是个穷鬼,根本没理他的碴儿。 第二天,阿凡提用一块手巾包了几块石头送到了喀孜那里。喀孜看见那包沉甸甸的 东西喜笑颜...日期:石头是白送的 阿凡提的妻子纺好了很多的驼绒线,让他拿到集市上去卖。因顾客出价还不能挣回 本钱,所以阿凡提始终不肯卖。 返回家后,阿凡提灵机一动,找了块不大不小的石头,然后把线缠绕在石头上,又 返回集市上...日期:石头剪刀布(剪拳布)文件:MP3 类型:MP3儿歌 名称:石头剪刀布(剪拳布) 大小:1206Kb 日期: 备注:点击播放按钮播放石头剪刀布(剪拳布) 日期: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 熊和石头人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㈠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㈡在完全游戏化日期:小石头的自述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我没有翡翠那样光华翠绿,没有玛瑙那样美丽.我只是穿着灰衣裳的小石头. 但我们形状千奇百怪,有圆形的,方形的等等.我有时躺在清澈的水中,有时躺在泥土中. 我是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头.可不像翡翠玛瑙一样珍贵,他们都被有钱人家买走,但我随处可见,
&最新内容- - - - - - - - - - - - &&热点推荐
精品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英语学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学学习-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和尚卖石头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