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书到底法国达索公司有多厉害害

他读的书不多,在社会上磨了很久.现在在一家国有企业做部门经理.我觉得他做事小心谨慎,开始时还很欣赏他,可时间久了,发现他对我也是这样.说话滴水不漏的,心理清楚的很.但他的工作能力也确实很强.
我挺害怕的,我不是一个很厉害的女生,有时觉得把握不了他.而且他公然说结婚了钱不
他读的书不多,在社会上磨了很久.现在在一家国有企业做部门经理.我觉得他做事小心谨慎,开始时还很欣赏他,可时间久了,发现他对我也是这样.说话滴水不漏的,心理清楚的很.但他的工作能力也确实很强.
我挺害怕的,我不是一个很厉害的女生,有时觉得把握不了他.而且他公然说结婚了钱不会交给我的.所以经常觉得没有安全感,老觉得要是和他结婚了,再要离婚,我一定会很惨的.
我是不是要跟他分手,找一个老实可靠一点的?
说实话,如果自己内心一点把握也没有,一点安全感也没有,甚至还没有结婚就想到了将来离婚会怎样,象这样的感情怎么可以继续下去呢?!
我劝楼主三思,其实你在心里已经有些放弃了,不是吗?!
我们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幸福,而不是为了离婚!
在自己没有把握的情况不要贸然的决定和他在一起!
牵涉到自己一生的幸福!慎重啊!
其他答案(共9个回答)
男人是永远不会被降住的。
无论被降得如何,他总有暴发的那天。
男人再精明,也敌不过女人细心。
当你作到让男人于心不忍的时候,你还怕什么。
你应该保全男人精明。
首先我给你个我的明确态度,如果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是会坚决的离开他,毫不犹豫的,根本不会回头的,因为我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可以让你留恋的,他不仅仅是对钱的吝啬,我看不...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那样的男生也要分成好几类:
1.书呆子型:一天只知道学习,这样的男生学生时代会和爱情无缘.
2.风流倜傥型:属于长得帅成绩又好的,往往会换来换...
《人鬼情未了》
力推,美美滴女猪脚~~
《惊情四百年》
最经典的吸血鬼电影,把德拉古拉刻画成一个情种,当看到伯爵站在街角深情地凝望等候四百...
《君子一诺》
  故事的开端,皆因一个来不及的承诺。初恋的离开,彻底改变了苏措。原以为无法再爱,命运却安排她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热切而温暖的大...
答: 唐筛结果 hcg怎么样看男女呢?听说做唐筛的结果是可以判断男孩跟女孩的哦。
答: 心里烦恼如何消除?
人在世界上烦恼的事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嗔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
答: 先从网上找,再电话联系
答: 她都结婚的人了还管她那么多干什么?
吃点亏也是好事呀.你父母又活不过你姐姐.可能管她一辈子吗?儿女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不要干预,会有依赖感的.
哎.中国父母就是...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好吧,我就是来砸场子的。真心看不下去了。  罗胖和他的罗辑思维,从最初的干货思维,到现在的终身学习,从头到尾只是提供了一些给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然并卵。说到底还是碎片化学习,用现象去解释现象,好像很有道理,但大部分时候却缺乏深度的思考  我们现在所批判的碎片化学习,不是说,用坐地铁的或者等公交的10分钟去学习这种时间上的碎片,我们要批判的,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完全不搭边的各种学习  所谓学习,就是让自己的认知范围内没有矛盾的地方,不停的升级自己的认知范围,只有在更高的维度之下,才能把一些低纬度下看起来完全矛盾的知识进行融合  再说深一些,人的认知范围,好像某广告词里说过,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如果你的认知范围仅仅局限在上班-回家,两点一线,那你顶多就是个打工仔,或者,一个失败的打工仔  如果把认知范围是整个公司,那你会成为公司的中层或者高层  如果把认知范围扩大到整个行业,你会是一个企业家  如果把认知范围扩大到一个国家,你会是一个政客  如果把认知范围扩大到全世界,你会是一个政治家  如果你的认知范围是整个物质世界加上精神世界,好吧,你就是神  当然,以上,只是最简单粗暴的划分,如果再加入时间,历史,宗教,思想等维度,那就复杂了去了,这些以后会慢慢讲到  举个例子,在天圆地方,注意,仅仅是字面上天圆地方的维度下,南辕北辙是完全错误的,但如果是升级到地球的维度,南辕北辙则是正确的  所以,综上所述,罗胖和他的罗辑思维,有两个巨大的问题  1 认知范围,或者说,维度太低了  2 太散乱了,因为是在讲别人的东西,如果说一个人的世界观是相对圆满的,但一群人的世界观拼在一起,就显得不伦不类了。从这个意义上是不存在所谓的世界观的,有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堆砌罢了  SO~~~这个系列的设定,我们的每一篇内容,都会根据某一期的罗辑思维内容,去进行认知范围上的扩展,给大家展示一个相对完整,或者说,相对高级别的世界观。  就算想飞,起码也要先看到天有多大不是?
楼主发言:6次 发图: | 更多
  今天要说的,是罗辑思维349期《软技能》  当然,在开始阅读正文之前,建议各位童鞋先去听一下音频,有了对比,才能对下面要说的东西,理解的更深刻  首先,罗胖的结论并没有错,人需要软技能,但论证的过程。。。只能用一塌糊涂四个字来形容,虽然后面罗胖自己也讲了这个角度过于片面,但要我说,何止是片面,简直就是别有用心,从这个角度出发,让人的思路整个都带偏了,为了卖栏目,已经开始用一些让人很不舒服的小手段了  在文中,罗胖先说,在毕业的前五年,理科生普遍比文科生混的要好。这一句没毛病,这是一个大范围的样本调查的。五年之后呢,罗胖玩了一个小技巧,直接说起了最顶尖的人在五年之后都因为拥有软技能而混的如何如何,但实际情况是,五年之后,从更大的范围来看,还是理科生比本科生混的要好。  为什么?太简单了,在自然科学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理科生占有天然的优势。  至于罗胖文中提到的那一小撮高富帅?对不起,从统计学的角度上讲,他们占的绝对数量太小,基本不具备什么参考价值。  要知道,所谓软技能这类东西,学校里是学不来的,核心需要的是更多锻炼的机会,比如企业的管理,看再多的书,听再多的罗辑思维,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前提还是要在这个管理的位置上,有人可管,然后才谈得上去学习和实践  说玄乎点,时也运也命也,首先你要有这个心,然后要有这个环境,还要有人去教你,这三条是成指数级别往下筛人的,那么,我们讨论的东西,已经从罗胖的订阅罗辑思维就可以具备软技能,变成什么样的人才能有更大的概率成为顶部的那一小撮  我们可以顺着罗胖的思路继续延伸,毕业5年之后,理科生凭借扎实的理科功底和苦干实干的精神,升级为企业中层,那么,如果他有心再往上走一步,去和BOSS谈公司战略那~~即使说的全都驴唇不对马嘴,那最差的结果,也是BOSS出于对老员工的礼貌,耐着性子听完,然后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挺有想法不错,然后给他更多的锻炼机会,最后可能,注意,仅仅是有可能,会成为企业高岑,成为顶尖的那一小挫人之一。  那么同样的情况下,企业BOSS有没有可能去听一个路边的文科穷屌丝的高谈阔论?答案很明显,不是说文科生谈的不好,而是,他们根本没有交集  好吧,我知道你现在脑子里出现的肯定是曹刿论战,或者某青春偶像剧里出现的,BOSS们礼贤下士,然后穷屌丝一飞冲天的画面,但是不好意思。。。。如果现实世界真的是这样,又何必被大家疯狂在电视剧里追捧那?  不是说这样的情况绝对没有,而是说,如果某文科生指望这样的可能性,那还不如去买彩票来的现实一些  毛主席说,实事求是, 放在我们今天这个语境下,就是面对现实,在我们今天这个话题下,最大的现实,就是社会各个阶层的统一共识: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后代去读一个理工类的专业,而不是文科专业,文科生就是没有理科生好找工作,即使工作之后,理科生也比文科生挣的多。  如罗胖文中所说,打心眼儿里希望自己的后代去读考古学专这个专业,然后练就一身强大无比的分析能力的同学,请举手,嘿嘿  罗胖还提议提了索罗斯是学哲学的出身。。好吧,我们来百度一下索罗斯的经历  1952年,取得伦敦经济学院哲学学士学位。  1953年,进入金融业,从事黄金等商品和股票的套利活动。  1956年,迁居到美国,到纽约从事交易员,负责买卖股票。  1963年,索罗斯开始在爱霍德o布雷彻尔德公司工作,这是一家主要经营外国证券贸易的美国公司。索罗斯被雇为分析员,一开始,他主要是从事国外证券分析。由于他在欧洲形成了联系网络,而且他能够讲多种欧洲语言,包括法语、德语,索罗斯自然而然地成了在这一领域的开拓者。  1969年,为投资管理公司Arnhold & S. Bleichroeder成立Double Eagle Fund。  1973年,创立索罗斯基金管理  看到了?学哲学出身的又如何,还不是扎扎实实的干理工科的事情十几年~  实事求是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找到的反例,太多太多了  比如在抗日战争中,抗日的口号喊得很响,全民族性的抗日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个是事实,但日本军队比中国军队强大太多田铎也是一个事实。毕竟差距摆在那,上去了,扎扎实实的九死一生。要说不害怕,那肯定是骗人的。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拼死抵抗,但大部分可以进行选择的情况下,人性自然会选择逃避  所以在这两个互相矛盾的事实面前,就发生了一大堆很拧巴的事儿。  比如少帅不抵抗和东三省的沦陷。  大家都很害怕,但大家都不能说自己害怕。当时的实际情况很可能是,向关内撤退,在整个系统中已经达成共识,如果少帅下令抵抗,军队直接哗变了,明明是可以跑路的,何必上去送死?  当时摆在少帅面前的,有两个选择,一,下令撤退,自己背黑锅,但保持东北军完整建制入关,未来谋求反攻,二,下令抵抗,小部分人留下大部分人直接跑路,东北沦陷。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入关后,少帅即使背上了全国的骂名,也依旧是东北军的领袖,依旧是国民政府的二号人物,如果真的是人见人恨,早就下台了~  所以,那些叫嚣着,东北军当时如果去抵抗,东北就可以不沦陷的人,都省省吧……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你比较清楚,还是少帅比较清楚?如果当时众志成城去抗日,而且八成能打赢,少帅即使下令撤退,又有几个人会走?  至于少帅和蒋公后来的争论,到底是谁下令撤退,说实在的,重要吗?无非就是谁来背锅的问题罢了!现在不少人说起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拿出来少帅回忆录或者蒋公日记之类的东西。搞得一副引经据典,好像是在做史实考证之类的。  好像扯的有点远了,说回罗胖和他的罗辑思维  罗辑思维还是要听,但。。。千万别当真,当真你就输了。为了卖自己的栏目,有意的隐瞒一些东西,再玩一些罗辑上的小花招,讲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  忽然间,我现在满脑子都是“你今年只上一天班,但你竟然要请假”的那个梗,哈哈  最后,罗胖自己也承认,他只是一个商人罢了,而商人,是有他的阶级局限性的,这个大话题,我们以后慢慢会讲到
    今天扯一扯,罗辑思维342期《为什么没人再登月》  世界第一强国,几亿人口,举全国之力去搞的登月,仅仅就是因为热情,以及和“和苏联怄气”的热情。。。罗胖,你这是逗我那?  一个人,可能因为一些原因,产生热情以及怄气的热情,但如果把层级提高,哪怕是一个包子铺老板,在生意上取和人怄气的概率就小了很多,毕竟是实打实的利益了  大到一个国家,如果说利用舆论去让民众都去对一个事产生一致的看法而达到某些目的,比如911之后的反恐战争,比如珍珠港后的参加二战,还有今天讲到的登月,这都是很常规的操作,但如果说,动用国家力量,动用大量媒体,去让民众跟另一个超级大国怄气玩?开什么国际玩笑,这真的是国际玩笑的级别了  退一步讲,就如罗胖说的,天天头顶上一个苏联飞行器在飞来飞去让人不爽,试问,如果不是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哪个民众会关心这类事?  所以,动用媒体的力量,大肆渲染和报道苏联的飞行器每天环绕地球,根本就是方式罢了,让民间的资源都有目标的向着一个方向去集中,藉此让登月计划在短时间内可以汇集更大量的资源  在高层达成某种共识后,再去用媒体调动民众的力量,这才是很多事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然,实际操作上,比这个复杂的多,这个和今天的主题无关,以后有机会再展开去讲  下面,第二个问题就是,美帝为什么会达成这样的共识,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去不计成本的进行宇航计划,然后又停止了~  罗胖在文中,给出了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答案,比如,缺乏利益,和 1972年尼克松访苏,这还是陷入到了我们上一篇里提到的问题中,视野太狭窄了,用事件本身去解释事件,当然看不明白,所以,如果想看明白这个登月这个事情,就必须把视野放大,从百年的维度去看  从美国的视角来看,脉络大致是这样的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苏联崛起——二战——美苏冷战——苏联解体——2008年次贷危机  这个世界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把某一环单独拿出来,都会发现各种难以解释的问题,这个脉络,也是我们理解美国和现在世界钥匙,我们未来很多内容,也都会基于这个脉络去进行扩展  今天我们涉及到的,仅仅是脉络中的一小部分:  核弹的出现(二战)——航天技术大发展(美苏冷战)——基因技术大发展(苏联解体)  核弹的出现,直接导致并刺激了航天技术的大发展  特别是在核捆绑战略出现之后,理论上说,地球上就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个安全的地方了,随便一个擦枪走火,就是大家一起GG的结局。  所以,任何一个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会有一种无法遏制的,寻找世外桃源的冲动。既然地球上没有了,那不如就去地球外面吧,所以,在这个时期,苏联的太空站,美国的登月,搞的如火如荼。  如果按照罗胖的商业利益的角度上去讲,生命这种东西面前,还需要去谈钱吗~更何况,某些人的存在,钱对他们也就仅仅是个数字罢了。  这里的一个时间节点,罗胖说的没问题,尼克松访苏。因为在这之后,大家一起GG的可能性小了很多。这样,在没了生命这个无价的威胁之后,宇航技术商业价值缺乏的问题的马上就凸显出来了,而且,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巨大瓶颈  科幻是科学之母,在《太空旅客》 《异形系列》 等等这些年几乎所有的科幻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就是休眠系统,由于人体无法承受过快的加速度,而导致的宇航时间动辄几十上百年,所以需要让人一直“睡”到目的地  而现实中,1977年,NASA发射的探测者1号,是人类飞行最远的探测器,已经飞到了太阳系边缘,大约距离地球十亿公里,而载人飞行器最远到达的,是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现在则是大部分人都停留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空间站上  说到这,有些童鞋应该已经明白了,人类宇航,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类本身罢了,在无法达到更高速度的情况下,那么个大活人每天吃喝拉撒,这在宇宙飞船里根本就是不能完成的任务,至于现在的休眠技术,人体依旧是无法承受,仅仅能把人冰冻起来,至于唤醒。。。那就是看运气了  另外就是航天的成本问题,一直到最近才被埃隆马斯克找到了一条有可能走得通的商业路径,虽然月球上就有传说中够人类用几百年的氦3,可弄回来的成本太高,大家就不乐意去搞了,更何况,美帝家自己的矿还都留着没开采那,月球上的,急什么,不是说外星的资源不重要,而是在现在这个时代下,还没迫在眉睫~~  SO~~在宇航时代之后,人类的注意力全面转向了人体本身,也就是基因工程方向,一个是向着最远的方向宇宙,一个是向着最近的方向就是人类自己,乍一看好像全无关系,但实际上完全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如果说未来星际旅行和太空生活是一个必然的方向,那么,人体本身就是其中最脆弱的一环,对现在的人体进行改造,基因工程是一个必须要踩的坑  所以,结论来了,我们不是不登月,我们正在登月的路上  最后,顺便说一句,罗胖的文中还拿郑和下西洋跟欧洲大航海做了对比,这个例子真是搞的不伦不类,先不说这个例子和登月基本没多大关系,就说例子本身,郑和下西洋,真的是没有成果吗~那可是打造了整个东南亚商业圈的~不然现在东南亚满世界的华人是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吗~  但明朝有他本身的特点和问题,这才导致了郑和下西洋的大部分的成果,基本都湮没在历史中了,这些个东西,以后慢慢讲吧~
    罗辑思维344期 货币与政治(1)  看完这期节目,我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擂。比特币如日中天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吹捧,一看到有不对的苗头,马上就冲出来踩上一万只脚  印象里罗辑思维在以前的节目中,应该至少有一次提到比特币,还是持比较正面的看法的  好了,不扯闲篇了,老规矩,先说罗胖犯的错误  首先还是视野太窄,先用一个恨不得拐了八百道弯的英格兰银行的例子,来说明货币和政治的关系,唯一的作用,就是听的人一头水雾罢了  然后是企图说明中央银行,但也说的不明不白  但好在,结论是对的,这就很让人欣慰了,哈哈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但如果想搞清楚比特币,就需要先从货币的历史说起:金属货币时代和信用货币时代,注意,虽然只是货币的介质发生了变化,但这一点点的变化,让这两个阶段呈现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打个比方,可以说已经是两个物种了  先说金属货币时代,货币是客观存在的,或者说,货币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开采矿山,税收,或者进行贸易,从皇帝到商人再到平民,所有的阶层都必须想办法获得更多的货币来让自己在社会结构中运行下去  为什么中国皇权,无论在什么朝代,都对商人的压制非常厉害?因为在这个货币面前人人平等的时代,大商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存在:他们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对上层进行渗透,或者直接造反,所需要的粮草和兵器,都可以很容易的通过金钱获得,真正要靠运气的其实就是一个造反的理由罢了,但皇权对这个情况几乎没办法进行控制,所谓“富可敌国”,那其实就是你丫已经离死不远了的同义词  比如春秋的吕不韦,就是典型的向上控制。至于造反的,随便翻开史书看看,朝代末期的起义军中,或明或暗,满都是这样的存在  在王朝初期让大商人强制迁往都城居住(监视)这种事,嬴政干过,朱元璋也干过。明清的海禁,差不多也都是把海上贸易收归国有的路子  说到海上贸易,比如这几年一直声音很大的丝绸之路,我们都知道中国处于丝绸之路的东端,一直都在出口的丝绸,茶叶,瓷器,但我们所不怎么关注的另一面是,在输出这些东西的同时,也在大量的输入以白银为主的金属货币,而同时,皇室对于这些东西的需求,也极大的刺激了这些奢侈品技术上的进步。其实倒也不用从阴谋论的角度上去理解这个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整个区域经济规模的增长,使得货币一直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支撑了这个长达千年的贸易体系。  而同一时期,欧洲则很惨,作为丝绸之路另一端的进口国,由于巨量白银的流出,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大家不得已去找一些替代品去代替货币,而最有名的替代品之一就是香料  我们知道,金属货币具有的几个特点,总量稀少,增量困难,易保存易携带易分割,对于当时的欧洲来说,这几个特点香料全占了,所以,有一些说法,在罗马帝国崩溃,传统商道几乎断绝后,一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前,欧洲的香料和黄金是一个价的,试问,和黄金一个价的玩意,谁会去吃?  这里还有一个支线剧情是商人在欧洲的地位,黄金的地位,以及 教皇 国王 商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和本文主题关系不大,以后再说  总结一下,整个金属货币时代,在贵金属面前,社会结构是被拍平的,皇权,门阀,士族,商人,平民等所有阶层,几乎都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没有谁有绝对的优势  上面说的这些,其实都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放到现在的信用货币时代,如果只是从普通人的角度,自下而上的看出去,我们所熟悉的货币,其实和千年前区别不大
  罗辑思维344期 货币与政治(2)   说完金属货币,我们说信用货币  到了信用货币时代,主要是两点变化:  1、货币介质从从本身就具有价值的贵金属,变成了 本身没有价值的 纸币和数字货币  2、由于货币介质的改变,一部分人拥有了生产货币的能力  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就是以生产货币为根本目的的,虽然炼金术最终没有成功,但生产货币这个事却成功了。不同于人人平等的金属货币时代,现代主权国家的前提下,拥有铸币权,也就是发行货币权力之后,让一部分人彻底凌驾于所有社会阶层之上  试想一下,某大资本家,兢兢业业打拼大半辈子赚的盆满钵满,遂转战政界,并终于成为超级大国的实际控制人,获得了该国铸币权,那么,下一步,他该干什么那~~开动印钞机,给自己印万亿元的货币,堆满整个仓库?  脑子抽了才会怎么干  资本是逐利的,所有的资本都在追求利益最大化,表面上看,拥有铸币权,就拥有了无限多的金钱,逐利这个目标已经做到极致,但实际上就如上面所讲,这是一个非常荒谬的结论,怎么才能自己拥有铸币权的这种货币继续增值,就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  虽然本质上还是继续逐利,但逐利的方法和衡量指标,已经从一维的衡量获得的货币数量,变成了三维的怎么样才能维持一整个经济体的运转和发展  方法,大家应该很耳熟,对内,采用发放货币,或者收回货币的方式来稳定市场,熨平经济波动,对外,开拓更大的空间,让更多的地区使用本国货币  这就是资本家和政治家之间的进化论  这也就是为什么各大阴谋论里都在讲,美帝的总统被资本家控制,几大家族控制,美联储在私人手里神马的,我只想说,这有什么不正常的?游戏规则罢了,不然总统从哪来,让三胖去吗?  总统本质上就是资本家,就像中国的皇权,本质上皇帝是中国最大的地主,但皇帝真的只是个地主那么简单吗?  有点跑题了,我们说回货币,第二个问题是信用货币时代,我们改变的是货币的形态,没变的是货币后面所代表的购买力,所以普通人并没有很深刻的感受。但如果变的是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那?那就很刺激了,具体案例请参照92年的苏联和09年之前的津巴布韦  SO~~~信用货币只是一个想象中的东西“我相信这几片纸能买到很多东西”,如果我不相信这几片纸能买到很多东西那?那就只能呵呵了  所以问题就是在这,金属货币由于本身的价值属性,使得购买力是基本固定的。但信用货币,由于货币本身没有价值,所以信用货币的价值来自于发行方所承诺的购买力。  货币唯一的作用就是进行贸易,在贸易中,货币唯一所代表的,是可以兑换到的商品  所以这些年人民币一直升值的内在动力,就是在人民币的信用体系下,几乎可以兑换到世界上大部分的商品,而美元则在百年维度上持续升值的,因为在他建立的贸易体系中,几乎可以兑换到世界上所有的货币,也就变相可以兑换到世界所有的商品  而同为信用货币的津巴布韦币,只能说,天知道能兑换到什么了~~  而上面说的,金属货币时代皇权对商人无法控制的情况,在信用货币时代则变的相对容易,复杂的就不说了,最简单粗暴的,前阵子印度的废钞令,大家都有印象吧,所有的商人,如果想保住自己手里的财富,唯一的方式就是向中央靠拢。而在金属货币时代,王莽差不多干过一样的事,各种创新的信用货币,看看他的下场如何?  信用货币时代,在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内,货币都是他宣示主权的最重要工具,没有之一  政府虽然拥有了不限量去发放货币的能力,但信用货币代表的是国家承诺的购买力,同时代表国家信用,但国家信用来自于国家的实力,也就是生产力能,以及对生产能力进行保障的军事能力,从这个逻辑上去讲,信用货币和国家是进行深度绑定的,这也同时限制了政府去不限量发放货币的冲动。道理和那个高呼狼来的的孩子是一样的,大家可以自己咂摸一下
  罗辑思维344期 货币与政治(3)   搞明白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我们再来说货币本身  用罗胖的话来说,国家是想象中的共同体,但是这个共同体是没有办法进行凭空想象的。  想象需要有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就是货币。让国民只要看到货币,就会联想到国家。常见的方式是在货币上记录一些国家层面的记忆,比如著名的人或者事件。  这个做法在金属货币时代其实也比较常见。我们现在做最常见的铜钱上,基本都铸造有XX(年号)通宝的字样,而历史记录中,基本都是(年号)(年份)这样的组合,如 洪武元年,永乐二十三年 之类的,这也变相的,在那个人们平均生活半径不超过50公里的年代,起到了中央政府信息传递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大量铸造铜钱的年代,如两汉,唐,宋,基本都非常有韧性,东汉西汉,南宋北宋,这些大家都知道的,说到唐,唐虽然没有两个,但人家在安史之乱后,又坚持了一百多年。反观主要使用白银的明清,使用大量的碎银,交易中则是直接按照金属本身的重量、成色等标准进行交易,使得普通民众只知有家,不知有国  明是在一个人口只有自己百分之一的民族的打击之下,被自己的力量席卷自了自己,即使有南京一个陪都,也没能多坚持几年。清就更不用说了,铜钱产量本身不算大,且各种国外货币都在混杂使用,鲁迅的文章里,底层民众的麻木感,我们已经看了太多太多  明清两个货币使用比较无序的朝代,基本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分崩离析,很是让人唏嘘  罗胖文中用的英国的例子,其实就是夹在这两个大时代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就像我们的民国时代一样,突出了一个字,就是乱,如果一条条主线细细的理,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如果想用它来说明两个大时代,那就是很困难的了  最后,说回比特币  在理清了金属货币时代和信用货币时代这两个大节奏之后,比特币,还叫事吗~除了后面的区块链技术还能拿来说说,他还能代表什么那~既不承诺购买力,也没有任何政治实体的背书,所以我们看到比特币基本就是一个拿来炒作的东西罢了  综上所述,唯一具有创造信用货币能力的,就是政府,人民币叫币,比特币叫币,Q币也叫币,Q币存在了这么多年,每一个人都可以拿人民币去兑换Q币,然后拿Q币去兑换任意腾讯产出的虚拟产品,但绝不能反过来用Q币兑换任何非腾讯产出的物品,哪怕是一卷厕纸。因为一旦产生了系统外的交易,那其实就已经是创造货币的范畴了。  所以现在比特币的交易中,第一次交易的故事流传甚广,有个程序员用1万个比特币买了两个匹萨的事,总是被拿来大书特书,其实这个故事传达出的重要信息就是,他触碰底线了,而且,没事  默许的意思,一方面是我同意你这么干,另一方面是,如果有必要,我可以随时弄死你  最后我只想说,无论用的区块链或者什么别的技术,虚拟货币一定是未来的趋势,但比特币。。。闹剧罢了
  罗胖是卖书的,认真你就输了,讲的话都是挑着讲的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灯法师有多厉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