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交易之魂

莒红奇石的定义、形成与特征
一、 奇石的定义  1、奇石是自然天成,稀奇古怪,具有人文内涵,给人以美感(自然美、工艺美、意念美)的石头。稀,少也。奇,奇特。古,久远。怪,出乎意料。  历史上流传过多种名称:如珍石、美石、灵石、雅石、怪石、供石、玩石、艺石、趣石、巧石、寿石、水石、摆石、贡石、园林石等。  自古以来,奇石是爱石人们的主流称谓。  2、观赏石是1989年&京津冀石玩艺术研究会&始统一使用&观赏石&新称谓。并说:广义的观赏石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包括天然奇石和工艺石。狭义的观赏石是指天然形成、具有审美和收藏价值的石头。还强调观赏二字,对于审美主体一人而言是非常确切的。  不难看出:&观赏石&将自然奇石与工艺石混为一体,又将石与人结为一体,并且突出人的行为&观赏&;再提出狭义观赏石,仍为自然天成,具有审美的石头。概念似乎明晰,实则含浑不清,到底是人还是石,也可以理解为&观赏石&=&人观赏石&(一种人的行为)。使用&观赏石&概念的人们在&理论&、&文章&中经常把&赏石&与被赏的石混为一谈。同时,从继承基础上的发展来看,也违背了前人称谓的核心&石&。  因此,应该为奇石正名,使用客观(历史与现实)存在的科学定义&奇石&为好。因为自然形成、美丽的石头,不以是否有人类观赏而决定其存在与否。它们表现的自然美是在时间与空间上对人类(有限的历史)感官(眼、耳、鼻、舌、触觉与大脑)的客观刺激与作用的结果。其余&不美的&石头同样对人类的感官有客观刺激作用,难道这些石头不也是&观赏石&的一部分吗?!另外将工艺石与自然奇石&无益&地先混为一谈,接着又分开,不是多此一举吗?照这样的思维,我还建议:既包括&哲学观赏石&,又包括&实在观赏石&,然后再相对狭义,该有多么的玄妙与高深莫测!  另&观赏石&论者还使用&否定之否定&思维,先强加于一个并不存在的(或无从考究的)概念:&传统奇石&不包括矿物、晶体、化石、陨石,而只包括自然岩石。历史上谁这样定义过?!祖先们最早使用的奇石就是较硬而又有隐晶质地的玛瑙(带状纹玉髓)和玉石(角闪石),既有旱石,又有水石。旱石与水石中包容了自然界中所有的石头。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广为赞颂的第一名石&和氏璧&,就是一块随视角变化而色变的宝玉(疑为紫牙乌)石。实际上,奇石不仅有人文科学内涵,其本质仍是自然科学的大百科全书。因此,我们既要应用形象思维,也要应用逻辑思维,去观赏,去鉴评奇石。  二、奇石的形成  奇石是如何形成的,宏观易答,微观难解。为什么还要叙及呢?其目的在于向人们说明奇石形成的科学性,而非人与神的意造之物。  从宏观看,一句话,就是自然形成的。在浩淼的宇宙中,地球形成初期,随着热量等向太空失散,逐步冷却,由一百多种元素在不同条件下聚合,又逐步形成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和熔融物、生物等。并大致分布于地球的外层、地表、地壳和球心。各种石头(除陨石)都来自于组成地壳的岩石。椐地质学教科书载,岩石因形成原因不同而主要分三种。  1、因高温熔融物冷却形成了火成岩,较硬。包括石英类、长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景物晶体类、云母类等。  2、变质岩:原生岩因温度、压力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包括板岩、片岩、石英岩、矿岩等。  3、沉积岩(水成岩)由于海水等的压力长期作用于各种沉积物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粘土岩、页岩、砂岩、碳酸盐岩(石灰石、白云岩)、古生物化石等。  这些岩体因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冰川流动、海啸、慧星撞击、日晒雨淋、水中浪击、闪电雷击、火烧崩裂、风化浸蚀、风沙磨砺、氧化还原、离子分解、光合作用等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解体的部分,而形成了众多的单个较小石块。其中极稀少的石头具备了给人类美感的承载条件,早己存在于自然界,-当被人们发现,才成为奇石。  从微观看对于每一单个奇石没有必要追根溯源,而应将主要精力用于美学的发现与鉴赏。奇石源于自然,磨砺出大美。这句话充满哲理,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与美三者的关系内涵:科学源于自然,美也源于自然;科学重在揭示物质存在的本质,美学则侧重揭示物质的外延。也可以说,科学是美的,美也是科学的。奇石源于自然,既是科学的,也是美的。  三、奇石的特性  奇石具有自然美、唯一美、长久美三个特性。  1、自然美(天然性):奇石之美(形、质、色、纹、韵;瘦、漏、透、绉综合形成的美感)是大自然变化与运动的杰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唯-美(单一性):任一块奇石在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都是独一无二的。任意两块不能&完全一致&的。更不能再写、再画、再造、再生。  3、长久美(永久性):-块奇石存在的历史,相对人类艺术品(诗、书、画、雕。。。。。。)的寿命长得多,但不能&永恒&。石头再硬,再结实,经风吹日晒,水冲浪击,其它物质的浸蚀,仍要风化,变形,变质;更何况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因素(再加奇石笨重这一缺点,一般奇石爱好者只说好,不说不!)。奇石过去的美、现在的美,并不能按爱石者的主观愿望保持不变的永恒美,而保持相对长期的美是可能的。  另外,部分奇石爱好者还认为奇石具有&类艺术性&:是指奇石的外在形态能作为艺术美、意念美的载体或表现能力。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转载]沙漠之魂&沙漠漆&北京奇石展景观专题(6)境意奇石
大漠戈壁石
大漠戈壁石主要产地在腾格里、巴丹吉林、乌兰布和三大沙漠之中。以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最丰,硅化木类以外蒙古为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任宁夏工艺美术公司经理的马志鹏发现了这些晶莹滑润的石头,他将样品送到了有关部门鉴定,认定这些玛瑙质地上乘。由此才揭开了戈壁石的神秘面纱。可惜当时还是作为工艺品的原材料被利用。作为观赏石,并且价格飚升还是后来的事。
近些年来,由于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我国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南方等一些地区的收藏家大量收购戈壁石,使它的价格直线上升。经过一二十年的掠夺性开采,目前地表上具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已廖廖无几了。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采石者开始掘地三尺,向地下要石头。在茫茫的戈壁滩上掘取宝物,犹如大海捞针,即使偶有所获,其品质与地表经过风沙打磨过的风砺石相比,也逊色很多。所以戈壁石的价格每年都大幅度上涨。&&&
戈壁石惹人喜爱,首先因为它质地上乘。戈壁石多为玛瑙质,坚硬细密、光滑圆润。这是由于经过几千万年的大漠风吹去了棱角,把表面吹得光滑细腻。其次是造型生动、雅俗共赏。由于戈壁石成因复杂、地理气候条件特殊,形成了外形变化丰富,飞禽走兽,人物景观、应有尽有,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同时戈壁石五彩缤纷的色泽,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原因之一。
戈壁石因产地在戈壁滩而得名。目前还没有系统分类和统一的名称。大约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玛瑙:自古以来就被列入宝石类,为人们所珍爱。玛瑙是火山晚期热液充填早期洞穴后生成的矿物,主要由二氧化硅组成,质地细腻、坚硬、莫氏硬度7°左右。玛瑙造型石可呈灰、红、紫、黑、白等色。但常以一色为主,间含其他颜色,石面光润、玉透、湿润、色彩丰富、造型多变。一般形体小巧惹人喜爱,一般5cm到30cm。也有和碧玉共生的。其中数葡萄玛瑙为人珍贵,葡萄玛瑙石在通体玛瑙上布满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小珠状小球,如串串葡萄,品润亮丽,一般都是片块状很少象形状物的,颜色由洋红至深紫等。
碧玉:是由中铁及其它杂质的二氧化硅物质充填于火山气孔中,后经淋滤风化、剥离而成的色彩斑斓的岩石,其中以红色、紫红色为多,其他颜色少见,莫氏硬度7-8度、碧玉、石质、坚硬、石肤光滑,通常线条简单,多呈版块状,外形变化不大,如果以能形成一定造型,则非常珍贵。
硅化木:硅化木石是乔木在地下经不定期漫长的硅化而成。说起硅化木有识之士皆知大江南北、黄河上下都有硅化木产出(其中有钙化、铁化、石化木等)。但大漠硅化木,特别黑色的它木纹清晰年轮易辩,质地黑黝发亮,造型奇特,其它尚产有黄褐色硅化木。戈壁石是硅化木以精细、细小的特点为世界罕见,收藏硅化木以完整,有皮、有节、有瘤、树枝为佳。但象形状物更有价值。
戈壁石种类繁多,还有千层石、鸡骨石、菊花石、蜂巢石等。各具审美特色,但通常价格不及上述几种。藏石界现在有一种说法“北大漠、南大化”。北大漠系指大漠戈壁石、风砺石。戈壁石不仅具有大化石、雨花石的斑斓色彩;太湖石、灵璧石的奇特造型;有钟乳石的天工造化,也有文石的神爷鬼工;有九龙璧的硬度,又有崂山绿石的凝重。总之,它以绰约的丰姿走进了赏石家族,且后来者居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各类收藏中均有相当数量的赝品充斥市场,人们防不胜防。收藏有价值并可传世的选项成为收藏界当今热门话题。收藏奇石自古以来都是以自然天成的奇石为本。但近二十年以来,质地较软的奇石也被人打磨做假和仿造,或用硫酸泡。然而自然天成的大漠戈壁石却以它的质地坚硬,表面有各种颜色的自然包浆而难以做假。因此,它成为爱石者的宠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 奇石之魂
散 文  加入时间:日  十月 2004-11期  点击:
魏忠贤专权,阉党炎势炽盛,他们在朝排除异己,坑害贤良,对下横征暴敛,大肆搜刮民财,搞得朝野乌烟瘴气,民不聊生。黄道周一入朝班,印与同官文震孟、郑郧等正直之士订立“报国”之盟,约同以“词臣”之职,行“尽言极谏”之责。他当上经筵展书官,按规例,此职官必须奉书跪地膝行而进。然而,他以讲筵尊严,遂不循旧例,而平步行来。惹得魏忠贤竖眼横瞪威慑他,却来能如之他何。他蔑视权势,若危岩壁立而傲然抗忤。他痛恨这个无根无卵的阉人把持朝政,祸国殃民,于是,愤撰(本治论)与(原法论),指斥“奸宄窃国”“天下之将乱”,警醒熹宗帝“明法慎刑”“以振王道”。但皇帝正宠着阉官,故意装聋作哑,只知道声色犬马玩着日子,那管你谏臣有词,石头亮声!
  1627年,朱由校崩了,魏忠贤被诛,朝野人心大快,但朝政并非雨后天晴。新即位的崇桢帝朱由检喜怒无常,抖擞了一下,又马上既昏庸且无能起来。时袁崇焕为辽东巡抚,抗击后金著有战功而升兵部尚书,因杀阉党分子毛文龙却被魏忠贤遗党诬以“通敌谋逆罪”而逮捕入狱。崇祯帝大兴牢狱,株连甚众。老宰辅钱龙锡亦牵连论死。当时,举朝无人敢吭一声。唯黄道周激于义愤,“中夜草疏,排闼叩阉”,为钱龙锡辩冤。疏中直指崇祯帝的过失:“今杀累辅,徒有损于国”。崇祯帝龙颜一怒,“以诋毁曲庇”,着令回奏。他再疏辩解,表明自己“区区寸心”,“为国体、边计、士气、人心留此一段实话”。实话就是石头话,既实且硬。从来听惯软话的皇上龙耳差点划出口子来,岂能饶他。于是,黄道周此次抗疏“几坐重典”,降三级调用。正由于他据理抗争,不惜抛自家性命为垫河之石,断凶湍而救贤良,钱龙锡方得免死。此等豪举,博得朝野赞誉,同官倪元璐称他是“古今第一词臣”。
  降职后,黄道周仍以国事为重,眼看朝政一天比一天黑暗;大小官僚编丝结网,举手遮天,整天拿假话软话哄皇上高兴,以金歌艳舞粉饰升平;道德丧尽,弃仁义而谋私利;残民以治,致百姓有冤难申……对此,他痛心疾首,又奏上《辩仁义功利疏》,直陈“风教摧颓,流俗邪鄙”,举朝几“无仁义之臣”,官场上”机智相尚,谗谄相先,恶直丑正,实藩有徒。颠倒贞佞,以愚黔首”。为此,他“扪天叩日”,要崇祯帝“静观独悟”。其时,大学士温体仁、周延儒当权,兵政怠驰,内忧外患交逼,形势日危。然而,崇祯帝刚愎自用,无动于衷。黄道周感到在朝难于立足,无奈而告休。临离京时,他又忍不住上疏,建议崇祯帝退奸佞小人,任贤良君子,并向朝廷举荐一批有才有志之士。皇帝诘问:“何谓君子?何谓小人?”黄道周指剖道:“直亮刚方必为君子,脂苇荏苒必为小人;仁闽宽宏必为君子,鸩鸷狡险必为小人;乐善闻过必为君子,好谗悦佞必为小人;难进易退必为君子,竞荣图宠必为小人;非道不繇必为君子,他途借进必为小人”。“用这五条量天下,十不失一”。从来唯朕最最英明最最正确的皇上,哪听得进这些,以“滥举逞臆”之罪,将他削籍为民。
  忠谏不果,反遭去官,黄道周坦然以对。此间,他曾自号“漳海石人”,表明自己回扫故乡海野,一如那块风动万钧的奇怪石头。他本是奇石的化身,一生酷爱石头。他在一篇表书中赞道:“石者,天下之伟林也!其精确瑰致,以御君子:其博笃安忍,以御小人。自仞壁而下,拳拳而上,天下之求成立者,皆取之矣!以为易与取之,以为易取而去之,石卒玑然无所复言。故天下之有道者,莫如石也。”真是石如其人,人同斯石,表现了他坚守道义,刚正不阿,荣辱不惧,磊落无私的高贵品格!
  黄道周罢官南归,先后游历了九华、匡庐、黄山、白岳、天台、雁荡等大山名胜,攀伟岩,抚怪石,遍访他的“石朋石友”,散了一把心。途经浙江,应浙中诸生之请,在余杭的大涤山攒石头建书院讲学授业;此后又返乡在漳州紫阳书院聚徒讲授,问业榕坛,影响闽南四方。他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有学问有气节的学生。
  1636年,冬寒日冷,崇祯帝想起黄道周,召复起原官,迁左谕德,攉詹手府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克经筵日讲官。此时,朝政衰败母愈况下,外寇进逼,边土失守,贲官恶吏非醉即狂,农民起义火燃全国。
  小鬼狰狞大鬼哭,万民涂炭丑夷强。
  明明天子悲孤立,衰衮公卿竞利忙。
  今日不思弥罅漏,他年何以作堤防?
  可收拾处需收拾,莫使神州叹鹿亡!
  ――时局恶化,黄道周忧心如焚,整个官场已是水央鱼烂,几近无可收拾。于是,他又秉烛疾书,针对当时恶弊,奏上一本《拟汰冗滥清宿蠹以足军需疏》,说:“今之为国者”“人主强征暴敛,增兵益饷”;“外臣狎于刀锥,内臣竭于钻笮,奸猾纵横,忘意一切”,各级衙门官员冗溢,蠹蚀国库,为患地方,弄得国困民穷,以致“盗贼纵横”。因此,他恳切要求崇桢帝“慎喜怒”,“省刑清狱”,停止增兵益饷,坚决削除冗官滥职,“简明政治”,遏制奢糜浪费以补足军需之用,多为百姓利益着想,以安定天下。此间,值温体仁、张继发相继当政,他们借权力纠党招奸,兴东林、复社之狱,坑害刘宗周、倪元璐和郑郧等贤良志士。尽管黄遭周并非东林党人和复社成员,但他同情并支持这些力倡政治改革,亲民爱国,却势单力薄的朝野精英。于是,他挺身而出,上《三罪四耻七不如疏》,说他自己品行和才学不如刘、倪、郑等七人。他为郑郧辩诬(郑被诬“杖母”),引起满朝奸佞的非难与攻击。但他坚持为人排难,引咎归己,哪怕舍命丢官!
  黄道周毕竟是块石头,其臂峥峥,其风凛凛,水火不避,浮沉不惊;不仅严以守正,而且勇于击邪――
  1638年,宠臣杨嗣昌不守母丧之制,“夺情”出任兵部尚书,然而却“主弃义州,致宁锦孤危,且引汉和亲、宋纳币,称为乐天之事”;并嗾使辽东巡抚方一藻奏请与满清议和;又徇私推举陈新甲为宣大总督。黄道周连上三疏分劾三人。崇祯帝召对平台,当廷论质。“道周与嗣昌争辩上前,犯颜谏争,不少退,观者莫不战栗”。崇祯帝百般袒护杨嗣昌,屡屡驳他。由此,黄道周直陈:“积渐以来,国无是非,人无枉直,郡邑长官苟且了事”,“然其视听,一系于上”,“今至馋险无赖之徒群聚京师,鸟声兽声白昼相呼……。”他对朝廷的用人政策感到“诚可愤痛”,并指遭崇祯帝“忠佞不分,则邪正不明,为政之大戒也”。被激怒的崇祯帝将他叱退,贬官六秩,为江西布政司都事。
  他这块石头又一次从高高的峰顶被摔了下来。
  两年后,江西巡抚解学龙举荐地方人才,极力推奖黄遭周。崇祯帝听信宠臣构陷,怀疑解、黄二人结党,大为光火,下旨“立削二人籍,逮下刑部狱,责以党邪乱政,并杖八十”,“将杀之;究党与,诃连多人”。真是“莫须有”之罪!黄道周孤忠一士,唯知昧死苦谏,何党之有?龙廷之上他被刑杖打得血肉模糊,抛下大狱。户部主事叶廷秀挺身申救,被杖责后削籍为民。大学生涂仲吉与黄道周素不相识,闻事自南方千里迢迢一路跌扑赶到京师,呼遍六部,数次为
他上书,乞愿以死以救忠良,亦遭牢刑遣戍。黄遭周在狱中备受酷刑折磨,杖疮发作,几不能自持,但仍治学著书不辗。正如他于囚中写给友人张烃叔的信中所官:“古人于仁义烂时自裹血肉,仆于血肉烂时自裹仁义。”后来皇上生怕杀了他这样一位耿介词臣会惹来骂名,改判他永戍广西。此番杖谪,使他声名愈重,“天下称直谏者,必日黄石斋”。事后,连崇祯帝也对近臣慨叹:“黄道周冰心铁胆,自是今时一人!”――好一个“冰心铁胆”的石头汉子!
  黄道周官历两朝而居显位,在“衷衮公卿竞利忙”的官场上,从来洁身自守,“不营田宅”,一身“赤贫”。送到床上的绝色美妓他不染一指,捧到面前的济困赠金他不纳一毫,人称他是个大“冰官”。他说:“贫是吾儒本色,受侮(指遭谪受刑)亦是吾儒本色。”他只一心图报邦国,“冀欲匡时,不负苍生”,故自“策仕以来二十四年间,虽偃蹇困潦,三遭废黜,身经百折,万死复生”,从不“偷荣以承欢,遭危以自逸”,“前后三十疏,原本仁义”,“批龙鳞”,“冒锋镝”,“多言数穷,遂招物忌”。但他以奇石般“严冷方刚,不谐流俗”-的独立姿态,“忠义奋发”,极尽一位人臣的诤谏职责。
  翌年,有朝臣同情黄遭周的遭遇,当政者为了延揽人心,旨下复原官。他乞病告休返漳浦,将东皋书舍“浩然堂”扩建为明诚书院,又在漳州蓬莱峡邺山讲堂广收学生授课讲学。他一再谆谆教诲学生“读书治志”“知人安民”;人生当“以忠信礼义仁”“为五大宝”,若不,“即做成掀揭事业亦无乐处。”“读书不做官,作名贤可传可法足矣!”……
  终于,李自成攻陷北京。1644年农历3月,朱由检吊死煤山,崇祯朝覆亡。继而清军入关,铁蹄踏踏大举南进。福王朱由崧即位南京,建立南明政权,是为弘光朝,晋黄道周为礼部尚书。奉召进都后,黄道周期望振兴邦国,因上《进取疏》。可是,弘光帝整日沉溺于酒色,哪管头上的天塌了下来。而凤阳总督马士英与阮大铖等人趁机“怙势争权”,“措置乖方”,无意抗清。他“无所为”又不能为,便“不欲久厕朝班”,请往浙江祭禹陵。数月后,清军攻占南京,弘光朝倾塌。他在钱塘江边遇见拥兵南逃的马士英,痛斥其“卖国卖君”,骂得马士英狗血淋头,“落靴而走”。
  翌年,唐王朱聿键即位于福州,改元隆武,晋黄道周为兵部兼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见隆武帝有志复国振兴,便为其区划裁定庶务,制定抗清战略,以期在福建“国势既立,然后右携江西,左挟会稽,兴桓文之师,朝见孝陵,收复南京,旋清中原,以慰宗社苍生之望”――
  六十年来事已非,翻翻复复少生机
  老臣拼尽一腔血,会看中原万里归!
  他热血盈腔,原以为苍天虽倾,但只要众心合力,砥柱中流,回天尚有可望。谁知福建的“土皇帝”南安伯郑芝龙却拥兵自重,凌驾于上,明里不发一兵一饷,暗中纵敦谋降,隆武帝亦无可奈何。对此,黄道周便自请募兵抗清。他对隆武帝说:“臣以国耻未雪,中夜抚心,思圣朝垂谕之言,一字一泪一血,是以奋不量力,务请行边”。他料知大明王朝的天已崩裂难支,想自己纵然真是一块可以补天的灵石亦无法挽回;但国难当头,他只能“致命遂志”,”仗节死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说:“吾辈顽石,捣骨合药,无补于天,犹冀后人嗅此药气耳厂只希望自己能够留下忠贞的气节去激励后人。
  7月,黄道周以一介儒雅“紊手从戎”,在福州校场誓师,揭举抗清义旗,率门生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等子弟兵1000令人进发信州。他亲拟《招征书》,一路得到仁人志上的支持,各地军民奋起响应,甚至“田夫荷锄从之,日扁担兵”,“募义从军者几及万人,军声颇振”。他把各路汇集的军队加以整编和训练,遂分兵三路,一出抚州,一出婺源,一出休宁。正当各路义军与清军奋战时,徽州陷落,他提兵赴救,不幸于婺源兵败被俘。
  清军督师以“得一忠义之人,胜得土地数州”,日夜派人劝黄道周归降。早巳叛明降滑的“六省经略”洪承畴亦亲自出马,以同年、同乡与旧日僚友的关系来规劝他,又遭到严词拒绝,最后求他写副对联以做留念,黄道周当即奋笔疾书:
  史笔留芳,虽未成名忠可法;
  洪恩浩荡,不思报国反成仇。
  ――这副妙联嵌字谐音,人们一看就能读出,他在颂扬不久前在扬州血战抗清壮烈殉国的江南督师史可法,同时讥斥面前这位贪图富贵,叛国降清的软骨头贰臣洪承畴。洪承畴羞得满脸是汗,仓皇而退。
  在婺源狱中,黄道周―怀着悲愤心情,赋诗数章,“诸子收吾骨,青天知我心;为谁分板荡?不忍共浮沉……”抒发他尽忠明室,义在必死的心志。被解送至南京后,他置生死于度外,日诵《尚书》、《周易》,或弈棋、作书。囚中共赋诗310章,取名《石斋逸诗》,以“雄藩不破虏,猛士倦思乡”的悲绝诗句,再次表明以死殉节的决心。
  清廷劝降不成,决定处死他。1646年捉历3月5日,黄道周挺胸而赴刑场:“蹈仁不死,履险若夷;有陨自天,舍命不渝。”老随从跪清留几句话带给家中,他即裂衿咬指血节:”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遂慷慨就义。与他一起出征而被俘的门生蔡春溶、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随之押到,他们抱着他的头哭叫:“师魂少须,吾辈即来矣!”亦一同赴义殉难。
  清廷诏令将黄道周的头颅四处示众,至微州,他的学生陆自严费了千金买回他的头颅,合身首掩葬于金陵。数年后,由长子黄麂及门生赵子璧,扶榇归葬于漳浦石养山。
  人们闻知黄道周殉难金陵,“莫不流涕”哀恸;“留都白昼顿为阴晦”。讣讯传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罢朝”,特赐谥“忠烈”,赠“文明伯”,并令在福州为他立“闵忠”庙,树“中兴大功”坊;另在他的家乡立“报忠”庙,树“中兴荩辅”坊,春秋致祭。
  黄道周这块灵异的“顽石”终于陨落了,但他“捣骨合药”留下的“药气”――他的气节精神却激励起许多仁人志士。郑成功随之在闽南揭起抗清复明的义旗,特在思明(厦门)建忠烈庙奉祀他。其子郑经最后从铜山退往台湾,又命将士们把他的香火带过海峡,在台北艋舟甲、淡水和宜兰等地建起祠庙奉祀他,至今香火不绝。所有他战斗过讲学过的地方都曾有他的庙祀。尤其闽南,不仅庙祀犹存,甚至不少百姓家中至今仍然置有“石斋公”的神主,月月祭以香火。
  他是“志士”,是“英雄”,是“旷世伟人、全闽师表”。他“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人们将黄遭周与宋代理学家邵雍、抗金名将李纲、抗元英雄文天祥合比。明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他“宇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学问直接周(公)孔(子),为古今第一。”清乾隆帝赞扬他“立朝守正,风节凛然……卒之以身殉国,不愧一代完人。”而闽南百姓甚至将他奉为“圣人”,到处有他为圣为贤的故事和传说。
  黄道周“学贯古今,所至从者云集”,弟子遍及闽、浙、苏、赣、皖。他平生研著甚丰,计著书百余种,内容涵盖理学、易学、史学、文学以及政治、军事、教育、天文、地理等诸方面,是我国明末清初深具影响的文化巨子。
  他诗文俱佳,且工书善画,曾以“石斋”、“石人”、“石道人”、“石史”、“黄石公”等自号题之。世人称其文法为“黄体”,书法为“浦体”。他的诗,尤其晚年所作,清人蔡世远称之“丹心激越,高律吕之声;碧血成歌,动乾坤之色。”他的书法,“超尘出世,扛鼎拔山”,峭厉遭媚,独成一家,被视为明代最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之一。近现代书法大家如沈增植、潘天寿、来楚生、诸乐三、沙孟海等都直接受其书风影响。沙孟海甚至崇推黄道周为“明季书人第一”。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黄道周亦崇敬有加,诗赞他的书法是“屈铁为书动九五,屈铁为心龙在田”,并慨官“此膝终当为公屈,此泪不惜为公流”。他所画山水、人物、长松、怪石,技法极为磊落,英气飘逸,意气横生,为世所宝。他的著述与作品,国内外围书馆、博物馆多有珍藏。
  至今人们纪念他,为他建造纪念馆,以他的名号命名村、街、学校、画社和公园。东山岛黄道周公园的绿茵草坪上,矗立着他的巨型花岗岩雕像――他执书佩剑,长袍迎风而舞,浩气直逼云霄!
  他是奇石幻化的人。他故乡的铜山风动石――“天下第一奇石”即是他的魂魄,一个永不倒下的忠魂。
  人们来到风动石前,读着他的名字,是否记起他的一句话――
  “计吾生以来,未有一言一事,内不可告于妻子,外不可告于朋友,幽不可告于神明,明不可告于黎献(百姓)者。”
  为官做人能真正做到如此堂堂正正、磊磊落落之境地――斯诚为贵也。
文章搜索:博宝艺术网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欢迎加入
& 长江奇石图片
相同类别价格最高排行
长江奇石 价格
名称类型时间价格(RMB)详细数据
拍卖¥ 96,000--192,000
拍卖¥ 2,000,000--2,000,000
拍卖¥ 200,000--200,000
拍卖¥ 200,000--200,000
拍卖¥ 1,800,000--1,800,000
拍卖¥ 500,000--500,000
拍卖¥ 257,880--349,980
拍卖¥ 257,880--349,980
交易¥2,000
交易¥8,000
交易¥2,800
艺术收藏品 最新价格
名称类型时间价格(RMB)详细数据
拍卖¥ 10,000--20,000
拍卖¥ 5,000--8,000
拍卖¥ 2,000--3,000
拍卖¥ 2,000--3,000
拍卖¥ 1,500--2,000
拍卖¥ 1,000--2,000
拍卖¥ 2,000--3,000
拍卖¥ 3,000--4,000
拍卖¥ 5,000--8,000
拍卖¥ 3,000--5,000
交易¥ 协商价
交易¥1,800
交易¥1,800
交易¥1,500
交易¥ 协商价
交易¥ 协商价
下一步您可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阴阳奇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