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什么是思维定势的例子

数学里的 e 为什么叫做自然底数?是不是自然界里什么东西恰好是 e?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10,939分享邀请回答classics.mit.edu/Aristotle/politics.1.one.html每个时代的人们都有他们思想的天花板,亚里士多德的天花板就是不能接受金钱可以像生命一样增殖。他认为这是荒诞的、不是钱原来的属性、是不自然的。但如果他知道利息的起源,明白利息在经济系统中的推动作用,他可能会改变观点,整个人类经济和政治史都会彻底改写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不是第一个站出来抨击利息的人,但是他们在历代学者和政治精英中的巨大影响力,这些观点后来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后世的社会现象,例如中世纪教会禁止收息放贷、犹太人被歧视迫害,以及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都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好了,先从历史里出来一会儿,让我们来看一下利息和e的关系。利息中的ee和圆周率π都是超越数,π的含义可以通过下图的来很形象的理解。假设等边形的对角线长为1,只要等边形的边足够多,算出来的周长就可以越来越接近圆周率π。但是解释e的含义却很难找到这样直观的例子,阮一峰翻译的文章《》说的很好,只是公式太多,并不直观。幸好我在原文《》中找到了很直观的图,只要理解了这个例子,e的含义就明白了。假设你在银行存了1元钱(下图蓝圆),很不幸同时又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银行存款利率达到了逆天的100%!银行一般1年才付一次利息,根据下图,满1年后银行付给你1元利息(绿圆),存款余额=2元银行发善心,每半年付利息,你可以把利息提前存入,利息生利息(红圆),1年存款余额=2.25元假设银行超级实在,每4个月就付利息,利息生利息(下图红圆、紫圆),年底的余额≈2.37元假设银行人品爆发,一年365天,愿意天天付利息,这样利滚利的余额≈2.元假设银行丧心病狂的每秒付利息,你也丧心病狂的每秒都再存入,1年共秒,利滚利的余额≈2.元这个数越来越接近于e了!哎呀!费了半天劲也没多挣几个钱啊!对!1元存1年,在年利率100%下,无论怎么利滚利,其余额总有一个无法突破的天花板,这个天花板就是e,有兴趣可以用这个算一下。我们和圆周率再做个对比:多边形的边数和利滚利的次数是相似的。对角线为1的n边等边形,n趋于无穷,周长就无限接近于π,即π是周长的最大值。年利率为1(100%)的1元存款,利滚利的次数n趋于无穷,存款就无限接近e,即e是存款的最大值。换种表述方法:每个完美的圆,其周长都是π的倍数;每个理想的存款,其余额都是e的倍数。这里停一停,你好好体会一下。按照自然的观点,如果圆是最美的,那最赚钱也是最理想的。有人问了:为啥银行不每秒返利息呢?这样就不是100%回报率,而是171.8%了,还我的71.8%!银行哭到:臣妾做不到啊!!!以上是意淫,银行不会这样发利息,洗洗睡吧,下面这个案例才比较现实。利息的逆运算还是从一个虚构的故事开始:有一土豪要去银行存入大额存款,比如存1元。银行经理推荐他投资理财产品,因为年利率高达100%,按照指数运算,bla bla bla……但土豪的数学只有小学水平,听不懂有点烦,就问投资多长时间才能到10倍,100倍,1000倍?经理有点懵,土豪不按常理出牌啊!一般人都是根据存款时间问收益,例如收益第1年多少、第2年多少、第3年多少……土豪居然逆向思维,根据收益问时间,多少年2倍,多少年5倍,多少年10倍!不愧是老板,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于是经理就从第1年开始算,把10年内每年的收益都算出来,列成一个收益列表,如下图:然后再找出收益最接近10倍,100倍,1000倍的年份指给土豪土豪一看第4年、第7年、第10年就肯定超过预期收益,非常高兴!经理用这张表查找收益,再找到最接近收益的大体年份的过程,就是利息的逆运算,是最简单的对数运算,这个表就是对数表的雏形。其实这和我们根据加法表进行减法运算、根据乘法表进行除法运算是同一个道理。例如知道了,就可以很快知道的除法逆运算结果了。好了,放松一下大脑,继续回来穿越历史。对数发明的历史据说4000多年前,古巴比伦时代的人们就发明对数和对数表了,但因为我没找到资料证实,只能从近代开始。16、17世纪,英、法加入了大航海的行列,开始了美洲殖民地的开拓,远洋贸易变得日益频繁。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地球是球形,大海上船只的位置靠经纬度来确定。纬度测定很容易,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通过测量北极星的仰角,可以估算出船已经在南北方向航行了多远。但是经度的测量不是一般的困难。在茫茫的大洋上,如果无法准确测定船只的经度,代价会极为高昂。1707年,四艘英国战舰击败法国地中海舰队回航,10多天的浓雾让舰队完全迷失,因为算错经度,舰队触礁,两千名士兵死亡。1714年英国悬赏2万英镑(相当于现代的2000多万人民币),寻求精确测得经度的方法。对于商人来说,与市场上的同类对手竞争,谁的航海定位越准确,意味着风险越低、利润越高。对海军也是,同样的战舰,定位越准确,航行的时间越短,在战争中速度往往是决胜的关键。经度的精确测量问题直到18世纪才得到有效解决,这归功于发明了高精度机械钟表。这段历史还被拍成了电影和记录片,推荐一本精彩的书《和罗辑思维的节目《》。但是在哈里森之前的数百年里,人们只能求助于天文学家来解决,因为天空就是人们最早、最精确的钟表,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就是上面的表针,读懂这个钟表,就可以知道时间和经度了。天文学家观测天体,计算出运行的轨道,来预测未来几年每个时间点上天体所在的精确位置,英国天文学家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时间为基准,再把时间和天体位置整理成详细的表格,公开出版发行。这套星表可不便宜,星表加上六分仪售价约20英镑,相当于现在2万人民币,即便这样也经常脱销。海上的人用六分仪测量天体,再去查那本高价天文表格,求得当地时间和格林尼治时间,知道两地的时间差,就知道现在的经度了。16世纪和17世纪之交,天文学家和通过大量的观测,绘制了当时最精确的星图,解决了天文学家天文数据精度不足的难题。有了高精度的星图,全欧洲的数学家开始了天体轨道的计算竞赛,很多科学家也因此获得了商业和学术上的丰厚回报。那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可不是像现代这么冷门,更像当今那些IT、金融等热门行业里的精英一样,享受着人人羡慕的不菲高薪。顺便说一下,日心说之所以能取代地心说,也是因为日心说模型更简洁,不仅计算起来更简单,而且预测非常准确,可以很好的解释行星逆行等现象,这是地心说完全做不到的。即使这样,要想预测天体的运行,其计算也是极其繁琐和浩瀚的,在解决计算问题时,数学家们发明了大量崭新的数学理论和计算工具,包括对数、解析几何、微积分和牛顿力学等伟大的创新。可以说天文学是当时科学界最闪亮的宝石,是当时的高科技热门产业。其中,对数的发明人就是。纳皮尔是天文学家、数学家,在计算轨道数据时,也被浩瀚的计算量所折磨。"看起来在数学实践中,最麻烦的莫过于大数字的乘法、除法、开平方和开立方,计算起来特别费事又伤脑筋,于是我开始构思有什么巧妙好用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约翰·纳皮尔,《奇妙的对数表的描述》(1614)《》但纳皮尔不是一般人,不想像IT民工一样苦逼的重复劳动,于是用了20年的时间,进行了数百万次的计算,发明了对数和对数表,堪称学霸中的战斗机。为了理解对数计算的优势,我们通过案例来说明,下面的表格里有两个数列:第1行是自然数,他们是等差的;第2行是2的倍数,他们是等比的;要计算第2行的等比数列中任意两个数的乘积,例如;先到第1行的等差数列,寻找对应的数,16对应4,64对应6;然后做加法,,再查找10所对应等比数列的1024;得到计算结果就是借助这个表,仅靠心算就可以用的加法,完成麻烦的16×64乘法。同样也可以进行除法变减法的运算,把,变为,对应结果为8。把这个表变的更长,就可以计算数值更大的乘法,这个表就是极度简化的对数表。以上仅仅是对数的优点之一,对数的易于计算,大大减少了数学家、天文学家的计算量。拉普拉斯认为“对数的发现,以其节省劳力而延长了天文学家的寿命”伽利略说过“给我空间、时间及对数,我就可以创造一个宇宙。”如果把对数表的数列设计成尺子,就成了计算尺。有兴趣可以读果壳网的《》把直尺掰弯了就成了柱状算尺,像不像风水大师的道具?微积分中的e有人说:我不懂微积分,估计看不懂!没关系!你可以这样理解,积分是升维的过程,微分是降维的过程。例如把一张张纸叠起来变成厚厚的词典,这是从2维变成3维的升维,这是积分;把一大块羊肉,切成一片片羊肉片,就是从3维为变2维的降维,这是微分。在微积分中,底数为e的指数函数,其导数还是这个函数,也就是不论求多少次导数,其导数就像一个常量一样永远是恒定的。不知道别人的感觉如何,反正我第一次知道时是很惊奇的。举个例子:西瓜都切过吧?无论你怎么切一个实心球,其横截面都是圆面,也就是3维降2维,还是和圆有关。2维的圆面也是有很多1维的同心圆组成,也就是2维降1维,还是和圆有关。如上所说,球被降维了2次还是和圆有关,π这个常数你是甩不掉的。这一点对更高维度的球也适用,参见。也是这样,而且比球面更厉害无论如何降维,总是老样子,一点儿都没变!就好像你切掉孙悟空的一部分,你以为是一小片肉,睁眼一看,居然是另一个孙悟空,而且一样大!这种自相似或全息性太匪夷所思、太好玩儿了!大刘!我知道怎么化解《三体》外星人的降维攻击了!下面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样子美妙的螺线在上面的部分中,指数函数的美并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让我们换一个视角看,你一定会大吃一惊。我们知道二维坐标系除了直角坐标系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是,如下图我们把指数函数换成极坐标,就变成了,是点与极轴的夹角。这时的指数函数就会变成下图的样子,这个螺线叫对数螺线(),又叫。之所以叫等角螺线,是因为在极坐标中,螺线和射线的夹角始终是一个固定夹角,如下图所示,蓝线每次穿过射线时,其夹角是固定的,也就是等角,我们在后面会用到这个等角特性。有人说:等等!我好想在哪里见过这货?不对,这个图,好像有什么东西乱入了!&_&#这就是人体曲线,啊不,是斐波那契螺线,网上很流行玩这种摄影,都快被玩坏了。柯南的表情好贱!斐波那契数列就是1,1,2,3,5,8,13,21,34,55,89……这样的数列。其特点是前两个数加起来就是下一个数,例如1+1=21+2=32+3=5……34+55=89……用这些数画出来的半圆,可以拼接成下面的螺线形状,这就是斐波那契螺线。套用在美女图片上就可以这样玩,虽有过度解读之嫌,但可以获得极好的传播效果。有趣的是这个数列还和黄金比例有关,例如55/34≈1.6176,接近黄金分割比例1.618,数列的数字越到后面,结果就越趋近于黄金分割这个无理数,如下图不过斐波那契螺线仅仅是对一种叫黄金螺线()的近似,黄金螺线是一种内涵黄金分割比例的对数螺线,下图红色的才是黄金曲线,绿色的是“假黄金螺线”(斐波那契螺线),近似却不重合。很多科学家发现对数螺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从大如星系、台风,到小如花朵、海螺……宇宙中到处都是对数螺线的身影原来e以这种特殊的方式隐藏在自然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e被称为自然底数的原因,这和大自然没太大关系。为什么自然界中存在这么多的对数螺线呢?因为对数螺线具有等角性,受环境影响,很多直线运动会转变为等角螺线运动。我们以飞蛾扑火为例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因为天体距离很远,这些光都是平行光,可以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如下图所示,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这样飞才最节省能量。但自从该死的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蛾子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最后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蛾子说:趋你妹的光啊,傻瓜才瞪着光飞,不知道会亮瞎眼啊?!!我们完全被人类误导了,亿万年才演化出的精妙直线导航方法,被人类的光污染干扰失效了!不用假慈悲的飞蛾扑火纱罩灯了,凸(#‵′)凸,赶紧把灯关了吧!注意下图飞虫都在做螺线飞行,如果昆虫有趋光性。直飞不是更好吗?不要以为只有蛾子会这样,人在用指南针导航时也有同样的问题,因为篇幅太长就不展开了,有兴趣请移步《》。根本原因是原来作为参考的平行场变成了中心发散的场,导致直线运动变成了螺线运动。我们也知道,绝对平行的场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为了计算方便,在小范围内近似认为平行而已。如果把尺度放大了看,更多的场是不平行的、是发散的,所以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等角螺线现象就很正常了。例如理想状态下,流体应该是直线运动的,但在发散场和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就会像飞蛾一样走出类似等角螺线的形状,天上的台风和水中的漩涡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过实际情况远比这要复杂,只能近似这样考虑。关于对数螺线还有一个小笑话。对数螺线是笛卡儿在1638年发现的,雅各布·伯努利也做了研究,并发现了许多非常优美的特性,经过各种变换,结果还保持原来的样子。他十分惊叹和欣赏这种美,要求死后自己的墓碑上一定要刻上对数螺线,以及墓志铭“纵使改变,依然故我”(eadem mutata resurgo)。结果石匠同志误将阿基米德螺线刻了上去,雅各布九泉有知一定会把棺材掀翻的!(╯ ̄皿 ̄)╯︵┴─┴阿基米德螺线是这样的:常人的确看不出区别,你能看出来吗?千万不要搞混啊!好了!长篇大论快结束了,能坚持到这的都是Winner!下面开始讲为什么叫自然底数了。对数的底数对数中最常用的底数是10、2和e为什么要以10为底数?因为我们使用10进制,和科学计数法也是10的倍数,例如阿伏伽德罗常数。所以的逆运算,以10为底的对数 lg x最常用、最方便,所以又称常用对数。10进制是数字表示法中最容易普及的,根源是我们有10个手指,人们初学数字时都喜欢借助10个手指学习1、2、3……10。到了学加减运算时,更是喜欢借助手指计算。不仅老师认为这样教学直观,学生也认为这样练习方便。通过教育,这个强大的习惯,被最广泛的传播和固化下来。但如果是8个腕足的章鱼发展出了文明,可能更喜欢8进制。为什么要以2为底数?因为2倍或成倍式的增长,即,是我们日常中最简单的指数式增长。我们经常说数量成倍、翻倍、翻番、翻两番,都是2倍率的增长。你可能也发现了,前面的存款例子实际上都是,因为这样的例子最容易理解。所以的逆运算,底数为2的对数 lb x 也会比较常见。虽然对数的底数2和10是人们使用体验和认知体验最好的对数,但是在数学中,这两个数却是不自然的,因为都是在方便人的需要。为什么e被称为自然底数?用e做底数的对数表达方式是 ln x 按照古希腊哲学家的自然思想,自然是指万物的内在规律,就像自然数一样,是事物本身的属性,不以人的喜好而变化。前面在讲“利息中的e”时,曾拿π和e做过对比。边数越多越接近圆,利滚利越多越接近最大收益一个对角线为1的多边形,其周长最大值是π一个本金为1利率为1的存款,其存款余额的最大值是e按照古希腊的自然思想来看:对于一个完美的圆来说,π才是自然的,是圆本身的属性,尽管从数值上是一个“无理”的数。对于最快速的指数增长来说,e才是自然的,这是指数增长本身的属性。而科学家们也发现,在做数学分析时,用e做底数的对数 ln x 做计算,其形式是最简约的,用其他对数例如lg x 做计算,都会画蛇添足的多一些麻烦。 ln x 就像美学上的“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对数学家来说,最简就是最美。这是一种纯理性的美,通过感官是无法欣赏的,只有熟悉数学的人才能深刻的感受到。这种美令无数数学家为之痴迷,虽然不会像毕达哥拉斯那样狂热,但也终其一生孜孜以求。结论历史上,"自然"是一种划时代的思维方法,自然还有和谐、完美的内涵随着利息、对数、指数的发明,人们发现了e的存在1元存1年,在年利率100%下,无穷次的利滚利就会达到ee和π一样都是内在规律,反映了指数增长的自然属性大自然中到处都有对数螺线的身影其他底数都是发明出来方便人使用,只有e为底数是被发现的数学家发现以e为底数的对数是计算中最简、最美、最自然的形式把e冠以自然底数、自然常数之名,把e为底数的对数称为自然对数,是数学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对e所进行的美学评价。2004年Google公司IPO上市,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决定上市融资总额为美元,也就是e的前10位数字。因为他们都精通数学,很喜欢e的自然之美,当然也希望公司能像一样实现指数型高速增长。Google其实是Googol的错误拼写,Googol代表这样的天文数字,实现这样大的数看来也只能靠指数增长了。为什么写这个超长的文章?因为现有的解答我都不满意,有人只说e的数学含义,有人只说自然的表层意思,不能很好的解读e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解读e当然是简洁的,但也不是我喜欢的方式,这样不仅丢失了太多有价值的信息,还会把很多人拒之门外。我相信从大历史尺度,用生活的案例来还原e的全貌,可以让更多人来欣赏e的自然之美。耐心的读完全文,你一定会有惊喜。#以下为补充介绍对数为什么叫对数?根据前面所说,纳皮尔将对数命名为Logarithm,拉丁文中logos的意思是『比率』,他用一种几何的方式发现了比例对应关系。1653年,清代顺治年间,对数传入中国,薛凤祚与波兰传教士穆尼阁编写了《比例对数表》。康熙时的《数理精蕴》解释了『对数』中文名的来源:『对数比例乃西士若往纳白尔所作,以借数与真数对列成表,故名对数表』。为什么对数发明早于指数?有趣的是,历史不走寻常路,对数的发明居然是早于指数!这就相当于先发明减法符号,再发明加法符号。1614年,纳皮尔发明了对数和对数表。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儿发明了指数,比对数晚了20多年。1770年,欧拉才第一个指出:“对数源于指数”,这时对数和指数已经发明一百多年了。我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纳皮尔首先发现的是大数运算中有对应比例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简化计算,而不是考虑求指数逆运算的。指数运算大家一直用,不过是用自乘的方法算。笛卡尔发明的是指数运算的符号和规则,简化了这种运算。对数和指数是不同目的下的发明,一开始人们就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直到一百多年后,欧拉才把这种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明确下来。后人喜欢把容易的运算说成正运算,难的运算是逆运算,例如加法易,减法难,这是认知路径的先后造成的。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学习的:先学指数,再学对数,指数是正运算,对数是逆运算。我们直接学习了结论,一开始就明确谁正谁逆。但其实两者互为逆运算,谁做正都行。欧拉发现两者关系后,人们在教授数学时,为了认知体验更好,把简单的指数放到了前面,不容易理解的对数则放到了后面。这就是后人才有的疑惑,就像亚里士多德认为利息的不自然,中国人奇怪“货币”有贝字一样,因为历史断层,我们也会惊讶于指数的发明居然会晚于对数。后续阅读干扰昆虫导航会发生什么样的趣事:《》发明利息是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背景:《》无限的指数型增长会引发什么陷阱:《百家争鸣是如何幻化成昙花一现的:《》推荐阅读本文力求通俗,没用数学公式,但这样e更多的美就无法展现,目前所讲的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在数学家的眼睛里,还可以看到e有无穷多的美妙特性。有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基础的人可以系统阅读下面3本书:马奥尔的《》陈仁政的《》堀场芳数的《》我认为读数学史更能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下面的资料推荐阅读《》4卷册《》《》《》还有罗辑思维推荐的《》都看到这里了,这场思想马拉松能跑下来可真不容易啊!给这篇长文、也给自己点个赞吧!以下是不完整参考资料,有兴趣的可以阅读71K3,65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没有更多推荐了,
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内容:
101个著名的心理效应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谢邀。&br&&br&浮躁的主要原因还是你&b&“有理想,无蓝图”&/b&造成的。&br&&br&十二岁,我第一次将兴趣投入到写作,梦想是做一个像斯蒂芬金那样的恐怖作家。&br&&br&我中过稿,也毙过稿,明白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我一生都有可能无法完成。&br&&br&&b&我开始把目标慢慢缩小,每天写一千字,每周读一本书,每月过一篇稿,每年出一部书。&/b&&br&&br&人生就像过河,梦想就像背后的大石头。背着一整块石头过河,不是被压死,也是被沉入水中淹死。&br&&br&所以,我们要把石头劈成小块,一点一点带走。&br&&br&可能你一生都无法把所有石头都背过河,但是已经背过的,就是你已有的成就。&br&&br&&b&梦想从来不是用来实现的,梦想是用来一寸一寸接近的。&/b&&br&&br&&b&把你伟大的梦想拆成平凡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一天,体会一寸一寸接近的快乐吧。&/b&&br&&br&祝你好运!
谢邀。 浮躁的主要原因还是你“有理想,无蓝图”造成的。 十二岁,我第一次将兴趣投入到写作,梦想是做一个像斯蒂芬金那样的恐怖作家。 我中过稿,也毙过稿,明白这是一条很漫长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甚至我一生都有可能无法完成。 我开始把目标慢慢缩小…
想写点励志却真实的事情,那些说中国已经变成一个拼爹社会的,你们恐怕是没有具体接触过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在我所见的环境里,能拼爹的确实是少数,有爹却拼不成的占了绝大多数。&br&&br&承认“拼爹社会”已形成的都涉及到一个认知上的盲区,就是间接承认了个人水平再不济有个好父亲也就能有个好前途,这个社会并不存在与个人能力相关的竞争关系,只要你有个厉害的爹做事时就会有人给你面子,钱与权能够搞定一切。但现实根本不是这样的。&br&&br&(为什么不想想另外的可能,因为同事都知道你有背景所以总在盯着你时刻等你犯错以找机会压制你;你的后台是某官,某官通过A领导安排你进某岗,B领导与A等级接近但存在矛盾,B为了牵制A很可能将你作为斗争牺牲品,有机会就给你出难题下绊;接近你的人不一定都真心欣赏你,还有可能是找机会想贪便宜的;如果曾表现出富有,你遇上骗子的可能性要比普通人高得多... 如果你没有对应能力,一切资源都不一定是好东西,所有的助力都有可能成为阻力)&br&&br&先说前提。我工作的场所是一个在传统概念中相对稳定的事业单位,之前没关注,最近几年逐渐留意到,这其实是个富二代与官二代的多见地,是稍微有点钱与权的人最喜欢让孩子进入的地方,他们一般会认为这样的工作会对子女的未来有保障。从各类市领导的直亲,省级干部的裙带,当地中小企业主的儿子,煤老板的女儿,文化小圈里的名门之后... 种种背景应有尽有。但另一个现象却是,他们的父母也只能帮他们到这里了,个人能力有限的话,承担不起重要的工作,父母能耐再大,单位都不会也不敢把要岗交给他们。父亲永远不能替代孩子进行工作,而每项工作都涉及到具体相关责任。当父母的能为孩子做的,只是帮他把路铺到孩子自己能力所及的地方而已。&br&&br&老子英雄儿好汉?才不是那么回事。把富二代官二代们全部脸谱化概念化,就是观念中最大的思维定势式错误。另一个误区是聚光灯效应,我工作几年后才注意到二代们不只是高处的那些成功者,就是因为之前一直把视线焦点放在了少数的几个人身上,却忽视了角落中一直默默无闻又毫无特色的更多二代。含着金汤勺出生并不等于幸福,他们也都只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有自己的痛苦和局限,有些人因为家庭原因,甚至内心的痛苦和压力比常人更大。其中有人耽于安逸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有人因极力想向家人证明自己却在尝试经营中被当肉鸡反复坑骗,有人明明父亲事业有成自己却只知沉溺游戏,有人多年潜心学佛一心不问世间事... 有人的家庭隐性离婚,父母对其成长都疏于关心导致她一直重复在忘年恋情中,有人与家庭关系不好,有升迁机会时不愿与父母商量,从来不曾运用家族力量为自己牟利。更多的是这种类型,努力工作态度乐观却像缺少点什么,人格简直可以用纯真来形容,我猜那是因为父母自小对其掌控过多,家庭的保护伞打的太大,导致其从未有过波折经历。其中最让人伤感的是这个例子,他完全是强势父亲高压教育下失败的产物,在父母过度干预人生的状态下他疯了,没有人知道他疯的原因,只是有人见过他曾沿街在深夜的长街上狂吼狂奔,此后便日益不正常。现在他每天在固定时间披着破旧的军大衣坐在单位大门口,看来往上班行人。他长得其实很漂亮,父亲据说在当地官场曾坐到重要位置,我不知道也不敢想象退休之后的老人会不会对当年的错误教育方式而感到后悔。 &br&&br&在有具体事务要做的工作环境中,这已经不是一个有好爸爸就能有前途的时代了。在一个不算腐旧的行业制度下,通过正规招聘途径获取人才唯贤是用已经是常态,有能力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诸多官富二代位置之上工作早是寻常。这种现象在几近老朽的中小型事业单位都如此,相信在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行业中应该体现更为明显。放眼看去,父亲有能力孩子又争气的只是小部分,那些在你眼前借助家族实力脱颖而出的例子,绝不仅仅是因为父亲强大,与子女本身既具十足资质又肯下苦功也有莫大关系。优势家庭中的孩子,不仅成家的多,败家的也多,耀门的有,坑爹不倦的更难以计算。不能只选择性看到有利的一面,他们面临的问题陷阱同样也不是少数。&br&&br&在经商家庭中,父亲更容易用精明的眼光衡量哪个孩子有实力继承自己,哪个孩子只能一生平庸。还见过些坚决拒绝让孩子参与生意,只给他些小钱让他生活满足的家庭。在那种类型中,你可以看到他在一个普通单位普通岗位做些无风险低职责的工作,开着的却是极好的车,住的是好地段的房子... 但父母也只为他做到此处。经商家庭通常都是多子女式,家族内部本身会存在竞争关系,父母的心也常有倾向。不被看好的那个孩子因为家庭基础衣食确实是无忧了,但那也只能稍微掩盖下兄弟被认可,自己却被不被父母承认能力的潜在痛苦。&br&&br&有些聊的远了,话题回来。要知道,如果你想在职场中获得一个闲岗肥差,听起来体面事务少用不着出力的那种,你很可能是争不过官二的,人家确实有背景资源。但如果你有能力也有意愿做高标准高技术含量高成就感的工作,就没有那种只能靠关系上的二代敢跟你争,因为你的强势资源就是你自己。从这个角度看,最好的工作岗位永远是留给有能力的人的。(因能力与心态之差败下阵来还真没什么可抱怨的)人活着不是为了偷懒,而是更全面的完成个人价值,享受创造,蜕变,拓新的乐趣。当我们参与竞争,从来不是为了争“闲”,而是争“忙”,为了更好的将自我价值最大化实现,并让此价值能够长久发挥与延续。&br&&br&再换个角度。人们常有一个认知误区,那就是一步登天的就是好的,起点高就是好的,却往往忽视了“人永远无法得到与自己不相称的那部分东西”的道理。越是轻松被推到某个位置,遇到与自己能力不符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大,遇见下面想拼命把自己拉下去看笑话的人就更多。世界对每个人都是不公的,这就是最大的公平所在。玩起职场黑幕的时候,穷二们的手段可能一点也不会比官二要少。你拼背景?好,我一无所有,便更加无所顾忌。实名或匿名举报,利用舆论工具扩散所谓内幕引关注,各种事务上的不配合,造小圈子形成拉锯战长期对抗... 你有亲爹我认干爹,你用钱权我用身体。人的竞争本能在那里放着,只是各自方式底限不同罢了。当具体利益当头的时候,看似稳如泰山的可能是真正如履薄冰的那一个,看似背水一战的可能并不乏力。谁都有可能在竞争中败下阵来,小弟能拉大哥下马,一段设计丑闻就能让一个人的前程从此笼上阴云。不想从此类角度思考,不代表这些事就是少数。(这段内容仅当开拓思路好了,提倡不作为只斗争并不是我答题初衷。远离恶性竞争的修罗场,得到的总会比失去的多)&br&&br&看到此处你明白了吗?“拼爹”现象存在,但它永远不会成为主导个人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它只会是各种社会现象中的一个小小的面向。但同时,我是站在一个相对中阶的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人告诉我在更上层的社会建筑中,比如军政领域此现象会比较严重,但那些就不是我能写的范畴了。对未来的打算是从政的最好不要看这篇文字,它可能会对你无用。但把人生目标定在那座独步桥之外的倒是可以自行判断,大环境是不是有那么绝对,父母能力是不是就与子女能力相挂钩,被推上去的是不是就一定不会再掉下来。最终你的路要怎么走,个人素质要如何提升,具体还是要靠你自己。&br&&br&让我们不妨活得明朗一些,在大多数单位与工作环境中,你根本不需要争过那些父母有钱有权的同龄人,岗位与机会又不是只有那一两个,你只要争过起点和自己一样的人就好了。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根本不是在人群中比例占少数的二代们,而是与你起点一致的大量普通家庭出身。能做到一步步比同类更好,往平处看,以积极态度做事,尽所能为下一代积累下足以支持优质教育的资源,永远不忘自己努力的初衷是为了创造价值,你就已经相当了不起。&br&&br&----------------&br&&br&七月的反思:这题明明几句话就可以说完,却被我写成了长答。你只要在毕业若干年后,回头看看有多少昔日家境远不如己的同窗混得比自己好就明白了;你只要想想有多少当初同起点的朋友活得都比自己更有底气就明白了;当然你也有可能是破茧成蝶那一个,到时你会更明白我说的。社会上财富与地位的重新洗牌无时无处不在,当你只想停留在心理舒适区,假装只看得见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却刻意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东西,那我真的就什么都不能告诉你了。
想写点励志却真实的事情,那些说中国已经变成一个拼爹社会的,你们恐怕是没有具体接触过另一个层面的东西。在我所见的环境里,能拼爹的确实是少数,有爹却拼不成的占了绝大多数。 承认“拼爹社会”已形成的都涉及到一个认知上的盲区,就是间接承认了个人水…
我读高中的时候买了生平第一本书就是《老子庄子列子》。书薄,便宜,正版新华书店才10块钱。因为穷,从来不买正版。我的功课很差,但是很努力,所以压力很大,加上深深的自卑,在学校里每天都像在地狱一样,我没去过地狱,姑且这么比喻,但我想那应该是一个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方。&br&&br&从此一看十载有余,现在还在看,越看越觉得道德经所言,字字无假,字字真言。&br&&br&当时只见到书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简单的一句,给了我自信的希望,我深信宇宙世间,高低优劣的对立和转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虽然日子艰难,但我从未放弃。我信成绩不好,不代表没出息,上了大学,也不代表有出息。我从不和人攀比,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不必比较。现在我也这么认为,将来我还会这么认为,嘿嘿。书里说“水,处众人所恶,利万物而不争。以天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这句话曾一度让我受益,我生来弱小,常常被人欺负亦或是被同学看不起,除了这书的这段话能安慰我之外,就没有了。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高下输赢,有输赢就是成功和失败,有成败就有鲜花掌声美女和唾弃冷漠鄙视。我是一个卑微的人,女同学是看不起我的,老师只觉得我可怜,男同学觉得我胆怯。葛(瓜葛)强不葛弱,这是农村的俗语。弱国无外交。没有人愿意做我的朋友。人类是邪恶的,人心是险恶的。许多年后我读到《韩非子》,才知道,人心之恶,何止千年。老子韩非生活的时代,于今天并无不同。&br&&br&那些关于欲望,关于求索,关于幸福,书里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屌丝的我却暗恋校花,只是暗恋,我把一切深埋在心底,如果一个很傻的屌丝告诉你,我没什么理想,那么这句话绝对是是假的,任何人都有雄心壮志,都想做第一名,都想权倾天下,但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要不到会很痛苦,这痛苦就像地狱一样,地狱(我没去过,想去的自己去)。我深信了,自我安慰也罢,不是消极,没有人会消极,只是没有办法。《道德经》里的话让我晚上睡觉安稳一些,看到别人成双入队,我也坦然一些。&br&&br&我从来都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的,在别人面前炫耀的人。那时候我拿着本道德经在课上看,其他同学也看,看不了两句,就走了。嘿嘿,他们不知道我有多痛苦,我是在寻求解脱。&br&无论怎样,半生不熟,道德经给了我力量和不放弃的理由,我不能够懂她的全部,但我相信她说的,相信就足够了。在黑暗里行走,如同闭上眼睛,你相信领路的人,就算他把你带进深渊,你都要相信,你只能相信。还好,我所信并不错。&br&&br&高考还有两个月,我就回家了。&br&我知道结果,何必考一次,什么遗憾不遗憾的。&br&后来南下打工,进血汗工厂,做服务员,销售员,上山采矿,各种卑微的工作都做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亲情爱情有情,这些个乱七八糟的东西。人和人是什么关系,父母亲人,朋友爱人是什么关系。我记得三四年前的那个春节,我满心疲惫,对未来茫然而不知所措,坐立不安的时候,父母亲人并没有些许鼓励和安慰包括理解,只是一顿乱戳和满脸严峻以及无可奈何。想到当年苏秦出游数载,一无所成回来时 “妻不下织,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的情形而有过之无不及。”皆某之罪也“嘿嘿,只能这么说吧。&br&&br&。。。&br&我曾一度杀气腾腾,怨气冲天,我在想为什么。&br&遇到的种种不平,受尽凌辱,为求一地一餐而不可得,我只想要简单的爱情,可是那个女人狠狠的没有一点声音,手起刀落,杀得我魂飞魄散。只剩下平时把酒言欢的所谓朋友的嘲笑,从前我以为我把我的快乐分享给朋友,我的朋友也会很快乐,后来发现不是,没有人希望你快乐,你快乐意味着他们不快乐,没有人希望自己不快乐,你懂的。我说我是个傻逼是个窝囊废是个饭桶,他们就呵呵呵呵的笑了,真心笑了。连打个台球都要兼顾各家心里平衡,冷汗直出,变脸翻书一般。让我不得不远离分输赢有胜负的游戏,所谓朋友在输赢面前算个屁。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人人都要赢,我要强,我要强。这是人性吧,周围比比皆是。我也曾经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要比别人强呢,什么才是强?为什么要如此攀比打台球不行可以打羽毛球啊,这个不行还有那个啊。《道德经》说,柔弱胜强。坚强者,死之徒。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商君》说,“&em&自恃者,得天下&/em&。 &em&得天下者&/em&,先自得也”,《周易》说”君子自强不息“《孙子说》可为不可胜,不可为必胜,胜在敌,不胜在己。&br&原本世界很美好,大家互相扶持无相努力。可是你不是一个人活着。&br&有人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杀戮,就有不公平。&br&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又不能死。&br&咋办?你很痛苦。&br&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有情,你什么都没有。你不会相信世界上任何东西。&br&再没有感情,或许本来就没有,但是你又放不下。&br&你很痛苦。因为一切没有意义了。&br&&br&这是一个让你又恨又爱又好笑又哭泣又放不下的世界。&br&你身边尽是些你生气又不能生气的人群。&br&&br&很多年之后我明白,原来我困惑的,先圣先贤们也曾困惑过,他们已然给出了答案。&br&&br&于是:&br&佛说,一切苦。蒙住眼睛,不见为净,本来就是这么苦逼的,就这么过吧。&br&儒说,仁者,爱人。爱一切人,把所有人都当小孩子来对待,对他们宽容,让他们惭愧。&br&法说,术,势,法。人心是靠不住的,动手最快最有效。&br&墨说,兼爱非攻。干脆自己建一个帮派,嘿嘿,一时兴起,最后散伙了吧。&br&道说,无为。爱咋咋地,我走了,不要烦我。庄子跑的更远,都拉不回来。&br&&br&《道德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发源。哲学是啥,我臆测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自己和这个世界的问题,自己和别人的问题的。也就是说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就是解决问题的。&br&《道德经》帮助过我,以后还要仰仗她帮我。&br&&br&老子不知道什么是哲学,但是老子依靠自己的经验,从自己的角度,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希望后来者不要这么痛苦,他曾经很痛苦。他希望人人和平,人人快乐。&br&他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悲观的,他永远也达不到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所以他希望。&br&&br&人生是孤寂的。&br&&br&《道德经》说,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br&&br&这就生动的说明,他的世界和别人的世界完全不同,他也在挣扎,在灯红酒绿间,在觥筹交错里,在跟别人的交往中看尽人生百态,最后选择出世。这是他认为最好的快乐。&br&&br&他认为,欲望是万恶之源。&br&人不应该受制于欲望。&br&他勇敢的承认自己的渺小。&br&而欲望的多寡直接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标准。包括在社会中生存,你不仅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而且还不能有自己的利益目的。&br&&br&你能得到多少,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别人。&br&最重要的是得到和得不到,本来没有不同。&br&&br&&br&所以他说,“受国之垢,是谓&em&社稷主&/em&;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责任和义务紧密相联,你的权利,不仅不是让你为所欲为的,而是让你承受的比任何人多,你要失去的更多,通过你的权利让更随你的人们走出苦难走向光明。然后,你还不能为了名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你只需要好好做事情,而不能抱有私人的目的。那么那些所有人想要但却不是你要的,比如权利,金钱,名誉,上天都会赋予你。退起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爱以身 为天下,可以托天下。所以他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接受上天的命运,是不得已,受于不得已。&br&&br&这些都不是装出来的,不是假的,是真的,发自内心的,如果不是深刻理解发自内心的做事情而不求功名,那么你就坚持不了几天的。虽然看起来很虚伪,俗话说老子就是装。为什么一个人登基上位,要谦虚说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最后被逼的才当了上了上位。因为你是不得已。你之前做的事情不为这个位置的,叫军师出山,称先生受累,天下苍生。这绝对是真心发自内心的语言,不然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力量的,没有人可以保证一定成功。试问毛公当年革命,若不是真心的为了人民为了公平,而只是为了一个不靠谱的扬名立万而冒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风险做这件事情吗?是你你做不做?尤其是一开始根本没人能保证赢,如果不是这坚强的信念,谁这么做?傻逼都不会做啊。&br&&br&关于成功,其实也可以遇见,世界上的成功都是不得已。&br&没有人一开始就想改变世界,就想多么成功。无论是谁,一开始只是很小心的做事情而已,成功是后来的事情。恰好是那些想成功的,看成功学的,最后都没成功。&br&&br&你问《道德经》到底有什么用?就是这个用,她告诉你什么事真正的强大,什么事真正的人生,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她让你修正你邪恶的本能,给你正能量。让你从痛苦中得到解脱。&br&《红楼梦》就是道德经的翻版,你不信吧。&br&&br&中国的哲学就是”防守“的哲学。所有这一点都是从《道德经》开始,无论墨家、儒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纵横家、法家、公孙家、医家、名家、道家等诸子百家都是继承这一点。法家不怕你有欲望,就怕你没欲望。无欲无求,你就没有一点破绽。&br&&br&道德经谁看懂了?&br&她并不难懂,她很容易懂,很容易明白。老子自己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在当时估计就是就是大白话,简单至极。不仅不难懂,而且还很容易做到,他都把事情具体到某一个个步骤了。毛公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就是教你做人处事的,用兵不是为了打赢别人,而是为了周全自己。但是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家没几个人愿意去相信,去照着做的。只有吃亏了,后悔了才来做。包括所有后来者,为什么那几千个字要看一辈子?就是有时候不信他的,结果吃了亏,又信了。赶回来看看。我就是这样。所以每天读一遍,字字刻在心里,处处照着他做。你就不吃亏。《淮南子》毛公力荐的说,道者不可保富贵功名,可保无灾无患;不可以劝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者。&br&&br&这还不够?&br&&br&&br&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br&知易行难,谨当自勉。&br& 18:32
我读高中的时候买了生平第一本书就是《老子庄子列子》。书薄,便宜,正版新华书店才10块钱。因为穷,从来不买正版。我的功课很差,但是很努力,所以压力很大,加上深深的自卑,在学校里每天都像在地狱一样,我没去过地狱,姑且这么比喻,但我想那应该是一个…
《道德经》原文:&br&道可道,非常道。 &br&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br&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br&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br&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br&夫唯弗居,是以不去。&br&&br&第一章
道&br&&br&我谈论摩诃毗罗(Mahavira),我把这当作我的责任的一部分──我的心从来不和他在一起。他太数学了。他不是一个神秘家,他没有存在的诗意。他是伟大的,开悟的,但是象一个巨大的沙漠;你在他的里面碰不到一个绿洲。然而因为我生下来就是一个耆那教徒,所以我必须还一些债。我把谈论他作为我的责任,但是我的心不在那里;我只用头脑说话。当我谈论摩诃毗罗的时候,我象一个局外人。&u&他不在我的里面,我也不在他的里面。&/u&&br&&br&
对于摩西和穆罕默德也是一样的。我不想谈论他们;我没有谈论过他们。如果我不是生为一个耆那教徒的话,我也不会谈论摩诃毗罗。有很多次,我的回教门徒和犹太教门徒到我这里来说:“你为什么不谈谈穆罕默德和摩西呢?”我很难跟他们解释。有很多次,看着他们的脸,我决定谈一谈;有很多次,我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摩西和穆罕默德的文字,然后我又把它推迟了。我的心里没有钟响。那不会是活的──如果我去谈论他们,那肯定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事情。我甚至不觉得我对他们负有责任,就象我对摩诃毗罗一样。&br&&br&
他们都属于同一种类型:&u&他们过于算计了,都是极端主义者;他们漏掉了对立面。他们是单一的音符,不是和声,也不是交响乐。&/u&单一的音符有它的美 ── 一种简朴的美──但它是单调的。偶尔听一次还可以,时间长了你就会感到乏味;你会想去停止它。摩诃毗罗、摩西和穆罕默德的人格就象单一的音符──简单,朴素,有时候很美。然而如果我在路上遇到摩诃毗罗、摩西或者穆罕墨德的话,我会表示我的尊敬,然后逃跑。&br&&br&
我谈论克利希纳。他是多重向度的,是超人,是不可思议的,但是相对于一个真实的人来说,他显得更象一个神话。&u&他太不寻常了,以至于他不可能存在&/u&。在这个地球上,象那样非凡的人是无法存在的——他们只能作为梦幻存在。神话无非是集体的梦幻。整个人类一直都在梦想着他们……美丽,然而难以置信。我谈论克利希纳,我谈得很高兴,就象一个人在享受一个美丽的故事,以及享受谈论一个美丽的故事。但那不是很有意义,那是一个漫无边际的聊天。&br&&br&
我谈论耶稣基督。我对他有很深的同情。我愿意跟他一起受苦,我愿意在他身边帮他背一会儿十字架。然而我们是平行的,我们不会相遇。他是那么悲伤,那么沉重——他背负着整个人类的痛苦。他不能笑。如果你跟他一起待得太久了,你就会变得悲伤,你就会失去欢笑。有一种忧郁笼罩着他。我很同情他,但是我不打算象他那样。我可以跟他走一程,分享他的负担——但是以后我们就分开了。我们的路是不一样的。&u&他是好的,但是太好了,几乎好得不象是人&/u&。&br&&br&
我谈论查拉图斯特拉(Zarathustra )——谈得很少,但是我爱他,就象一个朋友爱另一个朋友一样。你可以跟他一起笑。他不是一个道德家,也不是一个清教徒;他能享受生命所给予的一切。一个好朋友——&u&你可以永远和他在一起——然而他只是一个朋友而已。友谊是好的,但还不够&/u&。&br&&br&
我谈论佛陀——我爱他。多少世纪以来,多少世以来,我一直爱他。他非常美,绝美,美极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不在地球上行走。他在天上飞,没有留下脚印。你无法跟随他,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他象一片云。有时候你会碰到他,但那是偶然的。他是那么精纯,以至于他不可能扎根在这个世界上。他的存在是为了某种更高的天堂。在这一点上,他是偏面的。在他里面世间和天堂不会相遇;他是天堂的,然而世间的部分失去了;他象一团火焰,美丽,但是没有灯油,没有容器,你可以看见那团火焰,然而它在越升越高,地上没有东西把他拉住。我爱他,我从我的心里谈论他,但是,仍然存在一个距离。&u&这种距离永远保留在爱的现象里——你们走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可是再怎么近也有一个距离。那是所有爱人的痛苦&/u&。&br&&br&
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我和他没有关系,因为即使是关系也需要一个距离。我不爱他,因为你怎么可能爱你自己呢?&b&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就象谈论我自己一样。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b&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就象在照镜子一样──照出来的是我自己的脸。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完全跟他在一起。即使说“完全跟他在一起”也不真实——&b&我就是他,他就是我&/b&。&br&&br&
历史学家怀疑他的存在。我不能怀疑他的存在,因为我怎么可能怀疑我自己的存在呢?我一成为可能的时候,他对我就成为真的了。哪怕历史证明他从来没有存在过,对我来说也不会有什么差别;他肯定存在过,因为我存在着——我就是证据。接下来几天,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不是在谈论别人。我是在谈论自己——就象老子在说话一样,通过另一个名字,另一个nama-rupa ,另一个化身。&br&&br&
老子不象摩诃毗罗,他根本不是数学的,但是在他的疯狂里面,他还是非常非常逻辑的。他有一个疯狂的逻辑!当我们透进他的那些话时,你就会感觉到它;它并不那么明显、那么清楚。他有他自己的一套逻辑:荒谬的逻辑,悖反的逻辑,一个疯子的逻辑。他会当头棒喝。&br&&br&
即使瞎子也能理解摩诃毗罗的逻辑。但是&b&要理解老子的逻辑,你必须开慧眼&/b&。它是非常微妙的,它不是逻辑学家的普通逻辑——它是一个隐藏的、一个非常微妙的生命逻辑。&u&无论他说什么,在表面上都是荒谬的;然而在深处却活着一个非常伟大的一致性。&/u&一个人必须穿透它;&b&一个人必须改变自己的头脑去理解老子&/b&。你可以理解摩诃毗罗,根本不需要改变你的头脑;就象现在这样,你就可以理解摩诃毗罗。他还在同一条线上。不管在你前面多远,他或许已经达到目标了,他也在同一条线上、同一条轨道上。&br&&br&
当你试着理解老子的时候,你会发现他在左弯右拐。有时候你看见他朝东走,有时候朝西走,因为他说东就是西,西就是东,它们是一起的,它们是一体的。&u&他相信对立的统一。生命就是这样&/u&。&br&&u& 所以,老子正是一个生命的发言人。如果生命是荒谬的,老子就是荒谬的;如果生命具有一种荒谬的逻辑,老子对它也有同样的逻辑。老子只是反映生命。他不给它增加任何东西,他不在里面选择;不管它是什么,他都只是接受&/u&。&br&&br&
一个佛的灵性很容易看见,非常容易,你不可能错过它,他是那么非凡。然而要看到老子的灵性就困难了。他是那么平凡,就跟你一样。你的悟性必须成长。&u&一个佛从你身边经过——你马上就会认出那是一个超人在经过你。他浑身散发着一个超人的魅力。你很难错过他,几乎不可能错过他。然而老子……他也许是你的邻居&/u&。你也许一直都在错过他,因为他太平凡了,他太不平凡地平凡了。那就是它的美。&br&&br&
要变得非凡是很容易的:只要努力,只要提练,只要培养。那是一种很深的内在训练。你可以变得非常非常地精纯,变成某种完全不属于尘世的东西,然而&u&变得平凡才是真正最不平凡的事情&/u&。努力是没有用的——需要不努力。训练是没有用的,方法、手段没有任何用处,只要悟性。要成为一个佛,静心是有用的。&u&要成为一个老子,甚至静心也没有用——只要悟性。只要按照生命本来的样子去领悟它,勇敢地去经验它;不要逃避,不要隐藏,勇敢地面对它,不管它是什么,好的还是坏的,神圣的还是邪恶的,天堂还是地狱&/u&。&br&&br&
成为一个老子或者认出一个老子是非常困难的。其实,如果你能认出一个老子的话,你已经是一个老子了。&b&要认出一个佛,你不必成为一个佛,但是要认出老子,你就必须成为一个老子&/b&——否则是不可能的。&br&&br&
据说孔子去看过老子。老子是一个老人,孔子比较年轻。老子几乎没有名声,孔子则几乎名满天下。皇帝君王经常传他进宫;有智慧的人也经常向他请教。他是当时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但是渐渐地,他肯定感到他的智慧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他自己并不快乐,他没有达到任何东西。&b&他已经成为一个专家了,对别人也许有用,但是对他自己没有用&/b&。&br&&br&
所以他开始秘密寻找一个能够帮助他的人。一般的聪明人不行,因为他们以前都来向他请教;大学者也不行,他们经常问他关于他们的问题。但是肯定在某一个地方有某一个人——生命是浩瀚的。他开始试着秘密地寻找。&br&&br&
他派他的门徒出去寻找能够帮助他的人,他们带回一个消息说,有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个老家伙。老子意味着“老家伙”。这个词不是他的名字,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是那么没没无闻的一个人,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生的——他的父亲是谁,或者他的母亲是谁。他活了九十岁,但是很少有人见过他,很少,只有那些别具慧眼的人才了解他。他只为极少数的人而存在——这么平凡的一个人,但是他只为极少数人的心智而存在。&br&&br&
听说有一个叫做老家伙的人,孔子就去看他。当他遇到老子的时候,他可以感觉得出他是一个具有伟大的悟性、伟大的理智完整性、伟大的逻辑锐力的人,是一个天才。他可以感觉得出那里有某种东西,但是他抓不住它。模糊地,神秘地,有某种东西;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尽管他看上去绝对地普通。有某种东西被隐藏着;他带着一个宝藏。&br&&br&
孔子问:“你怎么看待道德?你认为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好的品质?”——因为他是一个道德家,他认为如果你培养出一个好品质来,那就是最高的成就了。&br&&br&
老子大笑起来,说:“只有在你不道德的时候,才会出现道德的问题。只有在你没有一点品质的时候,你才会想到品质。有品质的人完全忘了品质存在的事实。有道德的人不知道‘道德’这个词的意思。所以,不要那么愚蠢!&b&不要试图去培养,只要自然&/b&。”&br&&br&
那个人具有那么大的能量,以至于孔子开始发抖了。他无法忍受他。他逃跑了。他变得害怕——就象临近深渊一样地害怕。当他回到门徒那里的时候,他们在外面的树底下等着他,门徒们无法相信。这个人去过皇帝那里,去过最大的皇帝那里,他们从来没有看见他紧张过。他在发抖,全身上下冷汗直流。他们无法相信——怎么回事?老子到底对他们的老师做了什么了?他们问他,他说:“等一等,让我镇定一下。这个人很危险。”&br&&br&
关于老子,他对他的门徒说:“我听说过大象这样大的动物,我知道它们是怎么行走的。我听说过藏在海里面的动物,我知道它们是怎么游泳的。我听说过飞出地面几千里的大鸟,我知道它们是怎么飞翔的。但这个人是一条龙。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走路的。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生活的。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飞翔的。永远不要靠近他——他象一个深渊。他象一个死亡。”&br&&br&
这就是师傅的定义:师傅就象死亡。如果你靠近他,太近了,你就会害怕,你就会发抖。你就会被未知的恐慌占据,好象你快要死了一样。据说孔子以后再也没有见过这个老人。&br&&br&
在某一方面,老子是平凡的。在另一方面,他是最不平凡的人。他不象佛陀那样非凡;他的非凡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他的非凡没有这么明显——那是一个隐藏的宝藏。他不象克利希纳那样神奇,他不做任何奇迹,但&b&他的整个存在就是一个奇迹——他走路的方式,他观看的方式,他存在的方式&/b&。他的整个存在就是一个奇迹。&br&&br&
他不象耶稣;他可以笑,他可以开怀大笑。据说他是笑着出生的。小孩一般都是哭着出生的。据说他是笑着出生的。我也觉得那肯定是真的;一个象老子这样的人肯定是笑着出生的。他不象耶稣那么悲伤。他可以笑,他可以大笑,但是在他笑的深处有一种悲伤、有一种慈悲──对你、对整个存在的悲伤。他的笑不是肤浅的。&br&&br&
查拉图斯特拉也笑,但是他的笑不一样,那里面没有悲伤。老子象耶稣一样地悲伤而又不象耶稣一样地悲伤;老子象查拉图斯特一样欢笑而又不象查拉图斯特一样欢笑。他的悲伤里面有一种欢笑,他的欢笑里面有一种悲伤。他是一种和谐、一部交响曲。&br&&br&
记住……我不是在评论他。我和他之间没有距离。他正在通过我跟你们说话——不同的身体,不同的名字,不同的化身,然而是同样的精神。&br&&br&
现在我们来看经文: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首先,我要告诉你们一个故事,关于经文是怎么被写下来的,因为那会帮助你们理解。老子活了九十岁——其实,除了生活以外,他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他活得很完全。有很多次他的门徒要他写作,但是他总是说: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可以说出的真理马上就变得不真实。所以他什么也不愿意说;他什么也不愿意写。那么,门徒跟他在一起做什么呢?他们只是跟他在一起。那就是satsang 的意思——跟他在一起。他们和他一起生活,他们和他一起活动,他们只是吮吸他的存在。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向他打开;他们试着在靠近他的时候不想任何事情;在他身边,他们变得越来越宁静。在那种宁静里面,他会碰触他们,他会来到他们身边,他会敲他们的门。&br&&br&
九十年来,他拒绝写任何东西或者说任何东西。这是他的基本态度:&u&真理是不可能被说的,真理是不可能被教的。你一说出关于真理的话,它就不再真实了:正是这个“说”把它篡改了。&/u&你不能教它。你最多只能指出它,而且那个“指出”应该是你的存在、你的整个生命;它不能用语言来指出。他反对文字;他反对语言。&br&&br&
据说他过去每天早晨都要散步,有一个邻居经常跟着他。他非常了解他不愿意说话,他是一个绝对安静的人,邻居总是保持沉默。即使打一声招呼也不允许,即使聊聊天气也不允许。即使说“多么美的早晨!”也太多嘴了。老子要走很长的路,要走好几里,那个邻居一直跟着他。&br&&br&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然而有一次,邻居家里来了一个客人,他也想来散步,所以邻居就把他带来了。他不了解老子以及他的方式。他开始感到很闷,因为他的主人不说话,老子也不说话,他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都这么沉默——这种沉默在他身上变成一个沉重的负担。&br&&br&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沉默,它就会变得沉重。你并不是通过说话来交流——不是的。你是通过说话来减轻你的负担。事实上,交流不可能通过语言进行;只有它的反面才可能——你可以避免交流。你可以说话,你可以在你的周围创造一个语言的屏障,这样别人就无法知道你的真实情况了。你给自己穿上了语言的外衣。&br&&br&
那个人开始感到暴露、感到窒息、感到窘迫;那是很尴尬的。所以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他就说:“多么美的太阳啊。看……!多么美的太阳在诞生,在升起!多么美的早晨啊!”&br&&br&
他就说了这么多。但是没有人反应,因为那个邻居,那个主人,他知道老子不喜欢这样。当然老子不会说什么,也不会做出反应。&br&&br&
当他们回来以后,老子对那个邻居说:“从明天开始,你别带这个人来了。他是一个话匣子。”而他只说了这么多:“多么美的太阳啊”或者“多么美的早晨啊”。在两三个小时的散步过程中只说了这么多。然而老子说:“别再把这个话匣子带来了。他说得太多了,而且毫无用处──因为我也有眼睛,我能够看见太阳正在诞生,我也知道它是美的。何必去说它呢?”&br&&br&
老子生活在宁静里。他总是避免谈论他所达到的真理,他总是拒绝应该为后代留下记录的想法。&br&&br&
在九十岁的时候,他离开了他的门徒。他向他们告别,他说:“现在我要到山上去了,到喜马拉雅山去。我要到那里去准备死。在你活着的时候,跟人们一起生活是好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是好的,但是当一个人接近死亡的时候,进入完全的单独是好的,这样你就可以在你绝对的纯粹和孤独里移向本源,而不被世界所污染。”&br&&br&
门徒们感到非常非常难过,但是他们能怎么办呢?他们跟着他走了好几百里,但是渐渐地,老子把他们都劝回去了。然后他一个人穿越边境,边境的守卫把他关了起来。那个守卫也是老子的门徒。守卫说:“除非你写一本书,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境的。你必须为人类做这件事情──写一本书。那是你必须还的债,否则我不会让你过去的。”于是老子被他自己的门徒关了三天。&br&&br&
这很美。这充满深情。他被强迫──那就是这本小书,老子的书,《道德经》诞生的过程。他不得不写,因为门徒不让他过境。他是守卫,他有这个权力,他可以不让他过境,所以老子不得不写下这本书。他在三天之内把它写完了。&br&&br&
这就是那本书的第一句话: &br&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这是他必须说的第一件事情:任何能够说出的东西都不可能真实。这是这本书的引言。它只是让你警觉:接下来就要有语言文字了,不要成为语言的牺牲品。&u&记住无言的(wordless)东西。记住不能通过语言、通过文字传达的东西&/u&。道可以被传达,但它只能从一个存在(being )传达到另一个存在。只有当你跟师傅在一起的时候,仅仅跟师傅在一起,什么也不做,甚至什么也不练习,它才能被传达。仅仅跟师傅在一起,它才能被传达。&br&&br&
真理为什么说不出呢?困难在哪里呢?真理说不出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原因,也是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真理总是在宁静中被了悟的。当你内在的谈话停止的时候,它就被了悟了。而那个在宁静中被了悟的东西,你怎么可能用声音把它说出来呢?那是一种体验。那不是一个思想。如果那是一个思想的话,它就可以被表达了,这并不困难。一个思想无论有多么复杂,总能找到一个方法去表达它。最复杂的爱因斯坦的理论,相对论,也能用一种符号表达出来。这没有问题。听的人也许理解不了。但这并不重要。它可以被表达。&br&&br&
据说在爱因斯坦活着的时候,全世界只有十二个人,一打人,理解他,知道他在说什么。然而即使这样也足够了。纵然只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它也已经被表达了。纵然现在没有一个人能够理解,也许在很多世纪以后,出现一个人能够理解,那么它也已经被表达了。只要存在有人能够理解的可能性,它就已经被表达了。&br&&br&
然而真理之所以说不出,是因为达到真理的过程本身就需要通过宁静、通过无声、通过无念。你通过无念(no-mind )达到它,头脑放弃了。你怎么可能去使用一个在达到真理之前就作为必要条件不得不被放弃的东西呢?既然头脑不能理解,头脑不能了悟,头脑怎么能表达呢?记住这条规则:如果头脑能够达到,头脑就能够表达;如果头脑不能够达到,头脑就不能够表达。&u&所有的语言都无济于事。真理不能被表达。&/u&&br&&br&
那么所有这些经典都在做什么呢?那么老子在做什么呢?那么《奥义书》在做什么呢?它们都在试着说一些不可言说的事情,希望在你们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它的欲望。真理不能被表达,但是在说它的努力中,可以在听者的里面升起一个想要知道那个不能被表达的东西的欲望。可以激发一种渴望。渴望已经在那里了,它需要一点刺激。你早就渴了──怎么可能不渴呢?你不快乐,你不狂喜──你是渴的。你的心是一团燃烧的火。你在寻找什么东西能够解渴,然而,不是寻找水,不是寻找水源,渐渐地,你已经试着镇压渴望本身了。那是唯一的方法,否则它太厉害了,它根本不会让你生活。所以你就镇压渴望。&br&&br&
一个象老子这样的师傅,他非常清楚真理是不可言说的,但是言说的努力会激发一些东西,会把你里面遭到镇压的渴望引导到表面上来。渴望一旦表面化了,一种寻求,一种询问就开始了。他已经使你移动了。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它最多可以是相对的。&br&&br&
比如,我们可以对一个盲人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但是我们很清楚,我们不可能传达任何关于光的事情,因为他没有体验过光。但是可以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可以创造一些关于光的理论。甚至盲人也能够成为一个关于光的理论的专家;他能够成为整个关于光的科学的专家──这没有问题──但是他不会了解光是什么。他会了解光是由什么组成的。他会了解光的物理,光的化学,他会了解光的诗,但是他不会了解光的真实性(facticity ),不会了解光是什么。他不会了解光的体验。因为&u&可以对盲人说的关于光的事情都是相对的:那是关于光的事情,不是光的本身。光是不能被传达的。&/u&&br&&br&
可以说一些关于光的事情,但上帝是不可言说的;可以说一些关于爱的事情,但爱是不可言说的;那个“一些事情”还是相对的。对于听者,对于他的理解,对于他智性的把握,对于他的训练,对于他的想要了解的渴望,它还是相对的。它取决于师傅,它和师傅有关:他表达的方式,他传达的方式。它还是相对的──和许多东西相关──但是它永远无法成为纯粹的体验。这是真理不能被表达的第一个原因。&br&&br&
真理不能被表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它是一种体验。体验是无法传达的……撇开真理不说。&u&如果你从来不知道爱,当有人谈论关于爱的事情时,你会听到那个字,但是你会错过那个意义&/u&。那个字在字典里面。即使你理解不了,你也能够查字典,然后你就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但是那个意义在你的里面。意义来自于体验。如果你爱过什么人,你就知道“爱”这个字的意义了。文字的意义在字典里、在语言里、在文法里。然而体验的意义、存在性的意义在你的里面。如果你已经知道那个体验了,那么“爱”这个字马上就不再空洞了;它将包含某些东西。如果我说了什么,除非你把你自己的体验带进去,否则它还是空洞的。当你的体验进去了,它就变得有意义了;要不然它还是空洞的──文字复文字复文字。&br&&br&
当你没有体验过真理的时候,它怎么可能被表达呢?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一件没有体验的事情也是说不出的。只有文字才能被传达。容器可以到你手上,但是内容将失去。一个空洞的文字走向你;你会听到它,你会认为你理解它,因为你知道它的文字上的意义,但是你会错过。真正的、实在的意义来自于存在性的体验。你必须了解它,没有别的办法。没有捷径。真理不能被转交。你不能偷它,你不能借它,你不能买它,你不能抢它,你不能乞讨它──没有办法。除非你拥有它,否则你就无法拥有它。所以,怎么办呢?&br&&br&
唯一的办法──我强调这一点──唯一的办法就是跟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生活在一起。只要在某个已经达到那个体验的人的身边,一些神秘的东西就会被传递给你……不是藉着文字──那是一次能量的跳跃。就象火焰可以从一盏点燃的灯跳上一盏未点燃的灯那样──你把未点燃的灯移近点燃的灯,火焰就可以跳跃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师傅和门徒之间:一种超越经典的传递——一种能量的传递,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一种生命的传递,而不是文字的传递。
可以说出的道不是绝对的道。
记住这个条件。&br&&br&
现在我们进入经文: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br&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会出现恶。 &br&&br&
老子是绝对的混乱主义者。他说:你一开始想到秩序,无秩序就出现了。你一想到上帝,魔鬼就已经在那里了──因为思想只能是对立的;思想只能是二分的。思想里面有一个很深的二分法,思想是精神分裂的,它是一个分裂的现象。所以才要这样强调要达到无念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是一个。否则你还是两个,是二分的、分裂的、精神分裂的。&br&&br&
在西方,精神分裂症已经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了,因为所有的西方的宗教在深处都是精神分裂的;他们在分割。他们说上帝是好的。那么把所有的邪恶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上帝是好的,他不能是坏的,而生活中有那么多坏的东西──把那些坏的东西都放到什么地方去呢?所以就创造一个魔鬼。你一创造上帝,你就立刻创造了一个魔鬼。我必须告诉你──老子从来不谈论上帝,从来不。他一次也没有用过“上帝”这个词,因为一旦你使用“上帝”这个词,魔鬼马上就从同一扇门进来了。打开这扇门──他们两个就一起进来。思想总是对立的。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会出现丑。
当人们忘记美的时候,世界是美丽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丑。当人们忘记“道德”这个词的时候,世界将是道德的,因为那个时候不会有不道德。当没有人强迫、当没有人试图创造秩序的时候,世界将是有秩序的。所有那些试图创造秩序的人都是制造混乱的人──他们在创造无秩序。然而这是很难理解的。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我们的整个头脑都被训练过了,被这些精神分裂的思想家训练过了。他们说:选择上帝,拒绝魔鬼;要好,不要坏。你越试图好,你就越感觉到自己内在的坏。&br&&br&
你是否观察过,那些试图变得绝对道德的圣人,他们总是过于敏感自己的罪恶?你去读一读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他的整个一生都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于是就出现了对于罪恶的认知。你越试图成为一个圣人,你就越会感到自己被罪恶包围着。&b&试图好,你就会觉得自己有多么坏。试图爱,你就会碰到恨、愤怒、嫉妒、占有。试图美,你就会越来越觉知自己有多么丑&/b&。&br&&br&
放弃二分法。放弃精神分裂的态度。要简单一些。当你简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是谁──美的还是丑的。&br&&br&
这里有一个苏非的故事:&br&
有一个师傅去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告诉他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br&
“不过问题是,”客店老板说:“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br&
师傅问:“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呢?”&br&&br&
那个人说:“那个美的太意识她的美了;这使她变得很丑……”当你过于意识美的时候,你当然会变丑,“……而另一个太意识她的丑了。这使她变得很美。”&br&
那个美的一直在想她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美丽呢?骄傲就是丑。她变得十分自我。你碰到过任何美丽的自我吗?自我怎么可能美丽呢?另一个,另一个丑的、意识自己丑的,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谦逊,没有任何骄傲、没有任何自我的谦逊会产生美。&br&&br&
所以那个人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br&
师傅叫来所有的门徒,他说:“你们也来,因为这是一件应该理解的事情。”&br&&br&
他正好说了老子说的话。他对他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你是知道的,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就是聪明的。一个绝对简单的人两方面都不知道,既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的。他完全无自我意识地(unself-consciously)生活。”&br&&br&
现在,我想把这个故事拉长一点。本来它已经结束了。按照苏非们所说的,它已经结束了,但是我想给它一个更深的转变。我想告诉你们,在这个师傅访问以后,我也访问了那家客店,当然是在很多年以后。那个人,那个客店的老板过来对我说:“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前有一个苏非师傅来过,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女人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她的整个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丽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于美丽的意识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就放下了这个意识。现在我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所以他对我说:“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br&&br&
然而我告诉他:“请你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br&&br&&b&自我意识就是疾病&/b&。实际上,无自我意识就是悟。开悟就是:无自我意识。但是在二分之间,在二者之间,在两难之间,你怎么可能无自我意识呢?&br&&br&
你总是在选择:你选择美,丑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虔诚,不虔诚变成了你的阴影;你选择做圣人,罪恶变成了你的阴影。&u&选择──你就会有困难,因为正是选择分裂了生命&/u&。不要选择,成为无选择的,让生命流动。有时候它看起来象上帝,有时候它看起来象魔鬼──两者都很美。你不要选择。不要试图做一个圣人;否则你的神圣将不是真正的神圣──它里面的一种骄傲会使每样东西都变得丑陋。所以我说,有很多次,罪人已经达到了神,而圣人错过了。因为罪人总是谦逊的;认为自己是罪人,所以他们不能要求。&br&&br&
我要告诉你们另外一个故事:&br&&br&
有一次,一个圣人敲天堂的门,与此同时,就在他的旁边,一个罪人也在敲。圣人很了解那个罪人。他是他的邻居,他们在同一个镇上,他们也在同一天过世。&br&
门开了。守门人,圣彼德,看也不看圣人一眼。他欢迎那个罪人。圣人的感情被伤害了。一个罪人受到欢迎,这是出乎意料的。&br&
他问圣彼德:“这是怎么回事?您伤害了我。您侮辱了我。为什么罪人受到那样的欢迎,而我却不被接受呢?”&br&
圣彼德说:“这就是为什么。你在期望。他没有期望。他只是觉得感激,因为他来到了天堂。你觉得那是你挣来的。他觉得那是上帝的恩典;你认为你之所以达到它,是因为你的努力。对你来说,那是一种成就,而所有的成就都是自我的。他是谦卑的。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已经来到天堂了。”&br&
罪人能够达到,圣人却会错过,那是很可能的。如果圣人过于充满他的神圣,他就会错过。&br&&br&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美是美了,就出现丑。&br&
当天下的人都知道好是好了,就出现恶。&br&
所以,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两者都要使用──不要选择。&u&生命是一种相互依存。罪恶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愤怒也要使用,它的存在是有目的的;否则它就不会存在了。在生命中,没有任何东西的存在是没有目的的&/u&。没有目的它怎么可能存在呢?生命并非一个混乱,它是一个有意义的宇宙。
有和无在成长中相互依存;
──所以,有和无是一起的──&br&
难和易在完成中相互依存;&br&
长和短在对比中相互依存;&br&
高和低在位置上相互依存;&br&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br&
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 &br&&br&
老子在说,对立的东西并非真的是对立的东西,而是互补的东西。&u&不要分割它们,分割是假的;它们是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u&。爱没有恨怎么能够存在呢?慈悲没有愤怒怎么能够存在呢?生命没有死亡怎么能够存在呢?幸福没有不幸怎么能够存在呢?天堂没有地狱怎么能够存在呢?&br&&br&
地狱并不反对天堂,它们是互补的,它们一起存在;事实上,它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不要选择,两者都要享受。让两者都存在。在两者之间创造一种和谐;不要选择,这样你的生命就会变成一首对立面的交响乐,而那是所有可能中最伟大的生命。从一方面来说,它是最平凡的,从另一方面来说,它是最非凡的。&br&&br&
所以我说佛陀飘浮在天上,他的里面没有地的成份。老子是两者,天和地一起。佛陀,即使在他的完美里面也似乎是不完全的;老子,即使在他的不完全里面也是完全的、完美的。&br&&br&
你听懂了吗?试着去挖掘它!&br&&br&
佛陀在他的完美里面也是不完全的,地的部分漏掉了。他是精神的,象一个灵魂,肉体的部分漏掉了;他没有身体,是一棵没有根的树。&br&&br&
你们是根,但仅仅是根;它还没有发芽,树还没有开花。佛陀只是花,你们只是根──老子是两者。他看起来也许并不象佛陀那样完美,他无法完美,因为另一部分永远在那里──他怎么可能完美呢?但他是完全的。他是全然的。他也许不是完美的,但他是全然的。这两个词必须永远记住:不要设法完美,要设法全然。如果你设法完美,你就会跟随佛陀,你就会跟随摩诃毗罗,你就会跟随耶稣。如果你设法全然,只有这样,你才能感觉到,接近老子意味着什么、跟随“道”意味着什么。&br&&br&
道就是全然。全然不完美,它总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总是活的。&u&完美总是死的──任何变得完美的东西都是死的&/u&。它怎么可能生活呢?当它已经变得完美的时候,它怎么可能生活呢?──它不需要生活了。它已经拒绝了另一部分。&br&&br&
生命通过对立面的张力、对立面的会合而存在。如果你拒绝了对立面,你可以变得完美,但是你不会全然,你会错过某些东西。不管佛陀多么美丽,他都错过了一些东西。老子不那么美、不那么完美。&br&&br&
如果佛陀和老子都站在你的面前,老子看起来将是平凡的,而佛陀看起来则是非凡的、卓越的。但是我要告诉你:&u&老子里面有千千万万个佛陀&/u&。他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他扎根在大地上,他又高高地站在天上;&b&他是两者,是天和地,是对立面的会合&/b&。&br&&br&
有三个词应该记住:一个是依赖,另一个是独立,第三个是相互依存。&br&&br&
佛陀是独立的。你们是依赖的,丈夫依赖他的妻子,父亲依赖他的儿子,个人依赖社会──有成千上万种依赖。你们是依赖的。佛陀象高峰一样地屹立着──他是独立的。他切断了所有跟世俗的联系:跟妻子的、跟孩子的、跟父亲的──他切断了每一条联系。他抛弃了一切──是一根独立的柱子。你是一部分;佛陀也是一部分,是另一部分。你也许是丑的──他是美的。然而他的美之所以存在,仅仅是因为你的丑,如果你消失了,佛陀也就消失了。因为你的愚蠢,所以他看上去很聪明;如果你变得聪明,他也就不再聪明了。&br&&br&
老子是相互依存的现象──因为生命是相互依存的。你无法依赖,你也无法独立──两者都是极端。就在中间,生命是一种平衡,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样东西都和其它的东西一起存在,每样东西都是相互牵连的。伤害一朵花,你也就伤害了一颗星星。每样东西都是相互牵连的,没有什么东西会象孤岛一样地存在。如果你试图象孤岛一样地存在──那也是可能的,不过那是一种精神的现象,几乎是一个神话、一个梦。老子相信相互依存。他说:&b&接受每件事物的本然的样子,不要去选择&/b&。&br&&br&&u&这看上去似乎很简单,其实是最困难的事情,因为头脑总是想选择&/u&。头脑通过选择来生活。如果你不选择,头脑就放弃了。这是老子的方法。怎么放弃头脑呢?──不要选择!所以他从来不叫别人做任何静心,因为当你能够不选择的时候,就不需要静心了。&br&&br&
不要选择,生活怎么来,你就怎么过──漂流。不要做任何努力达到任何地方。不要移向一个目标;享受此刻的全部,不要去管未来或者过去。这样你的灵魂里面就会升起一首交响乐,最低的和最高的在你里面会合,然后──然后你就拥有一种富足。&br&&br&
如果你只是最高的,你就是贫乏的,因为你象一座没有山谷的山一样:那是一座贫乏的山。山谷给予深度,山谷给予神秘;诗意就住在山谷里。山峰是数学的;它是平淡的。山谷里面移动着阴影,移动着的神秘。一座没有山谷的山峰是贫乏的,一个没有山峰的山谷是贫乏的,因为这样一来就只有黑暗。太阳永远照不到它;它是潮湿的、阴暗的、忧郁的。最富有的可能就是同时成为山峰和山谷。&br&&br&
尼采在什么地方说过……尼采拥有人类中最有穿透力的头脑。他就是因为这种穿透力才变成疯子的;它太过分了,他的头脑太过分了,以至于他无法包容它。他说一棵树想要到达天空就必须进入最深的土壤。它的根必须进入地狱,深深地进入;只有这样,树枝、树顶才能达到天空。树必须接触到两者:地狱和天堂。&br&&br&
这种情况对于人类也是真实的:你必须,以某种方式,到你最内在的核心里面同时接触上帝和魔鬼。不要害怕魔鬼,否则你的上帝将是一个比较贫乏的上帝。基督教或者犹太教的上帝非常贫乏;基督教或犹太教或者伊斯兰教的上帝里面没有盐份……淡而无味,因为盐被抛弃了……盐变成了魔鬼。它们必须成为一体。在存在里面,对立面之间有一种有机的统一: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
调和音在和声里相互依存;&br&
前和后在伴随中相互依存;&br&
所以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动……
这就是所谓的“无为”: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这有三种可能性──第一种:在行为中,而忘掉行为。你将是一个世俗的人。第二种可能:放弃行为,到喜马拉雅山去保持无为。你将是一个非世俗的人。第三种可能:活在市井之间,但不要让市井活在你的里面。行为,但是不主动;行动,但是内在保持不动。&br&&br&
我在对你们说话,但是我的内在很宁静──我是说和不说在一起。动而不动。为而不为。如果不为和为能够会合,那么和谐就出现了。于是你变成一个美丽的现象──不是跟丑相对的美丽,而是同时包含丑的美丽。&br&&br&
到一座玫瑰花园里去。看看花和刺。那些刺并不反对花,它们保护它。它们守卫在花的周围:是花的安全措施。在一个真正美丽的人的里面,在一个真正和谐的人的里面,没有什么是被拒绝的。拒绝是违背存在的。每一样东西都应该吸收。那就是存在的艺术。如果你拒绝,那就说明你不是艺术家。每一样东西都应该吸收、使用。如果路上有一块石头,不要试图拒绝它,要把它用作垫脚石。
所以圣人处理事情没有行为……
他不逃到喜马拉雅山去。他留在世俗里。他处理事情没有任何行为。他的里面不活动,行为保持在外面。他在中心依然不活动。那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发现旋风的中心。旋风在外面,但是在中心没有东西动过。
……讲道不用语言。
我在这里对你们讲道,没有使用语言。你们会我在使用语言。是的,我在讲道……没有使用语言,因为我的内在深处没有出现语言。它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语言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我使用它;我不被它使用,它并没有填满我。我在对你们说话的时候,我根本不在说话。我从来不跟自己说话,我没有内在的交谈。当我不在说话的时候,我很宁静,当我说话的时候,那种宁静并没有被打扰,那种宁静依然没有被碰触过。
……讲道不用语言。&br&
万物兴起,但他不回避它们。
他从来不逃避。他从来不拒绝。他从来不抛弃。那就是我的“出家”的意义。“出家”这个词意味着抛弃,但是我并不宣扬抛弃。那么我为什么把你们叫做桑雅士(出家人)呢?我是在老子的意义上把你们叫做桑雅士的:抛弃而不抛弃,留在世俗里,但仍然出离它──这就是对立面的会合。所以我不叫你们行动、抛弃、离开你们的家庭。没有必要。你们要在那里,你们要全然地在那里,但是在深处,有某种东西保持在上面、保持着超越──不要忘记这一点。当你和妻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和妻子在一起,也要和你在一起。这就是要点。如果你忘记自己了,仅仅和妻子在一起,你就是一个世俗的人。那么你迟早会逃跑的,因为那会在生活中创造很多烦恼,使你想要离开、想要抛弃、想要跑到山上去。两者都是极端。而真理从来不在极端里面,真理包含极端。它在两者里面,但不在其中任何一个里面。
万物兴起,但是他不回避它们;&br&
他给予它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
他给予他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u&爱你的孩子,但是不要占有他们。爱你的妻子和你的丈夫,但是不要占有他们&/u&。你一旦占有……你不知道:你在深处已经被占有了。你一占有,你就被占有了。占有者就是被占有者。不要占有──因为占有试图破坏别人的中心,而别人是不会允许你这么做的。如果你试图破坏别人的中心,那么你的中心就会在这种努力里面受到破坏。这样一来,就只有旋风而没有中心了。要在世俗里面而又不在它的里面。你内在的深处有某些东西是超越的,一直飘浮在天上──树根在地下,而树的枝干在天上。
他给予它们生命,但不占有它们;&br&
他行动,但不自恃;&br&
完成了,但不居功。
他只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怎么可能居功呢?他只是作为这个有机的统一、这个存在、这个“这样”(Thisness)的一部分而生活;他是它的一部分;他怎么可能居功呢?一个波浪怎么可能居功呢?波浪只是大海的一部分。
他行动,但不自恃;&br&
完成了,但不居功。&br&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上拿走。
这是老子的荒谬的逻辑。他是绝对有逻辑的,不过他有的是他自己的逻辑。他说: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功无法从他身上拿走。
&br&&br&&u&如果你居功,那么你的功可以被驳倒;如果你不居功,那么你的功劳──它根本没有提出过──怎么可能被驳倒呢?&/u&如果你想成为世界上的重要人物,你就可能被证明为无足轻重的人物。肯定要这样证明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在试图成为重要人物,每一个人都是那个功劳的竞争者。但是如果你不居功,你保持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这怎么可能被驳倒呢?在你的无足轻重里面,你变成了重要人物,没有人能够驳倒它,没有人能够跟它竞争。&br&&br&&b&如果你试图胜利,你就会失败&/b&。你去问一问亚历山大、拿破仑和西特勒:如果你试图胜利,你就会失败。老子说:不要试图胜利,这样就没有人能够打败你。这是一种十分微妙的逻辑,是生命自身的逻辑:不要居功,你的功劳就完全实现了;不要试图胜利,你的胜利就是绝对的。不要尝试,只要存在,那么所有你能试图要求的都会自动地、自愿地来到你的身上。&br&&br&
一个没有要求过任何东西、没有试图以任何方式获得成功、没有为实现任何野心而奋斗的人,会突然发现一切都被实现了──生命自己来到他的身边分享它的秘密、分享它的财富。因为一个保持不要求的人变空了;于是生命不断地往这个空里倾注它的秘密和财富。&br&&br&
生命讨厌空。如果你变空了,那么每样东西都会自动来临。尝试,你就会失败;不尝试,成功就是绝对肯定的。我并不是说,如果你想成功的话,不要尝试──不,我说的不是那个。它不是一个效果(result),它是一个结果(consequence ),而你必须了解效果和结果之间的差异。当你听老子或者听我说话的时候,你当然理解这个逻辑,如果你试图成功,你就会失败,因为有千百万个竞争者。你怎么可能在这个竞争的世界里面获得成功呢?没有人曾经成功过。每一个人都失败了。每一个人都彻底失败了,没有例外。然后老子说,如果你不试图成功的话,你就会成功。于是你的头脑贪婪起来,你的头脑说:太对了!这正是成功的方法呀!我不再要求了,我不再野心勃勃了,这样我的野心就能实现了。这是在要求一个效果。你还是老样子──你已经完全错过老子了。&br&&br&
老子在说,如果你真正保持没有任何要求的话,不要求任何荣誉、声望、名份、成功或者野心,那么作为一个结果,自然会有成功,会有胜利。&b&整个存在都倒进你的空里&/b&。你实现了。这是一个结果,不是一个效果。效果是在你欲望它的时候产生的;结果是在你想也没有想过它、没有欲望、没有想到它的时候产生的。它的发生是存在内部法则的一部分。那个法则就叫做“道”。
因为他不居功,所以那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维定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