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导纲要教学性体育游戏的组织指导工作有哪些任务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您的位置:--&--&
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来源:&&作者:甘青青&&录入人:甘青青&&发布时间: 17:56:17&&
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幼儿体育活动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是促进幼儿机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在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中,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身体的发展和健康,影响到幼儿体育活动的成效。任何一种教学都有其目标,而指导者必须在事前将小朋友欲达到的目标做一个妥善的安排,再以引导方式让小朋友循序渐进的达到原订的目标,而且幼儿体育活动不是漫无目的的追、跑,而在目标的设定上必须以幼儿为主、必须在幼儿的能力所及和生活境遇中做设计并进行合理的组织,也就是必须给他能发展的练习。一堂成功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体育教学活动应该是游戏化的,科学化的,整体化的,活动中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创造力、想象力、愉快的情感体验等都得到发展。
(一)组织体育活动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1、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规律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提高,大致经过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善与提高阶段、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教师组织每一次活动时,要掌握幼儿活动规律,循序渐进,并随时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的活动量,及时进行适当地调节。
*小班(小小班):小班幼儿或小小班幼儿的体力较弱,身体的基本能力较差,动作不够平稳、灵活、协调。
*中班:中班幼儿在体力、智力以及社会性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发展。体力逐渐增强,动作比以前显得灵活、协调,空间知觉有了一定的发展。
*大班:大班幼儿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发展较好,动作更灵活、协调,体力较充沛。
2、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幼儿意志力培养的特点是:对行动目的性逐渐明确,但坚持性的自制力较差。
3-4岁幼儿的意志还很薄弱,缺乏坚持性,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稳定性,一般只能保持5-10分钟。小班的体育课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中班20-25分钟
5-6岁幼儿活动目的性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在活动中能表现出一定性的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大班30-35分钟
*教师要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控。
3、活动内容的选择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举例各年龄阶段的爬行活动:手膝着地爬——手脚着地爬——坐爬——各种创新的有趣的爬行方法(直身爬等等))
小班: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中的情节、角色、动作过成容易发生兴趣。游戏的规则也很简单,一般不带有限制性,有的规则是从游戏的内容中引申出来的。幼儿对游戏的结果不太注意,没有较强的胜负意识,所以游戏结束时一般是皆大欢喜。
中班: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初步学会了与同伴友好合作,集体观念有所增强。因此,中班的体育活动的内容开始复杂。幼儿喜欢情节较复杂的和活动量教大的追逐性活动。
大班:知识范围大,理解能力有所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大班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难度较大,动作增多,内容更加丰富,游戏的活动量也增大。幼儿喜欢竞赛性的游戏以及需要体力与智慧相结合的活动。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教师在和幼儿相处的时间,
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偶发事件:坐爬(小狗云糖果)、舞龙、跳跳糖
主题活动中的内容:小兔子种花子、
结合社会大环境的情况:勇敢者、勇敢小特警、和奥运相关的体育活动、风儿和藏羚羊
二、体育活动的基本模式
1、幼儿生理机能能力变化性规律:人体在运动活动过程中,生理机能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活动开始时,能力逐渐上升,然后逐渐达到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水平,最后逐渐下降。这个过程可以称为上升、平稳和下降三个阶段。
2、开始部分(准备活动:一般性的\专门针对性的\互补性的)
3、基本部分:新授内容、重点练习内容、预游戏等。
4、结束部分:有针对性的身心放松活动、整理器材、收拾场地等等。
三、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1、运动负荷的安排。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
*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2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欢迎进入江宁示范园天元城幼儿园网站
地址:江宁区莱茵达路188号
邮编:211100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保教配合的观察与指导
,,,,(原作者:吴兴莉)《幼儿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保教结合是教育的重要原则,只有做到保教结合才能真正落实《规程》中的目标要求。保育员应时刻配合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达到育中有教、教中有育。
晨间体育活动时,两位教师分区域指导幼儿,保育员则来到其中一个区域配合教师。随着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不断增加,跑跳区域的幼儿已经满头大汗,但幼儿们非常兴奋,一点都没有休息的意思,继续和同伴游戏着。而此时投入游戏的保育员和教师则没有注意到幼儿的情况,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和幼儿继续游戏。
案例分析:
1. 保育员的角色任务不明确。
在整个活动中,保育员的身份一直是幼儿的游戏伙伴,把注意力放在了指导幼儿游戏中,没有关注幼儿的生活保育环节。幼儿在运动量较大的区域进行游戏时很容易出汗,特别是班级中的体弱儿、肥胖儿等特殊儿童,更需要教师的照顾。作为保育员,应该关注全体幼儿的生活需要,如提醒幼儿及时穿脱衣、合理调整幼儿运动量、为幼儿垫毛巾等。有了保育员对幼儿在生活上的照顾和配合,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幼儿完成体育活动。
2. 教师与保育员缺乏沟通。
在活动中,两位教师和保育员全情投入,可是他们的沟通交流却很少。运动中的幼儿是“流动”的,这给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和保育员间的沟通能够让教师及时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发现需要帮助和指导的幼儿。
3. 缺乏运动中的生活意识。
活动前,教师应关注相关细节,如天气情况、运动材料、生活物品的准备、老师之间的及时沟通等,这些细节是保证幼儿有序、安全地进行运动的前提。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情况能够及时指导并随时调整策略,但是却对幼儿在运动中的生活需要不敏感。其实,对幼儿在生活环节上的保护、照顾和指导是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运动的保证和前提,教师应该提高运动中的生活意识。
张老师是小三班的保育员。幼儿在游戏活动时,她既能参与到游戏中去,又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需求,及时给出汗的幼儿垫上毛巾。其他班的教师看在眼里,心里想到:“唉,我们班的保育员工作态度不积极,工作做得也没有张老师细致,保育员的工作职责究竟是什么?”
案例分析:
《规程》中曾明确提到“保教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强调了保教结合的重要性,并要求保教并重。案例中,教师对保育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不清楚,对本班保育员工作态度不积极感到困惑。日常工作中,保育员拿着抹布擦窗扫地,是班级的“保洁人员”;组织户外活动时,保育员搬东西做杂物,是随叫随到的“救急消防员”;组织教学活动时,保育员帮忙整理材料、教具,是“配班随从人员”。长期以来,人们都以固有的眼光看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家长认为保育员只管幼儿的吃、喝、拉、睡,而保育员则戏称自己为“三把手”(拖把、扫把、抹一把)。很多保育员认为自己不懂教育方法,所以没有具体的工作目标,只要做好幕后的配合工作就可以了。这导致了保育员在工作上的消极被动,从而使“保教并重”变成了单纯的口号。
1.& & & & 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角色意识。
《规程》中提出了保教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屡见不鲜。要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保育观,规范操作行为。保教结合,实际上是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强调教师、保育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由此我们制定了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保教配合细则,该细则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保育员的工作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使保育工作能规范有序地进行。
2.树立幼儿运动中的保护意识。
教师和保育员要随时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脸色、出汗情况及动作表现。如:幼儿脸色红润、满头大汗、活动的幅度较大,说明幼儿的活动量大,需要适当调整,应提醒幼儿注意休息,防止运动过度。反之,幼儿脸色无变化、动作幅度小,就需提高其活动量来达到运动的目的。
有些幼儿不容易从表面看出身体状态,这时,保育员就要经常摸摸幼儿的额头、脖子、背部,如出汗较多,可用毛巾垫在其背部,并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脱衣,防止幼儿活动后因汗闷在衣中而着凉。
保育员要在活动中随时注意幼儿的活动情况,并从实际考虑,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密度,并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幼儿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内容。春秋季节户外活动的时间相对较长,活动内容丰富多样,而冬夏两季由于受气温影响,户外活动时间相对缩短,并根据季节变化,将活动时间移至接近中午和清晨。场地选择也需变化,冬天可选择朝阳处,活动量也可适当增加,而夏天则选择背阳处,活动量需相对减少,让幼儿的锻炼更适合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3.确保保育员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户外活动中常常存在保教割裂的问题。带班教师独自承担户外活动,困难重重。如:幼儿上下楼梯时,带班教师头尾难以顾全;幼儿动作练习时,带班教师照顾、指导不能面向全体;幼儿游戏活动需要角色分工时,带班教师分身乏术等。这就需要教师与保育员合作,组织户外活动(除餐后散步)时,必须由两位教师共同组织(早操两位带班教师,其余活动一位带班教师和一位保育教师);幼儿上下楼梯时,教师与保育员分别负责一头一尾;保育教师协助带班教师带领小助手准备(收拾)器械和场地;游戏活动需要角色分工时,保育员承担简单的角色,不需要角色时,保育员注意关注幼儿的运动量和个别引导等。
户外活动中保教工作的密切合作,能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照顾和指导,减少活动中的安全隐患,能让教师更有效地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玩得更开心、更尽兴,在玩中达到强身健体、培养品质的目的。当然,保育员和老师不仅在活动中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在活动前、活动后都应该达成共识。&&
4.提高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保护。
教师和保育员应处理好集体和个别幼儿之间的关系,对个别体弱、肥胖等特殊幼儿进行跟踪观察和指导。每个幼儿对运动的密度和强度需求是不同的,保育员要做到时时心中有幼儿,眼中有幼儿,注意到幼儿的个别差异。肥胖幼儿容易出汗,保育员应在活动前将毛巾垫在幼儿的背部,活动后及时抽掉,预防感冒。肥胖幼儿大多不喜欢运动,我们应想办法激发他们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制定锻炼计划,并督促陪伴他们一起运动。如:针对幼儿特别喜欢和教师一起踢球的特点,我把肥胖幼儿分成弟弟组和妹妹组,以竞赛的形式鼓励幼儿参加,幼儿们玩得非常高兴,在追逐中达到了锻炼的预期效果。 而针对体制差、病弱、营养不良的幼儿则应适当减少他们的运动量,运动过度时要提醒他们注意休息,并随时注意观察幼儿是否有气喘、大汗淋漓、脉搏异常增快、面色苍白、呕吐、腹痛等现象。
总之,在活动中保教人员要将幼儿放在首位,观察、关心、了解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状况,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欢迎您转载分享并保留本文链接:
推荐阅读:
内容/版权举报请联系bianji#niubb.net
||苏ICP备号-1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学习辅导资料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免费16页免费6页免费12页免费3页免费 16页免费11页免费10页免费4页免费
电大幼儿园课程论学习辅导资料|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最新播报:
幼儿开展竞争性体育游戏活动要慎重
大班幼儿喜欢运动量大、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发现竞争性游戏不利于幼儿掌握规范正确的动作。如中班“侧身钻”的体育活动,当我示范了正确的动作,并请所有幼儿练习了两遍,然后进行了竞争性游戏,但幼儿并没有我预想的那样好,只是一味地追求速度,而不去关注动作本身。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更关心竞赛的名次,而很少关注到标准、正确的动作。
所以,竞争性的体育游戏一定要在幼儿掌握了规范正确的动作后再进行,而不能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一味地去追求速度,而应该把重点定位于规范幼儿正确的动作。我们应该怎样恰到好处地运用竞争性体育游戏呢?
笔者认为,竞争性的体育游戏要视情况灵活掌握,如幼儿动作规范、熟练后,可以通过竞赛游戏加深趣味性,而不能无视幼儿的动作一味追求比赛的速度。竞争性体育游戏的规则要明确和具体,一定要在幼儿动作规范的基础上通过竞赛游戏加深趣味性。比如,在中班体育活动“好玩的小布袋”中,我不断引导幼儿学习行进跳的动作技能,等幼儿掌握了正确的动作技能后,我带幼儿尝试闯关的游戏,以竞赛的形式激发幼儿挑战不同高度的信心,巩固行进跳的动作。在竞赛活动中,幼儿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而且加深了活动的趣味性,幼儿的意志和自信心得以不断提高。但是,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更适合于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活动还是以游戏情境贯穿比较适宜。
(作者单位: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二幼儿园)
[责任编辑:幼儿园在园教育包括哪些方面?_百度知道
幼儿园在园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简单的来说是包括:体、智、德、美 。具体来看,请阅览一下《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第一部分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二)教育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三、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四、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的原则:   (一)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   (一)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   (二)注意保持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非直接指导的活动的适当比例,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   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八、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   (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   (三)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九、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三)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十、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二)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  第四部分教育活动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四、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五、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变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二)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   (三)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四)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幼儿的经验。   七、评价教育活动时,凡涉及到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应该注意: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二)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三)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四)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开发孩子智力,对集体生活有兴趣,锻炼孩子的说话、动手能力。
它分为五大领域:健康昂、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
最重要的是幼儿安全,以它为根本在进行其他活动
幼儿园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幼儿园指导纲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