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比赛奔跑人物漂亮的手机游戏戏,有两个人物一红一蓝表现出色它会说unbelievable。

居然没人说这个 down wind faster than the wind 无动力逆风前进比风速快。。&br&&br&&img src=&/f9edaf263bc260fb13ba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7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9edaf263bc260fb13bae_r.jpg&&&br&就是说你朝这个小车吹风,小车不仅没有被刮跑,反而朝你的方向跑过来。。。&br&&br&一些介绍: &a href=&///?target=https%3A//www.lhup.edu/%7Edsimanek/museum/DDWFTTW.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lhup.edu/~dsimanek/muse&/span&&span class=&invisible&&um/DDWFTTW.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搜索一下 DDWFTTW 可以找到很多视频。比如 &br&&a href=&///?target=https%3A///watch%3Fv%3DAVDLiNbCjN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watch?&/span&&span class=&invisible&&v=AVDLiNbCjN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不仅逆着风可以。顺着风也可以。风速为 V,下图的东西可以以风为动力跑出比V大的速度。&br&&br&&img src=&/d32ed6d55f6ef9efa3c7f1_b.jpg& data-rawwidth=&807&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7& data-original=&/d32ed6d55f6ef9efa3c7f1_r.jpg&&&br&&br&风这个东西有一点好。。。全世界不管哪一个地方,不管逆风、顺着还是一定角度倾斜都可以做出一个装置比风还跑得快。。。&br&&br&====================================================================&br&&br&更新:居然有人觉得顺风比风速快不可能。。。请看BBC 报道 2009年一艘陆地小车,纯风动力,跑出了世界纪录的202.9km/h,差不多是风速的三倍。觉得这是永动机的可以考虑把初中毕业证撕了。&br&&a href=&///?target=http%3A//news.bbc.co.uk/2/hi/technology/7968860.s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BC NEWS | Technology&i class=&icon-external&&&/i&&/a&&br&in 2009, the world land speed record for a wind-powered vehicle was set by the sand yacht Greenbird sailing at 202.9km/h, about three times the speed of the wind&br&&br&wikipedia 上介绍有很多 &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Sailing_faster_than_the_win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ailing faster than the wind&i class=&icon-external&&&/i&&/a& 。是不是很违反直觉?&br&&br&====================================================================&br&&br&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一个滑翔机可以在一个跑步机上垂直起飞么。。。&br&&br&====================================================================&br&&br&最后一次更新,可以看下 Terence Tao 的观点: &a href=&///?target=http%3A//.cn/s/blog_4f2d32c40100lvoo.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帆船可以逆风而行,也可以比风速还快&i class=&icon-external&&&/i&&/a&
居然没人说这个 down wind faster than the wind 无动力逆风前进比风速快。。 就是说你朝这个小车吹风,小车不仅没有被刮跑,反而朝你的方向跑过来。。。 一些介绍:
搜索一下 DDWFTTW 可以找到很多视频。比如
&p&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很好玩时,你就会去研究,&br&&/p&&p&研究了以后,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有用的方法,&/p&&p&不知不觉间,或许就成为了这方面的能手。&/p&&br&&p&记数字其实是一件好玩的事情。&/p&&p&不仅仅是圆周率,还有手机号,生日,学号,车牌号,银行卡号码……&/p&&p&任何出现数字的地方,都可以“玩”。&/p&&br&&p&长回答,如能耐心读完 ,不胜荣幸。&/p&&p&&br&————分割线————&br&&br&因为好玩,我在初中的时候曾经试过背圆周率前100位,只用了不到3分钟就记住了。当然前提是,我之前知道圆周率的前35位,这前35位花了我不到2分钟的时间吧。所以,背下100位,一共花了5分钟而已。&br&&br&记住后,每隔一段时间(一开始一两周,后来几个月)都要复习一下,无他,只是好玩。当然,好几年前开始,就不用复习,也可以很流畅的背出来了,现在估计记个几十年都没有问题。&br&&br&后来有一天闲得蛋疼又记了20位,所以现在能背前120位了。&br&&br&——————分割线————————&br&&br&下面我给出我记这一百位的方法。&br&&br&(1)先记住前22位,这个方法是我小学时看到一个打油诗记住的:&br&“&b&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就杀尔,杀不死,乐而乐&/b&”&br&这个打油诗代表的是:3. 897 932 384 626&br&非常非常好记吧,1分钟不到就能记住。&br&&br&(2)后来呢,我听说有一个数学家,叫鲁道夫·范·科伊,他用毕生时间把圆周率推导到了35位,然后刻在了墓上。挺有意思的,咦,原来我就知道22位,再记13位不难吧?&br&于是 288,嗯,这么分割字节,数感好的话,读两遍就记住了。&br&&br&(3)再后来,也就是初中的时候,偶然间我在《数学之美》上看见了圆周率的前100位,好吧,现在我会35位,再补上65位就好啦!&br&&br&所以我是这么记的,先读一遍,注意数字的分割:&br&&br&
……&br&&br&看起来好长一串啊,这么分割一下,好像就很顺口了耶!&br&&br&1、首先呢,先把41971记住,什么,就5位你都记不住?!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或者记五个字,“失意就吃药”(P.S. 不推荐汉字谐音法,它破坏了数字本身的美)。&br&2、然后,69399,哇,都是3的倍数耶!根本不需要记!&br&3、37510,嗯,前四位都是奇数,挺好记的。……或者,“撒气我一脸”&br&4、,好像一个促销电话诶!记住之。……或者,“哦不然哩 就去死 就死死”&br&5、,额,10个数字都有了,且不重复,多好记&br&6、8 6280,你看,那不就是四位数字0268颠来倒去嘛,中间一个998让我想起了“只要998,XX抱回家”。&br&7、,我是这么记的,34、25、11都是我同学的学号,剩下的自己联想吧(诡异一笑)!&br&8、70679,这5位好像没什么意义,死记住之。&br&&br&于是,我就记住了圆周率前100位,前后一共不到5分钟吧。&br&&br&&b&3.&br&
26433 &br&
70679&/b&&br&&br&100位大功告成!&br&&br&后来又蛋疼地背了20位: ,除了前五位都2的幂次外,第11到15位是回文的,也算好记。&br&&br&默默地在角落里写完答案,不过好像无人问津的样子。其实呢,被圆周率或者其他无意义的数字串,其实都是有技巧的,如果赞同的人比较多,我倒也想总结一下。&br&&/p&&br&&p&——————分割线———————&/p&&br&&p&2014 年 3 月 12 日更新&/p&&br&&p&(看到一个本来默默无闻的回答突然被100多人点了赞,我觉得应该多写一点)&/p&&br&&br&先唠嗑几句:&br&&p&首先申明一点,我&b&纯记忆力不算好,甚至未必比平均水平高&/b&,这真的不是谦虚:&/p&&p&1、首先,除了数字外,我记其他东西的能力都不强,比如有意义的汉字和英语单词。小时候背一首古诗往往比周围的人花更多的时间;初中背英语课文,我总是班上最慢的几个人之一;大学里背六级、托福、GRE单词,即便采用了最为科学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效果依然不好,以至于放弃了出国的打算。&/p&&p&2、在有压力状态下,我的遗忘率很高,比如上课点名背诵;比如考试要考:考试中我丢分最多的就是记忆类的题,因此并不擅长生物、如果不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话,也不会擅长历史。相反,重于理解的题,我却比较擅长。&/p&&br&&p&因此,在记忆技巧方面,我自以为擅长的只是记数字而已。某些时候我记英语和语文比较快,那是因为数字化了一些东西。&/p&&br&&p&记数字,在大部分人看来,往往是最头疼的事情,因为它往往没有意义和前后文,似乎不如有意义的一段话好记。但是数字以及数字串往往都不会太长,从字节上来说,远远比不上一篇课文。一个20个无意义数字组成的字符串,和一个50个汉字的一段话,哪个好记?很多人觉得后者好记,但是用一定的方法,一定是前者好记得多。&/p&&br&&p&我是在小学时(90年代末),看上海电视台的《智力大冲浪》的一档栏目《幸运十三》上发现自己记数字的天赋的,那个节目就是几个人PK,在6秒钟之内记住13位无意义的数字,比谁正确率高,每次比个几道题,决出周冠军、月冠军和总冠军,当然月冠军们的pk还是很虎的,往往是6秒根本测不出水平差异,然后时间减到5秒、4秒、3秒甚至是2秒。当时我自己也在看,觉得这个游戏好简单,自己去做也能拿冠军。后来大概十年前,《智力大冲浪》有一档纪念节目,那期给出的数字我至今还记得——540 310 269 7887。&/p&&br&&p&废话有点多。下面还是说一下自己记数字的心得。&/p&&br&&p&&b&1、记数字,要用“看”,不要用“听”。记的时候,要用“映”,不要用“念”。&/b&&br&&/p&&br&&p&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本来一个熟悉的手机号,用另外一种方式读出来,似乎就很陌生了。但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写出来,却没有什么差别。这是因为,我们记忆的时候,无论是对听见的东西,还是看见的东西,都不自然地要联系上下文,但是眼睛的速度和敏捷度远远胜于耳朵。就拿刚才那一串数字来说:&/p&&p&540 310 269 7887&/p&&p&887&/p&&p&887&/p&&p&从念的角度来说,这三种分段方法似乎很不一样, 但是看这三种分段方法,感觉差别不大。而且,特别容易看成第一种——因为两个0在末尾,押韵不错。&/p&&p&同样,记忆的时候,默念的记忆效率是不如把数字的图像映在脑海里的。那个《幸运13》总冠军,用2秒种的时间记住13位数字,用“读”肯定是不行的,因为2秒读不完13位数,所以用的方法是“映”。先把13位数的形状刻在脑子里再说嘛~&/p&&p&此外,不用“念”的原因还有一点,参见4。&/p&&br&&p&&b&2、尽量不要用长字节的东西去记短字节的东西。&/b&&/p&&br&&p&看到下文有人这么记圆周率:May I have a large container of coffee,用每个单词字节数来记住3.1415926,这个方法一般是得不偿失的。你读完你这句话的时候,够我看这7个数字好几遍了~&/p&&br&&p&再如,比如要记住八大行星(以前是九大行星)的英语,很多人这么记忆&/p&&br&&p&My Very Excellent Mother Just Send Us Nine Pizzas.&/p&&p&My Very Educated Mother Just Shows Us Nothing.&/p&&br&&p&用首字母的方式记住它,方法是不错,但是我不是特别推荐。为什么不用更短的呢:&/p&&p&MoVE My(J) SUN.&/p&&br&&p&&b&3、循环节记忆和联想记忆。&/b&&/p&&br&&p&循环节记忆很简单,比如e的前9位:2.,&/p&&p&简单地划分成2.7 。不需要时间就记住了&/p&&br&&p&联想记忆:比如地球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嗯,五一劳动节。海洋面积是3.61亿平方千米,哦,六一儿童节。——地理老师说的。这个也很简单。&/p&&br&&p&&b&4、增强对数的敏感度。&/b&&/p&&br&&p&这个方法是我的“杀手锏”。我是一个对数以及数论很爱好的人。很多数字是这样记住的:&/p&&br&&p&97——这不是100以内最大的&b&质数&/b&吗?&/p&&p&153——“&b&水仙花&/b&”数(同理,370,371等等都是)&/p&&p&236——&img src=&///equation?tex=%5Csqrt%7B5%7D+& alt=&\sqrt{5} & eeimg=&1&&的小数部分前三位,&b&平方根数&/b&,同理,414,732等等。&/p&&p&840——1000以内约数最多的数,有32个约数(再比如48,60,120,240,等等等等,类似于n以内约数最多的数又叫“&b&超级合数&/b&”、“极大合数”,是最美的数)&/p&&p&945——最小的奇“&b&过剩数&/b&”&/p&&p&1296——6的4次方(&b&幂次数都可以这么记,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b&比如625,4096等等,如果2的1到32次幂,1到100的平方都能记住就更好了)&/p&&p&4649——*4649(&b&分解质因数&/b&的记法,难一点的,可以记住2的67次方减1等于*……我也不知道怎么记住的)&/p&&p&5050——1到100的和,&b&求和数&/b&,同样的,如果小时候经常在算盘上练习1到100的加法,很多数字比如210,300,666等等都是容易记住的)&/p&&p&6174——“&b&黑洞数&/b&”(495亦是)&/p&&p&8128——“&b&完全数&/b&”(28,496神马的都是。再比如220,284之类的“亲和数”)&/p&&p&9376——它的平方末四位和自己相同,而且是唯一具有这个性质的4位数&/p&&p&142857——这不是1/7的循环节吗?&/p&&br&&p&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不过最常用的还是是&b&质数&/b&和&b&平方数&/b&,在我看来,分解质因数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初中时我曾蛋疼地把1000以内的数都分解了一下质因数,现在看到车牌号,都有分解质因数的冲动。其实这对记忆数字还是帮助挺大的。&/p&&br&&p&从小培养对数的感觉,&b&给数赋予故事或灵魂&/b&,记住一些看起来无意义的数字串也就不难了。&/p&&br&&p&——————&/p&3 月 16 日更新&br&&br&突然间赞同数到了1000多,也逐渐看到了各种褒贬不一的评论,心中有些惶恐,不如再写一点吧。&br&&br&&b&5、记数字,不推荐用相同字节的记忆方法。&/b&&br&&br&比如圆周率,5位一记看起来效率很高,不过容易记错。比如我第一次看到101~120位时: 时,觉得自己看了两遍记住了,过了半年后,偶然间想起,发现自己记成了 ……所以可长可短的记忆方法更好一些,不要用相同的字节,类似的”故事“,否则容易记混。&br&&br&&b&6、总结:记数字根本并不算是记忆问题,而是……数学问题&/b&&br&&p&这个有些唯心主义了……可以无视。&/p&&p&在我看来,数字是有灵魂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当做无意义的字节去记忆,在我个人看来是有些亵渎的。只有赋予其跳动的灵魂,才会感到更加亲切。&/p&&br&&br&此外,补上一点我对记忆力的浅见:&br&&br&记忆力很重要。个人鄙见,&b&记忆能力未必能决定你的上限,但能决定你的下限&/b&。的确有很多科学家记忆力不是特别好,什么数都记不住,但是记忆力很好的人,只要不是太不努力,他不会差。我周围有这样的同学,理科一点都不好,但是他记忆力很好,能够被很多东西,后来他就背着SAT单词被美国名校录取了。有了好的记忆能力,你至少比社会上很多不懂得怎么记忆东西的人有了自己的一技之长,你就能凭这个多应付很多考试,混一口饭吃。&br&&br&当然,记忆力绝非是万能的。&b&不记忆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b&。正如张无忌学武功无招胜有招,最好的记忆,是将知识融会贯通,而不是死记硬背。这个要提高比记忆还是难很多的。&br&&p&&br&(未完待续?)&/p&&br&&p&&b&【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商业转载请联系我】&/b&&/p&
当你觉得一件事情很好玩时,你就会去研究, 研究了以后,就会发现各种各样有用的方法,不知不觉间,或许就成为了这方面的能手。 记数字其实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不仅仅是圆周率,还有手机号,生日,学号,车牌号,银行卡号码……任何出现数字的地方,都可以“…
怒答!&br&&br&看了前排几个,感觉很不过瘾。大都没说到点子上。这么一部牛X的电影,能是几句话就概括的了的吗,你总得解释解释为什么牛X吧。&br&&br&看过的观众会说,&不能说的秘密&还不至于“牛逼”吧? 恩,那我就试着一点点说吧。&br&首先一点,这部电影&b&“没有一句废话”&/b&。&br&(多图慎入,剧透慎入)&br&(再加一句,这部电影说的是1979年的桂纶镁,穿越到1999年,遇到周杰伦后发生的故事。)&br&&br&在影片的一开始,画面出现了一本古老的琴谱,配上宏大、谲诡的弦乐,透着一股神秘的劲。这部琴谱,就是穿越的源头,整个故事都因它而起。&br&&img src=&/b58c6b93ce8b215d3480b4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b58c6b93ce8b215d3480b4_r.jpg&&&br&开始了。&br&&img src=&/f31e1bf5_b.jpg& data-rawwidth=&1& data-rawheight=&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img src=&/eefdd9e0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efdd9e05_r.jpg&&打这起,开始详解我之前说过的“这部电影没有多余的话”。&br&这里有几句看似闲聊的话,其实是在交代人物背景和埋下伏笔。 &br&-------------------------------------------------------------------------------------------------------------------&br&&br&&img src=&/e1cb47fee6ac97e79224c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1cb47fee6ac97e79224c_r.jpg&&&b&“我以前就听说过你了诶”“哦,真的吗。”&br&“你是主修钢琴对吧?” “对啊”“为什么想来转来我们学校?你们学校不好吗”“因为你们学校比较漂亮啊。没有啦,我爸叫我来的”&/b&&br&&br&&br&开头的“&b&我以前就听说&/b&”,接上后面的“&b&主修钢琴&/b&”,其实意在衬托周杰伦钢琴弹的很好,以致于“&b&早就听说&/b&”。这是为后面斗琴的情节做铺垫,前面不指出他钢琴弹的好的话,后面“斗琴”就显得太突兀了。如果拍个奖状奖杯什么的又显得太俗。简单的一句“&b&我以前就听说过你&/b&”,显得自然不露痕迹,这是上档次的表现手法。至于他爸为什么要他转来,后面也给了合理的解释,因为他爸是这学校的老师嘛,自然想看着儿子在自己眼底下毕业。&br&&br&&img src=&/678ef44cae2bbdcd247b2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78ef44cae2bbdcd247b25_r.jpg&&&b&“好漂亮哦”“这栋琴房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br&“一百年啦”(&/b&强调100年&b&)“恩,不过在我们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就要拆掉了。”&/b&&br&这里又给出了一个线索:这栋琴房在毕业典礼&b&那天&/b&就要拆掉了。理由是已经“有100年的历史”,要盖新的。&br&强调是在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因为这句话,才有后面女主回到1999年,去见男主一面的情节。才有结尾周杰伦冒险去弹琴的高潮。&br&&br&&img src=&/1031beecb40fceec5b4a84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1031beecb40fceec5b4a84_r.jpg&&&br&男主鬼使神差地独自进入了琴房大楼。注意听后面隐隐约约的音乐,桂纶镁刚刚来到1999。这里从周杰伦进门到和桂纶镁相遇足足给了一分钟的镜头,也就是拍了一分钟周杰伦在走廊的情景。这里其实是在说,接下来要见的,是个很重要的人哦。&br&&img src=&/8c38e31c14d6ac3ad3bd8e20ce7ee256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8c38e31c14d6ac3ad3bd8e20ce7ee256_r.jpg&&周杰伦和桂纶镁的&b&first sight&/b&&br&(&b&first sight
&/b& 强调一下,桂纶镁穿越回来后第一眼看见谁,那个人才能看到她。)&br&&br&上课了。&br&&br&&br&&img src=&/b616f3d457e58f91cc294289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b616f3d457e58f91cc294289_r.jpg&&这里有一点好玩的地方,黑板左下角的值日生是
方文山 和 黄俊郎。。&br&&br&&br&&img src=&/8e968a5b7b60fc8bea4b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8e968a5b7b60fc8bea4b5_r.jpg&&桂纶镁进教室。(由于&b&first sight&/b&的缘故,此时别人都看不到她)&br&&br&&br&&img src=&/78e660efba67db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78e660efba67db_r.jpg&&老师在提醒周杰伦不要往后看。&br&&br&&br&&img src=&/70cd1adaead59d6ab39a3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70cd1adaead59d6ab39a3_r.jpg&&&b&这个镜头很厉害,&/b&虚化了晴依,将焦点对在桂纶镁身上,让人不易察觉她俩都在笑。&br&别人是看不到桂纶镁的,所以老师和同学觉得周杰伦是在看晴依,所以晴依才得意地偷笑。这个镜头非常用心,因为只有看第二遍以上才知道这个笑的意思。&br&为了突出两人的笑是这个意思,还拍进了前面一个女生,她因为知道周杰伦肯定不是看自己,一点也没笑。&br&&br&&br&&img src=&/6eb8a0c0cb78bdfbcd626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eb8a0c0cb78bdfbcd626_r.jpg&&&br&&img src=&/cfe5fec014c2d4712de0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fe5fec014c2d4712de0e_r.jpg&&“&b&这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b& ”
周杰伦在问她那首曲子的名字,她没有回答他,又回答了他,那首曲子确实叫《Secret》。&br&这部电影中的对白,充斥着大量的双关,只有在你什么都明白了之后,才会理解其中的深意。&br&&br&回家了。&br&&br&&img src=&/f2787baffeaafa65cdcc04f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2787baffeaafa65cdcc04f_r.jpg&&(买菜回家)&br&之前看到的时候一直在纳闷这个情节想要表达什么,好像没什么意义嘛。仔细想想才明白,在整部电影中,周杰伦一直在极力避免两样东西。物质和性。整部电影里没有出现过金钱,性暗示之类的东西。或许周董觉得这两样东西会使爱情不那么美好吧。&br&&br&回到学校了。&br&&img src=&/cf52bfca63a1ddafcf9e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f52bfca63a1ddafcf9e5_r.jpg&&黄秋生在教导学生。&br&&img src=&/4b3d55e2fb5a05745a9bbef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4b3d55e2fb5a05745a9bbefe_r.jpg&&&br&桂纶镁笑了一下。&img src=&/fd285bac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d285bac_r.jpg&&周杰伦又马上要走。&br&桂纶镁看到教训学生为什么要笑?聊着好好的周杰伦为什么要走?&br&原来桂纶镁笑是因为看到20年后的黄秋生感到有趣,而周杰伦要走是因为黄秋生是他爸,不想让老爸看见自己和女同学在一起。
这些也是在看第二遍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这两句的深意。&br&黄秋生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在这里就把人物铺垫出来了。&br&&br&去散步。&br&&br&&img src=&/6cfcacc76ebe2f9ce868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cfcacc76ebe2f9ce868_r.jpg&&&img src=&/500a74a6ca370cea0faa59d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500a74a6ca370cea0faa59d_r.jpg&&“&b&我都没吃过&/b&”,这句话是桂纶镁说的。这句话暗示桂纶镁不是&b&1999&/b&年的人,这个不难理解,但是难得的“导演周杰伦”能想到1979年那个时候没有锥形冰淇淋。&br&在台湾,锥形冰淇淋的出现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并且在台湾冰淇淋市场占有率过半的&b&cold stone&/b&和&b&杜老爷&/b&都是在1988年先后成立的。所以这一句话出现的很严谨。是有过生活体验或者考史的。而且即使桂纶镁那个时期已经有了冰淇淋,也不构成硬伤,可以理解成她不爱吃零食。&br&不行,越想越觉得厉害了。&br&&br&另外在后面还有这样的对话&img src=&/aa7f8deeb27a27f3365f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aa7f8deeb27a27f3365f_r.jpg&&&br& 也是在暗示小镁的身份。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的生活习惯。(抱歉,这段真截不到桂纶镁好看的图。。)&br&&br&&br&&br&精彩的斗琴桥段&br&&img src=&/effd5fdfc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ffd5fdfc5_r.jpg&&这段有人和《海上钢琴师》比较,认为是抄袭。其实两者同为斗琴,本质是有区别的。《海》是一台钢琴,你上完了我来;这里是两台。《海》是一开始眼看要输,最后绝地反击的节奏;这里是步步压制。《海》是没有两人合作的戏份的,这有。 不能说只要钢琴比赛的片段,都是抄袭吧?&br&斗琴的这段,可以听出周杰伦的音乐功力真的很厉害,可以编的这么好听,前后节奏也掌握的很棒。这一段非常之棒,甚至一度让我萌生了学钢琴的念头```&br&&br&上视频:&a href=&///?target=http%3A//my./us/989412.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能说的秘密 斗琴精彩片段&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四手联弹&img src=&/532f0268cbf5cba24f8a3e0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532f0268cbf5cba24f8a3e0_r.jpg&&很浪漫的情节,也是我最喜欢的桥段之一。但是我想光夸不行,得说说缺点。这一段据桂纶镁说“前前后后拍了70多次”,这70多次怎么剪辑,是非常考验剪辑能力的。这里还是出现了一处破绽。&br&&br&注意看白袖子:&br&&img src=&/8030bbd358d53ceabb1c_b.jpg& data-rawwidth=&1064&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4& data-original=&/8030bbd358d53ceabb1c_r.jpg&&&img src=&/44dc87efcdb2ddc176e28e1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9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44dc87efcdb2ddc176e28e1_r.jpg&&这是连贯的画面,不往下拽的话,外层的衣服是不会盖住里面的袖子吧。这是剪辑的一处痕迹。但令人惊讶的是,其余地方例如发型,摆设,却看不出破绽。说明周杰伦确实当时在意过这点,而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拼接总会有点破绽的。&br&&br&&br&周杰伦来到桂纶镁家里。&br&这里用了不显眼的镜头,出现了一个中年女人。&br&&img src=&/e01effc8d19468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01effc8d19468_r.jpg&&这个看似一闪而过的镜头很重要,在这里的铺垫是很难发觉的,哪怕再回过头看几遍也很可能看不到她。&br&这个女人其实就是中年的小雨。&br&为什么我会确定这就是中年小雨,而不是小雨的妈妈或者其他人呢。首先,这是小雨的家。我们又知道小雨家里只有她和她妈妈。小雨的妈妈在1979年就已经40多岁了,现在应该是60-70岁。这里出现的女人从形态,穿着上来看,不是60-70岁年龄段的样子。&br&&img src=&/4bf058182f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4bf058182f_r.jpg&&再通过后面这个镜头判断,这个房间是小雨的房间,而不是邻居或者其他人的。(窗前树的形态)&br&&br&中年的小雨,和高中的小雨怎么会同时出现呢?这牵扯到时空的问题,稍后再详谈。&br&&br&&br&&img src=&/1b144ff211aed758c82e21f2a2173a31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1b144ff211aed758c82e21f2a2173a31_r.jpg&&小雨的哮喘,在这里给先交待出来。为后来悲剧的顶点--------小雨的死埋上一笔。&br&&br&&br&&br&&img src=&/5ce6ce8a39ceffe06abf1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5ce6ce8a39ceffe06abf1e_r.jpg&&&img src=&/3eefc0f8c96256efc5a73b9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3eefc0f8c96256efc5a73b9_r.jpg&&表白,接吻。这里用的镜头很美,据说当时布置了好多机位,几乎360度全有,拍了两条,但最后还是只选择这个背影。夕阳,藤椅,板凳,海边,轻舟,逆光,。。还有不直视亲密接触的含蓄。&br&&br&&br&&img src=&/f79fc8b9ea67232bbe9b0aa9d42a3d0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79fc8b9ea67232bbe9b0aa9d42a3d0e_r.jpg&&&img src=&/06a93b4cac668c3e6a310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06a93b4cac668c3e6a310_r.jpg&&&br&舞会结束后,桂纶镁无意中得知这里快拆了,决定要教给周杰伦《secret》。这里又是给最后小雨&br&穿越回来,周杰伦穿越回去埋下伏笔。&br&&br&&br&&img src=&/c025e819f5cab11a8dc3c67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025e819f5cab11a8dc3c67_r.jpg&&&img src=&/32d73a0ef813bef788affed9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32d73a0ef813bef788affed9_r.jpg&&&img src=&/c3d60ef835f59a690ddc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3d60ef835f59a690ddc_r.jpg&&“&b&你一定要弹那么快吗&/b&”
“&b&我回去都弹那么快啊&/b&”
又是一句双关语。&br&周杰伦认为的“回去”以为是回家,其实是回去1979。又特别嘱咐了别在旧琴房弹这首曲子。这时桂纶镁的心理很复杂,特地教给他这首曲子,又不想让他真回去找她。只是想把这首连接你我的曲子,作为彼此的纪念。&br&&br&&img src=&/f2a226ffcd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2a226ffcd_r.jpg&&晴依的紫色手链。这是伏笔,后面说。&br&&img src=&/dec3b227def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dec3b227def_r.jpg&&桂纶镁目睹晴依和周杰伦接吻后跑了。(周杰伦以为和自己接吻的是桂纶镁)(桂纶镁 饰演 路小雨)&br&&br&&br&&img src=&/628f8a8ca8b9f07b4ef8ca9ef4218104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28f8a8ca8b9f07b4ef8ca9ef4218104_r.jpg&&桂纶镁妈妈买苹果回来。&br&&br&&br&&img src=&/e8db810ac3ebb687ea4f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8db810ac3ebb687ea4f_r.jpg&&&img src=&/def7ea196151bfec02e55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def7ea196151bfec02e55a_r.jpg&&&img src=&/c9a36e9075c8cfc6b094b1b52c74aed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9a36e9075c8cfc6b094b1b52c74aede_r.jpg&&&br&这时的小雨还活着,是个中年女人。这里我觉得是时候说了。&br&首先,这里的历史是不断改变的,改变的因素就是小雨的穿越。通过小雨的每次穿越,历史会发生不同的改变。之前窗户里的中年女人,也就是中年小雨的出现,指的是小雨在那次穿越之后改变的历史现在的样子。也就是在天台小雨和周杰伦接吻后,回到过去再也不回来了,然后历史演变,学习、毕业、工作、生活。小雨就会成这样子,一个这样子的中年女人。如果这时候出现她妈妈的话,她妈妈也是一个正常的老人,不会有神智不太清楚的样子。&br&后来小雨目睹了晴依和周杰伦接吻,历史又改变了,她回去之后发生了一系列的事:和老师(也就是黄秋生)讲述自己经历、被认为是精神病、受不了同学的嘲笑退学、母亲因为自怨自艾和伤心变得神经质。&br&于是这时的小雨,在长期被认为是精神病的情况下,变得自闭,因为哮喘,常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又因为周杰伦曾送给她苹果而喜欢上吃苹果,所以让妈妈买苹果回来。&br&&br&这个镜头:&img src=&/8f0dc6e0d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5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f0dc6e0db_r.jpg&&这个视角意味着什么?有人隔着窗户看周杰伦。会是谁呢?&br&只有路小雨了。(前面说过她家里只有“她”和“她妈妈”)&br&这说明小雨此时还活着。20年后的小雨,看到年轻时的恋人,为什么不见他呢, 仔细想想小雨的心情很值得玩味。&br&&br&五个月后毕业典礼:&br&&img src=&/ec8f3e1d8a72fb51aed20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c8f3e1d8a72fb51aed20a_r.jpg&&小雨在毕业典礼出现了。可以看出时间的流逝,她的头发也长了许多,因为长期伤心难过,而且待在家里不见天日,显得脸色惨白。&br&闭着眼从琴房走到毕业典礼大厅,听到周杰伦献给自己的曲子,睁开了眼。周杰伦看到了她,立刻停下来跑出去追她。然后桂纶镁看到了他手上晴依送他的紫色手链,以为他们在一起了,伤心地回到1979。&br&&br&&img src=&/a661ef6fb157b00ddb39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a661ef6fb157b00ddb39_r.jpg&&&img src=&/74cd513dc351adbc8a300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74cd513dc351adbc8a300_r.jpg&&&img src=&/58b37fa86e0ccc425ab563fb967f4978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58b37fa86e0ccc425ab563fb967f4978_r.jpg&&从这开始,周杰伦明白了,原来小雨是不存在的,或者说一直以来都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能看到她。起初看到这还以为是《fight club》那样,周杰伦精神分裂,桂纶镁是他的幻想。。&br&&br&&br&回到教室,坐在小雨的座位上。看到小雨在写字。&br&&img src=&/6233a4deaa6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233a4deaa6_r.jpg&&小雨用立可白写字,这是两人跨越时间的对话。&b&这个情节的出现,象征着小雨的死。&/b&&br&&br&&br&&br&&br&&img src=&/c64eaacc5a98c25aa84e2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64eaacc5a98c25aa84e2_r.jpg&&这里小雨的妈妈显得更神志不清,因为这时候小雨在1979年已经死了。&br&&img src=&/69faeffa7c6a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69faeffa7c6aa_r.jpg&&&img src=&/8c85e305f69f12b716b742adffa74748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8c85e305f69f12b716b742adffa74748_r.jpg&&&img src=&/d3de53e5f14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d3de53e5f14e_r.jpg&&&br&吐槽一下,这里的周董为什么要画的那么惨。。这个不是重点,仔细看画画用的纸有淡淡的五线谱,这本琴谱就是周杰伦在天台送给她的,夏米·卡夫卡·圣桑的《LE CYGNE》(天鹅)。&br&&br&&br&&img src=&/3bcdaa8cef432e2b8d2b1a45d989d28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3bcdaa8cef432e2b8d2b1a45d989d28a_r.jpg&&&br&&br&借黄秋生的嘴,从小雨的角度切入故事。叙述的情节大意就是小雨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琴谱,然后穿越,然后回来给黄秋生谈心,黄秋生认为她是精神病,这事传开了之后全班都知道,受不了欺负退学。&br&到了毕业典礼那天,她想见周杰伦最后一面,跑到学校穿越去1999找他,却看到周杰伦手上绑着晴依给他的手链,以为他们俩在一起了。&br&于是回到旧琴房穿越回1979.,坐在教室里。&br&&br&&img src=&/b2f652b2ff3f77b6481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b2f652b2ff3f77b64815_r.jpg&&&br&&img src=&/dacc5b9b3fa4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dacc5b9b3fa4_r.jpg&&这段哭的我心都碎了。一阵一阵地揪心。&br&&br&&img src=&/e9fff3ead49b93c31d3f5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9fff3ead49b93c31d3f5_r.jpg&&&img src=&/fc5d58c094d871fa0be77c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c5d58c094d871fa0be77c_r.jpg&&小雨哮喘发作,药没有带。&br&&img src=&/3b07fdd5db3ffb8e44f0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3b07fdd5db3ffb8e44f0_r.jpg&&&img src=&/f8d5acd489f1b1f92cb050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8d5acd489f1b1f92cb050_r.jpg&&小雨的生命走向了终点。确切的说是在这个历史下的生命。&br&每个时段的历史都不一样,比如桂纶镁在目睹了周杰伦和晴依接吻之后,回到1979年,给黄秋生谈心,交给了他那本《secret》。在发生这件事之前的1999年,黄秋生是没有那本曲谱的。&br&&br&&img src=&/ab57ce4d2d0f01ae16ea7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ab57ce4d2d0f01ae16ea7_r.jpg&&讲述完之后的黄秋生回头一看,周杰伦已经走了。袅袅的烟头显示他走得很匆忙。&br&&br&周董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正在拆迁的教学楼,到旧琴房,开始弹奏secret。&br&Follow the notes upon the journey&br&At first sight marks one's destiny&br&Once the voyage comes to an end&br&Return lies within hasty keys &br&《secret》曲谱的首页这几句话,就预示着他们的结果。第一眼就注定了缘分,当旅途走到终点,回路藏在急速旋律中。&br&&br&&br&&img src=&/ea28f2b67fee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a28f2b67fee_r.jpg&&周杰伦在最后一刻,敲下了最后一个音符,回到了过去。准确的说是更过去的过去,而且他再也回不来了。&br&(这里有争论,有观点认为周杰伦最后一个键没有敲下去就被砸到了,所以最后结局都是幻想。但是要注意仔细看,周杰伦在没有被铁球砸到之前,手指按下去的那几秒钟,注意看他右手的袖口,有明显的震动。这个震动是手指按到东西后,反作用力给予的物理反馈。也就是说,镜头里是明确看到了穿越已经成功)&br&&br&&br&&br&&br&他来到了小雨的时代,是他俩认识之前的时间。&br&&img src=&/5b66f54bcb1ac90cd9238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5b66f54bcb1ac90cd9238_r.jpg&&周杰伦推开了门。&br&&br&&img src=&/fec986f346bdf8219509ae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ec986f346bdf8219509aea_r.jpg&&小雨善意却陌生的笑。&br&&br&&br&&img src=&/c8ae7e1dd14a6f8ff2eedec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c8ae7e1dd14a6f8ff2eedec_r.jpg&&你还记得我吗?&br&&br&&br&&img src=&/eea6ffad719aad8ed61aef1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eea6ffad719aad8ed61aef1_r.jpg&&依然是陌生而善意的笑。&br&&br&&br&&img src=&/d30b424eeb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d30b424eeb_r.jpg&&不论你是否还记得我,只要看到你活着就好。&br&&br&之前的穿越都是平行的时间,比如穿越之前是12:35,过去之后还是12:35。刚才周董在弹钢琴的时候是晚上,这时却是在下午,暗示这次的穿越因为周董钢琴弹的太快,或者是最后一次的魔力比较大,回到了更久以前的时间。&br&&br&&br&&img src=&/f2b37ebfcc10a_b.jpg& data-rawwidth=&1137&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37& data-original=&/f2b37ebfcc10a_r.jpg&&毕业合照。周杰伦和桂纶镁在一起了。&br&最后的结局布置得很有意思。周杰伦废了多大的劲,舍去父亲,学业,朋友,来到小雨身边,见面之后或许该皆大欢喜,高兴得乱蹦乱跳之类的,但是却没有这样安排。两人只是几个眼神,周杰伦一个手势,最后放一张毕业照片,就把什么都解释了。&br&&br&这里说一点,为什么周杰伦回去之后,能看到他的不只小雨自己。这是因为1999年的旧钢琴已经毁了,在毁掉之前,这架钢琴完成了它最后一次的时空穿越,之后它的魔力也就失效了,周杰伦再也回不到1999,At first sight makes one‘s destiny也就随之失效。&br&&br&&br&这部电影我省略了很多部分,包括一些对话,对话是重点,诸位再看一遍就能体会简单几句对白蕴含了多少心血,双关了什么意思。整部电影几乎找不到bug,这对科幻元素的电影来说非常困难。周杰伦和桂纶镁的演技浑然天成,周杰伦是因为演他自己,桂纶镁却是实力的演技。&br&叙事上用了倒叙,插叙等,却一点也不显得乱,脉络很清晰,最难得的是在桂纶镁每一次穿越后改变的当前历史,抓的很细致。周董或他的制作团队,对霍金“平行空间”理论研究得很透彻。尤其在不经意的细节中,处处都能体现出来。&br&&br&不知道诸位看这部电影有什么感受,我在看前半段时,一直是笑着的。起初很奇怪为什么会笑,笑不是应该听到笑话、得意的时候才有么,看别人谈恋爱有什么好笑的。然而有一天看到&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热恋阶段,见到你的男/女朋友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a&这个答案,忽然说不出的感动。片中每次桂纶镁见到周杰伦时,做的第一样事,笑。这是发自内心的开心,我也有种说不出的开心。&br&&br&以上。&br&&br&最后,这部电影中的爱情虽然并不是我想要的境界,却总能在不同时候,不同层次地,带给我爱情最初的感动。&br&&br&&br&&br&&br&&br&(我是反知识产权者,无需授权所有答案均可无条件转载)
怒答! 看了前排几个,感觉很不过瘾。大都没说到点子上。这么一部牛X的电影,能是几句话就概括的了的吗,你总得解释解释为什么牛X吧。 看过的观众会说,&不能说的秘密&还不至于“牛逼”吧? 恩,那我就试着一点点说吧。 首先一点,这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
我们家家传祖业是公务员.........&br&&br&我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李鸿章,这就不用多介绍了......&br&我爷爷的爷爷是李经迈,当过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br&
我爷爷有个伯伯叫李国杰,当过轮船招商局董事会会长. 这个轮船招商局当时相当于国家电网三桶油这样的存在, 油水极其丰厚.他 我爷爷喜欢经常给我讲这个李国杰, 一方面他传奇故事很多,另一方面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很熟悉他. 他是个很有趣非常欢乐的有点的逗比的人, 作为当年上海滩的第一土豪纨绔,出手极其阔绰(完全不是现在炫富之流能比的),三教九流都有交往,比如黄金荣和杜月笙,甚至和王亚樵这样人都有交往. 当时蒋光头打前清遗产的主意, 他看上了轮船招商局,于是派狗腿子赵铁桥来魔都.
国杰这人不太擅长挖坑阴人这些阴谋诡计,喜欢直来直去,加上当时连蒋光头都不太放在眼里,更不必说他狗腿子(当时城头变幻大王旗太快,以为蒋光头又是个屁股没坐热就滚蛋的,哪想到会成为后来的蒋委员长). 于是合谋王亚樵把赵铁桥直接干掉了,然后蒋光头立刻暴走了,李国杰被抓进了牢里. 后来幸亏爷爷的爸爸一个伯伯(辈分打起来好累)娶得是段祺瑞的大女儿 然后动让岳父拉下老脸 ,在一次蒋光头拜访段祺瑞的时候让蒋光头看在段祺瑞的面子把国杰放了. 之后蒋光头及国民党对我们家就很冷淡而且有些不爽了.
李国杰出来后在我家呆过好久变老实了,但最后还是死于非命:后来蒋介石好像在抗战时派人把他做掉了. &br&
我跟爷爷有次聊现在海淀银枪小霸王和什么帝都魔都四少什么的,爷爷一脸极其鄙的表情,倒不是爷爷是那种伟光正的人,只是觉得现在纨绔逼格太低一种战五渣的即视感,非常丢份,那会李国杰这类二代的纨绔行为一比瞬间成了纨绔界的超级赛亚人.&br&&br&
接着聊聊跟我家有密切关系的比较出名的人:&br&1.张爱玲: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孙女,以前过年拜年时总爱捏我爷爷的小脸,然后让我爷爷背书,问成绩看作文什么的.我爷爷的爷爷说张爱玲小时候是远近闻名的小才女,记忆力特别好,小丫头背书从来就只看一两遍就会背了.那会私塾里先生教个诗词对仗押韵,根据词牌名填词,一点就通,张嘴就来,一起学的我家几个表兄张个大嘴还没反应过来,过节时候猜个字谜对对联基本是碾杀其他人,我爷爷的爷爷说这丫头要是个男儿生早生几年清朝那会必是状元.&br&
当时她和我家那代人受到了全中国最好的教育:一面是请国学大儒从四书五经到唐诗宋词最正统的私塾培养的国学教育,另一方面让一个英国人从5,6岁就开始教英语,所以她和我家那代人英语完全是母语水平.她中学时候,经常一个人在房子里演莎翁的话剧玩,一会演哈姆雷特,一会演克劳迪,大段大段背诵莎翁的英文剧本.爷爷记的特别清楚的是她有次看爷爷英语作文,看到一个单词用的不好,然后就说这个词在古英语里原本是这个词,来自法语,然后背了莎翁的一句诗,说应该这样用,接着blabla一直扯到汉语里是这个意思,最初来自诗经里一首,然后背了几句,然后说古诗十九首里也用过,然后blabla. 我爷爷:................ &br&
她基本就是文科的Sheldon的即视感. 后来在中国好像再也没出过她这样在传统国学和英语都有极高造诣,然后打通任督二脉彻底融汇贯通的人,我想这种教育可能是她以后成为一个优秀作家的原因.我虽然从高中到大学上的基本都是国内最好的学校,高中同班同学也有去Yale的,在国内名牌大学也看到了许多TOEFL118~120,GRE暴高的,还有什么李阳俞敏洪之流,但他们的英语即使再好也是工具水平,更别说国学汉语. 张爱玲这样的人只有那个时代才会出,天赋,家世,老师,时间缺一不可,我们这个时代已然完全没有这样的条件了.&br&
我爷爷的长辈后来都不喜欢长大后的张爱玲,很埋怨她把家里听来的事情添油加醋的写成小说,都说她小时候每次过来拜年对她那么好,长大了却编排长辈,后来渐渐也没联系了.&br&&br&&br&2.李鸿章(老头子):老头子是个很注重生活品质与情趣的人,类似@谢熊猫君 的生活哲学,而且很喜欢尝试外国传入的新事物,许多东西他都是第一个用的中国人.个人也非常有才学,对诗词书画都颇有造诣,爱收藏鉴赏古玩字画,非常有研究,加之自己权势财富地位,收藏一大批现在看来都是稀世国宝的东西,是当年中国可以排前几的收藏家.现在看来是那种超级土豪型高端文艺青年.老头子签完马关条约后,一下子好像老了十岁,感觉被掏空了一样,尽显老态(老头子平时保养很好的,红光满面没多少白发皱纹).之后基本没出过门,也基本没插手过政务军务,洋务基本完全交给盛宣怀了.家里也就看几个孙子还能笑笑,见其他人都拉个长脸看谁都不顺眼,经常发呆看天.&br&&br&
关于说李鸿章是卖国贼汉奸的说法:若要卖国,必然以期获得某种更大的利益,如权势和财富.如石敬瑭卖掉幽云十六州当儿皇帝,范文程洪承畴卖国获得清廷重用.而李鸿章当时是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一等肃毅伯爵,中国最富庶发达地方的土皇帝,日本乃至欧洲列强无法给出更高的价码,即使伊藤博文自己身家和老头子比都是穷屌丝,老头子卖国图什么?相反,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整个李家的财富权势反而受到了不小的损失,名声也败坏了,百害而无一利.人到老头子这种地位,基本对世间财富权势没有什么追求了,唯一求的就是身后名了,可惜最后还是,唉. 若李鸿章真是带路党,以他当时势力加列强的支持,那就不是光割让台湾的事了,长江以南基本都要沦为类似香港这样的殖民地了.&br&&br&&br&3.袁世凯:老头子非常喜欢袁世凯,对他比儿子都上心,认为是小辈里第一人,天下雄才.长于军务,又通晓实业,既有长远的宏观远略,又接地气能把实事办好,而且为人处事又圆滑变通,同僚里吃的开,上司看的顺眼,还能镇得住手下.老头子像逍遥子一样最后几年几乎将毕生功力都传给他了,认为以后中国命运必掌于他手,左右未来中国局势的人. 老头子死后,袁世凯对我们家非常好,当时李国杰心向清室,在辛亥革命前后多次对袁世凯背后捅刀子下绊子,袁世凯只是化解掉,然后都忍了,要是别人敢这么对袁世凯,早被灭门无数次. 李国杰也意识到此乃天下大势所趋,非人力可逆,况且自己这点道行和袁世凯差的太远,论智与力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于是放弃了,然后去上海十里洋场开始伟大的随走随炮的纨绔事业.&br&&br&&br&4.孙中山:孙中山的确拜访过老头子,但老头子对他几乎没啥印象. 后来辛亥革命成功后,家里管家看报纸然后惊呼:这孙中山不就是当年拜访过老爷子的那小子吗?
老管家说当年孙中山拜访老头子聊改良立宪共和什么的,然后老头子问他具体怎么办,孙中山光喊伟光正的口号,提出的改良方法都是诸如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之类的正确的废话,想法非常幼稚.好比汉献帝问某忠臣如何不当傀儡中兴汉朝,那人答:陛下只需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礼贤下士,天下自然归心,魏蜀吴自然弹指间灰飞烟灭一样. 老头子原本以为他是去欧美留学回来的中二书呆子,后来发现他连功名都没有,就把他赶跑了,骂了引见他的人几句.因为当时几乎欧美日回来的留学生有机会见老头子都要提出类似的治国纲领,美国来的说共和,英日的说君主立宪制,完全没意识到当时中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情况,这种人太多弄得老头子烦不胜烦,以为国父和那些人一样.(这里完全没有黑国父的意思)&br&&br&&br&&br&剩下的就不说了 一是也没什么名气 二是三代之内容易被人肉,我是永字辈,现在在国外苦逼搬砖的工科研究僧.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我家在民国后期就只是土豪了,家里人在民国政府里最厉害也就就当些副部级没什么大权的小官,基本晚清那种权倾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新中国土改几次运动加上文革后,现在就是一最普通的工薪阶层,我这代基本就是屌丝阶层,基本要全靠自己奋斗了,我家以前在上海的各种房产地契,现在只能望洋兴叹了(屌丝在魔都现在厕所都买不起%&_&%)&br&&br&个人最后想说的是:&br&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古人诚不我欺.即使权倾天下,富贵荣华如李鸿章家者,几代之后的我也只能苦学工科搬砖技术卖苦力, 二代有时可以想想,你又能余荫几代?&br&&br& ---------------------------------------------------------------------&br&其实我们家族最悲剧的是我爷爷这代人:我爷爷上几代都能享受到李鸿章的恩泽,我这代从小和普通老百姓孩子一样,压根没见过这些晚清民国贵族的余晖,所以根本无所谓.而我爷爷这代人幼年长于声名显赫的豪门,一出生拥有一切,待至成人,突然失去一切,从天堂突然掉入九幽之下,以前所有为之骄傲的东西:显赫的家世,树大根深的各种关系,受过最好的教育,最好大学的学历,巨额的财富,甚至礼仪和谈吐,突然都变成了催命符,这种落差才是最难以接受的,我觉得爷爷才是最适合回答&&b&曾经拥有的巨大财富一夜之间全部失去,是怎样的经历和感受?&/b&&这个问题. 最近看了晚明张岱写的文章,才渐渐理解爷爷的过去:&br&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 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br&
我爷爷建国几年后便改名为类似建国卫东这样的名字,过去一切,诸如家里世代保存的大致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的书信,下到当作范文的张爱玲中学写作文的本子,诸如此类,全部烧掉,仅留大学毕业证一张深藏箱底. 然后托关系花了大价钱离开上海,落户于北方一个城市当了个工人,绝口不提从前,爷爷有着母语水平的英语,会说流利的德语,名牌大学毕业,但之后来这些一丝没显露过,老老实实当个小单位的工人. 不要说60,70年代的中国,即使90年初的中国,只会说流利英语的很普通大学毕业的人都凤毛麟角,被称为天之骄子.&br&
当写这答案的时候,过去好多记忆不由自主的清晰起来:爷爷对上到厂长下到小工都客客气气的,一视同仁的感觉.下班后从来不和工友打牌喝酒吹牛逼,总喜欢一个人闲逛,或者在平房前院子里躺椅上望天发呆.与当时院子里的众人显得的很格格不入,过年时单位发油发猪肉什么的,要是和别人比少了,或者诸如这类的蝇头小利,从来也不争,任何事从来都是那么于是无争,而周围好多人少一点就去闹.也从来不给领导拍马屁送礼之类,也没想过往上爬升个科长之类小头目什么的.小时候我不知道家里以前事,总觉得爷爷傻乎乎老吃亏.记得五年级那会,院子里有个人做生意争了点钱,是第一个院子里私人买车的,那人的爹是我爷爷的工友,每次坐车碰见爷爷总要按几下喇叭然后头伸出车窗打招呼,说:我儿子开车带我出去转转,要不要捎你一程. 爷爷总是笑笑说不用了,完全没有一丝嫉妒羡慕之色,我当时还特希望我家也有辆到时候放学接我多牛逼,高三毕业的时候开始告诉我家里以前的事,之前我完全不知道,比如有次聊天爷爷告诉我他三四岁的时候出门都是家里德国原装进口的奔驰来接送他和老妈子,然后我当时突然明白五年级那个场景,然后我那时才明白为什么爷爷从来没投机钻营往上爬混个几个工人的小头目. 爷爷大寿时候送的吃的用的从来都不论怎样都感觉毫不在意,只有我上大学有次回来送他个ipod,第一次看到他对生活中某种物品露出喜欢的神色,觉得这玩意非常神奇.&br&&br&我爷爷落户于北方这个城市后,再也没有去过长江以南. 我大学毕业在上海坐飞机出国留学时候,爷爷也没来上海送.估计爷爷可能发过诸如今生不踏入上海一步之类的誓吧.&br&&br&具体我爷爷长辈那个时代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现在历史书看不到的事 这类故事还是很多的 毕竟我们家族在中国近代史还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 我以后看能不能抽空补上,顺便先问下家里人现在能不能说了.(未完待续)&br&---------------------------------------------------------------------&br&&br&回答下一些评论里的问题:&br&1.不用尝试人肉了,从我爷爷起,我家这三代的名字取名已经不按辈分走了.另外我之所以匿名原因是不想让人觉得我靠祖宗炒作成名博眼球什么的,另外也不想有些媒体人肉出我后去骚扰我爷爷,只是想给大家讲讲一些以前的故事. 另外评论里有百度下家谱之类就质疑真实性的,隐姓埋名可不是户口本改个名字这么简单,历史也并不都是写到纸上的那样,要这么容易查到你觉得我爷爷还能有个孙子现在能回答这题?太小看天朝70年代的的行政能力了,你能查到资料当时也能查到,那会户籍管理多严你问问你爷爷奶奶,所以我在文中才说了花了大代价来隐姓埋名. 另外专门匿名写这么多,我一不赚钱而不为名图什么?您要不相信大可当作小说来看就好.另外评论里各种说某某是不是我亲戚的,感谢看的起在下,我家建国后三代屌丝,整个家就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也就我妈还有些哥哥姐姐弟弟,但都是底层小人物,而且都在一个城市,我爷爷这边在国内已经没有什么亲戚了. &br&
喂喂,还有说这是ipod软文的人是什么心态,尼玛都是已然快淘汰的产品用的着软文吗?我送ipod时候,爷爷说他小时候听过黑胶唱片,一大张才几首,这个小盒子有几千首真神奇.送他其他吃穿用的,再好也不会引起爷爷兴趣,什么没试过基本就是呵呵.&br&2.关于所谓的家学:我爷爷后来是和一个当时很普通的工人家的女儿结婚的,之前在上海的青梅竹马又是另一段故事了,而且我爷爷这些跟我都没详细提过,这还是在我奶奶去世后,有次看我这么大了一直没女朋友,才说了几句. 我爸爸是我奶奶一个人带大的,当时我爷爷在野外工作,一年也就回一两次家,等我爸上高中了才每天回家.所以根本谈不上家学什么的,我爸只上过大专,26个字母还是学拼音的时候学的.我爸爸是个坐不住的人,不爱学习,受当时氛围影响,年轻时候还想当作家诗人. 我爷爷说实话很不喜欢我爸,长这么大没见过给我爸有过好脸色或者夸奖过我爸. 我爸高中那会不好好学习,天天看当时什么各种诗歌小说,还给报纸投稿,我爷爷每次看到他干这些,都是极其鄙视的目光瞟一眼,然后说连古文观止都看不下来还写文章,韵脚都不会压还写诗, 一句话拆成几段写就是诗之类的话. 我小时候只有暑假,寒假才去爷爷家,英语是初中才正式学,所以也谈不上受到什么家学. 我是在高考完才知道我家过去的事,我爷爷怕我人小不懂事出去乱说.&br&3.关于我爷爷受没受到欺负:我爷爷人很nice,几乎从不发脾气,对外人都很和善忍让,爱帮忙不占小便宜,一般也和同事不争不抢,就是那种老好人,所以人际关系处的还不错,没受过什么迫害,就是不太合群,喜欢一个人呆着,不喜欢热闹.
其实即使我很小的时候不懂事,也能感觉我爷爷和其他人爷爷的气质显著不同,总能感到一种与其社会地位及职业显著不符的气质,举二三事:一是每逢过节,厂长会去每家给退休老人送温暖,比如一箱橘子两桶油之类的.一般到别人家,那些老头都很激动很殷勤,说领导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头之类的话,一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去我爷爷家时,我爷爷非常礼貌,礼节都做足完全挑不出什么,但能感到一种屌丝给女神送了个汉堡堡希望获得青睐然后女神礼貌的谢谢那种呵呵的感觉(鉴于答主本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非常能体会该领导当时的心情,不说了,都是泪,醒工砖!%&_&%)于是领导感到自己好像是个猴,不禁让他想起自己当年未逆袭成功的感觉,所以一般在我家呆很短就出来了(未完待续)&br&(没想到这么多人关注和评论,受宠若惊,这俩天手机上知乎提示震动从早响到晚,电脑上&消息&始终有红色数字,搞得我忍不住不听点掉,大大影响实验室搬砖效率,于是关掉了评论,请见谅. 春节和爷爷视频时候再问问些评论里的问题,到时更新,预祝大家新春快乐!(*^__^*) …..)
我们家家传祖业是公务员......... 我爷爷的爷爷的爸爸是李鸿章,这就不用多介绍了...... 我爷爷的爷爷是李经迈,当过驻奥匈帝国大臣、民政右侍郎. 我爷爷有个伯伯叫李国杰,当过轮船招商局董事会会长. 这个轮船招商局当时相当于国家电网三桶油这样的存在, 油水…
首先声明一下,答主没有看过《模仿游戏》这部电影,不知道这部影片中有多少演绎的成分,所以只是根据史实讲述一下二战中德军的恩格玛机(Enigma machine)是如何被破解的。&br&&br&好,我们开始。&br&&br&想要理解恩格玛机是如何被破解的,首先要理解这种机器的加密原理。虽然恩格玛机看起来复杂,但它进行加密的基本原理并不复杂。这种机器所做的本质上是一种&b&替换加密&/b&(Substitution Cipher)。&br&&br&不要被这个名字吓倒,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替换加密是什么东西。&br&&br&&b&1)替换加密的原理及破解方法&/b&&br&&br&&br&在古代,当人们想要对一段文字进行加密时,会把原文(即明文)中的字母按照某种配对关系替换成其他的字母,从而得到一段别人看不懂的密文。&br&&br&例如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配对关系对明文进行加密:&br&&br&&img src=&/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b.jpg& data-rawwidth=&7504& data-rawheight=&7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4& data-original=&/40d69bb8ebd39d3fd3b907f0f73992f0_r.jpg&&&br&在加密过程中,第一行明码表中的字母分别被替换成位于该字母下方的大写字母。加密结束后,将会得到一段不经解密谁也看不懂的密文。&br&&br&比方说我们现在要对下面这段明文进行加密:&br&&br&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br&&br&按照上面的替换规则加密后,我们将得到一段密文:&br&&br&KRUZ NAI CFU AXP CZP EFUN CZP TIXX AT GXUUB&br&&br&就这样,我们完成了一次替换加密。我们得到的这段密文被破解的难度有多大呢?理论上讲,破解者可以用各种可能的密码表组合来试着解密这段话。但由于26个字母可能的排列顺序有4.03X10^26种之多,这意味着如果全世界60亿人每人每秒可以测试一种可能的密码表,也需要21亿年才能试完所有的排列组合。事实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种简单的替换密码被认为是无法被破解的。&br&&br&按理说,我们的故事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靠着这种无法被破解的密码,密码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像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一样,从此过上了永远幸福的生活。&br&&br&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偏偏就是有人能想出巧妙的方法来破解这种看似无懈可击的密码。他们所使用的武器是语言学和统计学。&br&&br&在使用字母文字的语言中,每一个字母在普通的文本中出现的概率事实上是不同的。以英语为例,在一篇普通的文章中,字母e, a, t出现的概率远远大于j, x, z出现的概率。如果对足够多的文本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统计出每一个字母在英语文本中出现的平均概率。&br&&br&下面这张图片来自维基百科,显示的是26个字母在普通的英文文本中出现的概率:&br&&br&&img src=&/0ecfeb675f7b06cc6f9ce9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ecfeb675f7b06cc6f9ce94_r.jpg&&&br&我们刚刚进行的替换加密中,虽然每一个字母都改头换面变成了另一个字母,但这并不能改变它在一段文本中出现的频率。例如在刚刚的加密过程中,字母e被替换成了U,如果我们截取足够长的密文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在密文中字母U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字母。只要对照上面这张概率图,把密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字母依次试着替换为e, t, a这几个高频字母,就可以对密文进行破解。&br&&br&作为辅助手段,我们还可以统计密文中每个字母左右两边的字母出现频率。如果一个字母可以出现在大多数字母的两旁,那么它很有可能是一个元音字母。反之,如果一个字母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某些特定字母的旁边,那么它很可能是一个辅音字母,因为在英语中一些辅音字母是永远不会被拼写在一起的。&br&&br&至此,我们上面介绍的这种&b&单字母替换密码&/b&被无情地破解了。&br&&br&于是,不死心的密码师们又发明了&b&多字母替换密码&/b&。&br&&br&下面的内容开始逐渐进入烧脑状态,建议大家在头脑清醒的时候阅读。&br&&br&单字母替换密码的一个致命缺陷是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被唯一地替换为了密文中的另一个字母,这种一对一的替换关系是恒定不变的。破解者正是抓住这一漏洞,对截获的密文进行字母频率分析,找到这种一对一的替换关系,最终打败了密码师。&br&&br&在这个时候,顽强的密码师们说,谁规定在加密中只能使用一行密码表了?如果同时使用两行密码表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看一下:&br&&img src=&/95de7cf51dcba37d8a36c0_b.jpg& data-rawwidth=&7528& data-rawheight=&10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28& data-original=&/95de7cf51dcba37d8a36c0_r.jpg&&&br&与刚刚的单字母替换加密相比,我们又增加了一行密码表。有了这两行密码表,我们就可以在加密过程中对明文中的第一个字母使用密码表1进行加密,对第二个字母使用密码表2进行加密,第三个字母又重新使用密码表1,第四个字母使用密码表2,如此重复一直到对整段明文进行加密。&br&&br&大家可以试着用这种&b&多字母替换密码&/b&加密一下刚刚的那一段明文:&br&&br&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br&&br&注意到什么特别之处了吗?&br&&br&如果使用多字母替换加密,这段话中的第三个字母e将会被替换为U,而第十个字母同样是e,却会被替换为L。这是因为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这两个字母e分别是用密码表1和密码表2进行加密的,所以出现了两个不同的结果。&br&&br&也就是说,&b&多字母替换密码不但可以替换掉明文中的字母,同时还可以掩盖明文中字母出现的真实频率&/b&,从而使破解者使用的字母频率分析法立刻失效。&br&&br&密码师们笑得嘴都合不上了,他们继续问自己,既然可以使用两行密码表,那为什么不可以使用三行或者四行呢?不,让我们干脆弄一个二十五行的吧:&br&&br&&img src=&/690b13c871c2ca8c71c9747f5fba8eb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90b13c871c2ca8c71c9747f5fba8eb4_r.jpg&&&br&上面这张表叫做维热纳尔方阵(Vigenère square),是为了方便加密者进行多字母替换而设计的。人们可以在表中选取任意行数的字母作为密码表进行加密,进一步提高了密码的复杂程度。&br&&br&有了多字母替换,密码发送者和接收者这次可以过上永远幸福的生活了吧?&br&&br&假设有一位勤劳的密码师,为了得到一份绝对安全的密码,他不辞劳苦地打算使用七行密码表对明文进行加密,为了方便记忆,他选取了GERMANY作为关键词。也就是说,密码师将分别使用位于上面方阵中G、E、R、M、A、N、Y行的字母作为密码表对明文中的字母进行循环加密。&br&&br&由于明文中的每一个字母都会被随机地替换为另外七个不同的字母,所以前面介绍过的频率分析法将不再起作用。这一次,密码师是不是终于得到了一份绝对安全的密文?&br&&br&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破解者很快就发明了新的破解方法。&br&&br&密码破译者在获得足够长的密文之后,可以寻找密文中重复出现的字母串。以英文为例,在一篇文章中有一些特定的单词例如the、and会反复出现。虽然在密文中这些单词有6/7的几率会被替换为不同的形式,但如果两个相同单词之间所间隔的字母数刚好是7的倍数的话,它们就会被替换为相同的形式。这是因为替换第二个单词时,总数为7行的密码表刚好完成了若干个完整的循环。&br&&br&只要截获足够长的密文,破解者就可以对重复出现的字母串之间的距离进行分析。&br&&br&假设破解者获得的分析结果是这样的:&br&&br&在相距21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GHI;&br&在相距77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TUIXS;&br&在相距147个字母的地方,重复出现了字母串OCD;&br&&br&……&br&&br&由于字母串重复出现的距离都是7的倍数,破解者可以由此确定,这份密文使用了7行密码表进行加密。如果各位都认真地阅读了前面介绍的单字母替换密码的破解方法,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吧?&br&&br&破解者下一步只需要把密文中位于第1、8、15……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写在一张纸上,组成第一个字母集合。这些字母全部是用第一行密码表进行加密的,虽然他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密码表究竟是什么。&br&&br&然后再把密文中位于第2、9、16……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组成第二个字母集合。&br&&br&……&br&&br&最后把密文中位于第7、14、21……位置的字母提取出来,组成第七个字母集合。&br&&br&接下来,破解者只要对这七个字母集合分别进行七次字母频率分析,就可以破解这份多字母替换密码。&br&&br&面对如此丧心病狂的破解者,无奈的密码师只能仰天长叹:“除非&b&每加密一个字母&/b&&b&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b&,否则如论如何都逃不过被破解的命运。”&br&&br&“&b&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b&”理论上讲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要加密一份有一万个字母的明文的话,就需要……呃,一个长达一万行的密码本。这样就产生了密码本比密文本身还要长的尴尬局面。&br&&br&就算有一位勤劳的密码师愿意花几个小时时间制作这样一份密文,密文的接收者也需要花同样长的时间将密文转化成明文,这种低效率的操作方式将大大限制密码的实用性。&br&&br&如果传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交换,那么制造和分发数量如此举得的密钥也将是不切实际的。在军队中,每天都有成千上万条信息在各地之间传递。如果为每一条信息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创造一个随机密码表的话,可能每天都会消耗掉一个厚几百页的密钥本。如何制造出这么多的随机密钥,如何将这些密钥及时发送到全军各地,如何让全军中的操作员在发送和接收的时候都保持在密码本的同一位置,这些都会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谢谢 &a data-hash=&ea092b01aa11d& href=&///people/ea092b01aa11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申屠谦夏& data-tip=&p$b$ea092b01aa11d& data-hovercard=&p$b$ea092b01aa11d&&@申屠谦夏&/a& 指出了原文中的一个错误)&br&&br&综上所述,“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并且永不重复”的替换密码已经超出了人力所及的范围。&br&&br&不过,人类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机器也无法做到。&br&&br&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恩格玛机的工作原理。&br&&br&&b&2)恩格玛机的工作原理&/b&&br&&br&先上一张图看一下恩格玛机是什么样的:&br&&br&&img src=&/b994b03240dcbff_b.jpg& data-rawwidth=&1414& data-rawheight=&18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14& data-original=&/b994b03240dcbff_r.jpg&&&br&在上面这张图中,恩格玛机的四个主要部件被标示了出来,它们分别是:&br&&br&&b&键盘(Keyboard)&/b&: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输入密码用的。&br&&b&灯盘(Lampboard)&/b&:在键盘上输入一个字母后,灯盘上会有一个字母亮起来,代表经过加密之后的字母。&br&&b&转子(Rotor)&/b&:这个是进行加密的部件,具体原理后面解释。&br&&b&插线板(Plugboard)&/b&:这是在转子进行加密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而增加的装置。你现在只需要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就好了,具体原理后面会解释。&br&&br&要想制造出一台在军队中大规模使用的密码机,除了保证密码的复杂程度之外,同时还必须保证操作的简易性,最好随便一个普通士兵在简单训练后都可以马上进行操作。&br&&br&恩格玛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在进行高度复杂的替换加密的同时,操作的简易性也几乎做到了极致。&br&&br&当一名德军军官将一台恩格玛机设置好之后(它的设置也简单到不像话,后面介绍),只需要随便叫来一个小兵:&br&&br&“二等兵汉斯!过来把这封电报转成密文!”&br&&br&“报告长官,我不会什么加密,我小学只读到了四年级。”&br&&br&“过来坐下,你把这份电报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到键盘上。每敲一个字母,灯盘上就有一个字母亮起,把亮起的这个字母记录下来。重复这个动作,直到敲完整份电报,然后把得到的密文送到发报室去。还有其他问题吗?很好,开始工作!”&br&&br&你看,不用去德国陆军学院修满20个学时的初级密码学,也不用考过德语四六级,恩格玛机就是这么简单易用老少咸宜。&br&&br&讲完操作方法,我们再来看一下恩格玛机的核心部件——转子:&br&&br&&img src=&/d7e7e0e38d57aaac4be798b9545e5eb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d7e7e0e38d57aaac4be798b9545e5ebf_r.jpg&&&br&图片的左边是一个完整的转子,右边这些零件是这个转子拆开后内部的样子。&br&&br&转子的工作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它的左右两侧各有26个点位,分别代表A-Z这26个字母。信号从一边进去,从另一边出来。但是在制造过程中,位于转子左右两边的26个字母点位被刻意交叉连接,以达到字母替换的目的。例如转子右边代表字母A的点位并没有与左边的A点位相连接,而是被替换成了另外一个字母例如E。图片右边那些一条条的绿色的线路就是连接左右两边点位的电线。&br&&br&下面是两张侧视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位于转子两侧的26个点位:&br&&br&&img src=&/13f0785b6bed27a999cffb1f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13f0785b6bed27a999cffb1f_r.jpg&&&img src=&/f49c8d2affdc71d7105233_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7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0& data-original=&/f49c8d2affdc71d7105233_r.jpg&&&br&&br&也就是说,当代表字母A的信号从右侧进入并通过转子后,从左侧出来的时候被替换成了字母E。所以说,&b&单个转子对输入内容所做的本质上是一次单字母替换加密&/b&。由于一个转子被制造出来之后,两侧点位的对应连接关系就无法改变,&b&单个转子只能提供一个固定不变的密码表&/b&。&br&&br&我们前面讲过,单字母替换密码是替换密码中最初级的形式,只要使用字母频率分析就可以轻易破解。很明显,仅仅使用一个转子进行加密是根本行不通的。德国人当然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们在恩格玛机上使用了三个串联在一起的转子,就像这样:&br&&br&&img src=&/c5ad76c93c5139de6feaf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c5ad76c93c5139de6feaf5_r.jpg&&&br&三个转子被串联起来之后,输入的字母被依次这三个转子进行多次替换。在这里大家先不要去过多琢磨这个字母究竟被进行了多少次替换,而是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这个字母在输出到灯盘之前,无论是被替换了五次还是一百次,对于使用者来说,输入26个字母中的每一个字母,都只会得到一个与其对应的、不会改变的替换结果。也就是说,单纯地将三个转子串联起来之后,它们还是只能提供一个固定不变的密码表。&br&&br&但是,当德国人在这三个转子上加入一个新的特性后,它们就可以做到密码师们渴望的&b&每加密一个字母就更换一次密码表&/b&的效果。这个新的特性就是:&br&&br&每输入一个字母之后,第一个转子都会自动转动一格。当第一个转子转完一圈后,会带动第二个转子转动一格。同理,第二个转子在转到特定的位置后,会带动第三个转子转动。&br&&br&由于两个转子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转子上26个金属点之间的接触来实现的,所以转子转动一次后,整个系统的信号通路就会变换为另外一种组合。&br&&br&由于每个转子都有26中可能的位置,所以三个转子一共可以提供26X26X26=17576个不同的密码表。这个数字已经相当可观了,但德国人还是不满足,又把三个转子设计成可以互相交换位置的形式。三个转子有六种不同的排列方式,所以密码表的数量又增加到了456,也就是大约十万个。德国人还是不满足,又增加了上面图片中的插线板,将密码数量进一步增大了1000亿倍(插线板的原理稍后介绍)。&br&&br&在介绍插线板之前,我们把转子的部分讲完。&br&&br&下面是答主自己画的一张简图,表示了一个信号从被输入转子开始,一直到完成加密后从转子输出的完整路径:&br&&br&&img src=&/222bc15f8af8ba7e60ad31e836cf0a99_b.jpg& data-rawwidth=&6112& data-rawheight=&3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12& data-original=&/222bc15f8af8ba7e60ad31e836cf0a99_r.jpg&&&br&&br&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字母A从键盘被输入之后,依次被三个转子进行三次替换然后到达反射器(红色路径),在反射器这里又被替换成另外一个字母(绿色路径),接着又沿着一条和来时不同的路径(蓝色路径),然后输出最终的加密结果,即字母G。&br&&br&这个反射器的加入赋予了恩格玛机两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性质:&br&&br&&b&性质一:反射器使得恩格玛机的加密过程是自反的。&/b&也就是说,如果输入字母A得到字母G,那么在机器配置不变的情况下,输入字母G一定会得到字母A。&br&&br&&b&性质二:一个字母加密后的输出结果绝不会是它自身。&/b&&br&&br&如果你看着上面的图片,能自己得出以上两个结论,请跳过下面的补充说明继续阅读。如果无法得出,也不要灰心,请阅读下面的补充说明。&br&&br&====================补充说明开始====================&br&&br&性质一的推导:连接转子正反两面的电线是固定不变的。转子不转动的话,他们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不会改变。换句话说,上图中红色和蓝色的路径都是唯一的,绝不会从中再伸出一条岔路。反射器的内部结构也是固定不变的,意味着绿色的路径也是固定不变的。既然三条路径都是固定不变的,那么信号沿着蓝色路径进入转子,必然会沿着红色路径出来。&br&&br&性质二的推导:我们用反证法来证明。如果想要让一个字母的加密结果是它自身,那么这个字母的信号沿着红色路径到达反射器后,必须再次沿着红色路径返回才行。而这与反射器的工作原理相矛盾,因为反射器的作用就是将输入的信号换一个点位后再输出,以确保其沿着不同的路径返回。&br&&br&====================补充说明结束====================&br&&br&为什么说这两个性质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呢?&br&&br&性质一这个牛逼的特性意味着恩格玛机不但是加密机,同时也是解密机。也就是说,将明文输入恩格玛机变成密文后,只要把另外一台机器调到初始配置再将密文输入,输出的结果将直接就是明文!真正做到了从八岁到八十岁都可以毫无障碍的使用。&br&&br&第二个性质看起来是一个优点,毕竟把一个字母加密成为自身不就等于没加密吗?但是这个看似是优点的性质日后反而成为了恩格玛机一个重要的漏洞。在破解过程中被破解者们狠狠地利用了一下。&br&&br&转子部分就讲到这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部件插线板,它是这个样子的:&br&&br&&img src=&/0c4b7d2bbdbe1bf7c5b0_b.jpg& data-rawwidth=&921& data-rawheight=&6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1& data-original=&/0c4b7d2bbdbe1bf7c5b0_r.jpg&&&br&在插线板上刻有26个字母,如果操作员用一条线将其中两个字母连接起来,那么这两个字母在加密过程中会被互换。例如图片中的字母A和J被连接起来后,当操作员在键盘上敲下字母A后,这个字母A会被替换成J后进入转子。经过转子加密输出后的字母会再一次通过插线板,然后结果被输出到灯盘上。&br&&br&在早期的恩格玛机中,操作员最多可以交换6对字母。在26个字母任意交换6对字母大约有1000亿种组合,也就是说插线板这个简单的设计进一步将恩格玛机所能提供的密钥数量提高了1000亿倍。(对这个计算结果有疑问的,请看这里的详细计算过程:&a href=&///?target=http%3A//www.codesandciphers.org.uk/enigma/steckercount.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odesandciphers.org.uk/&/span&&span class=&invisible&&enigma/steckercount.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我们在前面讲过,三个转子本身可以提供大约十万个密钥,扩大1000亿倍之后就是10^16个密钥。如果使用暴力破解的话,就算一秒钟验算一万个密钥,也需要三万多年才能穷尽所有的组合,而德军一条密钥的使用时间只有24个小时。对于破解者来说,恩格玛机所产生的庞大的密钥数量几乎让人断绝了一切进行暴力破解的念头,更不用提德军在1938年又把转子数量从三个提高到五个,海军后来又干脆提高到了八个。&br&&br&以上,就是恩格玛机的加密原理。&br&&br&在把视角切换到密码破解者一方之前,让我们最后再来看一下恩格玛机在德军中是如何被使用的。&br&&br&恩格玛机的操作员每个月都会收到一本新的密码本,指定本月中每一天所使用的密钥。具体包含三个信息:&br&&br&1)三个转子的排列顺序(例如三个转子从左至右编号分别为2-3-1);&br&2)三个转子的位置(例如三个转子分别转动到Q-V-M);&br&3)插线板的设置(对哪些字母进行交换);&br&&br&只要两台恩格玛机按照上面的三项说明进行相同的初始设置,不管它们之间的物理距离有多远,都可以畅通无阻的进行通讯。&br&&br&恩格玛机所提供的密码系统在那个年代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但有着轻度被迫害妄想症的德国人还是不太放心。虽然每条密钥的使用时间只有区区24小时,但一天之内还是会有成百上千条信息被发出。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替换加密的原理和破解方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敌人截获的密文越长,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模式。&br&&br&于是,德国人又采取了一样非常聪明的防范措施:&br&&br&操作员在按照密码本上的指示设置好恩格玛机后,再发送每条信息前,都要随机选取三个字母作为本条信息的新密钥。是的,“随机”的意思指的就是操作员本人在发送信息的这一秒里脑海里浮现出的任意三个字母。&br&&br&假设操作员二等兵汉斯按照密码本的指示设置好了恩格玛机,然后随机选取了TGS这三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物好看的手机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