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9号福银高速1358公里堵车原因?

福银高速强制分流导致堵车&过往司机怨声载道
&&来源:&&日11:59
高速路上被堵得严严实实
陕西传媒网讯 7月2日上午,福银高速西安至长武方向距离乾县出口5公里处因强制分流导致严重堵车,5公里左右的高速路程行驶需要40多分钟,包括应急车道在内的四个车道被堵得严严实实,车辆来回穿插,没有交警疏导。路边的提示牌上隐隐约约地写到:彬县段封闭施工,所有车辆由乾县驶出。
在乾县出口路边,五六位高速路政人员和交警在路边强制分流过往车辆从乾县下高速,面对问路的司机,路政和交警只是粗暴地嚷到“赶紧走!赶紧走!”。
在路边休息的司机抱怨,这封闭施工也不早早提示,到跟前了又要强制分流,交了钱的高速咋能是这个服务水平。一位要到长武的货车司机在路边顶着烈日,只是叹息:不知道高速路管理部门知道这路上的事情吗?坐办公室的他们能体会到我们这些跑长途的辛苦和交了费后的无奈吗?
(责任编辑:范琼)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南..._豆搜网
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南...
文档格式:DOC&&
更新时间:&&
下载次数:0&&
点击次数:4
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一四年二月 前言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是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在江西省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江西省"4纵6横8射"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网中具有十分显要的地位.近年来昌九高速公路走廊带交通需求增幅不断增大,堵车情况时有发生,现有公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作为昌九一体化的主要交通通道,昌九高速改扩建势在必行. 公路起点位于昌北枢纽互通北端 (K8+000),终点位于七里湖枢纽互通南端 (K103+602),路线全长88.8公里(扣除通远试验段).路线经过南昌、九江两地级市,其中南昌地区所经县市有新建县,九江地区所经市县区有: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庐山区.公路拟改扩建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工程计划2014年10月开工,2017年10月建成通车,建设工期为3年. 受建设单位委托,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相关导则和规范,评价单位已基本编制完成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参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现将该项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信息进行公示,征求公众对项目及评价相关意见. 征求公众意见主要事项:可能受到项目影响的机关、单位团体和个人以及关注该项目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就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相关事项发表意见或建议. 公众意见反馈方式、时限:在公告发布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或者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建设单位或环评单位. 建设单位:江西赣粤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洲中路367号 联系人:李丽 联系电话:1 电子邮件: 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主路555号 联系人:孔祥瑞 联系电话:027- 电子信箱: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打造双核"的发展战略.使南昌与九江如何实现一体化成为了关键问题,而拓宽昌九高速则是一体化具体实现的首要目标. 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是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在江西省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江西省"4纵6横8射"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江西省连接周边省份、加强对外联系的主通道,在路网中具有十分显要的地位.近年昌九高速公路走廊带交通需求增幅不断增大,堵车情况时有发生,现有公路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作为昌九一体化的主要交通通道,昌九高速改扩建势在必行. 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12月编制完成了《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受建设单位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项目地理位置 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沿既有昌九高速公路进行改扩建:工程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和九江市境内,路线起于南昌市新建县昌北枢纽互通,止于九江市七里湖枢纽互通南端起点处,路线全程约88公里(不含通远试验段).路线经过南昌市新建县,九江市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庐山区. 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1. 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 1.3 路线方案设置 公路全线采用两侧加宽的扩建方式,在地形困难地段需修建分离式路基,整体式路基过渡到分离式路基段,加宽方式也会由两侧加宽过渡到单侧加宽.全线采用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整体式路基全宽41米,分离式路基宽度为20.5米.设计速度:100km/h. 根据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以及现有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试验段的实施情况,本次改扩建范围包括南昌北枢纽至试验段起点段、通远试验段终点~七里湖枢纽互通段两部分. 南昌北枢纽至试验段起点段:路线起于南昌市新建县乐化镇(昌北枢纽北端),止于九江县马回岭乡(昌九高速改扩建试验段起点处),讫止桩号K8+000~K88+340.采用两侧拼接为主的扩建方式,在地形困难地段需修建分离式路基,路线全程80.34km.其中:整体式路基长72.44km,分离式路基长7.9km. 通远试验段终点~七里湖枢纽互通段:路线起于昌九高速改扩建试验段终点,止于九江市七里湖枢纽互通南端, 讫止桩号K96+060~K103+602.采用两侧拼接和单侧拓宽相结合的扩建方式,总长7.54km. 路线经过南昌、九江两地级市,其中南昌地区所经县有:新建县,九江地区所经市县区有: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庐山区. 主要控制点:起点昌北枢纽互通、潦河大桥、修河大桥、军山枢纽互通、德安乌石门段、博阳河大桥、马回岭枢纽互通、通远试验段起点、通远试验段终点、沙河互通、七里湖枢纽互通. 1.4 技术标准和工程数量 本项目全线长88.822Km,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00Km/h,整幅路基宽41米,分幅路基宽度20.5米.全线桥梁长3178.95米/36座(不含互通匝道桥),占路线长度的3.58%,其中大桥1939.22米/9座,中桥772.67米/11座,小桥467.06米/16座;隧道全长500米/1座,占路线长度的0.56%;互通立交13处(其中原址改建2处,改址重建4处,新建1处,利用6处),分离式立交28处,通道63道,涵洞496道;服务区2处(1处利用,1处新建),收费站管理所7处. 全线新征用地345.61hm2,其中耕地49.17 hm2;临时用地49.50hm2,主要为取弃土场、施工营地及施工便道等;全线挖方654.89万m3,填方545.17万m3 ,弃方155.91万m3;全线共拆迁建筑物,涉及的拆迁户约725户,涉及改迁电力线缆24830m、通讯电缆14910、通讯光缆155010m. 工程总造价67.3亿元,项目环保投资约5.98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为8.89%.工程计划 2014年10月开工,2017年10月完工,总工期3年. 1.5 与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1. 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日),本项目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改造升级等,项目建设为鼓励类项目,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 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相符性 昌九高速公路是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在江西省境内的重要路段..根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高速公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11条北南纵线、18条东西横线,以及地区环线、并行线、联络线等组成,约11.8万公里,昌九高速公路属于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G70)中的一段. 3. 与江西省公路网规划的相符性 根据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日联合发布实施的《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江西省2030年高速公路布局方案:""4纵6横8射"为主骨架,17条联络线为补充的高速公路网络,总规模约为6453公里,其中,4条北南纵线约1593公里、6条东西横线约1640公里、8条南昌放射线约1873公里、17条联络线约1347公里,共线里程约174公里,实际规模约为6279公里.其中,一射: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主要控制点:南昌、新建、永修、德安、九江. 项目属于《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中的"一射",工程在原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使得规划公路通行能力大大加强.实施后能更好的形成南昌、九江两市高速公路,连接乡镇,覆盖农村的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因此,项目建设符合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 本项目所经市级行政区有南昌市和九江市.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作出了"昌九一体,龙头昂起、打造双核"的发展战略.两市制定的交通建设规划是:拓宽昌九高速,把4车道变成8车道,拟建项目在原有昌九高速公路的基础上拓宽改造,有利于提高沿线城镇对外交通水平,只有当两地的交通瓶颈突破后,交往才会更为便捷,交流才会更为密切,真正意义上得一体化才能实现.因此,本项目与地方路网是协调的. 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环境现状 1、自然环境 项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永修县气象台资料,年平均气温17.0°C,多年平均降水量1568.7mm,年最大降雨量2339.2mm,年最小降雨量1134.7mm,最大日暴雨量296.3mm,年降水量分配不均,每年3-8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2%,1998年6月,月降雨量达621.7mm,9月至翌年2月降水少,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6.8%. 项目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西部,路线以岗阜地貌为主,局部为侵蚀剥蚀构造陵丘区,间夹河湖冲洪积平原.路线区域内主要河流有潦河、修河、杨柳津河、博阳河等河流水体. 2、社会环境 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南昌市和九江市.项目路线布设已充分考虑了与沿线各市、县和城镇发展的规划,均保持适当距离.推荐方案基本符合沿线县市发展规划,不会对县、乡镇发展造成影响或影响很小. 3、生态现状 (1)生态敏感区 公路评价范围主要生态评价范围包括1处特殊生态敏感区和4处重要生态敏感区,即庐山国家公园(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下同)、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九仙岭森林公园,其中K77+850-K88+170、K96+060-K99段约14.2km路段经过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K88+170-K88+340约0.17km路段经过庐山国家公园范围,K87+200-K88+340约1.14km路段经过庐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K88+300-K88+340约40m路段经过庐山世界地质公园,K34+952-K36+652约1.70km路段经过修河国家湿地公园修河河滨生态缓冲区,K60+400-K60+900段与九仙岭森林公园最近直线距离约为60m. (2)陆生植物 1)评价范围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赣西北的湘、鄂、赣平原、丘陵栽培植被区,公路沿线以栽培植被为主,辅以少量的自然植被,其中栽培植被主要包括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意杨等用材林,油茶、柑橘等经济林,以及农作物植被;自然植被主要有马尾松、木荷、苦槠、毛竹次生林,以及木灌丛、芒萁、五节芒、白茅灌草丛.
评价范围主要维管束植物共有274种,隶属于华东植物区,种子植物以热带分布属为主,但植被类型单一,多为飞播的马尾松林、人工杉木林和湿地松林,以丘陵山地次生植被类型及常见植物为主. 3)评价范围分布有1种国家II级保护陆生野生植物,即樟树,以及41株古树. 4)公路沿线以耕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K9+600-K11+100、K14-K15+400、K14-K15+400、K20+600-K22+300、K31-K38、K43-K48、K57+400-K61+500、CK69+110-CK71、K69+300-K74+800、K76+200-K78、K79+600-K82、K83+600-K84+680路段,主要种植稻、棉等;林地主要分布在K8-K9+600、K12-K14、K15+400-K20+600、K22+300-K26+550、K38- K39、K48-K55、K82-K83+600、K84+680-K88、K96+060-K99+750路段,主要有马尾松马尾松、杉木、湿地松、意杨等用材林,油茶、柑橘等经济林,以及马尾松、木荷、苦槠、毛竹次生林. (3)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1)评价范围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共有20目38科65种,其中两栖动物有1目2科4种,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种为中华蟾蜍、泽蛙和黑斑蛙;爬行动物有2目6科9种,以广布种为主,优势种为多疣壁虎;鸟类有11目23科41种,以广布种和古北种为主,优势种较多,主要有白鹭、骨顶鸡、鹤鹬、小、珠颈斑鸠、云雀、白头鹎、八哥、 [树]麻雀等;兽类有6目7科11种,以东洋种为主,优势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和野猪. 2)国家和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脊椎动物 评价范围分布有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鸟类,即雀鹰、普通\、红隼和小鸦鹃,以及22种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4)水生生物 评价范围内的水生生物包括鱼类、浮游动植物、底栖生物和水生高等植物,均为地区常见种, 没有国家和江西省重点保护种类.鱼类以鲤形目鲤科经济鱼类为主,公路跨越河流处没有鱼类三场及重要洄游通道分布;浮游植物以硅藻、蓝藻门种类为主,浮游动物以轮虫类种类为主;底栖动物优势种为三角帆蚌、皱纹冠蚌、中国圆田螺、方形环棱螺、河蚬、水蚯蚓、摇蚊幼虫等;水生高等植物常见种类有莲(栽培种)、红蓼、芡实、慈姑、泽泻、菖蒲、节节草、凤眼莲、空心莲子草、眼子菜、水鳖、鸭跖草等. 4、声环境 评价范围内,现状监测点中执行4a类标准的敏感点22处,均达标.执行3类标准的敏感点4处,均达标.执行2类标准的敏感点50处,出现超标的11处,超标比例22.0%;其中受影响学校1处,受影响户数估计167户,受影响人口878人;昼间超标0.23~2.7dB(A),夜间超标0.1~4.5 dB(A). 监测断面监测结果表明,在30m-60m处,距离增加1倍,交通噪声衰减量为2.7~6.6 dB(A);60m-120m,距离增加1倍,交通噪声衰减量为3.4~7.3 dB(A),交通噪声基本符合线源距离衰减规律.K103+200处20m-40m,距离增加1倍,交通噪声衰减量为0.8~1.9dB(A);40m-80 m ,距离增加1倍,交通噪声衰减量为2.8~4.0dB(A);60m-120m,距离增加1倍,交通噪声衰减量为2.5~4.1 dB(A);交通噪声在40-80m、60-120m基本符合线源距离衰减规律;20m-40m由于距离声源较近,距离增加1倍的衰减量小于3 dB(A). 现有高速公路两侧昼间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夜间距离公路中心线115m处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4a类标准要求;昼间距离公路中心线90m处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夜间距离公路中心线205m处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中2类标准要求. 5、水环境 通过对项目拟建桥梁跨越的沿线潦河、修河、博阳河、庐山河(洞箫水)等主要地表水体评价河段内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分析可见:评价因子pH值、BOD5、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氨氮5项指标可满足所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 沙河评价因子pH值、COD、石油类、氨氮4项指标满足Ⅲ类标准要求. 新屋堰水库各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 6、环境空气 通过对沿线空气环境现状监测可见: NO2小时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要求; NO2、PM10日均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中二级标准要求. 2.2 评价范围 ⑴ 社会环境 项目位于江西省境内,直接影响区包括南昌市新建县和九江市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庐山区,社会环境评价范围为上述直接影响区域. (2)生态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评价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300m以内区域,施工期适当扩大至取土场、弃渣场、表土临时堆放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区,以及庐山国家公园、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和江西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 ⑶ 声环境 根据现场调查,公路沿线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村庄,根据公路交通噪声可能带来的影响,评价确定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为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施工期根据施工作业活动分布情况,评价范围扩大到各施工作业点. ⑷ 水环境: 地表水: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地表水体;当路线跨越地表水体时,按跨越河流取水口分布情况适当扩大至取水口. 地下水:将公路中心线两侧500m范围内的地下水作为保护目标. ⑸ 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以内的范围. 3 环境影响预测及防治措施 3.1 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 公路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包括1处特殊生态敏感区和4处重要生态敏感区,其中特殊生态敏感区是庐山国家公园,重要生态敏感区是庐山风景名胜区、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修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九仙岭森林公园. 生态影响评价范围内分布有1种国家II级保护陆生野生植物,即樟树,以及41株古树; 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鸟类,即雀鹰、普通\、红隼和小鸦鹃,以及22种江西省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公路新征0.7115hm2江西省省级生态公益林、34.42hm2基本农田. 2. 社会环境 公路沿线主要经过南昌市新建县,九江市永修县、共青城市、德安县、九江县、庐山区,项目与沿线各城市和乡镇的关系见表3-1. 表3-1 拟建项目与公路沿相关城镇划关系 序号 城镇名称 相对关系 穿越规划区情况 1 南昌市 新建县 拟建公路起点距离新建县规划区边界最近距离约6.3km. 不穿越规划区 2 九江市 永修县 拟建公路K13+300至K30+550段长约17.25穿越永修县城市规划区,该段设永修互通与永修县相连. 穿越规划区,两侧为规划的绿地、工业用地 3 共青城市 拟建公路K51+400至K59+100段长约7.7km穿越共青城市规划区,该路段设置共青互通与共青城相连. 穿越规划区,两侧为规划的绿地、工业用地 4 德安县 拟建公路K60+650至K68+000段长约7.35km穿越德安县规划区,该路段设置德安互通与德安县相连. 公路左幅新建路段穿越规划区边缘,公路右侧为规划的绿地、居住用地及工业用地,左侧非规划区 5 九江县 主线工程经过九江县城市规划区,九江南收费站距离九江县规划区约2.5km. 穿越规划区,两侧为规划的绿地、工业用地 6 九江市 庐山区 庐山区规划位于九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内,拟建公路终点距离九江市规划区约5.5km. 穿越规划区,两侧为规划的绿地、工业用地 福银高速公路昌九段拓宽工程沿线评估区未涉及采矿权、涉及探矿权1处,为: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地热水普查.涉及矿种为地热水,建设单位已与该处探矿权人签订协议,同意压覆. 3. 地表水环境 拟建公路沿线潦河、龙安河、修河、杨柳津河、新屋堰水库、博阳河、洞箫水等河流水体. 本次改扩建公路段主要位于南昌市及九江市境内,公路主要涉及九江市永修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潦河,县级水源地)、永修县云山经济开发区和军山集镇军山水厂水源地(新屋堰水库,乡镇水源地)、九江市德安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博阳河,县级水源地)、九江市德安县高塘乡水厂水源地(洞箫水,乡镇水源地). 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集中式地下水水源地.公路经过德安县路段采取"左幅新建"拓宽方式,新建路段(CK63+400~CK71+300段)设置1座隧道(德安隧道),将隧道进、出口两侧300m范围内的水井及工程沿线区域内地下水作为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有黄万新村1眼水井、观音阁1眼水井、观音阁纯净水厂1眼水井. 5. 声环境及环境空气 拟建公路推荐方案评价范围内共有146个敏感点,其中居民点137个、学校7所、医院2座. 3.2 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 1.生态环境 施工期间,公路建设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会迫使它们迁移到非施工区,但对其生存不会造成威胁.鸟类和兽类受施工噪声干扰将被迫离开原来的领域,当临时征地区域的植被恢复后,它们仍可回到原来的领域. 营运期交通噪声和夜间车辆行驶时灯光对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造成公路两侧区域动物活动范围缩小,并向附近地区转移,但影响较小.对评价范围陆生动物而言,工程占地将减少动物的生境,评价范围陆生动物在公路两侧主要以个体形式存在,且栖息生境较广,受公路施工、营运影响可以迁移到附近栖息地,公路建设对其影响程度有限. 跨河桥梁水下桥墩施对施工水域附近水生生物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随着水质恢复,浮游生物可基本恢复到施工前的水平.营运期对水生生物基本不造成影响,但是危险品事故泄漏将造成部分河段或水体的水生生态的损失. 加强施工期管理,施工活动要保证在征地范围内进行,施工便道及临时占地要尽量缩小范围,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占用耕地部分的表层土予以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后用于复耕或绿化.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在公路两侧绿化范围内采取乔、灌、草结合的形式进行绿化,绿化树种尽量选择乡土物种. 工程建设中应加强对古树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对公路评价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尽量避让,同时对邻近公路的古树进行挂牌宣传、保护,必要时设置护栏.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施工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严禁在施工区及其周围捕猎野生动物,特别是国家保护动物,在施工时严禁对其进行猎捕,严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捕杀两栖和爬行动物. 2. 社会环境 ⑴ 项目在选线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对沿线城镇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工程在所经区域重要城镇设置了必要的互通、立交等设施,可以更好的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⑵ 项目建设需征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对工程沿线居民生活和生产有一定影响.项目总体占地指标基本符合交通部、建设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通过落实国家和地方拆迁安置和征地补偿政策,落实各项补偿措施,可以使影响降至最低. ⑶ 项目走廊带内未发现文物古迹,项目推荐方案用地范围内压占1处探矿权:江西省德安县乌石门地热水普查,对资源及基础设施如公路、矿产、光缆、电力、通讯等有一定影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均与相关部门均取得了沟通,在设计和施工中严格执行相关的要求后,对上述资源和设施的影响可以降至最低. ⑷ 现有昌九高速公路已运营多年,由于公路的阻隔作用,对沿线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及交往带来不便.本次改扩建适当增加了互通、新建通道63道,最大限度减小公路对两侧居民的阻隔作用.拟建公路多处跨越现有公路,路基施工可能会对现有公路产生临时阻隔影响,需要在施工期间做好施工组织,防止对现有公路过往车辆的的影响. 初步设计时应作全面考虑,以满足当地交通车辆能够方便上下高速公路,确切落实通道的设计功能,使被高速公路分隔的居民能够通过通道,方便来往所属土地,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 3. 地表水环境 (1) 饮用水源保护区 永修县饮用水源保护区 拟建公路K30+654处以永修潦河大桥跨越永修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永修潦河大桥下游约2.25km处为永修县水厂取水口,该路段施工产生的SS,施工机械污水,施工营地的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汇入潦河,对取水口附近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影响较小,但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将会对取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德安县饮用水源保护区 拟建公路K66+400~K69+400段位于博阳河西岸,其中K66+400处与取水口较近,该路段经过德安县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工程于该路段设分离式路基,现有公路改造为上行线,并在现有公路西侧新建单向4车道作为下行线,下行线距水源地较远,不涉及水源地保护区.上行线改造施工期间产生的SS,施工机械污水,施工营地的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汇入博阳河,对取水口附近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影响较小,但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将会对取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 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军山水厂水源地 拟建公路K44+700~K45+600段位于新屋堰水库东侧,K45+200处距水库水面最近距离约13m,位于新屋堰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陆域. 永修县政府已复函,在对军山水厂取水口搬迁的前提下,同意项目加宽扩建.建设单位已与水厂衔接,拟将军山水厂取水口向西侧迁移,以减少公路建设对军山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水厂取水口搬迁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取水口迁移后,拟建公路位于军山水厂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陆域.该路段施工产生的SS,施工机械污水,施工营地的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汇入新屋堰水库,对取水口附近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影响较小,但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水源地将会对取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高塘乡水厂水源地 拟建公路K76+941丁家中桥、K79+623张家河中桥跨越洞箫水,丁家中桥距下游德安县高塘乡水厂取水口约2.32km,张家河中桥距下游德安县高塘乡水厂取水口约4.56km,跨越高塘乡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 该路段施工产生的SS,施工机械污水,施工营地的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汇入洞箫水,对取水口附近水质产生不良影响.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影响较小,但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饮用水源地将会对取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2、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措施 (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拟建公路跨河桥梁和沿河路基施工,施工营地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将影响跨河区域和沿河水域水质,其它路段施工也将影响农灌系统水质. 桥梁桩基施工可能因基坑水造成对河流水质SS造成不利影响.要定期清理做好设备的维护,施工废渣定期组织清运. 施工营地和场地产生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微量机械石油类废水、雨水冲刷砂石料含SS污水等,如直接排放会对地表水水质造成不利影响.需设置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或做好防护措施:生产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施工拌和场地的混凝土废水需要采取严格措施,处理达标回用,减少水污染;沿河路段施工避免施工机械油类污染. 隧道施工涌水可能造成附近的沟渠等小型水体环境影响,隧道附近区域无污染源,地下水涌水水质一般不会受到污染,需采取去除悬浮物的治理措施.隧道施工过程中泥浆废水,将对进出口附近地表河流或水田造成不同程度污染影响,需在隧道施工排水口设置临时沉淀. 施工期沿线水环境敏感目标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建立工程进度报告制度,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应防护措施的同时,开展工程环境监理和水源地保护工作,关注施工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废水排放去向. 施工期各类废水如桥梁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严禁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段地表水体(如:潦河、博阳河、洞箫水、新屋堰水库等).重点做好桥梁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其中生产废水如桥梁拌和废水等应在施工前优先建好沉淀收集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经收集后外运处理,严禁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段地表水体. 施工期间严禁在上述水域设置排污口;同时加强对保护区段水体及取水口处的水质监测,如发现监测值明显超标,则应停止施工,找出超标的原因,从源头予以解决. 不得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段设置施工营地、取弃土场、材料堆场等临时设施. 对涉及供水设施的破坏,应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保证沿线居民供水不受影响. (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及措施 路面径流对河流中各类污染物的贡献量小,工程路面污水的排放不会改变原有水质类别. 全线设服务区2处(新建新祺周服务区、扩建庐山服务区)、管理所7处(原址扩建2处、移址新建5处),服务区、管理所污水处理后优先回用于场地绿化,节约水资源,多余尾水排至附近地表水体或农灌系统. 沿线服务区、管理所生活污水设计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一级标准,减少对周围水体和农田的污染影响. K66+400~K69+400与博阳河伴行段约3km、K44+700~K45+600段与新屋堰水库伴行段约0.9km等对路面桥面径流进行收集并设置沿线事故池;跨越潦河、龙安河、修河、博阳河、洞箫水等水体6座桥梁均设置桥面水收集系统及事故池,防止对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5. 声环境 ⑴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公路建设含路基路面建设及互通立交施工,工程量较大,施工机械繁杂,运输车辆众多,施工期沿线地区不仅受到施工噪声影响,同时受到交通噪声影响,将对工程沿线地区的声环境造成较大干扰.此外,本工程施工时候昌九高速公路实行"4车道保通",即施工时,保证高速公路上4车道通行. 本评价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敏感点,对施工期噪声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以便建设单位制定相应的施工管理计划,保护工程沿线居民良好的居住环境. 根据沿线敏感点与本项目的位置关系可大致分为3类,① 为高架桥及互通立交路段敏感点,② 为临近红线的敏感点,③ 为距离公路红线相对较远(120~180米)的敏感点: ① 高架桥及互通立交路段敏感点:巷东坪分场二大队、桥南村、咀上村、万象新天、四溪渡章家、昌河新村、曹家Y、李家畈等; ② 临近红线的敏感点:裘家村、象垅村、桑海经济开发区江夏分厂、亲水社区、庄上等; ③ 距离公路红线相对较远(120~180米)敏感点:华源村、程家村、屋场小学、麻潭等; 根据预测,各施工阶段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5.1-3. 表5.1-3 不同施工阶段噪声预测结果 序号 施工阶段 主要路段 主要施工机械 受影响敏感点 距施工点距离处噪声预测值(Leq[dB(A)])
20m 40m 60m 100m 200m 300m 400m 1 前期拆迁 工程拆迁路段 挖掘机、推土机、风镐、平地机、运输车辆等 ② 80.2 74.1 70.6 66.2 60.2 56.6 54.1 2 路堤填筑 全线路堤路段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振动压路机、光轮压路机 ②,③ 82.4 76.4 72.9 68.4 62.4 58.9 56.4 3 路面施工 全线 沥青搅拌机、装载机、铲运机、平地机、沥青摊铺机、振动式压路机、光轮压路机 ①,②,③ 82.0 76.0 72.5 68.0 62.0 58.5 56.0 4 结构施工 高架路段、互通立交、附属设施 钻孔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起吊机、吊装设备架梁机 ① 81.6 75.5 74.5 69.5 61.6 59.6 55.5 5 交通工程施工 全线 电钻、电锯、切割机 ①,②,③ 77.0 71.0 67.4 63.0 57.0 53.5 51.0 从表中数据可看出,路堤填筑、路面施工、结构施工阶段施工噪声影响较大,昼间达标距离为80m,夜间达标距离可达470m;交通工程施工施工阶段噪声影响相对较小,昼间达标距离为45m,夜间达标距离为250m. 施工期噪声污染具有暂时性,但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大,施工时间长,施工机械类型、数量多变,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两侧敏感点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有敏感点昼夜均有不同程度超标,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 ⑵运营期声环境影响及防护措施 拟建公路主线营运中期昼间达标距离为190~240m,夜间达标距离为420~510m;主线146处敏感点中,营运近期137处敏感点昼间超标,超标量0.3~14.7dB,夜间146处超标,超标量0.5~21.9dB;营运中期143处敏感点昼间超标,超标量0.8~16.7dB,夜间146 处超标,超标量2.5~23.9dB;营运远期146处敏感点昼间超标,超标量0.2~13.1dB,夜间146处超标,超标量0.4~17.8dB. 6. 环境空气 (1) 施工期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由于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它们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 (2) 营运期 营运期汽车尾气将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3.3 生态敏感区环境影响评价与预测 (1)庐山国家公园 1996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V)、(VI),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文名称为庐山国家公园.该国家公园北至庐山区威家镇、东至海会镇、南至温泉镇、西至昌九高速,总面积为302km2;同时,以上述范围向外扩展10km作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为500km2.庐山国家公园主要对象为园内佛教、道教庙观,以及白鹿洞书院等文化景观. 拟建工程K77+850-K88+170、K96+060-K99段约14.2km路段经过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K88+170-K88+340约0.17km路段经过庐山国家公园范围.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经过庐山国家公园路段两侧300m内主要为耕地、林地(马尾松林)、建设用地(大塘上村),还有少量的灌草丛(白茅灌草丛)和水域(沟渠),上述区域内分布的野生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自然、文化景观;根据工可推荐方案,K88+170-K88+340段仅将现有路基向左侧拓宽,由目前的24.5m增加到41m,没有其他临时占地工程;上述路段路基拓宽将占用庐山国家公园内0.28hm2土地,主要包括耕地和灌草丛,以及少量的公路用地、水域,没有占用庐山国家公园内的文化景观资源,同时,上述路段建设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废气、水土流失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庐山国家公园内的文化景观造成影响. 根据现场踏勘结果,经过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路段两侧300m内主要为耕地、林地(马尾松、杉木林、樟树次生林、枫香树次生林和苗圃),也有少量的灌草地(白茅、五节芒灌草丛灯)、建设用地(村庄)和水域(沟渠),上述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公路评价范围内还分布有5株古樟树(野生樟树为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和2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雀鹰、普通\),没有发现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自然、文化景观. 根据工可推荐方案,K77+850-K88+170、K97+800-K99段路基均向两侧拓宽,由目前的24.5m增加到41m,路基拓宽将永久占用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17.028hm2土地;K96+060-K97+800段路基向两侧拓宽,由目前的24.5m增加到33.5m,右侧4.5m拓宽路基段在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将占用0.783hm2土地,左侧4.5m拓宽路基不占用庐山国家公园用地.上述永久占地地类主要包括耕地,也有少量的马尾松、杉木林,白茅、五节芒灌草丛和沟渠,没有占用上述公园内的文化景观资源,同时,上述路段建设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废气、水土流失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的文化景观造成影响. 另外,4处弃渣场(15-18#)、2处表土临时堆放场(14-15#)、1处桥梁预制、堆放场地(K77-K80.34)、1处黑站(K100+670)、2处白站(K78+600、K100+550)、2段施工便道(17#弃渣场、K77-K80.34路段)等临时工程将临时占用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土地,工程建设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废气、水土流失集中在施工期,工程结束后,在采取严格的复耕、水土保持等保护措施后,可以逐步降低工程建设对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的影响.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世界文化景观-庐山宣言》(2013年)相关规定,并参考《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等相关规定,公路经过庐山国家公园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需要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目前,该意见正在办理当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没有占用庐山国家公园的文化景观资源,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庐山国家公园的文化景观造成影响. (2)庐山风景名胜区 1982年,庐山风景名胜区由江西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晋升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果,该风景名胜区规划、外围保护地带总用地面积分别为330.42km2、103.94km2,其中规划总用地北至濂溪墓,东至高垄关帝庙,南至温泉,西至通远.庐山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为资源保护、观光度假、避暑休闲、科普教育、会议会展. K87+200-K88+340约1.14km路段位于庐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 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外围保护地带指在风景名胜区界线范围外(原则上距风景名胜区边界线外500m内),对庐山风景名胜区景观与生态完整性有明显影响的区域,修建道路及其它一切建设活动不得损伤风景资源与地貌景观. K87+200-K88+340路段两侧300m内主要为耕地、林地(马尾松林等)、建设用地,还有少量的灌草丛(白茅、五节芒灌草丛等)和水域(沟渠),上述区域内分布的野生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自然、文化景观;根据工可推荐方案,K87+200-K88+340段仅将现有路基向左侧拓宽,由目前的24.5m增加到41m,没有其他临时占地工程;上述路段路基拓宽将占用庐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1.881hm2土地,主要包括耕地,还有少量的马尾松林、白茅和五节芒灌草丛,以及少量的沟渠和一般公路用地,没有占用上述外围保护地带的风景资源与地貌景观;上述路段建设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废气、水土流失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上述外围保护地带的风景资源与地貌景观造成影响. 根据《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成果,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内禁止发展工业项目,应以无污染、可循环、生态型的绿色环保产业和为旅游服务的三产为主导产业,所有建设必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内的规划建设事项由原管辖区、县建设局主管,但申办项目应与庐山风景名胜区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协商备案,超出一定规模的项目需由省级相关机构审批备案.根据《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199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年)相关规定,公路经过庐山风景名胜区需要征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目前,该意见正在办理当中.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没有占用庐山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风景资源与地貌景观,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上述外围保护地带的风景资源与地貌景观造成影响. (3)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2004年,庐山被列入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根据《庐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该地质公园大体以环山公路为界,不含东牯山地区、南康镇城区、工业开发区及姑塘一带的工厂区及鄱阳湖水域,与庐山风景名胜区基本一致,面积为362.56km2.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主要保护对象为园内地质遗迹景观. K88+170-K88+340路段两侧300m内主要为耕地、林地(马尾松林)、建设用地(大塘上村),还有少量的灌草丛(白茅灌草丛)和水域(沟渠),上述区域内分布的野生动植物均为当地常见物种,没有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自然、文化景观;根据工可推荐方案,K88+170-K88+340段仅将现有路基向左侧拓宽,由目前的24.5m增加到41m,没有其他临时占地工程;上述路段路基拓宽将占用庐山国家公园内0.28hm2土地,主要包括耕地和白茅灌草丛,以及少量的沟渠和一般公路用地,没有占用上述公园内的文化景观资源,同时,上述路段建设产生的废水、固体废物、废气、水土流失在采取相应严格的保护措施后,不会对庐山国家公园内的文化景观造成影响. (4)修河国家湿地公园 2008年,国家林业局公布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公园为第二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根据《修河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成果,该湿地公园包括修河干流永修段及其河滨带、柘林水库永修管辖范围、白莲湖和易家河长寿村庐山西海温泉及其周边区域,面积为110.41km2.修河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功能为湿地保护保育与修复恢复、湿地功能和湿地文化展示、湿地休闲、湿地科研、监测和宣教. K34+952-K36+652约1.70km路段跨越该湿地公园修河河滨生态缓冲区.该区主要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修河干流水系的水质、水量稳定为主要目标,利用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完成湿地结构的演化,达到净化水质、调节水量的目的.同时,进行一定的科研、监测活动.工程以大桥的形式穿越,在此区域一跨而过,不涉及占用水体,不会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修河干流水系的水质、水量.因此总体上对湿地公园功能结构影响很小. (5)九仙岭森林公园 2008年,九仙岭森林公园晋升为江西省省级森林公园.根据《九仙岭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成果,该森林公园地处德安县县城正南3km,西邻京九铁路、昌九高速公路,东至共安大道、南至德安共青边界、北至广场南路,划为核心景观区、生态恢复区、休闲游憩区和服务接待区等4个功能区,规划面积为1.341km2.九仙岭森林公园主要保护对象园内自然和人文景观. K60+400-K60+900段与九仙岭省级森林公园西界最近直线距离约为60m.公路建设不涉及该森林公路,且公路与九仙岭省级森林公园之间隔有铁路,对森林公园基本不产生影响. 3.4 环境保护措施及技术经济论证 1.生态环境 (1)工程永久占用耕地 工程占用耕地施工时,应收集、保存耕地表层土壤,待施工结束后及时对相关区域进行复耕,或作为绿化用土.本工程耕地占用面积比例较大,应按国家和沿线地区相关政策进行占用补偿.同时,建设单位应根据九江市、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在当地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工程用地面积,对用地区耕地进行占补平衡,并对用地区内的中低田进行改造,提高田地现有产量. 工程在德安县境内占用0.7115hm2江西省省级生态公益林,按《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依"占一补一"原则,由德安县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进行调整、补足. (2)尽量利用永久占地区域,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临时占地应尽量选用空地和裸地,少占植被丰富的区域,避免因对植物造成破坏而影响动物的栖息环境;划定工作区和活动范围;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施工作业时间,隧道施工尽量减少爆破作业,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3)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合理设置涵洞,使原有沟渠、小溪保持畅通,以便作为野生动物的通道;加强路基防护的隔离措施,防止野生动物穿越高速公路,降低两栖和爬行动物交通致死率;避免在鸟类繁殖季节进行爆破,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管理,设置保护鸟类的告示牌,警告牌等,安排专门人员负责项目区施工中的动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4)拟建公路设置取土场5处,弃渣场19处,其中15-18#共4处弃渣场位于庐山国家公园外围保护地带,建议调整15-18#弃渣场位置至庐山国家公园规划以外区域. 2. 社会环境 (1) 设计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现有公路、水利设施和电力、电讯网等基础设施的干扰. (2) 项目土地征用、拆迁安置按当地政策规定做好补偿.补偿款应用于发展当地经济、补偿居民因征地损失的经济收入. 3. 地表水环境 (1) 拟建公路涉及到的已批复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有永修县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德安县饮用水源保护区;涉及或邻近的未批复的水源地有军山水厂水源地、德安县高塘乡水厂水源地. 施工期: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跨河桥梁 (K30+654永修潦河大桥、K32+135龙安河小桥、K35+057修河大桥、K70+401博阳河大桥、CK70+277博阳河大桥、K71+817罗家中桥、K76+941丁家中桥、K79+623张家河中桥)及陆域(K44+700~K45+600临新屋堰水库段、K66+400~K69+400临博阳河段)施工产生的SS,施工机械污水,施工营地的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汇入潦河、修河、新屋堰水库、博阳河、洞箫水,对取水口附近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为保证取水口不受影响,施工管理单位应做好施工人员的文明施工教育,设置施工营地时考虑可能会对下游取水口造成的影响(不得在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设置施工营地),施工废水不得排入取水口上游河流、沟渠如潦河、修河、新屋堰水库、博阳河、洞箫水等. 根据公路沿线受纳水体情况,K30+654段潦河大桥施工时,施工单位可将施工营地设于大桥南侧有市政管网配套区域,施工期生产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K35+057段修河大桥施工营地可与K35+794杨柳津大桥共同考虑,设于修河大桥以北,杨柳津大桥以南区域,施工营地生活污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杨柳津河,可避免其可能对永修县取水口造成的影响;K70+401博阳河大桥位于德安县水厂上游,该地施工营地生活污废水需经收集后外运处理. 公路距离永修县水厂约2.25km左右,对永修水厂设施及输水管道不造成影响;距离军山水厂、德安县水厂较近,可能对水厂设施及输水管道造成影响.对涉及供水设施的破坏的,建设单位应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保证沿线居民供水不受影响. 营运期: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影响较小,但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导致危险品泄漏进入饮用水源保护区将会对取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营运期需对保护区上游跨河桥梁进行桥面径流收集,并设置事故池. 通过上述措施,工程施工及营运期间对永修县饮用水源的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2) 施工期各类废水如桥梁施工废水和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等严禁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段地表水体(如:潦河、博阳河、洞箫水、新屋堰水库等).重点做好桥梁施工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其中生产废水如桥梁拌和废水等应在施工前优先建好沉淀收集池,处理后优先回用;生活污水收集后外运处理,严禁排入饮用水源保护区段地表水体. 做好上述路段施工期环境监督工作,重点抓好涉及上述路段的施工环境监理,关注施工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施工废水排放去向. 施工期间严禁在上述水域设置排污口;同时加强对保护区段水体及取水口的水质监测,如发现监测值明显超标,则应停止施工,找出超标的原因,从源头予以解决. 不得在以上路段设置施工营地、取弃土场、材料堆场等临时设施. 对涉及供水设施的破坏,应遵循先建后拆的原则,保证沿线居民供水不受影响. (3) 全线设服务区2处,管理所7处.服务区、管理所污水处理后尽量用于场地绿化,节约水资源,多余尾水排至附近地表水体或农灌系统.沿线服务区、管理所生活污水设计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中一级标准,减少对周围水体和农田的污染影响.K66+400至K69+400段与博阳河伴行段约3km、K44+700至K45+600段与新屋堰水库伴行段约0.9km等路段对路面桥面径流进行收集并设置事故池;跨越潦河、龙安河、修河、博阳河、洞箫水等6座桥梁设置桥面水收集系统及事故池,防止对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5. 声环境 (1) 施工期间合理安排各种施工机械操作的时间,同时应文明施工,并与当地政府沟通,以取得村民的理解. (2) 对本次营运中期超标的145个敏感点采取降噪措施,共设置声屏障141处(38600m),费用11580 万元;隔声窗136 处(居民14060 户,学校2900m2、医院800m2,部分敏感点采取"声屏障+隔声窗"措施)费用11544万元,总计费用23124万元. 6. 环境空气 (1) 料场、拌和站应设置在居民点、学校下风方300m以外,土方、水泥和石灰等散装物料运输、临时存放和装卸过程中,应采取防风遮挡措施或降尘措施,拌和设备应进行较好的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对从业人员必须加强劳动保护. (2) 施工场地定期洒水,缩短扬尘污染的时段和污染范围,最大限度地减少起尘量.同时对施工便道进行定期养护、清扫,保证其良好的路况.运输散装材料的车辆和散装物料堆放场应加盖蓬布,防止材料散落飞扬. (3) 营运期建议加强路域及桥梁护栏的绿化,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从而使汽车尾气的影响得以缓解. (4) 服务区、管理中心及收费站自设餐厅须加装油烟净化设施, 7. 环保投资 工程总造价67.3亿元,环保投资约5.98亿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约为8.89%. 3.5 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 1. 风险预测分析 经预测,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不为零,所以不能排除重大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公路营运期(按20年计)运输化学危险品车辆在跨越潦河、龙安河、修河、博阳河、洞箫水等路段发生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的重大交通事故的概率较低.但考虑最近几年高速公路发生危险品事故的概率有所增加,如果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危险品有可能通过附件干沟流入到地表水体,从而对沿线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本项目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事故风险主要是运输石油化工车辆事故.包括车辆对水体产生污染事故类型、危险品对土地、陆域生态、农业生产的影响;易挥发的化学品对居民区的环境空气污染危害;隧道内风险事故.经预测分析,拟建公路敏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较低. 工程在跨越潦河、龙安河、修河、博阳河、洞箫水路段,新屋堰水库、博阳河伴行段设置路面桥面水收集系统及事故池,是危险品运输事故对河流水环境影响的重要预防手段.在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地路段设立进入水源保护区、水源地等警示标志,并在这些敏感路段,沿博阳河、新屋堰水库路段及跨越潦河、龙安河、修河、博阳河、洞箫水处、隧道出入口处设置"禁止超速"等警示标志,设置监控装置,应急电话亭,确保路线畅通. 在沿线服务区、管理所设置材料库,配事故应急材料,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公路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按照应急程序实施,减少危险事故风险影响. 2. 风险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部门颁布的危险货物运输相关法规,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辆管理. 3. 应急预案 建设单位应编制高速公路事故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指挥机构及相关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的选择、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 ⑴ 建立应急网络,成立应急事故领导小组,指定应急指挥人 建议由负责项目营运的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牵头,由项目所在地交通部门即南昌市交通运输局和九江市交通运输局配合,环保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环境监测站、水利部门等相关部门形成应急网络,由具有事故处理能力的单位有关人员成立危险品运输事故处理小组,负责危险品运输事故的应急处理.设置专门的应急中心,由政府部门制定应急指挥人,应急中心配备完善的事故急救设备和器材,例如应急电话、防毒面具等,配备专门应急电话号码,专人负责24小时接听,一旦发生情况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人,由其参照应急计划,联络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并由其通知有关用水单位和地区,组织调动人员、车辆、设备、药物,联合采取应急行动. ⑵应急预案及演练 建设单位应编制高速公路危险品事故应急预案,必要时在项目运行后组织沿线相关部门进行应急事故演练,演练内容包括模拟危险品事故、事故汇报、应急响应、事故应急处理、人员和事故赔偿、事故总结等内容. ①建设单位应编制详尽的应急计划,统一应急行动,明确应急责任人和有关部门的职责,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将事故控制,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②一旦发生运输危险品的事故,由应急电话拨打至应急中心或者监控中心通过监控设备得知情况后马上通知应急中心,应急中心值班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通知应急指挥人,应急指挥人立即通知事故处理小组的相关人员迅速前往现场,并采取应急措施,防止污染和危险的扩散. ③对相关应急人员应进行培训,使其具有相应的环保知识和应急事故处理的能力. 3.6 涉及搬迁情况 全线共拆迁建筑物,涉及的拆迁户约725户. 3.7 环境保护管理及监测计划 (1) 环境保护管理 本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体系组成见框图3-1. (2) 环境监测计划 公路施工期和营运期的环境监测应由符合国家环境质量监测认证资质的单位承担.鉴于本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建议由项目沿线各地方环境监测站承担.监测重点为大气、水质、噪声,采用定点和流动监测,定时和不定时抽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计划见表3-2. 图3-1 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体系组成框图 表3-2 施工期(2014年10月~2017年10月)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频率及要 求 噪声 环境空气 地表水 施工场界噪声 D、石油类 对施工现场60m范围内有居民区和(或)学校的施工现场进行抽样监测 (重点为永修县城区段、共青城市路段、德安县城区段、九江县及沿线的学校等),抽检率30% 受施工影响路段每季测1次,每次1天,昼、夜各1次, 受施工影响路段每季1次,每次1天,每天连续12小时 大型桥梁跨越的潦河、修河、杨柳津河龙安河、新屋堰水库等桥位处下游300m处及沿线取水口(永修潦河取水口、德安博阳河取水口,军山水厂取水口、高塘乡水厂取水口等取水口)设监测断面;对隧道施工废水进行监测;对黄万新村取水井及沿线居民取水井进行监测.
地表水:按照施工进度和受影响水域施工进展,每季度1次,每次1天,每天上、下午各1次;根据隧道施工情况,对隧道施工废水进行监测;根据取水井路段施工情况进行监测.
表3-3 营运期(2017年~2037年)环境监测计划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频率及要求 噪声 环境空气 生态监测 生活污水 LAeq TSP、NO2 植物、动物 CODcr、SS、BOD5、动植物油 高速公路两侧距路肩200m范围内的噪声敏感区域 每天测量4次,昼间、夜间各测2次,分别在车流量平均时段、高峰时段测量,每次测量,连续测量2天. 每年2次,每次3天;TSP连续12小时,NO2连续18小时 服务区、管理所 每年监测2次,每次2天 庐山国家公园、庐山风景名胜区路段 营运期对桥梁、涵洞处设置观测点,对动植物进行监测.
4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是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在我江西境内的重要路段,也是江西省"4纵6横8射"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江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年)》以及南昌市、九江市相关城镇规划.项目的实施可强化昌九高速在区域路网中的地位,增强江西与安徽、湖北、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联系,促进沿线各省经济发展,统筹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需要,对带动江西省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的生态和营运期间的声环境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管理,文明施工.工程承包商在签定工程承接合同中应有明确的条款,对上述施工期的污染防治措施的予以承诺,并制定严格的违约处罚程序.工程监理单位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文件、工程设计文件、工程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工程监理合同及招标文件等编制环境监理方案,按照制定的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监理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落实定期和不定期的环境监测计划. 建设单位需注意落实声环境保护的设计,施工后期应注意结合敏感目标的情况进行有关防护设施的施工. 经环境比选,评价以工程设计推荐方案作为环保推荐方案,通过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可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较好的控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南昌至九江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点击查看更多关于的相关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银高速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