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星赛季赠送的忠勇护手没了怎么弄

梦三国黄巾套装自己做划得来还是买?我在交易专区看 衣服 护手 鞋子 腰带 大概30 就能买到。如果自己做呢_百度知道
梦三国黄巾套装自己做划得来还是买?我在交易专区看 衣服 护手 鞋子 腰带 大概30 就能买到。如果自己做呢
我以前不知道把我的材料都捐献光了,{就是活跃度任务那个} 所以如果自己做的话还要买材料。防具书等。还有就是我的熟练度只有400. 我现在 五官中郎将 快升前将军了!求大婶解答啊!!{没财富了}
提问者采纳
肯定是买划算,除非你想以后还要自己做董军套,那就自己做了,如果不打算做董军套就买吧,黄巾套货多的原因就是因为好多人都自己做董军,自己做董军就要自己使劲合黄巾套涨熟练度,我做董军的时候就合了N套黄巾熟练度才够,合出来的黄巾就低价卖了。
提问者评价
原来是这样,感谢!
其他类似问题
梦三国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游戏不太了解啊
如果长期玩就自己做 玩玩就算了 还是自己买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看了某些傻X发的排行榜,我笑了。转发一个有依据的!_梦三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看了某些傻X发的排行榜,我笑了。转发一个有依据的!收藏
一、整理标准
(1)对人物勇武的评价及简单描述
(2)能直接体现出个人武力的事迹
(3)一般的领兵作战胜败绩,不在整理范围 二、拿史料说话
我们只能通过结合历史已发生的事迹,和已给出的评价,来综合看待三国人物的勇武。所以空话假设是没有意义的,若非要加上这个元素的话,那么对任何人物(甚至是小兵、百姓)都可以说空话,都可以假设,无一例外,话题就没法谈了。 三、第一印象
大家几乎都是先看的《三国演义》,相比正史真实性来说,演义小说的框架还可以,但说到具体情节和人物事物等方面,却经夸大、歪曲、虚构、贬低等而真实性几乎全无,与正史相差甚远,这样的“演义印象”难免会给人造成思维、逻辑、认知上的错误,又因演义写法巧妙,搞的顺“理”成章,很能博得读者的感情,从而使某些人错误的辨别史料,产生偏见、偏听、偏向、偏激、偏信、偏爱……甚至攻击正史。我们至少应该有自己标准,自己的认识,而后通过客观辨别史料,找正确对象,再去推崇。而不是被一本小说引领着走,那样投入的热情一个子都不值,因为你所喜欢的某位早就不是历史上那个,只不过一文学形象,“重名”了而已,你硬是把其文学形象说成历史形象,也只是自欺欺人。话不多说,言归正传~ 小目录
第一章 评价 第二章 过招 第三章 事迹 第四章 题外话
第一章 评价(排名不分先后,你认为谁高,就是谁高!) 注:先是评价,然后出处,最后是评语人或书写者~ 《裴注三国志》 (1)孙策
猘儿难与争锋也——《吴历》——曹操语
孙策骁雄,与项籍相似——《江表传》——许贡语
策勇冠一世,有俊才大志——《汉晋春秋》——王朗语
孙策为人明果独断,勇盖天下……威行邻国——《傅子》——傅玄评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三国志 孙讨逆传》——陈寿评 (2)关羽
雄壮虎烈——《三国志 杨戏传》——杨戏评 关羽实熊虎也——《三国志 吕蒙传》——吕蒙语 关羽、张飞者,皆万人之敌也——《傅子》——郭嘉语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三国志 刘晔传》——刘晔语 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三国志 周瑜传》——周瑜语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三国志 程昱传》——程昱语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志 关、张传》——陈寿评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 张飞传》——陈寿写 (3)许褚 此吾樊哙也——《三国志 许褚传》——曹操语 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三国志 许、典传》——陈寿评 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三国志 许褚传》——陈寿写
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三国志 许、典传》——陈寿评 形貌魁梧,旅力过人……韦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三国志 典韦传》——陈寿写 (5)张飞
雄壮虎烈——《三国志 杨戏传》——杨戏评 关羽、张飞者,皆万人之敌也——《傅子》——郭嘉语 关羽、张飞勇冠三军——《三国志 刘晔传》——刘晔语 关羽、张飞熊虎之将——《三国志 周瑜传》——周瑜语 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三国志 程昱传》——程昱语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三国志 蜀书六 ……》——陈寿评 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三国志 张飞传》——陈寿写 (6)吕布
骁猛——《魏书》——荀攸语
骁武——《三国志 吕布传》——陈寿写
拳捷——《三国志 吕布传》——陈寿写
骁猛——《三国志 吕布传》——陈寿写
布之威力不及项籍——《傅子》——郭嘉语
虓虎之勇——《三国志 吕布传》——陈寿评
勇而无计——《三国志 吕布传》——陈登语
缚虎不得不急也——《三国志 吕布传》——曹操语
吕布壮士,善战无前——《三国志 吕布传》——陈宫语
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曹瞒传》——当时人语
布虽无勇,虎步淮南——《英雄记》载与袁术书——吕布自评
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三国志 吕布传》——陈寿写 (7)曹仁
将军真天人也——《三国志 曹仁传》——陈矫等语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傅子》——傅玄评 (8)张辽
武力过人——《三国志 张辽传》——陈寿写
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国志 张辽传》——曹丕语 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傅子》——傅玄评 (张辽、乐进、于禁三人)武力既弘……无坚不陷——《三国志 乐进传》——曹操语 (9)马超
超有信、布之勇——《三国志 杨阜传》——杨阜语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 关羽传》——诸葛亮语 (10)曹彰 武艺壮猛——《三国志 曹彰传》——陈寿评 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三国志 曹彰传》——陈寿写 (11)太史慈
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三国志 太史慈传》——陈寿写 气勇有胆烈——《江表传》——孙策语 (12)周泰
战如熊虎——《江表传》——孙权语 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评 (13)乐进 以骁果显名——《三国志 乐进传》——陈寿评 (张辽、乐进、于禁三人)武力既弘……无坚不陷——《三国志 乐进传》——曹操语 (14)赵云 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云别传》——刘备语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蜀书六 ……》——陈寿评 (15)黄忠 勇毅冠三军——《三国志 黄忠传》——陈寿写 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三国志 蜀书六 ……》——陈寿评
(16)于禁:(张辽、乐进、于禁三人)武力既弘……无坚不陷——《三国志 乐进传》——曹操语 (17)董卓:卓有才武,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三国志 董卓传》——陈寿写 (18)沈友:其笔之妙,舌之妙,刀之妙,三者皆过绝于人——《吴录》——众人称 (19)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魏书》——王沈写 (20)孙坚:猛壮……勇挚刚毅——《三国志 孙破虏传》——陈寿写 (21)孙小妹(孙权之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三国志 法正传》——陈寿写 (22)张燕:燕剽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三国志 张燕传》——陈寿写
(23)朱然: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三国志 吴书十一 ……》——陈寿写
(24)朱桓:朱然,朱桓以勇烈著闻——《三国志 吴书十一 ……》——陈寿写 (25)郑宝:骁果,才力过人,一方所惮——《三国志 刘晔传》——陈寿写 (26)邓展:善有手臂,晓五兵……能空手入白刃——《典论》——曹丕写 (27)朱据:有姿貌膂力……才兼文武——《三国志 朱据传》——陈寿写
(28)颜良: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三国志 荀彧传》——孔融语 (29)文丑:颜良、文丑,勇冠三军——《三国志 荀彧传》——孔融语 (30)董袭:长八尺,武力过人……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1)韩当:便弓马,有膂力……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2)徐盛:以勇气闻……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3)甘宁:粗猛……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4)凌统:果毅……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5)潘璋:粗猛……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6)丁奉:骁勇……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7)程普: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8)黄盖: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39)蒋钦: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40)陈武:凡此诸将,皆江表之虎臣——《三国志 吴书十 ……》——陈寿写 (41)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三国志 夏侯渊传》——曹操语
(42)孙翊:骁悍果烈,有兄策风——《三国志 孙翊传》——陈寿写
(43)孙峻:少便弓马,精果胆决——《三国志 孙峻传》——陈寿写
(44)刘封:有武艺,气力过人——《三国志 刘封传》——陈寿写 (45)庞德:骁勇、箭不虚发——《三国志 庞德传》——陈寿写 (46)袁敏:有武艺而好水功——《三国志 袁涣传》——陈寿写 (47)王凌:文武俱瞻,当今无双——《魏氏春秋》——蒋济语 (48)王飞枭:才武过人——《魏氏春秋》——孙盛写 (49)王金虎:才武过人——《魏氏春秋》——孙盛写 (50)骆俊:有文武才干——《后汉书》——谢承写 (51)全琮:为将甚勇决——《吴书》——韦昭写
(52)芮祉:(芮祉、芮良、芮玄三人)以德义文武显名——《吴书》——吴群臣咸称 (53)芮良:(芮祉、芮良、芮玄三人)以德义文武显名——《吴书》——吴群臣咸称 (54)芮玄:(芮祉、芮良、芮玄三人)以德义文武显名——《吴书》——吴群臣咸称 (55)崔琰:好击剑,尚武事——《三国志 崔琰传》——陈寿写
(56)丁原:有武勇,善骑射——《英雄记》——王粲写 (57)曹丕:善骑射,好击剑——《魏书》——王沈写 (58)夏侯敦:以烈气闻——《三国志 夏侯敦传》——陈寿写
(59)文钦:骁果粗猛——《三国志 毋丘俭传》——陈寿写
(60)韩浩:以忠勇显——《三国志 夏侯敦传》——陈寿写
(61)史涣:以忠勇显——《三国志 夏侯敦传》——陈寿写
(62)郭修:勇过聂政——《三国志 三少帝纪》——魏诏书 (63)魏延:勇猛过人——《三国志 魏延传》——陈寿写
(64)臧霸:以勇壮闻——《三国志 藏霸传》——陈寿写 (65)邓艾:矫然强壮——《三国志 邓艾传》——陈寿评
(66)满宠:勇而有谋——《三国志 满宠传》——陈寿评
(67)吕蒙:勇而有谋——《三国志 吕蒙传》——陈寿评
(68)姜维:粗有文武——《三国志 姜维传》——陈寿评
(69)李通:勇冠诸将——《三国志 李通传》——陈寿写 (70)廖化:以果烈称——《三国志 廖化传》——陈寿写 (71)陈到:猛将之烈——《三国志 杨戏传》——杨戏评
(72)孙权:便马善射——《献帝春秋》——张辽语 (73)文鸯:勇力绝人——《魏氏春秋》——孙盛写 (74)田畴:善击剑——《三国志 田畴传》——陈寿写
(75)曹性:健儿也——《英雄记》——吕布语 (76)文稷:有勇力——《魏书》——王沈写 (77)刘备:有武勇——《典略》——鱼豢写 (78)袁尚:有勇力——《典略》——鱼豢写 (79)阎行:有健名——《魏略》——鱼豢写 (80)严舆:有勇力——《吴录》——张勃写 (81)蹋顿:骁武——《三国志 魏书三十 ……》——陈寿写 (82)周瑜:雄烈——《三国志 吴书九……》——孙权语 (83)刘磐:骁勇——《三国志 太史慈传》——陈寿写
(84)曹真:鸷勇——《三国志 曹真传》——陈寿写
(85)张杨:武勇——《三国志 张杨传》——陈寿写
(86)王平:忠勇——《三国志 王平传》——陈寿评
(87)杨阿若:义勇——《魏略》——鱼豢写 (88)郝昭:雄壮——《魏略》——鱼豢写
《后汉书》补 注:和《裴注三国志》重复的、偏离汉末的就不写了。 (89)段颎:少便习弓马——《后汉书 段颎传》——范晔写
(90)皇甫嵩: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后汉书 皇甫嵩传》——范晔写
(91)和连:才力不及父(其父檀石槐,勇健有智略,骁猛)——《后汉书 鲜卑传》——范晔写
(92)王允:常习诵经传,朝夕试驰射——《后汉书 王允传》——范晔写
(93)丘力居:勇健而多计策——《后汉书 乌桓传》——范晔写
(94)苏仆延:勇健而多计策——《后汉书 乌桓传》——范晔写
(95)难楼:勇健而多计策——《后汉书 乌桓传》——范晔写
(96)乌延:勇健而多计策——《后汉书 乌桓传》——范晔写
(97)公孙瓒:武才趫猛——《后汉书 公孙瓒传》——范晔评
(98)卢植:才兼文武——《后汉书 卢植传》——范晔写
(99)王宏:少有气力——《后汉书 王允传》——范晔写
(100)袁绍:壮健——《后汉书 袁绍传》——范晔写
(101)成廉:健将——《后汉书 吕布传》——范晔写
(102)魏越:健将——《后汉书 吕布传》——范晔写 (103)麋竺:(自麋竺至麋照)便弓马,善射御——《三国志 糜竺传》——陈寿写(104)麋威:(自麋竺至麋照)便弓马,善射御——《三国志 糜竺传》——陈寿写(105)麋照:(自麋竺至麋照)便弓马,善射御——《三国志 糜竺传》——陈寿写(106)位宫:有力勇,便鞍马,善猎射——《三国志 魏书三十 ……》——陈寿写(107)句扶:忠勇宽厚,数有战功——《三国志 王平传》——陈寿写(108)张郃:虽武将而爱乐儒士——《三国志 张郃传》——陈寿写(109)张任:有胆勇……忠勇——《益部耆旧杂记》——陈寿写(110)胡车儿:勇冠其军……骁健——《傅子》——傅玄写(111)胡遵:才兼文武——《晋诸公赞》——傅畅写(112)曹彪:有智勇——《魏略》——鱼豢写(113)凌统:轻侠有胆气……常冠军履锋——《三国志 凌统传》——陈寿写 (114)马腾:州郡募发民中有勇力者……腾在募中——《典略》——鱼豢写 (115)徐庶:好任侠击剑——《魏略》——鱼豢写
第二章 过招 简记前文武将“过招”情况。 (1)事迹斩杀
注:必须是亲手杀之
1、关羽杀颜良——事迹——详见《三国志 关羽传》
2、吕布杀董卓——事迹——详见《三国志 董卓传》
3、孙策杀严舆——事迹——详见《吴录》 (2)二人对比
1、关羽胜张飞——评论——详见《三国志 张飞传》
2、曹仁胜张辽——评论——详见《傅子》 (3)仅供参考
1、曹丕剑胜邓展——事迹——详见《典论》
2、阎行几杀马超——事迹——详见《魏略》
3、庞德箭中关羽——事迹——详见《三国志 庞德传》
4、许褚怒震马超——事迹——详见《三国志 许褚传》
…… 详论!许褚、马超“过招”一事 《三国志 许褚传》原文——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后数日会战,大破超等,褚身斩首级,迁武卫中郎将。武卫之号,自此始也。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是以超问虎侯,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 论:某群往往抓住一点——马超不是怕许褚,而是担心甩不掉他,直取曹操困难度太高,所以不敢动。 其实这连想都不用想,曹操本身就有勇武,再加上许褚保护,马超根本没胜算。我们说的重点也不在这,而是许褚是否依个人震住马超。你拿马超二打一的因素来掩盖什么?能抹掉“许褚是否依个人震住马超”这一问题吗?其实这道理很简单,我举个例子。吕布想干掉刘备,突然发现他身边有猴,一问是孙悟空,于是吕布不敢动了。你能说吕布不是打不过孙悟空,而是怕甩不开他直取刘备太困难而不敢动的吗?我就不信孙悟空弄不死吕布。 关于许褚是否依个人震住马超,我个人是持肯定观点的。原因有三个。
其一、许褚的史实勇武评价和描写高于马超 许褚
此吾樊哙也——《三国志 许褚传》——曹操语
许褚、典韦折冲左右,抑亦汉之樊哙也——《三国志 许、典传》——陈寿评
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军中以褚力如虎而痴,故号曰虎痴……至今天下称焉,皆谓其姓名也——《三国志 许褚传》——陈寿写 马超
超有信、布之勇——《三国志 杨阜传》——杨阜语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三国志 关羽传》——诸葛亮语 注:许褚的虎级评价不是一个人给的,也不是几个人给的,而是天下称之,绝对重量级。马超本人也“素闻褚勇”,问“公有虎侯者安在”。另外,不了解樊哙的,见《史记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其二、许褚的史实勇武事迹高于马超
许褚的个人勇武表现还是很出色的,又是单手拽牛**百余步,又是临危不乱,救曹操一命,最让人惊叹的,居然还会“弹指神功”!——《三国志 许褚传》载“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时汝南葛陂贼万余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 马超?差点被阎行给秒杀了——见《魏略》 其三、一个逻辑
要是你打架,打不过对方,找人帮忙。你是找个弱的?两个弱的打一强?还是找个强的,直接震住对方?曹操不让别人跟着,只叫许褚一人,他也是这个逻辑。再加上马超确实不敢动,这不多多少少也是个说明吗? 把这个三个理由加起来,再结合许褚传原文,结论——许褚依个人震住马超,这是完全合理的。
你拿个未出现的二打一因素能掩盖什么?能抹掉什么?
第三章 事迹 由于三国勇武事迹太多太多,在此收录只选10个,简做点评,一家之言 注:不是最优秀的十个,只是比较好的随手挑来 (1)第10名——辕门射戟 人物:吕布
出处:《三国志 吕布传》 相关:吕布对纪灵等人说:“玄德,是我弟弟。他被各位包围了,所以我来救他。我这个人,不喜欢看人争斗,只喜欢解斗。”接着吕布命人于营门中立起一戟,说:“且看我射戟小支,如一箭射中,各位就解兵回去,如不中,可留决斗。”言罢举弓射戟,正中小支。众人皆惊,说:“将军天威也!” 惊险度:无
技术含量:★★★★★★★
合计:0+7=7星
论:这没啥惊险可说,射不中也就那么会事了,最多掉面子。然能惊倒众人,亦可知其箭术高超。 (2)第9名——血战肉搏 人物:典韦
出处:《三国志 典韦传》 相关:张锈在归降曹操后,突然造反,曹军毫无防备,出战不利,曹操轻骑逃走,典韦断后,堵门击贼,贼不敢进,于是分散从他门入。时典韦有十余人,皆殊死战,无不以一当十。贼兵越来越多,典韦手持长戟,左右击之,一叉入,就有十余敌矛摧断。左右死伤者略尽。典韦身中数十创伤,仍短兵接战,与敌肉搏。典韦挟着两个贼兵击杀之,余贼不敢靠近。典韦再入围突贼,杀数人,但伤势过重,瞪目大骂而死。贼才敢靠前,取其首,争相传观,又争观其尸。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0+8=8星
论:人都挂了,还谈什么惊险?直接给个技术分吧。另外,感觉典韦要是杀了一堆人,然后再自杀的话,就有些霸王项羽的味道了。可惜他有任务,必须尽量为曹操争取时间…… (3)第8名——穿手钉梁 人物:太史慈
出处:《三国志 太史慈传》 相关:太史慈随孙策讨麻保贼,有一贼人躲在军营里,沿着楼往上爬,一边大骂孙策军,一边用手把持楼上的短梁。太史慈引弓射之,一箭贯穿其手,且死死钉在短梁上。策军将士无不拍手叫好。 惊险度:无
技术含量:★★★★★★★★★
合计:0+9=9星 论:不愧是三国第一射手,弦不虚发,技术含量很高。但和吕布一样,无惊险度。
另:太史慈北海突围的惊险度和技术含量也很不错。
(4)第7名——渭水救主 人物:许褚
出处:《三国志 许褚传》 相关:许褚随曹操至潼关讨韩遂、马超。曹操打算迂回至渭南作战,至河边,大军先渡,曹操和许褚领虎士一百多人于南岸断后,不料马超统步骑一万多人突然来攻,一时箭如雨下,许褚对曹操说:“敌人太多,而我军已全过河,您应赶快撤离。”于是扶曹操上船。敌人攻势很猛,士兵们都争着过河,船超重几乎沉没。许褚斩杀攀船之人,左手举马鞍保护曹操。船夫被箭射死,许褚就用右手划船,方过河。当天,若没有许褚,恐怕曹操性命难保。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8+4=12星
论:虽然惊险度很高,但说到技术含量,表现的并不多。 (5)第6名——百馀健儿劫曹营 人物:甘宁
出处:《三国志 甘宁传》+《江表传》 相关:213年曹公攻濡须,号称步骑四十万。孙权率七万人迎战,命甘宁领兵三千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军,挫敌锐气。于是甘宁选手下健儿百馀人,将孙权所赏赐的米酒菜肉分给他们。吃完后,甘宁以银碗斟酒,自饮两碗,然后斟给他的都督,都督低头不敢接,甘宁大怒,拔剑横放于膝盖,曰:“你和至尊的关系,比我如何?我尚且不怕死,你反倒怕了?”那都督见甘宁表情严厉,于是起身接酒,还斟给健儿门一人一碗。二更时,甘宁等含枚潜行出击,拔鹿角,入曹营,敌大乱,宁等斩得数十级。后孙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6+7=13星
论:虽然敌众我寡,但由于是主攻夜袭,惊险度不能给太高。相对来说,技术含量很不错。 (6)第5名——宣城救主 人物:周泰
出处:《三国志 周泰传》 相关:孙策讨六县山贼,孙权留住宣城,兵不过千,又疏于防备,被几千山贼偷袭,孙权刚上马,贼已至,众人皆慌,惟周泰毫无惧意,斗志激昂,奋勇击贼,拼死保护孙权,胆量倍人,左右被其感动,皆与贼力斗,贼退。周泰受创十二处,很久才醒过来。当天,若没有周泰,恐怕孙权性命难保。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8+7=15星
论:惊险度很高,之所以技术含量低一些,主要是因为周泰受伤十二处,太多了。
(7)第4名——濮阳激战 人物:典韦
出处:《三国志 典韦传》 相关:时曹操夜袭吕布于濮阳西方的军营,攻破后已天亮,还没来得及撤退,吕布率援军已至,双方激战。吕布亲自上阵撕杀,从早晨至黄昏,战数十回合,情况甚急。曹操招募“敢死队”突围,典韦第一个响应,与数十人皆身穿重甲,弃盾,只持长矛。忽西面又急,典韦进当之,箭如雨下,典韦不视,只对手下说:“虏来十步,乃白之。”手下曰:“十步矣。”典韦又曰:“五步乃白”。下手惊惧,连声喊道:“虏至矣。”于是典韦大叫一声,挥出十余戟,敌凡近韦者,无一生还。吕布退。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8+8=16星
论:惊险度和技术含量皆属上等。 (8)第3名——斩颜良 人物:关羽
出处:《三国志 关羽传》+《三国志 曹操传》 相关:200年2月,袁绍遣郭图、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其则领兵亲至黎阳,打算过黄河。4月,曹操北上救刘延。荀攸说:“现在我方兵少,不可与敌抗衡,应该分其势。您到延津,假装要过河攻其后,那袁绍一定会分兵向西。然后我军以轻兵袭击白马,攻其不备,颜良可擒。”曹操依计行事,袁绍果然分兵,曹操急进白马,颜良大惊,慌忙迎战,曹操以关羽、张辽为先锋,关羽望见颜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袁绍诸将莫等当者,于是,解白马围。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7+10=17星
论:貌似是三国史上唯一一个于万军中取敌猛将首级,且全身而退的战绩。颜良的“勇冠绍军”,也算从侧面体现和增加了关羽此行的技术含量。但由于荀攸画策和袁绍中计等问题,而造成曹方对颜良存在一定优势,所以关羽的惊险度不能说是很高,可话又说回来,还是颜良的“勇冠绍军”,这不也是增加了惊险度吗?
(9)第2名——合肥战车 人物:张辽
出处:《三国志 张辽传》 相关:孙权领军十万攻合肥。张辽等拆曹操信,知其用意,于是决定趁吴军还未合围之前,先挫敌锐气,以安众心,然后再守城。遂当夜招募敢战者,得八百人,饱餐一顿,次日大战。天刚亮,张辽披甲持戟出战,身先士卒,杀敌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己姓名,冲入吴军营垒,直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众人不知所措,至高处,以长戟自守。张辽呼喊孙权下来迎战,孙权不敢动,却见张辽兵少,于是围之数重。张辽左冲右突,直前急击,围开,与麾下数十人得出,余部大呼曰:“将军弃我乎!”于是张辽又折回去,再一番冲突,救出余众。孙权人马皆躲避,无敢当者。自早晨战至中午,吴军士气衰落,退军修整守备,辽众安心。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9+9=18星
论:虽说正史写明了孙权军十万,又黄初六年,曹丕追念张辽、李典合肥之功,诏曰:“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但偶还是怀疑这个数字……若是小说演义还好,然而此在正史上出现,结合当时东吴实际情况,有些不可思议。个人认为(只是推测,证据不足),魏诏书向来能吹,比如222年夷陵之战结束没多久,由曹魏发动对吴大型战役,三路大军南下。后下诏做总结性发言,就吹的一塌糊涂,与正史严重矛盾……陈寿很有可能是在没有考据的情况下,直接采纳曹丕诏书“吴军十万”的说法。 (10)第1名——江陵天人 人物:曹仁
出处:《三国志 曹仁传》 相关:210年江陵之战。周瑜领兵数万攻曹仁于江陵,瑜前锋数千人已至。曹仁登城观望,命牛金领三百余人击之。但其兵少,被吴军围之。这时长史陈矫也在城上,见牛金势危将败,左右都惊慌失色。曹仁大怒,斗志奋昂,欲亲自出战,遂命左右取马。陈矫等急忙劝阻,说:“敌人多气盛,不可抵挡,您又何必为了数百士兵而以身赴险呢?”曹仁不加理会,披甲上马,领数十骑,皆壮汉,出城解围。在距离吴军一百多步的地方,迫近一条水沟,陈矫等人本以为曹仁会停在水沟边,为牛金掠阵,可谁知他越过水沟,直冲吴阵,一番撕杀,将牛金救出,却见其余部仍有被围者,又再折回去,再一番撕杀,解牛金兵,仅损数人,吴军退。陈矫等初见曹仁出城,皆惊,而今见他领兵回,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惊险度:★★★★★★★★★★
技术含量:★★★★★★★★
合计:10+8=18星
论:虽说曹仁的“江陵瞬间”和张辽的“合肥瞬间”,两者经典程度差不多,但想到《傅子》有载云:“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因此先排曹仁。
第四章 题外话——史料的基本概念 发现某群连史料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懂,经常把“历史是人写的……”,“正史就一定真?演义就一定假?”如此类,等等等等,挂在嘴边。我举个例子吧,假如说某本史书某处造假,被你发现了,你客观分析,搜集证据,逻辑性强,成功反驳。那我请问,你这些是怎么来的?你天生就知道?还是穿越了?你不也是通过历史发现的吗?这就是辨别史料。若是你通过历史而发现虚假,借助历史而找到真实,然后又倒过头来否认历史,特别是那种大面积的否认,不感觉这样很可笑吗?掩盖历史,造假,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历史迷多多”,疏而不漏。的确,历史是人写的,难免有粗心马虎,或用词或评论不当之处。结合背景,有的话作者还不好说,有的话作者还必须说。再差一些的,掩盖造假。但只要能或委婉,或侧面交代出史实,就算是好史书。辨别史料是读者的问题,水平问题,态度问题
颜良和文鸯,的确是三国猛将也!
百度百科人人爱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三国2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