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了还能成为电竞戊戌六君子玩家吗?

事业游戏孰重 国内电竞选手生存实况_新浪游戏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 电子竞技-国内 &
事业游戏孰重 国内电竞选手生存实况
15:48 电脑报
  文/胡  在眼球焦点和生活边缘
  一战成为百万富翁的孟阳……
  FANS比全智贤还多的Slayer_Boxer……
  用比赛“环游世界”的NIP(SK)……
  这就是电子竞技选手,他们的生活,一定是小资而快乐……
  直到我到达这次采访的目的地:一个陋巷
  这就是知名电子竞技选手的“基地”?
  可我还要继续面对……
  一块五:五个人吃一天
  这是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
  23岁的河北小伙子方圆已经在电脑前坐了10个小时,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脸色显得异常苍白。
  对于方圆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夜正是他这三年来经历过的1000多个“白天”中的一个。“晚上是固定的训练时间――‘我的白天’在22点时才开始。在我20岁到22岁的两年,我没有出过一天屋子。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练习CS。只有逢年过节那几天出去转转。”在苍白的脸色下,方圆平静地叙述着这3年来的生活。
  虽然以职业选手自居,并且具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在圈子中有一定知名度;虽然电子竞技已经被国家列为第99项体育竞技项目,但他们的训练室并不在高大敞亮的奥体中心,而在北京潘家园桥东的一间网吧里。
  这是网吧老板提供给一支CS战队的“训练室”:屋里低矮的天花板上终日点着一个15瓦的灯泡,一字排开的5台电脑似乎开机后就再也没有关闭过。三个年轻人正戴着耳机训练CS,除了偶尔发出的笑骂声外,他们只是专注于眼前的屏幕。
  21岁的武汉女孩林巧坐在这间屋子里真是个异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表演专业的她把自己收拾得干净漂亮,却坐在一堆堆的烟灰、饭盒、空酸奶罐之间。近处的桌子上放着ㄠ⑹嶙雍突卑洞Φ囊徽乓丫娌怀鲅丈纳撤⑸仙⒙业胤抛乓欢讯训囊路饩褪前肽甓嗬戳智傻摹按病薄
  林巧旁边的小伙子是她的男朋友高扬,他和方圆住在隔壁的网吧员工宿舍里。半年多来,网吧老板提供这间训练室的条件是:他们经常要陪上网吧挑战CS的“战队”较量。
  “明天我们就要各奔东西了。她去苏州参加世界女子大师赛,我和方圆去东北找找机会,听说那边有人愿意赞助一支战队,如果行,我们就暂时留在那边。”高扬告诉记者。
陋室中游戏
  这是因为挂在网吧里陪来挑战的队伍练练身手只是一种暂时的维生手段,并没有什么收入。“白天不吃,睡觉,就等到晚上12点吃泡面。或者到了早上吃早饭 然后睡觉到晚上吃泡面。偶尔有了钱,就出去吃点好的。”林巧这样描述半年来的生活:“三个人一个月大概用几百块钱吧。家里支持一点,朋友帮助一点,自己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来源。”
  这个时候记者才明白为什么白天反复联系他们联系不上,原来他们为了抵抗饥饿在睡觉……
  “现在行情不好,愿意出大钱赞助一支队伍的越来越少。西安有个战队5个人,一天只吃了1.5元的大饼。这样的生活我们不是没有过。”高扬告诉记者。
  方圆和高扬都坚定地认为“如果没有CS,自己可能什么也不是”。据他们说,这个圈子里的很多年轻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进来的。真正把方圆带进了职业选手生涯的,是他在战网上认识的一个女孩子。
  “算我女朋友吧!她说,你打得那么好,干嘛不到北京来和我们组队去打职业啊。我动心了,就离开了家乡。”方圆这样说,“但我运气不好。最好的时候,也就是一个月管吃管住管抽烟,再加1000块钱吧。”
  高扬则认为自己的运气还算不错:从合肥一所电大毕业后,高扬没有找工作,因为在战网上打CS已经小有名气,他被朋友拉到了广东,加盟了由广东电信赞助的一支战队。“你可能都不相信,三险一金的福利都给我办了,就是让我们到电信下属的网吧里打比赛,拉人气。而且还承诺,退役后重新培训我们,进电信系统工作。但我最后还是走了,我喜欢过自由的生活。”
  “24岁快到了,这个春天我们最后碰碰运气,撑不住了就该找份工作了,然后过按部就班的生活。”高原告诉记者,“别问我们牺牲了什么。可能是健康、是正常上学的机会、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生活,是太多太多……但对于我们来说,在别的领域我们可能只是个普通平庸的人,至少电子竞技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展现了自己不同一般,满足了自己的成就感和虚荣心。但将来我们能从事和游戏相关的职业的可能性不大。”
  “我必须把书念完,然后去做主持人,或者演员。如果不读完本科,我妈不会饶了我。因为我们家是书香门第。”林巧说道,“我的兄弟姐妹里有在清华的、北大的、出国读书的,他们很羡慕我,我也很羡慕他们,这是个围城。”
  林巧对有人说打CS的选手是虚度青春的说法很不感冒:“CS的内容太丰富了,它绝不只是个游戏。”为了表明自己的想法,她把自己写的一首小诗抄给了记者:
  绝不后悔,我们苦中有甜!
  枪林弹雨,我们记住了――技巧
  以少胜多,我们知道了――默契
  意气风发,我们明白了――激情
  追求理想,我们懂得了――信念
  永不言败,我们看清了――坚定
  彼此激励,我们感到了――友情
  然而,对于三个满怀自己理想的年轻人来说,这个春天,他们必须外出为衣食奔走。
  职业生态圈与金字塔
  告别了这几个准备为理想最后拼搏一把的年轻人,记者又走访了京城的其他一些电子竞技选手,并和熟悉个中情况的业内人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果发现,这几个年轻人的生活状况绝不是个案,而是目前大多数电子竞技选手的真实生活状况。
  调查过程中一个很大的苦恼是,虽然这是一项号称“职业”的运动,却很难统计究竟有多少支职业或者半职业的队伍和选手。
网吧里陪练
获得升技赞助的AS战队
  但毋庸置疑,既然称为“职业”竞技,一个基本的特征是,选手应该从中获取足以维生的收入。而从中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就是“赞助”。这个赞助“生态圈”无疑客观存在,而且层次分明。
  其中的第一类赞助者是高扬和方圆都反复提到的“朋友”。这类“朋友”都是一些游戏的顶级爱好者,而且经济状况都比较优越。高扬告诉记者,最先引自己进入职业圈的就是“广东的几个朋友”
  这些“朋友”赞助战队并没有什么经济利益上的目的,最大的目的“一个是爱好,另一个是虚荣心”。
  第二类同时也是数量最大的一类赞助者,则是全国各地有规模的网吧。
  电子竞技爱好者都知道,去网吧组队厮杀并获胜,是玩游戏最大的乐趣之一。而这些玩家,则是各地网吧最稳定的“利源”。为了尽可能吸引玩家,聚拢人气,一些大网吧想出了“养战队”这个办法。养一支高水平的战队在网吧里,就不断地有当地的各种队伍前来挑战,更有无数的爱好者来观战,网吧的生意从此兴隆起来。
  而对于大部分的职业和半职业选手来说,为网吧工作是一年中大部分时间的最好选择。因为高水平、高奖金的比赛并非随时都有,即使有也只有极少数的高水平战队可以出头。而对于大部分渴望以电子竞技为生的年轻人来说,网吧能提供训练场地、基本的食宿和少量的零花钱,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很多选手的家里不支持他们,还从经济上制约。而这些年轻人大多没有收入来源,有的人甚至身无分文地从家里出来,也没有别的赚钱手段,就在网吧里泡着等机会”。
  第三类赞助者,同时也是最容易引起外界注意的则是一些厂商,特别是和游戏相关的硬件厂商,也有一些消费品或游戏厂商。它们赞助电子竞技选手或队伍的目的也很明确,“因为电子竞技玩家在消费群体里,对硬件消费的定位是比较精准的。通过赞助电子竞技比赛来拉动消费,满足厂商的意愿,是有市场回报的”。它们赞助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提供高额奖金的比赛,一类是赞助知名的战队。
  “和三类赞助方式相对应的,是职业选手金字塔形的生活状况。这和娱乐圈的状态是一样的。”一位电子竞技界的赞助商告诉记者,通过“朋友”赞助的,往往是一些刚刚出道的年轻选手,没有稳定的队伍和圈子,也没有名气,因此就求个提供基本食宿,有比赛可打就行了,大部分人是在这一层;等到技艺初成,就会被一些网吧相中,除了食宿外,还能有些微薄的收入;真正有名的队伍,就会瞄准高水平的比赛,或者被知名的厂商赞助。在这个圈子里,通常打进国内比赛前三名的,每个队员可以分到几千元,而如果被大厂商选为经常性赞助的队伍,每人每月也有3000元~5000元的收入。有的则还可能成为一些产品的代言人,参加一些商业活动赚取收入。
  “但最后的情况只是凤毛麟角,像孟阳那样一次拿到100万元的选手真的只是‘不世出’的幸运儿。”高扬告诉记者,“绝大多数人过得很苦,有口饭吃就不错了。对于年轻选手来说,如果不出大名,24岁后也就只有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在这里积累不了将来发展的资本”。
  的确,根据今年年初国内某门户网站和媒体对国内50位著名竞技选手的调查,他们2004年的平均月收入仅仅在1500元~3000元之间,而最重要的收入进项――比赛奖金,最多的队伍是13.8万元,而其他的队伍只有2万~8万元(分配到各队员以后,个人实际平均收入增加幅度并不大);最多的个人收入是孟阳的103万元(请注意,其中100万元是那次特殊的挑战赛所获得,也就是说如果没有那次特殊的机遇,即使是最顶级的孟阳一年的奖金收入也不过3万元左右)。这些最著名的选手的年收入情况由此一算便知:并不像先前媒体吹嘘的那样是一条灿烂的“金光大道”。
  事实上,标志一个竞技运动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是否有大的、长期性的赞助商进入。而国内的电子竞技运动,虽然各种企业冠名的比赛看上去很多,但绝对数量还是少得可怜,绝对养不活这么多想进入职业圈的人。
  一个常年赞助电子竞技的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告诉记者:“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电子竞技在中国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厂商在一次投入之后不会立竿见影地得到更大的利益回报,所以许多商家一直处于观望态度,不会轻易地去赞助,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很久。”
  真正的“职业化”还遥遥无期?
  对记者的调查结果表示认同并指出这是普遍现象后,中国最早的电子竞技选手之一、国内知名度极高的电子竞技比赛ESWC的组织工作者洪哲夫认为,现在媒体对于电子竞技选手“职业化”的宣传,是一种别有用心的误导。
  “有些人吹职业化是有目的的。说一年有多少多少亿美金的产值,说国家如何如何重视,都是为了自己的小圈子,想把大的资金引进来。”洪哲夫尖锐地指出,“有人把电子竞技的职业化进程和意义,抬得过高,吹得过狠,是非常不负责任和别有用心的”。
  作为一个著名的电子竞技比赛的组织者,记者很惊讶洪哲夫为什么会说电子竞技“职业化”的坏话。
  “电子竞技本身是一件好事,游戏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反应能力,帮助人娱乐和交流。这都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电子竞技为何蓬勃发展的原因。但是,作为电子竞技的组织者,我们的本心是希望大家把它当做一种娱乐活动。
  比如我们在国外接触的一些选手,很多是学业很不错的大学生和中学生,电子竞技玩得好,因此有人找他们,给赞助,他们将电子竞技当做一个副业或者兼职,自己的主业仍然没有荒废。”
  “我最大的噩梦就是害怕一些十几岁的小孩子对妈妈说:我要去当职业的电子竞技选手。妈妈问,打游戏能当职业吗?孩子说:媒体上都说了,有人打游戏都挣了100万元了。”
  洪哲夫十分关心选手的命运的原因,是他对一些急于进入所谓职业圈的年轻人的现状与前程感到忧虑:
  “在三年到五年之内,中国仅有极个别的队伍可以达到真正的‘职业’状态,也就是可以以此为生,而且还不是很乐观。他们的未来更是堪忧。电子竞技和很多别的体育运动一样,选手的反应能力超过24岁就进入了衰退期。但在传统体育里,有一个尚可的职业体系去消化这些退役的选手,比如充当教练员、管理者,国家也有一些政策,比如免试进入大学读书、退役后由组织安排工作等。但电子竞技运动是完全没有这些政策保护的,这些选手除了将来到电子竞技公司做做低级的GM外,没有任何职业的前途,那些什么成为电子竞技教练之类的职业前景,目前还看不到或者说很不明朗。”
  业内人士论断为何如此悲观?在我们看来,这是因为在国内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电子竞技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成熟职业体系。要想有职业化的队伍和选手,首先要有成熟的外部环境和职业体系。职业选手要养活自己,或者说有职业化群落出现,还要很长的时间。所谓职业体系的成熟,是商用模式的成熟。有稳定的市场,产生价值,解决就业。职业是整个体系的代名词,赞助体系、市场体系、媒体体系、观众体系、商业模式、手培训,只有成熟到这样的程度,才有真正的职业队伍出现。
  以职业化最成熟的足球运动为例,它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商业模式和生态体系,除了运动员的培养体系外,还有职业联赛体系,有体育用品和足球相关产品的开发、球星的包装、广告和商业推广等等。现代足球1863年就诞生了;但标志其成为主流运动的世界杯1930年才举办起来,而职业球员致富、俱乐部发达,也不过是近几十年间的事情。整个产业的成熟走过了相当漫长的道路。
孟阳夺得CPL冠军
孟阳获得百万奖金
  而看看目前的所谓职业化的电子竞技的商业模式,其实还很幼稚,仅仅是一些硬件和电子竞技厂商用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形象而已。至于玩家“玩票”组队和网吧揽客组队,就显得更加“幼稚”了。当一个婴儿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各色人等为了自己的目的强行让他和刘翔比赛,会是什么结果?因此大多数电子竞技选手窘迫的生存状况,就不足为奇了。
  但遗憾的是,众多怀着自己的竞技冠军梦的年轻人,却仍然义无反顾地冲进这个围城中,在纷繁的“欣欣向荣”的圈子中去承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并在压力中顽强地生存着,为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理想苦苦奋斗着。
  在结束采访坐上返回的公交车上后,记者又想起了洪哲夫说的那些准备以电子竞技为事业的孩子。他们说这个时代太平庸,他们说这个时代太压抑,他们说在这个时代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于是他们最后说:我们去做电子竞技选手吧,这是一个脱俗的理想。
  但他们或许不知道,想要去做“别样的人们”,追寻自己的理想,就得做好“走异地,逃异路”、在围城中那间无门无窗的铁屋子里或沉默或呐喊的心理准备。浪漫的电子竞技理想,总是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还有惨淡的人生写就的。我们希望那些怀有电子竞技梦想的朋友们,在准备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之前能够谨慎考虑自己的决定。
  每一个春天,都代表着希望。但对于这些竞技选手来说,每一个春天,可能是他们美梦的最后一丝希望所在。
  愿最后这班开往春天的地铁,能载他们到达幸福终点站。(完)编辑:Rollout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新闻
【】【】【
】【】【】【】【】
 相关报道
新 闻 查 询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网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电子竞技》专稿:成长之痛&电竞职业选手的素质谈
来源:《电子竞技》杂志
作者:冯寅@《电子竞技》杂志
本文刊载于《电子竞技》杂志2009年6月上,更多内容敬请关注
  编者按:前不久中国选手TeD在一次线上比赛的弃权在电竞圈里被争吵得沸沸扬扬。TeD和荷兰选手Grubby的唇枪舌剑把许多尘封已久的电竞往事悉数搬出,有关电子竞技选手的素质问题再次给提上台面。这场争论没有结果,但双方只能是一个双败的结局。很多时候电子竞技就像是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它始终都要经历一个让人揪心的成长期。
电子竞技选手素质的关键词
  素质问题在中国一直是一个有特色的问题。生活镁光灯之下的明星们每天都要接受素质标尺的比量。即便如此,我们还是看到了众多娱乐明星色情、吸毒,体育明星打人、赌博等许许多多让人心寒的事情。前不久还看到这样一则有意思的新闻,陕西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推行两个多月以来,出现了定点医院全部爆满,小病住院、大病不走的“奇观”。一位官员说,政策的推行没有顾及到公众的“素质”。看来,无论是之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素质问题时刻都是窥视社会问题的万花筒。
  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素质问题也是由来已久。从最早在网吧中脱颖而出的普通玩家,到很多成为站在世界舞台的顶级职业选手,他们的生活伴随着电子竞技发生了变化,但与此同时,一些不良习气、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伴随着昔日的自己被带到了公众的视野之中。
Sky的为人处世是很多电子竞技选手的榜样
  关键词:礼仪
  在所有的基本素质中,“礼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给人直观印象的,这也正是电子竞技运动难以被主流社会认同的一大原因。早期有很多电子竞技选手,对自身的形象和言行都不曾关注,衣着邋遢、精神萎靡是他们留给公众最大的印象。一些鼎鼎大名的CS队伍在打地方比赛时,赛场大喊大叫,打到兴起时脏话、国骂随口而出,自己心中畅快了,对于观众的感觉完全不闻不问;堂堂WCG2008中国区总决赛,冠军Like在领奖时还要借条裤子才能上台,更不说一双拖鞋走遍天南海北的法国著名魔兽选手ToD。当然,从电竞迷的角度你可以说这些选手都很可爱,但在社会主流人士又会怎么看呢?电子竞技想融入主流声音,不在乎有多少人支持,也不在乎政府关系有多么硬,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个项目所表现出的整体形象高度和价值观念是否和社会普遍的大众心理相切合。失去了这个前提,即使一些在我们看来绝对“合理”的事情,放在国内大环境下,也未必“合情”。
  一个体育项目给人的印象往往很多来自这个项目中运动员的形象,因为他们是最直观的宣传名片。很多NBA球员在加盟之前都是美国街头桀骜不羁的叛逆少年,但一旦进入NBA后无一不例外约束了自己的言行举止,毕竟他们代表的是NBA的品牌。同理一个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职业素养有多高,很大程度上也能决定电子竞技整个联盟的前程。
  关键词:迟到
  电子竞技从来都不缺少迟到的事件。最著名的2008年武汉IEF总决赛上,中国魔兽选手TeD因为迟到被判弃权,不仅开创了电子竞技比赛迟到被判弃权的先河,随后一系列旷日长久的争论也让整个电子竞技圈热闹十足,双方大战三百回合依然意犹未尽。
  关键词:弃权
  相对于迟到,弃权在体育比赛中更是屡见不鲜。除去运动员由于客观因素不得不放弃比赛和国内体育赛事中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保护主义的战略性弃权之外,很多弃权事件同样取决于选手的态度。
  提到电子竞技的弃权现象,我们不得不提起一位魔兽明星选手,被誉为“浪漫人族”的法国人ToD。当然如果“浪漫”是指“想打就打、不打回家”的话,那么
ToD真的可以无出其右了。这位法国帅哥在其职业生涯中让人诟病的事情有很多,经常突发性的弃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ToD先后弃权了PGL的两次比赛、NGL的线上比赛等等大小赛事,理由从“空调”到“心情”也是五花八门,甚至后来某次线上赛进主后直接一个“Bye”就算是给观众和主办者的一个交代,不得不让人感慨“幸好江湖只此一怪”,还没到百花争鸣的地步。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个别选手的习惯和行为来推测整个行业的面貌。无论是迟到也好、弃权也好,这是体育赛事的特点,但不是优点,作为刚刚起步的电子竞技和电子竞技职业选手,早日退去这些江湖习气只能百利而无一害。
ToD是最有争议的魔兽选手之一
  关键词:口水
  每当NBA打到季后赛的时候,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不是比赛本身,而是赛前和赛后的口水大战。麻痹对手、挑拨离间都是常用的手段,用得恰到好处往往可以让对手士气受挫、心态失衡,甚至双方口水仗过招的情况往往也决定了比赛的走势。当然,也有一些相互指责、言语攻击的个人争执,就连当时盛极一时的湖人队科比和奥尼尔的“OK”组合也在无休止的争吵中一拍两散。从表面上看,一副人气十足的热闹场景,从长远来评论,始终为自己的形象抹上了一层阴影。
  电子竞技的比赛虽然还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但有关电竞选手的欲说还休、到最后指名道姓的争执在近年来似乎也有激化的趋势。TeD在因为网络问题弃权NGL
线上赛和Happy的比赛时,在博客上对于中国观众包括国外选手的指责在一时间激起轩然大波,到最后针锋相对落井下石极尽所能,恨不能当面解决问题。在电子竞技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APM70和Grubby、TeD和Sai都曾用垃圾话问候过对方,一代鬼王Gostop对Sky的那句“fuck
you”更是伤害了整个中国玩家的感情。前不久我还看过到国内DotA战队7L中战队成员因为不满待遇和领队对其俱乐部直接开炮,一个简简单单的问题最后只能以双败的闹剧收场。
电子竞技的“爱国情结”往往是一种羁绊
  我不否认人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也不赞同凡事只能贯彻隐忍之道,但“一个巴掌拍不响”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应该得到肯定的。那些“无所畏惧”的全能战士在过足了口瘾之后,不妨仔细想想,自己失去了什么,给电子竞技这个行业又带来了什么。
  关键词:诚信
  犹记得某次高考作文的题目就是“诚信”,诚信教育从小就灌输在最基本的道理观念里。电竞人都把电子竞技视为一项体育运动,而体育竞赛所推崇的诚信和公平竞争显然并没有成为一些人的行为准则。
  从客观上看,电子竞技起步较晚,一些突然情况时有发生,而规则和赛制相对则不够健全,这其中出现的很多特殊问题还是要依赖于选手的素养才能更有效的解决。在曾经的ROTK比赛上,兽王Grubby因为对手TH000在暂停后没有打出“GO”就开始而提出重赛,当时场面上Grubby其实已经明显占据劣势;长沙的WC3L上,MYM在和Mouz的一场2V2时,Grubby在比赛中止时偷看了前半段的录像并拒不承认,这让他的对手也是曾经一直视他为偶像的
Fly100%非常伤心;在一些地区的比赛上,选手和裁判“勾结”、被淘汰了还能“复活”,换一个赛区换个一个名字继续征战的情况等恶劣情况也屡见不鲜。很多事情越是想不了了之,越是能大白于天下,至今成为电竞玩家口中悲哀的谈资。
成功的赛事离取决于主办方的能力,更取决于态度)
  除此之外,电子竞技的诚信问题也表现在赛事、主办者身上,相对于选手,这些问题往往更严重,影响也更深。大名鼎鼎的韩国老牌赛事MBC,也闹出过主办方修改数据、操纵比赛结果的惊天丑闻;一些打着电子竞技旗号四处寻求赞助合作的电竞组织,夸大其辞、空口承诺,却又“拿钱不办事”、缺乏诚信,只做一锤子买卖,给政府和商家都留下了“大忽悠”的形象。虽然眼前的商业目的是达到了,但从长远来看,对电子竞技的伤害远比想象中要深。
电子竞技选手的成长之痛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取决于外界的环境。电子竞技选手在自身出现一些问题时,有自己主观的疏忽,但更多的也是他们所处的环境所带去的影响。造成电子竞技选手素质不尽如人意的有以下一些主要因素:
  1 电子竞技的收入情况
  虽然我不会像某教授那样大肆宣扬“越富越有素质”的理论,但我也认同一个人的经济条件对他们行为举止是有很大影响的。物质条件优越的人,往往更容易进入到一个由大多数社会精英和成功人士组成的圈子,他们的见闻、学习途径和交际范围都是有一定的优势。电子竞技职业选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风光,但真正能得到相对富裕收入的只能是少数站在顶尖的选手,大多数职业选手的生存状况还不容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为生存奔波、勉强养活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选手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都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社会底层的辛苦劳动者,对于他们的成长,我们需要理解,也需要耐心。
&很多电子竞技选手都要面临严峻的竞争
  2 电子竞技和学校教育的冲突
  电子竞技是青春饭。一个成功的选手可能要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游戏基础才能有所作为,这就意味着很多选手毕业从小开始专心练习,这和学校教育是冲突的。有人也曾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学习和电竞一样好,但那只是在电竞业余圈里,想成为一名职业选手往往意味着必须付出大量时间去练习和比赛,职业电竞和高等教育往往不得不作出二选一的抉择。
  学校教育未必是一个人成才的必须因素,但在普遍的情况下,高等教育对于学生的为人处世、价值观念等方面还是有重要影响的。电子竞技圈内也有许多渴望重新学习的例子。从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电竞高手Chinahunman、到WCG2007黑马冠军蘑菇,再到最近隐退的xiaOt,很多职业选手在日常的一些交际中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思维能力、知识层面存在欠缺,虽然“大是大非”不至于分不清,但想在人生台阶上更上一层,显然他们还需要在赛场之外更多的武装自己。
  3 媒体责任
  媒体环境很大程度上就是电子竞技生存的环境。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媒体一直都是尴尬的角色。传统媒体不了解电竞,能进入传统媒体之眼的大多数是负面新闻,甚至有些是无中生有,添油加醋,完全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于电子竞技的报道往往有失公允,电竞职业选手也顶着很大的社会压力;而专业的电竞媒体虽然是“业内人士”,但影响力和传播力度有限,这些电竞媒体工作者在传媒的一些素质和技能上与传统媒体人员相比存在差距,在一些事件的引导和报道上原则模糊,甚至前后矛盾、没有立场。这一切都让电竞环境混乱不堪,选手和观众各立门派,口诛笔伐之事屡屡上演。
当电竞选手享得到荣耀后,也必须为这个行业承担更多的责任
  电子竞技玩家都希望电子竞技能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这其中需要电竞媒体的传播,更需要他们的监督和改造。很多媒体人员也是普通玩家出身,见到选手大牌就毕恭毕敬,对于比赛是一出成绩就大唱赞歌,一朝翻船就落井下石,看待问题缺乏深度、解决问题没有力度,这不仅影响媒体本身的发展,对于电竞选手来说,同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 观众的素质
  当电子竞技被列入体育项目时,电竞爱好者们不但有了心理上的安慰,更是油然生出了许多爱国主义感情。大凡国际赛事,选手还未出征,各大电竞论坛网站就打出
“为国争光”、“代表中国”的口号,打赢了就是“民族英雄”、打输了就是“丢人现眼”,中国选手在出征世界大赛时面临的压力往往比国外选手要大得多。
  某些玩家对于明星选手的一些有争议性的事件,永远都是冷静思考的少、头脑发热的多,“一人揭杆万人呼应”,不问缘由、不看事实,甚至可以没有原因就一阵乱喷,只为借地发泄情绪。这些“看热闹不怕事大”的电竞迷最多只能算伪电竞迷,他们声音越大,对于电竞职业选手和真正的电竞爱好者们造成的伤害就越大。
观众对于电子竞技选手的期待是一把双刃剑
  电子竞技的观众很多都是校园时期的年轻人,相对于电竞职业选手,他们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也更加难以管理。CCTV曾经在2007的一次体坛风云人物评选中将电子竞技世界冠军李晓峰列入提名,但最后由于考虑到“媒体责任”使用暗箱操作活生生刷掉了李晓峰。此事一经披露,大量电竞玩家开始恶骂、侮辱、甚至恶性攻击论坛,大有暴动造反之势。且不论CCTV作法是否欠妥,电竞玩家的这种过激反应对于电子竞技的形象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损害。对于电竞好奇的主流媒体,也算好好见识了一下“中国电子竞技人员的素质”,无论CCTV背负何种骂名,最终的输家只能是中国的电子竞技。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子竞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的时候,很多电子竞技选手也以电子竞技运动员的身份参与了火炬传递。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尽管与政府和社会的坚冰还没有打破,但已经开始融化。
  很多电竞支持者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他们一直向身边的人宣传电竞,渴望电竞得到应有的肯定和重视。甚至于谁拿冠军谁出风头都不重要,只要电子竞技这项运动得到发展,电子竞技市场依然有人关注,这就是最好的告慰。
  很多人都可以感觉到,电子竞技已经到了危机存亡之秋的时刻,这并不夸张。有人把电竞复兴的希望寄托于暴雪、有人把寄托于《星际争霸II》、也有人认为电视解禁才是一切的转机,可我认为,电子竞技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于自身的整体素质。如何把一个诞生于年轻人之间的小众活动融入到成年人的主流声音中,你必须拿出与这个时代普遍认知观念相符合的形象和行为方式,否则你只有遭到无情的拒绝。在这一点上,我想是与时间无关、与谁是社会主流也无关,“水到渠成”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电子竞技的出路永远都只能遵循“事在人为”。这其中需要我们的电子竞技选手、电子竞技从业者、电子竞技观众用一种成熟的心态去对待这个社会和我们的电子竞技。与其把希望全部寄托于未知的客观因素,还不如从行业内部起提升整体素养,电子竞技的未来其实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事实上这是电子竞技比赛中迟到时间的冰山一角。一些电竞比赛,特别是地方选拨赛一类的区域比赛,选手迟到、工作人员迟到都是家常便饭,即使一些大规模的邀请赛事,为等个别选手延期比赛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2007年木瓜大战中作为主角之一的Moon曾经由于堵车迟到过、中国著名CS战队5E也因为“睡过头”在ESWC2004上海区比赛中因迟到而输掉比赛,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除此之外,一些赛事的“迟到”比起选手往往有过之而不及,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因为调试机器、转播问题、选手问题等导致比赛一再拖延,预定的开赛时间大多成为一种摆设,赛事的公信、观众的热情就在这样反反复复的等待中消逝殆尽。
  抛去客观因素,这些迟到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的电子竞技选手和电子竞技主办者对于电子竞技的态度还不够专业。一方面我们高呼“电子竞技是体育运动”,一方面在正式比赛中又出现各种漠视规则、修改规则,甚至规则本身都不够完善和合理的问题。窥一斑而知全豹,电子竞技想脱离小众,我们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份事业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驰电竞嘉年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