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绘乡镇气象防灾减灾与防灾论文风险地图

浙江省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名称:
浙江省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索&&引&&号: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中国气象局
发文日期:
文&&&&&&&&&号:
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内容概述:
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为了解决基层农村的防灾减灾作了些积极探索。浙江省气象局在建立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相关信息:
谢慷& 缪旭明
  基层,特别是农村历来是气象灾害高敏感区域,也是气象灾害防御第一现场。同时,由于基层(农村)基础条件差,通讯不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往往不能及时传递,气象信息应用水平不高,因而农村成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地区。近年来,浙江省各级政府和气象部门为了解决基层农村的防灾减灾作了些积极探索。浙江省气象局在建立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机制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一、建立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是建设“平安浙江”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
  浙江省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最薄弱的地方也在农村。浙江省气象部门把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的切入点,作为气象部门参与“平安浙江”的突破口,作为强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重要措施,从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给予高度重视。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明确了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五有标准”:有乡镇分管领导、有气象协理员、有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有自动气象站、有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设施。
  2008年6月,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次召开省市县三级政府领导参加的全省气象防灾减灾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乡镇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分管领导,加强乡镇气象工作站建设,规范和发展基层和农村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浙江省茅临生副省长深有感触地说,“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既要抓好农村气象灾害监测和服务装备建设,更要抓制度、拉队伍,落实好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度。”在2009年全省气象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领导再次明确要把加快建立基层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把农村气象工作纳入省委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
  二、完善农村气象社会化管理机制,是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切入点
  近年来,浙江省致力于围绕灾害前防范,探索和制定灾前防范认证、灾害应急、灾害防御规划等管理机制。2008年颁布实施的《浙江省气象条例》对各级政府组织建设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气象灾害普查,制定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明确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为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化管理,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制度,对乡镇、街道、重点单位的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预案、科普和组织体系进行综合评定和认证,通过认证的单位,在财产保险保费理赔、救灾补助经费等方面,享受优惠或优先待遇,降低成本。这一灾前防灾准备认证制度还将不断完善并在全省推广。
  目前,浙江省已基本形成了涵盖冰雪、台风等气象灾害以及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保障、反恐怖袭击和紧急情况处置预案等较为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部门联动的社会防灾机制。各地积极推动乡镇、街道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部分乡镇已编制了多个应急预案。启动了省、市、县三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台风灾害风险区划,为基层防灾减灾工程设施建设和决策部门指挥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
  三、大力发展基层和农村气象队伍,是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突破口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浙江省全面启动了乡镇气象协理员、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截止2008年底,浙江省共聘用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1.9万人,重点承担“气象预警信息的传递员、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员、气象服务需求的反馈员、防雷安全的协管员和气象科普的宣传员”的“五员”职责。在推进基层气象队伍建设过程中,各级农业、水利、民政、国土、安全和乡镇党委政府纷纷选派单位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气象协理员,部分地区把气象协理队伍建设与农村防汛预警员、地质灾害预警员、安全生产监督员、农技员等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统筹纳入基层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中。
  为了有效发挥气象协理员的“五员作用”,浙江省气象局制订了《浙江省气象协理员管理办法》,印发了《气象协理员工作手册》,建立了协理员的服务网站,并将气象协理员、的手机纳入气象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第一时间提供气象信息。气象协理员及时把本地农作物生长状况、本月天气气候概况和下阶段对气象服务的特别需求等信息反馈给气象部门,这种上下互动的工作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2008年年初的暴雪天气中,这些气象协理员顶风雪、冒严寒,实地测量积雪深度,为预报服务及灾后评估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历次台风、暴雨、雷电气象灾害服务过程中,协理员都在接收到气象部门发送的预警短信后,以各种方式第一时间通知村民,成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的骨干力量。
  四、加快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重要基础
  “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建设,到年底实现乡镇自动气象站覆盖率80%的目标,新增乡镇气象显示屏等突发气象预警信息接收系统200个,进一步推进气象信息进村进入户……”浙江省气象局把农村气象接收和发布设施建设列入到2009年气象为农服务所办十件实事中,作为提升农村防灾和海洋渔业生产气象服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目前,浙江省气象局已经制定了县级标准区域自动站的建设规划,建成自动气象站1112个,乡镇自动站覆盖率已达67%,自动气象站间距从五年前的60公里加密到15公里,监测时间密度从6小时一次加密到10分钟一次。浩如烟海的气象实时探测资料从各地向省气象局汇总,极大了提升了灾害监测的及时率和天气预报了准确率。浙江省每天22万人次通过声讯电话、500多万人通过手机短信获取气象信息,136套电视频道每天500多分钟播报气象节目,900多块气象显示屏以及声讯电话、手机气象短信、小区广播等多种手段及时方便为公众提供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建立6.1万用户达的省紧急气象短信服务平台,受众达2591万人次。
  2009年,浙江省气象局还将全面实施“新农村气象服务工程”建设,重点加强乡镇气象监测和预警发布系统建设,提升农村接收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省市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推动气象信息分发系统建设,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
  五、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是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象科普宣传作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社会公众接收、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省气象局积极探索多部门协作的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知识宣传教育机制,着力推进社会化、大联合的气象科普工作格局。日至10日,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到基层考察调研“三农”工作时,专门指出,气象部门在传播气象科普知识贴近实际、贴近社会需求、贴近民众生活,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意识和应用气象知识的能力。
  在省科技厅、省科协的支持下,2008年全面实施“万名气象协理员业务培训、百个气象科普示范乡镇、百场大型气象科普报告会、气象科普挂图进千个社区、十个气象科普基地建设”五大气象科普行动计划,努力把气象科普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工厂、学校、机关、社区。仅2008年,全省气象部门完成了对1.89万名气象协理员进行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培训,开展科普宣传讲座217次,制作科普挂图及展板7000多块,受众人数达73万人次,建成11个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示范乡镇,15个科普宣传基地,9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了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2009年,浙江省气象局面向农村防灾的需求,编印了《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手册》和《农村建筑物防雷避雷指导意见》,向万名协理员赠阅了《气象知识》杂志和《中国气象报》,努力提升农村广大群众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
  六、大力弘扬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推动“五有标准”在省内的生动实践
  位于我国“黄金海岸”中段的浙江省三门县,与浙江省的大多数农村相似,气象条件复杂,村庄分布零散,信息传递滞后,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套全面、系统、稳固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来保障防灾减灾工作。县政府去年召开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之后,每个乡都落实了气象分管领导,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救援预案,村一级设立防灾应急小分队和气象防灾协理员队伍。县政府还投资150万元,在乡镇的人流集中点安装了14个气象预警终端。
  2008年年初,德清县政府和浙江气象部门共商创建“新农村建设气象工作示范县”,此举得到中国气象局的高度重视,很快予以批复。创建工作自日正式开展以来,德清县政府启动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和“信息进村入户”两大工程,通过建设气象社会化体系、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建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等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推动了政府主导气象防灾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湖州,自从日洛舍镇建立首个乡镇气象工作站后,截止目前各乡镇(街道)都明确了气象工作分管领导,实现了乡乡有气象工作站、协理员,村村有气象信息员。所有乡镇气象工作站明确了分管领导和主要职能,落实了办公场所及气象装备设施,并建立了考核制度。在杭州市萧山区,启动了临浦气象分局以及义蓬、城区区域气象服务中心及临江、临浦和湘湖三个综合气象观测基地建设,将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气象社会管理体系向乡镇和农村延伸。
  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纵深推进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思考
  传统政府危机管理的工作理念是直接救灾,它的工作重点是灾害发生以后怎么办,不是使用少量钱去预防,而是花大量的钱去救灾。新时期最有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是如何避免和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工作重点应更倾向于灾前防范。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习借鉴国内外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的经验,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全面落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上下功夫。建立县、乡镇、村三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并纳入政府工作考核体系,是全面落实气象防灾减灾责任制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到各级各部门,把气象防灾减灾责任状签订到每个乡镇、每一个村(社区)和重点企事业单位。
  二是在积极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向农村延伸上下功夫。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各个环节,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和“一县一品”农村经济的发展,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农用天气预报、小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及相关措施建议等信息。加快推进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普及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灾避灾的能力和意识。
  三是在大力推广气象灾害灾前认证机制上下功夫。围绕灾前防范,重点要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机制、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等,促进部门间气象灾害防御合力的形成,充分调动社会的力量推进防御工程设施和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及公共气象服务设施建设。
  四是在强化基层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上下功夫。在灾害普查、隐患排查、风险区划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多部门的灾害监测设施布局,推进资源共享。抓住各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生态省建设、标准化渔港建设等机遇,加强农村、沿海和海上、重要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高速公路沿线和灾害多发区域的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监测设施建设。
  (责任编辑:徐丽娜)
function SendMail(_HrefWord)
版权所有:中国气象局
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46号 | 邮编:100081 &&&&&&关于印发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信息分类名称
气象、水文、测绘、地震/其他公文/全社会
铜梁区政府
关于印发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2014)95
关于印发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铜府办〔2014〕95号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 《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9月15日
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提高我区“三农”气象服务水平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渝办发〔2012〕204号)和中国气象局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县(区、市)和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街)申报条件要求,结合全区实际,现就我区建设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暨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以下简称“两个标准化”),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通过“两个标准化”建设,在我区全面推进“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建设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着力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形成为特色效益农业、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有力保障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覆盖面广的农村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和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实现80%以上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科学应用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信息村级覆盖率、重大气象灾害镇村响应率显著提高,从而使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农业农村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明显下降。
二、建设范围
全区28个镇街。
三、建设任务
建设任务见附件1、附件2。
四、进度安排
“两个标准化”建设总体安排从2014年起,用3年时间,即在2016年底前完成全区所有镇街的建设任务。其中,2014年前完成安居镇、侣俸镇、土桥镇、太平镇、巴川街道的标准化示范点建设;2015年10月前,完成安溪镇、白羊镇、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二坪镇、平滩镇、福果镇、虎峰镇、旧县镇、蒲吕镇、庆隆镇、石鱼镇的标准化建设;2016年10月前,完成少云镇、大庙镇、双山镇、水口镇、高楼镇、围龙镇、维新镇、西河镇、小林镇、永嘉镇、华兴镇的标准化建设。
五、工作措施
(一)健全领导机构。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应急办、民政局、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农委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两个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各镇街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村(社区)也要组建工作组,并按照“领导落实到位,人员落实到位、保障措施到位”工作要求,细化工作措施,层层抓落实,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示范引导。安居镇、侣俸镇、土桥镇、太平镇、巴川街道要按照建设要求,在区政府应急办、气象局的指导下建成示范点,并建设1至2个示范村(社区),带动全区全面推进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
(三)保证经费投入。区政府将持续争取中央、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并按1∶1的比例进行匹配,用于“两个标准化”建设。每年为各镇街安排3万元的专项工作运转经费,用于防灾应急工作站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气象信息员管理和培训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区政府应急办和气象局统筹使用中央、市级财政资金和区政府配套资金,区政府将对资金使用情况和标准化建设情况进行督查、考核。
(四)加强工作考核。区政府将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工作作为对镇街应急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各镇街要将该项工作纳入对村(社区)的目标考评,考评表见附件4。
(五)加大宣传力度。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创建意义、创建成效的宣传,提高创建工作的影响力;要及时总结创建的有关情况,不断探索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典型宣传与推广,为“两个标准化”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附件:1.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建设任务
2.铜梁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任务
3.铜梁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创建考评表
4.铜梁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创建考评表
铜梁区标准化农业气象服务建设任务
一、建设标准
(一)形成政府支持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机制。将现代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两个体系”建设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或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考核,依托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气象、农业等涉农部门间的合作机制,建立为农数据资源共享系统。
(二)建立开放多元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体系。建立气象为农服务专家联盟及其服务制度,培育社会化农业气象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覆盖面。
(三)建设先进的现代农业气象技术支撑系统。在南城黄桷门奇彩梦园和土桥有机蔬菜基地建设2套先进的农业气象观测系统,建立广泛应用的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建立融合物联网技术和农业气象技术的智能灌溉、温室大棚智能控制的局部控制服务系统,建立多样化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手段,在南城和土桥率先创建2个有效的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并在全区推广建设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
(四)建设规范高效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流程。编制规范化的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方案,建立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农业气象调查评估、针对性的农用天气预报等业务,开展农业田间地头的农业气象指导服务,建立广泛受益的直通式气象服务业务,开展农业气象服务效益评估。
二、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创建步骤
(一)申报。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工作方案和《铜梁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创建考评表》要求,开展创建自评,并将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申报文件一式三份报送区气象局,并报送文件的电子文本。
(二)确认。区农委将会同区气象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筛选,遴选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区农委、气象局的业务指导下开展建设实施。
(四)验收。区农委将会同气象局,督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各项气象保障措施,验收并授牌。
三、资金来源
南城和土桥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由中央、市级和区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完成,维持经费由企业承担,发挥示范效应。后期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建设经费和维持经费由企业承担。
铜梁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任务
一、建设标准
(一)完善联动有效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完善镇街防灾应急工作站,健全气象信息员队伍。
(二)建设布局合理的气象灾害监测设施和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在区气象部门协助下,在辖区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布设并管理气象监测设施和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协助区气象部门建设和管理辖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三)建立广覆盖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健全农村防灾责任人预警短信发布网络,实现预警短信气象信息员、防灾责任人全覆盖。完善农村预警广播网,实现农村预警广播村级全覆盖。
(四)建立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编制镇街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建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宣教工作体系,完善备灾和救灾物资储备库。
二、创建步骤
(一)申报。各镇街按照我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建设进度安排和《铜梁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创建考评表》要求,开展创建自评,并将申报文件一式三份报送区气象局,并报送文件的电子文本。
(二)实施。镇街作为建设主体,在区政府应急办、气象局的业务指导下负责建设实施。
(三)验收。区政府应急办将会同区气象局,督促镇街完善各项防灾减灾保障措施,验收并授牌。
三、资金来源
创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由中央、市级和区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完成,维持经费由区财政统筹考虑。
铜梁区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田创建考评表
1.种养殖成片规模50亩以上(10分)
2.有1-2名农业气象信息员(10分)
3.安装有农业气象监测设施(20分)
4.开展农业气象平行观测,观测记录纳入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20分)
5.有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业气象灾害指标(10分)
6.有一项以上农业气象适用技术。(20分)
7.有服务应用效益报告(10分)
铜梁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创建考评表
建立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25分)
1.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镇(街)成立以分管副镇长(副主任)为组长的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每年召开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会议,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落实镇街气象防灾减灾主体责任(5分)
2.规范建设镇街防灾应急工作站。按照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要求,在镇街党政办设立防灾应急工作站,建立管理制度,明确站长和1-2名协理员,服从预警预防办公室的业务指导,负责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和预警信息处置等日常工作(10分)
3.健全气象信息员队伍。明确村委会主任、防汛报汛员、地质灾害群防员、民政报灾员、中小学校长、气象灾害敏感单位负责人兼任气象信息员,负责接收和传播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收集气象灾情,开展灾害性天气状况辅助观测,反馈气象服务需求。(10分)
建立气象灾害监测和人工影响天气设施(10分)
4.在区气象部门协助下,在辖区灾害易发区、隐患点布设并管理气象监测设施和预警信息发布设施,实现对本地灾害性天气的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5分)
5.按照上级人工影响天气规划,协助区气象部门建设和管理辖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炮站,及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5分)
建立覆盖面广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20分)
6.健全农村防灾责任人预警短信发布网络。依托镇街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将镇街领导、气象信息员、各类防灾责任人的手机号码纳入平台,负责及时更新通讯录,实现预警短信气象信息员、防灾责任人全覆盖。(10分)
7.完善农村预警广播网。依托村级大喇叭播控平台,强化农村广播运维管理,镇街建立通过农村广播发布预警信息机制流程,及时通过农村广播网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农村预警广播村级全覆盖(10分)
建立预防为主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30分)
8.编制镇街气象灾害风险地图。对辖区山洪地质灾害、干旱易发区、森林火灾易发区、重大危险源、重大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普查,绘制灾害风险地图,并将风险数据信息纳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5分)
9.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在区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手册,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制定应急行动计划,镇街落实应急预案管理职责,每年汛期前开展应急演练(5分)
10.规范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结合应急管理工作,镇街防灾应急工作站建立完善预警信息接收、处置、发布、信息上报工作制度。强化24小时值班,预警发布终端24小时在线,确保及时接收、处置预警信息,及时通过终端上报重大预警信息处置情况、灾情信息,实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响应率100%。(10分)
11.建立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宣教工作体系。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气象知识长廊(窗),宣传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落实气象信息员负责更新信息和维护。利用国家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等时段,做好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印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村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5分)
12.完善备灾和救灾物资储备库。镇街整合备灾和救灾物资,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仓库,备有救援工具、呼叫设备、照明工具和生活类物资等必要的应急物资。(5分)
气象灾害防御综合效益显著(15分)
13.预警预防综合效益。预警体系发挥作用良好,重大气象灾害镇街响应率100%。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广泛,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群众知晓率90%以上。全年无因重大气象灾害人员伤亡。(10分)
14.创建管理规范。建立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镇街工作档案,包括风险评估、应急预案、宣传演练、受灾群众救助、预警发布、预警响应、灾情调查与处置等资料,有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信息。(5分)
抄送:区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区纪委、法院、检察院、武装部。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9月15日印发[主持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和西部网联合进行的在线访谈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蒙丹。气象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今天就来谈谈气象防灾减灾与社会化管理,请到的两位嘉宾分别是省气象局党组成员、西安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慧,以及国家级首席预报员、西安市气象局总工程师张弘。两位嘉宾先给我们网友打一个招呼。 [ 09:36]
[嘉宾] 罗慧:大家好。&nbsp&nbsp张弘:各位网友上午好。 [ 09:36]
[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气象的防灾减灾,我知道今年5月12号是全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那应该说防灾减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说说咱们最近这一段时间,春天的时候是持续的干旱,四月的时候连续强降温,对这个天气情况我们印象非常深刻,不知道我省气象灾害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罗局给我们介绍一下? [ 09:38]
[嘉宾] 罗慧:今年5.12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占到自然灾害70%,经济社会越发展,气象灾害的影响就越大。陕西处于内陆腹地,是气候高敏感区,灾害比较多,影响比较广,从天气上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季,南北气流都在上空交汇,各种天气系统都会影响陕西,陕西灾种比较全,除了不受台风直接影响,还有13个灾种,包括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连阴雨、雾霾等等不同13个灾种,不同灾种、不同层面影响我们陕西,每年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陕西也在气候变化,近50年来陕西气温也是呈上升趋势,近50年来平均每10年增加0.2度左右,随着增温降水呈减少趋势,这个情况下气象灾害诱发次生和衍生灾害,我们在大城市防灾减灾暴露脆弱性,农村是弱势区域、农民是弱势群体,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害80%以上来自农村。总之,陕西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nbsp
&nbsp&nbsp&nbsp&nbsp刚才主持人也讲了,今年降水偏少比较干旱,今年全省降水量近半个多个世纪以来最少的年份,陕北、关中比较干旱,4月5到10号连续好几天持续低温,又对我们渭北果业造成了冻害,这两天温度异常偏高,今年以来关中频繁出现雾霾天气,部分地区空气污染大家也很关注,气象灾害影响比较广泛。 [ 09:38]
[主持人] 主持人:陕西是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省份,那我想知道能够采取哪一些措施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和财产损失? [ 09:44]
[嘉宾] 罗慧:随着社会越来越发展、经济越来越发达,气象灾害有一个特点,“灾害链”特征和社会的关联度越来越密切,而且社会放大化效益也越来越明显,所以气象的防灾减灾,刚才讲了13个灾种的防御,一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求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团体参与、媒体助力、老百姓参与的一个系统工程;一定是跨领域、跨学科,而且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特别需要我们全社会力量和老百姓的力量参与。所以刚才问到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我觉得最基本的就是,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家底”、了解我们当下发生了哪些事情,首先要重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在防灾减灾重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重视我们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要加强我们的能力建设,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性,这是第一点。
&nbsp&nbsp&nbsp&nbsp第二点是强化防灾减灾机制,就是政府主导下、部门联动、社会团体参与、媒体助力、公众老百姓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方向深入发展,在这个机制建设中,两头是重点,一个是城市社区,一个是农村,这都是气象防灾减灾第一线,需要作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重点。
&nbsp&nbsp&nbsp&nbsp第三个我觉得就是要重视一下群策群防体系,刚才说把力量延伸到社区的每一个老百姓,延伸到农村的每一位农民朋友,让我们这个组织的体系建设延伸到农村和社区基层。
最后还有加强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今天政府网站举办这个活动,面向广大网友的活动,也是一个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也是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互动交流,来提高我们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特别是风险防范意识。&nbsp
&nbsp&nbsp&nbsp&nbsp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每年因灾害死亡人数逐年在减少,上个世纪80年代全省因暴雨洪涝灾害死亡就有449人,90年代111人,进入新世纪到2012年年底12年,平均每年死亡69人,所以这个数据也是在政府领导下,包括社会共同参与,大家齐心努力的结果。我们这个因暴雨死亡人数跟上个世纪比,是明显减少,比前十年减少38%,比前20年减少80%多,所以这个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 09:44]
[主持人] 主持人:像您说的气象防灾减灾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要多方面助力,比如因为暴雨死亡,可能会衍生次生灾害,比如房子倒塌,如果房子坚固起来,或者人住的不是那么危险地方,那么人员伤亡就会减少。刚才提到监测预警,我感觉监测预警是防灾减灾的基础,下面我想问一下张总工,很多网友关注说我们省气象监测能力到底怎么样,跟其他省份比起来处于什么水平? [ 09:53]
[嘉宾] 张弘:近些年来我们省监测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从地面、空中、天上相结合的一个天气观测和气象综合观测的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像地面气象观测现在已经全面实现了自动化,重点地区主要气象灾害天气连续监测基本上实现。现在从全省来讲,新一代多普勒雷达有7部,陕北有两部,宝鸡、西安各有一部,陕南每一个市都有一部,一共有7部。另外其他的数字化雷达有10部,还有大气电场仪24个,100多个自动气象观测站,有1200多个乡镇气象站,有简单的气象要素,降水、温度为主要观测站,从我们全省来讲的话,由于秦岭和巴山两个天然山脉,秦岭巴山地区地形相对比较复杂,有一些局部地方没有建站很不方便,所以那些地方存在着监测盲点。&nbsp
&nbsp&nbsp&nbsp&nbsp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就是“围绕监视天气,保护生命财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部署,就是在天气监测的规划中,各个国家不同的部门,所有的国家我们都是不分昼夜的,一天24小时的保持这种天气观测的资料,提供可靠的数据,供大家去分享、共同拥有,来给大家做预报预警。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划,各个国家都在遵守规划在做。&nbsp
&nbsp&nbsp&nbsp&nbsp至于说到我们省的天气预报准确率,大家也很清楚,从近些年来随着设备、人员各方面的努力,随着大家的关注,我省预报准确率逐步提高,我们有很严格的评分标准,比如晴雨预报准确率,气象灾害预警命中率,在全国陕西属于前列的。2012年中国气象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全国有一个公共气象服务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公众对陕西天气预报准确率评价是81分,在全国是名列第二,我们省天气预报水平整个来讲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全国的话应该还是排在前列的。 [ 09:53]
[主持人] 主持人:刚才张总工说到天气预报准不准问题,这我倒看到有一位网友问的很有意思,他说天气预报好像是给老天爷在号脉,如果准就是给大家服务,如果没有号准大家意见比较大。比如前几年有一次冬天的时候,天气预报一直在说马上要下雪了,好像说了很久,但是这个雪一直没有下下来,很多市民很着急产生质疑的情绪,我不知道一般像这种报不准的时候,是不是我们气象部门压力特别大,到底准确率有多少,从您的专业角度给我们分析分析? [ 10:00]
[嘉宾] 张弘:我从几个方面来讲吧,首先讲一讲,报的准不准属于气象科学的问题,大家知道大气环流,我们生活在大气当中,我们报的准不准,有没有降水,温度多高,具体准不准可能关心这个问题。从大气科学角度来讲的话,一个基本情况,大家知道大气是没有边界,没有很严格的边界。另外气体可压缩性又很强,有的地方空气比较聚集,气压比较高,有的地方空气比较疏散,气压比较低,所以这里面做天气预报的时候,包括现在我们是以数值预报为基础,综合其他方法。这种天气预报技术,你做数值预报的话,做预报模型肯定有一定局限,所以做到百分之百准确,从科学角度说不现实。
&nbsp&nbsp&nbsp&nbsp另外一个,大家关心准不准,可能从我们天气预报上来讲,分长期、中期、短期、短临预报,我们大家关心的可能就是每天看电视,这个主要是短期预报,看明天天气如何,或者后天天气如何,实际上我们这种预报,假设短期预报有一定的差距,我们会随时监测跟踪,发现大气环流哪一些有变化,原来报的天气会马上更新,有最新预报,所以我想大家说准不准,有时候是收到的信息,今天可能想的是昨天收到的预报信息,看收到信息及时不及时,跟这个也有关系。&nbsp
&nbsp&nbsp&nbsp&nbsp第三个是比如陕西省天气预报,我们报陕西省或者关中西部哪地方有降水,关中西部或者关中东部,可能包括西安,这地方有降水,大家可能知道有的时候南郊下雨了北郊没下雨,他在那个地方没下,其他地方下雨了,从我们这来讲,更严格的来讲,从他那个点不对,但是从面上讲有一些地方还是在下雨,另外地形也有一定影响,处于地域关系,空间上也有一点概念。&nbsp
&nbsp&nbsp&nbsp&nbsp我们现在前面讲到从晴雨预报准确率来讲,报明天下雨不下雨,这个准确率我们省已经达到了85%以上。另外一个是气象灾害预警命中率,现在已经达到90%以上,气象灾害预警命中率不是说明天或光看短期预报,还有短临预报,主要是在三小时到十二小时期间,有一些灾害性突发性很强,不可能很早看到,可能是几个小时看到发出去,这个报出来以后,也就是这个灾害我们已经提前报出来,我们预报从一个角度讲也预报准确,但是不可能提前很长时间看出来。 [ 10:00]
[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不要想的太简单,就像明天是什么天气,下不下雨,下不下雪,穿什么衣服,洗不洗车,不光是这个? [ 10:10]
[嘉宾] 张弘:可以参考一下,现在手段很多,最广泛手机气象短信,碰到比较严重的灾害,假如西安有可能出现一个小时下十几毫米时段暴雨,或者高温要超过多少度的话,我们和通信部门建立了一个“绿色通道”,通过各种通讯手段给大家发出气象灾害应急信息。&nbsp
罗慧:天气预报异常复杂这一块我做一点补充,因为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蝴蝶效应,我相信你们所有人都知道,说亚马逊雨林的一个蝴蝶扇动翅膀就引起德克萨斯洲的一场暴风。你可以想象,在我们眼前,似乎有“无数只蝴蝶的翅膀”在煽动着。谁能说去年美国桑迪飓风可不可能是因为我们一次咳嗽引发的?任何一个小小的信号和变动可能会不断的被传播、放大,所以对天气预报很难也很复杂,要善于捕捉很细小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瞬息动态万变,要不然总说气象“变化万千”。&nbsp
&nbsp&nbsp&nbsp&nbsp现在随着科技发达,天气预报要处理海量信息,要有高性计算机能去算,加上很多专家的会商,天气预报的确很复杂,但是确实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气象是一个不确定的研究科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而且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所谓“三性”天气,就是转折性天气、极端性天气和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我们一直高度关注,非常地尽心尽力想把“三性”天气预报准、服务大家。所以,我借这个机会特别呼吁一下,这个太复杂了,但是我们一直在竭尽全力。 [ 10:10]
[主持人] 主持人:您说天气变化多端,这个也就是魅力和神秘之处,也是我们特别关注你们这个部门的原因。刚才张总工说到预警信息,这一块应该让罗局详细介绍一下,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是不是畅通,关系到防灾减灾能不能做好,是一个关键环节,这个公众只有及时得到了这个预警信息才可以做好提前防范才可以减少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预警信息发布方面做了哪一些工作? [ 10:24]
[嘉宾] 罗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发布非常关键,叫作“最后一公里”工程,或者“最后一小时”工程,天气预报预警好不容易做出来了、做对了,截下来就是怎么样最快发给老百姓是非常关键。因为你也知道美国气象天气预报水平在全世界最高,美国龙卷风提前预警时间才17分钟,就是我提前17分钟告诉你有龙卷风发生,因为龙卷风摧毁力非常大,提前17分钟怎么能把信息告诉那么多人采取防范措施就是关键。我们陕西气象部门发了一个预警,怎么及时告诉老百姓,发布渠道至关重要。
&nbsp&nbsp&nbsp&nbsp想解决这个问题,我想特别说一下,绝不是气象部门一家的事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部门和团体的事情、更是每一个人的事情,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全社会动员、全社会参与,一定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要利用一切能用的手段发出去,老百姓才能真正获得预警信息真正趋利避害。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气象部门一直探索做的事情,也是几年来发展摸索经验。&nbsp
&nbsp&nbsp&nbsp&nbsp这几年,陕西气象部门是跟社会一起努力建设渠道,就是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现在有了电视、手机、互联网、广播,还有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气象志愿者等。今天访谈的主题有社会化管理,我们也希望大力发展社会气象,目的就是造福老百姓、趋利避害。刚才主持人开始前问了我一个问题,能不能天气预报一发出来我的手机短信就能收到信息,这种技术是取决于电信技术--“小区广播”技术。现在已经通过省政府通讯管理局和西安市政府协调,在高等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一定范围之内,已经做到了免费绿色通道发布。比如暴雨红色,暴雪红色,或者道路结冰、高温等高等级的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过气象台到通讯管理部门,再到各大电信运营商,接到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免费群发给所有人。去年8月30到9月1号,当时西安迎来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大一次强降水,我们发了红色预警,就走了“绿色通道”,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收到过这个短信,因为那一天移动、电信、联通免费发了1400多条短信,用了5个多小时,你可能看了预警信息。 [ 10:24]
[主持人] 主持人:跟人家17分钟比起来还是差? [ 10:38]
[嘉宾] 罗慧:对呀,我们这个手段还是需要再完善。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还有就是互联网、电视、微博等。当时电视一直在加挂红色预警图标、在游飞防御指南的字幕:告诉大家发了红色预警,采取什么措施。还有广播,当时用了绿色通道,通过广播电台直接告诉大家。
&nbsp&nbsp&nbsp&nbsp最难的两头,一个是社区老百姓获得这个信息,还有是农村的。在社区,我们与邮政局合作开展便民服务驿站,我们将气象信息加载到里面,老百姓只要到便民服务驿站就可以看到。农村是最困难的,可能没有网络,手机也没有看到,在地里干活,我们也是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我们跟省委组织部和市委组织部联合,充分利用陕西省党员领导干部远程教育平台搭载气象信息。这个平台覆盖了全省2.8万个行政村,建成了2.8万个终端,延伸到所有行政村和街道办事处。我们把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加载到“气象防灾减灾”栏目里面、并在主页面一直游飞字幕直至预警解除。我们每年联合组织部门给村支书、大学生村官做培训,说你要看到这种字幕和预警信息,你就要通过你村支部的大喇叭喊出去,告诉地里干活的人要避灾避险。
&nbsp&nbsp&nbsp&nbsp去年全省气象部门建了5000多套大喇叭,与广电部门共享一万多套大喇叭,还有3000多块电子显示屏,还有敲锣、打鼓、鸣哨等各种手段,土洋结合、多措并举,目的就是把这个宝贵的预警信息,尽可能地通知给所有人采取措施。&nbsp
&nbsp&nbsp&nbsp&nbsp我在这里特别想说如果诸位网友,你们能想到什么办法就及时告知给我们,因为气象预警信息要产生好的社会价值、好的社会效益,必须被充分利用才可以真正趋利避害、提高效率。我这么说大家肯定能理解,因为防灾减灾不是气象部门一家的事情,而是很多部门要参与,大家都要认识到这一点,这个事情才可以真正的推到最基层,才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 10:38]
[主持人] 主持人:最重要传达到每一个人手里。 [ 10:38]
[嘉宾] 罗慧:通过所有手段。 [ 10:38]
[主持人] 主持人:还有土洋结合,又是手机,还有大喇叭,还有敲锣打鼓。 [ 10:40]
[嘉宾] 罗慧:我们一天到晚都在琢磨这个事情,我也希望还有什么高招支过来,或者你可以告诉周围人。 [ 10:40]
[主持人] 主持人:有时候天气灾害不一定面向全省,比如陕南因为有汛期,可能有大暴雨,这个到底能不能做到给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手机上很快发过来,说马上有大暴雨? [ 10:41]
[嘉宾] 罗慧:我们是定制的,同样刚才我给你讲的组织部平台2.8万个村,哪一个市、哪一个区都是有针对性服务的,但是这个工程特别浩大。 [ 10:41]
[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不是有很多村官,大学生到村上去,他们一般信息获得方式比较便捷一些,也可以把他们带动起来。 [ 10:46]
[嘉宾] 罗慧:你说对了,&nbsp2010年省委组织部跟省气象局联合发了一个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联合发的文件,各个地市组织部门和气象部门都在落实,就是说你的大学生村官和乡镇领导都是义务的、免费兼职的气象协理员和气象信息员,一旦获得信息就要告诉群众、带领周围的人趋利避害。而且从那个文件发了以后,各地市组织部、省气象局和省委组织部持续每年给大学生村官培训授课,希望他们掌握这个技能,发挥他们的作用。 [ 10:46]
[主持人] 主持人:非常感谢罗局给我们讲了这么多,再来说说社会化管理,这个问题我要问一下张总工,怎么样才可以统筹资源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效率? [ 10:50]
[嘉宾] 张弘:做好防灾减灾,应该强化综合的防灾减灾,这一项工作单靠一个部门和一个单位肯定是做不好的,要做好这些工作,现在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协同综合防灾减灾职能转变,这个就是需要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要实现资源的共享作为基础,有一些是跨领域,或者跨部门、跨学科的一些交叉。
&nbsp&nbsp&nbsp&nbsp2013年省上开展了一项工作,根据中国气象局和国家要求,开展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业务,这个也是贯彻国务院的一个文件,主要是为中小河流治理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跟水利部门进行联系,共同建设这项工作,从省上、市上一直到县上,有一些重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地方,都要建立一些观测设备,一些传播手段,还要进行科学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些联合。气象局这些年主要按照开放式合作,融入式发展,着力式推进部门合作,增加气象业务和服务科研建设,提升正能量。
&nbsp&nbsp&nbsp&nbsp如:西安市气象局,这一两年我们跟水利、交通、旅游、环保、规划、秦岭保护办、高校等一些单位,大概有30多家单位建立信息共享,建立了一些合作关系,主要的就是想把气象灾害信息第一时间让大家共享,第二个就是我们能够在这里面做更深入的研究。比如环境质量,我们跟环保局、地环所研究院做研究合作,特别汛期暴雨,我们跟防汛办、水利厅的合作关系已经是几十年了,我们气象部门也建立了市县三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办公室,这个里面涵盖有我说的比较相关的一些部门,大概有二三十家,大家共同努力来把气象防灾减灾事情做好,提高防灾减灾的效益。 [ 10:50]
[主持人] 主持人:各级政府各级部门统筹资源,联合在一起,现在有一个问题,社会公众每一个人怎么参与气象防灾之中? [ 10:51]
[嘉宾] 罗慧:老百姓的问题,我觉得刚才说了,第一个就是老百姓能获得天气预报,最根本有一点,首先提高风险认识和忧患意识,北京7.21暴雨造成伤亡和损失,人们对预报预警带来后果估计不足,缺乏避险和风险意识,不具备自救互救的能力。 [ 10:51]
[主持人] 主持人:我知道有大雨,但是怎么做不知道。 [ 11:00]
[嘉宾] 罗慧:不仅是大雨还有雷电,比如雷电不能涉水、不能打金属杆伞、不能打手机、不能待在树底下、不能跑步,户外呆在车里面比较安全等;还有泥石流灾害,你是驴友如要上山,气象部门发了预警不要上山。如果已经在山上,涉水时看到水变浑浊了、夹杂着草根杂物,说明上游已经形成山洪,有可能几秒钟形成泥石流,所以要注意紧急避险,这个知识大家还是要学习一部分。
&nbsp&nbsp&nbsp&nbsp陕西气象局搞了一个气象基地,在泾河,现在接待一万多号人,学生居多;每年3.23世界气象日都搞开放日活动,也有很多人,不管是陕西、全国各地都要气象部门去看看、了解天气预报,也会发宣传单之类。刚才我也给你讲了,全省有一些气象信息员、气象志愿者、还有气象协理员,我刚才讲了跟组织部联合发的文件,规范了名称。娄省长在今年4月底签了一个政府令,《陕西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管理办法》里头明确就写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获得信息干什么、要告诉老百姓避险,赋予了政府法律规章的责权。这个培训我们在全省各地都在做,而且给大家赠的农村防灾减灾读本,这个书免费发了两万多册。&nbsp
&nbsp&nbsp&nbsp&nbsp现在全省的气象信息员大部分都是乡镇的领导和村支书、大学生村官组成,现在到了3.5万,气象协理员到了3400名,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覆盖率达到100%。 [ 11:00]
[主持人] 主持人:气象协理员做什么? [ 11:04]
[嘉宾] 罗慧:乡镇领导干部兼职气象预警信息传播叫气象协理员,管理气象信息员,农村行政村的叫气象信息员,大部分是村支书或者是大学生村官,我也去过很多地方,都到当地乡镇、行政村看看。
&nbsp&nbsp&nbsp&nbsp还有一个气象志愿者,因为大家都知道志愿者这一块,沿海深圳比较发达,志愿文化也比较发达,我们陕西我感觉还是少了一些,2011年西安世园会有很多志愿者,当年我们与西安团市委、?灞管委会联合起来,培训志愿者―“小蜜蜂”、“花卉大使”,当时都是在校大学生,前后培训一万多,还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因为他们叫小蜜蜂,我们说“给小蜜蜂插上气象防灾减灾隐形的翅膀”,因为大学生志愿者都很年轻,接受事物能力很强,即使毕业了,但是希望他们毕业之后带这些知识还能惠及周围的人。我们连续培训讲了很多课,很多老师去讲,我也去讲,跟大家交流,告诉大家在雷雨、冰雹、大风、暴雨等天气条件下,疏导游客怎么走,至少不能躲在大树底下。我也希望更多气象志愿者、气象爱好者参与这项公益事业中。气象信息员、气象协理员面向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村,面向农民这个弱势群体。我也特别希望这方面我们提供一些培训,大家一起来发挥一些正能量。 [ 11:04]
[主持人] 主持人:这个事情挺怪的,我们小的时候学了很多防灾减灾,但是大家还是有一些侥幸心理,我们这很安全,平时不注意,真正发生的时候,也许之前学过,但是很慌乱,到底什么办法可以让大家从基础的,从意识上开始重视这个事情? [ 11:06]
[嘉宾] 罗慧:尤其是陕西西安,西安大家都知道这是13朝古都,所有人都觉得长安之地、没有灾难。去年北京暴雨之后,损失惨重,大家关注也很高,紧跟着2012年10月桑迪飓风,连那么发达的纽约市也遭受了飓风袭击,纽约那么大城市损失500个亿美元,死了一百多人,整个城市断水断电一周,纳斯达克停市2天,前所未有。很多人说西安不会有大暴雨,西安也是有过的,也曾出现过“城市看海”。1991年的时候西安一天下了110毫米,1989年的时候也曾有一个小时下了92毫米降水,造成城市瘫痪。当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今年3月份东莞和湖南强对流天气、冰雹引起伤亡,强对流天气早发、还越来越频发。
&nbsp&nbsp&nbsp&nbsp总之,每一个人要要有忧患意识,要重视气象预警信息,获得这个预警不要置若罔闻,还是要珍视自己生命、也关注周围人,告诉大家。我们动了很多脑子,用了很多办法,在政府领导下做了一些事情,还不够,也很不容易,我是希望大家重视起来。 [ 11:06]
[主持人] 主持人:我们得有忧患意识。好的,在历次重大气象灾害中,说经济损失最重的还是农村,无论是从经济损失还是人员伤亡,应该在农村这边,在农业这边关注更多,我想问一下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有什么不一样的措施,就是针对农村? [ 11:10]
[嘉宾] 张弘:为农服务对于气象部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我们省政府2010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意见,我们叫两个体系建设。通过这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村服务和气象灾害防御的核心能力。
&nbsp&nbsp&nbsp&nbsp这个像我们省市气象局和市县政府签订了一些战略合作协议,现在来讲我们全省十个地市,全省80%的县都出台了贯彻落实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的文件,这个文件里面主要的是针对前面说的,一个是为农业气象服务,另外是为农村的气象防灾减灾。有一些具体措施,或者具体的意见规划。气象部门现在主要是提高农村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比如农村大喇叭、显示屏、气象信息员、科普进农村来提高预警信息覆盖面等等。另外做了一个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哪一些地方容易受哪一些气象灾害影响,比如暴雨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高温容易出现在什么地方,雷电、冰雹容易出现在哪一些地方,有一些风险区划,是高风险还是低风险地区,对于高风险地区要做专门工作,不论是观测、预报预警,都要做专门的工作,把它作为重点进行防御。对于农村也通过气象灾害防灾减灾信息点的建设,对示范村、示范园做了一些大量工作。另外一个讲到我们省人员伤亡最重的地区,尤其是在陕南秦巴山区以及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这些地区,专门跟水利部门联合做这方面的工作计划,省、市气象局今年将全面开展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为灾害防御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保障。 [ 11:10]
[主持人] 主持人:陕西这个地方就是区域性很强,就是西安南郊北郊不一样,有时候南郊大雾,北郊特别晴朗,这种事情都有。 [ 11:12]
[嘉宾] 张弘:西安比较大,尤其是夏季,有一些天气范围不是很大,有时候出现就是一些局部区域,比如前面讲的暴雨,大家没看到,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下到另外一个地区了。从我们现在来讲的话,对于城市内涝的话,城市突然强降水,引发的城市交通各方面,或者下水不通畅。西安现在掌握情况,大概就是58个易涝点,我们也跟市政部门搞合作,现在气象部门也可以随时通过这个视频看到这个点,加紧这方面研究,提高精细化预报能力,出现时间和强度上能预报的更准,如大概什么时间出现在哪一个区域,这样预报更准一些,提供给管理部门,像市政、交通部门,另外主要提供给老百姓,大家都用。
罗慧:刚才讲到市政合作,西安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决心挺大,在西安所有的交通枢纽地方,还有立交、下穿通道等地方投了巨资布了“天眼通”工程,布了100多个“天眼通”监控,监控积水等工程,政府投钱买了一个抽水功率很大的“龙吸水”车。气象部门每年在防汛期间,一直跟市政部门、城市防汛办24小时会商,我们双方资料共享,在我们气象局也可以通过市政天眼工程,再根据周围监测的雨量点,我们一起看积水到底多深、采取措施,这方面合作比较密切有效。 [ 11:12]
[主持人] 主持人:这个夏天又快来了,希望西安看海的次数减少。 [ 11:14]
[嘉宾] 罗慧:去年就比较少。 [ 11:14]
[主持人] 主持人:接下来说一些大家比较关注的雾霾话题,去年冬天很多城市遭受了雾霾,西安也是比较严重,我想知道西安雾霾是由来已久,还是近几年才比较多,这个雾霾讲一讲什么原因造成的? [ 11:26]
[嘉宾] 罗慧:雾霾天一直都有,雾霾是天气现象,现在随着雾霾治理,就是细颗粒物治理,已经成为大家很关注,政府也很关注,网民社会都很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攻坚战。2013年赵正永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多次就环境问题发表重要意见,“要把环保放在发展的第一位考虑”、“下大力气打好攻坚战”。娄勤俭省长表示“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保护好青山绿水”、“要更严格地执行国家环保标准”。西安市委、市政府也非常重视,强调:要把雾霾天气治理作为首要的民生大事,让市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下决心解决这个群众最关心、最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问题。
&nbsp&nbsp&nbsp&nbsp空气污染这一块,我估计可能网站访谈还会请环保部门专家讲,从我这个角度主要讲气象方面工作。环境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关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列为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三区十群”。首先的确像你说的,根据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今年以来关中、陕北城市都不达标,1-2月西安只有五天达到二级标准,是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占总天数的5.8%,大家在网上经常看到PM2.5爆表,这个词比较多,我们排名相对靠后。
&nbsp&nbsp&nbsp&nbsp原因有两种,第一个原因是有污染物存在,第二个原因从气象角度来说,污染物在秋冬季节加重了,气象条件有助推和催化作用。首先说污染物成因,这个数据不是我的,是中科院地环所权威数据,监测了12年,西安颗粒物产生的主要领域有几类:工业污染源、机动车、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生活污染源等。燃煤排放引发的工业污染源约占四分之一,机动车尾气排放约占四分之一,扬尘包括施工工地、道路扬尘和其他粉尘污染约占四分之一,这是最大的三类,这三类加起来约占75%。剩下的一类就是生活类污染源,比如说炒菜油烟、露天的烧烤、干洗液、春节的烟花爆竹、秸秆等焚烧,所以从污染源来说成份主要是这些。
&nbsp&nbsp&nbsp&nbsp从污染主要的原因影响,第一我们陕西的能源结构是煤为主,关中去年煤炭消费总量就达到了6000多万吨。第二个就是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污染物排放水平比较高,还有第三机动车的保有量高速增长,而且现在这个形势让我们国Ⅳ油品推广,老旧车辆加速淘汰,这也是现在形势逼人。从气象角度说,我们也做了卫星遥感监测分析,从2000年到2012年用了12年上千张的卫星资料,不管是从陕西关中区域看,还是从西安看,到了秋冬季节空气污染确实加重了,主要是位于渭河沿线和秦岭北麓,总体监测是这么一个情况。为什么污染物到了秋冬排不出去?
&nbsp&nbsp&nbsp&nbsp西安地区春夏季大气边界层大概是800到1000多米,再加上比较旺盛的对流,污染易于扩散。秋冬季节特殊地形影响,特别是秦岭北麓,大气边界层降低500到550米左右,抑制了大气的垂直交换,导致污染物容易堆积,秋冬季节风小、静稳天气多、大气层结较稳定,除此之外,又多了一个逆温层,本来每升高一百米温度下降0.6度,当温度随高度变化不降反增、就出现逆温层,就像锅盖罩在了我们上空,不管是垂直方向还是水平方向的污染物交换能力都很低,所以污染物排出不去,“捂”在这个锅盖里头,这也是主要的原因。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现在随着污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本来是简单的汽车尾气是气态化合物,有雾时在一定湿度条件下很容易变成硫酸盐、硝酸盐,就具有强的吸湿性和消光性,所以二次污染物叠加,所以形成了雾霾混合物、显得天昏地暗、老是觉得雾霾天很重。
&nbsp&nbsp&nbsp&nbsp治理大气污染,首先特别呼吁一下,大气污染省市委、省市政府非常重视,是一个民生工程,也是持久战工程,需要各方携手、上下互动、标本并重、综合治理,我从老百姓角度,特别希望并呼吁从自身做起。大家都知道1952年伦敦烟雾大气污染死了很多人,现在都过去五六十年了,现在伦敦治理能说完全好了吗?所以不要期望今天政府怎么做,明天就见效,这个需要理解,它是一个很持久、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持久战。我特别希望老百姓不要一边骂着雾霾污染,一边脚底下踩着油门,因为汽车尾气贡献了四分之一的空气污染,本身就在增加尾气排放,怠速行驶时排放的尾气是正常行驶速度的好几倍,所以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减少开私家车。现在讲增绿工程,政府也在搞森林城市建设、大绿工程,从老百姓也搞搞自己的屋顶、阳台绿化,从自己做起,给增绿工程增加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
&nbsp&nbsp&nbsp&nbsp从政府角度也做了很多事情,比如现在集中重点力量正在治标,打攻坚战,很多部门都跟着动起来了,打攻坚战的根本就是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在未来一些项目落户上,一定要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先。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里面决心非常大,政府刚刚印发的《陕西省“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2013年)》,提出以西安市大气质量改善为突破口,带动全省各设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尽快改善的具体目标、任务、责任和要求,大家一起行动,齐抓共管。
&nbsp&nbsp&nbsp&nbsp从气象角度我建议,第一个是将整体的改造,把治污减霾和当前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结合起来,一定是跟这个相关的,把“水、气、绿”有机结合,十八大也讲了有机结合。我第一个想讲的就是深化科技创新,拿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刚才讲了淘汰落后产能,科技创新,到冬天大锅盖罩在关中盆地上不能扩散,只有风和降水才可以扩散,如果有一场有效降水,很明显,只要增雨之后过上一两天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所以从方方面面手段,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手段是根本问题。
&nbsp&nbsp&nbsp&nbsp第二个问题是以西安大城市为重点,我觉得还是要重视关中城市群,不管是从规划、联防联控上大家一起行动,大气是没有国界、省界、行政界,很多污染物可能在你这个地方污染然后又到下一个地方污染,所以要联防共治。张总工讲了西安常年主导是东北风,我觉得西安城北一些比较污染的企业在搬迁过程中,或者是在综合治理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风向来建设,避免二次污染。
&nbsp&nbsp&nbsp&nbsp还有一个是我们未来城市规划里头,加强城市“风道”建设,比如刚才说的西安风常年是东北方向,城市建设风向,还有生态廊道建设,城市空间发展要注意,这些都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nbsp&nbsp&nbsp&nbsp所以方方面面共同努力,一味地指责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些团体,或者某一些企业,我觉得与其这样指责不如一起行动。 [ 11:26]
[主持人] 主持人:一方面骂空气质量差,一方面踩着油门。去年过年大家都在放炮就爆表了,很多人倡议说不要放了。 [ 11:26]
[嘉宾] 罗慧:政府有一个倡议,没强制说不要放。 [ 11:26]
[主持人] 主持人:刚才说到人工增雨,有一个人问到影响天气这方面问题,人影响天气的能力到底有多强,哪一些时候可以用人影响天气,只有人工增雨吗,还有什么? [ 11:32]
[嘉宾] 罗慧:首先人工影响天气是非常有潜力的、社会的、公益的、科技量很高的事业,首先是这么一个定位。第二个定位是人工影响天气,中国是全世界的大国,陕西省也是大省,也不完全是强省。雾霾很重的时候空气很干,都是干的浮尘污染物,大家说不赶紧打两个炮弹让人工降雨,我特别更正一下,我们不叫人工降雨,叫人工增雨增雪;有一些人说你们人工消雨,我特别声明,我们叫人工拦截式降雨,所谓消雨不是把雨雪打没了,而是拦截到上游或者周边区域下,没有关注的影响区域,所谓增雨雪是天气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展作业。
&nbsp&nbsp&nbsp&nbsp就比如是一个有水分的毛巾,我拧一下水就下来了,人工影响天气发射催化剂就是起到拧的作用,如果一个毛巾特别干的时候、怎么拧也拧不出水。所以我给大家说一下人工影响天气,首先是在有合适天气条件下,做一些人工局地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物理过程不是化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影响水汽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本来水汽从上游输送到下游时让它下到我们这个地方、或者下到周边,所以这是时空物理性质改变,这是第一。第二个是一个局地的,如果遇到一个很深厚的天气系统,如果希望在我头顶这块天来搞人工拦截协式消减雨作业,没有多大效果,只能局部改善。
&nbsp&nbsp&nbsp&nbsp人工影响天气首先是科技含量的科学,也是边科学实践、边应用、边评估研究的科学,这么多年实践效果绝对是有,但是做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老天也需要帮忙,九个字:“天帮忙、靠科技、人努力”。所谓天帮忙就是条件要合适,而且不能是大范围深厚的系统。第二个靠科技,人影时候撒播的是干冰和碘化银催化剂,我们通过火箭发射空中,每一克碘化银在燃烧撒播时可以变成几万亿个小颗粒,而这些颗粒就是凝结核,把水汽凝结,通过上下碰并不断增大,最后落下来,叫增雨,增雨效果目前来说是20%左右,我们也借助一些手段,比如说三七高炮、燃烧炉。也希望借助其他手段,比如无人预警机,军民两用,增加科技含量,增加影响范围,来提高人为效率。还有第三个人努力,每次作业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也非常注重科学的手段,做一次全省规模人影作业,从指挥、业务到人影炮手,大概两千多人,炮手严格反复训练,炮弹也是严格存放,作业点全省有700多个,也是进行标准化的设置,因为毕竟是炮弹嘛,虽然装的是碘化银,作业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指令,根据雷达图看到什么地方可以作业,发射到什么位置都要严格根据指令操作,要综合考虑空域管制、射箭限制和安全等方面因素,我们才可以实施。 [ 11:32]
[主持人] 主持人:九个字,我可能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大家都在说能不能多一点人影响天气的时候,我反而想这个会不会有什么消极负面作用? [ 11:33]
[嘉宾] 罗慧:有人给我说过,前一段时间全省抗旱,组织了很多作业,包括全省地面作业,自上而下的三七高炮火箭、燃烧炉等一起作业,目的是什么,因为陕西很旱,希望把过境陕西或者西安的空中云水资源,让它多下点,流到陕西、西安解决旱情,过境的水资源量非常充沛。大家知道水分为四类,首先是地表水、地表径流,还有土壤水(土壤墒情),还有空中云水,水是战略资源,未来解决水的根本问题,就是从老天爷过境云水中攫取资源,每年能攫取20%,如果让更多的水留下来更好。有的人问人影作业会不会影响下游地区,从科学角度不会影响,首先是空气中水汽的输送量非常大,降水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其次降水形成地面径流、地下水,还有土壤水分、生态涵养水,又通过植物光和作用、蒸发蒸腾作用回到了大气中,是会自动修复,补充上去很快就降水了。 [ 11:33]
[主持人] 主持人:化学上面有一些什么,比如炮弹? [ 11:34]
[嘉宾] 罗慧:我专门强调是一个物理过程,因为碘化银发射到空中之后,一克碘化银一瞬间可以喷发出几万亿的小颗粒,你想如果我作业要发射一千发炮弹才几十公斤的碘化银,我们作业的炮弹的碘化银很少,西安一万平方公里全部都降水,稀释之后、测都测不出来,量微乎其微。 [ 11:34]
[主持人] 主持人:这是一个物理作用,这样我们就比较放心了。最后一个问题问一下张总工,最近西安气温连续超过37度,到底是正常现象还是有什么特殊原因,有网友说这叫城市热岛效应,您解释一下? [ 11:39]
[嘉宾] 张弘:先回答一下,第一个首先来讲,这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怎么来讲是正常现象呢,从西安的历史资料来看的话,西安在夏季出现高温天气,一般都大于35度,或者达到38度,出现这个天气有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一般出现在5月的中下旬到6月上旬,另外一个大家感受更深的就是在7、8月份,5、6月份空气比较干燥,高温天气温度升的很高,大家感觉好像不是特别难受,而7、8月份因为当时湿度条件比较大,所以温度虽然都是在37、38度,大家感觉到汗排不出去,老百姓经常叫桑拿天,那个时候都难受。
&nbsp&nbsp&nbsp&nbsp前几天出现这个天气,总的来讲还属于正常,但是今年出现高温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比常年还是稍微提早了一些。第二个特点是升温比较快,几天的时间内,一下从20几度升到30几度,升温很快,突然间大家感觉很不适应,感觉是不是很异常,实际上是正常现象。
&nbsp&nbsp&nbsp&nbsp第二个想说一下大家都说城市热岛效应,随着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地区硬化地方多,绿化地方少,升温比较快,和四周大气就有一个温差,整个来讲高温地区主要在城市中心,中部这个地区,我们把这个就叫做城市的热岛效应。西安近三十年城市热岛效应稳定存在。
&nbsp&nbsp&nbsp&nbsp尤其夏季在郊区,稍微出去一点就感觉凉爽一点,而且市最中心,比如钟楼有的时候温度可以跟周围差到三四度。城市热岛效应,导致的原因,一个是城镇人口密集,工厂和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等等方面,再一个就是下垫面的改变,城市建筑和路面,这都是主要的原因。对城市热岛效应来讲,一个是对城市规划,前面罗局长谈到建设适当走廊、风道,根据气象条件做一些改善。
&nbsp&nbsp&nbsp&nbsp再一个对政府来讲,我们植树、大绿、建设水面措施,增加绿地和水面,也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很好作用。当时我们在世园会的时候,我们遥感中心有两张图很清楚,?灞那边原来是建筑工地,建设前一年温度是什么样情况,通过世园会搞的绿化和水面以后,温度跟前期建设有明显差别,所以我们提倡多在城市里增加绿地,多建设水面,对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很有好处,城市热岛效应直接来看温度升高,还有间接影响,在城市某一个地方引发突发性天气,据研究来讲,为什么有一些城里大了以后,局地性天气增多,就是城市热岛效应影响。 [ 11:39]
[主持人] 主持人:这就是蝴蝶效应,引起更多变化。 [ 11:41]
[嘉宾] 罗慧:这个跟热岛效应密切相关的,网民光说热岛,还有雨岛效应,我补充一个数字,刚才讲西安的热岛效应,卫星监测显示,2010年西安热岛效应到了124平方公里,这个数据是十年前的,十年前只有53%,所以已经大幅增加了,所以我现在也讲了政府很多举措,比如说我们西安市下面规划局出的文件,搞城市生态廊道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增绿扩水,既然针对网民,我特别呼吁一下,热岛效应怎么拯救,所以叫“拿绿岛拯救热岛”,绿色出行、绿色环保、节能出行,每一家空调相当多少个小火炉子,今天很热,但是我还是要倡导环保。
&nbsp&nbsp&nbsp&nbsp刚才讲到世园会的绿地、水面,政府都在搞绿地工程,每公顷的绿地相当于190台空调,又能吸二氧化碳,又能吸热量。很多人楼里头种漫山遍野的爬山虎,室内比室外降两度,多好,天然空调,所以绿色出行,绿色环保,增绿,从我们自身做起,绿岛拯救热岛。 [ 11:41]
[主持人] 主持人:今天时间关系访谈就到这里,非常感谢两位气象局嘉宾来到我们演播室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气象防灾减灾的知识,接下来如果网友还有相关问题,可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西部网或者气象局官方网站上进行留言,今天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 11:46]
[嘉宾] 罗慧:非常感谢此次在线访谈以及与网民交流的机会,也感谢省政府网站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平台,希望广大网友继续关注气象防灾减灾的工作,多了解气象知识,并支持气象工作。
张弘:谢谢大家! [ 11:46]
您好!欢迎提出问题或发表您的意见建议,谢谢!
{for reply in dataList}
&{reply.name}
&{reply.time}
&{reply.content}
{for sr in reply.replys}
&{sr.content}
&{sr.nam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灾减灾的图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