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黑名单能收到短信吗吧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千瓦,质量为2000千克,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收到阻力为车重的0.1倍(g=10m/s2)。求:1. 汽车在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 若以恒定功率启动,当汽车速度为10m/s2时的加速度是多少;3. 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
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30千瓦,质量为2000千克,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收到阻力为车重的0.1倍(g=10m/s2)。求:1. 汽车在路面上能达到的最大速度; 2. 若以恒定功率启动,当汽车速度为10m/s2时的加速度是多少;3. 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 5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1v最大=功率/f摩擦力=*m/s
2.首先要明确,这个10m/s的速度是由引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速度,不能直接用车的功率*现在的速度。用动能定理,汽车具有10m/s的动能是引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的结果,E=0.5*m*v的平方=p(这是实际功率,是摩擦力和引力共同作用的功率)*v,所以p=10000w,所以F(合外力)=p/v=1000N,所以加速度=F/m=0.5m/二次方秒
3.第三问问题不清楚。
第三问是: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1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这一过程能持续多长时间?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  咱飞船也上天了,蛟龙也入海了,按说研发能力也处于世界前列了。刚看个贴子,说我国准备投入几千亿研发航空发动机,但还得等个十年二十年,这不是扯JB蛋吗?如此说咱们的四代五代机岂不是受制于人?郁闷死了,高人来解惑,发动机研发真的那么难吗?难点在哪里?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听说是质量控制有问题,反正设计出来不能批量生产,量产质量就出问题,出问题就要摔飞机的!
  具体的技术咱不懂,但是国外技术先进国际从二战就开始研发喷气式发动机,用的多长时间?中国用10到15年计划研制自己的国产发动机,中间还要借鉴国外航空发动机已知的技术,其实应该是很快的,
  哥忙着设计高端发动机呢,没空理你。回头弄好了来打脸。
  这个是个大工程,要长期搞研发,但是我们又比较缺核心技术。。。哎
  反正以前都是说为什么造不出航空发动机,现在是问为什么造不出好的放空发动机,,,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会问,为什么造不出世界一流的航空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理论很简单 几乎没什么理论可言 早就吃透了。  难就难材料学科上面啊。  当年如果红卫兵不打死两弹一星元勋姚同兵的话。估计我们现在不会落后这么多。
  看看蛟龙外壳等配件是哪里出产的就明白了。
  航空发动机号称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你以为这是用人民币糊一下就成的?  
  这东西山寨有难度
  能让你知道的东西起码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你说你整天操这个心,好好找份工作,赚点钱让你母亲入土为安不好吗?
  智商太高.  
  高难度,没看到JY们没事就拿这个东西恶心兔子一下嘛。。
  @西极若木 6楼   航空发动机理论很简单 几乎没什么理论可言 早就吃透了。  难就难材料学科上面啊。  当年如果红卫兵不打死两弹一星元勋姚同兵的话。估计我们现在不会落后这么多。  -----------------------------  得了吧,材料学是普通人学科,全靠汗水,不靠灵感
  WS15快出来了!  
  已故我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泰斗吴大观先生在去世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吴大观先生的观点应该可以解答一下楼主  “发现两个有关航空工业发展决策的问题,严重影响航空工业建设的进程和振兴:  一是我国曾经未把航空工业技术列入国家高科技领域;  二是航空工业要不要有强大的科研工作体系,预先研究在航空工业发展中占有什么样的位置。  多年来,我对这两个问题感到困惑而不得其解”。  《回忆航空发动机研制的黄金时代》──对航空与航天差异的初步认识  曾有一位航天火箭专家根据他所了解的情况,感慨地说:“航天事业是聂帅根据他的国内外经验,运用科学技术规律来领导的,而航空事业60年代中期转由国防工办等单位领导,对科研工作出现另一种领导方法,而延至今日。这两者领导科研的基本原则不同,到今天两个行业出现的结果就会两样!”  一、科研设计工作,航空的上面婆婆多,谁都管、谁都不管,航空科研政出多门、政策多变,违背科研规律多,预研经费太少,研制需要的条件迟迟不能到位。发动机的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型号指标要求过高,计算分析和试验工作做得不充分,结果是规定的计划任务总是难以完成。  二、凭长官意志来领导科研。对型号研制,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不问预先研制条件是否基本具备,违反了科研规律来领导科研,从而迫使基层领导报喜不报忧。为了迎合上级的需要,在研制过程中,“偷工减料”想“蒙混过关”,上下互相推诿,结果型号任务难以完成。而航天与之相反,航天主要是依靠专家,发扬技术民主,重大技术问题在聂帅的统一指挥下,靠专家来决定。  三、在六十七年代,航空工业根据中央决策要准备世界大战,立足于早打、大打,从而航空是以批生产为主,航空科研、新机研制较长时间未列入国家重点。而航天一直以自研为主,立足于自力更生,研究与试制新品并举。结果是出了成果,也就出了人才。  四、航空工业从初建开始就是坚决依靠苏联专家,国内技术人员属于被改造对象,可有可无。而航天建设起步也是明确从仿制开始,主要依靠自己的专家在消化、吃透的基础上,走出自我创新的道路。  五、航空工业从初建开始就是走上重飞机机体、轻发动机的路子。数十年来不能自拔,结果造成发动机落后,限制了各类飞机的发展。而航天从1956年就把发射火箭技术列入国家12年科学发展规划,为以后研制两弹一星提供了创新条件,是坚决贯彻“动力先行”方针的典范。  六、航空工业从60年代中期就大搞部院合并、厂所结合,不考虑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的具体特点,是凭主观愿望提出的超前行为,结果多次试点而遭失败,反过来削弱了科研设计力量。而航天在聂帅的统一指挥下,摸索科研规律,严格按照研制方法和程序,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一个型号接着一个型号完成任务。达到出成果、出人才的预期目的。”
  理论不是问题,材料学才是瓶颈。
  你怎么不问为什么我们造不出二向箔来
  看国外报道多了。  
  据说是因为没专门立项?
  你妈知道中国人和国外的起点不一样不?你妈知道这东西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不?你妈知道这些东西外国是给中国禁止出售的不?  你妈还是中国人不?
  @拂雪还满衣 22楼   你妈知道中国人和国外的起点不一样不?你妈知道这东西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不?你妈知道这些东西外国是给中国禁止出售的不?  你妈还是中国人不?  -----------------------------  没看清人家说什么酒在这乱喷人
  个人认为三个因素,一是长期重视不够,投入太少,这个东西就是钱堆出来的,改开要部队忍耐,这东西就放下了,另外一个是材料,这也是钱堆出来的,还有一个是制造工艺,有了材料也要能造出来,还要保证质量、良品率。  航发反映的就是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现在在一些方面还有短板,只要持续不断投入,这个东西会解决的,急不得。
  太行什么的大推已经成熟,并装备到歼10b歼11歼15上。你说的是世界最高端的水平,可能还要10几年吧
  所谓的腹黑兔已经在秘密批量制造 变形金刚了,还会造不出个破发动机?赶紧洗洗睡吧  
  中国的机械产品做不精,我是一家私营工厂搞维修的,别说航空发动机了,就是普通的民用机械产品,比如大到无齿锯,机动链锯,机动泵等等,小到金属挂钩,安全绳等等,欧美的产品确实好用,发动机的设计,从外观到使用都是一流的,国内的产品还处在模仿阶段,而且还模仿的不太像,所以价格便宜,但是问题很多。
  中国的理论很强,但是到了实干方面就很落后了,尤其一些高精尖产品更是落后,高档的数控机床国内根本不行,必须买日本的,而且日本的一流产品还不卖给你,只挑一些淘汰的三流的机床卖给你。
  中国的所谓制造业大国其实是浪得虚名,充其量是个组装大国。因为产品的设计,高端一点的材料,零配件都是别人的,因为中国的人工便宜,所以就拿到中国来组装。真正的核心技术你根本就不知道。比如富士康制造苹果产品,你去看看,有几个配件是自己做的,设计就不用说了,苹果公司设计好的,处理器,内存,芯片,屏幕都是国外做好的拿到富士康组装的。
  工艺上的问题吧,早年听发动机所的一哥们说起一个事,我们搞到了一台推重比8.0以上级比的涡轮机(别问哪搞的,什么型号),别提多高兴了,拆呐.... 原理也全吃透了,最后,发现人家涡轮叶片是中空的,既减轻重量又加快转速,造呗,结果按我们的设备造出来的叶片,无论焊接合空还是铸空,强度根本不达标,这型发动机就这样搁置了......  好多年了,不知道那些哥们攻克了没...  
  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爱国交流请入群__
  认识差距,努力发展
  我看最主要还是缺乏真正高端的刷漆人才!
  @jdysxuwei 3楼   哥忙着设计高端发动机呢,没空理你。回头弄好了来打脸。  -----------------------------  钓鱼的哭了
  材料科学是基础科学,没有几十年的持续投入不会有大的成效,中国断层太严重,虽近20年来尤其是近10年来愈加重视,但基础科学不是应用科学狠抓几年就会有大的成效。
  做不出来的东西多呢
  放心,科研机构没有少拿奖金,不过那个“产品”估计现在没人敢用。  当然爱国愤青认为,只要有一颗爱国心,使用国产发动机从天上摔下来也是值得的!
  不是造不出发动机,是造不出适用于J20这种一流战机的一流发动机,真的很难吧  
  发动机现在已不是问题,之所以依然要进口俄制发动机,是为了避免闭门造车,因为在这个领域也只有俄罗斯肯与我们交流,西方对我们是严密封锁的,然而这个行业交流是必须的,即使是美国这样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强国也不例外,要不美国就不会对得到的当年叛逃到日本的米格-25发动机如获至宝的进行分析研究并将该发动机的某些先进设计应用到自己的航空发动机上。
  刘名  
  真是闲的蛋疼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不是一省一艘。我们连水泵都造不了。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多历害!问问修车的师傅!二手的贷车比国产的新车好多少。不要-单看国内的新闻!他们敢说真相么!  
  1!  
  两个字  黎明前的黑暗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不是一省一艘。我们连水泵都造不了。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多历害!问问修车的师傅!二手的贷车比国产的新车好多少。不要-单看国内的新闻!他们敢说真相么!  来自UC浏览器  -----------------------------  好多少?说来听听~
  回复第39楼(作者:@荫隐客 于
10:15)   发动机现在已不是问题,之所以依然要进口俄制发动机,是为了避免闭门造车,因为在这个领域也只有俄罗斯…… ==========  真是这样吗,还是你善意的猜测  
  回复第25楼(作者:@luorihongcc 于
16:12)  太行什么的大推已经成熟,并装备到歼10b歼11歼15上。你说的是世界最高端的水平,可能还要10几……  ==========  太行也不太稳定吧  
  高端的发动机,世界上也就2-3家公司能造,路要一步一步走,人家发动机研究了多少年,我们多少年?想一口吃成大胖子?发动机我们可以造,只是性能达不到世界领先水平,只要材料跟上去了,性能也就上去了!太行发动机已经装机了,能独立制造发动机的国家没几个,中国已经进步神速了!!!
  悲哀啊  
  发动机这种东西,难点在材料跟工艺上,这两点没捷径,就是拿时间跟钱堆,堆够了自然就出成果了  时间上咱只堆了50来年,人家堆了近百年,钱更别说了,也就最近十来年砸得多点。这都要能整出高端货那才怪了  现在的优势是有钱了,时间不够钱来凑,砸呗
  @cakra_vartin 30楼   工艺上的问题吧,早年听发动机所的一哥们说起一个事,我们搞到了一台推重比8.0以上级比的涡轮机(别问哪搞的,什么型号),别提多高兴了,拆呐.... 原理也全吃透了,最后,发现人家涡轮叶片是中空的,既减轻重量又加快转速,造呗,结果按我们的设备造出来的叶片,无论焊接合空还是铸空,强度根本不达标,这型发动机就这样搁置了......  好多年了,不知道那些哥们攻克了没...  来自UC浏览器  -----------------------------  记得好像是去年央视爆了,说是攻克焊接难关,很细的方形小管做成的,里面还要加液氮或啥的来降温,不知是你说的这个吗?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不是一省一艘。我们连水泵都造不了。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多历害!问问修车的师傅!二手的贷车比国产的新车好多少。不要-单看国内的新闻!他们敢说真相么!  来自UC浏览器  -----------------------------  不知这水泵是什么高级货,我们怎么造不了。
  @樯倾楫摧 15楼   得了吧,材料学是普通人学科,全靠汗水,不靠灵感  -----------------------------  嘿嘿基础学科不容易出政绩~
  @拂雪还满衣 22楼   你妈知道中国人和国外的起点不一样不?你妈知道这东西需要时间和资金的积累不?你妈知道这些东西外国是给中国禁止出售的不?  你妈还是中国人不?  -----------------------------  哥们你脑充血了···看清标题啊~~
  确实有高人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不是一省一艘。我们连水泵都造不了。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多历害!问问修车的师傅!二手的贷车比国产的新车好多少。不要-单看国内的新闻!他们敢说真相么!  来自UC浏览器  -----------------------------  /product.htm  中国水泵网,上千种水泵,全部国产。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不是一省一艘。我们连水泵都造不了。我们老是认为自己多历害!问问修车的师傅!二手的贷车比国产的新车好多少。不要-单看国内的新闻!他们敢说真相么!  来自UC浏览器  -----------------------------  我同事老爸喜欢钓鱼,退休后买了辆8万多的长城哈弗,各种烂路,各种颠簸,除了每年自己加一次机油3年多没保养过一次,皮粗肉厚,价格便宜也不心疼。还参加了一个SUV车队自驾游川西、西藏,性能秒杀同行的RAV、CRV、汉兰达之流,唯一没出现高原反应的车。  当然,你非要用二手保时捷和QQ比那我也无话可说。
  怎么还有傻比说什么“航空发动机已经解决了”这种话?明摆着现在就是解决不了。  我们一方面制造工艺不过关,一方面材料技术不过关,简单地说就是都不过关。  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长时间,大数量的技术积累才能有突破的,不是什么“重点工程”这种东西就能一蹴而就。欧美的体制是全领域多点开花,所以美国在跟苏联的技术大比拼中总体上一直占据优势,而苏联和我朝这种所谓的什么“集中精力办大事”,有可能在个别项目上能暂时领先,但是很快又会被美国迅速抛下。  看看我朝除了个别国家特别重视的项目,这些年有什么新技术突破?学校里的精英,要么移民欧美,要么在国内给欧美打工。国内的那些研究所,都是靠关系靠门子才能进,有本事的反而进不去。这种研究所能有什么突破?  一直喊科技兴国,看看贪官污吏住的什么房子,坐的什么车?再看看研究人员住的什么房子,坐的什么车?这叫科技兴国吗?这叫腐败误国。  大学里净是些沽名钓誉之徒,争财夺利之辈,大学校长居然有行政级别,吗的到底当官还是当校长?  说白了,这是标准的体制问题。不是五毛傻粪喊几句激动人心的口号,找几处美帝的弊端,就能改变的。不把官僚资本主义打翻,我朝永远超不过美帝。
  一口吃不出个胖子,你没听过凤凰传奇?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完全不懂,同问
  放愤青,肯定行 放愤青,肯定行  
  三国里,曹操也认为蜀吴一定没有东风。。不然怎么会自己把战船连起来。
  凤凰传奇的歌没那么低俗,只是通俗而已群众们喜闻乐见出一首火一首我很喜欢这个比较纯粹的音乐组合,爱情卖买是慕容晓晓唱的  
  凤凰传奇的歌没那么低俗,只是通俗而已,群众们喜闻乐见出一首火一首,我也是很喜欢这个比较纯粹的音乐组合,注,爱情卖买是慕容晓晓唱的  
  长期混CD的,有一篇好文发来与大家共享。解决长期以来大家对于我国航空工业的模糊认识,以及各种错误言论。特向作者致敬。  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发展浅析  作者:兵器迷的天空  &——致友人的一封信  来信收到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发动机一直就是中国的软肋。  从周恩来总理在世时评论中国飞机的“心脏病”开始,到现在50多年了。中国的发动机依然是兵器工业最大的软肋。  不仅仅是你提到的歼击机和大运的涡扇发动机,就是直升飞机的涡轴发动机,中型运输机的涡浆发动机,大型舰船的燃气轮机,中小型舰船和坦克的柴油发动机……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软肋。航空发动机,更是软肋中的软肋。  与美国至少差距30年,什么意思,差一代到一代半吧。这个是事实,没有争议的。  但是另外两个问题就有争议了。一个是这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另一个是,我们究竟什么时候能赶上去。其实这两个问题有内在关系的,搞清楚原因是什么,就更好判断什么时候赶上去。简要提供一些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  落后的原因  一:底子太差  新中国建国时,工业基础太差。别说航空发动机,像样的工具钢都没有。要不是朝鲜战争,中国人用大量年轻士兵的无价鲜血去消耗美国的廉价钢铁,换来苏联人把涡轮喷射发动机的制造技术给我们,中国是不可能在1957年就能生产涡喷-5发动机的。  二:航空发动机工业的涉及面太广  虽然同样底子差,同样有文革的挫折,同样有改革开放的机遇,为什么航空发动机就是赶不上来?  对比之下,中国造电冰箱、电视,甚至造手机、雷达、火箭、飞船都慢慢赶上来了:洛阳光电展上曝光的歼击机最新航电系统直追F22,美国人看了也吃一惊;中国空空导弹专家悠然的说,我们距离美国人,也就10年吧,一脸的骄傲自满;美国官方认为,中国的空警2000,在技术体制先进性上超过了美国现有装备一代。真的,兵器上,我们很多东西距离美国的差距就是10年。什么意思,就是至少没有代差。  而航空发动机呢,差一代到一代半。原因在于,航空发动机工业涉及的面太广了。  设计  当年苏联人先后给了中国涡喷-5(用于歼5)和涡喷-6(用于歼6)、涡喷7(用于歼7)的图纸、技术工艺资料和样机,但是有两样东西我们没有得到。  一个是设计原理,就是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它的流体力学模型是什么?  另一个是设计实验数据,这个弯管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别的材料配方行不行?弯75度,延长8CM,那么弯74度行不行?延长7.9CM行不行?正向偏差和负向偏差的后果究竟是什么,这个设计为什么就是最优的,最优设计中的安全裕度是多少?  没有这些东西,中国人在工厂里照猫画虎造出了涡喷5/6。有人就据此评论说,50年代,中国和美国人的差距也就是半代到一代怎么现在反而大了呢?包括你看到那篇文章,高歌说60年代我们和苏联差10年。呵呵,笑话。能造出来,并不代表能设计这样的发动机了,你的制造能力也许和人家差半代。你的设计能力差多少?不知道,因为你是零,没法比。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设计新发动机你还是不会,就是对现有发动机改一改,你都不知道怎么改。中国原来仿造了那么多航空发动机,想提高性能,大多只能吃安全强度储备和寿命储备,是以牺牲可靠性和安全为代价的。而国外,在已有发动机整个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只做一些局部的小改进,就可以使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5-10年下来提高到原型机的120%是很正常的,而且不影响寿命和强度。  没有设计能力,别说改,就是发挥现有能力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中国的歼6发动机涡喷6,全寿命只有100小时,被美国人讥笑为“一次性发动机”(同期美国人是小时)同样的涡喷6,美国人拿到手,分析一下,重新装配,寿命高了一倍,高手啊。  材料和工艺  航空发动机的材料,上千种之多,从钢、合金钢、铝合金到钛合金、陶瓷、单晶高温合金……  生产这些材料,需要工艺。比如高温合金吧,定向凝固、单晶生长、粉末冶金、机械合金化、陶瓷型芯、陶瓷过滤、等温锻造,工艺多了。现在美国人第四代单晶合金出来了中国第二代还很少呢,30年的差距都是少说。  材料出来了,加工这些材料,也需要工艺。  比如发动机的叶片,最高级的要用采用:定向凝固无余量精铸复合冷却空心涡轮叶片——好难念的名字!相信我,那玩意的工艺更难。美国的空心定向和单晶合金叶片的生产加工合格率70%~90%,中国也就是30%~40%, 有些型号甚至不到10%。工艺不过关啊。  图1:中国某三代机型号发动机单晶合金叶片与粉末涡轮盘    再比如钛合金,世界上钛合金有钱随便买,很多国家买到加工不了.美国F-22飞机中尺寸最大的Ti6Al4V钛合金整体加强框,零件重量不足144 kg,而其毛坯模锻件重达2796 kg,材料利用率不到4.90%,数控加工周期长达半年以上。到现在,能完整加工钛合金的国家只有四个美俄日中。  再比如机床,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和数控机床进口大国,而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占机床总成本的30%~50%。而中国高档数控系统约70%的份额被海外数控公司所占有。去沈飞、黎明看看,多少机床是中国的,中国机床又有多少数控系统是中国的?  试验  前面的设计理论和生产工艺,都是需要大量的实验来验证的。因此需要大量的试验。比如前面谈到的空心涡轮叶片,中国虽然有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但缺乏工程应用的经验,制造出来发生断裂故障,反复试验后发现是由于叶片根部壁厚超差,气膜孔再铸层微裂纹及孔边锐角形成疲劳源等综合因素造成。改进后又经过5000多次冷热冲击循环试验,叶片完好无损。这才又通过大量考核试验,证明故障原因分析正确,排故措施有效,这才终于拿下这技术了。  所以,中国没有这些工业基础的时候,造飞机要等发动机,发动机要等设计,设计要等理论基础和试验数据,有了设计造发动机要等材料,材料要等工艺,工艺要等制造设备…..   要吃米,先种稻啊。
    航空发动机是什么,这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别说中国了,你看德国和日本,二战前的发动机多牛。二战后美国人一限制,呵呵,到现在他们汽车发动机做的那么好,航空发动机就是不行,为什么,缺环节,已经不完整了。所以,德国省事,干脆买飞机,我不造飞机了。日本呢,我造飞机,但发动机我买美国的。就算少量自造的航空发动机,也有很多生产技术和和生产许可是买的(更关键的是,和中国仿造一样,缺少完整的设计原理和数据)。日本的材料科学非常发达,部分单项基础研究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日本第五代单晶合金都出来了,但有一个自研的航空发动机型号批量装备吗?还不是给罗-罗当打工妹啊。至于印度,搞IT行,IT多少半成品都可以在国际上买啊,外包啊,分包啊。可是论工业基础呢,它连步枪子弹的大规模生产都不合格。你让他搞航空发动机工业试试。1986年开始研发的卡弗里涡扇发动机,老毛子当了26年的班主任,最大推力7137公斤,推重比6,在俄罗斯累计试飞60多小时。最后呢,2012年4月印度防务展上,国防部长安东尼宣布因技术指标无法满足而停止研发工作。就这个指标水平,连2003年中国的涡喷13B都超不过啊,呵呵。  因此,要和国外比差距,我认为不能只比制造成品,必须比技术-工程-生产的完整的工业基础能力,必须比设计-试验-制造-装备完整的航空发动机型号过程。不能只比其中一个环节。  那么,中国有没有可供比较的真正走完一个全过程的航空发动机呢?  有。昆仑涡喷发动机(用于歼8-歼7改)。  以前中国都是在国外航空发动机基础上仿制的。有的是买专利仿制,有的是测绘仿制。在仿制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局部的改进。只能说具有部分知识产权,不具有完全的知识产权。而"昆仑"发动机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型号。也就是说,它是第一个中国人自己独立设计的航空发动机。它所采用的技术、材料、工艺都是完全立足于国内的。也就是在这第一个走完全过程的型号中,诞生了中国军用航空发动机标准(以前我们连这个都没有)。  这是哪一年? 2002年。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与人家才有真正的、完整的可比性。也就是说,才具有和别人比较的资格。比下来,差多少,30年。也就是人家1970年的涡喷技术水平。  当然,直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5个有独立完整的航空发动机设计生产能力的的国家,就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国,包括中国。(掂量掂量,日本算0.75个吧)  所以,航空发动机要搞好,  第一要钱。大量的钱,要多少?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基础要多少,就是多少。省不得。哪里省,哪里就要有短板。美国一个发动机型号研制15-30亿美元,发动机是钱堆出来的。  第二要时间。干什么用?积累,不断的积累和沉淀技术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先得能做出来才谈得上规模生产和降低成本。该补的课要补,理论预研、核心机制作…..没做过这些,你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时候,捷径是走不得的。  第三要机会。什么机会?自己的型号。要走过完整的型号过程,而且要在飞机上用它,大规模用它,不管多贵,不管开始有什么样的问题,都要试着用它,改它,以型号为平台,实现技术理论、材料工艺和生产技术的不断优化。  为什么中国现在各种涡喷发动机的改进改型这么快,性能这么高——昆仑推重比居然达到7,超过了我们的第一个装备型号涡扇WS9(用于飞豹)的6.5。就是因为中国终于把涡喷技术问题基本都突破了,而昆仑完整机型的技术数据又都有,这样就能用各种新技术不断去尝试优化,心里有底而且越做胆子越大。  什么时候才能赶上去,到这里,这个问题就好回答了。  一钱。  钱已经不是问题了。国家现在没少给钱啊,90年代50万元的创新项目都哆嗦着申请,生怕不批。现在国家重大专项,一个亿以下都不受理。同时开展的国内航空发动机型号至少有十款,有钱啊。  二时间。  这个没办法,等吧。中国现在出现的航空发动机,预研工作都在80年代。现在的预研工作,你说开花结果要到什么时候?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2000年左右提出一个设想,搞五个系列核心机,在系列核心机的基础上派生发展出一系列的发动机,这条路是国外走的很成熟的了,就是在核心机的基础上派生发展或者系列发展出不同推力等级的发动机。当初根据中国国家的实际情况,就提出来建议搞5公斤流量、10公斤流量、20公斤流量、25公斤流量、30公斤流量的五个核心机,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发动机就可以从200公斤一直覆盖到 2 万公斤,基本满足需求了。  三型号  报载,当时研制因为没有明确是否能够上(飞)机,太行研制团队心急如焚。不给型号机会,型号就会流产。日,刚刚落成的一航动力所技术协调中心的二楼多功能厅内,国防科工委、总装、空军、海军等上级领导,听了张恩和总师的汇报后,时任副总参谋长的曹刚川传达了中央军委的重要决定。他说:“‘太行’发动机一是配新型歼击机(歼10),二是作某型(歼11)飞机的后继动力。因此,‘太行’发动机是两种飞机成败的关键。空军下一步建设就立足这个发动机了,两只脚都踩在这条船上了!这是关系到中央下的决心对不对的问题。如果搞砸了,不仅影响新歼,某型飞机也完了,就是说我们的决心下错了,这就是对人民的犯罪,我们和你们一起进监狱!”太行团队无不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现在你明白太行的意义了吧?
    太行就是我们三代机的型号发动机,搞了18年,2002年6月,沈飞在付国祥试飞员的试飞中,成功完成了配备一台AL31F和一台WS-10发动机的苏-27的试飞; 日设计定型持久试车在六零六所试车台正式启动,经过85天的试车考核、完成规定的长试科目,9月27日涡扇10设计定型持久试车顺利通过航定办评审研制定型,问题是不少。所以当时台湾评论说:太行将是中国地勤维护人员的噩梦。但新型号航空发动机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成熟,开始出问题,甚至大问题都是可能甚至正常的(所谓澡盆效应)。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总设计师江和甫说“过去我们对研制规律认识不清,一发现问题就觉得了不得,把研制和应用工作停下来,最早搞的红旗一号已经开始飞了,后来仅仅是涡轮叶片的折段,就把新研制的工作叫停了,实际上现在来认识的话,这应该是家常便饭,没有哪一个发动机研制的过程中没有断过一片的,这是很正常的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对发动机研制规律认识不够,觉得研制和使用发动机过程中不能出问题,一出现问题就觉得不对劲了,是不是整个方案不对了,或者是整个研制工作都走错路了,就把它叫停了。”  现在,这些问题大都已经得到了解决,2010年太行已经批产了,歼11B和歼10B将采用太行作为动力,推重比8,首翻期(第一次大修)的寿命为600~800小时,总寿命为2000小时(美国同类机型小时,俄罗斯小时,差距啊)。至于你说的30小时就需要大修,不靠谱。很简单,航空发动机只能大修2次,照这个说法,岂不是100小时报废了?如果没有事故,首翻期不到维护手册的600小时空军会拒收的。当然,按理说,每一次起飞前都需要检测,每一次降落后都需要检测加维护,美国也一样。比如阿帕奇直升机,每飞行1小时,平均维护20个man.hours. 所以,关键是多长时间就需要第几级维护,维护的自动化程度和维护时间/人力是多少。在总寿命方面,我们已经及格了,但是可靠性、启动高度、启动时间、可维护性…这些指标上,估计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你要问,这正常吗——正常;能用吗——能用;该用吗——再问,再问就拖出去打!呵呵。  那为什么要进口俄罗斯的航空发动机?  歼10的基本型(单发)歼10A和歼11A(双发)目前用的都是AL-31F系列发动机(AL31F和AL31FN),一年各有一个团(空军28架/团,海航24架/团,)的产量。如果改用太行,机尾就要修改设计,这样耽误时间而且得不偿失。用俄罗斯的,那大致上25台/歼10团+50台/歼11团再加25台备份,一年就要100台,我们进口几百台,也只够几年用的。而且歼10A就要出口巴基斯坦了,出口型用进口发动机,很正常啊。(近日网上新消息说,歼10一年可是2个团哦。看来军方真是急不可耐啊。)  再说,中国不买毛子的飞机,连发动机也不买,如何体现战略合作啊?给点面子吧,一台350万美元呢。  歼10B和歼11B才开始用太行,新机的机尾就是适合太行的,新飞用新发。歼10B定型估计还要一段时间(兵器迷今年十一期间,有幸在132厂试飞现场和一群爬墙党朋友观看了歼10B的试飞),歼11B网载可是装备了一个团了。公开资料已经在说黎明厂加班加点誓言完成太行生产任务云云。明白了吧,就是全靠太行,太行还供不上货呢,只能买老毛子的。    发动机行业的规律是“核心机成功,型号机就成功了一大半”,另一个规律是“核心机出来,型号机5年-7年就可以出来”。按照这个速度,5-7年,即2017年,出四代机的型号动力是正常的。但出来也不会马上装四代机。应该是在三代机上先试验。如果2017年真的达到这个水平,那时中国差距多大呢?  美国日F119装机试验,推重比11.7。中国差20年。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航空发动机业的目标是,每15年追10年,落后30年,要追45-50年啊,呵呵。这个答案你满意吗?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们差30年是比美国。印、日、德、意都别跟我们比,前面谈过,他们没完整体系,怎么比。英国主导的欧洲联合制造的EJ200,推比10,在1996年就交付了,但推力太小了。正常推力约为60千牛(6122公斤力),加力推力可达到90千牛(9184公斤力)。法国的M88-2推比10,推力也差不多93-102千牛。这样的推力就是双发也无法支持F22这样的重型歼击机。F22用的GE的F119加力推力156千牛。中国太行WS10加力推力132千牛,WS10A138千牛,四代的推力应该与F119差不多,如果真能2017年出来,比不上老美(F135191千牛),与欧洲差距不大矣。呵呵,心里舒服点儿了没有?  罗嗦几句题外话:现在的J20,应该用的是太行改或其他替代机型,先亚音速试验,小包线试飞,80%包线试飞。等高推出来再装机进行超音速试验,扩大到边界设计包线。有些人据此说J20是假的,呵呵。F22一出来用的也不是F119,T50现在也没有用高推啊。四代机的机体、航电、发动机、雷达四大件都是新的,不可能一起试飞的,风险太高。肯定是分别在不同平台上试,都试成功了再一件一件加到新机上。一般是机体-航电-雷达-发动机-武器的顺序,然后交阎良试飞学院进行战术飞行。估计怎么也要8-10年吧。嫌慢?其实F22也是这速度,而且中国第一款三代机定型才几年啊,四代过8-10年定型,已经很快了。  注:所有资料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报道  本文引用了苍鹰的翅膀、草思念老婆、牧文等上传的图片,一并致谢!
  资金有 技术也不差 为什么就造不出好的发动机呢  我认为还有个工艺和经验的问题 这个是需要时间的累积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贝哥我爱你 60楼   怎么还有傻比说什么“航空发动机已经解决了”这种话?明摆着现在就是解决不了。  我们一方面制造工艺不过关,一方面材料技术不过关,简单地说就是都不过关。  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长时间,大数量的技术积累才能有突破的,不是什么“重点工程”这种东西就能一蹴而就。欧美的体制是全领域多点开花,所以美国在跟苏联的技术大比拼中总体上一直占据优势,而苏联和我朝这种所谓的什么“集中精力办大事”,有可......  -----------------------------  我可以说你这萌卖的很没水平
  @火焰凤凰_LEE 53楼   不知这水泵是什么高级货,我们怎么造不了。  -----------------------------  别说水泵了,阻拦索,知道不,一根绳子,真的就一个铁绳子啊,我们也是别国的。造不出来
  @华莱士陈 28楼   中国的理论很强,但是到了实干方面就很落后了,尤其一些高精尖产品更是落后,高档的数控机床国内根本不行,必须买日本的,而且日本的一流产品还不卖给你,只挑一些淘汰的三流的机床卖给你。  -----------------------------  不要随便造谣,脚盆机床在世界上也就是个垫底货。今年中国已经成为机床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了
  @华莱士陈 29楼   中国的所谓制造业大国其实是浪得虚名,充其量是个组装大国。因为产品的设计,高端一点的材料,零配件都是别人的,因为中国的人工便宜,所以就拿到中国来组装。真正的核心技术你根本就不知道。比如富士康制造苹果产品,你去看看,有几个配件是自己做的,设计就不用说了,苹果公司设计好的,处理器,内存,芯片,屏幕都是国外做好的拿到富士康组装的。  -----------------------------  既然你这么言之凿凿,我给你点信心吧  北航大学王华明教授飞机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的最新消息  来段八股视频:BTV北京卫视:党在百姓心中——王华明事迹报道,非常有料,注意1分20秒、4分10秒。  http://news./dispnews ... ;s_table=news_moive  看中国装备如何登顶世界之巅——沈阳机床集团跨越发展纪实《 人民日报 》  2012年初,从权威调查机构——美国加德纳公司传来了一个震撼世界机床业的消息:2011年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销售额180亿元,沈阳机床机床主业经营规模跃居世界行业首位。  2002年世界排名第三十六位; 2011年全球同行业销售收入第一。
  @hammerkj 73楼   别说水泵了,阻拦索,知道不,一根绳子,真的就一个铁绳子啊,我们也是别国的。造不出来  -----------------------------  问你吧,你就会转移话题。明显肚子里没有一点干货,也好在这儿发钓鱼帖?谁告诉你拦阻索就是铁绳子?下次人家跟你打钱的时候,别忘了要两张图纸。这种小弟,谁收谁丢人!
  @aegisangel 75楼   既然你这么言之凿凿,我给你点信心吧  北航大学王华明教授飞机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的最新消息
  -----------------------------  谢谢你的贴子,很有意思。  我一直不太相信国货,一是中国人国民性,做事不认真,喜欢吹牛。二是在美国很难看到中国品牌的产品,made in China 其实都是外国产品,中国组装。  我前几天特意在网上定了台中国品牌的电视,看几个月再说,看看我们中国人有没有能力把棒子,倭奴比下去
  难 太难了 。。。。。。。。。。不是不能研发,主要都吃了喝了。。。。。。。。。
  回复第68楼(作者:@aegisangel 于
02:09)   长期混CD的,有一篇好文发来与大家共享。解决长期以来大家对于我国航空工业的模糊认识,以及各种错误…… ==========  这文章很好,谢谢了哈  
  回复第69楼(作者:@aegisangel 于
02:10)      航空发动机是什么,这是对整个国家的工业基础的大考。别说中国了,你看德国和日本,二战前的发动…… ==========  这文章一看象内行写的,老兄是不是行业中人啊,哈哈  
  高压涡轮转起来。一个叶片上的离心力相对于一个五吨的卡车。这东西着急了会死人的。不但有这么大的力。还要在一千五百多度的高温下连续转十几个小时。形变什么的也要控制,控制不好也要死人。
  一个牛奶问题,地沟油都搞不清楚,对现代社会没有任何发明的国家搞发动机?能好到哪里去。有种做台相机,手机,电脑出来。你别和我说电脑是国产的,自己查查里面的配件没一个是大陆的牌子。  
  拥有强大的金属材料冶炼加工技术的国家才能造的出质优高效的航空发动机,我觉得中国现在应该是已经掌握了战斗机发动机生产技术的,难就难在我们自己耐高温高强度的金属材料还是不够好,造出来的发动机可能还存在寿命短的缺陷。
  @jdysxuwei 3楼   哥忙着设计高端发动机呢,没空理你。回头弄好了来打脸。  -----------------------------
  基础工业约等于基础科学,你看中国得了多少炸药自然科学奖,你就知道发动机造不出是正常的。
  @拆哪_拆那 12楼   能让你知道的东西起码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你说你整天操这个心,好好找份工作,赚点钱让你母亲入土为安不好吗?  -----------------------------  呵呵,太刻薄了,太恶毒
  @北京新政 86楼   基础工业约等于基础科学,你看中国得了多少炸药自然科学奖,你就知道发动机造不出是正常的。  -----------------------------  不懂就请百度下好不?  基础工业:指能源(包括电力)工业和基本原材料(包括重要的矿产资源、钢材、石油化工材料等)工业。  基础科学:以自然现象和物质运动形式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科学。  你来把这俩定义“约等于”一下?
  我是来翻页的
  为什么造不出来?因为国观众傻愤正在众志成城
攻坚克难搞反物质炮,这种终极武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比美帝喷气推进原理先进五万年,何为反物质炮?就是反对正常人说出中国物理学落后本质原因的嘴炮!  
  社会环境就这样,人都钻钱眼里去了,谁还还搞科研啊,这笑贫不笑娼的年代
  什么事物发展都是由低端向高端滴,如果没有现在的实力,也不可能去研发这种发动机,10年20年是正常的,发动机毕竟是需要试验数据的,只能不断实践不断改进才能成熟,这个明白?
  没看过J10B和J11B的?中国的太行改进型都出来了好吧
  贱中国太装b了肯定没什么本事了,看到装b的贱人就恶心。  
  最主要是体制问题
  @hammerkj 73楼   别说水泵了,阻拦索,知道不,一根绳子,真的就一个铁绳子啊,我们也是别国的。造不出来  -----------------------------  你接着编。。。。。
  回复第58楼(作者:@帅的流油 于
00:12)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  ==========  
  回复第58楼(作者:@帅的流油 于
00:12)  @福建步行街大红袍 43楼   看看我们的航母!不是我们没钱!是我们的确没那技术!有那技术!还……  ==========  老大!是远洋轮上用于降温“的水泵,你以为是家里的抽水机啊!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动机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