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舰载武装直升机游戏戏

中国直-8直升机 - 直-7基础
中国直-8直升机早在60年代中期,中国在研制轻型和中型产品的同时,已开始考虑研制能装载排级单位的。1969年中国航空研究院决定由新组建的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承担重型直升机的设计任务,机型编号为直-7。研制方案是:装两台涡轴-5甲,采用6片旋翼;除重新设计桨毂和外,其它尽量采用直-5和直-6的零部件。直-7设计为最大起飞重14400千克,有效商载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5O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1971年直-7开始进行机体和部件的试验及调试。其间一度决定将直-7作为。1975年5月,直-7加工完成了97%,并已装配成两架机体,配套生产的成品已到货9O%。1979年直-7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日决定直-7研制工作停止。下马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国内的技术与财政力量均不足以完成这一中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简而言之:力不从心。文革之中所谓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后景德镇直升机厂的仿制直-8型直升机项目,也比直-7更为优秀而可行。因此直-7被迫夭折,但研制的许多成果为研制直-8打下了基础。
中国直-8直升机 - 直-8研究
中国直-8直升机的心脏直-8的研究工作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与昌河飞机工业公司共同执行。总体的规划是以直-8舰载反潜型为突破口,进行引进仿制,随后进而改进研制直-8陆军型,从而逐步提高中国大中型直升机科研、生产和装备的水平。1976年研制工作开始,当时昌河公司名为国营昌河机械厂。日,工厂研制生产的直-8首飞成功。首架原型机于日首飞,通过技术鉴定,1994年12月设计定型。1989年,首架生产型直-8于交付海军航空兵使用。日,工厂更名为昌河飞机工业公司。日,直-8首飞西沙获得成功。但长期以来,尽管直-8已进入批量生产状态,但产量却很少,外界估计仅有15架,这主要是由于关键部件,例如发动机的性能问题长期无法解决。直-8曾经被看作中国陆航、海航的一大飞跃,因为这是中国第一种国产大中型多用途直升机。不想在2005年前的漫长岁月里,直-8生产量很低,不超过20架,又变成了一个鸡肋。
中国直-8直升机 - 技术突破
中国直-8直升机2007年,直-8的稳定批量生产获得了进一步突破。在首次交付18年后,直-8终于开始进入批量交付部队使用的阶段。2008年,直-8在公开上露面的机会增多,但与米-171、黑鹰相比仍然是个配角。直-8采用了常规的直升机总体布局,带尾桨。旋翼为6片矩形胶接全桨叶,桨毂铰接式,装有挥舞铰、轴向铰和带液压减震的摆向铰。位于尾翼顶端的尾桨共5片。为适应水上用途,采用船形机身,水密舱,两侧有固定水陆两用短翼浮筒,可以进行水上起降。在陆上采用不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直-8采用3台涡轴-6型发动机,两台在减速器前,一台在后,单台最大起飞功率1128千瓦(1550)。机内主油箱由3组8个软油箱组成,总有效容积3900升。及相关均有通风系统,每组有一个重力加油口,位于机身左侧。直-8可载运27名全副的,此时航程700千米,最大载重情况下可载运39人;也可以载运一辆BJ-22及有关人员;或装载3000公斤飞行500千米,或外挂运送5000千克货物到50千米外的目标区域,然后返回原地。用于救护时直-8舱内可载15名伤病员及担架,以及一名医护人员。执行搜索救援时,机上可装备一台液压救生绞车和两只救生艇,在陆地和海上执行救援任务。
中国直-8直升机 - 性能介绍
中国直-8直升机实际上中国仿制直-8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陆基使用,而是为获得一种可靠的舰载直升机。因此直-8很快发展了舰载型号。直-8可装备吊放、搜索,可采用的武器包括或等。执行扫雷任务时,可拖曳一个扫雷具,在距基地92千米的水域以46千米的时速扫雷两小时。布雷作战时可携带8枚原型机的浮水试验。直-8A按照研制任务书的要求,在不改变直-8基本型承力结构强度、刚度和传力路线的基础上,对机体结构、系统和机载设备进行了改型设计;机身下船体水密铆接改为普通铆接;选用重量轻、性能好的机载设备和;取消液压应急系统并保证双余度单备份能力。改型设计使空机重量由直8基本型的7376Kg减至7031Kg,共减重345Kg。为加大发动机,将涡轴6发动机改为涡轴6A发动机,单台功率增加了60KW。由于发动机耗油率仍然偏大,改型后直-8A型机变化不大,悬停效率和高空性能有所改善,有效载重明显提高。由于各个子系统与整机的可靠性都存在不少问题,直-8A并未受到陆军航空兵用户的欢迎,产量很小,基本上属于试验性质。直-8还可用于运输、、测绘、施工、、、联络指挥等民用用途。直-8曾顺利执行过抢险救灾和科研试飞等任务,1993年首飞西沙成功。 直-8产量低的原因尚无公开资料可询,站长认为这归结于国产整机和子系统的仿制品的性能表现都太差,核心部件无法自行生产,如发动机。从陆航大量购入米-17来看,直-8在陆军没什么地位。直-8原型性能其实不错,是法军主力,辛辛苦苦仿制出来,却又无法解决核心部件问题的国产化问题。海航装备了直-9,也许这种轻型直升机才是吨位还不大的海军舰艇所急需的。且我军能够使用直-8的大型舰艇,如大型登陆舰,数量太少。联系到海军直升机长期隶属于岸基编制,维护、训练等事务与所属的水面舰艇基本处于独立分开的状态,今年才逐步转移到水面舰艇编制下进行联合训练,其实际战斗力恐怕仍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
中国直-8直升机 - 恢复生产
中国直-8直升机2002年5月外电报道,中国计划恢复直-8的生产,将采用普o惠公司的PT6系列发动机,进而引进其发动机生产技术。报道称昌河公司在1997年停止生产直-8之前,已经制造了17架,其中12架目前在海军服役。如报道属实,说明军方还是希望能有一种自行研制的大型直升机可用。此外也侧面印证了直-8存在发动机无法自行研制的问题。 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2002年航展上直-8F的出现,宣告了直-8吐气扬眉的日子即将到来了。F型是直-8A的最新改型,换装了进口PT6B-67A发动机(下图为PT-6B),最大起飞功率从1190千瓦提高到了1448千瓦,升限提高到4700米,有效地效悬停由原来的1900米提高到2800米。F型能在4500米高原启动,发动机大幅度增加了首翻期,达到了3500小时。进气口增装防沙装置,改善野外使用性能,因此座舱上方机体外形上有所变化。用有能力的复合材料桨叶替换原先的金属桨叶,在此之前中国直升机桨叶未曾采用除冰措施,这主要是因为直升机桨叶除冰技术难度较大,因此以往除了苏联之外大多数发达国家设计的直升机都没有桨叶除冰措施。提高了悬翼的效率和性能,改装新的航电系统。F型目前仍在研制阶段,计划2005年换发型投放市场,有望大量装备使用。而PT6系列发动机也必然要展开国产化工作,当然也需要一定时日。
中国直-8直升机 - 首飞成功
中国直-8直升机直-8F于2004年8月成功首飞。通过换装普惠公司生产的性能先进的PT6B-67A发动机和采用桨叶,以满足高温、高原和结冰等复杂气候地区使用,提高整机的可靠性、经济性、舒适性和适航性。日至11月7日,由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直-8F型机圆满完成了高原地区试飞。表明直-8F型机完全适应地面基础设施差、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飞行,同时也为换发后直-8F型机完成适航取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次试飞时间为期16天,分别在高度为1000米的甘肃天水机场、2000米的西宁机场、以及3000米的共和机场进行。在共和机场,最低达到了零下7度。由于海拔高,风沙大,在试飞期间,不少工作人员冻得直打抖,高原反应明显。在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试飞总指挥聂小铭的率领下,全体参飞人员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克服了、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按照试飞任务单圆满完成了各项试飞科目。飞行员按照不同高度、配重,协作完成了悬停、近地面机动试飞、启动等试飞任务,共计飞行25小时55分钟,22个起落,按照设计要求圆满完成高原试飞任务,从而验证了直-8F型机换发后的优越性能。 2004年10月,在法国希拉克访问中国期间,中航二集团与直升机公司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发一种新中型直升机的谅解备忘录,该机将满足中国及世界市场的需求。该研制项目预计在下月的航展上宣布正式上马,新机拟在2010年投入使用。据欧直公司兼CEOBregier说,新机将为6吨级,介于5吨级的EC155与10吨级的NH-90之间,研制费将达6亿。贝尔公司/阿古斯塔公司的AB139目前在这一级称雄。新直升机可能装备泰莱斯公司建议的全交互式驾驶舱,比AB139的驾驶舱先进。新机可能采用欧直公司与中航二集团为5.5吨级直升机设计的新主旋翼系统。该机具有军用潜力,比直-8略小,可形成多种层次的机型配置。
中国直-8直升机 - 基本参数
中国直-8直升机18.90米直径4.00米(旋翼、尾桨旋转)23.05米(旋翼、尾桨旋转)6.66米长20.27米7095千克最大起飞重量(标准燃油)10592千克(带副油箱)13000千克起飞9000千克最大平飞315千米/小时最大速度266千米/小时经济巡航速度255千米/小时海平面爬升率11.5米/秒(单发停车)实用升限6000米悬停5500米(有地效),4400米(无地效)最大830千米续航时间2小时31分钟(最大标准燃油、单发停车、无余油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5:03:08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美称战时中国舰载机可在航母与陆地间穿梭作战
歼15战机飞临航母甲板上空 近日,有关解放军海军歼-15型舰载机实现触舰复飞的消息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对此,美国专家认为,解放军海军航空兵要想真正实现战斗力,还为时尚远。中国航母舰载机联队需数年成军10月22日,美国“防务新闻”网刊发文章,报道中国改装新型战斗机用作航母舰载机。文章称,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服役后仅仅一个月,有关沈飞歼-15“飞鲨”战斗机在“辽宁”舰上触舰复飞的照片便出现在中文军事博客和官方报纸之上。其内容显示,歼-15在紧贴航母甲板的高度飞行,与之相配的图片则是一架正在从甲板上起飞的直-8型搜救直升机。对此,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道格拉斯·巴里认为,中国很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形成初步战斗力。照片中,沈飞歼-15原型机正在练习最后进场和飞跃甲板,这些科目很有可能是解放军航母作战初期试验的一部分。莫斯科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日前发布一份名为《流星:21世纪中国的军事机器》的报告,称中国从乌克兰获得1架苏-33原型机(T-10K-7)。在此基础上,中国于2009年生产出首架歼-15原型机,并为其配备沈飞自行研制的WS-10A涡轮发动机。华盛顿战略预算评估中心中国国防问题专家罗杰·克里夫认为,虽然有关歼-15的照片令人吃惊,但没有一张照片显示飞机尾部安装了制动钩。所有照片中,飞机都位于“辽宁”号滑跃式甲板后方的空中,这明显说明歼-15还没有实现从航母起飞,而更像是触舰复飞或是飞越航母。克里夫称,要想拥有一支完全具备战斗力的航母舰载机联队,中国“还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是因为,中国目前没有足够的舰载机,且“辽宁”号的大小不足以容纳一个完整的舰载机联队。中国要想以最大的速度推进航母飞行作战,就不得不认真解决舰载机的收放这一问题。克里夫指出,如果想要让所有战斗机同时升空,就必须做到能够快速将飞机从机库甲板运升至飞行甲板,并以高频率将其全部投送到空中。否则,当等到最后一架战斗机起飞的时候,首批起飞的战机还未投入战斗便已消耗了一半的燃油。当飞机执行完作战任务后,也必须保证其能够依次快速着舰,并为后续降落的飞机腾出跑道,从而确保在最后一架飞机燃油耗尽之前完成所有降落任务。飞机的起降还不是航母进行舰载机作战的全部。飞机着舰后,还要尽快对其进行维护保养、加油、重新挂载武器弹药。此外,如果要同时起飞和降落舰载机,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收放工作的效率越低,舰载机的任务飞行架次越少,航母的战斗力也随之越低。不过,克里夫认为,中国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掌握航母作战的全部技术。歼-15未来发挥多项作用事实上,解放军舰载机歼-15如同航母一样,很早便进入了西方观察家的视线。早在去年6月,美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加布·柯林斯和安德鲁·埃里克森便曾在日本《外交家》杂志刊发文章,详细论证了歼-15上舰的意义。文章认为,中国的舰载机“并不足以改变游戏规则”。柯林斯和埃里克森指出,歼-15最初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将与舰载机的作战平台相关并受制于该平台。而“辽宁”舰(当时尚未命名)作为一艘起步航母,主要用于投送“少许力量”,彰显崛起大国的威严并掌握航母的基本操作程序。文章称,中国的歼-15与俄罗斯的苏-33“极其相似”,但据称更加先进,配备国产航电设备,较后者尾部整流锥更短,并设有拦阻钩和加强型的起落架。照片显示,歼-15为单座型,这说明解放军认为其电子设备已高度整合并实现自动化,只需一人便可操作,这也是航母舰载机的通常做法。作者认为,考虑到中国在海军航空方面较低的起点,解放军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可能带来巨大改变。然而,改变归改变,面对“辽宁”舰的滑跃甲板以及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空中加油能力的缺乏,歼-15的长航程和较大的载弹量等优势只能被抵消。除非中国研制出或获得弹射器,否则“飞鲨”只能依靠地面加油车来“补充口粮”。如果歼-15能够得到合理的装备、支持和运用,将能够大大改变地区的军事平衡。倘若中国能够最终为其研制出一部有效的国产电子扫描相控阵雷达,该机将具备隐形和抗干扰能力,并能够追踪和击毁巡航导弹。如今,已有迹象表明,歼-15的出现将可能刺激中国的海上邻国(尤其是日本)购买更多的新一代战斗机。柯林斯和埃里克森认为,歼-15的具体性能还是个未知数,但其潜力可观。从歼-15的设计参数来看,该机内部燃油容量大,因此作战半径甚为可观。即使因滑跃式甲板的限制而导致燃油和武器携带量减少,其从航母起飞后的作战半径仍然有望达到700公里,尤其是在挂载副油箱后。如果该机携带PL-12空空导弹,其打击半径将进一步扩大100公里,可以在远离航母的地方拒止敌人。文章指出,对于远离陆地、无法获得陆基航空兵掩护的海上安全任务来说,舰载战斗机的基本作战半径至关重要。至于近距格斗,更是歼-15的强项,因为该机具有良好的推重比和低翼加载,这将使其成为一个“危险的对手”。此外,歼-15还能担负起对海打击和反舰任务。如果能够配备先进导弹,“飞鲨”舰载机能够有效将敌方水面目标阻挡在航母战斗群500公里以外的水域。文章认为,解放军可以尝试以“睡莲”方式创造性地运用歼-15型舰载机,即从沿岸机场起飞携带全部武器弹药的歼-15战机,在己方控制的空域内对其进行空中加油,在完成首波进攻后,由航母负责回收这些飞机。面临限制 无法匹敌美军航母不过,无论歼-15的性能参数多么优异,“辽宁”舰的滑跃式甲板将成为制约解放军航空兵战斗力的最大因素。文章指出,滑跃式甲板设计极大地限制了飞机的起飞重量,导致航母只能依靠直升机来提供空中预警,而直升机恰恰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短板。滑跃式甲板的另一大关键缺陷便是不能起降加油机,而这对于扩展海军航空兵作战半径至关重要。因此,哪怕中国今后拥有3艘航母,中国海军航空兵仍将是一支以陆基为主的部队,中国航母也不可能胜任任何一项美军航母的战斗任务。文章指出,未来中国航母舰载机发展将面临以下问题和挑战。1.弹射器的研发和获得。滑跃式甲板将极大地限制解放军,使其只能在陆基大型加油机的航程内进行作战任务,因此将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这些战略地区整个排除在了解放军的作战范围之外。2.起落设备。与舰载机相关的一大问题是其吸收降落冲击力的能力。如果设备不合格,将会给飞机造成严重损害并可能杀伤甲板作业人员。3.早期预警和加油机。要想最大化地发挥战斗力,这两款飞机不可或缺。为方便今后在地区外开展行动,中国将需要引进并部署合适的加油机。4.先进空射反舰导弹。为弥补航程限制,中国需要研制先进的空射型反舰导弹。5.航空发动机。在改进航空发动机可靠性和安全标准方面,中国还面临极大挑战,尚不具备制造顶尖国产发动机的能力。6.歼-15的采购数量。中国将有多少歼-15型舰载机很重要,在航母上部署众多性能优异的战机和部署以直升机为主的舰载机传递出的战略信息截然不同。文章认为,舰载机数量和起飞重量的限制使得中国的决策者们不得不做出抉择——是以更少的打击力打击更远的目标还是将航母开到离目标更近的地方,从而置整个航母打击群于更大的风险之中。原题《中国航母舰载机完全形成战力需数年》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znguan]
Copyright & 1998 - 2014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中国海军护航舰载直升机首次进行夜间起降训练_新浪军事_新浪网
中国海军护航舰载直升机首次进行夜间起降训练
&&&&12月28日夜,中国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编队首次进行卡-28直升机夜间行进间着舰训练。李唐 摄
  本报“武汉”舰12月29日电记者田源、钱晓虎报道:经过20多个小时的航行,今天早上7点,“武汉”号导弹驱逐舰,与“海口”号导弹驱逐舰和“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先后驶入新加坡海峡。
  新加坡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的新加坡岛与印尼的廖内群岛之间,海峡呈东西走向,长60海里,西口宽10海里,东口宽19海里,常用航道最窄处宽约1海里。它西连马六甲海峡,东面与南中国海相接,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整个海峡就像陆地上的交通一样实行了通道分航制。新加坡海峡无春夏秋冬之分,气候湿热、高温多雨。
  海峡北侧的新加坡港,是东南亚最大的海港,也是著名的国际贸易转口港,有250多条国际航线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每天有200多艘船只进出,能同时容纳30多艘巨轮停靠。据了解,每天有40多艘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通过这里。新加坡海峡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1971年,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共同管理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1977年上述3国签署了旨在共同捍卫领海主权的《关于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安全航行的三国协议》。
  护航舰艇编队是28日上午9∶30分离开我国南海传统疆域线,经过395海里的航行驶入新加坡海峡的。昨天傍晚18∶20分,舰载直升机还首次进行了夜间起降训练。目前,编队已通过新加坡海峡。
  相关专题:
电话:010-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垂直升降机和直升机有什么区别?
你所说的垂直升降机也就是舰载机升降机说到直升机,大家一定不会想到舰载直升机会与陆基直升机有区别。其实,除舰与陆地的区别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同之处。 舰载直升机指的是以
你所说的垂直升降机也就是舰载机升降机
说到直升机,大家一定不会想到舰载直升机会与陆基直升机有区别。其实,除舰与陆
地的区别外,还有其他一些不同之处。
舰载直升机指的是以航空母舰或其他军舰为基地的直升机。按重量可分为轻型、中型
和重型三类。轻型舰载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2~8吨,如法国的“海豚”SA365F。中型舰载直
升机最大起飞重量8~15吨,如美国的SH-60B和苏联的卡-27等。重型舰载直升机最大起飞重
量15~20吨,如美国的CH-53E和RH-53D等。
按用途可分为反潜直升机、反舰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和通用直升机等类型。
按总体布局形式可分为单旋翼带尾桨(或涵道风扇)、双旋翼共轴式和双旋翼纵列式
总体布局等类型。
舰载直升机还可分为有人驾驶和无人遥控两大类型。舰载直升机同陆基直升机的主要
1.体积小重量轻。为了能让舰载直升机在有限的空间停放和起降,它被设计制造成结
构紧凑,重量较轻,比较实用的样子。如常采用折叠式旋翼、折叠式尾梁等措施。而陆基
直升机往往不考虑这么多。
2.重心低稳定性好。从舰载机的外形中就可看到,它比陆基直升机低矮,故安定性和
稳定性均优于陆基直升机。
3.系统可靠性高。即在同等条件下,舰载直升机各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
功能的能力比陆基直升机要求高。它以强度——应力干涉理论指导零部件的可靠性设计,
通过系统可靠性预测和可靠度分配来保证整机的可靠性。若以舰载直升机的动力装置为例,
普遍安装2~3台发动机经并车后驱动旋翼旋转,剩余功率为50%~100%;在起飞、爬升、悬
停时全功率工作;而在巡航时仅用额定功率或3台发动机中的2台工作;万一在海空飞行时
其中的1台发动机出现故障,空中停车,则可依靠另外的1台发动机出现故障,空中停车,
则可依靠另外的1台或2台发动机,继续维持飞行,并能安全返航。
4.可全天候使用。能在能见度低、无海面导航设施、大风大浪等恶劣环境中昼夜出
动执行任务。
5.起降性能好。能在携载舰及友邻舰船上安全起降,并允许数次复飞,可满载垂直
起飞离舰,起落架牢固,减震缓冲性能好,并能与快速着舰装置配合作用。
6.能在水面起降。有些舰载直升机(如SH-3“海王”、SA-321“超黄蜂”、直-8)
拥有船型机身和浮筒,可直接应急降落在水面,并在水面漂浮系泊及牵引航行。
7.可维修性良好。在机舱外壁开设合理的、大型的维护窗,便于机务人员接近检测
和维修;并且这些维护窗开敞性好,互不干扰,能允许多名机务人员同时进行工作。
舰载机升降机是航空母舰上设在机库甲板与飞行甲板之间供舰载飞机升降的装置。由动力源、液压传动机械、导向滑轮、牵引钢索、升降平台及控制部分等组成。按布置位置,分舷内式升降机和舷侧式升降机。舷内式升降机,防浪性和安全性较好;但占用有效空间大,特别在飞机弹射与着舰时不能使用。舷侧式升降机,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被广泛采用。现代大型航空母舰一般装有 4部舷侧式升降机,右舷部,左舷1部。其升降平台面积达370平方米,垂直行程10余米,提升能力可达40余吨。小型航空母舰多采用舷内式升降机,布置在舰桥一侧,前后各 1部。中型航空母舰舷内式、舷侧式两者兼用,一般装2部~3部。
直升机主要由机体和升力(含旋翼和尾桨)、动力、传动三大系统以及机载飞行设备等组成。旋翼一般由涡轮轴发动机或活塞式发动机通过由传动轴及减速器等组成的机械传动系统来驱动,也可由桨尖喷气产生的反作用力来驱动。目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直升机的最大速度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使用升限可达6000m(世界纪录为12450m),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世界上投入使用的重型直升机最大的是俄罗斯的米-26(最大起飞重量达56t,有效载荷20t)。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直升机相对飞机而言,振动和噪声水平较高、维护检修工作量较大、使用成本较高,速度较低,航程较短。直升机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在这些方面加以改进。 (责任编辑: )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舰载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