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MC甘蔗种植成本最高能长到几格?

高原也能种黑皮甘蔗了_甘蔗新闻_广西黑皮甘蔗价格行情网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新闻高原也能种黑皮甘蔗了分享到:时间: 11:46:49&&作者:高勇&&来源:广西黑皮甘蔗网&&查看:592&&评论:0
拉萨种植试种成功了,近年拉萨开始引进内地水果,蔬菜试种,并且相继试种成功,这次拉萨市的种植户朱永松,在广西引进黑皮,试种再次获得成功。
他激动地告诉记者:&真是没想到在拉萨也可以成功种植亚热带甘蔗!&据了解,拉萨试种成功的甘蔗,由于阳光、水分充足,糖分比广西、广东等地产的甘蔗含量高。打算明年扩大种植面值
&图为近日拉萨市大棚温室种植户朱永松试种成功的亚热带甘蔗。
标签:&&&上一篇:下一篇: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者:&&&&&&验证码:&&点击获取验证码本类更新
&-&&-&&-&&-&&-&&-&&-&&-&&-&&-&&-&&-&&-&关注我们:
|||网址导航|||English|手机版
所属频道 茄果类:|||茄子| 甘蓝类:甘蓝|花椰菜(菜花)||
瓜 类:|||||葫芦||||节瓜|
叶菜类:|||||莴苣||||
豆类:||豌豆
葱蒜类:|||蒜、蒜薹| 其他类:砧木|菜用玉米|马铃薯|芦笋||
热门搜索:
热门新闻:
您目前所在位置: &
颜菊头:温岭第一个尝试大棚种植甘蔗的农民
技术按行业分类
加入中国蔬菜网专家库
欢迎您成为我们的专家指导。中国蔬菜网在此为您提供一个展现您一技之长,分享您成功经验的舞台。
我们将为您提供如下免费服务:为您提供个性化的专家展台,对您的技术成果、转让等信息在本栏目给予优先发布,并以固定广告形式进行重点推广,并有机会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和行业峰会。
详情垂询:0
颜菊头:温岭第一个尝试大棚种植甘蔗的农民
来源:温岭日报
阅读数:487
  【导语&】露天的甘蔗才80公分高,还得再等一个月左右才能上市。因为错开了甘蔗销售高峰期,颜菊头的大棚甘蔗卖出了7.6元一株的高价。颜菊头如今种甘蔗的大棚里种的还是茄子,因为长年连作,茄子的效益并不好。在颜菊头打算将大棚暂时荒废一年养一下地时,他突然想到,不如种甘蔗试试。就是这个突发奇想,让他成为温岭第一个尝试大棚种植甘蔗的农民。
  在新河镇屿后村农民颜菊头的甘蔗地,大棚里高大的甘蔗一下子吸引了记者,比起旁边依然矮矮的露天甘蔗,颜菊头的大棚甘蔗可高多了。&我种的甘蔗高度现在基本都在2米以上,7月份就已经开始卖了。露天的甘蔗才80公分高,还得再等一个月左右才能上市。&颜菊头自豪地说。因为错开了甘蔗销售高峰期,颜菊头的大棚甘蔗卖出了7.6元一株的高价。
  巧打时间差
  甘蔗提早上市
  &大棚甘蔗的效益比露天好多了,我第一年种红皮甘蔗亩收入就达1.2万多元,而露天最多只能卖7000多元一亩。&问起如何和大棚甘蔗结缘,颜菊头谈兴很浓,&大棚里种甘蔗真的是机缘巧合。&
  6年前,颜菊头如今种甘蔗的大棚里种的还是茄子,因为长年连作,茄子的效益并不好。在颜菊头打算将大棚暂时荒废一年养一下地时,他突然想到,不如种甘蔗试试。
  就是这个突发奇想,让他成为温岭第一个尝试大棚种植甘蔗的农民。&第一年种的红皮甘蔗比起露天的长得高多了,直径也大多了,而且甜度也不比露天的差。&这个意外收获,让颜菊头喜出忘外。提早了一个多月上市的甘蔗获得了苏州一个老板的青睐,每株红皮甘蔗卖出了4元多的高价,比露天种的甘蔗价格高了一倍多。
  尝到了甜头的颜菊头,在3年前又引进了市场上十分走俏的&广东黄皮甘蔗&种在了大棚里。&黄皮甘蔗的卖相比红皮更好,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颜菊头说。但是因为刚开始尝试,当时颜菊头只种植了2亩多的黄皮甘蔗。
  黄皮大棚甘蔗种植成功后就有不少客商慕名而来。&当时一个路桥的客商拿了3万元当定金,说让我随便喊价。后来就以每株7元多的价格购买了2亩黄皮。剩下的半亩,被温岭一个客商订了,他喊出了每株10元的高价。&颜菊头说,&半亩就卖了1.25万元。&后来颜菊头才知道,这样的黄皮甘蔗在路桥能卖到130元~140元一捆(一捆10株)。
  大棚甘蔗长到2.6米高
  采访时,颜菊头带着记者在甘蔗地里走了一遭。每个甘蔗大棚里都用各种尼龙绳拉出了上百个边长四五十公分的正方形,将甘蔗围在其中。&第一年种甘蔗时因为刮台风,甘蔗差点都倒伏了。所以我想出了这个办法,用尼龙绳将甘蔗固定起来。这样的做法能让甘蔗在12级台风下都能保持直立状态。&颜菊头说,&此外,我在覆土时,将土堆至35公分高,让甘蔗更深地扎进土里,这也是防止台风刮倒甘蔗的一种方法。&
  在几年的大棚甘蔗种植中,颜菊头还得出了一个秘诀。&大棚种植甘蔗的密度和露天种植是有区别的,这个一定要把握好。&颜菊头说,&露天一亩可种甘蔗3300株~3500株,而大棚的只能种2500株左右。种太密,甘蔗就会因为光照不够而导致甜度、高度不够。&
  说着,颜菊头随手从地里挖出了一株黄中带翠的黄皮甘蔗,用皮尺量了一下:株高达2.42米,直径有5公分。&这还不是最高的呢,在我的甘蔗地里,黄皮甘蔗不少都长到了2.6米以上。&颜菊头说,&露天的黄皮甘蔗成熟后高度只有1.8米左右,直径在3公分左右。&颜菊头热情地削了一根甘蔗请记者品尝,甜度果然不比露天的差。
  10亩地卖出别人30亩效益
  颜菊头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的甘蔗早已被温州来的一位客商给订购了。&早在6月份,我的大棚甘蔗只长到80公分左右的时候,那个温州客商就来了。&只瞧了一眼,那位温州客商当即就给颜菊头付了1万元定金,并约定甘蔗成熟后就来采收。
  一株甘蔗7.6元,这是温州客商给颜菊头的价格。一亩甘蔗能卖2万多元,比露天的效益高了一倍。&我10亩大棚甘蔗可以卖出别人30亩露天甘蔗的效益。&颜菊头高兴地说,&7月时我的甘蔗就上市了,别人的还得等到10月才能开卖呢。&
  今年颜菊头种的大棚甘蔗的面积比起去年其实有所减少。&农林局的专家说甘蔗也要轮作,效益才会高。如果长时间在同一块地里种甘蔗,土地的肥力就会不足。&所以今年颜菊头空出了5亩地,&我打算搞一下试验,将这5亩地养上一年,明年再种甘蔗看看效益会不会更好。&
  除了大棚甘蔗,尝到了打时间差赚钱甜头的颜菊头,明年还打算再试种一下大棚水蜜桃。&水蜜桃只要种上一年就能出产,而且只要种得好,一株水蜜桃的产量是很高的。如果也能像甘蔗一样提早一段时间上市,相信效益会很好。不仅如此,桃树植株高,我还可以在桃树下面种上一些蔬菜,这也是一份收入。&颜菊头信心满满。
投稿邮箱:
中国蔬菜网版权与免责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国蔬菜网(.c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蔬菜网(.cn)”,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中国蔬菜网(.cn)”,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联系。
&|&&|&&|&&|&&|&&|&广告\杂志&|&诚聘英才&|&友情链接&|&网址导航&|&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0 VIP客户投诉电话:5 传 真:6 E-mail:
战略合作伙伴:
法律顾问:德恒律师事务所 白律师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_甘蔗种植技术|甘蔗病害防治|施肥技术
当前位置: >
> 查看文章
甘蔗的高产高糖栽培技术
作者:甘蔗& 来源:& 发表时间: 9:38:13& 点击:572
一、甘蔗对土、肥、水的要求及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甘蔗对土壤要求。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同的土壤类型及土壤肥力,对甘蔗的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甘蔗高产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是:土体厚度为6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为20厘米以上,质地为砂塘至轻粘土,PH值在5.5―7.0,有机质大于1.5%,全效氮含量大于0.8克/公斤,速效磷含量大于8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大于6毫克/公斤。广西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较差、有机质含量低,对甘蔗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是造成甘蔗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二)甘蔗对养分的要求:革蔗生长期长,产量高,消耗养分多,充足的肥料和养分有利于夺取甘蔗高产。按一般生长期10―11个月(春种冬收)计,亩产5吨甘蔗,需吸收氮(纯氮)8.0―12.0公斤,磷(五氧化二磷)4.0―9.0公斤,钾(氧化钾)10―14公斤。甘蔗施肥的一般原则是:1、施足基肥,适时追肥。有机肥和磷钾肥应作为基肥一次施完,氮肥作追肥为主,可分次施放;2、氮、磷、钾施用的比例一般为1:0.7:1.2;3、施肥要培土,可有效防止肥份的挥发和雨水冲刷造成的养分流失,同时有利于根系的吸收。
推广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各地不同的土壤其肥力和营养成份有较大的差异,应通过土壤诊断来决定施肥量的多少,这才是科学的。我区多年来在扶绥县、江州区等主要蔗区推广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均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受到蔗农的普遍欢迎。甘蔗智能化施肥技术专家系统,由广西区土肥站组织开发推广应用,该系统只要有一台能联网或单机装有该系统的电脑,通过访问系统,输入种植地块、种植类型、往年产量、甘蔗品种等一系列必要的数据,电脑就会自动提供较好的施肥建议和预期目标产量。可为甘蔗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即按这个标准施肥,所施的肥料就能做到不多不少不浪费,还能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目前,我区大部分市县土肥站都具备有测土配方等智能化施肥的设备与技术,该技术操作简单易行,花费不多,它可根据蔗农的产量要求,提高1―3套施肥方案,这样不仅有利于正确地施用肥料,而且可大大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减少成本,提高产量和含糖量,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甘蔗对水分的要求:甘蔗一生需水量很大,茎的含水量多,幼嫩茎梢含水量最多,一般达85―92%,而到成熟期茎含水70%左右,干物质含量约30%。甘蔗需水规律:幼苗期到分蘖期期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的15―20%;伸长期植株生长快,需水量最大,约占全生育期需水的55―60%;转入到成熟期,占全生育期需水的20―25%。这种规律也称为“两头少,中间多”的甘蔗需水规律。
广西降雨集中,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差,秋冬旱发生较为严重。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恶化,春旱夏旱也时有发生,且有逐渐变重的趋势。而广西年降雨多少、降雨是否均匀是决定全区甘蔗产量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正所谓“肥是甘蔗的劲,水是甘蔗的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抗旱措施,才能使甘蔗获得高产稳产。
提高甘蔗防旱抗旱保水的主要措施:
1、加大森林、绿草的覆盖率,改善生产区域的生态环境;
2、选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深松,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肥,提高蔗地的蓄水保水能力;
3、选用抗旱品种,提高甘蔗自身的抗旱能力;如可选用新台糖16号、桂糖21号等。
4、因地制宜兴修各种水利设施。如兴修田头水柜,挖井等,建设各种滴灌、喷淋灌设施;如购买卷盘式喷淋机式SIP轻便式喷淋机等,在土地特别干旱的时候采取工人喷淋,可大大提高甘蔗产量。对于甘蔗良种扩繁田来说这更是不可缺少的抗旱措施。
5、彩地膜和蔗叶覆盖,减少水份的蒸发;在甘蔗下种后采取地膜覆盖的措施,既可起到保温的作用,还可减少杂草的滋生。在甘蔗中期如剥叶,可把剥下的蔗叶随手平铺畦面上,亦可起到很好的保水保湿作用。
6、采取甘蔗剥叶不砍种(即多芽种)是适合我区旱地地冬植蔗较好的抗旱下种技术。
7、选用水旱田种植甘蔗。一些水旱田可改种甘蔗,由于其肥力高,保水能力强,可充分发挥新台糖系列高产高糖品种的优良特性,获得较高的甘蔗产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2004年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大桥屯种植水田蔗250亩,采用新台糖25号、台优等新良种,并采取相关的高产技术措施,取得了9.3吨的好收成。按每吨甘蔗收购价180元计,亩收入达1674元。
8、采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利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是世界甘蔗生产大国的主推技术之一,是一项增产效果明显、生态环保、循环利用资源的新技术。据化验,每吨酒精废液所含总氮、总磷、总钾量相当于尿素6.39公斤、过磷酸钙0.91公斤、氯化钾14.1公斤。据我区上思县糖办调查,每亩喷施酒精废液5吨,每计较可增加有效茎1000条,增高15厘米,增粗0.2厘米,平均亩产增1吨左右,加上每亩节约投资60―100元,平均每亩甘蔗可增收200元左右。该技术具体操作如下:
(1)抓好深耕深耕,提高耕作质量。
(2)掌握好亩用酒精废液量。一是新植甘蔗亩用酒精刻液原液5吨左右,在新植蔗地下种盖土后直接用酒精废液原液均匀喷施于甘蔗行。二是宿根蔗地亩用稀释酒精废液5―6吨,先破垄松蔸后再均匀喷施于蔗行。
(3)掌握科学施肥技术。喷施酒精废液的蔗地,不需要施用无机化肥作基肥(特别是新植蔗),在甘蔗进入伸长拔节初期进行大培土时,亩施用尿素15―25公斤配合施用磷肥50公斤。
(4)配合施用化学除草剂。按每亩使用化学除草剂用量与酒精废液混合均匀,一起喷施于甘蔗行进行表面处理起到防除杂草的效果。
(5)结合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甘蔗喷施酒精废液后应该及时进行地膜覆盖,既起到保水保湿、增温,促进甘蔗早发芽、早出苗、苗壮、苗多、均匀齐苗的作用,又起到防臭减少空气污染的作用。
利用本地制糖企业生产的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既可解决甘蔗生产的干旱问题,也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同时还可起到杀灭除地下害虫的作用。但由于此项技术属新技术,具体操作时有许多关键技术需要注意,因此在使用该技术时,必须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切勿乱施用,以免造成烂芽和伤苗。
二、新植蔗栽培管理技术
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土壤、营养、水分等等外界条件的要求,以及我区目前推广的甘蔗品种特性及生产的特点,下面以春植的糖料蔗为例对我区新植糖料蔗的栽培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一)整地及播种
1、深耕深松整地。播种前最好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耕地深度为30―40厘米,深松深度达30―40厘米。实践证明,蔗地进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蔗农收入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地促进甘蔗的可持续发展。据验收,进行机械化深耕深松与传统人畜力耕作相比,平均亩产增1.64吨,每亩节约成本261.2元,增产增糖效果十分显著。没有机械化耕作条件的土地,也要尽量做到精细整地,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创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增温的土壤条件,以利于甘蔗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同时要根据蔗地的地势状况平整土地或修筑成梯田,以防止水肥的流失。如旱坡地还要按等高线开行,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土壤,起到保水保肥土的使用。
2、开好种植沟。旱地甘蔗宜提倡“深沟浅植”。中等肥力以上的蔗地要改变传统的窄行种植(90―100厘米)为宽行种植(120―130厘米),沟深20―30厘米,沟底宽25―35厘米;水田种蔗,肥水充足,行距要适当加宽。同时要注意开好排水沟。为了便于机构化管理和操作,行距可根据使用的机构进行调整。我区目前推广的新台糖品种和粤糖系列品种均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宿根性,且生长旺盛,要夺取高产必须要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实践证明,推广1.2―1.3米的宽行种植,一是可以减少下种量;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提高光合效率;三是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糖料蔗健壮生长;四是不仅促进分蘖,进而促进成茎率的增加,促使蔗茎长、粗、重,从而获得较高产量。
但对于一些瘦、瘠的旱坡,由于其土壤肥力低,甘蔗分蘖力低,种植行距可保持90―100厘米,以增加蔗地的亩有效茎数和减少土壤分水蒸发而达到高产。
(二)采用良种,选好蔗种
1、选用良种。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是夺取高产高糖的首要措施,选用好的良种甘蔗的产量产糖量才有保证,如果选用劣种(如产量低、蔗糖份低、抗逆境性差、带病毒的老品种),栽培上彩再好的技术措施也是徒劳的,也是无法达到高产高糖的目标的。糖料蔗良种是指抗逆性强(特别是抗旱力强)、适应性广、宿根据性强且高产高糖的品种。目前广西推广的良种主要有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新台糖26号和新台糖27号,桂糖20号(桂糖94/116)、桂糖21号(糖桂糖94/119),台优、粤糖93/159、粤糖94/128、粤糖95/168、园林1号、园林3号、园林6号等品种。选用良种,各地可根据品种的特性和本地的气候特点、土壤条件、各品种引种时在当地的表现以及早中晚熟品种搭配等多项因素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水田和水肥条件较好的旱地应选用新台糖系列品种,有利于充分发挥此品种的高产高糖特性,取得高产高糖产高效。土壤较为贫瘠可选用桂糖20号或桂糖21等品种,桂中偏北的地方要注意选择耐寒性强的品种,如园林系列品种;此外,要注意同一块地甘蔗品种在新植的时候要轮换,同一蔗区内甘蔗品种宜安排种植3个品种以上,避免品种的单一,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
选购良种要切记:
(1)选用的新良种一定在要在本地试种表现好的。
(2)要从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购买甘蔗种。如农业局、种子公司、甘蔗所(站)等。
(3)不管选用什么品种,都一定要做好种茎的选择和处理工作。
2、种茎的选择。甘蔗既可用全茎作种又可以用半茎作种,所以蔗种又可分为全茎种、半茎种和梢部种,在生产上一般选用植株梢部以下40―50厘米的幼嫩茎作种,或者选用梢部生长点以下10个芽作种最好。种茎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品种纯正、新鲜、蔗芽饱满健壮、无病虫害。
3、种茎处理
(1)砍种。首先按每段种茎2―3个芽进行斩种,斩种要先剥除叶梢(蔗壳),然后将种茎平放木垫上,芽向两侧,用平均奖的利刀快速斩种,尽量做到切口平,不破裂,作业时要眼明手快,一边砍种一边要及时将死芽、烂芽、虫芽、气根多和混杂品种剔除掉,以提高种苗的质量。砍下的种苗应按芽的成熟程度分别放置,即较老的放一堆,较嫩的放一堆。这样拿到地里分堆种植,出苗就比较整齐,便于管理。
(2)种茎消毒。这是防治病虫害的第一关,把好这一关,就可以大大减少以后防治病虫害的工作量,把病虫杀灭在为害之前,可达到事半功倍,且种茎处理方法简单,花费不大。具体方法:把斩好的种茎放入50%可湿性多菌灵125―160克兑水100公斤的溶液中浸5―10分钟即可。也可用其它消毒农药可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消毒处理。冬春植蔗特别要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切不可麻痹大意。广西冬季气温较高,基本无霜,春季多雨,因此越冬的病源多、虫口密度大,病虫滋生繁殖快,很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病虫害。如发生凤梨病,造成烂种烂芽、缺苗断垄等,将会影响全年的甘蔗生产。因此务必做好种茎处理。
(三)施足基肥。甘蔗是高产作物,不仅需水量大,而且需肥量也大,所以要放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农家肥)和化肥配合施用。要将甘蔗全生育期所需的磷肥钾肥全部作为基肥,氮肥则施20%左右。在我区一般施量为:每亩农家肥500―1000公斤,钙镁磷肥70―100公斤、氯化钾15―20公斤,尿素10公斤混合作基肥。或用氮、磷、钾含量分别10%复合肥50―100公斤作基肥。其中有机肥和磷肥应先混合堆沤15天后再施用。基肥的施用,一般选在天气晴朗、土壤温度较低的种植前一天施下较好。化肥应均匀施放在种植沟内,然后将肥料与土壤拌匀后再下种,尽量避免蔗种与肥料直接接触,以防止化肥烧伤种苗影响发芽。
有条件的地方使用酒精废液喷淋甘蔗技术,在甘蔗下种后亩施5―6吨酒精废液,可不施用化肥作基肥,也能满足甘蔗的生长需要。
(四)合理密植。目前我区推广的良种中大部分为中大茎种,要求每亩基本苗数为株。春植蔗下种一般个芽;冬植可适当增加15―20%的芽,约为个芽;而秋植蔗下种量可减少15―20%个芽,约为个芽。要保证每亩中大茎种有效茎数为条,中小茎种有效茎数达条,这样产量才有保证,一般亩用种量(半茎种)0.7吨左右。
摆种要求:种茎竖向以品字形或铁轨式双行窄幅摆放,两行种之间距离8厘米左右,种茎与土壤紧贴,芽向两侧,下种时手用力往下轻压,利于蔗茎吸收土壤水分及新根的入土。宽行(125厘米以上)种植的,为保证行内的苗数,种茎也可横向摆放。
(五)防治地下害虫和灭草。由于甘蔗行距宽、前期生长慢,行间杂草滋生快,影响甘蔗的前期生长。因此,下种后,每亩可选用5%毒辛颗粒剂150―200克或10%毒死蜱颗粒剂120―150克,撒放于植沟内,然后盖土3―5厘米,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杂草,注意不使用高毒农药,即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如克百威、甲基异柳和特丁磷等。
(六)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是一项保护性的栽培技术,多年来应用于甘蔗上增产增糖效果显著。地膜覆盖为什么能增产呢?一是提高了土温;二是保持土壤水分;三是维持了土壤疏松;四是抑制了杂草的生长;五是加快了土壤养分的分解。从而促进蔗芽的早萌动,早出土,提高甘蔗发芽率。
盖膜的方法:在完成下种、施肥、喷除草剂等工序后,选用宽40―45厘米、厚0.005―0.010毫米的地膜,铺开拉紧,使地膜紧贴蔗行,膜两边用细碎的泥土压紧压实,使地膜露光部分不少于20厘米,盖膜时土壤必须湿润,土壤干旱时要淋水后才能盖膜。目前许多地方使用盖膜犁来覆盖地膜,一次就可完成盖土、盖膜等工序,且盖膜质量好,工效高。
综上所述,甘蔗下种田间作业的顺序为:开种沟→施基肥→盖薄土→摆放种茎→撒防虫药→盖土→淋水(雨天或土壤湿度较大时可不淋水)→喷施除草剂。冬植蔗和早春植蔗加盖地膜。
(七)田间管理
甘蔗从下种到收获要经过五个阶段,也自然数为甘蔗生长发育的五个时期,即萌芽期、幼苗期、分蘖期、伸长期、成熟期等。各个时期都有其特点,我们的田间管理也应有所不同,有所侧重,现分述如下:
甘蔗播种后至蔗芽萌发出土,称为萌芽期或发芽期。它包括种根和蔗芽的萌发。
萌芽期对环境的要求,种茎根点一般在10℃时开始萌动,25℃―27℃为最适宜温度。在土壤温度低于13℃时蔗芽不能萌发。我县大部分时间土壤温度在13℃时以上,可以在冬季种植,但冬季温度过低,仍需要覆盖地膜。萌芽期的需水量占全生育期的8.4―18.1%,一般土壤表层25厘米内,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65―75%为宜。在感观上是用手握土成团,放开后会慢慢散开的状态。在适宜条件下,发芽期一般为10―15天。
田间管理:在适宜的温度下,蔗芽的萌动还需要一定的水份和空气,因此首先要保证田间不积水,蔗芽萌动最忌积水,积水土壤缺氧很容易造成烂芽烂种,在下雨较多的年份要经常到田间检查,发现积水要及时进行排放;其次是保证土壤湿润,不干裂。假如下种时或下种后天气特别干旱,就一定要抓紧时机进行淋水,以保证顺利出苗,并做到苗齐、苗壮,为甘蔗高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甘蔗种茎萌芽出土至幼苗有1―6张叶时,称为幼苗期。此期蔗苗生长最显著的特点是:地上叶片数增加,叶面积增大,地下部分长出苗根(永久根),吸收能力增强。幼苗期对温度及水肥的要求:在水分供应良好、气温在20℃―30℃的条件下,每月增加4―5片新叶,由于播种季节的气温不同,幼苗期的长短也不一样,一般来说,春植蔗约40―50天,秋植蔗30―40天,而冬植蔗则比春植蔗更长一些。此期由于幼苗植株小,对养分和水分需要较少,但由于植株生势较弱,如严重缺水、缺肥对甘蔗生长却影响较大。
田间管理:
(1)补苗。在多数幼苗有2―3张叶时进行,对蔗行缺苗断垄50厘米以上时就应补苗,补苗不宜用种茎直接补种,这样补种的蔗苗生长会严重滞后,不利于管理。应用预先育好的蔗苗或在同一地里间密补疏,补地要抢在雨后或土壤湿润时移带土的壮羁及时种下,剪去半截叶片,以减少水分蒸发,同时最好施少许磷肥,用手压紧压实蔗苗基部的泥土,有条件的立即淋足定根水。
(2)中耕除草,防旱保水。杂草是影响甘蔗前期生长的一大因素,如果不及时铲除,就会使蔗苗由逐渐变弱,甚至死亡。如果采用除草剂就不出现杂草丛生的现象。此时就要及时铲除。春季我区雨水较多,注意排除积水,特别是水田和低洼地要开好排水沟。
(3)巧施攻苗肥。苗期施肥要看苗情而定,如果基肥充足,苗势旺盛,可不追施此次苗肥。反之,应在甘蔗幼苗长到4―6叶时,亩施尿素8―10公斤,基肥不足的可加施5公斤的钾肥。然后小培土,以促苗壮促早分蘖。
(4)防治螟虫为害。此期的虫害主是蔗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钻心虫。危害蔗苗造成枯心,形成受害苗。如何防治呢?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在播种时要施放杀虫药,如播种时没放药,应于三月中旬在蔗田还没出现枯心苗前,要用500倍敌百虫药液防治,5―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即可。
当幼苗长出6―7片真叶时,蔗株基部侧芽萌发出土形成新的苗,这就叫分蘖。从田间发生分蘖的蔗苗占10%起,至全部蔗苗开始拔节,这段时间我们称为分蘖期。分蘖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所处季节气温的高低。一般春冬植蔗和宿根蔗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分蘖,平均为35―45天;秋植蔗的分蘖期长,跨过整个冬天达半年之久。
分蘖期对温度和水肥的要求:分蘖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2℃,低于20℃生长缓慢。田间湿度在60%左右为宜,即保持湿润状态就行了。我区4―5月大部分地区都可达到这个温度和湿度。在分蘖末期,甘蔗生长正准备上入大需肥时期。
田间管理:其目标是促进早分蘖、多分蘖。
(1)中耕除草:生长前期由于尚未封垄,杂草生长较快,此时要进行除草工作,最好结合中耕小培土,可人工用小锄头进行田间作业,最好采用手扶拖拉机进行,中耕除草可较大地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利于甘蔗根系和分蘖茎的生长。
(2)大追肥大培土:分蘖末期或伸长期的初期(当蔗茎抽出第13张真叶时),一般在5月中旬或6月下旬要进行一次大追肥大培土,此次追肥量应占总施肥量的60%,亩施尿素25―30公斤,或复合肥75―100公斤,或碳酸氢铵80―100公斤。有间套种的要及时收获或压青,然后进行大培土,此次培土高度在20公分以上,可促进甘蔗生长发育,有效地防止甘蔗倒伏。有条件地方最好采用甘蔗中耕培土机进行,速度快,效果好。
(3)注意防治蔗地绵芽虫。防治方法可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毫升或50%抗芽威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30公斤在早晨或傍晚喷杀。
从蔗茎节间开始伸长至伸长基本停止,称为伸长期也称拔节期。一般情况下,甘蔗长出12―13片叶时,蔗株基部节间开始伸长,叶鞘张开,可明显看见蔗茎,这就伸长期的开始。此期在5―10月间,持续约150天。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植株生长加快,叶面积迅速增大,光合作用增强,节间伸长和加粗,是甘蔗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每月生长约为30―60厘米,这也是决定甘蔗产量的关键时期。
伸长期对温度和水分的要求:此期最适宜的温度30―35℃,降雨量为700―1000厘米以上,降雨频率为60―70%。正常年景5―9月是我区气温高降雨最多的季节,一般能满足甘蔗生长此时的生长需要。但个别年份降水偏水,严重影响甘蔗的生长。
田间管理:
(1)重施攻茎肥。如果在分蘖末期没有施肥的就要在伸长期的初期进行。以保证甘蔗大生长的需要。
(2)保证水分供应,防旱保水。近年来,我区旱情较为严重,可采用封畦、贮水和用枯草、蔗叶覆盖蔗畦等方法防旱。遇到特别干旱时,要进行灌水,有条件的可采用移动式喷灌等治旱,以保证甘蔗正常拔节对水分的需要。
(3)防治病虫害。伸长期的主要害虫是蓟马和绵蚜虫,防治方法同分蘖期。
(4)防止倒伏。甘蔗生长进入8―9月,植株高大,而此时我区台风较多,遇台风甘蔗容易倒伏折断,产量减少,糖分下降,收获困难。特别是沿海地区更是要注意防止台风的危害。防止倒伏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加培一次土,并踏实蔗株基部的泥土;二是剥除老叶枯叶,减少对风的阻力;三是在接到台风预报时,赶在台风到来之前,将两行相近的4―8株甘蔗用蔗叶束所后交叉捆绑,增强其支撑能力。台风后如没有继续台风的预报应及时给甘蔗解绑,以利于甘蔗的正常生长。
甘蔗成熟期可为分为生理成熟期和工艺成熟期。生理成熟期是指甘蔗抽穗开花结实的过程;生产上的成熟期一般是指工艺成熟期。即蔗茎粉份积累的过程,此期从蔗茎积累糖分开始到蔗汁纯度达到要求止。甘蔗工艺成熟的外观形态为:植株叶色黄绿,蜡粉脱落,节间光滑。在田间,一般应用手提折光锤度计采样测定甘蔗工艺成熟度,当甘蔗上下节间蔗汁锤度基本一致时,即为甘蔗工艺成熟期。甘蔗工艺成熟是我们生产上的收获指标。
成熟期对气候和水肥的要求:这一时期要求气候干燥,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同时在此期(10月底以前)必须止肥,保持土地保润这样才有利于甘蔗蔗糖份的积累,获得较高的蔗糖份,提高单位产量和产糖量。
田间管理:
(1)要注意防田间积水。特别是砍收晚的蔗田,田间水多会使基部茎芽萌动,产生新梢(俗称子孙蔗),从而加速蔗糖份的下降,影响原料蔗的品质。
(2)防止秋高气爽引起的田间火灾。秋冬天气干燥,甘蔗处在生长后期,枯叶较多,要注意防火,如不要将不灭烟头扔在蔗地,以免引起火灾。
(3)剥除老叶、枯叶,啬加蔗行间的通风透光,防止倒伏,促成熟。
(4)防鼠害:甘蔗成熟后糖分高味道好,此时田间可食作物少,易引来老鼠的咬食,应予以防治。可用的灭鼠药,如80%敌鼠钠盐粉剂和7.5%的杀鼠迷水剂,配制化合物毒饵后投放到蔗地四周和田间进行灭鼠。
(5)及时做好砍收工作。同一蔗区应按照不同品种熟性、同不同植期、以及工厂的日榨能力等合理安排砍收,统筹兼顾,以便获得最高的产量和产糖量。
砍收的方法:用锋利小锄低砍,入土2―5厘米砍收最好。低砍好处很多,首先是产量增加,一株甘蔗多重1两,一亩甘蔗可增加产量0.2―0.25吨,增加收入40多元。同时低砍又能促进低位芽萌发,使宿根蔗苗粗苗壮,产量高。在砍收的时候,避免砍裂蔗头,损坏蔗芽。另外,原料蔗砍收质量要保证:一般要求蔗梢砍去生长点以下20厘米左右,蔗茎不带叶梢,不带须根,不带泥沙等夹杂物,枯死蔗茎和1米以下的蔗茎不作原料蔗。砍收好的原料蔗要在48小时内及时运进糖厂压榨,避免产量的损失和蔗糖份的转化。
三、宿根蔗栽培管理技术
甘蔗具有较强的再生性,宿根甘蔗是我区的一种主要栽培制度,一般宿根2―3年(巴西等国一般宿极5―6年)。宿根甘蔗由于不用重新用种茎种植,因此节约蔗种,按亩甘蔗用种茎0.7吨,约节约大量的种植成本200元以上,同时减少劳动力,是一项省时省工省钱的栽培模式。而且出苗早,成熟早,早期糖分高,有利于糖厂提早开榨。怎样才能管好宿根蔗,让它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呢?首先要按高产高糖栽培技术种好前造甘蔗,在此基础上,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选留宿根蔗地,适时安排砍收。选择上季甘蔗每亩有效茎4000条能上能下,分布均匀,断垄较少,无严重病、虫、鼠害的(新植或一年宿根)蔗地留宿根蔗;留宿根蔗地宜在立春后(2―3月)砍收,此时气温较高,雨水多,有利于新蔗的萌发和生长。而秋冬砍收的甘蔗由于温度低,雨水少,极易造成发芽不齐不快,从而造成新苗生长参差不齐,不利于今后的管理,难以取得高产。
(二)及早清理蔗田。甘蔗收获后应马上进行清理蔗田,怎样做呢?有人有一把火烧掉,虽然省事,但蔗叶里大部分肥效给烧没了,要知道蔗叶含有大量的钾、氮、磷、硅等营养元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堆沤,可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它不但增加土壤养分,还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使土壤变得疏松、通透性好。具体做法:首先把田里的蔗叶清理集中铺放在甘蔗行间沟里,有条件的可淋水,再撒上少量尿素(每吨蔗叶约5公斤),以加快蔗叶的分解和腐烂,然后用拖拉机或牛进行开垄时把泥土压在蔗叶上面。有条件的可用广西农机研究所生产的甘蔗碎叶机在地里碎叶,然后进行堆沤,其效果更好,易腐烂,还不会造成耕作困难。
(三)早开垄松蔸。在我区,气温较高,正常年份在立春后砍收,即应马上进行破垄松蔸,做到宜早不宜迟,桂南地区由于冬季基本无霜,可在一月砍收后即开始松蔸。开垄前要注意砍去已拨节的新蔗(也叫秋冬笋)和过高的蔗头,以保证全田甘蔗生长的整齐。开垄方法:将蔗蔸两边的泥土翻犁,让蔗头二分之一露出地面,接受阳光照晒,提高蔗芽温度促进低位芽了就是土表最底下的芽萌发。
(四)地膜覆盖和埋垄。首先要施好基肥,与杀虫剂克百威4公斤混合施在开垄的沟里,如果是冬季和早春砍收要留宿根蔗地,一般要进行地膜覆盖,盖上0.005―0.007毫米厚、60厘米宽的地膜,提高地温及保水能力,可大大提高宿根蔗的发株率和成茎率。揭膜应掌握在外界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揭膜并蛙垄。不盖膜的要在松蔸后10―15天埋垄,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时,露蔸时间宜短,反之则宜适当延迟。埋垄以盖土4厘米以上为宜,如果天旱还要淋上水;如果新蔗苗尚未萌发可喷上除草剂。
(五)及早进行田间管理。宿根蔗早生快发,在田间管理上要突出一个“早”字。
1、要早查苗补苗。第一次是在甘蔗砍收后,在新芽尚未萌发前,即要到蔗地里逐行检查,如果发现蔗行有70厘米的没有蔗蔸或蔗蔸腐烂的;第二是在蔗芽出苗基本结束后,视全田蔗苗的长势和分布进行补苗。补苗一般从本块蔗田中较密的蔗蔸中移栽,或从较大的蔗蔸中进行分蔸补植;也可以从邻近同一品种的宿根蔗里移蔸补苗。总之要保证宿根蔗田的基本苗数(4000株以上),从而才能保证宿根蔗的产量。
2、要及早施肥管理。根据宿根蔗早生快发的特点,田间管理上要比新植蔗提早20―30天。做到早施肥,多施肥,早管理,特别是甘蔗的伸长期的追肥和大培土必须在5月底前完成,最迟不能超过6月初。大施肥大培土不及时,跟不上宿根蔗的生长速度,就会影响到宿根蔗的产量。
由于前造甘蔗收获后从土壤带走了较多的养分,所以施足基肥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认为,总施肥量要比新植蔗多15―20%,而且主要增加在基肥的施用上,因此,我们建议一般地力的蔗地基肥用量为每亩农家肥500―1000公斤、钙镁磷肥75―100公斤、氯化钾20―25公斤、尿素10―15公斤,追肥各时期用量与新植蔗相同。
3、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宿根蔗是病虫的越冬场所,宿根蔗生长发育也较早,因此宿根蔗病虫害的发生较多较早,防治病虫害是宿根甘蔗取得高产的保证,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早进行防治。
上条文章:
下条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蔗种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