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接运油糕的做法元宵各代表什么意思

嘉运东风日产元宵佳节喜乐惠
嘉运东风日产元宵佳节喜乐惠
嘉运东风日产元宵佳节喜乐惠
汤圆滚滚,情谊浓浓,元宵佳节嘉运东风日产,邀您猜灯谜,品汤圆,更有订车豪礼相送。
&天籁最高优惠可达80000元,逍客最高优惠可12000
东风日产400万感恩,一免俱全。东风日产自进入中国以来,累计销量即将突破400万台大关,再一次创造了东风日产奇迹,这一切都离不开广大车主的信赖和支持,是您成就了东风日产在行业及市场越来越好的口碑。东风日产表示,正是由于各位东风日产车主的喜爱和信任,才成就了东风日产400万台的销量,因此这份荣耀将于广大支持东风日产的用户一起分享,同时也欢迎更多的车主加入东风日产&
您认为在西宁哪个地区看车最方便?
城南经济开发区
城东经济开发区
城北生物园区
感谢您参与本次投票!
厂商指导价
电话:400-681-1537
地址: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兴川路6号(总寨向南400米)
青海省西宁市南川工业园区兴川路6号(总寨向南400米) []
8.58-12.98 万
7.98-11.28 万
10.53-15.88 万
9.98-16.90 万
13.98-21.98 万
17.78-29.98 万
18.18-26.98 万
5.98-8.75 万
36.58-48.88 万
技术支持:
扫描关注微信
更多优质服务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
&&&&来源:毕业论文网
&&& 提要:本文对明清两代开封的商业结构、功能以及空间分布的变化进行了较详细的考察,并依据山陕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中叶开封的商业规模进行了估算。
关键词:开封& 商业& 山陕会馆& 捐资
&&& 开封是六大古都之一,北宋时人口超过百万,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城市,它不仅是中心,也是繁荣的都会。明清两代开封为河南省城,其城市规模与繁荣程度不能与昔日的国都相比。关于明代开封城市经济,傅衣凌、韩大成两位曾作过考察①,邓亦兵先生也对清代前期的开封经济进行过探讨②。本文拟在这些的基础上,对明清两代开封城市商业及其变化做进一步的考察。
关于明代开封商业的记述,以清初《如梦录》一书③最详,本文对明代开封商业的考察主要依据此书。至于清代商业,未见像《如梦录》那样详细的描述。不过笔者在实地调查中收集到一批商人会馆碑铭,依据这些碑刻资料,参照方志记载,或可对清代的开封商业得出一些较为具体的认识。
&&& 明代的开封,城周20里,“为街者六十有九,为巷者五十有六,而胡同则四十有二”,共计街巷、胡同160余条。④在开封城内还有一座城中之城,即周王府邸――明太祖第五子朱姆獾亍V芡醺诳獬潜辈浚9里,约占开封全城面积的1/5;该城设有午门、东华门、西华门、后宰门等四门;城墙之外街宽五尺,才允许百姓居住。⑤
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傅衣凌:《明清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2―159页;《明代上的山东与河南》,载《社会战线》1984年第3期。韩大成《明代城市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2页。
② 邓亦兵:《清前期开封城经济初探》,《史学月刊》1986年第2期。
③ 佚名:《如梦录》,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孔宪易校注本。
④ 顺治《祥符县志》卷二《街巷》。
&&& ⑤ 《如梦录》“周藩纪第三”。
明制:皇次子封为亲王,禄米一万石。亲王嫡长子袭封,余皆封郡王,食禄二千石;郡王除嫡长子袭封外,余皆授镇国将军,食禄一千石;郡王孙授辅国将军,食禄八百石;郡王曾孙授奉国将军,食禄六百石;玄孙授镇国中尉,食禄四百石;五世孙授辅国中尉,食禄三百石;六世孙授奉国中尉,食禄二百石。亲王女为郡主,食禄八百石;郡王女日县主,食禄六百石;郡王孙女日郡君,食禄四百石;曾孙女日县君,食禄三百石;玄孙女日乡君,食禄二百石①。周王子孙不断繁衍,到嘉靖时已是“郡王三十九,将军至五百余,中尉、仪宾不可胜计”②。万历年间的记载称:河南“诸藩惟周府最称蕃衍,郡王至四十八位,宗室几五千人”③。故开封城内王府林立,除周王府外,还有曲靖王府、华亭王府、原武王府、瑞金王府、镇平王府、封丘王府、奉新王府、临汝王府、郡陵王府、安吉王府、堵阳王府、汝宁王府、鲁阳王府、颍川王府、应城王府、沈丘王府、汝阳王府、柘城王府、义宁王府、莱阳王府、鄢陵王府、上雒王府、顺发王府、内乡王府,此外还有贾仪宾府、段仪宾府、阎仪宾府等。这些王府宅第“金钉朱户,四门皆有伴当看守”④。
&&& 亲王、郡王等还有大批专门为之服务的文武官员、兵丁人役。周王府有一整套专门机构,外官有“长史(即亲王相)二员,一左一右,审理一员。又有八所:曰典膳所、曰奉祀所、曰典杖所、曰典仪所、曰良医所、曰纪善所、曰工正所、曰典宝所。以上八所之官,典簿厅一员,乃长史司首领,保驾指挥一员”⑤。内官有东西承奉司,“掌管阖府事务,传递本章,与在京东厂司礼监同”⑥;设有“承奉司五员,一管年,一典膳,一典宝,其余轮流管事。伴读不拘数目,俱大帽衣*[衤+散];以下平巾,再以下散官不可计数;其余伴当、校尉各有口粮”。郡王则每府有教授官一员,典膳官一员。此外,亲王设庄民校360名,郡王设民校24名。“王宗男女俱有俸禄,伴当、校尉俱有口粮,文武官员皆有俸给,各色人役俱有工食;各营兵丁俱有饷银,各卫所军丁皆设屯地,地方、火夫见支门差银。”⑦以周王府为中心的一大批王公贵族,以及为他们服务的大小官吏,构成开封人口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_______________
①& 《如梦录》“爵秩纪第四”。
&&& ② 谈迁:《国榷》卷六三,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3983页。
③ 王士性:《广志绎》卷三《江北四省》,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7页。
④&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⑤ 《如梦录》“爵秩纪第四”。
⑥ 《如梦录》“周藩纪第三”。
⑦ 《如梦录》“爵秩纪第四”。
开封是河南省会、开封府治所在,以祥符县为附郭,省、府、县三级官署衙门聚集一地。“各官衙署,俱在周府西南”。布政司署在钟楼西,下设经历司、照磨所、六房十四科,周围为守道署、都事厅、经历司、检校署、照磨署、官库署、案牍署,各官衙署、住宅连绵成片,周边则为书吏居住,也有百数十家。按察司署在布政司西街,路东是管河道署,路西为兵备道署,各官衙署、住宅也有一大片。都指挥使司署在钟楼东街,下设断事司、司狱司、知事署、经历司等;都察院署,在都指挥使司以东;按察院署,在雷家桥西;提学道署,在马军桥南。开封府署在延庆观以西,设清军、南河、巡捕、理刑、管粮等六厅及监狱。祥符县署在相国寺西,分设六房,库、监、清军、东河、管粮、巡捕等署。此外,开封之宣武卫,设指挥一员,巡捕指挥一员,镇抚司指挥使、指挥同指挥佥24员,千户36,百户72,俱世袭。①这三级官署衙门的文武官员,以及隶属书吏、人役为数众多,是构成开封城市人口的又一组成部分。
&&& 除上述王室贵族和在职官吏之外,还有一批退休官宦、乡绅寓居开封。如开国元勋徐达后裔的徐府、张尚书宅、杨总督宅、王兵马宅,以及高乡宦、张乡宦、刘乡宦、李乡宦、陈乡宦宅等等。故《如梦录》有言:“大街小巷,王府、乡绅牌坊鱼鳞相次,满城街巷不可计数,势若两京。”②
&&& 正如傅衣凌先生指出,明代开封的人口结构形成其经济特点,该城商业、手中很大部分是为以周王府为中心的诸多王公贵族服务的。如开封城内有倾销银铺十余家,又有“大倾销处,专做上纳元宝、大小成锭”,这与王府禄银直接有关,周府每年夏秋两季就有20多万两的禄银需要换兑。再如,城中有官营作坊专做各样巾帽,“结帽匠俱是工正所人,专结牛马尾各样巾帽,周府时常发出破网巾一二十顶洗补,上定圈及羊脂玉、碧玉、玛瑙、紫金等圈”;伞铺制造的销金曲柄伞、黄青蓝捉影雨缉闹龙伞等,是为亲王、郡王等出门仪仗之用;“响糖铺,做造十连、五连、三合桌各样糖果”,也是为供应“王府征纳”的③。又有扎彩匠做显道神,“五尺高、六尺围圆,王府出殡皆用此物”④;南薰门外有周王碗店,备有禹州神所产磁器碗盏,“周王按节迎节,在此洽酒、更衣,即为行宫”⑤。
&&& 为文武百官所需服务的,如纱帽铺“专做王侯、大小文武官员冠巾,金、玉、犀角、玛瑙、乌角等带,并女冠等类”;有“官帽铺、制官帽、幞头之类”;有“绦儿匠制造印绶、儒绦、钩穗、裙绦、结挂”;又有“帽巾铺三二十家,定做百样巾帽”;皂靴铺,“定做选材通衬文武官样、四缝掐金男女朝靴”⑥。
开封为中原文化胜地,是文人雅士汇聚之所。而作为省城、府治所在,每年前来应考的举子人数众多,故经营文化用品的商铺为数不少。开封城内至少有纸店8家、柬帖铺3家、笔铺数家,以及书铺、画铺、刻字、造玉牒册、揭裱书画、翻刻经书、手卷店、轴丈铺、古董铺等;纸店又有红纸、京文纸、古连纸之分。⑦所谓“柬帖”乃是王公贵族、官宦大员、文人墨客之间礼尚往来之必须,至于“玉牒册”,显然是专为王府需要服务的。
_______________
①& 《如梦录》“官署纪第五”。
&&& ②&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③& 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第156―157页。
④&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⑤& 《如梦录》“关厢纪第七”。
⑥&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⑦&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专营妇女用品的商铺也很多,如大隅首一带多卖绸缎、首帕、汗巾、伞扇、胭脂、针、粉、丝带、帐子、围裙等店铺;城隍庙前街有“打银铺二三十家,卖宝器、珍珠、翠花铺”;杨家胡同口有“静一”打银铺,“专一打龙凤花草、山水人物,瓮嵌累丝、干帖真金、管化十成”;都司署以西有三条巷子,每巷有梳子店三二十家,“俱卖四川黄杨、福建荔枝松根净齿精致梳栊”;少司马“恩荣三世”牌坊下卖胭脂、宫粉、香袋;钟楼下有各种香铺,卖合香、攒香、俺答香等。再如临清首帕店、银花青丝汗巾、潞绸店等都是专供贵族妇女享用的高档消费品。①
&&& 餐饮、旅店业也是开封商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品种全、档次多,可以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鼓楼、大隅首一带多高档酒楼饭店,“各样美酒、各色美味佳肴,高朋满座,又有清唱妓女伺候”,以适应达官显贵及富商大贾的消费需求。其他各街酒店饭馆则面向更加广大的消费群体,或以特色风味,或以大众饮食为主。如按察司署西有“羊肉面店,日宰羊数只,面如银丝,扁食夺魁,各府驰名”;钟楼往南有“大馆卖猪肉汤、蒜面、肉内寻面诸食美味,阖郡驰名”;封邱府角“酒饭各样生意,排门皆是”;长史司署以南、大隅首至县角,各类饭店、酒肆、切面、素面、皮酢、烧黄二酒、火烧、烧饼、饮食粗馔等铺连绵不断。至于推车、摆摊出售各种风味食品,如羊肉车、牛驴肉车,油糕、煎饼、扁食、粽子、油粉等,则更多地适应了下层百姓的消费。②
&&& 不少酒店是连带住宿的,如大山货店街往南有“专住妓女、过客酒店”;甬南新店“俱住货客、妓女,尤多饭店、酒店等铺”。大相国寺后院有僧舍二三百家,专门接待“过往官员及大商、茶店、清客等众”下榻,并“摆酒接妓,歌舞追欢”⑧。城外西关、南关的饭店、酒馆、旅店、过客店“排门挨户,生意不亚城内”。城关的饮食服务业主要接待往来贸易的各地客商,故餐饮、住宿、娱乐乃至运输、中介等项服务更为集中。如西关之马市街,有“骡马大店,顾写脚力,此处是八省通衢之地,故大店有三五十座,内住妓女无数,两边生意挨门逐户”④。
&&& 表1是依据《如梦录》记载对开封商业店铺所做的不完全统计,请参见。
除商业店铺之外,开封庙会市场也十分繁荣。如东岳庙,“每年三月二十八日圣诞之辰,五日前会起,进香、做谯,拥塞满门。所卖各样货物遍地皆是,棚搭满院,酒饭耍货,诸般都备”⑤。尤以城隍庙会所售商品最多。傅衣凌先生曾依据《如梦录》,将城隍庙
________________
①&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②&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③&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④& 《如梦录》“关厢纪第七”。
⑤&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 资料来源:《如梦录》“街市纪第六”、“关厢纪第七”。
会贸易商货列表①,本文略做调整,转录如下(见表2):
____________
①& 傅衣凌:《明代历史上的山东与河南》。
开封城内商业最繁华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大小山货街、钟楼、鼓楼、大隅首等处,这里聚集了一批较大的店铺和字号。如大山货店街,北有倾销银铺、打金店、正升字号店、大杂货铺,东至大店街角;往西路南有杂货店,如松字号店,均卖杂货、扇子;北面一带“俱是楼房,有百余间”。小山货店街,北头俱是字号店,有红纸店、京文纸店、倾销银铺、合森字号、生熟药材铺等;路东有老庄家茶叶店、各品芽茶,往南俱是药铺、扇儿铺;路西有张时天店、古连纸铺,又有倾番丝银铺、南北香料、药材店、羊皮、磁器店;往南有打金店、皮金铺、生熟药铺,直至南口。钟楼附近俱是京货,又有灌香刷牙抿子、耳勺、帽靴、皮箱、描金卷胎漆盒等货;有绦儿匠,制造绶带、儒绦、钩穗、裙绦、结挂等;路南,卖首帕、雨伞、连笼、桌围等物,有帽巾铺三二十家,定做百样巾帽;又有香铺,售卖合香、攒香、俺答香及香袋等。鼓楼南出售皮匣大箱、冠带帽盒、文具簪匣、七寸枕箱等货,“皆是重铜饰件”;鼓楼西有轴丈、毡货、缎店、广福店、糖店、六安芽茶、余芳缎店、南酒店等各色店铺,直抵大隅首。大隅首大街,往南有药铺、羊油、蜡烛、成衣、染坊、茜红毡店、纸店等铺,至总圣庵;复回向东,有高烧酒、临清首帕、汗巾、雨伞、葛巾、针粉胭脂、梭布店,再东有绒线铺、临清首帕店、银花青丝汗巾、帐子、围裙、余深缎店、潞绸店、关家倾销铺、陈汉章南鞋店、青铜镜铺、花柬贴、纸张等铺,直至大隅首。其他如旋匠胡同、布政司署、按察司署、开封府角、县角、李琏胡同、察院东街、都司署、州桥等处,店铺也很繁盛。①
&&& 开封城内汇聚有全国各地的商货,如山西潞绸、临清首帕、吉阳夏布、六安芽茶、四川黄杨木梳等,以及“京、杭、青、扬等处运来粗细暑扇、僧帽、头篦、葛巾、白蜡等货”。鼓楼南之马道街汇聚有皮箱、帽盒、文具簪匣、枕箱等各种箱匣,以及抿子、舌刮、眉掠等货,“京城、临清、南京、泰安、济宁、兖州各处客来贩卖”,“每日拥塞不断”②。这些商货除供本城消费之外,也有一部分销往各地。开封城外,东关“陆路通南京、浙江、山东”;南关“路通川广云贵诸省,贸易甚众”;西关大梁门外,“路通京师、山陕,使客都会,车马驰集,店房烟凑”;北关安远门外,“路渡黄河,通临清入京师之东路”③。尤以西关外之马市街商贾往来最盛,“早晨牛驴上市,午间骡马上市,有过客买卖;骡马大店,顾写脚力,此处是八省通衢之地,故大店有三五十座”④。这些购买骡马或雇写脚力者,主要应是从开封贩货运销外地的商人。
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柴草、煤、木炭、蔬菜等,多来自周边各县,每日从城关各门进入。如西关大梁门外,“五更时鲜菜成堆,拥挤不动,俱是贩者来买,灯下交易;城门开时,塞门而进,分街货卖”⑤。开封还有一大批走街串巷的商贩,如:摇博浪鼓卖白布、绵稠、山缣、女红用品的货郎;洗镜、绱鞋、磨刀剪、补锅锔碗、定秤张罗、劈柴铡草、栓扎鞍架、扯络鞭子的各色匠人。又有卖茯苓糕、炒栗子、蜜果、瓜子、咸豆、烧鸡、鸽雏、猪头肉、牛羊驴肉,各色果品瓜瓠者,或设摊街头巷尾,或推车挑担走街串巷叫卖。至于四时节令商品,如上元时节卖花灯、元宵,端午节卖粽子、油馓、百锁、排线、朱砂、雄黄、艾虎、菖蒲;五六月卖凉席、蒲席、暑扇、葛巾、西瓜、甜瓜、莲藕;中元节卖烧纸、金银;中秋节
_______________
②&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③& 顺治《祥符县志》卷一《关梁》记明代事。
④& 《如梦录》“关厢纪第七”。
⑤& 《如梦录》“关厢纪第七”。
&&& 崇祯十五年李白成围攻开封,统治者掘开黄河大堤,汹涌的河水吞没开封城,明代繁华的街市荡然无存。清代的开封是在一片废墟上重建的。顺治《祥符县志》记载:明代开封之“坊街市巷,民居星罗……自壬午河决沦陷,旧所有者百不存一,迩来官署民廛轫构未半”②。康熙元年巡抚张自德重修开封府城,二十七年增修城楼角楼。清代开封城的修建仍依明代旧制,城周20里,但由于积水在城中形成多处水坑,如龙亭坑淹没了周王府,还有徐府坑、包府坑、马府坑等,清代开封城的实际面积比明代小了许多。③
&&& 康熙中叶开封城市商业渐有起色,这从商税收入的增长可得到证实。康熙元年祥符县额设牙帖289张,实征税银304.311两,其中府帖银130.746两,县帖银165.3两,老税银8.265两。到康熙四十九年县帖新增税银521.4305两,府帖新增税银412.4317两;雍正五年又报出盈余银242.689两。④与康熙初年相比,增长两倍以上。不过此时的开封,远未恢复明代的繁华,“城中市廛辐辏处惟汴桥隅、大隅首、贡院前、关王庙、鱼市口、火神庙、寺角隅、鼓楼隅最盛”⑤。
&&& 清代的开封仍是省、府、县三级衙署设置地,文武官员及各类学子仍保持相当数量,但城市人口中已经没有了昔日数量庞大的王公贵族。人口结构的这一变化,反映在商业结构上就是奢侈品比重的下降,民生日用品所占比重的上升。
&&& 首先,粮食成为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清代开封人口中已没有了王公贵族,也没有了巨额禄米发放,城市居民乃至文武官员所需粮食主要来自市场。《祥符县志》“市集”条记载该城主要的粮食市场有四:“曰西门杂粮市、曰南门杂粮市、曰曹门杂粮市、曰北门杂粮市”;“居货”条下另外记有:“市籴谷米曰坊子,旧在宋、曹二门、州桥及京山府前、柘城府前,今在东西南北四门及县前街。”⑥宋门、曹门均在城东,州桥在南门内之汴河上,京山府在西门内。明代周王府占据城区的北部,故粮食市场分布于东、西、南三个方向,北门没有粮食市。清代周王府邸荡然无存,开封东西南北四门及城中均设有粮食市场了。此外,朱仙镇米商在开封粮食业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详见下节)。
_________________
①& 《如梦录》“小市纪第八”。
&&& ②& 顺治《祥符县志》卷二《街巷》记明代事。
③ 邓亦兵:《清前期开封城初探》,《史学月刊》1986年第2期。
④& 乾隆《祥符县志》卷一○《杂税》。
&&& ⑤ 康熙《开封府志》卷九《城池》。
&&& ⑥& 乾隆《祥符县志》卷六《建置志》:光绪《祥符县志》卷九《建置志》。
除粮坊之外,乾隆《祥符县志》还开列了其他“居货”之商的分布变化,如“布帛店旧在西大街、钟楼东、鼓楼北及大隅首东西街,今多在布政司街;巾帕店,旧在钟楼东,今多在老府门西”;“纸店,旧在山货店(街),今多在土街”;“茶肆旧在茶食王角,今多在各官廨前及街巷口”等①。该志刊于乾隆四年,所谓“旧”当是指明代,所谓“今”应是指修志之时,即清代前期。光绪《祥符县志》所记“居货”之商的分布,与乾隆志相比略有变化,并增加了油店、果子、海味、洋布洋货等店铺。其中,洋布洋货是清中叶以后输入的新商品;油店、果子店、海味店实际在明代即有。我们依据乾隆、光绪两志记载,将其整理列表如下:
_______________
&&& ①& 乾隆《祥符县志》卷六《建置志》。
与前文表1相比,明代数量众多的倾销银铺已杳无踪迹,布帛店也有明显变化,专为王公贵族消费的高档商品减少,为普通百姓消费的民生日用品成为开封商业的主体。从商业分布看,明代集中在繁华商业区――大小山货店街、钟楼、鼓楼、大隅首、城隍庙街的店铺,清代逐渐散布于城内各街。商业布局的分散化趋势,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开封商业的主要功能已从满足王公贵族、外来客商的需要为主,向满足一般居民日常消费为主转化。
&&& 清代中叶是开封商业的时期,这从各地商帮在开封所建的众多会馆明显可见。光绪《祥符县志》卷一《实测县城图》中标有十几座会馆的位置,计有:浙江会馆、山西会馆、江苏会馆、安徽会馆、江西会馆、两广会馆、两湖会馆、山东会馆、八旗会馆(又名直奉会馆、冀宁会馆),以及天后宫(即福建会馆)、覃怀祠(即怀庆会馆)等,都属地域会馆;炉食会馆、盐梅会馆则为会馆。①其中,浙江会馆始建于康熙中,可能是创建最早的一个。山西会馆,即今之山陕甘会馆,始建于乾隆中叶,道光、同治年间重修(详下)。安徽会馆、江苏会馆、两广会馆、八旗会馆等均建于道光年间;两湖会馆建于咸丰七年;覃怀会馆为嘉庆中河南本省怀庆府属八县商人集资筹建,光绪、民国年间增修扩建。清末、民国年间开封又陆续兴建了更多的会馆。②
&&& 在上述众多商人会馆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只有山陕甘会馆。该会馆坐落于开封市中心的徐府街,馆址即明代开国元勋徐达裔孙奉敕修建的徐府旧址。会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的主要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坊、拜殿、卷棚和大殿,左右两侧的建筑有:东西翼门、钟鼓二楼、东西配殿、东西跨院等。③会馆建筑布局严谨、装饰精美;丹青彩绘,金碧辉映;木雕砖雕,栩栩如生。该会馆于1986年定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内保存有碑铭数块,从碑文记载中我们可以较清晰地了解会馆创建重修的大致过程。④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光绪《祥符县志》卷一《舆图志》。
&&& ②& 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06―207页。
&&& ③& 开封市地方志编委会、开封市文物事业管理处合编:《山陕甘会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21页。
&&& ④& 笔者曾于1991年、l999年两次前往开封调查,以下所引各碑均为调杏时抄录。
据嘉庆十七年《山陕会馆晋蒲双厘头碑记》记载,该会馆始建于乾隆中叶,为山、陕二省商人所共建。碑文曰:“汴省徐府街有山陕商民创建会馆,修立大殿,祀关圣帝君,接檐香亭五间,旁构两庑,前起歌楼,外设大门,庙貌赫奕,规模宏敞。每逢圣诞,山陕商民奉祭惟谨。渐次日久,风剥雨蚀,丹青涣漫,庙貌日就倾圯矣。嘉庆四年老会首张恒裕、车日升、昭余馆、保元堂等集山陕商民曰:圣庙创立业卅余年,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前人既已创建,后人若不增修,一非妥侑圣神之道,并失前辈向善之诚。可公同议处各行抽取厘头,以为每岁添设重修之费……同事者举称为善。”从嘉庆四年上溯三十余年,当在乾隆三十年前后。嘉庆四年由老会首张恒裕等人倡议,山陕商人抽厘集资,为会馆修缮之用。此后会馆陆续增修扩建,如道光五年在大殿前添建牌坊一座,道光十八年重修牌坊,钟楼和鼓楼可能也是这一时期增建的;同治三年重修后道院。①清代后期甘肃旅汴商人加入进来,会馆易名为山陕甘会馆。光绪二十八年三省商人在大殿后增建了一座春秋楼,可惜未能保存下来。②
道光十八年《山陕重修牌坊碑记》记载:会馆“拜殿前置有牌坊一座,创于道光五年。迄今……柱头旋侧,难经风雨之飘摇。爰邀首事,速议重修……共成集腋之裘。费约千缗,咸乐解囊之助。夏日督工,秋风告竣”。该碑分别开列了各行商号的捐资数额,合计捐钱1027千文。我们将其按行业分类列表如下,请参见表4。此外,兵部侍郎栗毓美也捐银200两。
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据嘉庆十七年《山陕会馆晋蒲双厘头碑记》、道光十四年《重修山陕馆增制宝幔銮仪碑记》、道光十八年《山陕重修牌坊碑记》、同治三年《重修后道院记》等碑。
&&& ② 《山陕甘会馆》,第6页。
&&& 同治三年《重修后道院记》碑,镌有此次集资各行商号的捐资数额,请参见表5。其中,朱仙镇米商捐资323.8两,占集资总额的21%;平遥票号日升昌、协和信、蔚盛长、义盛长各捐银100两,百川通捐银30两,合计为430两,占集资总额的28%;其余各行商号捐资均为制钱,多者200千,少者仅二三千文。这里,以每银一两折钱1400文①,总计捐资为千文。
&&& 从表4和表5可见,山陕商人在开封经营的主要有、粮食、烟草、皮货以及酒、油等业。其中,以金融业资本最为雄厚。不过,明清两代开封的金融业发生了较大变化。首先,随着周藩的消亡明代为数众多的倾销银铺已杳无踪迹;其后,传统的典当业逐渐被新兴的票号所取代。在乾隆中叶朱仙镇山陕会馆的集资中,祥符县当商曾捐银1100两(详下),尽管不知道有多少家当商参与,但无疑显示了极强的实力。道光年间开封山陕会馆的集资中,长庆典、福兴典、天成典、永成典、公茂典、日隆典、恒裕典、仁裕典等八家典当商各捐钱50千文,合计为400千文;虽然仍居各行业之首,但实力似已不如乾隆时了。在同治初年的集资中,原来的八家典当商只剩下公茂典一家,而平遥票号已在开封金融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 朱仙镇米商在同治年间的捐款中所占比重超过20%,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清代开封城市粮食供应除来自河南本省各州县之外,大宗粮食的水运线路有二:其一,山东、直隶粮食由运河抵临清,转卫河“达于彰(德)、卫(辉)二府之楚王、道口等处”,然后转运开封;其二,从南方北上的粮食由“淮河之正阳关以达于陈州府之周家口”,转贾鲁河北上抵朱仙镇,再陆运开封。每遇开封一带缺粮,清廷往往下令正阳、临清二关减免粮食税,鼓励“商贾装载米麦粮食等项,贩至豫省粜卖”②。从山东、直隶而来者以小麦、杂粮为主,从南方北上者则以大米为主。开封城南的朱仙镇汇集有大批米商(见表6),凡遇开封城内缺粮,除商人贩运之外,政府也多派人赴朱仙镇运米以救饥。③故朱仙镇米商在开封粮食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封从朱仙镇输入的商品远不止粮食一项。朱仙镇在开封城南四十余里,是清代著名的四大商镇之一。大体而言,南方商品北上至朱仙镇主要有东、西两条路线:东路江南商品溯运河、淮河至周口;西路湖广商货则溯汉水至赊旗,水陆接运抵周口,然后从周口转贾鲁河北上朱仙镇。在周口和赊旗的考察中,我们看到从南方北上的所谓“杂货”主要有绸缎、布匹、糖、纸张、茶叶、磁器等④,这些商品当也是开封从朱仙镇输入的主要商品。表6所列是乾隆年间朱仙镇重修山陕会馆捐资商号的行业分布统计。从表6可见,参与此次集资的商人商号多达千余家。除前述粮食之外,杂货、缨帽等商品主要是供应开封的,开封城内销售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此系道光十八年《山陕重修牌坊碑记》中显示的银钱比价。该碑除商人捐款之外,兵部侍郎栗毓美捐银200两,折钱279.850千文,平均每两折钱1400文。
②& 河南巡抚尹会一《尹少宰奏议》卷七《河南疏六》。
③& 常茂徕:《汴梁水灾纪略》,河南藏抄本。
&&& ④& 许檀:《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清代河南赊旗镇的商业》。
的烟草、茶叶等商品也是由朱仙镇输入的。此外,祥邑当商在这次集资中共捐银1100两,数量之巨充分显示了开封与朱仙镇的密切联系。①
&&& 皮毛制品是陕西的主要特产。如泾阳县“皮行甲于他邑,每于二三月起至八九月止,皮工齐聚不下万人”②;大荔县“聚各色生皮,熟成,四方商贾多来售者”,“每年春夏之交万贾云集”;当地商人“挟赀远贾,率多鬻皮业”③。开封的皮货当也是陕西商人从家乡贩运而来。水烟则为甘肃特产,王新《青烟录》记载:“水烟者,起于甘肃之兰州。兰州五泉山下产烟草,既制,必隔水吸之,入腹而后吐,醉人尤易……初时人畏其力猛,食者绝少,渐自秦而晋,而豫,而齐鲁燕宋,大江以南,今且遍天下无不至矣。”④同治年间陕西巡抚蒋志章的奏报称:“甘肃口外物产,如皮货、水烟等项均属大宗”;“川甘东去之商,以水烟、药材等物为巨贾”⑤。清代后期甘肃商人加入山陕会馆,水烟应是他们贩来的主要商货。
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参见许檀《清代河南朱仙镇的商业》,《史学月刊》2005年第6期。
&&& ② 卢坤:《秦疆治略》《泾阳县》。
③& 乾隆《同州府志》卷一一《食货志》;道光《大荔县志》卷六《土地志》;乾隆《大荔县志》卷三《风俗》。
④ 王D:《青烟录》卷八《食烟考》。
&&& ⑤ &陕西巡抚蒋志章奏折,引自彭泽益《近代手史资料》第1卷.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601、600页。
汴绫是开封著名的手工业产品,唐宋时曾为贡品。明代开封西亭府以南有机房,“织包头、首帕、素缣、裱绫、画绢、罗底等货”;西华门以北第二道街内也是机房,所织产品有“花素生缣、乌绫包头、秋罗、长绢、护领等货”①。这些机房可能属官府手工业。清代,开封民营丝织业有较大发展。著名的“景文州”汴绫庄为山西洪洞县景文州于明末清初创办,乾隆年间已发展到织机90余张、雇工200多人。其产品有绫绸、首帕、纱包头、扎腿带、黄绫,以及白纱、彩绸、手幅、束腰带等,各种产品的颜色、尺寸、重量均有一定的规格和等级。清代中叶“景文州”在开封至少开设有五座分号:景文州麟记、景文州瑞记、景文州兴记、景文州纯记、景文州成记,这在同治八年景氏家族《庸德堂公分业帐清单》有明确记载。不过,此时的“景文州”已是负债累累,分家《清单》登载的债款高达银16269两,钱13700余串。②比较表4和表5也可看出,同治年间汴绫行的实力已不如道光时了。
&&& 前文表4和有5中的蒲州、太平、稷山三会,是山西蒲州和太平、稷山两县商人各自所建的同乡组织。嘉庆年间蒲州商人曾依照老会首张恒裕等人的倡议为会馆集资,《山陕会馆晋蒲双厘头碑记》记载其经过曰:“蒲属本小利微,力薄费繁,不能望人项背。谨遵前议与本行同约:铺中每进一千抽取二文,银数亦然。自嘉庆四年五月初二日起,洎十三年正月初二日止,共抽钱三百八十三千一百四十七文,节次交清,老会首收存,以为每岁补葺之用。”此次集资从嘉庆四年五月至十三年正月共八年零八个月,参与集资的商人商号计有40家,其中抽厘最多者为33.147千文,最低者仅448文,共抽收厘金383.147千文,平均每年抽厘44千文。以碑文所记2‰的抽厘率折算,平均年经营额只有22000千文,嘉庆初年的银钱比价以1000文计,折银为2.2万两。看来蒲州商人确实是“本小利微”,经营规模十分有限。
太平会的规模稍大些。道光十四年太平县商人曾单独集资为会馆添置宝幔仪仗,《重修山陕馆增制宝幔銮仪碑记》记述其始末言:“中州之山陕会馆,道光丁亥岁所修葺焉,美哉轮美哉焕,巍巍乎为中州之盛观。太平商民贸易于兹土者既多,生理日臻茂盛,莫不仰沐神庥,咸被默佑也。既洁斋而将事,必隆仪以告虔。合会等众踊跃输诚,各解囊橐,共襄盛事。不旬日之间而捐钱陆佰陆拾有奇……因敬制神前宝幔、台殿彩檐以及旗帜伞盖、銮舆仪仗,俱美备焉。”此次参与集资的商人商号共70余家,捐资最多者为50千文,最少为1千文,共捐钱660余千文。蒲州商人将近九年时间才集资383千文,而太平商人“不旬日之间”捐钱660余千,显然太平县商人不仅数量超过蒲州,其商业规模和经济实力也比蒲州为强。在道光、同治年间的会馆集资中,太平会的捐款也比蒲州会高出不少。
在对周口、赊旗和朱仙镇的考察中,我们看到杂货是山陕商人经营的重要商品。所谓杂货,主要包括绸缎布匹、纸张、磁器、茶、糖等。不过,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开封的山陕商人较少经营此类商品,它们当是由河南本省或其他各省商人经营的。
__________
&&& ①& 《如梦录》“街市纪第六”。
&&& ② 参见魏志千《清代开封景文州汴绫庄的发展》,《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3辑,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03―321页。
&&& 彰德府武安县商人在开封经营绸布业者为数不少,其绸缎多贩自苏州。武安商人在苏州建有会馆,光绪十五年《武安会馆碑记》记言:“我豫武安之业锦绮纨觳者,置邸大梁,贾贸滞鬻于苏,盖有年矣。顾未有馆舍,光绪十二年春阎君步锦等谋于众”,集资营建,至十五年落成。①除江浙绸缎之外,武安商人还经营山绸业。《武安县志》记载:“山绸一名取丝绸,多在开封营业。鲁山、密县之取丝绸,南阳、镇平之八丝绸,俱派专人采办,运汴销售。”清末该县商人在开封设有德庆恒、德庆成、德庆丰、德茂恒四大字号;在众多商号中“绸布以开封贾三合”最久,并在郑州、卫辉均设有分号。②清末,武安商人在开封也兴建了自己的会馆。③
&&& 开封经营麻业的店铺也有数十家,其中以“曹门大街恒隆号门面特宏敞,货品特丰裕,沽客特拥挤”,有开封“麻商巨擘”之誉。该字号为通许县前傅村夏二公创建,夏公于道光末年来汴经商,“南采六安、固始之货,北给豫晋直鲁之用,以汴垣为屯售中枢”,渐“崭然露头角”。夏公经商重信誉,故“南人极信仰之,周口、黄埠、叶集等处各商家之富有麻货者,其他沽客虽出善价不肯售,日吾俟我夏公也”。至同、光年间恒隆麻店已成为开封麻业之冠。④
&&& 怀庆府商人向以经营怀药著称。怀庆府各县所产药材甚丰,种植亦广,尤以地黄、牛膝、菊花、山药为最著,合称“四大怀药”。怀庆府商人早在康熙年间即在汉口建立专营怀药的怀庆会馆,乾隆时改称覃怀药王庙⑤。清代中叶该帮商人在禹州建有怀帮会馆,在周口建有覃怀会馆⑥,开封的覃怀会馆可能也是以经营药材业为主。
&& &又据《鄢陵志》记载,该县“磁器自南阳舍(赊)旗店来,杂货自淮宁周家口来”⑦。赊旗镇有一条长街名磁器街,汇集于此的磁器多来自湖南、江西,是溯汉水而至的。鄢陵为开封府属县,由此推论开封市场上的磁器至少有一部分来自湘赣,在开封经商的湖南、江西商人可能经营磁器。就各种商货的产地而言,我们估计在开封的闽广商人可能多贩运茶、糖及洋广杂货,而江浙商人中当会有从事绸布业者。
_____________
①& 苏州历史博物馆等编:《明清苏州工商业碑刻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64―365页。
&&& ②& 民国《武安县志》卷一○《实业志》。
③& 王兴亚:《明清河南集市庙会会馆》,第201页。
④& 民国《通许县志》卷一四《艺文志》。
⑤& 民国《夏口县志》卷五《建置志》。
⑥& 许檀:《清代河南的商业重镇周口》。
⑦& 同治《鄢陵文献志》卷九《风俗》。
前面我们曾依据嘉庆年间蒲州会的抽厘金额,估算出蒲州商人的年经营额为2.2万两。在表4和表5中我们看到,道光年间山陕商人的集资总额为蒲州会的34倍,同治初年为41倍。若以蒲州商人年经营额为基础进行折算,则道光年间山陕商人的年经营额约为75万两,同治初年为90万两。除山陕商人之外,清代中叶聚集开封的还有江浙、闽广、安徽、两湖、直隶等省商人,就所见资料这些商帮的经济实力都不会超过山陕。这里,我们以山陕商人的经营额占全城商业的30%―50%估算,则开封全城的商业规模在150万―300万两之间,取中为220余万两,这一数字明显低于洛阳、周口和赊旗每年四五百万两的经营规模①。洛阳是一个府城,周口和赊旗在行政建制上不过是一个镇,开封作为省会城市,其行政地位和城市规模远高于洛阳、周口和赊旗,而商业规模反逊于后者,这多少令人感觉意外。不过,如果将开封山陕会馆的捐资与周口、赊旗、洛阳会馆相比,其数额确实要小得多。周口、赊旗、洛阳会馆的捐资都是以银两计算,捐银最多者高达数千两;而开封会馆的捐资主要是以钱计算的,与商业规模小得多的北舞渡一样,这说明开封山陕商人的经营规模确实有限,缺少资本雄厚的富商大贾。进一步开封会馆的商人构成,我们看到捐资商人中除蒲州、太平、稷山三会中可能有一部分行商外,其余多为坐贾,而这三会的捐资合计不到总额的10%。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开封商业是以零售为主的,主要是为本城居民的消费服务,而批发、中转贸易功能则集中在城南的朱仙镇。如果这一分析大体不错的话,200余万两的年经营规模已是相当可观了。
以上考察我们看到,由于人口结构的差异,明清两代开封城市商业结构有较大变化。明代以周王府为中心的众多王公贵族,在开封城市商业中形成一个庞大的高消费群体,使该城的消费档次相对较高,奢侈品、特殊商品的贸易占有较大比重。另一方面,由于各地商人和大批商货的云集,开封也成为华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商品集散市场,开封商业除为本城居民服务之外,也有部分商品转销外地。开封城关有很多客店和骡马大店,为往来客商的住宿、贮货、运输服务。清代由于上述高消费群体的丧失,开封城市人口的消费档次明显下降,商业构成中民生日用品比重上升。清代开封商业主要是为本城居民服务的,以零售业为主,其商品多来自朱仙镇,集散功能十分有限。该城的商业布局也随着消费群体和商业功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明代集中在繁华商业区的大批店铺,清代逐渐分散到各街区。明代诸多过客店和骡马大店,在清代的文献记载中也难觅踪迹。不过,清代各地商人在开封兴建了很多会馆,这些会馆为商人提供贮货、停居服务,部分替代了客店的作用。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山陕商人应是清代中叶开封商业中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依据开封山陕会馆的集资金额,我们估算清代中叶开封商业的年经营规模为200余万两。这一规模明显小于洛阳、周口、赊旗等行政建制,远低于开封的商业城镇。不过,考虑到开封商业是以零售业为主,批发、中转贸易多集中在城南的朱仙镇,其规模已属可观。当然,在清末朱仙镇衰落之后,开封商业的这一特点会有变化,批发、中转功能当有所增强。
明清时期的开封商业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泡泡油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