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条天赋s7有人发过后几乎不知道

优秀网页设计联盟-SDC-网页设计师交流平台-听讲座,聊设计,找素材,尽在优设网
下一篇 继续涨姿势
阅读本文需 7 分钟
:非科班想学手绘的同学多少犹豫过,自己是否有天赋。今天晒一个业余时间自学画画的同学,从,短短3年,水平已经可以让你献上膝盖了。来看故事吧(已授权)
我有一个朋友,我们大概是10年认识的,那个时候我是油画专业的学生,课余在做电子杂志,她说很崇拜我,会画画又做杂志什么的,我就跟她说都没什么啊,你要是想的话你也可以的。后来我们见过几面,她说她也想学画画,还想出国,但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很担心。
我就给她举了个例子。
当时我在豆瓣有一个,我在里面放了我在网上找到的希特勒画的画,那个相册目前的访问数据如图:
当时给这个相册留言的大多数内容基本都是构图差啊,没透视啊,难看啊,果然不是专业水平,还有很多人在画的下面开始评论起希特勒其人。
但我一直没有关闭评论,只是把相册介绍改成了:
画画这个事情,不在于你是谁,不在于工具,不在于何时何地,不在于功底,不在于学历,唯一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地去画这个动作而已。请观者,再善良一些,不要冒充专家,谢谢。
我当然也有放我自己的画在豆瓣,但我对我自己的水平是非常了解的,我画画很差,只是碰巧学了这个专业而已。但豆瓣上那时候还是门外汉比较多,对我的赞美也比较多,反正只要发上去就会有人觉得好。
于是我就跟我那个朋友说,你想画就去画吧,只要开始动手就比什么都好,不用怕画的不好看,不懂画的人太多了,你能画出来就比很多人强啦,而且你发出来只要被人一赞美,就会立刻信心倍增,越画越好。
于是我那个朋友就开始画画了。
这是她12年刚开始学素描时的作品:
(注:她每一幅画之间都有很多画在积累,不是一下子就画的那么好的,我只是选了每个时间段的代表作,她一开始学画的时候还是学生,时间比较多,去年还是前年开始工作的。)
一个月之后:
13年的时候开始画人像:
开始往超写实靠拢:
跟上幅作品相隔一个月后的局部特写:
13年和14年的对比:
15年画的局部:
两个月前:
虽然说她在超写实的路上走的有些太抠细节,忽略整体而显得僵硬,但是已经达到了可以让我献上膝盖的水平。
而且她也有好好学习好好实习好好工作好好加班,这些作品完全是挤时间画的!!!
同时她还在学意大利语,已经达到看原版电影的水平,再次献上我的膝盖_(:зゝ∠)_
所以还说什么呀,怕什么没基础啊,画一百条直线总会越画越直吧,有担心的时间快去画画吧!!
为了点题说一下【天赋】。
我觉得天赋对于画画的人来说是最不重要的了,因为天赋再好你不好好画就是伤仲永了啊,没有天赋完全可以靠努力和勤奋成为大触。
重要的与其说是天赋,不如说是认真!
想系统一点好好打基础就去找个靠谱点的素描班先画三个月石膏几何体,不过在这之前还是自己买纸买笔找本喜欢的画册照着画画看,或者照这个帖子里其他人的做法,练线条,如果没有觉得枯燥就去报名学习吧,如果觉得枯燥就别浪费钱了,画画是个苦差事。
有点耐心先,打好基础,想画得像就要练好线条,多看你喜欢的大师作品,不要急于求成,多临摹,多感受。
我说天赋不重要是因为真正有天赋的人太少了,如果把天赋看的很重要的话,那么会有很多人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了。
我觉得天赋比较倾向于精神力,就好像有的人画的再像再好但是没有灵气,看着画面僵硬,会觉得“死”,这个灵气就属于天赋。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而石膏几何体是素描的基础,当年我有个老师说,现在要是有谁说自己画得特别好,让他画个石膏几何体就知道到底好不好了,越基础的越体现基本功。
工具其实真不太重要,有人用圆珠笔用粉笔依然能创作巨制。
其实,如果只是琢磨细节,谁画4年出来都这个水平。画得像其实很容易,照着画就行了,但要再进阶到艺术层面就很难了。
有人说画画是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而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标准,喜欢就好啦,不过基础还是要的。
引用 @和呵呵的评论:
造型准确一般不被认为是艺术天赋,而是执行力强的体现,这种人往往做什么都不会差。造型基础有一套理性而机械的方法论,是易于被理解的,只是不容易执行,因为人心多浮躁。一般被认为的艺术天赋,即使造型不很准也能看出灵气来。他们对色彩、对光、对图形的理解异于常人,他们有些善于把握气氛,有些对节奏敏感,这些本事并非足够专注就能学得会。
引用@嗣书的评论:
绘画,书法,文学,音乐,一靠天赋二靠感悟!努力,认真等字眼透着一股子的无奈。靠努力与认真仅能达到中上水平,弄不好还一身匠气。所以如果没有天赋,请不要轻易将未来压在艺术方面(其实用艺术来概括文学,绘画,音乐等非常不妥)
这是我朋友在豆瓣发的一个教程,不过这要是被我们老师看见,估计会叫她撕了重画,因为所有从细节抠起不照顾整体的画法都是异端。。看看就好,不推荐这么学。
另外我这个朋友是女生。
她最近刚换了工作比较忙,大家看看就好,尽量在这里提问,不要过多打扰她,谢谢大家。
【学好手绘的一些事儿】
绘画是否是设计师的基础?
如何把照片做成手绘作品?
如何练好手绘?
原文地址:
【优设网 原创文章 投稿邮箱:】
================关于优设网================
“优设网“是国内人气最高的网页设计师学习平台,专注分享网页设计、无线端设计以及PS教程。
【特色推荐】
设计师需要读的100本书:史上最全的设计师图书导航:。
设计微博:拥有粉丝量100万的人气微博 ,欢迎关注获取网页设计资源、下载顶尖设计素材。
设计导航:全球顶尖设计网站推荐,设计师必备导航:
八年了,看看苹果邀请函上的那些经典文案
Colorvc :苹果很喜欢在邀请函上暗示发布会的内容,有时候邀请函上的一个词就能直接暗示了发布会上的新产品,下面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梳理下...
正如同你所看到的,充满魅力的卡片式设计已经不仅仅是设计趋势了,它早已流行开来。这种设计手法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占据主流的移动端,响应式设计成为标准配置,...HTML5 Zero 收录来自各个网站的网站模版资源,不过它并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精挑细选后的结果。在这网站上收集的模版都支持响应式网页设计,也就是能够依照...编者按:经常看Dribbble和Behance的同学可能早就听说过Tubik Studio 这个工作室,他们的UI设计案例和图标设计一直以简约传神而著称,色...Ouven:2016年结束了,前端技术的发展也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那么未来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这里就个人发表下意见,欢迎点评。 趋势系列: UX设计丨《...我在刚刚做设计的头三年经常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些错误现在稍不注意还是有可能会犯。大部分的错误都是在创业公司工作时犯下的,后来去了国际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的资...编者按:后期高手@泼辣熊科技
来给大家开课咯!今天的教程是专门针对新手写的后期术语科普,全文深入浅出,透彻易懂,附上简述的实现方法,如果你还不懂移轴摄影、...编者按:发了那么多的VR设计教程,不过有些设计师对这个行业还不是很了解。今天这篇文章,从VR的概念和发展、现有VR的产品设备及原理、VR的交互体验及设计和V...@阿随向前冲 :看完这篇美食排版究极宝典。,帮你掌握50种最常用的美食排版设计方法。 第一期回顾:《掌握这10个抠图方法,帮你轻松应对大部分抠图工作!(动图...欣赏一件产品如同欣赏一个姑娘,如果只看脸,那叫「好色」,如果通其修养达其内涵,那叫「审美」。对初创公司来说,如何对你的产品进行设计评估?不难不难,三步足矣。...
我们的团队
大家在关注
把好文章收藏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码分享学设计 优设网 在这里刚刚看见有人发要不要买探机的帖子。也探讨一下探机天赋和各种对局。先说我的意见
探机buff后,是强了一点。但是感觉还是特别难用。参考实战和NGA论坛。先说我的意见。q,w太难中了。打团的时候除了那个穆拉丁,谁都炸不到,20级了w任务才做了5层。于是我放弃了这个任务。1级采矿,Q返回也不错,但是考虑到QCD比较长,探机又太脆,还是不敢上去放技能的那种,我还是学个E吧。4级涡轮增压,毕竟不死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能完成作为一个专业英雄收线的任务。7级E,事实上我发现这天赋基本没什么用。愿赐教。10级强化水晶。水晶塔过载的伤害是团战的唯一亮点了。感越过我们w的人基本都会被射回去。试了试虚空之门。虚空之门也很强。但是什么时候不加水晶塔血量我才会选另一个大13级,护盾被砍了后,我学那个加攻击力。比较被buff了。当队伍里有个老不回家的巫医或者凯尔萨斯时学水晶塔回蓝。16级。w减速。因为我老引爆不中对过。20级,因为不知道选什么,强化大吧。楼主是菜鸡探机,欢迎轻喷。而且我的实战中发现,探机想我这么点适合反冲脸。比如对过老有个想突自己家巫医的屠夫或者凯瑞甘。但是配合瓦王啊,冰法啊,大酋长啊这样的先手英雄基本会死很惨。和加兹鲁维的相性很差很差,炮台阵会牺牲很多控制能力。和希尔瓦娜斯相性不错。反正她就是个随便扔技能的英雄。还能作为推进的保护。水晶塔保护不了克罗米,坦克等要重点保护的人。但是给坦克加攻击力的想法不错。探机不是很怕泽拉图。但是对被大主教换过去的人毫无办法。探机在黑心湾能吃中上,但是对支援没什么用。探机在炼狱圣坛的表现我觉得蛮差的。因为机制小兵分散。wq的效率收石头很低下。而且本体还脆。巨龙镇的确不错。但是如果是个肉来占祭坛,拆你水晶你毫无办法,对,我说的就是穆拉丁和大主教。探机和辅助的相性我感觉都比较差。本来就少的人了 再少个能提供输出的辅助会比较惨。我推荐精灵龙,一方面弥补探机的阵地战死板的缺点,一方面给点输出,dj也不错。选莫拉里斯中尉基本走远了。欢迎喷
阵地战限制太死。
w很多时候不一定要中,你老想着wq打一套就会很僵硬,其实只要封走位对面就很难受,有的位置是对面必须站的位置,你一个w封住了,对面要嘛顶着你一发wq的伤害走过来,要嘛就和他自己队友聚堆去。7级e是3炮台成型的核心天赋,1炮台2炮台3炮台之间都是质变,当然,能刷到3炮台基本团就赢了,一般是稳定2炮台。 和加老板相性差大概是你不怎么会玩加老板?
我巴不得队友选医生,阵地战简直无敌,谁冲谁死。
菜是原罪[s:ac:瞎]
[b]Reply to [pid=]Reply[/pid] Post by [uid=259391]vision_van[/uid] ( 17:48)[/b]啊~估计是那天我排到的加老板比较弱吧。愿详闻如何布阵。我是最近在用探机~。实际上我觉得加老板比探机强多了。[del]那我为什么还要用探机呢[/del]。加老板能做的事探机很多都干不了。比如控制和用炮台打人。探机的炮台挺难拿到人的,因为位置和数量的原因。但是我就是要玩探机[s:ac:怒]
[b]Reply to [pid=]Reply[/pid] Post by [uid=]救赎之圣光之愿礼拜堂[/uid] ( 17:56)[/b]比较简单的就是阵地战情况下2水晶的覆盖面要放有一定交错,那个位置就是你放炮台的位置,水晶一明一暗,明的那个做勾引用,不知死活的就会过来蹭水晶,然后就被炮台打,炮台前面一定距离也要摆一发w防止对面多人集火炮台,现在炮台现在打最近目标,所以打起来你要用最快的速度把炮台近距离范围内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清了。队友有加老板13最好点法强回蓝的天赋,完美搭配加老板,很多不怕绕后的图对面想冲过炮台阵基本不可能。
R1非常远,cd减了以后很好用的还有血量1级天赋
都可以选, 意识操作风骚选w,无隐身q,有nova以为的隐身选e
nova就等死吧4级涡轮无争议7级尽量配合1级天赋, e那个就算了,又不会优先打人。。16选3.5秒减去,狭窄选80%20级散射非常好,阵地战可以选r1,三个水晶塔齐射很厉害的这些的大概是玩了点感觉。。
[quote][pid=]Reply[/pid] [b]Post by [uid=]墨笔画圈[/uid] ( 17:53):[/b]菜是原罪[s:ac:瞎][/quote]会玩的不会告诉他们用探鸡阵地战,打野到底有多强……连了解都没了解就说弱的那就继续说弱吧
钱多就买,钱少就等2.0抽,可有可无的英雄
我是无脑主Q,一级点返回对探姬的输出方式有很大的改变,而且q的命中相对其他技能来说(延时w,不优先攻击英雄的e)已经很不错了。4级有隐身或者凯子会点法盾,不然加速。10级阵地战的图点炮台,非阵地战的点门。13看情况16减速持续或者减速加强,个人偏好减速加强,对前排的限制力很不错。20一般强化大,另外两个强化意义不明[s:ac:嘲笑1]
1 Q返4 护盾7 W易伤10 水晶塔13 法强16 3.520 四散Q
1级W任务适合在地形狭窄或者频繁阵地战的图点出 ,配合16级60%减速,很有威慑力。天赋 VS 勤奋,“一万小时定律” 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天赋 VS 勤奋,“一万小时定律” 没你想得那么简单
天赋重要,还是后天的努力重要?这个世界上有天才吗?一万小时定律真的存在吗?只要付出,就有回报?
本文作者:Simbelmyne
(文/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40年前,赫伯特· 西蒙(Herbert Simon)和威廉·蔡斯(William Chase) 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刊登了一篇论文,在研究专业知识方面得出一个著名结论:
“国际象棋是没有速成专家的,也当然没有速成的高手或者大师。目前所有大师级别的棋手(包括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都花了至少 10年的时间在国际象棋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无一例外。我们可以非常粗略地估计,一个国际象棋大师可能花了 1万至5万个小时盯着棋盘……”
在此之后,心理学发展了一个分支,专攻研究西蒙和蔡斯的发现。研究者一次次地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要擅长复杂任务,需要大量的练习。西蒙和蔡斯的论文发表后,心理学家约翰·海斯(John Hayes)研究了 76位著名的古典乐作曲家,发现几乎所有人在写出自己最优秀的作品之前,都花了至少 10年的时间谱曲(例外包括用了 9年的肖斯塔科维奇和帕格尼尼,以及仅用了 8年的埃里克·萨蒂 )。
我在《异类》(Outlier)这本书中谈到“一万小时定律”的时候,说的就是这个学术传统。我写道:要获得很高的成就,必须得有与生俱来的天赋,“成就是才华加上练习”。但是,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研究结果提醒我们,“心理学家越深入研究天才的职业道路,就越发现天赋的作用有限,而后天努力更为重要”。在对认知水平要求极高的领域里是不存在天才的,没人刚完成外科轮替训练就可以走进手术室做世界级的神经外科手术。《异类》主题更重要的第二点是——那些到达行业顶端的人为了达到杰出,所需的练习强度极大,以至于他们需要帮手。他们要么走了运,要么有特权或者身处的环境让那么多年的努力成为可能。为了举例,我重点写了披头士乐队在汉堡的脱衣舞俱乐部里曾演奏无数个小时,也写道比尔·盖茨和比尔·乔伊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得以接触电脑的特权。我评价乔伊:“他天分极高,但这绝不是唯一的考虑范畴,从来不是。”
最近,对于这个观点出现了一些不解的论调,有些评论简直令人困惑。例如,以下这段文字来自几个月前在《时代周刊》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让我觉得世界上又多了个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观点比我要奇怪多了),戴上了万圣节假发,不知怎的招摇撞骗进了 Time Life 杂志社大楼:
“研究结果表明勤奋是天才的本质,畅销书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维尔依此向大众推广了一个说法,即有素训练一万个小时是“成就伟大的神奇数字”,与天赋无关。在名为《异类》的书中,他声称只要足够勤奋,任何人都可以达到媲美专业人士的熟练程度,只要花时间就可以了。”
“与天赋无关”?
大卫·爱珀斯坦(David Epstein)在他引人入胜的新书《The Sports Gene》中提出了更有想法的回答。爱珀斯坦的主要论点是,一万小时定律必须作为一个平均值来理解。例如,我和他都讨论了同一个心理学研究,是心理学家K. 安德斯·爱立信(K.Anders Ericsson)在精英级别的西柏林音乐学院对小提琴学生的研究。我感兴趣的是综述结果,即最优秀的小提琴手无论在平均练习时间还是总练习时长上,都远远超过还不错的学生。换句话说,在一群有天分的人们中间,最优秀的要比其他人花更多时间、更心无旁骛地练习。不过,爱珀斯坦指出在这个数字背后可能有不少变量——比如,有些小提琴家可能更加高效地利用练琴时间,得以更快达到优秀的水准。这点很重要。73名伟大的作曲家花了至少十年才有所成就,但从肖斯塔科维奇、帕格尼尼和萨蒂身上,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
爱珀斯坦还提出了另外两条值得注意的观点,第一点是关于国际象棋的。他引用了吉列尔莫·坎皮泰利(Guillermo Campitelli)和费尔南多·戈贝特(Fernand Gobet)基于104位参加比赛的棋手的研究,研究者发现达到“master”级别的平均时间是 1.1万小时——但有一名棋手仅仅花了 3000小时。这是非常极端的数据偏移,是否意味着国际象棋“天才”真的存在?我不大确定。爱珀斯坦研究的是国际象棋的大师级选手,在国际象棋专家的四个类别中是最低的。
国际象棋特级大师(等级最高)的情形就不一样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罗伯特·霍华德(Robert Howard)最近发表了一篇论文,对 8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都花了 1.4万小时才达到最高等级。哪怕在 16岁之前就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级别的神童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同的规律。神童组基本上都在 14或 15岁达到大师等级,大多数人从4或5岁就开始下棋。著名的波尔加姐妹(三姐妹中两人都达到了特级大师级别)花了至少 5万个小时才到达最高等级。因此,爱珀斯坦对声称只需要 4000小时就可以达到篮球“国际水平”的研究提出质疑。受质疑的研究取样的样本为澳大利亚男子篮球队。我并不和澳大利亚或者澳大利亚篮球有仇,不过如果有人能在 NBA找出个打球少于 10年的先发控卫,我会更容易相信。如果被研究的对象并不是行业精英,那关于如何成为精英的论点就不太令人信服。
我还觉得,不应该在所有领域都认为一万小时定律是可行的。例如,爱珀斯坦举出的主要反例是跳高运动员唐纳德·托马斯(Donald Thomas),他只做了几个月基础练习就达到了世界水准。尔后,爱珀斯坦引用了在其他运动项目中观察到类似现象的学术文献,比如有篇论文显示,只要练习小几百次,你就可以参加澳大利亚俯式冰橇冬奥队了。俯式冰橇就是运动员在冰道上把雪橇加速到极致,跳上去,然后把雪橇驶下山坡的运动。爱珀斯坦称,一万小时定律不能应用的其他领域还有飞镖、摔跤和短跑。他引用了一位南非研究者的语句:“我们测试了超过一万个男孩,我从没见过跑得慢的孩子变快。”
凑巧,我是个跑步爱好者,这辈子都非常爱好田径,而我也没见过跑得慢的男孩会变快。就事论事的话,我也没见过有人相信跑得慢的人会变快。爱珀斯坦的这本书非常棒。不过,他如此热衷对这个理论发表煽动性的断言,恐怕站不住脚。西蒙和蔡斯多年前的论文意在表明,人需要很多年才能熟练掌握复杂的认知行为,因为这些行为需要经历和处理很多的情况、可能性和场景。披头士乐队没有在十几岁的时候写出“The White Album”是有原因的。如果想给你做脊椎融合的外科医生在网上速成了他的住院医师训练,你或许不该答应他。不过,有些技能不需要经历很多情况、场景和可能性就可以很快得以熟练,比如跳高、以最快的速度跑直线或者用尖锐的东西指向一块又大又圆的软木塞,这并不违背一万小时定律。西蒙和蔡斯 40年前写下的结论如今还是正确的。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编译自:《纽约客》,COMPLEXITY AND THE TEN-THOUSAND-HOUR RULE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
引用文章内容: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全文有这一句就够了
天才与天才的差距在10000小时,蠢材与天才的差距就不可能用练习来弥补。蛤蟆就是蹦断了气,也不可能比麻雀飞的更高吧?!所以,该干吗干吗去吧。所谓勤能补拙,只不过是安慰愚蠢的人的话语,毕竟蠢材也是人,不能残忍的把人家生存的小火苗吧嗒一下就按灭了不是。
就算成不了大师,在某件事上花一万小时,过后一样可以凭这个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205)
脑力活动比较适合此定律。要节省时间,必须科学合理的锻炼,制定计划,有张有驰,并及时复习,最后有花上一万小时的决心。。。来自
用尖锐的东西指向一块又大又圆的软木塞........听起来好鄙视飞镖运动啊.....=。=
就算成不了大师,在某件事上花一万小时,过后一样可以凭这个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引用文章内容: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全文有这一句就够了
引用 的话:我认为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天赋的差异会影响到成就。天赋和努力的特点就在这里了。任何人通过无限的努力都可以成为高手,或者叫做“专家”(原意)。但是成为大师,就必须依靠天赋——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或者想法去为一件事做无限的努力。而反之如果只依靠天赋,那他啥也不是——充其量只能是小聪明,或者说在不得不努力的时候短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而已。
那些个10年花了1万个小时来专研某个领域的人。。。如果不算每年的假期的话,其实每天只投入约3个小时?
……高三党有感……如果这货真的来自
……刚刚手误-_-||如果这货是真的……那么……论学霸是怎样炼成的……从小学算起12年……数学从小学学到高中……来自
这是来励志的吗?来自
多练习是没错的。嗯,我相信可以。(不是田径短跑之类的)
这都不用研究,肯定是这么回事。普通人无法成功,就是因为自己懒惰,甘愿碌碌无为,任何人做任何事用心做一万小时,都能成功,可惜的是,这样的人很少,当然这少数人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生活的中上等。来自
天分加效率是王道来自
"在对认知水平要求很高的领域,天才并不存在。"从最后一句看,本文论证很是严谨。”一万小时定律“更适合复杂的认知行为。
金属材料学博士
关于这个嘛,我也是有疑问的。不过看到最后,文章的对于“努力成就大师”的假设收束于顶级超级人才,1万小时定律。我想起了几个以前看过的:每个人都是天才,只是专长不同。就算是调整人,也是要经历艰苦训练的。——基拉《seed》普通人经过努力可以做的很天才一样好,但是同样的时间付出可能永远达不到天才那样的高度。
花一万小时吃饭?来自
我又相信真爱了。来自
有该方面的天赋,又对该领域充满狂热,自然不会放弃任何练习的机会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专研。
想到了宇宙天后地才淋淋。
引用 的话:那些个10年花了1万个小时来专研某个领域的人。。。如果不算每年的假期的话,其实每天只投入约3个小时?估计是那些人开始学习某一项技能的时间比较早,如果一个孩子是很难保证没有有效的20小时练习的!不过大师好像都是年轻的时候就很厉害了,很少有中年老年才成名的!
看来勤奋别无替代。来自
难道不能理解为这些达到最高水平的人本身都是有足够天赋的吗?如果可以衡量的话,当天赋大于某个量值的时候勤奋比额外的一点点天赋更重要
天才与天才的差距在10000小时,蠢材与天才的差距就不可能用练习来弥补。蛤蟆就是蹦断了气,也不可能比麻雀飞的更高吧?!所以,该干吗干吗去吧。所谓勤能补拙,只不过是安慰愚蠢的人的话语,毕竟蠢材也是人,不能残忍的把人家生存的小火苗吧嗒一下就按灭了不是。
mark 想吐槽体育考试了!从来没有看到跑得慢的孩子变快!来自
一万小时定律必须作为一个平均值来理解
引用 的话:天赋和努力的特点就在这里了。任何人通过无限的努力都可以成为高手,或者叫做“专家”(原意)。但是成为大师,就必须依靠天赋——更何况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或者想法去为一件事做无限的努力。而反之...这一点是有适用范围的吧,原文也有提到,在短跑、跳高这样的领域,天赋比努力更重要
引用 的话:这一点是有适用范围的吧,原文也有提到,在短跑、跳高这样的领域,天赋比努力更重要但是光天赋显然是不够滴。没错就是这样!(运动废默默路过)
一般人先花一万个小时后再来说天赋吧来自
﹁_﹂多关注点有趣的事情什么的,变得幽默点,相信很快就会好起来的……来自
显示所有评论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当前已经是最后一张
冠军的奥秘之一,在于它们的聪明和好强。聪明是资商,好强是性格,都是天赋的,后天难以弥补。聪明是省略,好强是舍力,有力不舍,无力肯舍,都不会与冠军有份。
在一群鸽子中怎样挑出那个资商最聪明,性格最好强的鸽子呢?我非常佩服那几位鉴鸽高手,他们来
到我的鸽棚,站边一站,“哦,把这羽鸽子捉给我看看”。这羽鸽子往往就是鸽棚中最聪明的鸽子之一。如果我挑出十几只羽鸽子放在一个笼子里请他们看,他们不是每一羽都看,光是眼光一扫,然后指定一羽叫我捉给他们,这羽鸽子往往是一笼中最好强的鸽子。对这些高手,我总是来一个请教一个得益非浅。其中有澳大利亚“蓝凤凰”的养育者刘唯诚先生,有“凭第一感觉看鸽子”一文的作者孙桐泉先生等。我把他们的鉴鸽技巧,叫作“静态观察”。
在一群鸽子中,凭什么一眼就可以看出一羽最聪明的鸽子?要看它站的位子。军队打仗要抢占制高点,鸽子有抢占和保护领地的本能,凡是聪明和好强的鸽子,总是想抢占栖架的最高,抢占巢房的最高层,如果最高层巢房上面还有20厘米的空穴,它也要去占有它居高临下,举目一望,整棚伙伴的动静尽收眼底。遇到什么外来袭击,干扰,它首先作出反映。它和那些任人打发,得过且过的同伴相比,真是大大的不同。
&&来自安卓
&点击添加表情×
星期六&&11/11
积分排行榜
积分 31418
积分 19492
积分 15562
积分 13661
积分 13206
粉丝增长排行榜
可能感兴趣的人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深圳 电话:8、 传真:8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现你的天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