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穿越 三个星球既然一开始就决定执行b计划 那为什么在十年前派出宇航员去十二个星球的时候不带上人类的受

如何评价 2014 年的电影《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
按时间排序
655 个回答
本来以为男主会是章北海或者维德,结果男主是洗白后的程心。
如果减去本片所有的对白,那应该会是一部好看的受众较小的硬科幻。我只喜欢他们登陆海洋星的那一幕,那一幕寂静的没有生命的恐怖。但是,叨逼叨直接把本片拉入了低谷。离2001十万八千里了。呵呵。
-昨晚从电影院刷完《星际穿越》,这是第三次了。这我第一回在影院看一部电影达到三次。看完第一遍后,这是我今年看过最兴奋的电影,兴奋之余发微博,但没有任何话语能表达我的心情,即将看第二遍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那么激动了,看第三遍的时候我以为自己不会那么了,可是我都错了,每次看完都让我觉得,能看到它真是太棒了,对于我这个懒且不喜欢做重复事情的人来说,竟然毫无厌倦之意。平复一下,下面开始正文。一、烧脑否?烧脑的电影大部分指的是在剧情上,比如那些很难被观众发现却很重要的细节、扑朔迷离难懂的情节、以及牛逼的推理过程等等。而《星际穿越》里面被人们所谓的“烧脑”其实是一些高大上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规律。所谓术业有专攻,很多人都没学过那么深的物理专业知识,所以对那些“烧脑”的物理情节不怎么懂是很正常的,但是这种烧脑却不是提现在逻辑上的。即使一点都不懂,也不妨碍你正常观看电影的大部分内容,而且说不定会因为觉得新奇使你对这电影更欲罢不能。所以其实并不是那么烧脑,“烧脑”的是那些离人们生活很远的物理现象,比如黑洞,比如虫洞,不过这并无大碍。二、感情不可置否,诺兰这次的电影星际穿越的情节没有他之前电影的情节复杂。全篇主线为PLAN A,离开地球后叙事手法分为了两段:银河外的主角和地球上的墨菲那条线。主线一目了然,为了拯救地球人类而出发。影片未进入太空的前半段作为情节以及情感的铺垫。这些情节全都为了后面结尾打下基础。用男主库珀踏上太空前对小墨菲说的一句话:“从生下你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你的幽灵ghost”,早在这时候男主已经剧透了最后的结局,可当时的他们的表演是那么的深情,以至于很多人来不及去仔细想这句话。当库珀进入深处的太空执行一次仅仅几小时的任务后回到飞船上查看来自地球发来的信息时,当他在屏幕上看到已长大的儿子,当他看到他儿子抱着库珀的孙子在屏幕上向他打招呼时,三遍看下来,每次观众都无不震惊而出声,能让我们体验到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而看着屏幕的库珀流下的泪水,其中是有种对自己的责备之心,责备自己“这么多年”没有让小墨菲有安全感。而成年后的墨菲跟小墨菲简直就如一个人所扮演,表情是那么的一致,让观众仿佛真的过去了那么多年。三、某些细节关于PLAN A和PLAN B,影片的结尾其实是没有完全实现最理想的那个计划,也就是PLAN A,他们原本是想让全人类移民到一个可居住的星球,可现在也只是在土星的空间站,不过实现PLAN A的两个积木都有了,只需要等待观众自行脑补拼接就OK了。关于小墨菲的哥哥,他真的是影评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吗?不,诺兰不会浪费珍贵的胶卷。他哥哥代表的是当时地球上最重要的一类人:农民。没有他们,人类或许都等待不到库珀的救援,等待不到墨菲解开方程使人类能轻易飞上太空的一天。关于太空无声片段,以前的太空电影,飞船在行驶过程中能听到各种的声音,虽然是为了影片效果,却不太科学。而诺兰在《星际穿越》中却大胆的去掉了那些声音,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影院没有声音是会使观众感到闷慌的一件事,要是效果不好容易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而诺兰用了一个很聪明的解决方法,无声片段采用轻微绝赞的背景配乐来填充,这样即可使观众感到自在,也不会让观众在“太空”中听到声音而感觉奇怪。关于配乐,不得不说,诺兰的“御用”背景配乐师汉斯季默简直就是太赞了,给星际9分,配乐简直功不可没。在太空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配乐来引导观众的情绪,配乐更是在影片后半段中一场太空飞船对接的片段中迎来一个大高潮。关于黑洞,那个黑洞可是用近千台电脑绘制了半年才出来的效果啊,看到最终效果时,连黑洞附近的巨大光环都弯曲了,就连物理学家基恩普恩看到黑洞的最终效果都感到诧异,这是他意料不到,却是情理之中,此为电影史上最接近目前人类科学的黑洞样子了。关于结尾,诺兰用了一种比较聪明的手法,影片前半段就说了那句话“我是你的幽灵(you are my ghost)”,也算是个收尾相接。另外关于库珀给以前的自己发送宇航局信号坐标的那一段,其实那是为了向塔斯证明也为了向自己正式:“他们”就是未来的“我们”,也即人类,同时那个行为也正好导致了灰尘坐标线时间的发生。四、结尾语人类科幻最深处的东西,是“爱”。美妙的黑洞,神奇的虫洞,难以理解的高维空间,各种各样美丽的星球,都在可以穿梭空间和时间的爱的引力控制之中。-
随着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科幻神作《星际穿越》在国内上映,“科幻、太空、穿越”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关键词,再度成为舆论焦点。除了票房上的成功,观众口碑的盛赞,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部通俗的好莱坞电影,《星际穿越》不但网罗了以基普·索恩为代表的天体物理学家作为顾问,甚至得到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的首肯。近日,霍金受访时称,《星际穿越》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影响,让他想去太空亲身体验失重的感觉。除了在科学上获得肯定,《星际穿越》如同此前诺兰的几部电影一样,同样引发了相关电影类型的“地震”。可以说,以科学理论为设定基础的《星际穿越》,在科幻电影史上,为“硬科幻”再下一城!回顾诺兰的电影历程可知,他最擅长在已有的电影类型上做出革新。诺兰并不推翻旧有的电影类型,但经过他的“诺兰制造”式打磨,一些日渐陈旧的电影类型,总会再度焕发新机。如《黑暗骑士》系列刷新了“超级英雄”电影类型,此前拘泥于漫画故事的超级英雄电影,经过诺兰的“暗黑系”渲染之后,纷纷走向黑暗现实风格,社会影响力及思考深度,都得到了极大提升。而《盗梦空间》则将“幻想系”影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此前这种“梦中梦”的设置,往往只出现在一些B级制作的Cult电影之中,或者成为大制作电影中的一枚“小彩蛋”。但经过诺兰臻于极致的发挥之后,“梦中梦”式套环结构,逐渐成为好莱坞热衷的讲故事方法。所谓不破不立,我们来看看《星际穿越》给科幻电影带来了哪些破与立。破:1、
无超级英雄近几年科幻电影再度引发关注,成为观众的心头爱,还得拜超级英雄电影复兴所赐。2005年,诺兰版“蝙蝠侠前传”第一部《侠影之谜》横空出世,此前沉寂多年的漫画英雄类电影再度成为大热题材。与之相应而兴起的,则是以超级英雄为主角的各类科幻电影。即使是在纯科幻类电影中,“超级英雄”式设定,也是司空见惯的模式。无论是《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还是《独立日》中的飞行员,或者《黑衣人》中的“黑超特警”,他们的“特异功能”无疑都是剧情推进的重要动力。而与此前流行的科幻电影不同,诺兰的《星际穿越》主角则不是超级英雄。身为农民、工程师兼宇航员的库珀,自始至终并无什么过人之处的超能力。除了一些基本的生存能力,及不同常人的科学素养之外,爱喝啤酒、种玉米的库珀,基本上就是一个美国“西部牛仔”农民。这一设定,无疑为影片的“硬科幻”故事,增添了几分可信度。2、
无狗血爱情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也不能免俗,即使是在浩瀚飘渺的太空,男女主角也要谈一场“太空歌剧”似的恋爱。即使逗比如《银河护卫队》,也要穿插70年代“金曲泡妞”的肥皂剧桥段。甚至在伟大如《黑客帝国》般开创时代的科幻片中,雷欧与崔尼蒂的爱情,也是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之一。可以说,去掉爱情戏份,《黑客帝国》中的两大主角魅力,将大为减损。而在《星际穿越》中,观众们以为会如俗套般,最终太空中剩下的最后一对男女,库珀和布兰德教授,将上演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然后找到下一个供人类繁衍生息的星球。可惜,诺兰并不愿落入俗套,库珀和布兰德,只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努力争取最后一点希望,他们并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谈一场“说走就走的太空恋爱”。3、
无太空怪物近年来的科幻片,经常会滑入恐怖片或惊悚片的边缘。从伟大的《异形》开始,每次太空旅行,似乎不出现几个面目可憎令人生畏的怪物,就不算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太空之行。即使在故事主要发生于地球的《黑衣人》、《ET》中,外星人或者说“怪物”,也都成了抢尽风头的“怪物主角”。除了行头越来越夸张,特效越来越骇人,“太空怪物”们还具备了越来越多的“特异功能”。多数情况下,在一部科幻电影中,怪物的特效炫酷指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电影的可看性。与之相比,《星际穿越》中唯一可以算作“怪物”的,恐怕就是那个萌萌的方块机器人“塔斯”了。不过,除了拥有石碑(石碑这个意向,显然是导演在向偶像库布里克的名作《2001太空漫游》致敬)一样冷硬的外表,塔斯的思维方式和饶舌冷笑话,无疑都只是一个有些调皮的人类宇航员。4、
无好莱坞俗套好莱坞凭借大制片厂的模式,批量生产出一系列占领全球电影市场的“大片”,伴之而生的,就是观众司空见惯的“好莱坞式俗套”。当这种俗套情节套用在科幻片中,则会出现以下经典场景:最后一分钟大营救、穿越到过去改变未来、主角的一系列冒险不过是一场梦,诸如此类。如果没有这些俗套,真的很难想象那些超级大片们,该怎么结束自己的故事。在不走寻常路的《星际穿越》中,诺兰再次打破了好莱坞惯用的那些俗套。库珀不是救世主,他没在最后一分钟拯救地球,甚至他自己都是被人拯救的;库珀无法穿越到过去,也不能改变历史,更不能预知自己和人类的未来;库珀躺在一张医院的床上醒来,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场梦,一座活生生的人类移民空间站就这样矗立在土星上空。破除这一切,诺兰的《星际穿越》只是为了告诉观众,这一切都是“真的”。而这种因为符合逻辑而反戏剧化的真实感,无疑是这部科幻电影的极大魅力之一。除了打破一些已有俗套,善于改进电影类型的诺兰,也通过《星际穿越》为硬科幻电影“立”了一些东西。立:1、
硬科幻内核有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为影片背书,《星际穿越》在还原太空环境上所做出的效果,无疑是迄今为止最完美的。无论是穿越立体的球形虫洞,还是重塑“光盘”似的黑洞形象,诺兰所呈现出的电影质感,无疑都是可以当作“科普纪录片”素材来使用的硬货。正如坊间一则八卦说的那样,基普·索恩对媒体说,“拍完这部电影,诺兰和他的团队,至少可以发表两篇专业论文。一篇是关于黑洞物理的,一篇是关于计算机图形的。”由此可见,整个制作团队在硬科幻专业基础上所做的详实准备。2、
类现实背景有些科幻片,会让观众觉得“整个故事都是幻想,不知到哪年才会发生这种事”,还有一些科幻电影会让人害怕,让你重新审视周围的世界,因为一切的细节无不表明,“有些事正在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显而易见,《星际穿越》属于后者。遮天蔽日的沙尘暴,如同几年前的北京实况,而日益泛滥的枯死病,则让人对粮食安全重新重视起来。至于片中无处不在的隐喻或质问,则分明是导演在借角色之口,质问依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地球上还有几个人值得拯救?”诺兰努力创造了一个可能会实现的“坏未来”,以此来提醒我们努力去避免这个“坏未来”实现。3、
五维空间除了大家盛赞的虫洞及黑洞的视觉化,《星际穿越》的另一大创举,即是“五维空间”的影像化。在三维空间生活的我们,当然无法参透四维、五维空间的玄妙。但是,诺兰以科学推论为基础的大胆假设,无疑给我们的想象提供了一种最接近真相的参考。在时间与重力都可以作为维度的五维空间里,人类的一切显得那么渺小,人类能做的事情又显得多么无助。4、
大爱无疆还好,最后诺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次,
通过布兰德教授之口,讲出“爱”或许是一种可以穿越宇宙超越重力的能量时,观众可能还无法接受这种设定。第二次,
库珀意识到,拯救人类的能量蕴含在自己与女儿之间的默契,蕴含在父女之间超越时空的永恒之“爱”中,观众似乎开始接受了。第三次,
最后库珀为了大爱,决心独自闯入宇宙,去找布兰德;而布兰德为了人类繁衍的大爱,孤身一人矗立在新的星球。此时,观众才心悦诚服的接受:爱是拯救人类最后的出路。通过诺兰的“破与立”,硬科幻有望再度成为科幻电影主流。以科学理论为参考,以真实设定为基础,以探索未知为目的,以思索人性为拷问,这样的电影,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多。而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电影也许有幸搭上这班顺风车。据最近爆出的新闻说,“中国科幻第一人”刘慈欣的五部科幻小说,改编电影都已立项,将于近几年陆续登上大银幕。其中既包括科幻迷心中的经典之作《三体》,也包括将由宁浩导演的《乡村教师》,而其中投资最大的《超新星纪元》,则将高达4亿人民币。这无疑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未来,点亮了几盏带路明灯。
《星际穿越》——不太好说的故事Posted on
by 聊聊《星际穿越》吧,或者说吐槽。我必须诚实地说,从电影院里出来的时候,心里充满着疑惑。倒不是电影情节没想清楚(你想多了),而是这电影牛逼在哪啊?到底在哪啊?!时长么?!!!你们说的大场面呢?你们说的烧脑剧情呢?你们说的硬科幻呢?这电影要剧透都无处下手啊!算了,不提这些闹心事儿了,伤心的话留到明天再说。现在请允许我以东北亚劳动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解说员的身份回顾一下这部史诗级、超现实主义、杠杠硬科幻吧。各位影迷同学,这一次大导演NorthLand(冠名)·诺兰给广大影迷奉献的是iMax版的鸿篇巨制《爸爸去哪了——外太空资料片》,又名《星际穿越 Interstellar》,本片由湖南卫视特约赞助播出。影片刚一开始,大家看到的是肆虐的沙尘暴。没错,故事正是发生在公元2000年前后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由于过量砍伐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外加持续的厄尔尼诺现象,气候变得极度恶劣,到处都是风沙。那个时候天随时都是灰蒙蒙的,夹杂着尘土和沙石,这导致空气的密度非常的大,大气浮力也越来越大,经常会有什么东西在气流和浮力的双重作用下漂浮起来,比如广告牌大卡车什么的。沙尘暴的另一个恶劣影响就是灰也太大,到处都是,饭桌上、厨台上、凳子上、被窝里,擦也白擦,没一会又是厚厚的一层。尤其是各种吃饭的家伙式儿,早上刚倒了一杯开水,中午的时候变咖啡了,等到晚上你再一看,得,油茶面儿!当时的人类可以说不堪其扰,最后大伙想了一个简单的处理办法,就是在不用的时候,把这些个锅碗瓢盆都翻过来扣在桌子上。日子一长,这就成了风俗。你看现在初中化学实验,容器只要是空的一般都是倒扣,这个规矩就是从这来的。影片接下来又长又拖沓的一个段落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故事背景和几个角色:库珀:NASA下岗宇航员,目前主要职业是农民,副业是当地蓝翔技工学校办事处主任、六级助理工程师、民兵连长,丧偶墨菲:库珀的女儿,正在上小学,学习委员兼数学物理课代表,广播和电报业余爱好者,相对论和神秘主义双修粉丝布兰德:某科院院士、博士、终身客座教授、著名专家,NASA残部党委书记兼总工程师,著有《霍金、刘慈欣和我,不得不说的故事》艾米利亚:布兰德独生女,红二代,NASA现任飞行大队长(尚未起飞过)兼行动组组长,代号“阿宁”其实主要就是这两对父女了,这也是紧扣着热播大型综艺娱乐节目《爸爸去哪了》的宏大主题。这一章节的背景介绍大家尽可以无视,该吃吃该聊聊该尿尿。据说原本没有这么大篇幅的前戏暖场,但是导演诺兰发现到了今年第四季度竟然还有很多经费没有花出去,这很不合情理,而且会直接影响投资方对他下一部电影的预算规模,所以紧急召集剧组加班加点补拍了两个通宵,终于实现影片长度大幅注水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公款支出任务。在这期间唯一需要关注的就是NASA下一代复古风格的高性能仿真智能机器人——塔斯,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号,不分男女。作为电影主角,塔斯出场就气势不凡——在对库珀雷霆般的的盘问中,塔斯拄着拐就上来了。根据他这个标志性的行走模式来看,这个机器人也是Made in China,十有八九是生产于大东北区著名的军工企业沈飞。拄拐行走模式来自于沈飞集团铁岭生产基地的首席设计师兼厨子范大师的独到设计,不但高效、快速,而且姿态优雅,具有强烈的后现代风格。下图是范大师测试塔斯原型时的谍照。回到影片主线情节。土星边上发现一个“虫洞”。对于小白观众来说很难理解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宇宙之间的隧道,类似于产妇和婴儿之间的脐带,考虑到宇宙是三维的,而不像孕妇肚皮一样是个平面,所以虫洞大概是个球体。需要注意的是虫洞的概念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的——一个假设。没错,是假设,而不是结论。当年爱因斯坦大爷在解一个方程式,怎么解也解不出来。经过一顿化简转换,变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却只有一个方程式。我靠,这显然是不可能有唯一解的,这里面缺一个条件。后来老爱实在没招了,陌陌上的美女呼个不停,最后一咬牙,我先加个“虫洞”吧。就这样,虫洞的概念得以诞生,所以后来也有很多研究人员认为虫洞的发音源自冲动。下面这张是爱因斯坦解完这个方程式时在微信上发布的自拍照片。靠着这个虫洞,人类是有可能穿越到别的宇宙的,也就有可能找一个新的宜居星球,建一个最大的广场然后整体搬迁过去。布兰德博士作为NASA领导核心,在发现虫洞的时候二话没说就当机立断,派了12个科学家过去先淌淌路子。为什么是12个人呢,老布是有考虑的,这12个人对应12星座,一旦虫洞那边有黄金十二宫,那么通过拉关系走后门基本可以确保通过。中央总是这么高瞻远瞩。这12个人每人带了一个360公司赞助的蓝牙信号发射器,谁发现能活下去的星球就“biu~”地按一下发射键,给地球报信儿。结果,NASA这边苦等了10年,回来三个信号。所以布兰德准备再打一发送4个人过去落实一下具体情况,显然这四个人得有三个人的星座和他们的前辈是一样的。说实话,幸好回来的信号只有三个,要是回来12个老布也得抓瞎,毕竟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了。老布忧心忡忡地对几个人讲,为了以防万一,咱们得有个备用计划,你们一去再耗个几十年,地球上的人怕是熬不到那一天了,就算地球人能熬到,我也够呛了。所以你们带点受精卵集束炸弹吧,实在要是来不及咱们就改移民为物种入侵,星星之火也得燎原。临了还给大伙带了几条速冻的亚洲鲤鱼讨个口彩。接下来没废话,告别,点火,和天宫对接,然后一踩油门直奔木星边上的虫洞,期间开了自动巡航,4个人冬眠了2年。到了虫洞边上,库珀傻眼了,没进过虫洞啊,另外仨人也是新警察,看前任进去过,自己也不知道怎么过去。但是没办法,一咬牙一跺脚,生穿吧!当时库珀的情绪是这样的——一顿颠簸之后,万幸大伙都挺过来了,但是“乘晕宁”带的有点量小了。过去之后库珀明白为啥这次要派四个人了,原来还有一个黑洞在那等着呢!甭问哪,这高低是给自己预备的。根据现场勘察的情况,四人行动组先民主再集中,一致同意库珀先带俩人开着救生艇徘徊者号去米勒星球看看情况。就说这飞船倒霉名字起的吧,一听就知道这行动只能是左顾右盼绕弯路。果不其然,去了一看全是水,匀溜的两搾多深,但那浪可不是一般大,当场拍死一个。幸亏主角塔斯机智勇敢拄拐如飞,抢回了艾米利亚,避免了影片走向基情燃烧的岁月。这是塔斯救人时的英姿,我们来欣赏一下:返回天宫,时间过去23年。黑人科学家已经等的不耐烦下地自由活动了。坏消息再次降临,燃料不太够了,不够把剩下两个星球都勘察到。最终理智战胜情感,少数服从多数,总算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去曼恩那个信号超级乐观的星球。期间,库珀回顾了这23年间地球传来的VCR,一把鼻涕一把泪,哭得像笑似的。曼恩星球是剧情比较冲突的段落。马特达蒙蹭地一下从保鲜袋里做起来,简单回顾了一下《谍影重重3》结束时的情形,开始陈述编好的瞎话。曼恩说这个星球地面不太行,空气能吸两口但是有异味,不过地表是层壳,下面有个夹层不赖,能活。结果剧情反转,这家伙是个骗子,一直发好消息骗他们来接他。一顿搏斗之后,曼恩抢走一架飞船准备回天宫。库珀好歹算是被救下来捡了一条老命。幸好主角塔斯,又是塔斯,提前预判到危险,下了曼恩的权限。曼恩这会儿其实还能活,毕竟大家都挺高尚的,而且在这么个好几个宇宙之外的地方就剩这三个老乡了,就算枪毙也不急一时。可是曼恩可能是自尊心太强,带着伯恩的高傲自毁了前程,还弄坏了天宫一角。眼瞅着唯一的基地要坠毁,这要是毁了那可就玩儿大了。幸亏库珀爱装逼,尤其现在就剩下自己和美女了,更要表现一番,非要用小飞船吧天宫顶住。照理说这是邪路,不仅邪而且转的厉害。可是谁让有咱们主角塔斯呢,咔咔一顿神算,开挂同步转速,在天宫冒烟之前,总算把离合器对上了。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不要太在意细节。熬过这场大劫难之后,大伙心情平静了一些。按照黑人科学家留下的遗嘱,库珀要像玻璃球撞篮球一样把天宫崩向最后一颗星球,并和主角塔斯一样做出了重大的牺牲。谁知道事事难料,飞向黑洞的一人一机,因祸得福,直接滑入五维空间的三维实体化实例,获得了一个有限度的超时空观察与控制的权限。他们自然兴奋不已,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可以洞穿万物。那种历经磨难最终获得超能力的心情只能像这样来表达——这里面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在五维空间里和自己的女儿取得联系,并把黑洞里的关键数据传过去。导演诺兰最终选择了引力这种据说可以穿越时空的手段,从表现形式上来看,用的是无数根具化的引力线,就像控制提线木偶一样去触动另一个时空的事物。估计很多观众都会觉得这种手法很有新意,其实不然,这种信息传递方式在我们中国自古有之,那就是科学严谨的中医所采用的悬丝诊脉技术,相比之下,悬丝诊脉的信息传输效率还要更高。这种技术在很多文学影视作品当中都有展现,诺导也是从中受到了点化:(忽然发现猴儿戏有点多)Anyway,毫无疑问,在塔斯的强援之下,库珀成功了,功成垂败。表演完毕之后,剧务场务都上来了,拆台子扯展架,稀里哗啦五维空间分分钟解体。老哥儿俩遁入虚空。一顿休眠之后,又穿越回原来的宇宙,被地球人救回由墨菲主导建造的太空站。当然,已经是100年后了。库珀容光焕发地慰问了百岁高龄的女儿,并且在墨菲的提醒之下,一拍大腿——我擦!把美女落到那头儿了!赶紧去,说不定还能活……诺导我问你一句,要是最后一颗星球也和米勒一样或者最后一个人和曼恩一样,别管A计划还是B计划,不都是扯犊子呢么?NASA真尼玛敢下本儿啊!全剧终。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and tagged , , , .
转自自己写的豆瓣二刷星际穿越,主要是陪父亲一起去看,顺带把上次错过的片头给补上。坐在最后一排,稍微大声点也没关系。父亲很聪明,马特达蒙一出场就直呼信号肯定是假的,前面的情侣转过头来直瞪眼,幸好我知道结局。剧透是人类的本能,我总是在关键的时候,例如一开始书倒下时提醒父亲,说,这里有伏笔:请注意,伏笔-----伏笔,请注意,于是他把我往旁边推了推,塞给我两片薯片,闭嘴吧你~整个电影有两个父亲,布兰登的父亲与Cooper,都带有拯救人类的大梦想和拯救女儿的小梦想,当老教授让布兰登离开地球时,想必也是希望给她一条活路,没想到最后事与愿违。容易忽略的是老教授与Cooper不同,很少在镜头前哭泣,不能说他的爱不够深,而是他的两个梦想并不矛盾,他知道plan a是假的,没有了希望也就没有了绝望。而Cooper对他是否能与女儿相见持怀疑态度,对自己的归期无法确定,plan a并不是最佳方案并还没有计算出,能将两个梦想同时实现自然是好的,但很可能面临抉择,于是出现了多次想要返回地球的倾向。他有所希望,破碎之时必然绝望。然而我要谈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我父亲的梦想。看着看着父亲感慨:诶,当个物理学家真有用。他是文科生,擅长的是历史,却生发出我这个理科生没有的梦想。每个人都经历过想当宇航员的人生阶段,但梦想只存在于童年。不说父亲,就是我上初二的表妹都知道选理科专业多,学物理不过是考大学所必须的事,看过此电影后问她观感,答曰:又是一则作文材料。所以我对我父亲很敬佩,小公务员干了二十几年,当初一念之差留在了这个四线城市,房贷才刚刚还完,依然有最不切实际的梦想。我对他说:看不出来啊?他说当初每个孩子都这么想。我觉得很多美国电影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能勾起你的梦想,让你内心有冲动,有激情,年轻的能付诸实践,年长的也能头脑发热双眼充血。而鸡汤文要么告诉你梦想很容易实现,要么告诉你梦想不可能实现,要豁达,要洒脱,没有一个折中的选择,梦想变成了成功。多么希望坐在影院里看这部电影的是十一二岁的我,我和我的父亲都是这样想的。
今天太多人说若兰是个天才导演 ,的确他很厉害,再好的天才都有一些缺点,那么偌兰的缺点有哪些了,我看完他所有的电影得出的结果,1电影的动作场面就像三岁孩子打架一样,从蝙蝠侠2开始后的电影打斗太假了,尤其是蝙蝠侠3,2对高科技设备不会运用,盗梦空间的时候进入梦里用的那个设备土的掉渣,蝙蝠侠里面的设备也是一样,那些钢铁侠里面的高科技在蝙蝠侠里面什么都没有,星际也是一样,里面的设备看的我云里雾里,估计若兰用的手机是诺基亚的,从没有用过苹果手机
看答案已疯。。。
说些我的感想:1.那个摇头晃脑痞里痞气跟自己的女儿有最萌肤色差丁大点事儿就泪流满面的人是宇航员?2.在宇宙的尺度下讨论善恶,伦理,爱这些东西真的合适?个人觉得生存下去是一个文明的本能,各个文明之间应该是敌对残酷的。
嗯,诺兰粉觉得自己追随诺兰比那些看漫画改编的爆米花电影的人有逼格多了。可是诺粉没想到,星穿出了有人大黑诺兰大黑星穿,其言论比诺粉剖析电影中天体知识的言论有逼格多了。真是逼格than逼格。
配乐很赞,有几段配得特别好。1.刚进入太空时的无声,让观众非常有代人感。2.在太空漂浮时响起的那段小提琴(不记得是不是)。当时一下子就震住了,这就是我想要的太空!突然想起太空漫游里面也有采用这种方法。3.每到感人的时候都要出来的那段音乐。一下下的钻进人心里,不想哭都不行。
上映第二天就去看了,刚才逛知乎看到这帖子,顺便说一下我的观影感受,交流一下,勿拍砖。①剧情梳理:剧情很简单,就是地球生态恶化,老教授需要做两件事,一寻找新环境,二解决引力问题,克服地球引力把人类送入新环境。为此老教授搞了两个plan,找到适存环境后,planA带地球人走人,planB通过太空船带走的人类基因繁殖新人类。问题一对应的就是发现虫洞,然后探索其包含的十二处环境的居住可行性;问题二老教授其实有了结果:没有边界事件的数据,引力问题解决不了(也即所谓的当下大统一场论在统一微观量子论和宏观相对论遇到了问题,所以老教授知道只有planB可行)。最后的结局,显然是未完待续状态。男猪脚的女儿通过手表拿到data后解决了引力问题,造太空站,先让地球人类生存。而猫女博士找到了新环境,以为男猪和地球人都已经over了,她自己在执行planB。结尾处男猪看过女儿后启程去找漂亮的猫女博士了。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剧情。②我的观影调侃:上次和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感觉男猪脚的儿子就是一个打酱油的,然后我就调侃说:本片重点是父女两拯救人类嘛,种玉米能有多大出息,必须搞高科技和基础科学研究才能变屌嘛,你看种玉米的人好多被美当局宣传的都以为阿波罗登月是恐吓苏俄的笑话了啊,然后开玩笑的说这个电影在嘲笑苏俄,你看搞一个笑话就可以拖垮苏俄,还有种玉米,记得中学历史书中,赫鲁晓夫比较野蛮,喜欢赤脚开会,喜欢种玉米。哼,美帝这么多年了还在搞意识形态渗透,亡我之心不死啊。影片整体还是很不错的,画面,情节,音乐,毫无违和感。父女之情蛮感动的,镜头和配乐也很有感觉,三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不像看《黄金时代》感觉尼玛好长啊。 第二,没有用当下动不动就搞噱头的3D技术,照样给力到这份上,导演确实牛逼。有意思的是,星际穿越中,多处情节和三体类似,比如登陆某星球几个小时后地球过了很多年,一艘飞船人员对人性考验后的背叛,最后人类生存的太空站和三体的太空城市造型几乎一样…感觉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有两点,一个是机器人TARS,这货好有星战中C3PO和R2D2这对活宝合体的感觉,喜欢!还有一个就是进入虫洞登录的第一个星球时那场海啸场面,很给力,TARS变身后简直碉堡了嘛。最后跌入五维空间后TARS的一句话“我们的任务不是来改变历史的”也可以打通多个剧情疑问,对嘛,我们是来改变未来的嘛。这部电影作为科幻硬伤不少,其中跌入黑洞后的情节就很扯淡,它搞黑洞唯一就是为了说拿到了边界事件的data,其实进入黑洞时引力啦么大早就撕裂了好么,还特么掉进五维空间了。最后猪脚还说they就是人类自己,这特么就是悖论嘛,影片中说“时间是单向的,不能改变过去,但能改变未来”,那尼玛改变未来不还是改变过去嘛!如果对星际太空和外星文明感兴趣的童鞋,推荐两部书:《时间简史》和《三体》系列,前者科普了宇宙天体物理常识,后者缔造了一个浩瀚无垠的宇宙空间和一段波澜壮阔的星际传奇。对技术不感冒的可以看看轻松美剧《生活大爆炸》,它展现了四个技术宅的奇葩搞笑生活。影片整体还是很不错的,推荐一看。
感觉诺兰电影里女性角色都太simple and annoying.诺兰的情感观太过理想化。
我们都是浩瀚宇宙里的一粒尘埃
人类把不能解释的问题都归于情感,绚烂的乐观背后是深沉的悲观。
虽然亲情戏看哭了,但确实有硬伤。好也不是好在典型的诺兰精通的地方。不错,但不能和盗梦相提并论,赋予神作二字太想当然。动辄说史上最佳,有可能电影看得还不够多。声明:诺兰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感觉很多人在跟风刷屏,讨论方向也不对(剧透警告)1、初涉某一题材的观众,容易给出较高的评价。大部分(注意是大部分)类型片(genre film)容易雷同,看多了也就那样。电影看得不多/不把电影当严肃艺术看待的观众胃口比较容易满足,或者倾向于人云亦云。从开头我就知道ghost是谁,等等,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很多桥段曾经看过。2、这是一个很泛滥的题材。去年看到这个片名,心中就打起问号。3、它并不烧脑。没有诺兰见长的非常规叙事结构,解释详尽,不靠细节暗示。不需要观众主动动脑子。真正的烧脑是《记忆碎片》《致命魔术》那种弯弯绕,而不是深究科学背景。基本的物理常识足矣。网上大量出现所谓“要看懂星际穿越要先掌握的科学知识”多半是唬人的。即便没听过黑洞,也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和对主题的感知。4、进入五维空间这一剧情设定是全片最不诺兰的地方。在此之前影片走得比较严谨冷静,到这里我的期待戛然而止:这个“桥梁”是谁架好的?——他们。他们是谁?——不知道。反正五维空间的生物来拯救人类,他也解释不了,我们也不需要理解。老爸获得管理员权限,拨弄几根丝线,敲了敲书柜,女儿在房间里站了一会儿,it was you。Problem solved.这种天马行空,浪漫,奇幻,见仁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剧本并无诺兰兄弟为人称道的精巧,框架没有难度。有人说二刷发现果然没有漏洞。都发大招了还能有什么漏洞。你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的结尾更扯,那不一样,太空漫游的花花绿绿并没有用来冠冕堂皇地解决问题。5、 科幻片最美好的地方不在于炫目的科技和特效,不在于未来可以上天入地飞檐走壁的喜悦,在于通过想像,让人置身于一个现在不能到达的情境,表达现在,批判现在,探讨现在。电影大部分细节是为剧情发展和主题表达服务的。大量进行物理知识讨论是跑题的。堆砌、杜撰科学名词,是科幻片常见手段,把你唬住,“反正你听我的就对了,接下来的故事就是这么发生的”。“五维空间”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创造的,你不需要知道为何能够在黑洞掉进去,又从土星边上冒出来,这不是重点。穷尽毕生所学,使尽浑身解数去解释它,就相当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反派角色在杀主角之前为何要浪费时间说几句话。这是电影。6、其他方面展示出了高水准。个人被亲情戏份戳中泪点。 尤其是一小时换7年那段,我认为才是精华。上一个镜头还是儿子相对平静地讲述,导演刻意没有让老爸哭出声,下一个镜头转回来突然就是老爸哭得面容扭曲。离开一会儿,孩子就在思念中煎熬了二十多年。若不需要后文女儿仍为一个青年研究者,甚至可把这段拖长,直接看视频集锦看完自己孩子们的一生,那会更虐。自从开始对未来的孩子充满憧憬之后,我便也懂得了父母对我的依赖,依赖并不是需要我做什么,而是需要我在身边。这类题材能毫不费力击倒我。父母是儿女的ghost,这句话除了是对剧情的提示之外,其实也狠狠触动我的心。现在常常看着父母,想到几十年后他们必然也就不在,谁都知道,谁都无法阻止。身为亲子, 能有一段生命的交叠,是茫茫时间长河里的缘分。其实如果写的不是儿女,而是恋人,那也够虐心。离开时她还是翩翩少女,下次见到已是满脸褶子的老太婆。但之所以必须是女儿,因为主题关乎生命的传承。人恐惧死亡,便寄于后代延续。作为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我希望在某种形式上我和我的爱是永恒存在的,所以影片关于时间的讨论、五维论也是我喜欢的,但其实也就是聊以自慰罢了。机器人形象、画面、开头的访谈等等,都避免了平庸。7、如果喜欢以看懂一部电影来标榜自己的智商,这部电影是错误的选择。8、拍过几部佳作并不代表他永远辉煌下去,一部稍显平庸的电影也没必要一气之下打一星。因为他是诺兰,他拍过盗梦,现在大家都想太多了。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总有种神秘的情怀萦绕我心头。最近忽然恍然大悟这是个什么来由。我管这个叫“小时候应试写作文的应激反应”,就是每当一旦看到题目我就愣了的时候,就会使用的奸诈小计谋。开头来个名言警句吸引人注意吧,然后中间就使用三个分段式小故事吧,各取一个小标题,显得有腔调一点。嗯,再加个什么小故事,国内的国外的现代的古代的,醋多辣少油多,你要什么 有什么,来来来。好吧,最后来句百搭的洋文诗歌显得格调高一点,好吧,凑满800字了,看上去简直是every liuxing元素都有了,简直是旷世巨作思密达啊哈哈哈。所以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仿佛如同看见当年在课桌前挠大腿的我,真是好努力啊,往里努力加了各种东西,末世情结,孤独的救世主,纠葛的父女之情,人间大情怀大爱以及黑洞五维的high fashion世界观的设置,甚至是前后呼应的那种小细节,最后还不忘还加了几句百搭的文艺的让你捉摸不透的诗歌,你要有的什么都有了啊,就像是那些被你我称之为好男人好女人的那类人,温和善良努力工作,看起来没缺点,什么都ok。就是不吸引人,嗯,就是这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探险家 星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