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 labs是什么意思么

开源硬件的前景如何?
会给硬件相关技术带来巨大发展吗?就像给软件业带来的影响那样?开源硬件的一个例子是:http://www.arduino.cc/维基条目: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6%8B%E6%BA%90%E7%A1%AC%E4%BB%B6
【的回答(37票)】:
最近正好对软硬结合的技术比较赶兴趣,就尝试着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我认为硬件工程相对于软件工程而言,有着以下几个本质的区别,使得硬件的开源工作远远要比软件复杂。
1. 模块化,标准化,以及修改的便捷性
软件产品都有着定义完整,并且可以随时调整的输入输出。一旦一个软件模块编写运行测试通过,那么这个模块就可以被视作黑盒子,被另外一个完整定义的模块调用运行。只要软件之间的接口不变,那么各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就不会发生变化,这就使得软件的开发人员之间可以仅仅通过定义好的接口来互相合作,而无论这些开发人员身处何处。
而在硬件领域,工程师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首先,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只要知道接口就可以加入设计使用的硬件。硬件的选型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即使工作很多年的硬件设计师,在选用从未使用过的硬件设备时,也很有可能在接口电压或是时钟频率的匹配这种“小事情”上栽跟头——随便哪里冒出来的一个接触电阻和寄生电容就可能把整个电路给弄砸了。硬件设计师们没有强大的IDE,没有美好的编译器和解释器,所有硬件工程师都在第一堂EDA设计课上被告知:软件仿真是不可靠的,只能作为参考。硬件设计唯一能依靠的就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反复的实验检测。像是“一个中国工程师和一个美国工程师远距离合作开发出来一个信号采集器”这种在开源软件看来很正常的合作模式在硬件领域是不可能发生的。硬件设计师们必须坐在一起跑仿真,测芯片,焊板子。
2. 生产和发布成本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一旦某个模块的接口需要改变,那么软件工程师所要做的就是坐在电脑前修改代码然后使用短信,电话,email或是git,svn这些工具通知所有需要使用这个模块的人,大家一起调试通过后修改就完成了。这个过程的沟通成本和修改成本,除了人力以外,基本为零。发布软件的成本那就更低了,以前好歹还需要用软盘光盘这样的载体,现在有了互联网,那基本都是零成本了。
硬件开发的情景则相反,当硬件工程师千辛万苦跑了无数仿真做出来的电路送到工厂花了不少钞票制作出来之后,示波器,逻辑分析和频谱分析仪(他们都价值不菲)会用严酷的事实告诉你:这个东西不对。如果你做的是板级电路,那么恭喜你,运气好的话rework其中的某些器件能够拯救你的设计。如果你做的是芯片级设计,那么就准备好再花个几十万做剖面,X光,FIB等找出问题,重新流片看看老天爷是不是能保佑你吧。硬件的设计修改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之类的通用板和IP core的市场这么火的原因。另外,等做出产品热卖了,那么随之而来的仓储,货运,分销,售后等体系的建设,绝对也是花钱如流水。在硬件产品公司中,开发人员的成本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 入行门槛
在软件业极度发达的今天,任何具有良好逻辑思维能力的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足够的教育从而称为一名软件开发人员。而所有的投资仅仅只是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这就使得现在的程序员数量不断上升,你总是可以碰到几个闲着找事的程序员一起来合作一些有趣的事情。
而硬件这行当,至今仍然还需要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设计开发,我没有见过自学成才的电子硬件设计工程师。培养一名合格的硬件设计工程师,需要大量物理和电子方面的基础理论学习,并且伴随大量使用各种仪器的实习工作,这其中的时间和材料成本是非常高的。硬件工程师数量不多,加上之前提到的协作的困难,使得找一批搞硬件的聚到一起做风险很高的开源工作很不容易。
总而言之,硬件的开源要做起来,就需要克服设计非标准化,成本高,入行门槛高这几个问题。而在我看来,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被解决。或许像Arduino和IP core这样的解决方案能够在某些领域获得突破,但就总体的电子电路设计而言,我看不到很好的开源模式。
【汪雅楠的回答(5票)】:
如果一定要算的话,开源硬件中的FPGA IP核开源应该是可以等同软件开源的前景。
【黄冬的回答(1票)】:
会使得软件与硬件与互联网产业更好的结合,从开源硬件自身发展来讲,也有着比开源软件更好的盈利模式。我认为在一定时间里,开源硬件会有很好的发展,最终形成硬件产品少儿化、平民化、普及化的基础。
【66ino的回答(1票)】:
That speed of innovation and our community are the barriers to entry. You can clone us, but you can’t clone our community. You can’t innovate as quickly as our community can.
谈到开源硬件,首先要提起开源文化和开源思想,当衣食住行无所顾忌的时候,分享知识也许就是最大的快乐!更快的创新速度和坚实的社区基础才是开源硬件公司发展的基础!
【马晓宇的回答(1票)】:
我觉得开源硬件在DIY,快速制造原型,教学上用途很广,最近通过比较msp430和arduino之间的开发,感觉出arduino做原形很快。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用arduino做实际产品。
【何冰的回答(0票)】:
前景我觉得挺好,能让很多做软件的人加入到开发硬件的上面来,会开发出很多让人惊叹的作品。
【Hi-iD的回答(1票)】:
不会像开源软件那样,但会带来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像 Arduino 这样(也就只有这么一个例子,Bug Labs 和 Openmoko 之类后来就没听说过了)。硬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和开源的价值(解释可见 Steve Jobs 在 MacWorld 2007 上说手机按键),所以那些开源硬件其实很大一部分是软件开源,而且限于集成电路领域。
【吴振宇的回答(0票)】:
社区的意义大于硬件板子本身,解决的是大家的共性需求
如何让大家懂得分享最重要,众筹平台是更偏商业化导向的社区形态,github形态的则更开放和自由
在社区里随着贡献者的增多,个性化的需求也能解决
【JonsonXP的回答(0票)】:
个人看好。推荐《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里面对你的问题有详细讨论。
【龚黎明的回答(0票)】:
如果ARM开源的话,就赚不到一分钱。如果intel开源他的RISC处理器的话,有可能颠覆ARM,因为所有硬件公司不用交钱就可以做自己的CPU。各位要是知道架构有多值钱,就不会认为开源硬件没前途的。目前开源软件很容易做,但是硬件也开源,会彻底颠覆这个生态圈的。
【王志勇的回答(0票)】:
前景就是火一阵,然后死掉。
我刚上大学那会刚开始接触单片机也是觉得“只要给我一个频率够快的单片机,我能控制整个世界”。但是后来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才发现自己很幼稚。现在就是这样,一大帮刚开始接触单片机的人开始做同样的梦。这样的现状离不开一些有背后利益的人的鼓吹。确实,“开源硬件”是个还不错的玩具,但也仅限于此。
【魏政的回答(0票)】:
最近在看avr单片机,最简单的avr11只有8pin,相比51,可能只要搭焊就可以开发了。从前的无线电爱好者现在完全转成avr为代表的数字开发越来越多。关键是avr这样的即使精简了指令,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点困难。我们其实是需要更好的编程工具。汇编语言好像是有点太过时了。
arduino就是这样一个产品。单片机还是那个单片机,时序控制基本上买来就可以实现。条件控制也有现成的程序可以修改。还有一大堆外围配件可以组合。绝对是初中高中学生的理想创造力开发工具。建议每个学校都买一些作为创意实验室。
硬件软件化是未来的趋势。任何人都可以调用接口控制灯光或者快门,开源硬件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赵炯燊的回答(0票)】:
前段时间给一家“名字不能说出去!”的公司做P(dǎ)M(zá),有很多血与泪的教训:
的好处在于参加者都可以改进你的设计;坏处在于,硬件的运输和仓储成本高的离谱。
这写方面 的答案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来负责举例子:
1、用于过滤噪音的电容有很多种,为了赶进度,我要把华强北的电容送到香港的机房。
2、香港的板子有问题,我要把板子送回深圳,过关的时候有被扣留的风险;
3、如果要把板子送到欧盟,还要注意板子上的铅含量有没有超标...
4、板子也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
presentation还没做,暂时说这么多。
【冯东的回答(1票)】:
不会很好。软件开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复杂度非常高,必须进行跨地理的协作。相比之下,硬件的复杂度要小得多。而且大趋势是硬件的复杂度不断向软件迁移。比如免费午餐没了,就把并行的任务交给OS和app。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Bug Labs是什么_百度知道
Bug Labs是什么
,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呢我只知道这是个做开源的公司?
你可以借助专业的翻译工具来查看这是一家美国纽约从事漏洞研究的公司.wikipedia:
某公司人力资源专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odelabs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