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0的任务,完成了5280,完成比例进度条是多少

成功加入收藏夹
你现在可以
28年专业品质
很国美 更实惠
心服务 新体验
我的浏览记录
扫描下载客户端
手机逛国美点击或扫描下载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您当前所在位置:
索 引 号:
题裁分类: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泸溪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主题分类:
主 题 词:
泸溪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泸溪县武陵山片区
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
泸溪县发展和改革局
泸溪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二年十二月
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
泸溪县为武陵山片区71个试点县(市、区)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近年来,在中央及省、州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发展战略,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减少贫困人口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培训扶贫等政策措施,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县经济发展全面加速,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与发达地区县市相比,泸溪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贫困人口仍然较多,贫困程度仍然较深。为积极对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争创连片特困地区示范先进,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依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中发[2011]1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发[2010]46号)、《关于下发集中连片地区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号)、《泸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泸溪县城镇总体规划()》,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的批复)湘涵【2012】233号等文件资料编制。
本规划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要求及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的发展战略和&推进五大工程,打造五个泸溪&的发展思路,战略府1-2020和和和和 结合本县发展实际及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泸溪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空间布局、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指导泸溪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重要文件。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2020年。
&&&&&& &第四节&&&& &扶贫开发重点区域&&&&&&&&&&&&&&&&21
& &&&民族团结&&&&&&&&&&&&&&&&&&&&46
&&&&& &&&&&&&&&&&&&&&&&...47
附表1&&表5-1&&&&&&&&&&&&&&&&&&&71-98
&&& 湖南省泸溪县行政区划图
第一章& &&基本情况
本规划区域为泸溪县域,辖15个乡镇,134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690个自然村,国土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0.74%。2010年末,总人口30.6万人(少数民族1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1万人,乡村人口25.09万人。境内有土家族、苗族、高山族等世居少数民族。
节&&& 自然条件
泸溪县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过渡地带,全县国土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12820公顷,林地面积120587公顷,牧草地面积58333公顷,荒山荒坡面积44330公顷,在总面积中,山地占66.04%,丘陵占25.3%,森林覆盖率为48.63%。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无霜期长,土壤中酸碱度适中,适宜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县内野生动物有130种,野生植物616种,是&中国椪柑之乡&,特色农产品玻璃椒远销东南亚国家,浦市&铁骨猪&纳入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是湖南省有名的三大地方猪种之一,2010年获得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地理标志。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发现各类矿藏资源45种,探明储量的有24种,有开采价值的金属矿藏13种,主要如金(含沙金)、铝、铁、铅锌、硫铁等;非金属矿藏为17种,主要是磷、硅石、石灰石、菊花石、金刚石、白云石、石煤、莫来石等。
泸溪县内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夏秋少雨而多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又处于沅水中游,溪河纵横,土质松散,故遇上大雨或上游暴雨,易造成河水陡涨、山体滑坡,形成洪涝灾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农作物病虫害及气象灾害等四种。年的16年间,年年受灾,其中旱灾8年,水灾8年。旱灾最严重的为1988年,粮食减产42%。水灾最严重的为1996年,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以上。
泸溪县为五强溪电站库区淹没县。2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的有老县城全部及武溪、上堡、白沙、浦市、洗溪等5个乡、镇的一部或大部。1995年3月28日,县人民政府等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泸溪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古代盘瓠文化的发祥地。
经济发展。2001年到2010年,全县GDP总量由6.21亿元增长到37.13亿元& ,增长4.98倍。财政收入由0.36亿元增长到3.05亿元,增长7.47倍。一、二、三产业结构由41.5:26.1:32.4调整为13.4:61.2:25.4。工业经济在全县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6%,以锰、锌、硫酸、铝粉及生物制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工业园区化、集约化程度提高,武溪工业园初具规模。以椪柑、浦市铁骨猪、玻璃椒、旅游业为重点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22.44%提高到35.1%。交通、水利、电力等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县乡公路改造、通畅工程进展顺利,常吉高速建成通车,全县融入全省4小时经济圈。319国道绕城线、武溪至白沙双向六车道改造和武溪深水码头项目全面开工。22万伏、11万伏变电站投入运营,全县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完成,实现89%的行政村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7.8%,发展基础和条件进一步增强和改善。
社会事业。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企业技术创新力度加大,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2.32%,年均增长达25%以上。全面实行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实施了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农村教师公转房和农村合格学校建设等一批重大教育项目。普高巩固率达94.3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8%。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改善,每万人有医护人员9.5人,拥有病床11.5张,所有乡镇设立了卫生院,14.67%的村建立了村级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参合率达94.81%。实行新农保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5.6万人,参保率87.5%。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分别有2.48万人和2.26万人享受低保。
民族文化。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苗族挑花和《盘瓠和辛女神话传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跳香、傩面具、杨柳石雕、浦市窨子屋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站15个。申报获批国家级艺术之乡1个,省级艺术之乡2个,州级艺术之乡6个。
2011年,泸溪县获得了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平安县,新型工业化先进单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发展差距大,贫困程度深。2010年,我县人均GDP为12114元,仅为全国44.1%,全省54.9%,人均财政收入996元,为全国17.7%,全省41.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44元,与全州平均水平相差29元,为全州平均水平的99%,在湘西八县市中排名第五;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2478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5%;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775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3%。贫困户除土地收入外,基本无其他固定收入,当年收入基本上用于当期消费,很少有节余。供养、上学、看病等问题,贫困家庭,其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需要。截至目前,全县纳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对象仅为7775户,30250人,只占全县总人口的9.8%,贫困人口的19.7%。已脱贫人口稳定性差,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疾病、子女上学等因素,返贫现象突出。据统计,仅2006年和2008年的大雪、冰冻、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就使全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返贫率在12%以上。
贫困面广,自然生产条件差。按照国家最新扶贫标准2300元/人测算,2010年我县有贫困人口15.2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60.9%。全县有贫困村134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9.3%。大多数村没有集体经济积累,甚至部分有历史债务,自有资金不足,各级财政投入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大部分贫困村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气候恶劣、交通不便、生产落后,与外界物质交流和商品交换十分困难,农业生产难以发展,农民始终在贫困中挣扎。全县山地、丘陵面积为143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1.3%,荒漠化面积21333公顷,石漠化面积39466公顷。交通设施落后,历史欠账多,县内未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全县150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硬化路的只有22个村,只占行政村总数的15%。水利设施薄弱且严重老化,全县病害塘库多达5900口,占总数量的91.8%。
特色产业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县内缺乏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大企业、大基地,产业链条不完整。泸溪县有椪柑、浦市铁骨猪、玻璃椒等好的特色农产品资源,但没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或产业集群。产品品牌竞争力不强,市场组织化程度低,深精加工率不高,农民增收困难。2010年,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3.44:61.18:25.38,与全国10:47:43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偏高。
未来10年,将是我县加快发展、实现脱贫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项目倾斜进一步体现。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湘西地区在国家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中作为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农业生产区,可以获得政策补偿,中央和省会加大向湘西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规模和比例。同时,随着湘西地区开发深入推进,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湘西地区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在这样的政策大环境下,我县必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启动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举措,将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支持扶贫、凝聚扶贫攻坚合力。加快区域发展,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将有利于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增强经济实力,缩小同发达地区现实的发展差距;将改善我县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发展后劲;将带动贫困人口整体脱贫致富,提高我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将促进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在未来10年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扶贫攻坚试点县市中率先发展和脱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我县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人口为基本对象,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劳动就业机会为抓手,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优势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民生事业建设,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率先实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科学发展原则。因地制宜、综合整治、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针对贫困人口区域性分布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基础设施与产业建设配套,扶贫与扶智结合,富民与富县同步,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原则。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收、产业增效、经济增长为核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推进民主法制进程,科学决策、民主施政、改善民生。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全面加强人才建设,引入高学历优秀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创新发展原则。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绿色发展原则。必须确立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生态化理念,合理布局产业,杜绝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抓住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环境创优&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五大工程&,全面打造&五个泸溪&:
实力泸溪。工业是推进泸溪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核心动力,把推进工业化当作全县的核心工程,以整治整合为手段,着力提升锰、锌、酸传统优势产业,促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高起点开发磷、矾、铝土矿资源。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做大做强铝粉系列产业,全力推进不锈钢产业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着力打造实力泸溪。
 & 特色泸溪。推进以椪柑为主导产业的农业产业建设作为全县的亮点工程,按照&保价格、拓市场、稳面积、扩基地、做品牌、强公司&的思路,加快推进椪柑产业化建设,因地制宜,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突出抓好烤烟、双低油菜、辣椒、油茶、生姜等特色经作业。按照&市场引导,大户带动,小区推进& 做大做强牲畜和劳务特色支柱产业,着力打造特色泸溪。
  魅力泸溪。大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实施美化亮化工程和景点建设,巩固文明和卫生县城成果,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综合承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围绕&一城&、&一镇&、&一江&、&一山&做文章,加快&魅力泸溪&、&沅水奇葩&精品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魅力泸溪。
幸福泸溪。坚持民生为本,加快民生事业发展,全力推进以解决保障难、读书难、就业难、就医难、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计生难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全面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幸福泸溪。
 & 平安泸溪。稳定压倒一切。围绕&三保三争一创六无&目标,将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事关全县发展的保障工程,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五区&整治,坚持打防结合,突出宣传教育和重点整治,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规范有序的法制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着力打造平安泸溪。
到2015年,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建设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发展差距得到扭转,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 空间布局
根据泸溪县经济及社会发展水平、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气候条件、水利资源等因素统筹考虑,全县空间功能分为综合型、工贸型、商贸型、边贸型和农贸型五类。具体如下:
县城:白沙-武溪,职能类型为综合性,发展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业、矿产加工业、特色养殖业和商贸业为主。
中心镇:浦市镇,职能类型为综合性,发展产业以现代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洗溪镇,职能类型为工贸型,发展产业以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潭溪镇,职能类型为商贸型,发展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集散乡镇物流基地;合水镇,职能类型为边贸型,发展产业以绿色食品加工和商贸业为主;兴隆场镇,职能类型为农贸性,产业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
图1 县域功能分区
一般乡镇:职能类型均为农贸型,其中达岚镇、石榴坪乡、永兴场乡、白羊溪乡产业发展以药材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主;解放岩乡和小章乡以水果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主;梁家潭乡以畜牧业、药材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主;八什坪乡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主。
&& &规划期内形成&一核三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以白沙&武溪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南、向西两翼拓展,包括东西向工业产业带和南北向的文化旅游产业带,共同构成县域南
部与西部城镇密集区和产业密集区,提高核心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产生极核效应,带动县域城镇发展。
白沙镇为全县政治、文化、休闲中心;
武溪镇为全县经济中心,工业重镇。
蓝色产业发展轴&&白沙-武溪-洗溪-潭溪
沿319国道与常吉高速公路,利用交通优势,采取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大型工业项目为支柱的发展模式。该轴由东向西贯穿整个县域中部,以白沙和武溪为核心,是县域服务与产业综合发展主轴,同时也体现了泸溪作为湘西门户的重要地位。
金色文化旅游轴&&白沙-浦市-达岚-合水
县域发展次轴之一,由北至南串联起泸溪东部城镇群。以浦市镇、白沙镇为核心,依托现有资源,着重发展历史人文旅游、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等产业。
绿色生态农业轴&&解放岩-兴隆场-合水
县域发展次轴之一,以兴隆场为核心,发挥周边乡镇的农业集群效应,利用解放岩的利略站和合水镇的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等产业。
图2 县域空间结构图
北部经济区:以白沙镇、武溪镇为核心,包括白沙镇、武溪镇、潭溪镇、洗溪镇、梁家潭乡、八什坪乡。主导产业为矿产深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交通物流业。
东部经济区:即以浦市镇为核心,包括达岚镇、合水镇、石榴坪乡。利用便捷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与凤凰对接,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
西部经济区:以兴隆场镇为核心,包括解放岩乡、小章乡、永兴场乡、白羊溪乡。主要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
把白沙镇、武溪镇一体化即&双子城&建设作为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有侧重地推进两镇城镇空间、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一体化建设。形成以白沙为中心,贯通武溪白沙交通,拓展武溪东西两侧,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河围城绕,城河相映,融山、城、河于一体&的山水城市格局。
强化县城的中心地位。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县城率先发展,努力打造商贸中心、盘瓠文化展示中心、休闲度假中心,成为周边区域和浦市、武溪、洗洗镇的休闲后花园、绿色氧吧和文化探寻地。到2015年,城区规划面积扩大到59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到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0万人。一是认真落实规划。以休闲、度假、居住、观光为特色谋划城市发展。二是突出项目建设。抓紧武白六车道、县城绕城线、沅水铁索桥、自来水&一扩三&、城市管道供气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抓好白沙新县城辛女森林公园、辛女广场、城北广场、沿江风光带、一中后山公园等五大生态景点项目,抓实城西扩容三期、屈望社区和刘家滩的新区扩容开发项目。三是狠抓产业建设。改善县城商业网点布局,扩建商贸大市场,改造提升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四星级宾馆,运营水上辛女公主号游艇,建设休闲度假旅游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四是强化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参创中国宜居城市、省级生态园林城市。五是抓好县城资产经营,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土地储备开发利用,拓宽城市建设等筹融资渠道。
着力建设武溪工业重镇。加快武溪工业园建设,并依托园区建设,加快老城改造,新建深水码头和仓储物流中心,使武溪镇真正成为湘西乃至湖南的工业强镇。
加快刘家滩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白沙县城镇路网及城市供排水等市政工程建设,规划建设绿化带,建设特色居民住宅区,配套相应的学校和医院。
第五节&&& 扶贫开发重点区域
&&&& 本次规划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是县域内的150个贫困村,通过实施规划中的&六大&项目建设,使之脱贫达到小康水平。
&&& 基础设施建设
&&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县域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水陆并进,提升县乡公路,突出通畅工程,对接边际公路,建好客运场站,完善网络结构,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和县乡公路为支撑、乡村公路为支线的路网格局。
铁路,积极争取实施吉首-泸溪-沅陵-常德-岳阳铁路建设。高速公路,抓好常吉高速潭溪互通连接线建设。
公路,建成白沙&浦市&辰溪一级公路、洗溪&古丈&张家界公路二级公路、兴隆场-凤凰二级公路、三角潭-古丈山枣二级公路、八什坪-沅陵棋坪乡二级公路,合水-兴隆场-能滩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浦市-合水-凤凰公路升级为二级公路,续建319国道白沙绕城公路,改造升级319国道泸溪境内公路。新建和改建旅游公路150公里。全面完成断头公路水泥路改造,修建白沙至武溪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修通硬化浦市&李家田&白羊溪公路、梁家潭&八什坪公路、辛女溪-李家田-白羊溪公路、仲溪-八什坪-河蓬公路、达岚-石榴坪-吕家坪二级公路。硬化行政村公路6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自然村组力争90%通路。
建设白沙、浦市、武溪三个乡镇二级客运站及物流中心。水上交通,提升沅江航道标准,新建2个500T级武溪深水码头,4个武溪、浦市客运码头及候船厅。在白沙客运码头新建县海事应急搜救指挥及电子监控中心。
对重点防洪治理区、水资源短缺地区、水土流失和水污染重点治理区,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加强城市防洪、供水等水利建设,构筑城乡协调、重点突出、各具特色的城乡水利发展体系。新建及加固浦市、武溪等11个乡镇堤防工程;除险加固病险水库75座,疏浚及整治河道350km;新建辛女溪、铁门栓、石槽溪3座中型水库,改扩建龙头冲小型水库;建设田金山小型水库至武溪工业园、岩门溪中型水库至浦市镇引水工程;建设全县15个乡镇雨水集蓄、农村饮水安全及兴隆场、梁家潭等7个乡镇驻地集中供水工程,解决12万人安全饮水;续建龙头冲、岩门溪两处中型灌区配套及节水灌溉工程;新建浦溪、太平溪、能溪河3个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及岩门溪水源地保护工程。到2015年所有重点水库加固、水利灌溉及水利治理工程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到2020年全线134个村,690个自然村组均实现安全饮水。
节&&& 能 源
大力支持风能、生物质能、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抓好李家田风力发电场建设以及石煤发电项目建设。完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节能降耗,建设骨干输变电工程,提高电网运行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新建22万伏变电站一座,110千伏变电站二座,以满足武溪工业区发展用电负荷的需求,新建合水、潭溪、解放岩35KV变电站;改造达岚和小章35KV变电站;新建35KV线路解放岩变至猫儿口电站6KM,至三拱桥16KM;修建35KV线路八什坪变至大兴变28KM。大力加强绿色能源农村沼气建设,提高沼气普及率和利用率,到2020年入户率达到80%以上。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实现城乡通网同价,供电保障率和低压改造入户率达到100%。
第四节&&& 通信和信息化
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积极建设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相结合的现代通信体系,推进城市光纤接入,推动光纤到社区、达乡镇、通行政村,加快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宽带通信网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推进发展物联网应用。加速实现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实现100%行政村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0户/百人。抓好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数字电视、城乡宽带网建设,实施3G移动通信网建设。
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以政务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旅游信化、农业与农村信息化、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为重点,不断延伸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和提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力,建立基本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全县城镇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覆盖率达60%。增强应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通信能力。
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节&&& 特色农业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一是提升椪柑产业。在稳定30万亩椪柑面积的基础上,围绕提升&泸溪椪柑&品牌,加强椪柑品改低改和提质,强化市场、精品和效益观念,继续整合资金扶持标准化培管,提升椪柑内在品质,真正将泸溪打造成为中国优质精品椪柑基地县,椪柑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推进商品化处理和产业化经营,形成外销能力70%、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到2020年,椪柑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二是发展现代养殖业。着力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优质农产品浦市铁骨猪的保种、推广和加工外销工作,到2020年,浦市铁骨猪饲养量突破10万头,出栏6万头,其中加工4万头,成为国内市场畅销品牌和农民增收的又一重要渠道。推进养殖方式转变,实施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推进种养结合、林牧结合、牧渔结合的资源循环利用养殖模式。到2020年,大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65%以上,实现县内猪肉供应自给,并供应县外市场。
三是发展油茶产业。以浦市、合水、达岚等传统乡镇为重点,以政府引导投入为附,民间资本投资为主,实行规模化、基地化开发,新建油茶基地20万亩,改造低产林15万亩。
四是稳定优质油菜产业。以浦市、合水、达岚、石榴坪、兴隆场等传统乡镇为重点,稳定双低油菜生产12万亩。
五是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打好地理标志产品泸溪无公害优质玻璃椒品牌,进一步搞好提纯复壮工作,实行育苗标准化、种植基地化、培管规范化,建成以兴隆场、永兴场、小章三个乡镇为重点的优质无公害玻璃椒基地8万亩,形成加工能力2000吨,将泸溪玻璃椒打造成为中国辣椒出口名牌,商品化率达到80%。以解放岩乡为重点,发展无公害生姜1万亩,建成全州生姜主要供应基地。大力发展现代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大棚2000个。
六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创新烟叶生产组织模式,抓好浦市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全面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力争到2015年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以上,产量14万担,2020年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
节&&& 加工制造业
整合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经济、环保为主题,以椪柑产业加工业、锰、锌等矿业加工这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为主导,以技术改造为抓手,以精深加工、拉长链条为主攻方向,实现规模扩张和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产业效益增加、推进经济发展。
锰产业。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电解锰生产企业合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优质资本、战略资源、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全县电解锰企业整合到2&3家,组建成为规模在5&10万吨/年的集团,打造锰产业产值达10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电解锰总产能30万吨、涉锰产品产能15万吨,年产值过60亿元。依托金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突破并推广以氧化锰替代碳酸锰生产电解锰关键技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支持锰精深加工,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形成层次分明、各具特色的锰产业集群和以电解金属锰、四氧化三锰、电池正极材料、氮化锰、锰酸锂、电解二氧化锰、锰合金等为主的中级加工企业,以无汞碱锰电池、锰锂电池、锰锌软磁氧体等为主的更高层次的加工企业。
锌产业。积极引导和抓好产业整合工作。电解锌及涉锌产品产能增加到25万吨以上,年产值40亿元。加快建设省级锌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积极发展锌深加工,重点发展电池锌饼、纳米氧化锌、无汞锌粉、氧化锌晶须、锌基合金等新材料战略性产品。采用先进技术,对铅锌伴生矿和铅锌废渣中的铬、镉、锗、钴、铼、铟、金、银等稀有金属进行回收,提高伴生矿综合回收率。
高起点开发资源优势产业。以铝、磷、钒、页岩气四大优势资源为主导,抓好资源整合,立足大资金、高技术,将资源集中配置给有实力的大企业,实现依法、有序、规模、安全、适度和高起点开发,以资源换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打造支柱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增加附加价值,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
铝资源产业。引进成熟技术和大企业,加大浦市李家田和楠木溪铝土矿采冶力度,接通现有铝产业链条。加快建设铝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铝精深加工,重点发展铝带材、微细铝粉、铝浆颜料、锰铝合金、铝钛合金等产品。
磷资源产业。重点突破低品位磷浮选技术,切实抓好已建成的20万吨磷精矿浮选项目的改造达产和扩建,实现磷浮选能力达到50万吨。同时强化磷矿石综合利用项目开发,积极发展磷精深加工,形成磷肥、磷复合肥、磷酸等完整的磷产业链。
钒资源产业。按照&统筹综合考虑,严格控制总量、科学合理开发&的要求,着力引进大资本、大企业,立足先进技术,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开发钒矿资源。在发展五氧化二钒、偏钒酸铵等初级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钒铁、钒氮合金、钒钛合金、三氧化二钒、钒电池等战略性新兴材料,支持发展钒系列催化剂、显影剂、陶瓷着色剂等产品,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整的钒产业。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以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为目标,主足现有基础和优势,以项目为载体,突破核心技术,发挥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大政策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发展以不锈钢为主的战略性新材料产业,以生物、节能环保产业为主的先导产业,使泸溪成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基地。
新材料产业。一是大力发展不锈钢产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并在承接中改造提升,加快和兴特钢、飞跃公司、盛基公司等不锈钢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不锈钢餐橱具、不锈钢中薄板等不锈钢制品和终端产品开发,力争到2015年不锈钢产业产能达到100万吨/年,年销售收入达到70亿元以上。二是大力开发锰、锌、铝等金属材料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品,支持金天铝业公司太阳能铝粉,支持派斯特公司扩建铝颜料等项目建设,增强在新材料产业中的竞争力,到2015年微细铝粉生产能力增加到10万吨,铝颜料产能增加到1万吨,铝新材料产业年产值突破30亿元,将泸溪打造成为中南地区新金属材料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立足本地生物医药资源优势,鼓励外来资本参股或兼并重组,整合资源,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加快产品创新,研发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重点支持武陵阳光生物科技公司大力开发青蒿素、迷迭香系列新产品;支持晓园公司大力开发绿原酸等新产品;支持富泰生物科技公司和超人公司开发椪柑落地果药物提取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以风力发电项目和生物质汽柴油基地建设为抓手,充分利用泸溪自然风力和地力、地理适宜的有利条件优势,建3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以缓解农村用电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同时,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抓住全球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大机遇,坚持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并重,依托重点工程,突破核心技术,培育龙头企业,搞好节能减排措施及设施,做好石煤、电解锌、电解锰、硫酸废渣废料的综合利用文章,大力开发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开发稀有金属产品,发展形成&生产---销售---节能----回收---利用&产业链带的循环经济模式,提高综合效益。
加快泸溪沅水民俗文化风光带、盘瓠文化发祥地遗址修复、加强历史文化名镇浦市古镇的保护和天桥山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点建设,使其与湖南省的&凤凰---泸溪---长沙&旅游线对接融入湖南湘西旅游,以&沅水、峒河、县城白沙和历史名镇浦市&两河两城&为依托,以8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底蕴,以椪柑园区的山区绿色农业特景为特色,以历史文化名人名镇名居名山&天桥山&、&湘西四大古名镇&浦市为节点,突出县城白沙与沅水风光的巧妙结合,突出休闲旅游主题,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不断丰富泸溪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开通泸溪旅游线路,打造湘西南休闲旅游胜地。
椪柑果园观光长廊,渗入天桥山(军亭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赏游、观鸟、科考等项目,打造湘西南休闲旅游圣地
构筑商贸物流中心。推广新型经营方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城区和重点乡镇,适应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生产生活社会化、市场化、多样化的趋势,坚持内贸外贸结合、零售批发结合,构造各种经济成份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贸流通网络,以白沙、武溪为重点,加速建设县城商贸物流中心和工矿产品物流园,合理配置站场、港口、码头等服务设施,扩大、完善公路、水路服务功能,逐步形成完善的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运输网络。
加快服务业发展。发挥旅游产业的龙头带动和关联辐射作用,带动咨询信息、科技、商务、中介、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住宿、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发展层次。支持现有初具规模的餐饮娱乐企业通过采用现代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扩大经营范围和规模,提升档次,做大做强,以适应商务洽谈、旅游等消费需要;规划新建一个四星级酒店,改造和新建三个三星级酒店,积极吸引国内著名餐饮娱乐企业进入我县;加快中式快餐的发展,推进家庭餐饮服务社会化。
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部门融资平台作用,进一步提高全县金融服务覆盖率,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争取中国银行来泸溪设立分支机构,全县的金融网点达到32个。优化信用环境,创建省级金融安全区,保险业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和投资重点提供全方位的保险支持,实现经济与行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 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方针,优先发展沿江、沿路、沿边城镇,重点抓好浦市、达岚、合水、兴隆场、潭溪、洗溪等小城镇建设,到2020年重点镇平均人口达到1-2万人。加大投资力度,逐步完善道路、供水、供气、供电、环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建设,推进小城镇扩容提质。科学编制行政村规划,整合资金,统筹建设村级基础设施。对居住在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极差、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和村落实施移民搬迁。通过对口培训、定向定点招工等形式引导向中小城镇、工业园区移民。把发展特色产业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切实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以规划为平台和整村推进的方式,统筹整合资源,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节&&&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乡村道路建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所有乡镇到县城公路基本达到三级标准,100%自然村组通公路,100%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安保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生产用电。因地制宜,加强灌区渠系配套建设,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针对贫困人口的需求,制定专门规划,实施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水渠、小泵站&五小水利&工程。加强农村生产用电保障。
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质量保护&项目,提高耕地质量。
小流域治理和水土保持。开展坡改梯及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小流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合理规划安排小流域内的农林牧业生产用地,加强统一管理,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民投资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和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实现户户通电。积极推进乡村公路向较大村民小组和居民点延伸,大力改善人行便道和田间耕作便道条件。完善村组道路管养机制。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适当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促进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完善农村基本住房保障政策。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控制和降低农药、化肥、农膜等面源污染,绿化美化农村&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章&&& 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把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培养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促进就业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着力点,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推进农村劳力转移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节&&& 就业促进与农村劳动力转移
调整就业结构。将二三产业作为拓展就业的方向,调整县域三次产业结构,逐步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构建农村、小城镇、城市三级城乡就业平台,将小城镇作为农村就业转移的主阵地。对农民进行分类引导、差别培训,推动兼业型农民转变为职业化、专业化农民。
拓宽就业渠道。立足本地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县内企业优先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服务业、公司制农业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创造就业机会。开辟公益性岗位,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就业。到2015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就业6000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完善就业服务。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者、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针对不同就业群体特点开展就业服务。完善就业制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就业。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开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和心理辅导。缩小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与城镇居民在享受子女入学、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城市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培训。整合资源,支持县职业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加强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联合办学。鼓励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补贴。鼓励本地区企业以&工读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对企业吸纳的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
贫困家庭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鼓励农村贫困家庭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并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贴。支持农村贫困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并给予生活费、交通费等特殊津贴。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落实国家助学金政策。
乡土人才培养。建立村干部轮训机制和后备村干部管理库。通过项目、资金、培训等方式扶持致富带头人,鼓励创业兴业。开展&致富能人&、&技术能手&等评选活动。鼓励支持优秀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等基层服务项目参加人员扎根农村,成长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经纪人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建立激励机制。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入农村,围绕产业发展开展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鼓励科技人员现场示范、指导农业科技的应用,与农户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大力发挥远程信息网等现代化手段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
第八章&&& 社会事业发展与公共服务
统筹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合理配置,按照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均衡配置、资源共享的原则,集中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节&&& 教育
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高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重点支持旅游、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等专业性职业学校,发展民办职业学校。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改善城镇幼儿园办学条件,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支持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改善偏远村落学生住宿和食堂条件,推动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设施设备水平,改善职业教育学校设施,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的配备。
完善落实教育资助制度。健全并落实国家教育资助制度,逐步实施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落实好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政策。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节&&& 医疗卫生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重大疾病防控等专业公共服务网络,支持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妇幼保健机构和急救机构建设,完善农村急救体系。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人畜共患疾病。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建设。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合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和救助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参保(合)率、筹资和保障能力。通过城乡医疗救助制度资助城乡低保户、农村贫困户和其他经济困难家庭人员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提高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补助标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基层计划生育设施、设备水平,推进优生优育。完善计划生育家庭优先优惠政策体系,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和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县级医院通过结对子、对口帮扶等形式,帮助基层卫生院(村卫生室)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积极发展面向农村、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
节&&& 科技文化体育
着力改善农村科技推广机构条件和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加大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选派科技扶贫团、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到重点乡镇工作。加快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基本完成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辰河大剧院、县图书馆、县博物馆、盘瓠文化民俗村等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群众性公共体育活动,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建设县综合体育馆、水上运动中心、完善城乡体育和健身设施配套建设。
节&&& 社会保障
促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建立健全社会基本保险、单位补充保险和家庭保障、个人保障等相互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扩大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完善征地农转非人员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并逐步推行扩大覆盖面。加快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盖,鼓励发展补充性保险。建立健全医疗、教育、住房、灾害、司法、就业、流浪乞讨等专项救助制度。加强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开展社会互助,鼓励慈善机构、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
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更加注重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产生;加强动态管理,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化解消极因素,激发社会活力。
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大力倡导和巩固民族和谐统一、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活动,加大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特有民俗文化,完善特色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保护和创新特色手工业、制作业,特别是要把&盘瓠文化&、&辰河高腔&等原生态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放在重要的位置。以推动泸溪独特的文化遗产得到较快的发展和传承。
第七节&& 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 &&建立公共服务一体划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较育、卫生、就业等领域的限制,方便群众就地就近上学、就医和就业,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区域救灾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重大传染疾病、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联防联控互补机制,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第九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把建设&魅力泸溪&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以发挥重要生态作用的生态功能区域建设为重点,根据不同的生态保护能力,合理规划重点生态区域,建立生态补偿政策措施和管理机制,确保生态安全。
第一节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根据境内的地理、地貌特点规划分为以下五个功能区:
生态安全保护区。以县境内天桥山、巴斗山、勾头山、岩牛山、代朝山、中华山等六大山脉为保护生态安全中心区域,实行严格的保护措施,重点加强天然林保护,严格控制采矿、采伐等破坏生态的活动,抓好封善育林、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完整的生态安全体系。
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以珍稀动植物保护为重点,兼容生态综合功能作用为目的,加强对天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并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列;建立巴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勾头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中华山、岩牛山、代朝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银杏、榉木、楠木、梓木、樟树、松、柏、杉、阔叶树等400多种树种及稀有草本植物,以及穿山甲、野山鹿、野猪、刺猬、长尾翰、野山禽类、蛇类等稀有动物的保护,建立保护体系,促进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
天然特殊地质地貌保护区。以沅江、武水流域沿线的奇特地形地貌所构成的天然地质公园、天桥山自然保护区的奇秀美景为重点,加强对自然石壁、古建筑物、人文景观及特种古迹、古树和林木的保护,建立保护区,实行严格管理,禁止各类破坏活动对自然遗存地的影响和破坏。
水源涵养保护区。以沅水、武水两大河流为主轴,以太平溪、浦溪、能溪河和酉溪河&四大&支流及中、小型水库沿边、沿线的生态植被保护与建设为核心,采取封山育林、禁止放牧、补植补造等综合措施,加强管理、加大对污染的治理力度,减少水土流失。
植被恢复区。以白沙镇、浦市镇、达岚镇、合水镇、兴隆场镇、永兴场乡、小章乡、解放岩乡的部分植被稀少、石漠化严重地区为主战场,加大绿化力度,实行造、封、管、补、美等综合措施恢复植被,还原生态,打造生态安全区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二节生态建设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202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实行生态环境分区域控制和管理,对重点生态区实行严格保护,对严重破坏区逐步实行生态恢复,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保持生物多样性。完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在道路、河流两侧构筑防护林带或保护林带,形成以北部及西北部森林为绿源,向全县辐射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区域生态骨架。推进石漠化治理。加强我县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有效遏制石漠化面积扩大,逐步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功能。加强城市绿化和景观规划,继续推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
节&&& 环境环保和防灾减灾
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完善白沙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加快推进重点城镇的污水处理、污水管网、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县级医院集中建设医疗垃圾集中处理设施,乡镇卫生院配置医疗垃圾储存运输装置。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加快进农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到2020年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60%。
& &&加强水环境保护。实行严格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水环境监测联动机制,确定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排污总量。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责任追究制度,增强突发性水珂染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面水质达标率96%。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大重点污染行业治理整顿力度,关闭限期排污不达标企业。强化环境监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积极推进企业间排污权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试点。继续实施尾矿库、矿渣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强矿山生态恢复治理。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加强重金属、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各类灾害监测网站,划定灾害防范区,增强灾害预警评估和风险防范管理能力。加强防灾减灾骨干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城(城)镇等规划过程中的工程地质勘查,提高重特大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群测群防与专业防治相结合的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根据本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项目建设时序,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科学合理地测算投资规模,明确资金来源,优化投资结构,确保规划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施。规划投资测算项目期限为5年,即2011&2015年。
第一节&&& 项目投资测算
61745345.54285527.3%6017.39%8460.517.4%
(一)按项目类别测算
基础设施项目。4388.52625.62%48.5254.81%20.6523.33%19.3521.86%
46156.00645.15%13.508.65%16.3010.45%75.5448.42%30.619.61%3.602.3%16.3910.51%
1746.08613.34%16.9136.70%14.2830.99%13.3729.01 %1.523.3%
公共服务项目。2622.9766.65%15.3266.69%2.008.71%4.2518.51%0.803.48%0.602.61%
能力建设项目。74.6161.33%0.5511.93%1.5032.54%0.7516.27%1.8139.26%
生态环境项目。3527.3567.92%
8.8132.21%0.331.21%2.709.87%3.8814.18%6.4123.44%3.5212.87%1.706.22%
3()()35930.58.7%2530.08.689285.0482.7
(二)按年度投入测算
&&& 20142015345.5450%570%560%30%20%20%10%20%15%20%30%
()185.2553.6% 117.58534.1%201348.92 14.16%
(2014)93.33527.01%64.2 25.13 %
(2015)67.00519.39%103.2229.92&& %
第二节& 资金来源测算
&&& (一)按项目资金来源测算
345.54187.3454.22%32.099.2860.0417.36%50.2315.54%15.844.58%
88.5258.0965.62%;
8.469.55%21.7824.6%0.180.2%
&&& 156.060.3538.69%9.636.17%28.5418.29%49.3331.62%8.155.22%
46.0824.2152.53%9.1319.85%5.2411.36%4.108.89%
22.9719.1283.3%2.5010.86%0.451.95%0.903.90%
4.613.6980.21%0.8819.13%0.0250.54%
27.3519.3770.82%1.485.41%4.0014.62%
2011201320142015 345.54
20112013185.2153.6%.101.1654.62%18.299.87%31.1216.8%24.7113.34%9.425.08%
201493.3327%49.1352.64%8.188.76%17.0418.22%14.9816.05%4.04.29%
201567.019.4%37.0555.22%4.396.55%11.8817.73%10.0615.0%5.167.7
第三节& 投资效益分析
20110.41285GDP 116.85201137.13GDPGDP 185.65285222.78314.12200542GDP34GDP23
51343.81.58()181500.899.3%2020
510.670%2020
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规划协调性分析
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属山地生物多样性重要保护区,依据《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我县又属南方红壤丘陵山地生态脆弱区。
第二节& 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SO2NOxHCTSPSO2342.715
(H2SNH3)SO2TSPSO2NOx
第十二章& 改革创新
第一节& 深化体制改革
第二节& 扶贫机制创新
第三节& 区域协作机制创新
经济协作机制,统一制定规划,统筹建立政务、商务和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管理。设立专门协调委员会,负责旅游等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协作的协调工作。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中发挥比较优势,突出跨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会城市及有关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和人才文化交流,依托跨区域交通网络,形成&东、西、南、北&对接的区域合作格局。深化与地区的互动合作,通过基础设施对接、产业优势互补、旅游景点互联、生态环境共建,逐步实现与周边城市的错位发展、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 政策支持
第一节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
2011112020123115%12%
积极推动我县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意。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在分支机构,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并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方面拓宽发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联合发债,探索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的有效途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发展村镇银行,培育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制定并实施新设农村金融机构相关费用补贴办法,优化金融网点布局,尽快实现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金融服务全覆盖。鼓励和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70%以上留在当地使用,落实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鼓励保险机构设立基层服务网点,创新险种和服务机制,发展特色农业保险和小额扶贫保险。
第二节& 投资、产业政策
鼓励社会投资,对县外企业投资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在项目核准等方面优先考虑,并给予土地方面的优惠。
实施差别化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加工制造业、特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和生态环保型产业发展,在投资管理上予以优先考虑,在用地、信贷等方面优先给予政策倾斜。加大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和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第三节& 土地政策
进一步完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保障区域发展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满足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建房需求。合理安排小城镇和产业园区建设用地。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试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第四节& 生态补偿政策
第五节& 帮扶政策
第六节& 扶持重点群体
第七节& 重大政策和项目贫困影响评估
第十四章& 组织实施
第一节& 组织协调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实施保障机制。成立高规格的县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规划实施、指导、协调和考核。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和具体任务,在上级部门指导下,积极落实政策,抓好项目实施,并加强沟通,相互支持,协调推进。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专门机构组织好本区域的规划项目实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规划目标责任制,对相关部门和乡镇开展绩效考核,并将规划实施成效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考核体系。
第二节& 规划管理
第三节& 考核评估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泸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年)年度资金测算一览表
单位投&&&&&资标准
单位补&&&&&助标准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万元)
总投资(万元)
总投资(万元)
业主&&融资
农户&&自筹
省级部&&&&&&&&&门资金
省级部&&&&&&&&&门资金
地方&&资金
省级部&&&&&&&&&门资金
地方&&资金
泸溪县174个项目合计
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泸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174个,总投资4055417亿(统计中包含铁路项目资金)。
泸溪县173个项目合计
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泸溪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项目173个,总投资345.5417亿(统计中不包含铁路项目资金)。
一、基础设施
统计中不包含铁路项目资金
统计中不包含铁路项目资金
&遵义至岳阳铁路
沅陵、泸溪、吉首等地
1.1.2站场建设
常吉高速公路潭溪互通
武陵山区1亿元/公里
国高望800万元/公里
平交立交匝道、收费站
改建干线公路
白沙-武溪双向六车道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一级800万元/公里二级400万元/公里
9.1公里,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泸溪白沙-辰溪潭湾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40公里,一级公路技术标准
G319武溪-洗溪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G319六村坳-泸溪白沙、洗溪-吉首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浦市-能滩公路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93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319国道公路升级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70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辛女溪-李家田-白羊溪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30公里,二级公路
11个乡镇绕城公路&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65公里,二级公路
兴隆场-凤凰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20公里,二级公路
仲溪-八什坪-桌子潭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32公里,二级公路
达岚-石榴坪-吕家坪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21公里,二级公路
达岚-永兴场-解放岩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49公里,二级公路
泸溪县乡公路断头路硬化工程
一级2000万元/公里二级600-900万元/公里
国高网800万元/公里
全县103公路。其中长坪-庄上8公里,长坪-马王溪4公里,永兴场-兴隆场8公里,李家田-浦市18公里,梁家潭-卓子潭16公里,石榴坪-吕家坪11公里、三角潭至古丈山枣18公里、兴隆场至凤凰20公里
1.1.4新建桥梁
刘家滩沅水大桥
新建刘家滩跨沅水580米长,宽16米的城市交通大桥1座
新建280米长,宽12米的城市桥梁
沅水干流大洑潭至泸溪段航道治理工程
治理48公里iv航道
港口码头建设
泸溪千吨级码头
两个500T深水码头,500T综合码头
1.2.1河流治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主要支流综合治理
武水治理工程、新建堤防
四水治理沅江流域泸溪段
泸溪县武溪、白沙、浦市、潭溪、洗溪镇四水流域新建55公里堤防及护岸;武溪工业园堤防11.5公里。
泸溪县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浦溪、能溪、沱江(泸溪段)、丹青河(泸溪段)、太平溪(合水、达岚、石榴坪段)、酉溪6条河流69.19公里堤防加固,48.4公里河道整治
1.2.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泸溪县大中病险水闸除险加固
中型水库除险加固
泸溪县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泸溪县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泸溪县重点小一、二型水库加固
泸溪县重点小型水库除险加固
1.2.3灌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中型2处、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
湘西武水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续建灌区配套与节水设施,新增灌溉面积3.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87万亩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4610
泸溪县中型灌渠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岩门溪、隆头冲灌渠续建配套与界水改造新增灌溉面积3.8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3万亩
1.2.4新建水库
辛女溪水源工程
新建辛女溪中型水库
1.2.5防洪工程
泸溪县城市防洪工程
综合治理10.5km,新建堤防6.5km,加固堤防3km,新建排渍站1处、涵闸1座,撇洪渠4条2.3km。主要工程量:土石方开挖与疏浚14.7万m3、土方填筑7.8万m3、浆砌石3.9m3、砼1.3万m3
1.3城镇基础设施
1.3.1城市道路
319国道白沙绕城公路
4.83公里,二级公路技术标准
泸溪县库区新县城路网工程建设项目
3000万元/公里
刘家滩新区硬化城市道路25公里新建桥梁1座全线美化亮化工程
1.3.2城市供水
&十二五&新建城镇供水厂
万立方米/日
1800元-2000元/吨
武溪镇6万立方米/日,投资1.2;兴隆场镇3万立方米/日,投资0.58;合水镇3万立方米/日,投资0.58
泸溪县城镇供水管网改造与新建
50万元-90万元/吨
武溪镇160公里,投资1.3;武溪浦市80公里,投资0.4。
1.3.3城镇供气
1.3.4园林绿化
泸溪县城南森林公园
新建县城城南森林公园,动植物保护(4000亩)
1.3.5能源设施
泸溪县城路灯绿色节能改造项目
80-100万元/公里
用电系统节能改造
在电力、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建设cod减排项目,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
1.3.6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
县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厂
分别在武溪、浦市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为近期1万吨/日
泸溪县城区污水配套管网项目
200万元/公里
泸溪县城区20.5公里、浦市镇34.65公里共计55.15公里
水土保持监测
建监测站 5 个
水利信息化建设
建设信息化系统 5 个
泸溪县水资源监测体系
二.产业发展
2.1特色农业
2.1.1种植业
泸溪县玻璃椒产业化
5万亩辣椒基地,10000㎡辣椒批发市场及冷藏保鲜库,营销体系建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现代烟草业
烤烟示范基地10万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蔬菜种苗集约化繁育基地&&&&&&
新建蔬菜示范基地3.75万亩
2.1.2林果业
泸溪县优质椪柑产业化
20万亩椪柑低产劣质园品改、低改。
油茶示范基地建设
新造5万亩油茶基地,低改垦复8万亩油茶基地,培育加工企业1个。
泸溪县水果示范基地
新建水果基地3.5万亩
国有林场大径材培育基地
军亭界国有林场大径材培育基地
国有林场珍贵数种培育基地
军亭界国有林场大径材培育基地
国有林场工业原料林培育基地
军亭界国有林场工业原料林培育基地
国有林场中育林抚育
军亭界国有林场中育林抚育
国有林场花卉生产基地
军亭界国有林场花卉生产基地
2.1.3养殖业
肉类示范基地
新建牛猪等肉类基地12.5万头
湘西黄牛产业化
建草场基地2.5万亩,年产黄牛肉3700吨及系列产品
水产产业开发&&&&&
年新增产值1.5亿元
泸溪县沅水民俗文化风光带
继建沅水风光带道路、码头、桥梁、景观亮化、美化、绿化工程;十里画壁雕刻工程;浦市古镇古民居建筑群保护;达岚岩门古城堡修复、高山坪古驿道修复;涉江阁楼、文化广场建设;屈望民俗文化村、屈望洲休闲运动中心和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军亭界自然保护区综合开发等
泸溪县四星级宾馆
新建县城唯一一家占地30亩的四星级宾馆
2.3加工制造业
2.3.1农林产品、食品加工
泸溪县桑蚕产业开发
开发桑蚕6万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薯类综合开发
建甘薯基地产甘薯淀粉超强收水树脂,产甘署渣生物发孝饲料
优质水果品精深加工
建鲜果基地、加工鲜果、浓缩汁、砂嚷、鲜果汁。
椪柑精深加工
改扩建&超仁、富泰&椪柑加工基地
2.3.2生物医药
中药材示范基地
建中药材3万亩,
2.3.3制造业
泸溪县不锈钢带制品
建设80万吨/年不锈钢带制品项目
2.3.4矿产资源加工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五氧化二钒的冶炼厂以及配套的矿山和钒产品深加工生产线
泸溪县年产4000吨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电解锰整合
建设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生产线及配套附属设施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口二氧化锰矿石还原焙烧生产线
年处理60万吨二氧化锰矿石
磷矿石浮选项目
建设40万吨/年磷矿石采掘工程项目和磷矿深加工项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锰锌扩能
建设年产3万吨电解金属锰、10万吨电解金属锌、10万吨硫酸生产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纯电解锌及金属镉回收
泸溪县金旭10万吨电解锌生产线,回收金属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次氧化锌综合回收生产锌、铅、铟生产线
泸溪县蓝天建设年产3万吨锌、1万吨铅、20吨铟生产线、厂房及辅助设施建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超细氧化锌及废弃物综合利用
泸溪县鑫海年产4万吨超细氧化锌及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新型墙体建材
泸溪县鑫辉建成年产5亿块新型墙体材料
泸溪县金旭冶化公司高纯电解锌及金属镉回收
建设年产10万吨电解锌生产线(2010年底一期投产3万吨),回收金属镉
泸溪钒资源综合开发
3000吨/年五氧化二钒生产线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锰基合金新材料技术改进
高氮氮化锰生产线项目、高性能锻扎锰生产线锰铝合金生产,建锰新材料研发中心
页岩气资源综合开发
新建年生产页岩气10万立方米生产线
&2.3.5新材料
泸溪县金天铝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铝粉
年产10000吨太阳能铝粉生产和分级装置、土建厂房配套设施
泸溪县恒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镨钕铝合金
年产3万吨镨钕铝合金、土建厂房配套设施
2.4能源产业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质汽柴油基地
泸溪县2.5万吨生物柴油基地建设6.25万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风能发电项目
新建30万千瓦风力发电厂
2.5现代服务业
2.5.1物流业
2.5.2商贸服务业
2.5.3科技信息服务业
2.6民族文化产业
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建设图家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和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包括特色民居保护、自然保护区、博物管、展示馆等。
湘西古城与古村落保护整治
古城与古村的民居保护、自然生态保护、道路改造、扩建、水、电工程、古宅维修等。
泸溪县浦市古民居建筑群保护
1000万元/村
维修全县20个特色民居村,开发乡村游,新建景点公路,农家服务接待中心和景点周围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2.7.1园区建设
泸溪县武溪工业园基础设施
滨江大道;环形路及干道;峒河二桥;千吨级深水码头,污水处理厂;园区美化亮化。
武陵山区特色动物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
湘西黑猪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国家农作物品种区域实验站
油菜制种基地、蔬菜良种基地及配套设施。
湘西黑猪(浦市铁骨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及营销体系建设
扩建资源场5000米2及配套设施与设备建设;建人工授精站600米2,发展养殖户1000户,建设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40万米2,成立产品研发中心,扩建浦市铁骨猪产品深加工厂房1000米2,年加工猪10万头及营销体系建设
&&&&三.民生改善
3.1村庄建设
3.1.1移民搬迁
泸溪县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
避险解困2240户
泸溪县库区移民后期扶持
基础设施建设及直补
泸溪县异地扶贫搬迁
3.1.2贫困村整村推进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
3.1.3小城镇建设
3.1.4中心村建设
泸溪县中心村建设
中心村基础设施,产业开发、还境治理、生态建设
泸溪县村级垃圾站、池、沟设施
2000元/个,4000元/米
建垃圾站、池13350个、沟5万米
3.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3.2.1通村通组道路
泸溪县农村通组公路
100万元/公里
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
3.2.2农田水利建设
新建引水坝、加固配套
小型农田水利
加固改造水坝、加固改造山塘、新建山塘、新建灌溉泵站、改造灌溉泵站、渠道防渗衬砌,发展和改善灌溉面积。
3.2.3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
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项目
全县15个乡镇治理坡耕地18200亩。
3.3水、电、路、气、房和还境改善&六到农家&。
泸溪县农村连片综合治理
12个乡镇82个村连片综合治理
泸溪县&六到农家&示范村
泸溪县农村沼气建设
新建15万口(含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41处
3.4扶贫开发与其他
3.4.1&两项制度&扶贫对象直接帮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
帮扶17万人(次)
3.4.2高寒山区贫困村村扶持
高寒山区贫困村村扶持
3.4.3省定贫困村扶持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
新农村建设公益事业以奖代补
&&&&四.公共服务
4.1.1师资培训
4.1.2中小学建设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
学校新、改、扩建校舍,教学、生活设施设备购置。
泸溪县中学基础设施&
1500元/平方米
3所,一中、二中、五中新、改、扩建校舍86500平方米,投资1.2975亿元;其中教学及教辅用房7200平方米,投资1.08亿元;生活用房14500平方米,投资0.2175亿元;教学设施0.7万(套、台、件),投资0.7215亿元;生活设施0.8万(套、台、件),投资0.481亿元。
泸溪县中小学学生住宿及食堂用房
1000元/平方米
中小学学生住宿13万平方米,投资1.3亿元;食堂用房建设7万平方米,投资0.7亿元。
4.1.3农村中学、小学、幼儿园
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
1.8万平方米
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1.2万平方米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改建面积1.2万平方米,扩建校舍5200平方米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
农村义务教育博弱学校
泸溪县农村公办幼儿园
建设办公幼儿园17所,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投资0.66亿元;其中教学及教辅用房3.96万平方米,投资0.396亿元;生活用房2.64万平方米,投资0.264亿元;教学设施0.4万(套/台、件),投资0.264亿元;生活设施0.2万(套/台、件),投资0.176亿元。
白沙镇第三小学建设项目
1500元/平方米
建设能容纳3000个学位。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18000平方米,投资0.27亿元:生活用房12000平方米,投资0.18亿元;教学设施0.9万 (套/台、件)投资 0.2 亿元;生活设施0.3(套/台、件)投资 0.1 亿元。
白沙镇刘家滩初级中学校建设项目
1500元/平方米
新建白沙镇刘家滩初级中学,办学规模3000人,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18000平方米,投资0.27亿元:生活用房12000平方米,投资0.18亿元;教学设施0.9万 (套/台、件)投资 0.2 亿元;生活设施0.3(套/台、件)投资 0.1 亿元。
4.1.4职业教育与就业培训
泸溪县职业教育基础设施
1500元/平方米
征地60亩,投资新建实训楼4000平方米、投资0.06亿元、学生宿舍5000平方米、投资0.075亿元,采购设备0.3万(套/台、件)投资 0.2 亿元。新建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基地3所,投资0.4亿元。
国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
新建县级和乡镇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
4.1.5高等教育
4.2医疗卫生
4.2.1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县级以上医院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泸溪县妇幼保健院配套设施、设备购置
新建业务用房共11000平方米(包括住院综合大楼、母婴保健中心),购置医疗、妇幼保健、母婴健康教育等设备若干
泸溪县民族中医院整体搬迁
医院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0平方米
4.2.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建设
泸溪县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及医疗设备购置
18个,为各乡镇卫生院新建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用房,购置公卫服务设备
4.3科技文化体系
泸溪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工程
15个乡镇农技推广站
泸溪县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
20个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4.3.2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4.3.3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
泸溪县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新建一个活动场馆为7178平方米,建筑物标高24米德综合健身场馆。
4.4社会福利
泸溪县社会福利院及乡镇敬老院
新建及改扩建
&&&&全县17所农村敬老院和1所福利院,规划改扩建6.2万平方米住宿楼及配套设施,新增床位2500张。
泸溪县公安机关监管场所建设
1000元/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7676平方米(看守所:监房2400㎡,民警用房2250㎡,附属用房623平方米;拘留所2400平方米)。
&&&&五.能力建设
5.1实用技术培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贫困村官1500元/人、科技骨干2800元/人、农民实用100元/人。
泸溪县&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大学生培训
1万元/人次
开展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5000人次
5.2乡土人才培训
泸溪县&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培训
1万元/人次
开展技能扶贫培训、种养业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培训5万人次。
5.3转移就业培训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农村特色产业技能培训
教育助学、技能培训输出劳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泸溪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万元/人次
5.4职业技能培训
&大学生救助&
泸溪县农村劳动力岗前培训
1万元/人次
十二五培训5.5万人次
&&&&&&六.生态环境
6.1生态功能区建设
生态文明示范工程
植被保护欲建设、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封山育林、森林抚育、无节良材、大径材培育和优材更替、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和围栏封育。
泸溪县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保护区房屋建设,看护点房屋建设,保护区危房改造。
重点生态(泸溪县)功能区
造林:200元/亩
封山:120元/亩
造林:120元/亩
封山:70元/亩
重点生态功能区营造防护林15万亩,生态修复封山育林20万亩
泸溪县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造林:200元/亩
封山:121元/亩
造林:120元/亩
封山:71元/亩
1个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6个县(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12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县(市)级湿地公园,1个湿地资源监测站,1个湿地宣教馆,1处河流湿地恢复工程,1个休闲观光示范基地,3.2万亩湿地生态补偿等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
造林:200元/亩
封山:122元/亩
造林:120元/亩
封山:72元/亩
建设10个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1个省级,4个县市级,4个保护小区);2个疫源疫病监测站(1个省级,1个县市级),15个疫源疫病基层监测点,1个物种拯救工程;15户驯养繁殖(培植)单位
泸溪县天桥山自然保护区
造林:200元/亩
封山:120元/亩
造林:120元/亩
封山:70元/亩
新建天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区面积30万亩,封山造林
泸溪县城南森林公园
新建县城城南森林公园4000亩,动植物保护
6.2石漠化治理项目
泸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
石漠化综合治理59.19万亩,人工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
6.3水环境保护
农村河道治理
雨水集蓄利用
新增蓄水能力30万立方米
水源地涵养与保护
建设生态林、建污水处理厂
生态补水工程
建设生态补水工程
生态保护与修复
建设生态园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治理水土流失
6.4重点污染行业治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
泸溪县尾矿库隐患综合治理
五强溪库区淹没线下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
对五强溪库区淹没线下水体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治理,切断其污染来源;建设并完善污水管网工程;对水域淤泥进行清除等。
6.5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治理山洪沟、新建河堤、护岸措施工程、疏淤、搬迁受威群众、山洪调查评价、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及工程治理。
防灾减灾体系
新建及改扩建
拟建1所救灾应急中心。
张家界松线虫预防体系二期建设项目
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检疫御在系统、灾害应急防控系统、应急救灾队伍保障体系
抗旱应急备用水源
新扩建小一型,小儿型,新建塘坝、加固塘坝。
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
县级防汛抗旱指挥信息系统、15个乡镇级别指挥系统、山洪在还防止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防汛抗旱应急
建防汛抗旱物资储备中心
泸溪县易灾草场保护与建设项目
人工种草15万亩、草地改良12万亩、草地围栏10万亩,草种扩繁田3万亩。
泸溪县武溪镇工业废渣、废水集中处置(厂)场建设项目
利用天然山谷兴建总容量为100万立方的工业废渣集中处置场,总投资为4700万元,包括拦渣坝,刨渣机,简易公路,办公用房,坝底防水坝内排水、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建设。根据武溪镇地理环境和企业废水排放量,遵循合理利用天然地理环境,科学引导的原则,规划建设日处理40000m3废水的工业废水集中处理厂,分二期完成。
湖南西部石灰岩脆弱生态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按省规划标准
按省规划标准
构建监测预警系统、检疫御灾系统、灾害应急防控系统、应急救灾队伍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开展健康森林培育与恢复示范林建设。
6.6应对气候变化项目
防护林工程
人工造林4650亩、封山育林6650亩。
退耕还林工程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补助坡耕地7.24万亩,荒山造林5.91万亩,封山育林8.56万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象防灾减灾
建1个自动气象站,区域气象站、1个极轨卫星气象信息接收站,车载移动雷达1部,气象电子显示屏,气象预报机100部,区域气象自动站和土壤墒情、大气水气管测站,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炮点简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人影防雹增雨基地
建人影标准化炮点,县级指挥中心。
森林防火建设
火险预警、防火通讯、信息指挥、防火队伍、防火阻隔。
队伍、装备建设。
木材检查站
4个木材检查站
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
泸溪县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
国家级公益林补助
武陵山国家级公益林补偿及政策性保险
省级公益林补助
武陵山省级公益林补偿及政策性保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完成比例的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